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貌的弟弟作文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礼貌的弟弟作文(通用10篇)

有礼貌的弟弟作文 篇1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最初进入学术界始于1972年。此后, 跨性别交流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跨性别交流的研究主要针对“中间范围”的交流, 即处于完全亲密和完全没有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范围, 鲜有研究触及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礼貌问题。

绝大多数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网络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核心, 因此指向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探讨长时间的亲密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相爱的男女性结婚之前及之后的关系。亲密关系意味着亲密交流, 但亲密交流并不一定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Deborah Tannen曾写道:“在持续时间较长的亲密关系中, 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交流本质上是含糊的, 并且谈话的风格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期待着如果有爱, 就应该被理解。 (1992, P118) ……你和某人走得越近, 你们关系亲近的时间越长, 你开口时不得不失去的就越多。” (1)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交流机会最多,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将自然而然地拥有高质量的交流——正像在其他人之间一样, 由于不恰当的交流方式, 他们之间也会产生交流障碍, 而且亲密关系越近, 亲密时间越长, 交流状况就有可能越糟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Nessa Wolfson (1988) 和Janet Holmes (1995) 的研究表明, 陌生人之间以及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交流的某种特质相同——礼貌现象在陌生人之间及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几乎是缺失的。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正是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 文章论证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关注礼貌现象的必要性并提供交流策略来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一、性别与交流

(一) 作为亚文化的社会性别

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所有居住在人类社会中的男女性必定带着文化的烙印。 (2) 同时, 男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在较大的群体之内集体共享的象征性的思想体系”。 (3)

人生来就有不同的生物性别 (sex) , 它指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 在生物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 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开始学习被性别化。Wood认为, 性别是“一个社会的、象征性的范畴, 反映了一个社会给予生物性别的意义。” (4) 由于受到社会和社会化的人们影响, 产生了社会性别 (gender) , 原本是生物范畴的生物性别通过吸收社会中的文化特性被性别社会化为男性和女性。

研究跨性别交流的学者非常关注影响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因素。对于儿童来讲, 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与被社会化为男性和女性的过程是同步的。Laurie P.Arliss在讨论与交流中的性别差异形成相关的有影响力社会因素时强调社会学习理论和模仿理论。根据她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解释, 社会的代言人如父母、教师以及同龄人都是“社会化的人”。这些人们使用“积极或消极的、有形或无形的、微妙或激烈的”方式来“在孩子们被社会化的过程中塑造特定的性别行为。”模仿理论则解释父母、其他成年人以及来自于媒体尤其是电视的模特或榜样们给了孩子们“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印象。” (5) 她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化了的人。

Julia T.Wood则认为, “迄今为止, 我们集中在个人是如何学习社会性别的, 而社会性别严格来讲并不是个人的品质, 而是一套复杂的各部分相互关联的文化信念, 这些信念规定了生物性别的社会意义。” (6) 也就是说, 人是通过转化社会文化信念来学习如何被性别社会化的。Arliss和Wood都相信, 不管是被社会化了的人还是社会观念所影响, 学习被性别化意味着被社会化, 被和社会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Gudykunst认为, “如果文化这个概念指的是社会文化, 那么,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 亚文化群体是文化中的一个子集, 有着一些不与更大的文化群体中的所有人分享的不同的价值观、准则、或符号。” (7)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两种性别应该被归为不同的亚文化群体。通过不断地实践从成人的榜样以及与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行互动所习得的经验和规则, 人们逐渐证实了自己的性别身份。

(二)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跨性别交流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最初进入学术界始于1972年Robin Lakoff的著作《语言与女性的地位》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的出版。自此以后, 相关领域的大量研究就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出现了。中国学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也在此领域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Gudykunst认为, “文化在人们背景中的易变性影响了他们的交流行为。” (8) 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 他们的性别文化背景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交际行为。Deborah Tannen的著作《你就是不了解:对话中的男性和女性》在这个领域内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她认为至少存在着九种基于不同性别的交流风格:

1. 亲密——独立;2.关联——身份;3.包容的——排外的;

4. 关系——信息;5.和睦——报道;6.团体——竞争;

7. 问题——解决;8.新手——专家;9.倾听——演讲。 (9)

Tannen认为, 女性与男性的交流风格在以上九个方面不同。女性的风格倾向于连字号左边的风格, 而男性则倾向于右边的风格。Tannen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表明, 作为不同亚文化群体的不同性别对交流有着极大的影响, 并且交流风格在两种性别之间区别很大。对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不同方面的比较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在跨性别交流中了解彼此。

Samovar和Mills (1998:9) 强调, “交流包含着传达人们之间各种各样思想感情的方式。” (10) 人们每天都要有意识无意识地用语言或不用语言进行交流, 而交流与关系联系密切。Mark Knapp写道, “我们所有的交流都是发生在某种关系的背景之下的。”11Gamble and Gamble也认为“我们所有的关系共有的一件事情是交流。通过交流, 我们不仅建立、保持, 也收回和结束关系。……交流在一段关系中可以起到生命线的作用, 也可以是关系的丧钟。”12因此交流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一定是与关系相关的。交流不仅能够制造和改善, 也可以结束一段关系, 同时关系也会对交流产生影响。关系和交流之间的互动意义重大。

与跨性别交流相关的研究主要注重比较男女性之间语言上的不同, 许多研究集中在语音、词汇、句法、交流风格等的性别区别上。在这些研究中, Deborah Tannen (1992) 有关交谈风格不同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男性和女性有形成会话或交谈中不同尺度的倾向。他们彼此经常误解对方是因为他们有不一样的理解框架。Jennifer Coates (1986) 则对男性和女性在打断讲话以及控制谈话的话题、女性的风格比如讲话罗嗦冗长、附加疑问句的使用、诅咒或断言以及禁忌语等进行了研究。在语言与性别方面, 中国的学者如孙汝建 (1997) 主要集中研究中国的情况, 如身体语言的不同、中国男性和女性之间语言发展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国学者赵蓉晖 (2003) 研究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在语音、词汇和会话风格方面的性别差异。以上的研究帮助人们认识到在语言使用方面的性别区别, 因此促进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相互理解。但是了解两种性别间的差异仅是第一步, Deborah Tannen坦承:“尽管绝大多数人认为我对谈话方式方面性别差异的解释诠释了他们自己的经验——并且他们热切地提供自己的例子来证明它——一些人一听到提及性别就变得焦躁不安。少数人对于仅仅提出男性和女性不同变得生气。”13

很明显地, 在交谈方面单纯提出男女性的不同对于解决交流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找到提高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策略。

(三) 亲密关系和亲密交流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种亲密关系,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结婚之前和之后相爱中男女性之间的关系。Sternberg爱的三角形理论将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做了如下诠释:

Sternberg认为:“亲密关系可以通过审视三个成分来进行分析:亲密, 包括亲近、分享、交流、支持等情感;激情, 它涉及生理上的唤起以及同相爱的那一方结合的强烈愿望;而承诺涉及短期的对另一方爱的决定, 以及长期的保持这种爱的承诺。”14

在亲密、激情、承诺等三个成分的基础上, Sternburg爱的三角形理论介绍了八种类型的亲密关系, 阐释了亲密关系之间在深度和广度上是彼此不同的。因此, 可以断定, 亲密关系本身需要关怀, 以对它进行维护和改善。那种认为亲密关系一旦确立, 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将会消失的观点是不真实的。

那么, 亲密关系与亲密交流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呢?Marshall R.Singer在“亲密连续体”中提出, 将交流与关系结合考虑, 存在三类人际间的交流:

来源:Marshall R.Singer, 《文化交流:感性的方法》。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87) , 145.

为了解释这个图表, 他写道:“在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一端是完全客观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交流关系, 但在另一端则是完全的亲密交流关系。在这两种极端的中间是无穷范围的可能行为。”15图2展示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关系”的组合体。审视这个“亲密连续体’”可知, 随着关系亲密度的增加, 交流的亲密度也随之增长。这就是说, 拥有最亲密关系的人们将同时获得最亲密的交流。但图2并未表明什么是亲密交流。Knapp and Vangelisti的研究给予了这个问题一个答案。他们提供了如下八个衡量不同关系中交流的尺度:

来源:Mark L.Knapp, Anita L.Vangelisti, 《人际间的交流与人的关系》。 (Boston:Allyn and Bacon, 1992) , 12.

Knapp和Vangelisti认为, 表1中的箭头表明:“当人们寻求更亲密的关系时, 这八个尺度中任一个典型的交流行为会从左向右移动 (不亲密到亲密) ;而当人们彼此之间变得更为疏远之时, 这八个尺度中的任何一种交流行为也将从右向左移动 (亲密到不亲密) 。”16

表1阐释的观点认为, 随着交流行为从左向右移动, 他们的关系从不亲密成长为亲密关系。尽管这八个尺度不会同时朝着一个方向移动——有些可能会朝左移, 有些朝右移动, 它们的确提供了一些有关亲密交流的重要特征。拥有亲密关系的人们以一种被称为亲密交流的方式沟通, 而亲密交流有着表1右部所示的八个特征。

(四) 亲密交流与高质量交流

亲密关系和亲密交流彼此联系密切, 但亲密交流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尽管亲密者之间社会距离最近, 而且有着最多的交流机会, 他们之间还需要交流策略来提升交流质量。

首先, Marshall R.Singer, Knapp以及Vangelisti对于亲密交流中所存在困难的研究显示“没有发现困难会根据关系类型从不亲密到亲密有规律地改变。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亲密和不亲密关系要获得有效的交流可能都有困难或者‘障碍’”。17同其他任何一种关系一样,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着困难和障碍。美国学者如Deborah Tannen以及John Gray的一系列有关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著作表明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彼此交流时有困难, 误解和争吵很容易在亲密者之间产生, 交流崩溃或中断的情况也不少见。John Gray (1992) 甚至将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差距比喻为来自不同星球的人们之间的交流——男性来自于火星而女性来自金星。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流需要获得关注。Deborah Tannan认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那种“如果你们彼此相爱, 你们就能得到好结果”的老生常谈不一定是真的。相反, 你们彼此越相爱, 就有越多不切实际的对完美理解的期待, 以及更痛苦的对言外之意的误解。18

爱, 更确切地说, 亲密关系, 并非解决亲密者们之间交流问题万能的灵丹妙药。亲密交流与亲密关系共存,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将在交流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更糟糕的是, 亲密交流有时候可能会破坏亲密关系。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需要策略以及努力来提高他们交流的质量。

其次, Gudykunst和Kim认为, “交流的质量指的是我们的交流放松、顺畅的程度, 涉及理解以及最低限度的交流崩溃。”19因此, 高质量的交流意味着轻松的氛围、高效的沟通以及最少的交流失败。亲密交流与高质量的交流在某些特征上有相同的标准。正如表1所介绍的, 亲密交流有着开明或丰富的、独特的、高效的、灵活的、顺畅的、私密的、自然而然的, 并且给予公开的评价等特征。诸如高效、灵活、顺畅、自然而然等特征与高质量交流的要求几乎一样。因此, 充分利用亲密关系的优势将帮助获得高质量的交流, 促进或是保持亲密关系对于亲密者们之间的交流意义重大。但是亲密交流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 因为还有其他特征, 比如给予公开的评价, 将会很容易带来交流崩溃。因此, 为了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寻找帮助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的交流策略是必需的。

最后, Knapp和Vangelisti认为, “对一个共同身份的承诺”是亲密关系的基础之一。共同的身份指“两个个体的融合, 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的融合, 会产生一种新的混合物。当然, 在新的混合体中仍然还有原先的两种化学物质的特性, 但是也拥有最初的化学物质中完全没有的特性。”20因此共同身份是一种新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中除了保留着原先物质的特性, 还出现了新的特性。爱侣们可以用婚礼的仪式来宣布一个共同的身份, 或者通过承认彼此为男女性朋友来确定亲密关系。共同身份意味着共同的形象和利益——不管其中一方做了什么, 他或她都是代表双方做的, 每个个体的行为都代表了双方。一旦同意拥有统一的身份, 多半就会开始对彼此的指责。为了保持共同面子的良好形象, 亲密者们通常想要约束彼此。Deborah Tannen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伴侣们感到有权, 甚至被请求来纠正彼此, 因为他们是盟友。许多亲密的指责来自于想要改善我们伴侣和其他亲密者的愿望, 为了他们自己好, 也因为我们感觉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代表着我们。由于我们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 纠正彼此的机会无处不在。21

为了“改善和提高”彼此, 亲密者们很不幸地陷入了永不停歇的争论之中:到底是要满足共同的身份需要, 还是要保留个人行动和决定的自由?“亲密者们不断地关注着平衡个性和相互关系的尝试。”22事实上, 不停地为了共同的利益牺牲个人的自由是很困难的。亲密的爱侣们变成了亲密的批评家, 这是因为他们不断地想要努力平衡个人的和共有的需要。过多的批评将夺走亲密者们的亲密关系, 并毁掉他们之间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 亲密者们有时候也需要保持一些距离。存在于亲密关系基础中的障碍对交流没有好处。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要保持高质量的交流是不可能的。将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亲密者们非常需要交流策略, 以便获得高质量的交流。

(五) 寻找策略以改善交流质量

“交流策略”在二语习得中被定义为“语言使用者在计划进行表达的阶段意识到自身语言上的缺点所带来的问题, 为了表达好预期的意义而采用的策略。23“交流策略”在本文中也指解决语言问题的技巧, 但它由于没有使用在非母语讲话者身上, 因此与二语习得中的交流策略有不同之处。取而代之的是, 它是指用来解决说同一种语言的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产生的交流问题的技巧。

在寻找策略以提高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过程中, Nessa Wolfson (1988) 的互动“膨胀”模式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

来源:Janet Holmes, 《女性, 男性与礼貌》。 (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 1995) , 14.

Wolfson认为:“当我们仔细审视不同的言语行为在日常言谈中的实现方式时, 当我们根据参加谈话者的社会关系来比较这些行为时,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社会距离的两个极端——最小和最大的——似乎会引起非常相似的行为, 而更朝向中间的关系展示出显著的不同。”24

她发现人们对待陌生人和亲密者们的表现是相似的。同对社会距离处于中间关系的朋友们所使用的语言礼貌的数量相比, 亲密者之间和陌生人之间在交流中所接受的礼貌现象是最少的。Holmes进一步解释, “我们不对在社会距离连续体中处于这两个极端的人们使用大量清楚的语言礼貌操心。”25这是令人吃惊的, 然而却是事实, 尤其是在有长期关系的亲密者之间, 礼貌现象则更少。

Wolfson的“膨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交流中的真实情况, 但不应想当然地认为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相互交流时不需要语言礼貌策略。相反, 他们有必要有意识地使用语言礼貌, 因为他们之间不仅和其他人之间一样, 存在交流上的困难和问题, 而且在他们亲密关系的基础之中存在着障碍。亲密者们应该明白在他们之间的交流中语言礼貌的重要性。

事实上, 所有58位笔者访问过的夫妇都坦诚, 即使在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 礼貌也是必需的。当被问及并要求给予意见时,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都认识到了礼貌对于他们之间交流和关系的价值。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真的知道如何对他们的配偶表达礼貌。

二、礼貌策略与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

综上所述,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需要礼貌策略来提升他们之间交流的质量。作者认为, Brown和Levinson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可以用来提升亲密关系者之间的交流质量。

(一) Brown和Levinson礼貌策略的概念

Brown和Levinson有关面子和礼貌的理论最早是在剑桥1987年的论文系列《问题与礼貌》中发表的, 他们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Richard J.Watts认为, “礼貌中保留面子的观点来自于Brown和Levinson (1978) , 毫不夸张地说, 它为语言礼貌提供了一个范例, 该范例远不只是格赖斯准则 (Gricean maxims) 的延伸, 它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26

Brown和Levinson的著作《礼貌: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同其他把Grice的合作原则作为基础的理论不一样, 它开始于介绍Goffman的面子概念, 然后建立了一个关于礼貌的广泛全面的综合理论, 最终提供了策略。本文中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被选为交流策略, 是因为它们代表一套能够通过增进亲密关系、减少摩擦来帮助提高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方法。为了对这个理论的全貌有一个了解, 需要从面子概念开始。

1. 面子——国际和国内的诠释

面子是一个不易下定义的抽象概念。Brown和Levinson认为面子这个概念来自Goffman (1967) 和英语的民间术语, 它将面子与遭遇尴尬、受辱、或“丢脸”的概念联系起来。因而面子是一种感情上的投入, 是会被丢失、保留、或者提升的, 并且在互动中必须不断地照顾到面子。一般来讲, 人们在互动中彼此合作 (并假定彼此的合作) 以保留面子, 这样的合作是基于双方面子的脆弱性之上的。27

Brown和Levinson清楚地给出了他们面子概念的来源, 并提供了它最明显的特征。面子被理解为需要不断照顾到的东西。人们必须合作以在互动中保留或提升面子。没有恰当的照料或是合作, 面子就会丢失。但面子是什么呢?Brown和Levinson试着在被他们称为积极和消极“面子需要”的两种愿望的基础上来解释它。他们认为, 消极面子指的是“每一个有能力的成年人对他的行为不受别人阻碍的需求”, 而积极面子是指“每个成年人对于他的需求对至少一些其他人来讲是值得想往的的愿望。”28

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讲非常重要。中国学者易中天认为面子的特征是:“一, 人人必备, 一旦丧失, 便‘没脸见人’;二, 可以替换, 有时会变大, 有时会变小, 有时还会丢光;三, 专供观赏, 有人看时挂在脸上, 没人看时束之高阁。”29看起来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讲差不多是有魔力的。易中天还总结道“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面子几乎主宰着中国人的一切。”30可以说面子在中国人生活中有着无所不在的影响力。对面子的需求不断地在中国人的日常对话中被表达出来,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也不例外, 他们有着共同的, 同时也有各自的个人面子。有许多种面子可以被给予、丢失、保留。给面子意味着满足别人的面子需求。这就好像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有朝一日你也将被给予面子。保留面子需要作出努力。人们在交流中尽最大努力合作, 就是为了为彼此保留面子, 因为如果他们不共同努力, 双方就都没有机会保留面子。此外, 亲密者们还需要一起努力, 以保留他们在公众面前的共同面子。丢面子可能损失惨重, 甚至是致命的。

积极和消极面子需要非常重要, 但同时也很脆弱, 因为它们并不总是能够被满足。如果面子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那么面子就受到了威胁。当面子需要受到威胁时, 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在这种场合下被Brown和Levinson称为威胁面子的举动 (FTA) 。

2. 威胁面子举动的策略

Brown和Levinson认为威胁面子的举动是固有的行为, 因为“如果考虑到面子和理性普遍性的假设, 凭直觉就可知道某些行为从本质上威胁面子, 也就是说这些行为本质上与接受者以及/或者说话者的面子需要相悖。我们认为‘行为’是打算用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来做到的, 一句话可指向一个或多个‘言语行为’。”31

由于威胁面子的举动在交流中是本来固有的, 需要通过使用必要的策略把对面子的威胁最小化。Brown和Levinson认为有两种策略做威胁面子的举动——不公开策略 (off record) 和公开策略 (On record) 。使用不公开策略时, 听话者 (Hearer, 此后以H指代) 能理解到不止一个不明确的意图。Brown和Levinson认为, 使用不公开策略, 说话者 (Speaker, 此后以S指代) 通过提供若干可起到保护作用的解释方式, 使得自己能够“置身事外”。他不能够被抓住承认自己的行为只有一种特定的解释。因此如果一个说话者想要实施一个威胁面子的行为, 但是又想要避开实施这个行为的责任, 他可以用不公开策略来行事, 让接受这个行为的人来决定怎样理解它。32

不公开策略使用在当S想要通过提供模糊的信息来避免承担做了威胁面子行为的责任之时。不公开策略将不被建议在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 因为这种策略不但不能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反之, 那种认为对方推卸责任的感觉将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公开策略适用于当S的交流意图对参与者来讲很清楚的时候。解释公开策略时, 需要了解什么是补救行动 (redressive action) 。“补救行动对接受方来讲是‘给面子’的行为, 是指抵消威胁面子的行为中潜在面子损失的努力, 是通过某种方式, 或进行某些增减来做威胁面子的行为, 这方式或增减清楚地表明并不打算或想要有对面子的威胁。这种补救行动根据所强调的是哪方面的面子 (消极或积极) 可采取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33因此补救行动是用来通过指出S并没有冒犯H的面子以拯救威胁面子的行为。它一方面关注H的面子, 另一方面, 它是一种“给接受者面子”的行为。

公开策略有三种, 包括完全公开策略 (bald-onrecord) 、积极 (positive) 和消极 (negative) 礼貌策略。当S选择直截了当地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而没有补救行动时, S就是在使用完全公开策略。Brown和Levinson指出, 就他们自己的意图来讲, 完全公开策略是作为“与格赖斯准则 (Grice 1975) 一致”来对待的。34在日常交流中,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在交流中最常用的就是完全公开策略。他们常常没有补救行动, 以一种直接和清楚的方式交流。但完全公开策略并不总是很有效, 尤其是当S与H相处得并不和睦时。为了表达对另一方感情的关注, 并保持和睦关系, 以便为交流构建畅通的渠道, 亲密者们之间需要有补救行动的策略, 如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是针对H的积极面子, 补偿他对自己的需求 (或者行为/获得的东西/从这些东西当中获得的价值观) 应被认为是可取的期望。35积极礼貌策略帮助与H通过三个宽泛的机制表达赞赏、共同分享相似之处或需求, 这三个机制包括“声称共同的立场”、“表达S和H是合作者”以及“满足H的需求”。Brown和Levinson认为:“积极礼貌的语言实现在许多方面仅代表着亲密者之间正常的语言行为, 诸如对彼此个性的兴趣和赞同、暗示有共同需求和知识的预先假设、含蓄地认定互惠的责任或需求的自反性等等都常常在他们之间交换。”36

积极礼貌策略代表亲密, 它帮助缩小社会距离并在谈话者之间保持一种亲密感。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需要常常依靠它们来促进或者保持亲密感。

Brown和Levinson认为消极礼貌是“针对接收者消极面子的补救行为:他对于行动自由不受阻碍和所关注的不受妨害的需求。这是尊重行为的核心……”37消极礼貌帮助表达S对H拥有行动和决定自由的消极面子需求的尊重。因此S使用消极礼貌来满足H的消极面子, 以避免摩擦。Brown和Levinson为使用消极礼貌策略提供了五种动机, 但他们同时指出, 这些“并非说话者可以用来在语言上实现消极礼貌仅有的几种动机……。语言输出可以是所有一般而言用于制造社会“距离”的有用形式 (正如积极礼貌的实现是使社会距离最小化的形式) ;因此每当说话者在互动中想要踩交际刹车之时, 就可能用到它们。”38

尽管有不只五种动机来使用消极礼貌策略, 它们的功能却是确定的:扩大交流者间的社会距离。通过在亲密者之间放置一个“刹车”, 消极礼貌策略帮助保护人对自由的本能需求。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应用这些策略来保持适当距离, 尤其是当他们由于距离过近感到受伤害时。

3. 对礼貌策略和性别的相关研究

有关礼貌策略和性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回答两个问题上:哪种性别更礼貌, 以及哪种性别使用某种特定形式的语言礼貌更多。

Janet Holmes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礼貌, 并且在互动中更多地使用积极的礼貌或者以语言支撑的礼貌。”39Jennifer Coates表示, “女性使用极端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男性的言谈更实际。”40当尽力探求女性比男性更为礼貌的原因时, 研究者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男性具有支配力。Dale Spender (1980) 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男人制造了语言》代表了语言是由男人制造并主要仍由男性支配的观点, “体现了一种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压迫——所谓‘周公制礼, 不免为己谋’。”41这些研究尽力想要回答以上所提到的两个问题, 对礼貌和性别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但并未触及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礼貌策略在本文中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它们与跨性别亲密关系相关联。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尽管社会距离最近, 他们还是需要应用礼貌策略来提升交流质量。

积极礼貌策略通过寻找相似点和表达赞成和赞美来帮助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消极礼貌策略被用来保持适当的社会距离, 表达尊重和提供行动和决定的自由, 以此来减少摩擦, 并使得顺畅的高质量交流成为可能。一句话, 有意识地使用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能够通过开发利用亲密关系的优势和适当、适时地调整距离来帮助提高交流的质量。语言礼貌指“人们通过使用语言来表达礼貌”的方式, 42本文的研究集中在以语言进行交流的礼貌策略上。

(二)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积极和消极语言礼貌策略的几点提示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交流有优势也有劣势。一方面, 亲密关系本身有一些高质量交流的特点, 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是提高交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另一方面, 在亲密关系形成的基础之中存在着的障碍会妨害交流顺利进行。因此, 为了保持交流渠道畅通开放——这是进一步交流的基础, 有时候必须要在亲密者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亲密者之间适当的距离将不会使他们彼此疏离, 相反还将使得他们拥有适度行动和决定的自由。最后,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交流和任何一种跨文化交流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Song Mei Lee-wang认为,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社会距离很近, 他们在家里的权利是平等的。43这一点需要提请注意, 它是本文讨论的基础。当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想要使用礼貌策略时, 首先应注意估量礼貌的程度。过大的距离会使亲密者彼此疏离。“越礼貌越好”在亲密者之间不会很奏效。亲密者们应该在使用礼貌策略时把握好尺度。其次, 由于亲密者们声称有共同身份, 他们分享着共同的面子, 同时也有各自的面子。在某些场合应用礼貌策略时, 要么牺牲共同面子, 要么牺牲个人的面子。由于礼貌总是有其发生的背景, 亲密者们应该衡量好哪个面子需要在哪种情况下更为重要。第三, 不同策略通常共同合作来改善交流, 没有规定表明一次只能用一条策略。实际上, 不同的策略常常被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高质量交流的目的。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由于拥有最亲密关系的一种而显得很独特。使用语言礼貌策略时, 应该充分注意这种独特性。

三、结语

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 尽管说同一种语言, 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交流困难和障碍, 这与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跨文化交流一致。仔细考察亲密关系, 可以看到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在彼此的交流中的确需要礼貌策略。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在亲密者之间减少摩擦、保持和睦融洽的重要性。

作为文中的交流策略, 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礼貌策略可以而且必须在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 因为有意识地应用礼貌策略能够通过利用亲密关系、减少摩擦来帮助提升交流的质量。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语言礼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帮助提升亲密者之间的交流质量, 而且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摘要:美国学者Nessa Wolfson认为, 与社会距离处于中间位置的人群相比较, 处于两个极端的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同陌生人之间一样, 在交流中极少使用语言礼貌。本文主要研究在具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中使用语言礼貌策略的必要性, 同时将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作为提高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策略进行了介绍。文章认为, 用于增加亲密、减少摩擦以提高交流质量的礼貌策略不但可以, 而且有必要应用在具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中。

让你的口语有礼貌 篇2

比如,中国人在餐厅或咖啡厅会说:“我想要一个汉堡包”或者“我想要一杯咖啡”。但是,如果直接把这些话翻译成英语“I want to have a hamburger.”或“I want to have a coffee.”老外们会觉得这样说话很没有礼貌。在西方国家,老外们一般会说:“Could I have a hamburger, please?”或“Can I have a coffee, please?”

再比如,中国人在拒绝别人邀请的午宴或晚宴时,会说:“抱歉,我不能去,我还有别的安排。”翻译成英文就是“Sorry,I can’t. 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如果这样说,那别人第二次也许再也不会邀请你了。老外们一般会这样说:“That is a good idea! I would like to join in but I have another appointment today.”

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礼貌”的技巧:

1. 西方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比较多地使用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would等等;情态动词(Model Verbs)又称为情态助动词(Model Auxil-iaries),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可表达建议、要求、可能和意愿等,使得说话的语气比较有礼貌;

2. 比较多地使用虚拟语气,比如would (had) rather、would (had) sooner、would (just) as soon等,或者在陈述句中使用过去式表示虚拟语气,或者使用if等引导的从句表示“可能性”。这样说话可以使人感觉表达者是在考虑达到最佳的结果或方式,尽量避免不好的结果或方式,或者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可能解决的办法;

3. 在句尾加please,而不是在句首加please。当please用在句首的时候,语气就比较强硬,听起来像命令。比如请求别人做某事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会说“请在周一前给我回复。谢谢。”但是如果你直接用英语说“Please reply to me by Monday. Thank you.”听者会觉得你是在命令他,一点礼貌也没有。而如果这样说:“Could you please reply to me by Monday? Thank you.”就显得有礼貌了;

4. 在陈述句的表达可能显得生硬、没礼貌时,尽量使用疑问句、否定句或从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武断,以积极的、建议的、比较的、人性的语气,代替消极的、命令的、直接的、武断的语气;

5. 说话要以他人为中心,以肯定他人、赞同他人为前提,让自己显得谦卑、渺小。说完之后,还要附带一句“Thank you”或“Thanks”。其实,这种礼貌的表达方式是来自古老的中国。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了解英语中礼貌的表达方式,尽量让自己的英语表达更有礼貌,融入社会。

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作文 篇3

有一天,我与妈妈去买水果。妈妈来到水果摊前询问道:你好,我想问一下这iPhone多少钱一斤啊?哪个卖水果的老爷爷笑容着说:这一苹果5块5一斤。妈妈然后说:那请给我一斤iPhone,感谢。老爷爷拿给妈妈新鲜水果后,讲到:不用谢。买完新鲜水果后,妈妈要买水果,便嘱咐我还在水果摊旁等她。老头儿!我问你,这新鲜水果怎么卖啊?哪个卖水果的老爷爷见这名叔叔很没礼貌,便有意给他们出了高价位,说:这一苹果7元钱一斤。这一叔叔听了这价格后,发火地说:嘿!你这老头儿,卖货如何那么贵啊!下一次从此不到你这购物了。哼!讲完便马上回身离开。这更是俗话说得好的,礼到内心暖,无礼讨人嫌。

一天,一位中小学生在与朋友们玩乐时,一不小心将一位老奶奶撞倒在地。中小学生赶忙扶起老奶奶,说:抱歉,抱歉,姥姥没事吧?这位老奶奶笑容着说:没事儿,下一次小心点就可以了。因此一场很有可能产生的纠纷案件就防止了。由此可见礼貌待人,能够解决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使相互间的关联更为和睦,社会发展更为幸福。

我要做有礼貌的小孩六年级作文 篇4

坏习惯就像大恶魔一样,每天纠缠着我,使我什么事也做不好;所以,从今天起,我要改掉坏习惯,做一个令人赞赏的小孩,让大家对我的改变额手称庆。

我第一个要改掉的坏习惯,就是做事常半途而废;我要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总是在玩,把事情抛开,再等到明天就后悔莫及了。我还有很多坏习惯,我认为最严重的,就是做事常常半途而废。我因为缺乏恒心,做事总 是只有三分钟热度,所以每件事都无法完成,也会让妈妈很生气;因此,我要战胜这个坏习惯。说话没礼貌也是我的.坏习惯其中之一,所以,我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不可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才能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孩。

坏习惯就像一个影子,坏习惯也像一个大坏蛋,坏习惯更像一位保全人员,每天都会出现在你眼前,而时间像跑车一样快,所以我要赶紧摆脱坏习惯,洗心革面,不要只在旁边空想,等着救难人员从井底把你救出来,应该要努力实践自己的宣言!

有弟弟真好作文 篇5

我有一个弟弟,他今年才五岁,非常调皮。每当我写作业时,他总是打扰我,令我不胜其烦。可是有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第一次觉得有弟弟真好。

“嘭、嘭、嘭……”听这响声震天的敲门声,就知道肯定又是我那调皮的弟弟来了,我很不情愿地打开了门,只见他抱着平板电脑和零食,很夸张地说:“哎哟,好累,哥哥帮我拿一下。”我十分嫌弃地说:“就这么点东西,还嫌累,真烦人!”但我还是帮他把东西拿进来。刚进门,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平板电脑,看上面的绘本书了,我又继续写作业了。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到弟弟在厨房中大叫。我心里一惊:这个“调皮鬼”什么时候又跑到厨房里去了?那里全是锅碗瓢盆,万一打碎了,伤到他怎么办?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茶壶里的水烧开了,水流到了地上。我松了一口气,弟弟没受伤就好。我连忙去关火,结果不小心烫到了手。我不停地喊:“哎呀!好疼啊!好疼啊!”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时,弟弟抓住了我的手,满脸心疼的样子,对我说:“哥哥,不哭,不哭,我帮你揉一揉就不疼了。”然后,他大声地喊着:“爸爸——妈妈——哥哥受伤了,你们快来看一看呀!”爸爸妈妈闻讯赶来,用冷水帮我冲洗,再帮我上药。

看着眼前的弟弟,我有些不敢相信,这还是我那调皮的弟弟吗?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关心人了,我第一次觉得有弟弟真好!家里又多了一个关心我的人,我以后要和弟弟好好相处,不会再嫌弃弟弟。

热情问好有礼貌 篇6

1.通过队课活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常见的点头、摆手两种问好方式,并且能在问好时能注意站姿和面带微笑,给人一种热情且彬彬有礼的良好印象。

2.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正确主动地做出相应的举动。

3.把问好礼仪贯穿到儿歌、歌曲、故事、倡议书等各种表演形式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问好”小调查

1.调查一:“问好”的对象

亲爱的小朋友们,当你清晨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时,在校园里你会和哪些人问好?你们会说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对呀!见面时主动向别人招呼问好,不仅让别人觉得你是位有礼貌的孩子,而且当别人回应你的问好时,你的心情也同样很快乐,对吗?

过渡:我班有哪些同学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呢?哇!这么多小朋友。看来大家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2.调查二:“问好”的礼仪

既然大家都会问好,那老师请一名同学来和刘老师问个好。他有什么地方做得特别好?有什么地方需要改正的?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小老师,发现了这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很了不起。怎样问好才能让别人觉得你彬彬有礼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问好的礼仪(揭题)。

二、“问好”小评议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是怎么做的。

1.“问好”秘诀第一招:规范站姿:

(1)播放课件:

一人奔跑问好 、 一人摇晃书包问好 、 一人大方站定问好 这样的问好正确吗?为什么?(板书:站定立正表示尊重)

(2)小结:看来向人问好时要站定,成立正姿势,这样表示对人尊重。

2.“问好”秘诀第二招:点头和摆手

过渡:那接着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瞧瞧这些同学

(1)播放课件:

一人低头问好、一人边弯腰边问好、一人点头问好、一人摆手问好

这样的问好正确吗?为什么?( 板书: 点头摆手引起注意)

(2)小结:问好时要点点头或站直了摆摆手,这样会让别人注意到你,原来是你在和他打招呼,引起别人的重视。

(3)“问好”小演练:师生练、 同桌演。

3.“问好”秘诀第三招:面带微笑

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一演。

大家看,这位同学问好时,除了做到了站直、点头这几点,还哪个地方做得很好?对了,在他脸上还笑嘻嘻的呢!

接下来的这几位同学你更喜欢哪位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1)播放课件:一人冷冰冰 一人害怕 一人笑眯眯

听了第三位同学的问好你有什么感觉呢?(板书:面带微笑衬托得体)

为什么不喜欢第一、二位同学呢?

(2)小结:看来大家都喜欢笑眯眯的同学,因为这样的小朋友给人感觉非常热情。所以说,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3)“问好”小演练:

你会微笑着和老师问好吗?拿出你的热情说声:老师好!(老师示范,学生练)

4. “问好”秘诀第四招:声音响亮

(1)“问好”小模拟

问好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我请两位同学上来和大家问个好。(对比:一人声音轻,另一人声音响)更喜欢谁?为什么?( 板书:声音响亮)

(2)小结:声音响亮,除了显得热情,也显得很大方(板书:大方),很有修养,同学们愿意成为这样的学生吗?

5.“问好”小回顾:

要想成为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在问好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哪几点?

齐读儿歌:站定 立正 表示尊重;点头 摆手 引起注意;

面带微笑 衬托得体; 声音响亮 显得大方。

三、“问好”小行动

1.“问好”小评比

大家想不想成为礼貌小天使?那么你会不会向人热情问好呢?请四人合作练习,然后上台展示,颁发奖章。

2.“问好”小辩论

同学们的行为正确吗?如果不正确,他们又错在哪里呢?(配合课件演示)

(1)小红正在操场玩,老师经过时就当没看见。

(2)小丽胆子很小,不敢和老师问好。

(3)小文很热情地向老师问好。

(4)冬冬边跳绳边和老师问好。

(5)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碰巧有其他老师有事进来,这时大家都向他问好。(学生讨论、交流)

(6)同学们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这时有其他老师走过,大家向他问好。

(7)同学们排队去体艺楼上课,这时有老师走过,大家向他问好。(指出:只要微笑致意)

(8)已经放晚学了,同学们就不需要再向老师问好了。

(9)这位老师没有教过我,所以我不需要向他问好。

(10)我已经是五年级学生了,不需要再和以前的一二年级老师问好了。

小结:看来,除了正在上课或准备上课的时候,大家可以用点头致意向老师表示问好以外,其余时间我们都应该向老师问好。

3.“问好”小链接:《尊师的故事》

其实历史上的一些名人也是非常尊敬他们的老师的,伟大的革命家朱德元帅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资料:《朱德给老师敬礼》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于是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朱德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小结:朱德元帅身先垂范尊敬师长的故事不仅令大家感动,更值得大家学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新时代的四好少年,我们一定要铭记自己的启蒙老师,因为正是他们往日的悉心教导,才让我们今天成为了知书达理、阳光自信的辅延少年!所以我们要牢牢地记住他们、时刻问候他们,你们说对不对啊?

4.“问好”小合唱

让我们拍起手来一起唱一唱文明礼貌歌《我们从小讲礼貌》吧!

5.“问好”小倡议

《倡议书》:每天我都能做到主动、热情地向老师问好。我想我一定会成为辅延最美的“礼貌小天使”的!

四、“问好”小感言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看来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热情地对人打招呼,不仅是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而且在送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向别人热情问好,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齐读儿歌)

附板书:《热情问好有礼貌》

站定 立正 表示尊重;

点头 摆手 引起注意;

面带微笑 衬托得体;

妈妈夸我有礼貌作文 篇7

有一天,我去妈妈的店里玩。在去的路上,我心想:“这次一定要很有礼貌,见到阿姨、叔叔一定要问好,不能再让妈妈失望。”到了妈妈的店里,我 先看看有没有熟人走过来。这时,我突然看见一位阿姨走了过来,我赶紧说了声“阿姨好!”,然后,我 像小老鼠一 样灰溜溜地走进妈妈的店里。那位阿姨听了我的话十分开心,还跟我妈妈说:“你们家女儿真有礼貌。“妈妈听了 ,满脸都是笑容,就像一只欢快的小蜜蜂。我在旁边听到阿姨夸我,我也很开心,心里想:”我以后都要像现在一样有礼貌。“过了不久,又来了一位阿姨,我还是跟刚才一样说了声”阿姨好“。这位阿姨听了 ,向我笑了笑。

晚上,爸爸妈妈和我回到了家。妈妈对我说:“果果,你今天真有礼貌!一定要保持下去哦。“我大声说:”好的。“

我有一个痴迷于军棋的弟弟的作文 篇8

我有一个痴迷于军棋的弟弟的作文

本人有一弟弟,张冀,小名小胖墩。我们兄弟俩感情特铁,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可是,我们之间感情再铁,也敌不过军棋。弟弟对军棋的痴迷可谓由来已旧久,为了军棋,他为了军棋,他可以不吃饭;为了军棋,他可以抵抗电脑游戏对他的诱惑;为了军棋,他可以在外和人下棋到六点多钟还不回家,他妈妈也没少训他,但却还是在玩军棋时把一切都抛在了脑后。看着军棋对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也曾经学了一阵子,可没想到是那么地无聊。上场不到两回合。阵地被攻陷,举双手投降。

我不禁就问弟弟了:“军棋有那么好玩吗?”弟弟也就顺口来了句名言:“这就叫做乐趣自在‘棋’中。”一次课外辅导班放学回家。正巧弟弟碰上几个棋友,棋友一见,自然是分外眼红,要争个高低。“啪啪啪”,两人二话没说,“激烈”的`撕杀便开始了。我在一旁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回家了。晚上,桌上已经摆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可弟弟却还没回来。我过去找他,他居然还在下棋,两人蹲在地上,神情专著地盯着棋局,我喊了几声,他竟然只是挥了挥手,全然不理会我。生拉硬扯拉了好一阵子,才终于回家,嘴上还一直在埋怨着我; “那么早回去干吗?”人家司令正在指挥一场空袭吗!“就算”三雷保军旗“也没用,我照样攻地下去。弟弟除了下棋下到废寝忘食之外,研究棋谱也常会忘乎所以。弟弟从来不会感到无聊。一支笔,一张纸,便哗啦哗啦地画了起来,一会儿前线战事,一会儿后线防御。真是不亦乐乎。瞧,这就是我的棋迷弟弟。

有礼貌的弟弟作文 篇9

准备材料:

大纸若干、记号笔、蜡笔

步骤:

1.设计棋谱内容

和孩子一起商量棋谱内容,并加以归纳总结,记住要将良好的礼仪作为前进的原则。

个人礼仪:

(1)经常换洗袜子,穿干净整洁的衣裤。

(2)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要穿的衣裤叠整齐,摆放在床头。

(3)坚持每天早晚刷牙。

校园礼仪:

(1)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

(2)上下楼梯、走过过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不拥挤,要轻声慢步。

(3)上课时,铃声一响,就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

(4)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

(5)下课时要与老师互道“再见”。

2.设计棋谱画面

让孩子大胆设计棋谱画面,可以运用粘贴、绘画、快问快答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了解各种入学礼仪规范。如果孩子做对或答对了,可以前进三格;错了,可要后退两格哦。

3.比比谁先到终点

和孩子来次比赛吧。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入学礼仪哦!

DIY“我的计划表”

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往往学习缺乏计划、缺乏主动性。其实只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孩子也可以学会自觉地按计划游戏和学习的。

目标: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2.以图表形式表达自己的活动安排。

准备材料:

白纸、彩笔、尺子

步骤:

1.让孩子说说打算如何安排自己的一天。

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宝贝,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你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们可以动静交替着安排,休息和学习都要兼顾。

2.列出我的计划表。

弟弟有你真好作文 篇10

就在前个月,你在家门口看到一条毛毛虫,被吓得直接跑进了家里,跳上了沙发,蜷缩在一角。过了一会儿,“不幸”的`你又在裤子上发现一只蟑螂,我们一起打掉了它,可你还是被吓得瑟瑟发抖。我和妈妈一个劲儿地安慰你,过了好久,你才把情绪稳定下来。当时,我真是觉得你又好气又好笑。

过了几天,我带你去打篮球。你瞄准了篮框把球抛出去,你一脸得意,以为胜券在握,可你抛出去的球连篮框高度的一半都没有达到。即刻,你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耷拉下了脑袋。当时的我很想帮你把球投进篮框,可转念一想,这可不行,你如果自己将篮球投进篮框,就能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喜悦。不过,现在你毕竟还小,哥哥我还得帮你一下。于是我便与你一起抛,并不时地教你一下发力方法和投篮技巧。看着你第一次把篮球投进篮框时那种不可一世的样子,我又好气又好笑。

平常的日子,你也会让我开心快乐。就在前几天,我们的快递到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因为我们之前约好的游戏大战就可以开始了。你与我一来一回地玩着“飞棋斗杀”游戏,在打斗中,我们家整个屋子都荡漾着咱兄弟俩的欢声笑语……

上一篇:浅谈如何搞好班组安全建设下一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