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精选9篇)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消费升级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住宅、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消费支出城乡居民
正文:
一.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 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到1995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50.1%,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从67.7%下降到
58.6%,从贫困提高到温饱水平。从1995年到199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50.1%下降到42.1%,进入到小康阶段,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从58.6%下降到52.6%。从1999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42.1%下降到37%,进入到富裕阶段,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从52.6%下降到43%。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表明我国居民花在食品支出方面的钱占总消费的比重下降,消费总支出中更多的支出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
2.实物性消费支出中,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上升,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
明显下降。耐用消费品方面,我国居民对于房屋及汽车的消费支出大为增加,尤其是住房支出。自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很快。据统计,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93年的6.6%提高到10.2%,住房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由5.43%提高到7.71%。农村居民住房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高于城镇,自199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3.9%至16.4%的高水平上,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位居第二。非耐用方面,2001年,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为63.3%,比1990年降低了18.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53个百分点,下降趋势明显。
3.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上升,消费总支出中更多的支出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城乡居民为满足生存需要在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额虽在不断增加,但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相反,为满足居民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2001年,我国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为26.2%,11年间年均上升1.5个百分点,2006年城镇居民全部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441元,比上年增长9.7%,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2001年的24.8%提高到28.1%,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性支出、交通通讯支出份额上升较快。统计数据显示,1993—2005年十多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年均增长15.5%,高于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此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由1993年的9.2%大幅提高到2005年的13.8%,平均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各类消费支出中,教育支出的比重已位居第二位。从农村居民看,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也增长迅速,年均增速达14.5%,比同期人均纯收入增幅高3.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从1993年的7.6%提高到2005年的11.6%,年均提高0.33个百分点,居食品、居住之后的第三位。另外,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十分迅速,比重不断加大,在2001年到2005年之间,就由8.61%上升到12.55%。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人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增加,绝对支出额和支出比重都有上升趋势。1993年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自费支出从56.89元增加到600.9元,增长了9.6倍。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由2.7%上升到7.6%,年均提高0.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医疗自费支出从27.17元增加到168.1元,增长了5.2倍,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由3.5%提高到6.6%,年均增加0.25个百分点。
二.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消费比重依然偏大,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更有进入富裕水平的趋势。可是,虽然恩格尔系数持续平稳下降,但我国跟西方富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早在1993年,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11.4%,法国为18.3%,荷兰为14.6%,加拿大为15.7%。因此,我国居民在食品上的消费比重仍有下降空间。
2.教育、医疗、住房支出比重不断增大,导致居民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我国教育的支出比重过高,在发达国家教育的支出比重都很低。其中法国最低,只占0.63%,最高的美国为2.41%。这些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大量支出代替了居民在教育上的支出,使居民不必花太多的钱在教育上。在医疗保健方面,由于医疗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医疗收费过高以及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居民的医疗保障支出不断增长。住房方面,由于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会继续大幅上升,许多家庭抑制其他消费,以积攒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过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显挤出了工薪阶层的消费需求,绝大多数购房者纷纷削减了其他消费。因此,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挤占我国城乡居民其他消费的重要原因。教育、医疗和住房这“三座大山”,抑制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对整体消费需求以及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严重偏低,恩格尔系数相对偏高,消费结构调整较慢。从消费水平看,自1978年以来,农民消费各年的增加额均低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民消费支出之比1985年为1.71:1,1990年为2.03:1。1995年为2.32:1,2000年为2.79:1,到2004年扩大为3.7:
1。城乡居民消费的绝对额差距由1985年的164.13元扩大到2004年的2166.30元。从消费结构看,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的差距在1985年时为4.5个百分点,在1990年时为4.6个百分点,在1995年时为8.5个百分点,在2000年时为9.7个百分点,到2004年为9.5个百分点。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都在呈扩大趋势发展。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严重偏低。2004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385.8元的水平,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52.1元低2166.30元。农民的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39.01%。农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2004年农民生活每100元消费支出中,有47.2元用于食品消费,只有52.8元用于衣着、居住、购买家庭生活设备与用具、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等生活。农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47.2%。较城市居民的37.7%高9.5个百分点。这表明农民消费结构还不合理、调整较慢,食品以外的消费不足。从消费水平看,农民消费增长缓慢的根源在于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造成的。
三.完善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一些建议
1.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特别是中低收入户的消费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一方面,加快产业调整,广开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进而促进消费。另一方面,采用包括提高职工工资、增加下岗工人补贴和离退休金在内的各种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其购买力,刺激社会总需求。同时,国家还需采取措施改善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尽可能地缩小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是保证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再降低。就我国而言,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同时其消费总量亦处于社会总体消费的基础性地位。
2.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继续发挥财政在教育投资中主渠道的作用,壮大财政实力是增加教育投资的根本保证。另外,政府还要加快建立完善的包括住房、医疗、失业、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逐渐树立消费信心。特别在住房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强化房地产价格管理,遏制房地产价格过高的现象。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帮助低收入家庭改善居住条件。要让广大消费者买得起房,放心大胆其他消费。
3.缩小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要为农村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和厂商要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乡村集贸市场和商业网点以及信息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快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加大对农村消费信贷的投入力度;围绕农村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目标,积极办理农业生产与经营所需的消费贷款,积极支持农民购买冰箱、彩电等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大力支持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试办助学贷款,积极发放农村建(购)房贷款,以支持农民改善居住条件;针对农村消费信贷风险较大的状况,金融机构可以在贷款农户中建立信用机制,对于较大额度的消费贷款,需完善抵押担保手续。
参考文献:
1.刘青芝《我国农民消费结构现存问题与优化对策》
2.唐玲,《我国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第八期
3.余明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百度文库,《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5.《我国教育住房医疗“三高”使居民不敢消费》腾讯新闻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该指标即能很好的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 又能有效的体现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各类商品的需求结构。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ELES) 是由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Liuch提出, 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借鉴了英国学者R.Stone在1954年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 (LES)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将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商品价格作为消费者对某类商品消费支出函数的变量, 该函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是, 在一个特定时期, 商品价格以及居民收入不变的条件下,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 消费者追求基本需求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迫切需要, 而且消费者对此项需求的需要与他们的收入水平基本上没有关系。去掉消费者在追求基本需求的支出后, 剩余的收入则按一定的比例在不同的商品间进行分配。
ELES的函数为:
式中:Y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Pi为第i类商品的价格, Vi为城镇居民对第i类商品支出, Xi为城镇居民对第i类商品需求量, PiXi为城镇居民对第i类商品的支出, bi为城镇居民对第i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 满足0≤bi≤1, 。
将 (2) 式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Ordinary Least Square, 简称OLS) , 得到ai和bi的系数估计值
因此, ΣPiXi=Σa/ (1–Σbi) (4)
将 (4) 代入 (3) 式, 可得
PiXi=ai+biΣa/ (1–Σbi)
2 基于ELES对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
本文采用的分析模型是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所需数据是来自《中国物价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2010》中的根据人均生活收入进行分组而得到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基本数据, 所得的参数估计值如表1。
3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3.1 基本需求分析
本文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得到的支出水平是城镇居民基本需求支出。城镇居民基本需求支出, 是指城镇居民为了能够确保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其对基本商品的支付能力, 它反映了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从表1可知, 2010年, 我国城镇居民总基本需求增长到2, 636.28元/人。但是, 其中的1450.62元竟是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需求消费支出, 为支出总额的五层以上。食品支出所占份额处在最低收入居民与低收入居民之间, 这充分说明部分收入水平不高或生活困难的居民的消费状况是制约我国整体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表2可知, 食品支出是各类消费品基本需求支出占各自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份额最高的一项, 这很有力地证明我国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仍然是食品需求。而能够有效反映一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家庭设备、用品的基本需求支出所占份额仅为14.04%, 是各项指标中最低的一项。表明居民家中一般用品还未完全普及, 只有部分居民的消费支出转向更高层次的设备更新换代与高档消费品上。
3.2 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 (Engel's Coefficient) 是指食品支出额占个人消费支出额的比重, 该指标能够较好的说明一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状况。目前,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显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1994年以来,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就从未高于50%, 详见表3。最近几年, 我国恩格尔系数的不断走低, 充分显示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层次在不断提高, 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得到完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勉强度日, 50%~59%处于温饱状态, 40%~49%达到小康水平, 30%~39%是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虽然我国恩格尔系数处在整体下降的局面,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 比如美国恩格尔系数仅为16.45%, 日本为21.12%, 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国的消费水平的提高仍有较大空间。
3.3 边际分析
由表1可知, 我国城镇居民把他们在2010年新增加收入的62%用在消费支出方面。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排序, 得出城镇居民的的消费支出顺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食品、交通通讯、衣着、居住、杂项商品、医疗保健。
具体表现: (1) 现阶段, 虽然我国食品的边际消费支出在不断下降, 但是其所占份额仍旧高达15.4%, 这说明收入的增加并不会大幅度的减少食品支出所占的份额, 我国城镇居民还会将更多的支出用于食品上; (2)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0.3%, 深入分析可知,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家庭耐用品和家庭装饰品方面的支出额的上升幅度较大, 我国城镇居民拥有彩电、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增速达到惊人的15%, 按照一般电器的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的家电市场上正处于更新期, 在加上我国城镇居民的数量不断增加, 对家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以及家电市场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商家不断推出相应的促销活动, 居民的购买热情不断高涨, 并且一直保持高涨状态, 产品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年轻人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更是远远的超过了父辈一代,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城镇居民将增加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家电产品的支出上。 (3) 我国城镇居民用于娱乐、教育等服务的边际倾向为8.2%。伴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 人们在得到了物质层面的满足之后, 对自身精神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在对子女的教育以及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更加迫切。当然, 面对不断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提高自身精神层面支出的增加将有助于居民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根据2010年统计年鉴显示, 在2010年, 我国城镇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在家庭支出中已达到3230元/人, 因为教育投入的增加, 我国消费性支出额增加了0.5%。
3.4 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 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收入增加1%时所造成的对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设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 则ηi=biY/Vi
其中, bi表示城镇居民第i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
Y表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均值;
Vi表示不同收入组对第i类商品的平均支出。
由表4可知, 在我国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指标中,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的消费支出是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支出, 对交通和通讯的支出及对杂项商品的支出。由此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对家庭设备和交通、通讯以及杂项商品的消费的增速会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而增加, 且其增速会高于收入的增速。
4 刺激消费需求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目前, 我国经济面临着外需疲软, 投资环境不良的困境, 要想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扩大内需成为必然, 扩大内需的方式就是鼓励城镇居民多消费, 消费结构的改善必将是我国经济由过于依赖投资和净出口, 转向更为科学合理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本文认为扩大内需, 刺激消费, 最终使消费结构得以改善的条件应当满足以下几点。
4.1 提高收入水平,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最根本的因素, 从长期发展看, 它也决定了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基于此,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到还富于民, 不能是国富民贫式的发展。为此, 我国政府部门应将现在的补偿性的加薪转变为更为科学合理的以资本的贡献大小为依据的增薪机制;当然, 我国政府还要改革现在的收入分配机制, 消除两极分化, 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兼顾公平, 让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速快于高收入人群。
4.2 大力拓展教育、旅游、住房等消费领域,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 城镇居民素质不断提高。这使得我国居民对自身消费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 住房、教育、旅游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由此使得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得以不断升级。
4.3 完善消费信贷, 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
相比较国外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 我国的消费信贷还仅仅出于起步阶段, 而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有限, 特别是对住房、教育等涉及到民生的消费品, 仅靠其自身的支付能力, 很大一部分人还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 我们应当完善居民个人信用制度,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这样更有利于启动消费需求、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参考文献
[1]尹世杰, 蔡得容.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3]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关键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决定的根本机制发生着变化,居民间的收入也不断的产生着差距,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一直了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这一点上来讲,它阻碍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从而影响了根本的消费需求与增长。就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而言,国内市场需求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运作。同时抑制了经济增速。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直接反应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以及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了反射了消费的基本变动规律,所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现状以及其演变规律分析
第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现状,我国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2月有明确的税局公布,截止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家庭的总体收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四大项收入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增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2%、5.0%、12.3%、15.7%。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总体发展态势来看,居民收入差距已经逐渐加大,同时这种趋势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国家逐渐采取的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收入的差距,但是就目前而言,实现真正意义的共同富裕,仍旧是我国在发展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其中既有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就业机会的变化等,同时也包括了经济结构、经济政策、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制约。
第二,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报纸较高增长与变化的同时,政府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虽然在市场经济调节的基础上,政府也不断的进行着宏观调控,这种方式与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作用。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无论是建国以来,还是在改革 开放的过程之中。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向前发展,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的同时,人民消费水平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作为消费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结构,经历已经较长的阶段性较为明显的变化过程,其发展的深度与广度都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结构也不断的产生着飞跃的变化。
第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首先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在消费结构之中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之中所占的比例都在不断的下降。其次,我国食品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服装消费只出到 比重也逐渐下降,人民已经不仅仅注重简单的吃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吃好的问题,对于品质的追求已经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产生的根本变化。人民的食品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已经成为了衡量居民生活质量一个重要的标志。再次,内用品消费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了缓慢发展的现象,其中的耐用消费品已经逐渐的出现了饱和的现象。用品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人们消费的重点,而新兴的家用内用品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替代传统电器的新的消费热点。最后,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增长,支出比重逐渐变大,居民收入自重对于电子产品与通讯费用以及家用汽车等的消费也在逐渐的下调。而移动设备与家用汽车的消费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新的热点。
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收入消费已经开始了持续稳定增长阶段,其消费水平也得到了随之而来的持续快速增长阶段。除了1997年前后与2008年前后世界总体经济危机的出现,导致了我国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出现了缓慢增长的现象。这些都表明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其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例如,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收入在增长的同时,其等级却并不同步。各个年份的收入增加比率也基本上市随着收入等级的不断上升而进行增加的。这种现象说明了我国高收入等级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低收入等级的居民。就我国 现阶段的发展而言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扩大。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仍旧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同时,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还收到了对于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这样也就从两个方面限制了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增长速度。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同时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性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在近年来都是在进行不断的提高与增长了,虽然这其中仍旧存在着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但是相信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规律的调解下,在宏观调控的手段指导下,会不断的改善其中的缺陷。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的生活水平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蓉英.促进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创新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2(11) .
[2] 刘东皇,孟范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特征[J].商业研究,2012(10) .
[3] 宋焕斌,朱俏俏.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23) .
[4] 尹雪,胡保玲,刘凤阁.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化与变动度分析[J].江苏商论,2012(07) .
我国居民消费着眼点的地域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居民收入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导下,各地区的`居民消费着眼点应有所不同.本文认为,目前全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的着眼点为交通和通讯;此外,东部地区还应以居住消费为主导;中西部地区扩大内需的策略除交通通讯外,还应放在娱乐教育文化和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方面.
作 者:庄菁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劳动人事系,北京,101149刊 名:地质技术经济管理英文刊名:GEOLOGICAL TECHNOECONOMIC MANAGEMENT年,卷(期):25(4)分类号:F063.2关键词:扩大内需 挖掘潜力 消费着眼点 地域差别
6月,受农业部畜牧局的委托,我们对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四川、广东6个省(自治区)进行了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调查.
作 者:王济民 袁学国 李志强 范永亮 作者单位:王济民,袁学国(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北京,100081)
李志强(中国农科院文献中心)
范永亮(中国农业大学)
【摘要】 目前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低;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过大;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消费环境的不完善等。因此转变居民消费理念,引导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便利居民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等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本文即是着眼于消费需求,通过对城镇居民的深入分析,研究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探讨扩大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可行性的措施。
【关键字】 扩大 消费需求 现状 政策性建议
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扩大内需”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缓解国际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1、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底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所以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同时也成为反映一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这说明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趋势。
2、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中国是一个旅游的消费大国。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
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就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我国显然已经进入到了这样的时期,当然,它也要求有制度性的安排来与其配合。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假日消费后,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开始是“周休两日制”促进了旅游消费,继而“七天黄金周”,也大大地带动了国内旅游消费的增长。旅游业将是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垃圾、噪声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已越来越迫切。近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所以,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随着以人为本的生活观念日益突出,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越来越多,这一范畴的消费也随之增加。相对于消费的效益性需求而言,消费的效率性需求将上升,即消费者在关注消费的效用和质量的同时,更关注消费的便捷性和快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政服务、家庭医生、家庭病房等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3、住房,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重点
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确实已经进入到住房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期。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住房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因此,未来住房的需
求潜力是非常大的。房地产业也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的时候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一些城市,人均GDP已经接近或超过3000美元,因此,汽车消费出现较快增长的时期。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
二、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性建议
1、确保城镇居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收入增长是拉动消费的基础,是决定消费能力的根本因素。从长期来看,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调整关系。拉动内需的根源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才能拉动并维持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2、加强收入结构性调控,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是消费意愿最为强烈的群体,但收入来源的缺乏限制了该群体将消费意愿转化为购买力。要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就必须着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宽他们的收入增长机制和手段。为此,应积极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加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时的结构性调控,对低收入群体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范围。
3、健全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性支出保持稳健增长的中坚力量,但近年来医疗、教育等成本不断上涨已经对中等收入群体造成了极大压力,突出表现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意愿降低、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放缓等各方面。为
此,国家应该大力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力度,以解决城镇居民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后顾之忧”,不断释放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4、优化消费支出结构,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性消费水平是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过程。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快服务业产业的提升和改造,积极拓宽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消费热点,创造一个良好诚信的服务性消费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居民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改善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实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5、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城镇居民的购房建房行为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起直接拉动作用,但高房价带来的购房支出成本的过快上涨同时会抑制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国家应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使高房价快速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避免房价缓慢回落对居民消费心理的反向抑制作用,扩大城镇居民的自住性购房需求,发挥好房地产业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 王辉,周荣军,叶慈南.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 [J].商业研究.2005年07期
[2] 李晓菊.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定量研究 [D].暨南大学.2007年
[3] 魏大姣.我国消费需求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D].暨南
“十二五”期间, 消费跻身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之首, 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 然而, 国内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 消费需求不足已经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 200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24.8%, 到2011年这一贡献率已经达到54.2%。 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则呈逐步下降态势, 从2000年51.6%下降到2009年的35%左右, 居民私人消费比重也从1992年的48.3%下降到2009年的37.4%。 按照全球平均消费率61.5%的标准衡量, 中国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
因此, 本文对我国31个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以便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
二、模型构建及分析
本文以我国31个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在模型中, 解释变量为可支配收入或者纯收入, 由于消费惯性的存在, 前期消费对本期消费存在滞后效应, 因此, 本文另一个解释变量为前期消费量。 被解释变量有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等, 分别标记为y0, y1…y7。 {Y|Y=y0, …y7}表示各类消费支出, 如Y=y1时, ybeijing2009就表示2009年北京居民食品消费支出。
分别建立上述3种类型的面板数据模型, 并对它们进行Hausman和似然比检验, 再综合分析各种模型的拟合优度, 参数以及模型显著性。 可发现, 个体、时点双固定模型优于其他模型, 更重要的是该模型认为时间因子反映的是回归模型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的固定差异, 即时间因子则刻画了消费结构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下面对Eviews软件得出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总体上看, 我国居民前期消费支出的系数都为正, 表明本期消费与前期消费正相关。
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分析
时间因子意味着消费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由表1可见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
(1) 人均消费支出的时间因子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的时间因子呈现出正负交替并且十分稳定的现象, 说明在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 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基本达到了饱和。
注:*、**、未标注分别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0.01下显著以及在0.05下不显著。
(2) 衣着、居住和医疗保健三类消费的时间因子呈缓慢波动上升态势, 且均在2007年转为正值, 意味着城镇居民渐渐对衣着、居住、医疗保健等加大了重视程度。
(3) 食品消费时间因子以较大的增长幅度波动上升, 与2007年相比, 2008年大幅度增长。 自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 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 不仅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消费, 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 导致了城镇居民极其重视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结构。
(4) 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的时间因子一路下降并从2006、2007年开始转为负值, 并保持下降趋势, 可能由于我国31个省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 消费结构差异显著, 以至于这两类消费呈现出不受到重视的现象。 总的来说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的威胁, 对食品的重视大大增加, 但对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重视程度有所减低, 有可能是衣着、居住等的加大。
2、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分析
由表1也可看出我国农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
(1) 交通和通讯经历了 “ 负值徘徊—保持正值—回归负值”的过程, 表现了居民“不重视—重视—不重视”的循环。
(2) 人均消费支出、食品和居住这三类总体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 人均消费支出大幅上升, 并在2005年转为正值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说明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在进一步扩大。 食品和居住需求作为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 农村居民在改善饮食结构和居住条件上表现出了较大的愿望。 而其他几类消费大体稳定, 变化幅度在[-50,50]区间内。
(3)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居住消费。 居住支出的时间因子2006年转为正值并不断增加, 直到2010年有所回落, 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的消费。 在2006年和2009年人均消费支出下降, 食品消费也大幅下降至负值的同时, 居住消费却持续有力地维持上升趋势, 更说明农村居民对良好的居住条件有很大期望, 也可能是过高的房产价格和偏低的收入压抑了居民的其他需求。
(4)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一直保持缓慢增大的趋势并在2005年变成正值, 表明居民逐渐重视这两类消费, 随着大众家电的普及, 人们开始追求消费档次的提升, 居民在消费中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消费的合理性。
(5) 衣着消费自2005年由负转正, 并基本保持正值, 农村居民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资料后, 开始追求衣着的品质以及数量;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经过21世纪初在0附近的徘徊期, 在2007年开始缓慢上升, 近几年也逐渐受到重视。 总的来说, 这几类消费比重的提高, 意味着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已有所升级, 但还未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轨道。 交通和通讯的消费仍然不足, 尤其目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 对交通与通讯重视程度关乎居民能否掌握外界信息促进自身发展及农村经济增长。
三、结论及讨论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时间上对我国31个地区城乡居民分别进行量化比较, 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城乡消费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从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可以看出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最大的。 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结论, 消费结构的变化呈现逐渐优化的趋势。 城市居民在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基本达到了饱和, 并加大了食品、居住、医疗保健三类消费, 但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则在家庭设备等消费比重上有所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均优化了消费结构。
摘要:根据1999—2010年我国31个地区城乡消费结构数据,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 建立个体、时点双固定模型来研究城乡消费结构在时间上的差异, 模型中的时间因子反映了时间差异, 即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得出结论:城市居民加大了食品、居住、医疗保健三类消费;农村居民则在家庭休闲、医保、衣着等消费上比重有所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均优化了消费结构, 但仍有优化空间。
关键词:消费结构,空间差异,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参考文献
[1]林白鹏.中国消费结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7:500-564.
[2]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498-512.
[3]王选选, 杭斌.文化程度差异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统计研究, 1999, 16 (s) :230-232.
[4]孙凤, 易丹辉.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统计研究, 2000, 17 (5) :9-15.
[关键词] 消费函数 消费结构 弹性 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是反映人民生活现状及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拟对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
一、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分析
1.变量及模型数据关系形式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理论,消费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其数学表示形式为:
其中,系数β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新增购买力与新增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需求幅度。y代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c代表居民的消费支出。
按照国家统计年鉴,我们选取了四川省1997年~2005年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表1),并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散点图。从图1可看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ZC)和可支配收入(SR)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
2.参数估计及检验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模型建立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利用以上的样本数据和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消费函数为:
ZC = 296.9396 + 0.780328SR
(2.166785)(36.86474)
其中,括号中的数据为t统计量,ZC为四川省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支出,SR为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下同。
以上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每月的人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7803,即平均每增加1元的纯收入就有0.7803元用于消费。
拟合所得R2为0.994876,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统计值为1359,查表知F0.01(1,7)=12.25,有F> F0.01(1,7),故在99%的显著水平下否定原假设H0:β=0,即模型的线性关系成立;参数β在95%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而参数α在9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因为t0.05(7)=1.895,t0.025(7)=2.365),说明方程的变量是显著的;DW值为1.044,由DW分布表,(k`=1, n=9)的1%显著点dU=0.998,可见DW值大于该临界值,故模型不存在序列一阶自相关。
下面用Glejser检验法对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进行检验。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e| = 119.8977 - 0.009323SR
(3.531868)(-1.778060)
R2=0.311125, F=3.161498, DW=2.614126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变量的显著性较低,总体显著性和拟合度低,因此认为上述方程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重复以上过程,分别求|e|对SR的h幂次(h=2,-1,1/2)的回归方程,得拟合优度R2分别为0.2796,0.3626,0.3258。所以由Glejser检验,原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二、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消费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1997年~2005年)中提供的数据(表2)建立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食品、住房、娱乐文化服务、设备用品及服务的关系,所选用的模型为: logcjt=αj+βjlogyt+εj
其中cjt是指第t年城镇居民用于第j项人均消费支出额;yt表示第t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第j项消费的需求弹性。
(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
2.参数估计及检验
利用以上的样本数据和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消费结构函数为:
食品(SP)
LOG(SP) = 2.732419 + 0.566446LOG(SR)
(3.198408)(5.799148)
R2=0.827714, F=33.63011, DW=0.669849
居住(JZ)
LOG(JZ) = -4.149179 + 1.185746LOG(SR)
(-3.869007)(9.670488)
R2=0.930361, F=93.51833, DW=1.438660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JY)
LOG(JY) = -4.261982 + 1.234125LOG(SR)
(-4.021674)(10.18530)
R2=0.936789, F=103.7404, DW=1.655327
医疗(YL)
LOG(YL) = -13.58507474 + 2.199095889*LOG(SR)
(-7.039453)(9.966452)
R2=0.934167, F=99.33017, DW=0.88553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SB)
LOG(SB) = 3.179462 + 0.318893LOG(SR)
(1.786927)(1.567539)
R2=0.259821, F=2.457178, DW=2.243063
通过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除了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拟合优度为0.259821外,其余的拟合优度均在0.8以上,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F检验也能通过,说明方程是显著的。t统计值符合要求,说明方程的变量是显著的。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和医疗的消费结构函数的DW值偏小,介于(1,9)的1%显著点dL=0.554和dL=0.998之间,这两项消费是否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是未定的。
3.经济分析
通过模型观察结果,发现在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5种主要的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四川省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对消费的需求量也会随着增加,但消费的侧重点不同。四川省城镇居民用于食品和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弹性比较低,而用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方面的需求相对比较高。这说明了随着收入的增加,一般城镇居民不急于提高食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档次,而是把更多的消费用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和住房投资方面。医疗需求的收入弹性最高,其余依次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食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对医疗的需求量最为敏感,对它的消费支出将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占据更大的份额。当然,消费结构的变化因素是复杂的,并且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只有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才会得到明显的变化。
三、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综合分析
1.消费的合理性
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正逐步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食品消费的比重下降,消费质量有所提高。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开始注重和改善饮食结构,主食的消费数量下降,消费质量、档次提高,饮食逐渐朝多样化、讲究保健营养、科学膳食的方向发展。
(2)住房消费增长较快,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3)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消费增幅平稳。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也是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
2.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恩格尔系数虽然总的趋势是不断下降,从1997年的0.49到2005年的0.39,下降了10个百分点,但食品消费支出仍然过大,占总消费支出近四成。而2004和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甚至有所反弹(见表2)。反弹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原来的农产品价格偏低,近几年我国在农产品价格上进行了结构性调整。
(2)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偏低。四川省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由1997年的8.2%持续攀升到2000年的11%,2000年后在近一个百分点的幅度内振荡回落到2005年的10.3%,与国外的居住消费比例占15%相比,仍显偏低。居住消费前一阶段的拉动反映了住房商品化改革后居民对住房需求增大,而后一阶段的振荡下降则反映了居民的有限购买力与不断上扬的房价相比仍显疲软。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例由1997年的11.2%持续上升到2002年的15.3%,然后又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13.2%。前五年的上升反映了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后几年的下降则可能是因为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从而产生了负面效应。
(3)医疗支出的比例增涨最快,由1997年的3.4%上升到2005年的6.4%,增涨了近一倍。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有条件改善健康方面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部分反映了药价贵,看病难。
四、提高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的建议
1.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只有居民收入增加了,才能为提升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在政策上,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和福利水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通过税收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水平。
2.积极推进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制度改革。当前,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压力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因此,要努力推进各项改革。在住房方面要落实国八条和国六条精神,大力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廉租住房,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城市推进“双限房”,扩大保障人群范围。而医疗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要更加注重公益性和公平性。此外,还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消除体制性障碍,为大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美) J 约翰斯顿:经济计量学方法[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运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南昌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体痛消费影响因素、体育消费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深刻认识,但由于经济因素和传统习惯等影响,保守性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体育消费的绝对水平较前大幅增长,但相对水平涨幅不大,体育消费仍是实物性消费占主导地位,消费影响因素主要为经济水平、闲暇时间、体育运动水平、体育社会化程度.
作 者:王家磊 谌志道 WANG Jia-lei CHEN Zhi-dao 作者单位:王家磊,WANG Jia-lei(宜春学院体育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谌志道,CHEN Zhi-dao(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刊 名:宜春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年,卷(期): 31(4) 分类号:G80 关键词:城镇居民 体育消费 调查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推荐阅读:
我国居民储蓄情况研究10-22
我国财政收入结构分析07-10
居民消费情况调查06-11
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变化12-23
我国消费问题研究论文06-13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09-07
浅析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06-07
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01-01
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07-27
我国企业并购分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