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业发展(精选8篇)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专业】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招生网站-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分数线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为了保证我院2014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院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本章程适用于学院普通高职招生工作。第二条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第三条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学院概况第四条 学院全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学院代码:13318
第五条 学院地址: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张北路69号(济青高速淄博路口北2公里处)第六条 办学性质、类型及层次: 公办、普通高职(专科)院校第七条 学院批准成立的时间及荣誉称号:我院创建于1959年,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冶金行业校企合作示范学院”、“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及校园文明建设双优高校”、“ 山东钢铁集团人才培养基地”多项荣誉称号,学院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连续7年被冶金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评为“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第八条 基本情况: ★学院品牌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2012年11月,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首批建设单位。学院以“严格的管理、过硬的质量”而闻名,50多年来,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冶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地理环境学院坐落于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邻齐国故都,西接“大染坊”故址,南望蒲松龄故居,北濒王渔洋故里,占地面积1482.9亩,建筑面积38.7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14.6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4万册,校园环境优美,教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设施先进,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于一体。★办学条件学院建有冶金生产工艺模拟仿真实训中心、冶金材料博物馆、数控操作实训中心、现代控制系统实验室、机械CAD/CAM实训室、机床实训室、焊接实训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冶金实验室、轧钢实训车间、建筑工程测量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高温实验室、材料性能检测实验室、自控原理实验室、供电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PLC实验实训室、商务实训室、耐火材料综合实训室、物流实训室、汽车拆装与驾训等124个实验、实训教学场所和146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建有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和电化教学网络,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累计过亿元;图书馆藏书64万册。学院办学环境优越、教学基础设施先进,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647人,专任教师509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12人;拥有正、副教授145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311名,形成了一支研发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职业教师团队,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专业特色学院依托行业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框架。下设冶金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建筑与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和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学部,开设32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227人。专业布局紧密贴近钢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培育自身品牌专业,巩固学院在冶金职业教育中的龙头地位”的专业建设思路,围绕山东省钢铁冶金、机械制造等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重点建设围绕钢铁生产链的焦化、冶炼、轧制、冶金机械设备制造、冶金生产过程控制及工业物流等6大特色专业群,形成了以冶金为主体、财经、机电、电气、建筑和信息类专业为骨干,面向大型高科技企业、适合市场需求、就业质量高的专业集群。★内涵建设近年来,学院荣获13项省部级教科研成果奖,承担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7个,拥有冶金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有硅酸盐物理化学、冶金炉热工基础等9个省级精品课程,冶金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高度重视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组织千余名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年来获得各类奖项154个。★实训条件:建有124个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场所和146个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山东省电工电子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并建有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和电化教学网络。设有驾考中心,为学生考取驾驶执照提供有利条件。学院具有多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评与发证资格,实行“多证制”教学,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院设有冶金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山东冶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机构、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等。★优质就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服务、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的办学宗旨,走校企“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路子。与上海宝钢(烟宝)集团、大连东北特钢、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青岛钢铁集团、日照钢铁集团、江苏南京钢铁、达力普集团、泰山钢铁、山东耐火原材料集团、山东魏桥集团、鲁南制药、山东金晶科技、山东魏桥集团、威海三角集团等企业达成长期供需意向,凸显培养“作风硬、技能强、守纪律、善合作”的钢铁人的办学特色,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作为山东钢铁集团人力资源培养输送和培训基地,山钢集团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的建设开工,为我院毕业生的优质就业提供了新机遇。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九条 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重大事宜。第十条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及其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院招生的日常工作。第十一条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录取工作在省招生
考试院的统一领导和监督下进行,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招生工作实施全程监督。监督电话:0533—8407067第四章 录取第十二条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以教育厅公布为准,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学院招生简章、学院网站等形式向考生公布。第十三条 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院按照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规定的投档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具体比例由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第十四条 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监督的体制,按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考生德、智、体三方面公平、公正、择优录取。学校在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时,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高的考生。第十五条 外语语种不限,但其他小语种新生入校后须改学英语。第十六条 男女比例:报考各专业不限男女比例。第十七条 对考生体检身体健康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规定。第十八条 录取原则:(1)采取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首先在上线的报考我院的第一志愿考生中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录满我院计划数为止;若上线第一志愿考生不足,则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仍不能满足的按其第三志愿投档,依此类推。(2)按报考我院的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专业。若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满足某专业计划,则本专业不再录取第二、三专业志愿考生;若第一专业志愿考生不满足某专业计划,则录取第二专业志愿考生,依此类推。(3)志愿间不采用分数级差,无相关科目的成绩要求。(4)在第一、二志愿均不能满足招生计划时,可从服从调剂的考生中进行调剂,对未报我院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不予录取。(5)在确定录取资格时,考生的各种加分、降分情况均计入总分,无单科成绩要求。(6)录取结果的公布渠道:招办咨询电话,学院招生信息网,录取通知书等。第五章 其它第十九条产品造型设计、装潢艺术设计限美术专业。艺术类专业投档原则、录取规则按照《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执行。第二十条 新生入校后,学院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入学体检,对体检不合格的学生,取消入学资格。第二十一条 普通高职学费和住宿费的收取,执行山东省物价局统一的标准。普通(对口)高职学费标准为5000元/年;艺术类专业学费6000元/年。第二十二条 退学学费规定:退费规定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办发【2008】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春季高考考生按专业类别分专业进行录取。第二十四条 资助特困生政策为了保证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校的正常学习,学院采取如下资助措施:一是严格贯彻国家普通高校有关的奖励政策,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对家庭困难、学习刻苦的学生进行重点奖励;二是办理贫困生助学贷款,三是设立特困生救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助基金,对特困生学费实行全部或部分减免制度。四是设立若干勤工俭学岗位,对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资助。第二十五条毕业与就业: 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学院与上海宝钢(烟宝)集团、东北特钢、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青岛钢铁集团、达力普特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南京钢铁、沙钢集团、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沧州中铁、济南重汽、泰山钢铁、北汽福田、烟台钢管总厂、山东耐火原材料集团、山东博汇集团、山东魏桥集团、威海三角集团、鲁南制药、山东金晶科技等企业达成长期供需意向,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几年来就业的高质量和高就业率,形成就业与招生的良性循环。有志升学者,依照当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专升本文件规定的政策执行。第二十六条学院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办理招生相关事宜。对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第二十七条本章程若有与上级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八条本章程由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解释。咨询及联系方式:招生热线:0533-8407001(传真)、8407007、***(李)、***(王)、***(赵)网 址: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关系很密切。环境质量取决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投入产出效率及单位投入物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的累积效应影响。决定环境质量的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经济规模的扩大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并能促进投资于环境的意愿的增加;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助于总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和单位投入物对环境影响的减少有助于经济规模的继续发展。总之,随着人口和收入的增加,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经济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趋于增加。要维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增长,必须改善产出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减少单位投入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发展循环经济,从而优化山东省的经济结构。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中,优化我省的工业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1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施途径。循环经济体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循环经济要求全社会增强珍惜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要求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发展、城市建设等重大决策中,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的良性循环;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方针和从事经济活动时,兼顾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逐步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从而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循环型经济社会。
2 山东省工业结构现状
2.1 工业结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由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因此,通过对不同工业部门的废弃物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将有助于研究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工业各部门产生的废弃物总量相差很大。2007年,在各工业部门废水排放总量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水量最多,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9.92%,其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37%),纺织及鞋帽制造业(9.25%)。印刷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排放废水量最小,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0.03%,其次为塑料制品业(0.07%),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0.20%)等。
在工业废气排放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废气的总量最多,占工业废气排放的34.80%,以下依次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6.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97%)。印刷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排放的废气总量最少,占工业废气排放的(0.003%),其次为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0.04%),塑料制品业(0.06%)。
在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总量最多,占总量的30.66%,以下依次为矿业(26.4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4.36%)。印刷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总量最少,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0.004%,其它较少的行业为塑料制品业(0.02%),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0.04%)
2.2 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省的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面,主要通过对工业各部门废物排放总量的对比,单位增加值排放量的对比以及部门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变化,分析我省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对我省环境保护的影响。与2003年相比,2007年工业各部门废物排放总量及单位增加值产生的废物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工业废水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对于废水排放总量而言,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废水排放量减少最为明显,2007年比2003年少排了2238.2万吨;其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减少了大约1907.5万吨。相反,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工业、纺织及鞋帽制造业、医药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废水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如造纸及纸制品业废水排放总量增加了12537.2万吨。但是,对于单位增加值废水排放量而言,除了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生产规模增大,排废量明显增多,所以单位增加值排废增加)以外,所有工业部门均有下降,下降最多的是造纸及纸制品业,为76.2万吨/亿元;其次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为36.60万吨/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4.83万吨/亿元。单位增加值排放量下降最少的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约为0.35万吨/亿元。
废气排放总量近年来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工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废气排放总量分别减少了7051亿立方米、4746亿立方米、1433亿立方米和1093亿立方米;少数行业的废气排放量略有减少,如印刷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减少了1亿立方米左右,矿业的减少最为明显,为396亿立方米。而以单位增加值的排废量计算,工业各部门的废气排放量大部分都有所下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为25.66亿立方米/亿元和14.85亿立方米/亿元,其它行业的减少均较少。而像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印刷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工业、塑料制品业则有所增加,这与近几年来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关。
固体废弃物近年来呈增加趋势。从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来看,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和印刷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排放总量有所减少,分别为156.25万吨、4.14万吨和0.46万吨。其余的行业则都有所增加,增加最多的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2750.13万吨;其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461.40万吨。印刷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变化幅度最小,这与该行业本身排放的固体废物就很少有关。但是,单位增加值排放量,除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外,其余均有所减少,减少最多的是矿业(1.64万吨),其次是化学工业(1.19万吨)。
另外,2007年与2003年比较,我省工业增加值及其构成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部门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上升了,其中三个是原材料工业部门,六个是加工工业部门。比重增加较大的部门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及鞋帽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比重下降较大的是机械、电器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矿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结合工业各部门的能源密集浩然污染程度的划分,现将我省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综合成下表:
3 山东省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山东省的工业处于转型期,结构调整、升级缓慢,而且技术构成比较低。制造业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先进水平相比,山东省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品制造业比重偏低,钢铁工业、非金属材料业等中间投入品行业比重较高。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接近,但纺织业的比重较高,食品工业比重较低。这种结构反映出山东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另外,资源消耗强度大,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原材料工业部门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低消耗、低污染产业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必须积极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资源消耗、低污染的部门,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进而提升工业结构层次。
4 调整与优化工业结构的对策
4.1 加强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的建设,大力振兴支柱产业
由于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建设的投资巨大,周期较长,而且还存在盲目布点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因此,一定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避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4.2 加大对加工工业的改造
4.2.1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工业消费品。食品、纺织、轻工、电子、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等,要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生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由于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变动,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局面。现在市场既有对高档名牌产品的需求,也有对物美价廉产品的需求。只有面向市场,认真研究需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4.2.2适应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促进机电轻纺产品的出口创汇。在出口上,除了需要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外,要转向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避免单纯地扩大数量和单一市场的贸易磨擦。轻纺产品要从目前依靠扩大数量转为主要依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单位产品创汇能力上。机电产品则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扩大成套设备的出口。
4.2.3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开发重化工产品和轻工原料产品。大型成套设备、精密机械、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原料、纸浆等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用途广泛、需求量大,但山东省乃至全国生产能力仍有不足,目前进口数量大的,主要是这几类产品。因此,通过现有企业的改建和扩建,挖潜增能,是大有可为的。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产生重大影响。
4.2.4要以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重点,改善原材料产品的结构。目前钢铁、水泥、化工等产品的生产能力较大,关键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耗能大,产品质量差。因此,要使原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降低能耗、提高质量、减少污染、节约用水用地。
摘要: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循环经济的提出就势在必然。本文在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目前山东省工业结构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我省工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山东省,循环经济,工业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陈秀洁.山东省区域产业结构系统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2,28(3):105-107.
[3]吕铁.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三十年的历程和经验[J].社会科学战线,2008(5).
[4]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如今,邀请消费者参观工厂正在变得越来越流行,这已经演化为一个新词: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对于商家而言,不仅仅是体验营销的手段,更可以帮助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能让消费者参观的都是拿得出手的生产线。更重要的是,这种口口相传的影响力,比广告更让人信服,而后者显然要昂贵的多。除此之外,那些工业遗址所承载的文明变迁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如何保存、保护这种工业基因,也是日新月异的城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工业博物与人文财富
这是一座位于聊城市东阿县的老济南城,旧日老济南的光景居然在这里一一重现。
这座复古之城的名字叫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共分14个景区,31个子项目,还原济南历史风貌的建筑占到了九成以上。
沿济南老街东行,但见布店、药店、洋行、照相馆、教会医院、镶牙诊所、钟表行,所有的商业元素都可以在苑内找到。街巷两旁的众多商铺里,老济南的商业记忆一一呈现:有瑞蚨祥布店、瑞蚨祥绸缎庄、宏济堂药店等老字号商铺,有圣玛利亚教会医院,有专卖文房四宝的文宝斋文具店,有永昌典当行,有收售金石文玩玉器名人书画的蕴古斋,有上世纪的交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还有卖南北干货山货的干货店……
老韵味与西洋景互相交融,老济南曾经的繁荣昌盛穿越时空,在东阿找到了自己的载体。
苑内有很多深宅大院,最著名的莫过于影视剧《大宅门》中的“白府”,也就是电视剧中白景琦的府第。青砖乌瓦,高门楼台,枝条欹斜,藤影斑斑,亭台轩辕古香古色,青石小道曲径通幽,院落素雅大气,宽绰而又平整,简洁中透着精巧,充满深宅大院的幽幽韵味。
为什么要在东阿建造老济南?东阿县领导介绍,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些历史建筑已不存在。东阿正在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刚刚投入使用的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一期工程,是重要的影视拍摄地,影视城要再现当年的一些情景,离不开历史上的老济南城。
东阿是传统的农业县,并没有太多的工业遗产可供开发,阿胶是这座县城最宝贵的人文财富,依托于阿胶的工业旅游便由此产生。
实际上,东阿的工业旅游开发思路也正是山东不少县市所遵循的。有历史传承的则注重发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没有太多历史负载的则更着重于展示大工业时代的机械之美。在胶东工业基地莱阳旅游,除了传统的国家级梨乡风情和濯村外,当地导游肯定要向你介绍工业旅游项目——鲁花、龙大、新冷大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当地一大支柱旅游线路。
在武城县,当地政府以玻璃钢、白酒、地毯、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工业支柱行业为依托,遴选出20多个有特色的工业生产单位,制定了工业旅游规划,开放工厂供游客参观、游览、购物,零距离体验独具特色的工业生产和工业文化。
还有文登的万得集团,邹平的西王集团等等,都是在县市级城市甚至乡镇,开创了工业旅游新资源。
值得一提的还有张裕的酒文化博物馆。这座为纪念张裕公司创建 100周年而投资450万元兴建的博物馆,内有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厅,珍藏着康有为、孙中山、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为张裕所题墨宝,颇具神秘色彩。
在张裕之后,采矿业也逐渐发展起工业游。荣成市西霞口村的神雕山山崖是当年采石造成的,广场曾是一个巨大的采石坑,荣成将这里开辟成风景区,依山就势建造风景。经过几年的治理,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胜地。
2007年,招远超期服务的罗山金矿面临关闭,招远市组织有关部门经过考察论证,将5000万元的矿山关闭费用于修建观景平台、购进游客观光缆车等一些旅游设施,使这座废旧的老矿山得到了再生,成为全国首座有关黄金题材的实景博物苑。
门票之外,还能卖什么?
工业游的兴起,以及游客对工业游的需求,已经引起了山东旅游当局的关注。2009年4月8日上午,山东省旅游局首批“好客山东游”代表来到青岛啤酒济南工厂参观,“山东人游山东”活动启动工业旅游景点,有着梦工厂之称的青岛啤酒济南工厂也成为该活动的首个工业旅游目的地。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曹立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旅游业的传统项目像山水游、人文游等已经相对较为成熟,游客很难从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换句话说,在很多游客眼里,传统的旅游项目正在渐渐失去其原有的魅力。
“工业旅游提上日程正当其时。”在曹立前教授看来,当前正是发展工业游、提倡工业游的好时机,省内已经有部分企业、景区景点意识到这一问题,而且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总的看来,工业游还主要集中在酿造、采矿等行业,范围比较小,而事实上,我省制造业企业众多,这是发展工业游的“富矿”。
另外,山东的工业游地域分布也不均衡,沿海及济南、泰安等老牌的旅游城市较为发达,其他城市相对落后。
这样看来,无论是范围还是地域,山东工业旅游的布局都亟待更为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调查中发现,虽然工业旅游也产生经济效益,比如门票、产品和纪念品等销售收入,但和企业主营收入相比占比太小,甚至满足不了旅游业务人员的工资支出。正因如此,企业对于工业旅游的投入仍有不足。
“门票之外,还能有什么卖点?很多企业自己也不清楚。”一位旅游专家这样告诉记者。该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企业打开大门,完善旅游配套。旅行社也应与企业联手开发旅游产品,开辟旅游线路。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对工业旅游项目准确定位并加大投入力度,而不能只满足于挂上“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这块牌子就万事大吉。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工业旅游才大有可为。
老厂房的出路
除去那些展现现代工业工艺的旅游项目,那些曾经辉煌的“大厂”也正在成为城市寻根者们的关注焦点。
“那些看起来已经破败不堪的老厂房实际上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对老济南建筑颇有研究的市民郇起鸿这样告诉记者。
老厂房的出路在哪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机械设备该如何处理?这些理应成为工业遗产保护被关注的焦点。作为工业生产的最初形态,与各类历史文化古迹遗址相比,工厂、煤矿、铁路和其他工业遗产的价值和保护一直被忽略着。“工业遗产保护现在还是一个空白,至少目前还看不到起步。”对老建筑怀有深厚感情的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惋惜地说。
“在许多人眼中,工业时代留下的东西是落后的、污染的。其实,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体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状况和技术水平。像对待文物那样对待工业遗产是大有可为的。”
即使对此观点很不认同的人,当走进北京798时,依然能够被那些波普化了的工业建筑所震撼。
798艺术区,是在原电子工业部所属706、707、718、751、797、798这6座工厂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从本世纪初开始,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入住,逐步发展成闻名全国的艺术区。
798也许只是一个特例。越是惊叹于这里的气质迥然,令人焦虑的问题就越急切地出现———丰富的工业遗产,究竟该由谁来保护?又该如何保护?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工业遗产普查,山东究竟有多少工业遗产并不清楚,更谈不上系统的研究了。“目前是缺少一个牵头的部门来具体负责,这需要多个机构进行协作。”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表示,而现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还缺少政策法规的约束和专业的研究人员。系统的、科学的研究资料也难以成形。
李铭认为,工业建筑由自己的形象和空间组成。工业厂房往往可以提供一些建筑体量相当大的空间,这些空间又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老工业建筑更具有时代特色和厚度。旧工业区历史建筑的利用,不应该止步于房地产开发,通过包装,可以将旧工业建筑保存于新的环境当中。
往事不会重现,怀旧情绪便日渐弥漫。重新设计工业老建筑,记录体现过去工业成就的空间形式,在浓郁温婉的历史人文环境下,刚强的工业文化气息同样能够蔓延。
一是坚持面向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早在80年代后期,我们就确立了立足国内发展、面向国际提升的战略。在坚持夯实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大中城市高端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开放程度高、养殖基础好、地理区位优越的有利条件,始终把畜产品出口摆在重要位置。在建立出口基地、加强出口扶持、搞好出口应对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畜产品出口实现了从土畜产品到禽猪兔产品的转换、从初级冷冻产品到调理加工制品的升级、从日韩和港澳到欧盟和俄罗斯拓展,引领了全国畜产品出口的潮流,形成了以内促外、以外带内、内外互促的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逐步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在坚持畜牧业发展市场化取向、调动生产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力争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通过放开畜禽生产经营自主权、废除生猪统派购制度、取消对猪肉消费补贴,把畜牧业生产经营率先推向市场。而政府则把重点转向扶持调节、执法监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的养殖补贴、猪价调控、监测预警等,更加体现了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调控扶持的针对性,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转变养殖方式与推进加工流通相结合,加快推进一体发展。生产发展和加工流通一起抓,推进一体化经营,是我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畜牧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通过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基本建设、农业良种工程等办法,支持种畜禽繁育和家畜改良,推动建设了近1300多个种畜禽场、2000多个改良站点,形成了与畜牧生产相适应的供种改良能力;通过采取示范引导、财政金融支持等办法,引导畜禽养殖实现了从兼业专业户到养殖场区的转变,形成了年提供生猪4000万头、家禽20亿只、牛奶250万吨的生产能力;通过引导改造升级、扶持产品开发和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了年屠宰生猪5000多万头、家禽25多亿只、肉牛300多万头,牛奶300多万吨的规模,实现了产加销的动态平衡。
四是坚持推动体制创新与注重科技创新相结合,努力增强产业活力。从80年代中后期诸城肉鸡商品经济大合唱起步,在全省迅速形成了畜牧产业化经营潮流,促进了畜牧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机制的变革;近年来,各地大胆尝试加工养殖相互参股、建设直属基地、开展连锁经营、产销直挂,又进一步深化了畜牧产业化经营。针对形势发展,及时把发展畜牧合作组织摆上日程,采取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规范服务等措施,使全省畜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8900多个,走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以“三〇”工程、重大专项等项目为抓手,采取产学研结合方式,围绕畜禽良种、规模养殖、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开展了攻关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为加快我省蜂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由养蜂大省向养蜂强省转变,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概况。
1.蜜粉资源丰富。我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较华北平原其他地区温暖湿润。蜜粉源植物丰富,多达220余种,物候期自西南向东相差7—14天。蜜粉源植物主要有刺槐、荆条、枣树、泡桐、苹果、玉米、棉花等。其中,刺槐330万亩、果树900万亩(其中苹果400万亩、枣树55万亩)、玉米4000万亩、棉花1000万亩、蔬菜3000万亩。全省除11月至翌年2月无蜜粉源外,其他月份均有蜜粉源。5月初至5月底的刺槐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的枣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荆条花期,为我省的流蜜盛期。可载蜂量200万群以上,发展蜂业的自然条件优势得天独厚、潜力巨大。
2.产业链较完善。经过多年发展,我省逐渐形成了包括蜂业养殖、产品加工、机具生产、授粉应用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据统计,2012年,全省蜂群存养量35万群,客蜂50万群,蜂蜜、蜂王浆产量分别约为20000吨、150吨,蜂产品产值约6亿元;全省蜂蜜、蜂王浆年加工贸易量分别达到35000吨和500吨。2012年,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蜂蜜出口13000吨,占全国蜂蜜出口量的10%以上。利用壁蜂、蜜蜂为苹果、梨、桃等果园授粉面积500多万亩,占果园总面积的60%以上。
3.组织化程度较高。目前,全省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余家,60多家蜂产品企业通过认证(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成立省级蜂业协会1个、市级和县级蜂业协会12个,发展养蜂合作社100多个、社员1600多户;全省蜂业从业人员(含加工企业职工)20000余人,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养蜂基地、企业与蜂农互促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4.支撑体系较强。近几年,我省在蜜蜂良种繁育推广、蜂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蜜蜂授粉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蜂业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成立了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山东省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我省拥有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综合试验站1个。尤其在机械化装备研发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由东营市蜜蜂研究所与五征集团联合研制的全国首款养蜂移动平台,是我国养蜂业迈向机械化的关键一步,它集养蜂生产、蜂群运输、蜂产品初加工等功能于一体,专门配备小房、视屏等休闲娱乐设施,改善了养蜂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养蜂的经济效益。2013年,2款养蜂移动平台(养蜂车)列入了山东省农机补贴产品目录。
(二)重大意义。
蜂业是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健康产业”、“空中农业”,既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又不与种植业争水土,仅利用自然界中的百花资源,便可获得蜂蜜、蜂王浆、蜂胶等十多种蜂产品。这些产品既是良好的保健医疗食品,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蜂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等特点,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1.促进农业增产需要大力发展养蜂业。农业安天下,粮食保民生,促进农业增产、维护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蜜蜂被誉为“月下老人”,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其经济价值远大于蜂产品本身。根据1981年美国农业机构的统计,蜜蜂授粉对农业的增产效益是蜂产品价值的100余倍,按照此标准测算,蜜蜂授粉带给我省农作物的增产效益约600亿元。蜜蜂授粉是一项既不需要扩大耕种面积,又不需要增加设施投资的增产措施,早已引起世界性广泛重视,许多农业发达国家将其作为一个特色产业纳入政策扶持。我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有限,而通过蜜蜂授粉促进农业增产的空间很大。
2.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大力发展养蜂业。蜂产品是传统的保健产品、绿色天然食品,对保障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天然保健食品成为趋势,蜂产品市场方兴未艾。2011年我国人均蜂蜜消费量为245克,而美国人均蜂蜜消费量为500克,德国人均蜂蜜消费量为1000克,因此蜂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3.维护生态和谐需要大力发展养蜂业。世界上约有16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
1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籽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化肥、农药和生长激素的滥用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蜜蜂授粉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因此,大力发展养蜂业是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客观要求。
(三)存在问题。
我省是养蜂大省,但向养蜂强省转变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人们只把养蜂业作为副业,既没有充分认识到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更没有认识到蜜蜂授粉对农业增产的重要性。蜂业发展缺乏规划引导和资金支持,养蜂业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组织管理、技术推广、生产服务、产销衔接等相对滞后。
2.层次水平不高。全省蜂业发展规模偏小,蜜蜂饲养数量仅占全国860万群的4%,户均养蜂规模只有70群左右,养蜂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良种化和规模化水平较低,品牌带动效应较弱。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良种覆盖率较低。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覆盖率较低,对农业的提质增效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3.发展环境堪忧。农药、大气、水质等污染直接导致蜜粉资源减少,生产环境日益严峻。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乏力,产品品质良莠不齐,行业信誉屡受打击,市场竞争力整体较差。因放蜂引发的伤害蜂农事件屡有发生,养蜂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蜂业发展理念,以提高养蜂生产能力和推广普及蜜蜂、壁蜂授粉增产技术为重点,转变蜂业生产方式,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升蜂业标准化、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蜂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努力推动我省蜂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模扩张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不断扩大蜜蜂饲养量的同时,因地制宜选择养蜂生产方式,努力在蜜蜂标准化机械化养殖和蜂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不断提高养蜂效益。
2.坚持发展生产与扩大授粉相结合。既重视蜜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又注重发挥蜜蜂、壁蜂授粉对农业增产的促进作用;既重视蜂群数量的扩张,又考虑到农业发展对蜂业布局的客观要求。
3.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加强科技研发,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蜂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支持养蜂合作社发展,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现代蜂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各类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对蜂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保障蜂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20年,全省蜂群数量达到50万群,其中西方蜜蜂48万群,中华蜜蜂2万群;年繁殖壁蜂8亿只,苹果、梨、桃等果园壁蜂授粉面积达到70%以上。年产蜂蜜40000吨,蜂王浆300吨,蜂产品产值12亿元以上。生产的蜂蜜50%以上为成熟蜜,蜂王浆质量100%达到国家标准,蜂产品质量合格率达80%以上。培育1—2个西方蜜蜂抗病高产配套系,蜜蜂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2.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推行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养殖,建设蜜蜂壁蜂授粉、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出口、优质蜜源四大优势区域,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养殖规范、加工带动有力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120群以上的规模蜂场由目前比重不足30%提高到60%。
3.授粉技术加快普及。到2020年,建设35个专业授粉示范蜂场,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覆盖率达到70%以上,增产效益1000亿元以上,初步实现蜜蜂授粉产业化。
三、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各地蜜粉源植物丰富程度、地理生态、养蜂生产状况及蜂产品企业分布,全省蜂业可划分为蜜蜂壁蜂授粉、养蜂生产、蜂产品加工出口、优质蜜源四大优势区域。
1.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该区包括烟台、青岛、潍坊、日照和淄博,是果品和蔬菜生产集中区域,目前苹果种植面积400余万亩,草莓种植面积20多万亩,大樱桃种植面积2
5万亩左右。2012年本区西方蜜蜂存养量9万群,约占全省总量的25%;壁蜂5亿只左右,约占全省总量的80%。立足本区域丰富的果蔬资源优势和农民浓厚的蜜蜂、壁蜂授粉意识,建立蜜蜂、壁蜂授粉示范基地,蜜蜂、壁蜂为果蔬授粉覆盖率达80%以上。
2.养蜂生产优势区。该区包括临沂、潍坊、泰安、淄博、日照和济宁,是传统的养蜂生产区域,地质、地貌及气候多样性使得植物分布多样化,蜜粉源植物丰富,养蜂业相对发达。2012年本区蜂群存养量25万群,约占全省总量的70%。立足本区域发展养蜂生产的传统优势,扩大蜜蜂饲养量,力争2020年蜂群存养量达到35万群。
3.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区。该区包括日照、潍坊、济南和枣庄,区内蜂产品企业相对集中,蜂蜜、蜂王浆年加工贸易量约28000吨和400吨,均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立足本区域雄厚的加工出口基础,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重点培育壮大4个蜂产品龙头企业(每个市培育1个),辐射带动8个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
4.沿黄地区优质蜜源优势区。该区包括沿黄地区的菏泽、聊城、德州、滨州和东营,刺槐和枣树的栽植量均占全省的50%以上,一直是我省优质刺槐蜜、优质枣花蜜的生产地区。立足沿黄地区丰富的刺槐和枣树资源优势,在该区域建设10个优质刺槐蜜和优质枣花蜜生产基地(每个市建设2个)。同时,在适宜区域扩大刺槐、枣树种植面积,形成蜜源与蜂业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发展重点。
1.推行蜜蜂标准化机械化养殖。规范养蜂场布局,推行养蜂生产各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实施蜂产品安全生产规程,提倡饲养强群,加强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养蜂日志。扶持养蜂机械研发与生产,提高养蜂的机械化水平。在养蜂生产优势区建设30个标准化机械化养蜂示范场(临沂、潍坊、泰安、淄博、日照和济宁各5个),在沿黄地区优质蜜源优势区建设15个标准化机械化养蜂示范场(菏泽、聊城、德州、滨州和东营各3个),所生产的蜂蜜和蜂王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2.提高蜂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市、县级蜂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蜂业优势区域的管理力度。规范壮大养蜂专业合作社,在淄博、东营、潍坊、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聊城、滨州和菏泽等支持建设20个养蜂生产示范合作社(每个市建设2个);在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支持建设5个蜜蜂授粉示范合作社(烟台、青岛、潍坊、日照和淄博各1个)。努力形成以蜂农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蜂产品企业为龙头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3.推广普及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加大蜜蜂、壁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开展授粉增产示范活动,在蜜蜂、壁蜂授粉优势区和养蜂生产优势区建立11个蜜蜂授粉示范基地(烟台、青岛、潍坊各2个,临沂、泰安、淄博、日照和济宁各1个),建设35个专业授粉示范蜂场(烟台、青岛、潍坊、临沂、泰安、淄博和济宁每个市3个,全省其他各市每市1—2个)。
4.建立健全蜜蜂良种繁育推广体系。重点强化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职能,完善提升5—6个种蜂场的育种条件,保障优质种蜂王供应,提高蜜蜂良种化水平;加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5个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1个中华蜜蜂种质资源基因库。
5.完善蜂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严格蜂药、蜂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管理,严把蜂产品原料、生产和检验关。完善蜂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信息发布和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蜂产品企业质量信用评估制度,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6.加强省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逐步建立起集蜜源植物、蜂群分布、企业信息、市场咨询、监督检验和品牌推介等为一体的省级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为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提供支撑,加快推进我省蜂业的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
四、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蜂业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畜牧、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农业、科技、工商、金融、质检等部门参加,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蜂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负责牵头协调,并切实加强对蜂业发展的指导和总体管理。林业部门负责抓好蜜粉源植物基地建设,协调提供放蜂场地。农业部门负责抓好蜜蜂和壁蜂授粉增产措施的组织实施,努力减少化学农药对蜂业的影响。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大基建资金和财政资金对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督管理
工作。科技部门要努力改善蜂业发展科技创新条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加强对蜂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蜂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主产区政府现代农业发展考核体系。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全省蜂业发展绩效考评办法,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省级选择扶持项目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山东省蜂业信息网和山东省优质蜂产品推介中心,加快信息软件开发和短信平台建设的步伐,支持建设省级蜂业数字化信息平台。以规模化蜂场建设、养蜂机械设备购置、蜜蜂授粉、蜜蜂良种培育、合作社发展等方面为重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集中投向、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良种工程、科技推广、标准化示范创建、动物疫病防控等相关资金,适当向蜂业倾斜,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将蜂业和蜜蜂良种选育推广纳入山东省特色畜牧业重点产业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支持建设中华蜜蜂保护区和保种场。扶持蜂业龙头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完善蜂产品优质优价收购政策,尽快出台成熟蜜地方标准,鼓励蜂农从事成熟蜜生产,树立山东蜂产品良好形象。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发适合蜂业生产的保险产品,降低蜂农生产经营风险。加大对养蜂移动平台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改进财政补贴的手段,提高蜂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完善奖励扶持机制,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推进规划组织实施,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三)转变蜂业发展方式。通过示范、扶持、服务、监管等措施,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养蜂大户、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供销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等蜂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双方发展保障和利益分配机制。到2020年,力争使85%的养蜂场(户)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鼓励和支持工商业资本进入养蜂业或从事蜂产品加工,与养蜂户及专业合作社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带动发展能力。通过加强政府扶持、鼓励联合兼并、支持产品开发、引导企业上市等措施,做大做强蜂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连锁经营、产销直挂、农超对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养蜂大户等新型蜂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从业者职业技能鉴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蜂农队伍;综合运用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装备等多种措施,改善蜂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入,增强蜂业发展活力。引导和支持蜂农建立合作社,拓展合作社服务功能,规范运行方式,提高标准化集约化养蜂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在联系政府、服务行业、规范生产、培训蜂农、品牌推介、促进行业自律、推动行业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供销社联系农民、熟悉市场的综合优势,引导有条件的供销社积极参与蜂业产业化经营,为生产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把更多的利润返还给农民。
(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强蜂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紧紧围绕制约蜂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展开科技攻关,重点在蜜蜂饲养、蜂机具研发、病虫害防治、授粉增产技术、蜂产品研发、良种繁育推广、蜂产品质量控制等领域进行科研与技术推广,争取实现较大突破。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协同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时,向蜂业适当倾斜。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速蜂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强蜂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蜂业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培训蜂农3000人次以上。
(2004-08-08 16:23:05)来源:《饭店》
山东省商会于近期对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淄博、临沂等市地餐饮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餐饮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亮点;餐饮企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发展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民营企业居多;市场繁荣活跃,竞争激烈,餐饮业有喜有忧。
一、餐饮业的现状餐饮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经营网点和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据调查测算,全省现有各种类型的大小餐饮网点20多万个。其中,济南市17000多个、青岛市 16000多个、潍坊市 23000多个、烟台市 10560多个、威海市7000多个、临沂40300多个,与“八五”末相比大幅增长,有的甚至成倍增长。据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淄博五市的调查统计,1995年餐饮业营业收入五市合计552390万元,2000年1219456万元,2001年1498478万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 17.15%,2001年较2000年增长22.88%。其中青岛市“九五”期间增幅在20%以上,2001年较2000年增长30.7%。
餐饮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餐饮业营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逐年上升。
(2)经营业态多样化,餐饮品种丰富多彩。综合性高档酒店、饭店、专业饭店、酒楼,以及大众快餐、自助餐、休闲餐、沙龙餐饮、娱乐餐饮、美食街、美食城、特色餐饮、地方小吃店,甚至庄户饭店等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经营格局。
过去,餐饮业经营是以鲁菜为主的地方菜和极少数份额的省外菜,现在是鲁菜、川菜、京菜、沪菜、粤菜、潮州菜、东北菜等应有尽有;日本料理、国料理等外国餐饮,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青睐,形成了花样繁多、丰富多彩,南北菜系大合唱、中西餐饮大交流的可喜局面。
2、餐饮企业经济成分和网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餐饮市场发展的需要,餐饮企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餐饮行业中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社会上各种经济成分的餐饮企业,诸如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多种形式的股份制、私有制酒店、饭店迅速发展。据调查,现有的全部餐饮业网点中,非公有经济性质的企业都占80%以上,但在餐饮大店中国有经济仍占较高的比重。据省统计局统计,2001年全省规模以上餐饮企业297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135个,占45.5%。
(2)餐饮业的网点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餐饮网点过去是以中、小规模为主。大规模、高档次的饭店很少。现在是新建、扩建的大型、豪华、多功能、高档次和具有品牌特色的饭店、酒店不断增加;各种方便大众消费、具有经营特色的小餐馆、小吃店更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与此相反,中等规模、档次的餐饮企业发展缓慢,有的甚至逐步减少。
3、市场竞争激烈,餐饮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1)餐饮业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行业。餐饮业的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程度大大超过了其他行业。竞争促进了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2)多数餐饮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餐饮业门槛低,餐饮网点发展过快,有的地区从总量上已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相当一部分餐饮企业,尤其是一些中等规模的和老的国有餐饮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亏损严重。据济南市统计局的抽样调查,1995年抽样 39个企业,营业收入5649万元,实现利润233万元;2000年抽样46个企业,营业收入48513万元,实现利润-2466万元2001年抽样58个企业,营业收入65991万元,实现利润一4107万元。营业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餐饮大店更明显。据省统计局统计,全省规模以上的餐饮企业 2001年与2000年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33.6%,亏损却增长了19.1%。全省规模以上餐饮企业2000年盈亏相抵净亏损额13053万元,2001年净亏损额高达15542万元;2000年亏损企业面占51%,2001年增加到53.9%。据威海市调查,全市现有涉外饭店61家,盈利的仅有10家左右。
二、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餐饮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宏观调控力度不够,行业管理不到位。
(1)按照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服务的作用。目前,行业协会多数市还没有建立起来,即使建立了的也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2)多数市没有明确的餐饮行业发展规划和网点布局规划,餐饮行业近几年来基本处于自发调节和盲目发展的状态,网点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强,布局不尽合理。
(3)没有行业标准和待业规范,特别是一些私营小企业缺乏诚信,违规违法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行业形象。
2、经营观念滞后,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经营观念转变慢,研发创新不够。随着餐饮业发展,大部分酒店、饭店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当数量的酒店、饭店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技术等方面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科学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软硬件不配套,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烹饪研发创新不够,菜品、经营缺乏特色,缺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店.名吃、有的传统名吃在萎缩,或进步不大。
(2)人才不足;培训工作跟不上,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引进力度不够,培训工作又跟不上
3、多数国有老店处境艰难。
据调查,各市都有几个在社会上颇有名气,历史辉煌的国有老店,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利税全部上缴国家,企业底子薄、人员多等包袱沉重,设备设施陈旧又缺乏投入能力,加之观念转变慢,机制落后,缺乏创新发展,企业经营困难,步履维艰,有的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4、鲁菜发展缓慢,创新不够。
作为山东的骄傲,历史名菜,位列全国“四大菜系”之首的鲁菜由于缺乏创新,市场不断萎缩,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5、乱检查、乱收费和不理价税的问题依然存在。据反映,有的职能和执法部门以检查为名,到企业乱检查(有的是重复检查)。乱收费,有的以评比为名,变相收费。据反映,有的企业每年支付这方面的费用达20多万元。有的地区对餐饮业实行大大高于工业电价、水价,加大了经营成本。还有的地区对餐饮业采购水产品收缴农业特产税。
凡
此种种,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经营,加重了企业负担。早餐工程有待启动;
从调查来看,早餐品种单调、就餐环境差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城市居民呼唤早餐工程。青岛市政府曾于1997年实施过早餐工程,市区内开设108个早餐店,给每个店8000元的补贴,但由于费用大,经营无利逐步都不干了。现在其他市多数也没有搞起来。
三、对发展餐饮业的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服务作用。
2、推进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工作。
(1)推进国有和国有控股餐饮企业的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多元投资,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鼓励民营经济参股、租赁。收购国有餐饮企业,提高非国有经济的比重。
(2)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制订行业发展计划、网点布局规划,制订行业政策、法规和制度。
(3)政府有关部门要下决心治理“三乱”。一律不得保留和出台地方性收费项目。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应与一般工业实行同样标准,为餐饮行业和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餐饮业属于创业成本低、就业容量大的服务性行业,对下岗职工从事餐饮业的,应按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地方设立的行政收费。要多渠道增加对餐饮业项目上的投入。
3、采取切实措施,促进餐饮业连锁经营发展。
积极培育发展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还要积极扶持适合大众消费、具有经营特色、诚信服务,卫生、方便、实惠的中小型饭店、餐馆的发展,丰富活跃餐饮市场,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4、实施名牌战略,发展特色经营。
打造餐饮名牌,发展特色经营,是提高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5、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餐饮业整体素质。
解决餐饮业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一是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
才;二是切实抓好行业培训工作。在人才引进的同时,重点是抓好在职培训工作。
6、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餐饮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要抓住我国入世的有利时机,不断完善餐饮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根据入世承诺,加快餐饮业对外开放步伐。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进、学习和消化跨国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技术。
7、下大气力,狠抓扭亏增盈
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创新与发展,创品牌。创名牌,突出经营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8、千方百计,振兴发展鲁菜。
要组织专门人员对鲁菜进行研究,在鲁菜的推陈出新和改进创新上狠下功夫,既要保持传统风味和特色,又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尽快挖掘和培养一批既能熟练掌握传统的鲁菜烹饪工艺;又能根据现代市场需求改进传统的烹饪工艺和技术的高级烹好师,加大创新力度,努力提升鲁菜的品位和形象。
9、因地制宜,尽早实施早餐工程。
《山东工业技术》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技术推广站主办的省级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752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7-1222/T;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700004000194。本刊致力于交流和推广工业和信息化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科研成果, 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征稿对象全国工业、工程领域的广大干部职工、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全国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教科研人员及相关的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等。·栏目设置工业技术、能源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技术创新、电力技术、理论研究。·出版周期杂志为半月刊, 于每月15日、30日前出刊。·权威数据库收录《山东工业技术》杂志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 (维普) ”、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收稿要求1.稿件内容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 以2500-500·字符为宜, 题目应准确表达文章内容, 筒短明确, 一般不超过2·个字, 尽量不用副标题、缩略语和标点符号。2.文章摘要以提供内容梗概为目的, 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字数为150-200字;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特征及文献特征内容的通用性、一般性的反映, 一般可精选3-8个;来稿所用引文及资料须准确无误, 文献标引序号按文中引用顺序依次排列。3.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 表格设计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 注明图题图号。4.投稿使用word格式, 以“附件”形式发送电子邮件, 需在文章后附上作者姓名、单位、邮编、作者简介 (包括出生年, 性别, 籍贯, 现任职称及职务, 学历, 主要工作或研究领域等内容) 及作者或联系人的真实姓名, 详细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以便联系。3个月之内未见本刊通知采用者, 作者可另行处理。请勿一稿多投。作者投稿官方信箱:sdgyjs2014@163.com电话:0531-67894396徐编辑网址:www.sdgyjszz.com
这个占地球表面70.8%的淼淼之域,正被全世界几乎所有拥有海岸线的国家重新发现价值,这是因为,陆地资源的消耗殆尽危机已成为可预见。在局部地区,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中国海洋利益虎视眈眈、做欲扑状,迫使中国迅速进行海上布局。
2011年与2012年短短两年内,国务院以马不停蹄之势,连续批复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四个国家级海洋经济区。这一速度之快,令人明显感到中国海洋战略在大幅推进。
四大海洋经济区
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四个省份,在海洋经济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山东以科研取胜。占有全国海洋科研力量的三分之一,山东在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上的责任当仁不让。同时,青岛的海水养殖业出类拔萃,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连续引领了中国五次产业浪潮。另外,青岛、威海、烟台三个城市的“美貌”远近闻名,滨海旅游业大有可为。
浙江以产业取胜。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奠定其海上交通运输业的老大地位。近几年浙江以民营势力发展船舶业,成果丰厚。更独特的是,舟山——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无疑将成为中国探索无人岛开发的先行地。
福建在科研与产业方面或许无法与上述两个省份匹敌,但身负海峡两岸交流的使命,志在探索与台湾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模式,达到密切两岸联系的效果。
广东,与前三者相比,在探索区域合作模式方面承担了更多的使命,被赋予在海洋经济方面与港澳、海西区、北部湾、海南乃至东盟等地区合作的先行先试权。
这四个近两年来获批的海洋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其名称的差异已经显示出各自发展重点的细微差别。据此,四区应当如何找寻各自的独特性,打好差异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劣势,认真思考。
最扎实的科研最绽放的产业
人类在陆地生活了上万年,对陆地之上的自然科学可谓了如指掌,观测入微。不过,对于深不可测的海洋,人类的触角伸至其中只是一两个世纪的事情。“在世界上(海洋科学领域)享誉盛名的曾呈奎院士,其海藻分类学研究对世界海洋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研究也仅仅是从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才开始的。相比陆地,海洋科技的起步这么晚,世界各国对海洋的认识这么弱,这是大家可能没有想象到的。”
中国工程院黄锷院士的话讲得更狠:“我们对海洋的了解不是零,而是接近于零。”
如此一来,问题显现出来。目前中国所寄望于发生大繁荣、大发展的各类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化工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业……全都必须立足于海洋科学的充分基础研究之上。先有科学家深入海洋探测、分析、提供数据、建立详尽可靠的数据资料库,才有后续产业利用的跟进。在对海洋的了解“接近于零”的前提下,对海洋进行“大开发”,恐怕不大现实。
如此一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价值就十分明显。与浙江、广东和福建这些产业发力区相比,山东更有潜力成为一个科研先行区,在以科研成果引导产业发展方面更能做出表率和示范。青岛聚集了全国海洋科研力量的三分之一,海洋科学领域的两院院士有19人(全国共36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9个(全国共37个),海洋科学调查船有20艘(全国共31艘)。以青岛“蓝色硅谷”为核心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科研、技术上的绝对实力,若能运用好这一优势,将可能从科技上游把握制高点,使各大海洋产业引领全国。
当然,先期投入科研是有风险性。因为基础性科研很难直接产生GDP,即便产生,也需要较为缓慢的周期,它对地方产业迅速大繁荣大发展的作用是比较小的。然而,更稳健、更扎实的步伐,可能在未来能够成就最绽放的海洋产业。
先认识海洋,才能运用海洋
观青岛的海洋科研“装备”。“蛟龙”号的家——国家深海基地正在敞开大门,于明年迎进这个下探7000米的功臣;立志成为全球第七大海洋实验室的“国家海洋实验室”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整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数家机构,形成科研合力。28家海洋科研机构,散落在青岛的各个方位,各自进行着不同课题的深钻。在青岛这个风景宜人、气质淡定的城市,似乎特别适宜研究人员沉下心来恸学问。
青岛的科研特长方向主要在于海洋调查观测、海洋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些主要是基础性研究。马克思说,先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如果说应用性研究是改造世界,基础性研究就是认识世界。
中国要晋升为海洋强国,浙江、广东、福建等地要形成如火如荼的海洋经济产业区,没有扎实的基础性研究是不行的。将全国乃至世界海洋科技人才聚集于山东青岛,在科研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在海洋科考上下大力气,在基础性海洋数据的收集上付出耐心,这是青岛使命、山东使命。
基础性研究的成果,延伸为应用性研究的推进,最终转化成产业——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逻辑,也是蓝色经济的大部分领域的发展顺序。根据这一逻辑,青岛市发展蓝色经济的思路也应当清晰,“蓝色硅谷”应牢牢成为科研核心(科研主体既可以是科研机构,也可以是企业),往外拓成产业带。知识主导,产业后行,争取科技对产业形成高贡献率。
在这方面,青岛历史上曾有着成功辉煌的案例。这里曾经以科研为先导,五次掀起全国海水养殖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院士曾呈奎发起的海带养殖浪潮。海带原本只适合在俄罗斯、日本、朝鲜沿海的冷水海域养殖,不适合在温带海域生长,曾呈奎通过深入观察研究,解决了海带在温带海域的生长问题,开启中国大范围种植海带的序幕。中国由此从完全不种植海带的国家变成全球第一大海带出产国。其后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世纪之交的四次海水养殖浪潮,无一不是由青岛科研机构的学科带头人引领,研究先行,产业随后。这种产业发展模式,或许应当继续成为青岛“蓝色硅谷”的首选。
结语
先认识海洋,后运用海洋——这个逻辑,在目前中国对海洋认识几乎处于一片空白的背景之下,应当更加清晰。海洋强国不仅要发展产业,更重要的是前端的基础性研究。“烧钱”的基础性研究进行过一段时间,才能为产业区产生滚滚利润。青岛“蓝色硅谷”作为认识海洋的前沿阵地,应当为山东、为全国进行蓝色科普。提供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持。
【山东工业发展】推荐阅读:
山东青州市工业发展势头强劲09-23
山东发展经济现状07-28
山东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内容06-23
山东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研究07-17
山东沂蒙精神07-20
游山东作文10-26
山东警察学院刑法06-16
山东节能监察系统07-01
山东教师历年真题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