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密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保密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篇1

一、自查基本情况

(一)加强保密工作领导,提高意识。领导重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这次自查中,我镇领导对做好保密工作十分重视,把保密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就如何做好保密自查工作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以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吉雄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国红同志、党委组织委员邓念龙为副组长的镇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此次保密自查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切实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把保密工作抓具体、抓落实。在保密自查工作过程中,我镇机关干部进一步加强保密意识,认真分析本部门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共同探索保密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完善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安全。保密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保密工作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保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我们不断健全完善保密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要害部门和重点涉密人员的管理制度。二是严格公文保密管理规定,切实履行公文的收发、传递、借阅、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的登记、签字手续,严禁公文随处丢放。秘密文件严格限制知悉范围,没有随意扩散、复印。传达秘密文件按照有关的管理规定,除公务需要外没有擅自携带秘密文件外出的情况。涉及不宜公开的内部文件都由办公室集中用碎纸机销毁。三是加强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管理,禁止在网上发布任何涉密信息。对网上公文的传递,做到了涉密计算机不联网,涉密文件不上网,上网文件不涉密,上网信息有审批有登记。四是坚持定期进行保密检查,重大节假日、办公室搬迁时都对保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落实保密工作要点,严防泄密。落实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为切实加强保密工作,使保密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从软硬件设施上严格了保密管理,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对归档文件材料的保管以及保密力度,由档案人员统一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凡涉及保密的文件资料,认真做好传阅和保存工作;二是规范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每台计算机都有专人负责,并建有计算机管理台账。对涉密计算机和上网接收政务、机要信息的计算机,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涉密计算机没有出现过违规上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的现象,没有安装过无线网卡等无线设备,也没有使用过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三是对档案室等重点涉密部位都配置了“三铁”(铁窗、铁门、铁柜)、“四防”(防盗、防火、防潮、防鼠)。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自查,也发现了一些薄弱环节,保密设备、保密设施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制定了如下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组织学习《保密法》及保密工作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二是保密工作重在平时,一切按制度办事。三是加强监管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对档案文件进行保密检查,特别是节前的保密检查,要形成一种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保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况,确保文件的安全,严防失泄密事件发生。

保密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篇2

关键词:保密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它是通过行使检察权, 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 在我国的政体和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 检察机关处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查处职务犯罪工作的最前线, 工作中涉及和产生的秘密事件已经成为检察机关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发挥检察机关职能, 及时、准确、有效打击各类犯罪的重要保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检察机关计算机定密系统 (网络版) ”利用率不高

从前段时间开展的定密工作自查结果来看, 各主要业务部门组织开展“检察机关计算机定密系统 (网络版) ”不平衡, 利用率较低, 以利用率最高的综合业务部门-院办公室对检察信息的录入为例:2010年, 某基层检察院共编发情况反映57期, 录入定密系统37期, 录入比例为64.9%, 2011年1月1日—6月13日, 编发情况反映42期, 到6月14日, 录入定密系统34期, 录入比例为81%。

(二) 移动存储介质 (U盘) 使用较混乱

市保密局对该院进行保密工作检查, 抽查了5台涉密计算机和2台非涉密计算机以及3个涉密U盘, 发现有2个涉密U盘存在有在涉密计算机与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交叉混用现象, 其中3台涉密计算机有非涉密U盘痕迹。事后开展自查整改发现, 相当部分在涉密计算机上出现的非涉密U盘痕迹属于某些干警贪图方便私自将自己购买的U盘在涉密计算机使用所致。

(三) 日常工作中保密意识不强, 存在失、泄密安全隐患

少数干警保密意识比较淡薄, 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心理, 不少人认为只要自己是无意的, 又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的泄密就没什么了不起。一些业务部门涉及秘密的案卷材料和其他工作材料没有及时按规定收档, 有的随意摆放, 离开办公场所没有关门, 安全隐患不小, 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密件, 就会带来工作上的被动, 造成不良影响。在市保密局对我院进行保密工作检查时, 发现有一台涉密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粘贴着写有开机密码的小纸条。

(四) 保密措施不严

主要表现为有的涉密计算机没有设置开机密码, 或开机密码设置得太简单, 办案用涉密笔记本的无线上网功能没有禁闭, 涉密笔记本携带外出审批登记制度执行不严。在自查的38台涉密计算机中, 开机密码不符合要求的有22台, 比例为57.9%。有2台涉密笔记本的无线上网功能没有禁闭。由于建设资金所限, 我院对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的保密管理还缺乏完全有保障的硬件支持。目前硬件防火墙只能使用5000元级别的。

二、主要原因

(一) 保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对使用“计算机定密系统”培训不够, 没有真正展开使用

基层院大多都是由各部门内勤作为兼职保密员而组成非专业队伍, 除保密工作之外, 往往还承担大量其他工作任务, 忙起来就容易忽视对案件法律文书、案件材料在“计算机定密系统”的录入工作。

(二) 保密观念陈旧

从前段时间开展的保密检查工作来看, 不少检察干警的保密意识还停留在前信息化时期, 对于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严峻形势的认识还不到位。在自查中, 有的同志认为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 公安、法院、律师也知道, 一切都是公开的, 检察机关已无秘可保;还有同志认为, 现在的科技水平十分发达, 敌对势力的窃密手段隐蔽, 技术高超, 检察机关即使有秘密, 也是有秘难保, 目前采取的保密措施根本防不住敌对势力的窃密, 设置9位数字符以上的开机密码, 推广使用刻录光盘传输数据反而给检察工作带来不便。某些同志甚至认为, 保密工作主要是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事情, 作为一般干警, 只要管好自己的卷宗材料、管好下发到个人的有关文件就行了, 其保密观念还停留在“锁好文件管好嘴”的层面。

(三) 保密防范和保密检查技术落后

对信息安全保密来说, 技术防范对软件和硬件都有较高的要求, 并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由于一直以来地方财政经济困难, 装备更新只能依靠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 硬件建设工作严重滞后, 目前在检察专线网分级保护, 办案工作区、重要会议场所电磁信号屏蔽等方面与保密安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防范泄密和检查泄密隐患技术能力不强, 使得一些泄密问题和漏洞难以及时发现, 给保密工作留下极大的隐患。

三、对策建议

(一) 打基础, 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

院领导对保密工作要始终给予高度重视, 不断强化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投入, 为保密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健全工作网络。建立检察长负总责, 分管检察长直接抓, 其他领导配合抓, 保密员和各部门兼职保密工作人员专兼职结合、办公室和各部门协调贯通的工作网络, 确保了保密工作目标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位。二是配备优势人才。选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较丰富、能力及责任心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专职保密员及各部门兼职保密工作人员, 专兼职负责机要保密工作, 并定期进行考核审查, 确保队伍优秀、工作高效。三是加大硬件建设。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院党组对机要保密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 要给予政策倾斜。按照“同步建设、严格审批、注重防范、规范管理”的原则, 在每年的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装备专款采购计划中, 优先安排采购网络信息安全设备, 购置的设备既要满足工作需要, 又要符合安全保密要求, 并不是功能越多越齐全越好。

(二) 抓教育, 筑牢防泄密的思想堤坝

一是开展经常性教育, 做到保密常提醒。定期组织干警学习检察保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手段, 全面了解、熟练掌握检察保密工作知识。做到常灌输, 勤提醒, 警钟常鸣;定期在全院干警大会上进行保密教育, 不定期通报保密检查情况, 要求全院干警提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 增强责任意识, 重视和加强网上信息的保密管理, 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失泄密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开展实时在线教育, 打造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局域网创建“保密专栏”, 收录保密法律法规、保密工作动态、泄密案例分析、保密知识等内容, 搭建一个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增进工作交流平台。除了对涉密计算机全部安装“违规联接互联网监管软件”, 粘贴“密级编号”、“保密警示条”等常规措施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将保密工作的相关规定简化设置成电脑屏幕保护程序, 在涉密计算机及连接外网电脑上统一安装, 让全体干警意识到保密工作就在身边, 参与保密工作责无旁贷。

(三) 抓管理, 推进保密工作的规范化

一是坚持管理机制到位, 做到有章可循。首先按照新修订《保密法》的内容对以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按照对人、对事、对物三部分对保密工作的每项内容, 每个环节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操作标准和流程图, 如在定密工作中, 对某些事项是否应当确定密级或应确定何种密级无把握时, 应向上级有关业务部门或保密工作部门征询确定密级意见。二是坚持基础管理到位, 做到细致规范。在对人的管理上, 建立涉密人员台帐, 每名干警均签订保密责任书;在对文件的管理上, 明确办公室机要管理的主控地位, 由办公室统一收取、登记、发放、归档, 利用“密件传阅文件夹”、“密件传阅清单”详细记录文件份数、文号及签阅日期, 确保文件及时传阅、及时回收、妥善保管。三是坚持重点部位管理到位, 做到有的放矢。在日常保密工作中, 按照以抓重点带动全盘的工作方法, 紧紧围绕重点部门, 重点人员, 重点环节有序开展工作。紧盯机要室、档案室、财务室等重点部门, 做到人走门锁、门开留人, 实时监控, 安全防护, 构筑一道坚实保密城墙;锁定办案人员、机要人员、值班人员等重点人员, 常提醒、多引导、勤督促, 念好保密“紧箍咒”;严防文件流转、案卷流转、电子信息流转等重点环节, 做到各个环节可控、可管, 有章可循, 有责必究, 把好保密关口。

(四) 抓督查, 持续改进综合防护体系

保密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篇3

1.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支持推动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设立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006年专项资金规模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2006~2010年5年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建设,突出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党的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概括省级专项资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 据统计,5年间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46亿元,县(市、区)投入专项资金10.77亿元,乡镇投入4.09亿元,加上省级投入,各级专项投入总计达到25.3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占35.5%,市(州)级财政投入占5.8%,县级财政投入占42.5%,乡级财政投入占16.2%。

1.2有效捆绑了各类资金项目和集聚了社会各方面力量,专项资金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在省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按照资金项目投入渠道不改、使用方向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商贸网点、市场流通、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形成合力。在整合项目的基础上,在全省进一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机制,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创新建立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同时,积极发挥了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5年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227.06亿元,其中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43亿元,占20.4%;各级各部门单位帮扶投入14.74亿元,占6.5%;发动社会能人和有关团体、企业捐助投入3.9亿元,占1.7%;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占22.7%;农民自主投入94.12億元,占41.5%。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5.23,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3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和村屯改造 5年时间,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了试点阶段“百镇千村”和深入实施阶段1000个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村道路、饮水、桥涵、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1538个,支持农村文化广场、村部、卫生所、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项目609个,支持农村院墙、边沟、垃圾处理等环境改造项目437个,支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24个,支持改造农村泥草房50110户。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1.4强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化 全省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和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5年时间,利用省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2220万元,地方配套3280万元。开展并完成了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的自然概况、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数据普查,支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和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建设。

1.5支持启动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提高了各级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信心 5年时间,在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09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实施3年已完成培训任务6000名。还支持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5期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新农村建设思路。

2.当前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使用面临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省级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尽管发挥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已经出现了总体规模少、支持力度弱化、拉动带动作用下降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2.1建设成本快速攀升,极大地削弱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调查中发现,农村各项建设上已经出现3个大幅度上涨:一是建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现行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与2007年比较,水泥售价480元/吨,涨幅90%;红砖0.4元/块,涨幅130%;钢材3600元/吨,涨幅34%;木材2300元/立方米,涨幅187.5%;河沙70元/立方米,涨幅100%。地砖、油漆、房瓦、玻璃等价格均有大幅上涨,总体上农村建筑材料价格上涨1倍左右。二是人工费和机械租用费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农村力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6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100元/人·天,涨幅67%;木瓦工雇工费由2007年的100元/人·天,上涨到目前的200元/人·天,涨幅100%。无论是力工还是木瓦工,雇佣单位中午还要负责1顿午餐。钩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1000元/台.班,涨到目前的2000元/台·班,涨幅100%;推土机租用费用由2007年800元/台·班,涨到现在的2000元/台·班,涨幅150%。三是工程造价大幅度上涨。农安县开安镇柳树洼村修建4.5米宽水泥路工程造价由2007年35万元/公里,涨到目前52万元/公里,涨幅49%;修建砖道工程造价由2007年11万元/公里,涨到目前21万元/公里,涨幅91%;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修围墙由2007年250元/米,涨到目前480元/米,涨幅92%;修边沟由2007年65元/米,涨到目前120元/米,涨幅85%。由于原材料价格、人工机械费用、工程造价成本大幅度上涨,目前全省设立的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只能起到2007年的1亿元资金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削减50%。

2.2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数量增多,单位专项资金支持额度明显减少 2007年省级新农村建设2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50个试点镇、200个试点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50万元。2010年全省启动1000个示范村,平均每村每年支持规模20万元,资金额度下降60%。村干部普遍反映:省里给的资金少,每年建设一个项目都不够用,希望省里能像2007年那样多给一些专项资金支持。

2.3示范村建设内容增多、标准提高、投入增大,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拉动带动效应逐步减弱 2010年全省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制定了建设指导标准,对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基层组织7个方面37个重要建设内容都进行了明确和规范,新农村建设已由过去路、水、电、气、房等基础建设转到全面发展、基础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高上来,一般1个2000左右人口的中等村,新农村建设由过去投资500万~10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万元以上,有的建设投资更多。调查中了解到:长岭县前七号镇大三号村前几年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房屋改造投入达1200万元,今后尚有道路、打井、排水沟、围墙、休闲广场、蔬菜大棚等项目建设投入1500万元需要筹措;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目前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913万元,今后还要建蔬菜大棚900栋和15栋楼的农民新村,尚需大量资金投入;辉南县楼街乡板石河村现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万元,尚有12公里边沟、12公里围墙、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清洁能源、房屋改造等资金投入1200万元需要筹措;今年,长春市绿园区增加垃圾处理一项就投入了2000多万元,为24个行政村购置10台钩车、200辆手推车,修建11个垃圾中转站,安放22个移动垃圾箱,实现了垃圾户集、村转运、区统一处理。由于示范村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所需建设资金也不断增大,因此,省里每年投给村里20万元的专项资金,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其拉动带动效应明显减弱。

2.4加快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势在必行,资金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瓶颈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参观了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秸秆气化站,大家一致认为大型秸秆气化站具有投资合理、使用方便、清洁环保、易于推广的特点,“一家点火、百家做饭”,是农村清洁能源推广的主要模式,也是实现农村环境整洁的关键。会后,各地纷纷要求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2010年和2011年省里拿出一部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建设了26个大型秸秆气化站,一方面由于建设点少,无法满足示范村纷纷建设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成本增加,建一个可带动300户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由原来投入120万元增加到180万元,资金筹措的难度增大。全省9306个行政村每年都在建设1000个示范村,如果没有专项资金用于大型秸稈气化站建设,就很难加快推广这一清洁能源生产模式,农村环境整治也无法实现突破。

3.关于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的建议

虽然2007年以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保持在2亿元,但鉴于目前建筑原材料涨价、人工费机械费增加、工程成本大幅提高,加之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建设内容丰富、标准提高,全省亟待大规模推广大型秸秆气化站这一清洁能源等实际情况,就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3.1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主要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专项资金制度。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专项资金”。建议省政府成立由省农业、财政部门组成的专门督查组,对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设立情况、投入使用情况、发挥效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吉发〔2009〕29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有投入、有规模、有带动作用。

3.2逐年增加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 建议2012年省政府在保持原有2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再增加6000万元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重点扶持50个示范村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每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扶持12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6亿元。2013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8000万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8亿元。2014年大型秸秆气化站专项资金再增加2000万元,总量达到1亿元,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达到3亿元。

保密专项工作情况报告 篇4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非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等文件的精神,全区高度重视,组织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本单位非涉密网络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导,强化保密意识。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同时加强警示教育,通过近几年互联网信息泄密事件,要求机关各局室汲取教训,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网上信息的保密管理,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

二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格规范管理。制定了《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严格涉密信息流转的规范性,弥补管理上存在的空挡;同时,针对信息发布中存在的不规范等问题,及时制定了《网络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规定》、《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规定》等信息发布审查制度,要求对上网信息严格审查、严格控制、严格把关,从制度上杜绝泄密隐患,做到“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三是以督促检查为手段,堵塞管理漏洞。为了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计

算机网络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隐患,堵塞管理漏洞,我社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涉密网络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经过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涉密计算机使用管理情况

无违规上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的现象;没有感染“木马”病毒;没有使用过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没有安装无线网卡等无线设备。

二、非涉密计算机使用管理情况

非涉密计算机均无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或曾经存储、处理过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没有感染“木马”病毒;没有使用过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三、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情况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已登记、有编号和密级标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未曾外出携带;没有在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没有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或曾经存储、处理过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

四、办公网络使用情况

办公网络:内网为涉密网,外网机器为非涉密网;涉密网已实现物理隔离、履行审批手续;非涉密网未曾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

五、涉密载体清理情况

个人手中未履行登记手续的涉密纸质文件资料已清理;非工作需要的涉密电子文档得到清理;未登记编号的移动存储介质已得到清理。

六、抓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治理和文件的治理。重点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防范和治理工作和文件的治理。指定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加密计算机的管理工作,按有关要求及时组织人员对机关各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设备配置、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协调。防止涉密信息上网,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按照“控制源头、加强检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和“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了对涉密网络的检查。经审查,到目前止,上网公开的信息符合保密规定,未发生计算机泄密事件。

七、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已建立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已建立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已建立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制度;已建立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等保密管理制度;已建立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制度。

八、严格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

加大保密审查力度。对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由相关工作人员确定并制作、更新,在起草公文和制作信息时,应当对文件内容是否公开提出拟定意见,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说明具体理由,由工作人员审核并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经审查,截止目前,我区在本单位的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信息,未发现涉密信息。

此次专项检查情况良好,我区非涉密网络保密工作基本能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

保密检查专项工作总结 篇5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保密管理工作,今年1月以来,XXX公司认真执行上级公司《关于开展保密检查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在公司保密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以《保密法》及集团《2011年保密工作要点》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为目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扎实开展保密检查专项行动工作,不断完善保密工作体系,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现将XXX公司保密检查专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保密工作组织机构。根据新形势保密工作需要,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主要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保密工作小组,按照分级负责、分口把关的要求,督促、指导公司保密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涉密性质和范围,把涉及到财务信息、技术资料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也纳入到保密工作小组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责任主体。同时,按照保密工作需要,在每个部门设立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涉密资料、载体的管理,明确保密工作职责。

今年以来,公司相继与重要岗位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明确了保密范围、保密职责及违法责任,使各涉密人员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做好保密工作。

二、深入开展保密工作宣传教育。围绕国家《保密法》及集团公司《保密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组织保密工作小组成员及重要岗位

人员对上级公司、地方政府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文件、保密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探讨,提高他们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保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进而更加有效地做好保密工作。同时公司以此次保密检查专项工作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利用宣传栏展示保密工作知识宣传图片;观看涉密犯罪教育资料片等等,通过各项措施、活动、培训工作的相继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员工特别是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提高了涉密岗位人员界定秘密等级、保密范围的能力。

三、加大保密工作制度执行力度,完善保密工作制度体系。结合企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和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特点,依托集团公司《保密管理办法》为指导,拟定了公司保密工作方案,用以指导公司的保密工作。通过方案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涉密人员对机密文件、技术资料收发、传递、归档、销毁等环节的职能,使保密工作真正做到行有规章、做有依据、查有准则,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将保密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范围,利用月办公会通报当月保密工作情况,学习传达上级有关保密工作文件精神,部署近期工作重点,查找工作中出现的不足,逐步完善保密工作制度体系。

四、加强对涉密载体及计算机网络的管理。随着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的相继建设和运行,给公司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坚持抓好涉密载体管理的同时,加大了对计算机网络的保密工作管理。出台了公

司《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制定了保密措施,规定了保密范围,明确了泄密的责任与处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公司相继与互联网的计算机使用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规定其要遵守保密制度,坚持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自觉履行保守国家、企业秘密的义务。

保密局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篇6

按照市委办《关于做好迎接XX市委保密委员会开展专项保密检查的通知》(XX?20XX?X号)文件精神要求,并结合我局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了保密自查工作,现自查报告如下:

一、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通知》领会精神,明确要求和责任,要求局办公室认真对照检查目录,逐一进行自查,通过自查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切实提高保密管理水平和保密技术防范能力,确保全局无失、泄密事件发生。

二、按照检查要求,对照检查目录,结合我局实际,逐项检查了我局各项保密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我局保密工作主要是涉密文件信息资料的管理和网络保密工作。

(一)涉密文件信息资料管理情况

我局对涉密文件信息资料管理按照市委保密局相关要求,严格执行我局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和《重要信息保密工作制度》,加强对涉密文件信息的传输和阅读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对收到的涉密文件及时正确按规定进行登记和处理,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

(二)网络保密管理情况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健全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制,建立了《XX信息建设管理和维护制度》、《XXX局电子政务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明确涉密设备的维修、更换、报废的保密管理规定,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和个人,指定兼职信息系统安全员,负责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二是加强对涉密网络和计算机设备的管理。我局涉密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均按要求统一登记,登记信息要素齐全,标识明确,并落实专人负责安全管理。我局接入政府内网的计算机共14台,每台计算机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并安装防泄密软件,通过专线接入,与互联网采取物理隔离,没有违规接入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的情况;接入内网的计算机均采取技术措施屏蔽USB存储介质,统一使用光盘作为移动存储介质,且只有一台计算机安装刻录设备,归办公室管理;各科室接入内网的计算机均落实了专人管理,设有密码,所有工作人员统一配发USB认证证书,并加密,登录内网进行相关操作一律通过认证证书认证身份。

三是严格执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信息安全“五禁止”规定,互联网发布信息严格按照保密审查制度和《重要信息保密工作制度》,逐级审核,无违规在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发布信息的现象。

通过自查,我局的各项保密工作能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机防范技术有待学习提高,我局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改进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实现我局保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篇7

一、增强科技档案的保密意识

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增强科技档案的保密意识。有的同志保密观念淡薄,认为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有密难保,科学技术无国界,应该“造福全人类”,发表论文时,毫不保留地论述科技成果关键技术内容;接待外单位参观时,将其高新成果的技术档案资料供他人阅览。有的同志认为,科技档案已经立卷归档,进了档案室,就如同进了保险柜,可以高枕无忧;有的同志图省事,不经过机要途径办理邮寄涉密档案材料或在他人借阅时不仔细查阅相关手续、对象等。所以,我们每位同志要从思想上重视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二、加强科技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 从源头抓起,实行“超前控制”。

即对档案收集工作从一开始就予以规范,在科研计划下达的同时,下达相关的归档计划,切实履行“五落实”,即落实归档单位、项目、建档负责人、文件材料、时间。在项目完成后,档案部门应主动与科技管理部门联系,直接参加项目验收、检查归档计划落实情况。凡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实行“超前控制”使科研项目的材料从开始之日起就纳入正常归档轨道,有效防止“先天不足”,保证科技档案齐全,避免了应归档材料失控而导致失、泄密的情况。

2. 档案库房管理。

科技档案库房是科技秘密的储藏重地,是保密要害部位,应设置专门库房,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行全方位封闭式管理。从保密的角度考虑,科技档案库房的设置不宜设在楼房底层,库房与阅览室应分开,库房的门窗配备“三铁”、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器等相应技术防范设施。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3. 科技档案应单独编制档案目录,单

独检索,建立科技档案统计台账和存放地点索引,彻底解决密与非密科技档案混装问题。同时,还应按规定在卷内目录上登记卷内文件的密级及保密期限,并在案卷封面上注明所划定的密级,在划定密级时要本着“案卷的密级宜高不宜低”的原则,以防由于密级不明确而泄密,并能对今后的解密提供方便。

4. 对到期档案的销毁工作不能大意。

要严格审批手续,登记造册,按规定监销,避免档案在最后一个工作环节中失、泄密。

三、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工作收集是前提,整理是手段,提供利用是最终目的。然而档案的提供利用过程也正是最不容易控制,最容易发生失、泄密的过程。因此,档案保密工作的重心必须放在提供利用环节上,确保利用对象与利用范围的有效控制,不发生人为的泄密事件。

1. 正确处理科技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科技档案是档案馆中核心的材料,无论是保密还是利用,都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要高度重视。科技档案保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科技成果价值;片面地强调保密,就会失去保密工作的意义,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科技档案的利用,首先必须是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最终会给党和国家的利益、安全造成危害。保密与利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正确处理保守国家秘密与科技成果档案利用的关系,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做到既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又能做好保密工作,维护档案保密安全,确保党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使档案随时处于受控范围内。

2. 做好科技档案利用的监督工作。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一旦失去了有效的责任监控,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监督程序,是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制止并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档案保密不利的情形发生,以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利用监督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制度监督。档案部门和保密部门的责任取向不一致,档案部门注重科技成果档案的利用和管理,而保密部门注重的是科技档案在保密期限内是否确保绝对安全以及不发生失、泄密。档案利用的规章制度一般包括:阅览制度、借阅审批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规范。科技档案保密制度应依照档案工作程序来安排保密工作的程序,制定一个既能突出档案工作的特点,又能与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相衔接的档案保密制度,如在借阅审批制度中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相应的利用范围,规定相应的审批手续等等。只有切实做到制度化规范借阅等利用行为,并努力杜绝档案保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利用工作才能真正走向正轨。

(2)人员监督。首先,运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形式,实行工作责任的具体细化和分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级级相紧扣、层层负责任、事事抓落实。笔者所在的油田企业除成立油田保密委员会外,还在党政办公室设立保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保密工作。其次,提供利用首先要将利用对象与利用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畴内,利用对象应该是科技项目的直接参与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明确告知:利用者必须承担保密义务,对违反规定的利用者,依法追究其责任。在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掌握其思想动机,加强利用过程中的监督,在利用者离去之前,应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及文件,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再次,企业保密委员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科技档案利用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利用范围、目的、效果等,及时堵塞失、泄密的漏洞,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秘密载体丢失、被窃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3)借阅监督。首先,任何单位和个人查阅科技档案必须出具有效的行政介绍信并说明查阅理由。科技档案原则上不得借出,必须在档案室内阅览。这种方式既快捷、方便,又能提高利用率,减少繁琐的审批手续,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科技档案,便于档案的周转,保证科技档案的齐全完整,又可以维护科技档案的安全。其次,做好档案利用登记工作。登记本上对借阅人、借阅目的、所查档案的卷号、借阅数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收回档案时,必须当面清点、注销。再次,对科技成果档案利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档案馆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在利用者离开之前,应仔细检查被利用过的案卷内的有关材料,及时发现偷拍、涂改、撤换、抽取、损毁等违章情况。

四、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工作中的保密措施 篇8

1、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从总体上讲,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附设在机关办公楼内。应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用作库房的,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2、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的区分工作

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时间内如被泄露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来确定的,它表示该国家秘密事项在其确定的期限内,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限。我国《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中规定: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这里所说的“特殊规定”是指制定保密范围的中央、国家机关可以规定有关保密范围中某类事项的保密期限为“长期”。对规定为“长期”的国家秘密事项,在授权机关作出解密前,其他机关、单位应当对其采取长期的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决定解密和随意对外提供。

3、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要及时抢救;不丢,就是使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不仅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也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排架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

二、档案涉密情况的变化

1、档案涉密情况的变化

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的。基本变化是升密、降密、解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也是暂时的;大多数的,总的趋势是降密,直至解密。其变化原因有三: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已失去了指导作用,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密级自然消除了;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馆室所存档案涉密文件,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多数都是超期服役,例如,50年代的绝密文件大都需要按照我国《保密法》关于划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的要求去做,这既反映了历史上划密工作的不足,也说明进行档案解密划控工作的迫切,因此应依据档案涉密内容的变化掌握划密标准,严防密级偏高或偏低,密期偏长或偏短。

2、做好档案密级的调整工作

(1)贯彻落实《保密法》以及1991年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的精神,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协调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严格执行解密划控的时间标准、有关涉密内容标准及保密规范标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二要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指导,齐心协力搞好档案涉密文件的清查鉴定,严格划清密与非密的界限,确定哪些档案能开放利用,哪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哪些还不能提供利用,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和涉密档案建设奠定基础。

(2)建立起法制的新秩序。对涉密档案的变化调整,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工作,还要着眼于长远。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以往关于档案保密的制度还不健全,适应不了《保密法》的要求,需要完善增加新的内容。为了适应涉密档案调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的需要,应建立以下三个制度:建立划定密期制度,以便届满自行解密;建立调密通知单制度,对保密期间提前解密或发生升降变化的密级文件,要下发通知单告知档案馆室,以便衔接工作,及时掌握,适时变动;建立涉密档案接收标准制度,加强涉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3)加强涉密档案的科学管理。在调密工作中我们发现,过去经常把密和非密文件混合组卷、混合保管、混合提供,造成了扩散机密的漏洞。对此,可以采取分段治理的办法。

三、档案利用中的监督工作

1、实施档案利用中的监督制度

档案利用监督是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档案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利用档案,又能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具体说来,档案利用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制度建设。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2)队伍建设。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二是业务素质,要具备专业知识,熟悉所保管档案的内容,熟悉档案法规;三是文化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此外,还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善于做利用者的工作,能独立处理利用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3)监督措施。在利用中,要根据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加强重点监护。有条件的档案馆室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对某些为获取凭证而来馆查阅档案的利用者,要防止偷撕或涂改档案;对一些平时养成看书划线或翻书沾口水之类习惯的利用者,要及时提醒。做好利用监督,还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勤宣传利用档案的制度与规定,勤与利用者交谈,掌握其利用目的与动机;二是眼勤,勤观察动态,置每个利用者于视觉之中;三是手勤脑勤,勤分析利用者的情况和利用效果,勤检查被利用的案卷,勤督促利用登记制度的落实。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以便及时查处,挽回损失。

2、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1)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档案保密,工作尽心尽职,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档案浪费;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有效地利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上述情况表明,档案部门改变传统的观念,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切实完善工作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势在必行。机密档案应该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对档案工作来说,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绝不可偏颇。

(2)进一步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一成不变地看待档案的秘密性,无视其秘密性的时效和范围,是不对的;但如果缺乏保密观念,对涉密档案无视其秘密性,无限地扩大开放利用范围,也是错误的。因此,在开放档案为社会各界所利用的同时,应当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上一篇:《出色的老师》读书笔记下一篇:干部能力提升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