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共11篇)

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1

按照市委、政府关于西康市1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的工作要求,我镇xx新农村建设项目列入其中之一。我镇在上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结合XX项目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

方针,认真做好示范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扎实工作,奋力推进,使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经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村示范项目区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同时相关村也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二、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结合XX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实际,科学编制了《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XX新型中心村配套建设规划》、《XX村控制性详规划》、《XX村产业发展规划》、《XX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规划》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实施示范点建设情况

(一)扎实开展土地整理,改善XX生产条件。XX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总额3000万元。实施项目改梯田旱地面积2154亩,格田整理922.6亩,农地整理2813亩,宅地整理491.9亩,荒草地整理331.5亩。项目区实施渠道整治 21104米,其中,“U”型渠长 12428米 ;浆砌渠道长 8676米。项目新建蓄水池1口,整治田间道21条,水泥路宽 3.0米。新修水泥路长 15026米,建碎石路 2117米。道路与渠道交叉处设置涵管 150米,田间道桥1座。通过土地整理,有效地改善了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示范区基础设施水平。

(二)积极实施新村建设。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了XX中心村。中心村建设投入资金1100万元,占地亩,建筑面积 30468平方米,集中居住农户133户,占全村户数的23%。完善了中心村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建标准化村委会活动室,使长坝群众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成果。中心村建设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和风貌打造,部份农户已入住。

(三)大力发展规模产业。发展规模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结合土地整理项目,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引进业主发展刀豆种植,建示范基地200亩,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积极联手大同丝绸有限公司,发展良种桑,建设300亩良种桑基地,发展蚕桑产业,同时作好规划建设规模集中养蚕房,实现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奶牛养殖,选址七组建设100头标准奶牛养殖场,建立奶牛场牧草基地50亩,目前已实现进牛养殖60头。幅射茶坝村种植巨桉1000亩,建立巨桉速丰林基地。引导农户发展商品兔养殖,依托大同丝绸有限公司实现桑下种草养兔,今年已发展养大户20户。

(四)认真抓好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教育建设工程,2006与2007两年中开展劳动力培训6期,培训1600人,有效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劳动技能,实现培训就业300人。结合土地整理建设村卫生站、村文化活动室,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民不良生活习惯。建设1个计划生育文化大院,新建一个计划生育“三结合”基地,帮扶30户计生家庭发展经济。积极实施村民自治,公推直选村支部书记,实行村委会换届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自治进程。制定中心村民主管理章程,签订村民自治协议,引导聚居农户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四、存在问题

1.中心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设备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存在后续资金不足问题;

2.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尤其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

龙头产业,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引导建立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3.农村环境还需进一步加强整治,农民长久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并定期开展环境整治。

4.新村文化体育设施还不足,需投入资金进一步解决。

五、下一步打算

1.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心村基础设施,保质保量完成示范点工程。

2.继续抓好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千方百计引进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协会”形式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

3.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每年开展引导性培训3期,技能性培训3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务输出就业。

乡亲促进会助推新安村新农村建设 篇2

新安村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村里走出了许多“骄子”。据了解,该村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115位,他们当中有的是博士、硕士,有的是介业的厂长,经理,还有三位出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2006年4月2日,新安村1900名村民欢欣鼓舞,历年从村里走出去的37位“游子”从全国四面八方回到家乡,自发组建了“新安村新农利建设乡亲促进会”,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发动全社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安村乡亲促进会做了有益尝试,据了解,在外创业的“游子”们“自带干粮”,有组织有规划地服务家乡建设、促进农村崛起,此举在安徽省尚属首次。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献计献策,讨论通过了章程,选举了会长,促进会设立四个办事机构,搭起了聚集社会力量、建设家乡的架子,促进会下设规划设计组、生产发展组、招商引资组、劳务输出组、文化培训组。确立了六项任务:协助描绘新农村蓝图,帮助进行建设规划设计,帮助调整发展思路,协助招商引资,提供技术和人才等信息,进行相关技能培训,

“大家都想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作点贡献,可是一直没有一个渠道来实现这个愿望,这次组建乡亲促进会,给大家搭建了这么个平台。”新安村新农村建设乡亲促进会会长周连山说。当天上午,新安村乡亲促进会的组建大会在新安小学的操场上召开,乡亲促进会成员与100多位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研究发展难题,共商发展大计。河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博士周继凯此次加入乡亲促进会,担任规划设计组组长,为家乡作贡献的热情很高,他说:“我希望把我的专业特长、信息资源及时服务家乡建设,我们村首先要进行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逐步投入。展开各项建设。”为此,周继凯和村十部一起对村里的现状进行勘察、分析,并入户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想法。

周连山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艰苦的工程,为防止会员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一些具体的工作难以开展,我们制定了会员定期沟通、交流、汇报制度,并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保持密切联系,让促进会真正为新安村的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

通过促进会的牵线搭桥和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2006年5月,萧县企业家王庆习在多方考察比较后,决定到新安村投资,支持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王庆习累计投资650万元,在该村先后建成了饲料加工厂、养猪厂、颗粒农家肥厂等企业,解决了3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篇3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xx村位于腾冲县西北部,是xx镇的南大门,距镇政府12公里,距腾冲县城41公里,东连马站乡,西接永兴村,南至中和乡,北通上街村。全村总面积12.3万亩,水田1600亩,旱地400亩,山林面积12万亩,人均占有林地54亩,是典型的林业大村。辖9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510户2230人。经济收入以林业为主,2006年末经济总收入8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1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元,人均产粮350公斤。

近年来,xx村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以林富民、以农稳民、教育兴民、治安乐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子,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和谐发展。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抓产业,走以林富民的发展之路

(一)用活政策,大胆改革。xx村山多田少,根据这个实际,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的调查后,认为山林是本村优势产业,希望在山,潜力在山。于是决定念活“山”字经,走“以林富民”的路子。为此,xx村组建林了集体林场,发展集体经济。在1998年,村“两委”班子大胆改革,完善了12万亩山林的经营机制,将4万亩山林拿归村级所有,8万亩山林分配到全村各户。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配机制,《村规民约》中规定:每年的集体林业收益,35%用于林业

扩大再生产,20%用于村民分红,45%用于公共设施和公益服务。

(二)走活路子,带动农户。一是走集体拉动农户的林业发展思路。多年来,xx村利用集体资金每年购买300万株树苗无偿提供给村民,到目前为止,共提供树苗1700多万株。通过大量的工作,村民由原来的不理解、不积极,变成自觉、主动造林的良好局面。二是走植管并重的林业机制。建立了28人组成的村级林业骨干队伍,并聘用专门的护林员,对全村的林业做系统管理。并逐年完善保障制度,将林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加强用制度管理的办法,对林业进行严格的管理,树立了村民爱林、管林、护林的思想意识。

(三)林业发展,成效显著。多年来,xx村不断完善林业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提高。人工林从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9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9.1%,据业内人士测算,活立木蓄积达771780立方米,林业价值超过亿元。xx村念活“山字经”,逐步走出了集种植、养护、采伐、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的林业经济路子。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林农从林业上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民从林场的分红由人均15元增加到300元以上,2006年林农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000元。

二、林业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林业的发展,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xx村抓住这一

机遇,顺势而上,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

1.积极推广科学种田,大胆引进优良品种,逐年加大对籽种、农药、化肥、农机的补贴投入。2006年购入总价值7.6万元的联合收割机和旋耕机各一台,2007年3月份发放籽种补助1万元。

2.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集体累计投资320万元,治理了30000米的防洪石挡墙、4道拦河闸、10条沟渠。特别是2004年遇到重大洪灾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及时完成了17公里的河床疏通工程,恢复了8座石拱桥,300多亩秧田得到了复垦。

3.加强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一是修建了进村1.2公里的弹石路1条和200米的村集市水泥街道1段,石拱桥23座,改建村组道路10条17.3公里。总投资321.3万元,其中投入集体资金311.3万元,国家补助10万元,群众投工1.5万个。

二是在2004年发生重大洪灾后,投入82.3万元(国有投入76.9万元)将不适合居住原地的村民97户进行异地搬迁,改善了受灾群众的居住环境。

三是着力做好新农村试点建设,目前5个村民小组的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水泥路面或火山石路面,小灰山村民小组村庄道路正在建设之中,7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已建成,建成3个文化活动室。并积极开展节约能源环保卫生项目建

设,全村共修建沼气池201口,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现象,减少了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并开展治理村容村貌的各项工作,致力解决农村“五乱”的现象,加大对“三整三改”的工作力度,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xx村为推进提高全村人民教育事业,一方面投入300万元,为两所完小和两所单小修建了校舍,购臵了200多套学生课桌、2套现代化远程教育设备,建成xx完小10000多平方米的钢混框架结构三层教学楼1幢;另一方面,对老师和学生实行奖励机制,对90分以上的小学生,统考中在镇前3名的老师进行奖励,对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实行500至5000元的奖励。再一方面投资安装了有30多套节目的有线电视设备,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的生活。

(三)严抓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村集体投资40万元新建了村卫生所办公大楼,购臵了B超机、三大常规化验设备、显微镜、尿检设备,大力培训在职医师,使卫生所的软硬件环境逐步改善,有力保证了村民的健康。

(四)重视老龄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村两委从集体积累中拿出200万元存入银行,用利息对年老的村民进行补贴,凡年满55周岁的女性,60周岁的男性村民均可得到每月最低30元、最高300元的养老金,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放116万元的养老金,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全村形

成了老年人自愿参与村“两委”工作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两委”工作排忧解难的局面。

(五)严格村级财务管理

在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上,村两委坚持用好钱,办好事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村两委集体讨论,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理财小组审计,村务财务公开的制度,坚持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民主审计工作,使每个干部清白、使每个村民明白。

(六)抓和谐,促进乡风文明。

和谐是发展的前提,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良好、和谐的环境。近年来,xx村高度重视“和谐社会”“无毒社区”“平安村社”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各种组织作用。并于《村规民约》为载体,以“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和“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正,在全村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一是强化村组联动机制,做好村民的来信来访。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不出组,不出村”的原则,依照法律,结合村情,为民排忧解难。每年调处矛盾纠纷9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

二是强化宣传力度,狠抓禁毒、防艾工作,宣传中央各中惠民政策,采用会议、板报、标语、讲座、入户宣传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目前“十星级文明户”已从开始建时的22户发展到现在的65户,“九

星级”从40户增加到180户,“九星”以上的户数占全村户数的48%以上。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xx村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2006年获“全国敬老模范村”,2000年以来受云南省表彰5次,先后获 “五个好党支部”“全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全省文明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4

实 施 方 案

项目名称 普安县楼下镇坡脚村夹马石新区新农

村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 楼 下 镇 人 民 政 府

项目负责人 余 勇

项目申报单位 普 安 县 农 业 局

普安县楼下镇坡脚村新农村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县在坡脚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提升创建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农村“中国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提升创建工作,对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开展新农村建设创建工作,按照中央、省、州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整体建设和局部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先行示范、典型带动、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旨在把坡脚村建设成为新农村的一个示范点。

二、基本情况

(一)区位交通条件

坡脚村位于楼下镇东部,海拔700米-800米,距镇政府 所在地2公里,砂马(砂子坡至马岭)公路、楼兴(楼下至兴仁)公路在村内形成“丁”字型交通网,全村组组通公路,区位优势明显。

(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坡脚属于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6亩,其中,旱地1523亩,水田1353亩,森林覆盖率达38%。全村有1098户4968人,劳动力为980个,经济来源与收入主要靠养殖业、种植业、运输业和劳务输出,2012年,村内发展养羊大户3家,存栏数共达800多头、养猪专业户6家,存栏数200多头,种植业主要靠种水稻、玉米、小麦、反季节蔬菜和经果林为主,2013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947吨,人均占有粮食392公斤。

坡脚村是一个产煤村,从2000年至今,先后在村内开办矿山企业的有:年产30万吨的新宜矿业恒泰煤矿,年产15万吨的安福煤矿、马刀地煤矿、政忠煤矿、亚太黄金公司、年产60万吨以上的同德洗煤厂,经过一年来的建设也已初见成效。“一业兴,则百业旺”,正是有了这些矿山企业,坡脚村已发展运煤汽车600多辆,当地村民在矿山务工人数达1000多人,综合各项收入,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860元,居全镇之首。

坡脚村自2007年撤拼建以来,村党支部一班人紧紧围绕“五个好”目标,着力于村级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着力于寨容寨貌的改变,在整脏治乱上下功夫,着力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在开展农村基层组组建设上下功夫,着力于又快又好的发展,在自力更生和争取上级部门帮扶上下功夫,由于村党支部工作目标明确,特别是得到州纪委自2007年至今一如既往的帮扶,该村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方面成效明显,多次受省、州、县党委政府的表彰。

(三)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情况 近年来,随着村内煤矿的开采,导致该村的羊屯、破当、坡脚、夹马石、汪家地4个自然村寨发生地质灾害,共有400户1640人农户房屋受损,去年年初,镇党委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煤矿与村民进行协商,则确定由煤矿出资,政府实施,经过请资质部门勘测论证,最后选定夹马石组约180亩的山地作为搬迁点,此处离主公路仅250米。离最远搬迁组破当也只有1公里。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搬迁点现已三通一平,由省、州、县匹配出资220万元新修的坡脚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村卫生院、党员活动室及村民住房也在开建,如果能争取新农村建设提升补助资金,当地政府匹配一定资金参与再建一所图书阅览室,一年后的夹马石移民居住区将是一个集街道,党员活动室、医院、学校、休闲广场、农贸市场等设施配套功能为一体的新农村。

三、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建设内容

1、建设内容及规模

(1)新建多功能阅览室一栋,规模为总面积61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阅览室设计为两楼一底,建筑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50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为260平方米;基础设施水、电、路三通一平(含路面硬化30平方米即5米* 6米,排水沟长30米、宽0.4米、高0.4米、工程量为150号砼8.4立方米<0.2*0.6*2+0.4*0.1>*30)。建成后的多功能阅览室将是一个集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场所、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为一体的现代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场所。

(2)新修坡脚垃圾池2个,每个垃圾池规格为:6m*3m*3m,建设材料为水泥砖混,上方打水泥盖板。

(3)维修坡脚两公共厕所,改造厕所原不合理的结构。

2、建设方式 项目建设采取自筹资金和申请州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的方式进行。

3、建设进度

(1)规划设计阶段

时间:2013年6月10日至2013年7月10日。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填写项目申报书,按程序上报州农业局。

(2)项目实施阶段

时间:2013年7月25日至2013年11月25日共4个月。主要工作是:按照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支持,村镇自筹,镇组织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才能推进项目顺利实施,才能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定目标。

(3)检查验收阶段

时间:2013年11月26日至2013年11月29日。项目建设完工后,由楼下镇提出验收,县新农村建设及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再提请州新农村建设及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二)资金概算与资金筹措

1、建多功能阅览室一栋,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1.17万元。(专项资金36.96万元,县整合资金29.397万元,镇村自筹资金24.813万元)。建设投资概算为:

(1)征用土地每平方52元,610平方米,共3.17万元。(2)基础设施水、电、路三通一平(含路面硬化30平方米,排水沟工程量为150号砼8.4立方米),共投入 资金20万元。

(3)房屋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建造资金为40万元(4)环境绿化150投入平方米为6万元;

(5)图书、电子阅览室及书柜、电脑、书籍、桌椅等设备共8万元;(6)活动室装饰及办公配套设施,培训设备共计14万元。

2、建垃圾池两个(规格6m*3m*3m),每个垃圾池需资金 11736元,两个共计23472元。具体概算为每个垃圾池征用地为18平方米,每平方米土地征用费为52元,共936元,钢筋、水泥、砂石材料费及工价共10800元。两个垃圾池需投入资金23472元(专项补助资金21600元,镇村自筹1872元)。

3、维修两个厕所,往现坡脚村活动室右边公厕,需改造两处,一处为改造厕所南北两面封闭墙壁,将封闭墙壁改造安装8个透风窗(规格为1.6m*1.6m),共需资金2800元,一处为男厕所尿槽,改造费为2000元,共计4800元。维修活动室下方西面公厕,维修2处费用需4000元。该项目投入资金8800元(专项资金8800元)。

项目总投资94.397万元,其中县整合资金29.397万元,自筹资金25万元,申请州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40万元。

(三)州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环节

州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三个项目建设:

1、建多功能阅览室一栋,专项资金补助36.96万元;

2、建垃圾池两个(规格6m*3m*3m),专项资金补助2.16万元;

3、维修两个厕所,专项资金补助0.88万元。

四、组组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为抓好新农村建设提升工作,确保多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楼下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余勇同志担任组长,政法委书记赵志咏同志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三组。即项目建设 办公室,工作组、资金保障组、监督检查组。办公室设在纪委办由镇纪委副书记罗勤刚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工作组由政法委书记赵志咏同志担任,负责项目设计启动及建设,资金保障组由镇财政分局局长吴殿修同志担任,负责资金调配使用,监督检查审计。督查组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费悲鹏同志担任,负责督查整个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技术措施。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项目质量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涉及部门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房屋建设住建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道路建设交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供水设施安装水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供电设施安装供电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环境绿化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三)后续管护措施。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为维护项目工程效益的长期性,真正达到“三分建,七分管”的目的,镇政府按移交清单做好移交手续,将整个工程固定资产项目交给村管理使用,村“两委”按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进行管理,加强维护,使各项建设工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于新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5

根据区、市、县基层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2011年1月,我被派驻加尤镇新河村,成为一名新农村指导员。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采取走访农户、实地考察、召开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民情分析会,与示范户交流谈心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此外,还走访了伟

八、弄雅等村,从而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情况。通过综合汇总分析,形成了此份调研报告。

一、村情解剖

加尤镇新河村位于凌云县的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共200多户,1000多人口,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00多亩。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务输出、养殖母猪等。近年来,新河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不突出。近几年来,新河村由于历史原因,中心村村内道路狭小弯曲,路面高低不平、房子低矮阴暗、垃圾乱堆的现象。同时,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村庄外围盖了新房,空置房连片存在,“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新河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也已经开工,农民饮用水项目也得到了改善,前几年通过村庄整

治,农村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没有比较清晰的建设思路和比较明确的发展重点,未能像泗城镇弄雅村主打“种桑养蚕牌”,形成自己鲜明的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和特色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新河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村集体资源丰富,但集体经济发展迟缓,主导产业没有规模,且规模效应并未形成。新河村集体资源较贫乏,近年来村集体经济无明显的增长。且由于缺乏引导,产业发展没有优势和特色效应,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

3、村民生活比较殷实,但增收渠道比较单一。新河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村民生活还比较单一。增收渠道比较少。村民外出务工人员也较少,且村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比较缺乏,增收后劲不足。

4、村民建房日益困难,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近年,广大村民随着收入的增加,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建房费用高等难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且日趋严重,因合理的建房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村民铤而走险,通过原拆原建的方式建新房,在建设过程中因用地产生了许多纠纷,造成了少量的信访事件。

二、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解剖村情,我们认为,新河村的发展主要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的问题;新河村的农民增收总体上不是“增收脱贫”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增收致富”的问题。新河村要努力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因村制宜明确发展方向。建设新农村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必须立足本村实际,坚持因村制宜,创新思维方式。新河村具有比较优越的发展条件: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同时按照《村庄规划》搞好建设、美化村容,并积极发展“农家乐”,走“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发展路子,非常可行。

2、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的强与弱、发展的快与慢,对于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壮大新河村的集体经济,要抓紧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挖潜力;二是拓财源;三是强管理;四是重持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开发和利用集体资源,为新河村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通过与村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充分讨论论证,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壮大集体经济,将是很大的推动和促进。

3、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和希望在于产业,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民富、民心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高效生态+休闲观光”的思路,新河村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办特色基地,形成产业特色;二是发展“农家乐”和农产品流通、加工等。通过培育特色、延伸产业链、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

4、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体也是农民自己。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内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才有根本的动力和保证。要多作观念上的引导,帮助农民强化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增收致富。要围绕村主导产业,大力加强发展主导产业的相关科技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种植、流通以及“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知识技能培训。

5、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新农村是农民的新农村,建什么样的新农村,农民自己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努力推进农村民主管理,落实“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的要求,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特别是要建立村级重大事务“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议案公告、结果公布”的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思考与启示

对新河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剖析、研究,既是一个帮助新河村理清发展思路和对策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认识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过程。调研丰富了我们的感性认识,深化了我们的理性思考,并给了我们许多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启示。

1、要着眼长远发展,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在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农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重视整体规划、缺少长远目标的现象,往往导致钱花了不少、事做了不少、效果却少之又少。因此,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规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工作,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建设目标。

2、要坚持民生为先,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当前,我县建设新农村的最大背景就是农村经济总体欠发达,农民生活总体水平不高,民生问题仍是最大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应当成为新农村建设优先考虑的问题,就全县105个行政村而言,必须示范带动其他村的新农村建设。具体到一个村的建设,也应该因地制宜,确立建设重点,以重点的突破促进整体协调发展。

3、要尊重农民意愿,处理好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引导和帮助农民自觉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促进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可以说,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建设新农村,政府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更大、作用更大,更应发挥好主导作用。

*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6

一、以“百千”工程为抓手,加大环境整治力

去年以来,**村围绕“百千”工程重点整治村的工作重点,根据本村自然环境和村宅散落的特点,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高标准的村镇规划,建立了村宅中心区、商贸文化区、休闲健身功能区;首先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筹措资金11万元,wenmi114.com先后拆除23户52间1720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和乱搭乱建建筑物,拆除率100,同时加大“赤膊房”的整治力度,采取镇资助一点、村补助一点和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完成22幢“赤膊房”的粉刷;其次是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4万元完成了**至毛岭头长550米、宽7米的主干道铺浇,投资80万元,新建了1204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办公楼,投资12万元,安装路灯38盏、新建灯光篮球场和科普图书室,投资40余万元,疏浚沟渠、埋设污水管道2100米和道路护岸4125平方米,新建了生态公墓。目前全村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排放通畅,供水、供电、通讯、电视、卫生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二、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去年以来,村支两委会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工作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成功引进了登城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900万元、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和投资500万元、年产石料300万吨的瑞富矿业有限公司,为村级公共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对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明确新一轮发展思路

2006对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村支两委及时召开村民组长以上干部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对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征求到的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本村实际,制订2006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完善和制订各类议事制度,规范办事程序;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及时挖掘和培养年轻干部,充实后备力量;

三是加强经济建设,想方设法引进企业及资金,解决群众就业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百千”工程整治建设后续工作,完善村道路两边绿化和沟渠砌坎、铺浇,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7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冀政[2005]81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4号)和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全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任务是:按照不断深化、综合配套、巩固完善、探索创新、有所突破的思路,继续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各项配套改革。

二、建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支持“三农”工作的力度,强化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职能,形成在政府投入带动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

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通过政府适当补助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生产公益项目投工投劳。进一步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探索建立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激励机制,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长效机制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制度和专项治理的部门责任制度,抓紧制定并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考核办法。继续抓好涉农税收价格收费“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的落实。要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的督查工作,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各项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深入治理农村教育、计划生育、用水用电、修建道路、农民建房、农民外出务工等领域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坚决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对农民补贴的专项审计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农村土地,不准收取承包费。要健全群众信访反馈监察制度,对农民上访比较集中、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及时派出调查组进行核实处理。对违反规定加重农民负担、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事)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

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坚持试点先行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

(一)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适当调整乡镇经济管理职能,把工作重点从招商引资、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变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建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各试点县(市)要依据人口、面积、区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探索对不同类型的乡镇确定不同的机构和岗位设置形式。积极探索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实现形式,将财政拨款逐步由“养人”为主向“办事”为主转变。积极探索推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活力和整体功能。改变工作方式,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提高乡镇工作效能。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要坚持先行试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前期试点中各设区市除确定的试点县(市)外,不宜再把面铺得过宽,把试点单位搞得过多。当前要集中精力重点抓好试点县(市)的改革工作,待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不搞试点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有关政策,做好控编减员工作,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二)切实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和完善财政分级投入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三个增长”的规定。各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收所形成的可用财力,按年初预算同比例用于教育,确保全年本级预算执行结果实现一般预算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全省财政新增教育事业发展经费,70%以上用于农村教育。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各县(市、区)要确保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及补充公用经费。省和设区市要进一步增加转移支付,重点向贫困地区和财政困难县倾斜,增强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能力。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学校公用经费要按标准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对财力不足、保障确有困难的县,由省和设区市两级通过转移支付予以补足。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纳入县级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新增危房主要由县(市、区)、设区市政府负责统筹安排资金予以解决,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补助。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所需资金,以县(市、区)、设区市为主,省级予以适当补助。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资金已由国家负担;免杂费所需资金,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由省级负担;扩权县(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除外)由省级和县级共同负担;其他县由设区市和县(市、区)两级负担。

各试点县(市)要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机构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撤销乡(镇)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打破中小学校长终身制,全面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和资格准入制度,严格中小学编制管理,精简和压缩非教学人员。鼓励和引导城镇教师到乡村执教,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制定新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加快调整步伐,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办学,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三)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各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确保乡镇必要的支出需要,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创新县乡财政管理机制,鼓励县乡增收节支、精简机构和人员。要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办法。省、设区市两级安排转移支付资金要向财政困难县乡倾斜,确保财政困难县乡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道路、供水、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的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确保供养经费。

各试点县(市)要积极探索试验县乡财政体制分类改革。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产业聚集度低、缺乏主体税源、短期内不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乡镇,实行“收支统管、核定收支、超收奖励、节支留用”的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把乡镇作为县财政的预算单位,由县财政对乡镇收支实行分户核算,保障乡镇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非农产业聚集度较高、财政收入规模较大的乡镇,实行“分级管理、支出定责、收入分享、责权统一”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扩大乡镇财政收入来源,明确乡镇政府的支出责任,健全乡镇财政职能,提高乡镇财政保障水平,发挥乡镇财政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功能。各扩权县(市)要积极自主试行县乡财政体制分类改革,试行方案报省财政部门审核。

各试点县(市)制定的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由设区市审定,报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五、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一)做好今年农业税减免工作。2005年全省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其他县(市、区)农业税税率在2004年基础上再降低2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随正税同步减征或免征。国有农垦企业以及有农业收入的其他农业税纳税单位,执行所在地农业税减免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周密部署,广泛宣传,规范操作,确保2005年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全面落实。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的县(市、区)要按照已经确定的计税面积、常年产量和降低后的税率,重新核定农民2005年应缴纳的农业税及其附加额,并张榜公布,取得农民认可。要加强对减免农业税的督导检查,确保全面兑现,不折不扣地将减免农业税的好处落实到农户。免征农业税的地方,要做好农业税征管基础资料的清理归档等善后工作。要认真做好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工作,确保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基层。

(二)深化国有农场改革。2005年,国有农场农业税要按所在地政策同步减免。同时,要按照中央部署,逐步将农场土地承包费中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费”的收费全部减除。各市和省主管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深化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动农场实现政企分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少管理层次,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经营管理。

(三)坚决制止乡村发生新债。要采取切实措施,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各地一律不得给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要建立健全新债责任追究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对违反规定发生的新债,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由签字人负责偿还,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历史上形成的乡村债务,要以县为单位抓紧清查核实,摸清底数,加强审计,明确责任,分类登记,并结合当地实际,区分性质、类别,制定分阶段化解乡村债务的目标和步骤,积极开展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要加强债权管理,依法积极清理回收,但不得激化矛盾,不能发生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不能影响农村稳定。要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实行乡村级债务债权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开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新局面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抓好落实。乡镇机构改革由编制部门牵头负责,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配合;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由教育部门牵头负责,编制、财政部门配合;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由财政部门负责;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工作由农民负担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行政部门)负责;乡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村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深化国有农场改革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此外,涉及农村的其他改革如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供销社体制改革等,要纳入主管部门日常工作,由主管部门继续扎实推进。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办事机构,调剂落实必要编制,配备专职人员,完善职能,稳定队伍,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部门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指导,督促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加强对农村相关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各设区市要在年底前将本地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情况向省政府报告。

二○○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8

孝府„2008‟80号

珙县孝儿镇人民政府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8年我镇中安村在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比选中胜出,有幸列入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在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镇切实加强对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并就搞好示范村建设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性意见,经过镇村两极共同努力,示范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效,其具体工作成效总结于后:

一、党政重视,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镇专门组建了领导小组,镇长亲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议事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依靠产业支撑,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目的。针对示范村产业构成特点,明确把蚕业、生猪、蔬菜作为主导产业,在规模上求发展,在科技上求效益,以产业引领新农村建设。中安示范产业发展形式喜人:全村全年蚕业发种2196盒,产茧1625担,产值130万元,与上年相比有大幅度增长;生猪出栏1600头,产值208万元;蔬菜销售84吨,产值25万元。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85万元,人均纯收入4973元,当年净增值780元,产业带动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出了新农村建设主旨。

三、推广沼气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把沼气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突破口,年内示范村积极争取实施了国债沼气池项目,全村新成建沼气池60口,累计建成沼气池130口,所有农户的40%。在实施沼气建设中,积极倡导实施“一池三改”,即沼气池带动改厕、改圈、改厨。同时,开展卫生创建活动,清除卫生死角。净化人居环境,彻底改变脏、乱、差等不良习惯,还积极主动硬化入户路和院坝,使村域卫生状况明显改变,初步显露新村建设风貌。

四、落实惠农政策,全面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我们全面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以惠民政策来鼓励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水平。年内,村民利用家电下乡活动补助政策,村民购买电器14台,享受母猪补贴230头,补贴现金12.3万元。发放粮食补贴、综合补贴18万元,生猪参保834头,水稻、玉米参保470亩。惠农政策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五、倡导和谐社会,文明新风正在逐步形成。积极倡导和谐社会理念,对村民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教育和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户”创评活动;同时,建立健全调解和治保组织,及时做好疏导解群工作,及时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年内,示范村没有发生恶性案件,没有人受到刑事处罚。示范村文明新风正在吹拂,和谐氛围渐浓。

六、推行民主管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在示范村建设中,我们把民主管村放到主要位置,认真加以落实,为此,示范村建立健全了村民参与议事制度,凡属重大问题均以村民代表会议形式决定。年内,涉及贫困社区扶贫 助社章程修订,林权制度改革 等重大问题,均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议事日趋制度化,规范化。此举既还清白于干部,又消除了群众不必要的误会和筹款,从而增进了了解和信任,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七、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虽然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也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效,但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后期,我镇将更加重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以属实的作风,更大的干劲,谱写新农村建设工作新的辉煌。

二00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主题词: 新农村建设

示范

总结

抄送:县府办,县农工办,镇党委,人大。

珙县孝儿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12月15日 印

黄牛咀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9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就我们黄牛咀村新农村建设今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下汇报,望多指导。

一、基本情况。

黄牛咀村位于河口镇政府以东2.5公里处,凤太公路穿境而过。耕地面积2108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72户1084人(其中劳动力585人)。全村现有铅锌采选厂、砖厂、水泥预制板厂、木材加工厂、白灰厂等各类企业8个,零售商店5处,运输车辆52台。农民收入以种植花椒、苹果、药材、养殖生猪和劳务输出为主。近年来,村两委会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农户增收举措到户”工程为主导,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工作。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88元,比2009年民人均纯收入5373元增加1415元,增幅达到26.3%,2011年被市、县列入新农村建设五星重点建设村。(2011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今年以来,在县、镇两级党政组织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村两委会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埋头苦干,发奋进取,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在生产发展方面

近年来,我村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村域经济为抓手,进组入户,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根据本村自然环境因素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发展以中药材、花椒、核桃、育苗为主的特种种植业和以林麝为主的特种养殖业。目前有中药材留存面积900余亩,花椒、核桃留存面积分别达1200多亩和1800多亩,已有林麝养殖户2户,梅花鹿养殖大户1户(存栏28只),黄牛咀村特种种养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三、在生活宽裕方面

按照镇党委、政府要求,我村深入开展农户增收行动计划工作,通过各种调查表、交谈等多种形式,认真调查摸底,进一步掌握各组、各户经济情况。根据摸底情况,认真分析,科学规划,把增收项目细化分解到各户,做到村有特色、户有增收项目。首先大力发展药材、花椒、核桃、育苗、林麝等特种种养殖;其次加大本村劳务输出,截止目前全村三年实现劳务输出累计1520人次;再次,鼓励扶持农户个体经营,目前全村有从事商店、餐饮、住宿经营的38户,从事车辆运输的52户,经商有企业的7户。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788元,计划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

四、在村容整洁方面

今年以来,黄牛咀村投资1.2万元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8次,清理村庄环境卫生;争取资金2万元对村委会及集中点

周边环境进行美化,修建花坛80多个;投资8万元对三组人畜饮水工程管道进行重新铺设(由于今年7.28暴雨,泥沙堵死了管道;无法疏通);投资3万元建成了黄泥沟沟口漫水桥,现已建成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投资5万元修建黄牛咀村四组道路拓宽沙化;投资3万余元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对我村辖区4个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成立村卫生保洁队,确定3名保洁员坚持每天对河口街道村容进行集中整治一次,及时清扫拉运。

五、在乡风文明方面

一是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通过宣传教育,稳定低生育率,强化育龄妇女健康检查,使全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100%。二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村级治保调解组织,规范村级警备室建设,每周对村民进行一次“两率一度”抽查,及时化解村上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了全年无上访及群众性上访事件,无刑事案件和较大治安案件发生。三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科技致富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今年创建“文明家庭”235户,“科技致富示范户”10户。四是组建黄牛咀村舞蹈队,目前有队员28人,有演出服装50套,乐乐器1套13件,音响设备一套,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少,提高了群众对党、对社会、对生活的热情。通过这些努力,使黄牛咀村的村风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的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个环境优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黄牛咀新村将以崭新的面目展现在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中。

六、在民主管理方面

一是狠抓„„三双”活动。按照“双承诺”要求,村两委会共承10条, 41名党员中具备承诺能力的共31人,共承诺75条,非党1人承诺2条。截止目前,党支部、村委会全部完成,党员已完成73条,二是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我村建立健全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今年以来,共有村级党务公开4期,村务公开12期。

总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党和群众的希望仍有不小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10

------市委驻柯畈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

按照黄石市委新农办的指示,阳新县大王镇柯畈村被定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委驻柯畈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由黄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黄石市公路管理局、山力科技公司、联合置业公司、华亿房地产公司、楼上楼酒店六家单位组成。我们以党中央制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二十字方针为指南。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遵循发展生产,夯实村庄经济基础,做好村庄整治,完善基础建设,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培养优良的乡风民俗,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经济生活品质。现将柯畈村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支持、精心准备

从柯畈村被定为黄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来,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帮扶单位都对该村表示了高度的关注。

黄石市政府罗光辉副市长在柯畈村挂点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四月二十八日,他带领黄石市、阳新县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到村里调研。在村里召开座谈会,让大家提出柯畈村新农村建设的设想,请各部门和单位帮助村里解决问题。他要求大家要积极支持柯畈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确保出资、出力和项目援助等方面及时到位。工作队要不懈地努力工作,把新农村建设与群众经济生活需求的提高相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抓的是生产,做好“生产发展”的文章,让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使村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他强调: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村委会和党支部 1

也是主体,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好理事会的作用。他要求工作队对国家的农村建设方针做到心中有数,要研究黄石市政府、市委的农村工作政策。努力争取项目扶持,结合本村的实际,发挥长处,解决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金筹措的问题。各帮扶单位要积极支持柯畈村的新农村建设,按照今年的工作方案和承诺及时出资、出力到位,保证柯畈村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张远望主任对柯畈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多次研究,他指示:我们建委要全力支持柯畈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村委会要明确目标,要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要给村里长实力,增加造血功能,扩大产业规模,发挥村里能人的作用。利用新农村建设这个机遇,使柯畈村新农村建设上一个台阶。他指派建委一名德高望重的副主任(开始由吴远景副主任任队长,之后由于工作调动,又选派张路元副主任任队长)担任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要求工作队不讲条件,要深入下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好市委的嘱托。

建委领导带领工作队员到村里进行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实地考察柯畈村的经济地理状况。到抛荒多年的76亩养虾池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大王镇有关领导要关心柯畈村,要积极解决村委会建设、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化解矛盾,使村庄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华亿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程荣和联合置业公司副总经理刘岩松同志亲自接待村委会一班人,他们询问村庄发展状况。程荣同志表示村庄建设是我们全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大家都

有责任来帮助该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其余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都与柯畈村干部进行了联系,对新农村建设事业都现了很高的热情。华亿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曹民主多次到柯畈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了发展村庄经济,他多次与工作队员一道研究柯畈村建材市场的建设构想,资金筹措,公司章程等事宜。他不停地给村党员、骨干灌输市场经济的理念,帮助柯畈村发挥地理区位优势,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今年以来,参加帮扶的各单位,多数都能积极为柯畈村出谋划策,按照市委新农办的安排,努力为群众谋取利益。

今年10月30日,市建委机关党支部的三十名党员到柯畈村进行冬季植树活动。机关的党员和柯畈村的村民一道,交心谈心,共同工作,相互交流,加深了感情,提高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

二、深入宣传、广泛发动

3月中旬,驻村工作队员就进驻该村,工作队员住在农民家里,深入农村生活,自己开伙做饭,不增加农民的负担。让农民看到黄石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是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办事的工作队。驻村以来,工作队员走遍了全村的山场、水网和农居、街巷,摸清全村家底,对农村的乡风、民俗和村民的质朴淳厚有深切感受。

由于柯畈村过去领导班子不团结,村民中存在一定的宗派观念,互相猜忌,对村干部不信任。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鼓励现任村干部放下包袱、努力工作,为村民办实事,尽快赢得村民的信任。工作队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听取群众意见,给村党员、骨干和群众讲授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指明农村的发展方向,稳定群众思想,促进各宗派和房头的团结与和睦。

镇人民政府关于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篇11

—四联村村第一书记村2011年工作小结

四联村是我县进入高山区的第一村,全村辖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496户,1769人。

2011年,我被组织推选为四联村第一书记,当时的四联村不仅集体经济是“空壳村”,而且村民收入低,经济项目落实难,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全村干群的努力和上级的支持下,全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1560元增加到如今的1875元,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曾先后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村”,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建好一个班子

四联村现有党员40人,其中女党员4名,流动党员8名,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6人,35岁以下党员5名,60岁以上党员22名,党员平均年龄49岁。自从2011年4月份下派以来,就积极培养一些政治素质好、懂经济、善管理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党员,村支部一改以前十几年没有发过党员的情况,一年来共发展年轻预备党员1名,列入考察的3名,还有5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还注重让一些致富能人和有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年轻人选进村两委班子,让一些肯做事的人充实到村民小组长中,让一些敢说话和经常持不同意见的同志选进村民代表,通过几年的努 力,如今无论是在支部会议上或村民代表会议中,大家敢说敢批,最终都能达成共识,而在今年村委换届选举中,一些年老的干部主动让位,新当选的班子,年龄平均49岁,真正实现了干部的年轻化。

二、找准一条路子

凭着多年在乡镇工作的经验,我深深地感受到四联村如没有新的特色产业,要想尽快摘掉贫困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于是,我就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找项目、抓增收上。经过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反复考察论证,理出了“优化烤烟、油茶、蔬菜,养殖要跟住,工业要发展”的发思路,从而也为四联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概括。近一年来下园人掀起了从未过有过的特色产业开发潮,全村共种植烤烟400亩、油茶低改500亩、水密桃80亩、辣椒800亩、冬季作物850亩,并通过激活民间资金,采取村民自愿入股等形式,创办通达纸厂1家,养殖厂1家。我们按“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广挖渠道,帮助转移经商或劳务的村民达420多人。从而既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难题,又安置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

三、办事多想些法子

基层工作“难”与“不难”,很重要一点在于方法是否得当,如何与村民需求对接。我觉得只要两委班子齐心,心里真正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就能攻克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此,我与村两委一班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 之所急。始终把农民的利益高举头顶。九年来,我们采取群众集资一点,上面争取一点的办法,共多方筹措资金一百多万元,完成了原牙拉村通组公路,水泥公路硬化。拉圾围2座,安居建房1户,兴建沼气池30多口,整修山塘3座,村部也全面装修,近段投资60.3万元的烟基项目又将上马,投资200多万元的农田整理项目也完成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

四、制度不要只做一个样子

上一篇:科普宣传片观后感下一篇:五年级语文古诗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