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滑脱风险评估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精选2篇)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 篇1

1、防止导管滑脱,应预防为主,认真评估是否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

2、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3、留置各种导管患者,当班责任护士均应进行首次危险度评估。评分≤8分的患者存在导管滑脱轻度危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每周评估一次;评分9-12分的患者为中度危险,每3天跟踪评估1次,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12分者存在导管滑脱高度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导管滑脱,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悬挂高危警示标识,高危患者,每天评估1次;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评估,直至拔管或出院(死亡)。

3、如发生患者导管滑脱,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医生,应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护士长。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4、科室将导管滑脱的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按护理不良事件书面报大科、护理部,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管路滑脱防范制度

1、认真做好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患者入院(转入)、置管及发生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按进行评估。

2、各类导管标识醒目,有效固定,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并做好交接班。

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导管滑脱风险及防范措施。

4、对于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患者和小儿应特别注意导管的保护,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松紧适度,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对存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6、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导管滑脱时,立即报告医生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按照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END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共发生管路滑脱事件45例,具体包括留置导尿管18例(40.00%),胃管10例(22.22%),深静脉置管5例(11.11%),引流管12例(26.67%)。共涉及护理人员15名,其中包括护士12人,护师3人。

1.2 管路滑脱事件的原因分析:

经过对45例管路滑脱事件的分析,我们确定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管路护理经验不足,无法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将既定的护理计划落实,其次,对患者的基本评估出现较大差异,缺乏预见性护理措施,45例事件中由于护理人员主观原因造成不良事件共计15例(33.33%);(2)硬件原因,管路固定不妥是造成管路脱落的主要原因,45例事件中由于硬件原因直接造成的不良事件共计22例(48.89%)[1];(3)患者家属对于管路护理依从性差也是造成管路滑脱的原因之一;45例事件中由于他人因素直接造成不良事件共计3例(6.67%)。

1.3 应对措施:

(1)护理人员培训: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各种管路护理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并对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某种事件或具体情况的主观分析能力,防范脱管事件的发生。(2)护士长提供适当的管路护理用物,并加强对管路护理的监督,对于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更正和示范,并对管路的长度、是否牢固及是否通畅进行仔细的观察并记录。(3)改善临床环境:从临床研究来看,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会造成其在工作中的注意力和热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管道脱落的情况也更高;因此,实行弹性排班制度,以缓解由于人力不足或高强度工作量引起的护理质量下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道脱落的发生率[2,3]。(4)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其遵从医护人员要求对于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以提高其护理依从性;针对躁动患者,可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以避免管道意外脱落的情况发生。

2 结果

实施SHEL模式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后,护理合格率、管路滑脱事件发生率较之实施前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3 讨论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当前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不彻底的情况,对于某一个不良事件总是一味的将差错归结于个人因素,从主观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不足,这也是临床上在应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综合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本次研究通过SHEL模式对相关因素的具体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管道脱落的发生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效果较之常规方法势必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本次研究来看,我们选取了2013年9月~2015年4月全院的管道脱落进行研究,共计45例,随着SHEL模式的分析的开展及相关应对措施的制定,管道脱落事件由2013年的28例,逐年递减至2014年9月的13例及2015年4月的4例,从这组数据变化上也能从侧面看出SHEL模式的临床价值[4]。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借助SHEL模式分析管路滑脱的原因,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客观的认识到,在防范管路滑脱中的不足之处,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仅管路滑脱的发生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整体护理质量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义兰,李慧,张远,等.2783例留置管道非计划性拔出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161-163.

[2]陈晖,徐东娥,钱援芳,等.SHEL模式在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08):103-104.

[3]李敏,等.自制约束手套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意外拔管的临床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3,10(4B):968-969.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推荐阅读:

供水管路整改安全技术措施09-12

上一篇:组织人事处工作总结下一篇:内蒙古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内容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