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共8篇)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篇1

[摘要]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很多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设置了形形色色的新型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便是是其中之一,这就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如何从法律层面冲破发达国家对我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

在当前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通过参与国际公约、国际环保组织,制定了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环保制度和标准。而这些制度和标准体现在贸易上就构成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及服务设置的绿色障碍。而且,很多国家都在寻找更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这样就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得以盛行。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综合说: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服务直接或间接加以限制的贸易手段和环境措施。但是,绿色壁垒在影响上却是双重的。

1、它从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为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毕竟,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上的潮流,各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措施必然会反映到对外贸易上来。所以,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反映了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2、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国家都是打着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幌子,表面看似很合理,但实际上是制造贸易障碍,是一种新型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且,绿色壁垒通常是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设置的,所以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因为以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公平的,这也是对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歧视。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应对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从而保护我国的国内、国际市场。

1、组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团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方面的法律人才短缺,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掣肘。由于缺乏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法律知识,企业面对“两反一保”调查等贸易壁垒时,往往怠于应诉,从而丧失商机。所以,我国有必要整合现有法律人才资源,加强培训我国的法律队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吸收具备反绿色贸易壁垒及诉讼能力的律师,相应的法律顾问团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2、建立“绿色贸易信息网”

因绿色贸易壁垒而导致的贸易摩擦,有很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很多发达国家发布了许多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有关信息,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对绿色壁垒的有关信息知之甚少。这样,就不利于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我国应该由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收集各国绿色壁垒有关信息的专门机构来搜集整理各国绿色壁垒有关的信息。以使我国能够有效地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规避他国对我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

3、制定国际认证制度

获得国际认证是出口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可以获得国际市场准入,从而是本国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建立国家级的统一认证机构,对产品进行认证。而且,今年可能多的开展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合作,相互承认对方制定的环境标志。

4、健全环境贸易立法

我国目前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环境立法的可操作性差、保护力度弱、多头立法、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和重复等问题。我国应根据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尽快完善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制度。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成熟的包装立法经验,采用单项立法与综合立法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包装法规。

5、大力生产和开发绿色产品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把树立产品和企业的绿色形象作为国际营销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宁愿以高10%的价格购买有利于环保的产品。所以,政府应该实施优惠的财税、金融、贸易政策来鼓励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我国企业的形象,从而有利于缓解其他国家对我国的经常性的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政策

6、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消费税能起到限制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不环保的消费行为的作用,我国对本国产品开征环境税收同时,也应考虑对进口的相同产品征收同类环境税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他国对我国实行的绿色贸易壁垒。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贸易摩擦和市场争夺愈演愈烈,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争取双赢是完全可能的。面对我国国际贸易深受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事实,我们不应再将国际贸易看作是一场对抗性的博弈,我们要相信争取双赢甚至多赢都是可能的,关键是我们要对自己的处境,以及核心利益目标有客观而深刻的认识,才能趋利避害来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钟莜红张志勋徐芳: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3

[2]王哉洪晓梅: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其法律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4。12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篇2

当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 2011年希腊主权债务引发的欧债危机又拖慢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 欧美经济的持续低迷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后危机时代传统的国际贸易壁垒已经不再是主流的形式, 由非关税壁垒所导致的贸易壁垒逐渐演化为主流。非关税壁垒包含的内容多、范围广, 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核心, 也是最普遍最难以应对的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简称TBT) 是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一个国家或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 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广泛性、系统性、灵活性等特点。新时期技术性贸易壁垒数量更多、隐蔽性更强、涉及产品范围更广。

在国际贸易中, 检验检疫是保障国家权益和安全的重要技术性贸易措施, 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国家进出口执法部门, 站在了突破技术壁垒、促进中国商品出口的前沿。检验检疫机构应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实力, 积极引导和帮助出口企业适应国外技术标准, 熟练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并充分利用, 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协助企业避免和减少损失。

1 大力推行认证, 国际化步伐跟得上

在WTO国际贸易规则中最重要的是技术, 最有效地突破壁垒的手段是认证。“抓质量, 保安全, 促发展, 强质检”, 每一方面的工作也离不开认证认可工作。为规范我国认证认可工作, 有效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应大力推行国际市场认证, 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从国家层面上加强与国际主要认证认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健全认证认可队伍, 密切跟踪国际认证认可发展趋势,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制度成果和技术精华。健全符合国际通行WTO规则的做法就是认可认证体系, 这样能使我国体系更好的与国际全面接轨。而积极参与认证认可国际规则的制定, 充分发挥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 参与认证认可国际标准化活动, 提升我国在国际认证认可界的话语权, 尽快实现从国际标准的使用者向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转变。积极开展国际间认证业务, 开拓实验室双边互认、多边互认, 扩大认证范围, 提高认证权威, 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2 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 服务大提高

管理学上有一句话, “一流企业卖标准, 二流企业卖技术, 三流企业卖产品”。技术标准是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则和规范, 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灵魂, 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才能更好地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检验检疫机构可以着重从“标准”和“技术”两方面下手, 切实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充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加强管理, 自主创新,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质量意识, 帮助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关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 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将检验检疫措施的范围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产品生产、运输、包装等全过程, 把检验检疫工作尽可能前移, 缩短检验检疫周期, 降低企业生产流通成本。与此同时, 检验检疫机构还可以扶持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探索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方式, 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 积极实施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

3 加强数据库建设, 信息化建设大发展

建立和加强对检验检疫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要想掌握大量的检疫贸易壁垒, 就需要做好防范措施以此来积极应对国外出现的问题。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关注:首先要加强中国WTO/TBT通讯中心的基础建设和国家网点咨询台的建设工作, 研究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检验检疫贸易壁垒是否对我国出口贸易有重大影响, 要加强对主要贸易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技术政策、有关法规、标准结构和内容进行及时的研究, 要全面搜集全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变化动向, 尤其是对重点产品和行业的问题, 进行技术检测, 在检验基础上建立针对国外贸易出现问题的数据库, 方便以后能随时查看。

根据目前中国在检验检疫贸易壁垒信息网络方面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加快各个地方WTO/TBT通报咨询机构的建设, 并加强相互之间工作联系, 建立纵横结合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信息收集网, 扩大信息资料来源。另一方面, 及时发布有关检验检疫贸易壁垒的预警信息, 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定期对企业进行国家相关技术法规的培训, 及时向国内出口企业提供TBT/SPS的相关通报情况、主要贸易伙伴的技术法规、发展动态等各种信息, 使中国的出口商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 避免陷入技术壁垒的陷阱。

4 加快实验室建设, 检测上水平

实验室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是检验检疫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本地实验室检测资源匮乏或者水平不高会对企业的检测需求产生影响, 结果部分企业出口的产品不得不在其他地区检测或者检验, 影响企业的通关放行速度和生产流通成本。为了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形式与政策的最新变化, 必须加快实施“科技兴检”战略的步伐,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尽快完善技术手段, 提高检测水平。实验室建设布局要合理, 技术装备和检测能力双向提升, 以技术中心为龙头, 带动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①加大实验室人才建设投入, 制定人才战略计划, 强化人才培训机制, 力争各局建设一支由技术骨干、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通晓WTO规则的综合性人才组成的高素质队伍。②加大对实验设备投入, 不断提高装备水品共和检测、科研能力, 加快推荐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在检验检疫系统创建几十个国际知名和认可的一流实验室。依托检验检疫系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高质量服务水平和技术优势, 帮助企业打破国际技术贸易壁垒, 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卫.中国出口贸易如何规避检验检疫贸易壁垒[J].企业导报, 2011年1月 (下) :21.

[2]李诗诗.新型国际贸易壁垒的策略调整分析[J].经济研究:36.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问题探讨 篇3

因此,加强对绿色壁垒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綠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技术标准是进口国制定的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的较高的技术水平制定的,而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因而实质上构成了一道技术屏障。

2.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粘贴或印刷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以表明产品在生产、加工或使用的各个环节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环境。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实行环境标志制度,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依据和指标水平、检测和评价方法不同,很容易对外国产品构成贸易壁垒。

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招商品的包装能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发达国家建立了一系列严格苛刻的包装法令法规。凭借这些法令法规,发达国家可随意将他们认为包装不符合其标准的,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拒之门外。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目前发达国家所实施的各种检验检疫措施极为严格,且繁琐复杂。他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发达国家借口保护本国人民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往往采用高于国际标准的本国标准。

5.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要求将环境成本内在化,污染制造者应将治污费用计算在生产成本之内。应该说,环境成本内在化是纠正因工业生产活动而产生的环保负面效应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它却客观上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企业无力承担治污费用,政府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而发达国家却以这种补贴违反世贸组织反补贴协议为由,征收反补贴税。

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壁垒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份额缩小,而且已有的市场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二是有关环保条款过于向发达国家倾斜,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三是缺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寻求优惠转让环保技术带来了障碍。

二、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若干设想

1.政府措施

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和全民的环保意识。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引导各类企业将环境保护作为其主要价值取向之一。这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体系的建立。

加强国内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和执法。政府应逐步完善各类环保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建设,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加大对违反环保法规或逃避环保责任的企业的处罚力度。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A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责令并监督污染者彻底治理污染,逐步使环境成本内在化;B各级政府在项目审批时应优先考虑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项目;C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加征环境税。

采用国际标准,建立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可以防止和消除大部分技术壁垒。我国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不高,难以满足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应密切注视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系列标准,加强对国际标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据此制定我国的国家标准,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政府成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和跟踪国外环境技术标准和环保法律法规信息,为出口企业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说明服务。

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政府应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承担了其中大部分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并借机将其国内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目前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还比较少。为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活动,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并争取将我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内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其次,我国政府应在世贸组织多边谈判中积极、广泛地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集体谈判力量,要求发达国家修改或取消不合理的和过度的标准,坚决抵制绿色保护主义。第三,我国应充分利用有关环境规则下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和差别待遇,尽量绕开一些壁垒。对于具有歧视性和针对性的技术壁垒成国应向世界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力争通过磋商和谈判加以解决。另外,要充分利用《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允许成员国在制定环境技术标准时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可实行自愿标准的规定。对国内产业、产品视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技术标准。利用这个协议对“自愿性”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又有很大隐蔽性的“绿色屏障”。除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利益外,必要时可以在不偏离WTO原则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利用其他WTO有关条款,对发达国家设置一定的“例外”。

2.企业措施

应尽快采用绿色生产体系,提高技术质量水平。绿色贸易壁垒实质是绿色高科技壁垒。对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据预测,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将主导世界主要市场。为适应这一潮流,企业应主动采用绿色生产体系,生产绿色产品。具体来讲,在产品开发上,企业应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绿色包装,使产品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在生产中,采用绿色工艺,包括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产生的清洁工艺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在管理方面,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运用到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绿色管理体系;在销售方面,应贯穿绿色营销的理念,根据绿色市场的需求规律和其他因素,制定并优化营销组合方案,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绿色壁垒信息库,多方收集信息,关注绿色壁垒动态。要主动收集各国绿色壁垒资料,加强与政府有关咨询机构和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商处的联系,定期从这些地方获取及时、准确、详细的信息。企业应组织人力加强对绿色壁垒的研究,经常向专家咨询并组织本企业有关人员接受专家培训。

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一个有全球性影响的国际标准。世贸组织的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强调在一切需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地方,如已有相关的国际标准存在,各成员应首先采用这些国际标准,因此可以说获得ISO14000认证相当于取得了进入世界市场的“国际绿卡”。自从1996年ISO14000系列标准面世以来,我国已有500多家企业通过这一认证,但与我国众多生产企业相比,这一数字显然还不够令人满意。因此,企业必须加快步伐,积极响应政府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认证程序指导和帮助下,改进技术,采取节能高效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以早日搭上ISO14000这辆通往国际市场的快车。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篇4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负面影响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及由来。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壁垒。由于全球环境的恶化、传统非关税壁垒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等原因,绿色贸易壁垒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并在90年代开始兴起。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出口产品数量减少。发达国家在早期因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所以如今提高对产品的环保标准。但这些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使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和承受,从而将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产品拒之门外。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相当部分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环保标准相应也就更为严格,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制定了苛刻条件。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农产品、纺织品、食品、医药品等众多的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以及废弃后的处理等许多环节。而我国的大多数产品在短期内很难达到标准,就会遭到他国市场的抵制,甚至禁止进口和退货索赔。其结果使我国诸多出口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服装和纺织品出口方面,德国等西方国家从1994年起陆续立法禁止118种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出口,使我国现有的104种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出口中断。还有2002年日本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从佛山市顺德出口的白烧烤鳗鱼中检出磺胺类药物残留超标,18吨烤鳗被退回,对我国的养鳗业造成严重打击,鳗鱼价格从每吨6.3万元急降至4.5万元。这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和商品信誉有所影响,尤其导致外国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信心下降。最后直接使我国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有下降。

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出口效应下降。由于我国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产业不发达,社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投资开发适应国际环保标准的产品势必占用很多的资金,这对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包袱。加之我国环保相关法律的制度的欠缺,没有完整的检测系统,想出口到发达国家就不得不接受他们的各种检验、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潢、商品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的适应性调整。这样出口产品的各种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显著提高,弱化了相应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了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由此引发的多边或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发达国家以限制进口和保护本国市场的主要目的,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名,通过绿色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加以限制。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传统贸易保护的载体。而且很多发达国家打着投资的幌子,把部分不可缺少但对环境损害极大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不但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状况,还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很多学者认为要利用国际舆论和WTO的相关机制抨击一些歧视性贸易政策。我觉得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现在发达国家是处于世界的主流,这些压力是不足以动摇他们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我们不要想着去改变它,我们应该客观的承认这些壁垒存在,并去适应这些壁垒。虽说这是发达国家对我们的一些限制,但我们也要看到它的正面作用。从长远来说,如果我们能建立起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把重点放在国内方面,在产品生产、运输、经营与处理过程中尽量提高产品的环境友好程度,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要求,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有极大地促进作用的。

(1)建立有效完善的环保制度和法律体系。我国现行环保法律体系主要存在行政性法规过多、立法权限不清、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甚至缺乏等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转变立法理念。我国在环保立法方面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把环保精神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之中,抓紧完善与绿色贸易壁垒紧密联系的《环境保护法》、《生物安全法》与《清洁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二是立法权限需适度统一,并加强清理工作,加强环保法律体系的严肃统一性。三是调整与WTO不相适应的环保法律制度。四是以立法形式尽快采纳ISO14000国际标准。ISO14000国际标准是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符合这个标准不仅可以获得国际认可,还有利于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利于环境保护。

(2)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在企业树立绿色生产理念,力求技术创新。

(3)及时掌握国际相关政策的变动。建立相关的信息中心,负责关注、收集和研究各国环境方面政策的变化,及时提醒国内企业,帮助其进行相关改变。(4)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引导推动企业的清洁生产。

(5)构筑合理的绿色壁垒。根据WTO规则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技术标准,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绿色壁垒,加强进口商品的检验和检疫,防止污染严重和危害人民健康的产品、设备、技术进入国内,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切实保护我国的环境利益。

综上所述,只有客观对待绿色贸易壁垒,充分认识其合理性,清除对其排斥、抵抗的心理,在力求产品环境成本内部化方针的指引下积极面对,提高产品的环境友好程度,才能从根本上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参考资料: [1]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2]林国华、林卿、王庆:《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篇5

姓名:崔子祺

学号:201004200053

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

指导老师:杨海霞

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调查报告

提 纲

一、绿色壁垒的背景与现状„„„„„„„„„„„„„„

1、绿色壁垒的概念 „„„„„„„„„„„„„„

2、绿色壁垒的特点 „„„„„„„„„„„„„„

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二、绿色壁垒的双刃剑作用„„„„„„„„„„„„„„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三、绿色壁垒带来的反思与思考„„„„„„„

1.反思„„„„„„„ 2.思考„„„„„„„

四、我国对绿色壁垒采取的应对措施„„„„„„„

1.绿色理念„„„„„„„„„„„„„„ 2.绿色科技战略„„„„„„„„„„„„„„ 3.时代的弄潮者„„„„„„„„„„„„„„

五、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使得关税壁垒及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作用渐弱,而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绿色贸易壁垒悄然兴起。本文简单介绍了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背景以及现状,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一些措施。关键词:绿色壁垒 背景 现状 外贸出口 影响 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环保的要求也与时俱增。与此同时,由于环保问题而引起的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在这种新形势下,发达国家为维护其经济利益,接环保之名实行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筑起了绿色壁垒,阻碍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一、绿色壁垒的背景与现状

1.浅析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物和植物的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在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全球生态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导致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绿色革命也得以兴起和进一步发展,最终使得环境问题与贸易措施相结合。

绿色壁垒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此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壁垒开始流行。世界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⑴由于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进行环境保护 的能力和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种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严 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协调。环境 标准的不同,导致企业环保费用内在化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 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此,环境标准问题就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

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发达国家环境标准的规定和实施非常严格,但对其产品竞争力的影 响却微乎其微;而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借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作用。

⑵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各国为使本国的“幼稚”产业得到发展,“夕阳”产业减缓衰退,使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获取超额利润,都没有放弃过贸易保护。但是,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随着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

2.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不仅包括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商品包装、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只要是只要是和人类健康有关均被列入保护行列。

隐蔽性。实施绿色壁垒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二是保护本国的市场免受进口商品或其他贸易方式的冲击。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进口数量和配额等相比较,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极大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它可以以绿色保护为掩护把人们的视线从对外贸易进行限制的实质目标转移到别处去。再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往往使得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

歧视性。制定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主要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其中相关的商品生产、检验标准都是依据该国内的技术发展而定,可是对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不达标的商品就会成为这种新保护贸易的牺牲品。

④形式上的合法性。绿色壁垒借口以国际公约、国别法律、法规或多边规则为依托,具有“合法”的外衣。

⑤内容上具有合理性。绿色壁垒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生态平衡或人类健康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迎合绿色消费的需要,从而实现其贸易保护名义上的合理性。

3.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①绿色关税制度。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②绿色技术标准制度。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③产品加工标准制度。产品的标准、法规是指针对有形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作出的强制性规范,政府、各标准组织、行会及其他机构都可以制定。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环保技术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但靠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力量很难达到这些严格的环保标准,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实施了《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要求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1995年开始又推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而其他的国际性组织如IEC、ITU等亦在大力推行产品品质方面统一规范,各国在对产品规范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仍会自觉不自觉地阻碍贸易的发展。

④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制度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图形标签,印制或粘贴在合格的商品及包装上,用以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功能符合要求,而且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产和利用。自德国于1978年第一个实施环境标志制度(“蓝天使”计划)以来,环境标志制度发展极为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如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欧盟的“欧洲环境标志”等。环境标志目前正朝着世界各国相互承认、彼此协调的方向发展。进口产品取得了环境标志意味着取得了进入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国家市场的“通行证”。环境标志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利于环境成本内化,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本国市场及环境。但由于环境标志认证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标准严格,增加了外国厂商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成为其他国家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环境壁垒。

⑤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4.绿色壁垒的“双刃剑”效用分析

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中国产品的出口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另一方面,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

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主要负面影响:①改变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设置较高的环境保护门槛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在西方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之下,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污染产品在整个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而污染较大的产品比重不断的下降。这给我国的化学品行业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的抑制了我国化学行业的发展,国内对于化学行业的投资不断的减少,化学行业呈现出萎缩的态势。

②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 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 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组织因为 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不利于我国外贸 的稳定发展。

③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 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今后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 程中,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演、出口检验和广告等也将作大幅度的调整。这样,我国出口产品 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⑵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

首先,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壁垒可以促进国内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绿色贸易壁垒实质上是绿色高科技壁垒,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如果产品的环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是领先的,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绿色壁垒了。其次,针对发达国家对中国设置的种种绿色壁垒,中国经过长时间的分析,逐步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的标准和措施,逐步的完善我国的进口的相关的标准和制度,随着我国的进口相关标准和制度的完善,对进口商品的检查也日渐的严格和完善,对某些不合格产品进行研制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进口贸易制度的完善,保护了国内的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同时也可以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采取反制措施,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当权力。

5.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对策与思考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⑴树立绿色经济理念,应对绿色壁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应对绿色壁垒挑战,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鉴于“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要大力宣传我国绿色环保国策,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有效的手段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是当务之急。

⑵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绿色贸易壁垒实质上是绿色高科技壁垒,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如果产品的环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是领先的,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绿色壁垒了。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同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并重的道路,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⑶盯住国际标准,适应世界潮流。国际上各种环保法规层出不穷,我国应及时掌握信息,以便尽早采取对应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于国际公认的标准、制度更要积极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制定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将使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排斥在国际贸易之外,另一方面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应抓紧对该标准在我国的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与该国际标准有关的国内配套法规亦应尽早制定。该标准的采纳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达到国际要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扩大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总结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当前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势头和给我国对外贸易的阻碍,我国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首先应当不断提高环保自控能力,防患于未然,从思想上重视出现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以及住口或对产品的环境要求。企业也应当未雨绸缪,积极整改可能影响产品环保要求的多个环节。我国也应当完善救济体制,消除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促使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达到贸易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

1参考文献 [1] 约翰?史密斯.2007,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2.王星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市场周刊》

3.姜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财经2003(1)4.陈曙光:绿色贸易壁垒的WTO法律根源与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篇6

论国际贸易健康壁垒

摘要:国际贸易的壁垒花样翻新,由原始的关税壁垒发展到隐蔽的、防不胜防的非关税壁垒。健康贸易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枝新秀,在“健康”外衣下大行共贸易保护主义之道,它包括检疫性健康贸易壁垒、技术性健康贸易壁垒、安全性健康贸易壁垒、环保性健康壁垒。健康贸易壁垒是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而难以拒绝的壁垒,发展中国家唯有提高人类的健康标准、动植物的健康标准、地球的健康标准,并朝这个方向健康发展,才是冲破健康贸易壁垒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无色贸易壁垒;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地球健康

一国(地区)为了保护本国(地区)市场而设置各种障碍,用以限制、阻止境外货物流入,称之为贸易壁垒、贸易障碍。最原始的办法是用高关税保护,叫关税壁垒。这种贸易壁垒既易遭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又易被简单效仿。在关税税率不断下调、自由贸易区广泛建立的情况下,关税保护由主流壁垒退到很次要的地位,非关税壁垒日益占上风,并成为贸易保护的法宝。非关税壁垒由于具有随意性和柔性,故它向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且有花样不断翻新之势。非关税壁垒都有美丽的词藻作掩护,因此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更能起到保护贸易的作用。健康壁垒已成贸易障碍的“新秀”。

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它不仅包括人类的健康,而且包括动植物的健康;它不仅指生命体的健康,而且还指地球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如进入21世纪,袭击人类的“非典”和“甲流”就来自动物的病毒;地球的健康更是人类健康与生存的根基,地球“发烧”(温度升高)越来越引起全球共同关注就是例证。国际贸易虽无健康制度的提法或概念,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已有一种强大的“健康”门槛起着保护贸易的作用,这就是国际贸易健康壁垒,或日以健康名义人为设置的国际贸易障碍。要想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想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总可以找到诸多的理由,而最好的、最充足的理由是人类的健康、地球的健康,“健康牌”是最华丽的贸易保护伞。国际贸易健康壁垒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发展中国家究竟应如何应对健康壁垒呢?

一、国际贸易检疫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健康壁垒在事实上有显形性健康壁垒和隐形性健康壁垒两类。所谓显形性健康壁垒是指有关国际贸易制度、协议、标准等明确提出与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相关。或在制度、协议、标准中直接提及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所谓隐形性健康壁垒是指有关国际贸易制度、协议、标准等,虽未明示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以及地球健康,但在字里行间中隐含着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以及地球健康并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属于显形性健康贸易壁垒。

国际间交通运输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世界贸易变得更加快捷;国际贸易面的拓展、国际贸易量(额)的骤增,加快了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频率,给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酿成了诸多的悲剧。于是,最先出现了植物检疫,为了防止病虫害通过贸易在国际间传播,1881年在瑞士诞生了《葡萄根瘤芽公约》,1929年在罗马修改为《国际植物保护公约》,随后是1961年动物检疫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到今天,世界贸易组织有了完善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M),直接与健康挂钩。卫生检疫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检疫在保护动植物健康的同时,也为了保护人类健康。这么好的一种健康贸易制度,为什么会成为健康贸易壁垒呢?

SPM协议本身无可厚非,它要求成员方采取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时应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应控制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限度内,即采取“适度”的检疫保护水平,或日“可接受的危险性水平”。SPM协议提出“适度”保护水平的目的,一方面是检疫措施要起到保护人类、动植物健康的作用,故其“水平”不能过低,标准不能太低;另一方面是使检疫措施对贸易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小值,故其“水平”不能过高、标准不能过于苛刻。卫生检疫保护水平如何确定“适当”的“度”,它既不是用数学的方法在两大目的“曲线”间寻找均衡点,也不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在两大目的“利益”间求出均值,更不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累计各成员方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取决于各成员方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各成员方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意向。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以保护健康为由,大多采取过高的保护水平,形成对进口的阻碍,即形成健康贸易壁垒,对于这种状况,出口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出口方,最根本的途径是使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其他检疫物、装载上述货物的装载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符合卫生检疫的国际标准,或符合进口方使用的有科学依据的、比国际标准更高保护水平的国内标准。特殊情况下,个别成员方对一些国家(地区)的进口以武断或非公正的态度确定“适度”保护水平,使检疫措施起到保护贸易的作用,即形成健康贸易壁垒。对于这种状况,出口方应用充分的证据诉求世界贸易组织,要求进口方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使争端得以解决;也可以改变出口方向,出口其他国家(地区),使矛盾得到回避。

二、国际贸易技术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技术性健康壁垒是一种隐形性的贸易健康壁垒,它是技术壁垒中隐含的健康贸易壁垒,它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中体现的健康要求所形成的不合理贸易障碍。从健康的角度、以健康为基本要求制定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认证程序不仅不意味构成国际贸易的技术性健康壁垒,而且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保护人类的健康、维护人类的安全、防止欺骗性行动均有重大的作用,可见,它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这种冠冕堂皇的技术制度过严或认证程序不当,会达到阻碍贸易的效果,各国(地区)不仅有数不清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程序,而且有极不相同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程序,因此,很容易形成国际贸易障碍。如欧盟就有不下10万个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中就有不少涉及到地球健康、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特别是有关药品的标准和认证、食品及农牧渔水产品的标准和认证等直接与人类健康有关。

贸易技术壁垒(TBT)协议概括为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3要素,但无论是技术法规,还是技术标准,其管辖的范围都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将它拓展到产品的生产领域,即它除了对“产品特征”作了规定之外,还对“生产过程与生产方法”作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说,出口商出口的货物不仅要符合技术规定,符合GATF/WTO关于货物贸易的总体规则,而且还要按进口国(地区)产业的生产方式或生产方法制造出口的货物。否则,可以限制该货物的进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几乎都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有超过45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此影响。技术壁垒已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面对这种有利于人类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标准,特别是有利于人类健康、地球健康的技术法规及标准,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潮流。但是,执行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目标应仅限于:国家安全需要;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除此之外,不应包括更为苛刻的要求。出口商面对凡有非分之想的技术标准、法规及评定程序都应据理力争,使其回到正常的轨道。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一般高于或等同于国际标准,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标准往往低于国际标准,如我国有70~80%的技术标准

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国内技术标准是当务之急,否则,按国内标准生产出口,必被贸易技术壁垒拒之门外。同时,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防止进口国(地区)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

三、国际贸易安全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的安全标准与国际贸易的技术标准很多是交叉的或兼而有之的标准,也就是说,一些标准是安全标准又是技术标准。不过,安全标准更多地、更直接地是为了人类的安全,动植物的安全,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地球的健康。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直接涉及人类生命安全、人类健康的问题。人们记忆犹新的如“大头娃”奶粉、三聚氰氨牛奶、“吊白块”米粉等,因其质量及安全性问题,给儿童,给人类造成的伤害至今仍有阴影。各国(地区)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平均每月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扣留的不下3500批次,可见其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使各国(地区)政府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产品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将安全要求法律化,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安全要求,如美国的儿童玩具法对玩具的安全基本要求是不能有棱角、锐角;填充器无毒;涂料含铅量小于百万分之六;附着物拉力不小于30磅;拉链长度不超过12寸;声响不能过大等,其安全要求非常具体。如欧盟将安全界定为在正常、合理、可预测的状况下符合安全规定;无危险性或将危险性降到最低点。当消费者认为产品有“缺陷”时,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召回制,不让其进入市场。如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美国凡世通公司两次宣布召回1400多万个有安全隐患的汽车轮胎;2001年2月12日,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宣布召回出售到中国的7万多辆三菱帕杰罗越野车;2001年3月10日,德国大众宣布从世界各地召回156万辆奥迪和帕萨特轿车。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只要产品有“缺陷”,不管生产者、销售者有无过错,都应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这意味生产者、销售者由有“过错”承担侵权责任扩展到无“过错”也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产品“缺陷”不管来自何方,生产者、销售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见,国际贸易的货物安全问题早已为全球关注。世界各国(地区)都有严格的安全认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安全认证更为严格。发达国家表面上讲安全认证是“自愿”而不是“强制”的,但事实上,出口货物若没有取得相应的安全认证就无法登陆这些国家的市场,安全认证实际上成了发达国家的进口“通行证”,正是这种“通行证”成为国际贸易安全性健康壁垒。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出口货物符合安全法规天经地义。

四、国际贸易环保性健康壁垒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虽未形成具有法律约束的国际气候协议,但低碳经济、健康低碳生活已成为流行语。征收“碳关税”的提法正式浮出水面,纳入人们的视野,国际贸易环保性健康壁垒由绿色壁垒,蓝色壁垒,无色壁垒组成一个全方位的体系。

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有赖于生态环境健康,环境与资源保护、环境管理与环境标志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贸易规则,即绿色贸易制度应运而生,它强调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标志、绿色卫生检疫,使国际贸易的货物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这种多方位的“要求”很自然地会成为国际贸易的“栏杆”,越是发达国家这种“栏杆”越高,很多绿色法规、绿色标准总使发展中国家难以逾越。如欧盟的《环保纺织品标准OKO-YEX100》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苯乙烯的要求是不

超过5PPb(十亿分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很难检测和控制PPb(十亿分率)级物质,只能进口昂贵的“环保染料”生产出口纺织品。绿色壁垒顺理成章。

蓝色贸易壁垒要求企业担当起社会道德责任,对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健康与安全等负责,对社会和环境的保护负责。它由绿色贸易壁垒的只见“物”,发展到不仅要见“物”,而且要见“人”。国际贸易不仅考虑货物本身是否“绿色”、环保,而且考虑货物生产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工作权利、工作保护、社会保障等是否“蓝色”、健康。将“核心劳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的范畴,将劳工权益、企业社会责任同国际贸易挂钩,这对劳动者而言是福音,对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就是国际贸易的蓝色壁垒。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与人类活动中排放COs密切相关。鉴于此,国际贸易要与气候的变化、CO2的排放等联系起来,即采取“边境调节”措施课征惩罚性的“碳关税”,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因CO2为无色气体,故称之为无色壁垒,与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相呼应。

从绿色壁垒到蓝色壁垒,再到征收碳关税的无色壁垒。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在华丽外衣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是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的借口。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技术标准、环保标准、零碳或低碳技术,另一方面要发挥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性组织中的谈判作用,改变谈判格局;此外,一些国际性机构利益向发达国家倾斜的“比萨斜塔”现象应匡正。

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分析 篇7

作为贸易大国, 对外贸易发展必然会涉及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事实上, 绿色贸易壁垒已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必须积极面对, 一方面努力促进经济、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坚决抵制各种不正当绿色贸易壁垒, 同时合理地构筑我国的绿色贸易措施体系。

一、实施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面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只能主动适应:一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协调对外开放与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二是树立环境竞争力意识, 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三是国家应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四是企业应把开发绿色产品作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举措。

二、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 我们应密切注意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动向, 搜集各国环境限制法规和环境标准, 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的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同时, 充分利用WTO规定的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通报与咨询制度获得有关信息。成功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并利用相关的信息, 而这又有赖于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 导致我们屡遇绿色贸易壁垒。我国要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环境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 对传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提高经济的环境友好水平。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 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国际标准反映了国际上普遍达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得到各国的认同, 是处理国际纠纷的重要基础。“目前, 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达80%甚至90%以上, 而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采用了国际标准, 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差距”。国际IS014000认证和环境标志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 通过国际认证的企业和产品, 相当于获得了进入别国市场的“钥匙”。因此, 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五、改革环保管理体制, 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

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是深化环境保护和针对贸易与环境新问题的重要措施。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采用经济激励手段为主的多样化的环保调节手段, 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 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预防, 从而免受绿色贸易壁垒之限。在进出口贸易中, 逐步建立禁止进口、征收环境税、补贴和反补贴等选择性激励机制, 克服国内外企业“搭便车”行为。

六、实施多元化战略, 提高对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

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绿色技术标准、包装标签、动植物的卫生检疫、环保等方面的规定过于复杂苛刻, 我们可以实施贸易对象国的转移, 以此避开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应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之上,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准入的限制。此外, 我国出口企业还可以力争在海外直接设厂, 把投资的重点定位在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和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实现直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七、利用贸易救济措施抵制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对于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WTO/TBT或SPS等协议依据,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调查机制, 借助法律、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专家力量进行调查取证, 必要时申请商务部对进口成员方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进行立案调查。同时, 要充分利用WTO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和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 向有关国家和国际机构提出交涉或申诉, 遏制“环保例外权”被滥用, 防止贸易保护主义者动辄实施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八、积极开展环境外交, 力争制定公平合理的贸易与环境新规则

我国应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 使国际环境规则的制定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应积极参与WTO关于环境方面的贸易规则的修改制定工作以及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 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活动争取主动权。

绿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也是我国的长远利益之所在, 为促进我国外贸的稳定持续发展, 必须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顺应绿色趋势, 积极适应正当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要求, 加强环保意识, 紧跟国际标准, 建立绿色措施保护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持续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京安 杨 越: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1)

[2]卢授永 杨晓光: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透视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1)

[3]周曙东 吴方卫:国际贸易中战略性贸易保护的博弈分析——兼谈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绿色壁垒[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10)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绿色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06-04

似乎ROSH、PAH、WEEE上一轮“绿色贸易壁垒”的喧嚣还在耳边,而随着近期REACH中的SVHC候选物质名单的更新、CPR等法规的实施,又一波“绿色”挑战又活跃在眼前:截止到2012年12月19号,随着第八批SVHC高关注度物质名单公布,目前已增加到138种;截止到2013年7月1号,所有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的建筑产品未取得CE认证的,不得在欧盟销售和使用。大家之所以对此感觉到“新”,只在于这两个法规中涉及到法规实施的截止日期是现在时的。对于REACH来说,除了法规中规定的注册、评估时间的节点日期外,还要其中的SVHC高关注度候选物质的不断更新,而宣布的SVHC物质除了会涉及化工行业外,其中很多的物品如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物等都会牵涉到这类物质,所以其影响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

1 REACH和CPR简介

REACH是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的法规,于2007年6月1号开始实施。该法规是ECHA(欧洲化学管理局)整合并取代了2007年以前的欧洲实施的40部有关化学品的法令,对所有化学品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目的是提高欧洲化工业的竞争力、安全标准的整理和数据共享,避免不必要的动物实验,保护人类健康与所处的生态环境。REACH法规实施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已经较多,故不再累述,而主要对REACH中不断更新的SVHC介绍一下。SVHC(Substancesof Very High Concerns)主要有下列三类特性的物质归入到高关注度物质候选名单中:具有致癌、诱变、生殖毒性的CMR类;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毒性的PBT类;有高持久性、高生物蓄积性的vPvB类物质。SVHC从2008年10月28日第一批15种物质的发布,截止到2012年12月19日共发布了8批计138种物质列入其中,以后还会不断增加和更新。名单列表中有物质名称、欧盟委员会法规编号、化学文摘登记编号、物质类别、主要用途等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其提供的主要用途看自己的产品中是否含该物质从而判定是否检测。每次SVHC的更新,对于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事后检测的方式来应对REACH实施来说,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检测成本的增加。REACH的初衷是供应链的上游向下游进行信息传递,下游用户有知情权,实行无数据、无市场的原则。含有SVHC的物品供应商需要向下游用户(这里不包括分销商和消费者)传递告知物品中是否含有含量大于0.1%的SVHC物质。如果含量大于0.1%的SVHC,且物品中SVHC的含量≥1吨/年需进行付费通告。

2 CPR建筑产品法规

从2011年3月9日颁布实施,到2013年7月1日完全取代旧的CPD指令,进入强制执行阶段。CPR采用更清晰的机制以改善现有措施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减轻生产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负担。CPR除了以前CPD指令定义的六项基本性能的要求如机械应力及稳定性,火灾时的安全要求,卫生、健康与环境,使用安全,噪音防护,能源经济及保温以外,还要求企业证明其生产的建筑产品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性信息。CPR适用范围内所指的建筑产品是以永久性方式构成建筑工程的任何产品,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物和土木工程。主要涵盖35类建筑产品,如混凝土制品、门窗五金、卫浴产品、保温材料等。

CPR法规虽说本意上希望明确CE标示的概念和使用要求,同时引入一套简化程序,以帮助降低中小型企业的成本。但一个词从指令Directive到法规Regulation的更改,CE认证对建材生产商来说,如果产品想在欧洲市场销售,就必须在2013年7月1日前取得CE证书。而对建材产品,按照安全级别划分等级,不同等级的产品,取得授权的公告机构会对生产厂家进行不同类型的考核,系统符合性级别越高,公告机构的监管越严格。包括产品的初始型式实验、工厂审核、每年的监测与评估、市场或现场不定期抽查验证其符合性。无疑会加大工厂的CE认证费用,增加生产成本。

3 辩证地看待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或服务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绿色产品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产品安全认证制度、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一边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同时,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优势,阻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关税、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和原产地制度等逐渐为WTO所限用或禁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新型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一些国家保护本国贸易的主要手段,绿色贸易壁垒具有表面的合理性、形式的多样性、实施标准的不确定性及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点,所以被发达国家使用得越来越多。

但我们应辨证地看待绿色壁垒,存在的既是合理的。随着气候全球变暖、资源能源短缺、物种快速灭绝、人类生存空间环境日益恶化等困境的出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渐入人心,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大行其道。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单方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顾环境资源的破坏无疑于涸泽而渔。如REACH、CPR的实施,固然有西方发达国家对地方经济利益、环境利益的保护因素在里面,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些绿色壁垒采用的先进的技术,可供借鉴,以促进各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近几年我国所遭受的一拨又一拨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行业保护范围愈加广泛;所使用的技术标准越来越复杂和严格;自愿性向强制性转变。

4 我国中小企业在“新一波绿色贸易壁垒”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固然在解决劳动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出口创汇、发明创新、GDP贡献、活跃经济等方面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但囿于中小企业本身资金、人员、技术、装备、信息收集等方面的缺陷,所以在“新一波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的中小企业会面临着以下诸多问题:

4.1 外部经济环境方面,当前欧美经济发展低迷,需求疲软

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量占68%;中小企业从业人数约占城镇就业人数的75%以上;中小企业数量注册总数量的99%;作为“贸易壁垒”尤其是REACH中SVHC的不断更新,几乎会影响到所有外贸生产型企业及其就业人员。

4.2 竞争加剧

内部:由于2008年以前的几年,经济形势较好,很多中小企业在那时发展起来,很多企业从事代工,产品相似度同质化严重,出口竞争激烈。外部:由于近几年国内材料、能源、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很多国外订单被越南、印度等国企业低价抢去。

4.3 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削弱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要使用合格的原材料;使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和开发绿色产品;产品检测、认证费用;引进高昂的防污治污设备;产品回收成本由生产商和分销商共同承担等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的资源及人工成本、人民币升值等都在削弱出口企业的利润;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的产品本身已进入了微利时代。

4.4 很多中小企业生产供应链低端的产品,技术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粗放增长模式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这种产品已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市场的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不利于产品走向世界,降低了出口市场范围。

4.5 资金不足

货币紧缩政策带来融资困难,缺乏经济实力去建设应对指令的软、硬件体系。稍微经营不善,就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关门倒闭。

4.6 与他国的国际贸易摩擦成上升趋势

由于信息收集不到位或沟通不顺畅,造成产品不符合顾客要求而遭扣押、报废或退货等,拿不到货款或只拿到部分货款而导致的贸易争端。

5 如何应对目前的“绿色贸易壁垒”

从“绿色贸易壁垒”的两面性来看:一方面,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要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理,尽量消除或减少绿色贸易壁垒。谈判中应坚持的三个原则:(1)环境与经贸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树立全球战略伙伴思想,建立相互协调的环境与贸易间的良性机制。(2)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我们在享受国际贸易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积极承担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环境义务。(3)坚持发达国家多承担义务的原则:发达国家应对其工业化进程的环境欠账、现行的奢侈性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后果负责,并能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技术并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小企业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考虑,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全程监控。其中会不可避免地碰到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借助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力量去克服,一起来迎接这“新一波的绿色贸易壁垒”,化挑战为机遇,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国际贸易之路,让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5.1 企业自身

5.1.1 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定位自己的主打产品。对于已发现不符合绿色贸易壁垒的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查明原因。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或重新开放新的绿色产品,符合绿色消费趋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1.2 认清形势,提高全企业人员的绿色意识,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考虑,走绿色供应链管理之路。从供应商的原材料抓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收集REACH信息,使用绿色材料,进行绿色设计,运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做好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

5.1.3 积极做好绿色认证、绿色标识的工作,做好绿色营销,塑造绿色品牌。对于CPR法规强制执行的节点时间的到来,从中国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过百亿美元的建筑产品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没有CE认证就等于失去了欧盟的客户。

5.1.4 积极配合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5.2 政府方面

5.2.1 加强环境立法,积极与国际环保法规接轨,促进中小企业守法。我国现有的环境立法够多但不够强,可操作性差,处罚力度不够,企业违法成本太低。

5.2.2 打击李鬼的“绿色产品”,避免不正当竞争。现在市场上的绿色产品,意味着高投入,也意味着高价位。如果任由李鬼横行,将严重扰乱经营程序。

5.2.3 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改变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而应预防为主,尽量做到不污染或少污染。对环保产业里的中小企业应给予税收、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的资金扶持。

5.2.4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鼓励创新,优先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企业。

5.2.5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产研学结合及学术向实际产品的转换,开发出高精尖的产品。

5.3 行业协会

5.3.1 注意国际最新动态,建立行业预警机制。收集相关行业信息,对人力财力相对弱小的中小企业给予积极引导。

5.3.2 筹建数据库,行业信息共享。

5.3.3 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中小企业进行免费咨询指导。

5.3.4 有条件的行业可组建有资质的检测认证机构,免费或低价为中小企业服务。

5.3.5 协调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信息沟通。

6 企业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企业在迎接新一轮绿色贸易壁垒中实际运作方法作一介绍,供大家借鉴。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与众多中小企业共勉之。

RY公司是一家外贸为主的中小企业,有员工60人,年营业额4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是紧固件及其他五金杂货的出口。公司有几名外语流利、业务精练的销售人员,在五金行业中深得国外客户的认可,有着较为稳定的客户源和市场份额,依据客户订单来安排生产采购。由于紧固件及五金行业属于传统的微利行业,进入门槛低,从业者众多,行业内竞争激烈。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发展迟缓,中国主要出口地的欧美两大经济体消费低迷,而一波接一波的绿色贸易壁垒的侵袭,使现在生存者的中小企业平均订单量锐减。以紧固件出口集中地嘉兴为例,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出口欧盟的紧固件同比下降了19.19%,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紧固件生产商有11家,出口同比下降的有六家,降幅最大的一家达40.11%。面对如此严峻的出口形势,RY公司从2010年开始做了以下工作应对越来越严格的市场需求:

6.1 认清形势,确立公司发展战略

国际形势: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王道,即使它是贸易壁垒。国内形势:将传统高污染、低附加值的标准紧固件列为限制发展对象,而将高强度、高精度及异形紧固件列为优先发展对象。籍于此形势的判断,公司发展战略定位于利用新技术发展公司的重点产品,新管理手段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并不断开拓新市场。

6.2 对于民用紧固件市场

大力发展新品,如还没有国家标准而已经有广大市场的纤维板钉、阳台钉、甲板钉。纤维板钉具有较好的抗拉、扭矩和弯曲特性。若在尖端采用割尾或在螺纹部分加上刮削筋或使用双线螺纹,就具有良好的攻入效能,市场销售很好。考虑到环保问题,可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的达克罗做镀层的话,4~8?m的镀层厚度,中性盐雾测试超过1200小时,远远大于电镀锌的24小时。开拓新兴市场,寻求高强度、高精度及异形紧固件及其他工业产品,多元发展,分散风险。

6.3 运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

对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上,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不再单单满足于过去要求的质量、成本、交期、服务,而是响应政府号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长远利益、持续合作的角度加入绿色度的考核指标,包括是否实施认证ISO14000、SA8000,节能减排的实施及效果,是否从产品的生命周期考虑进行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是否满足终端用户的绿色要求及其方便后期逆向物流的绿色回收,员工的绿色知识培训情况等,并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建立了DEA/AHP的数学模型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选择。对于选定的欲与合作的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利用订单的分配机制给予优秀供应商激励。

6.4 充分运用公司人力资源优势及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我司员工90%以上的是科班出身,人力资源有一定优势。并且公司运用ERP管理软件,建有庞大的供应商及产品数据库。对于实施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是链上多方信息共享及充分发挥各节点的核心优势。如为应对REACH方面:公司有专人负责跟踪REACH的变化、每批SVHC的发布情况,及时整理出链上可能涉及的产品。供应商不但可以进入数据库直接查询这方面的信息,还会收到我司的提醒信息。供应商所使用材料信息都可登陆记录到与自己产品对应的数据库,客人也能直接进入数据库查询自己采购的相关产品的信息。所以,对于REACH所要求的相关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很容易地解决了。而对于建筑产品法规CPR的实施,主要是产品的安全认证上。而所有授权的认证机构都在欧盟本土。各供应商对自己产品认证的话,与国外认证机构的沟通上及对认证所需的专业知识上,很多工厂都不具备。这无疑是个绿色贸易壁垒。而我司具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2011年CPR发布之初,就进行了跟进与准备工作并作为产品的代理商对所有涉及CPR的产品实施了一揽子认证。这样,供应商不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不影响自己产品的及时出口。

6.5 政府扶持基金的利用

政府也一直在关注和支持着中小企业的发展,2012年和2013年上海都有实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补助项目》,中小企业都可参照自身的实际情况,申请政府资金补助,最高可补助项目花费的70%。这样就可大大缓解项目的资金难问题。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的分析说明,中小企业只要看对了方向,找对了方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向着长远发展利益努力,不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一样也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欧盟REACH法规指南[S].2011.

[2]REGULATION (EU) No 305/2011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of 9 March 2011,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Union, 4.4.2011.

[3]李飞,赵国.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苏盐科技,2011,(9).

作者简介:张家宜(1975—),男,就读于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工业工程。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交流会简报下一篇: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标语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