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学反思陈晶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陈晶(推荐10篇)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陈晶 篇1

一、展示语文魅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启学生创造的大门

据调查统计, 学龄前儿童对语文的喜好率达到95%以上, 小学阶段学生大约有85%人喜欢语文, 到了中学阶段大约有60%的人对文学感兴趣, 但只有不足10%的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 尤其是到了高三年级, 学生对语文的喜好率仅仅为3%。为什么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 中国的语文教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导致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

80后作家韩寒曾说过“语文课在中学以后不应开设”, 就此问题我在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支持率不足1%。大多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语文课, 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罗丹曾经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多被调查的学生也不否认语文是美丽的, 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是枯燥的、繁琐的, 令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魅力, 吸引学生的兴趣, 并且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语文是美丽的, 它的魅力是无穷的。那么,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大百科全书对语文有明确的定义, 语文是一门学科, 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语文用文学的语言可以这样定义:语文是颠沛流离的孔子, 逍遥云游的庄子;语文是曹魏王的老骥之志, 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 曹雪芹的梦中泪;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 皎洁的汉宫秋月;语文是执过羊鞭的《兵法》, 受过宫刑的《史记》;语文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语文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贞;语文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语文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去还复来”的狂放;语文是“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清丽;语文是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那种悲凉;语文是柳永“梦醒时分, 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种忧伤;语文是初升的太阳, 喷薄而出, 霞光万道;语文是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 晶莹剔透, 清澈灵动……口头描述就是“语”, 书写成章就是“文”, 它们都是语文的华美乐章。

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的美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较强的个人魅力。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学生爱戴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知识渊博, 讲课时可以旁征博引。

教师首先是以雄厚的知识积累来征服学生的, 如果教师过于死板, 照本宣科, 这样无聊的课是没人喜欢的。我们常把语文比作一个筐, 什么都可以装。这个俗语说明了语文囊括范围的广泛性。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所有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厚积薄发, 讲课讲得生动。

2. 教师的谈吐要优美、诙谐。

作为语文教师, 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运用恰到好处, 多使用一些文学知识。例如, 课上提问后发现同学举手的动作不同, 一些大胆自信的学生举手举得很直, 一些胆小不自信又想发言的学生的手是弯的。这时我说道:“咱们同学的手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的。”这样既吸引了学生, 又有利于对《荷塘月色》的巩固。教师的语言不必总是严肃认真的。事实证明, 语言幽默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总而言之, 教师上课一定要思路清晰, 表达清楚, 语言诙谐幽默, 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度, 言而有信。例如, 字音、字形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 知识点过于松散, 讲起来枯燥乏味, 课上教师讲得心烦意乱,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但是语文教师将一些字音、字形和一些短小的故事结合起来,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加深了该知识点的印象, 课堂效果非常好。

3. 教师要注意仪表美。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兼具有美学教师的工作。我们都知道, 第一印象很重要, 如果一位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邋遢, 那么学生就建立不起对该老师的尊重, 这位教师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要有优雅的风度、整齐的着装, 让学生看上去干练。作为高三学生, 每日的学习已经使得他们很疲劳, 如果教师的穿着每天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更会加重他们的视觉疲劳。所以, 教师在符合着装标准的前提下, 经常有些新变化, 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心情的作用。

4.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作为教师首先要淡泊名利。教师过分追求物欲, 沉醉于名利, 那样教学肯定搞不好。其次, 教师要有博爱精神, 要宽于待人,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公正处理学生间的纠纷。再次, 教师要具有恒心和耐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高三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学生差异比较大, 这时教师既要“按分”对待, 又不能“以分”划分。教师不可以只是通过考试成绩将学生或分为优等生或差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来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 使之提高成绩。

二、在教学上,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减压、减负

减压既包括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也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心理需求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 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成绩, 而且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要减少考试次数, 降低考试难度。其次是加强管理, 积极引导,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三、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 是他们厌恶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语文知识点多而分散, 内容繁琐, 成绩不易提高。教师不失时机地表扬肯定学生, 可以让他们有成就感。

高三教学反思 篇2

物理难学,历年来高中物理的高考情况似乎已下定论。但实际上,每年的试卷中总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的,其内容仍然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判断和应用为主,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的物理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今年的高考也体现了这一点。光学、原子和原子核、振动和波等知识内容的考核采用选择、简答、填空题的形式,考核的知识点也基本稳定。许多学生的解题能力差,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显然,就基础分而言,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得分空间,即使是所谓的难题,综合性问题,由于分步给分的评卷特点,处理得好的话,也不是一分拿不到的。在复习中有如下想法供参考:

一、建立适合我们学生的习题教学资源库

高中阶段的学习,适量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三物理教师实际上必须有高中全阶段学生使用练习题情况的全局掌握,这样在开展复习课教学时才会有的放矢。眼下的事实是:习题集、模拟题等满天飞,但很少有难度、深度上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资料。

二、改变教学理念,低起点开展教学

现在,我们的学生生源质量下降较大,但可能我们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由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沿用以前教育学生的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教学起点过高,选题关“下手过重”,那么学生的每道题出错率一不小心就会高达60%以上。到那时,学生的信心,教师的信心,评进、改错的工作量、复习进度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低起点开展复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题库。在充分研究高考、考纲的基础上,各地的模拟题、习题集等,教师自己看看完全可以,但要一字不改地让学生去做去练,我认为没有必要。

三、下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在平时复习教学中,我们发现本校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思维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建议在高三物理后期复习中,在讲解典型计算题时,抓住规范化要求的流程,统一要求,集中训练,有效地解决了有些步骤会而拿不到分的情况,在高三一模结束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于高考试题二卷中的计算题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的审题专项训练。将题目印制成讲义,然后让学生审题,题干每句话中,确定为关键词的、确定为已掌握知识的、确定可以画出过程图或力图的自己加标记。在进入第二时段的突击练习时,让学生在“审题”讲义批改后的基础上,清楚地勾画出过程,并特别要求写出文字说明,其格式统一要求为“对谁,在哪个过程,怎么样”并且写出切合题目意思的方程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属于“踩点给分”即分步判分方式,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由于题目情境或各种原因引起答题有诸多错误,但可以使学生会的部分,尽可能拿到分。

四、循序渐进,小跨度进行变式训练

为了学生理解问题的全面性,以及防止思维定势发生,在原有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是必要的。但有时处理不当,也会反受其乱。因为,很多时候的变式训练由于情境及题设条件的变化常常会使学生摸不着门,想象学生应当可以解答,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比如说:用牛顿定律解答力学问题时,问题情境是水平面上的物体,现改为竖直面上,如果不涉及摩擦力,还可以,如果有摩擦力的话,往往会直接加大题目的难度。如果再依照同样的思路改为斜面上的运动物体,就更难了。这样的变式练习其实也还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变式练习也要小跨度进行,最好在情境设置和方法设置上进行平行变动。同时,为了让高三学生体会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我在变式训练时,也常采用明确的方法进行“层层加码”。如力学复习时,进行统一的约定,如常规题,先做“平”的,再做“竖”的,最后再做“斜”的。界面是这样变式,力的方向也是这样变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审题时,也能自觉地去体会编题者的意图,让学生解答一类题的效益一定是大于几道题的。而对于“难、偏、繁、怪”和“多讨论、多推理、多判断”的问题,在高三复习的前期,大多放弃,一模以后,可以出现一些,但是并不要求将题目全部解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高三有限的复习时间真正地用在刀口上。

高三物理教学的反思 篇3

一、反思考试大纲

高考物理命题的宗旨在《考试大纲》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师生双方都应该认真解读, 在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能给教学以有效的帮助, 能有效地给学生科学的指导, 准确地把握教材不同章节的教学深度和范围。如2012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第19题和第24题第2问, 既考查了基础, 又能测出考生的能力。

二、反思“双基”

教师要反思双基, 在指导学生时做到以下几点。 (1) 精确掌握概念、定律、公式, 这些内容是建立知识结构和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所用到的第一手资料, 对每个小项都要掌握其内涵, 明确其外延。 (2) 将概念网络化。如学习煤油、汞作为介质测温时, 均按“原理———操作方法———优点———缺点———具体事例”的序列组织教学, 将不同的序列进行对比, 从每一个概念沿不同的角度、途径发散, 从一个概念联想到另一个概念, 并找到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概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概念网络。 (3) 要想解决复杂问题, 必须在基础知识上下工夫, 努力寻找知识和思维的转化点, 以便将繁难的知识转化、分解为简单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从训练常规思维出发, 用一般的方法解决繁难问题。这样, 就能抓好双基,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

三、反思教法

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学法, 这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1) 及时公布学生在解题中的常见错误情况。每一专题结束后, 就学生在解题中所发现典型错题的失分率、失分类型、失分原因等进行分析, 从而强化训练, 举一反三,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2) 坚持课改。应将新课标的一些精神融入课堂, 做到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目标向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转换, 即不但让学生掌握原理, 更要让学生用原理解决问题。这样, 教法和学法从单一的传授型、被动接受型向学生自主性学习转化, 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能进行探究性学习, 不断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完善, 真正做到课堂授课到位, 不灌输。

四、反思学生

高三学习紧张是自然的, 学生浮躁是有名的。因此, 我们在挑选每个复习阶段的复习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 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应该精讲。同时,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 长时间的讲和长时间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修复。

反思高三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篇4

一、反思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收获的关注。有些课显然没有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这与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展现个性,发展心智”等教学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和高考对高三英语课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高考热点和高考难点的“三点”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容量偏小,内容单一;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节奏过慢,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没有。

3、对高考的研究不够,对高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在自主建立系统的英语知识体系与网络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如何提高高三课堂教学效率

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我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高:

1、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教学效率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媒体的使用上。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地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其次,课堂效率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甚至要细致到注重教师自身每一句用语的应用都要有利于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新课程强调新知识点的重点落实与听说读写技能的常规训练,复习课堂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正确处理好高三教学与高考复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环节恰当地渗透高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2、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自习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同时有效地刺激学生提高分数效率较高的“增长点”。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好教学各环节的管理,特别是课前准备到位,即备课要精,资料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同时,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由教师自己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语法项目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语法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拓宽。训练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解决选择填空题,而应在语篇阅读中清楚地理解各种较为复杂的句子,以达到流畅阅读。

4、多种测试形式相间,以实现高三课堂教学和高考的顺利过渡。

本人已连续四年从事高三毕业班英语教学,反思高三教学,最终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今,本人又与学生一道,在为2008年高考而奋力拼搏,我坚信,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搞好反思高三语文教学工作 篇5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反思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 、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 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 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 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陈晶 篇6

我国是应试教育体制,高三学生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经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 教材内容和框架分层分析和研究

高三数学教材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第一手参考资料,也是重要的教学参考大纲,教材是我国教育部规定和划分的考试范围,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也是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教师想要讲好一堂课,在教学前首先就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在分析教材内容时要注意对教材进行分层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有难易之分,有重难点之分,所以教师首先要把教学的重难点分析出来,围绕一个中心的原则进行整理和完善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A版高三数学“导数的运算”这一节课之前,首先我要做的是精心备课,对教材的知识要点和框架进行分层分析和研究,根据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理解可知,“导数的运算”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常见的导数、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单数,这是教师要把握的重点内容; 另外导数的概念等通常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部分,那么从这一过程我们就不难总结出在对教材进行分层中主要坚持的原则,就是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设计,这样有利于使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掌控整节课的重点部分.

2. 教学过程要分层进行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新事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过程由浅入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渐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讲析高三数学“抛物线”这节课时,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首先我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即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进行导入新课,给学生播放在课前已经制作好的幻灯片,以动态的形式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抛物线的形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紧接着让学生谈一谈所看到的抛物线有哪些特征,逐步向学生渗透知识要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知识点逐渐加深,整个过程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这样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解决较难的或可探究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和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的方式以及能力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待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高三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会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我将会提出较难一点的问题,如: 已知一条直线和圆,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类似于这样的题型,我会引导他们用两种方法进行求解直线和圆相交的弦长,这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比较典型的题型,也是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但是对于后进生首先要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发他们的思维和智力,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反思

高三数学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分层包括对教材的分层、对教学过程的分层以及对学生进行分层,由此可以看出分层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分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难免会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过于注重考试范围中的考点部分,忽视学生知识框架的整体性,这一点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其次,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能按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把学生划分得过于清晰.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通常体现在课堂的问题设置上,教师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和课堂问题,应该让学生对教师的分层教学毫无察觉,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眼里,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科学文化知识.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本文基于以上实际情况对教材、教学过程和学生进行分析,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重点阐述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分层进行,目的是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高三数学分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陈晶 篇7

一、各层级团队建设

(一) 师生共建良好的班级团队

班级有团队精神, 就有凝聚力, 就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能形成良好的有利于教学的关系, 就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秩序, 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这样, 在教学过程中, 班主任责任重大, 既要协调好本班教师之间的关系, 又要精心培养好班级学生干部, 还要细心处理好每位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各方面的问题, 从而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各位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地配合好班主任的工作。

(二) 同一备课组要有团队精神

备课组有凝聚力, 就可以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各备课组明确分工、团结合作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要求备课组长要有一定的德和才, 以调动组内各成员的积极性。备课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钻研考纲、教材、教法, 协商合作, 以提高本组整体的教学能力。

(三) 同一年级组协同作战

年级组要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一个共同的愿景, 要科学地统筹安排各阶段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 尽可能协调好年级组内课务、课时、时段等各种关系, 确定正确的教学导向, 采用相应激励机制, 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齐心协力、共同拼搏, 以提高全年级的教学效率。

二、团队工作要务实

高三面对高考, 所以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务实。“务实”是高三教学成功的最好保障。我认为要做到“务实”就要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目标、任务要务实

教学目标、任务、计划的制订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学情, 目标不能过高, 学生“踮起脚, 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最好。此外, 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到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 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能一刀切, 一刀切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也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二) 教学过程要务实

高三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高考试题的模式及其学生的能力要求, 既要重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也要以“就近提高原则”, 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 适当分层提高对学生要求, 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还要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方法, 不能要求学生用简单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 课后练习要务实

要精选课后练习, 练习难度要适当, 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不一定要学生全部会做, 但教师讲评完, 学生要能掌握基础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顺利解题。

(四) 备课要务实

高三教学时间相对有限, 要想让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 就要提高教学效率, 就要有充分的课前备课准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过程。所以年级组对高三教师提了相应的备课要求:

第一, 钻研考纲 (14年考试说明) , 将其细化成小问题, 编写相应一、二轮复习学案, 要求学生逐个梳理、掌握知识点,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尽量不要出现知识盲点和漏洞。

第二, 分析学情。备课时要思考如何讲清基础知识, 如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和构建知识结构, 明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第三, 研究教学方法。高三复习要避免使学生“炒冷饭, 烧夹生饭”, 对于相同知识点在不同的复习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新课时用讲授法、一轮复习时可用归纳法、二轮复习时可用比较法或学生自主探究等方法。

第四, 钻研命题, 在备课和编印练习卷时, 要注意选编一些创设新情景的题, 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因为各校使用教材版本不同, 而江苏又是自主命题, 从近几年高考看, 特别重视新情景的创设。

(五) 教学评价要务实、合理

此外, 教师还要给学生希望, 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给学生希望的同时, 其实也是在给家长和教师自己希望。“态度决定一切”, 有了希望, 学生学习态度会发生转变, 能以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 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所以平时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定性, 只能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不学生发生某一错误, 就武断地给学生定性, 那样学生看不到希望, 会放弃追求,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不断学习, 不断成长, 不断完善自我, 不可能十全十美, 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各种事情既要理解, 又要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给学生发展的希望, 那样学生就有可能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而给学生希望, 学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总之, 高三年级教师在一开学就要科学制订教学和复习计划, 一方面要尽可能按照计划教学, 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的全过程都要务实。要重基础, 重过程, 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在教学过程中, 有可能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有了良好的教学过程, 一定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思考, 不断交流、总结, 不断进步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地发展。

摘要:高三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所以一定要讲团队精神。本文主要从师生、同一备课组、同一年级组的各层级团队建设和团队工作要务实等的方面论述如何组建高三团队。

浅谈教学反思与高三英语复习 篇8

一、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各方面,各角度存在的问题,是新旧教学经验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过程,再把最新教学经验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的分析,得出对教学有积极影响的教学设计。

反思型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性实践”及其两大构成因素,即行动与反思。反思性教学所主张的教学是师生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关系,是师生间合作交流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理论强调反思的结果是经过客观科学的方法把新旧经验整合的结果而并非自然的结果。所以反思也是一种认知模式,也是一种知识建构,学生也是这一认识构建过程的参与者。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先记录下来,在课后进行反思时加以分析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评估其危害,再运用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反思,总结后发现,它是对教学实践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不仅能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能形成科学的教学习惯,看似平常的反思,其实蕴藏了英语教育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反思需具备的条件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的教学模式要求教育的本质应回归到“人”。反思性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反思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需要审视和反思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材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问难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犯错误不可一味批评,在高三英语复习课中,对学生课上所犯的错误,先记录,课后再分类归纳,然后再分析其出现的原因,最后再得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教学反思作为学生学习能力成长的契机。

从来也没有适用一切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逐步把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的过程。所以作为高三英语教师,一要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引进,与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相互结合;二要具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加以回顾审视,这是教学反思的信息基础;三要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对新旧经验要有质的认识,两种经验的交叉碰撞不仅会带来冲突,而且还会带来互补。通过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教师的反思能力会不断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反思对2012年高考英语复习的思考

面对2012年高考英语复习,教学反思应当注重实效,合理恰当地使用反思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程序,干扰日常教学。应注重反思活动的质量和使用时机,要防止反思活动流于形式,不能为反思而反思或以反思为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反思也离不开反思情境,创设反思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高三学生英语复习的过程是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反思再创造的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备课时须反思所授内容之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从确定教学过程到确定教学内容,从选择教学方法到安排教学步骤都需要教师反思以前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主体加以反思重新构建。

教师应及时了解反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反馈信息,对这一信息进行及时审视、分析,只要是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都需要反思,“得”在哪里?“失”在何处?在模拟考试结束后,根据学生的错误分布情况和每道题的得分率,分析失分原因;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课后不仅要加以归纳分析,更要整合相对应的题目加以练习,根据再次练习的结果,教师还应该再反思,学生做到再练习,最终做到有效解决问题。

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只有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反思,才可能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它只可能形成表面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修正、再审视的这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思维结构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教学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教育力量,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高三阶段的学习任务,帮助他们顺利升入高等学校进一步深造。

参考文献:

1.叶澜 教育学原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

2.张志远 课程·教材·教法 (京), 2011.1

3.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陈晶 篇9

一、高三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弊端

(一) 命题乏味陈旧 , 写作空间狭小

高三老师基本上是照搬某份试卷或参考资料的附有范文的作文题目, 乏味陈旧的作文命题会使写作空间越来越小, 让写作成为与学生精神世界毫不相干的沉重负担。

(二) 重视背诵论据素材, 忽视阅读思考感悟

高三一年, 大量的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训练使阅读变成了对应考纲考点的纯技能训练, 阅读不能深入文本内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得不到任何提高。

(三) 重视范文引路, 忽视阅读熏陶

目前很多高三老师强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范文进行模仿甚至是背诵, 但是只看同龄人的优秀作文是无法写出优秀作文的。作文的训练, 从本质上说, 是对人的训练, 单靠几篇范文, 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二、高三作文教学的出路探索

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 即高中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里, 语文老师和学生被捆绑在考卷和少得可怜的几篇范文里, 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学生精神意义上的生命是停止成长的。所以, 必须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能力得到提升。

(一) 以读书笔记改变老师命题的单一形式, 让学生“喜欢写”

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语言。除了在阅读方面进行点拨外, 还应该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 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平时“意会”却无法“言传”的情感、观点。回归“文字之本”, 这是语言习得的基本途径。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写感悟、点评、旁批, 让学生与文本、与作家对话, 倾诉自己的感受、发现、思考, 使学生养成动笔的好习惯, 写作由“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当学生意识到, 写作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声音的时候, 写作就变成了他的精神需求。

(二) 读写对应, 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让学生“爱思考”

语言与精神的一体性决定作文教学不仅要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思想涵养的加深,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去达成对这些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积淀。如果我们能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生活化解读和对作者思想、人格的深入认识、评析的写作, 就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感悟能力。如果找准读写结合的“结合点”以读为基础, 读中学写, 写中促读, 有序、有点、有法地进行练笔, 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提高。

三、鼓励学生阅读名家作品和文言诗文, 让学生“得熏陶”

阅读熏陶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包括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景、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感受、体验, 作品的思想内涵等, 它能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生活范围, 最大限度地提供给体验、感悟、认识生活的机会, 使学生开阔视野, 积累知识, 发展智力, 提高素养。这些巨人的“肩膀”, 可以作为向更高目标攀登的阶梯。文化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高三一年绝不能停止阅读名家作品和文言诗文, 通过开展“寻找喜爱的作家”和举行“读书会”等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和交流, 让他们在其中感受文学、文化、文明的力量, 感受汉语的音韵、作家的胸襟, 感受不凡之句、慷慨之语、凛然之作, 这是美的熏陶, 更是精神的历练与升华。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 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 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指导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 同时阅读也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长期实践证明, 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 读写分离, 两败俱伤。高三一年, 我们要通过系统的复习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掌握答题方法, 更要通过深入的阅读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真切感悟、深厚的文化积累和丰富的精神陶冶, 把他们培养为生活的有心人、时代的观察者、有境界的文化人,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写作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 它基于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阅读就是对外在的信息、知识、文化的吸取进而促进自我精神逐渐丰富与升华的过程。但目前高三的作文教学存在读写分离、两败俱伤的问题, 肤浅的阅读使得高三学生的精神生命停止了成长, 文章自然肤浅空洞。在高三一年的语文教学中要用读写结合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文学的熏陶让学生获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丰富的精神陶冶, 才能走出困境, 到达理想的写作境界。

关键词:写作,阅读,读写结合,思想,熏陶

参考文献

[1]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陈晶 篇10

【关键词】导学案;一轮复习;有效性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讲,但学生多学。”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是实现上述教育目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特别对高三而言,尤为显得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以下特征及值得研究反思的问题。

一、高三一轮复习使用“导学案”的依据

(一)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是“导学案”推行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市文科学生高考历史学科共涉及6本教材,其中必修三册与选修三册。学生要在高三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教材的复习并达到高考所需要的能力水平,可以说任务很重、时间很紧。“导学案”则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减少自主复习的盲目性,达到有序、高效地复习。

(二)弥补因现行教材编写体例所产生的知识缺陷,是“导学案”推行的必要性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专题史的体例进行编写的,理论上,这种编写体例是对通史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而按照历史认知规律,专题史的学习应该是以通史为基础的。但由于我市初中所学的历史也并非真正的通史,中考历史近几年又是开卷考,学生基础知识很薄弱,没有高中专题史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通史概念与网络结构体系。采用“导学案”复习则兼有专题与通史复习,可以将教材专题史编写模式与考纲、试题通史式的编排所产生的矛盾得以一定的缓解。

(三)教师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准确把握,是“导学案”推行的可靠保证

“导学案”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但为了使学生的“学”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保证。教师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是在充分了解本校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考试说明》、近年来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重庆高考卷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备课的方式后编写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果,这是“导学案”得以推行最重要的保证。

二、“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笔者认为,“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前根据自己对学情、课标、教材的理解,有针对性、创造性地编制所任教班级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案,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所使用的“导学案”主要呈现了教师的思路,是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因而编写“导学案”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化原则

所谓主体化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 以生为本,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基础过关、问题探究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问题化原则

问题是复习的开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递进。总之,要有梯度、要有开放性,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辨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益。

(三)重组性原则

恰当重组教材合理舍弃“原版”,实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重庆存在“一标多版”的现状,教师应由教材的“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不同版本教材“原版”适当舍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一輪复习“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一)目标:扎实推进、点点落实,夯实基础

由于课程开设的特殊性(一学年完成三册教学内容)所带来的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弱,而高三第一轮开始复习距新课学习(必修)内容已间隔近两年时间,学生对必修内容的印象已所剩无几。所以第一轮复习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夯实基础。按模块顺序进行,重点解决基础知识也就是教材内容的复习问题,尽可能按照教材所列的子目录中的知识点,一点一点落实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具体内容。

(二)栏目及使用:专题高考导航、基础过关、问题探究、巩固练习四个部分。

1.“目标导航  单元导读”:根据《考试说明》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对每一专题所涉及的所有考点进行剖析,指出本专题涉及的考点在复习中需要掌握的程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防止无的放矢。本栏目分两块内容:第一块是“专题考点”,将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进行整合,将“知道”“了解”“列举”等行为表述词略去,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第二块是重点把握,根据《考试说明》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并结合近几年我省高考对本专题所涉及的试题特点分析后,确定本主题在复习中应关注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尤其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本栏目以专题为单位,需要教师在每一个专题复习的第一节课中,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适度解读。

2.“自主学习  基础过关”:本栏目以“课”为单位编制,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重点。教师先将本专题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呈现本课的知识主线,形成知识框架。同时留出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的重点历史要素,由学生在课前以填空的方式完成(一般是前一天的晚上完成)。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填空对主干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学生在完成填空时通过翻阅教材,又进一步熟悉了教材。本栏目的设置一般控制在学生能在20分钟内完成。同时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用几分钟时间核对一下填空答案。

3.“重点问题  合作探究”:本栏目是课堂复习的核心栏目。这一栏目是针对本课中学生存在知识薄弱环节、教师认为需要加深理解的知识内涵外延、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设问,或对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进行问题的二次开发,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本栏目以问题链形式出现的问题不超过6个,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左右以便留出时间供学生完成课堂巩固及消化时间。

4.“巩固练习  及时评讲”:本栏目是对本主题内容在复习效果的检测,试题以选择题为主,一般10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试题主要考虑近两年的高考真题、模拟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便于学生通过试题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但所选的试题尽可能不跨专题和模块,这样才能与本课所学的内容真正吻合。本栏目在10——1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采用“导学案”教学的模式,是我们学校和教师自觉进行的本土化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尝试性,而尝试的结果也很令人欢欣鼓舞的。在今后教学中,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将继续探究,希望历史教学能够焕发青春,让学生感受历史带来的浓浓书香。

参考文献:

[1]朱煜,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简单句变复合句下一篇:招生人员工作管理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