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推荐15篇)

“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1

5月中旬,南京县地税局“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全面启动,会上,局长张明同志作了动员讲话。他强调,广泛深入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主题教育,是省、市、县各级党委的统一要求,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努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南京县地税局要以此为契机,努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南京,努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南京地税,谱写好“中国梦”南京地税新篇章。同时,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全局干部职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认识、迅速行动、注重落实,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主题教育中来。二是各基层单位要创新活动方式和载体,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主动融入主题教育,全方位开展主题教育,以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马边地税。三是要把主题教育与“爱岗敬 业、奉献地税”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一手抓主题教育,一手抓组织收入工作,真正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在提高征管水平、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地税形象上,努力推动南京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作为进入南京地税局实习刚满一个月的我来说,最主要是要积极响应单位领导提出的三个要求,做好心理调适,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投身到主题教育中去,才能从中体验到乐趣。看到前景、光明、梦想,就更能面对当前的困难。少埋怨环境,多调整自己,将自己的个人梦融入到“地税梦”、“四川梦”、“中国梦”中去。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 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迎来新中国的成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进步,基本建成小康社会,令世界为之感叹。宏大的“中国梦”,是对伟大祖国深爱的情怀。拥有伟大的梦想,我们就会充满激情,不畏艰难险阻,决不气馁,决不动摇,锲而不舍,披荆斩棘,忘我献身,坚定不移把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一、征文主题

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二、征文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一份子, 我们见证历史, 亲历现实, 憧憬未来。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 讲述心中的教育梦, 也可以作为中国梦的见证者, 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故事和典型教育事件。

三、征文要求

1. 作品题材、体裁、风格不限, 要求真实、生动, 具有可读性、启发性、哲理性, 每篇2 000字以内。

2. 投稿截止时间:2013年12月20日

3. 投稿地址:

昆明市学府路61号云南教育报刊社《云南教育·小学教师》编辑部, 邮编:650223, 请注明“我的教育梦”并写清作者姓名、单位及详细联系方式, 电子稿件发送至teacher2@ynjy.cn。

四、评选办法

1. 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资深编辑成立评委会, 对参评作品进行评审, 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颁发荣誉证书。同时, 根据来稿数量和获奖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

2. 获奖作品在《云南教育·小学教师》杂志“师路心语”栏目选登, 并赠寄样刊。

3.欢迎县 (市、区) 教育局、教研室或学校以单位组织参加。

高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中国梦;主题教育;有效性;高校

一、高校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梦既宏大高远,又真切平实,既描绘了国家、民族的宏伟蓝图,又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找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点、最佳结合点。

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 用社会热点吸引大学生的目光, 通过大学生对中国梦这一话题的关注引领大学生的思考方向。围绕中国梦教育这一主题,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系列活动, 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多侧面、多向度学习和感悟中国梦。

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大学生选择正确成长道路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梦蕴含的价值观念,掌握中国梦所体现的社会规律。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梦想熔铸到中国梦之中,提升定位梦想的高度,增强追求梦想的韧度,在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并升华自己的梦。

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是新形势下凝聚大学生精神动力的需要。将中国梦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对于激发和凝聚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价值:一是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变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激发思想活力。推动将思想变行为、精神变物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推动大学生个体的精神动力聚合成群体的精神动力,形成整体效应,改变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融入社会的精神动力,并在社会精神动力中产生积极作用。

二、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梦教育是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中国梦、科学构筑中国梦、不懈追逐中国梦。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大学生读懂中国梦,是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首要内容, 也是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读懂中国梦的爱国之魂和世界意义, 通过爱国情操的陶冶, 增强大学生实践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解读中国梦的基础上,指引学生科学构筑中国梦是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的又一重要内容。中国梦,是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的统一, 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 是体悟过程与实现目标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构筑中国梦的框架下, 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设计自己的人生梦想, 让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同构, 并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的关键在于实现,实现则要靠不懈的追逐,所以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活动还应包括引导大学生不懈追逐中国梦。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实践梦想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发挥创造性, 磨砺意志品质, 为实现梦想而不断锻炼和提升实践能力。

三、高校中国梦主题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一)坚持思想引领,构筑思想教育平台,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党政宣传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宣传中国梦的重任,通过宣传及教学环节,把宣传中国梦与践行中国梦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起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桥梁,可以通过以下具体主题活动增强教育效果。(1)围绕“我的中国梦”,组织专题教学活动,师生共同解读探讨“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2)组织各班以“我的大学我的梦”、“我眼中的中国梦”、“中国梦与青年成才观”、“中国梦与和谐校园”等内容开展班会学习和座谈活动,引领师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的远大抱负。(3)举办“中国梦·学子梦”形势报告会及专题讲座,邀请若干位社会知名人士来谈如何对待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在分享个人成长的历程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4)在师生中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用文字和言语表述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梦”。组织优秀师生代表向全校师生进行宣讲,用自己的“中国梦”唤起身边人的共鸣。

(二)坚持文化塑造,构筑校园文化品牌,引导大学生在感悟中凝聚梦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不仅拥有辉煌灿烂的悠久文明,当前也面临着中华文化如何复兴的时代课题。(1)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创意设计活动。展现青年的创意才华,聚焦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凝结青年一代对“中国梦”的共识。(2)组织参与“最美中国”主题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开展“梦想中国·一起拼‘博”主题网络文化活动。运用校园网络、易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发起创意微博文的征集与评选,鼓励师生积极描绘自己的中国梦,说身边事,谈新变化,传递正能量,表达对“中国梦”的憧憬。(3)组织开展“中国梦·学子梦”校园歌手比赛、合唱比赛、文明风采竞赛、青春励志影片展播等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引领学生不断理解领会“中国梦”和个人关系。(4)开展校园读书月,集中向师生推荐百余部青春励志图书,在校园里掀起读书热潮。鼓励师生通过阅读积淀内涵,并励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发读书。(5)在校内评选优秀的教职工、团员青年、学生人物、班级团体等具有典型事迹的个人或集体。通过评选表彰活动,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更好地激励全校师生奋发学习,努力工作。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宁兴学校 赵丽娟

看完“习主席谈中国梦”的报告和总理答记者问,我的教育梦逐渐明晰起来,从他们言语中我看到我教育梦的方向:要让我的学生“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不仅我作为教育者需要有梦想,我更应该点燃我的学生梦想,因为“实现梦想的力量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而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除了梦想外我更应该像克强总理那样(在我个人的经历,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边做事、边学习、边思考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梦接地气、才能有出彩的机会,才能实现我的教育梦。

我梦想:课堂成为我们学生、老师生命绽放的殿堂,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体验,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基石;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爱心,充满生命的关怀;让我们尊崇于生命的尊严与价值,让强权远离对生命个体的漠视;让教育修缮美德,静候生命的花开。让我的学生在教育中对无知与愚昧自我超越,对真理与正义坚决捍卫。让我的学生刚强与柔美并重,深邃与开放共生,理想与现实嫁接。让我们教育真正回归本真,真正体现教育家办学,真正体现教育规律,真正体现让学生快乐,做最好的自己,让教师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成为最幸福的教育人。

我梦想:所有的教育人都有对教育宗教般的信仰,更重要的是用教育者的信仰、良心和责任冲破传统观念的禁锢,冲破功利主义的束缚,冲破权威的壁垒,敢于让教育回归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让学校教育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主阵地,让课堂成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我的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公民。

我梦想:构建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家校关系,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来,让我们学校真正知道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到底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进一步明白:“分数不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奔跑的真正能力。”唯有构建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家校关系,我们的教育梦想才能插上翅膀!学校教育才能突破校园的藩篱。

“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5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个人梦汇聚企业梦 企业梦凝聚中国梦

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是省委作出的重大部署,通过此次主题教育,传递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主旨的中国梦,也传递出实现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企业梦,更凝聚着每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是近代史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启后奋斗的目标,是中国同胞殷切的期盼。历史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还需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企业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必须结合行业属性及自身企业属性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道路。比如旅游行业,服务是根,根深才叶茂,根断叶立即枯黄,旅游企业只有服务标准超越行业标准,才能让旅游企业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不断做大做强。再比如电子商务行业,安全是基,效率是本,人才是魂。在未来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情况下,网络安全的基础必须牢靠,提高商务平台效率,向电子商务人才要效益是根本之路。这是打造九网“整合旅游资源运营大平台”必由之路,也是九网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梦、企业梦的实现真真正正是个人梦的实现,因为国家是实现国内全体人民意志的机构,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实现企业梦就是实现全体企业人的梦。只有个人梦同企业梦一致、同中国梦一致,个人梦才得以实现。我们比任何时代更加接近中国梦,我们比任何时代更加接近企业梦,我们比任何时代更加接近个人梦。通过勤奋工作学习、开拓进取创新,就一定能使个人梦得以实现,就一定能使企业梦得以实现,就一定能使中国梦得以实现。

中国梦主题教育总结 篇6

活动工作总结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心向党的意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从小立志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根据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情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我校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对此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活动方案,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丁晓鸣校长任组长,名班主任为成员,把此项工作纳入今年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活动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活动目的:

突出立德树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充分挖掘运用重要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进行“中国梦”学习教育,引导小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学习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不断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材。

二、开展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我校开展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全体师生参加了启动会,丁晓鸣校长做重要讲话,深入解读“中国梦”的含义,强调本次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教育广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立志为打造美丽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2、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班会课上,老师通过播放音视频、文字材料、口头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崇敬之情。学生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并树立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决定以实干兴邦的精神和勇气实现光荣梦想。

3、开展“我的中国梦”宣传。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横幅、宣传栏开展“中国梦”宣传学习。

4、开展作文竞赛。5月,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作文竞赛,竞赛分设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7

1 真实再现纪实性的视觉传递

纪录片的创作原则是:等来的真实。“通过非艺术的创作手法, 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响素材, 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摘自:《电视广播百科全书》) 当事实不能用真实的素材表现时, 创作者往往会要求主人公虚拟而非虚构当时真实的情景, 即真实再现。真实再现作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和一种极具价值的艺术表现形态, 在纪录片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纪实手法在创作过程中的运用目的是借助可视的人物形象震撼观众的心灵, 是创作者通过视觉传递与观众所进行情感交流。

比如《语路计划—曹非》讲述的是80后“菜生活”网站创始人曹非的艰辛创业路。短短的微型的纪录片只有约4分钟的时间, 如何真实的表现几年的创业路程?纪录片创作者通过真实再现的手法巧妙地完成了主人公的创业故事记录。整个纪录片是通过主人公自述的方式, 同时配合着主人公创业之初在街上发送传单, 骑车送货等情节的真实再现画面, 梳理了创业故事的脉络, 介绍了人物的关系, 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从“郑州买菜网”到“菜生活”的蜕变, 是曹非的个人成长, 也是一段心路历程, 使其坚守梦想、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和创新思维、进取精神得到诠释。

2 叙事结构故事化的情节设计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整个纪录片的骨骼, 是支撑全篇的框架。它是根据一定的主题需要, 将拍摄内容进行有机组合, 借助叙事结构, 能够打破纪录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 从而实现情节的故事化和完整性, 制造跌宕起伏的感情线索, 使作品的渲染力和表现力在鲜活而饱满的人物形象中得以体现。美国著名的电视制作人唐*伊休特曾描述:“影像世界就应该给观众讲一个故事。”故事能表现主题和情节, 具备连贯性和吸引力。一部纪录片佳作, 是真实性和故事性的统一, 当两者有机结合, 才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青年》是一部反映年轻人生活、梦想、奋斗等多主题的系列纪录片。其中的一集短片《帆之舞》讲述的是厦门大学帆船赛队队长谈广言带领赛队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帆船比赛, 向同学们推广帆船运动的故事。为了能卫冕冠军, 谈广言组织队员做场地准备的意外, 赛前训练的失误, 以及比赛中的失常, 都为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冲突的扩大, 人物命运在叙事结构巧妙安排的起伏变化中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这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都引领着观众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此, 片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形象也随之更加深入人心。

3 细节捕捉艺术化的镜头运用

纪录片的镜头捕捉的往往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细节, 拍摄的题材和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但通过艺术化的镜头运用, 自然地融入了创作者的哲理思考和精神感悟, 以“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态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

纪录片《岩壁青春》讲述了自由攀岩爱好者阿文和他的搭档国家专业攀岩运动员海滨寻找高难度 (V10) 攀岩地点进行挑战的故事。在片中, 纪录片创作者总会选择最能够展现石壁凹凸程度、岩石高度和周围环境的特写镜头加以呈现, 这些特写镜头的捕捉往往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细节。二人在攀爬中的手脚的位置, 用力找支撑点时全身肌肉的颤动等极具表现力的细节镜头配合着攀爬者为保持稳定而叫喊和搭档的加油打气声, 使观众置身其中, 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一同感受着攀爬时快时慢的节奏感。年轻、挑战、力量、征服是该纪录片带给观众最真切的体验, 整部纪录片中, 设置了诸多“绿林环绕下山峰”的空镜头, 段落节点的人物的拍摄背景也是以宽阔的视角为主。多角度、艺术性的镜头语言使片子的风格得到统一, 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 使其有了诗意悠远的美感和质感。这些都是创作者通过细节推动情节, 利用镜头的组合剪辑来一一呈现的。

不论是叙事结构的引人入胜还是真实再现的艺术表达, 不论是细节镜头的捕捉还是声音效果的配合, 都是创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并借人物形象来传达精神和思想的手段。它们为纪录片的创作增添了艺术性的色彩, 在这诸多手法运用下所塑造的青年大学生形象, 以其鲜活的生命力、顽强的进取精神、动人的执着坚守, “中国梦”精神正是通过纪录片中许许多多生动而鲜活的青年人形象而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 真实而富有艺术性的纪录片拍摄手法、生动而富有精神内涵的青年人形象为“中国梦”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萍.纪录片真实性的美学解析[J].大众文艺, 2014 (20) .

“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8

据了解,主题宣传活动将围绕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途径、以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等三方面重点持续推进。内容涵盖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汇聚起追梦圆梦的正能量;通过深入宣传,坚定广大职工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用中国梦凝聚广大职工强大的精神力量,汇聚个人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

“广大职工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和动力源泉。”全总宣教部负责人表示,主题宣传活动将致力于深入宣传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理念,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动员广大职工在自己企业里、在本职岗位上,以劳动促进科学发展,以劳动赢得光荣。

据了解,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将组成三股宣讲力量,即由全总书记处领导带队的全国劳模宣讲报告团,各地方工会组织专家、学者、劳动模范组成本地区巡回宣讲团,以及各基层单位工会选拔宣讲员在本单位进行宣讲,以劳模的感人事迹和奋斗精神,激励广大职工争做中国梦的模范践行者。

同时,将在工人报刊、网络上开设“中国梦·劳动美”专题专栏、博客、微博,组织在线访谈、网络文化活动,制作宣传短片,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将在“五一”、“七一”、中国工会十六大召开等重大时间节点,在全国选树一批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

此外,各级工会还将依托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职工报刊、工会网络等阵地和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引导广大职工从当下做起、从自己做起,以工人阶级的领跑者步伐解读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共创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

中国梦主题教育小结 篇9

我校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有效地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将活动总结如下:1、“点亮中国梦”——原初三(2)班优秀毕业生许斯琪同学给初一新生畅谈“初中学习的经历”,引导初一新同学,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学习的时光,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材,也宣传了我校的 “严谨求实,勤奋守纪”的校训。

2、书香八闽-“点亮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尽情书写自己的美丽梦想,阐释自己对“中国梦”的认识与评价,激励了福州教院二附中广大学生自立自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肩负重任的祖国栋梁之材。

3、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初、高一新生军训及马宝基地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歌唱校歌、出勤、队列及团队拓展活动等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家热爱祖国、热爱学校、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进取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激扬中国梦雷锋活动”——诠释“青春力量”,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追寻和实践“我的中国梦”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推动同伴教育,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5、利用开学典礼开展“我的中国梦”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面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庄严地行注目礼。简短而隆重的升旗仪式之后,郑宝生校长作了题为《我的中国梦》的国旗下讲话,讲话中说,“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就是生命的一双无形翅膀,惟有梦想的力量才能激励和激发我们摆脱平庸和低俗,克服人性的弱点,走向优秀和杰出。”他号召全体同学“讲文明、树新风;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精诚团结,乐于助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尊规守纪,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6、开展“我的中国梦“——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开学第一天让二附中的“梦想”起航,通过观看神舟十号宇航员王亚平给同学们上开学第一课视屏。通过他飞天的事例教育广大同学飞天梦并不遥远,只要你敢去做梦,敢去追梦,敢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 篇10

同学们:看到了今天这个班会活动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是呀,节约要从你我做起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比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曾几何时,一位伟人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要从这两个方面说起:

一、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现在国情是什么?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这就是中国现实的国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节约意识还非常淡薄,铺张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你看,大白天办公室灯火通明;居室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家用电器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洗碗时细水长流„„如此等等,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这样一句古话:“万览前贤国与家,成曲勤俭败由奢”。历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勤俭节约,不是一时的话题,而是永恒的话题!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现实不能改变,只能直面,但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却是可以改变的!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摒弃日常生活中浪费的习惯,思想上树立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的思想,努力做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说:随手关掉水龙头,不浪费一粒米和一块馒头,看见有的学生乱扔馒头你该怎么样?这些都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家人朋友聚会,吃剩的菜扔掉吗?

二、勤俭节约 从我做起

同学们,勤俭节约从小做起从我们做起,你知道该怎么去做吗?

1、节省零花钱

有的学生有大把的零花钱,不知怎么去浪费,可是你们知道吗?父母挣钱的艰辛吗?我们又该怎么去做呢?

2、珍惜粮食 节约用水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微关注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举手之劳就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比如用水、刷牙时,水龙头不要一直开着;洗少量衣服时,洗衣机水位不要定得太高等等。据专家估算,一个家庭只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就能节水70%。这样的节约,既堵住了资源浪费的口子,又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每个公民都能自学行动起来,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每天节约一点点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国家节省很多的资源。为了早日实现建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我们为自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自豪,我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时,你们有没有为我们的祖国忧愁呢? 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

人口已达十二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你们为我国这一最大的问题忧虑过吗? 不错,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有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

同学们,在学校内:我们经常看见有的同学拿着馒头打架,扔着玩,甚至有的同学还踢着玩,你们看见这样的现象有什么感想呢?想不想说些什么呢?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今天,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最后我们呼吁:愿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经常问问自己这样一句话:今天,我节约了吗?2013、6、4

“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总结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二年二班

孙桂香

6月4日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我班根据学校政教处的要求,对本班学生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以后自己在勤俭节约和反对铺张浪费上自己的具体做法。

首先,进行了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现在国情是什么,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这就是中国现实的国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节约意识还非常淡薄,铺张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提供给学生,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万人,造成我国缺水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为的浪费和挥霍。这样的数据对学生来说虽然不能具体的理解,但是也会感觉到了水资源的缺乏,特别是淡水资源,接着根据本校学生在校内的具体做法,让大家评判,分析。对学生尤其到了促进的作用。

接着进行了勤俭节约

从我做起的教育:首先让看学生从身边小事:有的学生有大把的零花钱,不知怎么去浪费,可是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让学生自己体会。

接着现实生活中,关注很多举手之劳就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比如用水、刷牙时,水龙头不要一直开着;洗少量衣服时,洗衣机水位不要定得太高等等。深刻了解到我国粮食问题,接着根据在学校住宿生的不良表现,让学生评判,更深刻的懂得了珍惜的重要性。

中国梦,教育梦,教师梦 篇11

【摘要】在中国农村特定的背景下,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对提升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教师 职业幸福感

【分类号】G635.1

一、概念界定

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陈艳华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基于以上对幸福感的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则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职业理想能够自由实现、潜能得以发挥、自身和谐发展得以实现,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李郭保的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向农村初中老师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5份。其衡阳市蒸湘区发放了80份调查问卷,回收68份,回收率85.%;珠晖区发放了7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64份,回收率91.4%;雁峰区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51份,回收率85%;石鼓区发放了9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82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1.1%。旨在了解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希望从教师中得到好的建议。

三、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农村初中教师中男女比例存在差异,有效问卷回收中,男教师95人,女教师170人。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时,发现农村初中男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幸福感并无明显差异。

2.农村初中不同学历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调查问卷中显示,农村初中教师中高中、中专学历占7%,大专学历占72%,本科学历占2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学历上的差异。发现在领导管理方面的幸福感差方面中专学历的明显最高,其次是在收入福利方面本科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其余无显著差异。

3.农村初中不同年龄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农村初中教师中年龄层次结构分布不均,据问卷反馈信息显示,年青教师较少,教师队伍老龄化比较严重。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中,社会支持方面差异30岁以下和51岁以上尤为显著,领导管理方面差异41岁以上的老师较为明显。

4.农村初中不同职称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从问卷上来看,农村中学二级、一级与高级职称的配比还比较合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职称上的差异时,发现初中老师的职业幸福感都没有明显差异。

5.农村初中任教不同科目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初中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语文,数学(主课);政治,地理,历史(文综);物理,化学,生物(理综);体育。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任教科目上的差异时,只有在收入待遇方面教非中考科目老师高于教中考科目老师。

6.农村初中任教不同年级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分发问卷时,考虑其任教的年级主不同。300份问卷中,担任初中一年级教学工作的老师88位,二年级89位,三年级88位。采用独立樣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任教科目上的差异时,结果为无明显差别。

7.农村初中不同职务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职务老师上的差异。发现领导在职务认同方面的幸福感明显高于普通老师,学生支持以及领导管理方面领导都略高于普通老师。

四、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议

1.减轻教师压力

领导、家长、学生、考试等,都会给初中老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教育出现任何问题,矛头便会自动指向老师,让老师承受巨大压力。工作压力大、机械繁琐,这是农村初中教师教师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各级教学部门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评比与检查,让教师专注于教学活动。

2.提高教师薪酬福利

调查显示,收入福利、社会地位低以及要求高是农村教师幸福感缺失因素选择中比例最高的,也是幸福感各维度中得分最低的两个因素。在福利收入上,教师幸福感取决于两个比较,一个是个人劳动和报酬纵向的、历史的比较;二是个人报酬和劳动在当时社会中的比较。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教师要求高,但是教师实际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较低,这种比较和反差最终必然会导致幸福感的缺失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因此,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努力提高教师的增加福利、工作报酬,并维护教师的声誉和职业尊严。

3.提升教师地位

学生不尊重教师,看轻教师,经常给教师出难题。这让很多教师不得不把有限精力分散在处理各种学生事故上;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目标、方式上不合,家长不理解,粗蛮对待教师,教师必然会感到委屈,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所以各级教育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尊师重道,向家长解释相关教育理念,让家长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

4.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农村初中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较低,在经济、声望、权益等方面的比较中均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待一直太高、要求太多,教师根本无法达到被期望的状态。社会媒体应多宣传农村初中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和先进事迹,培养社会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让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参与制定教育目的、教学内容,让他们了解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复杂性,对教师有更多的理解,减少误会,从而更多地关心教师的教学工作,减少对教师的苛责,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 2.

[2]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T].济南大学学报,2003, 13 .

[3]赵汀阳.论可能生活——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一、以“幸福中国”“美丽中国”“强盛中国”“领航中国”四个关键词切入, 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 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满怀信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十八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报告的主题是什么?主线是什么?工作总基调是什么?什么是五位一体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收入倍增有什么意义?美丽中国是啥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牢牢把握哪些基本要求?尽管在大会期间, 诸如“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倍增”等很多新词被媒体和老百姓热议, 报告中很多内容已经被广泛解读,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 这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应该不会有太多太深刻的认识, 所以, 让老百姓对十八大精神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详细, 是党报应尽之责。如何宣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重庆日报》经过研究后决定:以“幸福中国”、“美丽中国”、“强盛中国”、“领航中国”四个关键词切入, 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将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以民生解读的方式, 用群众自己的语言、百姓身边的故事, 生动活泼地开展宣传。

2012年11月12日, 《重庆日报》第四版推出“党的十八大专题报道”《重庆百姓热议幸福中国》, 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刊发了十条市民从自身角度谈对“幸福中国”的理解和憧憬, 内容包括医疗、教育、收入、就业、社保等多方面。

该版见报当天就得到中宣部副部长、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的高度赞扬, 称“重庆日报11月12日第四版‘党的十八大专题报道’《重庆百姓热议幸福中国》做得好”。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徐海荣专门在该版上做出批示:“此版主题鲜明, 贴近群众, 报道鲜活, 富有针对性和感染力。望再接再厉, 扎实做好十八大的宣传报道。”

随即, 重庆日报又连续推出了三个专题——“重庆市民眼中的美丽中国”, 主题体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重庆各界热议强盛中国”, 主题体现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确保到2020年,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内容;“领航中国——重庆党员畅谈党的建设”, 则体现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容。

四个专题版刊出后, 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新华网、人民网等众多主流新闻网站纷纷予以转载, 为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开了一个好头。

借着良好的宣传效果和势头, 《重庆日报》又推出专栏“我学十八大”, 连续十几天刊发重庆各界群众, 结合自身工作生活特点, 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体会,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组报道也获得第十六届 (2012年度) 重庆新闻奖特别奖。

二、以个人梦想的小切口, 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大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一重要论述后, 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梦”成为热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近现代以来无数杰出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精魂所依, 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作为党报, 《重庆日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 结合重庆实际, 精心策划、组织了关于“中国梦”的大型系列宣传报道, 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

重庆日报编委会多次召开选题会, 集思广益, 达成共识。围绕“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策划了三大主题“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梦的民生解读”“奋斗梦、报国梦——精英们的中国梦”“富民兴渝、梦的飞跃——从重庆直辖16年发展看中国梦”。分别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历程、社会精英的个人发展与报国理想、城市发展与祖国富强三个角度来解读中国梦, 将系列报道做成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3个系列。

从2013年4月17日开始, 《重庆日报》在全国新闻界发出“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书的同时, 推出第一系列《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梦的民生解读》, 以每天2~4个版的规模, 连续推出《让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梦的民生解读》大型系列专题报道, 以民生的视角, 解析“中国梦”的宏大叙事;以个人梦想的小切口, 展示民族复兴的大命题。

该系列报道将主人翁锁定在普通老百姓, 选取最基层的典型人物。例如, 大学生村官、援外志愿者、家庭农场主、鲜花装置设计师、库区移民、自由艺术家等等。在表现手法上, 以故事化的手法, 重点讲述他们“逐梦”路上的坚守与坚持。编委会希望通过这一组报道, 突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一正能量主题。

报道推出后, 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许多读者反映, 他们被报道中人物所体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不屈的拼搏精神所感动, 也对《重庆日报》以民生视角报道重大主题这一做法给予了热情的回应。

在这次大型系列报道中, 《重庆日报》还采用现代传播手段, 报纸与网站、微博、论坛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 实现立体式的宣传, 收效明显。配合这组报道, 重庆日报官方网站推出专题新闻, 很快, 通过重庆日报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大渝网论坛、重庆3G门户网等纷纷转载, 引起网友热议。

该组报道通过重报日报网、重报官方微博的影响力, 引来数万网友关注, 并得到微博达人转发。来自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海南等地的上千名网友, “围观”重庆日报网的相关报道和重庆日报官方微博, 新华网、人民网、理论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环球网、中华网、搜狐网等数十家主流网站在显著位置予以转载推荐。

该组报道得到中宣部新闻局的赞扬, 并以《重庆日报多层次多角度深入报道“中国梦”》为题, 在第126期《新闻阅评》上予以专题推荐, 认为:“《重庆日报》关于‘中国梦’的系列报道重策划、有章法, 从已发表的文章看, 效果比较好……这也说明, 宣传大道理, 既要有系统的理论阐述, 也要有真实可信的小故事。故事讲好了, 宣传的作用也达到了。”

三、“市民看两会, ‘马上有话说’”, 把民声民意带到全国两会上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 《重庆日报》从3月6日起在要闻版开设反映全国两会精神的大型栏目《市民看两会·马上有话说——我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了什么》, 围绕学报告、树信心、提振精气神之要义, 以平民的角度、平实的叙事、平和的色彩, 多层次、多角度反映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学习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所思所感,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做好两会报道, 重庆日报总编辑张小良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两会报道策划思路, 即:既要上情下达, 又要下情上传, 形成互动;既要有广泛性, 又要有个体性;既要落地快, 又要内容实。于是, 从2月下旬开始, 专门安排记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 摸清民众对全国两会的真实想法。其结果是, 广大民众对今年两会的期望很高, 对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期望很高, 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 都想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他们所需的明确答案, 从而吃下“定心丸”。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从社会调查中收集到的几十条信息进行梳理、归类, 并据此确定采访对象, 对栏目的及时推出做到了心中有数。

3月5日, 人大会议开幕,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3月6日, 《重庆日报》以一个整版的规模, 推出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重庆代表和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的稿件。根据他们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 议的是事关全局、大局的“国是”, 报道选择的主线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完善金融风险的监督机制”, 以及医改、自贸区、简政放权等较“宏观”的大事。3月7日之后, 报道则把重点放在基层, 放在个体, 放在“个人自身感受”上, 报道的对象有乡镇、街道干部、公务员、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教师、民企老板、大学应届毕业生等, 这种既有宏观论述, 又有微观思考;既有面上反应, 又有点上叙事;既有两会快递, 又有重庆基层声音的表达方式, 获得了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称赞这是一种“创新”, “是一大进步”。

不写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应景稿”, 不发无关痛痒、空话套话连篇的“表态稿”, 把重点放在“个人”, 放在“个人”最关心的问题、最想知道的答案、最深切的感受上。按照编委会定下的这一要求, 记者深入农村、街道、企业、机关, 面对面交流、谈心, 写出了一批比较鲜活的“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的稿件。

这一栏目的系列报道, 上下联通, 有点有面, 使“两会”精神落地快, 受到中宣部充分肯定, 3月11日被中宣部新闻局《“两会”新闻阅评》点名表扬, 被认为“打通了会内会外两个舆论场”。同时, 这一创新做法, 被新华网、中国新闻出版网等推介。

四、几点启示

(一) 重大主题报道的民生解读是“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面向基层, 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

党报姓党, 传达宣传好党的大政方针是其肩负的责任。在当今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现实情况下, 如何“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作用,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是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面对的严峻考验和必解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实, 这四大危险同样在党报身上或多或少存在。单就脱离群众而言, 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式的宣传报道, 早已被读者所不能接受。为此, 把重大主题报道通过百姓视角来报道, 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通过民生解读的方式传递给群众, 不失为拉近党报与普通读者之间距离的有效方式之一, 不失为落实“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面向基层, 服务群众”要求的有效方式之一。《重庆日报》以上三个重大主题报道的实践证明, 党的政策、党的主张, 都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 只要我们按新闻传播规律, 将两者结合起来, 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 重大主题报道的民生解读, 是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路径和方式方法, 解决居高临下、空洞说教, 生动不够、鲜活不足以及模式化、套路化的问题, 克服有些宣传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的问题, 使我们的理论阐释在群众那里入脑入心, 新闻报道在群众那里爱听爱看, 教育活动在群众那里认可认同, 更好地吸引群众, 把凝聚力量的任务落到实处。

这些年来, 《重庆日报》在重大主题报道宣传上, 始终坚持结合“走转改”, 通过“总编台长走基层”等制度, 带动采编人员走出高楼大厦、跳出文山会海, 走到城乡基层、贴近人民群众, 把握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真情实感、火热实践, 写出更多生动鲜活、情感饱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佳作。

在转变话语体系方面, 则要求记者学会用群众听得懂、口语化的语言文本, 学会用讲故事的方法, 让我们的重大主题报道增强可读性、贴近性、影响力、感染力, 体现群众意愿, 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 愿意听、听得进。

“与人说话, 唯有亲切才能感人。”重庆日报总编辑张小良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首场记者会上, 以口语化的‘就职演说’, 平和、亲和的态度, 朴实清新的文风和作风, 使人眼前一亮。我们要宣传好党的大政方针政策, 首先要学习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文风。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主张和党的政策, 才能让群众感兴趣, 才能让党的主张和党的政策与群众连上心搭上脉, 真正拉近与基层群众的距离, 进行良好互动, 激发群众乐学爱学、善学会学、学深学透。”

《重庆日报》近年来在十八大、中国梦、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宣传中, 把每一次报道都作为“走转改”的一次实践活动, 要求记者深入社会底层采访普通群众, 反映百姓心声;要求写千字文, 讲故事, 多用群众语言;稿件富有亲和力、感染力, 文风朴实, 文字短小, 可读性强。几次实践, 有效促进了“走转改”活动的深入推进, 记者采写回了一大批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三) 重大主题报道的民生解读操作手法

结合《重庆日报》近年来的具体实践, 笔者认为搞好重大主题报道宣传的民生解读, 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吃透精神, 用百姓视角选择报道题材。吃透精神, 选准题材, 是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民生解读工作的前提。在具体确定选题前, 编辑部的采编人员要先把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学深吃透, 可以选请相关专家、官员、政策起草者等介绍文件的出台背景、目的、目标等, 然后再以百姓视角, 把所要报道的重大主题与百姓的意愿、要求和呼声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让报道接上地气, 带着感情, 增强传播效果。

二是深入贴近, 让群众成为新闻故事的主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百姓视角强化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自己人效应”。这些人物, 这些故事, 听起来入耳, 看起来亲切, 就像是街坊邻居的闲聊, 自然愿意看。就如《重庆日报》十八大报道中“幸福中国”选题一样, 个体群众谈自己的就业愿望, 对老有所养的期盼等等一样, 他背后的那一个群众, 其实都有着大致相当的愿景。而群众的愿望,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能找到相关的字句, 老百姓自然就会对十八大给予更多的关注, 也会自觉地去学习大会的精神。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方案 篇13

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而发奋学习,我校积极落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通知》的通知,积极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目的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激情,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向。

二、加强领导,成立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刘建国(学校校长)

副组长:向大权(学校副校长)

成员:陈建平(教导处主任)

马泽贵(工会主席)

马世胜(办公室主任)

胡冬钦(教科室主任)

领导小级下设办公室,同陈建平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三、活动安排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它对学生的成长与树立下确的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我校的活动安排如下。

1、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开展宣传与教育。宣传教育家材料由班主任老师选择,各班宣传材料实现共享,相互学习借鉴。

2、一月开展一次全校性的主题演讲比赛。

3、发现身过的先进事迹,全班全校进行宣传,表彰。

4、举办“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内容为自己亲历亲为的事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等。

5、利用我校特色的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对学生开展励志教育。

6、组织学生收看优秀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的特殊的感召力,讴歌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中华民族,集中影响广大学生热爱祖国、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放飞梦想 励志青春”的教育。

龙沙镇崇远希望小学校

中国梦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篇14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情阐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我校“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时间

2013年3月至12月

三、活动内容

1、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讲

开展时间:2013年春季学期

活动内容:依托党的十八大精神校内宣讲团,面向学生继续组织宣讲活动,重点宣讲“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引导广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2、团校专题教育和学生骨干培训

开展时间:2013年全年

活动内容:设立“我的中国梦”教育专题,完善党、团校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学生骨干培训班等,抓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带头人的培训工作,教育引导入团积极分子、团员青年骨干带头学习、率先垂范,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3、“我的中国梦”主题党、团日活动

开展时间:2013年全年

活动内容:围绕“我的中国梦”教育主题,创新党、团日活动内容和方式,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效果列为学生党支部考核评价指标,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4、“我的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时间:2013年寒暑假、“五一”、“十一”等假期

活动内容:将“我的中国梦”主题贯穿于201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引导学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寻访身边的中国梦”等活动,推动学生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5、“助力中国梦”学生素质提升活动

开展时间:2013年全年

活动内容:组织团队训练、高空素质拓展,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组织礼仪、文化培训,提升学生个人素养;依托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基地,丰富志愿服务品牌及其内涵,倡导“传承雷锋精神,践行中国梦想”,塑造实现“中国梦”的意志与品格。

6、“中职生与中国梦”主题报告会

开展时间:2013年全年,集中在9——10月

活动内容:总结“青春的选择”、“榜样的力量”等校院两级先进事迹报告会品牌经验,开展“支教十年”纪念活动,邀请院士、专家学者宣讲我校建设、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推出主题系列报告会,弘扬哈工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

7、“我的中国梦”主题入学、毕业教育活动

开展时间:2013全年,重点在6月、9月

活动内容:将“我的中国梦”主题贯穿入学教育全过程,结合校史中的“中国梦”元素,秉承哈工大精神传统;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增强毕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努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

8、“为梦想插上翅膀”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开展时间:2013年全年

活动内容: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立项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自觉实践发奋图强、科技强国的抱负和梦想,提升学生贡献“中国梦”的素质和能力。

9、“中国梦 中华情”读书活动

开展时间:2013年全年

活动内容:邀请党政领导、学者推荐书目,倡导学生每月读一本书。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领会“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了解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前进方向。

10、“梦想启航 青春榜样”先进典型选树活动

开展时间:2013年全年,重点在5月和12月

活动内容:结合“五匪摹薄ⅰ耙欢九”等表彰活动,展现“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做好引领示范。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班要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2、广泛宣传,深化影响。各班要加大宣传力度,根据不同时段的活动内容设计相应的宣传方案,做到日常宣传不断线,重点宣传掀高潮,为“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培育选树学生先进典型,抓好用好典型,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

“中国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为宣传重庆市革命老区历史贡献、优良传统,宣扬老区人民艰苦创业精神,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关心、帮助老区建设。6月3日至9日,由重庆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梦·老区行”大型新闻扶贫报道活动正式启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组织集团旗下的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华龙网5家主流媒体派出的年轻记者们,用脚去丈量老区的红色土地,用心去倾听老区人民的心声,用现场去呈现老区的最新变迁,采写了一批鲜活报道。报道连续集中刊出后,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短短6天,采访团记者赶赴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涪陵6个革命老区县,深入多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见证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新农村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农民创业增收等多个方面的变迁,通过老区人民不懈的努力奋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摘掉了多年的“穷帽”,人民刻板印象中的“贫穷村”正在发生巨变。

一、主题把握与情感交流相结合

这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参与的五家主流媒体,把主题把握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各媒体采用以小见大、以情感人的报道手法,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了情感共鸣。6月3日是采访的第一天,记者们来到彭水县鞍子镇新式村罗家坨苗寨,近年来通过对苗寨建筑的整体风貌改造,村民有了自己的旅游产业,真正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

如今这里已成为民族地区综合开发试点,每到周末都吸引着主城和周边地区的自驾车游客来此进寨入户体验苗家风俗。“不少老外到我家住过,有美国的、俄罗斯的……”村民罗顺华说起这些经历,脸上露出一丝骄傲。

的确,环顾苗寨,青瓦、飞檐、红门,一间间苗家吊脚楼错落有致,水泥路蜿蜒其中。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村民祖祖辈辈居住的吊脚楼焕然一新,电热水壶、沼气锅、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屋前建了花园,添置了垃圾桶,猪牛圈也搬迁。

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旅游风景区,能充分满足游客吃、住、行、购、娱的要求。最关键的是,苗寨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

村民罗兴付开办的农家乐一年纯收入就有2-3万元,记者们估摸一算:这可比好些城里人一年的收入都多。

同样,实现“名利”双收的,还有酉阳县黑水镇大泉村。黑水镇大泉村是高山移民新村,短短几年时间,村民利用移民安置房搞起农家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度假。高山移民的“美丽新村”逐渐成为脱贫致富的一张“王牌”。

6月5日,采访团一行来到村民杨春艳的新家。房子表面已铺上了青瓦白砖,门前挂上了红灯笼,门边摆放了花草,显得质朴清新,屋内窗明几净,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现在我家毗邻国道,距离县城只有20公里车程。”杨春艳说,新家带来了新“商机”,去年一家人经营起农家乐,还在旁边开了一家茶楼,生意红火,一年收入近万元,相比以前住在山里的日子,收入翻了一番。

如今,大泉村移民安置点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村”,全村106户移民,其中48户经营农家乐,年收入最高的近10万元。

记者们强烈感受到这样一个现实,老区“农民”再也不是肩挑背磨、贫穷落后的代名词,通过不断的发展,如今的“新农民”,住着独栋的小洋楼,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还拿着高收入,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

重庆日报区域新闻中心记者刘蓟奕这样感慨: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大,很多乡村缺乏旅游特色,造成产业后劲不足。农民要想获得稳定收入仅仅依靠一项产业是不够的,如何延续乡村旅游生命力,如何因地制宜拓展其他产业,这还值得当地党委政府继续探索研究。

同时,对于那些仍然处在贫困中的偏远乡村,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没有先天的增收优势,拥有像新式村和大泉村这样的生活条件,或许是他们连做梦也不敢想的奢求。

二、立足一个“实”字

记者们深入到农村、企业、林场、社区街道等基层,就老区的历史贡献、革命遗址、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等,体验到老区人民的真挚感情,在反映高山移民新生活的基础上,挖掘出一批乡村游、乡村产业等特色,并以周末游、避暑游的旅游推荐方式,为主城市民打探好去处,立足一个“实”字。比如,记者们采访报道的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吃住80元/天,可唱山歌吃鼎锅饭;黔江区冯家街道马林新村,集中发展10亩黑猪养殖,家家刺绣榨菜籽油;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推出五彩森林游,涪陵区新妙镇打造复合型观光度假村等。

采用大量老区典型事例,理直气壮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践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时代价值取向。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引导声势。如6月6日的重庆晚报第A10版,以酉阳县“看传统耕作拍梯田风景吃土家菜”为主标题,报道当地黑水镇大泉休闲度假村(当地移民安置点),曾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青壮年流失造成妇女儿童值守在家,而如今每家挂牌办农家乐,正待游客前往避暑,及结合附近花田乡梯田基地风貌,刊出半版篇幅的新闻稿件,主推市民周末二日游,半版含配图1400余字。见报当日,该报热线新闻部接到30多起问询电话,记者衔接读者达到十余名,收效明显。

三、深度报道中挖掘民生视角

这次老区宣传活动,记者们尤其注重做好深度报道,在读者的认知程度上下工夫,通过民生视角来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情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它把希望与忧患之中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报道时,不但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深度”,更要重视舆情、关注民生,从社会热点、难点中选题,通过报道为民众答疑释惑,提供应有的沟通平台。比如,参与采访的华龙网记者叶婧,注重挖掘民生方面的新闻,如《彭水:重庆最大家族苗寨年游客量过万》、《黔江:集约化种烟烟农当上“跷脚老板”》等稿件。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们注意到,有不少革命老区都在开拓新的发展之路,特别是保护环境、保留人文风貌前提下的绿色发展之路。有一些老区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如黔江的集约化种烟,不但保留了山地的自然风貌,也实现了烟农种烟的程序简化,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入。而涪陵的“菜烟轮作”,则是对旧产业模式的新创意,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记者感受到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确是增收致富的重要条件,对这些案例进行报道,对于市内其他区县的农业现代化会有不少借鉴意义。

上一篇:民法学教案t下一篇:女生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