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篇1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编制单位:会计电算化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管理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现代会计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特有基本职能,成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现在、科学地规划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用工具,也是财会、经济、管理等方面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相关信息。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关系:

随着管理会计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存在内容交叉、包含等问题。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已单设《财务管理》课程,故应注意与《财务管理》外延的界定。严格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讲解,不能按《管理会计》体系讲解。

三、学时安排

管理会计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四、教学目标: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配合所构成的经济信息系统,共同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一些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现在,科学地规划未来,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管理会计总论(1学时)

1.熟悉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内容 2.了解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3.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4.熟悉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二)成本性态分析(2学时)1. 了解成本的习性 2. 熟悉成本的分类 3. 掌握成本性态分析 4. 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

5. 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原理的应用

(三)本量利分析(6学时)

1. 熟练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含义与应用 2. 掌握贡献毛益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 3. 熟练掌握线性条件下损益平衡分析的方法 4. 熟练掌握非线性条件下损益平衡分析的方法 5. 熟练掌握不确定条件下损益平衡分析的方法

(四)杠杆效应(4学时)1. 熟悉杠杆效应的种类 2. 掌握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 3. 掌握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 4. 掌握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

(五)预测分析(7学时)

5. 熟悉预测分析的意义、类型及程序 6. 掌握资金预测的方法 7. 掌握销售预测的方法 8. 掌握成本预测的方法 9. 了解利润预测的意义 10.掌握目标利润的预测方法 11.掌握利润预测中的敏感性分析

(六)全面预算(4学时)1. 了解财务预算的含义与程序 2. 了解全面预算体系与编制方法 3. 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

(七)经营决策分析(6学时)4. 熟悉经营决策的一般概念及类型 5. 熟悉决策分析中的成本概念 6. 了解决策分析的一般程序 7. 掌握经营决策分析的常用方法 8. 掌握经营决策方法的应用

六、理论课教学考核方法

1.考核标准:考核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否为实践操作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并为将来发展打好理论基础。

2.考核方式:考试

3.成绩评定:平时考核20%,期末考核80%。平时考核应参考学习态度、课堂发言、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等因素。

七、实践教学及课时分配

1.利用市场调查法进行销售预测(2学时)2.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分析评价(2学时)3.全面预算表的编制(2学时)

八、实践课教学考核方法说明

(一)实践课教学形式 1.演示教学

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如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

2.案例教学

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

(二)实践课教学资料

1.原始资料:期初数据、本期数据。要求原始资料应来自实践,至少应贴近实际。

2.各种表格:各种计算用表格可以自拟格式。

(三)实践课教学场所

本课程是校内实践课:教学场所可在会计手工实验室或课堂。

(四)实践课成绩评定 1.实践课成绩评定标准

以抽查、提问和学生书面报告(实习报告书)为评定标准。2.实践课成绩构成

实践课成绩:考勤占10%,实验态度占10%,实验结果占80%。3.实践课成绩效力

实践课成绩评定作为该门课程成绩评定的参考,但实践课成绩必须合格,否则,该门课程成绩评定为不合格。

九、学生课外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

天津人民出版社 2.《管理会计学》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3.《管理会计》

财经类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系列起教材 4.《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篇2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 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一定的案例练习或模拟训练,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活动中, 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之发挥各自特点, 有助于个性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体现以学为“主”, 以教为“辅”的新的教育理念。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成功的案例教学, 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法相比,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案例教学, 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 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有些学生会主动寻找案例进行分析, 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如讲授责任会计时, 运用了“海尔的SBU战略”, 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 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 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

2.有利于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理解。如在“预测分析”一章中, 根据预测分析的主要内容: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资金需求量预测, 可设计企业案例, 安排学生扮演不同企业角色对企业进行销售、利润、成本及资金需求预测。同时, 在预测方法上将算数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本量利分析法等各种预测方法运用到案例分析中, 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学生身处在被设计的特定情境中, 在不充分信息的条件下, 对复杂多变的会计问题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自我运用所学各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涉及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 经常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求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 形成小组的意见和方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沟通, 在沟通中增进合作, 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 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1.课前选取设计合适的会计案例, 模拟问题情境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法, 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 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而并非抛弃对管理会计理论的讲解。为此,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管理会计理论知识, 精心选取设计合适的企业案例, 熟悉设计案例的内容和相关的背景信息, 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案例选取设计的合适与否, 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选取设计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实用性和可分析性等特点, 不能把企业资料简单拼凑成案例。每个教学案例的设计、问题和要求, 应该环环相扣, 要能在讨论中突破课程的某些重点和难点, 从而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

2.课堂精心设计, 组织学生讨论案例

选取了合适的企业案例后, 课堂的精心设计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 学生是讨论的主体, 教师只是引导者。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问题和“陷阱”, 引导学生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性的问题, 协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这样高度互动的引导式教学, 让学生们体会如何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另外, 在案例讨论中, 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直奔主题,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理解。

3.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总结

在学生对企业案例进行讨论, 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 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阐明相关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 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 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突出教学重点, 回归教学目的。

四、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管理会计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案例教学法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 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案例教学要有正确的理念

对案例教学应持正确的理念。案例教学虽好, 但并不是万能的, 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 案例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利有弊, 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 相应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正确把握案例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要在充分消化、处理教材的基础上, 辅之以相关案例, 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务性的案例, 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参与的空间, 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案例独立于现行教材另起炉灶, 另搞一套, 那么学生必然产生轻视之感, 久而久之, 对不着边际的案例会产生厌烦, 学生学习的目标就不够明确, 学习效率就大打折扣。

实践证明, 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想得出的鲜活案例, 避免了对管理会计理论干巴巴的口头讲解,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变被动为主动, 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 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变厌倦课堂为向往课堂,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 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 学习效率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邵敬浩.管理会计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主2007.

[2]章细贞.关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技术经济, 2004, (5) .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篇3

一、抓常规管理重督查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艺体课等现象发生。

2.强化质量意识

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下湾小学教育教学考核细则》的规定,切实落实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检查,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3.坚持教学常规巡查制度,落实行政和校委会成员年级负责制

二、教学研讨重实效

1.加强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各教研组不能形同虚设,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好引领和带头作用。学期初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组内教研计划,切实落实课程理念,真正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流于形式,各教研组活动(组内教研、集体备课)有活动记载,有总结,期末学校将对教研组进行评比,真正通过教研活动落实改革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集体备课和随堂听课活动

认真落实好集体备课和随堂听课活动。各教研组根据组内活动计划,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紧紧围绕“学—思—练—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安排组织好理论学习(观摩优秀课例)(教务处)、集体备课(教研组)。同时提倡教师间相互听随堂课,学校校委会成员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行政联系到班到学科,开展随堂听课,保证节节有质量。校级干部全学期听课时间不得少于20节,中层干部不得少于30节,形成同行相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良好风气。

3.开展好组内研讨课活动

为了给每位教师一次教学磨炼的机会,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开展每人上好一节课活动,特别是4到6年级参加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每位教师在相应的年级组内进行个人申报,教研组根据教师上报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安排,按周公示上课信息。要求分管领导、组内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听、评课活动,其他科目教师也可参加。

三、高效课堂重落实

为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我校创造性地实施“学、思、练、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教师的“导”来激发引领学生主动地“学”,从而实现了教学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性转变,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变,教学目标由偏重知识向发展能力转轨。

1.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是要求学生预习反馈,学情调查。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导学案中要求预习的内容提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完成需要完成的自学内容,比如语文的识字、初读课文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基本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调整并再次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策略。二是目标定位,自主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自学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内容,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内的讨论,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导学案”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很好的方法。

2.思——合作探究,质疑释疑

经过自主学习后,在小组内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小组长带领下组织讨论,如果在组内无法解决,那么由组长把问题板书在小黑板上,教师再组织全体学生共同探讨,教师给予点拨,帮助学生升华思维。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练——训练反思,当堂达成

教师精选或者编写体现课标要求的典型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检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反思学习方法和效率,确保当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现在有很多教师讲完了课不会设计练习题,不会出考试题,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让学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而我们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给学生编题,也只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老师最清楚。因此这样的练习题学生做起来收获很大。

4.结——总结归纳,学有所得

一课一得,拓展跟踪及跟踪训练。了解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每节课后教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并完成在导学案上,为下一次备课提供素材;知识只有在反复运用中才会牢固掌握、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风,今日事,今日毕。

总之,教学管理,虽是常规,但贵在常中有新;教学管理,虽是管理,但贵在自主。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我们下湾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在“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的高效运作中定会走向改革之路、走向创新之路、走向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篇4

[摘要]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会计专业必须注重的一个问题。文章从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会计实践教育薄弱环节的原因,就改进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教育;实践教学;改进措施;动手能力

[作者简介]高伯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副教授,河北 秦皇岛,066004;张建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河北 秦皇岛,066004;薄云霓,秦皇岛市医保中心,河北 秦皇岛,066004;张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175-00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而用人单位大多需要的是“实干”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就应从“研究型”转变为“实干型”。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研究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传统会计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会计教育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会计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教学理念陈旧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会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会计理论知识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重通常超过三分之二。学生虽然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会计报表,但在如何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上却显得不足。尽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

(二)实践教学环境差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需求,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一般以给对方培养人才为条件设立,加之多数企业不愿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因而校外实习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从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脱离实践可以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现在的会计教师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进入教学岗位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和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其教学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组织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以缩小教育与实际的差距。

(一)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以前,用人单位往往是根据应聘者是否具备要求的学历而作出选择,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所作的调查可看出,用人单位在重视求职者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更注重其实际工作能力。注重会计求职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整体平均成绩、会计学科成绩、会计实习经验和在学校学习期间其社会会计兼职情况或经验。而据已经参加工作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反映,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创新型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三)企业需求要求会计毕业生应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开始关注其核心素质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要求会计人员理解新会计准则,熟悉相关法律制度,等等。此外,由于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在会计教育中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高效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探索会计教育的新路子,突出会计教育的实践性。如何应对会计教育发展趋势的挑战,成为学校应认真面对并切实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三、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更新教学观念

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所以,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当前会计教育的关键所在。

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重点就是要设计出适应于会计实际工作特点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与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像英语、计算机、演讲技巧、数码字和文字书写技巧等都要进入实践技能项目作为会计人才的硬件素质之一。对知识结构而言,应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负责人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经济业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速度的加快,我国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不断发展、完善,教师要随时学习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更新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高会计理论修养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要定期到企业单位调研和实践,使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要争取通过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教师“双师型”的要求。

1.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培训。向企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2.采取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会计教师

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安排到企事业的财会部门进行业务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鼓励会计教师经常到企业进行调研,从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际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具有综合和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会计教师的讲授应立足于“走向社会”这一基础上,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掌握新的会计信息,可以建立“教师联系企业制度”,这样不但能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有助于学生得到第一时间的会计信息。学生开阔了眼界,也感到一种紧迫感,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莫大的需要与兴趣。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必须将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会计案例。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实践的充足环境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加强校企联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这是因为:第一,这类企业是学生求职的主要去向。第二,企业会计比较贴近现代财务会计。教师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有利于实验教学尽可能贴近实际的要求。

(五)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学校授课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选定的教材讲,学生记笔记,作业是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学生没有主动性,基本是被动学习。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也是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但实践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所说的都是对的,要以教师说的去完成,大多数学生养成碰到问题不是自己如何解决,而是找教师帮忙解决的习惯,这对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很不利。

因此,必须改革会计教学方法,改变过去教师中心的偏向,由关注教法变为关注学法,即不是要学生学什么,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怎么学。

1.会计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为主”。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结束阶段,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学生可以分组分岗位或单独进行会计模拟实务操作,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到财务分析整个业务处理流程完成一次会计循环,碰到问题也应该养成习惯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将是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2.教师讲授为辅。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辅以适当的教师讲授是必要的,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帮助解答问题。指导教师不应该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应更多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会计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实践教学开始前,对指导教师可先行进行培训,强调引导方法而不是给出答案,指导教师更多的时间是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每天都被学生包围无休止解答问题。当然,指导教师也可以精讲部分难点内容,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练,既动手又动脑,既有师生互动又有学生问互相讨论。真正实现了实践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不是问会了会计知识。

3.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和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配备了比较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这就要求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因此,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应积极推广会计实用软件、多媒体课件、考试软件的使用。教师利用会计核算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对各主要财务软件的练习,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前顺利取得会计电算化证等专业技能证书,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砝码。

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篇5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选修课 学分/总学时:2学分/ 32学时 开课对象:工商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选修课开设。

课程目的: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内部而言,要建立学习型的企业,企业必须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加强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同时,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并服务社会,企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所以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

教学目标:管理沟通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和技能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管理沟通意识,并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进而使同学们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管理、沟通的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管理沟通效果。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第一章

沟通概论(2学时)1-1沟通的含义 1-2沟通的基本模型 1-3沟通的要素 1-4沟通的方式

1-5 沟通中的障碍 1-6有效沟通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规划、学习方式、学习重点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对沟通有一定的认识.②掌握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

第二章

管理沟通

1学时 2-1 管理沟通的含义 2-2管理与沟通的关系 2-3管理沟通的作用 2-4影响管理沟通的主要因素 2-5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管理沟通与沟通的区别 ②掌握实现有效管理沟通的方法

第三章

组织沟通 3学时

3-1 组织沟通的含义及类型 3-2纵向沟通 3-3横向沟通

3-3组织中的沟通网络 3-5组织外部沟通

基本要求:

①了解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②掌握克服葡萄藤效应的策略

第四章

团队沟通4-1 群体沟通 4-2团队沟通

4-3群体沟通与团队沟通的差异 4-4团队决策 4-4成功团队的特征

基本要求: ①了解团队沟通的特征 ②掌握团队决策的方法

第五章

会议沟通5-1 会议的目的和类型 5-2会议的组织 5-3会议议程 5-4会议记录 5-4会议中的角色 5-5与会者的座次方式

基本要求:

①了解会议角色的不同及座次安排 ②掌握会议组织的方法

2学时 学时

2第六章 危机沟通

2学时 6-1危机的特征

6-2危机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 6-3危机沟通的类型 6-4危机沟通中的障碍 6-4危机沟通的策略

6-6 危机沟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基本要求:

①了解危机沟通的发展阶段 ②掌握危机沟通管理者的素质 第七章 面谈 2学时 7-1面谈与自发性交谈的差异 7-2面谈的目标 7-3 面谈的准备 7-4面谈过程 7-4面谈的种类 7-6绩效反馈面谈 7-6招聘面试 7-7面谈者的技巧 7-9面谈对象的技巧 基本要求: ①了解面谈的种类

②掌握招聘面谈与绩效面谈的操作 第八章 人际冲突处理

2学时 8-1冲突的类型

8-2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8-3人际冲突的过程 8-4 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 8-4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 8-6人际冲突中的沟通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②掌握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 第九章 倾听

2学时 9-1 倾听的类型和特征 9-2 倾听的障碍 9-3 有效倾听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掌握倾听与听的区别及学会倾听技巧 第十章 非语言沟通 2学时 10-1非语言沟通的定义

10-2 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关系 10-3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10-4常见形体语言的解析 10-4形体暗示的辨析 10-6空间暗示的解析 10-6时间暗示的解析 10-8音质暗示的解析 基本要求:

①了解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②掌握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 第十一章 压力沟通

2学时 11-1压力的来源 11-2压力的影响 11-3压力的识别

11-4缓解压力的沟通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压力产生的原因 ②掌握释放压力的方法

第十二章 口头沟通 2学时 12-1演讲的类型及其目的 12-2演讲的方式 12-3演讲的准备 12-4成功演讲的特征 12-4解答问题的技巧 基本要求: ①了解演讲的类型 ②掌握演讲的技巧

第十三章 书面沟通 2学时 13-1书面沟通的特点 13-2书面沟通应该遵循的原则 13-3书面沟通的基本形式 13-4商务信函的结构 13-4商务信函的种类 13-6商务信函的标准 13-6有效书面沟通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书面沟通的基本原则 ②掌握商务信函的写作

第十四章

跨文化沟通

2学时 14-1跨文化沟通的含义和模型 14-2缺乏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表现 14-3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14-4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14-4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4-6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14-6跨文化沟通的技巧 基本要求:

①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②掌握各国文化特征.第十五章:未来组织的管理沟通 2学时 16-1未来组织管理沟通的含义 16-2学习型组织的沟通特征 16-3虚拟组织的沟通特征 16-4网络沟通的特征 16-4网络沟通的主要形式 16-6网络沟通的优势 16-6网络沟通存在的问题 16-8网络沟通的策略 基本要求:

①了解未来组织沟通的趋势 ②掌握网络沟通中需注意的问题

备注:在教学进度中期安排两个学时用于职业经理人讲座

四、课内实验安排 实验一:模拟会议角色 实验二:模拟危机处理方法 实验三:设计面谈表格 实验四:学习手语舞蹈 实验五:分组案例讨论 实验六:小组角色扮演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1、教

材:

(1)《管理沟通》作者:康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3月

2、参考书:

(1)<<管理学>> 哈罗德.孔茨。经济科学出版社(2)通过互联网在管理专业网站上学习,3、《管理沟通—理念与技能》 魏江

科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六、课外学习及作业要求 分组案例讨论 分组角色扮演

作业见:教学进度表作业安排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1、期末考核方式:提交论文和作业评价及参与讨论表现

2、成绩评定方法:提交论文占40%,其他:作业、听课出勤率、参与讨论表现等平时成绩占40%。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6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课内学时72,4学分。

二、教材说明

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即除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以外,还在各章的相应部分进行教学提示和重难点问题解析,并提出思考题和各种练习题。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教学内容:

一、会计目标

1. 会计目标的内容

2. 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

二、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1、会计的内容

(1)会计的内容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

(2)会计的具体内容;

(3)会计内容的抽象。

2、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三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三、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1、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2)监督职能

2、会计的作用

四、会计方法

1、会计方法概述

会计方法是指实现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2、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含义。

3、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

主要方法有: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五、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内容,并具有在以后学习会计核算方法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的初步能力。教学内容:

一、企业的经营资金和财务报告

1、企业的类型及其经营活动

2、企业的经营资金

3、企业的财务报告

二、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含义

2、《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会计的六要素。

三、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

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资产和权益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

3、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收入和费用的变动及其结果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

第三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学习目标:你应该了解账户的含义和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简单应用。教学内容:

一、账户

1、账户的含义

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3、会计科目的设置

4、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复式记账

1、记账方法

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数据,或者说把各种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账户称为记账。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两种。

2、复式记账原理

三、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

2、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和账户结构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编制“本期发生额试算表”进行试算平衡

(2)编制“本期期末余额试算表”进行试算平衡

5、借贷记账法举例

第四章 账户的分类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账户的结构、内容和用途,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账户。教学内容: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成本类账户

5、损益类账户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1、盘存账户

2、结算账户

3、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

4、集合分配账户

5、跨期摊提账户

6、收入账户

7、费用账户

8、成本计算账户

9、财务成果账户

10、调整账户

第五章 会计凭证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教学内容: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和分类

1、会计凭证的含义

2、会计凭证的作用

3、会计凭证的分类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分类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4、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5、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处理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分类

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3、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4、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5、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处理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1、会计凭证的传递

2、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 账 簿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准确理解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结帐和对账的方法。教学内容:

一、账簿的含义和分类

1、账簿的含义

2、账簿的作用

3、账簿的分类

二、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账簿的组成及其内容

2、设置账簿的原则

3、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2、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三、账簿的登记规则

四、错账的更正方法

五、对账

六、结账

七、账簿的启用、更换与保管

第七章 财产清查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准确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作用,在了解财产清查的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存货的两种盘存制度及其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教学内容:

一、财产清查的含义和分类

1、财产清查的含义

2、财产清查的分类

二、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

1、财产清查的组织

2、财产清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清查的方法

(2)存货的盘存制度及其清查方法

(3)债权债务清查的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货币资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实物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3、债权债务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 会计报表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准确理解什么是会计报表?为什么要编制会计报表?要初步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其基本的编制方法。教学内容:

一、会计报表的含义

1、会计报表的含义

2、编制会计报表的意义

3、会计报表的体系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

四、利润表

1、利润表的含义

2、利润表的结构

3、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五、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

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3、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

第九章 会计循环(上)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准确理解会计循环、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含义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编制会计分录、过账和对账簿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的具体方法。教学内容:

一、会计循环的含义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四、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账和试算平衡

第十章 会计循环(下)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熟练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方法,以及对账、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教学内容:

一、期末账项调整

包括:应计账项的调整;递延账项的调整;其他账项的调整

二、对账的方法

三、结账的方法

四、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形式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使用的会计科目和账簿,及其账务处理过程,掌握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教学内容:

一、会计核算形式

1、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

2、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3、选用会计核算形式的基本要求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主要特点

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四、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职业道德,以及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组织工作,理解会计规范体系的意义和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内容。教学内容:

一、会计工作组织概述

1、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2、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

二、会计法规体系

1、建立会计规范体系的意义

2、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三、会计机构

1、会计机构的设置

2、总会计师制度

3、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

4、会计工作组织分工与岗位责任制

四、会计人员

1、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

2、会计人员的职责

3、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

4、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5、会计工作的交接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篇7

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自教育部2007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 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更是成为各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管理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与财务会计等传统会计课程相比, 管理会计课程强调学生通过整理、分析会计数据资料, 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 也要求学生在学习管理会计时能更加主动地学习, 以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中。然而, 在当前的管理会计教学中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是课堂的主角,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 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习结束后, 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有关知识应用到管理会计实际工作中。为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改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能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风格与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

教学效果是学生和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 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对象, 其学习风格会影响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进而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定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模式, 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学习风格理论

对于学习风格, 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西方许多学者从各自的角度阐释学习风格的内涵。较有代表性的是Kolb (1999) 依据其所提出的经验学习理论, 发展了学习风格理论及量表, 即以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主动验证来区分学习风格类型。Keefe (1979) 从信息加工角度所确定的学习风格定义:“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 它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此外, Felder和Silverman (1988) 把学生分成了五种类型:感觉/直觉、视觉/语觉、归纳/演绎、冲动/反思、以及序列/整体。通过分析以上学者有关学习风格的论述不难发现, 学习风格涉及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思考习惯。

(1) 认知能力。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是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的情况。

(2) 思考习惯。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发展, 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思考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思考,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学习风格受认知能力和思考习惯这两个因素影响, 因此,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改变学生的思考习惯。事实上, 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主动认知、积极思考, 进而改善学习风格, 对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

(二) 学习风格与教学模式的匹配分析

教学模式受到学习风格的影响, 所以不同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认知能力和思考习惯这两个因素的函数, 即:

其中, Mi表示具体的教学模式, Si表示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 Hi表示学生不同的思考习惯, f (·) 代表了相应的对应法则。令Si=Sp, Sn, 其中Sp表示学生主动认知;Sn表示学生被动认知。Hi=Ht, Hn, 其中Ht表示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考;Hn表示学生在学习中不进行思考。在式 (1) 中, 由于Si, Hi分别有两种不同的取值, 这就对应了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

(1) 当M1=f (Sn, Hn) 时, 为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授, 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中的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 也不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地思考, 只要将所学知识记住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属于记忆性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 即有利于教师主动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就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无法适应以后工作的要求。正因为有这些缺点, 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 当M2=f (Sp, Hn) 时, 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习知识的讲授, 而且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进而更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 当M3=f (Sn, Ht) 时, 为培养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其重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对于有关知识的思考。通过这种思考, 有利于学生对现有知识的举一反三, 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

(4) 当M4=f (Sp, Ht) 时, 为培养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而教师的讲授则成为教学中的辅助手段, 仅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补充。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 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进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尽快适应毕业后的工作要求。但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要求较高, 如果学生之前没有接受过类似的训练, 有可能出现不适应, 甚至是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学习风格导向的教学模式改进

针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创新, 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我校会计教研室对本学期管理会计这门课进行了教学改革, 在课堂中分别引入学习点津、老总讲座和秀课等教学内容,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 学习点睛

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校引入管理会计的辅助教材———学习点津。学习点睛主要包括了教学安排和背景知识两部分,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点津中的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与传统教学大纲相似, 学习点睛也包括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所不同的是, 其中还包括了预习内容、背景知识、思考内容等, 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可以说, 学习点睛构成了管理会计教学新的授课逻辑框架。依据学习点睛, 学生在课前就能清晰地把握管理会计的流程, 并能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二) 老总讲座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管理会计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本课程对全面预算这一章设计了老总讲座。所谓老总讲座就是将企业财务总监请入课堂, 为学生就某一块管理会计内容做具体的教学讲解, 以增强实用性, 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为此, 专门聘请了浙江某著名制药企业财务总监给学生讲授全面预算。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使学生对全面预算相关知识有前期了解, 授课教师还要向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讲解, 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预算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 公司财务总监根据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向学生进行具体讲解, 同时, 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通过这一教学方式改革, 能够使学生对全面预算的相关内容进行反复思考,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秀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力, 我校在课程中加入秀课环节。秀课是在学习点睛与老总讲座基础上开展的。所谓秀课, 是指针对管理会计某一模块内容, 教师不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 而是在班内形成小组, 让学生自己搜集与此模块相关的知识。经过组内资料搜集、分析与讨论, 形成对某一模块相关问题的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讲解该模块的内容。针对本学期的管理会计课程, 我校所选定的秀课内容是某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 教师通过侧面引导学生制定可行性报告, 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习惯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综合以上的分析, 我校所采用的具体改革措施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契合可由图2表示:

四、结论

为了克服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应重新设计教学模式, 进而使之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笔者以管理会计教学为例, 通过设计学习点睛、老总讲座、秀课等学习风格导向的教学内容, 确立了学习风格导向的教学模式, 希望通过改善学生的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力, 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受时间限制, 本课程教学模式刚刚采用了一个学期, 尚处于改革实验阶段, 教学效果正在通过问卷形成反馈, 初步分析发现, 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然而, 还没有形成量表形式的系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些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更新, 但随着该教学模式在今后的进一步运用及深化, 将会得出更具针对性、更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迟新丽、李娜:《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对策》, 《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2]Kolb, D,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entice Hall.1984.

[3]Kolb, D, The Kolb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Technical manual, McBer&Co.1999.

[4]Keefe, J.W, School Applications of the Learning Style Concept:Student Learning Styl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1979.

构建《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 双语教学体系 国际化应用型

管理会计的发展起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古典学派代表人物泰罗(F. W. Taylor)发表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我国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一直以来,我国的管理会计都存在“做的人不在学,学的人不在做”的尴尬局面。我国当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实际应用水平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然而,过去的2014年对于我国的管理会计而言,可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堪称中国管理会计的“元年”。在2014年2月20日召开的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进行了这样类比:“如果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那么,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的重点就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此后,财政部又陆续颁布了对该指导意见的七大系列解读。各种迹象都表明,中国管理会计在理论、实践、信息化和咨询服务领域都将有飞跃式的大发展。

一、管理会计设为双语的必要性

全球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实际上是连接企业、运营和财务的纽带,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而金融危机下更突显这一纽带重要性,也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带来机遇,企业迫切需要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来支持业绩目标的实现。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同时,经济全球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全球化也促使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在接受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并能够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加以应用。

2009年11月18日,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简称IMA)与我国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签约,合力在中国推广被誉为Mini-MBA Program的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ertificated Management Accountant,简称CMA)认证项目。这个目前全球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领域最权威的、拥有中/英文双语试卷的CMA证照一登陆我国就被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总会计师协会等16大机构列入国家国际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

所以,不管是从管理会计的起源,还是从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发展考虑,管理会计都是非常适合作为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双语课程来开设。

二、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要求

(一)基于双语教学的要求

之所以采用双语教学,是希望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既能接受到最为先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在经济全球化工作环境下的竞争力。而基于师资力量或是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原因,当前高校的双语教学大多数已经沦为了外语教学的延伸,结果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未必有提高,而且专业知识部分也收获无几,典型的“费时低效”。所以,既然是双语教学,原版教材、课堂上50%以上采用英语以及和原版教材相契合的教学方法还是要遵从的。

(二)基于管理会计的教学要求

虽是双语教学,但终归讲授的还是管理会计知识。新常态下的经济实体迫切需要既掌握扎实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能结合现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管理会计人才。由此就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管理会计教学一定要服务社会需要,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此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要有一定的创新。而目前很多院校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其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存在诸多的问题,管理会计的教学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现实需要。为此,应重新构建高校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

三、《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国际化应用型为导向

(一)教材选择

英文原版教材保证了与国际知识体系的一致性,能够引导学生直接用国际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与国内的管理会计教材相比较,原版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案例情景性分析和多样化由浅入深的多层次的模拟练习。英文原版教所引用的案例非常广泛,既有大型的跨国公司,也有政府非盈利机构,比国内的教材具有更为宽阔的拓展空间和应用性。所以,《管理会计》双语教学,非常适合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此外,英文原版教材通常都配有非常丰富的配套资料。以培森出版的Charles T. Horngren的《Cost Accounting:Managerial Emphasis》(E13)为例,除了原版教材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相应版本的中文版教材,此外,和教材配套的PPT、习题及答案、试题库、教师手册等一应俱全,这些都非常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二)授课教师

承担《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既精通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当扎实的英语水平。高校应尽可能选择从英语国家留学回来的教师或者具有双专业(英语与管理会计)的教师来承担。学校可以制定双语教学队伍培养计划,采取去国外合作院校进行短期培训交流,或者请外教集中培训,或者增强国内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方式。

(三)授课对象

当前高校的双语教学大多数已经沦为外语教学延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老师通常会就低不就高。所以,可以对管理会计课程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通过考试的方式挑选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其余的则采取非双语教学。由此,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会比较好。

(四)课时安排

首先,管理会计双语课程可以安排在第6学期,除了应有的前修课程都基本完成外,该学期很多学生都在着手考英语六级或是准备出国英语考试;英语水平相对比较高,英语学习的氛围高涨。其次,鉴于当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以及双语教学的难度,建议课时为64课时。

(五)授课模式

授课教师可以提前将课程的中英文教学大纲(包含章节重点难点)、教学进度表以及和教材配套的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明确每次课的任务,并做好提前预习。授课教师一定要强调双语课程学生提前预习的重要性,否则教学效果则是事倍功半。课堂上则可以使用英文电子教案,教师用中英文讲解。在学生开始接触双语教学时,教师用英文讲解的比例可以低一点,等学生适应这种授课方式后,再循序渐进地提高英文讲解的比重。但要注意在整个课程中,每节课的英文讲解比重要基本保持在50%以上。

(六)教学方式

以国际化应用型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双语教学还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首先,一定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仿照财务会计等课程,设计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内实践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践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形成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环节通常由课堂实践教学、实训环节(如一些管理会计软件)和实验环节(如沙盘实验等)组成,一般结合其课程理论教学进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校外实践环节则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和一些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关系来实现。其次,案例教学是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有效途径。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学引导性案例,二是效果证明性案例,三是方法应用性案例。此外,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采用问题回答以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课程的侧重点在于生产经营活动,其目标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因此,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基础,以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为主线,构建其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此外,在具体讲授时,可以结合CMA考试内容进行一些调整。

(八)考核办法

考核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知识,二是实践内容,可以各占50%。理论知识可以采用英文试卷的形式。实践成绩则可根据学生在实践环节的总体表现来定,如学生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和授课教师的互动等。这样开放式的成绩评定很能激发学生对参与实践内容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戚艳霞.构建应用型导向的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J].会计之友,2012(3)

[2]杨海燕.关于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思考[J].会计师,2012(2)

〔本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国际化应用型为导向”(项目编号:JG1409)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营业部综合柜员岗位职责下一篇:草原介绍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