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个人事迹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个人事迹(共11篇)

市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个人事迹 篇1

十几年如一日,每年平均参加献血1-2次,献血总量超过5000cc……。这就是**市卫生局副局长、**市中医院院长***的献血经历。***,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高职称,1985年参加工作,现任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1年8月兼任市中医院院长。

作为一名卫生工作者和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深刻的知道血液对于一个生命的重要性;深刻的知道在人造血液尚不能替代人血的今天,健康人体的捐献对临床用血的重要性;深刻的知道及时的血液输入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的重大意义。正因如此,十几年来,他坚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换取别人生命的延续。

一、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以仁者之心参与献血。

中国自古崇尚“仁、义、礼、智、信”,“仁”居首位,是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在这位献血超过5000cc的副局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应以仁者之心处世,热心公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献血去延续他人的生命无疑是仁者之心的最好体现。在他眼里,这既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与人之间互救互助的一种方式;既是一种公益活动,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当自己的血液拯救了一个生命,在他人体内流淌的时候,是自己生命的升华,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他正是以一个仁者的心态,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去。

二、作为一名医者,以济世之心参与献血。

医生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他的崇高在于医者拥有的济世之心。***副局长自1986年加入到医务工作者的行列,救治病人无数,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始终认为济世救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用手术刀和注射器为病人治病,而应该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救助别人。十几年来,不管是自己单位组织献血活动,还是自己遇到的别的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积极参与到鲜血队伍中来,把参加无偿献血作为除治病救人以外体现自己济世情怀的另一种方式。

三、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领导,以责任之心组织献血。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对于无偿献血工作,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大量的临床用血需要靠集体的共同努力,需要所有人的积极参与。***副局长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子走上领导岗位以来,一直把无偿献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无偿献血工作视作一个领导者应有的责任履行,率先垂范,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来。也正是这个原因,每年的献血工作中,他所在的单位都能积极响应,超额完成献血任务。

市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个人事迹 篇2

1968年, 俞卓伟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 从此, 与白大衣为伴, 与患者为亲, 开始了栉风沐雨45载的行医生涯。

1969年, 那个令千万青年群情激奋的年代, 俞卓伟毅然决然奔赴贵州十万大山, 选择在基层一线当了一名全科矿医, 每天还担负为周边方圆几十公里的群众诊疗任务, 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山区的医疗卫生和人民健康事业。

1987年, 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 俞卓伟在上海瑞金医院从一名普通医生做起, 逐步成长为一名分管1600多张病床、960多位医生、1100多名护士的医疗副院长。2005年, 俞卓伟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担任院长, 不久兼任党委书记一职。同时, 他还担任上海康复医学会会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会理事和上海市慈善医务义工大队队长。俞卓伟院长临床经验丰富, 兼具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 2003年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医院管理文凭, 先后主编撰写了十多部医学及管理专著, 担任复旦大学及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专科若干课题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俞卓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荣誉光环, 1989年荣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 又分别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作为上海医务界的一面旗帜,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他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用生命去捍卫生命;他把病人、职工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第一考虑”, 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励精图治——弹好医院管理的钢琴

俞卓伟的身份是多元的, 在社会角色上, 他是医生;在专业角色上, 他是教授;在行政角色上, 他是上海乃至全国知名医院的院长。在院长这个岗位上, 俞卓伟是个全方位、全智能的管理者。他说, 医院工作千头万绪, 这需要院长“弹好钢琴”, 他希望在自己的主政下, 医院能做到全方位、全职能。

他励精图治, 强调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医院发展工作。他带领班子对医疗改革进行深入探索, 建立了“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他在上海市市级医院中最早制定了医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健全修订各项规章制度, 整合全院医疗资源, 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 医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管理水准及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在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又统筹规划了华东医院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及措施。目前, 华东医院“十二五”中期的多项指标均已完成, 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中期评估;他指导相关职能处室创新考核模式, 首次完整、全面建立起以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360度绩效反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绩效考核体系, 并根据医院工作实际, 逐年在实践中完善。“赢在中层”是俞卓伟院长至深的理念, 因此在市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培训部”, 9年来, 对中层干部和员工的培训越来越出彩。

当医院软件和硬件满足不了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时, 他和他的团队成员连连推出“大手笔”, 使华东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高19层、总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床位800张的新大楼拔地而起;一幢16层的病房楼翻修一新;目前, 又有一座新楼正准备奠基;崭新的景观“连廊”把全院现有新、老大楼全部贯通起来, 既美化环境, 又让病人免受风吹雨淋;医院“螺蛳壳里做道场”, 在林立的高楼包围下, 排除万难建造了230余辆车位的两层地下停车库;南北两个花园经改造, 常年绿草成茵、百花齐放、喷泉飞溅、景观别致, 成为病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医院还从国外引进了PET-CT、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光子CT等当代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前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各地患者与日俱增;当他看到非上海籍医生、护工和本地病人交流中存在“语言障碍”时, 在全市医院中率先办起了“沪语培训班”, 由于报名者太多, 办班规模不得不一次比一次扩大……。可以说所有这一切, 无不倾注了医院管理团队、特别是“一院之长”——俞卓伟的智慧和汗水。

天道酬勤——当好生命的守护神

俞卓伟院长精益求精, 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缩短病人等候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解决了等上手术台、等上级医生查房、等相关科室会诊、等转科等问题;他心系患者, 亲自组建了60余人的华东医院专家组, 与长宁区10个社区、闵行2个社区及嘉定1个社区结对, 进行全面技术合作, 推进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并亲自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自2005年起, 俞卓伟院长率先在全市医院中建立整合门诊, 为广大门诊病人提供多学科一门式服务, 并坚持作者”, 在这之后的岁月里, 又分别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作为上海医务界的一面旗帜, 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俞卓伟院长精益求精, 在深入调研实践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缩短病人等候住院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解决了等上手术台、等上级医生查房、等相关科室会诊、等转科等问题;他心系患者, 亲自组建了60余人的华东医院专家组, 与长宁区10个社区、闵行2个社区及嘉定1个社区结对, 进行全面技术合作, 推进纵向医疗资源整合, 并亲自担任首席医疗顾问;自2005年起, 俞卓伟院长率先在全市医院中建立整合门诊, 为广大门诊病人提供多学科一门式服务, 并坚持沿用普通门诊价格。老百姓方便了, 更满意了。

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响最强烈时, 他亲自组织和带领专家团队跨出院门, 走向社会, 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和疑难杂症现场解答会。上海展览中心、外滩陈毅广场、青浦朱家角、静安公园、航华社区、江苏路街道、南京路步行街、金山廊下, 甚至江苏、四川、新疆、陕西等地, 都留有他为老百姓操劳而忙碌的身影。而每一次活动, 他都是接待咨询最多、义诊结束最晚、工作强度最大的一位专家。当社会凸现老年求医、诊治等难题时, 他连续7年组织带领全市34家三甲医院举办“百名医学专家大型敬老慈善义诊”, 吸引了共6万余名老年市民前来寻医问药, 不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更为医务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9年国庆长假期间, 俞卓伟院长接到了远在安徽砀山义务支教12年的全国模范教师查文红病危的求救电话, 立即星夜兼程赴砀山来回3千里, 将查文红接回医院救治, 终于转危为安, 重返砀山。此事还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

鞠躬尽瘁——做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曾有科主任这样评价俞卓伟:“俞院长目光十分敏锐, 对下属十分信任, 榜样的力量十分突出。”这三个“十分”, 充分凸现了俞卓伟在医院职工中的威望。

俞卓伟是一个用心、用爱去凝聚每一个人力量的知心院长。他每年都要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职工无论有什么困难, 只要找到俞卓伟, 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无论是在职职工、退休职工还是临时工生病住院, 甚至职工家属生病住院, 俞卓伟都会亲自探望, 实在没空, 他也一定会委托办公室同志代为问候。在职代会上, 俞卓伟提出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病人、职工关心的重点问题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第一考虑”, 他执政为民的明晰思路和对职工的关怀备至换来了全院干部职工对他的支持与信任, 换来了医院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换来了医院的空前繁荣与发展。在他的积极推进下, 华东医院一系列新亮点应运而生,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效益及病人满意度连年提升, 医院改革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医院也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评审、“三好一满意暨质量万里行”等大型检查, 并连续数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他尊重知识, 注重人才。他在院内成立了离退休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 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智囊团作用;他注重干部队伍建设, 提出中层干部必须具备“十个能力”;他善于更新职工观念, 要求全院职工牢固树立“十二种意识”。他敬业爱岗的专业品质, 细微务实的工作作风, 锐意改革的管理风格和热忱为民的人格魅力, 充分显示了一个现代化医务管理工作者的执政水平和管理风格。

厚德载物——树立医者仁心的好榜样

俞卓伟常说:“病人来就医, 我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 最小的损伤, 最少的痛苦, 最好的效果, 最低的费用来为病人解除病痛, 这是一个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准则、”“领导就是服务”、“当领导的就要靠前指挥。”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有谁能想到, 只要手机铃声一响, 俞卓伟就会出现在第一线, 而他的手机号码是公开的, 不但对同事, 而且对病人、对社会。他没有双休日, 没有节假日, 一年365天, 天天在医院, 数十年如一日, 每天工作时间常常超过十七、八个小时, 经常一天下来顾不上吃一口饭, 喝一口水。常年累月, 夜以继日, 从不间歇。曾有人做过一个统计, 按每天8小时的工作量, 俞卓伟已经超前干完了十年的工作!他虽已过了壮年期但却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他曾义务献血12次!有人心疼他, 劝他:“俞院长, 歇歇吧!这样下去, 你要垮的!”俞卓伟却笑笑说:“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点, 病人生病是不分白天晚上的, 病人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我们, 可谓是重任在肩, 我们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 就要负起一生的责任。”面对多方赞誉, 俞卓伟平静地说:“成绩都是全院干部职工努力的结果, 我只不过做了一名医务人员应做的事情, 比我做得好的人还大有人在……”。没有豪言壮语, 没有官话套话, 听来却似潺潺流水, 润人心田, 如沐春风般让人读出了他的虚怀若谷和宽大无私。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一位伟人的话“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俞卓伟的身上也同样闪烁着白求恩这“两个极端”的精神。

以俞卓伟为榜样, 医院很多科室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1个小时以上。作为一个指挥员, 没有比看到如此能战斗的下属更令人高兴的了。对此, 俞卓伟做了精辟的诠释:“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 宇宙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地存在, 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力量的凝结, 正如雷锋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小的螺丝钉, 作为院长, 我要发挥每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运筹帷幄——挑好服务社会的重担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震惊全国。俞卓伟第一时间3次致电上级领导, 主动请缨奔赴灾区救援。后因特殊任务需要留在上海的他, 以行动兑现了自己的心愿:他第一时间组织华东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用整整一晚上的时间精心准备价值近60万元的药品、器械、敷料和干粮送往灾区;在主动要求并获准接收四川灾区伤病员的任务后, 他立即在本市三级医院中率先提出收治伤员的“八个到位”, 并在短时期内将医院设施、环境较好的一层楼面开设为收治伤员的“爱心病房”, 同时组织起600余名职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与治疗护理全过程;他每天亲临“爱心病房”, 与医务人员一起研究制订伤员治疗方案。在俞卓伟亲自陆续把康复出院的灾区伤病员一个个送离上海后, 他陆续派出优秀的医务人员和管理干部团队赴都江堰参加灾后重建, 自己则亲自去了3次。

上海世博会期间, 华东医院300余名志愿者响应俞卓伟院长号召, 利用休息日, 积极参加“交通文明志愿者”等各项社会性质的志愿者工作, 或进驻世博园当起“小白菜”。尤为称道的是华东医院的干保分队在俞院长的亲自参与、指挥、协调下, 在为世博奋战的199个日日夜夜里, 共派出了43批次的医疗组, 圆满完成了国内外贵宾的重要保健任务。台湾政要在接受了华东医院的服务后, 亲笔题词“血浓于水, 恩重如山”。

华东医院所在地街道有将近400多位独居老人, 餐饮有困难, 俞卓伟院长组织了后勤食堂的员工, 自2006年起, 每天两餐为老人提供“爱心助老餐”, 年中无休, 风雨无阻, 至今已达45万份。

“关爱生命, 奉献终生……”由俞卓伟作词的华东医院院歌完美折射出、真挚映衬着他对医疗卫生事业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俞卓伟没有沉醉在耀眼的光环下, 他依然在服务病人的漫漫征途中跋涉, 用行动、智慧、意志实践着党旗下的誓言, 坚守着一名医务管理者的崇高信念!

链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成立于1951年, 其前身为建于1921年的宏恩医院。医院拥有东、南、西、北四幢医疗主楼以及十多幢配套楼宇, 院内古树参天, 林木葱郁, 环境幽雅。

半个多世纪以来, 经过几代“华东人”艰苦卓绝的奋斗, 华东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老年医学为特色, 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 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目前, 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 有42个临床医技科室, 员工2000余人, 其中正、副教授 (正、副主任医师) 300余人;医疗设备先进, 拥有当今世界最新技术的数字化手术室、达芬奇机器人、高清晰度低射线量宝石CT、PET-CT、磁导航血管造影X线机、SPECT、3.0TMR、四维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诊断和治疗设备。华东医院现由院本部、市府大厦门诊部、康平路门诊部、闵行门诊部及景苑体检中心组成, 拥有11个临床诊疗特色专科——老年医学科、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镜、临床营养科、肿瘤科、骨质疏松科、影像医学科、微创外科、乳腺疾病诊疗科, 以及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老年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老年医学科, 同时院内设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下设老年痴呆与抗衰老研究室、老年骨质疏松研究室、老年临床医学与保健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和老年药学研究室) , 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期刊指导A目录《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社和WHO社区老年保健合作中心, 是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挂靠单位。

华东医院的特需医疗中心是上海为外籍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间最早、历史最久的医院。以欧美、日本患者居多, 可以为日本持有海外旅行损害保险卡的患者提供免付现金的医疗服务, 广受海外患者和各界人士的信任与青睐, 2010年通过英国Bupa机构“管理服务质量”资质认定并获银牌。

医院医风严谨, 医德淳厚, 实施“质量建院、服务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经过62年的实践积累, 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 取得了一系列令国内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对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消化内镜、特需医疗、营养等领域也成绩显著。自1989年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原为上海医科大学) 教学任务以来, 共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名合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共55位。

建院62年来, 华东医院除在干部医疗保健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外, 每年还为上海及全国各地患者提供150余万人次门急诊医疗服务及近3万多人次的住院医疗服务。

市人民医院优秀护士先进事迹材料 篇3

今年春节的一天,我上完小夜班刚刚到家,电话铃响了,是上大夜班的护士打来的:“丽娜姐,我头疼的厉害,你能不能替我上大夜班?但是你明天还要继续上你的白班,这样连续上24小时的班你能行吗?”“没关系,我这就去科室接替你的班。”三岁的小女儿听到我又要去上班,哭着说:“妈妈,你怎么老是上班呀,别的小朋友的妈妈经常陪小朋友们玩,你怎么过年也不陪陪我呀,我晚上做梦又该想你了,又该哭了。”看着女儿充满期望的眼神,满脸的委屈和泪水,我狠了狠心把女儿塞到女儿奶奶的被窝里,强忍内心的愧疚地走进充满年味的黑夜里,匆匆向医院赶去。我想等女儿长大了,她会明白,医院有生病的阿姨需要妈妈去替班,科室有许多住院患者需要妈妈去护理。我虽然愧对了女儿和家人,但是燃烧了我自己却照亮了患者,我用爱的丝线,缝合病人身心的创伤。这样视病人如亲人、细心、耐心、无微不至地关心病人的事情,数不胜数。无论多苦多累我总是脸带微笑以温暖的双手和一颗圣洁善良的心,用敬业,无私,书写这平凡而崇高的职业。

成绩已属过去,在荣誉面前我会继续加强学习,我将以奉献为宗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履行关爱生命,维护健康的专业职责,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用满腔真情感动每一位患者心灵,做一个敬业、无私、优秀的护士。

医院院长先进事迹 篇4

xxx同志是今年2月由卫生局选派到工人医院做院长工作的,他到工人医院不到半年时间,医院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与韩院长本人内抓管理,外闯市场,思路宽阔、思维灵活、办事认真、工作严谨分不开的。首先韩院长本人对自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用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民主意识,很快赢得了干部职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打开工作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山海关地区要想占领医疗市场的制高点,争取社会各界、患者及亲朋的信任和依赖,就要增加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医院的特色,因此,韩院长明确提出了打造四好三无二像一低的服务品牌,即技术好、服务好、设备好、环境好无红包、无吃请、无回扣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患者;像做好自家的事情一样做好每一项工作医疗服务价格最低。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及时出台了创建三无医院整顿干部作风向不良作风告别活动实施方案并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全院上下呈现出了人心思治抓管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院营造团结、正气、干事、奉献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3月30日医院召开了有包括退休职工外聘职工参加的全院职工大会,认真传达了市卫生局行风工作会议精神,宣布了医院创建三无医院和整顿干部作风向不良行为告别两个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院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在行风建设上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来使真着,办实事,赢民心。为了让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尽快地了解、认知、接受我们医院,在韩院长的部署下,医院各位领导统筹兼顾明细分工,一方面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我们的想法、思路、目标以及惠民政策措施,并抓住山海关区要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时机,争取有关领导的理解支持,承担印制会议材料袋等工作,借以在地区高层宣传我们医院。同时,发动全院各级组织、全体职工利用包括节假日、休息日等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广覆盖的宣传,请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秦皇岛日报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医院的活动情况,不仅宣传了医院,同时,也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和监督。为了把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将打造医疗服务品牌的内容、医院专家出诊时间表、5项惠民措施9项单病种最高限价收费标准、及对收受红包、接受吃请、索要回扣等严重违规问题举报重奖等内容进行编排,韩院长亲自把关,字斟句酌,先后两次共印制了6万张宣传单。韩院长亲自带头,全院职工踊跃参加,通过采取进市场、入商店、到乡镇、赶集市、走访乡村医生、组织义诊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宣传医院加强行风建设的各项措施及各项服务承诺,并充分利用医院的内部、外部网站报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体现新风正气的好人好事。强大的宣传声势展现出工人医院打造无红包无吃请无回扣医院及向不良行为告别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使工人医院在山海关及辽西地区的百姓心中树立起一座无红包无吃请无回扣德艺双馨的口碑。

县中医医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5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全面改善就医环境。

上任后,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大手笔整体规划,集思广益组织完善,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使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我县“十一五”规划,多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实施。先后为医院争取项目资金1310余万元,整体购置县运司办公楼,改造门诊楼,科学设置功能分区,合理安排科室布局,不断优化就诊流程;投资960万元新建住院楼;筹措资金230多万元,购置了彩超等群众需要、临床急需的中小型医疗设备,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在病员活动区设置健身康复锻炼器材,建立护士工作站呼叫系统,增设全院微机收费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率先在全县医疗机构实行二十四小时开水供应,城区内患者免费接送等多项便民服务,广受赞誉大大改善了就医环境,构建了良好的发展框架和平台,为医院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他坚持“人才奠基、质量立院、名医兴院、科技强院”的办院宗旨,严格临床准入,建立学历教育制度,不断提高院内人员的学历教育水平;贯彻“送出去训、请进来教”的方针,完善外出进修学习管理办法,提高进修人员待遇。先后选送30余名业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外聘专家26人次来院咨询授课,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建立科内自学与院内讲座相结合业务学习制度,坚持考核评价、落实奖惩,促进了全员业务水平整体上升;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先后招聘七名本、专科医学生,潜心培养,不断加强人才储备;实施名医战略,确立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宣传推介,逐步形成人才梯队,为医院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三、以强化管理为落脚点,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他坚持“领导为群众服务,后勤为医疗服务,医技为临床服务,全院为病人服务”的管理理念。在行政管理方面,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管理效能,调动中层干部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了政治素养,端正了医疗服务工作的方向;在业务管理方面,制定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文秘杂烩网监督管理,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切实保障了医疗安全;在经营管理方面,实行错位发展,注重中医特色学科的建设,探索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财务监管职能,做到帐务公开、支出透明,不断开源节流。通过努力,各项指标大幅增长。2008年实现接待门急诊量34426人次,出院病人1738人次,床位使用率85%,分别较他上任时提高34%,213%,35%,平均增长在94%以上,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在辛勤工作下,医院先后创建成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价格诚信示范单位,并于2008年12月一举通过全省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创建验收,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改写了我县无二级甲等医院的历史。

四、以敬业奉献为立足点,出色完成岗位任务。

多年来,××*同志不断地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做到政治过硬,作风优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中,不管是做为基层支部的负责人,还是做为普通共产党员,他总是能够带领同志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出色圆满的完成任务。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他时时牢记使命,勇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他严格的要求自己,同时也为身边同志做出了榜样。在他的带动下,医院先后有10多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列入培养对象5名,发展党员6名。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的血液,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成为他毕生的追求。在社会剧烈变化的今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贯穿始终,他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与腐败行为划清界限,也带出了一个好班子,塑造了一个高尚的、有战斗力的基层党支部。他个人也被评为“陕西省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养老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6

所高校进行深造。他从军23年,把人生最美的时光都献给了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实现了好男儿志在四方、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他从部队转业后,先后任锡山市文化局副局长,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接待办公室主任,现任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五保老人颐养院院长。作为惠山区机关一名普通公务员,于7月、10月代表惠山区两次参加全国第五届全国行业歌手大赛并获民族组二等奖、评委会特别奖、金号原创男歌手奖,这在惠山区尚属首例。转业后的他,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故乡,以实力打造成功,用自己无尽的力量和责任为家乡无锡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美丽的无锡市,歌曲《江南一枝花》人人耳熟能详、音乐委婉回旋,风生水起、波澜跌宕的美妙音乐也让无锡市的特产水蜜桃名扬天下,这与董鸣华个人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董鸣华同志在少年时期就非常迷恋声乐艺术,在绿色的军营里就是文艺积极份子,并多次参加文艺演出活动。后来参加工作,虽然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但是董鸣华同志坚持每天练声两个小时,几十年来如一日,至今仍在坚持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个人的辛勤努力下,董鸣华的艺术人生之路也充满着掌声与鲜花,7月获“第五届全国行业歌手电视大赛”民族组二等奖,组委会特别奖,10月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最佳男歌手”奖(金号奖)。董鸣华凭借自己在中国声乐艺术界的造诣和影响,通过个人努力并多方协调、沟通、牵线搭桥,积极主动邀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作曲、词作家廖勇作词、王宏伟赵季平、廖勇、王宏伟等到阳山采风,他们义务为为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量身打造的地方名曲《江南一枝花》隆重诞生。他参加全国金号奖,也以《江南一枝花》报名参赛,为宣传无锡、宣传阳山、为阳山水蜜桃在全国打响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无锡市水蜜桃美名远播、为惠山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行政职务上来讲,作为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是一位领导,但是,在惠山区五保老人颐养院老人的眼中,他是这个养老院的“老人王”——院长,亲切、温和而朴实。董鸣华自从担任颐养院院长后,把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有机结合,只要是区里有什么文艺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慈善募捐晚会上,他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登台献歌,博得惠山区众多企业家、爱心人士的热烈欢迎。他将自己浓浓的爱全部都融化在了五保老人之中,多少个寒暑日夜与老人同吃同住,在他的身上传承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替天下儿女尽孝,为政府分忧,促进家庭和睦。他积极用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质和人生魅力积极构建养老院独特的养老文化,让欢歌笑语时刻洋溢在养老院的角角落落,让更多的老年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他积极推动惠山区养老文化品牌发展,联系上海爱乐团等知名乐队来院义演,组织老人和工作人员编排各类节目,丰富老人生活;从颐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邀请廖勇、王宏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最终创作而成颐养院院歌《关怀》,让老人们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歌曲,许多老人唱到动情之时都会感动不已、潸然泪下,并以颐养院里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创作了电影剧本“颐园”。另外,董鸣华还多次开展养老院卡拉ok大赛、书法绘画比赛、绕口令比赛、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的同时,无形中构建了养老院独具特色的养老文化,让老人们在文化的氛围中尽享晚年的安详与快乐。

市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个人事迹 篇7

朱再信,男,1953年10月10日生,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经济师,现任xx市儿童福利院院长。

xx市儿童福利院是社会福利机构,主要职能是收养xx市辖区内的弃婴、弃儿,负责养育与康复教育。朱再信同志2002年初任福利院党总支书记,2006年9月份担任院长。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总是想把工作做得完美,做到最好,他把满腔热血和无私的爱奉献给儿童福利事业。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福利院一年一个变化,一步一个台阶,大家都说这是因为福利院有一个好带头人朱再信。

一、工作目标就是让孤残儿童生活得更好

xx市儿童(社会)福利院是既有孤残儿童又有成年养员的综合院,实施一套机构二种职能。现有供养人员556人,其中儿童373人,职工总数176人。成年养员是社会上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而其300余名儿童则是因为患有各种残疾或家庭因素被亲人所遗弃,面对这些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要安排好、照顾好,这就是一个大家庭,而他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他为了使生活在福利院几百残疾人生活得更好,简直是操碎了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无私的关爱那一个个残缺的生命。

为了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成人后能顺利融入社会,他思考改变孤残儿童在福利院集中养育的方式,开展了家庭助养、寄养,经多方考察论证,在xx县冷子堡镇建立了家庭寄养基地,陆续有208名孤残儿童进入寄养家庭,在家庭温馨氛围中成长,儿童在“情、能、智”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取得了在院里养育不可替代的明显进步。为了提高孤残儿童的生存质量,他和相关人员每年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确定康复项目和科研论文题目,按照孩子的不同情况,按计划分别开展积极的康复训练,在工作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硬是抽出6名同志专门从事康复训练,与市残联合作,开展慈爱儿康活动,招聘来7名康复训练员,8名特教老师。20多名脑瘫儿童经过训练,效果明显,与人手眼交流增多,变得越来越可爱。在特殊教育上,他引进了感觉统合教育,不断探索引导式互动式特教方法,使儿童的平衡能力和支配协调能力明显提高。他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服务宗旨,认真组织实施“明天计划”,为患有各种疾病的残疾儿童做手术248人次,是东北地区儿童福利院做手术最多的,通过手术矫治,很多儿童过上了正常儿童的生活,为了给成年孤儿走向社会寻找出路,他多方奔走,和区武装部联系,孤儿蔡斌顺利参军入伍,退伍后到沈飞参加工作。和多家单位联系沈新当上了厨师、孙闯有了自己的门点。经过他的努力有4名孤儿有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以身作则,超前指挥。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朱再信50多岁了,患有多种疾病,可他老是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总是冲在前头。

2007年3月4日,是星期日,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风雪袭击沈阳,交通瘫痪、机场关闭、高速公路封路,眼看着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气温越来越低,朱再信心里挂念着院里的职工和养员,再也待不住了,会同副院长闫文学、李艳萍一起步行到院。他们从凌晨三点,踏着没膝有的地方没腰的大雪,顶着刺骨的北风相互搀扶着向福利院走,当走到造化镇时,看到一辆农用三轮车上运送的三头牛已经冻死,更加重了对福利院职工、儿童的那份牵挂,加重了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从大二环到福利院大约20里路,艰难的走了5个半小时,全然不顾头发眉毛上结的冰瘤,手脚的麻木冰冻,当得知院里锅炉房不能供暖时,也顾不上歇一口气儿、暖一会儿手脚,立刻到儿童、养员房舍查看了解情况。当得知锅炉出现故障时,立刻组织有关人员抢修锅炉,锅炉的故障原来是引风机出了毛病,叶轮因使用年限过长,磨损严重,造成甩圈,已无法修理。可这大雪的天去哪购买这台设备成了难题,求助电器维修厂,也求助了有经验的老师傅,紧急求助市供暖办,可都没办法修好,最后经多方联系,得知了辽中引风机厂有这种型号的设备,可面对大雪封道,路难行,锅炉不修,孩子受冻苦难熬,他断然选择了排难开道,购件修炉。并决定向机车车辆厂求援,借铲车开道,上辽中购买设备。设备拉回时已经是晚上10点,他又立即组织人员连夜安装,终于在6日早3时30分,锅炉房恢复了正常供暖。在百年不遇的暴风雪面前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他心里装着养员和职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灾害面前超前指挥,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共同和职工奋战在抗击暴风雪第一线,在全院养员和职工面前交上了一份高标准的答卷,确保了暴风雪中老人和孩子健康平安。

三、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加强基础建设

他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对重大问题、决策都集体讨论决定,他带头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勤政廉政,按照福利机构管理规范,不断修订完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进入规范化、程序化。在建立高效职工队伍方面,他请来香港、加拿大专家讲授心理学、康复医学方面的知识,选出部分职工到北京、南京、长沙、儿童医院等地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和能力。2009年他争取来资金,建了一座4000平方米的后勤保障中心,现已投入使用。他认真组织实施民政民政部启动的“蓝天计划”,多方奔走,申请立项,从资金、预算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抓,xx市儿童福利中心和xx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二个中心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正式开工,到现在已经到最后装修阶段,六一儿童节前孤残儿童将迁入新居。新楼建成将为改善孤残儿童的生活发挥巨大作用。

四、贴近群众,扎扎实实办实事

全院500多名养员他了如指掌,全院170多名职工谁家什么情况他心里都有一杆秤,尽可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每逢年节,他从不在家过,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是在院同养员和职工在一起。职工原来洗不上澡,他积极想办法,筹建职工浴池,让职工洗上热水澡;职工生活困难、生病住院、婚丧嫁娶他都亲自登门走访慰问;职工的工作环境与患有各种疾病的养密切接触,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他多方筹措了3万元资金,为职工做了两次体检。

五、创一流的业绩,促进福利事业发展

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和谐福利院”为奋斗目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他的带领下,两个效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儿童福利机构”、民政部落实“明天计划”先进单位和“青少年维权岗”、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岗”,民政部“明天计划”示范基地,省市“文明单位”,省市“巾帼建功”先进单位,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市“三八红旗先进单位”、市花园式单位,市特级卫生模范单位。

市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个人事迹 篇8

作者: [收藏本文] [字体:大 中 小]

-―记xx市口腔医院院长孙丽英

她常说:“党是太阳,我只是一缕阳光”!

这一缕阳光,就是xx市特等劳模、巾帼建功能手、省管优秀专家、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先进个人――xx市口腔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孙丽英

这位勇于奉献、善于管理、才华出众的医疗系统拔尖人才,1956年生于xx市,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自1989年起,历任xx市防疫站流行病科科长、站长助理、副站长。20**年2月起担任xx市口腔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无论在任何岗位都能超常发挥他的价值,孙丽英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她从事防疫工作的二十年里,她曾顶风冒雪吃住在疫区,为控制霍乱流行做出过突出贡献;也曾把年幼女儿托付给同事轮流照顾,直达甲肝暴发流行区的前线;曾因家中无人照顾,毅然带着女儿工作在传染病疫区。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计划免疫门诊,在城市实现了以医院为中心的全面预防,在农村普遍建立预防保健网,在全国开创了计划免疫的“四平模式”。

20**年2月孙丽英同志由xx市防病中心调入xx市口腔医院任院长、总支书记,到任后她半年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每天早7点上班,废寝忘食,认真调查研究,把口腔医院多年来医院管理不规范,管理方式严重滞后,技术含量不高,人才梯队不合理,设备陈旧落后等制约医院发展的问题研究得一清二楚。并且站在口腔专科发展的前沿高度,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齐心协力、打造口腔专科品牌”的管理思路。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医院的管理形成一整套适应口腔专科特色的管理方式。她敢于挖掘医院深层次问题,外树形象,内正行风,扩大医院社会知名度,努力培育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档次;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全员积极性,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医院的整体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各项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业务收入由20**年的239万元,达到20**年的385万元,增长近150万元,门诊人次也由20**年的30000人次,达到现在的39000人次。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xx市口腔医院1976年建院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是四平地区唯一一所集口腔病和皮肤病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口腔及皮肤病专科医院。但是多年来的硬件建设非常落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孙丽英院长多方筹措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更新设备,改善环境,购进大量先进设备,现在医院的固定资产已达到200多万元,万元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医疗设备四十余台件,口腔治疗论文联盟整理椅位已达到31台。20**年年末还在xx区开设了有5台高标准治疗椅,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分院,圆了口腔医院几代领导班子的梦想。现在口腔医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临床及医技科室十二个的现代化口腔及皮肤专科医院。成立了“xx市烤瓷义齿制作中心”、“xx市牙齿种植中心”、“xx市皮肤性病治疗检测中心”、“口腔牙颌畸形矫治中心”;并与xx大学口腔医学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单位,成为xx市卫生学校、xx市乡镇卫校的教学基地;同时拥有编制床位70张,平均开放18张病床,年接待门诊患者达7万余人次。医院完全具备满足四平及周边地区口腔及皮肤疾病患者预防及治疗需要的综合实力。

作为从事20余年防疫工作的孙丽英院长,她深知口腔科治疗工作如果消毒不彻底,对医生和患者都是最大的不负责任。为保护患者就诊的就诊安全,减少传染病的医源性传播,她下大力气抓好医院的感染管理,彻底改变医院以前的消毒模式,成立了总供应室,并投资10万余元购置预真空手机灭菌器,增添口腔诊疗器械356件及器械消毒封口机,并重新设计灭菌室、供应室,改善环境,达到配套专用器械消毒设备,牙钻消毒实现规范化,真正实行一患一机、一使用一消毒一打包一灭菌一烘干灭菌程序;口腔检查器械均使用一次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各种疾病的传播,切实改善消毒灭菌质量,为广大口腔疾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放心的就诊环境。xx市卫生监督所20**年9月在医院召开了现场办公会,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作为一院之长,孙丽英高瞻远瞩,为医院制定了“人才兴院、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舍得在人才培养上下力气,投重资。有计划地选派有培养价值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单位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进修、学习。医院还定期聘请国内知名口腔及皮肤科的专家来院讲学,对于国内各地的新技术推广研讨会均有选择地派人参加;同时医院利用院内业务学习、病例讲座等形式对院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使得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发展成为四平地区在口腔病,皮肤病的治疗、预防、保健方面的权威单位。医院在开展好口腔、皮肤病常规业务的同时,又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先后开展了铸造烤瓷义齿修复技术、牙齿种植技术、光瓷牙体美容充填技术、非拔牙矫正技术、成人牙颌畸型矫正技术、穴位埋入法祛除扁平疣的治疗技术及液氮冷冻皮肤赘生物的治疗技术等,已成为我市独特的专科专病技术,已被患者广泛认同及接受。其中口腔内科系统还被命名为“市级重点专科”。目前,口腔内科系统、口腔正畸科、修复科及皮肤病院等皮肤病院等部分科室的医疗技术已达省级先进水平。

市水利系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9

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95年,年仅21岁的从省水利学校毕业后,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踏上了寨乡这片热土。展现在她面前的寨乡,是一个偏远的丘陵乡镇,迎接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1996年夏,乡驻地自来水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开工了,五六个工地由她一人负责。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奔波在各工地之间,脸被晒得又黑又粗糙建设,在这期间,她看着有的人调了行,有的人进了城,她彷徨、她动摇、她也想撂挑子,不干这活了。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她终生难忘,也坚定了她献身基层水利事业的信念。

乡驻地自来水工程的竣工,一万多人的吃水网难题解决了。吃上自来水的群众对这件事感激不已,通水的当天,寨乡季家车沟村,80多岁的黄凤臻老人颠着小脚走了三里多路,找到她,激动地拉着她的手说:好闺女,你可是为俺做了一件大好事,今后俺再也不用愁着吃水了。就在那一刻,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就暗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扎根寨里的水利事业,为全乡4万名父老乡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年,乡里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旱,很多农民为了浇庄稼,要跑五六里路去挑水,有的人为了挑到水,甚至半夜去排号。这件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乡水利站的站长,自己对旱情是不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这时候,一种对群众的爱怜之情、愧疚之意以及治水抗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齐涌上心头,她感到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担,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献身水利事业、造福一方人民”成为坚定的人生信念。正是这个坚定的信念,促使在以后的水利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一旦信念坚定了,工作起来就有了动力和目标,全心全意干好党和人民交付的工作,成了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1997年秋,老营水库干渠石砌工程开工。干渠长达8公里,近300个测点,一个人扛着10公斤重的仪器,一个个测点地测下来、走下来,两只脚都磨出了血泡。那些日子,她白天测量,晚上算数据、绘图纸,累得腰酸背痛,眼睛都熬红了,规划工作完成后,正式施工已是初冬,为了把好质量关,吃住在工地上,日复一日,顶风冒雪,直至工程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

1998年“7·24”洪水爆发,全乡水利设施损坏严重,为了开展灾后自救工作,她利用40多天时间,指导完成了水毁工程修复任务106处,加固河道堤防24公里,搬迁受灾群众52户。特别是24公里长的鹤河、寨、牛店河“三河”堤防加固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距离远,她自带饭菜,穿梭奔波在各工地间,工程完成了,她也累得又黑又瘦,脸上还被晒蜕了一层皮。

至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与节水灌溉建设,她与同事们一道,整修生产路52公里,扩容加固小

(二)型水库5座,塘坝10座,埋设地下管道9.84公里,配套桥涵167座,建闸阀室435个,高位水囤12座,植树2万株,把全乡2.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解决了农民的“种地浇水难、运输行路难”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刻苦钻研、虚心学习,有时为了查阅一个资料,论证一个数据,她一直忙到深夜。特别是到,寨乡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到实施方案的制订,对她来说,全是崭新的课题。但是,这些从来没难倒她,而且还创造性地完成了许多工程建设。在万亩自压节水灌溉工程中,由她参与设计的节水灌溉闸阀室,被专家评为“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参与设计施工的自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2.5万亩农田灌溉和2.3万口人的吃水难题,被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命名为“模式”。由她主持实施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获得了“山丘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模式研究”一等奖……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

人们常说,一位成功男士的背后,总站着一位伟大的女性。对一位男士来说,成功尚且如此,那么对一位女性来说,要想干出一翻事业是何其不易!经常对别人说,她不是一位称职的女儿、也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是啊,在事业上付出那么多,又哪来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庭呢?

市统计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10

---**市统计局**主要事迹

一、坚守统计,三十多年恪尽职守。**同志从事统计工作35年,特别是应聘来连工作整整30年来,一直坚守在统计机关。多年来,主要由于工作需要,先后局内调整过8个部门,但不管岗位如何变换起落,对组织分配的工作可谓从不含糊,尽职尽责,得到多方面普遍好评。在来连工作短短三年的1988年初,就被提职为市局综合科副科长并主持工作,是当时**市直机关最年轻的科级干部。其后又先后任职社会科、市城调队、局办公室等,工作始终如一,所负责的部门工作综合考评多次在局内及全省获得名次,并荣获过市文明处室和优秀服务处室标兵等。

三、勇于开拓,平凡角色多有突破。为提高工作质量,多年来坚持不断学习,先后参加经济管理、新闻学、行政管理、计算机管理、汉语言文学等多个专业学习并毕业,切实提高和丰富了自己。30年间,还兼顾了14个年度统计公报撰写和近10年的统计手册及年鉴等编辑工作,其中1989年负责完成《**四十年》,内容丰富全面,60余万字,是当时除省局外全省各市唯一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公开出版的。

结合**拓展港口腹地需要,先后于1985年和1988年底具体负责并牵头成立了“陇海兰新地带统计网络”和“淮海经济区统计网络”等,按年整理相关资料汇编并开展经常性分析研究报告,其中1986年底为首届“陇兰地带地市长专员筹备会议暨成立大会”提供的“富饶的地带,灿烂的前景”材料,是关于本地带第一个较为全面的统计报告,得到当时参会的经济学家童大林及有关领导高度赞扬。该文之后陆续收入有关汇编和书籍,并在当年省局全省优秀分析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第一名。

为争取并建设东方桥头堡需要,1990年根据省局要求完成的“关于建设以**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研究”被省局和国家局《统计分析资料》分别连载5期,并得到时任省长陈换友批示。1996年根据市政府要求并完成《开拓现代“丝路”,共铸人类辉煌---新亚欧大陆桥现状及前景展望》获国家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芮杏文批示,并列入当年中国陆桥代表团访问联合国的材料之一。本文后被西安统计学院《统计信息论坛》连载,并在其组织的全国评选中荣获全国四篇一等奖之一,并获本市当年度“五个一”工程。

市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总结材料 篇11

沈丘二高 顾永霞

我自从2007年毕业分配到沈丘二高任教至今七年时间,先后担任一届高三语文教学,五年高二语文教学。从教以来,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追求“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的教学梦想,受到领导的好评、学生的热爱、家长的欢迎。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实施创新教育,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在教师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本人也多次获得了学校“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思想方面:积极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塑造高尚师德

在政治上,我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政治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和国家大事等。通过学习,我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在近七年的工作中,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更是如此。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潜心钻研语文学科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十年高考试题;为更好地适应工作,我订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从网上认真学习、吸纳别人的金点子,还积极参加各种高考培训活动。因为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师德修养方面,我始终认为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 1 素质。在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总之,我时刻铭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工作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在工作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不学习是不行的,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沈丘县高三教师高考研讨培训等,抓住一切培训机会,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及时将培训所得知识与同事交流,第一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中,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主动向老教师学习,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并经常主动地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汲取长处,常和同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热心向其他教师推广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形势下的教育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制作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站在教改前沿的中学语文教师,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培养健康而杰出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只追求教学重压下的高分效应?”我认为,不是不要分数,而是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如地获得高分,到达成功的彼岸。不能正确地对待习题,将学生的手脚束缚在题海之中,这是当前高考复习备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试行以学生为主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思想,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我上课一般只讲20分钟,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一贯实行平等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常向学生渗 2 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

三、真抓实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七年的工作中,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教学思想,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了解学生实际,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课程成为必修课程后,我又注重开拓研究性学习的授课思路,提出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评价原则,坚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社会性原则,详细制定了评价内容及标准。发挥了正确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真正收到效果。,亲自带领学生观察、分析、预测、归纳、实践,使教师“导”的艺术、“引”的技巧、“帮”的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关系充满了真情、友情。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使他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和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边指导边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朋友。我把研究性学习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研究意识、体验研究方法上。通过学科研究性内容的渗透和延伸,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研究性学习是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描述,也是对终身主动学习的一种构建。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求是、合作的精神和责任心,这些恰恰都是过去教学模式所欠缺的,正是现在学生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四、践行爱心理念,关注留守学生。

沈丘县是农业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特殊的生源。我校大部分学生为 3 农村留守孩子,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住校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对班上的留守学生,我非常关心,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安全及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出一整套帮扶计划与措施,使这些学生也能像其他学生一样专心学习,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年,我所教的班里有一个留守的男孩子,由于常年由其祖父照看,教育管束不力,生活没有规律,放纵任性,价值观异位。刚入学时,这个孩子不爱说话,容易冲动,做事马马虎虎,经常和教师在课堂上发生冲突,各科学习成绩都是倒数。老师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主动找他谈话,坚持每天主动给他辅导功课,鼓励其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时间一长,这个孩子变得爱说爱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语文成绩更是名列前茅。高考后,这位学生的家长对我非常感谢,是老师的关爱和鼓励让这学生摆脱了心理问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也正是受到教学相长的影响,近年来我取得了很多成绩,2012年,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中,我的论文《谈语境对话交际的制约性》荣获二等奖;在河南省中学生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13年,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中,我的论文《精心准备,全力调动—浅谈新课改环境下高效课堂的打造》荣获二等奖;在学校组织的教学大赛中,我的高三语文课被学校评选为优质课。

上一篇:党课教育对党的认识下一篇:《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作文400字_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