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发展概况(精选8篇)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3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它向世界宣示,中国从此进入强势的航天时代。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别人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的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神一到神十发射历程
神舟一号
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
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
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
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发射: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发射: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6日20时33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本次航天飞行任务,在绕地球飞行76圈后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载人)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9月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主着陆区
发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一刻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标志了中国突破空间出舱技术。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9165公里。
神舟八号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
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
神舟九号
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返回: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月29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神九任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九号”不仅为天上的目标飞行器送人送货,还将“天宫一号”上的部分物品带回来,是第一次全面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神舟十号
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 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分布极广, 种植面积和总产不断增长。据统计, 2007—2010年期间, 全国年均种植面积为501.65万hm2, 总产量8 056.6万t, 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了33.93万hm2和1 037万t。2011年全国马铃薯种植统计面积为542.4万hm2, 产量8 829万t, 比2010年分别增加21.89万hm2和675.5万t, 平均产量为16 275 kg/hm2。加上未统计在薯类作物中的山东省和河南省的面积, 2011年的全国总种植面积为568.73万hm2, 总产量为9 754万t, 平均产量达17 145 kg/hm2。2011年鲜薯总产量在900万t以上的地区有甘肃、四川、内蒙古和贵州, 700万t以上的有云南和山东, 300万t以上的有黑龙江、重庆、湖北和陕西。
我国马铃薯生产的特点是种植面积大、主产区集中, 但分布广、种植模式多, 可划分为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等四大生态区域, 2008年农业部发布的《马铃薯优势区域规划》中, 将我国规划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南方冬作等5个优势区域。从南到北, 从高海拔到低海拔, 全国马铃薯可分为冬作、秋作、早春作、春作秋收等周年生产。冬、秋和早春的马铃薯主要作为城市蔬菜进入市场, 产值高, 经济效益好;北方和西南的春作秋收是主产季节, 但生产条件差, 技术粗放, 单产低。
近10年, 全国共育成推广了新品种150多个。2011年脱毒原原种的生产能力达到20亿粒, 优质脱毒种薯的供应能力得到增强, 同时完善集成和推广了北方机械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膜下滴灌等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早熟地膜覆盖、与粮棉瓜菜果等作物间套种复种、稻薯水旱轮作、南方冬闲田利用轻简化种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提高了马铃薯生产水平。
消费利用结构稳定
在我国, 马铃薯主要用做蔬菜、主食食品和加工的原料。据2009—2011年的平均数据估计, 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61%用于蔬菜和主粮食用, 少部分用于饲料;16%左右用于淀粉、分批粉丝粉条、全粉、薯片和薯条等加工;12%左右用于种薯;贮藏、浪费等损失大概在10%以上;出口占0.4%。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2年我国马铃薯及其制品国际贸易进出口额为3.78亿美元。出口产品中, 鲜薯占出口总额的70.22%, 而冷冻马铃薯进口占进口总额的78.3%。
2012年马铃薯产业发展特点
基于运行特点,可以将通用及小型运输航空公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类:仅按照CCAR-91运行的公司,主要从事航空作业;
B类:仅按照CCAR-135运行的公司,主要从事小型运输,包括通勤和商务包机;
C类:A+B混合运行;
D类:按照CCAR-91部运行,依据CCAR-141部训练的飞行学校;
E类:同时具有CCAR-91、CCAR-135和CCAR-141运行的公司。
经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除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救捞局、校飞中心等单位外,我国共有164家实际在运行的通用及小型运输航空公司,其中,A类119家(同比新增35家,恢复运行1家,暂停4家,转成C类6家,转成D类2家,净增24家),B类9家(同比新增4家,转为C类8家,净增-4家),C类23家(净增12家,均由A、B类企业转化而来),D类12家(净增2家,均由A类转化而来),E类;仅中国飞龙通航1家,保持不变;从业飞行人员2191名(含中国籍飞行员2043人,外籍飞行员148人),其中,航线照534人,商照1404人,飞行教员253人;航空器1174架,其中飞机805架,直升机354架,飞艇1具,运动类飞行器14架。
总体上看,我国通航及小型运输企业数量及飞行员人数增长速度迅猛,增长率达到30%左右,但航空器增长速度偏慢,增长率仅为12%,略显不匹配。全行业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飞行员数量为13.4人,同比略微上升,拥有的航空器数量为7.2架,同比下降,人机比平均约为1.9,同比略有回升。
分类来看,A类企业主要从事工农业作业,企业数量众多,投资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个体规模较小,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飞行员数量仅为7.0人,拥有的航空器数量为5.1架,这两个指标均比2013年有下降的趋势,人机比平均约为1.4,比2013年略有回升。
B类企业主要从事通勤和包机业务,2014年,该类企业数量有所下降,原因在于很多B类企业2014年成功转型为C类企业,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与A类企业一样,B类企业的实力也不强,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飞行员数量为10.4人,拥有的航空器数量为3.8架,人机比平均约为2.8。
C类企业主要是从A类或B类企业转化而来,或以A类主营业务为主,或以B类主营业务为主,这类企业数量2014年增长迅猛,翻了1.5倍多。总体来看,C类企业实力较强,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飞行员数量为37.3人,拥有的航空器数量为10.1架,人机比平均约为3.7,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D类企业数量2014年略有增长,均由A类企业转化而来,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飞行员数量为21.1人,拥有的航空器数量为20.6架,人机比平均约为1.0。
E类企业仅飞龙通航一家,2014年发展势头总体不错。
从地区角度看,2014年,西南地区通航企业总数增长较快,增长率达到了50%左右,新疆地区没有增长,其他地区增长速度相当,均在27%左右。其中,西南地区的A类企业数量增长速度最快,中南地区的B、C类企业数量增长速度最快。
分类来看,A类企业仍然集中在中南、华东、华北地区,这三个地区的A类企业数量占比分别达到25%、21%、16%,总占比达到60%左右。B、C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企业总数占比接近50%。D类企业依然集中在华东,中南地区。
从业务角度分析,我国通用航空企业现有的运行种类主要包括农林喷洒、旋翼机外载荷、训练飞行、空中游览、航空器代管业务等。小型运输类航空公司现有的运行种类主要包括通勤和包机等。从2013-2014年的数据看,从事训练飞行和农林喷洒的企业仍占主流,两者总数占比达到50%;从事空中游览和包机的企业有后来居上的趋势,2014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43%和42%;而航空器代管企业,尤其是小型航空器代管企业的数量2014年发生了锐减,跌幅接近60%。
按照CCAR-91部K章分类,航空器代管业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型航空器代管,主要用于作业飞行;另一种是大型航空器代管,主要用于私用远途飞行。目前我国从事航空器代管业务的公司19家,其中从事小型航空器代管业务的7家,从事大型航空器代管业务的11家,两者兼有的1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统计数据仅包含商业类企业数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救捞局、校飞中心等单位数据单独统计,具体见表5。
1990年12月26日,苏宁电器集团开始创业2004年6月,由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定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我公司的品牌
价值评估为63.62亿,位居第78位,一举超越国内众多同行,成为中国电器连锁第一品牌。2006年11月7日 苏宁诚信列中国零售业第
2007年1月29日 苏宁荣获“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 2007年4月11日 胡润百富张榜公布“企业社会责任50强”,苏宁成为零售行业中惟一入选的企业
2007年5月16日 胡润百富在上海发布了《2007胡润品牌榜》,苏宁电器以125亿的品牌价
值位列“品牌榜”家电行业第一
2008年10月6日,全国工商联在京公布了2007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结果,苏宁电器集团
以854.75亿元的营业额位居前三甲。
2009年由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在京揭晓,苏宁凭借历年来在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信息化有效融入和合理运用方面的成果再次高位入选,总排名第44,蝉联中国商业零售业信息化冠军。
6月1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在京发布2009(第六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苏宁以
455.38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整体榜单第16位,再次荣登家电连锁行业品牌价值榜首。
10月28日,LG集团会长具本茂率高层管理团队至我司举行高峰会议,启动“GG365-2010”合作计划,确定三年内达到100亿年销售规模。
3月15日,苏宁电器(002024)公布了《2009年业绩公告》和《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09年,苏宁新开连锁店182家,实现营业总收入583亿元,营业利润38.7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8.90亿元,可比店面销售同比增长6.98%,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苏宁建立了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去年新增就业岗位16000个,纳税总额31亿元,同比增长53.7%。
2010年五一期间,苏宁电器喜迎83家店面盛大开业,各类店面齐头并进,创新行业开店记录,连锁店总数突破1000家。
企业荣誉
2009年3由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在京揭晓,苏宁再次高月 位入选,蝉联中国商业零售业信息化冠军。
2009年3月24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苏宁电器集团以1023.4亿元的年销售总日 额蝉联前三甲。
2009年4月9《福布斯》公布全球2000大企业排名,苏宁电器排名1055位,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零售企日 业,同时排名第一的中国民营企业。
2009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在京发布2009(第六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苏宁电器以455.3816日 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整体榜单第16位,再次荣登家电连锁行业品牌价值榜首
《经理人》杂志发布2009最具创新力排行榜TOP30,苏宁电器以创新力指数101.878位列该2009年10月 榜单。
苏宁电器获得了“2009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项。“企业公众形象评价活动”由国务院发展2010年2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搜狐及光华传媒于2005年共同发起、华民慈月3日 善基金会参与的活动。苏宁电器连续三年获得“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
月9日“世界著名品牌500强”获奖名单。苏宁电器作为中国家电零售行业唯一代表入选此单。2010年2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美国世界著名企业联盟联合在日本东京宣布2009
2010年3月中国连锁协会发布“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其中,苏宁电器集团以1170亿元,941家店25日 铺的经营规模位列榜首,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
月入选,排名第949位,比09年上升106位,蝉联中国零售业第一。2010年6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最新全球公司2000强名单。苏宁电器作为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再度
2010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其中,苏宁电器品牌价6月 值达到508.31亿,蝉联家电零售行业第一并继续占据中国商业零售第一品牌的位置。
2010年《环球企业家》杂志与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联合主办的“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评
选榜单全新出炉,宝钢、海尔、苏宁电器、百度、华为等20家企业成为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公8月5日 司,其中苏宁电器作为唯一的零售企业入选,这也是中国零售企业首度入选该榜单。
公司概况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品牌价值508.31亿元。
截至2010年,苏宁电器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并进入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区,拥有近1500家连锁店,员工15万人,2010年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名列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前三强,中国企业500强第50位,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50强、《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
苏宁电器(002024)始终保持稳健高速的发展,自2004年7月上市以来,得到了投资市场的高度认可,是全球家电连锁零售业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Founded in 1990, Suning Appliance is the leading company in the industry of 3C(consumer applianc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products)home appliance retail chain in China, which is one of the Top 15 Conglomerates emphatically support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Up to 2009, Suning has built up a chain network nearly 1,500 stores, covering more than 300 cities in 30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all over China’s mainland, Hong Kong and also Japan, with over 150 thousand employees and annual sales volume of above 120 billion RMB.Boasting its brand value of 50.831 billion RMB, Suning retains ahead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chain industry, and ranks the Top 3 domestic private companies and No.54 among the Top 500 Chinese companies, further to
be elected into the Forbes Top 50 Asian Enterprises and No.1 Chinese retail company among Forbes Global Top 2000 Enterprises.Suning Appliance(002024)was listed on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n July, 2004.Relying on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Suning Appliance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recognized in the investment market thus becoming one of the home appliance retail companies with the highest market value in the world.企业文化:企业的基本法
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多元化,连锁化,信息化,追求更高的企业价值;以顾客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控制能力,重目标,重执行,重结果,追求更高的顾客满意;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
苏宁管理理念
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
苏宁经营理念
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满足顾客需要,至真至诚。
苏宁价值观
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
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助,责任共当。
苏宁人才观
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
苏宁服务观
至真至诚,苏宁服务。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服务的终极目标。
苏宁竞争观
创新标准,超越竞争。
苏宁精神
执著拼搏,永不言败。
苏宁员工职业道德:维护企业利益,严禁包庇纵容,交往来礼物,严禁索贿索酬,做人诚实守信,严禁欺瞒推诿,做事勤俭节约,严禁铺张虚荣。
苏宁营销人员行为准则
待人热情礼貌,切忌诋毁同行;谈吐有理有节,切忌独断独行;交往互敬互惠,切忌损人
利己。
苏宁管理人员行为准则
管理就是服务,切忌权力本位;制度重在执行,切忌流于形式;奖惩依据结果,切忌主观
印象。
苏宁服务人员行为准则
微笑发自内心,切忌虚情假意;服务细微入致,切忌敷衍了事;技能精益求精,切忌得过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欣赏这些诗篇对我们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什么是诗歌呢?我们一般认为,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兴、隐喻、象征、拟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中国诗歌发展历史漫长,几千年中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面貌,我们大致把中国诗歌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这是中国诗歌产生和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先秦诗歌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大约有三千以上,但现存只有五百余首。
1、上古歌谣
古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产生在生产力极低、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时代,是先民们的集体口头创造。它起源于劳动,是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减轻劳动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劳动号子,后来随着先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发音器官的发展,这种由节奏的呼喊逐渐变成有意义的语言,这样,富有韵调和节奏感的诗歌便产生了。
据记载,最早的上古歌谣大约产生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如《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是一首古老的猎歌。前两句是说先民砍断竹子,再把竹子绑在一起做成弓箭;后两句是指将土块用弓箭弹出击中猎物。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再现了它们制造工具和射猎的过程,描绘并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洋溢着先民学会制造工具以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歌谣又经过传说的黄帝时代、尧舜禹时代以及夏商时代,进一步得到发展,作品数量多了,艺术水平也提高了。
2、《诗经》的产生 周代,不但涌现了大量的歌谣,还产生编定了诗歌的集大成者——《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精华,不仅时间长,内容大,范围广,而且艺术性高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也是世界源头诗歌史的典范。
3、楚辞的产生
楚辞是中国诗歌史上另一个灿烂的高峰。它是在战国后期,由南方楚国(今两湖地区)的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长短不齐,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
二、汉魏诗歌的发展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但由于它统治时间短,而且在文化上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钳制读书人的思想,所以其诗歌没有什么成就。
汉建立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恢复繁荣,学术文化发展,诗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
1、汉乐府民歌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收集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数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有感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五言为主。代表作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被称为“长诗之圣”。
2、文人五言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在东汉五言取代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如《青青河边草》、《明月和皎皎》等,这是有一组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多写游子思妇之情。
3、魏晋南北朝诗歌
这是我国是历史上有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当时南朝社会相对稳定,是诗坛的中心。这一时期诗歌的成就主要有,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样式基本形成,如:五言古体诗有新的发展,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律体形成。起用明年健身岳等人提出“四体把病”说,产生了“永明体”,它是我国律诗的开端。到南北朝后期,五律大体成形,南北朝民歌中的五言短诗演变为五言绝句,七律七绝在此期间有了雏形。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诗歌集中基本样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关键期。
从诗歌流派上看,此时各种风格的诗歌很多,如:
(1)建安风骨:以“三曹”、王粲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中心的文人,视作大多反映时代**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
(2)山水诗兴起。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南北朝的谢灵运、谢眺都善写山水诗。
(3)南北朝民歌成就较大,南朝民歌清丽婉转,北朝民歌质朴刚劲,如《木兰诗》。
四、唐朝诗歌的发展
隋朝诗歌成就不高,主要作家有卢思道、薛道衡等。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留下近五万首诗歌,著名诗人五六十人。
(一)唐代诗歌的原因
1.唐代经济繁荣为诗歌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统治者对诗歌的喜爱和提倡,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提供了广泛的群众的基础,促进了诗歌的繁荣。3.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研习,成为了唐代诗歌繁荣的直接原因。
(二)唐代诗歌的发展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滨王)和陈子昂,承汉魏风骨,扫颓靡诗风,扩大诗歌题材,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盛唐是诗歌繁荣的顶峰。(1)出现了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诗歌风格雄奇飘逸,率真自然;“诗圣”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悲凉,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另外盛唐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
(2)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描写自然山水,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3)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王之涣等,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悲壮雄奇。
3.中唐:安史之乱后,进入中唐时期,经过短暂过渡,唐诗呈现出第二次繁荣,出现许多著名诗人。
(1)元白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大力发展新乐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即教化作用,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要通俗易懂。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2)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与元白诗派不同,崇尚险怪,用险字,用险韵。如韩愈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另外,中唐具有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贾岛等。4.晚唐: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成就较高的是“小李杜”,即李商隐、杜牧。李商隐擅长七律,如他的《无题》诗。
五、宋代诗词
(一)宋诗
宋诗歌成就不如唐朝,但自有特点,如宋诗曲折幽深,注重理性,长于思考;宋诗在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成为诗料。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言通俗平易,但富含哲理。
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即苏轼、黄庭坚;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褒、范成大、杨万里。
(二)宋词常识 1.词的别称
词又称“诗余”,属于诗歌范畴,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按谱填写,句式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词在初始阶段多表达儿女情长,风格缠绵哀婉,苏轼则开了豪放词的先河,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2.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3.词的特点:
(1)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2)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3)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4)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4.宋词流派
(1)柔婉派:柳永、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姜燮、(2)豪放派: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六 元代
诗文在元代处于低估时期。但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散曲。与传统诗词相比,散曲形式更自由,语言更活泼,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乔吉等。
(七)明代
明代的诗歌成就不高。
明初兴起“台阁体”,主要为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明中期,为反对“台阁体”,先后出现了“前七子”、“后七子”,他们提出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之后又出现“公安派”“竟陵派”,反对复古的机械模仿,提倡抒写性灵。
(八)清代
诗歌成就也不大,主要诗人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士祯、袁枚、龚自珍等。清末发生了“诗界革命”,出现了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新派诗人,革新了旧体诗的形式。
爱情是全人类生活中共同的永恒的主题,就时间而言,不分古今;就空间而言,不分南北。所以自古以来,爱情一直是诗人词人们歌颂和赞美的主要对象。爱情以其纯洁和神圣让诗人词人着迷,让世俗之人为之痴狂乃至献身,所以描述爱情的诗歌词作品往往是最能感动人又最能反映出崇高美好的人性的。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就有了爱情,按一般的提法,爱情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往之情。这就是说,爱情意识是与人俱来的,它既源于人的生命本能,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它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事实上,它是人类精神活动中一种最强烈最深沉的冲动,是人的心理生活的最精细最脆弱的产品。它既给人们带来明朗的欢乐,又给他们造成深刻的痛苦。至今人类仍然在不断地探索爱情的奥秘,科学家从生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乃至于美学等方面对爱情进行研究。艺术家则在艺术创作中不厌其烦地去表现爱情的种种欢乐和痛苦。究其原因,正如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说:感情是艺术的生命。因此,爱情成为一切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便是必然的了。
古往今来,美好的“爱”和“情”从来就不是虚幻的,对每一个社会人而言,都是真实的刻骨铭心的存在。从总体上说,人情、事情、物情,构成了世情,而每个人都处在这世情这张网中,所以“情”并不虚幻,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真正的内容,也是人之为人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生苦难通彻肺腑的怜悯,是三种单纯而又极其强烈的激情。这里的单纯,指的是自然而然,发乎情就不需要止乎礼仪,不关乎礼法和道德。这里的激情,指的是让当事人双方心灵产生的那份的闪电般的悸动,用我们的成语说就是:一见钟情或者一见倾心。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呢?异性的吸引以及彼此在生理上的欲望和追求,这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情欲。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情欲是爱情产生的生理基础,但它并不等同于爱情。真正的爱情是把性的欲求、繁衍后代本能的巨大力量以及低级感情的疯狂审美化的产物,也就是说,是对异性生理的追求使人在自己的感情对象中看到了美,人对这种美的审视驾驭着自己内心的原始冲动,它使得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的魅力是如此之大,以致使他忘却了那份原始的冲动。这种从物质的欲念到精神的享受的升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表现这样的感情和感受的作品也才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爱情诗词。所以这里首先应该区分的是,爱情类诗词首先不是描写情欲的色情作品,其次也不是描写朝三暮
四、水性杨花的艳情作品,更不是古代专门描写女性容貌、服饰、姿态的宫体诗词,而是超越这三者之上的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诗词作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的艺术创作,我认为诗词所要表现的正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一方面,爱情追求艺术,追求感受的戏剧性和灵与肉的交融;而另一方面,艺术本身自古至今一直在反映爱情,凝聚着爱的生命力和美,艺术地再现和提高着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换句话说,真正的艺术作品表现的不是两性的单纯的性关系(单纯探讨和描述两性关系是科学著作的任务)而是两性关系的审美化:男人在女人身上看到了外在的美丽和内在的美德,女人在男人身上寻到了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他们之间彼此互补,彼此欣赏并快乐着对方的快乐,痛苦着对方的痛苦,分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把人的生物繁衍本能同最纯洁的精神冲动结合起来,使爱情变得高尚崇高和神圣,因而它也才具有了审美的价值。
纵观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歌史,我们大致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古代爱情诗歌,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所取得的成就也参差不齐。在宋代以前,出现过比较集中的三次创作高潮,即:先秦的《诗经》《楚辞》时期,这一时期的爱情,以《诗经》中的《郑风》和《卫风》最为突出,其特点是清纯和大胆,直率和坦诚;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爱情以“钟情”为特征,即那个时期的士人们宣称的:“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也构成了“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中晚唐及五代时期,这是从唐诗到宋词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爱情以深情绵邈,委婉细腻为特征;从五代开始,诗词分工,到了宋代,“词为艳科”的大局已定,就爱情词的创作而言,那更多的已经不是写爱情,而是写艳情了。
到了元明清时代,出现了新型的、更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文学样式——戏曲和小说,它们崛起并且逐渐繁盛,传统的诗词体裁则相形见小。爱情在戏曲小说中大放异彩,而在诗歌当中,除了元代散曲以它浅俗露骨的语言放肆地表现市俗化的爱情心理因而别有一番风味以外,元明清正统的的诗词中对爱情的描写则始终未脱前人,未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面目,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明代冯梦龙收集的江南民歌《山歌》和《桂枝儿》,用通俗文学的方式在表情方面比较突出,所以被后人称之为“明代一绝”。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国风》中的第一篇就是爱情诗,这充分说明古人重视爱情的程度。《国风》中的爱情诗篇所涉及的内容已经十分广泛,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已十分娴熟。这些对后代诗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内容看,诸如游子思妇相思,青年男女热恋,婚姻破裂,妇女被弃等,都有真实精彩的描写,活跃在诗中的男女各色人物的形象也极为鲜活而生动。《关雎》可以说是《诗经》爱情诗歌的代表。
《诗经》里爱情诗歌的价值不但表现在文学上,而且表现在美学上。浅层次的先看下面的作品:《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
这首诗在《诗经》当中并不引人注目,它只是以朴素的语言表现出一位已到婚配年龄(“迨其吉兮”)而尚无配偶的女子对配偶(确切地说是“异性”)的那种强烈的“饥渴”感。在暮春时节,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本诗描写未嫁的女子感叹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时来求婚。诗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时光变换,层层递进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感情。这里显然只表现了对异性的“本能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实实在在的,也是真诚的;但它缺少一种“美”,一种精神的美,也就是说,它并没有表现出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表现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作品,其实就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唯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这”,开头的这四句诗的意义就非同凡响,它第一次在我国诗歌中描写了“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从比翼双飞的乌儿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人间的男女婚配,这显然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天性——因此它只是生理性的联想,在这里还无爱情可言。但“窈窕淑女”这一句不仅是对女性体态风度的赞叹和爱慕,还是对女子内在美德的赞美,更是男子对女子从外在到内在“审美”的结果。原始的情欲的冲动升华为物质精神合一的爱情活动。这首诗讴歌了爱情的美,艺术地再现和提高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之具有了审美价值。
《关睢》相当艺术又极为简单地概括了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爱情活动的本质内容及其更高层次的精神的美,它也因此而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第一篇的第一章,那短短四句话却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原因了。其实,《诗经》的第一首诗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教导后人如何认识和体会真正的美好爱情的。
以《关睢》作为先导,《诗经》时代的民间歌手们从各个方面(男女相恋、夫妇相思、婚姻破裂、妇女遭弃)描写了爱情的种种欢乐苦恼,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切身体验,从而结晶出了一篇篇动人的作品。这是真正的诗歌,它不但让我们了解了先民们丰富的爱情婚姻生活,而且还显示出在爱情活动中人的审美心理的形成和演进的过程。它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都是空前的开拓性的。
《关雎》之后,在《诗经》里大范围表现真正爱情的诗歌,我看其实就是一直被视为“淫声”的《郑风》和《卫风》,因为一直被儒生们看做是不合礼法,所以往往被后人所忽视。如果考察春秋时期的民俗与爱情,我们就可以惊异地发现,这才是充满着天籁之音的最纯美的情歌,特别是《郑风》,那是在相对开明的政治背景下,私人生活空间扩大,爱情自由,家庭生活美满的素朴表现。仔细考察就会发现,抒情主人公一般都是女性,说明那时候的女性在爱情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情感的表白自由而率真,语言质朴,粗俗直白。如《溱洧》是写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水边欢快戏谑的场景;《将仲子》是女子对前来幽会的情郎的真心劝告;《遵大路》是女子与情人的话别;《鸡鸣》是写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山有扶苏》是女子对情郎的诮骂;《风雨》是女子在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风雨潇潇的困境中突然见到心上人的狂喜;《野有蔓草》写的是邂逅相遇的美好;《蹇裳》是女子对男子的责骂:“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特别表现了女子的直率和真诚,你不爱我,就没有其他人?傻小子你可真傻。
综上所述,可以说《关唯》等作品集中体现了《诗经》中爱情诗所取得的成就。就内容而言,男女热恋,夫妇相思,妇女被弃,完全已涵盖了全部爱情诗的题材。诗中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构成方式则哺育了后继的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深、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了重大作用。而《郑风》和《卫风》则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先民自由、粗狂、自然、真诚的那份爱情,野性的习俗和自由的婚恋既保障着爱的天然,也蕴含着原始的生命激情和创造精神,其实这些作品该是古代爱情诗里难得的珍贵的遗产。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骚体诗”的出现标志着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转变。平心而论,“楚辞”中的爱情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远不及《诗经》广泛而多样,但与《诗经》活泼而生动的风情相比,它却显得更为优美而细腻。屈原的爱情诗歌,由于多是神人合一恋情,其环境则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楚地的瑰丽神奇的山川云岭,其意境便显得更为迷离倘恍摇荡神秘。加之极为华美绚丽的语言,就使这些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十分明显。屈原的出现,不但开辟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而且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的美:那就是人神之间、天上人间的恋情。其特点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看似近在眼前,实际却是远在天边。如果说《诗经》的爱情是地上的,那么《楚辞》里的爱情则更多的是天上的。如果说《诗经》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质朴淳厚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朴素的美的话,那么骚体诗则以它的神奇色彩和流动变幻幻想的诗境表现出绮靡缠绵的美。它们对中国以后的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楚辞》之后诗坛又一片沉寂,爱情的歌唱也消声匿迹近四百年。
到了汉未,在社会**礼崩乐坏的背景下,出于种种机缘,爱情诗歌的创作出现了“中兴”局面,从而出现了从汉未到南北朝爱情诗歌创作的第二次高潮。首先是民间创作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歌可以看做是汉末一个女子对爱情的呐喊和呼叫。在汉魏六朝乐府诗中,表现爱情婚姻的作品居多数,其中南朝乐府民歌几乎是清一色的爱情歌曲,典型的就是《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歌既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其次是文人作品:汉未文人古诗,建安诗人,两晋诗人,南朝诗人都染指爱情诗作,而且大都受到民歌的影响。无论是民歌还是文人诗作,都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爱情诗所描写的内容和情感,从汉未到南朝呈现出由复杂到单纯的走向。《孔雀东南飞》和《西洲曲》最能说明这一点。前者写一个婚姻爱情悲剧,注重叙事,注重故事过程的叙写,它所描绘的尖锐的矛盾冲突、错综的人际关系和复杂的人物心理都是前所未有的。后者不重叙事,却极为注意音韵的和谐、语言的美艳和比兴手法修辞手段的运用,但内容却只集中到抒情——抒发女子的苦苦相思上来,情感的深刻和内容的单纯都是显而易见的。
与上述特点相伴相生的,便是从汉末到南朝的爱情诗越来越注重比兴手法的运用而不大喜欢“直陈其事”了,他们特别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尤其是女性)体态服饰的刻划,使用谐音、双关、暗示、象征的手法,这既与当时社会风气日渐侈靡、审美趣味日渐细腻有关,也与南方的地域文化有关。这种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改变最终导致了这个时代爱情诗风格的变化。“诗缘情而绮靡”,陆机的概括极为正确。他们好用色泽浓艳的语言津津有味地去倾诉爱的寂寞和苦闷,特别注重辞藻的繁饰和声律的和谐,特别赏心悦目于女子的容貌美。因此与《诗经》质朴健朗的美相比,这个时期的诗浮艳柔弱而含蓄。这实际上是受到屈原的影响,最终走上了齐梁宫体诗浮靡甚至色情的道路。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爱情诗的成就自然也十分注目。但初唐时期,齐梁诗风笼罩诗坛,诗歌与其说是写爱情,不如说是写色情。
陈子昂与初唐四杰标榜汉魏风骨,反对华靡浮艳诗风,诗坛开始出现真正的唐代气象。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正是把爱情诗从宫廷乐户带向市井民间的代表作品。在张若虚笔下,爱情意识与更为深广的字宙意识融为一体。他尽情讴歌了宇宙自然的壮美和生命青春的短暂,从而突出显示了人间真挚爱情的弥足珍贵。因而爱情诗歌终于摆脱了痴男怨女只会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而具有了“大家风范”。它预示了盛唐气象的到来。与其它题材的诗歌相比,盛唐爱情诗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盛唐仍不乏优秀的爱情诗篇。赠内诗、宫怨诗、离妇诗、产生于安史之乱中的弃妇诗和别离相思诗都是盛唐诗人的薪的开拓。但是爱情诗的创作高潮只是到了中晚唐才出现,这似乎是南朝历史的重复,因为每当衰世,爱情意识便“大为泛滥”,爱情作品便大放光彩。
唐王朝爱情诗的“再度辉煌”应该是从中唐的白居易开始。一曲《长恨歌》把爱情的美和力量表现得那么神奇,以致诗人自己连同读者几乎都忘记了爱情纠葛中恶劣的一面。元稹的“悼亡”诗,表现对妻子刻骨铭心的爱和怀念,刘禹锡的仿民歌诗描绘巴山蜀地男女青年的纯朴情感,杜牧的艳情诗则抒发自己“赢得青楼薄名”的负疚心理,各有特色,不一而足。而李商隐的“无题’诗则将爱的歌唱推向高潮。
李商隐的爱情诗不但集中体现了晚唐共同的时代意识:对爱情的企盼和追求,而且他的追求还特别执着和顽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爱情心理似乎已完全抛弃了艳诗所难免的带着的“情欲”而显得特别纯粹。加之抒情手段的高度集中和概括,使得情诗到了他的手中显得更为高雅和迷离,从而呈现出一种柏拉图式的纯精神的美。唐代的爱情诗,写情最深情绵邈,余味无穷的当属李商隐。晚唐五代“香奁”诗和“ 花间”词可算作这个时期爱情诗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出现也表明爱情诗的创作开始“变味“。
如果说李商隐感受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之情,仍然”守身如玉“,歌唱他那永无结果的柏拉图式的爱情的话,“香奁”诗人和“花间“词人可是十分讲求实际——他们只想在声色中去温暖那颗乱世中冰凉的心。女子的容貌体态一辩一笑已经不够刺激,男女偷情感官享受才更够味。这种充满脂粉气的内容再加上细腻微婉的抒情方式和文辞的藻饰,导致南朝诗风格的再现——绮靡而香艳,柔弱而纤细。这正体现了晚唐五代人们的审美趣昧。对于爱情诗的发展来说,晚唐五代确实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一方面,爱情意识在传统的诗歌当中表现得空前强烈;另一方面,这日益膨胀的爱情意识最终导致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这便是“词代诗兴”和“词为艳科 ”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由盛转衰,封建制度也如日过中天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晚唐,社会**加剧,中唐韩愈等所极力标榜的正统儒家思想的地位又发生动摇。人们的精神追求趋向多元化;人们的目标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知识分子的生活目标也发生变化,传统的“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相互补充表现得更为深刻。知识分子一方面要兼济,打着孔孟旗号口口声声要文艺为封建政治服务;另一方面,对现实世俗的沉浸和盛叹倒日益成为文艺的真正主题和对象。他们在政治斗争及名利场的倾轧中感到厌倦时便到爱情、山水中去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这样,士大夫们已经不是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循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文人们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作为人的心理生活中最细腻最深沉的产品,爱情便成为文人们趋之若骛的目标了。中晚唐文人传奇小说特别醉心于爱情婚姻故事的描写,中晚唐乃至五代爱情诗 “大兴”,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如果说,盛唐的爱情诗还只是诗人们追求功业追慕自然之余的调味品,那么晚唐五代的爱情诗则成为诗人们一日不可或缺的镇静剂了。
抒写爱情,在宋代以前主要是由诗来完成,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学体裁的演进和作者审美趣味的变化,到了宋代便分别由词、曲和叙事文学来承担了。
宋词中的爱情:一般说来,诗长于抒情,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更是以抒情为其“当行本色”。而其中所抒之情又以男女恋情为主,从中可以看出宋词中的爱情意识空前活跃。造成词长于言情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产生词的社会土壤是歌舞享乐,填词的具体场合是宫廷深院、青楼教坊,写词的目的是娱宾遣兴,唱词者的身份是歌舞女子,男女交往的频繁,使得情词便在歌宴酒席中感发出来。另一方面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昌盛,与此相适应的是都市里的酒楼、瓦舍大量增加,市民生活的提高,男女观、爱情观也发生了转变,所以人们都渴望大胆而真挚的爱情。与之相适应的是,“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所以,宋代出现了大量的爱情词。归纳起来,宋词中的爱情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夫妻间的爱情词;情人间的爱情词;才子佳人间的爱情词。
夫妻间的爱情词:夫妻间的爱情词写的主要内容是写不能白头偕老的的苦闷与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苏轼忆妻子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成为千古名篇,令千百年后的人们读起来都感动万分。十年的时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的“两”字。“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贺铸也有“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鹧鸪天》)这样感人的词句来写伉俪之情的温馨,糟糠夫妻,情如磐石,妻子“挑灯夜补衣”的形象使词人难以忘怀。这是宋朝优秀男人对女人的深情怀念,是宋朝男人对女人的痴情,男人的痴情注定了女人婚姻的美满。可见当时的女人还是相当幸福的。
说到夫妻情意,李清照更是以其女性的身份塑造出多愁善感、缠绵凄惋的自我形象,真实地展现了词人的情感历程和内心世界。不论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的相思难熬,还是“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的忧虑,亦或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的憔悴,都感人至深,都表达出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深切怀念。
才子佳人间的爱情词 :自古以来才子爱佳人。很多恃才傲物的才子在政治上往往郁郁不得志,于是他们便放浪形骸,浪迹于歌楼妓馆之间,出入于花柳烟花之地,以填词作曲为能事。爱情词中以此类为最多。才子佳人间的爱情词大多香艳、哀怨。个中的杰出代表就是柳永,因其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惹恼了仁宗皇帝,所以仁宗皇帝罢黜了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中国词史上就有了一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柳永《风栖梧》写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把思念恋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情侣间不能见面,相思成疾,形销骨立。那对爱情始终不渝,锲而不舍的精神,千百年来震撼人心。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名妓聂胜琼爱上一位叫李之问的官员。并给他写下一首情诗《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李之问回到家后,这首诗被他妻子读到,她竟拿出自己的嫁妆私房,让其夫把聂胜琼娶回来。自己得到了美满的爱情,也要成全别人。多么善良、多么通情达理的女人呀。女人同情女人,在这里,大爱战胜了自己的私心,变成了成全他人之美的博爱意识,实属罕见。
晏几道,是北宋非常著名的苦情词人。他对歌姬舞女的那种感情是相当真挚深刻的,所以他饱受相思之苦,写下了大量的苦情词。“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蕨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初心已恨花期晚,别后相思长在眼。兰衾犹有旧时香,每到梦回珠泪满。多应不信人肠断,几夜夜寒谁共暖?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玉楼春》)等等。“这些作品写的或是相别相思的惆怅和痛苦,或是相逢的欢欣,但感情却是如此深沉而又奔放,温柔而又真率,因而给我们的印象,就决不是一个玩弄者对一个被玩弄者在感情上的粉饰,而是爱侣们燃烧着的心灵的毫无顾忌的倾吐。”
情人间的爱情词 :情人间的爱情词清朗、明丽,处处透露出作者的渴望迫切之情。周邦彦的《风流子》很具有代表性。这首词诉说相思怀人,表达对情人的渴念之情,除起首三句写景之外,全是想象,感情随着想象而逐渐加深,最后达到控制不住的境地。“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感情已是喷薄而出,祈求苍天,可见怨之极,渴望之急,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出,非常激烈的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朱淑真《元夜》:“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新欢入手愁忙里”,她又有新欢了,看来她不止交过一个男朋友。在这里,她用“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的缠绵之辞,把她同恋人幽会的情景,写的有声有色,毫无隐晦之处。由此看来,早在几百年前的宋朝就有女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了。再看朱淑真《清平乐》:“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这首恋情之作反映她于含烟带露的季节来到湖上.在与恋人相见后,被留下一块游玩。正当两人携手漫步欣赏潮中的荷花时,突然间下起了蒙蒙细雨。为了避雨,他们在极其僻静的地方停了下来,窃窃私语,相亲相爱。此时他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爱情烈火,不顾羞怯地倒向恋人的怀抱。这时他们默默无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世间美好恋情的幸福,一度欢乐之后,最后不得不分手了,这时候难分难舍,是最难过的时刻。回到家中,总觉得心中空空荡荡,百无聊赖,连妆台都懒于靠近,哪里还有心情去梳妆打扮呢?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两句,这一种近似放荡的爱情表白,写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在封建社会,一个女子敢于写出这样的词句,表现了她对爱情勇敢大胆的追求。难怪乎李清朝、朱淑真被后来的道学家们贬斥为“淫娃佚女”、“有失妇德”。然而词论家却不吝啬,给予她俩高度的赞扬:“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
此外,能表现宋代女子爱情状况的还有她们自己写的爱情词,通过词作来抒发她们对自己心上人的要求和择偶标准。宋代女子自己写的爱情词并不多,并且大多含蓄、内敛。其中只有朱淑真是个例外,她清真丽质,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作起词来热情奔放,才情毕露。如她幼年时作的《秋日偶或》诗三:“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这不但反映出她自恃才高、放诞风流的性格,而且她的挥偶志愿也十分清晰:就是儒雅英俊、学识广博、风流倜傥的萧史一类人物、是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的终身伴侣。
宋代虽然创建了理学,但只是始作俑者,宋代本身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到了明朝,统治者才变本加厉,严酷的摧残妇女。所以明代的贞节烈女特别多,为了名节,女人必须以一生的幸福为代价。所以到明代以后,中国的女人才沦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由于程朱理学在宋朝的影响有限,理学不被统治者所重视等因素的影响,宋代女子的思想并不保守,社会地位并不地下,宋代的女子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也可以果敢的和不如意的丈夫离婚(如李清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宋代女子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爱情,她们能够得到比较美满的婚姻。但这些都是相对的,在整个的古代封建社会,一直都是男尊女卑,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甚至在今天都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女性为了赢得自身的解放,仍须与传统势力作坚决的抗争,正视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经典唐宋爱情诗词作品分析
(一)、李商隐的爱情诗
《无题》(其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爱情的难以实现更增添了读者对商隐一生悲苦命运的同情。他诗中那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意象群:红烛,冷月,夕阳,金井,玉珮,丁香,翡翠,孤鸿,黄叶等等无不遍染悲色,冷中凝香,在一片岑寂中显出爱情境域的婆娑朦胧,窈窈霭霭,如月色黄昏暗香浮动,令后世读者玩味无穷。
(二)、晏几道的爱情词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是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第七子。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在他17岁时,父亲去世,他本人个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他为小晏。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晏几道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黄庭坚的《小山词序》给我们一个认识晏几道耿介高傲的个性最好的解释:“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从四痴也就能看到他们孤芳自洁的个性。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却童心,他难与一般俗人合流,在俗人眼里,他是一个畸形的人;在他眼里,俗人才是畸形的人;对这样一个为情病得很重的灵魂来说,也许有病的不是他,而是自认为没有病的正常人。他来到这个世界,仿佛就是“情圣”降临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北宋太平盛世。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都很高,认为造诣在其父晏殊之上。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从总体上看,他是继李商隐之后专注于写情的第二个大家。
我们主要看他的两首词:
(其一)《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久别重逢,是人类普遍的生活现象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习见的表现题材。晏几道在这首词里以高度的艺术腕力将异性恋人久别重逢的体验和感觉,形诸笔端,真切而又感人。
作品以时为序,上片回忆当年初次相逢,一见钟情,尽欢尽兴的情景。词人回忆当年与恋人的首次相逢,恋人玉手捧杯,殷勤劝酒,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当时词人心情兴奋,喝得满脸通红。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到月亮升至中天的深夜,一直到月亮落下西山时分的黎明,他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彻夜不眠,以至连手中的桃花扇再也无力摇动。起拍两句,首句写对方,次句写自己。彩袖,这里是以代指的手法写歌舞之女的美丽。玉钟,酒杯的美称。拚,不顾惜。拚却,甘愿的意思。三四两句写双方。“舞低”一句既是以月亮的升落极写时间之长,又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双方的尽兴。“低”字为使动用法。“”一句也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双方的尽欢。桃花扇,歌女手中的小扇。“扇底风”是随摇随有的,而“歌尽”之说则显得极有情致。宋·晁补之认为此处“不蹈袭人语,而风度闲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自可知此人不生在三家村中者”(《侯鲭录》卷七引);宋·胡仔引《雪浪斋日记》说,晏叔原工于小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不愧六朝宫掖体„„此两句在《补亡集》中,全篇云(略)。词情婉丽”(《茹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清·黄苏:“‘舞低’两句,比白香山‘笙歌归院落,台下楼台’,更觉浓至。惟愈浓情愈深,今昔之感,更觉凄然。”(《蓼园词选》);都对这两句激赏有加。
下片写别后思念之深与再逢惊疑之状。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吐露了自从分别之后的思念,初遇的情景时常浮现眼前。有多少回自己在睡梦里与恋人欢聚相见。今天真得重逢了,却又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所以点亮银灯,一次又一次地照看,唯恐还是在睡梦里相见。剩把,更把。银釭,是银质的灯台,代指灯。“今宵”二句语本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也有人认为是创造性地引用了“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之意。”(《野客丛书》)。明·沈际飞认为“末二句惊喜俨然。”(《草堂诗余正集》),而清·陈廷焯则说,“‘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视永叔之‘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倚阑无绪更兜鞋’等句,雅俗判然矣。”(《白雨斋词话》卷一)。
细品全篇,词情婉丽,曲折深婉,浓情厚韵。尤其是这首作品同传统的恋情词大不相同,格调欢快,意境清新,语言活泼,具有极大的创新性。故成为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二)《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一个春天的夜晚,我在酒宴上第一次与你相遇,当你我的眼睛四目相对时,一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室内灯火辉煌,你的歌声清丽婉转,你的风采美丽妖娆。在你优美的歌声中痛饮至醉,也不感到后悔。你唱完之后,酒席撤散了。我回到家中,酒意未消,你的余音仍在耳边萦绕。对你的爱慕之情就象蜂蜜一样,早已甜在心间。可是春夜如此漫长,你却象那蓝蓝的夜空一样遥远。在酒席上受到约束,不能对你流露真情,只能在梦中表达。在梦中,我踏着鲜花,走过小桥,无拘无束地与你约会。
“一见钟情”其实在爱情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因为那是两个人在目光相对的瞬间产生的心灵的放电,感情的共鸣,令人窒息,却又不可抗拒。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她,没有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语言。不管你是单身一人,还是身在围城,不管你是少男少女,还是垂暮老人,都会有这种心动的体验,都会有灵魂被俘的感觉,都会从四目对视中读懂对方的心。“千古情圣”晏几道,正是因为有过“一见钟情”的深刻体验,才能写下如醉如痴的爱恋,才能把魂牵梦绕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
拓展阅读
(一)、李商隐《无题》(选三)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二)、晏几道爱情词(选六)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硏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三、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五、朱淑真《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鹊桥仙•七夕》:巧云桩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六、元好问《摸鱼儿》(金代)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思考与练习
(一)、《诗经》中的《关雎》是如何表现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的?
(二)、中西方的爱情诗歌在表现方式上有何差异?
(三)、李商隐的《无题》诗歌在写爱情上有何特点?
(四)、秦观《鹊桥仙》体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1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虽没有直接提出体质一词的概念, 但在一定范围内其所阐述的理论具有体质概念的雏形, 《内经》理论对现代体质研究学说,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20世纪70年代, 中医学者通过研究中医理论以及结合临床实践, 开始提出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匡调元定义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 在环境的影响下, 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王琦[4]定义在人体生命过程中, 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 具有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性质。王琦[5]在1982年主编出版的《中医体质学说》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在北京发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对中医体质提出了9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特征、形态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等六大方面对每种体质进行了判定。这标准着我国中医体质学研究开始规范化。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研究人体各种体质特征、类型和生理病理特征, 并通过体质特征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从而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养生康复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概念[6]可以理解为由“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两种部分组成, 前者是继承父母双方基因的遗传学部分, 后者是包括个体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在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下, 形成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相对稳定的特质。
2 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
2.1 与肿瘤关系的研究
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其发生需要长期暴露在高危因素下, 需要从正常到肿瘤发生一个较长的时期。基于中医体质在疾病中的重要影响,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中医体质与肿瘤的关心进行了探讨。龙顺钦等[7]通过对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 肝癌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三种体质为主, 气虚质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张向农等[8]通过对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胃肠癌和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在抽取的355例胃肠癌和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 胃肠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 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其次是阳虚质。证明了不同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特点, 为临床实践提供辨体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辨治思路。舒洋等[9]认为中医中阴虚热毒是肺癌常见的证型, 因癌毒侵袭人体易耗气伤阴导致阴虚内热证。肺阴亏虚是贯穿肺癌始终的重要病机。中医体质中的偏颇体质主要表现为阴阳失衡, 易引起阴阳气血和脏腑的生理平衡, 影响气机从而导致肺癌的发生概率增强。李秀丽等[10]。指出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偏颇是肿瘤的重要因素。肿瘤是因虚而得病, 因虚而致实, 虚是病之本, 实是病之标。正气不足可导致多种肿瘤的产生和进展, 而肿瘤作为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猛、病情险恶的疾病, 又能损伤人体的正气。
2.2 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对糖尿病的研究报道增多。庞国明[11]等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分型、治疗等方面探讨体质与糖尿病两者的关系, 认为不同体质因素影响着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因体因证施治, 如阴虚燥热型采用传统的消渴方、玉女煎、六味地黄丸来缓解对饮、多食、多尿症状;淤血型应采用活血化瘀, 益气养阴;肺脾气虚型应以健脾为主等等。张利民等[12]通过采集51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信息分析发现, 糖尿病前期患者体质多以复合型体质为主, 其中以痰湿兼湿热质、痰湿兼气虚质、湿热质为主, 提示痰湿和湿热是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重要因素。魏东等[13]通过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病理体质类型的调查发现, 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常以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等5中类型为主, 其中阴虚质、痰湿质占比例最多。袁婉丽等[14]从生理和生化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指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痰湿质和阴虚质是两大基本类型, 痰湿质患者多属于肥胖型, 血瘀质预后可能要比其他体质的患者差。上述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中医体质中的痰湿质、瘀滞质、阴虚质在糖尿病的发生中, 占有一定的比例。
2.3 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心血管疾病现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农村居民的死亡原因的首位。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钱岳晟等[15]通过对高血压患者623例调查, 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以腻滞质和燥红质两种体质类型为主要特征。姚晓天等[16]通过对875例高血压患者和654例非高血压病人的问卷调查中得出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是阳盛质、痰湿质和阴阳两虚质。金艳蓉等[17]对昆明地区376例高血压人群中问卷调查研究指出气虚体质在昆明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 阳虚质在高血压心衰中具有决定性, 瘀血质及痰湿质是高血压合并心衰发病的重要体质。陈立典等[18]通过对福建地区高血压患者调查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是气虚质、阴虚阻盛质、阴阳两虚质、痰湿质、瘀血质, 符合高血压病机特点;血型对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影响;高血压影响因素对人体体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且有明确的规律可循, 这种规律与中医基本理论相一致。大量研究表明[19]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且不同体质的高血压患者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在预后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上也有不同。钱岳晟等[20]将207例高血压患者按中医体质分型为阳亢组113例, 痰湿组94例, 发现痰湿质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舒张压、尿酸明显高于阳亢质高血压患者。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两种不同体质的高血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性, 但是带有α-内收蛋白TT型基因的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更多, 提示痰湿质高血压患者预后可能要比阳亢质高血压患者更差。
2.4 与其他疾病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一些临床医疗工作者开始重视中医体质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临床疾病的发展以及转归。孙益等[21]指出痛风患者的体质特点为痰湿体质、湿热体质, 瘀血体质, 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体质, 早期以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分布为主, 晚期以瘀血体质分布为主。其认为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对痛风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痛风病程的进展也可导致患者内在体质变化。柳普照等[22]认为耳鸣患者由于体质不同对不同病因的易感性及其发病后病理变化的倾向性有所不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耳鸣患者多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柳普照指出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 即中医学所谓的“从化”。李奕祺等[23]对福州地区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调查中发现。9种体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客观存在, 福州地区以淤血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要体质类型。谭茂卿等[24]认为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中, 中医的土行人的体质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肝郁脾虚是重要的病理发病机制。目前关于疾病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还有很多, 大部分研究证实了,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与个体体质存在偏颇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同偏颇体质对某种疾病的罹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研究为治疗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为通过调理体质到达对某些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3 中医体质的基因水平研究
虽然中医体质的研究已经逐步受到学者中的重视, 但是目前中医体质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25]缺乏统一公认的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和标准;缺乏客观反映中医体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等等。随着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发展, 中医学者开始意识到中医体质与基因组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从基因组学为切入点研究不同体质与疾病易感性的有关机制。
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体抗原, 其定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 其受控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的基因簇。HLA系统是目前所知人体最复杂的多态系统, 就是除同卵双生子意外几乎无HLA相同者的遗传基础。可以说HLA是人类个体的唯一的“身份证”。有研究表明, 大量疾病与特定的HLA相关。如HLA-B27抗原在大约90%的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中表现;青少年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HLA-B8、HLA-Bw15和HLA-B18相关, 而晚期发作型糖尿病并无这种相关。因此可以认为特定类型的HLA是某些疾病的遗传标志, HLA分型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王文宝等[26]通过对北方汉族健康人的中医体质类型与HLA基因的相关性, 采用补体依赖的微量淋巴细胞毒技术, 检测不同体质96例的HLA-ABC基因表达, 发现HLA-Aso基因与阳多阴少型体质密切相关, HLA-B12基因与阴多阳少型密切相关。同时, 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对中医体质类型的阳阴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广州汉族群体中HLA-B5的频率显著升高[27], 而在海南岛苗族群体中, HLA-A2频率显著升高[28]。王琦等[29]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肥胖人痰湿体质与HLA-A11、HLA-B40的表达有关。高洁等[30]采用PCR-SBT分型方法对正常体质、痰湿体质人群样本进行DPB1、DRB1、DQB1基因分型, 发现与正常质组比较, 痰湿质组DRBl*09012、DRBl*15021、DQBl*03032、DQBl*05011表型频率显著升高;DRBl*11011表型频率显著降低。说明HLA基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关联。沈乃莹等[31]对急性脑梗塞多种中医体质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采用PCR-SSP技术对不同体质类型患者比较发现, HLA-DQA1*0501基因型在阴虚质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 HLA-DQA1*0301基因型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明显高于正常质。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 HLA-DQA1*0501基因与阴虚质相关;HLA-DQA1*0301基因与气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相关。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了体质与“同病异治”的遗传学背景。
远程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迅速蔓延欧美和世界,成为突破传统教育的尖兵。纵观各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影响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方便廉价的邮政、铁路运输工具的产生导致了以函授为标志的第一代远程教育;具有广袤覆盖面,花钱省,且传播快速的广播、电视带来了第二代远程教育;而以Internet为核心的高速、互动、声图并茂的网络技术又使世界产生新一代的远程教育。
(二)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国对人才的渴求,特别是对大众教育的企望以及对教育、人类自身素质的要求是远程教育产生、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今时代的特征是合作与激烈的竞争并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与知识,因此各国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通过教育构筑知识基础,培养有知识的人,这样社会才能自立、持续发展,才能具有竞争力。终身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更贴近社会生活,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释放,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而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的所有特征一直是远程教育几十年来的特征:全球化、个别化、工业化协作、满足不利人员、移动性、快速的交互与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便宜,技术和教育紧密联系等等。这种教育方式的一系列特征已经表明它应是各国在21世纪为国民提供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100年来具有终身学习特征的远程教育也是21世纪进行终身教育特别是大众教育的最佳方式。
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特点
当今世界的远程教育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一)巨型大学(开放大学)在远程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30年,远程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以远程教学为主要使命的,被称之为“巨型大学”的大规模的开放大学成长为高等教育的领导者。远程教育大学构成了高等教育院校中的一个特定的类型。巨型大学的实践表明,大规模的应用技术可以使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扩大教育机会同时实现,并由此开创一场教育革命。
当今国际社会有11所院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事务助理总干事约翰·丹尼尔确认为“巨型大学”,它们包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西班牙国立远程教育大学、南非大学、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印度尼西亚的特布卡大学、英国开放大学、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伊朗的帕亚莫·努尔大学、泰国的苏可泰·探玛提开放大学和土尔其的安那都拉大学。
创建于1958年的土耳其安那都拉大学实施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远程教育计划,被许多院校视为样板。本世纪初,安那都拉大学开始招收大学毕业生,但不要求他们参加必要的大学考试。学校把这种选择叫做“第二大学”。超过15000名的大学毕业生通过这种方式参加到这种方式中。巨型大学(开放大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见表1)
(二)远程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个别化教学是远程教育中的一张王牌。同一学习群体中学生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和无视学生个体能力、水平的差异,应该被认为是传统教育所固有的顽症。与此同时,传统教育或普通的成人教育也无法满足一些特定人群的学习需求。远程教育在这一方面突显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美国第一网络学校凤凰城大学在线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向远在海外的军队学员提供教育。目前,该所大学已在欧洲设立了15个代理,韩国设立了6个代理以及在日本设立了3个代理部门向美国驻海外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海岸警卫队等不同的军种提供远程教育。
(三)政府部门在远程教育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可以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有许多种,但从价格、速度、覆盖区域和接受的容易程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等方面综合考虑,多数国家都优先选择了基于因特网、局域网和ISDN的网上远程教育。各国政府都注意抓住通讯技术进步给全民教育带来的难得的机遇。例如,巴西教育部在1997年专门设立了远程学习司,制订了全国信息教育计划,联合部内普教、高教、职教等司局共同实施,其目标是建立200个教育技术中心,培训40万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为,发展远程教育不是政府一家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联合国机构、电信公司、大学与研究机构、私营企业、地方团体和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
(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仍具有一定差距,远程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与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远程教育方面,发展中国家正迎头赶上,特别是在硬件建设方面,有些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比如,法国也只是在1997年才拟定了旨在鼓励教育系统应用新技术,适应信息社会的政府行动计划的总体框架。而为法国教育和研究机构提供互动多媒体服务的空间系统评估试验目前仍在实施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不尽相同,但共同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不管是开办职业培训还是设立虚拟大学,目前发展中国家远程教育的专业科目设置还不广泛。比如秘鲁,在普教中只是先开展了“三年制初中数学”并拟将该课程扩展为“虚拟数学课堂”;在大学层次,也只是开发了“辐射”、“电话系统”、“光缆通讯网络”等为数不多的课程。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远程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仅国家技术大学就能提供13个专业的硕士学位。
三、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它的未来也倍受关注。总的来说,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远程教育方式在传统教育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加快,信息传播的作用增强,使教育需求日益扩大。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受过教育的个体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知识劳动者。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家有丰富的拥有知识、受过教育的人力资源才能够生存。基于这一事实,许多国家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从传统的精英型系统向更为开放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为未来社会的稳定奠定基础。
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有证据表明,改革推动了远程教育向传统教育机构的发展。许多大学已成为双重模式大学,既有传统的也有远程的教学系统。例如泰国,继续教育和校外教育是泰国的大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在澳大利亚,多数大学目前都招收校内和校外学生,大量采用远程教育方法为非传统院校的学生提供教育,而在新西兰,高等教育委员会近期通过了3400万新元的在线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将在今后投入3400万新元实施24个项目,开展在线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革新。
在知识广泛传播的过程中,这些远程教育项目还将大众传媒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作为传统学习方式的另一选择,远程教育的深远影响使得它成为传统大学的一个稳固特征,甚至使传统的学习方式也被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我们现在目睹了社会对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的强烈、持久的需求。尽管两类教育各自的优点还可以讨论,但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扩大教育机会的手段,很明显会胜过——如果不是取代的话——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而取得主导地位。
(二)远程教育中高技术的作用日益增强
下一个十年里,开放大学将采用更为复杂的教学传递系统,利用一体化的媒体和先进技术,从而以更高的效率使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电子媒体在强化和使远程教育系统多样化方面将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各种知识媒体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个别化学习、视频图书馆、通过卫星的电视直播、电子学习等,所有这些教育能够更开放地面向社会各阶层成员。在利用未来技术的知识媒体支持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将成为现实。
(三)远程教育机构间网络逐渐形成
当前,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间、地区间的国际(或区域)性远程教育机构合作网络的建立成为可能。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美国国家科技大学,它有许多大学和产业组织的参与,利用先进的电信系统联为一体。在主校由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进行的专门讲座可以通过卫星实时传输到几百里之外的其它校园,让那里的成千上万的学生同时收看。中美俄环球科教网络于2004年1月12日正式开通,这是第一条贯通北半球的支持先进科教应用的高速环状网络。它利用光缆直连的方式,从美国芝加哥节点出发,穿过大西洋和欧洲大陆阿姆斯特丹节点,到达莫斯科节点和俄罗斯科学城,穿越西伯利亚进入中国并到达北京节点和香港节点,再穿过太平洋经美国西雅图回到芝加哥节点,形成一个闭环。该网络的建成将惠及众多领域的科学研究,支持三国乃至全球的科教应用,我们期待着这样一个网络能给教育系统带来新的发展维度。
由于信息技术正在将这个世界缩小为卫星和传真机器,各国社会、文化及经济的迅速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一国际化趋势影响下,我们也将看到各种新的教育方式的出现,并成为使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不同的人们联系的手段。
(四)远程教育全球化趋势明显
当今,远程教育形成了全球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远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和院校合作正在加强。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全球教学,如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1999年已在190个国家拥有了3万名学生。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远程教学大学正在将他们的教育扩展到亚洲地区。一些亚洲地区的远程教育大学也正在使它们的教育地区化或国际化,如中国澳门的亚洲国际开放大学正在香港和内地寻找教育市场。马来西亚的电子通信大学已经有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学生注册。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已将其课程发送到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并计划为尼泊尔、马来西亚、南非和美国提供课程。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推荐阅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06-01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现状10-26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学院10-23
航天航空类就业方向05-31
航天航空知识竞赛附答案11-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晚会举行09-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教育工作汇报07-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05-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授予博士学位证明11-03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观后感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