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精选13篇)
函调证明材料介绍信
我单位同志是贵单位同志之
因同志在我单位工作表现很好、思想进步、要求参加党的组织,现系我支部培养发展对象。为纯洁党的组织,对本人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历情况需要进行调查了解,请给予大力支持。
请将同志的家庭政历情况按下列提纲写一份证明材料尽快寄给我们为盼。
此致
敬礼!
中共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年月日
附调查提纲:
1、该同志的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现任职务、政治面貌。
2、有无政历问题,结论情况,现实表现。
3、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有无政历问题,结论情况。
4、打击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中是否有问题。
5、在1989年政治**中的表现。
6、对“法轮功”的认识与表现。
除上述以外,若有新的问题也请函告我们。
关于同志入党问题的政历证明
说明:请写出该同志直系亲属的政历证明材料(主要包括该同志的父亲,母亲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78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7例, 年龄41岁~85岁, 平均年龄 (57.2±1.6) 岁, 患2型糖尿病时间1年~16年, 平均患病时间 (6.3±0.5) 年;观察组男23例, 女16例, 年龄43岁~84岁, 平均年龄 (57.4±1.5) 岁, 患2型糖尿病时间1年~18年, 平均患病时间 (6.5±0.6) 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一般指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采用家庭主要成员同步教育方式实施护理, 主要内容为: (1) 入院前3 d:责任护士介绍疾病基本知识、血尿糖测定方法;确定参与家庭成员, 明确家庭成员的作用; (2) 入院1周:介绍饮食和运动方案、药物知识、不良反应, 控制饮食, 保证运动量, 识别并发症, 加强家庭主要成员的监督; (3) 入院2周, 对患者和家庭主要成员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并适当给予补充; (4) 出院前3 d:介绍出院注意事项, 复诊及教育时间, 发放追踪卡, 了解疾病控制和遵医情况; (5) 出院后每月:电话回访, 或由家庭主要成员陪同复诊, 参加科学健康教育, 与病友进行经验交流, 对不正确行为进行纠正[2,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 h和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的改善幅度、糖尿病病情治疗效果、遵医嘱患者人数、护理方式满意度等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糖尿病症状表现消失, 空腹状态下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已恢复正常;有效:糖尿病症状表现明显减轻, 空腹状态下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糖尿病症状表现未减轻, 空腹状态下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改善, 或糖尿病病情加重发展[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餐后2 h和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经常规糖尿病护理前后餐后2 h血糖水平组内差异显著 (P<0.05) , 护理前后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组内差异显著 (P<0.05) 。治疗组经家庭主要成员同步教育护理前后餐后2 h血糖水平组内差异显著 (P<0.05) , 护理前后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组内差异显著 (P<0.05) 。2组护理前空腹状态下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护理后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注:t、P为2组自身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护理前比较检验值, t2、P2为2组护理后比较检验值。
2.2 2组糖尿病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常规糖尿病护理后病情治疗有效率为71.8%;观察组经家庭主要成员同步教育护理后病情治疗有效率为92.3%,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2。
2.3 遵医嘱和护理方式满意度
2组遵医嘱患者人数和对护理方式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3。
3 讨论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能够长期住院接受治疗, 多数时间都要与家人一起度过, 随着该类患者年龄的增长, 其记忆、理解、自理能力都会不断下降, 更需要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支持[6]。护理人员平时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 应该对患者及其家庭主要成员所缺乏的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充分了解, 帮助其充实最关心的内容, 选择他们能够主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 有的放矢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疾病治疗效果。此外教育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提供有关科普知识手册, 每周举行座谈会, 介绍护理经验等方式来实现, 使临床健康教育形式更加生动化、形象化, 使各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需求的患者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7,8]。
参考文献
[1]陈琼芳.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23 (19) :1032-1033.
[2]王荔华, 黄昭穗, 刘开渊, 等.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19 (15) :180-181.
[3]张桂娟, 马民.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19) :2827-2828.
[4]陈素霞, 苏少汝, 翟俊英, 等.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护理模式的建立及运行[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8) :703-705.
[5]王昕, 叶兰仙, 任建功, 等.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6 (18) :559-560.
[6]尹红芳.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08, 10 (8) :24-25.
[7]丁兰, 李世华, 武琳, 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1) :1019-1020.
2007年4月1日,美国与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协定能否按时生效仍取决于立法机关是否做出批准的决定。对近期主要WTO成员的FTA活动做一个大略的盘点就会发现,美韩FTA似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WTO非歧视原则归根结底主要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对外不得厚此薄彼;一是国民待遇原则,也就是指不得厚里薄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庞杂的WTO规则相对于这两条根本原则而言,要么是其延伸,要么是其例外。FTA就是对最惠国待遇有条件的合法例外。以此为根据,FTA成员内部互予优惠(取消或减少贸易壁垒),但不必按照最惠国待遇原则向FTA以外的成员拓展优惠。
FTA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就局部而言,FTA无疑加速了自由化,但这种局部的自由化在全球的背景下起码在一段时间内干扰了正常条件下的合理分工,因而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多边的自由化。WTO主要成员都公开宣称对多边自由化的优先关注,但在实践中又多采取双边与多边至少并重的实用主义作法。
记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涉及过美国的FTA活动。美国近年来关于贸易促进的显著特征是,无论多边方面有无明显进展,其在双边方面绝无丝毫放松。此前,美国参与的最大FTA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目前,除已经达成的协定外,美国仍在致力于同其他美洲国家达成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重要的FTA对象还包括安第斯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南非关税同盟(SACU)以及阿联酋等。4月30日,美国还与欧盟签署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框架计划”。相对美国而言,韩国以前真正参与的FTA活动不但数量少,而且规模都很小。在同美国达成FTA后,韩国最重要的目标转为欧盟和中国,其次还有日本、加拿大和印度。韩国总统卢武铉公开宣称,同美国缔结FTA的真正目标是就是为将来同中国谈判FTA打基础。美国和韩国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体和贸易方,双方都既是较大的进口市场,又是较大的出口方。它们之间达成FTA,无疑会影响其他成员在两个市场上的出口前景。
日本就认为美韩协定将使其在两个市场的竞争力都受到巨大影响。为抵消不利影响,日本已表示将认真研究与美国谈判FTA的问题,并打算恢复中断了的与韩国的FTA谈判。日本还于4月23日开始了与澳大利亚的首轮FTA谈判。
欧委会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启动欧盟与东盟、印度和韩国的FTA谈判。这一计划于4月23日获得了欧盟成员国的批准,从而使欧委会获得了谈判授权。欧盟还希望在6月份完成与海湾合作理事会的FTA谈判。
加拿大也将下一步FTA的主要目标锁定在达成较大的协定上,比如同韩国、欧盟和印度,加还希望尽快开始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FTA谈判。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表示最期待与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达成FTA,并已经与印度开始了FTA可行性研究。
具体到中国,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参与FTA的政策方针概括为“稳步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到目前为止主要同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东盟、智利和巴基斯坦签订了双边FTA,并参加了《曼谷协定》。这些FTA在为中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栏由党支部填写,主要写清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进步情况以及支部通过考察期情况,填写考察意见时,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又要指出缺点和不足。如“×××同志通过教育、培养,思想进步较快,表现良好,工作认真负责……,支部决定同意通过第一次考察期”,注意每一次考察期应在半年以上;“党委意见”主要填写党委对积极分子培养的审查情况,一般填写“×××同志经过支部的教育、培养和考察,思想进步很快,表现突出,基本达到党员条件。”
据***、***等单位函调证明,该同志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政历清楚,在“文革”和“
**”期间没有过激言行,没有违法乱纪行为,现实表现好。
经与其本人谈话了解和必要的函调,我们审查认为:该同志本人、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政历清楚,都能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在关键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立场坚定。
党支部书记签名:***
学习型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学习型家庭是适应和满足家庭的精神需求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教育孩子学习的基石,也是拓展家庭功能的内在要求。几年以来,黄华清夫妻二人多角度思考,多方位入手,对学习型家庭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使全家人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文秘资源网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和经验:
29岁的男主人………是市运管处的一名运管干部,27岁的女主人………受聘于市电信公司做营业员,还有一个呀呀学语的儿子,月总收入不到2000元。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家庭的基本情况。
走进这个三口之家,随处可看到散落在茶几、沙发、柜子上的书和杂志。房子中最好的位置、最好的装修就是书房。书房的一边是一个占满整墙的书柜,书阁中堆满了书。书房靠墙的一隅,摆放着写字台和电脑,加上几盆花草,整个书房充溢着淡淡的书香。男主人说:我们生活简单,但很充实,是学习让这个家充满了情趣、活力和温馨。
小两口一个中专毕业,一个高中毕业,都未曾跨进过大学的校门,这是他们埋藏在心底的遗憾。但却是看书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来。两人的单位离得近,认识后互相借书,交流也便多了起来。后来,两人相约报名参加了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没有门槛、围墙的大学里,圆着自己的大学梦。没有老师的辅导,两个人利用八小时间以外的时间啃着一册册自考书,勤奋学习。从相识、相恋、相知,到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七年的时间里,两人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自考学历。
男主人………的工作、收入比较稳定。即使如此,取得自考文凭后的他在学习上也没有就此止步。在运管稽查工作的间隙,常看到他在捧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在别人沉溺于扑克和麻将时,他则时常迷于书中。熟悉他的人都称他是知识型、学习型的人才。他中专和后来的自考,学的专业和工作并不对口,但靠着业余学习,他一直是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学习培养了他适应各种新岗位的较强能力,从稽查工作到业工作、方案工作、统计工作,他都能很快做得得心应手;学习让他腐蚀于不沾,别人的吃请、送礼,他一概谢绝;学习让他收获了许多,短短三年内顺利取得了初、中级专业职称,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学习让他能够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时有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
作为电信公司的一名聘用营业员,女主人………则面临着相对较大的压力。她的工作月月一考核,聘用合同一年一签。这种来自工作的压力转化成了她学习的动力。不管白天工作多忙,身体多累,回到家中,处理完家务,她都要翻翻书,看看杂志。她每天睡前还有必做的功课,就是思考一下一天中干了些什么,白天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努力学习让她月月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并成为电信窗口岗位的骨干。值得一提的是,读书、学习得来的涵养,让她时常得到电信用户的赞誉,被他们投票推荐评为服务明星。工作时间时时都有要和计算机打交道,她的操作能力已经相当熟练。但她仍自己觉得不够好,多次自费参加电脑培训班,利用休息时间去“补课”。学习让她把握住了一次次机会,年年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电信公司再次聘用的考核,在今年8月9日参加的省交通厅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员工招考中,经过文化课、计算机操作、面试等测试,她又以前十名的综合得分在随州区40余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初录人员。她对学习有着深刻的体会:学习就是不断充电的过程,唯有学习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站稳脚根,求得一席之地。
学习让两人之间多了沟通与交流,算得是家庭生活情感互动的纽带,它已经成为这个小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种兴趣使然和生存压力存下养成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尽情享受着知识的魅力和学有所获带来的欢乐。伴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小两口孕育着一个共同的家庭教育计划,用自己在家庭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一生与好书相伴,与学习相伴。在家庭中积极倡导诚信理念,注重示范效应,一是规范,使学习型家庭长效化;二是结合实践,注重培育个性鲜明的学习型孩子。
小两口认为:学习型家庭建设是基石,它将有利于优化家庭细胞、提高家庭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应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为祖国培养人才而努力。
——盂县县委统战部 崔锦丽
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建设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在领导下,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领域逐渐拓宽,内容不断充实,水平逐渐提高,影响日益扩大,在地方的政治生活、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衡量,民主党派的地方组织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方面还存在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党派成员结构单调,受到视野的限制进而制约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民主党派是人才库、智囊团,但具体到一个党派,再具体到党派的一级地方组织,往往有人才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之处。成员大多集中在医疗卫生、工程技术、文化教育等界别,而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的比较少,二者皆懂的就更少了,给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带来局限性,难以适应新时期赋予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责。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缺少必要的专项活动经费,社情民意的收集渠道不畅。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各项工作的基础。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充分调动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可以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社情民意,作为参政议政素材。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项活动经费,导致社情民意的收集渠道不畅,无法形成高质量的参政议政素材。
三、民主党派成员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存在矛盾,影响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随着一系列政治、经济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很多民主党派成员在本单位内同样要面对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企业转制、单位裁员、竞争上岗等问题,一些成员担心参加党派工作,会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会影响自己的“饭碗”。这些客观情况直接影响了参政党职能作用的发挥,使部分党派成员在开展参政议政活动时,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对参政议政工作没兴趣,或者不愿意参加参政议政工作。
加之有些部门的行政领导对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理解不深,思想观念陈旧,对民主党派不愿多加接触了解,对民主党派的组织活动和参政议政工作有表面上客客气气的应付,实质上没有与民主党派同真诚合作共事的意愿;有些单位和少数同志对中央、省市党委有关民主党派文件政策不大重视,没有认真贯彻落实。
四、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民主党派“知情”渠道不畅,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难找突破口。
随着参政工作量逐步加大,大多数民主党派领导同志身兼数职,社会事务较多,减少了深入专题调查的机会,掌握基层第一手材料不足;民主党派成员中担任政府及相关部门实职的很少,担任正职的就更少,这严重影响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实效;民主党派成员多为业务型干部,政治把握能力、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有待加强,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未雨绸缪,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局出发,有针对性地为一些优秀的民主党派成员搭建历练平台。有关部门在同民主党派协商中,通报传达的时间多,真正听取意见的时间少,个别单位和部门对民主党派的调研工作不够支持,特别是对口联系制度,由于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热情与主动,从对口联系制度建立至今,一些相关对口联系的部门与民主党派主动联系不够,随意性很大,对口联系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以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的提高。要使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和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做好如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民主党派成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共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关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次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熟悉政策,特别是有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方针、政策。第三,要学习包括科技、经济、法律、历史等一切有用的知识。第四,要认真学习统一战线理论,特别是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能。
二、中共地方党委、统战部门要帮助和支持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使其切实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并强调,要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支持民主党派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在中共组织和干部中进行多党合作教育,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中存在的不正确认识;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解决必要的经费,对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组织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对民主党派成员组织培训学习,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各种机会和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全面深入地考察、了解、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广开思路,使其切实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三、妥善解决党派成员的专项活动经费,拓宽社情民意收集渠道。
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经验交流上分析,成员比较集中、活动开展的较好、提案线索提供得较多、质量较高的基层组织,活动经费都得到同级(单位)党委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共地方(单位)党委及其统战部门要关心和支持,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力争民主党派成员的专项活动经费能列入同级党委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争取从制度上给予保证,根据许多调查资料表明:民主党派成员专项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和省市开始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党委、政府还可以从民主党派组织的特点出发,适当地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的优势,鼓励他们面向社会,发挥特长,适当的做一些社会服务工作,适当地收取一些合理的报酬,以弥补活动经费的不足。
四、加快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政议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步伐。
2016年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强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等方面。
《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规范有序流转承包地。建立健全以县、乡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引导土地等农村产权进入公开交易平台流转;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园区+小业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大力推广“农业共营制”模式;落实好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准入制度,建立工商资本流转土地风险保障金制度,探索租地与农业保险、农业担保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风险保障能力,严防农地“非农化”。
还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鼓励有技能或经营能力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落实好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措施,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无疑为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助力。
很显然,家庭农场可以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相较于散养散种的运营模式,好处多多。但有专家认为,家庭农场并非在所有时间段、所有地方都适宜。以山东省为例,山东地少人多,许多地方农村人口仍然较多,并不合适大规模建立农场。家庭农场还需有效借鉴,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不能硬性推广,不做“一刀切”。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部应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未来的家庭农场,应当是整个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生产主体。”四川省农业厅农村经营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农场实际上是推进农民职业化的最有效路径之一。可以预计,今后农民合作社的成员主要是家庭农场,而不是现在的传统农户,但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很可能还要10—20年的时间。让人欣喜的是,从具体政策出台到现在,落实工作已经展开,实现田园梦的时间正在缩短。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
第二,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
第四,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社会主义
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生活得到净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五十五年来执政的主要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强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党成功执政的基本经验。从根本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的,更有效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根据《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竞聘方案》的安排,经个人申报,组织推荐,笔试,竞选演讲答辩,后期考察等程序,现将我院2011届分团委学生会拟定任用人员名单予以公布,以下人员公示期自2011年9月1日至2011年9月4日,有任何意见,可以向机械学院分团委书记、09级辅导员周玉艳老师(***)和10级辅导王双喜老师(***)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
主席团:
主席:刘亮亮分团委副书记:付涛
副主席:黄自鑫蒋小璇秘书长:郑毅
分团委下设部门:
组织部:郭 胜方春富新闻中心: 陈 琪杨 芳
慧博辩论社:顾晓凯潘 甜志愿者协会:王运发 黄宝贵 周念琪科技实践中心:秦 进 卢才胜 曾 俊艺术团:王成然熊 陆
学生会下设部门:
办公室: 刘 洋田 甜宣传部: 卢凌斌王 涛陈迪斯 外联部: 肖振栋赫亚会学习部: 张 松 刘雪萍
文艺部: 熊 陆唐林琦体育部: 何智强唐兴达 冯晓曼女生部: 魏儒雄梁 静后勤部: 王传桐易 康
机械学院分团委
【关键词】河南省 家庭体育 因素 对策
1前言
现代社会人们之间联系最基本的形式仍然是家庭,家庭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步入小康水平,为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家庭体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人性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体育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和标志。本文认为家庭体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以家庭及周边环境为活动场所,以业余时间为活动时间,以促进家庭中每位成员身心的健康发展、活跃家庭气氛,优化家庭教育为目的的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因此,以家庭这一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来研究体育,对发展河南省家庭体育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1经济水平的制约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体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受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制约,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的。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需求的热情在日益增长,但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低、底子薄、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制约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及省市对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国及我省家庭体育的发展。如体育设施方面,美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4m2,德国1989年人均场地面积为4m2,而我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仅为0.65m2。可见经济制约着体育的发展,家庭体育的普及开展相对受限。体育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对于体育生活的投入是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的经济行为。只有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求后才可能考虑对体育的投入。这也是大多数农民家庭无法涉足体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河南省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为家庭体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物质基础。
2.2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的淡漠
体育价值观念是一种体育社会心理现象,它不仅影响个人行为,也影响群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或个体对体育的基本态度。家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变化的,社会潮流、传统文化及家庭成员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都影响着家庭体育的实施。合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是促进人们参加家庭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我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由于受经济的制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体育健身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参与热情不高。极大的限制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动态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健康发育。
2.3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
我国的正规体育设施绝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为0.6m2,而目前河南省农村虽然地方充足,但没有财力打造体育场地。所有这些严重阻碍了家庭体育在河南省乡镇的进一步的发展。200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03m2,城乡居民在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的进行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是总数的71.2%,可以看出,我国家庭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中在一些公益场所的非正规体育场地上。我国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经过了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社会的发展速度,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兴趣和需求仍有距离。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体育场地主要分布在学校,而社区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匮乏,极大地挫伤了居民家庭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了家庭体育的发展。而目前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较低的河南省,在体育场地设施方面更是满足不了当前广大居民的健身需求,这也将严重制约家庭体育在河南省城乡的发展。
2.4学校体育的影响
家庭体育能从小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积极态度,对学校体育起到基础和引导作用。学校体育则能够在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以及锻炼方法手段的掌握等方面为家庭体育服务。由于受到长期的旧的体育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还不尽理想,忽视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味强调竞技体育技术教学,而竞技体育技术对人的运动能力要求较高,不是最合适的终身健身手段,这一切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着我国家庭体育的根基。
3发展河南省家庭体育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媒介作用,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国务院颁布并启动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以增强全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造福人类为目的系统工程,是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在现代人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位置,从而自觉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科学的体育娱乐手段,这还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全民健身进入到每个家庭,深入每个人的心田,树立科学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念,提高家庭成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另外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手段、作用,可以增强人们的锻炼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3.2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增加和完善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家庭体育的物质基础。体育场地建设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和公园、文化馆、俱乐部、院落;另一方面逐步兴建新的体育场所,包括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居民社区体育角、健身中心等。做到合理布局、配套成龙,逐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并纳入市政建设规划。提倡和鼓励社会、个人投资建设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倾斜政策,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激发投资者的热情。
3.3努力缩小城乡家庭体育存在的差别
目前城市家庭体育的开展明显好于农村家庭,老年家庭好于中青年夫妇家庭,知识分子的家庭体育状况明显落后于其他家庭。因此,乡镇文化体育的建设应予以重视,以推动广大家庭参加体育锻炼。中青年夫妇的家庭体育水平有待提高,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和质量,抽样调查表明30-45岁年龄阶段的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最少。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日趋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科学地指导和合理组织只是分子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相应减轻知识分子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余下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此外还要提高知识分子的体育锻炼意识。
3.4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家庭体育开展的项目
要利用民族的、传统的、自然的和地域的优势,开发适合家庭锻炼及娱乐的形式和方法,因势利导地开展家庭体育活动,使家庭体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向多元化有特色的方向发展。要让普通家庭到富裕家庭、幼儿到老人,各种人员都能有机会参加家庭体育活动。如开放双休日家庭健身活动中心,一些普通的体育场馆的传统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等,平时可对普通居民免費开放,为普通家庭的体育活动提供方便;网球场、保龄球馆、健身馆等,设备先进,有专业人员指导或陪练的,可为小康家庭提供优质服务;还可以开发节假日全家体育旅游项目,如在度假村钓鱼、骑马、骑自行车、开展家庭沙滩排球赛等,让人们在休闲日尽情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又能健身心、强体魄
参考文献
[1]操伊芬.试论影响我国21世纪家庭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524-526.
[2]高瞻,焦友吉.对我国发展家庭体育的意义的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49-50.
[3]关青,葛振斌.论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64.
[4]李小进.制约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1):11.
[5]吴宗美,邓铭英,刘志英.城市现代家庭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学报2002,26(5):55.
作者简介:
围绕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相衔接,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发展条件和运行走势,本着积极可行、力争完成地更好的原则,建议全市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济南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构筑完善“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企业梯次培育、主导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做大总量,做优存量,提升增量。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目标,鼓励实施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强装备、扩规模,提品质、拓市场,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收入过50亿元、过10亿元企业群体,力争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3%以上。做大新兴产业。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攻关和重大技术突破,重点实施华云机电豪克能超精密机床、泰星化工无卤阻燃剂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力争四大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做优传统产业。突出技术和装备提升、产品和市场创新,整体提升炊事机械、塔机等传统优势产业水平。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产业集群壮大提升两大工程,落实和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
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动力,规划建设“一园两片十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推动章丘大葱、牛一蔬菜等基地提档升级,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深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健全农畜产品质量监测和安全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0个。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二期、刁镇土地综合治理项目、黄河防护堤、大站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落实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态,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
积极推进意大利维龙物流、越海济南航空物流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综合物流中心。鼓励引导大型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环节,推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研发营销等直接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实施绣源河湿地公园风景区、七星谷农林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科学调控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以大型商贸、金融商务等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积极推进砂之船艺术商业广场、大润发等项目建设,带动提升传统服务业。
(二)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以创新驱动为发展主要动力,努力破解影响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推进的制约因素,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创新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坚持项目引领发展不动摇,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在全市上下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实施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挂、专人跟踪服务、全程代办帮办等制度,在土地、资金、水电气等要素供应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优先解决,推动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早投产、早达效。重点抓好常盈特种车、利民新型药物制剂、科兴重组人胰岛素等20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的协调与推进工作,形成“投产达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格局。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狠抓项目谋划、储备、立项、申报和实施力度,争取华凌电缆等更多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的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笼子。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深化资本运作,加快圣泉、中森等企业上市进程,有效破解融资难题。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实力。深化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探索公用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领域改革。以列入济南市文化产业改革试点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市场化改革,实现资源、资产、资本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外向型经济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提高经济外向度。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更多外资投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支持圣泉、华民、丰汇等骨干出口企业紧跟国际市场形势,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力争全年出口总值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三)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城镇组团为节点,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开发新城区,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完善提升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全面启动中心商贸区、城北综合体、双山大街沿线片区、绣源河片区四大综合体开发,加快“五馆合一”文博中心、章丘客运总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修建南外环章莱路至明埠路南延段、北外环绣江路至桑园段等主干道路,实施城区排水排污、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改造,启动城东热源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培育特色化新城镇。突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化新城镇。放大刁镇作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的带动作用,加快实施官庄、文祖、普集、高官寨等特色重点镇驻地升级改造。扎实推进6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完成6000户建设任务。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工程,全年改
造危房300户以上。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实施济南市30个试点村的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着力提升开发区整体水平,打造跨越发展新平台
以明水经济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完善提升配套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引领全市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定位,走“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编制完善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和产业发展等规划,加快提升园区生产生活设施配套,规划建设创业中心、综合服务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产业新城、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济南高端装备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引导优势产业和生产要素向专业园区集中,实现园区经济集约集聚发展。
强力突破招商选资。围绕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三招三引”,落实和完善鼓励招商选资的政策措施,突出产业招商,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社会化招商模式,以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和央企为重点招商方向,加大招商推介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协作项目。积极破解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抓好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生产性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项目招商。全年完成合同资金27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4亿元。构筑产学研合作新平台。将明水经济开发区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组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积极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依托我市高教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加快实施20个产学研重点合作项目、30个重大研发专项和5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兴市战略,支持伊莱特、昊月树脂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圣泉集团、华凌电缆争创省长质量奖。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5%以上。
(五)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宜业宜居环境,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突出抓好生态创建。以济南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白云湖、龙山湖等湿地建设,落实各项保泉措施,开展绣江河、漯河河道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持续实施退耕还果、荒山绿化等生态项目,完成绿化造林5万亩,积极创建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大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巩固山石开采、土小企业、废旧塑料整治成果,保障生态安全。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努力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严禁“三高一低”项目上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倡导节能低碳,重点实施博奥斯光伏逆变一体机、桑园锻造煤炉改造等一批节能项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成晋煤日月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化工产业园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实施省级生态农村和新能源示范县项目,建设9条镇街天然气输气支线管网。
突出抓好环境整治。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整治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脏乱差区域,做好卫生保洁、园林绿化、户外广告清理等工作,加大“马路市场”整顿力度,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抓好垃圾中转
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设,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农村社区配套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
(六)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以“富民惠民利民安民”为导向,加大民生投入,统筹推进民生事业,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探索就业创业新渠道,成立创业促进会,完善创业服务政策措施,重点面向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争实现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5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参保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卫生院与敬老院合作共管运行机制,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问题。规划建设防灾救灾中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发布时间:2007-04-12 13:34:06)
据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乔辉介绍:经过几年的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条例》(草案)现已完成了起草的工作,今年6月由国务院法制办上报国务院,待国务院审议通过。
一、关于《条例》名称
经过认真研究及国务院法制办的反复协调,现定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条例》。
《条例》中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既包括总体规划,也包括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统一进行程序立法,可以从全局上系统地研究解决如何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健全规划之间有效的衔接机制,以编制程序的法制化促进政府规划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这也是分部门研究各自负责领域的规划工作、分类进行规划立法所难以解决的。因此,《条例》将法律调整范围定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上。
二、《条例》框架及主要内容
目前的《条例》共六章。
第一章是总则。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条例》的目的、适用范围、规划的性质作用、规划体系、编制规划的原则、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
在总则中,《条例》确立了三级三类的规划体系。即:按行政层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为国家级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的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第二章是编制规划共同适用的程序规定。
程序是实体的保证。只有实体,没有程序,再好的实体也难以实现。《条例》力图用规范的程序,保证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目前《条例》设计的程序包括:前期工作、起草、衔接、论证、批准、公布、评估、修订。这些程序是各级各类规划都应该履行的,在本章中,分别对这些环节进行了规定,后面各章则仅对有特殊要求的环节进行规定。《条例》确立了几项重要制度。
一是民主参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例下规划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编制过程的民主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例下,规划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市场,靠引导企业、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编制规划的过程是协调各市场主体利益,统一认识的过程,这样,才能使规划目标变成各市场主体的内在意志和自觉行为。为此,在规划起草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尽可能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条例》规定,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公众参与的制度。进而具体规定,编制规划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征求本级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意见。并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编制规划的部门应当公布规范草案或者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二是规划衔接制度。规划衔接是保障各级各类规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条例》对此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一是对衔接主体、衔接具体要求作了规范。即由编制规划的部门将规划草案送有关部门进行衔接。有关部门在自收到规划草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衔接意见。二是强调规划之间必须衔接。未经衔接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和公布实施。三是提出了规划衔接的原则,即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下级政府的规划要服从上级政府的规划,同级政府的规划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除一般程序外,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各章中还具体规定了要与哪些规划进行衔接、衔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等,由于是程序性法规,《条例》没有对衔接内容进行规定。我们认为,衔接的重点包括:重要宏观调控目标的衔接;确需国家统一布局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需要政府安排投资的领域要衔接;政策手段的衔接,以避免相关规划因不同政策手段的运用导致政策效果相互抵消或失效。规划衔接是一项目前相对薄弱的工作,各部门、各地区都要积极探索,逐步形成规范的规划衔接机制。
三是专家咨询制度。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条例》提出了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制度,由不代表部门利益的、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的规划咨询委员会,或者由编制规划的部门自行组织专家组,对规划草案进行论证。《条例》还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组建规划咨询委员会,这里面有几层含义。一是所有规划都必须论证,未经论证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和公布实施。二是论证的主体可以是规划咨询委员会,也可能是专家组。三是考虑到经费、专家资源等现实情况,没有要求各部门、市县级发改委都组建规划咨询委员会,市县级规划也可以委托省级规划咨询委员会进行论证。
四是批准公布制度。《条例》对规划报批所需的材料进行了详细规定。一是规划草案;二是规划编制说明,包括规划编制过程、征求意见和衔接、论证情况,衔接、论证中未予采纳的重要意见及其理由;三是论证报告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如环评法要求的环评报告等。针对目前相当多规划在编制、批准后就“存档入柜”的问题,《条例》还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经法定程序决定(指部门自编自批)或者批准(指自编他人批)后应当及时公布。
五是评估修订制度。规划评估是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要改变规划编制时轰轰烈烈,编制完成后高高挂起的状况,必须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方式之一就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开展规划评估工作。这也是一些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条例》规定,编制规划的部门可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同时规定,规划由编制部门自行评估,也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评估。理论上讲,评估工作应当由第三方进行而不应“自编自评”,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性。但考虑到现实情况,有些规划第三方不了解编制背景,难以进行评估,所以《条例》没有排除由编制者自行评估的情况。
为增强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条例》还明确规定,经评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的,编制规划的部门应当提出规划修订方案,按照编制程序决定或者报请批准并及时公布。
第三章是总体规划。
《条例》明确,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在本级各类规划中具有统领地位,其他规划应当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除一般程序外,《条例》还针对总体规划的特点做了两项规定。一是国家总体规划和省级总体规划应当经规划咨询委员会论证,市县级总体规划可以由本级政府有关部门组建的规划咨询委员会论证,也可以自行组织论证,当然,还可以委托省里的规划咨询委员会论证。二是国家总体规划或者省级总体规划草案送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前,应当听取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同级政治协商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意见。
第四章是专项规划。
《条例》规定,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依据。为避免规划过多过滥,《条例》对适宜编制国家级专项规划的领域进行了界定,并规定,这些领域中需要编制省级、市县级专项规划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条例》对专项规划编制还做了两点特殊规定。一是关于专项规划的论证,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可以组织专家组织进行论证,但为了保证专家意见全面、客观、公正,专家组成员中本领域以外的相关领域专家应当不少于三分之一。二是关于组织协调工作,编制规划的部门应当在专项规划编制前拟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衔接单位、论证方式、进度安排和批准单位等,并送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商有关部门提出需要国务院审批的专项规划计划,报国务院审定。
第五章是区域规划。
《条例》明确,区域规划是指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条例》中重点对跨省(区、市)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了规划。重点一是明确了适宜编制跨省(区、市)区域规划的地区,包括: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地区;以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特大城市为依托的都市经济圈地区;国家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或者保护地区;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地区。二是规范了跨省(区、市)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人口、经济增长等的预测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各类功能区的划分及其定位;区域协调机制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其他需要统筹规划的事项。为了保证规划之间相衔接,《条例》特别规定,编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的要求。
第六章是附则。
主要明确了规划编制经费。《条例》明确,规划编制所需经费,按照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的原则,由编制规划的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后,列入部门相关的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国情依据,也是提出和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目标、新任务、新安排、新要求的基本依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规定性作用
矛盾特殊性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或特殊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页)也是一运动形式区别于另一运动形式、一过程区别于另一过程、一阶段区别于另一阶段的主要根据。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要把握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及其统一关系。根本矛盾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是受根本矛盾规定和制约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4页)根本矛盾在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起领导作用的矛盾,规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贯穿事物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始终,并规定阶段的基本性质;次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随着事物的发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会相互转化。在分析事物及其发展时,要全力找出和把握主要矛盾,因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称之为“不发达的阶段”,这个阶段至少要有一百年时间,将来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特殊的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别于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本质,是由该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只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结束;只要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不会终结。一旦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将被新的更高阶段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所以没有变,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之所以不能变,根本原因是支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明确这一点,是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
二、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质内涵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由矛盾推动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有量变和质变两种基本形式,总的量变中包含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根本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我们观察和分析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其一,在社会性质上,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非新民主主义社会或别的社会;其二,在发展程度上,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可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其规定的主要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为第一个时期和新时代。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第一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一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质的变化,因而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全面的深刻影响,根据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确立新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行动方略;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部分质变,也就是被主要矛盾所规定和影响的其他许多次要矛盾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而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状况,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分为不同的时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是支配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性变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地位,因而也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因此,党的十九大强调,在新时代,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论意义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发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接受检验,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的无限循环往复,推动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7页)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也就是说,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是对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是永恒真理,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后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在相当长的时期偏离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当作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了严重后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再认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将这一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生产力非常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的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成为最迫切的时代课题,因而我们党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概括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括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客观状况,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客观依据。
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看,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从矛盾状况和地位看,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已经大大缓和,其在社会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显著下降。
【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推荐阅读: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范文06-17
主要家庭成员怎么填写12-06
最美家庭 主要事迹10-17
模范家庭主要事迹12-12
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事迹11-08
成员单位主要职责12-08
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05-27
班委成员主要工作职责12-01
工作实绩和主要特长07-01
工会的主要四项社会职能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