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暂行办法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暂行办法(推荐7篇)

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暂行办法 篇1

社会评议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促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社会评议,是指全市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简称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的对象是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

第四条社会评议的内容: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间是否及时;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五)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设施、措施是否便捷有效;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是否热情周到;

(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八)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是否按照法规、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政府信息;

(九)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是否按规定收费;

(十)其它。

第五条评议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采取问卷调查、网上评议、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第六条评议等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评议结果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被评议的市政府部门和行业要针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整改结果。

第七条县市区人民政府于每年1月底前完成上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工作;市人民政府于每年2月底前完成上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工作。

第八条本市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信息公开工作的社会评议,参照本制度执行。

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暂行办法 篇2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是由政府机关牵头,组织公众、专家和媒体,对政府机关的一个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落实、服务水平、公开的信息质量等工作的调查和评议。在我国,各级政府制定政府信息公开规章制度均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展现出公众参与在政府信息公开法治中的独特价值[1]22。但是, 在我国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信息互动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要性长时间被忽视,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渠道单一化和非开放性,导致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二、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信息传播机制分析

1.社会评议参与下的政府信息公开信息传播要素及其过程分析。(1)政府信息公开信息传播要素及其关系。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传播的要素:1信息传播者,是信息传播行为的主体和引发者, 政府信息公开信息传播中的传播者就是除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即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16条规定可知,其还应该包括国家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2传播媒介,是指信息传播的渠道、手段或工具,将信息传播的各要素相关连起来的纽带[2]28。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和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3信息接收者,就是信息的需求方,信息的最终归宿。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接收者就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4信息内容,也是信息传播的客体。 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内容就是政府信息。信息传播者、传播媒介和信息接收者是信息传播三大要素,而信息内容是其传播的客体。(2)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信息反馈———社会评议。与最先提出的申农———韦弗信息传播模式相比,改良后的申农———韦弗信息传播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添加了信息反馈的过程,这也足以显示信息反馈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反馈是连接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关键环节,是接收者对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介而获得的信息内容及其服务的反应,影响着传播者自身的改进和发展,进而接收者会获得改良后信息内容和服务[3]145。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就是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公众通过政府信息公开部门、政府网站、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微信、微博等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传播中的信息反馈是其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信息反馈,就是信息接收者将收到信息且使用信息后反应送达信息传播者的过程。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反馈,就是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公众获得其所需政府信息及其服务之后, 针对信息内容、信息服务以及制度落实等政府公开工作中方方面面中的某些事项,向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反馈信息,从而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外部监督。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是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反馈的途径。那么,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反馈的唯一制度保障。 (3)政府信息公开信息传播中信息逆反馈———社会评议处理结果的回复。在贴吧中,我们从一篇帖子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发帖人及其他补充内容的吧友是传播者,我们自己是接收者,对该帖原文或吧友补充内容的评论便是我们对发帖人和吧友的信息反馈,而发帖人或吧友不会发新帖回应我们的评论,而是“@ 我们”从而在我们的评论内容下面进行回复,也就是说发帖人或吧友通过我们对其原来的反馈渠道,对我们反馈信息的反应进行逆向反馈,这种现象可称之为信息传播中的信息逆反馈。所谓信息传播中信息逆反馈,是指信息传播者对信息接收者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反馈。信息传播中的信息逆反馈主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逆反馈的内容是对原反馈信息的处理结果;二是通常情况下, 逆反馈利用原反馈信息传播渠道,只是反方向将信息传送出去, 当然也可采用更有益于双方沟通的方式进行逆反馈。传播学上的反馈,指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的反应,获得反馈信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4]。 同理,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是公众对收到政府信息及其服务的反应,获得公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是政府部门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图和目的,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是公众能动性的实践体现。政府部门接收到公众的反馈信息之后,通过对反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得知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诉求的具体事项, 并依据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及拥有政府信息的实际,对政府信息社会评议的处理结果再反馈给公众,这就是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信息传播中逆反馈现象。

2.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网络平台及其信息传播模式分析。 目前,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开展,即使委托媒体或其他组织进行社会评议也会有政府工作人员参加并按照政府相关要求进行,而进行特邀评议中邀请参加的人员都是政府确定,最终的社会评议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其可信度也不会很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义也不大。并且,政府部门接收到评议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反馈信息后,对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的处理结果的公开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的客观性、公正性、及时性和针对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社会性网络服务,是Web2.0体系下的一个技术应用架构[5]3,通过微信、微博、贴吧和论坛等途径,可以进行建立讨论组,对某一话题进行交流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更新与普及,出现了所谓的“5W”,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可以与任何人进行各种信息交换[6]。与传统的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的主体相比,由于社会性网络服务低门槛进入,只要拥有一个联网的移动终端,便可免费注册为会员,进入讨论区发表意见, 使得基于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的主体不再局限在特定主体,从而形成全民参与下的多元化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主体结构。加之,取得准入资格后,进入特定讨论组内的人,都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意见,也可以回复其他人。从而使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的过程在全民监督、全民参与下进行,保证了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社会性网络服务可以实现同一渠道进行信息的双向流动,传播者和接收者两者的角色随时相互转换[7]62,这种信息双向流动的高效特性也保证了特定的信息及时地达到特定的信息接收者,从而保证了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因此,基于多种社会性网络服务构建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网络平台及其多点对多点的立体网状信息传播模式有益于解决其客观性、公正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网络平台,是在信息技术及设备的支持下,整合贴吧、论坛、微博等社会性网络服务,进行实时信息共享的网络服务平台。只需注册一次会员,用户通过同一平台可以进入任一社会性网络服务,对已建立的以政府信息公开各方面工作为话题的社会评议讨论组参与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其他会员可参与、可查看,政府和公众之间实现及时有针对性的双向信息反馈。在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传播模式中,公众是最初始的信息传播者,通过开放的某一社会性网络服务将意见和建议等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政府,政府接收到公众的信息,分析其需求, 及时解决,并将处理结果给予及时反馈,公众再接收反馈过来的处理结果,如还有意见或建议,可继续回复将意见或建议信息再反馈给政府,从而实现了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传播模式中的双向信息反馈,即信息反馈与信息逆反馈。这样的双向反馈可能是发生一次也可能是往复多次。最后,通过汇总网络平台中各个社会性网络服务中的数据,对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中的某一话题或整体实施情况进行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科学客观的结果, 指导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后续工作的改进和开展。

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暂行办法 篇3

一、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工作评议监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社会评议的主体

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工作由镇政府办公室和监察室负责组织实施。

三、社会评议的对象

社会评议的对象为各村(居)委会、各部门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

四、社会评议内容

(一)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二)信息公开的时间是否及时;

(三)信息公开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四)信息公开的制度是否落实到位;

(五)信息公开渠道、设施、措施是否便捷有效;

(六)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是否热情周到;

(七)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八)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是否按照法规规定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政府信息;

(九)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是否按规定收费。

五、社会评议方式:

(一)问卷评议。根据评议内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向社会各界发放或在网上公布,供群众评议;

(二)代表评议。邀请人大代表、行风监督员、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群众代表等进行专题评议。

(三)监督评议。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召开群众座谈会,设立群众意见箱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

六、社会评议程序:

(一)下发社会评议通知或在政府网站、相关查询平台刊登社会评议告示;

(二)编制社会评议测评表格;

(三)确定参加社会评议人员;

(四)组织参评人员查阅资料,听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汇报;

(五)发放、填写、回收社会评议测评表;

(六)汇总社会评议情况,并将结果在一定范围公开;

(七)根据社会评议结果,作出恰当处理。

七、社会评议结果及运用

评议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对评议意见和建议,具备整改条件的,应在接到反馈通知后 1 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并立即进行整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向镇政府办公室、监察室及群众作出说明,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应以网上公告、寄发函件、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

2反馈。对评议意见和建议,应当整改而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按《镇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鄂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 篇4

(鄂州政办发〔2008〕49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鄂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ΟΟ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鄂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范围

各区(开发区),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具体名单如下:

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葛店开发区、凤凰街道办事处、古楼街道办事处、西山街道办事处、樊口街道办事处。

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经委、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建委、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商务局、文体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审计局、环保局、统计局、林业局、粮食局、旅游局、外侨局、民宗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气象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烟草专卖局、人行、银监局、档案史志局、信访局、安全生产监督局、国有资产管理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人防办、水产局、广播电视局、供销社、城管局、规划局、房产局、物价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老龄办。

市土地储备供应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市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二、考核内容

(一)政府信息公开组织领导、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

1、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构情况;

2、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其中,各区(开发区)、各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

3.部分市政府部门下属副县级单位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要纳入其主管部门的考核。

(二)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1、制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及组织实施的情况;

2、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情况;

3、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编写情况;

4、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月度统计和总结制度的执行情况;

5、机构职能的公开情况;

6、政策法规的公开情况;

7、计划报告的公开情况;

8、业务工作的公开情况;

9、其它事项的公开情况;

10、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情况;

11、信息保障方面公开的情况;

12、向市(区)档案馆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情况;

13、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情况。

(三)举报投诉情况

1、对群众向本单位提出的举报投诉或监察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转办的举报投诉处理的情况;

2、对群众投诉的处理不及时、假公开、敷衍塞责等行为的责任追究情况。

三、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一)考核方法。考核采取平时记录评分与年底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承担考核任务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建立考核记录,并进行单项评分;年底,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考核组根据平时的考核记录、各网络单位的工作总结及社会评议情况等,依据

标准进行综合评分;达到标准要求的计满分,没有开展工作的不计分;部分开展工作或没有达到工作要求的按完成工作的比例计分。具体分值由考核组成员根据检查情况分别打分,加权平均后确定。

(二)评分标准。考核评分实行百分制,具体标准如下:

1、政府信息公开组织领导及机构建设情况(10分)

(1)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人员负责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4分);

(2)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能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4分);

(3)各区(开发区),各街道办事处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各部门下属副县级单位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按规定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分)。

2、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情况(10分)

(1)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2分);

(2)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制度(2分);

(3)建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和依申请公开制度(2分);

(4)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关文书样本(2分);

(5)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2分)。

3、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情况(16分)

(1)建立部门的网站、网页,并有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专页、专栏(5分);

(2)设置网上申请专区,能否按规定及时做好受理和回复工作(4分);

(3)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媒体、电子屏、移动平台等渠道公开相关政府信息(3分);

(4)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言人公开重大政府信息(2分);

(5)按规定向市(区)档案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分)。

4、政府信息公开情况(44分)

(1)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32分)

①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情况。按期编制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6分);

②机构职能。包括:机构领导分工、内设机构、职能科室、直属单位、工作规则等情况(4分);

③政策法规。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质量标准(4分);

④计划报告。包括: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总结和要点、统计数据和分析(4分);

⑤业务工作。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行政许可的项目名称、政策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方式、办理时限,有关民生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监督、检查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行政复议诉讼事项、政府集中采购项目、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专业机构审批事项、专业机构文件(5分);

⑥其它事项。工作动态、财务经费使用情况、单位建设、招考(录用)公务员情况、问题解答(4分);

⑦信息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数量占应该公开内容的95%以上(5分)。

(2)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执行情况(12分)

①安排人员负责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工作(2分);

②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开展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工作(4分);

③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率达到95%以上(6分)。

5、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月度统计报表和总结编报情况(8分)

⑴及时统计报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月度统计报表(或通过相关软件)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6分);

⑵及时在网站上公布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2分)。

6、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制度落实情况(3分)

按照规定和程序对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进行了保密审查(3分)。

7、举报投诉情况(9分)

(1)对收到的(包括转办的)举报投诉做到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和回复(6分);

(2)对不践诺、假公开、敷衍塞责等行为的责任追究情况(3分)。

四、考核等级

考核等级分为合格(85分以上),基本合格(85-65分),不合格(65分以下)三个等级。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监察局、市目标办根据考核结果提出考核等级意见,经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被评审单位反馈。被评为合格等级的,市政府办公室将通报表扬;被评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将责令整改;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给予单位负责人通报批评。

被考核单位在工作中发生失泄密事件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社会问题,情节严重的,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不合格等次。

五、组织领导

考核工作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并会同市监察局、市档案史志局、市保密局、市目标办抓好落实。其中,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对政府信息网上公开的有关情况进行记录、评分;市监察局负责对投诉举报情况进行记录、评分;市档案史志局负责对各单位档案室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分;市保密局负责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情况进行评分;市目标办负责将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税务局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 篇5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36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规定和办法,结合广西地税系统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政府信息,是指我区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依照《条例》公开政府信息,但依法不予公开的除外。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办公室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要在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的领导下,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统一指导、协调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要建立健全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具体承办本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事宜,维护和更新本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受理和处理向本机关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四)组织编制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五)履行本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将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向社会公布,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政府信息公开事宜提出咨询。

第四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要落实至少1-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同时,在涉及制作、获取政府信息的部门中至少明确1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政府信息的收集、核实和报送等日常工作。

第五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政府信息。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除将文件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外,属于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因其内容不确定,公开后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或者社会稳定的,不得公开。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报请本级政府或者上一级地税机关同意后,根据职责权限范围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第六条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遵循“先审查、后公开,谁审查、谁负责,谁公开、谁负责,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方便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法进行保密审查;确定不予公开的,应当注明理由。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依据:

(一)中央国家机关和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八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细办法》第四条规定。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暂行办法》(桂政办发〔*〕125号)。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程序:

(一)制作、获取政府信息的主办单位提出是否公开的意见。

(二)需要公开的,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进行保密审查,决定是否公开。

对于不能确定能否公开的政府信息,征求本机关保密组织机构意见后,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在拟制公文时,应当审查并明确该公文属于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或者不予公开。先由文件起草部门提出是否公开意见,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或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会同本机关保密组织机构审核后,报签发文件的局领导决定。

第七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其他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发布的信息准确一致。沟通后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拟发布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报请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或者自治区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第八条 对依职权制作的政府信息,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在公开前应当进行核实,保证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准确。

对依职权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在公开前应当进行核实,保证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与所获取的政府信息内容一致。

第二章 公开范围

第九条 自治区地税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

(一)领导简介:自治区地税局领导简历、主管工作;

(二)机构设置:自治区地税局机构设置情况;

(三)主要职能:自治区地税局主要工作职能;

(四)单位概况:自治区地税局基本情况介绍;

(五)联系方式:自治区地税局局内各单位办公地址、联系电话;

(六)总结计划:工作要点、计划、规划、工作总结;

(七)工作动态:自治区地税局工作动态;

(八)税收政策法规:地方税各税种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税收征管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

(九)办税指南: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行政收费依据和标准等相关规定;

(十)行政许可规定:行政许可有关规定和事项;

(十一)非许可审批:非许可审批有关规定和事项;

(十二)税务稽查情况:稽查工作规范、涉税案件曝光;

(十三)税收收入统计数据:历年税收收入总数、分地区税收收入数据;

(十四)人事管理事项:公务员招录等;

(十五)注册税务师管理事项:注册税务师行政管理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注册税务师报名条件、考试考务通知、税务师事务所年检公告等事项;

(十六)政府采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实施情况;

(十七)其他工作。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参考自治区地税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范围,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本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和具体内容。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公开。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公开的,最迟在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机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等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政府信息,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网上查询功能,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条 下列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商业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的政府信息,经征得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予以公开。权利人对是否同意公开的意见征询未向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作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公开。

第十一条 除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自治区、市、县(市、区)地税局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第十二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编制、公布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主动公开目录和依申请公开目录。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应当及时更新。

第三章 主动公开的途径

第十三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在本机关的政府网站上公开;尚未设立政府网站的,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机关的政府网站上公开。

第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将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以及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编制完成、形成或者更新、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送交当地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

第十五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指定新闻发言人。

对重大公共事件、公共预警信息以及其他需要公众及时知晓的政府信息,应当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开。

第十六条 有条件的单位应当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方便公众对相关政府信息的检索、查询、复制。

第四章 依申请公开的程序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向自治区、各市、县(市、区)地税局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应当提交包括下列内容的书面形式申请书(包括数据电文形式):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明确的政府信息内容,包括能够据以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特征描述;

(三)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及其载体形式。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地税机关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地税机关可以询问申请人获取政府信息的用途。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地税机关申请提供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地税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地税机关予以更正。地税机关无权更正的,应当转达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申请人书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接收申请的地税机关工作人员代为填写申请书,并由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申请人描述所需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确切特征等有困难,向地税机关咨询的,地税机关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办税大厅、政务服务中心等设施和服务场所,设立接待窗口和场所,为公众提供便利,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十九条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告知该信息或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告知不予公开的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机关公开或者该信息不存在的,及时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公开机关的,告知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在合理期间内补正;申请人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五)属于部分公开的政府信息,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六)难以确定是否属于公开范围的,说明暂缓公开的理由和依据。

(七)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本机关职责权限范围,但本机关未制作或者获取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

(八)同一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重复向同一行政机关申请公开同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已经作出答复的,可以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处理。

(九)对申请人申请与本人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的政府信息,可以不予提供。

(十)对申请人申请的政府信息,如公开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按规定不予提供,可告知申请人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第二十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人可以选择邮寄、递送、传真、当面领取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并可以选择纸质、光盘、磁盘等政府信息载体形式。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方式和载体形式提供政府信息;无法按照申请人的要求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其他适当的方式和载体形式提供。

第二十一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如一段时间内出现大量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受理机关难以按照《条例》规定的期限答复的,要及时向申请人说明并尽快答复。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向申请人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在申请人办妥相关手续后当场提供;不能当场提供的,应当在申请人办妥相关手续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

第二十二条各市、县(市、区)地税局依申请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政府信息的,可以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但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行政机关收取前款规定的成本费用的标准,按照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和自治区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收取的费用全部上缴财政。

申请人属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者确有其他经济困难情形的,应当免除相关费用。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第五章 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三条 各县(市、区)地税局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报送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统计;

(三)本单位同意公开、部分公开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分类情况统计;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及其处理结果;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情况;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地税局、各市地税局负责对下一级地税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会同监察部门等组织实施。

考核工作应当每年进行。

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对机关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五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要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活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第二十六条 各市、县(市、区)地税局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负责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的重点是政府信息公开是否客观公正、便民及时和规范准确。具体内容为:

(一)是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政府信息发布协调等工作制度;

(二)是否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三)是否在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

(四)公开的内容是否准确完整;

(五)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按照《条例》的规定作出答复;

(六)是否公开应予保密的政府信息;

(七)是否在规定期限内予以公开;

(八)是否采取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九)是否违反规定收取或者变相收取费用;

(十)是否畅通群众投诉渠道;

(十一)违反《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地税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地税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第二十七条

(一)凡未按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地税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二)对地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条例》和本规定的情形,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追究责任。

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暂行办法 篇6

2012年5月23日,教育部、中宣部等十五部门以教财〔2012〕2号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分总则、公开内容、公开方式、附则4章16条,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目录

1基本信息

2第一章 总 则

3第二章 公开内容

4第三章 公开方式

5第四章 附 则

1基本信息

编辑

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

教财〔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监察厅(局)、财政厅(局)、农业厅(局)、卫生厅(局)、审计厅、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办、团委、妇联、供销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监察局、财务局、农业局、卫生局、审计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办、团委、妇联、供销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为进一步规范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管理,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现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略)

2.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略)

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略)

4.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略)

5.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

2第一章 总 则

编辑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学

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应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整体信息公开工作范畴,统一管理。信息公开内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发布。信息公开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第三条 省(区、市)、市(地区、州、盟)、县(市、区、旗、团场)级政府为本行政区域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主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本地信息公开工作。参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开展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 试点学校应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结合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建立健全本校的信息公开管理制度,开展学校信息公开日常工作。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和学校,其他地区和学校可参照执行。3第二章 公开内容

编辑

第六条 地方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信息:

(一)营养改善计划有关政策、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二)营养改善计划组织机构和职责;举报电话、信箱或电子邮箱;供餐企业、托餐家庭名单;营养专家组人员名单。

(三)营养改善计划各阶段进展和总体实施情况;营养改善计划统计信息;营养改善计划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四)营养改善计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政府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五)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处理情况。

(六)营养改善计划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七)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

(八)营养改善计划监督检查情况。

(九)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

第七条 学校应主动公开的信息包括:

(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各项配套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与职责;举报电话、信箱或电子邮箱。

(二)营养改善计划学期实施进展情况;受助学生人数、姓名、班级等情况。

(三)营养改善补助收支情况和食堂财务管理情况;学校食堂饭菜价格、带量食谱。

(四)学校膳食委员会名单及工作开展情况;学校管理人员陪餐情况。

(五)学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

第八条 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通过县级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包括:

(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各项配套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责任人、供餐方签约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用餐学生名单、次数和时间。

(二)带量食谱、价格、数量、时间;接受补助与资助情况。

(三)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第三章 公开方式

编辑

第九条 地方各级政府应定期将主动公开的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条 学校应为学生、家长或者其他组织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定期通过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方式公开信息:

(一)学校网站(页)、校园广播、校园信息公告栏,电视、报刊、杂志、相关门户网站,微博、短信、微信等;

(二)学校的公报(告)、年鉴、会议纪要、简报、致家长公开信、专用手册等;

(三)学校家长会、教代会、学代会等;

(四)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取信息的方式。

第十一条 供餐企业(单位)、托餐(个人)应根据协议定期将学生营养改善相关信息,以书面报告形式报县级学生营养办和供餐学校,由县级政府统一公布。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按相关要求和程序申请获取营养改善计划有关信息。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政府应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公开信息提供方便。对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不能答复的,依据实际情况,向申请人及时反馈。

5第四章 附 则

编辑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暂行办法 篇7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对教育政务工作的监督,逐步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教育政务公开监督体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育体育局机关工作的透明、廉洁、高效,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紧紧依靠群众,将政务公开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第二条 评议的内容是对全局各股室及工作人员实施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应公开的内容是否公开、政务公开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政务公开的成效等。

第三条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通报会或向广大服务对象发放征求意见函的形式,获得社会各界及广大服务对象对教育体育局政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条 要充分利用评议活动,促进教育政务公开的逐步完善,更好地为广大服务对象服务。

上一篇: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下一篇:各学科过程性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