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金融概述终稿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章金融概述终稿(共7篇)

第一章金融概述终稿 篇1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D

2、D

3、C

4、D

5、A

6、D

三、复合选择题(每题2分)

1、B

2、A

3、B

4、C

5、D

6、A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

1、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 由各种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2、直接融资:资金短缺单位通过向资金盈余单位出售行股票、债券等索取权凭证而直接获得所需资金;资金盈余单位通过购买并持有这些索取权凭证而获得未来的本息收入(债券)或股息分红(股票)。

3、间接融资: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并不发生直接的融资关系,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发生间接的融资关系。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自己的次级证券(包括存单、支票、储蓄帐户、保险单等)从资金盈余者那里获得资金,再通过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初级证券(贷款合同、债券、股票等)向其提供资金。

4、金融资产:是一种未来收益的索取权,通常以凭证、收据、或其它法律文件表示,由货币的贷放而产生。发行或出售金融资产可使发行人或转让者获得资金,购买并持有金融资产可能给购买者和持有人带来未来收益,金融资产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工具,所以金融资产又是金融工具。

5、金融制度:有关金融活动、组织安排、监督管理及其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通行或被社会采纳的习惯、道德、戒律和法规等构成的规则集合。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相关的各种规则的总和。

6、金融创新:就是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则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

五、简答题(每题5分)

1、简述“约束引致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答:美国经济学家西尔伯1983年提出。金融约束主要有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前者导致金融企业的效率降低,金融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效率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对于后者,为了保障资产的流动性、必要的偿债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金融企业采取一系列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从而逼迫其不断创新。

2、简述“规避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答:美国经济学家凯恩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规避政府的一些限制性措施或制度而采取的创新交易。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是政府与金融企业之间为管制和自由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这种博弈的结果就是管制—创新—新的管制—新的创新,从而推动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3、简述“交易费用创新假说:” 的主要观点:(5分)

答:由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该假说认为: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货币需求(层次与种类)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经济个体对货币需求预期发生变化,交易成本降低的发展趋势使货币向更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加快产生新的交换媒介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推动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4、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5分)

答:构成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作为金融中介和交易主体的金融机构、作为交易场所的金融市场和作为交易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的金融体制和制度。

六、论述题(每题10分)

1、金融制度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作用有哪些?(10分)答:(1)积极作用:(5分)

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从而更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金融创新加强了利率杠杆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再次,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投资者根据需要选用,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

最后,金融创新有利地推进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有利于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展。

(2)消极作用:(5分)

首先,表现在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上。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递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中央银行难于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宏观经济。

其次,使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尽管金融创新提供的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转移和降低个体的风险,但却不能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巨额游资的自由流动将对一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金融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作用,更为投机资金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巨大的放大效应。

2、直接融资有哪些优、缺点?(10分)答:优点:可以节约交易成本。(2分)

缺点: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数量、期限难以匹配;融资的门槛比较高等。(8分)

3、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功能?(10分)

答: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储蓄和金融投资功能:(2分)(2)融资功能:(1分)(3)提供流动性功能:(1分)(4)配置金融资源功能:(1分)(5)提供信息功能:(1分)

(6)管理风险功能: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的功能:(1分)

(7)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银行清算体系提供的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清算和支付结算服务,是现代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2分)(8)传递金融政策效应功能:金融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的传递来实现的:(1分)

4、试述金融创新的种类:(10分)

答:(1)金融工具的创新具体包括:时间衍生、功能衍生、种类衍生、复合衍生。(2分)(2)金融机构的创新:从业务创新方面看,大体沿着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几种形式创新。具体种类包括住宅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各种保险机构、养老与退休基金组织、共同基金、金融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等;从经营主体方面看,一般趋势为国有商业金融、国有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等主体形式。(4分)

(3)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包括市场种类的创新、市场组织形式和市场制度的创新。(2分)

(4)金融制度创新: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利率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2分)

第一章 旅游概述3 篇2

江苏省高邮职业教育中心校

10综高(8)班

题 掌握旅游的类型。

具有区分旅游的不同类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旅游概论》导学案

江苏省高邮职业教育中心校

10综高(8)班

1、跨国旅游

2、洲际旅游

3、环球旅游

《旅游概论》导学案

江苏省高邮职业教育中心校

10综高(8)班

1、按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和()两大类。根据旅程的长短,前者又可分为()、()和()三种具体形式;后者也可分为()、()和()三种具体形式。

2、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和()四大类型。其中,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是()。

第一章民法概述习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的司法解释 B.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大词典

C.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 D.民法学者出版的民法典建议稿2.广义的民法是指()。A民法典 B.商法典之外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法规 C.私法 D.民法通则 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A.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B.法人之间 C.公民和法人之间

D.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4.以下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有()。A.税务局向饭店“四海为家”征税 B.公安人员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罚款 C.张同学和马同学之间确立了恋爱关系

D.张同学将马同学打伤,马同学要求张同学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5.我国民法的渊源不包括()。

A.民事判例(英法体系)B.民事法律 C.行政法规中的民事部分 D.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司法解释 6.雇用合同中印有“在受雇期间发生工伤或死亡,雇主概不负责”字样,该合同违背了民法的()原则。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等价有偿原则 D.合法民事权益受保护原则 7.民事法律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总和是指()A、狭义的形式意义的民法 B、狭义的实质意义的民法 C、广义的实质意义的民法 D、广义的形式意义的民法 8.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对象是()

A、公司内部的工作隶属关系 法不调整 B、国家与纳税人的税收关系 经济法 C、工厂排污超标收费关系 环保法 D、国家机关购买工作用品的买卖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B、民间订婚的习惯

C、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 D、某大学教授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专著 2.民法的性质是()。

A、民法是管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律 B、民法是私法 C、民法是实体法 D、民法是权利法

3、下列选项属于民法所说的财产的有()。

A、土地 B、房屋 C、商标 D、商业秘密

4、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人格关系的有()。A、生命权法律关系 B、健康权法律关系 C、姓名权法律关系 D、配偶权法律关系

5、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有()。A、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B、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 C、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D、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 6.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法的适用范围的是()。

A、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B、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C、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D、民法对物的适用范围 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A、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 B、甲向乙借100元而形成的债务关系

第一章 饭店管理概述教案 篇4

一、课程介绍

(一)本课程主要学习的内容

饭店管理的基础知识以及饭店的硬件管理、软件管理等内容,包括饭店管理概述、绿色饭店管理、饭店后勤管理、信息化管理、品牌管理等。

(二)如何学好该门课程

(三)课程要求 案例:态度决定一切

案例分析:“角色”一词在中文中指演员扮演剧中的人物,在英文中(role)还可以做“任务”“作用”来解释。因此角色就是指某一个人物在某一位置上发挥某种作用,完成某项任务的意思。作为饭店员工,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服务员,所扮演的都是服务角色。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社会人,一生中可能会扮演多种角色,但各种角色的转换实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谁只要一到酒店上班,就统一成了服务角色。所以国外的饭店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酒店的新员工,都必须从洗厕所开始干起。只有通过这一关的人,才能端正工作态度,实现角色的转换。野田圣子说:“就算一生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本案例即介绍了她如何通过这一道关口的。

国内的环境与酒店的涉外环境反差很大,特别是现在很多的青年职工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里的“宠儿”,有的甚至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些员工一到酒店来,很容易产生角色模糊,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家里的角色带到酒店中来,以至一受挫折就无法忍受。酒店的新员工,包括转行到酒店的管理人员,不妨首先从负责清洁厕所的工作干起,只有丢掉面子,端正态度,真正进入酒店服务角色的正常状态,才能担负起工作的重任。

第一节 饭店的产生与发展

一、饭店的概念、功能和作用

(一)饭店的概念

饭店是通过以建筑物及其设施、设备为凭借,向各类宾客提供食宿、娱乐、购物、消遣、通信、商务、旅行服务或其他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实体。

饭店作为一种服务企业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是一座设施设备完善经政府批准的的建筑物2.必须提供住宿设施设备,多数也提供餐饮、商务和康乐设施设备3.提供与实体产品相匹配的服务项目4.通过优质服务实现合理利润5.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

(二)饭店的功能

1、住宿功能

2、餐饮功能

3、商务功能

4、家居功能

5、度假功能

6、会议功能 注:

饭店功能主要是指为满足宾客的需求而提供服务所发挥的效用。饭店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住宿和餐饮。其他功能是饭店为了满足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不断改善的结果。除了上述给定的饭店功能外,饭店还有许多其它的功能,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再给出几个饭店的功能:(如饭店还具有娱乐功能;购物功能;康乐功能等)

(三)饭店的作用

1、饭店是旅游者的活动基地

2、创造旅游收入

3、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

4、促进社会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5、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6、饭店的发展水平是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和社会经济与文明程度的标志

二、饭店产品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饭店产品的定义 饭店产品从顾客角度讲:

是一段住宿经历,由物质产品、感觉上的享受、心理上的感受三部分构成的组合产品。饭店产品从饭店角度讲:

饭店为客人提供的实物产品、有形设施、无形服务及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二)饭店产品的特点

1.服务性(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差异性、生产与销售的同时性)2.综合性 3.季节性

4.不可捉摸性(受人的因素影响很大,具有不稳定性)5.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三、饭店的分类与等级

(一)饭店的分类

根据饭店市场及宾客特点分类主要分为:

1、综合型饭店

2.商务型饭店:(暂住型饭店)(1)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区

(2)接待商务客人、旅游客人及因为各种原因作短暂逗留的其他客人(3)适应性广,在饭店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4)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分为各种等级 3.长住型饭店

(1)主要接待住宿时间较长,在当地短期工作或度假的客人或家庭(2)饭店与宾客之间鉴定租约

(3)建筑布局多采用家庭型,以套房为主,提供厨房设施,宾客自理饮食(4)服务亲切、周到、针对性强(5)饭店的组织、设施、管理较为简单

4、休闲度假型饭店

(1)以接待游乐、度假的宾客为主

(2)地理位置多在海滨、山区、温泉、海岛、森林等地(3)开辟有各种娱乐体育项目

5、会议展览型饭店(1)主要接待各种会议团体。

(2)通常设在大都市和政治、文化中心,或交通方便的游览胜地(3)设置足够的多种规格的会议厅或大的多功能厅(4)必须具备各种规格的会议设备(5)提供高效率的接待服务

6、旅游型饭店 根据饭店规模分类(1)大型、(2)小型、(3)中型

根据饭店计价方式分

(1)欧式计价饭店(2)美式计价饭店(3)修正美式计价饭店(4)欧陆式计价饭店(5)百慕大计价饭店

根据饭店企业形式和产权分类:

1)独立经营2)饭店公司3)饭店自联组织4)饭店企业集团

(二)饭店的等级

饭店等级是指一家饭店的豪华程度、设施设备、服务范围、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反映出的级别与水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评定方式对饭店进行等级评定。不少国家和地区通常根据饭店的位置、环境、设施、服务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饭店进行分级,并用某种表侄表示出来,再饭店显著的地方公诸于众。这就是饭店的定级或等级制度。饭店的分级方法

1、星级制

2、字母表示法

3、数字表示法

4、我国饭店的星级评定标准

案例:世界唯一一座七星级酒店(视频)

四、饭店发展的历史

(一)世界饭店发展简史

1、客栈时期 2.大饭店时期

3、商业饭店时期

4、现代新型饭店时期

(二)中国饭店的发展史

1、中国古代饭店设施

2、中国近代的饭店业

3、中国现代旅游饭店业的发展

五、中国饭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现状

1、饭店产业化规模庞大,饭店投入金额巨大

2、饭店转入买方市场,企业进入微利时代

3、供求关系比较宽松,饭店市场竞争激烈

4、集团化经营得到发展,饭店业面临新的挑战(1)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中国饭店和市场的巨大冲击,能否尽快的发 展壮大自己,形成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旅游饭店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2)高科技发展的挑战

(3)客户需求与变化与饭店产品结构调整、服务方式变革的挑战

5、饭店市场空间广阔,饭店发展前景良好

(二)中国饭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饭店建设宏观失控

客房总数超前,供求失衡,竞争加剧

2、饭店结构比例失调

从档次结构看,低星级饭店过少,高星级饭店分布过于集中

3、重硬件轻软件,产品质量不高

重视硬件的资金投入,轻视人才的培养和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4、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产品缺乏特色和个性

5、重推销,轻营销;重外部推销,轻内部推销

6、重服务培训,轻管理培训;重技能训练,轻素质提高

(三)饭店的发展趋势

社会正在走向市场化、消费化、高科技、生态化和个性化时代。未来的旅游饭店将呈现如下趋势:

(一)管理理念深化

1、对消费者的尊重与关怀

2、企业组织结构扁平(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3、倒金字塔的管理理念

传统管理理念:最上层:决策者、总经理;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等);最下层:一线工作人员,也叫政策的执行者。

卡尔松(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的CEO)的“倒金字塔”构架是:(现场决策者,我可以对我分内负责的事情做出决定,有些决定可以不必报告上司。把权力、责任同时下放到员工身上,)最上层:一线工作人员(卡尔松将其称之为现场决策者)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最下层:总经理、总裁(卡尔松将自己称之为政策的监督者)。

4、“学习型组织”机构

5、注重品牌与资产经营

(二)文化内涵升值

(三)新技术广泛运用

(四)饭店集团化发展与品牌化经营

(五)饭店产品多样化、特色化与个性化

(六)市场高度细分化与多元化营销

(七)创建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与绿色管理

(八)饭店人力资源开发和用工制度社会化

第二节 饭店管理的概念、内容、特点及职能

一、饭店管理的概念

饭店管理是指饭店管理者在进行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实现饭店预定的综合目标,根据饭店具备的经营条件和所处的经营环境,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多种的方法,对饭店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激励、督导、创新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二、饭店管理的内容及其特点 基本内容:

1.营销管理2.业务管理3.服务质量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5.财务管理6.设备管理7.安全卫生管理

特征:

系统性、服务性、多变性、前瞻性

三、饭店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计划

在开展饭店经营管理工作或行动之前,确定目标和拟定实现方案的过程。

计划工作是为事物未来的发展规定方向和进程,因此重点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进程的时序

(二)组织

就是把饭店管理要素中的人、财、物,按目标要求组合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基本要求:

1、按目标要求设置机构、明确岗位、配备人员、规定权限、赋予责任,并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系统

2、按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进程,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并保证它们在数量和质量上相互匹配,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指挥

是发令调度的意思。饭店管理的指挥职能就是运用组织权限,保证人、财、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衔接。指挥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活动

(四)协调

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他的功能是保证各项活动不发生矛盾和冲突,以建立默契的配合关系,保持整体平衡

(五)控制

是对计划执行情况不断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以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地实现条件:

1、有明确的执行标准

2、及时获得产生偏差的信息

3、有纠正偏差的有效措施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篇5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上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及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设等。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会计核算电算化,它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财务核算的报表核算。

1981年8月,长春一汽,会计电算化概念。

信息来源:账务内部,信息孤岛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和发展---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信息集成)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一管理子系统进行核算,同时使会计电

算化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还将企业其他部门的业务处理纳入计算机

管理。企业其他部门的日常核算纳入计算机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形成一个

有机整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

信息来源: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

(三)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与

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要求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实现与内部控制的上述要求,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会计电算

化不等于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一)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

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

1、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动劳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凭证录入和核审手工)

2、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随时生成报告)

3、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过账差错)

(二)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水平

1、为从经验管理到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

2、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

3、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

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1、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全国和各地

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行的综合管理。

2、微观管理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2)日常操作管理

(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出纳会计实务第一章:出纳概述 篇6

科目:出纳会计实务

班级:13级财会专业

授课教师:王悦 教材:第一章

课时计划:5个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出纳的概念、作用以及出纳的分类;明确出纳岗位工作的职责与任务;掌握出纳工作的原则与工作人员在出纳岗位工作时应具有的职业素质。

(二)情感目标:这一章内容,是学生初识出纳会计实务的第一课,因此在知识讲授过程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这门课。二.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较多,动手操作部分较少,学生学习起来兴趣较小,因此在知识讲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讨论及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增加学习的兴趣。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要求准确理解出纳的概念,明确作为出纳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工作原则。

(二)教学难点:出纳的作用是什么、出纳工作的任务有哪些。

四.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引导

列举几个生活中学生可能接触到的最易看到的出纳工作岗位,让学生对“出纳”有概括性了解。

学生讨论

教师举例之后,组织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对“出纳”进行讨论,列举出尽可能多的出纳工作岗位。

教师与学生总结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纳的概念,让学生对“出纳”的讨论进行理论知识的条理化,再由教师给出准确的概念。

结论

1.定义:出纳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办法,办理货币收支、票据的保管等核算工作的总称,从事出纳工作的人员称为出纳员。

2.出纳的地位:出纳工作是会计循环中的起始环节,是联结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经济关系的纽带,出纳工作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经济管理,完善会计核算有重要意义。

(二)新授

1.出纳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出纳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分举例,通过这些日常的工作内容,以便于学生后续进行作用的归纳。

出纳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任务很多,如物资的采购、工资的发放、零星费用的开支、债权债务的核算、银行借款的借入归还、税金的解缴等。出纳工作直接反映、监督货币收支、保管、结存的情况。搞好出纳工作,组织好资金的收支和调动,可以有效地监督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管好用好资金,保证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

学生归纳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纳的作用:(1)实施会计监督

出纳是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关口。在实际工作中,出纳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遵照财政、财务制度,把关守口,稽核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拒绝办理一切违法的不合理收支或要求,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2)保护企、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完整

出纳工作直接管理并保管货币、有价证券、票据和有关重要核算资料,担负着保护单位财产安全、完整的重大责任。出纳工作的高质量,直接保证了单位资金的安全完整。(3)为加强会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供重要基础 出纳工作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前哨”的岗位。出纳对经济活动的监督,隶属于财务管理,其收付实现后,即进入了会计核算。因此出纳是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岗位。鉴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是由统一的机构和同一班人员分工负责、共同工作的,固而出纳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

2.出纳工作的分类 教师分析讲解

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出纳工作的分类。

举例说明不同工作及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区别,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各分类的不同。

3.出纳的职责 讨论分析

结合出纳的基本概念,组织学生讨论出纳岗位应负责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哪些,在具体工作内容的分析基础上归纳出纳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1)出纳的工作内容

根据财政部《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规定,出纳岗位的主要工作是:

a.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填制和审核有关原始凭证。

b.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账实、账账的核对工作。c.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d.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

由于各单位业务范围、规模大小不同,视工作需要,有的单位出纳员还可分工兼任会计核算的其他工作,例如编制记账凭证工作。

(2)出纳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根据以上出纳的工作内容,可以明确出纳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是:

a.严格按照国家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支和银行结算业务。出纳人员办理收付业务,必须跟据负责人员批准的审核无误的收付款凭证,核对每笔收付款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做到付款有授权,收款有依据,避免错收错付。

b.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日终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均要结出余额。现金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核对相符,如有差错,立即报告会计主管人员,及时查找原因。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平衡。

c.保管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保证账款、账票相符。库存现金不应超过库存限额,送存营业收入款或向银行提取现金时应有保安措施,保险箱由专人负责,严格保密密码,妥善保管钥匙,不得将保险箱钥匙及密码交由其他人员开启保险箱。

d.有关印鉴和空白支票要由两人以上分别妥善保管,避免一人同时保管空白支票和所有印鉴。设立支票领用簿,严格支票的审批、领用、注销手续。

e.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4.出纳的任务 教师讲解

在出纳职责的前提下,向学生介绍出纳的任务有哪些? 出纳人员的任务,是由出纳的职责所决定的,也是出纳人员履行职责所应达到的要求。出纳的任务是:(1)反映货币资金的收支内容和结存状况

货币资金是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因此,及时、组织货币资金的收付,正确反映货币资金的收入数额、支出用途、结存状况,对加强各单位的资金管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监督经济活动合法性和合理性,正确处理各项经济关系。

货币资金的收付活动反映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出纳人员应在收付活动中监督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政策法规的规定,是否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否符合诚信原则。如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条例;费用开支是否符合开支标准和计划预算;各项经济关系的处理是否正确得当,货款清算是否及时等等。

(3)保证货币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安全完整。出纳工作通过日记账簿的记录,可以及时提供货币资金的使用和结存情况,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同时,出纳人员通过严格的制度和强烈的责任心,防止差错、丢失或发生偷盗抢劫,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使企、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5.出纳工作的原则 案例分析

某商场负责登记总帐和报表的会计因出国,向商场经提出辞职,要求经理找人接管其工作,商场经理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便要出纳接管其工作,事后,因为经理忙,也没再安排其他人接管总帐和报表工作,一个多月后,出纳员卷款潜逃,商场失二十多万。

问题:商场为什么会损失二十多万?

教师组织学生对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出纳工作的原则”的归纳与总结。

为了保证出纳工作的质量和货币资金的安全,必须制订出纳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出纳工作有章可循。由于出纳主要工作是货币资金收付,为防止错弊,出纳的规范应贯彻如下原则:

(1)钱、账分管原则

出纳员应专人专职,严格执行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的规定,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做到有钱就有账,以账管钱,账钱相符。(2)内部牵制原则

内部牵制,是指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具体地说,现金收支的授权、经办(出纳)、记录(会计)应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可以互相监督,防止错弊。出纳人员应定期换岗。建立稽核制度,设立专人负责稽核工作,明确稽核责任。(3)定期检查,完善监督制度

会计主管人员应对出纳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出纳工作质量,必要时可以复核现金账实,审计财务收支。

(4)经济责任制原则

出纳员负有重要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凡是由于出纳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造成的错收,应主动退回对方;错付应负责追回;出纳员失职所致所保管的现金短缺、有价证券遗失、超限额保存现金导致现金被盗抢的,出纳员应赔偿。出纳员挪用贪污公款构成犯罪的,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6.出纳人员的素质

由于出纳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是出纳会计实务一门课程能够解决的,而是由其他多门课程综合训练得出的,一门技术掌握不到位都可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及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所以这部分内容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了纲领性作用。

教师在这部分内容讲解过程中,虽然用时不多,但是也要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主动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练习。五. 课堂练习

案例分析1:小张与小李都是应届会计专业本科毕业,同时应聘广东长江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计职位。财务经理对小张、小李面试的表现都十分满意,真是难以取舍!在等待通知期间,小张、小李分别接到财务经理的来电:单位的出纳休产假三个月,担任会计期间同意兼任出纳吗?小张说 :“没问题!年轻人应该在实践工作中多锻炼。”小李说:“不合适吧,会计不可以兼任出纳,经理还是另做安排。” 请问:广东长江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应录用小张还是小李?为什么? 要求:学生讨论,按自已现有的知识进行判断后回答问题。案例分析2: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从人才市场招聘了一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张×任出纳。开始,他还勤恳敬业,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但受到同事在股市赚钱的影响,张×也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事非所愿,进入股市很快被套牢,想急于翻本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开始对自己每天经手的现金动了邪念,凭着财务主管对他的信任,拿了财务主管的财务专用章在自己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上任意盖章取款。月底,银行对账单也是其到银行提取且自行核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发现。至案发,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请问: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 出纳概述

第一节 出纳的概念、作用和组织

一、出纳的概念 1.出纳的含义 2.出纳人员的含义 二.出纳的作用 1.实施会计监督

2.保护企、事业单位财产安全

3.为加强会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供重要基础 三.出纳工作的分类 为适应工作对象的不同,可将出纳划分为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

第二节 出纳的职责和任务 一.出纳的职责

(一)出纳的工作内容

(二)出纳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二.出纳的任务

1.反映货币资金的收支内容和结存状况

2.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正确处理各项经济关系

3.保证货币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安全完整 第三节 出纳工作的原则和出纳人员职业素质 一. 出纳工作的原则 1.钱、账分管原则 2.内部牵制原则

3.定期检查,完善监督制度 4.经济责任制原则 二. 出纳人员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 2.技术和业务能力 七. 作业布置

1.出纳的概念、出纳人员的概念 2.说明出纳的工作任务有哪些? 3.举例说明出纳的职责是什么? 八.教学反思

本章主要是引领学生对出纳进行概括性认识,对于出纳的含义进行深刻地理解,明确出纳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工作原则,在掌握基础知识内容的前提下,能够充分理解出纳工作的作用,并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在充分认识出纳的同时,能够区分不同的出纳工作岗位,能够认识到出纳与会计工作的不同,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为后续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开端。

第一章金融概述终稿 篇7

第一节 中国特色信访制度的概念、特点与性质

一、信访的概念

信访的字面意思是来信来访的简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访包括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通过信函、走访、询问等形式进行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狭义的信访是指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通过信访形式向社会管理组织及其负责人反映个人或集体意愿的社会政治交往活动。2005年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信访条例》第二条对信访做了如下的界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这个信访定义因为是国务院颁发的,所以它实际上是行政信访的概念,属于狭义信访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党政合一的事实,所以《信访条例》不仅对政府部门的信访活动有效,而且对人大、司法、党的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信访活动也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因此它实质上是当代中国信访活动的一个基本法,在字面意思之下揭示的是狭义的信访概念,而不仅仅是行政信访的含义。对于完整明确的信访概念,一些地方性法规作出了更加清晰的界定。如《湖北省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以及申诉、检举和控告,依法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这样,把被信访的对象从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职务行为扩展到所有国家机关的职务行为,便于我们更加准确理解信访的概念。

从《湖北省信访条例》可以看到,一项信访活动由下列构成要素:信访主体,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信访的对象,指国家机关作出的职务行为,包括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法院和检察院各自受理的公权或准公权行为,作出行为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些重要的企事业单位,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职务行为;信访的形式多种多样;信访的目的有三种,包括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投诉请求。

二、中国特色信访制度的概念、特点、性质与功能

(一)中国特色信访制度,是指由各级国家机关设置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并配备专职信访干部,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活动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中国古代,信访制度是统治者设计的民意上达的一条途径,属于一项政治制度,主要从有利于统治的角度,起一种对政府官僚的监督作用。而从民众的角度讲,随着近现代信访制度的发展,它的政治参与功能和权力救济功能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既是一项政治制度,也是一项法律制度。

(二)信访制度在运行中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信访主体的多方性。信访活动有多种主体参加,包括信访人及其代理人、被信访人、与信访事项相关的第三人等。

2.信访内容的复杂性。信访内容涉及面宽,除信访人反映的土地、腐败、城建、劳动人事、民政、政法等问题外,凡是生活中发生的涉及政治权力运行和政府职能行使的问题都可以信访。由于信访内容涉及多方利益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信访制度内容的复杂性。

3.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了传统的书信和走访形式以外,信访的基本形式也在不断增多,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都可以作为信访的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政府办公网信息化建设,信访的渠道在不断增多,通过部门领导公布的微博、QQ等信息化手段来反映问题,可以做到信访足不出户。

4.运行的程序性。信访制度运行的程序是指信访的方式、步骤、路径。程序性是指这些方式、步骤、路径由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规定,具有相对确定性,而不能是一种无序的状态。目前,信访案件的受理、转办审批、回复期限、督办审查、答复上访人的方式方法等均有相应的规定,各信访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案件的终结也有相应的规定。信访讲求程序性就是要以最小的运行成本换取最大的成效。

5.更强调目的的实体正义性。信访着眼于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更倾向于“事要解决”的价值取向,因而从救济的角度讲,比其他的救济途径更加强调实体性正义而非程序性正义。“信访救济对于偏于程序正义疏于实体正义的法律救济来说是一种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的互补手段,对于畏惧诉讼之程序繁复、成本高昂的行政相对人来说是一种可以‘接近正义’的便利通道,对于某些在当地投告无门、胜诉无望、执行无路的疑难案件来说是一个可能的出路,对于困于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的社会是一个必要的安全阀和矫正机制。事实证明,目前一些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时,倾向于尽早尽快走完程序,而忽视实体性正义,结果在完成了信访办理、复查和复核三级审查程序后,并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当事人仍然不断反复上访。

6.法定性与非法定性相混合。《信访条例》对信访活动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规范,但是仍然给国家机关处理信访事项留下了很多可以灵活处理的空间,如:

(1)《信访条例》规定了信访工作机构处理问题可以采用协调的手段,但是什么是协调?协调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协调主体又哪些?协调对象有哪些?协调程序如何?协调行为方式和类型如何?协调者和被协调者应当承当哪些责任?这些内容都没有相应的规定,使得协调处在一种非法定状态。

(2)对于已经经过信访三级审查程序的处理过的事项,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已经不属于受理范围,但是有些当事人对处理意见不服,仍然继续投诉,在事实上使得信访机构和处理机关不得不继续作出相应的处理。这种行为实质上仍然是一种信访行为,只是不是法定的,可以称之为非法定性准信访行为,导致信访活动的法定性与非法定性相混合。

案例1—1 湖南幼女遭强奸母亲上访被劳教 官方称无理取闹

2006年,在湖南永州,年仅11岁的乐乐遭到多人强奸、轮奸,并被弄到一家休闲中心,被强迫卖淫。3个月时间内,这个小女孩被迫接客100多次,其间还多次遭受毒打。

母亲唐慧发现女儿被强迫卖淫后,想方设法救出了女儿。然而,这么大的恶性事件,多次到公安机关要求立案,结果却不了了之,直到两个月后引起湖南省公安厅关注才立案。

女儿被多人强奸、强迫卖淫,涉案7人中2人被判死刑,母亲唐慧四处上访喊冤,认为还有相关责任人没有受到追究,且无人作出赔偿,100多个伤害过乐乐的人也没受到追究和处理。唐慧为了达到“判处7名被告人死刑”的目的,分别于2011年3月至今年7月,先后7次在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党代会代表住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大门口、长沙市雅礼中学、长沙市南门口和湖南省公安厅大门口,大吵大闹、堵门拦车。2011年3月15日至3月29日,唐慧和其家人在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晚上睡在立案大厅,连续滞留15天,致使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无法正常办公。2012年5月22日8时许,唐慧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大门口手举状纸跪地喊冤,欲冲进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大门,院里有关领导出面做工作,唐慧反而趴在大门处,影响车辆正常通行。6月2日下午5时,唐慧与其婆婆到湖南省党代会代表住地,唐慧跪在地上,强行拦阻正在接送党代表的车辆。7月3日,唐慧及其丈夫到湖南省公安厅大门口举牌跪地喊冤,工作人员将其搀扶到信访接待室后,唐慧跪地并以撞墙相威胁,后又到公安厅大门口哭闹。

永州市公安局称,唐慧上述行为,严重扰乱了单位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8月2日,永州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唐慧劳动教养1年6个月。

本案例根据人民网•舆情频道《湖南省委政法委成立调查组调查唐慧事件•“幼女被迫卖淫案”处理一

》(http://yuqing.people.com.cn/GB/n/2012/0808/c244089-18694446.html)和人民网•福建频道•人民聚焦《湖南幼女遭强奸母亲上访被劳教 官方称无理取闹》(http://fujian.people.com.cn/GB//n/2012/0806/c234824-17326934.html)整理而成。

思考题:

试从本案例中分析中国特色信访制度的特点。

(三)信访制度作为极具本土特色的制度形态,具有如下性质:

1.民主性和政治性

信访制度我国国情的具体体现之一,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来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是法律所赋予权利之一,也是人民意志的表达,信访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尤其是目前国家法律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国家更应该注重人民通过信访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普通老百姓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

2.维权性和补救性

在当今社会矛盾丛生、依法治国方略还有待发展的情况下,信访是人民群众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人民群众权益受到损害和遭遇不公待遇等情况下,寻求维权和补救的手段。通过信访这种方式,损害的利益和不公待遇得到恢复或有效处理,因此可以说信访具有维权性和补救性。

3.监督性

监督是对某一特定事项或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进行过程管理,来达到预定的目标。信访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监督效果。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控诉情况反映到国家信访部门,信访部门受理后,来把情况反馈给相应部门,对相应的机关施压,起到督促作用。

(四)与中国特色信访制度的性质相联系,它的功能可以归纳为: 1.政治参与的功能。信访制度规定的信访权是公民以信访的方式向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主要是领导人)反映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进行申诉、控告和检举,促使有关部门处理或解决并给予答复的权利。信访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民主权利。信访制度最初的功能主要是汇集社情民意和揭露党和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异变或腐败行为以及工作缺失情况。改革开放后,随着《信访条例》的制定和颁布,信访制度被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务院《信访条例》的颁布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信访权彻底消除了法外权利的痕迹,从习惯权利提升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项法律权利,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基本人权。这就使信访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我国行政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民众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是由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参政权延伸出的一种权利。信访的制度化建设早在我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建国后民众直接凭借信访制度来获得和实现其信访权,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之一。信访制度规定的信访权在缓解社会冲突、抑制权力腐败、实现群众监督和汇集社会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政治参与功能。在许多时候,它成为公民实现其自身基本权利(尤其是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等参政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可以说,当今信访制度存在的价值首先是因为信访权的存在。

2.权利救济的功能。救济权是指公民依法向国家和社会请求援助的自由度,也称“权利救济”。它主要包括保障权、救援权和补偿权。在实践中,公民自治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公民的权利受侵后无处诉求时怎么办。信访权的设立便是对此维权渠道堵塞现象的一种补救措施。

信访所具有的解决社会矛盾冲突和化解纠纷的救济功能,使它在某些方面会对政府部门造成某种压力,但是就它在某种程度上阻止或缓和了民众用更激烈的手段和非制度化的方式对抗国家权力和社会秩序情形的发生来看,它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那种欲图“把救济功能从信访分离出去,以确定司法救济的权威性”的说法有其道理,但是它的实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否定信访权是救济权的子权利,且使信访本身不再具有救济的功能,而一旦信访不具有救济的功能,信访也就不再是公民解决纠纷的一种途径;二是否定信访权是参政权的子权利,且使信访本身不再具有监督各权力部门及其人员的功能,这就必须扩大公民行使或实现监督权的途径,并保证之;三是司法确实能成为权利救济的唯一途径,但司法救济的权威性不是靠取消信访权和信访制度就能建立的,信访的存在及其越演越烈,在很大程度上与目前司法难以救济公民缺损的权利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社会转型期是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矛盾,需要国家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而单单依靠司法制度是不可能完成这一重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信访制度实际上已成为社会变革时期弥补司法制度不足的一种救济制度,它在社会冲突和纠纷解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3.权力监督的功能。监督是对某一特定事项或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过程,来达到预定的目标,信访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监督效果。《信访条例》规定民众有权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信访制度建立之初就将民众对行政的监督作为一个重要部分(但不限于对行政的监督),除直接指向特定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违法乱纪与作风问题的信访事项外,几乎所有解决纠纷型信访事项都附带有监视、督促特定负责部门与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能。

除此之外,信访制度还有信息汇总和沟通功能等。第二节 中国特色信访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信访史

据《大戴记·保傅》、《淮南子·主术篇》等古籍记载,尧在位时,于庭前设“进善旌”,听取天下百姓的建议,后又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舜“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进善旌、诽谤木、敢谏之鼓是中国信访制度的源头,谤木,即诽谤之木,简称华表,又称华表木、交午木。以横木交柱头,竖立于交通要道的街口处,专供来往行人写谏书和提意见用。此乃古代原始民主的产物,时过境迁,华表的形式与内容都变了。华表木起源于“谤木”。在古代,“表”字的字义,一是柱,即木柱。战国时期吴起、商鞅变法时曾立表取信于民。今天北京天安门前两侧的汉白玉华表,就是从古代的华表木演变而来的。古代“表”字的另一个字义是标志。原始华表木的基本形状是,在一根木柱的上部,横装一木板,木板与木柱十字交叉,成十字形,形状如花,故称花表木,花与华同音,因而也称华表木。还有一种说法,舜又名重华,所以称华表木。又因一纵一横为午,故又称交午木。

1.西周的路鼓与肺石

西周时期,周王朝设立了路鼓和肺石制度。《周礼•夏官•大仆》记载:“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大仆)掌其政,以待达穷者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此外,周朝还设置“肺石”,以使民有不平,得击三石鸣冤。《周礼•秋官•大司寇》记载:“以肺石远(达)穷民,凡远近恂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这里的“士”就是专职的信访官员。

2. 秦汉的公车司马、诣阙上书与“庶行上书”

秦汉时期,宫城外门设有公车司马令一职,其副手为公车司马丞,他们的职责之一是接待和安排上书或请求面见皇帝陈言的吏民,也是兼管信访事务的官员。汉朝实行“周鼓上言变事”的制度,要求官吏须提供方便,不得随意阻断刁难,若不及时向上转达,满半月以上将受惩罚。在西汉时代,又设有诣阙上书制度。它是汉代提起诉讼的一种方式,指案件受害人或其他受到冤屈的人到京师向中央的司法机关提出诉讼,是一种典型的越诉行为。此外,汉代吏民上书信访的形式还有御驾前“庶行上书”、“因嬖人奏之”等等,而御驾前“庶行上书”,概是后代“邀车驾”或“告御状”这种信访形式之源头。

3.魏晋的登闻鼓与华表木

自魏晋开始,设置“登闻鼓”制度,并成为历代直诉的一种重要方式沿用至清代,是信访活动中一项重要制度。据《魏书•刑罚志》记载:“世祖阙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晋代在设有登闻鼓的同时,还继续设置“诽谤木”,并改称为“华表木”、“表木”。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中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这是“华表木”见之最早的古籍记载。因“诽谤木”系舜受命而立,而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为“华表木”或“表木”。这概是后人为纪念舜而改称。

4.南北朝的谏鼓谤木与邀车驾

南朝设有谏鼓和谤木,听取天下臣民的意见。梁武帝时,改为在“诽谤木旁设一木函”。北朝北魏太武帝时,宫阙左面悬登闻鼓,人有冤则击鼓,由主管官吏公车上奏其表。在北齐时期,还正式出现了“邀车驾”这种上访形式,即在皇帝外出时,阻拦皇帝的车马申诉。这种信访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

5.隋唐的谒者台与匦使院

隋代,隋炀帝设置了谒者台,以谒者大夫为主官,下隶有通事谒者等属官,负责吏民申奏冤屈等事。据《隋书》记载,谒者台“受诏劳问,出使慰抚,持节察授,及受冤枉而申奏之。驾出,对御史引驾。”其主要职责是在出使抚慰的过程中了解民风政情,纠正冤假错案。同时,隋代继续保留谏鼓制度。

唐代继承前代的做法,继续设有肺石和登闻鼓。清人黄本骥《历代职官表》载:“唐代于东西朝堂分置肺石及登闻鼓,有冤不能自伸者,立肺石之上,或挝登闻鼓。立石者左监门卫奏闻,挝鼓者右监门卫奏闻。”而最有名的信访机构莫过于武则天时创设匦使院。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于朝堂东西南北四面置青、丹、白、黑四匦,上访书信分养民劝农、议论时政、陈诉冤屈、告天文密策四类依次投入。匦使院的设置,首开了一条使民间下情大量上达中央政府的渠道,掀起了一个历史上信访活动的高潮,建立起了比较正规的信访制度。此外,唐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信访形式就是“邀车驾”,《唐律疏议》规定:“诸邀车驾及挝登闻鼓,若上表,以身事自理诉,而不实者,杖八十。”

6.宋代的鼓、检两院与理检司

宋代,信访机构的设置继承了唐代的登闻鼓和匦使院两个系统,但是它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更加严密和完善。登闻鼓院成为一个正式受理百姓信访的部门,“第院之始或起于本朝也”。宋初,该机构称为鼓司,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匦院改称登闻院。景德四年(1007年)又“以鼓司为登闻鼓院,登闻院为登闻检,检院亦置鼓。”淳化三年(992年)增设理检司。宋代对上访进状的程序也规定的很严密。百姓上访进状先由登闻鼓院受理,对未经鼓院者,检院不得收接。如果鼓院不受理,才可以到检院,如还不受理,即“判状付之,许邀车驾,如不给判状,听诣御史台自陈”。理检司设立后,对鼓、检两院不受理或受理迟滞的,可到理检司上访申诉。天圣七年(1029年)又另置匦函,处理累经申诉而未得辩明和事关机密的上书。

7.元明的登闻鼓与邀车驾

元代有击登闻鼓、邀车驾等上访方式,同时,元朝把向地方政府的申诉作为向上级上访申诉的前提。《元史•世祖本纪》中记载:“诸事赴台、省诉之,理决不平者,许诣登闻鼓院击鼓以闻。”

明代信访制度继续保留登闻鼓、邀车驾等信访方式。将登闻鼓先置于午门外,“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后来,将其移至长安右门外,让六科锦衣卫轮流值班,接纳击鼓申诉上奏,不许阻遏。此外,明代设立了一个重要的信访机构是通政使司。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设察言司,收受天下奏章、申诉书信等,不久撤销。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又设通政使司,位居卿寺之首。通政司是中央机关的总收文机构。8.清代的叩阍与上控

清代信访制度中,设有叩阍制度。《清史稿•刑法志》:“其投厅击鼓,或遇乘舆出郊,迎击驾申诉者,名曰‘叩阍’。”“叩阍”分两种方式,即鼓状和告御状。凡是上访的官民遇有冤抑之事,原审衙门不理或审断不公时,可赴通政司击鼓诉冤,先由通政司讯供,如确属冤枉,奏报皇帝交刑部查办。这一信访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而告御状就是从前代一直延续下来的“邀车驾”的上访申诉形式。此外,清朝信访制度中还有上控制度,具体分为地方上控与京控。地方上控就是对州县衙门对审判不服,而向上一级机关申诉的制度。而百姓“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名曰京控。”清朝对上控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不得越级上控,即不得越级上访申诉。“若越本管官司辄赴上司称诉者,笞五十。”

由于受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信访制度与纳谏制度、诉讼制度和监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质性,互有交叉,但相互之间又有不同。古代信访制度一般要求必须逐级上访,严控越诉、越级上访行为,如宋、元、清朝等都对逐级上访作出了严格的程序规定,对违反者,处刑治罪。但又允许越级上访的存在,如“登闻鼓”、“邀车驾”、“匦使院”的设立。在机构设置和信访程序上,古代信访制度日臻完备和严密,开辟了一条民情上达的重要渠道。这种信访制度对维护专制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史

中国共产党的信访工作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那时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工农检查委员会,其下设置控告局,负责处理伤害工农利益的控申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的负责人大都亲自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延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领导人更是十分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这些工作是建国后信访工作的雏形。

1995年10月28日,新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信访行政法规《信访条例》正式颁布。2005年对《信访条例》进行修订,并于5月1日起实施新的《信访条例》。《信访条例》制定的目的在于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它的内容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可以认为,信访制度首先是一种民主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一种准法律制度。回顾60多年的发展史,信访治理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建设的中心任务,为大局服务。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不同,社会矛盾的特点不同,每个阶段的信访形势、主要任务和职能也都有所不同,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政治发展史紧密一致的。信访治理作为一种高度灵活的政治机制,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的特殊要求。

为了更好地理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信访史,我们先简要地阐述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7)

第二阶段: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时期——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改革开放之前(1957——1978)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信访治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开始创建、发展并不断调整。

一、1949~1957年:创建

信访形势:1949~1956年的短短数年间,中国社会制度经历了巨变。这个时期,执政党和中国人民信心百倍,政治比较民主,新的政治力量空前活跃,这一时期,信访活动也空前活跃,党和政府加强了对来信来访问题的处理,设立处理信访工作的专门机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规范信访治理。

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的信访内容,大多和当时的政治运动、中心工作和各项政策法令及生产形势相关,即使反映个人问题,也或多或少和这些内容有关。比如,很大一部分信访,主要是对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及党内出现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

1.1950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成立,专门负责处理群众写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信件。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批示,“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情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该批示指明了信访工作的性质和主要功能,成为信访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开端。

同年6月,政务院颁发《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对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原则、机构设置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个仅有六条内容的简要“决定”,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规范信访活动和信访工作的行政法规。

此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始加强信访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信访工作的指示、办法等规章。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逐步设置和健全信访机构,增加专、兼职信访干部。

2.1957年5月,全国第一次信访工作会议召开。1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颁布实施,标志着当代信访治理制度的正式形成。

二、1957~1978年:曲折与停滞

信访形势:1957年后,随着国家政治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左”的错误波及很多方面,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显著减少。到“文革”时期,信访治理遭到严重破坏和功能变异,全国的信访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和半停滞状态,成为政治斗争中打击报复、陷害他人的工具。大多数信访机构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有的被撤销、解散,有的被降格为信访组。国务院秘书厅信访室先后改为国务院办公室信访处、国务院办公室信访室和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

在当时十分混乱的情况下,信访工作仍以特殊的方式有所开展。1968年6月6日,国务院秘书厅信访室成立了“总理亲启信办理小组”,成为沟通和反映信息的重要渠道,一直工作到1972年初。1972年后情况虽有好转,但原有的规章制度已不适用,新的工作秩序又没建立起来,始终处于维持、应付状况。

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在1957~1976年的20年间,信访活动受到政治运动的很大制约。每逢政治运动一开始,来信来访猛增,其内容主要是揭发他人的问题;到运动后期及运动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反映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或要求落实政策的信访开始增多。案例1—2 梅桑榆:文革时期乡村可怕的告密风

在中国,告密之风,历朝不绝。因为告密可以博得掌权者的宠信,可以立功受赏,可以加官晋爵,并且可以整垮仇人。“文革”期间,此风也颇盛行,靠告密向上爬,或整垮对立面者,不乏其人。

在一些机关单位,有的人整天怀揣小本子,谁若讲了一句有毛病可挑的话,他一转脸,便掏出小本子,将其记下,某某于某日讲了什么话,有谁在场,记得一清二楚,然后向上级告密。有的告密者故意发两句关于上级或时事的牢骚,以“抛砖引玉”,等别人顺着他的话题,发表议论,告密者便把他所说的话记下,向上司邀功请赏,这种干法,使人不禁想起《红岩》中那个打入渣滓洞集中营的国民党特务,那特务在牢中故意骂国民党,以试探周围人的反映,谁若说一句赞同的话,他便向上峰告密。虽时代不同,但告密者的手段却如出一辄。

当年,我家住在一个乡镇上。乡镇虽小,但是区委所在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区直、社直机关不少,运动伊始,因言论挨整的人不少,其中税务所的杨某,最为 “著名”。

杨某曾作为志愿军入朝鲜参战,据说还立过功。因遇严寒,他一支脚上的指头被冻掉,走路有点跛,人们都喊他“杨瘸子”。他的脚是因抗美援朝而跛,喊他 “瘸子”,就等于在宣传他的功勋,因此他也欣然接受这一绰号。他平时爱说俏皮话,广播里天天讲马克思,他便说:“马克思、牛克思,没有钱不来事。”单位天天学毛著,他又说:“学什么毛竹,还学松杈子呢,毛竹没松杈子值钱。”

他这些话,都是背后与人闲扯,玩幽默,不料竟被人告了密。先是税务所组织人写他的大字报,并开会批判,说他“反动透顶”,后来区里又开大会进行批斗,令他和“牛鬼蛇神”们一起游街。谁知不批则已,一批惊人,反动透顶的杨瘸子,原来就是小镇名人,现在又有了以前鲜为人知的“名言”,特别是“马克思、牛克思,没有钱不来事”一句,竟广为流传,被许多为吃饭发愁的人引用。当然,引用此语时,必须在前面加上“杨瘸子说”,否则也要挨批斗。

杨瘸子是老党员,老战士,立过功,又是残废军人,革命资格老,本钱大,被批斗了几场,未戴什么帽子,仍然当他的收税员。

乡村的告密者,多为农民,他们不会揣着小本子,也不会玩“抛砖引玉”的花招,只是雷厉风行,一发现谁有什么反动言行,立即向大队或公社汇报。这些告密者为了请功,常使一些无辜的人遭殃。

我的同学陈某,不善言谈,父亲当时又被打成“投机倒把分子”,内心很是自卑。但他是回乡知青,本人并无政治问题,故生产队的读报会、学毛选、批判会,他都要参加。

一天,生产队开会批判“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会场上,社员们边批判,边呼口号,其中“打倒刘少奇,保卫毛主席”,喊得最多,且一喊就要重复两三遍。这句口号,喊上几遍,就成了“绕口令”,而人喊口号时,情绪激动,就容易出错。陈某一不注意把两个大人物喊错了位,把该打倒的,喊成要保卫的,要保卫的,喊成该打倒的。上百人一齐喊口号,其中一人喊错了,别人也不会听见,不料,坐在他旁边的小张,会后便向大队告密,说陈某胆大包天,居然在批判会上公开喊反动口号。小张是公社书记的儿子,在陈某所在的生产队就近插队落户。张书记头上没毛,社员背后都喊他“张秃子”。

小张这一举报不得了,陈某在公开场合喊反动口号,罪大恶极,大队又上报到公社,公社下令生产队对陈某进行批判。生产队没有专门的会议室,开会借用社员家的房子,那是三间空房,内无隔墙,运动积极分子这下抓住了阶级斗争的活靶子,激情高涨,会场上,发言的人无不义愤填膺,说陈某丧心病狂,纷纷表示要“ 誓死保卫伟大领袖毛主席,打倒刘少奇和他的小爬虫”!批判会开始,被批判者照例要向毛主席请罪,积极分子们为了丰富斗人的乐趣,把四面墙都贴上领袖像,令陈某跪在地上,像推磨似地,转着圈向四面墙上的领袖像磕头。那场批判会,我也被喊去参加,看着同学下跪请罪的情形,我心中愀然,未等会开完,便悄悄溜走。

陈某被批斗了几次之后,公社革委会给他定的罪名是“现行反革命分子”,但帽子“举而不戴”,管制劳动,以观后效。当年将谁打成“某某分子”,称之为 “戴上某某分子帽子”,改造好了,称之为“摘帽子”。所谓“举而不戴”,即那顶可怕的帽子,在空中悬着,尚未将其一棍子打死,若是不老老实实接受改造,那顶帽子便要轰然落下,到那时,他就是正宗的“阶级敌人”。陈某经此一劫,精神面貌为之一变,比以前更加少言寡语。而那个告密的小张,却在生产队入了党,不久便招工进了城。

小镇上,当时因喊口号倒霉者,还有曾某的老婆。曾某是公社干事,他老婆是裁缝,一天,人们上街游行,欢呼最高指示发表,她也跟着游行,在反复喊“打倒谁,保卫谁”时,把人物喊错了位,她嗓子好,声音高,喊这句“反动口号时”,当时有不少人听见,都被吓坏了。事后曾某的老婆也挨了斗。但她的运气比我同学好得多,他丈夫是公社干部,暗中为她活动了一番,以后便不了了之。曾某的老婆是在大街高呼反动口号,被许多人听见,不属被人告密。我举此例,是说明因那句“绕口令”似的口号倒霉的,并非陈某一人。

告密者为了邀功请赏,有时甚至昧着良心,采取诬告手段,以达到目的。徐某便是因被人诬告而倒了霉。

徐某40多岁,体魄健壮,是个劳动能手,犁耙扬(场)撒(种),样样精通。一日,儿子杀鸡,用刀照其脖子像拉锯似地拉了两下,一松手,那公鸡在地上扇动翅膀,挣扎了几下,竟起身跑了,徐子好一番追赶,才将其捉回。徐某见状,斥责儿子:“你杀一只鸡都杀不死,你把它的头剁了!”不料,隔墙有耳,此话被与他有矛盾的人听见,立即向造反派告密,被说成是:“徐某想谋害毛主席,对儿子说,你杀毛主席要是杀不死,就把他的头剁了。”“革命派”如临大敌,当晚把徐某捆起来,押上会场,进行批斗。因会场就在街边,发言人几次引用告密者的话,喝问徐某为什么要谋害毛主席,为什么这么恶毒?引起许多人围观。当年,所谓反革命言论,批判时尚可引用,咒骂领袖的话,是禁止学说的。发言人这么说,让主持批斗会的人感到意外,但发言的人是革命群众,又不好出言制止,只好向他打手势、使眼色,但发言者都未能明白他的意思,那句极其反动的话,被大家一再大声重复,影响更大。会场不时响起口号声:“誓死保卫毛主席!”“打倒反革命杀手徐某某!”气氛空前热烈。徐某当然是死不承认,因为一承认,他就完啦,即使不被枪毙,也要坐上多年大牢。何况是别人诬告,他根本没说这话。革命派批斗了几个晚上,找不到有力证据,加上徐某家祖辈贫农,后来才不了了之。但徐某却落下了一个绰号——“反革命杀手”。同辈的人开玩笑喊他,他咧嘴一笑,若是晚辈也开这个玩笑,他便要翻脸,骂道:“你个小狗日的,你再敢喊一声,我把你的嘴撕成裤腰!”

徐某不过是被批斗了几场,并未被戴上帽子,打成“某某分子”,同是被人诬告的钱某,就没那么幸运了。

钱某老实巴交,不苟言笑,平时只知闷着头干活,挣工分。一天,他正在自家菜园里挖地,忽然来了两个肩扛红棍子的群专队员,把他押到公社群专指挥部,关了起来,罪名是“污辱伟大领袖”。原来,有人告密,说他用领袖像当手纸,用过后还扔在粪坑里。

生产队没有公厕,社员们都在自留地里垒一个半截土墙,没有上盖的小厕所,一来解决方便问题,二来可以积肥。这种小厕所,通常是自家人用,路过的人若遇内急,也可入内方便。钱某的确发现自家厕所粪坑里有报纸,上面有领袖像,吓得他赶紧将报纸捞上来,埋在粪堆里。当时各级报纸都在右上角印领袖像和一段语录,并且一天不缺,而那时从生产队到公社,都要抓政治学习,农民也要隔三岔五地聚在一起,听人读报。过期的报纸,则被买给商店或卖瓜子的,用来包东西,因此印有领袖像的报纸随处可见。公社和街边的公厕粪坑里,经常漂着印有领袖头像的报纸片,但因是公厕,是谁“污辱伟大领袖”,无处可查,也就无人过问。群专的头目接到报告,钱某自家的厕所里有此物,便认为那无疑是他扔的。

钱某受审时,开始不承认,说是别人陷害他。哪知群专头目竟让人出示证据,原来告密者已经带人将那张报纸片从粪堆里挖出,用一张干净纸包着,送交群专。钱某于是辩解说,他一家人几年都没买过手纸,大便时都是用草团、树叶解决。又说,报纸都被干部们收着,他上哪里弄到那东西,即使弄到,也舍不得当手纸,还留着包东西哩。他家茅坑里报纸,一定是别人进去拉屎时丢下的。但他的辩解,已经没用。群专头目说:“你还想狡赖!哪个能证明那报纸不是你扔在粪坑里的?就算不是你扔的,你把它埋在粪堆里,可是事实?”

证据确凿,钱某怎么为自己辩解都没用,后来被戴上坏分子帽子,由生产队管制劳动,并经常被公社大队强迫干义务工。

我也曾吃过被人告密的苦头。

我插队务农后,赶上村村队队大跳忠字舞。生产队先是派人到公社学习,然后回来教社员跳。被派去学习的孙某是团员,又是队干部,上面一有何号召,表现非常积极。他学会了忠字舞,回来教大家时,有的妇女害羞,学跳舞扭扭怩怩,有的老人放不下脸面,不愿学舞。他便说,上面要求男女老少都要跳,说什么“大跳大忠,不跳不忠”,并且老是板着脸训人。不跳忠字舞,就是对毛主席不忠,这显然是一顶政治帽子,我受不了他那张狂劲,便私下对他说:“跳不跳忠字舞,与忠不忠没什么关系嘛。照你这么说,坏人只要跳忠字舞,就是忠;好人不跳忠字舞,就是不忠了?”

不料,他竟向公社打了小报告,公社干部说我对跳忠字舞向伟大领袖表忠心有抵触情绪,诋毁全民跳忠字舞的伟大意义,思想有严重问题,令生产队对我进行批判,并说,若我态度不好,就拉到公社或大队召开的批判会上批斗。我父亲得知此事,着了慌,去找大队书记董开华,请他从中说情。董开华到生产队找到队长,问他:“东子(他一直这么称呼我)到你们队来干什么的?”队长说:“来当社员的,他还能干什么?”董开华说:“他除了来当社员,还是来接受你们再教育的。知识青年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说明他们还不成熟,有什么差池,你们要教育嘛,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开什么批判会,队里开会教育教育他,让他做个检讨算了。”队干部们一商量,又把批判会改成教育会,并对我说,你在会上做个检讨,就算了,我们就不追究了。

批判会是批“阶级敌人”的,改成“教育会”,则是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进行教育,名称一改,会议的性质大不相同,队干部的态度也温和多了。董开华怕我不愿做检讨,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东子,我看你的性格像你爸,说话直。你爸不就是吃了说话直的亏吗?你在会上认个错,不要硬顶,公社那边,我去说说,这事就过去了。东子,你下次说话可一定要注意呀!”

我也担心事情闹大,批判大会我见得多了,站在小学操场的台子上挨斗,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天晚上,我在队里召开的社员会上“低头认罪”,几个干部和党团员,相继发言,把我“教育”了一番,此事才算了结。

我“诋毁忠字舞”,被人告密,只是小事,毕竟未受什么处罚,我每次遇到招工、招生、参军的机会,便有人大写“人民来信”,使我一次次成为淘汰者,才是使我受害最深的告密。尽管那些“人民来信”是以揭发我父亲的政治问题为杀手锏,以毁灭我的前途,但其手段仍属告密之一种。由于我深受告密之害,参加工作后,我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无论何时,都不向领导打别人的小报告。这个原则,我一直坚持到离开工作单位。

而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反对改革开放,极尽编造欺骗之能事,将那个逝去的时代描绘成天堂,说那个时代“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并且极力鼓吹“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以蒙蔽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青年,无知地叫喊,希望再来一次“文革”运动,这的确是很可怕的事情。

案例来源:财识网:http://cul.cn.yahoo.com/ypen/20120521/1057938.html

思考题(1)(2)

三、1979~2002年:重建与发展

“文革”结束后,来信来访数量成倍增长,迫切要求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1978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距离1957年第一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已21年之久。会议讨论、印发、交流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省市制定的具体政策草稿,涉及遣返遗留、上山下乡、城市私有房产、平反后的工资工龄、成分出身、户口等近十个具有普遍性的政策问题,为会后各地政策的正式出台奠定了基础。这些政策文件为以后三年的大规模平反运动确立了标准和政策依据。

信访形势: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要解决历史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各种矛盾和冲突大量涌现,信访量急剧上升,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断增多。

信访工作的主要任务:信访制度建设步入迅速恢复发展的轨道,信访功能重新定位为“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信访制度建设进入一个依法治理与制度创新的全新时期。

1.适应改革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信访治理开始恢复重建,并步入正常发展轨道。1979年8、9月间,从中央到各地方陆续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全国约抽调了20万干部和中央机关的千人检查组一同深入到基层,解决上访人的要求和问题。

1980年9月,撤销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联合接待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分别成立人民来访接待机构。各地信访机构也作了相应调整。一系列信访制度得以迅速恢复发展,并逐步建立健全。

1982年2月,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明确“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依法办信访”、“件件有着落、有结果”的原则,规定县以上各级党政机关都必须设置信访机构,使信访机构成为党政部门的一个常设性部门。由于当时信访工作几乎无法可依,该草案实际上担当了行政法规的角色,具有相当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同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重点报道了三中全会以来的信访治理状况,指出“三年来上访人数显著减少,人民来信反映党风以及有关四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2.此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迅速好转和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信访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信访治理的主要功能逐渐转移到“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上来。

1982年2月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审议修改《当前的信访工作形势和今后的任务》,强调要“努力把信访工作这件大事办得更好、更有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新的贡献”。1986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通知》指出,当前信访工作担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信访法规集中出台的时期,标志着信访治理开始由政策规定向法制化轨道的转变。1995年10月28日,新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信访行政法规《信访条例》正式颁布。虽然只是一部行政法规,但基于现实国情,该条例对人大、司法、党的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信访活动也具有一定约束力,因此被认为是当代中国信访活动的基本法。

条例颁布两天后,第四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召开。此后,各地根据《信访条例》的精神,纷纷制定了地方性的信访法律法规,整个信访法律法规体系日臻完善。截至2001年9月,许多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委制定的与《信访条例》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有226部(个)。

信访部门的规格和地位也得以提高。2000年2月13日,中办国办信访局更名为国家信访局,升格为副部级单位。2001年9月27日到29日,全国第五次信访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信访活动出现的新变化,要求正确把握信访工作的新形势。

四、2002年至今:转型与创新

2002年中共十六大之后,新的领导集体上任,信访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信访工作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访工作的主要任务: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和国家稳定为重点

信访形势:在这一时期,一方面,信访工作总体形势明显好转,另一方面,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信访突出问题仍较集中,深层次的问题不断产生,不和谐的因素大量存在且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

1.2003年,胡锦涛、温家宝分别通过批示、讲话等强调做好信访工作。一些行之有效的信访办理新形式,如人大监督、联席会议、信访听证、下访、接访等,推进了信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2.2005年5月1日,新修订的《信访条例》正式施行。新条例内涵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充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信访治理改革迈出重要的一步。

3.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部署中对信访工作“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确立了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地位。

4.2007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并召开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信访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但做不好会影响中心工作(体现了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核心的思想),每个地方、每个部门都是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主体。” 2007年10月,十七大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强调“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三节 中国特色信访制度的研究对象 案例1—3 湖北房县信访局负责人19岁女儿家中被杀害

2009年7月9日上午10时30分,十堰市房县法院家属楼4楼,一名19岁少女被发现死在家中,经当地警方调查,系他杀。

据悉,死者吕纳,女,1990年7月2日出生,应届高中毕业,其父吕世品为房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局负责人;母亲许某为房县红塔乡政府干部。经调查,死者母亲昨早7时25分从家中出门上班,走时吕纳起床。10时20分,其母回到家中,发现吕纳躺在床上,脸上压有两床毛巾被和一个枕头。经公安部门尸检,确定为他杀。

案发后,当地公安机关立即调集精兵强将迅速赶赴现场,调查中一名姓方的男子引起警方注意。方勇,年过52岁,家住房县城关北街。26年前,方勇系房县沙河乡财政所工作人员。当年,方勇顶替父亲岗位进乡财政所工作,工作积极卖力为当时乡财政增收做出了贡献,直到突然被指控贪污2000元,方某认为自己绝无贪污行为与沙河财政所所长发生争执,并用一把斧头将该所长砍伤。事后,方某自认为杀了人,畏罪潜逃,后被缉拿归案。好在该所长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因这件恶性伤人案,方某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监狱里度过了20年后,方某被释放,随后靠种菜为生。两年来,方某数次找到信访局负责人吕某,要求平反贪污指控、恢复公职,被拒。

吕世品说,他于2007年调到县信访局工作,方勇是2006年7月刑满出狱。在他到信访局工作前,方勇已经向县多个部门反映过自己的情况,要求相关部门恢复他的公职。后经县监察局、县政府、十堰市人民政府依规三级复查复核,明确回复方勇诉求不予支持。吕世品说,方某没有实现愿望后,又多次到上述机关缠访、闹访,不听解释与劝告,并扬言报复。

吕世品说,作为信访局局长,几乎每次都是他出面劝解及答复,方勇可能对他产生怨恨。一个星期前,在县多个部门再次认定方勇的诉求无理,不予支持后,方勇曾扬言,要报复他和其他几名领导,一个星期后,发生了这一惨剧。

本案例根据深圳新闻网《湖北十堰房县信访局负责人19岁女儿家中被杀害》(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09-07/10/content_3900072.htm)整理而成。

思考题

1.该信访人的问题属于信访管辖范围吗?

2.这是一件有预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有前科、有扬言),当地信访机构对吕纳之死有责任吗?政府部门有责任吗?

3.应该如何防范类似事件?

中国特色信访制度是研究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和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上面这个案例中,该信访人不断地缠访闹访,他的行为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吗?信访人拥有哪些权利?需要承当什么义务?缠访闹访乃至威胁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他该负怎样的责任?在信访三级程序走完后,面对依然存在的难题,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和信访机构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恶性凶杀案件为什么不能制止?当前信访制度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特色信访制度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具体来讲,中国特色信访制度研究的内容有:

信访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体制; 信访活动的宏观运行机制; 信访活动的主体; 信访的工作方法;

上一篇:怎样能提高初一数学成绩下一篇:业务主管的基本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