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师德建设(精选8篇)
摘要:强调大学教师的师德对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至关重要。现代大学培养出来的已不再是以往只会呆在象牙塔中埋头苦学的大学生了,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现代大学生接触校园以外的社会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这就更需要加强大学教师对在校生群体的正确指引,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正面引导作用,因此必须着重强化新时期大学教师的师德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职业道德
师德,顾名思义,即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大学中就是指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进一步成形和培养。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传道”,即教师要为学生们指明一个学习、前进的方向,要青年学生们树立追逐真理的坚定信念;“授业”,即教师要教授大学生们必要的生存本领与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技能;“解惑”,即教师在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导大学生们如何解决将来人生历程中的困惑,如何独自把握自己的人生。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未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水平影响大学生群体成长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样体现出国家对大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①
显而易见,在大学里,无论是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任课教师,还是整天忙碌、深入学生中间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亦或是从事其他相关教育工作的教辅人员,都应该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天职,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都为莘莘学子树立榜样。大学四年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他们即将完成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又同时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对人的教育是终生的、连贯性的,大学教育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此时,大学教师的师德就要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了,尤其是与同学们接触频繁的辅导员老师,被称为是大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上的促进者、生活中的知心者、心灵上的导引者”,更应该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启发学生,勇于进取,不懈追求。
二、当前普通高校辅导员师德之现状
高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最基本的工作职责,而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群体顺利达到思想政治学习的结果、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正确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便可以反映出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同时,必须将此与辅导员自身的一些特点相结合。
(一)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整体的师德建设有待加强。
有调查表明,高校辅导员年轻化现象比较显著,以广东省为例,辅导员的普遍年龄在21-30岁这个区间,约占整个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的80%。这意味着,70后、80后辅导员占据大多数,当然,这是国家相关政策引导的结果,是为了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群体的距离,便于开展高校学生工作。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同样年轻的辅导员老师们也会面临很多从具体到抽象的,有关现实、理想、人生等的认识和理解方面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的某些困惑,高校辅导员老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辅导员从事的事务性工作繁杂,不利于师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辅导员始终冲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每天被大量的、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包围,甚至恨不能有“三头六臂”去完成手头的琐碎工作,并且被认为是高校中的“救火队”、“消防员”等等。这些工作特点致使辅导员群体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事务,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考虑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这种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群体更加主动地、深入地了解学生,阻碍了辅导员们进一步从繁杂事务中抽离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②
(三)辅导员队伍稳定性欠佳,某种程度上有碍于提升自身师德水平。
国家之所以发布相关规定,要求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正是发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群体的主力军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从事诸多繁杂的学生事务之后,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对本职业的定位不够清晰,在与高校其他职位相比较之后,更强化了其离开辅导员队伍的想法。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长期、稳定。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从事该工作的人必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精神饱满的状态,如若因职业定位的动摇而产生消极情绪,定会反映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势必会在学生中间造成影响,也更不会去认真考虑提高自身师德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了。
三、高校辅导员老师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正在朝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方向努力。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在引导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同其他专业课教师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老师的师德建设,从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角度出发。
首先,高校辅导员老师要做好自我定位,努力做到爱岗敬业。
要认清自己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群体不再是中小学里必须言听计从的乖学生,而是渴望通过大学教育成长为拥有专业技能、追逐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这样一群青年,因此,必须加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修正自我认识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大学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很多情况下,辅导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学生中间,要能够与学生一起交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生工作中,以关爱学生之心体现爱岗、敬业、奉献之情。帮助大学生解决专业学习之外的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情感困惑等问题。早在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就向教师群体提出了“四点希望”,明确了师德建设努力的方向。
其次,高校辅导员老师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这样一句名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当今的大学教师群体,更应该懂得“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大学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教师和大学生群体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地迸发思想的火花,无形中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青年群体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长成熟的阶段,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来说,更有责任做好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③
学生工作琐碎、繁杂,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有耐心、细心、责任心,比如每年定期的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工作,就要求辅导员老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在所有的评定工作过程中,必须秉公处理,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赢得学生的信任,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处理具体事务,且是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事务,就足以表明了辅导员老师的为人师表,体现出其师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合格、优秀的大学生,就必须抓好大学教师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以博大的胸怀、深沉的智慧引导每一个青年学子不断进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① http://.cn/dfpd/2011-04/25/content_12394689.htm
② 饶东方、刘子佳.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调查与研究——以广东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为例
一、理念: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根基
中国的辅导员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后, 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短暂发展, 并遭受了20世纪70年代“文革”的重创。之后,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 辅导员制度历经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恢复、80年代的发展、90年代的发展加强至21世纪初的规范化, 这三十年是辅导员的政治性得以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不断强化的三十年。在辅导员制度日趋完善的过程中, 师德建设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有的研究者指出, 辅导员理论素养不到位、岗位意识不到位、表率作用不到位、学识水平不到位[1];有的研究者指出, 辅导员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辅导员定位不准确、辅导员数量不足、辅导员经验缺乏[2];也有的研究者指出, 辅导员碍于面子、得过且过,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习惯于“大锅饭”、不能因材施教, 按“惯性”办事、创新意识不够[3]。可见, 在机遇和挑战下, 需要确立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基本理念, 以此指引自身的工作。
一方面, 确立辅导员工作信仰的理念。在国家不断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重视与辅导员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中, 辅导员的工作信仰往往会出现摇摆, 从而导致辅导员或者是将该工作视为跳板, 或者是工作热情与探索精神消极被动, 所以确立辅导员工作信仰既需要自身的价值选择, 也需要体制与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 树立“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无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还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均凸显辅导员作为教育者、管理者、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定位, 特别是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使得“为了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至关重要。
二、情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血脉
“情”指情感以及以情感为基础形成的人伦准则, 即通常所说的“人之常情”, 所以情是一种感性, 所透析出来的是主体对客体的爱、恨、情、仇, 情位于人类意识的表层, 是一种心理倾向、心理机制和心理体验。情与道德密切相关, 道德讲求的是义务本位, 情关注的是换位思考和利他的特质;道德因为有情而具有振奋力和感召力, 而情因为有道德而得以充实。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道德与情感的交互渗透, 对传统道德予以扬弃既是现代情的发展需求, 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应有内容。以情感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往往较为牢固, 而且情对人的思想和行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当情表达了人类的共同要求、心理、愿望时, 便能够引起强有力的情感共鸣, 从而改变人类的思想和行动。
首先, 辅导员师德建设既属于德育范畴也属于道德范畴。德育反对的是价值观教育的静态化、对象化和手段化[4], 强调的是“以身立教”、“以实例指导”, 例如全国高教战线先进典型孟二冬教授、方永刚教授以及山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冯赫南同志的高尚品德为新时期辅导员师德建设树立了榜样。从道德层面看, 辅导员的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根据道德与情的关系, 如何发挥情在学生管理中的效用不但是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内涵, 也是高校行政管理能否顺畅与学生个人能否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其次, 将中国人的“情”的真谛落实到细节。和谐是中国的优良传统。真诚的微笑既能给自己一份宽舒的工作心态, 又能增添学生惬意与舒畅的心境, 从而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增加砝码;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是辅导员必备的内在修养, 走访宿舍、找学生交谈、及时收集和解决学生的难题、为困难和生病学生送温暖和关心等是其外在展现。当然, 还应本着学生工作无小事的原则, 以在服务中管理为宗旨, 力求不遗漏每位学生, 落实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要求。最后, 努力将中国人“情”中的不良因素予以遏制或革除。由于情隶属于感性范畴, 具有不稳定性。情要受到理的调节, 靠理来选择, 情理不但是情而且是理性化的情, 这种情是经过陶冶的, 并具有了理性化的特点, 或者叫情感理性。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管理不是依靠压制手段, 而是既要站在教师立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更要从学生视角予以审视;合理区分“严肃”的适用场合;恰当地疏导学生的不良思想;保持心情平静与沉稳, 避免冲动与冒失。
三、法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保障
在2011年全国人大会上, 吴邦国委员长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而且中宣部和司法部已经联合部署“六五普法”工作, 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青少年普法, 所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步入了新时代, 这就对辅导员的法律素养与工作法治化要求提出了新的标准。
首先, 法是辅导员师德或管理的边际。管理是洪水, 法是管理的大坝, 这是辅导员工作法治化过程中应予以关注的问题, 法在辅导员师德形塑中不但具有边际作用, 而且具有导向作用, 即不仅是一种工具, 更是一种目的。法是一种精神, 法的原则在辅导员师德形塑中还起着保障作用, 规束着其目标和方向。其次, 法是辅导员工作理性化与法治化的引导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规则的感触与审视。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 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既是师德的良性展现, 更是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推演之,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这种关系可以归纳为一种“互助”与“信任”, 即是人类本能中的“美德”[5]。最后, 法是辅导员学习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国家的法律、法规, 还是学校的规章制度, 都需要辅导员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掌握, 因为法既是对学生的规束, 也是一种保障。由此, 既需要辅导员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 也需要以理论和实例向学生传输法律常识, 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从而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由上, 情理法三者之间不是隔绝关系而是具有互动性。具体来说, 法是情和理的表达, 是形式理性的展现, 法对情有约束作用而使情不会乱;法能生情, 但应当具有生情的机制, 同时也应当具有生理的机制;法也能造就人的情感, 但其具有复杂性, 不能用单线条来推理说明。人是理情的合体, 人不能摆脱情但又不能不讲道理, 同样法律的运作也离不开情理, 否则法寸步难行。因此以理念、情理、法理为研究范式形塑辅导员师德, 需要正确处理情理法之间的关系, 以此在微观层面探索具体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马玉玲, 等.关于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61-62.
[2]聂瑞筠.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J].才智, 2009, (23) :82-83.
[3]徐坤鹏.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11) :41-42.
[4]孙迎光.德育理解:跳出传统教育学思路[J].新华文摘, 2011, (3) :126-12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德;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030-02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扮演着重要引导者的角色,其素质修养的高低、品德优劣、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因此,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人。
一、加强职业素养的建设
1.要有奉献教育的坚定信念。高校辅导员要对教育工作怀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日常学生事务工作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寻找归属感和幸福感。狄斯捷维克曾指出,“教师为之献身的信念是在人类中栽培道德。‘他全心全意奉献于这个信念,这个信念完全控制了他。这种信念不是像一条虚幻的原则埋伏在他的头脑中,而是渗透在他的血肉中。不是教师支配它,而是它支配教师’。”因此,坚定的教育信念对教师实现其价值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很重大的影响,为高校辅导员成为一名好的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要有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理解并尊重学生,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应以宽广的心胸,真心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火花的燃料,也是学生前进的希望。只有给学生关爱,才能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给学生带来温暖和鼓励,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更有效地教育学生。
3.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就是一面旗帜、一位榜样,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摄入学生眼里,印在学生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学生进入大学阶段,要学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人,学会成为一个有用、有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同时,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组织有效的成人成才活动、讲座、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进一步培养大学生高素质修养的品格。
二、加强知识修养建设
1.具有渊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进入21世纪,网络、媒体资讯四通八达,大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多,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较浅,政治敏锐性相对缺乏,如何过滤、挑选信息,对思想活跃但不稳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辅导员应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和信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向。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保持较高的政治觉悟,才能给大学生以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全方面的知识修养。辅导员除了要具有思政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组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和其他领域的知识等,达到文理渗透、古今渗透的目标。只有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和自身修养的完善。通过广泛涉猎书籍、报纸、网页,勤于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来开展工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辅导员要走好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除了做好学生事务性工作外,应善于在工作中思考、探索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结归纳、提炼精华,透过现象看本质,最有效地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再发生。因此,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有助于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升华,跳出事务性工作的圈子,提升思想高度,使经验上升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加强教育教学能力修养
辅导员虽然不是专职教师,但仍然会涉及到教育教学,并且涉及到除教学外的学生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教育,如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员教育和大学生生涯规划等。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从教的基本要求,其能力高低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关键,主要体现在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开展活动课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生活指导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当前大学生基本为 90 后,他们知识面广,观念开放,兴趣爱好广泛,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个性独立,有主见,创新意识强,勇于挑战新事物。但由于9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心理抗压能力不强,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比较淡薄,并且功利思想较明显。针对90 后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在保留优秀的传统教育基础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内容体系,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突出个性教育,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帮助。减少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如同伴引导教育、知识竞赛、专业技术大赛等形式进行体验式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互动,提高当前大学生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师资建设·刍议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和具体执行者,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于一体,其素质修养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素质修养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学习提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修养,才能具备与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完成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的光荣任务。
魁星路小学四项措施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开学初,学校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严格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和程序,选好配齐辅导员队伍,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质量。每周利用工作例会时间对辅导员进行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团队建设、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增强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
二是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少先队坚持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少年儿童,把思想道德的培养放在首位,用鲜艳的红领巾、神圣的队礼、嘹亮的歌声和庄严的呼号激励少年儿童。通过落实《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努力把基本的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三是健全少先队队伍建设,抓好各班一日常规评比工作。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每周一召集少先队干部进行培训,规范队员的日常行为,提升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并对这些少先队干部进行详细的分工,层层落实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训练,队干部已经形成了管理意识,各司其职,为老师分担了大量管理工作。队员们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提升了责任感和自觉性,尽力做到以身作则,学校内部环境因少先队干部的参与管理变得更加优雅、卫生,学生课间秩序也得以更加规范。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大队部抓住有利契机,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王华妮)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进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我院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两个†规定‡的精神,在原有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在学院党支部的领导下,学工处组织全院学生管理干部、学生辅导员先后多次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并通过“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坛”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学习和交流活动,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全院领导、老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制定•规定‣和•意见‣实施细则。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深入蓬勃发展,不仅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院党支部在对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令第24号和江西省颁布的•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进行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了•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和规定,明确了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从而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院辅导员队伍受院党支部和院行政的双重领导,由学工处统管,所在系部分管。院党支部成立了由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学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协调学生工作,同时监督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结合学院实际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职责‣、•辅导员、学工干事工作职责‣、•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学生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条例(试行)‣等系列制度,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措施有力,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中央16号文件及教育部,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发布以来,我院在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方面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措施,有力地加强和促进了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
1、严格按照规定配备和选聘辅导员。我院现有在校生人1286,共配备有12名专职辅导员,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8人,兼职辅导员4人,在辅导员人数的配备按照1:120-150的比例,高于国家1:200的规定。辅导员的选聘在学院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专职辅导员的选聘标准、程序。我校在选聘学生辅导员工作中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在选聘标准上注重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学历要求、外语要求,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或共青团员;热爱学生工作,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专科及以上学历;英语水平较强。选聘程序:公开招聘,面试材料审核→学工处面试→分管院领导复试→院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学工处试用→签订聘用合同。
(2)、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精干、敬业的辅导员队伍。选聘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不失为有效之举。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有创意、与学生兴趣爱好相投和年龄差距小,有共同语言等优势,但同时他们也有诸如缺乏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吃苦耐劳意志品质还需进一步锤炼等不足。因此,我院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中老年辅导员所体现出的优良品质给了年轻辅导员榜样的力量,他们的丰富经验和阅历对年轻辅导员的工作起到了“老带新、传帮带”的示范引领作用。
2、切实注重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不断加强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对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辅导员不仅要有广泛的学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我院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校内和校外各种形式的培训和锻炼,以“坚持业务口径与培训内容相结合”和“坚持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来培养辅导员。如,在学院人事部门的组织下,新进辅导员参加学院举办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对新上岗的学生辅导员,除了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外,还要进行工作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我院还不定期地、有目的地组织辅导员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会”,并派出部分辅导员到优秀兄弟院校学习和取经,学院按上级要求,选派辅导员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辅导员业务培训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学生管理经验和工作方式,学习辅导员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增强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重视辅导员的持续发展,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辅导员的持续发展问题,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的成长与培养,按照•规定‣要求,把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到学院的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职称评定同等待遇,并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提高学历。学院依据工作实际,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有一定经验的辅导员承担“邓小平理论”、“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样提高了辅导员的素质,为辅导员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也非常重视辅导员老师的政治、生活待遇和政治上的进步。目前,我院专职辅导员副处1人,正科1人,副科2人,以及其他专职辅导员,都能享受相应级别行政待遇,并为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我院部分优秀专职辅导员同时兼任了学院、系团的书记,增强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对优秀的辅导员,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发展其入党,2010年在全院新发展的党员中,专职辅导员占35%。2011年又有4名专职辅导员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
在辅导员的长远发展问题上,学院把辅导员作为学院各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去年我院有2名专职辅导员被提拔到处、科级领导岗位。目前,我院党务部门、学工处、教务处、团委、等大部分处、科室的领导和骨干都曾从事或正从事辅导员工作。
4、创新方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要求和支持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恋爱交友、就业择业,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完善人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包括个人人身安全教育;加强班级在重大政治事件期间和政治敏感期间的安全稳定教育,保证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011年3月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了“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开展“四〃三工程”、„即: “三爱”(爱国修身、爱岗立业、爱校求知)、“三学”(学算账、学感恩、学做人)、“三早”(早起床、早读书、早锻炼)、“三按时”(按时早操、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活动,建设优良学风,并持之以恒,为建设优良学风、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奠定扎实基础。
同时,对辅导员具体工作提出了量化标准,在辅导员当中实行“六个一”和“四个一”工程。在工作中做到“六个一”即:每天至少找一名学生谈心、每周随堂听课一次、每周到学生宿舍走访一次、每天与学生共同上早操一次、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会议、每月每班召开一次学生班会,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在学习中做到“四个一”:即,每天记一篇工作日志、每月写一篇工作体会、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每学年发表一篇有关学生工作的论文。通过对辅导员具体而又可以量化的工作标准,让辅导员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让学生充分信任辅导员,使辅导员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可以提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不断完善管理与考核,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发展
1、我院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与考核的制度建设,自觉按照•规定‣精神,制定了•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辅导员管理办法‣和•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班级考核方案‣,•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辅导员工资调整办法(试行)‣等管理,考核规定。由学生评议、系部考核、学院考核三部分构成,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工资收入等挂钩。辅导员管理考核体制实行“条块结合”,建立学院、系部双重考核机制,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学工处、团委、系部负责。辅导员队伍管理办法与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院辅导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2、逐步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教育部,江西省印发的•规定‣要求,普通高校要鼓励、支持辅导员安心本职工作,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面对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在以往实践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辅导员团队;要建立一套经常性的学习、培训、提高制度,努力建设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上构建长效机制,是当前和今后我院辅导员建设所要坚持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我们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有效地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存在的难点问题及产生原因
1、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面还有待不断完善和提高。我院在辅导员的培训、培养、考核、奖惩、表彰、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由于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基础还比较薄弱,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2、专职辅导员上课教学人数不多,面还不广。我院专职辅导员大多比较年轻,或毕业时间不长,或学历不高,还不具备授课能力,有些教学能力较薄弱,有待提高。目前,学校组织辅导员进行提高学历,、能力、教学水平的培养,进行集体备课,聘请思政专业老师开展教学指导,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任课能力,3、全员育人的氛围、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教职员工的支持和配合,辅导员“孤军奋战”肯定事倍功半。学校在不断探索全员育人的机制,目前我校全员育人的氛围在形成中,学校借助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机制的推行来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但在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方面还有待形成合力,育人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齐心共管,才能使这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4、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研究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工作研究项目的数量、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辅导员工作大部分时间精力分配在事务性工作上,在开展工作研究上比较欠缺,辅导员发表论文和开展科学研究还有待提高,学生工作研究项目的着眼点和立意不高,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都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不断鼓励辅导员参与学校各类课题研究,同时让有经验的辅导员带年轻的辅导员开展课题研究,逐步提升辅导员开展研究的能力。
四、贯彻落实•规定‣的建议
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转眼间已九个春秋。九年中,我始终带着一颗红心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关心他们的成长;踏实工作,努力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经历着自身的蜕变与成长,我深深体会到“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辅导员,自始以来在多数人眼中便是一个重要而又累人的职业,在大学里也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需要时刻用教师的尊严和修养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激励学生的成长,以卓越的见识来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一、要积极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在生活上关心学生的点滴,在学习上引导学生的进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大的方面说辅导员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从小的方面说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他们作为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积极创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处处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知道自己是被人尊重的,愿意与辅导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同时辅导员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也是激发他们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自觉自愿改进自身的缺点,用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畏前行,尽快的成长起来。此外,辅导员要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爱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加倍关心,无私奉献,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品德和安全负责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二、要以德赢得学生的尊重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唯德以厚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处处做学生的榜样,事事做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要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学生中也能树立起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润物细无声”,作为老师,不仅需要用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应该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教真育爱,以德育人”。
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学无止境,这对一名大学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辅导员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去学习一些管理知识、沟通技巧、心理教育等各方面的知识,力求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多一些,能力更强一些。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积极了解掌握时事政策,以充实自己,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提高个人素质。环境在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不断扩展,这要求我们新一代的辅导员要开拓思路,积极创新,以更新颖,更有前瞻性的观念和方式去管理、教育、服务学生。
四、要以真心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辅导员只有去全心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真心的尊敬与爱戴,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教育的本质是“爱”,学生成才离不开专业老师,也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在与学生面对面打交道中,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极大影响。所以爱与责任,是我们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原动力。对学生和工作的爱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以一颗真诚的爱心与学生沟通,去真心尊重学生,全心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们着想,尽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始终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少一些数落给他们,积极引导学生进步,除一些不能姑息迁就的事情外,多给学生一些宝贵的机会。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可以成为一名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和感染的老师,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关心学生,热爱生活。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围绕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等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为高等教育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民办高校的发展虽然形势喜人,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师德建设就是现代高校发展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1 辅导员师德的内涵
辅导员师德,简单地说就是辅导员老师应具备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或者说是辅导员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它不是简单的等同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它比辅导员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多,辅导员职业道德是辅导员师德的一部分。另外辅导员师德和师德之间应该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就师德而言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的,在不同的时代,对师德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就目前的时代背景,本人认为辅导员师德的内涵应该包括这么几个方面:政治思想强,文化水平较高,热爱辅导员工作,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证完成工作的身体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受大学生欢迎的独自特色的人格魅力。它比一般的教师师德具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上述的素质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和培育工作。
2 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现状
2.1 政治思想性不强,政治方向不明确,无法很好的执行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辅导员的政治素质是辅导员工作的主体,在所有辅导员职能中是重中之重,当前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属于私人办学,资金运转速度较慢,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较差,因此,比较难招聘到非常优秀的辅导员。即使能招聘到,为数也不多,特别是党员人树更是少之又少,并且流动性极强。(这种现象与公办高校的辅导员几乎都是由党员同志来担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不具备较强的政治思想,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无法扮演好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对国家政治理论的学习、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的宣传和贯彻不到位,无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世界观。
2.2 学历层次较低,文化素质不高
现阶段,民办高校由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规模和资金都处于初级阶段,一个事物刚起步的时候,大部分资金都会被用于基础建设。因此,导致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待遇不高,相比公办高校甚至一些较好的中学(包括民办和公办中学)都来得低,故而很难招骋到学历层次较高的辅导员。民办高校当中专科学历的辅导员队伍的比例还很大,特别是在一些刚刚起步和发展的民办高校当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中几乎没有研究生,而公办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中的研究生人数早在几年前已经占据半数以上的比例。从一定意义上看,较高的学历层次,才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而较高的文化素质则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条件,这二者是成正比的。
2.3 辅导员业务技能单一,业务素质不全面
辅导员业务技能包括,政治理论,心理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在一所民办高校当中,对于辅导员的要求更为苛刻,更加严格。目前,在民办高校当中,辅导员政治理论水平相对比较低,而民办高校的学生个性较鲜明,文化基础较差,独生子女居多,加上来自社会、家庭、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的上升,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而在民办高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辅导员上岗前缺少必要的培训,特别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加上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出身的多样化,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学应用技能相对比较差。同时,由于民办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各方面的发展较不协调,加上民办高校很难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较高的平台和挖掘自身潜力的机会,导致辅导员业务技能单一,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从而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水平。
2.4 社会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偏弱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另一部分也大多是参加工作年限不超过三年的年轻教师,社会经验不足。而部分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后,往往又被调离工作岗位。因此,辅导员队伍的社会经验整体不足,导致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就显得一筹莫展,甚至遇到更加紧急的情况时会显得手无足措,突出地表现在处理群殴事件、财物被盗事件、学生生病事件、学生自杀等重大事件的过程中。而民办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打架、盗窃事件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具备较丰富的社会经验,较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在辅导员中,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加强宣传
善于发现先进辅导员事迹,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发挥师德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学先进、当先进,在全校树立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民办高校每年或者每一个季度选定一天集中开展辅导员师德宣传教育活动,表彰优秀辅导员,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辅导员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途径宣传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进一步形成“重德光荣,轻德可耻”的良好风气。
3.2 开展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的培训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在政治心理学,公共关系,就业指导等方面都得具备较高的素质。必须经常而且应该长期加强对辅导员师德的培训。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的培训,与科任教师的师德培训不尽相同。民办高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制。特别是在民办高校当中,因为学生素质的多层次性,学生工作的复杂性以及高难度,再加上民办高校当中辅导员自身的实践经验不甚丰富,处理问题时缺乏手段和策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暴露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而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价值观念的形成,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发展,同时也会把民办高校辅导员推向被淘汰的边缘。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每年要对新入校的辅导员集中进行岗位和师德培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和掌握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相关政策和规定,上岗前举行宣誓仪式,上岗后指定德才兼备的老辅导员进行帮带。要不断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技能、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的培训。
3.3 建立辅导员师德的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缺少稳定性,而辅导员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对辅导员建设考核和评价。民办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考核要符合民办的特点,采用混合形态的方法进行,既注重当前,又兼顾长远,既要考察量化指标,更要突出育人质量。要以制度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民办高校运行的客观、公正、便于操作的科学评价系统。系统的制定、运作要体现辅导员师德的动态性,工作手段上要体现出细致性,比如闽南理工学院,采取每位辅导员每周上报自己的上周的工作日志,把每位辅导员每周的工作量化,如每周听课三次,下到学生宿舍三次,检查学生迟到出勤情况三次,做学生思想工作至少五人次等等,以及日常的一些量化工作等。要制定出规范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量化考核办法》,内容应该涉及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情况、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学生的管理状况、学生学习进展状况、文体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德育情况等方面。民办高校学生处应依据辅导员的工作其进行全年动态跟踪考核,高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要根据辅导员全年的思想表现、工作业绩评优、评先,形成能者上差者下的竞争格局。做到自查与他查相结合,建立举报制度。采用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学校领导评相结合。把辅导员师德建设纳入辅导员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好。
3.4 为辅导员创设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工作环境
高校是由一个高层次,高智商的人群组成,大概可分为教学(包括教辅)系列、管理(包括辅导员)系列、后勤(服务)系列等三个方面。民办高校也是如此。由于辅导员成年累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空间狭窄、单调,容易产生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的心理。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其集资渠道单一,资金运行速度慢,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甚至会发生拖欠工资的现象。而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往往会比公办学校的辅导员工作量超出几倍,工作时间更长,难度更大,因此,民办高校要坚持“尊重辅导员、依靠辅导员、为了辅导员”的理念,为辅导员创造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一视同仁,以感情留住人,待遇留住人,发展平台留住人。高校要在政策上对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予以倾斜,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要把职业道德要求与辅导员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关心辅导员,将师德教育寓于为辅导员做实事、办好事之中,在切实为辅导员服务中增加辅导员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为民办高校本身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遇到一些挫折,而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对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壮大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师德建设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长期并且坚定地坚持下去,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注:本文曾获泉州教育工委主办《师德论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温珍奎.论新世纪的教师素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
[2]田大富.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9年2月.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诗琅.人民教师素质全书[M].中国检查出版社,1998.
关键词:辅导员 队伍建设 问题 措施
0 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职业素质对于培养和教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同时辅导员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职业化的高效辅导员队伍,无论是对于国家的未来、高校自身的发展还是大学生成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高职院校,同样需要一支稳定的、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尤其是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弱化,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1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高职院校同众多高校一样普遍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扩招,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提高学校的层次。可是,在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很少会考虑到需要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所以说,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1 缺乏辅导员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以及严格的岗位培训制度 在进行辅导员人选的选聘时,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选聘标准。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知识水平,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里有部分辅导员就缺乏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且很多外聘辅导员年龄过大,且知识层次并不是很高,使得与学生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不一定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甚至不能理解学生的某些做法,不能紧跟时代,可以说他们只是学生的生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中日常事务处理成了主要内容,“有事情找辅导员”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思维定势,从而削弱了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等业务素养方面的要求。
辅导员是从事对人的思想工作的,工作对象在不停的发展和成长,同时由于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发展、更替非常迅猛,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变化也非常迅速,以前“代沟”是一代人(10~20年左右)为界限,而现在甚至以1年为界限。作为思想工作者如果不能把握住工作对象的思想脉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那么永远只能与工作对象在心理上、思想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无法深入其中,难于走入学生的内心,不仅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思想工作的开展也往往会无功而返。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的信息接触机会加大,获得的信息量增多,知识结构也变得复杂,知识面变宽,“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素质修养,这就要求我们更要重视对辅导员的选聘和培训了。
1.2 数量不足,工作强度大,定位不明确 教育部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至少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而现实情况中,许多高校远远达不到,大多数高校基本只能为每250、300名甚至更多学生配一名辅导员。同一学校不同院系辅导员工作量也有不同。要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辅导员工作就很难深入细致进行,因为深入引导太花时间了。按理说,辅导员只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辅导员除了承担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如:检查上课、晚自习、早操出勤和宿舍、宿舍卫生,评定各种先进、贷、奖、助学金,安排勤工俭学,追缴学费等,辅导员的工作量非常大,这势必会降低教育管理的质量,学生隐性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疏导。
由于很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使得辅导员的管理职责有所超越。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责,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和学生有关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太多、太杂,已超出其职责范围。而且由于辅导员服从学校与院系领导的双重领导,随时都要接受学校的各级党政管理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如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甚至保卫处、财务处等等,加之本院系布置的工作事务,辅导员俨然成了学生的“保姆”、院系的“服务员”。职责不清,定位不明,使辅导员整天只能忙于繁杂事务,而不能做到真正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
1.3 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伴随高校的扩招,学生增加的同时辅导员的队伍也急剧膨胀,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要求降低了,什么人都可以做,很多辅导员根本就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匆忙上岗,一方面其本身的理论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同时缺乏专业的技能,更多的只是跟着感觉走,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呆板,无法令学生信服,缺乏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容易造成师生间的矛盾和对立情绪,工作无法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有些学校的辅导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他们对计算机等设备不能够操作,很多琐碎的需要录入电脑系统的东西就需要年轻辅导员代劳,这也使得年轻辅导员工作量增大了。
1.4 身份认同感缺乏,地位尴尬,队伍不稳定 “年轻教师可以从助教、讲师做起来,有发展前途的最后能做到副教授、教授。而辅导员做了10年,最后只是个老辅导员”一位学生辅导员无奈地说。相比其他年轻教师,学生辅导员个人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干了这么多年辅导员,竟然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认同感。一些学生对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认可度也不高。一位同学说,辅导员工作很辛苦,对学生帮助也很大,离开了他们还真不行,但是他们工作很琐碎,缺乏创造性,这一点和专业教师的研究远远不能相比。
“专业思想”不稳定,是高校辅导员的一个普遍现象。某高校调查显示,完成现任后还想留在辅导员岗位的人数不足三成。绝大多数辅导员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过渡,当学科教师、进行政机关是他们心仪的事业归宿。辅导员事业心不强,很大程度上折射出辅导员岗位的尴尬地位。高校的评价机制比较看重教学和科研,一些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缺乏自信心和归属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2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2.1 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选拔、培养、使用制度和辅导员的学习培训制度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真正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员选拔到队伍中来,而不是将辅导员岗位作为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工作的“低门槛”和进入教学、科研、行政岗位的“跳板”。具体而言,要进入辅导员队伍,首先要在政治面貌上作硬性要求,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同时对学习成绩也应该有比较高的要求。
坚持使用和培养相结合,对辅导员不能“重使用、轻培养”,培养是使用的基础。根据这一原则,学校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教育、培养。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鼓励其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加强选拔标准、职责的明确、权利义务的界定、事业与生活的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要侧重于对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的要求,在工作中重视对专职辅导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在每年举办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岗位培训。按照专业化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国内时事政策、心理知识、法制安全知识、管理能力、就业指导、学生工作技能等专题的培训。
比如高校在选人机制上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研究生、本科生或者一些退休教师来担任辅导员,这部分人知识层次可以达到学校辅导员的要求,这样既可以在学业上、专业上给学生以指导,也可以在生活中帮助他们。而且要注意老、中、青搭配,有经验的同志“传、帮、带”,使得工作配合更协调,使得年轻同志尽快适应工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可避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青黄不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2.2 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 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进行科学地管理。辅导员的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三大部分:学生思想教育、常规管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规范:一是在系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开展本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协助党总支做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包括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三是配合本系团总支的工作,指导学生会的工作;四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五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学风建设、学生的各类奖励和处分、学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六是负责组织学生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关键有很多辅导员自身都不是党员,又谈何做到协助党总支做好党建工作呢,更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了。还有部分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不是很好,在工作中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受情绪影响比较大,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实行。
2.3 加强辅导员的考核管理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要建立符合工作实际,有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辅导员考核体系,明确辅导员考核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有具体的考核细则,定期考核,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动态管理。此外,激活用人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流动制度和发展规划,打破以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封闭体系。拓宽辅导员出口,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和提拔,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可以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向高层次管理队伍输送人才的预备队,也可以作为新教师到高校工作岗位后一个必要的锻炼阶段。辅导员队伍可以作为高校教育队伍的特殊分支,在照顾到工作特点和性质的前提下,对其教学工作量、教学内容和管理手段,进行特殊化要求。
另外,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影响了他们的工作信心和工作后劲。因而,建议高校将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中,并单独进行评选,充分鼓励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一年一度的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评选等。同时,改善辅导员的生活条件,包括住房、工资及相应的补助和奖金,在住房补贴、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能够提供适当的优惠,以解决这些辅导员的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工作。
总之,我们要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不断开拓、探索、创新,使辅导员队伍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真正担负起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努力开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辅导员师德建设】推荐阅读:
辅导员学风建设工作10-30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07-10
少年宫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09-24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调研对策10-07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班级建设中的作用07-06
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心得体会09-20
辅导员招聘06-29
辅导员感言07-25
小学辅导员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