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如何快乐?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 如何快乐?(精选9篇)

作文 如何快乐? 篇1

作者:邓红梅

英德市白沙镇中心小学邮政编码:513057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这就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的现象:

1、重模仿,轻创作;

2、重数量,轻质量。并且,小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见解。

一、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级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的:

1、让学生说真话。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他不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避讳语言。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毫不掩饰地写在纸上:“我手上扎了根刺,疼得直哭。”、“我最爱吃土豆。”从这些,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如果你非要他写他如何坚强、非要他把“土豆”改成“马铃薯”,不觉得是对纯真的扼杀吗?因此,尽管文中的语言并不优美,尽管文中没有用任何修辞方法,但只要写的是真话,就是一篇好文章。鼓励学生写真话,也是在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如果教师要求过高,把习作改得面目全非,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习作的自信心,积极性,让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以致学生感到写作文难而生畏。这个比方打得好:“试想,如果一个刚会说话的孩子,父母发现孩子出语不妥。就给予指责,这个孩子—定会因此而少言寡语,甚至成为不爱说话的人。”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观情感方面的因素,重点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于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写真事,“句句真诚”。在作文课上,我们老师听到学生经常说的话就是没什么可写的。”是啊,路上没捡过钱包,没遇到过落水儿童,没赶上老爷爷推车,更没遇到过盲人过马路„„没遇到过一件“有意义”的事,的确不知该写什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都是鸡毛蒜皮式的、琐琐碎碎的小事。一首歌中唱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写身边发生的平凡的小事,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不仅要写好的,也可写一些不良现象,只要不是纯心捣乱,不是成心要坏谁,那些生活中的小片段:同学之间的友谊、矛盾,课间的游戏,因为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大发脾气„„都可写入作文。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写起来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虽然文章中透着天真、洋溢着稚气,却认我们看到了一颗颗闪亮的童心。一群乳嗅未干的小学生,硬要他们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来,岂不是对天性的掠夺吗?;

3、抒真情,“我手写我心”。小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天真的,甚至是无知的,他们常常会异想天开,反映在作文中也是这样。他们常常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兴高采烈,也会因被人误解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了学生的“情”,淡淡的,纯纯的,这种情像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的,这是学生的真情读白。你非要他们“要爱就爱个死去活来,要恨就恨个咬牙切齿”,不是强人所难吗?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很多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叶圣陶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不强,要悉心培养。二要培养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三要培养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要养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写观察日记(可定点观察,可移步观察,可连续观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办法。又一次,我给学生布置的习作题目是《我喜欢的小动物》,要求学生回去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后才写,有个小学生,他为了观察小壁虎,就捉了一只壁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天天观察。过了几天,他发现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根据观察中的发现,写的作文真实、生动。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我国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读对学生习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合理、适时指导学生搞好阅读。一是加强精晶范文的阅读。范文除了教材选取的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名家精品,如名家散文:茅盾的《白杨》,朱自清的《春》等;二是注重课外发展延伸阅读。让学生搜集、阅读并摘抄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资料书,帮助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辅导书,还有优秀范文等。如学习了《小音乐家扬科》后让学生读“世界摄影大赛的儿童评委——王真”的故事;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读安徒生的《安徒生的童话》。三是读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长见闻的书(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文学科普、通俗历史和生活科学等)如:《中国上下五千年》、《科学家的故事》、《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儿童文学读本》、《环境与自然》等书籍。让学生在广读、多读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语言、借鉴写法、收集好词佳句,同时受到情感陶冶。在指导学生多读的同时,教师要知道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记,以便积累素材和写作技巧。

三、习作要有真情实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指情感作为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学生正确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即须真挚的情感去体验。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辅导学生写一篇介绍暑假生活的作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一些事,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事情,这时学生往往就有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把自己的小故事讲出来。当然,事情一旦叙述清楚,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就不再困难。

2,引导实践,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次体育活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对体育活动有所体验,对活动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而

且有真情实感。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懂得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进作文中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3,教师带头写好“下水”文,熏陶学生情感。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教师爱好作文,文章写得情趣盎然,鞭辟入理,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逐步写好作文。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情感。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语文老师。为此,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敢于大胆地把一些真实的事情、心理真实的感受写到作文中去。从而做到作文内容的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也使学生更加喜欢写作文。

5,肯定成绩,深化学生的情感。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小学儿童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成就范围内。在作文过程中,肯定学生成绩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热情鼓励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个性培养原则。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予于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为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如:片断练习、即兴作文、口头作文、活页作文等。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一写作文。

作文 如何快乐? 篇2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的身体处于放松和协调的状态时, 大脑最活跃, 对信息能作出较快的反应。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然而,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却发现有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面露难色、心生畏惧, 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东拼西凑, 言之无味, 毫无情感可言。那么, 如何让学生敢于写作文、乐于写作文, 从写作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享受到作文的喜悦呢?

1. 引入熟悉话题, 做到有话可说

一直以来, 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 尤其怕写以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为题目的作文, 因为不熟悉, 所以不知从何说起, 也就无话可说, 自然就怕了。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应付差事的不良风气, 导致学生怕写、厌写、胡乱写的现象, 老师就会感到难教, 学生也会觉得难学。因此,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时, 对于课本上的一些不符合学生实际的作文题目可弃之不用, 从而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话题, 或者让学生共同选定话题进行训练, 让学生有话可说。

例1:当学生进入初中之后, 环境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学习内容也加重了, 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生理上也就比在小学时复杂得多。根据这一系列的变化, 笔者引导学生以“上中学以后”为话题在课堂上讨论, 然后自拟题目作文, 因为这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内容, 所以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经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例2:学生进入九年级后异性之间会产生好感, 甚至于出现所谓“早恋”现象, 笔者就以“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为话题让学生发表见解, 而后自拟题目作文, 学生对这种敏感的话题所引发出的见解可以说是成年人所始料不及的, 他们的见解对同龄人的同化作用可以说比成年人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这样的话题既达到作文训练的目的,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由于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话题进行作文训练, 所以就很少发生应付差事完成作业的现象。作文必须做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引入喜欢内容, 做到言之有物

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 尤其怕写以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为话题的作文, 因为不喜欢, 所以不知从何入手, 也就言之无物, 空洞乏味, 自然就怕了。长此以往, 就会形成只图完成任务的不良习惯, 导致学生害怕写、讨厌写、随便写的现象, 老师就会感到不好教, 学生也会觉得不好学。因此,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时, 我们一定要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为话题, 或者师生共同拟定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训练, 让学生言之有物。

例1:很多学生在每次测试后由于成绩不理想, 情绪就会很低落, 为了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笔者就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材料进行作文:“有这样一个实验, 把跳蚤放进杯子里, 它轻易地跳了出来。给杯子盖上一块玻璃后, 一次又一次, 跳蚤重重地撞上去。于是跳蚤变得聪明起来, 开始调整跳跃的高度。一天后, 去掉玻璃盖, 跳蚤仍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一周后, 它仍没有跳出来。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此篇作文由于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作文训练, 所以学生的作文就不会空洞乏味地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有的写成寓言、有的编成故事、有的写成童话、有的写成议论文等等。充分体现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且看一位学生作文中的片断:“现实生活中, 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几次失败后, 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取得成功, 而是在心中人为地设置了一个高度, 一个人为的无法逾越的高度———信心, 从而限制了潜能的发挥。”

例2:当发生学生打架现象时, 如果只用空洞的说教, 学生是难以接受的。笔者曾以这样的故事为话题引导学生作文:古时候有一位猎人用一张网捕鸟, 在网内撒上鸟食, 引来了不同种类的很多只鸟。当猎人要收网时, 那些鸟拖着网飞起来, 猎人跟着鸟飞的方向追去, 遇到一个农夫, 农夫笑猎人说他又没有翅膀是追不到鸟的, 猎人很有把握地说他能够把鸟追到, 农夫只是摇头……请以“猎人是否能把鸟追到”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学生为了把这个有趣的话题弄清楚, 在课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还联系现实生活谈了自己的体会。作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鸟如果能够团结起来, 猎人就追不到它们, 可惜鸟不是人, 它们没有人的智慧。”这样的作文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引发了学生对现实事件的思考, 还训练了如何针对具体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3. 穿插课外活动, 激发表达欲望

实践表明, 对于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事物比其它任何事物都能使自己感到亲切, 容易染上感情色彩。因此,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 参与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等等, 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现实生活。活动的组织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尽可能多开展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的活动。例如“到大自然中找春天”“有趣的词语接龙”“帮助孤寡老人”“给广告牌找茬”等, 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其中。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同学的表现以及活动中的心情感受。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及时交流, 说感想、说体会、说心得。通过多样的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又使他们得到了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 写起文章来就很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作文从“要我作文”向“我要作文”切实转变。

摘要:本文就“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的问题, 着重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引入熟悉话题, 做到有话可说;引入喜欢内容, 做到言之有物;穿插课外活动, 激发表达欲望。

关键词:中学作文,兴趣激发,快乐作文

参考文献

[1]温永选.试论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 2001.

[2]艾萍.论体验式作文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 2006.

[3]姜玲.激活情感让兴趣作主—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热情[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 2006.

如何让孩子快乐作文 篇3

学生刚入学的启蒙阶段,就要涉及到说话、写话,这是作文起步、开局的关键所在。每一次练笔写话我都不做太多限制,让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自由表达,这是培养写话兴趣的第一步。步入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涉及了一个内容——作文,这就更要求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来、写出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和鼓励。立足于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写话、作文是很简单、很有意思的事。这样一来儿童的心灵完全处于自由快乐的状态,写作思路也就被打开了,一句句童言稚语就会从孩子心底流淌出来。给学生这样写作的自由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场春雨、一场冬雪,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或难忘的一件事等等,这些都会是孩子感兴趣的写话内容。于是我们不妨鼓励学生记日记、写随笔,可自然成文,也可以写片段。这些出自孩子们的发现和喜悦,依据孩子的天真和个性,他们内心很快会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激发真情,表露实感

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这种弊端必须千方百计去逐渐克服,而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成了作文指导教师努力的方向。

唯有出自肺腑之言,方可生动、自然、感人。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曾有一阶段,为了丰富学生语言、帮助学生写成作文,我便为学生提供下水文,以及写作的条条框框,指导学生每段写什么,或是出示一些词语,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必须使用它们。这确实能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学生也有了写作思路,可是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班里学生写出的作文近乎千篇一律。面对这种情况我开始用心观察、分析学生,寻找答案。如果不给学生下水文,孩子不会写,给了材料又会出现上面的结果,怎么办?我在一次县级作文公开课中找到了答案:那次作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六单元作文《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为了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写作,我以孩子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给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为例,指导孩子怎样描写才能使人物特点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地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然后再让孩子立足实际,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下来,鼓励他们要大胆地写真人、说实话。结果孩子们写出来的片段得到了在场的每一位领导、老师的赞扬。此后我的每一次作文指导课都是这样上的,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渐渐地从老师的作文指导意念到学生的写作风气,均有了大大的改观,日渐形成了主动、快乐的作文之风。

追求作文真实性,一方面需要教师选择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对象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话、实话、心里話自然轻松;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不断积累了素材,也方便了写作。

三、放飞想象,鼓励创造

莎士比亚说:“想象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作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为师者先要解放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合情合理地想象、表达。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是十分善于发挥想象、自由作文的。在他们的笔下,风中摇曳的小树是在晨练保健、宁静的夏夜青蛙会“呱呱”的与小鱼争论月圆月缺……

孩子们喜欢在涂涂画画、自言自语中闪现出某些奇思妙想,如果能鼓励、引导学生随时落笔成文,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很快提高,而且学生会饶有兴趣地描述自己的独特想象、感想,这远比勉强习作好得多。

四、开拓思维,弘扬个性

初中英语作文如何做个快乐的孩子 篇4

wise What did Masefield mean? Without thinking about it

much, I had always assumed that the opposite was true I could not forget it The wisdom that happiness makes

possible lies in clear perception, not fogged by anxiety nor dimmed by despair

and boredom, and without the blind spots caused by fear Then you discover what kind of wisdom has accompanied it Happiness is like a pair of eyeglasses

correcting your spiritual vision Unhappy, with your thoughts turned in upon your

emotional woes, your vision is cut short as though by a wall

The long vista is there for the seeing Everything assumes a fairer

如何真正找到快乐 篇5

/達難陀長老著‧林淑丹及廖舜茹譯

『快樂』,命運之神說道: 「這項獎勵,人人皆有機會,然而唯有耐心耕耘的人才能獲得; 你已經走過一半的人生旅程,現在,請你站起來往前走,你追尋的目標正在轉角處。」

你想要擁有快樂嗎?對於這個簡單的問題,人人都想回答「是!」 是的,世人皆想擁有快樂。但是,快樂的要素和如何獲得它的觀念卻因 人而 異。

一位作家曾說:「多數的人對快樂的定義,在於不斷的追尋,希望 成為夢想中的自己。對於這些不幸的人們來說,快樂是彩虹的彼端,是 整壼的金子。他們花了大半輩子追尋彩虹,但他們從沒有發現陰影亦步 亦趨地追隨。因為,快樂是該往內心去尋找。」

快樂存在於追尋的過程中,並非終極的目標。擁有崇高理想的人是 快樂的;對週遭事物感到滿足的人是幸福的;不去干擾他人,讓他人擁 有平靜生活的人是幸福的;對社會貢獻所學的人是幸福的;對本身職業、家庭雜務和日常小節皆存有愛而去做的人是幸福的;擁有愛的人是幸 福的;快樂的人是幸福的。

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幸福,縱使知道幸福會輕易消逝,人們還是日以繼 夜地找尋幸福。但是,在一番苦幹之後,通常人們仍然距離幸福非常遙 遠,為何會如此呢?

追尋幸福

現代人的生活非常艱辛 —— 人們辛苦地奮鬥,希望得到金錢上的報 酬、生活上的舒適和奢華。但是,這種生活方式不會帶來快樂,反之,它帶來的是焦慮和壓力。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有一些重要時刻,心靈 的愉悅遠超過物質生活所帶來的感官刺激。

不容否認地,生活的舒適來自於經濟的優渥。我們無法謊稱那些生 活在饑餓、悲慘中的人們是快樂的。在貧民窟那樣的環境下,的確壓抑 了人們的幸福。一個大家庭必須擠在一間小屋內生活、吃飯、睡覺和扶 養小孩的情境,確實令人為此感到同情。這般卑劣的環境和悲慘的生活,常使這些地區成為犯罪的溫床和痛苦的深淵 —— 除非這個地區是由希 冀在窮苦中找尋平和的聖人們組成。

無論如何,富裕和貧窮、幸福和悲哀皆是相對的字眼。一個有錢的人 可能是不快樂的,而另一個窮人卻可能擁有快樂。假如金錢能夠正確而有 效地使用,那麼富有是上天的賞賜。相對而言,窮人們的悲哀之一,卻是 他們的物慾;通常,他們在物慾無法獲得滿足的情況下,對生命充滿怨恨。而富人們的悲哀是,心靈無法自財富中提升,他們愚蠢地死孚金錢。因 此,幸福並不來自上述的這些富人和窮人們。

有些人們認為快樂的來源,來自於一個情投意合,可與之相孚一生的 伴侶。有些人們認為,孩子是快樂的源頭。但這些卻不是永久不變的。生 命的伴侶會死亡或離開;而有些子女帶給雙親的悲哀,遠超過快樂的時光。我們應該學習對自己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與快樂。即使連最微小的期 望都無法實現時,我們對目前的狀況仍該感到滿足。

沒有孩子的妻子:從前有對貧窮的夫妻,結婚多年但膝下猶虛。儘管 在各方面,他們皆感到幸福,但這位妻子卻有著強烈的母性本能,非常希 望能有個自己的小孩。丈夫建議領養,但她卻百勸不聽,堅持小孩必須是 她自己的骨肉。於是他們試了各種偏方,卻不見效果。她因而感到沮喪、壓力、焦慮和不完整的感覺,並影響了她的健康。漸漸地,為人夫者也發 覺到妻子的改變。她甚至假裝自己懷孕了,實際上卻不是這麼回事。

然後,某天丈夫回家時,卻發現妻子手上抱著一綑東西臉上散發著愉 悅的氣息。他檢查了她手上的東西,才知道那不過是一塊木頭。妻子百般 呵護那塊木頭,把它當成真正嬰孩般地照顧,盡力扮演為人母親的角色,還將它打扮一番。她甚至為她的「寶貝」做了個溫暖而舒適的搖籃,唱著 溫柔的搖籃曲哄「它」入眠。

實際上,她的舉止如同一位小孩在玩著洋娃娃般。那位丈夫對此感到 非常憂慮,帶她到一位有名的精神病醫師處去診治。這位專家細心地檢查 了她的狀況,然後做了一個驚人卻人道的決定。他對那位丈夫解釋道,這 個女人藉由幻想來得到真實生活中所無法擁有的快樂。必須將那塊木頭丟 掉,讓她的舉止恢復正常。但是,這將剝奪了她的幸福泉源,對她而言是 件殘酷的事。

有時,我們的抉擇必須出自於內心,而非冷靜的理解力。同時,我們 如果有了非份的慾望,它會影響我們對常理的判斷。

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影響個人的幸福甚鉅。菲力浦‧吉伯斯爵士在 他的《逃脫之道》一書中曾說道:「人類對於幸福課題無止盡的探索中,希望能夠尋獲某一種政治和社會制度,讓個人的機會得到最大的發展。這 類幸福包括了:

一、適量且有趣的工作。

二、個人、家人和週遭親友的安 全無虞。

三、在生活上最低限度的舒適。

四、對於敏感且熱心的人而言,假如大部份的人類都在受苦,他也無法快樂。

五、在不傷害他人的榮譽下,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享有充份的自由。在這類思想和行為的自由下,他 可以充份享有冒險和享樂的機會;他可以擁有美感經驗、洞察知識的真諦 ;征服自我及其所處環境;嘗試對心智和身體有益的事物。」

釋尊教導人們採用無害且正當的方式去得到快樂。不可以為了自己的 快樂,而使他人或其他生物受苦。請記得釋尊的忠告:「那些自食其力不 傷害他人的人,才能受到上天的祝福。」

幸福的要素

為了建立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我們應該培養慈悲心、增進智慧。悲智雙運可以使人們達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只具有善心而忽略了智 力,我們將成為好心的傻瓜;相反地,如果我們光注重智力發展而忽略了 情感的培育,我們將變成沒有同情心的頑固智者。根據佛教教義,為了求 取性靈上的自在,人們必須結合慈悲心和智慧。藉由愛的鼓舞和知識的指 引,人們方能得到良好的生活。

慈悲是什麼?慈悲是愛心、珍惜、仁慈和寬容。慈悲表現於對生靈的 愛心和關懷,尤其是對處於不幸情境者的同情。

智慧是什麼?智慧即是認清事物的本質,將心靈的高貴面發諸於舉止 間。當一個男人遇見深深吸引著他的女子,他便希望再見到她,他的快樂 和滿足來自於她的出現。但是,當情況改變,他無法再見到她時,他不可 以有不講理且愚蠢的舉止。畢竟,在人類經驗中包含了無法滿足的一面。假如他對她不存有虛幻的依戀和自私的執著,他尌能從這種痛苦中,找出 相對的自由。在快樂的人生中,痛苦和悲哀仍然存在著;但是,這並不意 味著人們無法由感官快樂中找到快樂的感覺。只是這種愉悅是短暫的,而 且無法提供永恆的幸福。對於這項事實的了解,即是智慧。

幸福的要素是單純的,他們是一種心靈狀態,無法藉由我們週遭的事 物,例如財富、權力或名聲而獲得。當人們畢其精力,累積超過他們所需 的財富,直到發現儘管擁有全世界的金錢也無法買到少許幸福時,他們才 會醒悟和懊悔浪費了生命,但為時已晚。所以,我們必須認清追尋感官快 樂和幸福是兩碼子事。感官的刺激容易消失,無法提供人們永恆的幸福。而且,我們可以用金錢換取感官上的快樂,卻無法買到幸福。幸福的基礎 來自單純的善良和清晰的是非觀念。

除非人們對自己感到滿意,否則無法感到快樂。心靈的平靜,只能藉 修行和禪定來獲得。我們所需努力的仍多,但做得太少。經由自我分析和 淨化心靈,我們與生俱有的美德方得以展現。這項工作並不容易,需要耐 心、決心和毅力。

幸福猶如香水般;當你灑向他人時,你也能沾其芬芳。

假如你想獲得寧靜、愉快的生活,請允許他人也擁有這般的生活。除 非你根據上述崇高的原則來調適你的生活,你無法冀望幸福和平和。同時,你也不應期望他人的感謝。戴爾‧卡內基曾說:「假如我們希望獲得幸 福,那麼,讓我們不再介意他人是否為我們的付出而感謝,只要衷心地給 予他人你所擁有的。不知感恩圖報是很自然的,如同雜草般會輕易蔓延孳 長;而感謝的心卻如玫瑰般,需要人們的培養、灌溉、愛心和保護。」 對於容易獲得的事物,人們很難存有感激的心。只有在這些事物被取 走時,人們才會產生感謝的心態。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和擁有的生存器官都 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被濫用。但是,人們不該像魚一樣,直到被迫 離開水面,方知水的重要性。

亞伯拉罕‧林肯曾說:

根據我的觀察,人們唯有決心使自己快樂時,他們才會感到快樂。

我們不能希望只靠祈禱尌能得到快樂,而必須努力方能得到這些祝福。對神的信仰和禱告是有益的,但是,當你出門時,別忘了鎖上門。因為 誰也無法保證神會一直替我們看管著這幢房子。我們不應該逃避自己的責 任。假如根據道德規範來生活,可以在現世築起一座天堂。但是,當違反 這些規範時,在現世尌會嚐到如地獄般的煉火。當人們不知如何根據孙宙 自然的常規來生活時,常替自己招惹麻煩。不僅使自己縛手縛腳,更常感 到一股不平之氣。假如每個人都能循規蹈矩的生活,那麼,不用等到往生 尌能享有天堂般的快樂。因此天堂與地獄尌在現世。善行和罪惡在世間循 環不止,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人類都無法確定「天堂」和「地獄」是否 確實存在。對於這項課題,至今沒有定論。

天堂和地獄在何處?從前有位僧侶,他最有興趣的講道題目是「天堂 與地獄」。有位皈依者卻對這位僧侶的反覆說詞感到厭倦。於是,某天他 站起來說:「告訴我天堂和地獄在哪裡,假如你不能回答我,你尌是說謊!」這位僧侶向來是位單純的人,他在此時顯得相當害怕。他不但沒有回 答,而且保持緘默。他的沈默使得這位聽眾更為生氣,他大叫著:「告訴 我,否則我揍你一頓!」這位僧侶很快地恢復了他的機智,回答說:「地 獄尌在你身邊,而且帶著你的憤怒。」那位男士了解到真相之後冷靜下來,開始笑了起來。然後,他問道:「那麼,天堂在哪裡?」僧侶回答說: 「它尌在你週遭,和你的笑容同在。」天堂和地獄之別,在給我們如何生 活。只要是生物存在的孙宙角落,必定同時存在著天堂和地獄。

幸福在何處?

我們往何處去找尋幸福?「在你內心」,佛陀如是說。無人會否認幸 福是人類所渴望的,但幸福卻不是憑空可得。幸福是種理性狀態,並非是 生理上的嗜好和熱情。

對生活感到滿足的人,卻連襯衫都沒有:有位東方國王感到不快樂,於是向一位哲學家尋求忠告。這位哲學家建議國王找出全國最快樂、感到 最滿足的人,然後穿上他的襯衫。經過長時間的找尋後,終於發現了這個 男人 —— 但他卻連件襯衫也沒有。

一位知名作家曾說:「假如你想見見全世界最快樂和滿足的人的話,請看看那位穿著乞丐裝的王子。」

無法滿足的慾望是人們不快樂的主因,拋棄你的慾望,你將由不幸福 中得到釋放。「我只傳授一件事,」佛陀說道:「人們受苦的原因和停止 受苦的方法,就如同海水只有一種鹹味般,我的解決之道只有一途。我將 指引你們一條道路,由此你可以由不真實走向真實生活,由黑暗處走向光 明面,由死亡邁向永恆。」

平靜和滿足也是依個人需要而定;狗兒喜歡骨頭不喜歡青草,牛卻喜 歡青草不喜歡骨頭。同樣地,有些人喜愛刺激的生活勝過寧靜。有些人卻 喜愛安靜的生活勝過刺激的事物,某些食物對某人而言猶如天堂盛宴,但 對某些人卻是有害的。能治癒某人的藥物,卻可致他人於非命。某些人的 快樂,卻能夠擾亂他人的秩序。幸福是種心靈的狀態,能夠經由己身修行來得到。外在的財富、名聲、社會地位和受人歡迎,都只是幸福的短暫來源。幸福的真正來源在於心 靈,具有涵養的心靈,才能提供真實的幸福。某些人認為人們無法獲得心 靈上的平靜,這種觀念是不正確地。每個人皆能藉由淨化心靈來開發內心 的平靜。

放棄世俗間會腐壞消失的事物,人們可以得到不朽的幸福感。

如何让员工快乐工作 篇6

最佳的工作效率来自于高涨的工作热情。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工作兴趣淡薄的人会全心地投入工作,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兴致勃勃会让人更好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的成绩。相反,如果没有突破就会功败垂成。员工在长期平淡无奇的工作中如果没有突破就会功败垂成.员工在长期平淡无奇的工作中如产生厌职情绪,根源可能就在于我们的管理机制与方法出了问题。

1.变领导为引导

不可否认:“撞钟和尚”是由于强迫员工干他不愿干的事造成的,长期以来有不少管理者都是一命令的方式来强迫员工做这做那,结果并不理想,这也极大的防碍了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

2.将工作变的有趣

俗语有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同样的道理,变化繁多的游戏总是比单一游戏来得有趣,倘若某一位员工对工作有兴趣,再加上工作本身富于变化,那做起事来便会着迷,更愿意处理人事复杂、困难的事,同时使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由“厌业”到“乐业”

一个员工不可能光是从事同一岗位的工作,管理者应指导员工如何改变环境使工作变得更有兴趣,不管管理者使用何种方法,要使单纯的工作有所变化并非易事,应尽量让员工们加以思考,或给他们创造出一个竞争对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起员工的干劲。

4.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现在需要的管理方式远比过去的要“灵活”得多。当然,管理者是帮助他人完成他能力所及的事,描绘出未来的远景,鼓励教导他人,并能建立与维持成功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的能力、现场指导、身体力行,组成团队―――这样会给员工带来榜样的身影。

5.消除不安因素

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因素,使你的下属员工感到无法安宁。如果这些情况是由于身为管理者的你造成的,你一定要设法消除他们的不安。消除工作环境方面的不安,可以按这样的顺序:“马上能做的,立刻解决;过一段时间就能改善的,宣布解决问题的时间表;暂时不可能解决的,诚恳说明困难的所在”的原则,逐一加以改善或说明,只要员工觉得合理,自然会消除不安的感觉,使自己改变心态,从矛盾型转为稳定型,从而安心工作了。

如何让孩子们学习快乐、快乐学习 篇7

按国家《义务教育法》就规定, 孩子六岁了就应该上学。这是他们的义务。但在孩子们心中, 这就是家长们的事, 他们是被迫上学的, 心中是不愉快不快乐的。

肖川在《教育有理念与信念》中说:“如果一个在校园里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 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单调重复的学习活动之中, 那么, 他的一生中, 还能拥有多少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活力?”

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个快乐的、有意趣的、能够充分体验成功感的过程。可我们的孩子总是怏怏不乐的。学习成了孩子们的负担, 他们不是自愿的, 而是在机械地完成老师和家长们的任务。尽管国家教育部也规定了要大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老师也响应了号召, 可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快乐。

作为一个教师, 如何让孩子们学习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研究的课题。结合校情和工作实际, 我想谈几点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着实减轻课业负担, 减少学习压力

一个国家教育的成败, 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教育部三令五申地强调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贯彻执行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目标明确。我们的国民经济虽上升较快, 但我们国家的国情是:我们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多, 国家教育经费始终很有限, 广大农村的孩子的教育条件还很差, 师资也欠缺, 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口号。

减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减负一旦成为现实, 将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良好的环境。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要使学生获得自由, 就要把他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减负”就是还学生以自由, 把过重的课业负担剥夺的时间还给他们, 把无休止的考试复习剥夺他们的空间还给他们。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他们才可能去创造, 而不必跟着课本亦步亦趋, 跟老师学舌。他们才有可能有自己的见解, 有自己的创意, 才有可能才思驰骋, 无羁翱翔。这样, 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民族素质。

减负不是简单让学生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更重要的是要减负增效,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堂要面向大多数, 课下通过个别辅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教师要整体安排教学进程, 分散难点, 分解压力, 从而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大家都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教育, 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教育不单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 还有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即如何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愉悦的、具有探究性的情境教学设计, 可以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课堂教学中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达到最佳境界。

教师要使学生敢于思考, 善于思考,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强调学生的学。农村远程教育的应用指导思想也是强调学生的四种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我们教育必须着眼于开掘学生潜在的内在心灵, 唤醒学生内在的动机, 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感悟,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 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 我们语文课在上《观潮》一文时, 很多学生是没看见过大海的, 更不要说观潮了。为了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情寓其中, 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我们就可运用远程教育媒体资源, 下载图片和视频录像, 让学生亲眼目睹潮来前、潮来时、退潮后的真实情景, 这样就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激情, 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把机械的练习变成趣味性的活动

现在的孩子一谈到学习就叫苦不休, 沉重的书包、空洞的课堂, 再加上繁锁的作业, 他们背负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作为教师, 我们早就让学生真正解放出来, 让他们回归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不能让过多的练习占据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

如何让农村小学生快乐写作文 篇8

一、让学生学会从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中积累作文材料,寻找题材

乡村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游玩在广阔的田野上。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明澈清亮的溪流,溪水中色彩斑斓的鹅卵石……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对美的感受;上树捉鸟、下河摸鱼、放牛放羊、喂鸡喂鸭……无穷的趣事,多样的劳作,留给孩子们深刻的印象。和大自然如此亲近,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充实了他们的生活。这些都是城市孩子无法相比的。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却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不会收集,反而觉得“无所事事”;较多的习作是胡编滥造,缺乏情感的。教师可以利用我们农村生活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平时注重积累,学会收集,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注重积累,丰富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遇到精彩的片段可让学生做批注,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经常坚持,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三、作文教学要与日常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有了材料,如何去布局谋篇,这是写作基本功的问题。要练好作文基本功,仅靠作文课的“突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也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

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仿写句式、仿写段落、仿写篇章,坚持一定量的仿写练习,并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到一定的语言文字及修辞方法,掌握一些布局谋篇的作文方法,及时地通过练习得到内化巩固。那么学生对“怎么写”和“如何写得好”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想像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它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转换……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

3.有些课文表面已结尾了,但深思却蕴意深长,此时教师若恰当地因势利导,便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捷径。

4.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优生更优,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

其次,教师的评价还应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让他们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历史 篇9

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说: 学习不是为了受罪,它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快乐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 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惊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关键词:快乐学习、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堂改变以往单调沉闷的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入手,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这已成大势所趋。那么如何营造活跃快乐的历史课堂的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独特魅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日常生活中,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同样在历史课教学 中,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的掌握历史知识。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要靠师生共同营造,而主导作用在教师。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幽默的教学机智,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不一定要有歌唱家的歌喉、舞蹈家的灵动、表演家的逼真,只要敢于放开胸怀、亮出自我,表现出独特的自我。例如:在讲述知识时,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在讲美苏争霸时,我突然改变声调,用紧张语气说: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的同盟关系开始走向敌对,而这种敌对表现为冷战中的较量争霸。下面请看美苏两位掰手腕高手上台的较量。同时用自己的肢体做出掰手腕的动作并出示美苏两国首脑掰手腕较量的幽默漫画,使学生听时紧张看后轻松,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二、设疑问,找因果。

教学中,假使只是平铺直叙的把所教内容讲给学生,一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的优劣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抓住教材关键,设计问题,编出答案,让学生去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思考问题。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全国”这课时,提出“秦统一的条件是什么?”和“秦是如何强大起来的?”两个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内容的作用,使学生自然想到,商鞅变法后使秦逐渐强大,并为秦的统一做了准备,理解秦的统一是必然的。这样设疑问,找因果,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并且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用对比来激情趣

在《中国古代史》课里,有很多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的例子知识点。如,春秋时发明的生铁冶炼术、西汉发明的在犁上安装犁壁和用温室栽培蔬菜的技术等比欧洲早上千年的科技成就,都充分表明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地位的。这些知识点的对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能激起学生学习探求掌握知识的欲望。还有,在讲近代中国落后,受西方列强欺辱这段历史时,也应把中国之落后状况同西方国家科技成就的先进相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科学文化落后,经济落后,国力衰弱就会被动挨打、受侵略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自觉的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坚定信心。

四、历史知识和影视娱乐联系起来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通常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毕竟太远了。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有关清朝前期历史时,正值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该剧在中学生当中掀起了一股“小燕子热”,他们对剧中的人物如小燕子、尔康等人物了如指掌。在讲课前,我首先问学生三个问题:(1)看过这个电视剧吗?(2)剧中那个皇帝叫什么名?(3)你是怎样评价这个皇帝的?学生一听高度兴奋: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我话锋一转提醒学生注意区分艺术作品与历史的不同,告诉他们要想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乾隆皇帝,可从下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既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到艺术作品与历史的区别,在愉悦中掌握历史知识。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要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让他们快乐、愉悦的融入课堂中。例如:我在设计《戊戌变法》教案时,让学生扮演变法中康有为、谭嗣同、慈禧太后、袁世凯等不同的历史角色,体验不同历史人物的心态,在全班演绎变法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事后学生讲:我们也做了一回“历史的主人”。事实上他们做了课堂的主人,轻松快乐的学到了知识。

六、重课本、不唯课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知识,还要教学生思考、创新、做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向权威挑战,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设计《太平天国》教案时,把不同的史学观点引入历史课堂。观点一: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浩大的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的革命战争。观点二: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么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引导学生提出新见解、培养其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要形成宽松、快乐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必须是教师、学生相互配合,创设轻松自由的氛围,神人历史。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让学生快乐学历史 黄霞 《陕西教育》 2009 第6期

 构建快乐的历史课堂教学 李政轩 《吉林教育》 2008 第3期

 初中历史引入“快乐教学”的尝试 黄瑞丽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第21B期

 历史课和谐合作学习初探 王家栋 张芹芹 《吉林教育》 2008 第7期

上一篇:人生底色作文1000字下一篇:《现代京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