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精选8篇)

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篇1

如何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我们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实现执政为民的重要要求。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对公务员观念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贯彻执行《实施纲要》的有关规定,要充分认识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下大力气增强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观念,加强制度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公务员依法行政概述

(一)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概念和内容。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根据行政机关与公务员关系的一般法理,公务员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要素,本身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但行政机关的职权是通过公务员实施的。因此,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于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范围,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一般有两种表述,一是将依法行政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能力并列,如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方案》中第十节提及的“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另一种是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包括在依法行政的能力之中。

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有两种不同认识: 一是,依法行政能力包括草拟行政法规能力和运用法律、法规实施行政管理能力,并认为有法治观念是公务员具备依法行政能力的前提。二是,依法行政的观念,即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依法行政的知识水平,即比较熟悉和掌握通用法律知识和本部门的专业法律知识;依法办事的行为,主要是按行政法治原则办事,依法行政,严格遵循法定权限、法定实体规则和法定程序规则实施行政行为;正确行使行政裁量权,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和相对人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容是: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意义

1、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

目前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有所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应看到,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仍然是影响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制约因素。这就要求对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长期不懈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强公务员法制观念,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态度,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鲜明主题。

公务员担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和实施的重要责任,新形势和任务对公务员能力建设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公务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无论是进行决策还是实施管理,都必须合法有效地运用权力。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法律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内容。

3、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是执政为民的要求。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本质上是属于人民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做到用权为民。

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制度。

(一)法律、法规、规章中的确立的有关制度。

1、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继续实施法制宣传教育。

各级领导干部包括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特别是宪法观念,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各级公务员应当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是各级公务员的法定义务和职责。

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对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必须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等义务。

3、公务员考核制度。

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

4、公务员奖励制度。

公务员遵守纪律,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同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有功绩等表现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5、公务员责任追究制度。

(1)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有违纪行为。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2)根据《国家赔偿法》,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可被责令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3)许多法律规定,对有违法行为的公务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公务员培训制度。

公务员培训分为:对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初任培训、对晋升领导职务人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所进行的任职培训、根据专项工作需要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的专门业务培训和对在职人员以增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为目的的更新知识培训。

(二)政策措施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确立的有关制度。

1、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1)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一是集中学习;二是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三是自学。

(2)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制度。

定期开展考核工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考试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及提交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可与干部考核一起进行。

2、提高公务员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

(1)公务员学法制度。内容上分通用法律知识和专门法律知识两大部分。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形式。各地区各部门可以采取脱产办班、专题辅导、举办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学习。

(2)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和证书管理制度。通用法律知识的统一考试有中央有关部门组织;专门法律知识的考试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考试成绩登记在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上,作为公务员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公务员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及其它类型的培训均应在证书上登记;政府人事部门对培训证书实行不定期验证。

三、《实施纲要》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及其发展。

(一)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加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 ;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列入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内容。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 ;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考核制度。

要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考核工作,并完善考核制度。

(四)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但营造全社会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在更加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上。《实施纲要》明确要求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实施纲要》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概念,将“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单列一节,体现了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在公务员通用能力框架中的地位和对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重视。《实施纲要》总结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若干意见》实施以来的经验,对担任领导干部的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纲要》在1999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中提出“要不断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教育和培训在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实行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要求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实施纲要》强调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列入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内容。《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应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并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四、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实施纲要》规定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为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指明了方向。但应看到,当前的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依法行政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法律和《实施纲要》的规定以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既有观念上的原因,能力上的原因,更有深刻的体制和社会原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十六大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贯彻实施《实施纲要》,努力提高各级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应注意的问题是:

(一)充分认识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在公务员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实施,依法行政逐步深入人心,依法行政将成为各级公务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二)确立教育和培训在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中的应有地位。

教育和培训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和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帮助各级公务员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正确态度,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将成为对公务员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把依法行政的教育作为对各级干部执政为民、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将依法行政教育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务员行为规范相结合。

一是把依法行政教育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态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二是要把依法行政教育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在学法用法和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加强行为规范和职业教育,促进依法行政。

(四)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与一般公务员要区分层次,分别提出要求。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职位要求与一般公务员不同,其工作不仅有实施或执行的职责,而且有行政决策、宏观规划和监督管理等职责,管理幅度加大、决策层次提高,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综合和宏观,需要其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不仅要求本人要做到依法办事,还应以身作则,抓好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等等。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工作,强化广大干部的法制理论素养、宪法观念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培养领导干部依法运用权力、依法制约权力的意识;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自觉性,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克服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五)下大力气培育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的法律意识。

一是树立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观念:任何行政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符合法律。承担责任是现代法治政府的第一要义,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理应承担起与权力对等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政府违法行使权力要承担责任,违法不作为也要承担责任。二是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于宪法和法律或者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不得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三是依程序行政的观念:在当前情况下,依法行政特别要树立依程序行政的观念,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制度,做到:任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行为时,必须遵守法定程序;行政机关在行政决定过程中应当平等对等行政管理相对人;与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在作出不利于相对人的行政决定时应当给予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六)加强培训机构、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要统一规划、组织编写一批适应各级公务员依法行政教育和培训的高质量的教材,或将依法行政内容列入有关公务员教育和培训教材中,并鼓励各部门编写具有部门管理特点的依法行政教育和培训教材或将依法行政内容列入有关部门公务员教育和培训教材中。选聘政治业务素质合格、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进修、集体备课、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结合的依法行政教育和培训师资队伍。

(七)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激励约束机制。

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篇2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

国家公务员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务员, 是指经过法定程序选举、任命或招聘的, 在国家机关或公共企事业单位执行国家委托的任务的职员;狭义的公务员是指在国家或地方的行政机关中行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 亦称国家行政工作人员。我国目前使用的是狭义的公务员概念。 (1)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公务员, 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考试通过对公共科目的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审批最终确定录用的人员。公共科目的笔试分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满分100分, 考察范围包括: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的语言文字层面的基础知识和应变能力, 常见题型:阅读理解、词语表达、语句表达。二、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常见题型:数字推理、数学运算。三、判断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判断能力, 常见题型:图形推理、事件排序、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资料分析主要考察应试者的准确理解, 对文字材料、图表资料、统计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 考试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五、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的知识储备含量, 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很多方面。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 考试时限150分钟, 满分100分,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面试是以一种动态、立体的方式对考生全方位素质进行考察。录用主管机关会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九大要素来作为通用测评要素, 同时根据不同职位特点拟定部门自设测查要素, 最后对考生作出综合评价。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考察应试者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 这种潜在的能力

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培养而形成和提高的。高校承担着为政府输送行政人才的社会责任, 加强对大学生的行政能力培养, 既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需要, 又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行政能力”的内涵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人才之间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 不再单纯地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竞争, 而是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 如事务管理能力、独立创新性、人际沟通能力等等。高校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涉及到方方面面, 如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同时应重视学生行政能力的培养, 为将来步入就业岗位奠定基础。

大学生的行政能力是大学生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行政能力要求除了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 最主要的表现在日常实践能力方面。从内容上来讲, 大学生的行政能力应该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创新能力、计划能力等等。

三、大学生行政能力培养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育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以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内容为参考,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逻辑、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时事等诸多方面, 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要想系统、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 必须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进行系统的课堂教育来系统地学习, 拓宽知识面, 从而掌握行政管理的技能和方法, 开发自己的行政能力。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应该开设下列课程:⑴政治学类:包括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⑵管理学: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⑶公共行政学类:包括行政管理学概论、人事行政学、行政监督学等。⑷法学类:法学概念、宪法学、行政法等。⑸基本技能类:包括公文写作、统计学、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等。⑹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⑺会计学和审计学等。

对于非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应该选修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 如《政务礼仪》、《管理心理学》、《公共行政学》、《电子政务》、《演讲与口才》、《法律基础》、《公文写作》等课程, 了解掌握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加强自己对通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逻辑、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时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2.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活动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生自主参加的学生社团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科技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提高大学生知识内涵、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孵化器的作用, 又在提高大学生行政能力, 增强就业力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的思想教育活动,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技创新活动,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术交流活动, 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文艺体育活动, 有助于为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我表现力;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有助于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在学生中的传播,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感。

3.通过校外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校知识传授的目的再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用人单位需要的不仅是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通识知识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而不是空有一套理论而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学生的行政能力更多地应该体现到具体的实践和工作中去。学生要了解一些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现代行政管理趋势, 行政管理人员的定位及素质要求, 技巧性的知识及专业业务的训练等等。学校应该努力拓宽学生校外实习的渠道, 通过和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合作, 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 建立就业见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 学校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参观访问、调研、三下乡等方式, 使学生了解政府机关的工作情况, 了解基层的工作, 了解民生。

参考文献

[1]胡和勤.行政管理基本问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2]侯丽岩, 胡振江.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篇3

关键词:基层;纪检监察;依纪依法;办案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和新刑事诉讼法的即将实施,纪检监察干部查办案件工作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提高办案水平,适应新的工作需要,是摆在我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部门查办案件工作,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办案思路,在提高办案水平上下功夫。查办案件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把保护和维护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发挥案件的惩治治本功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查办案件工作,分析和解决影响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影响发展的案件得以快查、快处;要转变办案理念,优化办案手段和方法,确实维护群众利益,徐金社会和谐。要依法依纪办案,加强案件管理工作,保证党员权力得到充分维护,坚决杜绝越权办案、违反程序性办案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统筹兼顾,凸显综合效果。在当前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多发时期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对腐败分子严惩的高压态势,增强群众铲除腐败的信心。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虽然干部级别低,甚至涉案金额小,但它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如果任其蔓延,不仅会腐蚀社会风气,而且会蚕食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着力查办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

三是要主动赢得党委、政府领导对查办案件的重视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特别是突破大案要案的领导和组织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对查办大要案的组织协调。大要案往往涉案人员多,作案领域广,违纪违法交织,需要多地区、多部门协同配合;大要案又往往涉及非党员和非行政监察对象,对他们不能适用“两指”、“两规”,也需要有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协同配合。因此,强化组织协调,是克服单个执纪执法部门在办案力量、手段和效率等方面的局限,体现优势互补,变各家单独分散作战为整体作战,突出查办大要案的有效措施。

四是要优化办案程序,完善制度,创新方法,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做好办案工作,程序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只有规范的程序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证办案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确保办案工作严格依纪依法进行。要严格把好初查关、立案关、“两规”使用关和定性处理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要严格工作纪律,要求办案人员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案件,不得以任何借口剥夺被调查人的申辩权,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做到既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又保护其合法权益。要认真挖掘案件线索,努力提高发现和研判违纪违法案件的能力,掌握办案工作的主动权,由主要依靠举报,转变为既重视举报,又主动出击挖掘案件线索,多渠道拓宽案源。要前移办案重心,将办案重心由正面接触谈话转变为正面接触前的周密调查,紧紧围绕关键证据展开调查工作。要改进办案方法,将办案方法从偏重于强攻硬取,转变为智勇结合,重视运用谋略,以智取胜,提高谋略在办案中的含量。要正确使用、慎重使用“两规”、“两指”措施。要逐步建立健全案件主办机制、奖惩机制、协作机制、保障机制等。此外,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办案装备,增强办案工作科技含量。

五是加强办案队伍建设,提高办案人员综合素质。查办案件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和业务性强,这就要求强化办案队伍建设,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办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办案队伍的政治素质,努力在“思想端正靠得住、工作精通拿得起、公正廉明立得牢”上下功夫、出成效;加强业务学习和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办案队伍业务素质,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改进办案队伍的知识结构。引导办案人员在实践中干,在实践中学,不断补充新鲜知识,总结新经验,提高办案技能。要切实加强对办案人员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尤其是新形势下办案工作涉及的多学科知识,以及与经济发展前沿领域有关知识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依法依纪、安全文明办案教育,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增强办案人员的法治观念,教育办案人员严格依照办案程序,用严格的程序保证办案工作依纪依法进行。

在新形势下,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尖锐复杂,每个党员干部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内部监督,预防和减少违纪违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加强内部监督,必须多管齐下。要严格教育管理,筑牢思想防线。时刻注意掌握办案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提醒或调整有苗头性问题的办案人员。要规范职务行为,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法治化,防止权力滥用。

参考文献:

[1]学稼;信访调查要树立办案意识[J];秘书;2015年04期.

[2]钟纪发;惩治腐败必须加大办案力度——学习邓小平惩治腐败思想的体会[J];人民检察;2013年03期.

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篇4

一、要善于积累和运用资料。巴甫洛夫曾说过:“不管鸟的翅膀怎么完善,它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不依赖空气飞向天空。事实和资料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它,你任何时候也不可能起飞;没有它,你的理论就是无用的挣扎。”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要想做好本职工作,把材料写好,手中没有各种有价值的资料供自己参考借鉴是不行的。要想实现自我的提高和超越,尽管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善于积累各种资料,学习运用他人的经验,也可叫做“借梯上楼”。实践证明,有些同志虽然同时调进机关,一开始的基础和条件都差不多,但经过一两年就拉开了距离,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看他是否善于学习和借鉴“它山之石”。法国著名幻想小说家凡尔纳,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部科学幻想小说,内容几乎遍涉当时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然而,比他的创作本身,似乎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他死后,人们从他的书房里发现,他亲手整理摘录的各种资料有25000多本。60年代,批判赫鲁晓夫时,新华社发表了九篇评论,在写每一篇评论的过程中,都邀请《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的两个老资料员出谋划策,提供资料,由于他们的参与合作,对评论的起草形成起到了“绝对”效果。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者,无不与大量积累和运用资料有关。事实上,机关里许多优秀的同志,大都是在善于积累和运用各种资料中,慢慢成长,成熟起来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无非是自我积累,单位、部门、组织提供、调查研究、查阅文电和个别了解等,什么方法好,就用什么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把你所需要的资料搜集到手,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搜集资料要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能发生失泄密问题。

积累资料是为了利用资料,如何用好资料大有学问。一是要认真学习资料。在剪贴资料时,要自己动手,不要让别人代劳,做到边剪贴边过目;对搜集到的资料,要经常熟悉,仔细翻阅,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理解、消化;对重要的思想、观点、事例做上记号,有启发意义或直接能用的还要记在脑子里,认真思考,反复领会。这样做的目的是消化资料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消化吸收,一方面可以将资料真正变成一种有用的信息,记忆在头脑中的一定位置,需要的时候就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其中的思想观点,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体会其中的思想境界,从中汲取营养。二是要精心选择资料。要根据公文内容的需要选择资料,选出最有典型意义、最能说明问题资料。为便于使用,筛选出来的资料还要加以分类,把入选的资料按照公文内容表述要求,分门别类梳理排队。同时,对一些有联系但又不能直接用的,要进行粗加工;对一些重要的观点、表述和名人名言等,要认真查找出处;对一些重要的事实和数字,要加以核实整理,确保准确无误。三是要用活用好资料。常见到这种现象,有的人没有资料写不了材料,有了资料又跳不出资料,这抄抄,那贴贴,搞出来的东西千孔一面,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实际上是没有用好资料。任何资料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只能用于开启思想的门,一般不要搞“拿来主义”。用资料既要广纳博采,又要超越常规。写材料时,要敢于丢掉资料,站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去写;或者把资料作为比较、鉴别的参照系,取其当中的成功和高明之处;还可以选择资料中的弱点甚至败笔作为“反面镜子”进行对照,看看差在如里,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不到位,由此寻求突破。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比原资料更新的思想飞跃,才会写出超越资料本身的高质量材料。如果起草的文字材料,能够源于资料,而又高于资料,就达到了积累和运用资料的新境界。

二、要切实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公文不是为了记叙个人见闻,也不是阐发个人的见解,而是秉承领导旨意,根据工作需要而拟制的。起草人的职责就是通过文字表述,充分体现领导意图,想方设法把领导的思想完整表述出来,而不能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炉灶”。这就要求起草人用心琢磨领导的意图、思维方向、关注重点等,全面掌握,悉心揣摩,掌握得越全面、深刻,写起来也就越顺利,领导也就越满意。

一是积极扩展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同志交代意图时,只是一些初步想法,或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提出问题。遇到这种情况,起草人要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扩展和延伸领导形成的基本观点,对领导暂时未想到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进来,把领导简单分散的意见扩充为比较全面、系统的意见,不能听一就是一,机械呆板地领会领导意图,切实把领导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是善于挖掘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只出个大题目,至于公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涉及不多。碰到这类情况,起草人首先应主动和领导同志商量研究,争取领导的指导,深化领导的意图,然后顺着领导的思想脉络,弄清楚领导要求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东西。挖掘领导意图时,起草人还要善于将主管领导的意图与其他领导的意图结合起来领会,集思广益,体现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

三是努力完善领导意图。公文写作过程中,有的领导深思熟虑不够,讲得意见不甚明了、比较杂乱;有的一时未想清楚、说明白,只是一些感性认识;有的不完全合理和必需;有的不集中、不完整。对此,起草人要与领导多交流,善于提炼概括、拾遗补缺,慎重恰当地处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确定的确定下来,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补充,把不清楚的问题讲清楚,把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调整充实,从而比较全面、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保证公文质量。

四是及时捕捉领导意图。机关干部有经常接触领导和公文材料的方便条件,了解和捕捉领导意图的途径比较多,可以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从领导批示中领会,从批评表扬中领悟,从讲话材料中把握,从积零为整中综合。尤其是与领导在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研究材料,一块就餐、散步、闲聊时,要注意把领导谈话中最新闪光点,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点,要不失时机的记下来,并进行归纳分析。因为这个闪光点或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很可能是领导对某个问题思考的突破。

三、要努力体现和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思想是一切文字材料的骨干和核心,是人们对矛盾问题的深刻认识和解决办法的深刻见解。没有思想的文字材料等于没有“灵魂”。文章赖“思想”而永生,无“灵魂”而猝死。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站在全局和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提出对策,善于借助唯物辩证法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独具慧眼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形成统一、完整和辩证的逻辑思路,引起大家的共鸣,给人以深刻启示。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性。文字材料大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材料的基础和灵魂。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根本就在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是不是针对普通存在的问题去写的。如果是针对问题去写的,影响就大,相反影响就小。因此,必须注意抓问题,抓“一碰就响”的问题,抓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深入调查研究,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的主要问题,确立文字材料的主题思想。

二是要有概括性。要从局部的、感性的、表面的现象里跳出来,用全面的、理性的、辩证的分析提炼和升华思想,总结出来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高度的概括性,是领导思想的精华,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有一个材料,关于增进班子成员感情的概括就比较好:“感情好,有事不当事;感情差,没事会找事。感情深,大事能化小;感情浅,小事能闹大,大事能闹炸。”非常给人启迪、发人深省。而有的材料总的看上去不错,但又觉得少点什么,往往就是少几句高度概括、很凝练的话,让人打不下深刻的烙印。

三是要有深刻性。深刻性往往决定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分析问题要有深度,不满足于抓住次要的、现象或枝节的东西,而是要了解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不满足于掌握事物外部的特征,而要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眼前的结果,还要追踪发展的趋势;不满足于掌握浅易的、粗线条的问题,还要钻研疑难问题和考察细节。要从众多的矛盾中提出主要矛盾,从复杂的问题中提出核心、本质原因。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思想性才深刻,才令人回味。

四是要有独创性。现在,文字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大话、空话、套话比较多,空洞无物,说白了就是“正确的大实话”的拼凑,上级文件的翻版,报刊文章的剪辑。要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就要学会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不依赖别人,不抄袭别人的成果,用自己的话去表达,不能人云亦云,趋奉迎合,确实能够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冲刺 篇5

一、关于我的两篇文章的补充意见

我的两篇文章《申论命题揭秘》和《北努斗吐血推荐2006年申论速成》在新浪论坛相继发表后,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也有人对我提出了种种质疑,在此我做点补充。我是11月份参加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笔试,分数144.2(行测68.7,申论75.5),我于1月中旬研究生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在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的博学楼上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面试,我没有通过面试。我于20春参加陕西省直机关公务员考试,分数148(行测67,申论81),顺利通过面试、体检、政审等各项环节并最终被录取。还有一点我可以声明,我在校期间最大量的时 间是用来准备考研的,我报考了北京大学2004年法律硕士,但是没有成功,考公务员是权宜之计,纯属无心插柳柳成阴。

我相继发表看法,只是为了给准备考试的朋友们提供一点借鉴,我的两次笔试分数并不算很高,不存在所谓王婆卖瓜的问题。我的文章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模式和想象的空间,请大家在具体考试和练习中注意鉴别和应用。知识决定命运是一句名言,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观念决定命运,为了用实践来进一步检验和丰富我的有关公务员考试的理论,我再一次报考了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商务部,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驾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吧!

二、关于行测的答题顺序

这个是朋友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就收到过多封关于此问题的来信。我个人的看法是哪个部分你最熟练并且得分率最高就放在最前面做,然后再按照试卷的自然顺序依次答题。我在此给考生朋友特别是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届毕业生朋友们强烈推荐一种答题顺序:上来首先把常识部分、资料分析部分的题目搞定,再做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最后完成判断推理。这个顺序的布置原理是综合了多种考虑的,首次参加公考的人会感到紧张而无所适从,从常识部分、资料分析部分入手可以找到信心,这两个部分的总体难度不高,又特别需要细心和冷静,放在最前面趁着头脑最清醒最有活力的时候做,既能保证基本分数拿到手中,又能为后面节省更多的宝贵时 间,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打算。接下来要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由于刚完成比较琐碎的资料分析,做言语题目起到一种舒缓神经的作用,感觉比较好,并且这部分也是比较讲究细致入微。最后向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开炮,这两个部分是全卷的难度系数最高的题目,考生们在这里出错的题目是惨不忍睹的,所以放到最后来完成,既可以保证信心,因为前面的题目都做完了,也可以用充足的时 间来思考,将会大大提高得分率。请朋友们在考前做模拟演练一番,感受一下效果,这也是我一直在考试中的答题顺序。

接下来我分项解析,按照五大板块的结构进行具体解剖。

三、关于数量关系部分

(一)数字推理

数字是人的智力启蒙开发的最早训练,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会数100个数,人们就会夸他很聪明。其实学习从1数到100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数字和数字推理关系的过程。目前这类题目倾向于越来越难。值得注意的是做题要充分把握隐含规律,要知道一些表面看来很吓人的令人头大的复杂排列,仔细考察,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复合演化而来的。

最困难的题目有三种:

1、等差等比混合数列如:16,8,8,12,24,60,(180)。

2、隔数列与等差等比混合数列的组合如:3,1,5,1,11,1,21,1,(43)。

3、数字模型推理(20b类第8题)

对付此类题目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借用欧阳修《卖油翁》里的一句话:我亦无他,唯手熟耳!

(二)数学运算

关键在于分类把握,熟练掌握比例、路程、工程、植树、预算、日历、时 间、年龄、和倍、和差、差倍、混合溶液、鸡兔同笼这13大类问题,并在练习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发现一个新的类型就归类分析,直至烂熟于胸。目前这类题目有三大倾向:第一倾向,题干表述加大了数学模型的修饰和模拟力度,语言表达趋向复杂化。比如,47题走电梯,50题国际会议。第二倾向,“老瓶装新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2043题行船、44题硬币、45题调查、47题爬电梯都是过去的同一类问题的新变异。第三倾向,干扰项的干扰力度越来越大,如年45题调查。

对付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归类和总结,重点是路程追击问题(年a类14题,姐姐弟弟小狗的循环追击问题)、几种数学模型混合的分配问题(2004年a类44题,分遗产问题)、工程预算问题(2004年a类48题,筑墙用砖问题)。这就好像小孩子学说话,用已经掌握的旧东西来尝试新东西,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看见电视上巩丽说的广告词:心随我动、大洋摩托。他会跟着说:心随果冻,大洋摩托。如果你感觉时 间紧张,模拟题目也可以不做,多看看往年的真题完全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

四、关于常识判断部分

常识部分多为常见的问题和较为通俗的知识,2005年的偏重法律知识是一种大胆常识。对付常识问题要快速求解,往往第一印象就是正确的答案,再仔细想下去就可能出错。另外对付困难的题目的我个人的办法就是找那个离现实生活最远最不容易理解看似最不合理的选项靠去。比如:2004年a类96题,“一丝不苟”的“丝”的本意是

a计量单位b丝线c丝绸d发丝,哪个离现实生活最远?肯定是a。

还有一种办法是用常识归类,大胆想象,比如,2004年a类104题,“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出处?这句话是一种基于正确判断是非曲直的至理名言。《论语》是中国的圣经,核心内容是儒家的基本格局:阐述外在行为规范的“礼”和内在精神原则的“仁”。《荀子》主要内容是荀子的著述,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为此朱元璋下令断了后世供奉他的香火。《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皇家教程,它的最主要的功能就像书名一样,是为皇家提供借鉴的。那么你发挥想象,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哪本书?

五、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其实就是以往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最大的不同是,现在题目倾向于出小段文字,没有大段大段的材料,大段材料的考察这部分功能可能已经移植给了申论。小段的材料主要的问题是两个:时 间紧张;准确理解题意并排除干扰项。我看过的一部苏联反战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苏联战士突然接到命令立即开赴反法西斯前线,他的刚结婚还一块度蜜月的妻子疯狂的搂住他的脖子,拼命的亲他,吻他。那么我问你,你说他们的吻有没有味道?言语理解与表达就是这样的情形,一段文字,时 间很短,可能还来不及仔细品味就必须马上选出答案。这里主要靠对文字的敏感和快速反应。坦率的说,本部分和常识部分是最难以短期之内提高的。我个人的意见是,先看选项,再读题干。还有就是选答案要仔细考察那些很反常很另类的题支。

六、关于判断推理部分

这部分是行测的重头戏,题目很多,难度系数往往也很高。

定义判断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准确权衡定义,完全可以正确求解。

下面着重谈谈图形推理和演绎推理。

1、图形推理,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题目,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很多,但是我认为在考试仓促之间,根本没有时 间也没有耐心去详细考察,要想短时 间内拿到这个分数,就是凭观察和直觉。操作方法是把前面的四个图形看了,目光快速的移向后面,你觉得哪个图形很配套很有味道就选他,当然了我指的是时 间紧迫,如果有充足的时 间,还可以慢慢的找原理,不过依照我的看法,模拟做的再好的人在考场上都会觉得很失败,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绪很乱。这部分也是考察人的先天智力的重要内容,贩卖草鞋的刘备能够纵横天下割据一方,我认为他的思维方式的早期训练主要来源于编织草鞋里的图案模型组合。

2、演绎推理,难度很大,05年考题难度有点接近mba的逻辑考题,客观的说,这部分我并不在行,2005年真题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我在模拟做题时是全作对了,但是这个部分却打击的我一瘫糊涂。对于这个部分我的基本看法是:要多动手,画个简易关系图,用∪或∩来表达各个因素之间的并存或排斥关系,原因用←,结果用→,下位概念用↙,上位概念用↗。读题切忌浮躁,想当然的勾来划去,这类问题其实是理科生的优势,各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很铁的,也是很固定的。

3、类比推理,是新题型,我个人估计难度不会太大,毕竟是一种尝试。请大家注意,我觉得它其实就是常识部分的一种变异,变着法子考常识判断而已,这里面可能会出现很多新鲜的大百科知识,在最后时 间,这一部分最不值得浪费时 间来做准备。

七、关于资料分析部分

资料分析的题目是一个很累人的活,我认为需要注意几点:

1、多使用“尾数法”,计算数据时大可不必多动笔,只需口算他们的尾数,加减乘除,快速求解。

2、要千万细心,再简单的题目,不小心都会做错,我们生下来就在学吃饭,可是有时候人吃饭还会不小心咬了舌头,哈哈!

3、看题支顺序要先看d项再a,b,c,好多正确选项就出现在d项。

4、如果你认为这个题目比较难,就跳过去,别的题目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个题目,再回头来收拾它。

5、要千万注意题干中的“哪一种说法不正确”,不要误会题意。

八、关于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安排

1、我个人认为最后的复习安排以看往年真题为主,尤其是你做错的题目和很有代表性的题目。

2、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必要再下功夫了,大局已定。重点要放在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上。

3、这两个部分的题目的典型题目很多,多看看往年的题目,当你走上考场拿到2006年试卷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4、在最后的10多天时 间里,再做一套模拟题,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做,但是不要计时,做完题目后再看看自己用了多长时 间。

5、抽出点时 间看看申论,熟练一下套路,还可以看看《半月谈》《南风窗》这些杂志的主笔文章,或许可以帮助你找到灵感。

九、行测哲学

下面我来讲三个对我的思维模式和人生道路影响深远的三个故事或者说片断,或许有助于你理解如何在行测的激烈竞争中取得胜利。

第一个,读到小学历史课本中“大禹治水”的故事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大禹会那么聪明的用“疏导法”来治水,而他的父亲就那么的不会变通而最后必须眼睁睁的看着被拉去砍头?难道是大禹真的比他的父亲聪明吗?后来我在逐步的学习和思索过程中明白了,人做事情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衡,终于理解了大禹的父亲未尝不知道“变通”这个道理,或许是有所苦衷或者受到某种制衡而走上了“积重难返”的不归路罢了。这样看来“大禹治水”中大禹的英明决策——变通,其实也不过是在造成骑虎难下态势前的适时应变而已。崇祯皇帝在上吊前未尝不这么想:我要是趁早与关外的清兵休战和谈派袁崇焕去对付李自成他们就不会有今天了!

所以做事要学会及时变通,不要等到积重难返的那一天!在做行测试题也是这样的,不会做的就赶快跳过去,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第二个,我读《阎锡山传》中阎锡山和冯玉祥游五台山时,由于拜把兄弟冯玉祥是大哥,阎锡山让他骑了一匹高头大马,而自己却骑了一匹小毛驴,冯玉祥当时已不作大哥好多年,很是得意。在崎岖的山路上,高头大马由于天性机灵,走路时感觉到了山路的危险,畏首畏尾,左右摇摆,把冯玉祥颠的够呛;而阎锡山跨下的小毛驴天生蠢笨,却悠悠然根本无视山路的危险,阎锡山坐的很平稳。最后的结局是阎锡山为了迎合大哥的建议,把那匹马拉去杀了。当时我就在想,马反应很机灵很聪明,却讨不到主人的欢心,被拉去杀了,而那头蠢驴却安然的度过一场劫难,这是为什么?这不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嘛!人,有时候其实也是这样,要以一种超然的豁达心态来面对人生的每一个关口。

第三个,我小时候很贪玩,偶尔会捕到一只跳蚤,把它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用盖子盖上,看它在里面不停的跳,跳呀跳,顶的那个盖子咚咚的响。时 间长了,我玩累了,会把它放出来,但是猛然发现它再也跳不高了。为了验证,我再去捕得几只,装瓶子里发现时 间如果长了,即使我打开瓶盖子,它们也绝不会跳出来!这是为什么?后来我发现,其实这种现象在人身上也是存在的,做事情开始都很有锐气,雄心勃勃的,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丧失信心,变得很沮丧,根本没有意志和毅力坚持下去,就像那些装在瓶子里面的跳蚤本来可以跳的很高很高,但总是碰到那个瓶盖,挫折非常大,时 间长了慢慢懈怠了,也不向跳得很高的方向努力了,最后发展为即使没有了那个瓶盖,它也决不会跳得比瓶子高!人,是需要一点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和挫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信心,不再努力,变成了那只永远也跳不出瓶子的跳蚤!

2006行政能力测试冲刺必胜诀

 

一、关于我的两篇文章的补充意见

我的两篇文章《2006年申论命题揭秘》和《北努斗吐血推荐2006年申论速成》在新浪论坛相继发表后,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也有人对我提出了种种质疑,在此我做点补充。我是2003年11月份参加的2004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笔试,分数144.2(行测68.7,申论75.5),我于2004年1月中旬研究生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在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的博学楼上参加了商务部组织的面试,我没有通过面试。我于2004年春参加陕西省直机关公务员考试,分数148(行测67,申论81),顺利通过面试、体检、政审等各项环节并最终被录取。还有一点我可以声明,我在校期间最大量的时 间是用来准备考研的,我报考了北京大学2004年法律硕士,但是没有成功,考公务员是权宜之计,纯属无心插柳柳成阴。

我相继发表看法,只是为了给准备考试的朋友们提供一点借鉴,我的两次笔试分数并不算很高,不存在所谓王婆卖瓜的问题。我的文章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模式和想象的空间,请大家在具体考试和练习中注意鉴别和应用。知识决定命运是一句名言,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观念决定命运,为了用实践来进一步检验和丰富我的有关公务员考试的理论,我再一次报考了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商务部,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驾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吧!

二、关于行测的答题顺序

这个是朋友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就收到过多封关于此问题的来信。我个人的看法是哪个部分你最熟练并且得分率最高就放在最前面做,然后再按照试卷的自然顺序依次答题。我在此给考生朋友特别是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届毕业生朋友们强烈推荐一种答题顺序:上来首先把常识部分、资料分析部分的题目搞定,再做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最后完成判断推理。这个顺序的布置原理是综合了多种考虑的,首次参加公考的人会感到紧张而无所适从,从常识部分、资料分析部分入手可以找到信心,这两个部分的总体难度不高,又特别需要细心和冷静,放在最前面趁着头脑最清醒最有活力的时候做,既能保证基本分数拿到手中,又能为后面节省更多的宝贵时 间,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打算。接下来要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由于刚完成比较琐碎的资料分析,做言语题目起到一种舒缓神经的作用,感觉比较好,并且这部分也是比较讲究细致入微。最后向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开炮,这两个部分是全卷的难度系数最高的题目,考生们在这里出错的题目是惨不忍睹的,所以放到最后来完成,既可以保证信心,因为前面的题目都做完了,也可以用充足的时 间来思考,将会大大提高得分率。请朋友们在考前做模拟演练一番,感受一下效果,这也是我一直在考试中的答题顺序。

接下来我分项解析,按照五大板块的结构进行具体解剖。

三、关于数量关系部分

(一)数字推理

数字是人的智力启蒙开发的最早训练,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会数100个数,人们就会夸他很聪明。其实学习从1数到100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数字和数字推理关系的过程。目前这类题目倾向于越来越难。值得注意的是做题要充分把握隐含规律,要知道一些表面看来很吓人的令人头大的复杂排列,仔细考察,也不过是由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复合演化而来的。

最困难的题目有三种:

1、等差等比混合数列如:16,8,8,12,24,60,(180)。

2、隔数列与等差等比混合数列的组合如:3,1,5,1,11,1,21,1,(43)。

3、数字模型推理(2003年b类第8题)

对付此类题目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借用欧阳修《卖油翁》里的一句话:我亦无他,唯手熟耳!

(二)数学运算

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篇6

一、命题规律

(一)考试时限与总题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时限,无论是哪一年,还是哪一类考试都为120分钟。

在总题量上,~都为130道,为125道,为135道,一类为135道,二类为140道。

(二)题型设置

国家公务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某些地方的公务员考试设置多选或不定项选择题,比如北京的公考,在常识判断题型当中就设置了10道多选题目。

(三)分类考试情况

以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只有一套试卷,不分类别。

从开始到2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b两类,a类强调政策性,b类强调操作性,报考a类职位的考生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考试,报考b类职位的考生参加《行政职业能力b》的考试。

20,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取消了a、b类的职位划分,改为了甲、乙两大类别,即报考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考职位的考生为甲类,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的考试;报考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以下所有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据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考职位的考生为乙类,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的考试。

20的考试,又做出新的规定,报考综合管理类招考职们的考生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的考试,报考行政执法类招考职位的考生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的考试。其中从事政策和法规制定、检查实施、文字综合的职位属于综合管理类,机关层次越高,职位越多;从事具体政策实施以及为机关运行服务的职位属于行政执法类。

关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的区别,在某一题型的题量上两类考试有所不同。另外,根据两种职位的区别,所对应的考试侧重点、难易度也有所不同。

二、命题趋势

总体来看,这几年的试题难易度逐年加大,尤其是年和年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难度明显有所提升。在具体的题型上,其难易度又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近年来都只考查片断阅读,并且选项之间的干扰性增强;

数量关系的难度提升方面表现较为明显,除了在题量上近两年考试都增加了10道以外,难度也较之于往年明显提升;

判断推理一直是近年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头戏,它表现为题量大,形式富于变化,选项之间干扰性较强的特点,考生只有在平时认真准备,多做练习才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常识判断的难度呈现出降低趋势。近三年的国家公考取消了多选和不定项选择题,都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就明显降低了试题难度。然而在内容上,常识判断所涉及的知识变广,涵盖了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比例上,法律知识在近两年的常识判断中一直占最大比例。在考试侧重点上,由对知识点的识记性考查转变为对知识点的理解度的考查;

资料分析没有较大变化,形式上一直都为文字资料、统计图和统计表,难度适中。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试题难度不会低于06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部分试题仍以片断阅读为主,选项之间的干扰性较强,题量上在25~30道之间。考生应仔细审题,抓住句子或文章的关键词或关键句。

(二)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的题量在5~10道之间,试题难度较大,规律较为复杂,可能到第二级或第三级才会有明显的规律,考生应在复习时将各种规律掌握牢固并加强练习。

数学运算的题量在10~15道之间,难度适中,仍不会超过小学奥数的水平。

(三)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的题量为10道,难度不会太大提升。在复习图形推理时,考生关键在于掌握其中的规律。

演绎推理的题量在10~15道之间,整体难度适中,考生需集中注意力,认真分析每一个所给条件。

定义判断的题量在10道左右,难度适中。定义内容以法律类为主,其次为管理类、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内容,并且选项之间的干扰性较强。

类比推理出现在的考试当中的可能性较大,题量为10道左右,题型规律较为稳定,整体难度小于事件排序。

事件排序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考生也应对该题型规律做基本的掌握,不要武断地忽略而不去复习。

(四)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的题量在20~30道之间,知识涵盖面广,包括社会热点内容,依然以法律类知识点为主,设问方式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事件或现象的原因与目的。

(五)资料分析

公务员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篇7

一、执法监督的内涵及范围

(一) 执法监督的概念及特征。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执法监督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执法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行政执法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督促的活动。狭义的执法监督一般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执法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监察和督促的活动。本文中所指执法监督采用更为狭义的解释, 即仅指烟草专卖机关对烟草专卖人员实施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的活动, 包括对本级专卖机关工作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或对下级专卖机关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实施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所进行的监督活动。烟草行业内部执法监督, 监督方式灵活, 方法多样, 可对执法过程中的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以及行政不作为行为, 依法予以制止、撤销、变更、纠正或者督促限期改正。内部监督不具有司法监督的强制力度, 但和司法监督相比, 内部监督范围更广, 采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对预防执法不规范行为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内部监督体系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更能够督促执法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从根本上降低执法风险, 起到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

(二) 执法监督的范围。

研究执法监督范围, 首先必须从行政执法的概念入手, 行政执法是指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 能够对行政相对人产生影响, 可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依据这种解释,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 是指各级烟草专卖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规章的规定, 行使烟草专卖行政权力, 能够对执法相对人的权益产生影响的行政行为, 大体包括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业务实行垄断经营, 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等。从行政类别来分, 可以分为:行政强制行为;行政处罚行为;行政许可行为;行政不作为行为;行政裁决;检查、抽查、检测、检验;行政赔偿行为等行政行为。在对上述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时, 应当包含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奖惩标准、处理结果等的监督检查。

二、执法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执法监督的现状。

为进一步加强法治烟草建设, 增强执法监督效能, 近年来, 根据国家局有关要求, 各省地级市局成立法规科, 负责全市法制工作, 县级局均配备了法制工作人员, 行使法律监督职权等职能。同时要求各单位在法制机构不断完善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的各项工作制度, 逐步建立起了执法监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烟草行业执法监督开始慢慢发展、规范, 虽然行业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 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

1. 监督机制不完善, 没有形成制度化。

目前, 除了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专项监督制度已有法律和行政法规外, 国家还没有专门就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这就导致了执法监督的不普适性和变动性。例如行政相对人对某件行政执法案件提出异议, 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根据案件实际情况, 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息事宁人。若是过段时间, 又有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执法行为提出异议, 这次案件当事人态度强硬, 扬言投诉上访, 由于没有固定的制度规章, 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或者迫于考核压力, 或者由于其它原因, 可能就会采取另外的处理方式, 这就导致了类似或相同的案件, 却产生了不同的后果, 违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此外, 执法责任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容易受领导个人好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2. 监督责任追究不严格, 监督流于形式。

现行法律、法规对执法监督的规定过于笼统, 只是简单地规定某某部门有执法监督权, 但没有对执法监督部门的权责进行细化。不应存在没有权力的义务, 也不存在没有义务的权力, 对监督权力责任的真空规定, 直接导致监督部门之间对行政执法行为不去监督, 甚至对执法投诉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 部门之间踢皮球, 监督不作为的行为, 导致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执法监督目的难以实施, 执法监督流于形式。

3. 监督保障体系不完善, 监督缺乏强有力保障。

我国执法监督存在着监督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地位低、权力小、权威性差等现象。现在各地一般把执法监督的职能放在了相关法制部门, 负责本地区的执法监督工作。各地区法规部门职能一般包括负责审议系统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组织实施系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研究法律法规, 办理法律事务、法律咨询和行政复议工作;审查单位的重大经济合同;负责专卖执法监督和专卖人员执法证件管理工作;负责系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法教育等工作。由于法制科人员编制一般只有少数几个人, 繁重的工作任务使法制部门很难再把执法监督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此外, 法制部门相对于专卖部门来说, 属于小部门, 级别一般与专卖平级甚至比专卖部门低, 因此法制部门对专卖部门的执法监督大部分不具有强制性, 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三、加强执法监督,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对策

通过对目前烟草行政执法监督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执法监督的不足之处。为增强执法监督效能, 可以从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及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入手,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体制, 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一) 建立地区性的监督机制。

执法监督要想真正实现监督效果, 必须建立起通畅的监督诉求表达通道, 才能更好地为行政相对人服务, 保障好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现行烟草行业体制下, 由于上海等城市还实行工商一体的运行机制, 不适合建立全国统一的体制机制, 可以以省或地级市为试点, 建立省、市、县三级或者市、县二级执法监督体制, 由省级烟草专卖局或市烟草专卖局根据实际情况, 构建本地区的烟草执法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体系制定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畅通上级烟草专卖主管部门受理下级烟草专卖主管部门执法投诉渠道。现实中存在很多行政相对人对执法行为提出异议, 但是只能投诉到执法人员所在的平级烟草局法制部门, 由于法制部门人员编制较少, 工作量大, 加上法制部门地位较低, 不能有效地处理行政相对人执法投诉案件, 导致行政相对人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因此, 必须畅通上级烟草专卖主管部门受理下级烟草专卖主管部门执法投诉渠道, 即省级法规部门或其它专门部门应当受理地市级行政执法投诉, 地级市法规部门或其它专门部门应当受理县级行政执法投诉。二是建立行政处罚公开制度。行政执法的公开有利于保障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适当推行执法公开制度, 公开内容包括询问笔录、勘验记录、真伪鉴别报告及相关证据。做到行政处罚在单位内外公开, 向行政相对人公开, 增强执法的透明度, 增强执法监督力度。三是建立监督不作为处罚机制。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处罚程序, 大部分执法投诉被专卖管理部门推来推去, 各个部门之间都不愿意接手处理, 存在踢皮球现象。在确定执法监督部门的基础上, 制定详细可行的不作为处罚条款, 严格杜绝执法投诉监督不作为行为。

(二) 监督重点前移。

执法监督不能仅仅注重事后监督, 应该将执法监督重心前移, 从市场检查、涉烟案件查处、证据收集及结案等, 对执法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 提高监督效能。监督重点前移, 集中表现在市场检查、涉烟案件的查处、案件流转程序的监督上。在市场检查中, 要严格按照《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规定, 注重执法检查人员执法资格、执法人员人数等细节的监督。在涉烟案件查处过程中, 要注意充分保证行政相对人的申辩权, 可以在勘验笔录中预留出专门位置进行行政相对人申辩记录, 确保行政相对人申辩权的实现。调查取证过程中, 保证取证行为合法有效, 要加强执法记录仪的合法使用, 使执法记录仪不仅成为收集证据的工具, 也应当成为监督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案件流转过程中, 法制部门要严格进行审核, 根据案情, 对案件是否达到立案标准, 案件性质定性是否准确, 证据是否充分, 行政决定是否合法合理方面进行审核。法规部门要对自己审核的案件负责, 若是发生错案、适用法律错误等问题, 要严格追究法规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三) 加强执法效果评价体系建设。

执法监督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要想实现有效的执法监督, 必须建立执法效果评价体系, 目前看来, 两种评价监督机制最为现实。一是建立执法回访机制。实行办结案件回访制度和监督部门回访制度。局领导和法制监察部门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案件处罚当事人进行回访, 了解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是否公正执法, 廉洁执法, 确保不留“尾巴”。执法人员对行政相对人行政执法后, 就有可能造成行政相对人利益的损失, 若要对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回访。可以根据案件性质、勘验笔录中记载的有关行政相对人申辩情形, 有针对性的抽取部分典型案件进行回访, 在制定回访问卷、了解处罚案件的基础上, 让行政相对人给执法人员执法行为打分, 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二是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测评。聘请专业第三方评测机构, 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进行调查, 采取无记名形式打分, 将调查得分加权到执法人员考核中, 并将每位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错误进行纠正, 增强执法监督的公平性。

(四) 强化执法监督考核。

一是针对监督考核力量薄弱, 不能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 要从监督考核机构配置上加强力量, 监督考核人员要由烟草行政部门副职领导带领, 法规、内管、考核、专卖抽调人员组成考核小组, 确保考核有力度。二是扩展监督考核范围。执法监督考核不能只局限于对案件结果的审查上, 考核应当从立案开始, 贯穿行政执法始末, 对执法人员市场检查、案件查处、案件文书制作、案件流转、执法行为规范是否符合规定等分别制定相应的执法标准及考核要求, 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考核, 确保考核的全面合理, 最终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 强化监督考核的力度的作用。

(五) 加强执法监督保障体系建设。

对执法进行监督检查只是一种手段, 要想确保监督检查取得实效, 还要加强监督保障体系的建设, 最重要的就是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和执法激励机制。一是严格过错责任追究。执法监督工作中发现的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 各地在处理和追究责任时往往流于形式, 导致监督乏力。因此, 应当将执法过程中的各个程序进行划分, 根据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轻重制定相应的责任, 例如, 对不依法出示合法有效行政执法证件的, 应当给予通报批评;对违反法定程序检查的, 应当给予通报批评, 并离岗培训等。二是将执法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适当确定执法质量考核占个人考核总分值的比例, 将激励机制由单纯的业务工作向执法工作进行倾斜, 加大依法行政的奖励力度, 同时对违反程序执法的人员进行实质性的处罚, 引导执法人员依法行政, 提升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维新, 戴芳等.南京市行政问责制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8

[2] .王卫星.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探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与效率 篇8

加强环境适应能力,积极适应形势需要。从政府产生的机理来看,政府源于社会的需要。正因为有社会的需要,才决定了政府的各项职能。但政府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政府存在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其服务的对象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政府在职能上应该积极转变,以适应环境和服务对象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推进现代化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今天,政府更多的是要善于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变直接管理为主为间接管理为主,变微观管理为主为宏观管理为主。如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还是像过去那样搞直接管理、微观管理,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基层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很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在无形中使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之间的矛盾加深。面对形势的变化,政府应该积极适应环境,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思维,及时转变职能,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之间的关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不仅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成为影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注重信息管理的政府,难免出现管理缺位,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成员、组织与国家的利益。政府要加强信息管理能力建设,自觉树立信息意识,重视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发布,并使之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中得到使用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当代社会的信息资源很多,怎样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中,准确、及时、客观、全面地把握好各种信息,是对政府能力的考验。这就需要政府安排专门人员对有关信息进行梳理、加工,针对各种不同的信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必要的选择,经过研究分析,通过信息汇报与通报制度,把信息反馈给政府组成人员及相关部门,用于政府决策、政策完善、结果通报与业绩考核。通过对信息充分合理的运用,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保证权力规范运行。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法制来保障,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制来调节,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实现需要法制做后盾,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制的支撑。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政府依法行政所依据的价值尺度,以及能否公平公正地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公共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政府的责任包含有很多内容,其中法律责任是一个重要方面。法律责任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承担依法行政的责任和违法行政的后果。政府应该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新执政理念,严格依法行政,改变陈旧的行政思维模式,变“权力属于官方”为“权力属于人民”,变政府“权力本位”为公民“权利本位”,变“无限政府、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增强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者和社会事务管理者的作用,避免法律责任的发生。实现依法行政的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不断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将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地置于法律约束之下。推行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把目标具体化、责任明晰化,彻底根除行政执法中因为职能交叉而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监督是对行政权力实行有效制约的必备手段,只有加强监督,才能实现行政的效率与公正,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还必须健全监督体系,推进监督制度创新,建立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形成规范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预警应急能力,有效处理突发事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为顺利。但在发展的同时,仍然蕴涵着大量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矛盾和某些冲突越来越显性化,信访量在持续上升,有组织的群体行动亦呈上升势头,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这些都给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性问题。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立健全社会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政府除了日常的接待上访、处理人民群众的来电来函外,还要定期对本地区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调研、排查,逐一分析社会各项不稳定因素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根源以及表现形式、变化趋势,形成处理类似问题的机制,对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矛盾构成因素,进行重点剖析,采取果断措施,依靠群众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政府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平时应该多做一些演练,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警机制,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者系常熟市副市长)

上一篇:巩留县民政局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国铁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