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自我介绍》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自我介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这次习作,让我们来向别人介绍自己。可以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总之,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写完以后再加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还可以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改一改。
二、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拓展思路,使每个学生有的写,乐于表达,并掌握自我介绍的方法及技巧。
2、使学生知道抓住特点,用事例、不拘形式地介绍自己,要说真话,吐真情,能巧妙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及相关特点。
3、引导学生懂得作文要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就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中想说的话。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创境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教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快乐星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乘坐“星球快车”出发!
(2)、师: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展示“快乐星球”图片)——这就是“快乐星球”,美吗?
2、欣赏情境
(1)、师:快乐星球上有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小导游的介绍吧!
(2)、播放多媒体课件(童声介绍快乐星球的情况)
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座座神奇的建筑,那是艺术馆、体育馆、美食城、图书馆、电脑城、动物园、科技馆、敬老院„„
3、激发欲望
师:同学们想到这里学习、生活、工作吗?
正好,快乐星球上正要招聘一批“快乐天使”。有什么要求呢?我们先
来看看招聘启事吧。
(二)、视频说话,明确要求
1、了解招聘要求(明确习作要求)。
招聘启事
快乐星球上新建了许多神奇的场馆,有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电脑城„„每个场馆急需聘请一批“快乐天使”。请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写好一份自我介绍,前来应聘。
(1)指名读。
(2)同学们,要招聘什么?有什么要求?指名说。
2、简介自己的基本情况。
用三言两语对自己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即用简短、清楚的语言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在哪里上学写出来,使人对你印象深刻,语言要活泼,写法灵活多样,突出自己的特点。
3、描写自己的外貌特点。外貌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外貌有特点的人往往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介绍老师的外貌
猜猜我是谁?
例文1: 我叫某某某,今年10岁,在公园小学上学。我长得眉清目秀,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头发下面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会出现小酒窝。
例文2 :我长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皮肤有点黑,妈妈说那是健康的肤色,我还长着一个瓜子脸,尖尖的下巴,我很热情,希望大家都能做我的朋友,你们做我的朋友吗?
介绍同学的外貌
介绍自己的外貌
4、写一写
分小组找出写的最棒的同学范读一下,并给予奖励
5、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或特长,优点或缺点。
范读
我可喜欢画画啦!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就爱在纸上、墙壁上乱涂乱画。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更喜欢画画了,希望有一天,画的画像马良的一样,能变成真的。上小学了,每天写完作业,我就画起来,只要一拿起画笔,便什么都忘了。有次妈妈叫道:“玲玲,别画了,吃
饭了”,连叫三次,我才放下手中的画笔。每当外出游玩时,我总会带着自己的小本子和铅笔,把那里的山山水水画下来。
学生按照提示,试写片段。
根据下面提供的10句开头。任选一句,接下去写一个片段,把自己某一个方面的特点介绍清楚。也可以自己另起开头写。
(1)我是个“小百灵”。
(2)我是科技制作的小能手。
(3)同学们都称我是“小书迷”。
(4)“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唱歌,有的人喜欢画画,而我最喜欢的是。
(5)我说话很幽默,经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6)我是个“急性子”。
(7)我爱帮助别人,同学们亲切地称我为“爱心天使”。
(8)我的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不少,最突出的是粗心大意。
(9)当一名歌唱家,是我的愿望。
(10)电脑是我的最爱。
„„
6、学生练写,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找学生读一下自己的片段,教师指导。
写出了什么特点?
怎么写清楚这个特点的?
7、最后,结尾时可以来个画龙点睛,写一两句精彩的语言来总结自己。
(三)、课后延伸,完善习作
布置作业:你想再去快乐星球玩吗?成为快乐天使吗?同学们课后把自我介绍补充完整,并加个题目,回去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修改意见。
(四)、师作小结
习作内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 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 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 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 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作文写好以后, 读给爸爸、妈妈听, 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同时强调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本教学设计重在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在具体指导中, 应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我, 相互激励、互相启发, 写出自己创编的故事, 同时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和幻想, 练习写想象中的事物。
2.尝试编写故事, 不受束缚, 自由表达。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互相交流, 养成自改、互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1.同学们,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多篇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 这些想象神奇的故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读了让人难以忘记。在课余时间, 你们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请给同学们做简单介绍。
2.小组交流。
3.推举代表介绍。
4.同学们, 从刚才交流的情况看, 你们读的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真不少。如果给你一个编写故事的机会, 你愿意吗?这堂习作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台, 谁编写得最好, 他就是咱们班编写故事的小作家, 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 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为话题, 激发兴趣, 互相启发, 为想象作文丰富素材, 拓宽思路。)
二、复习课文, 学习表达
1.同学们, 假如你想成为编写故事的小作家, 那么你就得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应包括哪几个要素。请大家不要着急, 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学过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先重温两个神话故事的内容。 (指名复述)
3.再说说故事的基本要素。 (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 总结编写故事的基本要素。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首先要交代这个故事的起因, 然后详细写出这个故事的经过, 在写故事的经过时, 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这样可以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还要写出故事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学过的神话故事, 意在使学生对故事的内容和构成故事的要素加深印象, 以便学生发挥想象, 有内容可写;明确故事要素, 学习谋篇布局。)
三、明确要求, 动笔习作
1.我们已经知道编写故事的基本要素。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语文园地八”的习作内容和要求。 (指名读, 交流对这次习作要求的理解。)
(1) 你想变成什么?展开想象, 编一个故事。
(2) 在故事里, 你可以变成任何人, 任何物。
(3) 写好后, 读给家长听, 认真改一改。
(4) 根据自己编写的内容, 自己拟题。
2.针对上面的 (1) 和 (2)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
3.班上交流。
4.小结激趣。看来编一个故事并不难, 只要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就会创作出一个神奇、美丽的故事。同学们早已等不及了, 那你们就根据习作要求自由地去想象, 大胆去创作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内容、习作要求和充分地“说” (内容和打算) ,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 并通过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 从内容入手, 解决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的问题。)
四、交流修改, 取长补短
1.学生完成初稿后, 同桌互相阅读。
2.学生评议:你认为你的同桌创编的故事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教师相机抽样点评。如, 故事是否完整———起因、经过、结果, 想象是否神奇, 描写是否生动。)
3.同桌互改;教师指导修改。
出示同桌互改要求:
第一步, 同桌交换习作本, 互相评改。
第二步, 用“○”画出错别字, 并改正, 用“◇◇◇”勾出好词、好句和好段。
第三步, 做出你对这篇故事的简单评价 (用“☆”表示) 。
一颗“☆”:能把故事写清楚, 敢于想象。
二颗“☆”:故事较完整, 敢于大胆想象。
三颗“☆”:故事完整 (有起因、经过、结果) , 而且想象丰富, 描写生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互相评议、修改习作, 让学生懂得如何评价、修改习作, 促使学生乐评、会评, 在评改中取长补短, 提高习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 召开创编故事会
举办创编故事会, 在班上讲自己创编的故事, 同时评出创编故事的小作家。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三、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发愤 乐坛 享受 不屈不挠
B. 码头 撕裂 游厉 人山人海
C. 赠送 沉寂 残生 波涛滚滚
四、按要求答题。(20分)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a.扶老携幼( ) ①带, ②提着, ③拉着手。
b.惊叹不已( ) ①完成, ②停止, ③已经。
c.严阵以待( ) ①等待, ②对待, ③停留。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倾诉 倾注
①好久不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 )。
②妈妈将毕生的精力( )于教育事业。
增强 增进
③他为(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④知识( )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心( )诚服 ( )臂一呼 ( )经风霜
夜以( )日 互通( )( ) ( )定自( )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①化险为夷(含有反义词)
②奇珍异宝(含有近义词)
③浩浩荡荡(AABB式)
5.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①阿炳非常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②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比喻句。
我的名字叫杨楷唐,今年八岁了,长的中等个儿,胖胖的,很壮实。
我长得虎头虎脑的,我有一双黑溜溜的眼睛,乌黑发亮黑呼呼的眼睛像水晶葡萄一样的眼睛,还透出一股灵气。我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我还是要感谢上帝让我的五官各自齐全。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的眼睛就会“咕噜”“咕噜”地直转,别的同学看到我这样就会说:“这个机灵鬼又在想什么鬼点子了。”我的嘴巴是樱桃小嘴,嘴唇薄薄的,能说会道。每见到叔叔、阿姨们我就早早的和他们打招呼,所以,家里人都说我的嘴巴像蜜一样甜。我一笑就露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露出两颗把门大将军的牙齿。
我的爱好很广泛,比如踢球、打乒乓、打电脑……其中我最喜欢画画、踢足球、和读书。只要有一张白白的纸在我的手下就会变成一幅有高高的山、有清清的水、有农家小院、有小朋友在里面玩的图画,山清水秀,五光十色的景象,美丽极了。只要有一颗球在我的脚下,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没有感觉到;把球带到球场上跑来跑去,不时猛地一脚,进门了,我这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到了最后我还是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球场回家。
我还是一个小书迷,我拿起一本书,只要看见里面的主人开心,我就会捧腹大笑,只要看见紧张的时候,我就为主人公捏了一把冷汗,只要看见伤心的时候,我就会偷偷地流泪。在学校这样,同学们就会说我是神经病。有一次,妈妈出去买菜,出门前叫我记住关火,我对妈妈说:“记住了”。妈妈走后我就拿起《三国演义》,里面的连环计真好看,我看得入了神,把关火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妈妈回来的时候,锅里的水已经烧干了,妈妈看见我手中的《三国演义》哭笑不得。
我的缺点也有很多,比如马虎、粗心大意、贪玩。我最大的缺点就是粗心大意,每次考试不是这儿错一点,就是那儿错一点,使我每次都与100分无缘,100分与我擦肩而过。要不然就是把24看成42,把53看成35,每次都是因为一点很小很小的马虎使我得不到100分。
这就是我,一个完完全全的我。你了解我了吗?
我叫XXX,过完年我已经X岁了,今年上五年级。大家都说我很瘦,爸爸妈妈经常说我像一根竹竿。买衣服的时候,我都选最小的号码的,爸爸(妈妈)不喜欢跟我去洗澡,他说帮我擦背像摸了一块搓衣板。
放假的时候我喜欢看动画片。像《喜洋洋和灰太狼》,我特别喜欢里面的喜洋洋,不喜欢灰太狼,因为每次他都千方百计的想要吃羊村里的羊,但是每次到最后都失败了。今年寒假我还在网上看了《喜洋洋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这一部电影内容十分精彩很吸引人,而且很搞笑,在看的时候,我不时的笑出声来,特别是演到红太狼因为灰太狼偷吃,而大发怒火,拿起平底锅,向灰太狼扔去,却因为灰太狼在魔毯上而砸向了虎霸王,我更是笑得前俯后仰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我,一个爱笑爱闹,特别瘦的男孩(女孩?),希望大家喜欢我。
你认识我吗?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好看的鼻子,在鼻子的下方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我喜欢唱歌,画画,喜欢站在舞台上有成就感的自己,喜欢弹琴,喜欢尝试一切新鲜的事物,跟喜欢朴实的自己。
从小由于妈妈的严格管教,我很听话,凡是见过我的长辈们无不夸我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而在家里我却很活泼,很爱笑,喜欢看电视,嬉笑怒骂,无所顾忌。在学校里时而高谈阔论,海吹神侃;时而被某君的妙语连珠逗得哈哈大笑,我身上仿佛放下千斤重担,一片轻松。我很胆小。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和我在车站接叔叔,在去的路上妈妈安顿我,见了叔叔要问好。到了车站见到叔叔,我却说不出口。妈妈连忙迎着说:“这孩子不懂事,别见怪。”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晚上出去,让我一个人在家。爸爸妈妈走后,外边躺到床上睡觉,不知怎么了,天空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下起了雨,是我不敢睡觉。这时,外面忽然有了咕噜咕噜的声音,我心里想:妈呀,小偷来了。于是,我把身子缩在被子里,动也不敢动。过了一会儿,外面的声音停止了,我就壮着胆子出来看了看。唉原来是饮水机在作怪。我这才放心的去睡觉。又过了不久,门外突然门铃响了。哎呀,这下小偷真的来了。我躲在被窝里打哆嗦,外面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快开门,我和你爸爸都淋湿了。”哦,原来是爸爸妈妈呀。打开门,我一脸苍白,满头大汗,妈妈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如果告诉了他们,准会笑话我一番。
这就是我,一个喜欢唱歌、画画、弹琴、有很胆小的xx
我的自画像
我,留着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头发下长着一双淡淡的柳叶眉,一双小小的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线,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我的自画像
我喜欢看书,当获得一本书,就高兴得不得了,像捡块宝似的,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读完只之后又轻轻地放回书架上,生怕弟弟妹妹把书弄坏了或者弄脏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到书店里买了一本格林童话故事,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起来。当我看见主人公被继母抛弃了,我看到这里便哇哇大哭,最后主人公被好心人给收养了,我破泣为笑。这时,爸爸喊我们去吃午饭,弟弟妹妹这时已经坐在餐桌旁,狼吞虎咽地吃着。我那听得见爸爸在叫我呢,我正一心一意的看书呢!直到爸爸在我耳边大叫一声,我才如梦似的醒过来。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看拼音,写词,组词。(13分)
bì kāiqǐ túmǐn ruìchǔn shìzhēn chá
()()()()()Yíng晶()经()欢()()光屏 bǔ()捉()育未()先知()救
biān()蝠()境()写()长莫及 mù羡()()光()色夜()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4分)
松散(sǎn sàn)江淮(huái wãi)堵塞(sāi sâ)土壤(lǎng rǎng)折腾(zhē zhã)荧屏(yíng yín)扫帚(sào sǎo)踌躇(zhú chú)
三、改正下列词语的错别字,并选用一个词语写一句话。(4分)
鱼惯而出()横七坚八()全神关注()随心所遇()意想天开()轻而一举()响切云霄()见事不救()
四、选词填空。(7分)
温暖温和温存
1.嘲鸫不是一种性格()的海鸟,它专门残害海龟。
2.小海龟非常喜欢在()的阳光下到海滩上晒太阳。
敏锐敏捷敏感
3.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的东西吗?
4.他行动(),反映特别快。
如果„„就„„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即使„„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保护它人人有责。()现在它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我们已清醒认识到人类所犯的错。作为学生,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要教育身边的人,共同来保护黄河。
五、修改病句。(8分)
1、歌声回荡。(扩句)
2、我们学校开展了学雷锋。(改病句)
3、当我发现了这个秘密的时候,我竟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4、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用带点词语造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自然之道”的意思是。课文《自然之道》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现在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2%
3、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2%
4、写两句平时积累的农谚。2%
七、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5%
()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上黑色礼服,为瀑布举行了特别的葬礼,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后来,由于在瀑布的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赛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巴拉圭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著名的大瀑布——赛特凯达斯大瀑布。
()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
()据说它曾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而下,30公里外都能听见它的巨响。
八、课内阅读
《蝙蝠与雷达》片段12%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出十分安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2%
仿照()重复()阻碍()奥秘()
2、读过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3%
3、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请你用图示法来说明。3%
4、写出你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例子:4%
(1)人类仿照(动物),发明了。
(2)人类仿照(植物),发明了。
九、课外阅读 13%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多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多年,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健键)。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的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想使劲地捏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各个地方。建筑师们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中,设计出许多(既即)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都是这种“薄壳结构”的屋顶。此外,人们还模仿大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艰坚)固的坦克,模(访仿)一些大树,麦秆的性能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塔,楼„„
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圈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2%
2、“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这句 话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请你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3%
3、照样子,文章内容填空。3%
蝙蝠——雷达鸟类——蜻蜓——鸡蛋——
袋鼠——贝壳——大树——
4、文章中带点的词语,我体会到了2%
5、为什么把自然界的生物称作人类的“老师”?3%
十、习作。(25分)
要求:任选一题,题目自拟。
题一: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事情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一定会在草丛、树林、池塘、泥土里有许多发现,那么就请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你的发现写一写,过程写具体。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
1、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或者营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要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可以先让学生参照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到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画法,那就是把骆驼画小。当然,骆驼画得越小,画出的骆驼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不过,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脱出俗套。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问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3、课文最后学习伙伴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4、老师可以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可以回忆一下学过的课文,比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画家作画的一些巧妙的构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懂事的孩子。在教学中,我认为在感悟懂事和深化主题的环节,我处理的还算是成功的。
在第一课时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抓住“懂事”这个词,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新课标倡导课堂应该还原给学生,不应该是传统的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并配上音乐,为孩子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果然,有的孩子认为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关心妈妈的;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可以看出小女孩懂得珍惜花草,非常善良,还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感觉小女孩非常懂事;可见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为了让学生将小女孩美好的品质牢牢记在脑海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作者被小姑娘的懂事深深感动了,于是第二天早晨——引读最后一段。我想在这两盆花中会藏有一张贺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张写一写。花瓣有时代表一份心、一片情,如果你手中有这样一片花瓣,你打算送给谁?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也学一学小姑娘对周围关心过自己的人表一表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小虾》一文的教学,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读写结合的方式
课文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小虾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教师执教的重点,它是通过写小虾吃食很小心来说明的。文中具体写了小虾吃食是怎样小心的:“先……然后……接着再……直到、才”等词语,把小虾吃食的有顺序的动作写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小虾吃食很小心。为使学生体会这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读理顺文章,再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并告诉学生:“有顺序地说话能使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最后让学生用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段话,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后说:“放学后……”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以读段训练为重点,着重注意一段话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承接了三年级的字词句的训练,又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小组学习的方式
本课第三、四两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第一句都是总写小虾特点,后几句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具体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三自然段,在体会了小虾有趣的特点之后,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虾脾气不好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这样不仅深入理解了小虾的脾气,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有几点体会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
一、抓住重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小生灵”,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还应该多注重从学生情感上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作者怎样知道小动物的可爱?是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虾的样子、吃食、脾气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作者写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来这篇文章的。如果课堂上激发了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那么在写作时他们自然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二、学会备课
平时我们的备课通常是面对一篇文章先读一遍,再看看教参和参考资料,然后就开始备课,最后在教学时把教参要求的内容讲出来。通过这课的教学,我知道了备课时不要着急看教参,要以读者的角度去反复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教学时要把这种感受也让学生体会出来。另外每一课的教学都要对照课标要求,想一想这课教学要落实哪一点,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落实。备课点子应打在研读教材上。教师在读文章时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编者的思路,领会其意图后,再从内容上设计教案,从表达方法上设计教案,从而达到真正备课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6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7
1、教学方法可能太老式,提问不恰当。
陈旧的一问一答太多,应采用问题式探究。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探究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探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过程才是核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沉浸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性学习得到了落实,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会提出一个个具有学生味和个性特点的问题,闪烁出具有学生味和个性化体验的精彩回答,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阅读指导注重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该怎么读,争取把它读好。”另外,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他读得最好”,这样的评价激励了一个,扼杀了一片。“你今天发挥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胆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为点评小专家送上掌声。”老师不断地鼓励,引逗,使底下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竟相朗读和评议朗读,获得了阵阵掌声。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励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效能是激励前的三到四倍。在阅读中,当人的身心处于激活状态时,大脑会把意识的、潜意识的一切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储备充分提取起来,勾连贯通,进行意想融会,意会整合。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许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2、本课生字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3、教学这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⑴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⑷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工程师的话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应该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话应该含有一定的激动的情绪,读出来应该略显激动。
⑸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工程师的行动给了工人们一个最好的答复,也使整个事件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表明了工程师在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轻松心态。因此,这段话读起来要轻快,但一连串的动作名词“拿出、走到、打进”,语速稍缓、语气略重。
⑹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⑺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正应了上文工程师的那句话“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高尚的心”则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的、也是最好的评价。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这两处的词语。在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和领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参考资料】
〖橡树〗
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斗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灌木〗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较矮小,近地面处枝干丛生。例如紫荆、木槿、迎春、海桐等。
〖工程师〗
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种废水的管道。
〖沥青〗
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9
刚上完20课《恐龙》,对这种近乎神话里才有的动物,学生太有兴趣了。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画画,就是选一种你最喜欢、最熟悉的恐龙,画出它的形态,在环境中体现它的生活习性。二是根据自己的画,写出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并在学习小组中展示自己的画,同时向全组同学口述该恐龙的生活习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绘画功底差的学生努力去学绘画。《恐龙》教学反思二
这个学期,我把功夫下在课前。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基本弄清课文大意。在教学《恐龙》时,我也这样要求。养成习惯了,只要一提到预习,学生都会这样做。很好的。一上课,我就叫学生齐读课文,再完成一张表,即写出恐龙的名称、形态、特点。由于学生对课文已经很熟悉,完成这个作业得心应手。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的内容,叙述自己的观点。多让几个学生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老师不费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课就结束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同党的安危,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钢铁般的坚强,最后终归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那时候对敌人的残暴我们心里就非常的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坚强非常的佩服,对她的牺牲感...
《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为了同党的安危,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钢铁般的坚强,最后终归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她牺牲时年仅十五岁,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勇敢坚定、视死如归。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那时候对敌人的残暴我们心里就非常的气愤,对刘胡兰的勇敢坚强非常的佩服,对她的牺牲感到非常的同情、惋惜。学习的过程中,有股默名的情感,仿佛那情感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轮到我教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了,我也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同我一样能感受到这些。
上课开始,我想想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敌人的凶残、刘胡兰的英勇。课前也让学生预习了一下,没想到学生对课文缺少了解,在读与敌人的对话时脸上充满了笑容,觉得很好笑。根本无法体会到当时的情境。虽然当时有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但仔细想想想想也不能怪学生,他们这些年龄的孩子喜欢的是动漫、科幻、武侠,试问了一下学生哪些人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等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电影呀,寥寥无几,难怪孩子们对这段历史的漠不关心,又怎么会对过去的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呢?
我想作为老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这段历史,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历史知识,介绍有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览,播放有关的电影、录像让学生欣赏,同时,还可以利用朗读课外资料、比赛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我想这种渗透应该是持之以恒的,不是因为教了这篇课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满意足。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1
这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创设一个类似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钱装满整间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就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让学生先参照课文提示,明确学习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交流、讨论。
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开阔学生的思维。如:画出《山深藏古刹》《十里传蛙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2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3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
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而我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如当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而是在复述课文时。我这样处理会更好:再找一个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引导,我们在说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能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叙述就会更好,而你好像是在复述课文内容。这样一引导学生就知道如何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其他同学也起到指导的作用。
再如,在教学理解老师的一段话时,如果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些。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这段话都来读一读,再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楚,理解起来会更顺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发现学生读的并不理想时,教师加以示范朗读,效果就会不一样。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这门艺术的殿堂中不断提高。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4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教材分析
本课打算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一至九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十至十自然段。本次开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就说说对这一课时的想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1、会认俱、拄等五个生字,理解“检阅、鸦雀无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3、感受儿童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以直接的方式导入新课。由于对“检阅”一词较难理解,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放在学生的预习当中。这个学期我让学生借助词语手册进行预习,所以学生能说出检阅的大致意思。那么对检阅这个词语的意思我是这样想的,我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想应该让学生明白检阅是一件严肃的事,隆重的事。对下文儿童队员为什么感到为难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祭出自然段,同时大声地读一读词语。这篇课文的生字很少,而且三年级的生字大多数也是要求写的,所以对生字的教学放入词语,用红色标出。然后用各种形式计新词,如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指名读时基本上叫比较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正确感知新词的读法。
读完新词,我提示学生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学生能正确找出两部分,并让学生说说两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对这篇课文的框架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是学习一至九段
了解了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儿童队员们商量博莱克是否参加检阅的事,我首先让学生理解怎么样的事是需要商量、讨论的?让学生知道商量的事都是比较重要或难办的事,为学生接下去体会儿童队员的心情作好准备。学习第一部分我又把它分成两部分,体会两部分的不同感受,形成一个对比。接着出示三至六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儿童愉员的为难和矛盾。这一部分的学习是随机的,因为是随机的,所以让我感觉到很难。这四段翻来复去,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博莱克去,担心队伍不整齐,不去,担心博莱克伤心。第一次试教时,我设计了很多小问题,我觉得这些小问题还是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生感悟得也比较好,但是老师的话显得太多。所以这次去了很多小问题,可是发现学生很难体会姪儿童队员们的复杂心情。
对七、八、九这三个自然段的讲解,我想要比三至六段要简单些,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的另一种心情,这种心情是高兴的,兴奋的、激动的,与前面的为难、矛盾形成对比。但是由于对三至六段感悟的肤浅,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感悟也不深入。所以最后对“这些小伙子真棒!”中这个棒字的理解也不够到位。我上完课也在想把“这个小伙子真棒!”这句话放在这儿是否合适,因为这些小伙子真棒,包含了两点,一是整个队伍走得很整齐,二是对残疾人的关爱。
第一部分中儿童队员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虽然三至六每一段都是很简短的,但是内涵却是很丰富的。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儿童队员的内心感受,是因为学生还没有走进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而学生没有走进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的最关键原因是我的引导还不够。所以我需要学习得还有很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
从文中的拟人句中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正是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没有生命的事物赋予《山村的早晨》是s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更是一首语言优美、意趣盎然的诗歌。诗歌语言简洁精炼,意境清新明丽,描绘了山村早晨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
新课程目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培养文本意识应抓住阅读,强调以读为本。众所周知,“感悟”是从“感”开始的,无感之“悟”乃“空悟”,“假悟”,犹如空中楼阁。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细心研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去感受山村早晨的美丽——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丽,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并写下理由。学生很快了生命,让不是人的动物赋予了人的动作、思想,顿时这些事物便充满了灵性,让这山村的早晨充满了生机勃勃,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就跃然于纸上了。再通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引读、想象画面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老师也及时给予真切的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很明显,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了心灵的碰撞,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山村的早晨是如此的美丽而又宁静,她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哪!
语文教学以大阅读为核心
“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而我的这节语文课上,仅仅呈现了“以读引读”这一个环节。早晨的美文精彩片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进行了课前阅读,还做了记录、交流,所以课堂上能够有所呈现。这期间,不仅有学生的阅读交流、情感交流,更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因而,参与阅读分享的学生还比较多,基本上达到了“以读引读”的目的,但是离“推进大阅读”的目标甚远。
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点,引发学生更广泛地展开阅读,从大量的相关主题内容的研读中,感悟语言、感悟文学并学习以语言为载体的多种文化。在课堂的交流碰撞中,他们不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思想,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在讨论中交流思想,那就更完美了。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读书、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凸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会认11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敏捷的动作特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在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的同时,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一) 问题激趣, 导入新课。
1. 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认识一种小鸟, (课件先播放鸟叫声, 随后出示翠鸟的图片) 它的名字叫翠鸟, 又叫叼鱼郎。 (板书课题) 从鸟的名字中你能发现它的一些特点吗?
2. 小结:看出同学们对翠鸟都十分感兴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去看看这漂亮的小鸟吧!
(二) 初读印象, 感知全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翠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二、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一) 感受翠鸟美丽的外形, 体会喜爱之情。
1. 自读课文, 初感美丽。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被翠
鸟美丽的外形吸引住了,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想想作者描写了翠鸟外形的哪些方面?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词语。
2. 细读品味, 感受美丽。
师:请同学们再用心读读第一自然段, 翠鸟外形的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当学生谈到翠鸟羽毛颜色时教师引导, 进行重点研读: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
师:请大家将这几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画出来。
师:在一只鸟的身上呈现了这么多的颜色, 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表达你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 领会比喻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师:翠鸟长得漂亮, 作者写得用心,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都用了比喻的写法……)
师: (课件出示第一段中相关语句及“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和翠绿色的, 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 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一句) 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个句子, 与课文中的句子比一比, 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句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作者为什么能将翠鸟写得这么可爱呢? (喜爱)
师:这样颜色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 作者细细地欣赏着它, 久久地注视着它。你们喜欢这只可爱的翠鸟吗?把你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二) 感受翠鸟敏捷的动作, 体会赞叹之情。
1. 自读课文, 初感敏捷。
看来翠鸟的美丽外形已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了, 那么翠鸟动作的迅速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请同学们读读2、3自然段, 画出写翠鸟动作迅速的词句。
2. 细读品味, 体会敏捷。
(1) 抓住“……贴着水面疾飞。”一句, 感受其动作的敏捷。
师: (课件出示:翠鸟鸣声清脆, 爱在水面上飞。) 请大家先来读读屏幕上的句子, 再读读书中的句子, 你能发现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
师:透过“贴着”“疾飞”这两个词, 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看到这样的画面, 你想说什么呀?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师:这样写多生动啊!不但能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翠鸟飞行的特点, 而且还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感情在喜爱之余又多了一份赞叹!
(2) 抓住“……像箭一样飞过去……”一句, 感受其动作的敏捷。
师:“像箭一样”, 你能体会出什么?
(3) 抓住与小鱼对比的句子, 感受其动作的敏捷。
师: (课件出示:“小鱼悄悄地……翠鸟锐利的眼睛。”) 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 既然这一段是写翠鸟动作敏捷, 为什么还要写小鱼呢? (同位交流)
师:这样和小鱼一对比, 更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了? (感受到翠鸟的机灵和敏捷, 速度之快让人惊叹!)
(4)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写景的一句, 感受其动作的敏捷。
师: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去掉“只有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内容, 与课文中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哪种写法好呢?
3. 情境朗读, 抒发感情。
(三) 讨论孩子爱鸟的想法, 体会真爱之情。
1. 我们现在就站在河边了, 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 你有什么想法呢?
2. 那么, 小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大家读读五、六自然段。
3.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课文中孩子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同样看出他对翠鸟的喜爱, 可见孩子们是爱鸟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学生各抒己见, 交流看法。)
4. 小结: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 把翠鸟当成自己的朋友, 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喜爱翠鸟啊!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 看看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发现课文的表达特点及情感变化。)
2.同学们, 大自然是美丽的, 而各种各样的鸟儿用它们的歌声、色彩、姿态, 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 你们看: (出示图片) 此时此刻, 你有什么感慨?
3.集体交流。
4.同学们, 就让我们带着这番深深的启迪和触动走出课堂, 走进大自然吧!
设计评析:江山
本课在设计上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品析语言
在理解内容、感悟内涵、体会情感的过程中, 关注了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作用, 既使学生领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 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会。例如, 在学习描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 教师抓住了“翠鸟蹬开苇秆, 像箭一样飞过去……只有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这几句话, 采用了删减法, 在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感悟真爱
本设计有层次地展现了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首先通过抓重点词句、比较品读感受作者对翠鸟外形的喜爱之情;然后用故设悬疑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翠鸟动作敏捷的惊叹之情;最后则是在学生的辩论中感悟作者对翠鸟的真爱, 并借助板书总结全文, 梳理课文情感变化的线索, 深化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三、升华情感
教学求“最大公约数”一课,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我安排了以下一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
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6和54 6和12
24和36 18和63
反馈时,发现游鹤等少数学生做错。在了解游鹤做错的原因时,同桌抢着插嘴道:“游鹤说,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太麻烦,只要把两个数相减,所得的差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一阵哄笑。我及时制止,并请游鹤具体介绍一下想法。他涨红着脸说:“从36和 54、6和12、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中,我发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8、 6、12,正好分别是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差。所以,我在求18和63的最大公约数时,直接把63减去18,结果却错了。”这一番解释,使我突然想到了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游鹤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叫做辗转相除法。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我提议,为游鹤这种细心观察、大胆猜想的精神而鼓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
备课时,我们尽管会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背景出发进行精心预设,但不可否认,不同学生面对同样的探究材料,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上面的案例揭示的是学生真实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不但可以用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可用两个数相减。尽管辗转相除法不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游鹤的想法也仅是辗转相除法的萌芽,但这一片断的真正价值在于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 猜想的过程。
《
11、赶海》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盘龙区园博小学 隆咏梅
[教学目标] 1.通过范读、演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正确、生动地朗读课文。2.抓住“摸”“抓”“伸”“捏”等动词再现作者童年赶海的情境,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初步感知课文首尾响应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赶海的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难点: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一组复习的字、“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三段话,大海和海滩的美丽景色的画面,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整体感知理脉络
1、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11、赶海》。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咱们先来听录音好吗?边听边回忆,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放录音《赶海》
2、复习字词。
(1)读读下面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摸 抓 捉 捏 咦 嘿 哦 哎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字说一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比如: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摸到了一只小海星。
(3)学生自由练说。
(4)组织交流。可加上相应的动作,注意语气要正确。2.理清赶海趣事的顺序。
师:同学们,拿好书,大声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 到哪里就想到哪里,还要想到那里的画面。(生读)
师:同学们读书真投入,一定被大海吸引住了,如果我们不把这篇文章看作是作者写的,就把它当作自己的经历,你来说说这次赶海怎样?
(1)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读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每组读完,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2)课文按“来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趣事。
二、比一比,读读演演乐趣多
1、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赶海时“我”和小伙伴做了哪几件事。(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画的地方非常有趣,有的画一处,有的画两处,还有画得更多,在这些地方肯定有一处是你最喜欢的,觉得最有趣的,我不想让大家说,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觉到呢?
2、示范引路:学习“摸海星”。(1)“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请大家找一找。
(2)齐读这句话,要读正确。
(3)说说“我”做了哪些动作?(摸、抓)(4)“我”是怎样摸和抓的?请学生上来演一演。(5)组织学生评议。(注意抓住“摸呀摸呀”,体会摸的时间长、地方多和抓海星的不容易,从“抓”字体会作者动作的快、猛。)
(6)抓海星时“我”的心情怎样?
(7)从句中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惊喜?(抓住“嘿”和“!”体会“我”的惊喜。)
(8)教师范读这句话,把“摸呀摸呀”读得响又慢,“嘿”和“抓”读得响又快。
(9)学生自由练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生动,注意读好动词和语气词。
(10)我们是怎样来学习“摸海星”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揭示:找句子——演动作——想心情—— 读生动。
3、同桌合作:学习“抓螃蟹”
师:下面,就请你美美地去读读你划出来的句子,读出其中的乐趣。这一遍读的时候,你可以边读边做动作,脸上还可以带上表情;你甚至还可以走下座位,读给你的小伙伴听,互相提提意见,老师也 很乐意为你提供帮助。
(1)按照学习“摸海星”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学习“抓螃蟹”。教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说说你们找到了哪些动词?
(3)你们认为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低着头”“寻找”“努努嘴儿”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从“叫”体会小伙伴被螃蟹夹住的疼痛;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夹”体会螃蟹的灵活、凶猛。)
(4)请一两组学生合作表演“抓螃蟹”。集体评议:小伙伴和螃蟹的动作演得对吗?
(5)指名读、齐读这段话,要求把动词和语气词读生动。
4、自主学习:学习“捏大虾”。
(1)请你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学习“捏大虾”。教师巡视指导。(2)请一两名学生表演“抓螃蟹”。集体评议:他们演得对不对?(3)指导学生齐读这段话,要求读生动。
师总结:是呀!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摸螃蟹,捏大虾,觉得十分高兴。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来到海边领略一下赶海的乐趣!
三、议一议,中心写作细琢磨
师叙述第四节,启发学生想象,人们会带着哪些东西回家? 生:答。
师:还有什么? 生:还有快乐。
师:快乐对于人来说是多么宝贵啊!这就叫“满载而归”!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
1、(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展现大海和海难的美丽画面。)师:是的,大海太美了,难怪那么多人赞美它、歌唱它。学完了这一课,你想对大海说什么?那么就把你的愿望,你对大海的向往,你对大海的赞美写出来吧,每人一句,(也可以上台写)
2、课文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这首歌的歌词?请同学们画出来。
3、是啊,文章以歌词开头,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巧妙地引出了下文。文章以歌词结尾,既照应了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首尾呼应。
4、学生再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加以体会。
四、说一说,童年趣事多又多
1、赶海真有趣!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比如,体育课赛跑时同学的鞋子跑飞了;看立体电影时看到好吃的就张大嘴,却什么也没吃到;在花坛里发现了一只可爱的西瓜虫;星期天坐上了高高的摩天轮……想一想,你记得什么有趣的事?
2、选一件有趣的事说给同桌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说。(1)先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说清楚;
(2)再把这件趣事的经过说具体,用上不同的动词;(3)最后把事情的结果交代清楚。
3、请两三个同学进行集体交流。
4、同学、老师根据要求共同评议。
五、选一选,课外拓展自主做
请你选择并完成下面的作业,可以选两项,也可以选三项。比一比,看谁得到的星多。
1、唱——学着唱一唱课文中出现的《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并唱给别人听。
2、读——选一位名人(如爱迪生、卡耐基、鲁迅等),读一两篇写他童年趣事的文章。
3、写——依照抓螃蟹和捉大虾的写法,写写你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板书设计]:
11、赶海
来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
一、课前基础训练:
1.打开听写本,我们来听写三个四字词语。注意写字姿势。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喷薄欲出
2.出示课件:请与屏幕上的词语对照。注意:“旭”是半包围结构,“薄”是上下结构,注意三点水的位置,“欲”是欠字旁,错的请订正。
3.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个四字词语。
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遮天蔽日 如日中天
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4.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刚才听写的和积累的这些词语都跟什么有关?(太阳)板书:太阳。出示图片:太阳及课题
二、导课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天落下;我们迎着朝阳上学,沐浴着夕阳回家。几乎和太阳天天见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太阳。(板书:17)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太阳的什么知识呢?快来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
2.大家刚才读的都很认真,现在我来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正确。
其实 估计 繁殖 兽类 蔬菜 地区 比较 杀菌 治疗生存 预防 摄氏度抵得上 差不多 寸草不生
自由读 ,指名读,同桌检查读,齐读。
3.写字:这些词语中红色的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大家观察一下,你认为最不好写的字是哪个?预设:繁 殖 蔬
那我们就先来写写这三个字,教师边写边指导:“繁”字左上角的“每”没有下面的钩,各部分写的要紧凑一些;殖: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蔬”上下结构,注意左下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请你自己练习,每个字写两遍。(大家书写都非常认真,现在请把本子收起来)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学们,《太阳》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讲的是有关太阳的科学知识。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一个意思。下面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简单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写在这段话旁边的空白处。(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2.我看大部分同学都批注完了,那你概括的正确吗?请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一会儿小组派代表给大家汇报。(出示合作学习及汇报要求。每个小组派两个代表发言,一个读,一个概括主要内容。)
3.小组汇报。第一段,哪个小组来汇报?
4.汇总:远 大 热 与我们 与云、雨、雪 与风 杀菌 与地球
5.理清层次:如果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你认为哪些自然段属于第一部分?哪些自然段属于第二部分?(123是第一部分,45678是第二部分。)
6.小结:概括来讲,课文围绕太阳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说清楚的呢?
五、学习第一段,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请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问:谁来说说太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哪句话告诉我们的?
指名一生回答: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2.1.5亿公里是多远?(指名答)
出示句子: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者用了我们熟悉的步行和坐飞机来说明1.5亿公里有多远,让我们更容易理解。
3.谁能读出它的远?
4.大家看这两句话,作者用了三个数字具体说明了离我们有多远,让我们印象深刻,这种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列数字”。
六、学生自主学习2、3自然段,了解“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的“大”和“热”这两个特点。太阳到底有多大、有多热呢?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的呢?下面请你自己选择一段来学习。请看具体要求:
自主学习要求:
①每人选择2、3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②太阳到底有多大?有多热?用“——”画出关键词句。
③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④请你用朗读来表现太阳的这个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汇报流程:读句子,说方法,朗读。)
①学习“大”:
太阳有多大?(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作者拿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与遥远的太阳进行对比,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太阳有多大,印象深刻。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
谁能读出太阳“大”的特点。
②学习“热”:
谁选择读的是第三自然段?给大家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学生读句子)
这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用了“6000、2500”这两个数字来说明太阳有多热。6000摄氏度有多热呢?我们家里刚烧开的水是100摄氏度,手放进去就会烫伤,而太阳表面竟然有6000摄氏度,真是太热了!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里作者举了钢铁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太阳的温度很高。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这是写太阳表面温度,而它的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那就更热了,2500倍这个数字精确吗?(不精确)你怎么知道的?(估计)这个词体现了科学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因为中心温度无法测量,只能靠估计。
在这一段里,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太阳有多热,你找出来读一读。这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比喻)比喻是修辞方法,在说明文里,这叫“打比方”,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更形象地说明了太阳温度高的特点。
谁来读第三段,读出太阳“热”的特点。
七、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介绍的准确、具体、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家后把太阳的特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三年级下册语文《自我介绍》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教学设计11-08
三年级语文下册《除三害》教学设计10-14
2024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5-31
人教课标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绝招教学设计11-1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练习8 教学案例06-15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10-17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6-04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业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