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语道理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寓言故事的成语道理(共13篇)

寓言故事的成语道理 篇1

有一天,竟然来了一个乡下人在宫门口请求进去见齐桓公。

门官问乡下人:“你有何才干求见大王?”

乡下人回答说:“我能熟练地背诵算术口诀,我希望大王接见我。”

门官报告了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十分好笑,背诵算术口诀算什么才能?于是让门官回复乡下人说:“念算术口诀的才能太浅陋了,怎么可以接受国君的召见呢?回去吧。”

乡下人不卑不亢地说:“听人们说,这里的火炬燃烧了整整一年了,却一直没有人前来求见,我想,这是因为大王雄才大略名扬天下,各地贤才敬重大王希望为大王出力,又深恐自己的才干远不及大王而不被接纳,因此不敢前来求见。今天我以念算术口诀的才能来求见大王,我这点本事的确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大王能对我以礼相待,天下人知道了大王真心求才、礼贤下士的一片诚意,何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呢?泰山就是因为不排斥一石一土,才有它的高大;江海也因为不拒绝涓涓细流、广纳百川,才有它的深邃。古代那些圣明的君王,也要经常去向农夫樵夫请教,集思广益,才会使自己更加英明起来啊!”

齐桓公听了乡下人的这一番话,被深深打动,认为乡下人说得太有道理了,于是马上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他。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贤才纷纷前来,络绎不绝。齐桓公大为高兴。

浅显的故事 深刻的道理 篇2

小狐狸胆子大起来了

伊索

狮子是食肉类猛兽。我们讲的这个狮子,是个对小动物特别友好的森林之王。

尽管如此,他的样子长得却实在是太凶了:大大的身躯,粗壮的四肢,有如木棍似的尾巴,头和颈部长着长长的鬣毛;尤其当他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那尖尖的牙齿更是令人生畏。

狮子治理森林之国很有办法,他对所有的小动物都很公平。所以不论谁受到什么委屈,遇到什么困难,都愿意请他帮助。

可是,只有新出世的小狐狸没见过狮子,后来,他的妈妈带他去拜见森林之王了。

虽然有妈妈陪伴,第一次见着狮子大王时,小狐狸还是十分害怕。当狮子张嘴打哈欠时,小狐狸吓得惊叫一声,躲到狐狸妈妈怀里。

小狐狸第二次看到狮子是在森林动物运动会上,虽然害怕,但已经不那么厉害了。那时,狮子大王为龟兔赛跑当发令官。他大吼一声:“预备,跑!”震得树叶哗哗下落,小狐狸吓得打了个冷战。后来看到龟兔跑出去了,大家为他们加油,什么怪事情也没发生,使出来看热闹了。

几天之后,小狐狸蹦蹦跳跳自己出来玩了。玩着玩着,忽然狮子走了过来。小狐狸不再躲藏,小心翼翼地迎上前去,竟壮着胆子和狮子攀谈了起来。

当小狐狸向狮子大王讲到自己前两次见狮子的心情时,他们俩都笑了。狮子的嘴张得老大老大,小狐狸却再也不害怕了。

[点评]小小狐狸见了狮子大王为何竟然不害怕?一次、两次,次数多了,胆子也就大了。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要勇敢地去探知你所未知的世界,熟识,能减少你对某些事物的恐惧心理。多方锻炼自己,有胆有识,应是新时代青少年的追求。

鹰和鸡

克雷洛夫

在一个夏天的早晨,一只老鹰怡然自得地飞登天空,往高处漫游,往发出闪光的地方飞行。接着,又从云层高处突然下降,落脚在低矮的鸡棚上,歇一歇它的“鸟中之王”的翅膀。你或许要说,鹰应该找个比较庄严堂皇的栖息的地方;然而,你知道,王者自有它们独特的“兴之所至”:说不定它有意要给可怜的鸡棚增光,说不定是找不到适合身份的歇息的地方(又没有角状的橡树,又没有花岗石的悬崖)。得了,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鸟中之王就那么耽在鸡棚上,一动也不动,除非是从这个换到那个,又从那个换到另一个鸡棚上。一只普普通通的鸡把这事看在眼里,它对它的同伴提出不服气的意见道:

“老鹰凭什么让人那么尊敬它呢?它那飞行的样子呀,哎呀呀;当然哕,那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嘛!这可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飞,也能躲在鸡棚上,一点不含糊。将来,我们可要放聪明点儿,不要把老鹰看得那么地位崇高了。它的腿比较短,它的眼睛比较小,它就跟其他的禽鸟一个样儿,而且,现在我们看明白了,它飞得跟我们一样低。”

被它的啰啰唆唆的话搅得烦了,鹰这样回答道:

“你说得对,然而还有另外一面:鹰有时候的确飞得比鸡棚还要低,可是鸡啊,却从来不以一飞冲天闻名。”

[点评] 老鹰飞翔,志在高空;鸡也能飞,可志在屋舍。同是飞,目的、志向、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如何看待差距和不足呢?这则寓言启示我们:面对比你强大的人,不要徒费心思吹毛求疵,而要看到他们的伟大、坚强和高明的地方,特别是要向他们学习,努力赶上他们。讽刺、嘲笑、目中无人于事无补。

鲤鱼跳龙门

凡夫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它们就会从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了。

可是,龙门太高,它们一个个累得精疲力竭,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它们一起向龙王请求,让龙王把龙门降低一些。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它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它们的要求。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地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地变成了龙。

不久,变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好像并没有什么两样。于是,它们又一起找到龙王,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们要想找到真正的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

[点评] 鲤鱼跳龙门,目的就是想成为龙。但是降低了门槛,不经必要的努力获得的所谓“成功”是虚假的,依然体味不到真正的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笑与哭

徐慧芬

人将离世时,流着眼泪问造物主:“当我降生时,你赐予我哭; 当我回归时,你又赐予我哭,为什么?”

“难道你这一生,没有笑过?”造物主反问。

“当然笑过,小时候为得到一块小小的糖果笑过;读了书为不易得到的一个好分数笑过;长大了为爱人甜蜜的吻笑过;为人父母了,为婴儿第一声啼哭笑过;漫长的日子时里为每一份快乐笑过。可是,我这一生中,也哭过很多次呀,为一份伤害、为一种打击、为几多失落、为几许烦恼……”人这样回答。

“那么,人有没有比较一下,在一生分分秒秒累积起来的日子里,是哭的次数多,还是笑的次数多?”造物主又问。

“那当然是笑多于哭。”人沉默了一会,把一生中所有的苦乐放在一起掂量,无论是欢乐多于痛苦,还是痛苦大于欢乐,或者是等量齐观打个平手,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那么你该明白,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只要一生中笑多于哭,人就会对人生有所留恋,正因为不舍,才会有临终的眼泪。没有生,何有死?没有哭,焉有笑?而降生时赐予你哭,正是为你一生中学会笑做准备。有了哭做人生的底色,以后的笑才能显现。如此,人生的两头哭是合理的。”造物主如是说。

[点评] 有人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哭是人生的必然,而笑却是终生的追求。殊不知哭与笑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哭,便显现不出笑。你拒绝了哭泣,也就拒绝了欢笑,这不仅仅是造物主的感悟,也是生活中的哲理。

成语寓言故事及道理精选 篇3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简短成语故事及道理 篇4

东晋时期后秦在北边迅速崛起,后秦皇帝苻坚不顾许多大臣们的坚决反对,亲自统率六十余万大军逼近淝水,号称百万雄狮,想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势一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命令谢石谢玄统兵八万在淝水对岸安营扎寨,准备迎敌。谢玄抵达前线后,立即给苻坚写信挑战。信中开诚布公地说:“将军既犯我疆土,而在河边列阵,显然不想速战速决。真打算决战,请把兵营后移,让我军过河,一决雌雄,岂不爽快。”苻坚自恃兵强马壮,下令往后退。谢玄亲率八千精锐骑兵强行渡河。谁知道军令一下,后秦军兵马秩序大乱,立刻失去了控制。苻坚在混战中被冷箭射伤,后秦兵军马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此时晋军乘胜北伐,很快就收复了北方大片失地。这时朝廷官员中有人妒忌谢安立下的汗马功劳,以镇守淮阴为借口调回了他的军队。谢玄眼看收复国土的大业转瞬之间变成沤浮泡影,不禁忧心忡忡,没有过多久就与世长辞了。

道理:我们都知道想要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的艰难许多人都经历过,当快要接近成功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失败,不论是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自暴自弃。因为东山再起会比之前简单一些,毕竟你的基础在那儿了。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失败就放弃生活的希望哦!

成语教给我们哪些道理 篇5

博士,博学之士,博学之人。此典出自《颜氏家驯·勉学》:“博土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邺下有个博学的人,他买了头驴。书写买卖合同时,他为了炫耀自己的学问,竟然写满三页,文中全是华丽的辞藻:描绘了驴子的形态;叙述了自己需要驴子的愿望;铺叙了双方买卖的过程;称赞了卖主的诚实……凡是谈到驴子都用“健步”、“蹇卫”等词代替,而不用一个驴字。这样的合同当然不合乎制度规范,也是无效的。卖方不肯画押。博士费了老大的劲,卖弄了自己的才学,却落个“不好”,十分生气,于是去衙门申诉。县官看后,笑道:“应用文字和文学作品是两码事,你连这都不懂,真是书呆子,根本算不上是博学之士!”

“博士买驴”比喻废话连篇、不通人情世故的书呆子。

寓言小故事折射HR管理大道理 篇6

小黑羊救命:没有无能的员工

农夫家里养了三只小白羊和一只小黑羊。三只小白羊常常为自己雪白的皮毛骄傲,而对小黑羊不屑一顾:“你看看你身上像什么,黑不溜秋的,像锅底。”“像穷人穿了几代的旧被褥,脏死了!”

就连农夫也瞧不起小黑羊,常给它吃最差的草料,还时不时抽它几鞭。小黑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经常伤心落泪。

初春的一天,小白羊与小黑羊一起外出吃草,走出很远。不料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它们只得躲在灌木丛中相互依偎。不一会,灌木丛周围全铺满了雪,因为雪太厚,小羊们只好等待农夫来救它们。

农夫上山寻找,起初因为四处雪白,根本看不清羊羔在哪里。突然,农夫看见远处有一个小黑点,跑过去一看,果然是他那濒临死亡的四只羊羔。

农夫抱起小黑羊,感慨地说:“多亏这只小黑羊呀,不然,大家都要冻死在雪地里了!”

启示:俗语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组织内部,各种类型的员工都会有。作为HR管理者,不能一叶障目,厚此薄彼,而应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比如让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者从事市场开发工作;把墨守成规、坚持原则者安排在质量监督岗位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无能的HR管理者。

野羊的选择:爱才就不要囚禁人才

天黑了,张姓牧羊人和李姓牧羊人在把羊群往家赶的时候,惊喜发现每家的羊群头数都多了十几只,原来一群野山羊跟着家羊跑回来了。

张姓牧羊人想:到嘴的肥肉不能丢呀。于是扎紧了篱笆,牢牢地把野山羊圈了起来。

李姓牧羊人则想:待这些野山羊好点,或许能引来更多的野山羊。于是给这群野山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草料。

第二天,张姓牧羊人怕野山羊跑了,只把家羊赶进了茫茫大草原。李姓牧羊人则把家羊和野山羊一起赶进了茫茫大草原。

到了夜晚,李姓牧羊人的家羊又带回了十几只野山羊,而张姓牧羊人的家羊连一只野山羊也没带回来。

张姓牧羊人非常愤怒,大骂家羊无能。一只老家羊怯怯地说:“这也不能全怪我们,那帮野山羊都知道一到我们家就被圈起来,失去了自由,谁还敢到我们家来呀!”

启示:很多企业在留住人才的时候,采取了与张姓牧羊人同样的方法——通过硬性措施囚禁人才。其结果是留住了人,也没能留住心,到头来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留住人才的关键是在事业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制度上的来去自由。

猴子的生存:因才定岗 循序渐进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多次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屋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

原来,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进房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够不着,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按各自的本事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依旧取得足够的食物。

启示: 如何实现HR的最佳组合,一直是HR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反倒促进内耗甚至残杀,如同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而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却不能及,最后人才也被埋没抹杀,就像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只有岗位难易适当,并循序渐进,犹如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才能真正体验出人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

小狗猎捕斑马:科学分工 团队制胜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只瘦弱的小狗正与一只高大的斑马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乍一看来,三只弱小的小狗很难是大斑马的对手。但实际情况是,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斑马的尾巴如何甩动,也死死咬住不放;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耳朵,任凭斑马如何摇头,也决不松口;一只稍显强壮的小狗咬住斑马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踢弹,一点也不敢懈怠。

不一会,在三只小狗的齐心攻击下,“庞然大物”斑马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成为三只小狗的盘中餐。

启示:只要措施得力,麻雀撞坏飞机。在组织内部,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科学分工,根据实际动态对人员进行最佳配置。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才不会产生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相反,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还可能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会像斑马一样颓然倒下。

鸬鹚罢工:满足员工渐进职业需求

一群鸬鹚辛辛苦苦跟着一位渔民十几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不灵便,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鱼的数量越来越少。不得已,渔民又买了几只小鸬鹚,经过简单训练,便让新老鸬鹚一起出海捕鱼。很快,新买的鸬鹚学会了捕鱼的本领,渔民很高兴。

新来的鸬鹚很知足:只干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对自己这么好,于是一个个拼命地为主人工作。而那几只老鸬鹚就惨了,吃的住的都比新来的鸬鹚差远了。不久,几只老鸬鹚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被主人杀掉炖了汤。

一日,几只年轻的鸬鹚突然集体罢工,一个个蜷缩在船头,任凭渔民如何驱赶,也不肯下海捕鱼。渔民抱怨说:“我待你们不薄呀,每天让你们吃着鲜嫩的小鱼,住着舒适的窝棚,时不时还让你们休息一天半天。你们不思回报,怎么这么没良心呀!”一只年轻的鸬鹚发话了:“主人呀,现在我们身强力壮,有吃有喝,但老了,还不落个像这群老鸬鹚一样的下场?”

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 篇7

森林里有一只狼,整天想吃兔肉。可是高高的草丛实在是太隐蔽了,兔子往里一钻,就失去了踪影。而且狡兔三窟,即使狼找到了一个兔窝,蹲点据守,也无济于事。因此狼捕捉兔子少有得手。

可是狼实在太喜欢吃兔肉了,于是就绞尽脑汁寻找方法。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居然让它想出了一条计策。

次日,狼便找来狐狸,如此这般讲授了一通。

过了一段时间,狐狸便开始行动,专门去兔子常出没的地方溜达。

一天,终于遇到了几只兔子,并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便讲起家的问题。

狐狸对兔子说:“你们的家不好,草作围墙土作坑,不遮风不挡雨,狼来了还得到处躲。你们知道好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我以前去人那里偷鸡的时候见过人的家,那是木房子,木做的墙,还有屋顶。遮风挡雨不说,就算狼来了,只要把门一关,就可以把它拒之门外,根本不用心惊胆战到处跑!”

兔子听了羡慕不已,心想要是自己有这样一个家,还用怕狼吗?

狐狸看出了兔子的心事,接着说:“我狐狸是何等聪明,告诉你们,人的木房子怎么建,我早都学会了!”

兔子们大喜,央求狐狸帮忙建房。狐狸一口答应,但又踌躇地说:“哎呀,木房子都要建立在平地上呀。你们那里一片草丛,建不了呀,要不你们回去清理清理?”兔子们当即答应,便回去做清理工作。

兔子们建房心切,就一起啃倒草丛,不出几天,原来一大片草丛居然变成一片平地,无遮无挡,看起来很适合建木房。

兔子们于是满心欢喜,想再去找狐狸帮忙。然而让兔子迷惑的是,此时狐狸却不知去向,找遍森林都没找到它。

正在兔子们迷惑不已的时候,狼却出现了。狼看着一片无遮拦的土地,哈哈大笑,直扑兔群。

兔群四散奔逃,可是,兔子的奔跑没有狼快。以往,有草丛做掩护,兔子可以跟狼周旋,而如今,只得任凭狼追逐宰杀了。

寓言故事的成语道理 篇8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该句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意为: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显得浅薄,要真正弄懂所学的知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该句出自唐罗隐«蜂»,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

考点透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不,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该句出自宋苏洵«辨奸论»,其意为: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就要起风,柱子下面的石基潮湿就要下雨。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句出自唐王翰«凉州词»,其意为:喝醉了躺倒在沙场上,请不要见笑,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活者回来?

考点透视:不同的价值 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很需要影响,该名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值观。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

71.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2.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7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 77.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79.郑人买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0.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8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83.有志者,事竟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4.满招损,谦受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5.人定胜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6.事在人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7.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8.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0.“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1.“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2.“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7.“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0.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1.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2.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3.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4.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5.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6.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8.“一着妙棋,满盘皆活”; 部分影响整体

109.“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 部分影响整体

110.“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 部分服务于整体

111.“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 部分服务于整体

11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部分制约整体 11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部分制约整体 11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整体统率着部分 1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整体统率着部分

116.“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 发展的普遍性

11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发展的普遍性

11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发展的普遍性 1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的普遍性

12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发展的普遍性 121.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2.停滞不前、小富即安、一成不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3.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4.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5.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6.只讲时间,不讲效率;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7.只讲规模速度、不讲质量效益;只见顺利,不见挫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8.“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0.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发展的普遍性

132.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3.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4.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5.吃亏是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6.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7.“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8.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9.“梅花香自苦寒来”;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0.“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4.“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5.“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7.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9.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5.“尽信书不如无书”;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6.“谦受益,满招损”;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7.“吃一堑,长一智”;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8.“失败是成功之母”;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9.乐极生悲;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0.否极泰来;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2.变废为宝;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3.哀兵必胜, 骄兵必败;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4.化险为夷;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5.弄巧成拙。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6.“量体裁衣”;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7.“对症下药”;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8.“因人而异”;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9.“因地制宜”;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0.“因材施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3.“解铃还需系铃人”;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故事大道理:打翻了油灯 篇9

就是这样紧巴巴的日子也不长久。一天半夜,乔利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贵夫人第二天一早要去赴一个约会,要乔利立即将她的衣服熨一下。因为实在太困了,他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油滴在了贵夫人的衣服上。

乔利被吓坏了,他就是打一年工恐怕也买不来那件昂贵的衣服。贵夫人坚决要求乔利赔偿,给她白打一年工!乔利沮丧极了,但当他答应给贵夫人白打一年工后,他也得到了那件衣服。

其实那件衣服只是弄脏了一点而已,如果将它送给母亲穿,她一定会很高兴。但他不敢将这件事告诉母亲,她会很伤心的。于是乔利将那件衣服挂在自己的窗前以警示自己别再犯错。

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消除了。经过反复试验,乔利又在煤油里加了一些其他的化学原料,终于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后,乔利离开了贵夫人家,自己开了一间干洗店。世界上第一家干洗店就这样诞生了。

乔利的生意一发而不可收,几年间他便成了让世界瞩目的干洗大王。如今,干洗店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在享受他发明的干洗剂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名字——乔利·贝朗。

简短寓言故事道理 篇10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

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国君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恐怕将会加重!”

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

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身边的近臣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国君现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恐怕会更加严重。”

桓侯还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到时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请国君三思!”

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朝见桓侯,当他到了大殿上看到桓侯的脸色以后,什么话也没说,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寓言故事及道理 篇11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

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

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一个个绘影绘声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看见蛇神了。”

临床治疗中的成语故事 篇12

过河拆桥

【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临床故事】52岁的张先生因为头胀头晕1月多来看病,在社区已经量过4次血压,3次都高,最高达到170/100mmHg。个子不高,体型较胖,缺乏运动,这样的患者一出现在面前,有经验的医生心里就基本有数了:他的高血压基本上是原发性高血压,而且低压高压都会高。于是给张先生开了硝苯地平控释片,每天1片,服用第二天,血压就降到130/84mmHg。一个星期后,血压还是出奇地平稳,下午的时候有时还会到110/70mmHg,头胀头晕也消失了。张先生觉得病好了,就把硝苯地平控释片停了。

一个礼拜后的一天,张先生正在给员工们讲话时,感到头顶部一股热气升腾而起,双手指尖有些麻木的感觉。讲话自然无法继续,公司的人拿来电子血压计给老张量血压,220/114mmHg!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连忙叫来120,送张先生到了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倒是发现张先生没有大碍,血压很快就控制下去。张先生自言:“我觉得这个降压药很好,把我的血压降下去了就可以停掉,不然如果继续吃药,那血压不会降到0吗?”我给张先生赠送了一句话:“你的血压降到非常好的水平,那是降压药物的功劳。如果你这时停了降压药,那就是过河拆桥啊!”此后,张先生一直坚持每天服药、监控血压,再也不敢做过河拆桥的事情了。

一曝十寒

【解释】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1天,冻10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临床故事】单先生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年多了,当初腔梗住院后一直担心复发,开始几个月还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吃药,包括阿司匹林、他汀和降压药。但几个月之后,因为听院子里的几个老人说每年换季的时候打疏通血管的针就可以预防脑梗复发,于是停了阿司匹林和他汀,在卫生所里打了10天的“通血管针”,并且每个季节都会风雨无阻地去吊针10天。时光流逝,1年过去,似乎一切平安,季节性吊针看来正在起作用,但就在单先生68岁生日刚过完的第二天,单先生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右手右腿力气不够,家人也听出来单先生的口语变得含糊不清。到了医院,磁共振检查发现单先生左侧脑子的一部分发生了脑梗塞。我们制定了强有力的治疗方案,过了一周,单先生的症状就大幅度好转了。

出院时,我检查后告诉他:脑梗塞看似急性病,实则是慢性病,要想控制复发,就需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坚持治疗。试图通过一年打几次活血针就能预防它,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一曝十寒的傻事不要做,规范治疗才是正道。

朝三暮四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临床故事】苏女士在退休前就患有高血压,这几年来服用氨氯地平片,血压控制很稳定,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有一天去药店买感冒药时,偶然听到药店的销售员对一个顾客说长期吃一种降压药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服西药时间久了会伤肝肾,于是苏女士心里就犯了嘀咕。就在那个药店,苏女士买了几盒所谓纯中药的降压药,可是一两周之后,苏女士的血压却不降反升。苏女士虽然心里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吃药还是要医生说了算,药店销售员的话并不靠谱,但苏女士却对“长期吃一种降压药容易产生耐药性”的观点深信不疑,她想借着这个机会换一种药物。于是社区的医生就在苏女士的要求下换了一种沙坦类药物,可是2个礼拜过去,苏女士的血压仍然没有达标;后来又换了一种普利类的药物,苏女士吃了之后晚上老咳嗽,无奈之下,医生说还是换回原来的氨氯地平吧。其实,很多疾病的治疗药物切忌朝三暮四、不断换药。你和药物应该成为长期稳定的“朋友”,才能共同抵御疾病的袭击。所谓长期服用一种药物会产生耐药性是无稽之谈。后来,苏女士终于又开始服用氨氯地平,此后,她的血压又恢复到往常一样,风平浪静了。

杯弓蛇影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临床故事】江先生四十多岁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抑郁症却像幽灵一样悄悄来袭:疲乏、情绪消沉、夜间早醒、阵发性心悸,公司的事情开始往后拖,觉得人活着没有太大意思……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很可能就是别人口中经常传说的抑郁症,然而当医生确定他的疾病,并且给他开了一个月的盐酸氟西汀片后,他盯着那一张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字的说明书,开始心惊肉跳了。说明书上列举了许许多多的不良反应:全身过敏(例如:瘙痒,皮疹,风疹,过敏反应,脉管炎,血清反应,颜面水肿等)、五羟色胺综合征、光敏反应、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Lyell综合征)、多形性红斑……江先生完全被打蒙击倒了。这是在吃治病的药,还是在面对死亡的陷阱?后来,那3盒氟西汀被江先生放在床头柜的抽屉里,陪伴着他度过一个又一个早醒的清晨。直到有一天,割腕的暗红的血液浸透了那3盒氟西汀,人们发现那几盒药物却依旧完整无缺。好在故事还是有个圆满的结局:江先生被发现后失血并不多,他割断的只是手臂的静脉。后来他开始服用氟西汀,情况越来越好,而那说明书上所说的一切不良反应并未发生。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对待药物说明书,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切不可杯弓蛇影,一叶障目,误了治病。

儿童寓言故事及道理 篇13

猎人们认为是他们的猎犬弄错了方向,于是唤回了猎犬。

脱离危险的鹿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这给它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它完全放心了,正好也饿了,便开始仰头大嚼葡萄叶。

不远处的猎人听到了动静,他们又看到了希望,返了回来继续对鹿展开追捕。

起初遮掩鹿的葡萄叶成了它的腹中餐,这下它彻底地暴露在猎人和猎狗面前,它无法逃脱了。也是在葡萄架下,鹿被捉住了。

上一篇:虞美人,虞美人晁端礼,虞美人的意思,虞美人赏析下一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