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作文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父亲、母亲作文(共11篇)

我的父亲、母亲作文 篇1

我的父亲母亲作文

(一)>我的爸爸妈妈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最爱我的;我的爸爸妈妈也许不是长得最好的,但在我心中是最美的最帅的。因为一件事让我知道了我的爸爸妈妈是最好的。一点也不输别人的爸爸妈妈。

记得是在我四岁时,我从幼儿园回来,写完作业就在外面和小朋友玩游戏-----转圈。我叫妈妈给我买了一品桔片爽,是玻璃瓶做的,我在和小朋友转的时候很晕,就倒在了地上,玻璃瓶子就划伤了我的脸,出了很多血,伤好了,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被当我抚摸我的脸时,我很伤心,爸爸妈妈也流泪了。

转眼间我都十二岁了,上六年级了。

现在我读六年级,看见妈妈爸爸为我的小升初考好,忙东忙西的,几乎我每天都会流一次泪,妈妈坐在沙发上,我看见妈妈的白头发又多了;给爸爸端茶,爸爸又瘦了很多。看见爸爸妈妈为我如此操心,我没有理由不学好,我没有理由在这么好的环境下不认真读书,我也没有理由不听妈妈爸爸的话。爸爸妈妈不是必须要我操心,他们为什么要为我操心,都是因为我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等我上了初中,我一定要改便自己,我要变得听话,好好学习的好孩子。爸爸妈妈常说读哪里不要紧,只要态度,努力学习,好照样考个好高中,所以,我要把态度转正,好好学习。

爸爸妈妈,等我上初中了,我一定会变得更懂事的,我要为了你们,为了我,为了我的外公外婆,好好读书。不会再让你们操心。

我的父亲母亲作文

(二)父母对我的爱,是无法言表的。父亲如火,旺盛热烈;母亲如油,细腻柔和;我则是将被煮熟的菜肴,在父亲与母亲的呵护下,我逐渐走向成熟。

母亲是个很细心的人,每次打扫卫生从不留死角,家总是一尘不染。母亲很简朴,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但母亲会满足我一切物质上的需求。母亲还会很多针线活,小时我贪玩,裤子经常撕破,母亲便很耐心地替我缝补好。即便我现在这么大了,衣服扣子掉了或有衣服撕破,母亲还是会很耐心地替我缝补好。可是在不经意间我发现了母亲的白发,我有一种很心疼的感觉。母亲为了我也生了不少气,我的生命来源与母亲,我的性格,乃至我所有的所有,大部分也取决于母亲,我爱母亲。

我的父亲是明亮的灯塔,他是家庭的脊梁,他是精神的支柱,他是我背后无私的支持者。父亲是个朴实的中层领导,在我还在接受教育这个年纪,父亲却独自一人在外打拼;在我还在享受家庭的>温暖的这个年纪,父亲却肩负起支撑家庭的沉重责任。父亲为了我,他和我同步学习,父亲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为了我和我一起学几何。为了我,父亲与我学习到深夜;为了我,父亲与爱好挥手而别;为了我,父亲辞去了许多酒宴„„看到父亲斑白的两鬓,我的心在哭泣。

父亲和母亲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的爱。夜晚,躺在床上,看着皎洁的月光,想起父母亲的皱纹,想起父母亲的白鬓,我的眼泪不禁顺着眼角流了下来。父亲、母亲,我想深深地说一声:“您们辛苦了!”

我一天天的成长,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我会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亲对我的关爱,我有个好的父母,他们照亮了我前行的人生之路。

我的父亲母亲作文

(三)只要熟悉我爸爸、妈妈的人都会对我说,我真>幸福,有一个严厉的爸爸和一个慈祥的母亲。我自己也常因为我有这样的爸爸、妈妈而高兴。

我的爸爸的是严厉的,他总是在我得意洋洋的时候提醒我不要骄傲,在我获得成功的时候警告我不要自满。而妈妈的性格正好与爸爸的性格相反,是慈祥的。她总会在我伤心时不断地安慰我,在我做事的时候适量地鼓励我。就拿我上次考试来说吧,在临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由于害怕明天考得不好而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我这一系列的变化被细心的母亲发现了,她轻轻地走过来柔声地安慰我说:“怎么啦?是不是因为害怕明天考不好会责骂你呀?放心吧,只要你考试时尽了全力,考不好也没关系,我不会骂你的。”听了妈妈这一番话,我心中的忧虑与担心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第二天,我竟然考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我捧着试卷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向妈妈道喜,妈妈接过我的试卷,竟然像小孩子一样乐得手舞足蹈,并不时对我又亲又抱。这时候爸爸走过来不屑一顾地看了看我的分数,面无表情地说:“又不是满分,值到那么兴奋吗?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的含义,不要因为得了一点小进步就那么骄傲自满啊!”爸爸的一席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中兴奋的烈火。可现在我回想起来,觉得爸爸的话也不是不无道理,也是一种对儿子无限疼爱的表现。

我的父亲、母亲作文 篇2

电影的叙事风格是电影制作者“话语”的电影化,“话语”是电影中的“隐形叙事者所转述的视角和看法”,而“风格则是产生相应‘话语’”的机制和行为。《我的父亲母亲》呈现出一种景观式的爱情叙事风格。居伊·德波认为:“景观,即作为统治经济秩序的视觉映像。它利用各种媒介生产视觉形象,无意识地支配着人们的欲望结构。”[1]本片将电影的吸引力放在景观式的影像制作方面,以无直接影像暴力的、非干预的表象和影像群的构建使观看者进入爱情景观中,以应接不暇的视觉形象和重度能指化的人物塑造等手法吸引观看者成为景观的奴役者。在景观所造成的广泛的“娱乐”幻象迷惑之下,大多数观看者偏离了本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被动地接受景观式爱情影像的呈现。

二、《我的父亲母亲》叙事风格分析

(一)强力的阅读:电影与小说原著意蕴的分裂

叙事性是电影与文学突出的共有特征和本质联系,陈犀未先生曾说过,“叙事性是连接小说和电影最坚固的中介”,但二者在叙事手段和效果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电影叙事的共时性突出,主要通过图像的空间转换实现时间的流动。而文学叙事的历时性相对明显,通常以文字语言在时间线上的展开来结构全篇。影片改编自鲍十的小说《纪念》,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大量从生活中捕捉提炼出的生动细节,成功地塑造了父亲洛长余、母亲招娣和生子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小说叙事沉稳,内容厚实,在朴素的话语间凸显了人性的丰富层次。而影片因导演对原著的“强力阅读”而进行了多方面的简化,无论是叙事频率上的处理手法,还是情节结构的删减等,都造成了原著小说叙事魅力的丢失。影片借对招娣爱之路极端化的视觉呈现凸显了导演强力阅读的最终指向,造成了电影与原著爱情及人性意蕴间的分裂。

(二)炫目而孤单:人物与主题间的撕裂

从叙事学开放的人物理论角度来看,“人物是一个建构过程,他将在矛盾中不断地被否定和置换”。查特曼的人物特性论认为:人物合理特性越多,人物性格就越丰富。影片对招娣的重度能指打造使人物失去了角色打磨过程中那种人性的尺度,导演的主体话语展现取代了人物在电影中的内在性格逻辑,角色不属于情节而属于导演的“话语”。作为片中爱情叙事的主体,招娣本身内在性格的挖掘被搁置一旁,对招娣女性炽热生命活力的影像叙事遮盖削减了对父母间爱的互动与坚守的叙事主题构建,角色本身的张力与复杂性在影片中被单极化的导演“话语”表达欲望湮没了。影片强解式的人物设定同时也造成了人物与对纯美爱情歌颂的主题的撕裂,使其成为绚目而孤单的符号化存在。

(三)空洞的凝视:电影空间与意境的割裂

电影空间是意境的主要传达方式,“任何一种电影的空间形态都与它的表意系统密切相连,也都与它的类型模式相互依赖”。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导演试图营造一个自然、古朴的意境来促进推动情节的发展。但是,影片中导演在给定常规的造景空间叙事镜头外,又在影片中布置了大量的空间镜头。空洞的空间叙事分散了观看者对正常叙事的理解,对于影片爱情叙事的推进毫无益处,景观叙事风格明显,导演数次频繁呈现人物的远景而有意放大空间的影像观感,造成了电影的空间与意境之间的割裂,这样的表现手法非但没有表达丰富而深邃的意象内容,反而使得人物在画面中的参与感被削弱,“空间超越了人物,超越了故事情境的发生的场地”,造成了人物与空间无法调和的观感。

三、影片景观式爱情叙事风格生成原因初探

(一)景观风格电影——意识形态的文化性延伸

景观不仅仅是图像和表演的呈现,更是意识形态的文化性延伸。“景观不是影像的堆积,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2]景观风格电影的产生折射了文化审美与精神生产中权力意识的遍在性渗透现实,影片中导演对迎棺送葬这种民俗仪式的大画面景观呈现,作为一种政治话语的隐喻表达,渗透了导演对父亲骆老师具有官方意识形态色彩的推崇与赞扬。居伊·德波认为:景观是一种由感性的可观看性建构起来的幻象。本片借对红棉袄、红发卡等“中国红”民俗文化的过度消费和表征完成了意识形态的文化性延伸,乡间爱情也成了一种民俗文化渲染之下的绮丽景观。

(二)景观电影影像阅读进程中观看者综合能力的缺失

叙事学理论认为,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批评方法可能把一种影像文本转变成另一种文本,而文本的基本结构在阅读中成为开放的动态的意义生产过程。叙事是人们关照世界的一种方式,观看者应具备一套阐释文本的影像阅读程式。《我的父亲母亲》景观式的爱情叙事风格的形成反映了影像观看者对于文学接受方式和审美思维模式的改变。后现代视域下对文化的解构与颠覆某种程度上在消解着人类精神沿袭、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自觉与反思意识,影像观看者缺乏把握影像阅读的类似于文学阅读中“文学能力”的综合能力,从而难以达到体悟文本深意的境界。

四、结语

《我的父亲母亲》整部影片体现出一种景观式的电影风格,影片的情节性让位于话语性,叙事风格趋于浓烈、概念化。影片虽然沿用了传统爱情叙事的外壳,缺少准确、深刻的电影表达。导演意在打造一部来自民间的爱情传奇,但在差强人意的原著改编、重度能指化的人物塑造相配合下,使一幅绮丽繁复的爱情景观于影像中呈现。

摘要: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自上映一直标榜清新、真挚的纯爱叙事风格,但是从叙事学的视角分析本片,其叙事风格却与片方宣传的清新文艺片有所背离。《我的父亲母亲》的影片叙事,在导演对小说原著的“强力阅读”之下,其重度能指化的人物塑造,空洞的空间叙事相互作用共同打造了一种景观式的叙事风格,在纯爱叙事的表象下呈现了一幕绮丽的爱情景观。经过对电影文本的叙事学分析,认为景观风格电影的产生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性延伸,折射了文化审美与精神生产过程中权力意识渗透的现实,同时也反映出了影像阅读过程中观看者综合能力的缺失。

关键词:叙事风格,景观叙事

参考文献

[1]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我的父亲母亲 篇3

父亲平时有个习惯,每天早晨喜欢到院子里与其他老同志们一块打门球,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母亲做好了早餐叫父亲回来吃,可连叫他几次都不回,直到打完了球才回家,这很让母亲生气。

近年来,与父母亲同在一起共过事的老同志,聚会的次数和时间渐渐多了起来,除了哪家有什么大事他们常聚在一起外,平时,到了周末,常常是这周这家请客,下周那家请客。他们聚在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打点小麻将什么的,既摆脱了生活琐事的困绕,使身心得到放松,又增进了老同志间的相互了解,维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母亲爱看报纸,家里订有两报两刊,每天邮递员将报纸送到家,我母亲就认真阅读起来,对那些看过的旧报纸,母亲会按日排列得整整齐齐。家里还订有一份《文摘》,报纸上常刊有一些生活小常识、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文章,母亲看到一些小偏方之类的介绍,就会细心剪下来备用。有天,母亲说道:“陈茶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前几天我就用纱布包了点茶放进冰箱,现在冰箱里就没有臭味了,这报上介绍的办法就是管用。”

我的父亲和母亲作文 篇4

我曾向母亲许诺过,如果某天我有了钱,一定亲自开上宝马,然后带上我们全家去兜风,让她们让上我买的新房子,把我赚的钱拿来给她们享受生活,想像得多么美好啊!而如今,我却颓丧成这样,不要说将来,就说现在吧,我学习不怎么好,长相也不怎么好,睡觉还有一个毛病——打鼾,这个毛病让我愧对寝室里的室友,天天打扰她们睡觉,想起来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而父亲,我从未对他许诺过什么。父亲的话不多,只十分卖力地干他的活儿,父亲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身材并不太高,相貌平平,说起父亲憨厚,不用我一一介绍,只要走到村里随便问一下,我担保那人会笑咪咪地说我父亲怎样憨厚了。

母亲则要比父亲矮得多,连我都比她高出一个头。母亲长得很美,反正在我眼里她永远是最漂亮的,母亲的名字也很美,姓罗,名玉秀,一想起母亲的名字,我的心都感到十分舒服,母亲比父亲口语强,会与别人

一次,我们全家去了大姨家做客,早上去的,结果到了下午,父亲匆忙找到在玩的我,对我说:“***妈正在与其他客人打牌,我要先回去看门了,你待会儿再告诉***妈。”我点点头,然后又去玩了,到了吃晚餐的

小学生作文大全

”母亲听完有点生气地看着我说:“你刚才怎么不跟我说呢?”我回答:“爸说了,您在打牌,让我待会儿再告诉您。”这时,一桌人都很惊讶地望着我的母亲,母亲一下沉默了,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黄成哥(黄成是我父亲的名字)对你多好啊!为了不影响你玩,自己却一个人先回去了……我母亲没再做声。

不仅仅这一次,这样的事我和母亲已经司空见惯[注: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次,我爸去小姨家了,我们在奶奶家玩,待回家时见大门外的墙上用废石膏写的“我去雪荣小姨家”几个字时,令我和母亲哭笑不得[注: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我的父亲也帮别人做临时工,帮石灰厂扛包,烧窑……看他这么劳累,我和母亲都劝他不要去,为了贴补家用,他还是坚持去了。一次,我看他帮别人扛完包后,从头到脚都是石灰渣,而且手臂上还有一处伤疤,血还没有全干,我的心好痛。终于,父亲的肝炎使他病倒了,这次他却没再反对我和母亲的劝告,在家中休养。可是那些石灰厂的老板却天天给父亲打电话,母亲急了,硬是挂了电话,她不想让父亲知道。

然而,父亲也从来不对母亲说“我爱你”,他只知道这个女人是他一辈子的依靠。如今这个女人,我的母亲为他生下了我和我的弟弟,他还能说什么呢?他懂得爱一个人是要以实际行动去爱的,不是那个誓言,那些承诺,那些甜言蜜语[注: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所以他格外地爱我们,甚至于母亲认为他太溺爱我们了,每当我和弟弟跟父亲上街,不必哼一声,父亲也会买许多东西来满足我和弟弟,上学放学无论多忙,他都是要去接送的,母亲经常批评他,说:“瞧你平时都把孩子惯成什么样了,以后可得注意了……”父亲面对这些批评常付之一笑[注: 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我的父亲母亲900字作文 篇5

母亲很能干,既能持家又能处理好各方面的事务与关系。她很节俭,但对我和姐姐很好,物质上的东西她尽力满足我们,疼爱但不溺爱,对自己节俭对对孩子对他人却很真诚大方。母亲做事也很细心,考虑问题也比较周全。她还会很多针线活,小时候我很贪玩,衣服裤子经常撕破,母亲便很耐心地替我缝补好。毛主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妇女能顶半边天。”母亲除了家务活干得很好之外,干农活也丝毫不逊色于男人。她很能吃苦耐劳。每年暑假放假回家,都看见她每天顶着炎炎烈日在地里干活,收割小麦,种黄豆,除草,再收割黄豆。一个暑假就在酷热与忙碌中悄然溜走。然而我从来没有听到母亲喊累,有好多次我看见她用瘦弱的肩膀扛着一百来斤的谷物往仓库里走去,扛完一袋又一袋,中途很少休息。母亲对自己的节俭,对我们无私的源源不断的爱,对他人善意的关怀,深深的感动着熏陶着我幼小的心灵。她的坦诚她的体贴她的无微不至,她的细心她的顽强她的不怕苦不怕累......她一切的一切都烙在我日渐成熟的心灵里,在慢慢成长的岁月里,那印痕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反而愈发鲜明愈显得深刻而又亲切。她一直默默地担负起我的生活与生命,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用希望的眼看着我渐行渐远,走向未知的未来。我的生命来源于她,我的性格,乃至我所有的所有,大部分也取决于她。

除了母亲,父亲在我成长的茫茫路途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明亮的灯塔,他是耐心的导师,他是家庭的脊梁,他是精神的支柱,他是静默的守望者。父亲是个朴实而又普通的人民教师,十八岁从教,教过小学也教过中学。在我还在接受教育的这个年纪,他却承担起教育别人的伟大使命;在我还在享受家庭温暖的这个年纪,他却肩负起支撑整个家庭的沉重责任。他勇于承担责任。有时候他也死要面子,这是我所不屑的的关于他的唯一的缺点。他敬业,他每次上课之前都要备课很久很久,即使那些内容他已经讲了很多很多次。他为人处事特实在,低调而且认真。父亲很少对我和姐姐嘘寒问暖,也极少像母亲唠叨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只是用他全部的青春与力量为我们铺好前行的路,至于路该怎么走,又该通往何方,在他看来,那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他出来不教我们选择什么,却一直教育我们该如何选择;他从不告诉我生活有多么艰辛,却一直告诉我要尽我所能的融入生活。他不告诉我上山的路怎么走,之死指着山顶对我说:“喏,山顶就在那儿,只要你到达,随便你走哪条路都无所谓。”他从不放弃他本应该而且能得到的东西,也一直告诫我不要轻言放弃。他不会说很多话,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终于明白,原来他一直都在说话,而且滔滔不绝--不是用嘴巴,而是用行动。他从不说他爱我,但我知道,没有他就不会有这个完整而又美好的家,没有他就没有现在安稳而又幸福的我。我很感谢他赋予我坚强且富有责任感的个性,我很感谢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以及他用行动所表达的浓浓爱意,我知道,那是沉如磐石般的父爱。

我的父亲母亲,请您原谅我用如此浅显的语言来描述你们,用如此幼小的心灵来感受你们。我知道,关于你,关于你们,我还有很多不能感受到的地方,我不再祈求你们的原谅,因为我知道,你们会无条件的原谅我。你们总是这样宽容,朴实。从现在起,我会更懂得你们,理解你们,所有的所有。

我的父亲母亲的优秀作文 篇6

我出生在晋南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小的时候身体虚弱,记得当时我得的是小儿黄疸,几乎天天要打针,屁股肿起老高。我对童年最深刻的一个影像,就是在快过年的时候,我披着一件破棉袄,一拐一瘸的走到我家西边一个干涸的池塘边,看村里人杀猪。

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很贫穷。那个时候,馒头夹白糖是难得的美食,有一次,我又偷吃家里的白糖,结果把盛糖的玻璃瓶给打碎了,白糖撒了一地,我吓坏了。父亲当时正好挑水回来,看见后明显很恼火,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说:“打就打了,就当是都吃了吧”,然后又去挑水了,我才如逢大赦的松了口气。

为了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父亲母亲种了几亩叫做“生地”的中药,他们千辛万苦的侍弄,终于把那些中药收回了家。然而一天晚上家里失了火,正好是放中药的房间。家里烟雾弥漫,邻居们都来救火,泼水的搬东西的好像到处都是人。火终于扑灭了,中药也彻底的毁了。我站在纷乱的人群中,木然的看着母亲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幼小的脑袋无法理解她为何会如此伤心。父亲在一边安慰母亲,然而当他抬起脸来,我看到有一刻,他脸上是和我一样的木然。

我小时候很淘气,不是去村西边偷西瓜,就是到村东边偷苹果,还曾经对着女同学撒尿,以迫使她退出和我抢板凳坐的竞争。有一次,父亲在炕沿上算账,我在炕上追着弟弟玩。父亲的帐明显算得不顺心,弟弟的哭叫声让他更加心烦意乱。在几次呵斥无效之后,父亲终于勃然大怒,抓起我就扔下了炕。我吊着一只受伤的胳膊,两个月以后才恢复。

家里的窘迫终于使父亲决定改变。父亲在村里是很有人缘和威望的,他和邻村的一个堂叔一起,拉起了一支建筑队,到侯马等地揽工程,给人家盖房子。我到暑假就去父亲的工地玩,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每天吃着松软的大馒头,经常能吃到肉,偶尔还可以到侯马宽阔的马路边上吃一些小吃,最好玩的是在工地上的大水池子里和弟弟抱着桶玩水。只是那儿的住宿条件不很好,竹夹板搭的床让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背生疼。几年以后,父亲带着一万多块钱回家了。那时候,万元户还是很稀罕的,父亲以为,这些钱够我们兄弟三个上学和家里生活的了。

然而,事实很快证明父亲想错了。随着我们兄弟越来越大,学费等开支不断增多,父亲母亲不得不精打细算。我初三的时候没有考上高中,在决定是否复习一年的时候,我对父亲说要不我别上了,省下钱让哥哥弟弟上学。母亲当时正好提了一桶猪食站在厨房门口,听到我的话以后说,只要你想上,我和你爹就供得起,然后母亲就去喂猪了。

母亲对猪有特别的感情,她总是精心的伺候着家里的猪,有时候半夜猪哼哼几声,她也要跑去看一下才安心。因为在这些猪的身上,有我们的学费,衣服和裤子,甚至还有家里的柴米油盐。有一次,收猪的来家里捉猪,猪嗷嗷乱叫着躲藏,但终于被捉住捆绑了起来。父亲和收猪的在算账,母亲却悄悄的跑回了房间。我透过窗户上的玻璃望去,看见母亲在偷偷的抹眼泪。我想,母亲应该是舍不得她倾注心血养的猪吧。毕竟,在一起相处久了都会有感情的,即使对动物也不例外。

我终于考上了县里的一所普通高中,然而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高一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物理只考了44分,可是阴差阳错,因为“4”和“9”很像,录成绩的时候把我的物理分录成了99分。凭借着这意外多出来的55分,我的成绩从全年级130多名一跃排到了80多名。那时候收高二的学费是以高一期末考试成绩为参照的,100名以后要多交好几百块钱,这就意味着父亲母亲要顶着烈日,多种几亩地才能为我挣来这些学费。可是我当时不懂这些,也没有多想,拿着卷子就去找我的班主任,说是给我算多了,给我改回来吧。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姓安的女老师,她听了我的话以后,想了一想,对我说:“你傻啊,就这样,别给别人说,你回去吧”。现在回想起来,她真是一个善良的人,作为她的学生,我要向她鞠躬致谢,祝她一生平安。

高二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文科,因为我的理科实在太差。我的优势终于发挥出来,高二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考了班上第六名。我回家告诉父亲母亲的时候,他们都很高兴,父亲中午吃饭时还喝了酒,絮絮叨叨的给我说要好好学,以后考个好大学。到期末考试时,我就考了班上第一名,一直到高三,加上那些复读生,我的成绩都是班上的第一第二名。临近高考的那个学期,父亲母亲知道我学习辛苦,每次在我回家返校时,都会给我带上十几个鸡蛋,让我在学校吃,好补补身体。

我高考时考了442分,我报的第一志愿是中国政法大学,分数线是445分,因为3分之差,我未能如愿,只好进了省里的一所大学。如果我当时能蒙对一道选择题,如果判卷老师对我的作文高看一眼……,我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有残酷的现实。

我上了大学以后,我的哥哥也在上大学,弟弟也上了初三,家里的负担前所未有的重,但父亲母亲总是按时给我寄生活费来。只是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发现他们头上的白发一次比一次更多,脚步也更加沉重。在他们身边,我经常难过得不知所措,他们反过来安慰我,说就这几年困难一些,过去了就好了。我不知道,为了我们兄弟,父亲母亲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和汗水。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

即便父母倾尽全力,我在学校的生活仍然过得很艰苦,所幸我遇见了后来成为妻子的女朋友。她是一个娇小温柔的女孩儿,家境比我好很多。我们把家里寄来的钱伙在一起,由她筹划安排各种开支,当然她的钱要比我的多很多,可她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提过这一点。我们在一起哭过,笑过,吵过,闹过,风风雨雨地恋爱着,终于难舍难分。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在决定我的工作地方的问题上,我和父亲母亲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父亲母亲想让我回老家,而我想去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因为我清楚,按我家的情况,是不可能在老家为女朋友安排工作的,我回老家意味着我们的结束,而我是可以选择分配到女朋友所在城市的。父亲母亲为这事专门跑到学校,父亲知道儿大不由爹,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慢条斯理的给我分析分配回老家的好处,母亲则在一旁眼泪汪汪。然而我实在舍不得女朋友,辩解着说我想和女朋友在一起并没有错,将来可以把父母接到身边尽孝。最后父亲母亲甚至说出断绝关系的话来,我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不为所动。最终我还是分配到了女朋友的家乡并和她结婚。我可以想象到父亲母亲无法说服我时的痛心,然而也无法想象女朋友如果要离开我她会如何的难过。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做的是对还是错。生活啊,总是在给我们出各种各样的选择题,却似乎从来没有正确答案,任凭我们在感情的漩涡里迷茫挣扎。

我们兄弟相继参加工作以后,父亲母亲终于可以歇口气了。只是大哥的身体不是很好,弟弟的工作也没有完全安顿下来,父亲母亲不放心,有时候硬给我们钱,有时候托人找关系,还在为我们操心着。我曾经劝过他们,说做父母的尽到责任就行了,没必要也没有可能一辈子照看着孩子,再说各人有各人的命,各人的问题还要各人去解决。父亲母亲却说,趁他们现在还能动,能为我们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等将来他们不能动了,也能安心了。

也许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以后,才能真正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前一阵子父亲母亲来家里住几天,一次吃过饭以后,我陪他们闲聊。孩子在家里到处跑着玩,不时拱到我的怀里让我抱,父亲微笑着看着我们,目光柔和而有些痴迷。也许,他是想起我小时候偎依在他身边的情景了吧。闲聊中,我又一次劝父亲不要再为我们操心了,父亲有些动情的说,你看你到哪儿都先要照顾好胖(我家孩子小名),爹也是想多给你们兄弟帮点忙,想让你们都过得好点啊。那一刻,我再也说不出话来,只有湿润在眼眶里蔓延。

艰难岁月中的父亲母亲 篇7

爷爷因病过早的去世了, 留下了裹着一双小脚的奶奶和九岁的父亲, 六岁的叔叔, 三人相依为命。父亲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了给奶奶减轻负担, 在学校发奋学习, 放了学立即赶到田里帮奶奶干农活。星期天赶到集市上把割来的草, 拾到的柴火卖掉, 换来一点钱补贴家用。冬天下雪了, 父亲脱下鞋子, 光着脚从学校跑回家, 就因为怕弄湿了唯一的鞋子。有时真的不敢想那呼啸的寒风, 刺骨的雪水……父亲上学的时候,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也是辛苦的奶奶特别欣慰的事。

可是由于时代的原因, 一家的勤劳节俭并没有改变贫穷, 为了给奶奶治病, 为了供叔叔上学, 父亲14岁毅然放弃了学业, 远上山西和成年人一起去挖煤。每次回忆当年的情景, 我在泪眼婆娑中仿佛看到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背井离乡, 承受着繁重的体力与思念亲人的痛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话如此真切地体现在父亲身上。想起父亲那份超常的毅力总让我哽噎不能语。

在这样艰辛的日子中, 一家人互相搀扶互相支撑着。可是偏偏又遇到我们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时许多的地方因为饥饿死了不少人。可我们家因为有了父亲的勤劳, 奶奶的精打细算, 一家人总算顺利地过来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 奶奶每当提起总是泪湿衣襟。那时的父亲调到砖瓦厂上班, 出的是体力活, 而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每天定量三个馒头仍不果腹的他, 为了全家人竟然克制着常人难以想像的饥饿, 从星期一开始每天省下一个馒头, 到了星期六, 攒了六个馒头连夜步行几十里路送回家, 晚上还要帮家人推磨至半夜第二天上班前再赶回去。奶奶就用那几个馒头拌上野菜和叔叔维持一个星期, 再等父亲送回下个星期的口粮。就这样一家人风雨一起走过。这种事是我在长大后才逐渐从奶奶口中得知的, 每次听后心中总有几分难言的感觉, 为时代变迁感慨, 更为父亲的辛酸过去而难过, 也因此时时激励、鼓舞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奋发向上, 自强不息。

后来, 在亲戚的撮合下父亲和母亲走到了一起。

母亲个子不高, 身体瘦弱, 但她就是用这瘦弱的身体支撑一个大家庭。那时我们家共有13人, 叔叔和婶婶一个当民办教师, 一个当赤脚医生, 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工分, 那时的农村全凭工分分粮食, 为了能多挣点工分多分点粮食, 母亲每天加班加点出工, 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因为家里没有男劳动力, 所以生产队需要摊派男劳动力去干的活都是母亲去。夏天, 母亲冒着酷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下班后又加班割草。冬天, 母亲又参加生产队兴修水利挖河工程, 向几米高的河堤上摔泥土, 母亲从不畏惧, 和男人一样参加生产队打机井, 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出工。多少年来, 母亲出的是牛马力, 就像一只蜡烛, 耗尽了自己, 照亮了我们, 现在瘦得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父母刚刚结婚的那段日子, 家里的生活仍不好, 叔叔那时正在上高中, 为了使生活过得好一点, 母亲和奶奶做起了卖馒头的生意。可那时没有打面机, 只有古老的石磨。因为家里很穷, 没有牲口, 只有用人拉石磨, 奶奶和母亲身体都不好, 叔叔还小, 拉石磨的担子又落到了父亲的肩上。每天晚上下班父亲从厂里步行几十里赶回家, 用石磨把麦子磨碎, 再用箩筛几遍, 面磨好了, 天也亮了。父亲还要迈着疲惫的双腿赶回厂里上班。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父亲母亲就是这样支撑着这个家。

哥哥的出世给全家增添了无比的快乐, 这时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好一点了。可是, 天有不测风云, 奶奶又患了脓痈, 全身多处破溃流脓。父亲用木板车拉着奶奶到处求医, 几家医院都说奶奶的病看不好了, 奶奶也不想治了。可是父亲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那时只要听说哪儿能看这病, 父亲就拉着奶奶去。工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 奶奶康复了。为了给奶奶治病花了不少钱, 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哥哥两岁的那年冬天, 我随着一场大雪飘落人间。再后来又有了两个妹妹。从我的记忆清晰那时起, 就是父亲每日到厂里上班, 母亲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我们的童年可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自由、幸福、惬意。由于日子不富裕, 我们从小干的活、吃的苦、受的罪都比较多。

母亲虽然不识字, 但她知道上学的重要性, 记得那年哥哥考上了大学, 我正在上初三。母亲不让我干家里的活, 她说:“只要你用心学习, 考上大学就行了。”有几次, 我不想看课本书了, 就在那看小说, 母亲问我看的什么书, 我知道母亲不识字, 就骗她说是语文。现在想起当年耍的那点小聪明就会很内疚。

每每想起母亲就想起朱德的《母亲》, 其实我的母亲与朱德的母亲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母亲没读过书, 但她却知道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妇女该怎样做, 数十年如一日母亲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感受, 总是把奶奶、父亲和我们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母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和奶奶相处几十年, 从未吵过嘴。每天做好饭, 总是把最好的饭菜盛给奶奶, 然后给我们盛饭、盛菜、盛汤, 母亲很少上餐桌吃饭, 大多时候是蹲在门旁吃我们剩下的饭菜。后来我们慢慢懂事了, 有什么好吃的就让母亲吃, 可她总是说不喜欢吃。虽然在今天看来, 母亲这样的生活难以被人理解, 但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母亲最伟大最神圣。

母亲不仅吃苦耐劳, 而且心灵手巧, 精打细算, 勤俭持家。我们姊妹四个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 都是母亲亲手做的, 衣服鞋子上的花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那时家里虽然不富裕, 但我们几个被母亲打扮得很体面, 同龄的孩子很羡慕我们。母亲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以至于成年后的我也学会了勤劳、节俭, 业余时间我自己设计服装、绣花, 我和家人的衣服很别致又合体, 既经济又实惠。朋友们经常羡慕得不得了。

母亲付出的太多, 要求的却太少。母亲极容易满足, 她从不要求我们为她做什么, 孩子们都过上好日子是对她最大的宽慰。

在我们姊妹四个当中我比较淘气, 经常和别的孩子吵架, 没有让父母省过心。俗话说当家方知柴米贵, 养儿才知报娘恩。每当我把女儿搂在怀中就能想到那时父母对我们的那份疼爱。虽然父母不具备现在的条件, 但对儿女的那一份心是一样的。

在父母的关爱鞭策教育下, 我们慢慢长大了。我们姊妹四个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哥哥和大妹妹天资不是太好, 可他俩一直踏踏实实刻苦学习, 所以成绩很稳。我和小妹妹脑子比较好用, 因此爱耍个小聪明, 成绩也免不了上下波动, 父亲教育我俩的时候也多。当时学习的动力很实在:一是认为父母供我们四个上学不容易, 二是因为在农村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大学。所以, 在哥哥的带动下, 我们都珍惜学习的机会, 倍加努力。八一年哥哥考上了安徽医学院, 那年我刚上初三。哥哥走了, 更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年我该上高中了, 可由于家里经济受限制, 父母认为女孩子上个中专就不错了, 何况我们上学的费用的确超过了我们家的承受能力。最后父亲决定让我上了卫校, 他说当个护士也不错啊。我成了一个优秀的护士, 后来当了护士长, 再后来当了护理部主任, 现在又担任护理院长的职责, 父亲觉得我有能力, 如果当初上了大学会比现在更有出息。每次提到这事, 父亲就流露出有些亏欠我的想法, 我一直安慰他们说:“我现在不是很好吗, 要是上了高中也不知能不能考上大学呢。”我毕业了, 两个妹妹同年考上了大学。大妹妹上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小妹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父母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母亲说:“你们四个都上好了学, 比什么都强。我和你父亲就放心了。”

几年后, 我们四个全部工作了, 单位都不错, 现在都结婚了, 而且有了自己的孩子。

现在父亲母亲虽然老了, 但他们一生忙碌惯了, 仍然闲不下来。我们每次回去都劝他们地里的活不要再干了, 可是他们认为身体还行, 自己还能养活自己, 孩子们在外挣点钱不容易, 他们不想要我们的钱。

总以为我们姊妹几个都工作了, 父母亲也可以歇歇、享享福了, 但他们总是不愿听从我们的安排, 为此我们几个还常常生他们的气。难得有空父母亲来城里看望我们, 本想让他们多住些日子, 可事与愿违,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父母亲言语的木讷和行动上的“老龄化”, 已完全没了他们在家时的随便和轻松, 简直在遭罪。在思想逐趋成熟时渐渐明白了父母的想法, 他们怎能在一夜间“改掉”勤劳的习惯, 怎能一时适应大手的花钱, 去“享福”呢。

我的父亲母亲 篇8

它是阳光沐浴、是血浓于水、是无法分割的情感交融,是无论何时部可以感觉到的浓浓的牵挂滋味……

我自小生活在一个偏僻的村寨里面,那里民风淳朴,连呼进肺里的空气都格外的清新。一条坑洼不平的公路在村头的大槐树下绕了一个弯,然后一直通向外面的世界。

父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封闭的思想却接受了当时的一项新政策——计划生育。我感谢我的父母生了我,更感谢他们只生了我一个。当时家里的景况并不太好,母亲坐月子的头一天,奶奶只能为母亲炒两个鸡蛋下饭吃,而母亲却不以为苦,一只手抓起两个馒头,就着鸡蛋跟自家腌制的萝卜条吃得津津有味,另一只手还不忘把着摇篮,悠悠地摇啊摇。我在这温柔的抚慰和母亲轻声哼唱童谣的动人旋律里长大了,即便现在我也常在梦里见到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想到她我就仿佛消却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童年里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要上学了,别的小伙伴都骑上自行车上学,放学后他们兴高采烈地在场院里炫耀着什么。我家也有一辆,那是母亲的陪嫁,为了补贴家用,母亲每天早上总是很早就起来做好早饭,然后骑上自行车到十多公里以外的纺纱厂上班。不懂事的我哭闹着,非要买一辆新的自行车不可。母亲皱起了眉头,嘴唇张了又张,还是跟父亲商量:要不让娃骑我那辆,我再早起一会儿,也就是费些脚力嘛。父亲坐在桌前,低着头拼命地吸着烟,眼球布满了血丝,那是他常年从事电焊职业的结果。屋子里一片沉寂,只能听到我轻微的抽泣声。父亲忽地转过头来,把手上的烟蒂撇在了墙根,斩钉截铁地说,新自行车有了!第二天我就趴在了父亲结实的后背上,不用自己踩车蹬子,还可以观赏公路两旁的风景,我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童年的点点滴滴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是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也是我所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参军这条路。父亲总教育我说,路是靠自己走的,我也是这样做的。临上火车,我向父亲保证一定会记得他的教诲,尽心竭力,报效祖国,干出一番不平凡的成就。他笑了笑,拿起他戒掉多时的烟嘴,吐出一连串圆圆的烟圈为我壮行。

初到部队,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一切又都那样陌生:跑步掉队,寝食不安,手榴弹丢出去见高不见远。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我的选择是错还是砷,究竟自己是行还是不行。

正当我彷徨不定的时候,母亲的一封家信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她在信中说,今年庄稼大丰收,家中的一切都好,就盼着着你能建功军营,有一番作为。我放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从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从每一项严格的训练开始,每天坚持不懈,时刻奋勇争先,终于开始获得了战友们的赞许和连首长的肯定。此后,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母亲定期的来信,书信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正是这样几句鼓励的话语却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每当心态失衡,或自以为是,或妄自菲薄。我总会认真地读一下母亲的来信,她能让我认清自己,回归本源。

父亲老了,原本健壮的身躯塌了下来;母亲的眼睛花了,给我写信时总是戴着我送给她的老花镜,颤巍巍地抖动着右手,半天都写不出一个字来。可是每当跟乡亲们谈起我,眼睛里都能透出光来,那神采就仿佛满屋子的巨额宝藏正摆在面前。

他们总是说,我们有个好儿子,是边防军人!

我的父亲、母亲作文 篇9

在我的心中,家就是父母,而父亲却常年不在。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每年初春,父亲都会离开家,去外地打工,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以前,还没觉得什么,浑浑噩噩的看着父亲离开。但是,在今年春天的时候,我看着父亲收拾行囊,看着父亲头上的根根白发,我的心中,蓦然的出现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只因为,家庭的重担虽不曾压垮父亲,却让父亲渐渐的老去。

今年春天,春节过完没有几天,气温都还没有回暖,父亲的电话就响了起来。是有人在找父亲去干活,我知道,父亲又到了离开的时候。果然,这天傍晚,父亲开始收拾行囊,没有丝毫拖延。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拿起行囊,出了家门,去路口等车。我和母亲去送父亲,一家人,站在村口。母亲一直在和父亲说话,不断的重复着自己的关心,叮嘱着自己的担忧,父亲也不多说,只是不断的答应着,脸上时不时的,露出笑容,对母亲说一句:“放心吧”,想要打消母亲身上所有的顾虑。

而我,却没有交谈的意愿,只是站在冷风中,抱着肩膀,看着路边还未返青的柳树,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时间,根本不能理解时间流逝所代表的意义。只是着急着,什么时候回家,回到自己那个舒适的被窝。

没过多久,车来了,前门打开,父亲背起行囊,上车。转过头,看了我和母亲一眼,露出满脸笑意,应该是想要带走我和母亲那离别的伤心,安抚我们心中的担忧,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掩藏他那离别的痛苦。一眼之后,父亲开始向着车内走去,带着母亲和我的目光,直到被车窗挡住视线。

就在这一刻,我的心中泛起浓浓的不舍,这一刻,我很想冲上车,对父亲说一句:“爸,您别走了。”可我知道,不能说,父亲的肩上是这个家,他不会停留。

我又想,是不是冲上车,对父亲说一句:“爸,路上小心,要照顾好自己。”可是,车门已经关上,开始加速,我来不及,来不及对父亲说任何的话语。而我只能带着不舍,带着后悔,然后默默地看着这辆车,在长长的路上,带着父亲,走向我不知道的远方。

我不知道父亲坐在车上有着怎样的心情,也不知道他是在怎样看待自己前行的方向,我只知道,车不会回头,父亲也会越走越远。

母亲

母亲和父亲不同,这些年一直都守着家里,可以说是母亲守住了这个家,不让这个家没了人气。

还记得去年冬天,在学校放寒假的那一天,天气很不好。天空飘着雪花,虽然不大,但是在北风的嘶吼之中,一片片的,都变成了刮骨钢刀。我从宿舍出来,走到学校门口,一点点的距离,不到三百米,也就走了四五分钟,却让我提着行李的手,变得冰冷、麻木,失去知觉。

等到坐上了回家的车,在车上暖和的暖气中,双手才变得柔软、温暖,让我渐渐地忘记了天气的.恶劣,掏出手机,看起了小说,有些惬意。等快到村口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身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汗。

到了村口,透过车窗,我看到,母亲正站在路口,在枯寂的马路上,注视着过往的车辆。她的眼睛,早已经盯上了我坐着的这辆车,微微发光。我心中一紧,赶紧将手机揣回兜里,提起行李,下车,北风一吹,身子一个哆嗦,心中说一声:“这天真冷”。

转过身子,汽车重新启动,我的视线不再被阻隔。村口,已经看不到母亲,母亲早就冲到了马路中间,在汽车的尾气中,向我走来,步子很急,转眼的功夫,便站在了我的身旁。

我竟只是站着、看着,没有其他的反应。看着母亲直直地走到我的跟前,然后伸手,把我手中的行李自然的拿了过去。母亲的手,碰在我的手上,就像是雪地里的一块生铁,碰在了我的手上,很冷,很硬。我的眼神汇聚到了母亲的双手上,看到一种青中带紫的色泽。

我抬起头,眼神从母亲的双手回到了脸上,母亲的脸上带着口罩,上边结了一层青霜,额头前的发丝上也能够看到结霜的痕迹,只是显得斑驳。想来是母亲刚刚收拾过,不想让我看到,才留下了这样的痕迹。

一个激灵,我反应过来,赶紧从母亲的手中把行礼抢了过来。然后和母亲一起,说着话,向着村子走去,一起回家。

过了两天,父亲的电话也打了回来,说是马上就回家,好像已经坐在车上了。第二天,等我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发现父亲已经在院子里了。我却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回的家,也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去接的父亲。

我的父亲母亲 篇10

潘珊珊

屋外,落叶纷飞。屋内,女人躺在床上,咬紧了牙根,虽是入秋,她额头上还是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她的肚子痉挛着,洁白的肚皮上有畸形的突起,预示着难产。她紧握了手中的毛巾,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终于,孩子生出来了,是一个呼吸微弱的女婴。隔壁的男人高悬的心终于放下来,瘫坐在椅子上。秋风萧瑟,是九月,我出生的月份。

从此,他们用最慈爱的目光给我最细致的关怀;用最温柔的声音教我最美的话语;用最温暖的怀抱给我最饱满的爱…..我的母亲是细心的母亲,总能在身旁提醒我,给我最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是最能干的母亲,脏兮兮的衣服在她手上就能变得很干净,充满太阳香香的味道。在厨房捣鼓一会儿,就有一桌好吃的变戏法般的出现。母亲的手也是最灵敏的温度计,往额头上一贴,就知道我是不是发烧了。

我的父亲是最默默的父亲,总是在干完一天的活后,一句“累”都不说,只露了笑,督促着我的学习。父亲是最厉害的父亲,可以在我学骑自行车时在后面扶着东倒西歪的车。可以轻松的帮我提起沉甸甸的书包,走很长的路也不会累。父亲的目光也是严厉的,一眼就让我知道自己的对错与否,教我为人处世,做人的道理。

我的父亲母亲 篇11

第28集 陈志跑到招待所质问翠花,夫妻俩矛盾升级惹得儿子离家出走。为了避免翠花吃醋胡闹,陈志避免一切和叶秀萝接触的机会,可心中对叶秀萝还是念念不忘。在下一届副市长的人选上,王书记向组织推荐了陈志。考察中有人提到了陈志的生活作风问题,陈志决定放弃升迁机会。翠花又把这事联系到了叶秀萝身上,还回家向父母哭诉。母亲决定住到翠花家,母女俩一起监督陈志。母亲让大志跟踪陈志,又对叶秀萝评头论足,母女俩成天琢磨怎么对付陈志。

第29集 大志肩负跟踪父亲的任务,每天都向姥姥汇报。陈志发现被儿子跟踪后怒斥翠花,对岳母也产生了不满。可岳母每天紧盯着陈志,对他周围的女同事充满怀疑。陈志向翠花提出警告,自己也对这个充满监视的家产生了厌倦。叶秀萝在刘老9币的介绍下和人相亲,对于秀萝现实的婚恋观,刘老师颇感不解。岳母晚上去办公楼监视陈志,不小心摔伤了腿,还把错都怪到了陈志头上。岳母路上偶遇算命先生,还被说中了翠花夫妻不和的事。深信不疑的她竟按照算命先生指示,把陈志最珍爱的望远镜当破烂卖了。陈志得知后摔碗离去,夫妻俩产生了深深的隔阂。

第30集 翠花得知叶秀萝和邹正好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谁知母亲又去找算命先生,得知陈志还会有事之后深感不安。陈志从刘老师那里听说了叶秀萝的近况,找到叶秀萝询问情况,这一切却被尾随而至的岳母看在眼里。翠花被母亲带到咖啡馆门外,目睹陈志和叶秀萝聊天。翠花心有不甘,竟跑到邹正学校揭发叶秀萝和陈志的“奸情”。陈志被叶秀萝劈头质问,回家和翠花母女大吵一架离家出走。翠花为挽回丈夫把母亲赶回了农村,又跑到办公室要陈志回家,事情却弄得两头不讨好。陈志到乡下过了几天清净生活,回城之后决定辞职做一名历史教师。叶秀萝也因为翠花的事想明白了一切,决定举家搬走。陈志决定净身出户,抛下翠花母子搬去了师范学院。可刚到学校就碰到了作风古板的女教师张正,两人相处尴尬。

第31集 学校的语文老师陈同古也在闹离婚,女教师夏晴则不停地换男友,陈志和他们一起被张正鄙视。翠花到学校找丈夫回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离去。她回老家找亲人诉苦,父亲决定把陈志劝回家。岳父提起了当年陈志自己写检举信的事,感谢陈志这些年为家人做出的牺牲,主动同意陈志和翠花离婚。可陈志却说自己并不想和翠花离婚,只是想清净一段时间。岳父向陈志说了一番朴实的人生道理,当晚便撒手人寰。大志因为父亲离家出走而误解陈志,父子关系陷入冰点。翠花因为儿子劝阻不敢去找陈志,可整天也无心工作。小田向她支招,翠花决定对陈志实施经济封锁,可陈志把工资全数上交不为所动。翠花又想让学校别给陈志分房子,但知道张正的经历后又放弃了。

第32集 陈志误以为张正向学校领导打小报告,朝她发了一通脾气后才得知是翠花的主意。翠花带着儿子来到学校,要把儿子塞给陈志抚养,盼望以此逼丈夫回家。陈志向儿子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学会煮饭照顾儿子。回到办公室却看到陈同古的儿子上门索要生活费,对离{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深感担陇。陈志到儿子学校上课,为保护儿子向人挥拳,父子关系终于回暖。儿子主动做和事佬,说只要翠花答应不和陈志吵架,一家人就好好过日子。大年夜里,翠花母子傻傻等着陈志回家吃饭。

第33集 陈志回来了,一家人吃着年夜饭格外幸福。可晚饭后陈志却要回宿舍睡,翠花大受打击。从此以后陈志天天回家吃饭,晚上却回学校宿舍休息,夫妻长久分居。转眼儿子就上了大学,招待所小田要调翠花去厨房工作,翠花为了争口气主动辞职。无所事事的翠花开始反省自己和陈志的关系,眼看如今五哥儿子岁岁发达了,翠花也决定自己靠自己,出门卖菜。她拒绝了陈志的帮助,决定自己经营自己的人生。在农贸市场里翠花偶遇当年和自己说过亲的唐天良,对方在农贸市场打扫卫生。唐天良问起陈志,翠花为了面子把陈志吹得天花乱坠。

第34集 翠花抢走了梁姐的生意,两个女人闹到了管理处去。唐天良安慰翠花,教她怎么和周围人相处。翠花主动向梁姐道歉,又和邻居刘姐搞好了关系。办公室里的夏晴评上了优秀教师,又将要和恋人结婚,张正心里不是滋味,细心的陈同古出面安慰。陈志发现自己失败的婚姻给儿子造成了心理阴影,对儿子充满了歉疚。翠花打算转行做小吃摊,陈志对她的举动根本不理解。唐天良却理解翠花的动机,知道她是想活得痛快,常常来帮翠花做生意。

第35集 张翠花在街头摆摊卖水饺,见到了唐志良,恰巧遇到了城管执法,城管要收她的东西,在争执之中,张翠华打伤了城管队员,唐志良也受了伤,闹到了派出所。陈志和儿子来到了派出所,给她办好了执照。水饺摊的生意越来越好,唐志良经常来找张翠花帮她打理饺子摊,两人的关系亲密了不少。陈翠花萌生了开饺子馆的念头,并得到了陈志和儿子的支持。在唐志良的帮助下,翠花饺子馆开张了。但没过多久,陈翠花又因为交税的问题把税务局的人给打了,陈志帮翠花去交了罚款和税,翠花对于这些城里的规则很不适应,但也只好试着去适应。

第36集 张翠花把她的饺子馆越做越大。陈大志上了研究生,在校园里遇到了研一的新生叶丹。陈大志爱上了叶丹,两人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叶丹的母亲叶秀萝见到了陈大志,交谈中发现他原来是陈志的儿子。陈大志带着叶丹见到了自己的父母,陈志得知了她是叶秀萝的女儿,惊讶不已。叶丹劝说陈大志说服父母离婚。陈志找到张翠花,告诉她叶丹是叶秀萝的女儿,劝说她多为孩子的幸福着想,张翠花反对。张翠花把陈大志叫了回来,告诉他了一切,但陈大志表示,只要他们两人相爱就好了,并劝说张翠花和陈志离婚。张翠花说她这一辈子只爱陈志一个人。

第37集 陈大志找到陈志,劝说他和自己的母亲离婚。陈志说两人已经互相离不开了。唐志良找到张翠花,说自己准备和女儿介绍的老伴结婚了,以后就不能再来帮忙了。张翠花最终在陈志的劝说下同意了叶丹和陈大志的事。张翠花因为长久以来的严重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在饭店里晕倒了,送到医院抢救,生命垂危。陈志赶到医院,看到昏迷不醒的张翠花,想到自己平日里对她的疏忽而后悔不已。唐志良心里放不下张翠花,回去找她,却得知了她病例的消息,急忙赶到医院,看到了守在病床前的陈志,唐志良的一番话更使得陈志惭愧不已。唐志良、陈志、陈大志三人决定共同照顾昏迷的张翠花。叶丹告诉了叶秀萝张翠花病倒的消息,叶丹在母亲的支持下也来照顾张翠花。张翠花的哥哥进城,告诉陈志,如果翠花真的醒不来,就让他放手把翠花送回乡下,家里不怨陈志。

第38集 张翠花一直都不醒来,医生告诉陈志翠花醒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陈志没有放弃希望,终于,翠花还是醒来了,在陈志等人的精心照顾下,渐渐恢复了健康,出院了。陈志亲自下厨做了饭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饭,翠花说他们都需要重新想想。陈志的同事夏晴为了和丈夫结婚而要离开学校了,众人都为她送上祝福,而张正也离了婚,和陈同古谈起了恋爱,准备结婚,这让陈志触动很大。张翠花回到了饭店,发现她不在的日子里都是唐志良在帮忙打理,唐志良说自己心里就装着张翠花一个人。翠花找到陈志,主动说两人分手离婚吧,翠花说自己已经想通了,人要为自己活,两人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幸福。陈志和翠花在饭店举行了一个离婚典礼,在亲友们的见证下,告别自己最最亲的人,去寻找各自的幸福。唐志良和翠花结为了夫妻。而叶秀萝提出要和陈志见面,陈志背着那个亲手做的望远镜去城里找叶秀萝。

上一篇:《园冶》借景篇下一篇:格林童话的读后感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