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推荐7篇)
【内容摘要】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将直接关系的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影响他们对师生关系、学习的态度、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画”。而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关键词】健全的人格 教师 学生 课程资源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健康优秀的国民,健康这一概念可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长大成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一位哲人说:“成才必先成人。一个人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可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何等重要。教师的任务是为祖国培养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但在我国以前“应试教育”形式下,重智育轻德育体育,不重视对人格的养成教育的现象,在家长和部分教师的思想中还存在。教育界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现象。在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常看到了一个个血淋淋的悲剧:高考失利跳楼,父母一句话不顺心,跳河„„不如果学生有健全人格,教育中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完全可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竞争异常激励的今天,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
一、健全人格所包括的内容
基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要有拨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二.教师方面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的正确的教育观对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是教师对整个教育的认识所决定的。其中正确的“学生观”是关键。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并支配他们的教育行为与方式。如:学校里有的教师觉得“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学生”难教育,就对那几类学生产生胆怯,厌烦的情绪,最后导致他们采取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放任、高压”。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其实教师应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些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只要细心,教师就不难发现他们尊重、崇敬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只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关心,鼓励(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一面;还要看到学生有各自的思想,生活经历和行为习惯,也有自尊,自信(独立性)的一面。他们可能会为了展示、证明自己有某种能力而拒绝老师的指导、帮助。因此在教
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采取“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要有积极的的情绪感染力
小学教师是影响小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小学教师就应该很好地利用自身的魅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向小学生提出某种行为和活动的要求时,教师则通过自身情绪的感染,让他们体会到活动过程中的愉快和成功,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只要你给他们一个五角星、一朵小红花、一个“奖”字,他们都会欣喜若狂,在教师热情的赞扬声中,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心里变得越来越轻松,毫无压力,身心就得到健康地发展。
教师通过积极的情绪感染,还能使学生产生正面情绪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摆脱由于受到挫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力呢?一方面,教师要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面若冰霜,不凶神恶煞,不表露不快,随时有个好心情,随时脸上有笑容;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随时有个好心情,随时脸上有笑容。
(三)摸清“乐学”度,分层满足“需要”
老师在平时授课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随便讲话,东张西望搞小动作等情况,对这种学生老师批评听不进,甚至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事后教师调查得知其原因是“听不懂,不想听”。多数班主任会认为其“品行”有问题,不可否认其“品行”层面上是有一些问题,但更多的肯是心理健康问题。该同学在课堂上或许并不是有意捣乱课堂纪律,而是因为他听不懂,不适应新环境、新要求、新知识的体系,在学习遇到了困难,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从而得不到学习上的满足感,他的学习心态上出现了问题,而我们有的老师总是从认识或品德层面出发,不知道从心理健康层面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将会越来越严重。
其实,我们每位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都要坚信一个事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需要”,他们都“乐学”,只是保持在什么“度”上的问题。所以,班主任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分析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他们各学科现有层次水准,准确预测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能获得怎样的发展。然后按照各个层次,指导他们根据自已的发展情况来学习,不能提出整齐划一的学习要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上满足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有了发展,他们就有积极的体验,就能进一步形成健康积极的“乐学”心理。当然,这项工作除了班主任积极参与外,任课老师也应主动配合,分析摸清学生各学科的发展
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跳一跳摘到苹果”,让每一个层面上的学生“乐学”的心态得到足够的发展。
三、学生方面
(一)构建“悦纳同学,尊敬师长”人际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到了高年级阶段,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友谊,渴望有广阔的交际领域,他们大致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同学之间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1.同学之间的交往,要有“悦纳对方”的心理。这个悦纳不是无原则的。对方的优点要接纳、赞扬,对方的缺点要批评指正。不过同学之间的交往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和其他同学们发展好彼此间的关系的。有的人可能是“幸运儿”、“有人缘”,有的人可能成为“嫌弃儿”,后者不能被同学接受、悦纳,原因可能怪自己,也可能怪对方。这时班主任就要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别人,重新调整自我,进行再偿试,力争打通诸多“关节”,建立友好的同学关系。另外,随着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还有男女交往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很多人讳莫如深,其实男女生交往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仅在学校里需要,而且将来走向社会男女之间也很需要。因此,在学校里男女生彼此接纳对方是很正常的,这也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此,班主任既不能武断禁止其交往,也不能不闻不问,而要进行正确引导,强调必须建立真诚的友谊,防止演化、变味。
2.学生与家长的交往。随着学生的一天天长大,他们体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意识逐渐增强,家庭关系的那种老模式已不适应其成长的要求,而大多的父母对其孩子的成长心理准备不足,还是用原先的一套教育管理方法,这样必然要“碰”出一些火花,甚至公然表现出“对抗”父母的情绪。这时,班主任必须做好学生与其父母双方的思想工作,要让父母知道孩子长大要用新的方式来管理、交往,否则,会适得其反。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父母,同时学会让父母了解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让父母接纳一个全新的我。
3.与老师的交往。这是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处理不慎,有可能导致抵制教育,或造成紧张,对抗的师生关系。这时,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老师,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师接纳自己,这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彼此相融、接纳,不仅有利于学生目前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有两类学生,一类平时表现好偶犯错误的,经老师教育效果好,他们从此很少或不再犯类似错误,而另一类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老师问其是否愿意悔改,他们表示愿意改,而其结果是类似错误继续犯,究其原因是两者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前者能够接受、悦纳自己,所以能“自尊、自重”,注意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后者不能真正接受自己,必然产生自卑心理,因
而不能自爱,所以对自己所犯错误显得麻木,给人以“老油条”的印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使他们能够接纳自我、悦纳自我。学生虽然有比较强烈的脱离长者的自我意识,但实际上长者们对他的自我意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他们为了摆脱这种影响,往往把参照物转向自己的同学,希望以此得到独立的自我,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将自我又交给了同学,成了受他们左右的人。此时,班主任应鼓励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权力就在自己手中,请相信自己吧!这样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去发展自我意识。
另外,很多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我们一度时期自我评价标准单一化也是不无关系的。在应试教育的年代里,学生唯一的价值就是考试成绩,事实已经证明这一单一的标准是极其有害的,现在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学生的价值观是多元的,我们评价的标准也应是多元的,班主任应鼓励学生从社会需要出发,不断地发现自我价值。同时班主任必须对每一个学生有一种接纳的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有值得老师接纳的东西,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健康的自我意识。
(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业学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途径,大家也深知课业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课业负担过重,反而会影响
学生的学习,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一则广告:一个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学生背着它,腰越来越弯,脚步越来越沉重,学生的眼神是呆滞的。其实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心理方面的危害有多大。
现在有些教师片面地追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采取的是“题海战”、“人盯人战术”,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并且经常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最后成绩是上去了,但是这个班的学生却别人称之为“圈养鸡”——呆板,不活泼。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素质教育提到: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课业学习安排上,每天总时间不超过六小时,小学低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回家作业,中高年级不超过半小时。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到实处,给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四.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革不断完善今天,其的显著特点是开齐了各种学科。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同时也将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容入其中。活泼、愉快的生活体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有
益。因为活泼好动本身就是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之一,也是他们身心健康的要求和表现。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体会愉快、欢笑、成功的情绪机会。在活动中学生还能够释放掉多余的能量,缓解紧张心理,陶冶自己的情操。这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都十分有必要。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资源。
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 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 心灵。未来的国际竞争将不单是知识和创新的竞争,也必将是“心灵”的竞争。也就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的竞争。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明确他们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从而对于他们的学习、与他人的交往和对待自我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我深信小学生一定会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认识性格,评价性格,培养健全人格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许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心理失去了平衡。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之中, 身心发育尚未成熟, 社会阅历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 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冲突处理不当, 极容易使心理和行为失常。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学生的这种心理, 全面把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使之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指导学生学会认识性格
认识性格要从多方面入手。作为从教者, 我没有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对一个学生的性格作出断言, 而是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之前, 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性格。
二、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性格
性格所指的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只有一贯的、经常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才代表一个人的性格。另外, 性格还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 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作为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的性格呢?我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1. 对现实的正确态度的培养。
(1) 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
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有:关心社会、团体, 愿意履行对社会、团体的义务, 待人热情、诚恳, 有同情心, 能体贴人, 善于交往, 开朗、宽容、有礼貌;或缺少义务责任感, 虚伪、狡诈, 对人冷漠、自私、孤僻、傲慢等。现代的中学生虚伪、狡诈的人可以说已经没有了, 而对集体冷漠, 缺少义务、责任感, 自私、孤僻的却大有人在。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积极而且有意义的活动。
(2) 对工作和工作成果的态度。
一般情况下, 说到工作和工作成果, 很容易只把它定位在班级干部身上, 其实, 它可体现全体同学的性格品质。因为一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体的帮助, 一个班集体的建设需要靠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因此, 在积极开展其他活动的同时, 我时时刻刻注意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3) 对自己的态度。
组建班级之后, 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他们严于律己, 虚心好学, 并且有很强的自尊和自信。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掉下队来, 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甚至自暴自弃、放任自己。如何将这一部分同学调整过来, 端正对自己的态度, 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性格的意志培养。
初中学生一般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都具有明确的认识, 并且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自觉确定的目的。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判断情况, 作出正确的决策。但许多同学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经不住挫折与失败的打击, 由此沮丧、灰心、胆怯、退缩。为此, 我给同学讲了“中国的保尔”朱彦夫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懂得朱彦夫就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的伟大人格。
3. 性格的优良情绪的培养。
初中阶段既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又是他们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的时期, 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的学生极容易产生波动的情绪。
一、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拓展学生的价值世界,使学生适应价值多元取向的社会发展要求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虽然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可读性较强、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但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教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因此,教师除应组织学生自我解读教材外,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有人曾这样说:“如果一个正在建构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不曾读过动人心弦、激荡心潮的书,不曾有自己百读不厌的书籍,不曾为人类的智慧惊叹不已,不曾从书籍那里广泛吸取人类智慧和精神力量,不曾从书籍中得到一种雄浑博大的崇高气质的感染,那么,他就没有受到地地道道、货真價实的教育,难以想象会得到智力和精神的充分和谐的发展,会有充实、丰富、纯洁的内心世界。”所以,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充分挖掘、积极扬弃,才能使学生的价值世界多样化,才能使学生适应价值多元取向的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全人格成长的摇篮
J S 密尔说:“天才注定要在自由的空气下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例子,说教师问学生雪化了之后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春天,遭到老师的否定,因为这不是标准答案。类似这样的教学,如何能放飞学生的心灵?
放飞学生的心灵,教师就必须展开与学生平等的交往和对话。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交往和真诚的对话,学生才会有一种心理安全感,才会真正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解放自己的潜力、活力和创造力。没有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和独裁,只有互相的对话、欣赏、共享和评判,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充足的信心、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态度,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全人格成长的摇篮。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心理体验的空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政治课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既可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的能力,又能为学生提供心理体验的空间:体验成功、失败,体验辛苦、喜悦,从而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如,在学习《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时,恰逢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夺得了100米跨栏金牌,实现了亚洲人百年梦想,被称为“亚洲飞人”。笔者就引导学生从新闻媒体收集资料,走近刘翔,了解刘翔,感受刘翔成长的历程,在课堂上探讨刘翔成长的原因,交流对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启示……这样的教学,不再凝固于教材内容表面,而是使学生实现内心的感悟,产生心灵的震撼,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最终内化为道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
四、教师健全人格是学生人格的楷模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楷模。教师要想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了一个极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染于苍而苍,染于黄而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人、对事的每一种态度、情感,教师的意志、品格,学生都会通过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象,对其人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这种作用,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牢骚满腹、情绪低落,全凭自己的好恶任意赞誉毁贬学生,这就会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表现出情绪紧张、对立,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等倾向。因此,教师应当抱着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一个健全人格的楷模,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鲜花开在山那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承担起现代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人格健全的人。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培养健全人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品质在他的人生发展路途中是极为重要的,而良好的品格更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开始,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其实,我们不用过分地刻意去夸大品德的范围,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无时无刻地被体现着。
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虚荣狂妄;而有的同学意志薄弱,经受不起诱惑,也经受不住挫折,有时甚至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有轻生的念头;有的同学懒惰成性,就连收拾课桌这样简单的事他都不愿意做;有的同学对集体漠不关心,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我行我素??这些看似都是小事,可这些小事却暴露出我们品格的缺陷。要知道,一个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么能成大气呢?{健全人格演讲稿}.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完善我们的品格呢?首先,我们应当端正思想,正确看待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能过于偏激;其次,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知识,因为知识是品格的积淀,是培养良好品格的保障。所以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我们还要不断地在实践中锻炼自己,锤炼自己的品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具有挑战自我,勇于竞争的意识,培养积极、热情、乐观的性格,因为性格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前途。我们应当自尊自爱,捍卫自己的尊严。学会保护自己,不进入营业性的场所,不参与打架事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单位:潞河中学
姓名:王福
学科:语文
会员证号:
培养健全人格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看最近一个多月的报道:
1、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力从校内行政办公楼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2、人大女博士跳楼自杀。
3、博士后用菜刀砍死妻子,事发甘肃农业大学家属楼。
4、浙江一考生高考失利自杀 专家呼吁正确对待挫折。
5、温州市第七中学初二(5)班的学生吴雯雯未扎头发遭拒考跳湖自杀。
这些都是信手拈来的报道,大到博导,小到初中的学生,都怎么了?从这些事件的发生,难道我们不该思考很多问题吗?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某些学生,人格缺陷很严重。即使我们这样的重点中学的一些学生,也不能不令人担忧(选取几个人格缺陷较多的学生进行分析),他们的表现如下:
① 不能战胜各种诱惑。尤其是迷恋网络,交友聊天,早恋。其次是玩游戏,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有的同学趁家长不在家,经常整夜在网上。有的等父母睡着了通宵上网。有的迷恋武侠言情小说,有的迷恋卡通故事等等,以致耽误学习。
② 自己成绩不好,埋怨老师,埋怨家长,埋怨中国的教育制度,埋怨„„5个人中有3个埋怨老师教得不好。有3个埋怨家长平时对自己关爱不够,经常把自己丢在家里不管。其中有1个同学埋怨宿舍条件太差,老师讲的她听不懂,要求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子,请家教。家长都给办到了,结果高考成绩全班最低,这个同学埋怨老师最厉害,哪科不懂,对哪科老师埋怨的就最厉害,家长还多次找到相关的老师,也埋怨老师。
③ 经常被一些杂事干扰,不能专心致志学习。比如一个住宿生脑子里困绕的经常是这样的问题:那个同学怎么不愿意和我说话?她从家带来的东西给张三吃了,怎么没给我,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成天在脑子里转游。
④ 自立能力差。父母不在家,宁可饿着,也不会自己去做饭。寒暑假这段时间,没有老师管着,很多同学根本就不读书。
⑤ 要求标准不高,不能吃苦,知足长乐,没有进取心(这部分同学城里的孩子多)。⑥ 好面子,不能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懂装懂。或者不求甚解,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对自己丧失信心,经常想放弃。
⑦ 不能团结互助,从各个方面嫉妒别人,害怕别人比自己强。
⑧ 心理素质差,耐挫能力差,禁不起失败的考验,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敏感,老师表扬了另外一个同学,没表扬他;或者表扬了别人两句,表扬了他一句,他都会很生气。等等,我们可以推想这些同学的心理状态该是个什么样子。
⑨ 对自己的缺点不能进行自我批评,只爱听表扬的话,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学生,老师批评一次,他能记你很多年,因此不愿意学你这一科,不听这个老师的课,甚至拉上几个要好的同学不听这个老师的课,在评教的时候,几个同学联合起来说这个老师的坏话,或者背后骂老师。
⑩ 学习不认真细致,丢三落四。
等等,不一一列举,以上现象在这5名同学身上的表现各有不同。其中一位学生的妈妈和我说,这孩子身上的毛病都是他太奶奶从小给惯出来的,我上班忙又没时间管。具体原因也真说不清,孩子身上的毛病是事实,教育起来见效很难,这都是事实。随着独生子女、小皇帝的大量涌现,我们肩负的教育任务越来越艰巨和复杂。
通过以上的分析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教育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必须培养健全人格,做一个合格的人是首要的,其次再谈做学问。目前的教育,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响,具体落实往往都是做表面文章。加上每所学校都在搞评教,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一味的哄学生,顺从学生,甚至讨好学生。因此,我们看看各个学校的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真的不容乐观。
根据现状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语文教学要肩负起育人的重任
“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容本身具有育人作用,语文教师不能忽视这方面内容的挖掘,设计有效的方式实施育人教育。我坚持大语文教育观,把语文教学和培养健全人格有机结合。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健全人格形成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培养健全人格对学生的终生意义深远。按计划,按步骤,脚踏实地的挖掘教材中的人格要素,实施人格教育。把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寻找人格教育的切入点。结合主题班会,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把作文和做人结合起来。语文教学进行育人教育得天独厚。语文教师做育人工作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方便。培养健全人格,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简单说教上,要设计活动,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形成美好品格。在这一过程中,抓住提高思想认识、作文强化、行为转化等环节,把教育教学统一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是不能空喊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更不能只搞文字游戏,文如其人,内容决定形式。
二、语文教学育人的尝试
(一)通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学生学习史铁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然后写读后感。学习了《米洛斯德维纳斯》组织学生讨论美的标准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研究论文,讲评交流。学习了《鸿门宴》,根据刘邦和项羽的性格,讨论道德标准问题,写出人物分析论文,明白什么样的品德才是值得肯定的。
(二)诗歌中也有很多名句可以指导人形成美好品质。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学而不思则罔。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徒。
8、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不一一列举,背诵默写这些诗句,可以给学生精神营养,形成正确的思想,形成美好的人格。
(三)按照人格系列,安排作文,使学生受到系统的人格教育,我让学生写过的作文有:专一、理想、批评和自我批评、公德心、坚韧、诚信、清高、高尚、执著、爱国等等。
举例说明:
我们学习了金开诚先生的《漫话清高》一课,让学生写心得体会,然后讨论,开主题班会,把语文教学和做人教育有机结合。下面节选一些学生的文章:
(1)姜月的文章,他把学过的《爱莲说》和对陶渊明的评价结合起来,谈出了“清高”的新意:
清高,翻一下字典,注释如下: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
这后一句,不禁让人想起《爱莲说》中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静植”的莲花,这君子花正代表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那么一股子清高之气。
古人之视清高如己命,老陶便是一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现在仍然被人称道。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对陶渊明的做法妄加评论,只是有一点不明白,则陶潜也可谓才高八斗,为何偏偏爱“开荒南业际,守拙归园田”呢?现在讲“利为民所谋”,那想必东晋末年的学士也应有一点为民谋福的思想吧?可陶潜放着个可以造福一方的差使不干,非要辞官回家种地过活,去当名隐士。
有人讲了,陶兄所在之时,官场黑暗。那么,陶兄归隐后,官场是否澄清了呢?与其全黑,倒还不如黑中带白呢,做一名开明的老爷,救百姓于水火,虽说人单力孤,总比无所作为,开荒种地要好上许多。人家莲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难道陶潜还怕被“黑化”了吗?
(2)请看赵伟作文的新鲜论据,这论据很能提升人的境界:
陕西浦城县委书记王绪钢在除夕那天给自己写了对联贴在门上
上联:不收拜年礼从我做起;
下联:不送贺岁物请你带头
横批:同倡新风
随后带爱人和孩子举家“出走”到外地亲戚家过春节。由此引发“两种声音”:一种是来自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赞扬声,夸他是党的好干部;另一种是来自少数干部的声音,说他“太蠢”“假清高”“沽名钓誉”。
例二:我让同学以“高尚”为题写作文,我为同学先讲了一些故事。
我说:性格决定命运,思想境界决定命运,你信吗?
举出高尚的正反事例
反面:
1、一位教授抱着同事要跳楼,为什么?
2、一位博士生给自己的未婚妻毁了容。
3、一条黄瓜,两条人命的故事。
4、马加爵杀了同宿舍的同学。
正面的高尚的例子让同学去找,找到了再让大家说(这样的作业就是在教育学生)。
三、开好主题班会,是实施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健全人格,都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简单说教上,要设计活动,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形成美好品格
在高一和高二的两年内,我们共召开了如下一些主题班会:
1、知潞河,爱潞河。(教育学生以校为家。)
2、谈军训感受,巩固军训成果。(教育学生严格守纪,意志坚强)
3、团结协作,永争第一。
3、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运动会总结,表扬刘宇、喻苏宁等同学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4、认识自我,挖掘潜能。(教育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潜能,使自己尽早成才。)
5、诚实守信----我追求的品质。
6、树立榜样,总结健全人格。(找出健全人格与优异成绩之间的必然联系。)
7、自检自查,完善自我。(期中个人总结)
8、宽容、忍让。(学会与人相处,心胸宽广,永远快乐。)
9、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10、专
一、积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排除杂念,循序渐进学习。)
11、自我约束能力是实现理想的关键。
12、融入集体,学会交往。
13、排除干扰,战胜欲望,专心致志。
14、培养耐挫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5、如何培养兴趣
16、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7、培养良好习惯
18、爱国、强国,我奉献什么?
下面举例说明:
以“诚实守信”召开主题班会。内容涉及“诚实守信”的方方面面,并且形式多样。由班长朗诵一段话,引入班会课主题:
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终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因为《中学生日产行为规范》中特别规定:中学生应该守信,答应别人做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我们今天的班会课主题:“诚实守信”。
由钟旭同学进一步解释诚信的概念。
同学们讲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故事:陈莹讲应该从小讲诚信。徐妍讲一壶水的故事。邓佳讲孔子的取舍。王然讲吴起言必信。张萌萌讲林肯。顾岩讲宋庆龄。冯宇讲卢梭的忏悔。刘京宁讲博士被开除。等等。
闫春晶讲诚实守信和“哥们义气的”区别。
尉言讲“诚实节”的由来。
田野提出:如何看待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背叛?让大家讨论。
同学们讲如何防止被骗:王旸讲惩戒恶意欠费。李博讲职业中介的猫腻。孙小稚讲4种骗术。
肖姗姗讲汽车维修店老板的故事。
李慧鹏讲健全人格,从诚信开始。
王璐讲诚信的格言和比喻。
刘京宁等人表演了小品。
团支部书记周涵领读誓言: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
班主任小结: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想做到诚信,就要从生活中每件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一次主题班会,同学参与积极,班会过程气氛热烈,同学深受教育。应该说,同学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已经深受教育。
有的同学说:人格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竞争的激烈造成的,仅仅靠几位老师,靠一所学校,用三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健全的人格。
我认为,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一生不断完善,有时候需要经历一些震撼心灵的事件,使人格得到升华。但不能因为人格培养见效慢,有变化,就因此放弃高中阶段的人格教育。那是一种无所作为的观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我的班级主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毕生的追求”。我和学生讲,我的研究课题是培养健全人格,是不是老师的人格就很健全了?我说:不是!但我在随时进行自我批评,每日三省吾身,我在不断的追求着高尚的境界,这种追求应该是毕生的。
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革命,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求真”的行为、道理去教出“真人”。教师的职责是“教人求真”, 学生的任务是“学做真人”, 健全人格的核心就是做“真人”, 以往的教育如此, 现代教育更是如此。
为了进一步阐明“真人”之内涵,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应建筑起“人格长城”。健全的人格应包含:一、私德为立身之本, 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二、现代教育“健全人格”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套从书中提示了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是人格, 其次是能力, 最后才是知识。在现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信息瞬息万变之际, 最能体现人的价值和品格的是创新素质, 健全人格主要是具有创新素质和精神的人才个性。所谓健全人格, 具有如下特征: (1) 具有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敢于追求真理和奉献精神; (2) 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有批判精神; (3)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执着探索和追求精神, 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需要; (4) 注重艺术修养和爱好文化艺术; (5) 善于思考, 很少思维定势, 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 然后能设法解决问题; (6) 由于关注了生活, 知识面广, 因而常常有“灵感”出现; (7) 善于与他们交往、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 善于将他人的智慧汲取并经过重组, 以丰富自己的智慧仓库。
三、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思考
鉴于以上陶行知先生和现代教育观的“健全人格”说, 我们认为, 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 我们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应该具有十个“一”, 即:一、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二、有一副好的身板;三、有一个和谐的会合作人际关系;四、有一个健康向上, 具有耐挫能力的心理;五、积极探索, 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六、有一项有新意的小发明;七、有一双灵巧的手;八、写一手秀美的字;九、写一篇优秀的文章;十、有一口流利的演讲口才。
1. 课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就要体现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和创新性。要从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 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主体作用, 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是因为, 人格是由生理、心理与社会三个维度为参照来划分的, 而其中心理素质对于人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其组成来看, 它是由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心理行为五个方面组成, 而这五个方面又都蕴含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中。从心理素质的功能来看, 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 (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的基础, 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心理素质又是整体素质的核心, 因为它渗透在各种素质 (生理、政治、道德、思想、科学文化、审美、劳技) 之中, 并制约着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心理素质还是整体素质的归宿, 人的身体、社会素质最终转化落实到人的心理素质之后, 才能站得稳, 立得牢, 扎得深。甚至有的就是心理素质的直接体现。事实证明, 重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 就可以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才会有新的活力。因此,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就要把心理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2. 自主创新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 几个关键词的界定
a.自主。自主意味着个体把自己当作自己活动的主体, 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权利、选择、目标、激发行为, 进行自我调整、控制的特性。自主性, 表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是一个人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初中学生正处在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和十分关键的时期。唤起和发展中学生的自主意识, 正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基础。
b.创新。包括原创和再创。所谓原创即在原有基础上, 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新方法、新工艺等。所谓再创就是将外界的成果经过加工变为自己有价值的成果。创新, 对于学生来说, 主要不是指创造外界的有社会价值的东西, 而是指主动获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经验、体验方式、思想观念等。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创新性学习。相对于“被动接受性学习”而言, 是指个体在积极需要基础上运用自己知识、经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新经验、新能力、新观念, 解决新问题的学习过程。
d.自主创新性教学。即着眼于促进和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创新性教学不仅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意识和能力, 也需造就一批自主创新性的教师。只有具有自主创新的教师, 才有可能具有创新教学理念, 才有可能确立新的教学模式。因此, 教师必须既是自主创新者, 又是自主学习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研究者;在实践中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也改变自身。
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 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 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体现自主, 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 才能充分展示新时期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这一健全的人格精神。
(2) 自主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自主创新性教学的核心是对“人”的研究, 是对人格塑造的研究, 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这是因为人的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表现或反映, 它是人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个性既然反映人性, 所以, 它也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所谓发展个性, 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 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 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这也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一种共同理想。既然个性处在共同的基础上, 就必然在其中寻找生存的空间, 就又具有合作性。人生来便具有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 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我潜能的开发, 但是, 正由于人是处于社会之中, 又必然会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 因此, 教育的功能之一, 就是创造条件, 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掘, 使人格不断地健康发展, 人的地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性教学为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 人格的塑造营造了展示的舞台。自主创新性教学要求: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地“学”, 应体现在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地学习习惯;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带着问题去学习, 能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并在学习过程中实行调节控制自身的心理情绪、学法等;体现在能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 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会合作学习, 并善于把集体的智慧“拿来”, 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体现在会带着教材走向师生, 大胆地想、大胆地议和大胆地问上。教师的自主创新性地“教”, 体现在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 把学生视为知己, 视为朋友;体现在针对学生不同情况, 实施“差异教学”,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 潜能得到开发和发展上;体现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预先设置的教案框架里, 使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体现在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 不再为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所左右, 对于超出备课范围的意外问题和突发事件, 能因势利导地将教学引向深入。同时, 我们还要求以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观点规划教育, 不但要考虑当前的需要, 而且必须估计到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实践自主创新性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获得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校德育;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
近年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严重缺乏家庭温暖,由此也造成了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忧郁、怯懦、自闭等令人忧虑的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而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通过德育工作调节留守儿童变异的观念、情绪和行为,培养其健全人格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人格类型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造成了留守儿童在人格類型上出现了不一样的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健全人格型
这是较为理想的人格类型,也是学校对留守儿童人格培养的目标。这种类型的孩子较能接受父母不在身边的事实,日常行为正常,能在学校独立生活学习,与同学和睦相处,遇到挫折时也能正面对待。没有特别在意自己的留守儿童身份,也不需要老师的特别关照。
2.认知倾斜型
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因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由此形成了愧疚情绪,对孩子采取了无原则的物质给予和放任其性格发展的溺爱态度,使得孩子染上了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等恶习。这类孩子往往头脑聪明,对外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认为父母给自己钱花是正常的事情,觉得读书无用,将来长大了外出打工就能挣大钱,有严重的功利心,持享乐主义人生观。
3.情绪偏颇型
这类留守儿童有强烈的与外界接触的心理需求,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能与人轻松交际,但是缺乏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意志薄弱、易受人影响、对诱惑抵抗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在家里表现为不听长辈教导,在学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欺负同学,在外说谎打架、沉迷网络,甚至与不良社会人士结交。
4.意志偏重型
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回家,形成了独自生活的“早当家”性格,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都能轻松处理,在行事作风上表现为勇于拼搏,面对挫折也不放弃,然而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也形成了冷漠、独断、固执、刻板、不善与人沟通等人格缺陷
5.变异型
这类情况不多,然而却最难进行教育。这类孩子在心理上已存在一定的障碍,表现为较为极端的自卑、自大、恐惧、倔强等个性,有些甚至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孤独症、躁狂症、抑郁症等,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点对象。
二、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
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离不开学校的德育培养,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恰当的教育,完全可以实现认知倾斜型、情绪偏颇型、意志偏重型人格的留守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同时也能使变异型人格向正常人格转变。当然,这需要学校及教师本着“不放过任何可能实现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格塑造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各门课程和各项活动中渗透对人格的培养,以此完成对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
1.关注心理教育,引导健全人格发展
目前,多数学校都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进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能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变异型人格留守儿童可以配合心理医生进行辅助治疗。学校可以通过对留守儿童的人数和情况进行统计,并要求班主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仔细观察,当发觉留守儿童出现人格偏差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引导,并交由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教育。同时,应注意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家长的关心是分不开的,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是通过远程的电话问候和嘘寒问暖能给予留守儿童很大的精神安慰。因此,班主任应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督促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教师需要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多进行联系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对留守儿童进行明理教育,使他们明白父母的辛苦,并认真学习,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
2.运用学科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德育工作并不是脱离学科教育单独存在的,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都渗透着德育。学生可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对社会生活形成基本的认识,并建立自己的人格。在各学科中,语文在德育方向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的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对形成健全的人格非常有利。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的豁达淡然的心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观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达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等,都能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雕塑学生的心灵,并在学生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并形成自身的思想和人格。
同时,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感恩情怀的内容,这对缺乏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来说是比较重要的。留守儿童因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形成心中只有自己的自私想法。通过“感恩”教育,能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师长的教导之恩,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中,并愿意帮助其他人,这样才能更加热爱生活、家人、师长、朋友,形成健全的人格。
3.丰富课外活动,推动健全人格的发展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离家务工,课余时间缺乏家长的陪伴和监护,极易出现人身安全、学习放松、沾染不良习气等问题。因此,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愉快的生活显得非常必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为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提供更多的引导机会。学校可以对这些留守儿童开放阅览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等,加强学生的文化学习,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各种兴趣培训班,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挖掘潜力、培养特长,并完善自身的人格,实现身、心的共同健康成长。
4.关注衣食住行,保证健全人格的发展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还承担了一部分家庭的职能。不少留守儿童因家长外出而在学校寄宿,衣食住行等问题也需要自行解决,这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负担明显过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生活所需,一则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二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对形成其健全的人格有利。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加强食堂的管理,保证饭菜的卫生和质量,让留守儿童吃得好;加强宿舍管理,划拨经费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并为学生安排生活老师,随时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让留守儿童住得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锻炼他们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培养健全的人格。
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留守儿童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关注留守儿童的人格培养和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担负着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更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格教育,使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黄铁城.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254.
[2]王成兰,李劲.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现状及健全人格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12:108.
【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推荐阅读:
培养健全的人格班会07-02
家长学校教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11-11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10-31
如何培养健康的身心07-07
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06-19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07-05
如何培养宝宝的音乐才能07-05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09-07
如何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11-12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