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的四个能力建设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消防的四个能力建设(共8篇)

消防的四个能力建设 篇1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1、酒店消防安全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其内设部门负责人每周应开展一次防火检查。

2、酒店每日应进行防火巡查,餐饮等场所营业结束时对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

3、员工应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

4、厨房工作人员在班前、班后进行岗位防火检查。

5、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应填写记录,相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纠正,不能当场处置的,发现人应向消防工作管理职能部门报告。

二、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1、酒店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演练,抓好第一、第二灭火力量的建设。

2、熟悉初起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程序。

3、员工发现火灾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在1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1)、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酒店值班人员。

2)、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毯等设施器材灭火。3)、引导人员疏散。

三、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1、酒店员工应熟悉本酒店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2、火灾发生时员工应通过喊话、敲门、广播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疏散、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引导顾客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想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并防止拥堵踩踏。

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1、酒店法定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2、酒店应在大堂、餐厅等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志。

3、员工上岗前应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消防法律法规。

2)、掌握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3)、掌握酒店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4)、掌握有关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5)、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逃生自救。6)、会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4、酒店客房内配置酒店客人须知、消防安全指南和应急疏散指示图,设置醒目的“请勿卧床吸烟”提示牌,在房卡取电插口处提示“离开时请取出房卡断电”。

消防的四个能力建设 篇2

关键词:社会单位,消防安全,防范

1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单位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工作存在误区。

一些社会单位对单位员工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误区。一是错误地认为消防教育培训与己无关。不少单位没有履行对员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职责, 员工上岗前、特殊岗位员工获得相关操作证前, 没有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还有的单位对消防部门组织的相关会议、培训有抵触情绪, 不愿派员参加, 抱有侥幸心理, 总觉得火灾很遥远。二是错误地认为单位内部设置消防安全标识或图示不是硬性要求。在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中, 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对消防部门提出的安全标识和图示设置存有疑义, 认为不属于现行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可以不设或少设, 忽视标识、图示的宣传和教育功能。三是错误地认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是走过场。一些社会单位被动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在消防部门的督促下, 仅仅在“119“消防宣传日等重点时期, 通过一些横幅、标语应付一下, 没有深入地结合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的消防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工作。

1.2 单位自防自救能力弱。

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 社会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并组织演练, 以提高单位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从实际中看, 不少社会单位自防自救与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去甚远,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弱”, 一是应急和灭火队伍弱化。一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为了片面提高经济效益, 把精简裁员重点放在不产生直接效益的消防安保队伍上, 削弱了专职或兼职消防安保力量。二是应急自救队伍素质弱化。不少社会单位的员工流动性大, 不少新员工到岗后, 没有接受本级本岗的消防应知应会知识技能的岗前培训, 对本级本岗的火灾情况下的自救方法知之甚少。有的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由于更替频繁, 不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的操作, 有的发现火灾报警信号反馈到控制室后, 不会查找报警点、不会去核实, 有的嫌报警声烦, 甚至直接关闭报警。还有的单位员工对消防应急自救知道一问三不知, 不会报警、不会使用灭火器。

1.3 单位消防检查不到位, 火灾隐患消除进展迟缓。

《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组织防火检查,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第十七条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实行每日防火巡查, 并建立巡查记录。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 一些单位消防检查组织不到位, 火灾隐患消除进展迟缓。消防大队在最近的监督检查中, 发现了社会单位消防检查存在以下“四个不到位”。一是组织不到位。单位法人代表、消防安全管理人, 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消防安全, 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消防检查方案、计划, 对各级、各岗位的消防检查责任落实不明, 单位消防检查工作实际上处于松散的、无组织状态。在单位开展的消防检查中, 法人代表、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单位内组织检查工作要么交由安保人员负责, 要么流于形式, 法代代表、消防安全管理人没有参与检查工作。二是检查部位不到位。一些单位消防检查浮于表面, 没有深入到消防设施等深层次、技术型的检查中。一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重点部位检查采取“走马观花”式的检查, 检查流于形式。一些宾馆、饭店和超市、商场消防检查工作没有动真碰硬, 不能正确处理消防与防盗、消防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矛盾, 对锁闭安全出口、占用疏散楼梯堆放杂物等隐患熟视无睹。

2 不断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途径分析

2.1 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首先, 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社会单位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 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 不能立即消除的, 要制定整改方案, 明确整改措施, 限期消除。其次, 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消防队, 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结合单位实际,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并定期组织演练。

2.2 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首先, 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社会单位员工应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 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单位要确定疏散引导人员, 确保一旦发生火灾, 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其次, 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 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 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 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

2.3 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训练, 使场所全体人员都应该熟知必要的消防知识, 做到“四懂四会”, 四懂即:懂得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 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 懂得逃生的方法;四会即:会报警, 会使用灭火器材, 会组织疏散群众, 会扑灭初期火灾。同时, 时刻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2.4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 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消防法律、法规, 学习消防安全常识, 开展警示教育, 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 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上岗前要通过消防安全培训,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 要使每名员工自觉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增强消防法制观念, 主动消除火灾隐患。

2.5 规范单位的消防设施标识。

各类重点单位都要设置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以图例形式, 标明各类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消防设施和器材安装配置点、易燃易爆物品贮存点的位置;在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气体灭火系统专用贮瓶间、柴油发电机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张贴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标准、消防安全注意事项等。

3 结束语

总之, 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是为扎实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重要体现, 不但大大提高了辖区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 更能够切实提升我国消防安全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能力模型”落地的四个关键 篇3

一项针对北美10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将能力模型与企业经营战略挂钩的公司,在三年间的股东总回报上,比没做这些的公司高出20%!为了判断一个候选人才的岗位匹配度,能力模型已经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但能力模型对中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首先,花费高;第二,见效慢;第三,变化快。多数中小型企业业务策略灵活,对人的要求会随之变化。

那么,又该如何解决并最大限度发挥能力模型的价值呢?

其实,只要让能力模型具备商业价值、全面性、可衡量性和持续优化这四个关键因素,在你的企业发挥能力模型的价值就不是难事。

关键一:价值导向夯实基础

能力模型最终、最本质的价值是通过形成人才优势来促进企业商业利益增长。

因此,构建能力模型的出发点无外乎三个:业务发展的需要、过往成功经验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业务发展需要占的比重更大。因为过往的高绩效人才,能不能满足业务未来的发展是个未知数。其次,中小企业人数不多,文化价值观相对简单。所以,中小企业的能力模型构建必须以业务发展需要为重心。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以业务发展为出发点呢?

首先,自然想到需要一个懂业务的HR或外部顾问。其实,这是一个思维定式,为什么一定要HR精通业务呢?能不能让业务部门的人非常懂人、懂能力模型呢?而且能力模型最终是要为业务部门所用,何不在构建能力模型之初就让他们更懂呢?

传统建模都是非常懂人的HR或顾问深入各个业务部门调研、访谈、收集资料,然后将业务的需求与人才标准链接起来。新型建模是指HR或顾问扮演辅导者的角色,将人才标准教给业务部门,让这些懂业务的人自己去链接,且这种方法的成本更低。

所以,现在唯一的难点在于:如何能让业务部门更加快速上手,学会人才标准呢?一些咨询公司将对人的描述形成了能力卡片,将虚无缥缈的能力、性格、动机这些心理学的概念具象化,加速业务部门对人才标准的学习。

关键二:有全面性才有实用性

能力模型不应该仅仅是能力和行为描述,而是对人的全面画像。它最终是需要拿来用的,所以在构建之初就应该想好怎么用。招聘是最容易获得业务部门和公司领导认可的领域,风险较低,招聘应该作为能力模型的第一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招聘领域应用能力模型很简单。很多时候我们看到HR建好了能力模型,梳理出行为化面试提纲、打分表等一系列工具,要求业务部门按照这些来招人,却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可能让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产生矛盾。

这是因为能力模型中的能力描述是一种相对软性的要求,完全按照这个招人的话,第一与业务部门在实践中总结的用人标准相差较大,第二,找人时还需要有对经验、性格、动机等因素的定义,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重点地对人进行评估和考察。

比如,在招聘领域,对经验的考察就必不可少,特别是相对成熟的岗位,过往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候选人进入企业后的业绩表现;对动机的考察也非常重要,候选人的职业诉求是否与企业的文化相吻合,决定了他能否在企业长期留下来。(见图1)

关键三:能描述才“可衡量”

如果你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如果你不能衡量,就不能应用。

能力模型的可衡量性是其是否可以应用和产生价值的前提条件。能力模型的可衡量性需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能力模型本身的描述是否清晰、可衡量;另一个是是否有配套的工具来衡量这些能力。

那么,这也需要在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做出权衡。对于人的描述,无论是行为、性格、风格等,都有很成熟的研究,这些可以直接拿来即用。当然,就如同更高明的医生一样,他可以根据病因辅以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调理,使人康复的更快,但这是锦上添花。能力模型也一样,标准的能力、行为定义可以直接拿来,将重点精力投入在与业务发展的链接,在模型的后期宣传上,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关键四:持续优化

当业务发展改变时,能力模型是否需要调整和改变呢?

能力模型的可衡量性决定了它是可以通过数据验证有效性的,甚至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来持续地优化模型。

通过分析能力数据和工作表现的相关性,可以对能力模型进行持续优化。这里的工作表现可以是比较硬性的销售业绩、生产业绩等指标,也可以是上级评价、同事评价等软性指标。中小企业不像大型企业有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用相对软性的工作表现指标来进行数据分析可能更加适宜。

举例来说,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每年暑假会招募大学生来实习,两个月后会给表现好的实习生直接发放OFFER。我们汇总了该公司两年内30多位实习生的测评数据和工作表现数据,发现,在该公司对程序员的7个能力上,表现好的同学和表现差的同学在某些能力上有显著差距,如成就导向、坚韧性、团队合作和客户导向。

而在建模前,相关人员对“客户导向”这个能力意见不一,而通过数据分析,一目了然的看到:客户导向对研发人员的工作表现有很强的预测力。而有些能力,如思维能力、主动性则差异不明显,说明这些能力对研发人员来说是个门槛,低了不行,但高了也未必一定能产生好的工作表现。

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能力模型的调整方向,同时也让业务部门在选人用人时有重点地考察更为关键的能力。最后,在给老板讲能力模型的价值时,数据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佐证。

可见,中小企业应用能力模型的关键措施主要有几方面:第一,改变建模方式,让业务部门掌握能力技术;第二,不局限于专业性很强的能力,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构建更为全面的用人标准;第三,拿来主义,尽量使用现成的、成熟的能力库;第四,将能力数据与工作表现做相关分析,让能力模型的价值数据化。而做到这些,能力模型必能为中小企业带来可观的价值。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 篇4

1.1 为切实规范社会单位的消防管理,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员工消防安全素质,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控火灾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组织(以下统称社会单位)。

1.3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是指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自我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4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坚持“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初期火灾自救,安全责任自负,全体员工参与”的原则。

1.5 “四个能力”建设应纳入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内容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派出所检查内容。

1.6 依照本标准开展“四个能力”建设,应当遵守国家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建设要求

2.1 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2.1.1 社会单位应实行逐级防火检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

2.1.2 社会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2.1.3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对本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社会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防火检查;员工每天班前、班后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2.1.4 社会单位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b)消防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c)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d)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e)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 f)有无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情况;

g)电气线路是否破损、老化、连接松动,有无私拉乱接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违章用电情况;

h)有无违章用火情况;

i)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j)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单位、场所的工艺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施落实情况;

k)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2.1.5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其他单位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至少每2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两次。

2.1.6 社会单位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e)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况。

2.1.7 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进行防火检查,及时发现本岗位的火灾隐患。

2.1.8 员工班前、班后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场所有无遗留火种。

2.1.9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有关部门、员工应当认真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

2.1.10 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当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按程序整改并做好记录。

2.1.11 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接到火灾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查。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部门,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2.1.12 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和部门应当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

2.1.13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

2.1.14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着手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2.2 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2.2.1 社会单位员工应当熟悉或掌握下列内容: a)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

b)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 c)初期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扑救初期火灾基本方法; d)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2.2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除应当掌握本标准3.2.1内容外,还应当熟悉本单位灭火力量和扑救初期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

2.2.3 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分钟内自发形成灭火救援力量(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

a)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

b)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应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c)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2.2.4 火灾确认后,社会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于3分钟内组织员工形成灭火救援力量(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b)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c)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d)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e)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2.2.5 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正确、熟练操作本单位的自动消防设施。

2.2.6 消防控制室应当悬挂《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火灾接警处警程序》、《消防控制室管理应急程序》和自动消防设施检测登记表。

2.2.7 社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高级旅馆、22建筑面积大于500m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10000m的其他公众聚集场所宜配备细水雾灭火装置、逃生面罩等灭火、逃生器材。

2.3 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2.3.1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2.3.2 火灾发生后,员工应当迅速判明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立即按照疏散逃生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组织引导疏散逃生。

2.3.3 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在火灾发生时应当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层(间)、楼顶等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并防止拥堵踩踏。

2.3.4 发生火灾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b)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c)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d)婴幼儿和老、弱、病、残人员应当优先疏散。

2.3.5 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以下消防安全标志或图示: a)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张单位总平面图; b)每个楼层或房间设置一张疏散指示图; c)每个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一个使用方法标牌; d)每个安全出口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标志; e)疏散走道每20m设置一个疏散指示标志; f)消防车通道每50m设置一处提示性标牌; g)每个危险场所或部位设置一个警示性标牌。

2.3.6 人员密集场所应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4 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4.1 社会单位应当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4.2 单位应当购置或制作书籍、报刊、杂志等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资料,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2.4.3 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在岗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2.4.4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掌握以下内容:

a)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d)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e)本单位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g)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需要的其他内容。验 收

3.1 单位应当按照本标准组织验收;单位验收合格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申请验收。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应当按分级管理的要求组织验收。

3.2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按以下方式进行: 3.2.1 组织验收人员对社会单位进行检查; 3.2.2 对社会单位员工进行提问;

3.2.3 随机设定起火点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查看处置初期火灾的情况; 3.2.4 检查“四个能力”建设档案资料; 3.2.5 检查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3.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达标: 3.3.1 公众聚集场所未依法经过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 3.3.2 社会单位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

3.3.3 社会单位没有组织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的; 3.3.4 社会单位发现的火灾隐患没有及时整改的;

3.3.5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宽度不够、数量不足,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工作的; 3.3.6 没有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

3.3.7 没有定期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的; 3.3.8 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不符合要求的; 3.3.9 没有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

3.3.10 随机抽查不少于10%的员工提问,不会使用常用消防器材、不知道本人在预案中的职责任务、不知道如何扑救初期火灾、不懂如何组织火场逃生多于被提问人数20%的。

3.4 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验收达标的单位,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颁发“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达标单位”证书。附 则

4.1 本标准自2009年9月15日施行。各地可依据本标准制定分行业、分类型具体标准。

消防的四个能力建设 篇5

一、什么是“四个能力”?

“四个能力”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⑴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⑵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⑶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⑷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二、为什么要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1、认真汲取火灾事故惨痛教训,要求必须大力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是单位自身不能及时检查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或虽发现但不能及时整改,导致火灾发生;

发生火灾后员工不会扑救初期火灾、不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导致小火酿成大灾;

不知道如何引导现场人员逃生疏散,造成人员伤亡;

日常工作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遇火灾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因此,通过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单位自防自救能力,才能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2、落实消防工作方针原则需要大力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就是强化社会单位“防”和“消”的意识,把“预防”和“扑救”有机结合起来。

⑴提高检查和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就是要做到“防得住”;

⑵提高扑救初期火灾能力,就是要“打得赢”;

⑶提高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就是“不伤亡”;

⑷提高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就是“强素质”

以上的几个有机结合,可使“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得到进一步体现,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广大师生的参与性更加广泛,消防工作管理水准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充分体现“管理就是服务”理念需要大力推广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在推动“四个能力”建设过程中,广大师生员工即要当好消防监督执法员,又要主动担当“四个能力”建设辅导员、消防法律法规宣传员、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咨询员、公安消防机构与社会单位联络员等诸?这样,真正在执法中融入服务,在服务中体现严格执法,既推动了消防工作的落实,又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满意度,真正践行了“管理就是服务”的执法理念。

三、“四个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一、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的能力。重点解决单位不会检查、不会整改火灾隐患的问题。

一是单位防火检查、巡查队伍建设。

二是加强防火检查和巡查制度建设。

三是明确检查要领,规范检查内容。在单位防火检查中要求做到查设施器材,禁损坏挪用;查照明指示,禁遮挡损坏等“十查十禁”。在防火巡查工作中,突出检查“用火用电有无违章,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标志是否完好、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等五个方面内容。在员工班前、班后防火检查中重点检查:用火用电有无违章,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场所有无遗留火种等四个方面内容。

四是落实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

第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重点解决发生火灾后单位自救不力的问题。

突出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一是单位灭火第一战斗力量队伍。灭火第一战斗力量是指失火现场单位员工在1分钟内自发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在发现火灾的第一时间,在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在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在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二是单位灭火第二战斗力量队伍。灭火第二战斗力量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等组成。火灾确认后,应当于3分钟内形成,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分为通讯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现场警戒组等,接应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开展灭火救援。单位这两支队伍是扑救初期火灾的重要力量。

第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重点解决发生火灾时员工不会组织现场人员疏散逃生的问题。

一是要求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必须做到“四熟练”:熟练掌握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熟练掌握引导人员疏散程序,熟练掌握逃生设施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火场自救技能。

二是疏散安全标志或图示达到“七个一”标准。即在单位醒目位置设置一张单位总平面图,每个楼层设置一张疏散指示图,每个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一个使用方法标牌,每个安全出口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标志,疏散走道每20 m设置一个疏散指示标志,消防车通道每50 m设置一处提示性标牌,每个危险场所或部位设置一个警示性标牌。

三是设置“两书三提示”,要求单位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第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重点解决员工不懂消防常识和消防素质低下的问题。

一是抓消防培训。

二是抓消防安全知识宣传。

三是加强消防安全标志化宣传。

根据消防安全标志的内容和使用场所,可以分为消防安全布局标志、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标志、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标志、防火安全设施标志、灭火设施、器材标志和消防控制室标志等6类。

三、如何开“展四个能力”建设?

第一、实施“四步查改”,提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一是岗位员工自查。(每个岗位的教职工都按照自己的责任区域和检查部位,每天在班前和班后对负责区域内的灭火器材放置情况、火源电源管理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二是保安人员巡查。(保安人员每隔2小时沿指定路线对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器材等情况进行一次巡查。)

三是安管人员专查。(学院安管人员每天对消防控制室、水泵房、厨房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每月对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进行抽测。与消防联动设备安装公司签订协议,每年对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和维修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四是单位组织联查。(每月进行一次联合大检查,由主要领导带队,各系、处负责人和消防安全员参加,对岗位责任制落实及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察,及时进行总结讲评。)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内容归纳起来可以表述为“十查十禁”;

一查设施器材,禁损坏挪用;

二查通道出口,禁遮挡损坏;

四查装饰装修,禁易燃可燃;

五查电气线路,禁私拉乱接;

六查用电设备,禁违章使用;

七查吸烟用火,禁擅用明火

八查场所人员,禁超员脱岗; 九查物品存放,禁违规储存;

十查人员住宿,禁乱用电火。

第二、通过建立“一套预案、两支队伍”,提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我单位通过建立“一套预案、两支力量”,提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一套预案,即:制定一套完善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机构、疏散组织程序、扑救火灾措施,将处置初起火灾的职责落实到每一名员工。

两支能力,即:第一灭火力量指失火现场单位员工在第一时间自发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一般应于发现火灾后1分钟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指火灾确认后,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一般应于发现火灾后3分钟内形成。

第三、通过强化“三个到位”,提升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通过强化“三个到位”,提升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一是疏散逃生演练到位。(单位每年组织2次全员性的疏散逃生演练,各系每季度组织一次疏散逃生演练,使全体教职员工都牢记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职责,牢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害部位的位置止,牢记疏散程序和方法。)

二是疏散设施标识到位。(除按要求配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外,还按照“六个一”标准,在大堂入口醒目位置悬挂一块单位总平面图,每个楼大厅张贴一块楼层疏散示意图,每个安全出口张贴一块提示标牌,每个房间都要张贴一张最近灭火器具存放位置说明、一张疏散逃生方法、一张用电用火警示标示。)

三是疏散逃生提示到位.。(要让在学院工作学习的教职员工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最近的安全出口位置、最佳的疏散逃生路线、最便捷的逃生方式和最近的疏散逃生器材。)

第四、注重“宣教三化”,提升消防宣传教育能力。注重“宣教三化”,提升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一是宣传方式多样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阵地,全方位宣传消防知识。)

二是教育范围全员化。(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全部参加公安消防安全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成为消防安全“明白人”;注重加强对新职工和转岗员工的岗前消防培训,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准上岗。)

三是宣传内容实用化。(所有的消防设施、器材均粘贴了简单明了、图文并茂的消防安全标识,使教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保养常识,自己动手查资料、作课件、写教案,通过生动活泼的讲解,畅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宣传内容更通俗易懂、更贴近实际。)

四、全院教职员工“一懂三会”标准指什么?

懂火灾现场的危险性,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

五、请简单介绍一下你单位消防安全状况?(按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我单位的名称______,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我单位的建筑共____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我单位的消防设施有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口应急广播、应急照明、口安全疏散设施,其中有安全出口_____处,疏散楼梯——处,有消火栓____处,有灭火器_____个,有防火卷帘____外,我单位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柜)位于_____处,配电室位于—— 处,泵房位于____处,用火用气设施位于______处,单位的消防责任人是_____,消防安全管理人是_____。我单位开展了“四个能力”建设活动。

六、员工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员工的岗位有消防安全管理人、行政干事、教务干事、班主任、任课老师、生活老师、医生、护士、服务人员、保安员、厨师、电工等等,岗位职责各有不同,按本单位本岗位实际情况选择。)

我是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四个能力”建设的“明白人”,我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我单位逐级落实了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定了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我全面掌握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我单位开展了“四个能力”建设活动。

我是专职消防管理人员,我持证上岗,我按照学院规定每天对各单位按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我能熟练操作相关设备,会报火警,我熟悉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我参加了“四个能力”建设活动。

我是班主任,我参加了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掌握“一懂三会”内容,熟悉本岗位的消防安全情况;每天在班前和班后对负责区域内的灭火器材放置情况、火源电源管理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并填写记录表;我负责的区域发生火灾后我会迅速通知其他员工和师生,形成第一灭火力量,扑救初起火灾,并报告火警,引导群众疏散逃生。我参加了“四个能力”建设活动。

我是保安员,我参加了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掌握“一懂三会”内容,熟悉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每天我每隔2小时沿指定路线对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器材等情况进行一次巡查,并填写记录表;发生火灾后我会迅速通知其他员工和群众,与其他员工形成第一(或第二)灭火力量,扑救初起火灾,并报告火警,引导群众疏散逃生。我参加了“四个能力”建设活动。

消防的四个能力建设 篇6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596—2010

小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要求和验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本标准界定的小场所,其他小场所参照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4/T587-2010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术语和定义

DB64/T587-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场所

下列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医疗等场所:

a)客房少于50间或床位少于100张的宾馆、旅馆、招待所等住

宿场所;

b)

c)

d)就餐人数少于200人的餐饮场所; 建筑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的商店、市场、超市; 住宿床位少于30张的幼儿园、托儿所,床位少于50张的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医疗机构和老年人服务机构;

e)建筑面积小于100平方米的录像厅等演出、放映场所,建筑面

积小于150平方米的舞厅、卡拉OK厅、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水吧、茶艺馆,建筑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旱冰场、桑拿浴室(不含洗浴面积)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计算机少于30台的网吧和游戏机少于30台的游戏厅,建筑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其他游艺、游乐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及小作坊、小加工厂、盲人按摩中心等场所;

f)建筑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店、市

场、超市)。建设要求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小场所每日班前班后应进行防火检查,小型公众聚集场所营业4.1 4.1.1

期间应随时进行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a)

b)

c)

d)

e)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灭火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 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 门窗有无设置金属栅栏、大型广告牌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f)场所是否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

对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进行防火检查时,除4.1.1的4.1.2

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b)

c)

d)不应设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经营的建筑内; 不应设在耐火等级为3级及3级以下的建筑或地下建筑内; 不应设在厂房和仓库内; 住宿与非住宿部分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e)住宿与非住宿部分应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当无法分设时,应

设置独立的辅助疏散设施。

4.1.3 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确定整改措施、时限,整改期间加强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

4.1.4 场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

4.2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场所员工应掌握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掌4.2.1

握初起火灾扑救方法。

4.2.2 场所至少每年组织1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员工发现火灾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采取如下措4.2.3

施:

a)

b)

c)使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设施、器材灭火; 切断场所电源; 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4.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营业期间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应按要求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指示标志。

发生火灾时,员工应立即组织顾客疏散逃生。4.3.1 4.3.2 4.3.3

4.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4.4.1 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是消防安全明白人,熟知以下内容:

a)

b)

c)消防安全职责; 本场所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依法应承担的消防安全行政和刑事责任。

场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每半年至少对员工进行1次消防4.4.2

安全教育。员工上岗前应经过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a)

b)

c)

d)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本场所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本场所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 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知识。

场所应悬挂“一懂三会”(懂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4.4.3

灭火、会逃生)提示牌、消防安全承诺书、消防安全登记卡和消防知识学习园地。

4.4.4 场所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以下消防安全标志或标牌:

消防设施标志。如: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 a)

b)提示性标志。如:提示顾客注意安全出口位置、爱护消防器材,电闸箱上设置“闭店前请切断电源”提示语等;

c)警示性标志。如:严禁吸烟、严禁违章使用明火、严禁堵塞占

用安全通道、严禁乱拉电线、严禁燃放焰火等标志。验收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应对小场所“四个能力”建设组5.1

织验收。

5.2 小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按以下方式进行:

a)

b)组织验收人员对场所进行检查; 检查“一懂三会”掌握情况,提问员工5人(少于5人的全部

提问);

c)

d)检查防火检查、演练情况; 检查消防安全登记卡、“一懂三会”提示牌。

5.3 小场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达标:

a)员工“一懂三会”知识回答正确人数低于被提问总人数80%的;

b)

c)

d)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 合用场所防火分隔、消防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的; 标志设置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5.4 经验收达标的场所,由验收单位颁发“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达标单位”证书。

发展数学运算能力的四个策略 篇7

一、数形结合,在直观中理解运算

数形结合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 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的结合,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 “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有些数学运算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运算分析,得以严谨化。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理解抽象的内容难度较大,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分析运算问题,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实质,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形思数”突出图的形象思维, 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质将抽象的数学运算性质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学生以直观感,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让学生用多种感觉器官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联想,达到最终理解运算含义,解决数学运算问题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课始,教师呈现这样一道例题:“有30个桃子,3只猴子吃了2天,平均每天每只猴子吃了几个?” 请学生尝试解决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出各种算式的意思。学生们经过思考交流,呈现了精彩的答案。

30-2-3,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2份,再将获得一份平均分成3份。

30-3-2,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3份,再将获得一份平均分成2份。

30- (3×2),学生画了右图:先平均分成6份,再表示出其中的1份。

教师要求学生在正方形中表示思路的方法,是一种在画线段图基础上的演变和创造。因为正方形是二维的,通过在二维图中的表达,让学生很容易地表达出了小猴的只数、吃的天数与桃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数形结合,让抽象的数量运算关系、算理外显化,直观化,易于学生的理解。

也可以“以形喻算”,把要解决的有关数运算的性质问题借助图象特征表现出来,通过对图象的解读、分析,形象地理解相关性质。

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笔者曾利用长方形的模型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探究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片段如下:

首先,呈现了下图。

让学生观察思考“长不变,宽扩大或缩小3倍, 面积是怎么变化的?”

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比较长方形的面积变化,学生很直观地看到长不变,当宽扩大3倍或缩小3倍,它的面积也扩大3倍或缩小3倍。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与观察积的变化规律,即数形结合,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这样的设计定比抽象的一组组乘法算式之间的比较更易于学生发现、理解规律。

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运算的意义,更好地展现知识的建构过程。当然,“数”上构“形”,以形思数;“形”中觅“数”,以数想形,这两点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并不断研究渗透的策略。

二、方法迁移,实现新旧运算技能的转换

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仅靠十几年在校学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能仅教给学生知识,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迁移”而教。迁移能力作为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引起许多教师的关注。

在运算教学中,教师更要基于学科特点注意对学生数学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上的。算法迁移,就是学生学到的已有的运算知识与技能对新运算知识产生的影响。学生一旦形成了算法迁移能力,就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实现学习的正迁移。

比如,在《三位数连加(连续进位)》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旧知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先让学生笔算两个三位数加,在计算的过程中,复习笔算的过程:1.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并总结出法则。接下来三个数连加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后,利用法则自主计算,学生很好地归纳法则,并掌握了三位数连加的笔算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 又有利于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新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原有认知基础,很多新知识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讲,学会怎样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促进正迁移的实现。

方法迁移的过程都会出现类比现象。通过类比, 学生可弄清新旧运算知识的异同之处,从而提取有用的运算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如《小数的计算》中,学生通过小数与整数的类比,获得在小数的计算顺序、积的位置与整数相同;在《异分数分数加减法》中,也是通过同分数分数相加减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类比, 发现两者之内的外在异同之处,迁移“相同分数单位”进行相加减的算理认识。

没有类比,学生就不能实质性地建构起认知结构无法找准新旧知识的固定点,就会产生消极的负迁移干扰学习的顺利进行。所以,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养成出现新问题,能自觉迁移旧知识的习惯。迁移能力的养成,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运算的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能养成自觉学习,自觉运用的习惯,帮助学生敢于独立面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的新问题。

三、知识化归,优化运算认知的结构

化归思想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领会了知识化归的思想后,不仅能解决运算学习上碰到的问题,更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数学与计算相关的知识,从整数到小数、分数,许多算法是相同的,算理也是一脉相连的。高年级的计算教学,需要通过联系旧知,剖析新旧知识的本质联系,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性特征。

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时,老师借助课件出示以下三组算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开展交流活动。

师:第一道式子这是整数加法的式子,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能用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7和第一个加数十位上的2直接相加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个位上的7表示7个一,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它们的计数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

师:第二道式子是一道小数加法的式子,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小数点要对齐。

生: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那么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2能和第一个加数十分位上的2直接相加吗?

生:不能,因为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十分位上的2表示2个十分之一,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师:最后再看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道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式子,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直接相减?

生: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减。

师:现在你能看出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了吗?

生: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减。

在运算教学中可以运用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将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把未知问题归结到一类能够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渐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问题相伴,联系算用结合的学习需要

计算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要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要让计算教学牵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体验用计算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中如果能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就能改变以往在计算课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偏重计算法则的现象。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例题二的关于小括号的计算:面包房的师傅做了54个面包, 左边的同学买了22个面包,右边的同学买了8个面包, 要求计算所剩面包数。出示情景后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个学生这样列式:52-8+22=24,我以此为切入点, 先让他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先算一共买走多少个,在用总数减去买走的,就等于剩下的。”说完后, 我装作一副很着急的样子,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可根据我们学过的运算法则,这题的得数并不是等于24呀!”学生通过计算,也发现了这个矛盾,我故意火上加油,“如果按照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就会与生活实际发生矛盾,怎么办呢?”学生互相议论着, 我知道他们已经融入到急于想知道怎么办的情境中了,这是,我有意识地停顿一下,课堂出现了片刻的宁静;这时我打开课件,对学生说“别着急,我请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它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白色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红色的小括号,“有了它, 就可以先加而后减了。”学生笑了,笑声中,感受到知识产生于解决问题之中的道理,知道了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掌握了小括号的应用。在这个环节中师生交流的重点是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将探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与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有机结合,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使计算学习变得鲜活起来。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四个基本点 篇8

一、加强分类与比较能力的训练

分类与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利于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师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比较、整合,可使学生的认识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思维的系列化,获得结构性认知。

如教学“百分数”时,教师指导学生把百分数的意义、性质、运算和应用分别进行归类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这样,把百分数的知识纳入分数系统中,使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相关知识由“泛化”走向“集中”,学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又如,素数与互素数、偶数与合数、整除与除尽、公因数与公倍数、侧面积与表面积、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概念,唯有通过比较方能更好地确定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达到思维由“模糊”走向“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目的。

二、重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思维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能力。分析与综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可以理解某一数学知识的要素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又对数学知识有了全面和整体的理解。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计算”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每个数的分解和组成;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们把它细分为“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等几个简单问题,并在逐一分析解决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合成知识体系,找出异同点,概括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用题教学,我们也经常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广泛应用题的结构,有条理、有依据、渐进式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存的,一般不会彼此孤立存在,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建立在具体合理的分析上。为此,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要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学生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起来势必简单些。

三、引导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判断与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过程离不开判断,思维的结果通常以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对知识判断的正误直接影响思维的正确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好训练材料,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完全判断概念、性质、公式等,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命题,多让学生进行举例验证或反驳,判断其是否正确。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判断的方法,如直观验证、利助计算、举出反例等。对于一些形式上相似,却有着本质区别的知识,如a×(b+c)与a÷(b+c)、“求比值”与“化简比”等等,它们形式相似,极易混淆。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判断时,应先与相关基础知识对照,找出其本质上的差别,以防误判。

人的思维活动主要是推理。具备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如0乘任何数都得0、积的变化规律、分数基本性质、平均分、运算律等概念法则的学习,大多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用归纳推理概括出各种运算律去进行简便运算,就属于演绎推理了。再如,通过长方形面积=长×宽,类比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四、促进抽象与概括能力的提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提升学生的抽象与概括水平,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展示实物。

如通过数“3根小棒”“3把椅子”等抽象出数字3;实物演示“火车过桥”过程,抽象出文字表述的意思,使学生较好理解火车过桥所行路程就是桥长加车身的长度,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增强表象。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如一格一格地数、横着数、竖着数,进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逐步抽象。

如教学低年级“8加几”的加法中,教师先让学生在实物操作凑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到算式,抽象概括出先想8加几等于10,再将第二个加数进行分解去计算。

4.形式运算。

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用字母公式、数量关系、运算定律等代数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就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过程,是抽象概括思维训练的好途径。

总之,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生成智慧、发展思维能力才是根本。

上一篇:大街上的人物素描四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特色班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