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精选7篇)

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篇1

今年年,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积极推进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绿色**建设纲要》的实施,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主题教育的通知》要求,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着力建设绿色***为指导,优化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学校生态文化,完善学校生态制度,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在教育系统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工作氛围。现将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生态文明主题教育的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进课堂工作,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与落实教育强州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加强领导,整体规划,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基础教育科、教师科、民办教育科、职成科、电教站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基础教育科全面负责具体指导全州各县市、学校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将县市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县市评价考核中。在我局的统一部署下,各中学均将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由校长或分管校长任组长的生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出台了相应制度,明确要求,积极宣传,认真实施,推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学校中心工作、深化教育教学发展相协调、互促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生态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引导广大教师和中小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参与到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行动中,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建设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做贡献。

二、明确要求,做好生态文明主题教育的规划安排 制定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主题教育的通知》、《关于在全州中小学校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对县市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人文布置,达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要求,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挖掘文化内涵,结合优秀办学传统和现代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确定办学目标,校训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各种纪念日、传统节日以及开学等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日子,结合生态文明主题和学校特色发展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强化科技、艺术、体育、文娱、读书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和创新实践能力,要把生态文明思想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其次是主题教育深入课堂。一是加强学科教育,开创绿色环保主题。课堂教学中强调多学科渗透环保元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例如,自然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环保知识、太阳的运用、矿产的合理开发、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等;语文课中有不少赞美我国壮丽山河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拓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只有保护得当山河的美丽才得以永恒;劳技可辅导学生制作一些环保小工具等。二是加强学校及班团队活动,渗透绿色环境意识。各中小学校切实开展了“四个一”主题教育。开好了一堂主题班队会,以“绿色、生态、文明”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好一堂生态环保课,传授生态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教育和科普宣传;开展了一次板报制作比赛。以班级为单位,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校园”为主题,组织一次板报设计、制作、展评;开展了一次征文、绘画或演讲竞赛。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谈谈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识、参与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印发了一份致家长的倡议书。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为主题,向家长发一份倡议书,动员学生家长人人参与绿色***建设。

三、科学实践,促进生态文明主题教育的多元化 首先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积极探索学校环保教育的新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结合课程方案精心组织开展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各种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素质教育基地、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校外教育场所,组织学生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开展环境监测、农耕文化体验、废旧物品手工制作及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志愿者深入校园、街道社区、深入农村,开展社会环保调查、垃圾回收分类、“校园环保小卫士”或“护绿小义工”等环保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体验性,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主动了解自然,感受生态文明以及形成养成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习惯,从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实践证明,这样一种教育形式使我州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充满了生机,是学校环保教育的一种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环保教育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实施空间。

其次是加强教研教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我州通过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引导和鼓励全州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的创新和探索,促进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全州中小学校都做到认真组织、精心筹划,重视优秀成果的培育工作,出现了一大批典型案例。全市收集各县市精选的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学科教学案例共88项,社会实践活动成果29项。经我局组织专家认真评选,分别从高中、初中、小学选出优秀学科教学案例18项、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

果9项参加省级评选。

最后是加速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学校”创建行动。充分利用好“生态文明校园”的创建平台,对照创建生态文明学校考核标准,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和巩固工作,掀起“绿化校园齐行动,建设生态文明美xx”创建行动。使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入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

五、大力宣传,提高生态文明主题教育的影响范围 结合我州同建同治工作,做到日常宣传不断线,重点宣传成气势。通过地方网站、教育网站、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活动报道,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文化长廊、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等阵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集会等时机,积极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动员和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以“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同时,依托中小学各课程在全校学校开设环保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我市在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主体突出,有序推进。充分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知特点,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切实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师生的参与面,提高了活动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师生的环保、节能及文明礼仪意

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篇2

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教育将教育提升到了改善整体文明的高度,提高到了改变人们生活的高度。在高校中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一方面是基于当前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欠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诉求。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态、崇尚自然的高尚道德情操,要唤起大学生的道德良知,善待生命、关爱生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高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环境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贯彻“五位一体”的需要。从大的方面看,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气温升高、能源危机、物种不断灭绝;从小的方面上看,土地污染严重,生活水源受到污染等。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其中就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另外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重要,很多新思想、新科技以及新知识都是在高校孕育出来的。因为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中包括了生态素质,所以为了保证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2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容

要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从多个层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分别是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基本知识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环境法制教育。在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中,生态环境现状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内容。只有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才能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够主动关注生态环境。生态科学基本知识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是最重要的内容,只有了解生态科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才能看到环境危机产生的本质原因,对环境危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态文明观教育,所谓生态文明观,指的就是人类认识自己、自然以及社会关系的态度与观点,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基本看法。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生态道德意识教育以及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组成了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生态环境法制教育不可替代,只有熟知各种环境相关法律,才能强化环保意识。

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分析

3.1 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的高校生态教育主要是以环境科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与其他高校学科教育进行对比后发现,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地位没有得到显著地提高,有许多高校甚至还没有把环境科学素质教育列入相应的教育体系中;还有一部分高校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认为在校园中进行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就是生态文明教育。从整体而言,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呈现出随意性,缺少规划性以及系统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当前高校学生的行为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生态文明意识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

3.2 当前教学体制制约着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我国当前的文理分科教学体制从客观上影响到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对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及一些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加大了难度。同时我国没有将生态教育课程正式列为必修课,一些选修课在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点的介绍时也并不够全面。虽然在其课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所涉及,但是对于改善与保护的途径介绍相对较少。整体而言,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以及方法呈现出过于简单的现状,多注重理论讲解,而没有更多地融入情感以及体验教学。此外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整体的教学评价活动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教育形式的创新也成为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3.3 相应师资力量的缺乏制约着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对于生态科学而言,其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多元,可以说涉及到了诸多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学、自然科学等,具有较强的交叉性特征;但是就当前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而言,存在着复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多数高校生态文明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没有参加过较为系统、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并不完全具备复合型教育的能力。有的高校通常采用形势政策教育的形式来进行环境科学教学,有的高校会通过学生会以及一些学生社团来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但是这些教学形式对于生态理论以及一些价值观念教育存在着局限性,严重地制约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4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机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就是要协调生态教育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生态文明的教育目标能够有效实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需要从教育工作层面进行创新。

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教师以及学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如何定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应当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以学定教,让“教”服务于“学”。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者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起点是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必须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生成性目标紧密结合。

其次创新体现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上。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的影响,必须调动起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再次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当组建组织。所谓组织,就是围绕共同的目标,通过分工协作而形成的一种职权结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组织,从过程角度来讲,指的是在特定空间以及时间内向全体成员分配任务,通过工作来实现统一的目标;从结构角度上来看,组织是动态活动中科学合作的相互关系。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必须坚持结构优化、职责明确、效率优先、关系协调的原则,确保资源的有效整合,保证多方的参与,确保所有人员各司其职。

应该说,通过生态问题,可以挖掘出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如果能够在大学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则可以有效地协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以及当前社会需要的生态道德。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促进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服务意识,真正实现道德教育向生态道德教育的现实转型。

5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创新机制的实践路径

5.1 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制订生态文明教育计划

要想保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则必须有机构组织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实施。因此,建议高校应当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组织。这种组织可以以教育办公室的形式出现,由该办公室制订出生态文明教育计划,按照计划将所有的工作落实到位,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进行。从结构上讲,生态文明组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即课堂教学科、课外实践科以及校园环境管理科。对于课堂教学科而言,其主要工作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关的教材、培训师资力量、对教学进行考核等;对于课外实践科而言,其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以及实施高效生态文明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其中包括了维护教育实践基地、宣传生态文明知识以及监管生态环保社团等;对于校园环境管理科而言,其主要工作是加强对学校人文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在人员的分布上,要让高校的高层领导人作为生态文明组织的组成人员,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代表以及教师代表参与其中。

5.2 关注生态文明课堂教育,从理论层面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水平

思想指导行动,只有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的理论水平,才能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

首先要大力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纵观我国当前高校的生态学科设置,仅有一小部分高校设置了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学科,而且也仅在环境科学类专业上,其他大多数高校在生态文明学科的设置上仍然存在不足,有些学校并没有设置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学科。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加强对生态文明学科体系的建设,坚持适应性以及合理性的原则,构建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其次要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关课程的设置。必须让学生对全球生态现状有全面的了解,熟悉各种生态环境的相关法规。例如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将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作为选修课程。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在形势与政策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国内外最新的环境变化情况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形势。高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有效结合专业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保证生态文明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5.3 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能力的提升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的两个部分,实践也是提升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手段。相比较而言,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给人以启发,培养大学生对生态自然的感情,坚定大学生生态文明的信念。因此,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首先可以大力推广校园生态文明主题活动。例如举行各种交流会、座谈会、报告会以及讲座,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摄影展、画展或者征文比赛,利用世界水日、植树节、世界一小时、世界地球日等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怀,提高学生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

其次要进行多样化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校外实践的方式来增加对自然生态的了解,同时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手段。高校要为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指明方向,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入大自然,组织各种有效的生态活动,宣传生态保护思想,研究生物的多样性,探究节约资源的途径,等等。

5.4 加强对教师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增加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质。因为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师,所以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质,才能够推进生态教育的长远发展。只有教师具有充足的生态文明教育信息量和知识储备量,并不断吸收最前沿的生态科技信息以及有关学科知识,才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满足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需求。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还应当具备积极的研究精神,及时掌握生态文明最新的知识。高校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以及进修机会,通过开办各种学术研讨会、进修班以及提供深造政策的方式来激励教师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增加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之所以不能全面开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增加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投入。在通过募集方式筹得资金时,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资源,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到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设当中,对参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企业以及单位进行政策支持。同时要不断扩大资金的来源,提高资金的来源量,可以创建专项账户,保证生态文明教育的物质基础。例如国家可以设立“生态文明建设福利彩票”,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

6 结语

将生态文明融入青少年实践活动 篇3

每周每班一堂环保课。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6个镇乡中心1年来的环保实践。通过团队活动课的方式,洱海保护和“三清洁”环保知识进了课堂,并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团组织有哪些创新方式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从日前由团云南省委、云南省环保厅主办的“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行动启动仪式上获悉,云南团组织开展了大量青少年环保宣传实践活动,去年6月,团大理州委率先启动了“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环保主题队日试点工作,发动青年志愿者带动少先队员、少先队员带动家庭成员参与洱海保护和“三清潔”活动。同时还向少先队辅导员征集少先队环保主题团队日教案,将优秀教案印制成书,发放到学校。

各种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植树造林累计20余万亩,援建共青团希望水窖近3万口,打造了“保护母亲河”、“九湖流域生态监护”、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青少年生态环保公益徒步等一系列青少年生态环保品牌活动。团云南省委副书记景绚介绍,该项志愿行动将作为云南共青团的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在全省开展,致力于将生态文明融入青年的正常生活,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刘春媛 张文凌)

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篇4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__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规划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环境治理,持续实施“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环境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履职情况

__街道坚持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来弥补当前环境保护领域党政分工不明、政府内部职责不清的弊端,响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号召,为街道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立__街道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_天府新区__街道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明确提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班子成员对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有关工作分管领导对职责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并签订责任书。各相关科室、村(社区)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合力,同时,加强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培训、环境隐患排查摸底,组织各单位和村(社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会同有关部门调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纠纷,配合调查处理生态环境污染事故。

__街道党工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对街道辖区内的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负责,研究部署科学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全面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实现和治理任务完成;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协调各职能部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建立对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负责本辖区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的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做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和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此外,还将严肃追究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者的依纪依规责任。

(二)强化环保工作战略统筹

__街道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街道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度融入“十__五”规划、“生态山居田园,乡村旅游小镇”定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等各项工作任务之中,列入__街道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__街道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研究解决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协调配合新区联合执法和监督管理。积极推动形成了新区领导、纪委监督、街道负责、环保办统一监管、有关科室分工落实、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__街道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重点行业扬尘处置、大力防治燃煤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辖区内全面禁止燃煤使用,彻底淘汰高污锅炉、定期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设施专项检查。自天府新区_直管区成立以来,每年均完成新区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辖区岩家河、柴山河、东风渠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相关要求;农用化肥、农药、薄膜使用总量逐年递减,土壤面源污染有效降低,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四)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

__街道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实施环境保护,期间全面排查街道辖区污染源___家,按照“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的总体要求,清理整治违法违规企业__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__份,关停“小散乱污”企业__家,重点加强对养殖场、家具厂等监管整治,严格执行“宣传、监管两手抓预防,歇业、关停强硬治污染”。推行“河长制”,贯彻落实“水十条”,清理黑臭沟渠_____余米,清理、整治塘堰__口,稳定农业用水安全,重点对东风渠、柴山河、大型塘堰综合治理,实施生态化、景观化打造,确保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街道购买_台秸秆粉碎机免费为农户进行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禁烧期间每天出动禁烧宣传、巡查人员___人次,“疏堵”结合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严格贯彻“两禁三不见”目标任务;实施_家燃煤锅炉使用清洁能源改造、坚决关停高排污砖瓦窑厂、深化重点区域异味污染整顿、统筹做好扬尘防治,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清理整顿中小餐饮场所,确保油烟净化设施有效运行率达__%以上,强化“火盆烧烤”、“柴火鸡”等检查执法;大力查处露天焚烧垃圾、塑料、皮革、严格落实《_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强化宣传引导,严查非法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严格控制低降解薄膜使用和销售,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物流入土壤,督促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总量,积极开展土壤理化、生物修复,探索创新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五)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力,环境治理全面深化

__街道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层层负责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开展环保培训__次,宣传培训_____人次,共发放各类资料__万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___人次;秸秆综合利用__万亩,妥善处理关于养殖污染、废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的环保投诉__余次;配合环保执法检查_次,处罚环保违法单位_家,搬迁、关闭违法排污单位__家,极大地增强了各单位负责人和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街道先后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____余亩,新增特色水果和原生野生植物种植面积____亩,打造景观节点__处,设置花箱__米,铺设草坪_____余平米,撒草籽_____余平米,完成东山大道绿化改造,新建公厕_座,改造、改建公厕_座,建成思源路垃圾中转站,对辖区道路全面清扫、除尘、洒水,组织学生围绕党委政府专项整治活动开展走出校园义务劳动,清扫校园各类垃圾__余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暨“践行群众路线、整治城乡环境”活动_次。街道近年来在水体污染防治共计投入___.__万元,大气污染防治共计投入____.__万元,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共计投入___.__万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共计投入__万元,目前,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_个,省级“四好村”一个,同时还被评为国家级卫生示范镇。__街道今后还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深入优化村、社区环境。

(六)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__街道认真落实《天府新区_管委会关于印发天府新区_管委会(直管区)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工作方案的通知》(天成管发〔____〕_号)要求,完善应急程序,强化工作措施,采取限产、停产等超常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重污染天气期间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查,建立应急成效评估制度。街道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____〕__号),积极配合新区多部门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配合新区环保执法处罚_家违法排污单位,移送公安机关处理_人。强化相关环境巡查督查和问题整改,及时查处环境污染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__街道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方面付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环境保护较为薄弱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才逐步得到重视,但目前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水平亟待提升,任务非常艰巨。受基层财力限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业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建设等方面缺少资金和项目支撑;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覆盖不到位,生活污水、垃圾随意排放和堆放,不但影响村容村貌,还易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不高,还有一定数量的散养户,存在畜禽粪污排放,造成臭味和地表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种植业生产“三减”工作实施力度还不够,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仍需进一步削减,以降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二)散户燃煤问题时有发生

散户燃煤问题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分散、随机、短暂的燃煤使用造成监督检查和执法很难及时到位。__街道辖区内由于供气等配套工程进展缓慢,电替代成本太高,散户燃煤禁止难度大。

(三)企业污染防治意识差

由于辖区内大部分企业业主文化层次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以追究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在现有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污染治理与经济效益相冲突,往往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企业没有了污染防治的动力。此外,很多业主学习不够,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忽略了环保的重要性,造成企业污染治理目标不明确,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

(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在污水处理方面,__街道除场镇社区建有_处污水处理厂以外,仅石庙村有_座污水快渗处理站,其余各村(社区)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设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生活污水问题日益凸显,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___立方米),已经不能或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生活、生产污水。在垃圾处理方面,除场镇社区全覆盖且建设水平较高外,各村垃圾仅处于车辆收集送至指定地点(平均每个村__处),存在垃圾收集不及时,站点建设不规范,运行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环保基础设施方面,虽然场镇社区环保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再建项目有序推进,但各村环保设施较为缺乏。

(五)结构调整问题突出

近年来,我街道坚持不懈地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打造产业升级新平台,大力培育高新种植产业,弱化养殖业,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划定了禁限养区范围,但是养殖业的淘汰进程较慢,目前养殖面源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且种植产业使用的农药、化肥、薄膜对土壤的污染问题同样十分严峻。当前,我街道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需求结构调整更加强调消费、投资的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更加突出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要素投入更加依靠技术、人才的驱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农业与加工业、城镇化、旅游业与服务业的互动融合。

(六)生态建设资金不足

近年来,__街道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随着_市南拓规划对天府新区的建设进一步明确,目前,__街道已进入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消耗,需要投入大量生态建设资金,财政压力很大,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还未形成,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七)低空污染防治整治不到位

目前,__街道对低空污染防治管理精细化程度尚有不足,城乡面源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明显,汽修油污、家具粉尘、建筑及道路扬尘、沿街抛洒、绿化硬化、焚烧垃圾、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方面整治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八)环保监管力量不足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监督检查任务量不断增多,管理技术门槛也随之提高。目前的监管队伍还处于新常态下监管的适应阶段,迫切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并及时补充高素质人才。虽然街道设立了环保工作机构,但人员有限,且多为兼职,环境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不具备监测资质和能力,外委监测数据又不能做为执法证据,只能等新区环境监测站监测,出现执法难度大,执法证据链不足的现象,甚至造成错过违法行为最佳取证时间的问题。

(九)缺乏执法权导致执行力度不强

通常辖区内出现的违法排污现象,或由群众反映、投诉的问题,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查看取证、并下发整改通知书,但由于缺乏执法权导致排污企业不以为然,继续排污。因此,街道常常采用上报新区规建局环保处请求执法的方式处理,但此过程耗时费力,且期间存在执法空档期,对环境保护存在不利。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落实责任制度

__街道全面落实《_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不遗余力的守住新区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耕地保护、排污许可等配套制度,全面贯彻“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严格执行河长制管理制度,采取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逐步构建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二)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一是全力以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服务业提档升级,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建设天府新区绿色走廊。重点发展以原生野生植物栽培和特色水果种植为基础,绿色、生态、康养为依托的农旅产业,打造__旅游战略支点,全力建设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推进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融合。

二是全力以赴推进生态项目建设。坚持环保基础设施优先的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目标,依托“城市南拓,锦秀东山,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契机,带动一批生态大项目的实施。

三是全力以赴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围绕“生态山居田园,乡村旅游小镇”产业发展规划,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排污清理工作力度和制度,着力打造美丽__。通过严格按照产业导向目录、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准入关,从源头上遏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助力__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切实提升环境管理工作水平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总结 篇5

一、建立机制、多层管理。

强化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处、班主任及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划,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定出远景和近期工作目标,提出创绿工作要求,在学生中宣传创绿意义,指导学生掌握“创绿”的知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规范学生环保行为,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绿”水平。

二、学科渗透,延于课外。

学科渗透是绿色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十分重视通过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并把环境教育有机地统一到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在培养学生绿色思想品德上,教师借助班会课、思品课中倡导环境道德内容,发掘环保创绿的教育因素,向学生宣讲环境保护的意义,教育学生主动创绿,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确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理念,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改造环境的志向。

三、创新形式、训练行为。

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是前提,传授学生环保知识是关键,而目标则在于训练学生形成环保行为习惯,造就新一代绿色人才。学校以各种教育资源为平台,以各项专题活动为载体,把环保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结合起来,与《规范》教育、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使环境教育的成效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得以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爱校意识和公民意识。通过经常性环境保护实践活动,逐步深化学《规范》、用《规范》活动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为配合学校“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湖南”主题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了以下活动:

1、组织出版了一期以“生态文明,爱护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板报;

2、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进行了专题宣传;

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篇6

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也是分局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关键年。为了实施好分局市级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实现创建目标,分局决定在全系统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有利契机,围绕普及文明风尚、规范公共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争创一流业绩,紧扣“讲文明、树新风”这个主题,扎实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着力提高职工干部文明素质,全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活动内容

(一)文明素质体现实际行动。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增强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为重点,以解决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道德规

范,精心组织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培育一批职工干部道德品牌,建立一批职工干部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全面提高职工干部道德素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

(二)优秀文化弘扬精神风貌。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等时代主旋律。举办系列成就展、报告会等,大力弘扬咸阳精神,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引导职工干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三)服务水平促进工作效能。以窗口服务为重点,以“讲职业道德、树行业新风”为内容,以开展“创佳选优评差”竞赛活动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能。

(四)志愿服务推进无私奉献。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职工干部关注、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组织职工干部广泛参与普及文明风尚、整治公共环境、维护社会秩序以及文化、科技、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跃入市级文明单位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三、活动安排

活动从2011年3月开始,到12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

行。

(一)动员发动阶段(3月中旬至4月下旬)。各股、室、队、所要制定活动方案,进行部署,并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推进阶段(5月上旬至9月上旬)。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各股、室、队、所根据实际,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狠抓工作任务落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促使职工干部素质有进一步提高。

(三)形成高潮阶段(9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举办全局“讲文明、树新风”文艺展演和书画作品展。

(四)总结提升阶段(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对“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评选表彰一批先进个人,挖掘提炼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活动成果。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股、室、队、所要充分认识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认真进行部署。要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化思想道德内涵,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部署任务、安排活动、开展工作。

(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从

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篇7

摘 要本文从生态教育须有可持续性和传承性的视域,以延安生态环境为背景,开展了高中生物校本研究与实践,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绿色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生态教育 生物校本研究 生态环境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改革没有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此校本研究的开发与实施应运而生[1]。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延安青少年来说,他们见证了延安退耕还林以来家乡的变化。本文以延安生态环境为背景,开展了高中生物校本研究,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绿色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一、生物校本研究开发的生态背景

延安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贫瘠的土地,曾经战争的破坏与不合理农耕使延安境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度脆弱。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延安视察工作时,看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大西北风貌”时,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治理措施。近年来,延安植被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高,区域年均降水量增加,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显著提高,春季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如今的延安已经脱去了曾经的黄装,换上了崭新的绿衣。生物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延安退耕还林为生态教育主题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成为校本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研究内容。

二、生物校本研究开发的资源分析

1.环境资源

延安三山环二水,万花独一秀[2]。延安市区几所高级中学地理位置均位于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不论哪所学校均具有以退耕还林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生物校本研究资源。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地处“三山环二水”的南川河流域范围,与万花山风景区紧密相连,具有丰富的校本研究开发的环境资源。

2.教学资源

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已逐渐形成以校本研究为主,打造特色的教学氛围。学校内部教师有学科间的交流“互助会”,形成了教师资源共享、教学研究共同探讨的师资团队。

三、生态教育主题的生物校本研究内容

根据延安生态特色和学校实际,以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编排顺序为序,结合学生兴趣,遵循校本研究内容的高效性、科学性、适宜性、现实性等原则,确立了六个课题。

四、高中生物校本研究开发实施过程

1.热爱生物,热爱环境

本阶段针对高一新生,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环境的理念。学生对生物内容的学习有时只偏执于课本,在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一定兴趣后,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延安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类型的调查。许多学生的家长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者,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延安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增进了家长与学生的学习型关系。

2.热爱生态,绿化环境

本阶段针对高一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态、绿化环境的理念。如教师带领学生在绿化工作者帮助下,一同完成树木种植。在种植树苗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种植树苗的知识,灌输保护树苗的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植物与所在区域的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内容。培养学生传承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将生物学习变为一种生活习惯。

3.激发兴趣,拓展视野

本阶段针对高二学生,校本开发以选修课为主,以科普知识形式进行,重在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如在学校划分区域内种植“五年牡丹花苗”,在牡丹花开时,恰逢教学内容学习选修一《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一节,组织学生选取自己栽培的新鲜花瓣,在生化实验室内进行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又加强了生活实践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演绎生物多样性的真谛,进而得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学生接触的校园环境为主要脉络,将校本研究的开发与教学过程进行拓展与升华。

五、校本研究开发的学业评价

我们以2008级和2011级学生入学的基础学业水平成绩为参照,在课堂观察与测试考查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考核标准对校本研究开发的结果进行测定。将两届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的生物学科的每一学年相同试卷的平均成绩及最终高考满分率进行对比。

随机选取两年级15个班,每班50人进行spass方差分析(P<0.001)。2011级在学校开展生物校本研究的开发与实施过程后,学生在从高一到高三的学习过程中生物成绩稳步提高,最终高考满分率较2008年有显著提高。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选取与其现实需要、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知识经验。整个三年学校的校园环境及校园日常卫生维护都比往届学生表现突出,体现了学生学习生物的价值所在。

六、校本研究开发实施反思

1.凸显课程特色,体现教育实质

高效课堂不能是形式的高效,实施校本研究教育可能会拉长教学过程,但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生活奠定基础的教育。生物教材内容有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立足一个个小课题,构建和丰富学科校本研究体系,结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校本研究开发与实施,显示课程改革特色[3]。在建立学生学习主体的主线下,强调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干。

2.创建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底蕴。生物学科校本研究加强了学校对学科教学实施的指导权,提高了自身校园的办学特色与教学水平[4]。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本营,学生的个性成长是学校的主要宗旨,生物校本研究开发是一种个性化的课程定制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身切感受知识的精髓。

3.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水准

生态教育主题下进行的生物校本研究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实现课程双边活动的中间者,课程是否能有效实施,某种程度是由教师参与决定的[5]。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只是课程开发的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教师自身缺乏课程开发的动力,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形同虚设。相信随着校本研究的深入进行,将大大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体现出教师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臣之,王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样态与深化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3(1).

[2] 曹荣.关于校本课程实施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3] 黄文芳.校本课程开发:一种生态的观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4] 张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9).

[5] 娄玉香,于利丽.依托校本科研打造高效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2012(2).

上一篇:全局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我愿为你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