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必修5答案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英语必修5答案(精选7篇)

高中英语必修5答案 篇1

(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ABC中,若a =,bA30 , 则B等于()

A.60B.60或 120C.30D.30或150



111]B.[,] 3231

1C.[,+∞)D.[,1]

2A.[-1,12.有甲、乙两个粮食经销商每次在同一粮食生产地以相同的价格购进粮食,他们共购进粮食两次,各次的粮食价格不同,甲每次购粮10000千克,乙每次购粮食10000元,在两次统计中,购粮的平均价格较低的是()

A.甲B.乙C.一样低D.不确定

12.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a59,则a3()

9A.1B.3C.1D.±

33.等比数列an中, a29,a5243,则an的前4项和为()

A. 81B.120C.168D.19

24.已知{an}是等差数列,且a2+ a3+ a8+ a11=48,则a6+ a7=()

A.12B.16C.20D.2

45.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是()A.130B.170C.210D.260 6.已知等比数列{a1

a3a5a7

n}的公比q3,则

a1aa等于()

24a6a8

A.13B.3C.1

3D.37、对于任意实数a、b、c、d,命题①若ab,c0,则acbc;②若ab,则ac

2bc2

③若ac2

bc2,则ab;④若ab,则

1a

1b

;⑤若ab0,cd,则acbd.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B)2(C)3(D)

48.如果方程x2

(m1)xm2

20的两个实根一个小于‒1,另一个大于1,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22)B.(-2,0)C.(-2,1)D.(0,1)

9.已知点(3,1)和(-4,6)在直线3x-2y+a=0的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A.a<-7或 a>24B.a=7 或 a=24C.-7

10、在△ABC中,角A,B均为锐角,且cosAsinB,则△ABC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y0,11.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

xy0,则w=y1的取值范围是()



2xy20.x

113.在ABC中, 若a3,cosA

2,则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_____.14.在△ABC中,若a2b2bcc

2,则A_________。

15.若不等式ax2

bx20的解集是112,3,则ab的值为________。

16.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a2=9,a1a2a3=27,则{an}的前n项和 Sn= ___________。

17、在△ABC中,若abc

cosAcosB

cosC,则△ABC是

三、解答题

18.(12分)在△ABC中,A1200,aSABC,求b,c.19.(12分)21.某种汽车购买时费用为16.9万元,每年应交付保险费及汽油费共1万元;汽车的维修费第一年为1千元,以后每年都比上一年增加2千元.

(1)设使用n年该车的总费用(包括购车费用)为sn,试写出sn的表达式;

(2)求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即该车使用多少年平均费用最少).20.(12分)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2b

22b,且sinAcosC3cosAsinC,求b.21.(12分)已知数列{a2

n}的前n项和Snn48n。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Sn的最大或最小值。

22.(14分)设数列an的前项n和为Sn,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Sn2an3n.(1)设bnan3,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并求出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nan的前n项和.23、(满分12分)数列{a1n}满足a11,2a

12a1(nN*)。n1n

(I)求证:数列{

a是等差数列; n

(II)若a1a2a2a3anan1

3,求n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5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BABDCBDDCABB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312.12013.1414.S1

n

n121

2

 

三、解答题

a2.证明:将cosBc2b2b2c2a2

152ac,cosA2bc代入右边即可。

16.解:由S12

A,a2b2c2

ABCbcsin2bccosA,即……,得b4,c1或b1,c4。

17.解:∵A={x|axa},B={x|x1或x4},且AB = R,∴

a1

a4a4。18.解:设每天生产A型桌子x张,B型桌子y张,则

x2y8

3xy9



x0,y0目标函数为:z=2x+3y 作出可行域:

把直线l:2x+3y=0向右上方平移至l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且与原点距离最大,此时z=2x+3y取最大值解方程

x2y8

得M的坐标为(

3xy92,3).答:每天应生产A型桌子2张,B型桌子3张才能

获得最大利润19.解:(1)aS147

(n1)nSn

S

n12n49(n2)2n49

(2)由an2n490,得n24。

∴当n=24时, Sn(n24)2

576有最小值:-576

20.解:(1)Sn2an3n对于任意的正整数都成立,Sn12an13n1 两式相减,得Sn1Sn2an13n12an3n ∴an12an12an3,即an12an3 an132aan13

n3,即bn

a2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n3

∴数列bn是等比数列。

由已知得 S12a13即a12a13,a13 ∴首项b1

1a136,公比q2,bn62

n1

。an62

n332n3。

(2)nan3n2n3n,Sn3(12222323n2n)3(123n),2Sn3(122223324n2n1)6(123n),Sn1n3(222232n)3n23(123n),2(2n31)216n2n

3n(n1)

S(6n6)2n63n(n1)

高中英语必修5答案 篇2

一、教材特点

1.突显生活数学化的特点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的总体特点是关注数学情境, 强调数学应用, 重视数学文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引言———问题情境———数学模型———应用于现实问题.这样的呈现方式, 使得知识内容有来龙去脉, 体现“生活数学化”的观点, 突显“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最后为生活所用”的特点.教材从章头引言的实例分析引入知识, 然后给出一个问题情境,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再系统学习数学知识, 最后再给出几个例题, 把数学知识归结到应用的层面上.如在学习解三角形时, 章头引言里就提出了“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 我们仰望星空, 会有无限遐想, 不禁会问, 遥不可及的月亮离地球究竟有多远呢?1671年, 两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00km.他们是怎样测出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呢……”这个问题是不可及物体的测量问题.本章的许多问题都是这类不可及物体的距离和高度的测量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会面临并思考的, 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仅依靠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 只能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测量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其他的问题, 仅用锐角三角函数就不够了, 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任意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会有熟悉感, 会充满好奇, 会有动力.然后再通过一个探究, 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探索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一般形式, 最后再分别通过两个例题, 来突出正余弦定理的作用, 并在1.2节的应用举例, 具体呈现正余弦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阅读与思考”这个栏目里介绍了海伦和秦九韶, 这充分体现了高中数学新教材关注数学文化的特点, 说明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走进了中学课堂, 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

2.系统性更强, 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新课改以后, 高中数学新教材采用了模块化教学, 这使高中数学教材更趋系统化.教材的每一部分知识呈现都是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抽象概括”“解释说明”“思考探究”“实践操作”等几个部分构成, 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及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也逐渐学会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另外, 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到“抽象概括”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充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 是对数学知识在较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 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5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 在第二章的数列中渗透了数学中的诸多思想方法, 如:类比思想 (数列与函数的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等) , 归纳思想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 数形结合思想 (教材30页的例1、例2) , 方程思想 (等差、等比数列中几个基本量的计算) , 算法思想, 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等差、等比数列概念的产生等)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领悟到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从而使数学的学习超脱“题海”, 使之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 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放在选修系列) 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 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 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 更具实用性, 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 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 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 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 (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 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 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 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 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 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 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 主动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 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 才能教活学生, 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 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 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 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 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 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 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 数据不特殊, 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 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 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 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 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 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 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 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 淡化技巧, 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而是学生亲自参与, 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 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 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 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高中英语必修5答案 篇3

一、教材特点

1.突显生活数学化的特点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的总体特点是关注数学情境,强调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文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引言——问题情境——数学模型——应用于现实问题.这样的呈现方式,使得知识内容有来龙去脉,体现“生活数学化”的观点,突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为生活所用”的特点.教材从章头引言的实例分析引入知识,然后给出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再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最后再给出几个例题,把数学知识归结到应用的层面上.如在学习解三角形时,章头引言里就提出了“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我们仰望星空,会有无限遐想,不禁会问,遥不可及的月亮离地球究竟有多远呢?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00km.他们是怎样测出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呢……”这个问题是不可及物体的测量问题.本章的许多问题都是这类不可及物体的距离和高度的测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会面临并思考的,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仅依靠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只能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测量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其他的问题,仅用锐角三角函数就不够了,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任意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会有熟悉感,会充满好奇,会有动力.然后再通过一个探究,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探索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一般形式,最后再分别通过两个例题,来突出正余弦定理的作用,并在1.2节的应用举例,具体呈现正余弦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阅读与思考”这个栏目里介绍了海伦和秦九韶,这充分体现了高中数学新教材关注数学文化的特点,说明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走进了中学课堂,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

由(1)知△ADE≌△CBF,

∴AE=FC,

同理AF=E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三: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1)知AE∥CF,

又∵△ADE≌△CBF,

∴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二、数学问题变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前面,我们举例说明了数学问题变式的一些方法.但应当指出,问题变式不是为了“变式”而变式,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数学变式.其目的是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完成“应用——理解——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认知过程.因此,数学变式设计要巧,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正确把握变式的“度”.一般的,设计数学变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差异性.设计数学问题变式,要强调一个“变”字,避免简单的重复.变式题组的题目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异.对每道题,要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鲜.从心理学角度看,新鲜的题目给学生的刺激性强,做题时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大,思维敏捷,使训练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设计数学变式,要努力做到变中求“活”,变中求“新”,变中求“异”.

2.递进性.问题变式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但是,变式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学生经过思考,能够跨过一个个“门槛”,既起到训练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拓展性.设计数学问题变式,应该力求内涵丰富,境界开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到内容充实.因此,所选范例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二要具有延伸性,可进行一题多变;三要注意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

4.灵活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问题变式训练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力求使学生独立练习和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半独立练习相结合.同时,根据数学内容,有时可分散训练,有时可集中训练,有时一个题目的变式可分几次完成.充分展现知识螺旋上升的方式.这种灵活的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大脑神经的兴奋度,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责任编辑黄桂坚)2.系统性更强,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新课改以后,高中数学新教材采用了模块化教学,这使高中数学教材更趋系统化.教材的每一部分知识呈现都是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抽象概括”“解释说明”“思考探究”“实践操作”等几个部分构成,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及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也逐渐学会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另外,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到“抽象概括”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充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是对数学知识在较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5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第二章的数列中渗透了数学中的诸多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数列与函数的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等),归纳思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数形结合思想(教材30页的例1、例2),方程思想(等差、等比数列中几个基本量的计算),算法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等差、等比数列概念的产生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的学习超脱“题海”,使之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责任编辑黄桂坚)endprint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放在选修系列)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才能教活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数据不特殊,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信有了对第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的教师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新教材的体会更深,我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高中英语必修5答案 篇4

生活与哲学 第四、五课练习2014 09 11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2、2010年11月8日,上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影像图显示,该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3、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

A.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C.意识决定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

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

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水,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0、《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1

高中政治资料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1、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12、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13、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14、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否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C.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1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告诉我们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6、《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17、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18、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是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这些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B.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高中政治资料

C.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

D.狼孩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19.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

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 C.意识对人脑的依赖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20、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这是因为

A.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 B.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

21、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地命中目标。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

①电脑也会产生意识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①观念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②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3、朱自清夏夜走过月光朦胧的荷塘,写下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这表明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

2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二、判断题

2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7、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8、辨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反映了事物各自的生动的具体特性。()

29、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30、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3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3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33、物质和意识密不可分,相互依赖。()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高中政治资料

34、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若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35、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观点。

四、探究题

36、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高中政治资料

主观题答案

34.答案:材料说明了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会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只要结合材料紧扣教材基础知识可轻松答出。拓展探究

35、答案:(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各种意识是客观事物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成意识。

(2)如果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人脑就没有反映对象,也就不会产生意识。题中观点虽然认识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认为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形成。从物质基础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意识的形成,不仅要有人脑,还要有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

36、【答案】(1)①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②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第(1)问,准确写出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注意与材料内容适当结合。

高中政治资料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6.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_______联系 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 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

C.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 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 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

8.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11.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球已经进入震动模式。”频繁发生的地震灾害也让部分公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 6

高中政治资料

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0浙江淳安中学返校考试)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这种智慧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 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

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

18.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当地时间2010年3月20日午夜、4月14日,冰岛的一座火山两度喷发;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点34分,智利发生8.8级地震;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辨题: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

答案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基础巩固

1.D 2.C

5.A 6.C 7.B 8.A 11.A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①;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体现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④。故本题选A项。

13.C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意思是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据此可选出C项。14.C ②的观点明显与题中的“不动”相悖。用排除法,选C项。

15.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强调了运动变化,因而是正确的。

(2)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克拉底鲁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要承认相对 7

高中政治资料

静止的存在。

解析:本题实质是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组织答案时,要分别运用相关哲理说明这两人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16.A 题干材料所述现象是人们无视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遭到其惩罚的结果,故选A项。④的说法与运动的绝对性相悖。

17.D 题意旨在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还能在此基础上使之为人类服务,故选D项。A、B、C三项的说法都是对规律客观性的违背。拓展探究

18.答案:(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的发生。

(3)但人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提前预报、灾前预防、灾后抢救)。(4)因而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问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这给人一种假象: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但事实是人完全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高中政治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16、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中数学必修1-5目录 篇5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3课时)

§1.1集合4课时 §1.2函数及其表示4课时 §1.3函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 实习作业1课时 小结1课时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14课时)§2.1指数函数6课时 §2.2对数函数6课时 §2.3幂函数1课时 小结1课时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9课时)

§3.1函数与方程3课时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4课时 实习作业1课时 小结1课时

必 修 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8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课时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课时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2课时 实习作业1课时 小结1课时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7课时)§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课时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3课时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课时 小结1课时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9课时)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课时 §3.2直线的方程3课时 §3.3直线的交点与距离公式3课时 小结1课时

第四章 圆与方程(9课时)

§4.1圆的方程2课时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课时 §4.3空间直角坐标系2课时 小结1课时

必 修 3

第一章 算法初步(12课时)

§1.1算法与程序框图4课时 §1.2基本算法语句3课时 §1.3算法案例4课时 小结1课时

第二章 统计(16课时)

§2.1随机抽样5课时 §2.2用样本估计总体5课时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4课时 实习作业1课时 小结1课时

第三章 概率(8课时)

§3.1随机事件的概率3课时 §3.2古典概型2课时 §3.3几何概型2课时 小结1课时

必 修 4

第一章 三角函数(16课时)

§1.1任意角和弧度制2课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课时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课时 §1.5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2课时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第二章平面向量(12课时)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课时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课时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课时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课时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2课时 小结2课时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8课时)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4课时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课时 小结1课时

必 修 5

第一章 解三角形(8课时)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3课时 §1.2应用举例4课时 §1.3实习作业1课时

第二章 数列(12课时)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课时 §2.2等差数列2课时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课时 §2.4等比数列2课时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课时 回顾与小结2课时

第三章 不等式(16课时)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2课时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课时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5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 篇6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

解析: A项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本质,B项阐明了基因突变的原因,C项说明了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都是有害的,但不全是有害的,有一些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还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且突变的有利、有害是相对于生物所处的环境而言的。

答案: D

2.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种群中偶尔出现了白色猕猴

D.小麦经减数分裂产生花粉

解析: 选项A是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选项B属于基因重组;选项D是减数分裂;选项C是基因突变。

答案: C 3.基因A,它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a3??一系列等位基因,如图不能说明的是()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正常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图中表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或等位基因),此等位基因对生物体有可能是有害的,也有可能是有利的;这些基因的转化既不符合分离定律,也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D

必修1~5“梳理探究” 篇7

1. 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于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后来考古人员在在距今45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文物上也发现了依照实物描绘出来的“ ”,比它还要早一千多年。

2. 从商代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这种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即 阶段和 阶段。

3. 汉字形体的演变,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两个阶段的分野是从 到 的转变。

4.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之说,这“六书”是指 、 、 、 、 、 六种方法。现代学者认为,“六书”中的前四种是 方法,后两种只不过是 方法。

5. 对联,也叫 、 、对子等。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由 和 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 ,盛行于 ,可谓源远流长。

6. 对联由 和 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所谓对仗,是指词句 的一种形式, 是汉语修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对仗要求 相对、 相同、 相当。

7. 所谓平仄,是指 和 。古代汉语分 声、 声、 声、 声,现代汉语分 、 、 、 ,可归为平、仄两大类。平在古代汉语中指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仄声在古代汉语中指 声、 声、 声,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指上声和去声。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声,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声舒缓。

8.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汉语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二是 ,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 ,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 ,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 ,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9. 成语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从它们内部的结构关系看,有如下诸种:主谓关系,如人定胜天、脚踏实地; 关系,如情投意合、三番五次; 关系,如平分秋色、大显身手; 关系,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 关系,如轻于鸿毛、遗臭万年等。有的成语相当于复句的紧缩,如承接关系,马到成功; 关系,不约而同; 关系,如得陇望蜀; 关系,如宁死不屈; 关系,如温故知新; 关系,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关系,如守株待兔; 关系,如有闻必录;让步关系,如插翅难逃等。还有极少数成语,其内部无法进行语法分析,如胡说八道、大大咧咧等。

10. 提起修辞,大家立即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修辞方式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无处不在。修辞可分三大类:语音修辞、 、 。

11. 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 ,富有整齐美;二是 ,不呆板。具体说来,调配语音的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如对偶、联绵词、叠音词的运用)、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等。

12. 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比如欧洲国家的 ,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辰。 则是为了庆祝耶稣复活而产生的。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 、中秋节、重阳节等。

13. 有节日就会形成相应的风俗,风俗节日文化都有和它相配的仪式。而仪式都是由 支持,甚至由 演变而成的。比如 有吃粽子的风俗。

14. 据古人类学家研究,中华民族具有显著的 特点,中华大地是黄色 人种的故乡。元谋人、 人、 人是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祖先。 、良渚文化等一起发展成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很多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的西迁,融入了欧洲民族;有的部分西迁,如古代的突厥族。但大部分都定居在中华民族疆域内,融入汉族或保留着自己的民俗和文化特色。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 的历史。

15. 交际中“称谓”很重要。称谓语虽然只有几个字,但用得是否恰当,不但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中国古代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杂,有谦称、 、 、俗称、 、绰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

16.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有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 ”。中国古代的 就属于“禁忌语”的范畴。交际语言中既然有禁忌语,就会有变通的说法,这就是 。例如《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句,作者就把“民风”改为“人风”等。

17. 汉语称谓词语丰富多彩,有通称、敬称、专称之分,并且形成了 称谓系统和 称谓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丰富的称谓词语。 称谓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按 称呼:主席、经理、校长(带姓不带姓皆可);(2)按 称呼:老师、医生、教练;(3)按 称呼:不知对方职衔、职业时,其中包括借用亲属称呼(带姓不带姓皆可),如爷爷、王叔叔、张大姐、老王、小杨等;(4) 。用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直接称呼对方,也可在前面加姓名,如邓同志、王先生、玉林小姐等。

18. 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的 ,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 的理解感受都可能不同,甚至由此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此正所谓“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名作重读是件有趣的事。越是 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

19. 文学作品的续写和 是对原作的创作,表达了作者对原作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技巧的理解。

20. 你的语文学习怎么样?你在读书、看报或听演讲时,理解是快还是慢、是深还是浅?你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怎么样?对于这些自己或许并不清楚,这时不妨对自己的语文学习做一次自我 ,通过这种自我 ,总结、 一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现状,也许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表”可分为四部分:学习途径、学习计划与习惯、学习 、学习个性。

21.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的 性。思维 ,语言表达就会 、流畅;思维混乱,说起话来就会词不达意,写起文章来就会前言不搭后语。

22. 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事物或现象的 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 开来。

23. 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主要有“ 关系”“ 关系”“ 关系”“ 关系”和“ 关系”这么几种,后两种关系又叫“ 关系”。

24. 进行思维活动固然离不开概念,但最经常运用的是命题。因为概念总是分散的,需要把它们组成一个 ,才能进入思维过程。“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 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 单位。 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语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命题,而且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25. 在语文学习或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逻辑学上叫着“ 义”或“ 义”。

26. 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 过程,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 ”。还有一种有趣的思维形式叫“ ”。另外我们都知道,一个论证的过程包括“ ”“ ”和“论证形式”三个要素,这就是读写议论文当中涉及的推理问题。

27. 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如同数学上的公理一样,虽然难以证明,但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就是逻辑规律。逻辑规律主要有“ ”“ ”“ ”。

28. 阅读经典作品,目标是进入大师的精神天地,从大师那里汲取思想的力量,所以我们要把阅读的层次再提高一点,努力把握经典作品的 ,体察与探求大师是如何思考,又如何表达他们的 的。 ,是我们接近大师的重要途径。

29. 如果试验一下,给你一篇鲁迅的文章,不告诉你作者是鲁迅,你读上几句,也许就能判断这就是鲁迅的文笔。这就是 的魅力。阅读经典,应注意细心领会和体会作品的艺术风格。 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包括题材、结构、风俗描写、人物塑造等等,但多种因素中有一种特别重要,那就是 。

30. 年,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诞生了。1903年,电视悄然问世。人们习惯上把电影和电视合称为“ ”。当今社会,影视艺术已渗透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一种大众文化。我们把电影和电视称为姊妹艺术,是因为这两种艺术有太多的 、相通和相互借鉴之处。

31. 影视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 有着亲密的关系,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 作品改编而成的。名著改编并不只是原著的视听“插图版”,而是不同艺术媒介间的创造性“互译”和再创造。事实上,文学和影视的关系始终是彼此互动的。当然,文学和影视毕竟是两种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审美特征和 魅力。

32. 文言是指五四运动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 和文言 。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

33. 对文言实词的学习要着重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词多义、 、 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常见的情况有:① ,② ,③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④ 。

34. 文言句式与许多跟现代汉语的句式存在着差别,一般有下列四种情况: 、 、 、 。

35. 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 ”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至于名山大川,古诗文中常涉及的有五岳、五湖等;另外还有三秦、 、 等,各有所指,都要具体把握。

36. 我们古人纪年,主要有 纪年和 纪年两种。干支纪年,是用十 和十二 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37. 翻译是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翻译 有 和 两种。翻译时原来说的或写的话叫源语,译成的话叫 。由于翻译的题材不同,翻译可分为 、政论翻译、 。

38. “朔”“望”“既望”和“晦”分别指今天的农历 、 、 、 。 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古人的名是由 所取,字是男子20岁举行 仪式后才起的。号是由 所起的。《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依次是: 、 、 、 、 。

二、选择题

39. 选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 )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C.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40. 选出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B. 莫春者,春服既成

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泽以犹欢

D. 将军身被坚执锐

41.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序八州而朝同列

B.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C.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42. 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43. 下列各句中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三、简答题。

44. 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会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新语。那么,这些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45. 什么样的修辞可以叫语句修辞?语句修辞有哪些手段?请进行概括归类。

46. 文学星空,群星璀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文学大师呢?

47. 我们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走近文学大师呢?

48. 翻译的实质是什么?怎样理解语言翻译这种文化现象?

四、探究题。

49.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网络用语也层出不穷,如火星文、网络热词等,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50. 当今社会,经典作品多次被影视工作者翻拍,有些翻拍甚至颠覆了人们对经典作品的传统认知。你是如何看待翻拍经典作品现象的?

上一篇:用电普查整改措施计划下一篇:妊娠期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