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精选13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掌握我县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根据泉州市卫生局《泉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泉卫监〔2007〕78号)的要求,我站于3-4月份派遣相关人员去市疫控举办的培训班学习,由于本站职业病防治人员相对缺乏,加上企业主职业危害意识淡薄,对调查工作不配合等因素,调查工作进展缓慢,特对此次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进行调整。

1、提高认识,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队伍建设,积极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与发展,调整、充实职业病防治监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提高卫生技术服务和卫生执法水平,由原来县防疫站自行调查发展为乡镇卫生院防疫人员共同完成调查,由县组织对各乡镇卫生防疫组人员进行培训,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内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县防疫站负责质量控制,给予较多企业的乡镇进行县镇联合,督促指导各乡镇开展调查,积极配合其他相关部门,下大力气,确保今年完成调查任务。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和检查指导,提高企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的认识。自觉配合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

3、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文字材料,归类建档,并将资料和文字材料按职责分工报相关部门。

4、加强日常监督,特别是对危害较大的企业更好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常规报告制度,对制鞋、树脂,矿山开采、蓄电池等企业要引导企业按照有关法律要求,主动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努力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发生。

永春县卫生局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2

关键词:氯碱,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

某氯碱企业属大型化工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多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了解该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 控制职业危害, 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我们于2009年4月对该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某氯碱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工人生产活动情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等。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粉尘和毒物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192-2007) 和《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160-2004) 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噪声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 (GBZ/T189.8-2007) 进行现场检测。粉尘、氯乙烯、二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采用工人佩戴采样器连续检测8 h获得, 硫酸、氨的CTWA根据工人接触时间及相应的浓度计算得出[1]。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企业生产概况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该企业于1980年投产, 生产工人817人, 其中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数424人, 总占地30×104 m2。生产规模为年产10×104 t烧碱 (折100%NaOH计) 、10×104 t聚氯乙烯树脂 (PVC) 、高纯盐酸及液氯。以盐水、电石为主要原料, 离子膜法生产烧碱和电石乙炔法生产PVC, 设有烧碱车间、氯氢处理车间、聚氯乙烯车间、综合车间、机动车间, 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

2.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在电石破碎机、输送皮带头尾及PVC包装机处安装有局部通风除尘设施。毒物的防护措施主要是管道化、密闭化生产, 多数生产装置为露天开放式;液氯钢瓶泄漏应急吸收池;碱反应塔密闭装置吸收氯气;安装有氯乙烯尾气变压吸附装置;压滤间配置移动式轴流风机通风。噪声设备配有隔声罩、减振装置, 罗茨风机、鼓风机等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各工段设置有隔声控制室。

2.3 职业卫生管理

该企业设有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管理, 各车间有安全员兼职;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制定了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设置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安装有氯气、氯乙烯及可燃气体报警装置;酸碱工作场所安装有洗眼器、淋浴器;为工人配备了防尘口罩、防尘帽、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护面罩、耐酸鞋、绝缘鞋、胶手套及耐酸碱工作服等。

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5.1 粉尘和毒物检测结果 见表2~4。在综合厂电石破碎、除尘器放灰口的呼吸带高度各采集1份沉降积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结果分别为3.26%、3.0%。

2.5.2 噪声检测结果 对工作场所25个工种50人次佩戴Noisepro DLX个体噪声计量计连续测量8 h, 其中6个工种8h等效A声级噪声测量结果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在工人操作或巡检岗位共设噪声检测点66个, 噪声声级为60.5~100.7dB (A) , 18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90[dB (A) ], 包括氢气泵、氯气泵、盐酸循环泵、液氯压缩机组、次氯往复真空泵、聚合工段压缩机、离心机、罗茨风机、电石破碎机、引风机、氨压缩机、空压机等。对噪声声级超过85dB (A) 的检测点进行频谱分析, 结果表明各车间的噪声以中、高频噪声为主。见表5。

注:<为最低检出浓度, ▲氯乙烯短时间接触浓度使用超限倍数评价, 不超过PC-TWA的2倍。

3 讨论

对该企业的职业卫生调查表明,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石粉尘、聚氯乙烯粉尘、氯气、氯化氢、氢氧化钠、硫酸、氯乙烯、氨、硫化氢、二氯乙烷、噪声等。

电石尘主要来源于电石破碎、输送。袋装电石由人工卸下、破袋、倒入破碎机中, 电石破碎后经皮带部分送至电石料槽, 部分送至电石料仓, 料仓下料用手推车、人工推料至电石槽过程中均为敞开式操作, 且有落差, 导致粉尘扬散;因生产工艺要求, 电石破碎、输送及地面清扫过程中不能采取湿式作业, 地面和设备大量积尘, 易造成二次扬尘。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如料仓口和电石槽处安装除尘装置, 电石输送采用机械化、密闭化工艺, 及时地面清洁及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

企业生产设置机械化、自动化, 管道密闭化、氯气管道负压运行;厂房采用敞开、半敞开结构, 设备露天布置;工作场所氯气、氢氧化钠、氯化氢、硫化氯、硫酸、氯乙烯、二氯乙烷、氨等毒物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氯乙烯可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引起急慢性中毒, 它还是肯定的人类致癌物[2]。较高浓度接触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神经系统、皮肤的损害及肢端溶骨症和肝血管肉瘤[3]。有调查显示, 肝脏的损害与接触氯乙烯有明显关系, 既使在国家的卫生标准范围内, 氯乙烯仍可能产生一定的危害[4], 提示在低剂量接触氯乙烯时, 仍应密切观察和筛检接触者的肿瘤发病情况。氯碱生产属高污染化工行业, 氯乙烯可导致中毒和肝血管肉瘤。氯气、氯化氢属于刺激性气体, 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可引起职业中毒甚至死亡, 应加强巡视检修, 避免跑、冒、滴、漏, 预防事故发生。

对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标的岗位和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吸声、减振等降噪措施, 缩短噪声作业岗位工人的接噪时间, 加强个人防护, 降低噪声危害。

参考文献

[1]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张文昌, 夏昭林.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60-64.

[3]顾祖维, 陈自强.氯乙烯对职业人群和健康危害评价.职业医学, 1990, 17 (3) :173.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3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一(2.010)05—78—02

近年来,凌海市区域性的石材加工企业迅猛发展,以本地产料石进行加工和雕刻成产品销售。这些中、小企业多为半机械化作业,没有较好的卫生防护设施,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和噪声。我市为探讨石材加工企业现状,保护农民工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4—9月对石材行业职业病危害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10家石材加工企业及生产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人。

1.2调查方法

职业卫生工作人员经过统一培训,采用现场调查及查阅历史资料,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内容包括110家企业的的基本情况,职工总数、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劳动时间、性别、工龄等;生产工艺流程;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1.3作业环境检测

仪器:Fc-2型粉尘采样器(上海安锐自动化仪器仪表有限公司);Hs5633数字声级计(上海壹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检测方法及标准: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采用焦磷酸质量法;粉尘浓度检测采用滤膜质量法;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中对矽尘和有些粉尘按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规定各自的接触限值,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50%,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矽尘2 mg/m3。噪声强度检测按照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评价。

2调查结果

2.1一般情况

该地区形成石材市场有20余年,主要是石材加工和雕刻石料进行销售。生产工艺流程为,石材加工:料石一切割一裁板一抛光一齐头一成品;雕刻:石料一雕刻一打磨一成品。使用的设备主要有:切割机、裁板机、小型手工打磨机等。该地区共有石材加工企业110家,接触职业性危害工人有522人,均为男职工,其中接触矽尘275人,接触噪声人数为247人,工人主要来源是本地农民工,每日工作时间6—8 h左右,切割、雕刻、齐头岗位工人主要在110家企业中流动作业,没有固定企业。我市共有尘肺病人66人,其中矽肺23人,矽肺患者均为于上世纪确诊。

2.2卫生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该地区石料切割防噪声措施厂房内部墙壁用吸声材料装饰。接尘工人个体防护用品是防尘口罩。

2.3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2.3.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本地石材加工的料石都来源于本地的采石场,在雕刻、齐头、抛光、切割等岗位在不同的企业分别采集积尘样品4个,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20.4%~40%之间,平均值35.1%。

2.3.2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检测

此次调查在干式雕刻、抛光及湿式切割、齐头等岗位共采集粉尘样品12组,检测其工人操作位呼吸带高度空气中总尘粉尘浓度。在雕刻岗位采集9个样品,粉尘浓度在1.76—3.62 mg/m3,粉尘浓度平均值为3.10 mg/m3;在抛光岗位采集样品数9个,粉尘浓度值在2.46~6.42 mg/m3之间,粉尘浓度平均值为4.86 mg/m3;在齐头岗位采集9个样品,粉尘浓度值在1.24 2.38 mg/m3之间,粉尘浓度平均值为1.87 mg,/m3;在切割岗位采集9个样品,粉尘浓度值在0.48—1.02 mg/m3之间,粉尘浓度平均值为0.76 mg/m3。切割岗位的粉尘浓度均在国家卫生标准之内,雕刻、抛光岗位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作业点合格率25%。

2.3.3噪声强度测定结果

噪声检测分别在湿式切割、裁板、手工打磨等岗位选择12个作业点,噪声强度值在92—98 dB(A)之间,各作业岗位噪声强度均在90 dB(A)以上,作业点合格率为0。

2.4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人健康监护情况

调查的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有522人,72名工人进行了职业性检查,体检率13.8%。工人年龄在27 54岁之间,工龄在3个月一20年之间。接触噪声工人有14人进行了体检,工龄均在3年内,未检出职业禁忌证。接触矽尘工人有58人进行了体检,结果检出2名职业禁忌证,一名工龄14年,另一名工龄20年。

3讨论

公司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篇4

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按照新都区安监局《关于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专项治理验收要求的通知》文件要求,为了做好我公司的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企业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成都永业有限公司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领导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 ***

成员:

三、专项治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方面

1、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并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设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具有职业危害防治专门知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

2、建立并严格执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企业实际加强日常检测监控,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标准。

3、建立并严格执行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依法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培训。安排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培训,提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5、备有本企业使用的各种油漆、黏胶剂、有机溶剂的产品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6、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7、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监督作用。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方面

1、采用无毒或低毒的油漆和胶黏剂,引进自动化机械设备,减少人工操作,从源头上降低高毒物质危害。

2、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说明存在的职业危害以及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3、喷漆间必须独立设置,不得与其他工序混用;必须采用上进风下出风、正负压相结合的通风方式,保证空气新鲜通畅;必须使用水帘(水幕)降毒和流水排毒的措施,保证喷漆间毒物及时排出;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墙壁和地面的油漆污垢必须定期进行清理。

4、如果采用流水线作业,喷漆作业点必须设置局部隔离防护设施并使用水帘(水幕)降毒和流水排毒的措施;流水线上的打磨、擦色、烘干等作业点也必须设置通风排毒设施,保证毒物浓度不超标。

5、涂胶和晾漆环节必须与其他作业隔离,并设置通风排毒设施,确保作业场所有毒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6、锯、刨、铣、磨床、砂轮机等生产设备的产尘部位,应设局部排风除尘装置,干法打磨工作台(室)应设置下排风或侧排风的吸尘装置,打磨位置不固定时应采用移动式除尘装置。产生振动和噪声危害的岗位应采用减振降噪措施。

(三)个人防护方面

企业必须为从事开料、拼板、加工、打磨、喷漆、涂胶、晾漆等作业的工作人员配备符合《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要求的口罩、耳塞、护发帽、防护服、手套以及防毒面具,并督促其正确佩戴使用。

四、专项整治的工作方式

此次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区政府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公司具体实际进行实施。

五、专项整治工作的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根据区政府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公司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并通过召开会议、培训、板报等形式,使公司全体员工认识到这次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

(二)自查自整阶段

公司自查自整阶段,要求各部门自查自整与公司职业卫生专项治理相结合。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全面进行整改。

(三)迎接区镇两级职业危害专项整治检查

*******公司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篇5

概 述:经过对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5处作业点检测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对作业点检测提出相关防护意见。

开采进程中发生粉尘、噪音、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要素,严重危害了煤矿工人的身体安康。

经过对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作业点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硫以及噪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综合评价,提出相关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见。

一、作业点的检测选取采样方法、检测仪器和检测依据

本次检测布点选取准则主要是采集作业过程中有代表性的职业危害要素,据此,针对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作业点、作业面的具体状况,选取了5处检测点检测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用滤膜、吸收液现场采集样品。

ccz1000粉尘测定仪型电子天平检测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 检测依据GBZ/T192.1-2007《任务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局部:总粉尘浓度》,GBZ/T192.2-2007《任务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局部: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4-2007《任务场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局部:游离二氧化硅》,GBZ/T189.8-2007《任务场所物理要素测量》,GBZ/T160.33-2004《任务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二、检测结果

作业场所现场检测状况:(见附表)

三、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职业病危害要素评价

总粉尘评价:本次检测在正常条件下进行的,检测依据规范GBZ159-2004《任务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作业场所粉尘采样,依据规范GBZ/T 192.1-2007《任务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局部:总粉尘浓度》检测,检测结果5个作业点总粉尘浓度未超越国度规范GBZ 2.1-2007《任务场一切害要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局部:化学有害要素》规则。

呼吸性粉尘评价:本次检测依据规范GBZ159-2004《任务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作业场所粉尘采样,依据规范GBZ/T192.2-2007《任务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局部: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检测结果5个作业点未超越国度规范GBZ2.1-2007《任务场一切害要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局部:化学有害要素》规则。

噪声评价:本次依照规范GBZ/T189.8-2007《任务场所物理要素测量-噪声》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了检测。依据GBZ2.2-2007《任务场一切害要素职业接触限值》、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规范》的规则:(1)任务场所操作人员天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关于操作人员天天接触噪声缺乏8小时的场所,可依据实践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

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添加3dB(A)的准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越115dB(A)。(2)噪声车间办公室的噪声声级不得超越75dB(A)。依据测试结果可知:其中1、2、4、5#点噪声强度未超标;3#噪声强度超标。本次所检测的噪声,其声源来自于水泵、绞车以及地面的主风机。其声源性质是以机械噪声为主。

在噪声的防护上,风机房修建了隔音间,从而降低了作业工人的接噪强度,达到防护效果。

四、意见及讨论

针对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职业危害要素的检测结果和评价,意见:对粉尘浓度超标的作业点增强通风、喷水防尘,工人必需按规则佩戴防尘口罩。对噪音超标作业点应控制噪音源头,设置隔声操作(控制)室或给作业工人佩带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煤矿应对职业危害要素超标点活期监测;并活期对超标点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安康体检,如发现职业病和职业忌讳症,应及时治疗并脱离作业岗位;增强职工的安康教育,提高职业危害的防治能力。

职业病危害是困扰煤矿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如何才能降低煤矿职业病危害是监视、检测、职业病危害防治部门及煤矿企业不断追求的目的,自己以为还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

本次检测的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粉尘和噪音是该煤矿主要的职业病危害要素。煤矿企业应当本着

以人为本的准则,采用先进技术、利用设备的改造、晋级换代,引进现代开采设备,采用先进开采工艺,最大水平降低职业病危害要素。

(二)确保集体防护

职业病危害预防应当从每一个从业人员集体做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设备、装置的普遍运用,防护效果呈数量级增长。煤矿企业必需加大对新型防护设备、装置的运用,确保从业人员集体防护水平上台阶,降低职业病危害。

(三)完善法律、法规,增强管理

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和煤矿企业内部管理大多是行政层面上,国家应当鼎力增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立法任务,将职业病危害监督、预防、诊治、鉴定、赔偿等以法律、法规的方式公布,做到有法可依。赋予监督、检测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部门更大的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实行“职业平安容许证”,对职业病危害要素检测不合格的消费企业强迫关、停,限期整理、整改;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树立项目)能够发生职业病危害的,树立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平安监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查合格后发于“职业平安容许证”等强制手段、措施,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治法贯彻落实,实实在在营建和谐社会。

(四)健康监护

煤矿企业应该增强职工的安康监护管理工作,做到岗前、岗中、离岗后的安康工作,为职工设置安康档案,对职业性有害要素预防效果进行评价, 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置。

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与评价报告

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篇6

(女士):

根据《劳动合同法》,您受聘于公司所在的 部(车间、组、室)岗位。该岗位存在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如防护不当,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等职业病。

在本岗位,我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职业病防护措施,并对您发放了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一旦发生职业病,本单位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为您提供相应待遇。

当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更时,请重新与本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及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在受聘期间,您将享受以上权利:

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要求公司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参与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获得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我公司提出赔偿要求;离职时有权向我公司索取盖有单位鲜章的职业健康档案的复印件。

在受聘期间,请您履行以下义务:

自觉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本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事故应当及时报告我公司;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欢迎您随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建议。

特此告知。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7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建区以来,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引进高、精、尖项目,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化港口、家电电子、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国际贸易、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集开发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和旅游度假区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框架。随着该区项目建设的全面推进,职业病危害因素也在不断增加,通过了解区内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本底情况,旨在全面掌握辖区内职业病危害范围、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条件、劳动防护设施、劳动保护佩戴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化企业要求的、有利于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发展管理模式[1],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贯彻落实,促进职业人群健康,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青岛经济开发区辖区内正常运营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调查研究企业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三大部分的55个小项,包括企业规模、行业类别、接触职业危害职工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分布、以及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检测情况等。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普查的方式,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把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应用,以面对面、半结构性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并由调查员现场进行核实,逐个企业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由调查员通过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建立Excel数据库[3],通过计算机逻辑检错和抽样复核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准确性,应用SPSS 11.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共性的、出现频率高的观点或看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全区存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330个,职工总数69 112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23 717人,其中男性职工16 732人,女性职工6985人;农民工11 837人,占接害职工总数的49.91%。

2.1.1 行业分布

全区存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主要分布于19个行业中,以汽车修理业最多60家,占企业总数的18.18%;其次为建材、机械制造业、电子、纺织、轻工行业,分别占12.42%、11.51%、7.88%、4.24%、3.94%。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百分率由高到低前5位的行业依次是橡胶(85.08%)、建材(68.46%)、冶金(66.67%)、交通(66.67%)、工艺品珠宝加工业(62.72%)。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中农民工比例较高,由高到低前5位的行业依次是制鞋皮革箱包制造业(82.28%)、交通业(80.00%)、轻工(70.26%)、建材业(69.53%);职工总人数分布前5位的行业依次是电子、机械、轻工、建材和船舶,分别占33.94%、10.49%、8.14%、5.33%和4.63%。

2.1.2 企业注册类型分布

全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以私营企业最多,为127家,占企业总数的38.48%;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76家和39家,占企业总数的23.03%和1l。81%;企业注册类型分布中职工总数占前5位的是:外商投资企业23 525人,占总职工人数的34.03%;股份有限公司类型企业14012人,占总职工人数的20.27%;集体企业10 154人,占总职工人数的14.69%;有限责任公司类型企业8922人,占总职工人数的12.90%;国有企业5318人,占总职工人数的7.69%。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总数的百分比前4位的依次是:外商投资企业(15.96%)、股份有限公司企业(5.9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13%)、有限责任公司企业(2.86%)。

2.2 职业病危害情况

2.2.1 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情况

全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中,接触化学毒物的3562人,体检3009人,体检率为84.48%;接触物理因素17 812人,体检13 891人,体检率为77.99%;接触粉尘6639人,体检5452人,体检率为82.12%。从体检率上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粉尘和化学毒物的危害性已有了较强的认识,而对物理因素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接触化学毒物的职工主要集中于化工、机械行业,其中冶金、建材、印刷、微电子制造、工艺品珠宝加工行业接触化学毒物的劳动者均未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体检率最低为0;接触粉尘的职工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行业,其中印刷、微电子制造行业体检率为0;接触物理因素的职工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行业,其中微电子行业体检率最低,为25.00%。

2.2.2 职工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分布

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主要为青壮年,且工龄短、受教育程度低。18~28岁的职工最多,共14 649人,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61.76%;工龄为5年以下的职工最多,共15 883人,占接害总人数的66.97%;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中专的居多,共12 102人,占接害总人数的51.03%。

2.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接触的化学毒物以有机溶剂为主,其中接触甲苯的职工最多,为743人,占接触化学毒物总人数的14.6%;其次是苯、二甲苯类化合物,接触苯、甲苯、二甲苯职工的体检率均在80%以上,分别为86.66%、84.12%、80.97%。粉尘类的危害因素以电焊尘、棉尘、铸造尘、矽尘为主,其中以电焊尘的接触人数最多,为2353人,占粉尘接触人数的36.02%。物理因素类噪声的危害最为广泛,接触职工16 908人,占接触物理因素总人数的92.00%;其次是高温作业有1211人,占接触物理因素总人数的6.59%;但高温作业的体检率最低,为25.19%,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 讨论

从调查分析结果看,该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人数多,年龄小,工龄短,农民工所占比例大。职业病危害因素以苯及苯的同系物、噪声和电焊尘为主。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情况不容乐观,体检率、职业卫生检测率低的问题尤为突出。

实现“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目标,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监督的重要任务[4]。建议今后的职业卫生工作中:(1)应当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机制,强化“职业病易防不易治,重在防”的意识,倡导“职业卫生与初级卫生保健结合”的职业卫生服务模式,营造人人关注职业病防治的氛围,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良好环境。(2)要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关注农民工权益,监督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改善作业环境,把为农民工提供职业病防护保障作为卫生监督机构解决目前“农民工问题”的应对策略。(3)加强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针对接害职工工龄短、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的特点,照顾到职工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进行宣传,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普及职业病防护知识,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能力。(4)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加大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做好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监督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积极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5)要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积极做好职业病危害案件投诉举报受理工作,对于重大案件线索,要认真组织查处,及时向社会通报。

参考文献

[1]杨文阁.国有特大型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吉林:吉林大学.2005.

[2]钱平.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杨文敏,周永华,黄蓉.2007年广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人群的调查分析.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34.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8

矿山开采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与振动,以及某些深度井工煤矿的气温高、湿度大等不良的气象条件,还有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正确等。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与金属及非金属矿山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矿山的许多生产过程与工序,尤其是矿工中的许多一线工种都会接触到生产性粉尘。如掘进、采煤、运输生产过程与工序中的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其中凿岩工接触粉尘量最多,受危害也最为严重。煤矿与金属及非金属矿山的岩石掘进工由于大量接触石英粉尘,如不重视职业卫生工作,矽肺的发病率就会很高。

矽肺是尘肺中最为严重,也是我国目前最为常见,影响面最为广泛的一种职业病。它是由于作业人员长期大量吸入含有较高浓度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肺部有弥漫性纤维化,进而影响肺功能,导致全身性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

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以石英为代表,它含二氧化硅在97%以上,而95%的矿石中都含有各种形态的石英。例如在铜、铁、金、铅、锌、钨、镍、钼、铀矿中均含有大量石英。矽肺发病与作业人员接触石英粉尘量、浓度、时间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病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粉尘5~10年才开始发病,有的也可能在15~20年才发病。但如果接触含二氧化硅量高,粉尘浓度又大,加之个人防护措施又差,则接触粉尘1~2年就能发生矽肺,即称之为“速发性矽肺”。同时还要注意,有的作业人员接触过一定量的石英粉尘,当时并没有查出患有矽肺,而在脱离粉尘若干年后才又查出矽肺,即称之为“晚发性矽肺”。

煤矿作业人员如长期大量吸入较高浓度的煤尘或煤矽尘会导致煤工尘肺。煤工尘肺包括矽肺、煤矽肺和煤肺。在岩石掘进面工作的如凿岩工等,接触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岩尘,所患尘肺多为矽肺;在采煤工作面的如采煤工、回采工,还有煤仓装卸工等接触大量煤尘,其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所患尘肺多为煤肺;如果工种不固定,既做掘进工,又做采煤工,接触大量岩尘和煤尘,所患尘肺多为煤矽肺,而这种类型是我国煤矿工人中最为常见的尘肺。煤工尘肺的发病工龄一般较长,均在15~20年或者更长。

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等。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存在于煤层中,往往在煤块崩落时排放出来。放炮使用的硝酸甘油炸药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硝铵炸药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存在于煤层、煤块中,往往随采煤与瓦斯一起排放出来;此外煤层自燃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的煤层中也会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一般存在于煤层中一定区域的“鸡窝状” 矿内,往往随落煤时排放出来。因此,如不重视职业卫生与劳动保护工作,往往会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9

【摘 要】随着煤矿工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也越来越严重,噪声逐渐成为煤矿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具有关数据:岩石掘进工、采煤工、运输司机整工作班接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噪声的时间分别为57.3?、42.7?和55.4?。已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身体健康,成为煤矿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是重要防治工作之一。本文针对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危害机理、分类、需要采取的防护设施和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陈述,强调了噪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防护设施 防护措施

噪声,从卫生学的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是声音的一种。噪声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干扰工作和正常生活,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

1噪声的危害

(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听觉系统是人体感受声音的系统,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目前,噪声危害的评价及噪声标准的制订等主要还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心电图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接触噪声工人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6)噪声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煤矿许多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

2煤矿噪声按照噪声来源则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凿岩机的钻进、采煤机的运转等发出的声音。(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产生的声音,如空气的压缩或释放发出的声音。(3)电磁性噪声:电磁铁产生吸引力不足,致使吸合不良、变压器运行所发出的声音等。

3煤矿噪声产生主要设备和来源

煤矿企业产生噪声的主要设备有:地面的主要通风机、空压机、主、副井提升机,锅炉、木锯、钻具、车床、洗煤厂的压滤机、振动筛等;井下的采煤机、局部通风机、乳化液泵站、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掘进机、凿岩机、耙岩机、电机车、水泵等设备。

噪声主要来源于上述各种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震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动力噪声和由风管、汽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

4煤矿预防及控制噪声措施

4.1控制噪声源:选择低噪声设备

给产生噪声的部位加润滑剂;使接触表面光滑、采取减振地基;使用正规厂家的电气部件;煤层预注水软化煤层降低煤层硬度和强度等。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例如选用低噪声的局部通风机;采用液压装置;提升机、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皮带机等机械旋转部位及时添加润滑剂;选择合理的截齿数的采煤机和掘进机。

4.2控制噪声的传播

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消声和隔声技术。吸声是减少噪声强度的重要措施,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在墙壁或屋顶或在工作场所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或反射的声能,可以使噪声的强度减低。消声是降低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常用的有阻性消声器。隔声就是利用隔声材料隔断噪声的传播措施。例如:在提升机房内设置单独司机操作室,并设置双层玻璃门窗。在主通风机房设置值班室并用隔声材料隔断机壳产生的噪声。空压机进气口配备消音器,采用减振基础。井下空压机设置值班硐室,进口处安装消声器;局部通风机安装消声器;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采用落地布置方式,减少振动;对皮带机机头采用隔声罩。

4.3做好个人防护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日常接触85分贝和90分贝之间的职工必须提供听力防护用品,总噪声级不超过100分贝时,可使用耳塞或防声棉耳塞;总噪声级在100至125分贝之间时,需佩戴耳罩。

4.4健康监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劳动者岗前、在岗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安排职工到具有职业卫生资质的医疗机构对接触噪声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需进行电测听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定期复查。

4.5 加强管理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煤矿职工对噪声危害严重性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所有煤矿劳动者了解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办法,降低噪声危害程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职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和作息时间,使接触高噪声的员工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尽可能地缩短接触噪声时间。使用煤矿用噪声检测仪器,对工作场所每半年检测一次。

总而言之,如果能够很好的采用以上各种防噪声设施和措施,及时维护好防护设施,落实好防护措施,煤矿的的噪声防治工作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效,为煤矿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也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10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防治对策

为了解即墨市企业职业病危害的本底情况, 为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青岛市卫生监督局的统一安排, 自2007年9月—2009年5月, 即墨市开展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共调查了即墨市内存在职业危害的414家企业, 现将对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主要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规模工业企业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三部分。

1.2 调查方法

2007年9月, 即墨市3名监督员参加了青岛市卫生监督局组织的调研培训后, 召开了即墨市职业病危害因素摸底调查培训会议, 对参加调查的监督员和各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参加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 统一调查步骤和方法, 调查完成后, 对调查表格进行了统一审核。本次调研统一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 由监督员逐个企业现场实地调查, 填写全市统一的《青岛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数据以有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报告为准, 职业病以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鉴定为准。收集资料后, 通过EpiData软件录入, 导出后用SPSS 11.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有414家, 职工总数81 562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41 554人, 其中男职工18 313人, 女职工23 221人, 农民工19 790人, 占接害职工总数的47.62%。目前, 我市共有职业病患者14人, 其中苯中毒10人。

2.1.1 地域分布

全市5个街道和17个镇, 其中蓝村镇为制鞋专业镇, 企业177家, 占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的42.75%。其他企业主要分布在5个街道和南泉镇, 分别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133家和35家, 占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的32.13%和8.45%。其他15个镇共有企业69家, 占16.67%。见表1。2.1.2行业分布我市有害作业企业主要分布于12个行业, 以制鞋、皮革、箱包制造业最多 (223家, 占企业总数的53.86%) , 其次为机械、轻工、纺织、化工, 分别占9.66%、8.70%、7.25%、3.86%。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人数由高到低前5位依次是:制鞋、皮革、箱包制造为33.30%, 轻工为21.21%, 纺织为17.61%, 其他11.26%, 机械为9.23%。接害职工中农民工比例较高的为冶金、建材、机械、印刷等行业, 农民工比例均在60%以上。见表2。

2.1.3 企业注册类型分布

我市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以私营企业最多为251家, 占企业总数的60.63%;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 分别为87家和32家, 占企业总数的21.01%和7.73%。见表3。

2.1.4 企业规模

我市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以小型企业最多, 为375家, 占总数的90.58%;大型企业7家, 中型企业32家, 分别占1.69%和7.73%。见表4。

2.2 职业病危害情况

2.2.1 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的情况

全市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总人数为41334人, 职工体检人数为34245人, 体检率为82.41%, 检出206人;其中接触化学毒物的7890人, 体检5278人, 体检率为66.89%;接触粉尘8279人, 体检人数为5806人, 体检率为70.13%;接触物理因素28293人, 体检人数为24214人, 体检率为85.58%。见表5。

接触化学毒物的职工主要集中于制鞋、皮革、箱包制造、轻工、橡胶制品、机械、纺织, 其中印刷行业体检率最低, 仅为4.88%;接触粉尘的职工主要集中于纺织、机械、轻工, 其中建材体检率为零;接触物理因素的职工主要集中于制鞋皮革箱包制造、轻工、纺织、机械, 其中印刷行业体检率为零。制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多、体检率低, 是今后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的重点。

2.2.2 即墨市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分布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的年龄, 18岁以下、18岁~、28岁~、38岁~、48岁~、58岁以上的人数分别为139人、139人、22252人、13291人、5075人和789人。28~38岁的职工最多, 共22 252人, 占接害总人数的53.55%。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工龄5a以下、5a~、10a~、15a~、20a~及以上的人数分别为25 061人、13 640人、1845人、447人和561人。5a以下的职工最多, 共25 061人, 占接害总人数的60.31%。

接触职业病危害职工受教育程度人数分布, 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专科、本科、本科以上分别为28 283人、12 615人、568人、64人和24人。以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居多, 共28 283人, 占接害总人数的68.06%。

2.2.3 职业病危害因素

接触的化学毒物以有机溶剂为主, 其中接触苯的职工最多, 为3203人, 占接触化学毒物总人数的41%, 其次是其他毒物、二甲苯、甲苯和盐酸。其中苯的危害最大, 已诊断出10名苯中毒病人。粉尘类的危害因素以铸造尘、棉尘、电焊尘、皮毛尘、木尘为主, 物理因素类以噪声为主, 接触人数为22 768人, 占接触物理因素总人数的94%, 其次是高温。2.3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成立职业管理机构的企业172家, 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179家, 共341人, 其中专职32人, 兼职309人。建立职业病管理措施的168家, 配备医务人员36家, 共81人。212家进行了申报, 127家进行检测, 检测企业覆盖率为30.68%, 57家超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企业148家, 共培训19 212人次。151家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44家有警示标识, 285家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向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215家, 其中191家企业职工能在工作时正确使用。劳动合同中写明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为124家, 未写明的为288家, 写明但告知不全的2家, 7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转嫁, 职业卫生档案齐全的97家, 没有的294家, 有但不全的23家。见表6、表7。

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比小型企业好, 基本配备了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卫生档案与警示标识也比较齐全。大型企业检测率较高, 化学毒物和粉尘检测合格率比中小型企业高, 但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比中小型企业低, 超标作业点均为接触噪声危害作业点。见表8。

3 讨论及防治对策分析

3.1 即墨市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及特点

我市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以有机溶剂、噪声和粉尘危害为主。有机溶剂主要存在于制鞋企业及皮革制造, 其中以苯的接触人数最多。噪声的危害比较普遍, 但以建材、纺织、机械加工等行业危害最重。接触粉尘的主要在建材、铸造机械等行业, 接触其他化学毒物的主要在电镀企业。从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 我市的一些比较大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得较好。中小企业的职业危害, 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存在问题多, 业主法律意识淡薄, 忽视职业卫生工作, 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安装职业病防护设施, 不为职工提供劳动防护用品, 不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体检率、检测率低, 存在发生职业病的潜在危害。

从调查结果来看, 机械、制鞋皮革箱包制造业、印刷等行业农民工均占接害职工总人数的56%以上, 而且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企业里最苦最累危害最为严重的作业, 工作环境亟需改善。大多数农民工受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等诸多限制, 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不能主动要求企业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即使企业提供了防护用品, 在工作时也做不到自觉佩戴。

接害职工年龄主要集中于28~38年龄段, 工龄主要集中于5a以下, 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及初中以下。这说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 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年人, 而且流动性大, 经常调换作业岗位和工作单位, 也使这些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

检测率低。调查的414家企业中, 只有127家进行检测, 未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企业多达287家, 检测率仅为30.68%, 检测率低有多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这些企业法律意识和职业病防护意识淡薄, 尤其是私营企业, 认识不到检测的重要性, 因而不进行检测。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不规范。在调查中发现,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因人员或技术的限制, 不管接触什么职业危害, 体检项目都一样, 缺乏关键性的体检项目, 如接触粉尘的职工不做X射线高千伏胸片, 接触的是噪声的职工不做纯音听力测试等, 健康档案职业史填写不完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项目开展较少, 对许多化学物质不能检测, 对一些关键的职业危害因素没有进行检测, 导致企业虽然做了检测, 但检测结果不能反映企业的职业危害状况, 检测报告不能及时送达企业, 从另一个方面, 也影响了监督。

3.2 对策

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争取各镇及街道办事处支持, 从宣传培训着手, 开展对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其遵法守法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对存在职业卫生隐患经多次监督而又不及时整改的, 进行行政处罚和电视曝光等。

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在做好对企业负责人培训的同时, 监督企业组织对职工的培训, 针对行业特点, 印发宣传材料, 发放到企业。要求企业健全培训档案, 并加强检查, 提高接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首先是加强预防性监督工作, 开展对建设项目的监管, 做建设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其次是督促企业改革生产工艺和技术, 采取措施以低毒或无毒的原料代替高毒原料, 尤其是鼓励苯企业用采用无苯胶, 减轻有机溶剂对职工的危害。噪声的降低从根本上也要依赖于生产工艺的革新, 利用新型机械减少生产性噪声;切实有效、成本又低的方法是加强个人防护佩戴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11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第一是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既有施工工艺产生的危害因素,也有自然环境、施工环境产生的危害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既存在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高原(低气压)作业、水下(高压)作业等产生的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危害也相当突出。| 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次,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大。建筑施工工程类型多;建筑施工地点复杂;作业方式多样。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变性,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设施。

建筑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

一、粉尘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

1、矽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钻孔机、凿岩机、碎石设备作业;挖方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工程、竖井和隧道掘进作业;爆破作业;喷砂除锈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2、水泥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

3、电焊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电焊作业。

4、石棉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5、其他粉尘 产生于以下作业: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属尘;炸药运输、贮存和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

二、噪声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

1、机械性噪声产生该类噪声的作业主要有:凿岩机、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自卸车、挖泥船、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传输机等作业;混凝土破碎机、碎石机、压路机、铺路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等作业;混凝土振动棒、电动圆锯、刨板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类工具等作业;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以及建筑物拆除作业等。

2、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该类噪声的作业主要有: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铆枪、发电机等作业;爆破作业;管道吹扫作业等。

三、高温

建筑施工活动多为露天作业,夏季受炎热气候影响较大,少数施工活动还存在热源(如沥青设备、焊接、预热等),因此建筑施(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温危害。

四、振动

部分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危害。产生局部振动的作振动棒、凿岩机、风钻、射钉枪类、电钻、电锯、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作业。

五、密闭空间

许多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密闭空间作业,主要包括:排水管、排水沟、螺旋桩、桩基井、桩井孔、地下管道、烟道、隧道、涵洞、地坑、箱体、密闭地下室等,以及其他通风不足的场所作业;密闭储罐、反应塔(釜)、炉等设备的安装作业;建筑材料半年的船舱、槽车作业。

六、化学毒物

许多建筑施工活动可产生多种化学毒物,主要有:爆破作业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酷类、汽油等有机蒸气,以及铅、汞、锅、铬等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涂料作业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脂以及铅、汞、福、铬等金属毒物;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阴离子再生乳胶、聚氨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铬、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作业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

七、其他因素

许多建筑施工活动还存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作业、低气压作业、低温作业、高处作业和生物因素影响等。

1、紫外线作业主要有电焊作业、高原作业等;

2、电离辐射作业主要有:挖掘工程、地下建筑以及在放射性元素本底高的区域作业;可能存在氨及其子体等电离辐射作业;x射线探伤、Y射线探伤时存在x射线、Y射线电离辐射作业;

3、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隧道作业等;

4、低气压作业主要有高原地区作业;

5、低温作业主要有北方冬季作业;

6、高处作业主要有吊臂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升降机作业和脚手架、梯子作业等;

7、可能接触生物因素的作业主要有旧建筑物和污染建筑物的拆除作业和疫区作业等,可能存在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建筑业的职业病预防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公司安全管理科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各在建工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设置安全管理科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职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信息。

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

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即使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七、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2、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职业危害治理方案 篇12

加大对职业危害的了解认识,做到安全健康,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原则,以便集中力量及时解决严重影响职工健康、安全的问题,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吸取往年教训,加大职工对职业危害的重视,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切实提高公司在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意识,促进我公司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切实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建立职业危害防治机制,保护我公司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组织机构

成立职业危害防治小组: 组长: 成员:

三、治理的内容

以建立职业危害防治的体系,落实逐级负责制为主要内容,1.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2.职业健康(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管理; 3.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

—1— 4.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职业为害防治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6.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7.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

8.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9.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10.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情况;

11.淘汰落后,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情况; 12.职业健康防护用品配备和从业人员的管理; 13.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情况;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法定义务;

四、组织与分工

各科室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切实履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职责。

安全科负责制定防治工作规划和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对职业危害健康监护情况的督查工作;具体事宜包括牵头组织落实上述“治理内容”中的“1、2、4、5、8”等5项工作;安全科负责职业为害场所监督管理,职业危害场所技术治理措施的组织实施、做好— 2—

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组织事故的调查及违规行为的查处,具体事宜包括牵头组织落实“治理内容”中“7、9、10、12、13、14”等6项工作;财务科要规范工伤保险管理,组织落实“治理内容”中的第“6”项职工参保工作;安全科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服务工作,开展人员培训,进行检测评价;后勤部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指导危害治理和防护,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疗工作。

五、推进计划

(一)对规自查、整章建制阶段(2016年1月~3月)1.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明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的专(兼)职人员,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组织职业卫生的人员学习班,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知识的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有害物质知识。

3.设置职业危害公示栏和警示标识。各车间按照规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防治工作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危害程度和应急措施;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要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对已损坏和丢失公告栏、警示标识的工作岗位要重新设立。

4.开展职业性健康监护。后勤部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

—3— 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二)问题集中整改及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4月—9月)安全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自查、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落实,对验收结果进行通报。

(三)工作总结(2016年10月—12月)要做好职业危害治理工作全面总结。

六、工作要求

1.公司各部门、科室、车间按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流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职业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各项工作。

2.实行定期信息沟通和通报,各部门、科室、车间要按阶段做好职业危害治理工作总结。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作方案 篇13

1对象与方法

1.1评价对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2]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本项目的生产办公联合厂房中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等建成后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

1.2评价方法参照相关规范并根据该公司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检测以及检查表等方法,并结合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该项目从事职业病危害岗位人员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以及对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

1.3工艺流程该企业的生产主要包括注塑工艺和喷涂两部分。企业有注塑成型机14台,年生产电子部件264万件。有两条喷涂生产线,年喷涂加工汽车电子部件146万件。

注塑工艺:塑料颗粒靠自重从料斗中落到料管中的螺杆槽内。经加热、熔融、填充、缩合、保温定型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进入下一工序[3]。 见图1。

喷涂工艺:注塑制品经人工检验合格,人工放入流水线传送带上,然后随着流水线进入静电除尘器位置, 经静电除尘后,再将半成品经传送带送入喷涂室喷涂油漆,喷完油漆后再进入烘干室进行烘干,烘干后,检验合格为成品,下线包装。见图2。

2结果

2.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通过对该项目的各种资料、工艺分析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最终确定该企业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或间接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树脂粉尘)化学毒物(苯、甲苯、 二甲苯、乙苯、环己酮、正己烷、苯乙烯、丙烯腈、树脂粉尘)和物理因素(噪声)。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以及人员接触状况,见表1。

2.2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调查该企业主体生产工艺有两部分组成,即注塑成型生产工艺和喷涂生产工艺,其中注塑成型部以自动化注塑机为主,车间内有注塑成型机14台,该作业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作业人员仅辅助操作或巡视作业,每台注塑成型机均自带有废气收集装置,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均可以集中排出,减少了逸散至生产车间的可能性。喷涂室为全封闭式,有玻璃观察镜。喷漆采用上送下吸通风, 采用微负压,喷涂室有水幕拦截漆雾。喷涂生产线由计算机控制,只要风机、流水线、喷涂管道、喷枪有一处发生故障,喷涂流水线自动停止工作。烘干采用电加热风,通过热风干燥工件,温度80 ℃左右。干燥后的废气通过排风道排到室外。

注:a操作方式为机械作业、人工辅助,b操作方式为巡检。

2.3检测结果

2.3.1粉尘及化学毒物检测结果依据我国职业卫生现场采样的规范和检验标准,对喷涂部的喷漆岗位、调漆岗位、检验岗位、注塑成型部的注塑岗位、粉碎机岗位的7名作业人员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除检验岗位1名作业人员接触的正己烷浓度不符合卫生限值的要求外,其他岗位6名作业人员接触有毒化学物的浓度均符合卫生限值的要求。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3.1.2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检测人员选取生产车间9名不同岗位作业人员对其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接触噪声强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生产车间粉碎工序操作员、喷漆工序1# 喷漆操作员和除尘工序1# 除尘操作员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其他6名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强度均符合卫生限值的要求。见表3。

3结论

该企业生产工艺较先进,生产设备自动化、密闭化程度较高,车间内针对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设置了相应的防尘、防毒、防噪声的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上述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该企业现场调查以及存在危害岗位的现场检测结果可知,工作场所生产车间的大部分岗位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浓度、有毒物质的浓度及噪声基本符合相关标准[4,5,6,7,8,9]要求,但部分岗位存在超标情况,如正己烷、噪声等。从现场调查的情况来分析,该工序为纯手工作业方式,检验人员按照要求对工件进行检查并使用无水乙醇和正己烷对工件表面的污渍进行擦拭,该作业区域无局部排风设施,均通过门窗自然通风的方式排出毒物,其效果不十分明显, 当生产任务增加或遇不良天气情况影响时,作业场所中的正己烷浓度可增加且不能排出,以上可能是导致操作人员在作业时接触到得正己烷的浓度超过国家卫生限值的原因。针对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评价单位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企业应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评价单位的整改建议进行整改,从而降低生产车间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强度,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

注: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评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EL和ELs—超限倍数。

4建议

(1) 检验岗位空气中的正己烷的TWA、STEL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建议该公司对检验岗位加装局部机械排风设施,以保证员工处于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应加强该岗位员工的个人防护及职业健康监护[10]。

(2)加强个体防护,特别是针对本工厂易产生化学毒物的作业岗位及噪声超标的作业岗位,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个人防护是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尤其重要。同时工厂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对个人防护用品应经常检查、更新,以保证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是安全和有效的。

(3)注意定期对生产设备的防护设施(如局部排风装置)的检修工作,防止由于设施故障、老化等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识别、明确天津市某注塑加工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树脂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环己酮、正己烷、苯乙烯、丙烯腈、树脂粉尘、噪声等。对生产车间存在的粉尘、化学毒物、噪声进行检测。粉尘合格率100%,化学毒物有1个岗位正己烷超标,其他岗位均合格,合格率为93.75%(15/16);噪声有3个岗位超标,合格率66.7%(6/9)。结论 该企业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设置了相应的防尘、防毒、防噪声的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上述设施的正常运行,评价该项目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上一篇:企业文化影响团队下一篇:半年宣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