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经验和教训(精选8篇)
珍视历史是为了现在,用历史的教训警示今人做好眼前的工作;珍视历史是为了未来,用历史的经验去创造未来!
我们虽然不能改写历史,但只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就可以把握现在,改写未来。
去年10月以来,大平、陈家山、孙家湾、朔州矿难的哭泣声还未消失,今年,新疆阜康、陕西铜川又传来瓦斯爆炸声,尤其是广东兴宁的“8·7”特大透水事故,举国震惊……难怪有的媒体发出:“遏止矿难待何时”的感叹!
翻开沉甸甸的事故档案不难发现,这些事故都是由于相同的致因引发的,几乎全是历史的重演:无论是汽车相撞、建筑坍塌,还是危品肆虐、火灾爆炸……
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相同的原因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为什么类似的悲剧一场又一场院上演?
漠视历史,悲剧重演
事实上,类似于大兴煤矿的透水事故,在历史上多次发生:1960年8月20日,广州嘉禾二号井发生的造成33人死亡,17人受伤的透水事故,其致因就是明知该井有老窿水,但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不打探水井,最终因违章放炮,打透了老窿水,引发特大透水;1987年12月18日,河南登封缸窑煤矿发生的导致25人死亡的透水事故,其致因也是在煤矿上方有大量的老窑水,在没有安排探放水和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结果引发透水事故;1990年11月15日,湖南嘉禾牛形岭煤矿发生的造成13人死亡的透水事故,其致因仍然是明知煤矿上方有老窑,有透水危险,仍冒险开采。直至去年10月17日,河南汝州蟒川乡枣园煤矿发生的导致8人死亡的透水事故,其致因还是没有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结果“老空水”溃决,进入工作面……
更令人悲哀的是不断重复发生的中毒事故:今年2月22日,湖北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炼铁厂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事故原因是看料工在进料仓查看储料情况时,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因吸入加热管中排出的废气而中毒并掉进仓内。同班的3人争相施救,都因吸入废气而死亡。
同类的事故早在1958年4月28日就发生过:江西省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二车间碳化塔发生窒息事故:一名工人在没有办理许可证,未经置换、分析便盲目进入塔内进行清理作业时,窒息昏倒;另外两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先后进入塔内救人,最终也因窒息而昏倒死亡。这起事故的教训并没有引起后来人们的重视:1959年6月21日,天津造纸总厂因相似的原因导致7人在纸浆洞内死伤;1973年5月5日,山西省原平县化工一厂又是同样的原因导致3人在石灰窑内中毒死亡;1974年8月10日,北京农药二厂又一次因同样的原因,导致5人在除油池内中毒死亡。至此,“前车之覆”,仍没有成为“后车之鉴”:4月11日,河北保定某皮革企业污水净化厂因同样的原因导致3人死亡,3人受伤;的8月3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金家林村的科胜造纸厂再次发生中毒事故,造成6人死亡。事故原因是工人在下贮浆池内打扫卫生时,以及在随后下井救人的过程中都没穿载任何防护用品,最终全都因硫化氢中毒而死亡……
在同一个单位也有类似的情况:在一次事故分会上,当问及几年前该单位由于同样的原因引发相同的事故为什么没有引以为戒时,当事者竟然茫然无知。对此,企业的管理者也不认为这是一种缺失,而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交了“学费”而没有得到教育,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哀!
上述问题的根源不言自明:漠视历史的教训,引发悲剧的重演。
细心地查阅历史上发生的一起起震憾我们心灵的惨剧,它不仅是刺破我们做不完的“安乐梦”的蒺藜,而且是向我们后来人报警的钟声!这些悲剧向我们展示出的经验和教训是不应该忘记的,因为它是前人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特殊财富。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特殊的财富“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来防止悲剧的重演。
历史、现在和未来是分不开的。有道是,“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维尔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当我们在经济利益的重压之下,仍能关心历史上不计其数而应计其冤的亡魂时,我们就向人性、向科学、向深刻]迈出了一大步。
常言道:“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长短;以史为镜,可明是非、善恶与兴衰。”明人曰:“治天下以史为鉴。”“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以史为鉴,免蹈覆辙
同类型的事故在历史上反复重演,这使某些“权威”产生出悲观失望的情绪,陷入了“事故不可避免”的宿命论的泥潭之中。在他们看来,在当前处于资本积累的历史时期,事故高发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等待GDP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事故的高发才能控制下来,因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就是这样的。这种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而且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历史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这是被许多历史事实所证明了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一定要我们去重复。
温家宝说得好:“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痛定思痛,我们需要的不是悔恨,而是把握现在、改写未来的行动。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重温历史,强化案例教育
一起事故所带来的后果,不仅取决于事故的本身,更取决于人们对事故的态度。智者,能从事故中吸取许多有益的教训,并能落实到改写未来的行动中;而愚者,则事过境迁,交了“学费”,却没有学到知识,致使同类事故一再发生,事故损失不断扩大。
我们现在重温历史上的事故案例,不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故事,而是为了升华我们的境界,净化我们的灵魂,感悟人生。我们对过去事故的追悔,既是对错误的觉醒,又是改正错误的前提;追悔,是一种自我反醒,是洗刷心灵污垢的洁净剂,是改写未来的催化剂。如果历史是教训,就让我们永远记取;如果历史上是经验,就让我们发扬光大。
为此,我们应将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故进行认真地分析,将其经过、原因和应接受的教训编写成事故案例,并纳入“三级教育”必读教材之中,然后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这些案例,不断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今年4月,四川省攀钢集团经过认真地分析,选出了110起典型的事故案例编印成《攀钢职工安全教育读本》,作为班组安全学习的辅导材料。这是一种有远见的做法。
在学习事故案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要尽量多用身边的案例;二是要注意案例的针对性;三是案例必须印证主题;四是案例能够类推;四是案例需要概括;五是在学习案例时,一定要做到严肃认真,不能将事故当成故事听,一定要入心、入脑,温故知新、刻骨铭心,从中吸取远离事故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并立即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绝不能再重蹈交了“学费”而没有受到教育的老路。
将经验和教训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抽象上升为安全规则
事故是令人痛惜的,不堪回首的,但我们不能停留在对往事的悲哀和痛苦中,应更多的富于理性的思考,尽最大的努力来认识事故规律,掌握事故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上升为安全规则,为远离事故灾难作贡献。
1979年12月18日,吉林市煤气公司发生的导致86人死伤的球罐爆炸事故,给后来的压力容器管理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借鉴。从此以后,对特种设备的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6月1日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像球罐这样的压力容器从设计、制造到安装都进行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从而大大减少同类事故的发生,这就是从历史教训中转化出来的有益成果。
鲁迅先生说: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有毒的就死,吃了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然吃了对症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种病痛的药。这样地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记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而且,这书中的所记,又不独是中国人的,还有阿拉伯人的经验,有印度人的经验。
我们现在重温并认真分析历史上的事故案例,就要像培根所说的那样:“要像蜜蜂,从各种花蕊采取甜汁,通过自己的消化,酿成蜜糖”;就像《本草纲目》的诞生一样,将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科学的抽象,上升为安全规则,从而不断完善安全规则,防止重蹈历史覆辙。
落实规则,改写未来
常言道:我们不能改写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可以改写未来。其关键在于全面落实安全规则。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国务院早在1957年7月13日,就在《关于加强企业中的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企业的防暑降温工作是关系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和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随后,各部委、各省市都下达了有关规则或规定,对防暑降温的技术、保健、组织措施,特别是对清凉饮料的发放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则都是前人们用健康和鲜血换来的经验和教训凝结而成的。可是,现在落实得怎么样了?有的企业根本不执行这些规则,有的企业将应下发的清凉饮料折价成现金,作为职工工资的一部分发给了大家,这就完全失去了防暑降温的实际意义。在劳动防护用品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
上述例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不断完善安全规则固然重要,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安全规则更重要。因此,要以“杀鸡用牛刀”的决心和力量去落实各项安全规则,特别是安全操作规程。
我们已颁布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企业现行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尽管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但它是由历史上不计其数冤魂的鲜血写成的,是人们在与事故无数次的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我们为了远离事故,就应在落实上下功夫;否则,再完善、再齐全的规章制度最终在一个“落实”上败下阵来,这才是我们所面临问题的要害所在。为什么同类型的事故不断地重演,其重的原因就在这里。
城市河道作为整个城市微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及环境载体, 其整体质量差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城市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正在不断向高标准迈进, 以便于城市河道可以充分发挥出休闲、娱乐、景观以及生态等功能。现阶段城市规划中由于没有城市河道予以足够的重视与了解, 导致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挤占河道现象, 这不仅会导致整个城市河道空间规模不断缩小, 同时也导致一些城市河道的行洪能力难以满足城市发展要求, 再者, 部分城市规划过程中为了提高城市空间内土地资源的规模, 出现了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的现象, 导致很多地区城市河道水面面积不断缩小。部分城市在发展中由于受到自身经济实力的制约, 导致其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地区发展要求, 这也意味着这部分城市要将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城市河道中, 这也是造成部分城市河道水质迅速恶化的根本原因。最后, 大部分城市都存在人为干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现象, 这不仅会导致一些城市中天然河道在其规划中不断丧失, 同时也会严重破坏城市河道中生物多样性的条件, 最终导致整个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2.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具体措施
(1) 河道断面规划。城市河道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以及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 所以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根据其所具备的功能来合理选择河道断面形式。设计人员一般要根据河道过流能力的需求来进行断面设计, 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河道槽蓄能力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这样才能为广大城市居民设计出内容丰富、占地空间合理的河道断面。再者, 本文认为, 设计人员在城市河道断面设计阶段应坚持生态水利的理念, 不仅要确定其行洪排涝与引水灌溉能力可以满足区域的实际需求, 同时也要通过合理的河道断面设计来为广大城市居民营造一个绿色景观, 所以防洪工程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是城市河道断面规划中的关键原则。
(2) 生态护岸工程。设计人员在生态护岸工程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因素,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能否满足城市河道生态多样性的需求。所以本文提出, 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固土植物护岸、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岸、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岸等多种生态护岸工程技术以保护生态。本文所提出的集中生态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在实施阶段强调植物和生态材料的应用, 在植物选择上一般会以刺槐林、沙棘林以及金银花等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要选择, 尤其是土壤整体固化护岸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具有工期短、施工灵活、土壤稳定、抵抗水利剪切等优势性能, 应用该种护岸技术不仅可以彻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也可以对城市河道土质河岸坡面侵蚀等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所以设计人员一般要结合城市河道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护岸技术以保障河道畅通。
3. 利用生物技术恢复水质
现代城市发展中一些人将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毫无节制地排放至城市河道中, 进而导致大部分城市河道中都存在水体严重污染的现象, 甚至造成部分城市河道开始出现发黑发臭的现象。该种情况下选择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治理, 不仅治理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也会导致整个城市河道出现二次污染。因此, 本文认为, 各地区应广泛应用生物技术来对其水质进行恢复治理。现阶段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特点来选择使用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相结合的净化方法:前者是利用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及自然生长规律, 通过建立漂浮、浮叶、沉水植物以及根系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来对水质进行净化;在具体应用微生物净化方法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自然降解功能, 从而使整个城市河道水体通过应用该种技术。从而具备较强的自净能力, 可以对其水体内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
综上所述, 城市河道污染及规划不合理对于城市微生态环境来说有着极其严重, 的不良影响, 所以工程参与各方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构建出一套实用性极强的工程技术体系, 以确保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品质。
参考文献
[1]董其敏, 李新林.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之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1, (6) .
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的酸甜苦辣,却是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无法体会到的。
以下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综合了三个人的不同创业历程,谈谈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案例1 大而全
案例要说的此人,是一个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很强的人,从基层业务员做到营销总监职位,而且有很好的业绩。所以,他以前经常对着我们说:他拿了多少个第一,很多业绩都是史无前例……
能力强的人,自信的人,不甘于现状的人,迟早要自己另起炉灶。在为自己争取权益失败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回家创业。我现在一直没有搞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回老家创业。在这个问题上,我只记得他大概的意思是,只有回家才能获得更好的原材料和资源。我想,他或许是想得到更好的机会和平台吧,毕竟他做营销人已经五年。五年在一个城市原地不动,没有发展,没有太多的钱,这不是折磨吗?
可是,创业的结果是他远没有想到的。当时,他认为只要有配方、技术、厂房就够了,后来才发现,在偏远的地区,有好的东西也找不到人来实施;厂房也没有珠三角这边好找,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好厂房建起生产线之后,发现产品市场也打不开。
他本想借助原有熟悉的网络来销售产品,可是原来的网络并不见得与现在的产品兼容;其次,他不在总监的位置上,人走茶也凉了。
一切都显得异常艰难,尤其是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因为主要是他一个人决策,其他人只是负责技术和管理工人。资金周转、市场开发都要一个人扛,一旦长期看不到效果,自然会有些泄气和郁闷。
有时候,找一个说说话,谈谈事情的人都找不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人才的重要性,而且在那个地方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合适的人,也不会去那个地方,况且他也提供不了沿海地区的待遇啊。
上个月底,他结束了第一次创业,又来到了广州,据他说是为第二次创业做准备。看得出来,他还是对自己创业充满了自信。
在这个案例中,他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小企业,不要大而全。对于他的公司,核心的东西是配方、渠道,生产线完全不用自己建立,可以oem方式进行,以减低成本和风险。
第二、选址在内地老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运输等成本很高,毕竟刚开始都是小批量的生产。
第三、渠道,原有渠道并不兼容,而且也是人走茶凉。
第四、最核心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人,他老家确实没有人才优势。很难找到独挡一面的人才,诸如生产、现场管理,营销人才不用说了,他自己临时可以顶住,但生产、现场管理他并不在行。
案例2 心比天高
一个做保健品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赚到了第一桶金,此时恰好碰到一个保健品项目可以进行“包装”,在获得了一笔启动资金后,就成立了一个公司。应该说,投资人也具有战略眼光,为项目打造了一整套的商业模式,也进行了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而且败的非常惨,投资人严重亏损,几乎没有任何回报,此项目最后完全退出市场,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中当然问题很多,但最大的问题是投资人聘请的总经理好高骛远,看到项目前景“诱人”,但忽视了企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可能“一口吃出个胖子”来的道理,把项目的命脉置于一个招商的手段,进行全国启动。但该产品的特性较为复杂,启动起来谈何容易,此后,项目完全陷入被动。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然可以说出很多不是。可在当时的巨大压力之下,已经有点乱了方寸,明知道一些推广方式没有丝毫效果,还是硬着头皮上,完全有把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比如,明明一款零售价格1000多元的产品,还要选择去一些性保健用品店铺货,按照拜访数量和售出金额进行业绩考核,如果完不成任务,交通费也不给报销。试想,你都知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业务人员一天下来就已经心中有底,不会去跑,随便填几份资料敷衍了事罢了。
商业模式在企业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已经跟具体的操作脱节。由于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是新品种,也是新品牌,消费者对价格如此贵的产品自然会有购买的障碍,而这种障碍不是中低消费的性保健品店能够解决的;在产品拉动上,由于长时间的亏损,投资方已经看紧了“钱袋”,不再大量的投入,因此,要借助线上的拉动,进而形成代理的网络,也就无疾而终了。
对于国内市场的销售,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推广方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会所、保健、桑拿,都去做,但都不死不活的,长期下去,投资人也失去了信心,自己也丧失了勇气。而外贸市场,由于产品是中医类,没有具体的分子式可以证明疗效的有效“证据”,也劳而无功。
最后,不到两年,此产品和花了很多钱做出来的一套商业模式,被束之高阁,产品也就黯然退市了。现在想起那位仁兄说的话:通过打造样板市场和全国重点城市招商,三到五年之内,实现过亿的销售规模,最后包装上市,开发国际市场……现在还会时不时碰到这样的人,听到这些熟悉的话。
案例3 空手套白狼
前段时间,一家投资公司老板说要开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我一听,来了兴趣,毕竟自己做销售好几年、做咨询也好多年了,想听听他的想法。整个听下来,发现思路很清晰,最“震撼”的是,他说他不差钱。思路清晰指的是,他做投资的时候,接触了很多企业,做融资、做包装上市等等,做完了,接下来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去提供咨询、品牌、营销等这些服务。最直观的感受是,他认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最近,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似乎不太乐观了,因为连续亏损了几个月,没有做成一笔业务,请来的总经理也换掉了,新来的也没有拉到一个单。他问我,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我问他怎么做的?他说,招了各部门的负责人,如总经理、品牌总监、客户总监等等,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有工作计划和推进时间表,甚至还派了一个“心腹”去监控公司的日常运作,但就是没有业务。怎么做的呢?他说,打电话,出去拜访客户,但还是没用。
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我接着问。他很无奈的说,接下来没有业务就只能换人。
我说,这个一定不是人的问题了,你选了那么多人,不可能个个都是草包吧,就凭你的眼光,我相信你选的人,很多都是很有能力的。拉不到单不能怪他,原因有几点
第一、真正有客户资源和很强能力的人,是不会来你这里的,因为他有客户资源又有能力,他会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自己干。
第二、单靠总经理、总监去打电话找客户效果肯定不会好,做咨询不是卖菜,卖饮料,打个电话问一下别人,小店老板看看没有货了,就可以答复你。而做咨询和策划,是一个非常慎重的事情。
第三、你打电话过去,发邮件过去,收到这些资料的人99%不会是老板本人,99%的可能是负责人收不到你的资料。
我再问他,你们现在做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能做什么?理论、工具、方法、案例等等。他说,还没有成型。那你跟客户说什么呢?拜访客户有什么意义呢?就算人家跟你谈,你能谈出什么实际的东西?难道就说你的办公室很豪华,你很有实力?
他说,你有什么建议?怎么改?
首先,把你能做什么想好,比如做品牌和营销的理论、工具、方法规划好,另外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如银行的,政府部门的关系等等。
其次,推广方式明确,有钱也要花在产生效应的地方,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大量的花了,如豪华的办公室,没有必要。
第三、策划、咨询公司的品牌需要案例来支撑,你以前的案例,也需要梳理。
最后,人员,客户服务部门的人需要充实,因为是处于开创期,不断需要推动成交。
新公司的寿命,平均只有3年,不知道这个已经1岁的企业,能不能超越这个宿命。
通过上面的三个例子不难看出,任何一个想创业的人都是满怀激情,自认为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其实不然,在创业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你难以想象的问题,创业的艰辛自不必说,没有创过业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的,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做好时刻面临破产的准备,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决心,方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收获胜利的果实。
一,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教育的素材和契机,
现在的德育已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高不可攀,等于形同虚设。这就要求德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向生活回归,如果和生活隔离开来,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和契机,只有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之中,德育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正确对待挫折。
遭受挫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要让他们认真总结失败教训,提高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正确对待挫折,不仅可以克服和消除挫折,而且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最终成为意志顽强、性格坚韧、心理健全的人。这一点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贯穿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
三, 要利用休闲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法制教育
青少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该时期青少年的心理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受不良的社会心理影响,一遇挫折或诱惑,便成为越轨者。
因此心理健康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偏差的纠治,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引入到了一切为了分数,政治思想、法制教育被忽视,甚至有些学校取消了与升学看似无关的德育课程,或者是名存实亡,学生无法真正从中受到政治思想、法制教育。而社会上,由于人们只注重发展经济,更是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致使少数学生道德和法律观念淡薄,盲目追求个人私欲而不惜以身试法。在这点上,班主任应当做力所能及的事,负应负的责任,尽应尽的职责。
四, 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最高形式。前人早已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不教的深层意义就是学生自我教育。试图通过“关”“管”“灌”,迫使学生“就范”的德育形式无疑是对德育的亵渎,也必将阻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班主任首先须把学生视为能动的教育主体,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上。班主任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强制,不灌输和说教,主张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反复探究确定自己的主体价值观。
五, 班主任要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
作者:风雨如
文章提要:
一、理论宣传的重要性
二、群众斗争的自发性
三、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四、新旧军队的动摇性
五、改良主义的危害性
六、地主阶级的狡猾性
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纪念辛亥革命,我们应当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呢?最近,我读了几本有关辛亥革命的书,心有所得,写出以下几点粗浅的分析和认识。
一、理论宣传的重要性
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之前,革命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开展了理论宣传、舆论准备工作,没有一个例外。辛亥革命亦是如此。
1903年,在日本的留学生陈天华写了两本通俗小册子,《猛回头》和《警世钟》。这两本小册子在国内散播很广,影响很大。他说:列强“把我们十八省都画在那各国的势力范围内,丝毫也不准我们自由。中国的官府好像他的奴隶一般,中国的百姓好像他的牛马一样。”“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倘不把这个道理想清,事事依朝廷的,恐怕口虽说不甘做洋人的百姓,多久做了,尚不知信。朝廷固然是不可违抗,难道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抗么?”
也是在1903年,邹容出版了《革命军》。他写道:“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吾今大声疾呼,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
与此同时,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著名文章。康有为说,“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所以他断定革命一定会造成混乱,不会有好结果。为驳斥这种论点,章太炎的文章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由于《苏报》发表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抨击皇帝和清政府,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清政府便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邹容逮捕。1904年5月,他们分别被判处监禁3年和2年。1905年,邹容被折磨致死。1906年,章太炎刑满出狱。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也是清朝的最后一桩文字狱。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民报》发刊词为孙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报》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土地国有等主张,一时成为革命斗争的号角。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所做的多年的艰苦的理论宣传、舆论准备工作,就不会有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这是一条非常宝贵的历史经验。
二、群众斗争的自发性
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屈膝投降,不仅引起了革命的人的不满,也引起了广大群众主要是农民的强烈不满。农民斗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但是,这些斗争都是自发的,也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纲领的。这是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对此,我们没有理由求全责备。但是,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正是这些农民的反抗斗争,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下同)一书中写道:
在各地群众的自发斗争中,有两种斗争居于突出地位:一是饥饿的群众起来抢米抗漕;另一种是群众起来反抗清朝官方的所谓“新政”。这些斗争的锋芒都是针对着清朝统治者。有些地方的群众在进行这些斗争的同时,也打击洋人的势力。客观形势的发展使群众以低级的、自发的形式把反封建的斗争和反帝的斗争结合了起来。(第752页)
当时在各地办的“新政”,包括办学堂、办警察、修铁路,以至查户口、钉门牌等等。所有这些“新政”都引起了群众的怀疑和反抗,因为群众所看到的是横征暴敛的加强,他们根据经验也绝不相信这个只知卖国的政府会做出对人民有利的好事来。(第755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从这种斗争中看出群众的力量。孙中山在1907年发动钦州防城的起义时,对于当地农民反抗糖捐的自发斗争置之不顾,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事实上,这种到处蜂起的、自发的群众斗争,主要是农民群众的斗争,使清朝统治的基础发生严重的动摇,使清朝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客观上说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依靠这种力量才能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一举而推翻清朝统治。他们不能自觉地组织和动员这种力量,又是他们虽然推翻清朝统治但并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的根本原因。(第758页)
广大的贫苦农民群众和城市贫民群众在辛亥革命中是重要的角色。他们的革命力量虽然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来,但如果不存在这种力量,各省的“光复”不会这样迅速地实现。同时,因为这种力量并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各省在宣布共和胜利声中,革命的果实都落到善于随机应变的旧势力的手中。(第856-857页)
辛亥革命18年后,37岁的郭沫若在日本完成《反正前后》一书。书中在回忆当时成都的情形之后,对上述问题做了比较清醒的分析:
但是,朋友,你们且莫忙单作为滑稽的现象,而以一笑付之。我有意把这些滑稽的现象写出来,我是想使大家知道保路同志会乃至同志军的军事行动的本质。那自然不是蒲殿俊辈所代表的立宪论者,也不是董修武辈所代表的革命党人,而是货真价实的“人民大众”!这种人民大众的威力,我们不要把它轻视了。就是他们,在竹竿头上绑的菜刀,手里拿着的吊刀子,不已成为推倒了赵尔丰的原动力,杀死了端方的原动力,乃至送葬了清廷的原动力吗?
要记着,辛亥革命是一九一一年。这后于一九○五年的俄罗斯第一次的革命仅仅六年,先于一九一七年的俄罗斯第二次革命也仅仅六年。革命的性质大略相同,然而革命的结果却完全两样!我想,假使中国有好的领导者,把那真正的革命民众从那时起便引到真正的革命的道路上,中国不早已有充分的力量和帝国主义者对抗,而成为世界革命的前驱吗?
以上史实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次社会大变革的前夜,都会出现自发性的群众斗争。虽然这种斗争是盲目的,甚至是野蛮的,但是它又是合理的、正义的。因为这种反抗压迫的斗争,归根到底是被统治阶级逼出来的,这与《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们被逼上梁山是同一个道理。第二,当统治阶级处于末路的时候,它的任何“新政”都是对付群众斗争的骗局,都是为了苟延残喘,也都瞒不过群众的眼睛。第三,资产阶级革命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和世界观的局限,不能正确认识、对待和引导群众的自发斗争,使自己处于孤立状态,使革命归于失败,这是一个非常沉痛的历史教训。
三、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为什么在武昌爆发呢?武昌起义者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就夺取了政权呢?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由失去了领导的革命士兵们打响的,仅仅经过一夜的战斗,到了10月11日早晨,武昌的政权就掌握在革命士兵们的手中了。当时,同盟会的领袖们或在国外,或在上海、香港等地。发动这次起义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一些带头人都不在现场。孙中山曾说,他在辛亥革命前经历过“十次革命之失败”,也就是十次武装起义的失败(实际上不止十次)。他刻意组织、领导的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起义一次也没有成功,而不是由他组织、领导的武昌起义却在一夜之间成功了。从这些现象上看,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确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任何偶然性的事物之中都包含着必然性。恩格斯说:“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如此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所以,我们不能把武昌起义看作一种纯粹的偶然现象。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武昌的革命士兵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个成功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是多年间全国各地无数次的由无数革命党人和农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的自觉斗争或自发斗争失败之后结出的胜利果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说,武昌起义前的种种斗争都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到了1911年,星星之火就形成了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这是历史的必然。
当全国都布满了干柴的时候,干柴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燃烧是一种偶然;但是,只要有干柴的地方,迟早要燃烧,这是一种必然。当火山进入苏醒期的时候,火山在什么时候喷发是一种偶然;但是,只要火山矗立着,它迟早要喷发,这是一种必然。事实上,当荡涤留在旧世界上的污泥浊水的怒潮已经隆隆可闻的时候,它从哪一条洪堤上倾泻下来,已经不再重要了。
四、新旧军队的动摇性
在辛亥革命中,发生了多起新旧军队的反戈事件。特别是新军的士兵们,纷纷倒向革命,调转枪口,指向反对阵营。
参加武昌起义的士兵,就是清王朝军事改革的产物——新军。武昌起义12天后,湖南、陕西两省省会发生新军起义。在一个月内,又有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上海,稍晚一点还有四川等地的新军起义。此外,清王朝的海军也倒戈到了革命方面。
而一向被视为可靠的旧军(巡防营),也有反叛的。湖南和陕西的旧军,几乎全数参加了起义。长沙城外的新军武装进城,守城的巡防营士兵不发一枪阻拦。贵州省城陆军小学堂的学生举行起义,巡抚衙门的卫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
这说明,当一个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当它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候,作为国家机器的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具有讽刺性的是,清王朝苦心经营出来的新军,竟然成为埋葬它自己的一把铁锹。
五、改良主义的危害性
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日本出版机关刊物《民报》,比较有系统地宣传革命的主张。康梁的保皇党则随着清朝朝廷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而起劲地鼓吹君主立宪。这样,在1906年到1907年间,一方面以《民报》为主,一方面以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为主,展开了一场革命还是改良的大辩论。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这场论战的中心问题,是要不要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耐人寻味的是,在国内,主张改良的报刊能够公开出版发行,而革命派只能秘密传布他们的出版物。由此可见,改良派的屁股是坐在哪一边的。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写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集中力量推翻清朝统治,也正是打击站在它背后的外国帝国主义。同盟会的成员们都对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的地位的事实感到愤慨,热烈地企望革命能使得中国获得独立。有些同盟会员明确指出,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称清朝为“洋人的朝廷”的陈天华是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又例如在《民报》上撰文的汪东认为,“及今之世,而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其末由”(第710页)
为了担心会遭到清政府的禁止,梁启超在宣言书中特别声明:“政闻社所执之方法,常以秩序的行动,为正当之要求。其对于皇室,绝无干犯尊严之心;其对于国家,绝无扰紊治安之举”。这种跪在专制统治者面前乞求立宪的丑态,足以说明梁启超同样是迫切企待从清朝的立宪中找寻政治出路。(第719页)
立宪派使自己站到了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革命派的猛烈的攻击。清朝政府已经极端腐朽,并且已经成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工具,已经成为中国前进中必须扫除的障碍。资产阶级革命派根据无可辩驳的事实,声讨清朝统治者的罪状,也就充分暴露了立宪派的立场的反动性。(第723页)
立宪派提出来这些说法,没有把革命派吓倒。革命派用朴素的逻辑,根据驳不倒的事实回答了这些说法。“内乱”难道是革命造成而不是清朝的统治造成的吗?难道不正是腐朽而恶劣的清政府造成了到处民不聊生,民变蜂起的情势吗?(第727页)
从孙中山、黄兴到秋瑾、徐锡麟,这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都把革命看做是和武装斗争不可分的。他们蔑视清朝的所谓立宪,也绝不相信那种认为“政治革命”可以用劝告、请求的方法来进行的说法。他们继承了中国农民革命的优良传统。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进行武装斗争,这问题是他们所没有解决的。(第746页)
从以上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实际上还包含着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的主要矛盾究竟是民族矛盾呢,还是阶级矛盾?在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论水平,自然还没有达到从本质上区分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高度,他们也不明白“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但是,他们从斗争的实践中已经朴素地意识到:既然清王朝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就必须把解决清王朝的问题放在首位。
吴玉章在他所著《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一书中,在回忆革命派与改良派在1906年的一场斗争之后,写道:
但是,康梁等人并不甘心于失败。当清朝政府假意宣布预备立宪的时候,他们欣喜若狂,积极组织立宪政党,准备回国去做清朝的立宪功臣。于是,革命派与立宪派(改良派)的斗争便由以理论为主而转为以行动为主了。(第87-88页)
事实正像他所说的,当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斗争就从笔墨之争变为兵戎相见了。例如:湖北的汤化龙排挤年轻革命军人,阴谋窃取军政府的权力;贵州宪政会引进滇军唐继尧部,摧毁由自治学社掌握的军政府;山西谘议局长梁善济于附从革命后,又在清军攻太原时充当内应;张謇以章太炎倡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为口实,诱使革命党人解散同盟会;在建都问题上,改良派群起责难孙中山,迎合袁世凯建都北京的愿望,实际上对袁世凯的窃国行为起了助纣为虐的作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危害作用加以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迷惑性。
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在同改良派的笔战中取得了优势,使改良派威风扫地。但是,那都是在知识分子中进行的,广大底层民众知之甚少。辛亥革命的狂飙给改良派以一种机遇,使他们处于一种很有利的地位。一方面他们没有当权,很容易把自己说成是赞成革命的;一方面他们又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很容易拉拢一般年青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就是利用这些条件迷惑民众,从而在革命中或先发制人,充当革命的领导者;或后发制人,从革命派的手中攫取革命果实;甚或充当杀戮革命派的刽子手。
第二,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依附性。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时刻没有忘记争夺领导权。他们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他们是凭据自己力量做的吗?不是的。改良派身后站着封建地主阶级,他们不过是封建地主阶级用来篡夺革命政权的工具。资产阶级改良派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力量,它在同资产阶级革命派决裂时,就只能依靠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这些最反动的势力,充当他们的鹰犬。
值得一提的是:在领导权问题上,从辛亥革命的开始到结束,从革命的中心到各个省份,反而是革命派颇为被动和狼狈。他们既得不到上层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的支持,又不愿意到下层发动农民阶级,身旁还有改良派的掣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回味的。
第三,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的摇摆性。
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的《前言》中,作者对清末谴责小说作家的政治思想做了这样的分析:
在他们看来,现实生活是充满了黑暗和丑恶的,但他们不知道,那丑恶和黑暗的根源正是他们恋恋不能舍去的东西;而唯一能够从根铲除一切黑暗和丑恶的,是来自人民的革命力量,但他们对人民力量,却比对于任何黑暗和丑恶更为害怕。
这里所说的,是清末谴责小说作家的思想局限。同时,它也是自古以来一切摇摆于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更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局限。资产阶级改良派在革命中时而热情,时而消沉;时而激烈,时而绝望;时而首鼠两端,时而见风使舵……不就是摇摆性的体现吗?但是,所谓摇摆,只是暂时的,他们归根到底是必须选择的——或者光明,或者黑暗;或者人民,或者人民的反面。
列宁说:“一般说来,改良主义就在于,人们只限于提倡一种不必消除旧有统治阶级的主要基础的变更,即是同保存这些基础相容的变更。”(《列宁选集》第2卷,第479页。)这是改良主义的本质。正是这个本质,决定了改良主义者,包括辛亥革命中的改良主义者的历史命运。
总之,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辛亥革命中扮演的角色是极为不光彩的。他们的种种劣行,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辛亥革命的失败,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改良派,但是,形象地说,他们在革命中确乎起到了一种“绊马腿儿”、“别象眼”、“防火墙”、“落井下石”的危害作用。
六、地主阶级的狡猾性
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把这种政治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
辛亥革命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这引起了地主阶级、官僚买办阶级的极度恐慌,因为那个制度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他们必须站出来捍卫这个制度,同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他们充分暴露了狡猾性、欺诈性、残暴性等等恶劣的阶级本性。当革命浪潮猛烈袭来的时候,他们就后退一步,保存实力,让资产阶级改良派暂时站到一线,充当他们的盾牌。当资产阶级改良派筋疲力尽地排挤了革命派,企图或已经掌握政权的时候,他们就以逸待劳地一脚把改良派踢开。当改良派也抵挡不住革命浪潮,就要失守阵地的时候,他们就拔出剑来,赤裸裸地杀向革命派……总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阶级大搏斗中,封建地主阶级始终玩阴谋,耍手段,从而使自己占据着有利的阵地,在战斗中得心应手。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同资产阶级革命派作战的领军人物是封建军阀袁世凯。袁世凯的家族是几代的大地主,他在河南就有四万亩左右的土地。他对待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了又打又拉的策略。可以收买的,他就收买,汪精卫等若干老同盟会的人不就是被他收买的吗?收买不了的,他就使用暗杀手段,宋教仁不就是死在他的手下吗?连孙中山这样身经百战的政治家,都曾一度踏入袁世凯的陷阱。
资产阶级改良派已经够老道的了,他的身后还站着老谋深算的封建地主阶级,而封建地主阶级的身后又站着张牙舞爪的帝国主义列强。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派实际上是在同三种政治势力进行斗争。加之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被篡夺以及袁世凯上台后所表演的种种丑剧,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 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帝制),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是成功了。但是,它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统治,“皇帝”的名称变为“总统”,形式变了,内容并没有变,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是失败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毛泽东指出: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青年运动的方向》)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辛亥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封建力量的强大,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篡夺,失败的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控制,对军阀袁世凯的支持,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表现妥协和寄予幻想;它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政党,组织松散,派系复杂;它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主要是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
鲁迅 先生在他的几篇小说中,以艺术的形式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阿Q正传》中所描写的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不准阿Q革命,不正撩开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的致命伤吗?《药》是写辛亥革命之前,通过华老栓给儿子买人血馒头的故事,展示了底层群众同革命和革命烈士之间的巨大隔膜。《**》是写辛亥革命之后,通过仇视革命的赵七爷和不习惯于革命的九斤老太等人物形象,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有时,我竟这样想: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不读那些高头讲章,但是,不可不读先生的这些文章。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结论。
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辛亥革命前后那些热血如歌的烈士们:林觉民、秋瑾、徐锡麟、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还有像陈天华、姚洪业、任鸿年那样的悲壮青年。此刻,他们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我的眼睛湿润了……烈士们的鲜血不能白流啊!烈士们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事业,不能付诸东流啊!
——谨以此文献给辛亥革命烈士的在天之灵!
作者附识:
1,时间安排
爱拼团客服工作时间 8::3——9:30 我们确定了两个班
因为每个时间都有可能客户电话或者在线咨询,所以我们经过几次讨论,确定了无缝隙服务计划,连午饭和晚饭时间都做了分解,确保用户体验。
2,授权
由于客户的多样性,我们不能保证售出的产品大家都觉得满意,有很多需要换货或者退货的情况,我们参考了美团、星800、猛买等多个团购网,综合了一个客户服务规范,授权给客服部门,遇到问题不用请示不用更多思考,只要按照服务规范即可。
3,专业用语
我们第一次做,很多与客户交流中的语气、用词、语调都掌握不好,后来想了一个改进的办法,每半月抽出两天时间的400所有录音,然后每个人听录音做记录,把认为合适的对话记录下来然后遵照优化的执行。这样坚持上2-3个月,大家不停的听自己以往不规范成熟的回到,进而总结,慢慢爱拼的电话沟通术语也正规起来了。
不对的地方多多包涵,见笑见笑
我们的困惑:
1,在线系统的访问量太大,但是很多问题都是网页或者个人性问题,不需要或者我们的客
服也没能力回到的问题。所以在考虑是否添加在线客服?或者怎样安排/
2,400电话的呼叫系统用的什么系统,可否推荐一下,我们400电话通话质量和功能远远
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
一、正确把握国情, 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1. 意识形态领域与社会存在复杂性特点相联系的各种思
想观念多样并存, 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千差万别。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和各种思想多样共存的关系, 是思想政治战线一项长期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基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情, 以及人们思想活动的新特点, 我党提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从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 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 不同时期的实际, 讲究道德的层次性, 注意工作的渐进性, 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允许存在的和坚决反对的, 既照顾多数, 又鼓励先进”, “努力寻求道德建设与经济政策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方向性与务实性、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 彻底克服和纠正了长期以来脱离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及工人思想实际的单一化、简单化、条款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 意识形态领域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始终存在, 正
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复杂课题。三大改造完成后,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毛泽东一方面指出革命时期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 要求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另一方面, 他又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谁胜谁负的问题, 还没有真正解决”, “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还很尖锐”。
3. 正确开展党内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 善于识别思想战
线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十年动乱结束到改革开放起步, 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中, 我党在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中, 坚持从实际出发, 有“左”反“左”, 有“右”反“右”, 不搞运动, 不随意上“纲”,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创了正确进行党内思想斗争的健康局面。在此基础上, 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左、右”错误的主要表现、危害和区分原则。“中国要警惕‘右’, 但主要是防止‘左’”成为全党的共识。
二、统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 认识思想政
治工作的战略性、能动性, 明确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是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全局的决定性因素, 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正确的目标依据
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主要矛盾的分析, 实际上提出了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保证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动作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我党先后提出“思想战线是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条极端重要的战线”,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我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其中“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要求从整个世界的大局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的高度认识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 “这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们运用科学理论指导, 自觉改造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 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科学体系及发展规律。1951年刘少奇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特定概念才得以确认并广泛使用。我党明确指出,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 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努力摸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 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针原则、规律和方法。从而大大深化了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 立即着手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学校普遍建立党组制度、宣传网制度、高校政治工作制度。1951年初,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与调整各级党委宣传部的工作机构的指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 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操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确认和建立是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 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曾提出“政治工作是科学”的命题。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 20世纪80年代初期, 在全国范围掀起一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问题的讨论,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对象、规律、特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致确认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1983年初, 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联合召开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组成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中国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 创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刊物, 全面启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
四、立足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 研究掌握人的思想认识特点和行为活动规律,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建国初期整风整党运动中, 刘少奇提出:“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 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些党员情绪的变动”, “重新给他们以革命的教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 我党把握中国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种积极性”和“两面性”特点, 把人的思想改造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 在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同时, 实现了剥削者向劳动者的历史转变, 成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的又一伟大创举。新时期开始后, 胡耀邦提出要求从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和最本质的问题入手, 深入系统地研究人的思想认识特点及其规律。《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 (试行) 》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作为“检验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否真正相信、依靠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标志”。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调整人们思想行为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 必须重视人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些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基本因素。物质利益是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变化的经济根源和物质基础, 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把发扬革命精神同坚持物质利益, 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是建国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曾严肃批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忽视群众物质利益, 极大损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从而导致党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的错误, 要求“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 一定行不通, 一定要失败。”改革开放后, 我党提出“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教育必须同实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紧密结合, 必须同现阶段按劳分配和其他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形式和途径探索中取得的重大突破。通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双拥共建活动;文明城市、村镇、行业、家庭创建活动;企业、村镇、社区、校园文化建设;“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充分开发调动群众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动精神, 把说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有意识和无意识教育、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表率作用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 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新中国建立后, 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高度自律精神在全党人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作风的化身”。建立在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上的党的崇高威信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们党能够经受严重困难考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 影响是很大的”, 只有“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以实际行动为群众作出表率”才能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信服力和感召力。“我们的困难在这里, 我们的希望也在这里”。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之后, 开始并正在经历着两个新的转变:一是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从单向灌输、注重号召到双向交流、注重引导的转变。这两个转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深刻变化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两个转变的进程中, 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办法, 开创了新的局面。总结各地各部门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
关键词:中国革命,思想教育工作,理论成熟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33.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417-418.
[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7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44-01
[摘要]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会出现冲动和自杀行为,也有的患者在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后,无法面对自身疾病,又加上缺乏家庭、社会的支持,而悲观厌世。由于社会公众都有很强的法律意识,一旦发生自杀意外,容易发生法律纠纷,从而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因此预防患者冲动自杀一直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长期护理工作中,我们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分裂症;安全管理;自杀;原因;预防;护理安全家庭社会支持体系
1自杀的原因
1.1病态支配下:有的患者在幻觉支配下可听到有人命令他去死,而有的患者则认为有神灵在保护他,即使跳楼、刀割也不会伤害到他。
1.2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的患者在症状支配下,自觉头痛欲裂,或觉得全身变形,而有的患者有非常强烈的被害妄想,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让患者生不如死。
1.3缺乏家庭社会的支持:精神病患者的住院周期长,且又容易复发至多次住院,有的家属就厌烦了,对患者不闻不问,长期不来探望,或让患者长期住院,致使患者心灰意冷,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1.4强烈否认病人角色:这类病人无法接受住院治疗的现实,并因此怨恨家属,认为只有自杀才能让家人后悔。
1.5无法面对自身疾病:有的患者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又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患者,在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后,回想起自己在发病时的病态,无地自容,而有的患者不愿承认自己得的是精神病,无法面对家庭、社会,害怕受歧视,而有的患者认为自己的病不会被根治,不会好。从而选择了放弃。
2分析和预防
2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大约为5%,高的有10%,甚至更高。患者入院时,我们就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自杀自伤等消极行为和意念,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在患者住院期间,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工作,确实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勤查病房,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活动。对患者要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关心爱护患者,针对不同的病情发展阶段做好相应的护理,严防自杀自伤的意外发生。
2.1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出现的自杀行为:对于此类患者,除了严格督促服药,确保药物全剂量服下,尽快控制病情外,还要严密观察病情,在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时可让患者参加工娱活动,分散其对幻觉妄想的注意力。在夜间时,可让患者住易观察室,同时采取措施让患者入眠,也可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有位患者在深夜用手击碎窗户后,用玻璃碎片扎进腹部,认为自己是刀枪不入,还好护士听见声音后,迅速进入病室,只见该患者正用手将玻璃碎片自行拨出,后经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所以只要听见异常的声响或气味,护士都要立即出现在现场及时发现并排除危险。 2.2不堪忍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关心患者的主诉,不要以为患者所说的话都是病态的,就敷衍了事。虽然他所说的痛苦的确是症状之一,是虚幻的,可它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又是真实的存在。有位患者多次诉说头痛,由于没有其他特殊伴随症状,护士只是简单地应付了事,没想到这位患者在4-7班时,自缢身亡。事后大家检讨,如果当时通知医生检查处理,并给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安慰,让患者能体会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减轻痛苦,则很有可能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
2.3长期住院患者,得不到亲人的关爱:对于此类患者,要联系家属来院探视,特别是节假日,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但在家属探视后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有位患者在家属探望时说:如果不让我回家,我就死在这里,而家属不已为然,没将这话告诉医护人员,结果患者在第二天中午自杀。这件事对我们的教训很深刻。在家属探望后,要向家属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也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病情,消除安全隐范。同时加强对家属的精神卫生宣教,让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家属树立信心,只要患者坚持服药,加上家庭、社会的有力支持,是能大大减少疾病的复发。在患者病情好轉稳定后,与家属沟通,让患者早日出院,回归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康复。
2.4强烈否认病人角色:这类患者一般都是第一次住院,而且大都发生在第二、第三天。所以对第一次住院的新病人更要关心体贴,让患者能体会到温暖,并且要细心观察患者的言行,不要让患者脱离工作人员的视线。有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波动,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位患者入院后表现得很配合,安静,可是这位患者在住院后的第二天午班时自缢,虽经抢救却有着严重的后遗症。而另外一位患者则扬言如果让他住院他就要自杀,果然在第二天午饭时,该患者早早回病室,欲用床单自缢,幸好护士提高警惕,尾随患者进入病室,及时制止了患者的自杀。 2.5无法面对自身疾病:由于此类患者文化程度较高,且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因此在病情好转,自知力恢复后,仍要密切观察病情,不要疏忽大意,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向患者介绍精神疾病患者经治疗后取得工作、生活成功的病例。也可引导患者了解精神疾病只是众多慢性病的一种,它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也是需要药物来控制病情的。让患者淡化精神疾病是好不了的,是见不得人的观念,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结论
【安全生产经验和教训】推荐阅读:
安全生产经验分享09-10
企业安全生产经验12-20
安全生产经验汇报材料07-28
收费站安全生产典型经验09-07
煤矿公司安全生产经验交流材料06-23
煤矿安全生产优秀班组经验交流12-01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的主要经验06-06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