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的窗户永远明亮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心灵的窗户永远明亮(共3篇)

让心灵的窗户永远明亮 篇1

——--“保护视力 远离近视”系列活动

为预防近视,保护广大学生的视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使学生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近日,江镜下和洋学校针对学生用眼不卫生,缺少护眼知识,过早成为近视眼的现状,开展了“保护视力 远离近视”为主题的眼保健知识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站大力宣传科学用眼知识。要求全体学生做到:“三要”即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距离要保持一尺;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向远处眺望。“三不要”即不要在强光和弱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走路时或坐车时看书。“一坚持”:坚持做好眼保健操。“一反对”:反对到游戏机室或网吧玩游戏。二是观看视频知识讲座,由专业眼科医生就近视的形成、近视的预防及眼镜的正确使用做专题讲座,以最真实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们近视的危害以及护眼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爱眼护眼的积极性。

三是学校举行了一次新眼保健操比赛。

四是开展体育锻炼。坚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扎实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让心灵的窗户永远明亮 篇2

关键词:观察,兴趣,能力,方法,习惯

农村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无话可说或废话连篇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实际上, 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 秀丽的群山、涓涓的溪流、丰收的田野、辛勤的农民和可爱的小动物等等, 都是丰富的写作源泉。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 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让他们从小学会观察激发观察兴趣。

一、明确观察要领

(一) 观察要抓事物的特征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大千世界品类繁多, 虽各有所属, 却不尽相同。观察就是要抓住这些不同。比如同样是雨, 春雨、秋雨、夏雨形态各异, 大雨、小雨、雷雨情状不同。同样是人, 男女老幼各有特色, 三教九流互不雷同。因而, 观察时就必须把握观察对象内、外、动、静、远、近、高、低等各种情态, 从而写出具体、形象的事物。

(二) 观察要有独到的发现

如果观察只停留在回忆、验证前人的看法上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观察最可贵的是发人之所未发, 见人之所未见, 从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鲜的东西来。因而, 独到的发现是观察的最大任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苏轼登庐山则“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他们都有独到的发现, 故而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能够流传千秋。因而, 应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去发现。

(三) 观察与思考共存

瓦托斯基说:“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描, 而是一种受观念支配的寻找证据的活动。”没有思考的观察是盲目的、缺少灵魂的。观察有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产生兴趣, 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郑板桥为了画竹, 在庭院里栽种了各种竹子, 整天观察不已, 才使他的竹子画形神兼备。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有所获, 而不致使观察所得如同“过眼烟云”。

二、激发观察兴趣

(一) 拥有良好心理品质

教育学生拥有一颗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心。所谓“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乾坤”, 只要用充满激情的眼光去观察, 就必然会“观”而有所“得”。正如日本松下之助所说的那样:“我们如果能虚心地接受并观察呈现在眼前的所有事物, 必定可以掌握时机, 获得灵感。”

(二) 观察形式多样化

要能注意在多样的形式下保持观察的兴趣, 获得观察的灵感。可以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观察山水自然;可以利用社会调查的时机, 观察人生世态百象;甚至在街头观察别人下棋, 都可以看出下棋人的种种性格特征。

(三) 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的同时, 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渲染气氛, 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 在玩中观察, 在活动中观察, 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四) 发挥多媒体优势

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 可以增强其表现力, 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 在作文课上, 我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 学生惊喜万分, 观察的兴趣十分浓烈。然而, 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 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 我又以课件为媒体, 以活动的画面, 鲜艳的色彩, 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

三、提高观察能力

(一) 结合课文提高观察能力

很多课文都写到山水草木日月风雨等自然景观。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的, 但由于平时观察不细, 故而难以写好。所以, 很有必要借教材这个范例, 启发学生观察。学了《春》, 可让写《秋》《夏》。实践证明, 有激情、有实践、有样板, 就能写出佳作。

(二) 借助图画提高观察能力

平时习作中常常出现看画作文。这也是对观察力的一种考查。让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 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 是很好的方式。

(三) 利用静物提高观察能力

一件器物, 一件工艺品, 一个文具, 都可以做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材, 把它放在讲台集体观察或者教师拿着在教室巡回让学生浏览。然后, 展开比赛, 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又全。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观察的欲望。

(四) 通过人物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同学、父母等都是学生熟悉的人, 因而也是训练的材料和内容。比如, 让学生写出班上的一个同学, 但不说姓名, 文章在班上读后让大家猜是谁, 进而评价得失并修改完善。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的激情。

(五) 通过场面提高观察能力

运动会、班会、讨论会、升旗仪式、打饭情景等都可以激发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笔者曾以“校运会上”为总题, 让学生写作, 一个学生写了以《抢拍的两个镜头》为题的文章, 其中写了两个人:一女生跑步时掉了一只鞋, 便索性甩掉另一只, 赤脚在满是石子的跑道上向前冲:一男生在长跑中因体力不支而跌倒了, 但他又顽强地爬起来, 艰难地坚持到终点。作者将两个镜头都叫作“拼搏”!由此可见, 引导得法, 自有佳作。

(六) 结合生活提高观察能力

一个市场、一家商店、一座新的建筑、一个十字路口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教材;春游、秋游、郊游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机会。老师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有利时机, 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授以观察方法

(一) 有序观察

观察是一种特殊的知觉, 只有循着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才不致挂一漏万。一般可以先整体后局部。从空间特性来说, 可以像电视扫描式从上至下, 从前到后, 从外到内。注意形态、数量、质地、色彩的变化, 从而使学生把握对象的外形和实质, 这样学生写作有内容而有条理。

(二) 细致观察

观察时不能只着眼于大概轮廓而忽略了细小的地方。比如笑, 有哈哈大笑、微笑、欢笑、冷笑、讥笑、苦笑等等。观察自然景物也一样。比如下雨, 在一般人的眼里, 不过有大雨、中雨、小雨之分。

(三) 对比观察

观察事物既要了解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性, 即共性;也要了解此事物与彼事物得以区别的特殊性, 即个性。这就要有比较能力, 要能发现共性和个性的差异性, 从而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比如观察黄山松, 我们会发现黄山松和一般的松树不同, 它是长在绝壁之上的, 因而它的枝体只能向一边伸展, 从而呈现出“半边树”的外形特征。

(四) 反复观察

有时靠一次观察, 即使非常专注, 也未必能够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和了解。有些事物发展过程长而复杂, 就必须多次观察, 甚至长期观察。如月亮, 春月、秋月、夏月、冬月是不一样的;圆月、亏月、上弦月、下弦月也是不同的。如果仅凭一次观察就进行描写, 往往会出现错误。

五、养成观察习惯

在某种意义上,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观察的习惯, 就会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一切, 随时做个“有心人”, 而不致“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写观察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 随着年级的增高, 由每天的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 再到写篇。

写“观察笔记”应该做到: (1) 随时写。就是一有观察所得, 就立即写下来, 既是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巩固, 又能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以备以后作文时选用。 (2) 坚持写。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定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 不能只凭一时兴趣,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3) 讲技巧。观察笔记即使不是正规作文, 也存在观点筛选、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问题。一般而言, 纯感想、纯议论、纯主观的东西, 像个人回忆、内心独白等, 就不宜列入“观察笔记”的写作范围之内。

让手机成为心灵的窗户 篇3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摄影师,就要时时刻刻带着相机。我也一直努力这么做,但无论如何,真正与我形影不离的还是手机。当八十七岁的老母亲因肺炎高烧被送进医院急救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最后一次陪伴在她的身边!我用随身带着的手机记录下我的感伤和担忧。

其实,人之感动,往往就在那一瞬,而要记录下你的这份感动,手机就是最自然、最便捷、最可行的选择。记得有一次在洛杉矶一位好朋友家做客,朋友喜欢烹调,亲自下厨招待客人,当最后那盘精心制作的甜品端上桌的时候,那种精美真让人的心怦怦直跳!这个时候,你是摆弄那2400万像素的索尼RX1呢?还是用手机即刻就把这份感动分享给你在万里之遥的家人和朋友?

前不久,我去参加一对新人的婚

礼,婚礼上专门有婚礼摄影师,有意思的是,捕捉到婚礼上两个年轻人最有趣、最甜密一幕的,却是我的手机。

还有次,去重庆看望一位同学,结识了当地一位土家族摄影师,一起聊天聊到兴致高时,他唱起土家族的民歌,动情之至。其实当时我手边有相机,但我还是选择用手机,用最不打扰他的方式记下了这个快乐的时刻。

我家住的小区有一片树林和一个池塘,那是我和家人还有我们那条宝贝金毛犬经常一起散步的地方,院子里有很多种树木花草,每每冬去春来,在那片再熟悉不过的园子里,却总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新意,就像你一直在听着的一首老歌。我总是不忘带着手机,因为总有新的故事,总有那些永远变化莫测的光影和色彩。

我的办公室在长安街边上,春夏秋冬,拍过无数张长安街的照片。用手机拍照片,与其说是摄影,还不如说是一种情绪在寻找共鸣和宣泄,无论是喜悦、希望,还是忧虑和思考。某次出差丹东,早上很早接到一个电话,一边接电话一边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窗外迎面而来的画面十分厚重。虽然也曾听父辈们讲述过抗美援朝那段历史,但当你真地身临其境,你的心一定会为那激情燃烧的年代而飞扬。那一刻,所有的摄影器

材、技术乃至是所谓创作等等都是多余的,只有那部和你形影相随的手机,才能留住你心灵的感动!鸭绿江大桥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张手机照片。

我在电力行业工作了30年,对大工业有很深的感情,最近试着用手机以“大工业”为题拍了两组照片,一组是代表当今世界燃煤发电最高技术水平的我国第一座应用超超临界技术的华能玉环电厂,另一组是正在建设中的华能重庆燃气轮机电厂。拍摄这种题材,我个人认为摄影师最好能够比较熟悉行业特点。我曾经看过一些工业题材的作品,摄影师往往容易沉醉于大工业所造就的结构、光影和线条之中,而忘却了真正要呈现的主题,光怪陆离的作品完全不能表达一个工业体系所特有的节奏、秩序和重点,从而使受众不知所云。特别是手机摄影,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快捷、直接、准确的表达,如果把握不好,拍出的照片将会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随着手机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和其拍照功能不断增强,我们也不妨试着用手机去拍摄一些我们匆匆路过的风景。现在的手机摄影软件非常丰富,各种滤镜可以带着我们感受别样的情趣和氛围。这些照片特别适合在网络上与朋友们分享,大家会因为一张照片而找到共同的话题,讨论不同的观点,发现有趣的事物,欣赏美丽的景色,寻求心灵的共鸣。

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当你用手机留下一个个精彩、感动的瞬间,我想说,手机就是你的眼睛,是你心灵的窗户!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家教学设计下一篇:2024二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