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大工作存在问题(精选8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统计队伍不够稳定。全县10个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大多兼任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乡镇其他硬性工作任务,而且变动频繁,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是统计资料不够完整。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手续交接不及时,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断档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统计服务不够到位。部分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对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工作总结《乡镇工作存在问题》。
四是统计任务较为繁杂。近几年来,随着统计制度的改革,乡镇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日益增多,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乡镇统计员压力较大。
二、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机构建设。成立乡镇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人员,负责乡镇统计工作,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二、稳定统计队伍。按照编制要求,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尽量做到专业对口、专职专岗、专人专用,着力解决力量薄弱、业务不精的问题。
三、健全工作制度。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约束激励机制,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好统计人员,推动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四、强化统计服务。以开展“统计业务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经济运行、社情民-意、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监测,增强统计服务的主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各项经济指标符合时序进度,客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准确、高效便捷的服务。
关键词:乡镇,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对策
乡镇是我国政权组织中最基础的部分,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承载着非常多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 乡镇在发展过程中, 乡镇中的安全生产是乡镇平稳建设的重要保障, 是乡镇安全生产管理这一项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乡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在逐渐的增多, 在乡镇的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陷, 这些不足与缺陷直接导致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在乡镇的建设中必须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科学合理的策略制定, 根据乡镇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 乡镇建设中安全工作的隐患
1.1 乡镇道路安全隐患
我国在乡镇的发展中制定了一些了优惠政策, 乡镇中农机补贴政策、降低汽车购置税等政策的实行, 让乡镇中的农民在购车这一方面的热情高涨, 纷纷都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车子, 这就导致了乡镇中的汽车数量增加, 乡镇道路的车流量增大, 道路表面的承受力受到极大的挑战, 给乡镇道路交通的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隐患。
1.2 乡镇房屋建设以及相关设备使用的隐患
随着我国乡镇的发展速度加快, 很难对乡镇人员集中的场所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 特别是在节假日对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加大了难度, 在乡镇的建设中, 房屋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 这对乡镇房屋进行建设时的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为房屋建设的加速, 会导致人们在对房屋进行建设时忽略施工建设的安全性, 乡镇在发展中对液化气运用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但是大部分乡镇人员对于液化气的安全使用意识淡薄, 对液化气的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非常的多。
2 乡镇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乡镇在发展过程中, 乡镇中相关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还有待加强, 在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监督体制也还有待完善。很多乡镇在建设过程中都设立了安全生产机构, 但是在安全生产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水平与能力都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 有关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在对乡镇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时, 忽略了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中相关的事项的监督, 监督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对于监督工作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乡镇安全工作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直接导致安全生产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极大的阻碍了乡镇安全工作的开展。
2.2 乡镇中安全工作的投入资金不足
在乡镇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自身的财政资金有限, 所以会造成乡镇安全工作中投入资金不足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些乡镇安全生产机构在工作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 导致乡镇安全生产机构中的工作无法正常的展开, 不能保证对乡镇建设中安全工作的隐患进行有效的整改, 致使乡镇安全工作中各类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的整改, 阻碍着乡镇的发展, 威胁着乡镇人员中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乡镇安全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乡镇安全工作中, 相关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 在安全生产中不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合理的操作, 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 大多数都是因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工作人员在生产中违规操作, 安全意识差, 生产技术能力不足, 施工中的综合素质差, 这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 乡镇安全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监督体制
在乡镇的建设过程中, 对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监督体制进行有效的完善, 使监督部门中的监督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切实的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在乡镇安全工作中, 根据安全工作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 配备专门的数据信息收集员, 将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汇总, 促进监督部门对安全工作的监管。
3.2 加大乡镇安全工作的投入资金
在乡镇的建设过程中, 我国政府要对乡镇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程财政拨款, 满足乡镇安全工作中对于资金的需求, 切实将这些资金运用到乡镇的安全工作中去, 规范投入资金的使用, 在对乡镇安全工作加大投入资金时, 要制定出相关的策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
3.3 提高乡镇安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乡镇的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乡镇安全工作中的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在乡镇安全工作人员上岗前, 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 让安全生产人员的技能水平达到相关的标准, 要使安全生产人员对安全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规范安全生产人员在操作中的行为, 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乡镇安全工作人员的综合。
4 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 我国加大了对乡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重视对于乡镇的建设。乡镇建设中, 乡镇安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要推进乡镇建设的发展就必须解决乡镇安全工作中的问题, 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制定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这不仅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乡镇安全工作中的问题, 还促进了乡镇安全工作的开展与乡镇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福祥.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J].南方农业, 2009 (16) .[1]郭福祥.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抓好乡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J].南方农业, 2009 (16) .
[2]李东兴.如何做好乡镇安全生产工作[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0 (07) .[2]李东兴.如何做好乡镇安全生产工作[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0 (07) .
【关键词】 乡镇医院;中药调剂问题;原因;建议
【中国分类号】 R9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18-01
中药调剂工作是根据临床治疗需要为病人直接服务的工作,是临床医疗的一大重要环节。对调剂的药物品种和数量负责是调剂人员的责任,同时还有监督检查中药的真伪优劣的辨别、是否如法炮制、医师处方配伍禁忌是否存在、剧毒药品的剂量大小、是否采取正确的煎煮方法的职责。这对患者的身體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发挥中药汤剂疗效的一大重要保证。这一工作对调剂员提出了具备一定的药学知识、受过上岗培训和有很强的责任心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客观的要求。但在乡镇医院中,多种原因造成中药调剂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⒈中药调剂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审查处方的问题:开展调剂工作首先要审查处方,这是有效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对差错事故预防的重要途径。可是,很多乡镇医院的实际情况是,一些中药房不是无执业中药师专职审方,就是执业中药师没有在岗位上坚守,结合药品估价审查处方,接受处方后,调剂人员对处方基本很少详细审阅,也就很难及时发现中医处方中可能存在的缺药、药名不规范、炮制方法不确切、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用法服法有误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甚至有的对看不清晰的处方自己猜测行事,自然存在很大隐患。
1.2调剂剂量存在误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虽然没有对中药调剂误差进行明确规定,可通常都有着实际称量总和与处方总量的误差不得超过5%要求。而目前乡镇医院的实际调配工作中,中药调剂人员大都是以目测估量分份法来进行,有的甚至以手代称进行,有着10% ~20%之间的剂量误差,甚至还有在20%以上。处方的医疗效果势必因剂量的不准确而产生影响。乡镇医院长期存在而未能解决误差现象一直在发展,医师和患者对这一日益严重的倾向有着很大意见。
1.3加工炮制的问题 :加工炮制在很多乡镇医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不按照挑、拣、洗、切的方法对药材进行严格加工。针对专业化和机械化饮片制造的现状,其中的浸润时"伤水"问题在成批切制中药材过程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由于浸润不当能够随水流失当归、川芎需水润药片的中药材的有效成份。一些加工不规范的问题也屡屡出现,象混用麻黄与麻黄根、为增加重量在炮山甲加入食盐和莲子不去心、草果不去壳等等。"存性"操作在炒制中药材时没有重视,没到准火候就把药材气味和功效改变。未能根据"成品性状"规格,严格区分极薄片、厚片、短段、块、段、丝等进行中药材切制,对中药干燥和药效煎出非常不利。
1.4存在药材质量问题:有不少药材掺进泥沙等有着高于20%的杂质率。还有用以次充优和以以地区习用药代替正品入药的现象。比如半夏经常以栽培品水半夏来代替,在清热化痰上两者功效有点类似,可半夏的止呕作用水半夏却没有,两者在价格上也有很大差别,差别在6倍以上。因此,出现了严重的伪品、劣品现象,尤其在稀贵药材上,伪品更是横行。
⒉对中药调剂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缺乏业务素质高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长期的重医轻药观念影响,中药调剂工作在很多乡镇医院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给予调剂人员比较好的社会地位,没有给予中药从业人员在培训、进修、业务交流等方面足够的机会。在这些医院里,存在很多从事中药调剂工作的人员没有岗位证书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从业资格不具备的人员。再看中药调剂工作的自身性质,每天一个调剂人员需要对30~40张处方进行调配,以3帖一张处方来计,就有90~120帖要在当天完成,不仅工作繁重而且乏味,这对提高中药调剂工作效率非常不利。
2.2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目前包利润、包指标、包营业额等形式已经在很多乡镇医院实施,与工作量挂钩成为调剂人员的各种收入调整的主要手段,收入多的人是调剂处方多的人,所以,就难免时有发生急功近利、以手代秤、敷衍操作的现象。
2.3质量管理的软、硬件跟不上:⑴用软件人的素质方面看。乡镇医院药品经营者有的缺乏基础知识对药材真伪不能够鉴别,也有的对必要的药材养护技术缺乏,药材变质现象频频出现。有的为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把药材质量问题抛在脑后,也不乏那些有意销售伪劣药材牟取暴利的行为。 ⑵从硬件方面看。由于自然资源减少的趋势明显,有限的地道药材产量根本无法对市场需要进行满足。再加上繁杂的中药品种没有鉴别的有效科技手段,不可避免地造成混用与冒充那些外形类似、同名异物品。
⒊对中药调剂工作改善的建议
3.1建设高素质的中药调剂人员队伍:医院领导必须摒弃重医轻药思想,大力把高学历药学人才引进来,并不断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人员绩效考核和加深与员工沟通等方式,把中药管理队伍建设好。对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育要加强,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让他们把良好的从业形象树立起来。
3.1把完善严谨高效的管理机制构建起来:教育与管理并重,以制度来管理人。搞好中药调剂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在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于医院药品管理这样一个综合体系来说,必须把药品采购、质量检验、炮制加工、中药配方、贮藏养护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以制度来层层把关各个环节。具体的中药调剂工作必须抓管理抓程序规范操作,坚持"三查七对"(即:查处方内容、药品质量、配伍禁忌,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患者姓名、床号、时间)制度做好处方调剂。还要对中药调配方法进行积极改进,在对配方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把调剂剂量误差尽量减少。
参考文献
[1] 颜正华,临床实用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612。
[2] 贾金凤,中药处方及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9, 6(10): 5-6。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赋予纪委的神圣职责,是严肃党纪的重要手段。乡党委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群众。乡镇纪委案件审查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由于基层违纪案件本身的特点以及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原因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案件审查水平的整体提高。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纪检队伍的力量非常薄弱。自去年12月成立监察办以来,虽然配齐了一名纪委副书记,两名监察员(一名在县纪委调任已有8个月),两名纪检干部(一名在休产假,另一名为新进人员),但由于这些干部大多刚开始接触纪检工作,对纪律检查机关、党纪党规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普遍缺乏,对执纪审查程序、文书书写方法不懂,在具体执纪审查中显得无从下手。
业务不精,办案质量不高。第一,纪检干部在其他工作上的投入较多,投入本职工作的时间有限,再加上新任职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积累。其次,纪检干部缺乏办案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不具备办案方法、办案技巧、办案信心不足,对违规违规违规违法违纪的形式和手段把握不够,在办案中难以取得实效和突破,整体办案质量不高。第三,办案人员的业务技能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谈话水平低,缺乏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处理案件的方法不够灵活,面对多样的违纪案件,不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案件办理过程中,文书不规范,认识不到位,办案中过度依赖立案调查手段,忽视初核程序。
根据《地方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并可设副主席1至2人。”《地方组织法释义》则更明确指出:“主席、副主席至少应有一人是专职的。”“乡镇人大主席一般应为专职,如是兼职的,则副主席有一人是专职的,即至少应有一人主要精力用于人大工作。”据调查,有的地方乡镇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根本就未配专职副主席,更不用说配专职工作人员,这种作法,与《地方组织法释义》相悖。从某种意义上讲,乡镇人大不设专职主席或副主席是一种有法不依,或是一种违法行为。省、市、区(县)人大有常设机构,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不影响人大职能的发挥,乡镇人大没有常设机构,如果不设专职主席或副主席,就会影响乡镇人大职能的发挥,我们不能借乡镇机构改革,减少乡镇领导职数为由,弱化乡镇人大。此外,经费无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目前,中西部地区许多乡镇因财力紧张,人大的工作经费、代表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也未纳入财政预算,乡镇人大开展工作、组织代表活动时,即使解决点经费,为了节约,有些工作只好从简,点到为止。
当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中存在的问题
1.对乡镇人大的地位及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调查中,我们感到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普遍重视,这是影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万堤镇进行了一次200人的问卷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现在农村乡镇一级的权力机关是哪个?”70%的人回答是乡镇党委,只有9%的人回答是乡镇人大,21%的人回答不知道。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乡镇人大的认识。事实上,在乡镇权力分配中,党委是乡镇工作的领导核心,实际上也是乡镇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决策中心。乡镇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社会事务的具体实施。从法律上讲,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农村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本乡镇的重大决策均需经过乡镇人大审议通过后才合法,才能付诸实施。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重大问题的决策均是由乡镇党委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作出。乡镇人大通常只是宣布先于人大会议召开的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议中已经产生的决策。使乡镇人大很难监督政府的决策行为。另外,由于乡镇党委而非乡镇政府是乡镇重大问题的实际决策者,而法律未赋予乡镇人大对乡镇党委监督的权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法律上讲作为乡镇权力机关的乡镇人大,事实上在乡镇权力机构中,地位最弱。
2.乡镇人大履行监督权的状况与法律赋予的职权要求尚有距离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乡镇人大能积极行使监督职能,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首先,代表正常活动难以开展。乡镇人大一年一度的人代会还算正常,在人代会上,代表们能就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但会后代表各奔东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做某些具体工作,实施人大监督就无从谈起。其次,由于监督缺乏一系列制度保障,这就使监督对象对乡镇人大的权威尊重不够,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只重视乡镇党委、乡镇政府的领导,忽视人大的监督,甚至把人大的监督看成“唱对台戏”、“找麻烦”,不愿接受人大监督。再次,因为乡镇党委、政府的负责人员是本乡镇的核心决策人员,握有事实上的人权和财权,这就使乡镇人大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往往“心有余悸”,不敢监督,即使监督也显得无力,有的连每年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也变成了形式。
3.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
乡镇人大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乡镇人大代表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的质量。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人大代表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根据2000年6月大名县乡镇人大换届情况的统计分析。全县新当选的1195
名乡镇人大代表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33人,占2.7%,大专以上的75名,占6.2%,初中以下的482名,占40.5%。由于代表的素质不高,使得有些代表的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不到人大代表所肩负的使命,有的仅将人大代表看做“荣誉称号”,缺乏代表意识。有些代表由于文化较低,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书写及口头表达能力,很难胜任代表工作。有些代表的政治活动能力较差,不能将选民的利益要求,通过自己的代表活动与其他代表形式共识,缺乏政治魄力。由于代表自身素质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人大职权的正确行使。
4.乡镇人大主席的配备存在不足
由于乡镇人大没有常设机构,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乡镇人大主席组织代表开展,所以乡镇人大主席人选对乡镇人大履行职权有着突出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乡镇人大主席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非兼任和专职常务副主席一般由年老体弱、有一定资历的乡镇干部担任,人大主席、副主席的职位成了安置性职位。根据大名县人大提供的统计数据,1999~2002年这届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的人员中,人大主席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的有17名,专职副主席20人中年龄超50岁的有16名,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一个没有,大专以上的有7人,而同期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人的平均年龄为40.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67%。这种配备乡镇人大主席的方法带来的问题:一是人大主席在年龄、知识结构上的不合理,易给人们造成乡镇人大是“二线”人做的工作,与乡镇党委、政府相比处于次要地位的印象。二是人大主席专职程度低,干部身兼数职,既要顾本职工作,又要应付兼职工作,结果常常是顾此失彼,力不从心。三是工作效率低,一方面在党委或政府任职的干部往往将重点放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很难顾上人大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专职副主席往往体弱多病,影响人大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这种人大主席的配备方式很不适应乡镇人大的工作。
5.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要使乡镇人大较好地履行其职权,必须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给人大开展工作予以保障。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上述几个方面的保障很不健全。一是代表的言论自由得不到保护。由于一些乡镇国家工作人员民主意识淡薄,听不得不同意见,认为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批评是“挑刺”,甚至对提出建议、批评的代表以变相的方式加以报复。二是在经济支持上缺乏保障。乡镇人大代表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一般没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开展工作时所需文件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都无固定经费来源,每次都是靠人大主席临时找乡镇长批。三是在代表活动时间上没有保障制度。乡镇人大代表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从事不同的职业,要使乡镇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工作,必须有主席团的通知,否则,人大代表所在的单位一般是不会单独安排时间给人大代表从事活动的。
关于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建设的研究——乡镇人大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机制,是推动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动力。乡镇人大工作的创新实践,丰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构建了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进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地开展乡镇人大工作,已成为人大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课题。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乡镇人大工作实践来看,虽然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创新动力、创新条件和创新要求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迫切需要乡镇人大工作进一步大力创新。
1、宪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未用足用活。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乡镇人大的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等重要职权,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职权的行使没有到位。主
要表现为:在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忽视乡镇人大的作用。在监督权方面,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影响人大监督作用的发挥,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一般性监督多,针对性监督少;具体行政行为监督多,抽象行政行为监督少,尤其是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极少运用,等等。因此,乡镇人大用创新精神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出来,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并体现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的统一;如何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实现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如何从根本上保障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如何充分履行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准备,更需要乡镇人大工作者更新观念,用新的思想来指导新的实践。
3、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寄予厚望。乡镇人大最重要的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改革将不断深化,利益调整力度加大,各种矛盾也会不断增多,有些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比如农民负担问题、企业负担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以及腐败问题等等。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乡镇人大严格监督,用法律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乡镇人大要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新的监督方式方法,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办事,监督基层行政、司法部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曾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人大工作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都是崭新的事业。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1、明确创新指导思想。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既给地方人大工作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又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内容和创新空间。新的历史时期,乡镇人大工作创新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监督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2、制定创新计划。乡镇人大要按照依法、有序、高效、优质的目标,把人大工作创新实践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出或中长期的创新计划,使创新工作有任务、有标准、有检查,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取得实效。
3、确定创新重点。一是强化会议实质性内容。开好人代会,是乡镇人大正确行使职权的主要方法。要提高会议质量,增强重大决策的民主程度,把一般性表态转变为审议性发言,同时要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透明度,使会议真正成为发挥人大制度优越性的重要途径。二是逐步完善监督机制。要做到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要把执法检查与述职评议结合起来,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与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结合起来,建立行政、司法机关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错案责任追究制等等,并使之法律化、制度化,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三是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很大程序上决定乡镇人大工作的实效。因此,要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建立代表联系、激励、约束制度,加强对人民代表的监督。四是做好宣传工作。主要是解决好“内热外冷”的现象,拓宽宣传领域,增强宣传深度和广度,建立和扩大宣传阵地,培养高素质宣传队伍,把人大制度宣传纳入法制化轨道。
4、建立创新机制。创新是一种知识积定,是一个科学的实践过程,它需要理论指导、知识支撑,还需要有科学的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等。没有一套科学的创新机制,很难取得创新成果。要不断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创新目标管理的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人人思创新、人人思进取的创新氛围。
(三)地方人大工作的创新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既要看到工作的紧迫性,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又要看到任务的艰巨性,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工作。在人大创新工作中要注意坚持以下几点:
1、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关键。乡镇人大工作创新,必须坚持党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同时要十分重视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要改进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通过创新,更好地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更好地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2、努力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精辟地概括了新时期党的宗旨、性质、地位和历史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乡镇人大工作创新,就是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起的要求,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这是地方人大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严格遵循宪法、法律的规定。人大工作的创新实践,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积极大胆地行使职权。法定性、程序性是人大工作的基础,要在依法办事、坚持程序性、完备程序性的前提下,大务推进人大工作向实质性、实效性转变。
4、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二十年来,各级人大积极探索,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在监督工作方面,由听取审议报告这项单一方式到开展执法视察、述职评议、个案监督、执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等多种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方式、方法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必须继承。乡镇人大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按照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克服主观随意性的盲目性,使创新工作在继承基础上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技推广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农业进入新的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国,众所周知,农业兴则国兴,农业强则国强,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学技术革命,而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农技推广。当前,我省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进行着战略性调整,传统农业正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以满足新形式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县现阶段农业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一、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与市场运行机制不相适应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及运行机制,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是政府支持农业的依靠力量。选择推广什么项目,推广范围多大,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这是计划经济条件所决定的,这种农技推广模式,目前已明显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当前,随着粮食市场价格的放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种植什么产品,需要什么技术,基本上由生产者自己确定,如果再用原有的推广模式,就无疑剥夺了生产者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力。
二、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农技推广的力度
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据了解,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发展中国家也在0.5%,而我国不足0.2%。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农技推广单位是国家全民事业单位,财政部门要保证其工资及正常推广事业费,但是推广经费紧缺是全县乃至全市农技服务部门自上而下普遍存在的问题。财政投入的资金远达不到《推广法》规定的比例要求。除工资外,几乎没有给农技服务机构预算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业务工作开展主要靠上级主管部门从其它项目上支持解决,工作运转十分艰难。由于经费紧张,工作又比较辛苦,使得部分农技人员思想不稳,情绪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农技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科技成果推广的应用与农民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不相适应
我县是农业、人口大县,长期以来山高坡陡、人多地少,粮食短缺。而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就重点偏向于粮食作物方面,而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方面技术少,产前、产中技术多,产后加工技术少。随着科技、经济时代的突飞猛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丰年有余,比如:我省的粮产实现了连续12年增长,这样就出现了农业结构性矛盾。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大力发展农村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这样农民就迫切需要蔬菜、花卉、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优质农作物和畜禽的良种繁育等方面的技术,而目前的现状却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比如:我镇属江边干热河谷区,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当地农民对市场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品种和相关科学技术的需求很迫切,科研成果与农民需求的脱节的矛盾比较突出。
四、基层农技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1.农技服务队伍不稳定。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长期以来,有的乡镇将农技人员实行包村负责,承担脱贫攻坚、农危改、社会事务等其它工作,甚至有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人被抽调后,整个综合服务中心只有1-2人,基本不能正常开展本职业务工作,从而大大削减了农技服务力度。
2.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配置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县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近年来,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很少进行知识更新培训;队伍进人少,尤其进专业人员更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全镇农技服务机构由于编制和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吸纳正规农业大中专院校的新生力量,而且一些农技骨干长期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知识老化,思路不宽,只懂粮油作物生产。缺少具有特色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示范推广技能的科技人员,缺乏懂市场、会经营、能管理、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复合型、综合性的农业科技人才,适应不了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更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
3.基础设施滞后。我镇农业服务中心,因巧蒙油路扩建,我站的房屋被拆,无法办公。虽然随着近年来农技推广体系的不断健全,我镇虽已新修了农技推广站,但是修建的经费严重不足,镇财政无力承担欠缺资金,所以只能是半成品放在哪里,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依旧未能改变原有的现状,农技人员连起码的办公、住房条件都不能满足,更谈不上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检测仪器。
一、乡镇畜牧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基层统计基础薄弱, 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一是畜牧业生产情况表的起报单位为村级, 由于村委会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 一般由村会计兼任, 而村会计要负责劳动保障、经管站、公安、林业、水利等政府各部门部置的报表任务, 由于任务繁重而造成基层疲于应付报表。二是镇村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有的村统计员业务刚刚熟练, 随着村委会换届选举而更换新的统计人员。三是调查对象复杂程度增加, 个别养殖户出于保护隐私等原因, 对畜牧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 人为地造成统计数据来源的渠道受阻。
2. 畜牧业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存在协调差异性
各村统计员是政府综合统计开展畜牧业统计最基层的统计员, 其工作态度和业务素质直接决定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据了解, 大部分村统计员在做报表时会与村防疫员协调, 因为他们掌握春季防疫和秋季防疫等入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但是由于调查时点、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统计口径等的不同, 以及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往往会造成动监部门与统计部门数据出现打架现象。
3. 畜禽监测调查名录库确定不完善
现行的畜禽监测调查方法是按照分品种畜禽规模临界点, 通过每年年底的摸底调查, 确定畜禽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名单, 确定后的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在调查年度内将不再变化而成为固定观测对象, 定期对这些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由于畜牧业生产具有周期性, 仅靠年末存栏量这一时点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整个调查年度的生产情况。对于那些全年饲养量很大的养殖户, 如果年末调查时点达不到切割点, 将被排除在调查名录库之外。因此, 单纯依据规模切割点确定名录库的方法,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 畜禽监测调查部分调查指标搜集难度大
一是在畜离监测年报中当年因病死亡畜禽数量这一指标, 对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数量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会无顾虑的如实上报, 而对于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数量很难搜集。二是在畜禽监测年报调查中的购买饲料量等指标, 在年末调查时, 对于一些大型养殖场来说, 他们有专门的会计人员, 调查员去搜集数据时由会计人员按照帐上实际内容填报, 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统计数据。而对于部分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没有专职会计人员, 由于日常生活中没有记载而记不住, 一般无记录可查, 只能靠回忆和估计提供口头数据。调查数据出现随意填报, 有时甚至出现不符合逻辑的现象, 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证。
二、改进乡镇畜牧业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1. 强化统计基础工作, 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一是配备专职畜牧业统计人员, 将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二是定期开展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基层畜牧业统计人员专业知识和统计调查能力, 培养一支业务素质过硬, 工作能力超强的稳定的畜牧业统计人员队伍。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知识讲座、张贴海报等方式, 宣传统计知识、统计法规、统计调查制度等, 赢得调查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统计工作, 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2. 规范乡镇畜牧业统计, 建立分工协作统计工作制度
由于乡镇动监所对于辖区内畜牧业的产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体制等比较熟悉, 特别是对畜禽规模养殖户的实际情况掌握春季防疫和秋季防疫等入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建议畜牧业生产情况季报表、年报表由村防疫员来采集和统计比较合理, 村防疫员将数据逐户逐组采集统计上报乡镇动监所, 对于核实到户的底册, 交由村委会保管。最后由乡镇统计办和动监所本着“共同调查、共同审定”的原则一起对数据进行汇总、质量评估, 审核以后再逐级上报政府统计部门和动监局。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畜牧业源头数据的真实可靠和一致性, 做到有据可查, 避免了数出多门, 从而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主观能动性。
3. 加强研究, 完善畜禽监测调查名录库确定方法
由于畜牧业生产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现行的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名录库的确定方法应以每年年底的摸底调查为基础, 对于达到切割点的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名录库, 还应综合考虑养殖户全年养殖规模、母畜存栏数量、下年养殖意向等多方面的因素, 形成以期末存栏为主, 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畜禽监测调查名录库的方法。
4. 加快实行养殖业保险政策, 优化畜禽监测调查方案的设计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 免费开放 文化惠民 解决对策
乡镇文化站建设是密切联系广大农村、城镇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始兴县是粤北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有25万人口,有9镇1乡(10个乡镇文化站)、113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近年来,随着始兴县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始兴县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全县文化建设稳步推进。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因素。
一、文化站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
文化站、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做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意义重大,它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素质教育、追求和欣赏高品位文化的诉求和营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低收入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二、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文化站建设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对免费开放工作造成很大阻碍,给农村文化发展带来较多消极影响。
(一)用人机制不适应。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撤、扩、并”后,乡镇文化员的人事权下放到乡镇党委,文化员的用人机制发生了变化,一些“乡镇点兵”等相继出现,出现能力差、水平低,根本无法适应文化工作,对文化事业造成影响。
(二)乡镇文化站多数被挪用。目前,全县各乡镇的文化站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被挪用(当成乡镇或其他办公场所)等现象。文化站功能室设置普遍没有按“四室一厅”(办公室、阅览室、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的功能室标准来设置,文体器材和藏书不足,镇、村级电了阅览室电脑被乡镇调用,成为空壳站。文体广场普遍较小,或者没有,以镇政府大门口作为文体广场的情况较多。
(三)人员不足且专职难用。乡镇文化站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兢兢业业、甘为人梯、尽心尽责的道德境界不会为之,没有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难以为之,没有较高文化修养和政治素质不能为之。在人员使用上领导不是考虑文化员专职专用,长期抽调文化员做其他工作。大部分镇文化虽名义上有专职文化站人员,而实际上是兼职,形同虚设。因无专人管理,致使文化站以前配备的灯光、音响、放映机、电脑、阅览台、椅等设备损毁或丢失严重,影响正常开放,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
(四)乡镇领导不够重视,经费匮乏。乡镇政府是基层的一级政权机构,担负着地方的发展建设,工作千头万绪,量大而广,中心工作多,诸如计划生育、经济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都是一票否决,都是领导者的重点工作、政绩工程,而对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虽然近年来有所重视,但毕竟是软任务,无考核指标,领导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加上目前乡镇财政紧张,经费有限,认为文化站工作投入的是人力物力及有形资产,产出的都是精神文化的无形资产,无论怎样都是耗力耗钱的“赔本买卖”。没有按占GDP1%的比例安排财政支出,因此用于文化活动的经费少得可怜。
(五)培训机制不健全。业务知识培训是乡镇文化员提高文化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更新快,乡镇文化员更需要培训,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但几年来对乡镇文化员从未培训过,更谈不上对农村业余骨干的培训。因文化工作者知识的陈旧、观念的老化,带来了文化活动方式的简单、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文化站举办的各种活动没有吸引力,模式陈旧单一,群众参与面少,社会效果差。
三、做好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对策分析
面对目前乡镇文化站的现状,为加快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以适应新的形势,真正发挥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为保证这一惠民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各级领导要重视,腾出被挤占、挪用的文化办公楼。县政府要严令各乡镇腾出被挤占、挪用的文化办公楼,或是实在腾不出来的要重新新建文化站大楼,保证乡镇文化站有独立的办公、活动场所。要通过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采取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农民群众就近、便捷、定时、定点在文化服务点享受文化服务。要保护好农民的自发热情,通过组建农民艺术协会等形式,使农民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真正融入新农村文化建设大潮,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人。
(二)把乡镇文化专职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保障制度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乡镇综合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10个乡镇文化站人员要列入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全额拨付工资和享受应有的待遇,使在职人员安心在基层文化站工作,保证乡镇文化站人员能专心从事文化工作。
(三)专干要专用,队伍要加强。乡镇文化员是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头雁。文化员的敬业精神,业务水平高低,都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针对乡镇文化员长期“混岗”使用,有的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的现象。乡镇领导要对文化员实行专职专用,让其有充足时间,充沛的精力做文化工作。文化主管部门要来一次全面的业务考查,摸清底子,对症下药,同时要加强队伍,配齐配好文化站人员,对不适应文化工作的人员调离岗位,要大胆聘用具有一定文化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乡镇文化站,在人员上保证文化工作的开展。
nlc202309051616
(四)业务要培训,素质要提高。文化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乡镇文化站人员的经常“充电”,不断提高文化员的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文化馆要认真制订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培训计划,定期、定时、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面向基层,立足农村,精心辅导,同时还要对近年兴办的农村文化俱乐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促进农村文化俱乐部不断巩固和提高。同时积极协助乡镇文化站对农村文艺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提高农村文艺骨干的艺术水平,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活力。
(五)国家立法对乡镇文化的发展给予保障。我国一直强调依法治国,但在乡镇文化站至今却没有一整套普法、学法、用法的模式以提高民众意识。乡镇文化站长期固有的落后状态有其经济上、政治上、历史上的原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但要扭转乡镇文化站落后状态,必须建立长期发展目标与规划,并能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学习,使乡镇文化站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从根本上突破乡镇文化站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免费开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免费开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划入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将免费开放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工作、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文化站评定级别工作,作为乡镇党政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因地制宜,抓辐射促效应。各乡镇文化站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公众的宣传,让公众觉得文化阵地免费开放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条件差一点的文化站,不一定将文化圈在乡镇所在地,可以将资源投放到有条件的行政村。免费开放文化服务可以先放在镇村干部重视,又有活动场地、群众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人民群众爱上文化、共享精神食粮。
总之,加强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建设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强文化站建设和免费开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意见[S].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全发文(文号:文财务发〔2011〕5号),2011.1.26印发;
[2]蔡式.扎实推进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努力开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人民网,2014.12.16;
[3]王磊.服务型政府视野下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4]张丽君.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2(21)。
作者简介:张志盛(1975-),男, 助理馆员,现任职始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乡镇人大工作存在问题】推荐阅读:
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12-08
乡镇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1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29
乡镇扶贫存在问题11-26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06-29
乡镇领导班子四风存在问题思想汇报10-09
乡镇人大评议报告11-16
乡镇人大工作总结07-10
乡镇人大工作简报10-03
乡镇人大代表履职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