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法考试题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教育法考试题(精选8篇)

高等教育法考试题 篇1

教育法治化: 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 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要 求: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救济有道。2 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拥有教育立法 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 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 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基本原则:1.依法治教原则;2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原则; 3 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4 公民教育权利平等;5 教育活动应当符合 社会公共利益;6 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7 增加教育 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主要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1.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 2.有关教育的法律;3.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 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6.地方性教 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7.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 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 公约和条约。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 构,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 系的教育法律系统。包括:(1)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3)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教育主体法、、(4)教育 活动法或教育行为法(包括义务、学前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教学法、高等 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和(5)教育行政法。教育法与社义道德:1)社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义道德的准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3)社 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 现,对于社会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 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教育法只有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政 策的精神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 范化和法制化。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教育法》立法宗旨: “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高等教育法考试题 篇2

高等教育的目的, 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与创新的能力。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 高等院校的考试改革主要应着重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我发展的能力。

传统的考核主要以考试来呈现, 主要体现“一卷定成败”, 具有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 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标准化考试, 为了减少人为误差, 将客观题增多, 主观题减少, 这样客观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 这种现象就突出了标准化考试的弊端, 即使客观题在极力的变花样, 但是还会限制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寻求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自我寻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传统“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教师和学生都注重分数上, 只在乎结果没有注重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这是大多数高等院校, 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变考核方式, 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为主体,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方式改革的对策

(一) 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从因材施教向因材施考上转变

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以考试的结果论优劣, 以培养继承型人才为目标, 进行应试和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显然与21世纪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不容。在客观上造成了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忽略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成为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为适应时代的发展, 必须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 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不能以一卷成败论英雄, 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考核方式, 从因材施教向因材施考上转变, 培养个性化发展, 以求达到考核利益最大化。

(二) 建立以检测能力为目的, 从“考知识”为主向“考能力”为主转变

建立以检测能力、创新、探究为核心的考核内容让考核形式多样化, 将重要知识点的考核,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考核科学的结合起来, 既要有学生个性的评价也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计划, 也不是为了完成教学指标以及升学指标, 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各种创新活动, 达到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以, 考核目标应该是多样化的方式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能力, 避免死记书本, 押题似的复习方式, 应当从“考知识”为主向“考能力”为主转变,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下需要的竞争人才。) 考核评价是对教学效绩的最终确定, 因此, 这种确定的方式应该是公开、透明和多元化的, 由此体现客观、公平和公正, 避免出现印象分的随意现象。

考评体系是考核方式改革的前提, 以“能力测试”为中心, 根据学科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决定考试的方式、方法。考试方式的改革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避免“一卷定成绩”的现象, 一定要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加重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不单单是单纯的的平时测验, 这里要包括课堂表现、讨论表现、作业上交情况、实验报告的提交情况等多种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要在有限的卷面考核上尽可能多的增加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的题目。实践能力是综合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考核方式要力争在在考察学生智力的同时, 也考察了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使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这样在学习中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进行了完美的过度。总之, 考评体系应将平时的考察、实验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 既有理论数据的支撑, 也有教学过程的记录, 这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是一种约束, 一种制约, 不仅规范了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和公平公正, 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内容

考评内容决定考核体系的合理性, 同时也决定考试改革的成败。考核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点:选用课程知识体系中核心部分进行检查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不能像以往一样以单一的形式考试, 要让题目贴近生活, 以此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2.素质能力:所谓的素质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验技能上不仅要注重基本的设计原理、基本的操作更要注重的是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上, 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 从而探究式学习, 这是素质能力培养下不能或缺的能力;3.综合能力: (1) 学习能力, 即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不足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取知识。包括从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借助其他方式获取知识。 (2) 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数据的解释以及对理论的验证说明。总之在考核内容上对题目的设计和问题的提出都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个性的需求, 进行考核以适应素质教育下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科的创新发展。在考核过程中, 重要的不仅仅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 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

三、总结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院校的考试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考试改革任重而道远, 同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探索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能够突出个性, 是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逐步完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传统的以期末“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执行。作者在本文简要的阐述了高校考试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考核方式的几点内容。

关键词:高校考试改革,考核方式,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段颖立.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M].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5) , 119-123.

高等教育法考试题 篇3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性质之比较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在建国之初的业余教育和工农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曾受“文革”的影响而停办,十年内乱结束后又迅速恢复发展。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正式确认“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由成人高等学校(包括各类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等)承担。《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这些规定是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依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国家考试制度。1978年,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数量的不足,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培养和扶持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的人们经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平的,就应该在使用上同等对待。”为此,教育部于1981年指定北京、上海等地进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点,随后向全国推广。1988年国务院发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将自学考试制度明确下来。

自学考试有时也被视作成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严格地说,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定性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不准确的。首先,教育活动必然有两个主体,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和自我学习完成学业的,而自学考试仅靠学习者的自身努力即可完成学业。其次,考试只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并且考试也并不仅限于教育活动中,其他的社会活动(如政府公务员的选拔)也可以有考试,教育和考试不是两个等同的概念。而且,《高等教育法》所界定的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公民,则不受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要求必须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准切地讲,自学考试是一种国家学历考试制度,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补充。本着鼓励自学成才的精神,《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虽然性质不同,但其目的和作用是一致的,都在于提高国民的素质,对于完善我国的终身学习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学习方式与难度之比较

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得先通过成人高考。报考专科、本科的,原则上须是高中或具备同等学力者,报考专科升本科的,必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其以上学历。成人教育有脱产、业余和函授三种学习形式。脱产属于全日制教育,学习者得脱离工作岗位集中精力完成学业。脱产学习能够较好地体验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年龄较小或者想体验大学生活的考生可选择脱产的形式。业余和函授属于非全日制教育。业余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上课,工学矛盾较小,适合高校所在城市及近郊的在职人员参加。为了兼顾工作和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上课的在职人员最好报考离家或单位较近的学校。函授平时以自学为主,定期集中面授。自学过程中的答疑辅导、作业等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信函进行处理。目前,函授借助了网络技术,增加了学习的便利性、时效性。业余时间不规律或距离高校较远的在职人员适宜选择函授学习。

成人教育的课程开设循序渐进,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指导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课程考核一般由院校自行命题,因此学习难度不是很大。

自学考试没有入学考试,考生选择专业后即可直接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参加专科或本科段考试的,不受年龄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参加独立本科段考试的,须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校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生。自学考试采取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可以是完全的个人自学,也可以是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相结合。个人自学的优点是学习时间和进度的安排非常自由,完全由学习者自己掌握。但是对于那些自学能力不强的人,最好还是参加一下助学辅导班,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重点,及时解决学习所遇到的困惑。自学考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考生可以选择参加考试的科目和时间,工学矛盾较小,适合在职人员参加。

自学考试的课程由国家自学考试机构组织统一考试,试卷从主考院校所命的卷库中抽取。课程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课程合格后,颁发毕业证书。

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的知识水平要求大致相当。但从实际情况看,通过自学考试较成人教育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是考生素质参差不齐。自学考试没有象成人教育那样经过入学考试筛选,它的开放性导致一些不具备基本知识水平的人也蜂拥而上,加上一些人自学能力薄弱,缺乏毅力,不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大大影响了自学考试的通过率。另外,自学考试是通过一次考试评价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不能象成人教育那样结合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作出更全面、客观的评定,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也加大了自学考试通过的难度。

学习费用之比较

成人教育的收费因学习形式而异。脱产的课程安排比较密集,对教学资源的占用较多,管理也较复杂,所需费用相对高一些。业余和函授的课时安排宽松一些,日常管理比较简单,每学年需要的费用相对少一些。

一般来说,参加自学考试只需要交纳报考费和购买教材、辅导材料,单纯地从这个角度看,其花费比成人教育要低。但是,自学考试参加者中不少人自学能力欠佳,需要参加助学辅导班,为此要交纳不菲的辅导费。参考者所有课程均能一次性通过的也不是很多,一些课程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重考,费用也将因此增加。根据生源、社会需求等情况变化,自学考试的某些专业可能会停考,尚未考完的考生得重新选择专业,这种变动也会增加考生的费用负担。鉴于这些情况,同样是参加自学考试,个人的花费有所差异,有的考生的花费甚至高于参加成人教育所需的费用。

学历文凭之比较

根据国家学历证书管理的规定,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的文凭,都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证书, 都是国家承认的,都为社会所认可,具有同等的效力,都可以成为就业、加薪、晋职的参照依据。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的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均可授予学士学位。成人教育的证书由成人高校颁发,自学考试的证书由省级自学考试办公室颁发,主考院校副署。

社会上出现过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文凭的含金量孰高孰低的争论,这是毫无意义的。不管是参加成人教育还是自学考试,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知识,提高能力,文凭并不能决定个人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的才能。综观全球的成功人士,也并非个个都具有博士文凭。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甚至大学都没有毕业,但他却创办了全球最成功的企业。

高等教育学试题综合 篇4

1、高等学校具备那三项职能,请结合实际谈谈高校职能的价值,如何正确处理高校只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是高校主要的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拥有丰富的内涵,通过知识的生产、传递和转化而联系了起来,从而构成了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2,处理好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要建立有序的、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随着高校三大职能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活动的日益复杂,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平衡地共存于一所高等学校内部。当今时代,没有一所高等学校可以妥善完满地同时承担并完成好这三大职能任务。在此状况下,三项职能校际间的分工与合作就显得明确和必要,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选择或侧重适当的职能活动,使得教学、科研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在整体高等教育体统中而不是在单一的高校中得以协调共存,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职能,共建一个有序、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来实现三项职能的圆满完成。再自由展开

2、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你是如何看待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矛盾的?

(1)个人本位论: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

(2)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3)两者并不矛盾,是辩证统一的。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个体对社会的需要,夸大了人的能动性;而社会本位论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对于社会的依赖性。偏向某一方观点都是割裂了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继续吹。。努力忽悠。。

3、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大学精神文化有哪些特征,结合实际进行举例说明 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大学文化是指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从大学精神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来看,主要有大学精神、理念、校风、校训、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其中大学精神、理念、校训等精神文化元素属于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着重体现和申明一所大学的价值诉求。而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元素属于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实际上是从实际角度告诉人们应当如何去践行大学的价值诉求。大学精神文化特征

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个性 具体内容见课本P29-32 结合实际的内容可列举一些学校校训

4、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你是如何看待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大学理念之间矛盾的

①理性主义大学理念代表人物有洪堡、纽曼、怀特海等。

纽曼是系统阐述理性主义的大学理念的第一人。他指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知识本身即为目的,教育是为了理智的训练。

②20世纪初,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是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理念”(Wisconsin Idea),即赋予威斯康星大学两项重大使命——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范海斯认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他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服务都应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大学为社会,州立大学为州的经济发展服务。③(个人观点)首先,承认矛盾及对立的客观存在;在当时情况下,每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以及局限性;其次,根据大学所属种类以及大学自身特点,将两种对立思想进行融合、统一到现代大学理念中,创办高水平大学。

5、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1)学术职业操作知识的工具是教学与科研,(2)学术职业具有崇高自由的精神气质,(3)学术职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 职业发展重点:(1)学术水平的提高,(2)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3)师德的提升 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思考:(1)完善职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工作能力,(2)完善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3)不断学习,完善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6、你对高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1.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博与专的关系。通识教育是指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标:有效的思考,思想的沟通,恰当的判断,分辨各种价值。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不同,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专业教育主要通过分科教学来实施,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2.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绝不是对立的,更多的人认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良好的互补性和相融性

通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增强了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其直接的表现就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这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专业教育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这两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各有优缺点,总的来说,培养既有多方面知识基础和健全人格,又具有一定专长的人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必然趋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即指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能强,又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高级人才,应做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理智训练与专业技能的统一、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的统一

7、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价值迷失, 学术失范和资源约束困境

虽然存在这样问题的教师在高校中是极少部分,但这些行为和现象损害了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果听任其发展,将会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第一、广泛进行高教科研的廉洁教育

1.学术纪律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2.廉教、爱教的教育。3.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教育 第二、充分有效地利用、实施监督举报工作

1.维护高教科研清正廉洁人人有责;2.监督举报有专项法可依,举报人就能很好地受到法律保护 3.只要监督举报合法,检举证据确实,公民还能依法享有立功权、受奖权。第三、加大对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的惩处力度 1.公开披露,公开审理。2.媒体宣传报道要加大力度

3.定期制作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通报,向高校科研单位发放。第四、适度提高高校教师的研究经费和工作待遇等

要做好预防和控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工作,还必须辅之以一定的物质手段相配合,对高校教师从事科研 工作应适时、适当地给予物质上、研究条件上的帮助。包括加大科研经费资助的力度,加薪搞教研科研,发放科研奖金或给予各种教研科研的补贴、慰问金等。此项工作做得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杜绝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鼓励教育科研人员潜心向学,诚实科研,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创造学术成果。价值迷失、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本杜绝的,更不是几个方案、几条措施就一时能解决的。我们必须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和信心,加强控制和管理,深入地探索研究,依靠各方面力量不断地预防和控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树立正确的高校教师价值观、发展观。

8、什么是教学设计?结合实际,谈谈高校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8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订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区完成任务,并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进行教学设计需要首先从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入手进行分析,也就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第二应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处于“什么状态”;第三,在课堂上分析和阐明教学目标——确认“学到什么程度”;第四,设计教学策略,确立“用什么方法”教学;第五,选择和设计相关的教学媒体;最后,还不应忽视对教学评价的设计,也就是对实施结果如何进行调查。这几个方面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各位可查阅书本pp186-190,对相关的项目也可作适当的展开)

9、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现代教育方法的共性和特性是什么?

9、教学方法不仅区别于教学原则,也区别于教学组织形式。只把讲授、实验、练习、演示等叫做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研讨法和实验法。“二战”结束以来诞生的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方法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究其共性和特质不外乎一下四点:

1、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致力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强调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

4、重视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常用教学方法:书本pp204-206;共性与特质:pp210-211)

10、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需要重点克服的问题

通过高校扩招这一策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增加,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1,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缩小了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增加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可以说,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管理多层化、结构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基本议题。

1,经费问题。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是经费紧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的公共投入存在较大差距。教育经费的不足,不仅造成高校债台高筑、学费攀高的窘境,而且导致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2,结构调整。大众化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当务之急是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有效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所承担任务、人才规模、办学特色等依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高等职业院校、民办高校的质量依然差强人意。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型答案 篇5

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

大众化:

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社会本位: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

个人本位: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对立,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院校研究: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

教学: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它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一种人为可以控制的系统。

课程:课程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课,指的是教学内容,是教学科目的总和,二是程,即教学过程的顺序和进程。从整体上讲,课程即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

显性课程:是狭义课程,也称为显性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

隐性课程:广义课程,也称非计划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大科学:

集权与分权: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模式,改革,分类指导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岗位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考试观念就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以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突出职业特征、贴近实际应用为原则, 针对课程性质开放性地选择考核内容和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而传统的考试形式存在着考试观念落后、考试制度僵化、考试方式和成绩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 探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规律, 改革考试模式和考试方式, 对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考核内容不完整, 结构不合理

考试内容仍普遍强调对知识型内容的考查。表现为基本知识与记忆性知识比例过大, 客观性试题和解题技巧所占比例过高;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用技能考核不够, 对专业必要的素养, 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等综合性考核严重缺失。这种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式, 抑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养成, 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考核内容结构不合理, 直接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 难以全面地评价学生。

(二) 考试方式单一

一般来讲, 不同性质的课程其教学目的与考试内容要求不同, 考试方式以及成绩评定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简单硬性地套用统一的考试方式, 根本不可能满足不同课程的考试需求, 也不可能充分发挥考试的效能, 达不到考试目的。闭卷考试方式的特点是在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的基础上, 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要求学生不借助于任何资料, 完全凭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完成试卷内容, 应该说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考试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特点, 教学过程要求突出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 闭卷考试方式不完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的需求。第一, 以知识应用能力为主体的课程考核不一定都要建立在知识记忆的基础上, 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核, 涉及知识面较宽, 专业性强, 要求学生通过有限课时的学习记住所有知识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固定的考试时间内 (一般为2个小时) 要求学生以闭卷方式完成试卷, 事实上只能侧重于基本知识和知识基本应用的考核。考试题型大多是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少量的基本应用题。考试内容大部分是书本内容的复制, 学生所完成的答卷也大多是书本知识的再现。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已经被异化为知识记忆考核, 这显然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以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课程考核需求。第二, 由于是闭卷考试方式, 而且期末考试课程较多, 时间相对集中, 成绩评定又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教师势必给学生划定课程复习范围, 给出复习重点, 这本身就扭曲了考试的功能, 助长了学生平时放松学习、期末集中突击的不良学习习惯。学生在备考期间, 由于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 难免有少数学生滋生作弊心理。因此, 我们必须正视闭卷考试方式的弊端, 运用正确的考试方式, 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功能与作用。

(三)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评定课程学习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过大, 会导致学生淡化学习过程, 平时学习松散, 用功不够, 期末考试期间突击备考, 高度紧张, 疲于应付;无论是从课程学习质量与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精神方面看, 还是从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形成以及学生自身健康方面看, 都是不利的。因此, 削弱期末考试分量, 加强平时考核比重,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身心健康。

(四) 机械、死板的考试工作规定本身剥夺了教师在考试环节的自主权

机械、死板的考试工作规定使得教师不再是实施考试的主体, 在考试中仅仅是例行考试的工具。教师没有了自主权, 必然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考试成为例行公事。考试是指挥棒, 对教学有直接的牵动作用。考试制度中规定怎么考, 教师就怎么教, 至于课程教学是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能否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已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所考虑的问题, 已经被如何适应考试的规定要求、如何提高考试成绩、如何获得较高的及格率等功利意识所取代。

课程考试新模式研究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确定考试模式, 对课程分类进行考试模式改革, 并制定分类指导的课程考试考核体系。

(一) 总体设想

考试模式必须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体现课程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特色。建立分类指导的考试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 使考试不仅在多样性的考试方式支撑下具体实施, 还有科学层面的考评体系予以指导, 切实发挥考试的评定和诊断功能。

(二) 分类指导的课程考试考核体系构想

指导思想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实现教学要求, 符合各专业的特色和课程性质要求。制定分类指导的考核体系应本着加强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坚持课程考核体现课程教学特色、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考核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遵循原则 (1) 开放性原则:考试项目覆盖主要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 (2) 多样性原则:采用基于封闭性标准统一的客观考试, 基于教学进程的过程考试, 基于学生个体诊断的差异考试, 基于实证的职业能力资格考试, 基于实际操作的技能考试等。 (3) 导向性原则:突出就业导向, 突出技能培养, 突出综合素质考核。 (4) 灵活性原则:在考试方式、考试组织形式、考试时空维度等方面要灵活多样。要考虑教师、教研室、系部、学院等多角度的考试组织形式。要结合课程特点, 引入技能竞赛、小型项目开发、调查报告、企业实践考核、证书认证等多样化考核方式。 (5) 客观性原则:课程考试结果不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成绩, 而要结合课程终结式考核和过程式考核, 进行成绩综合评定。确定以教研室为单位的课程评价机制, 使课程考试评定公正、客观、全面。

分类指导课程考试考核体系的构成要素 (1) 目标和要求。每门课程应当结合课程特点确定课程考核的目标和要求。总体原则是遵循课程教学模式, 合理选择考试形式。重视形成性考核, 重视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主观性表现的考核, 同时, 体现具体课程的自身特点。 (2) 考核项目。学习过程常规考核:考核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到课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及职业行为养成等方面情况。单项职业能力项目考核:考核每一个单项职业训练能力完成情况。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考核:考核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完成情况。期末卷面笔试:考核知识记忆、理解、应用等情况。职业能力证据:考核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或企业相关职业活动, 考取相关职业资格或技能等证书的情况。 (3) 考核方式。如闭卷、开卷、半开卷、论文、课堂管理记录、实际操作、口试、笔试、作业评价、成果展示、个别过关、分组评价等等。 (4) 考核标准。设定各类考核项目的要求、分值及评判细则。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和成果、考取的相关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应根据真实、相关的原则予以合理的课程成绩比值。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 如果有对应的国家、行业或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的, 考核标准也必须与其保持一致。

课程考试新模式的实践

(一) 构建分类指导的课程考试新模式

目前, 我院初步建立了适应不同类型课程的考试新模式。具体如下: (1) “单元测试或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闭卷) ”形式。现在大多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使用此种考试形式。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继续学习以及创造性工作的基础, 宜采用闭卷考试, 引导学生平时下功夫, 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 “自主测试”形式。可以是闭卷、开卷、口试、大作业、论文、总结等, 主要适用于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的课程考试。这样, 考试形式可以单独运用, 也可以组合运用。 (3) “上机考试”形式。主要是计算机类课程, 上课在机房进行, 所以, 考试也可以上机形式进行。分阶段测试, 合格后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4) “半开放式考试”形式。也称为“一纸开卷”考试, 即学生可携带一张纸进入考场, 纸上可记录自己认为与考试有关的基本公式、基础数据等内容, 考试时可以参考。 (5) “形成性考试”形式。以学生平时训练项目和课程综合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习中主观能动性考核为主, 并引入能力证据, 构建一个符合课程特点、综合化的开放性考试体系。根据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进行理论考试, 根据实验 (实践) 要求进行实践操作考核, 实际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共同得出课程最后总成绩。该形式针对专业中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考试。 (6) “操作技能考试”形式。针对实验、实习等实践类课程, 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的。

(二) 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根据专业特点, 采用与课程考试考核体系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标准。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要改变一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评定成绩的做法, 必须增加平时考试的次数和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具体做法是:

一般理论课程考核平时占50%, 期末占50%。如《高职实用英语》课程即采用这种考核方案。 (1) 平时考核 (20%) :包括平时作业、练习、讨论问题、课堂笔记等, 注重平时学习阶段的考核, 减少学生考试突击的急功近利行为。 (2) 课堂提问 (10%) :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表现, 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随堂考试 (10%) :利用一节课进行本次课或本单元知识测试, 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期末考试 (50%) :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以课程为依据, 运用闭卷、开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 (5) 创新能力 (5%) :培养学生收集、捕捉、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及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期初或课程进行中提出方案, 期末让学生交社会调研报告、数据收集纪录、书面报告、设计步骤、撰写论文等。 (6) 综合素质 (5%) :评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实践型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如《电工技能》课程就采用这种考核方案。实践性课程有很强的操作性, 有些内容必须做一定的训练, 所以, 平时学习过程很重要。考核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完成训练作业、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等项目。 (1) 形成性考核:占60%。出勤 (10%) , 按平时上课到课率折算, 到课率低于70%出勤记0分;提问及完成课堂练习 (10%) ;完成训练作业 (40%) ; (2) 终结性考核:占20%。主要是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考核。 (3) 职业资格考证:占20%。

理论课程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两大形式如《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就采用这种考核方案。 (1) 考核项目:大作业、期末考试、出勤情况、职业资格考证情况等。 (2) 评价标准:大作业, 占40%。绘制零件图, 根据编程步骤及规则编制好程序并模拟加工出来。 (3) 期末考试:占40%, 主要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 (4) 平时出勤、上课纪律、上课回答问题, 占10%。 (5) 职业资格考证情况, 占10%。

参考文献

[1]陈耀敏.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 .

[2]许莉.高职考试模式改革的探析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06 (8) .

[3]赵蒙成.复杂性科学与大学考试制度的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 2006 (3) .

[4]杜丽臻.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 .

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论述 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2-01

一、前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就是对自学人员进行以学历考试作为主要的高等教育的国家考试形式,是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个人自学相互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我国实行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的学历或者学业证书。专业水平到达国家所规定的学位标准后,可向相关的学位授予单位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历学位。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介

高等教育的自考制度是1981年由国务院所批准创立的一种规模较大的社会化、开放式的高等教育体制。全体公民都可以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报考自学考试。自考既是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又是一种国家承认的学历考试制度。经由个人自学、国家考试、社会助学等多方努力,对自学人员进行检验与认定,以获得国家的承认。自学考试的任务就是通过国家的考试来促进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活动的进行,推动在职人员专业教育与大学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培养与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民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与传统的教育形式比较,自学考试有高度开放、工学矛盾小、适应性强、灵活多样、花费少、容量大、效益高等诸多优点,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自学考试采用的是学分累积制度,学分积满即可毕业,考试的安排灵活,应考者在每次考试时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报考的课程与数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做到边工作、边自学、边应考,也可自主选择参加一些助学机构所举办的各种辅助性学习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历水平与质量标准在整体上和普通的高等学校同等学历层次的水平要求一样。每一门课程的考试结果均是该课程的结业考试科目。自学考试学历一般分为专科与本科两种层次,其证书一般包括:专业证书、课程合格证书、专(本)科毕业证书等几种。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意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本)科毕业证书取得者,如果为在职人员一般由其所在的单位或上级的主管部门依据用其所学、发挥所长的原则,依据工作的需要对其进行工作调整;如果为非在职人员,则由其所在地区的劳动人事等部门根据需求,在编制的范围内有计划的择优进行录用或者聘用,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人们自学进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对社会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自考来提升学历可以为我们找到心仪的工作做好基础准备。现代社会学历证明就是我们求职过程中的敲门砖,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前途的作用非常重要,而自考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可以更好的就业,从而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有更好的砝码。

另一方面,有了自考的基础,我们以后就有更好的晋升与发展空间。自学考试可以为我们以后的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司法考试、考公务员等更多的深造考试打下基础。自学考试对广大的大中专生、本科生和在职人员也有很大的作用。大中专生想要继续提高学历,自考给大中专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继续深造求学的平台。

四、自学考试的学习方法

如果把自学考试比作是渡河,那么一个好的自学方法就是渡河所必需的船或者桥。好的心态加上浓厚的兴趣,再结合自己的实践,那么自学考试的成功必当水到渠成。以下就介绍几种自学考试的学习方法:

1.摘要学习法:自学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摘要关键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通过做一些同步练习题与自测题,对平时的知识摘要做校对与更正,这种方式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消化与深化知识。

2.逻辑分类法:在自考的复习阶段,可以适当的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依照全书的整体逻辑结构来编制出比较简明的逻辑关系,这种方式对于我们对知识的系统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复习方式。

3.做题拓展法:由于很多的复习参考资料的选择题数量较多,覆盖知识面也较广。所以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全面的考虑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与可能产生的变型题,这有助于学习者快速的完成知识复习,也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更多的题型。

4.争论提问法:所谓碰撞会让真理的火花更加绚烂,适当的进行争论,会使知识在记忆中更加的深化。因此在学习中不妨在同学期间多争论与提问。

5.重复学习法:在学习中当我们感到对知识掌握已经基本成熟的时候,再重复的复习一次,这一次会使我们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与更多的心得体会。

6.换位思考法:自学过程中,不要老是被动的只把自己当作“学生”,而应该不断的把自己放到“教师”与“考官”的位置上去,采取主动,那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7.角色转换法:在自学某些专业课程比如会计,不能仅仅把学习当作是练习题目,而应该把自己设想成为一个专业资深的会计人员,这样就会做到学以致用,对考试到有裨益。

8.交叉应用法:对于知识进行多学科、多方位的交叉应用,会使学习者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这是不胜枚举的成功的学习方法。

9.经典指导法: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困惑。这就需要学习者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经典学科的知识等来指导实践,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10.重点把握法:作为好的自考生,是从来不胡乱的进行猜题的。但是,考前的重点把握考点是应该进行的。在考试的前几天,集中的把学科的知识重点、难点弄明白,要是内容较多或难以记下,则可以选择其“重中之重”,进行强记,这样必定会有所收获。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对自学考试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努力进行自我深造,掌握好的自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才能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基础,未来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技术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乃美.自学考试制度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林小珠.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5(5).

[3]戴家干.改革:促进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1-11.

[4]戴家干.创新,“十一五”高教自考肩负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6-4-26.

高等教育法考试题 篇8

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8 参考资料:http://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和一般论说文比较,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包括新闻性、政治性和()A.社会性

B.理论性 C.群众性

D.艺术性 2.新闻评论的文字要简洁,但不能为了简短而滥用()A.词汇

B.比喻

C.简称

D.方言土语 3.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最根本的目的是()A.提高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

B.积累丰富的知识

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

4.邹韬奋一生所表现的精神为后人敬仰,他之所以感人,就是因其()A.撰写了几百万字的评论和通迅

B.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全身心陶醉在事业里面

D.以犀利的文笔,竖旗文坛

5.述评写作夹叙夹议的关键是()A.既有观点,又有材料 C.摆事实、讲道理

B.评和述不分先后

D.评和述有机结合,事理交融 B.针砭时弊的政论 D.短小精悍的政论 6.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即()A.尖锐泼辣的政论

C.文艺性的政论

7.只有精心写作社论才能发挥其重要的和正确的()A.批评功能

B.警示功能 C.表态功能

D.导向功能 8.写评论进行调查研究务必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即()A.一分为二

B.实事求是 C.反对主观主义

D.反对经验主义

9.新闻评论说理论述的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A.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B.调查和研究的结合 C.严肃和生动的结合A.说理方法

D.褒和贬的结合 B.斗争方法 10.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C.批判方法

D.战斗方法

11.马克思在他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上,十分重视撰写()A.通讯

B.社论

C.消息

12.论坛评论贵在富有()A.论辩色彩

C.理论色彩

A.画龙点睛

C.语言生动

D.述评 B.文采

D.生动性 B.叙议结合 D.篇幅短小 13.就报道配写短评,贵在()14.与其他体载的新闻评论比较,编者按语最突出的特点是()A.时效性强

B.群众性强

C.依附性强

D.指导性强 15.演绎式结构通常的表现方式为()A.从材料到观点

B.逐层分析议论 C.对论点分别论证

D.先结论后分论 16.评论拟题方式中的回环法,可以使标题中的词语()A.首尾呼应

C.词约意丰

B.回味无穷

D.意向鲜明

17.广播谈话是一种谈话体评论,它区别于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的基本特点是()A.面对面交谈

B.类交流 C.直接对话

D.热线沟通 18.音响在录音评论中主要用于表现()A.论点

C.论据

B.论证过程

D.现场情景

19.在中央电视台开办的评论栏目中,有一个栏目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个栏目是()A.《新闻纵横》

B.《现在播报》 C.《焦点访谈》

D.《面对面》

20.电视录像评论为适应电视线性传播方式,在结构上必须坚持()A.双线互补原则

C.以画面为主原则

B.声画合一原则 D.以理驭事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A.引导

C.议论

E.深化

B.监督

D.表态

22.对新闻评论来说,选题就是选择()A.所要评价的事物

B.所要论述的问题 C.所要评论的对象

D.所要推广的经验 E.所要论述的范围

23.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是()A.意向鲜明

C.言简意赅

E.题文一致

24.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有()A.并列式

C.论辩式

E.归纳式

B.演绎式 D.递进式

B.生动引人 D.情理交融

25.新闻评论要以情动人,在感情上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应当做到()A.有感而发

B.提供较多的信息 C.寓感情于形象

E.对事实进行综合分析

D.恰当地动用修辞手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26.新闻评论的结构原则是什么? 27.专栏评论有哪些特点和类型? 28.在运用声音表达内容方面,电视口播评论与广播评论有哪些不同?

四、论述题(14分)29.试论党报社论何以具有权威性。

五、操作与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0小题15分,第31小题20分,共35分)30.分析题:分析专栏小言论(治治“光污染”》的立论和说理特点。(字数400字左右)(15分)

治治“光污染”

凤 翔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一般环境污染的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处以罚款并下令整治,已不是新闻。然而,对“光污染”的问题,目前似乎还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

其实,光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咱们且不说它影响人们睡眠休息、因晃眼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等,单说它给城市造成的“热岛效应”,就应该予以治理了。

一天早晨近七点钟,我上班时路过东单的一座过街天桥,刚上一半,就感到燥热得很。抬头望去,正北一座大厦玻璃幕墙中,一颗圆圆的大太阳把强光射了过来;侧头西望,西边 体育场馆的大窗玻璃中也反射出强光;扭头东望,天上的太阳也照来了强光。我被“三个太阳”包围起来,处在了物理学上的“焦点”之中,安能不热?我加快脚步,慌忙逃离了那里。

近日报上有篇文章,记录了作者于7月24日和25日与“市气象台的专家对玻璃幕墙增温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的情况,其中记录了许多惊人的数字,例如:“昨天下午2时30分,王府井大街南口把角处:这里有几座相邻的玻璃幕墙建筑。据测量,被玻璃幕墙折射覆盖的便道上,气温为38.0摄氏度;往西走十几米,躲开玻璃幕墙反射区,气温是37.4摄氏度;走进台基厂大街树荫中,气温仅为35.8摄氏度。”这太能说明问题了。

建筑物围上玻璃幕墙,确实显得豪华而气派。然而,这却是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的。治理“光污染”应未雨绸缪,先从控制玻璃幕墙的建筑做起。

(载于(北京日报》)31.操作题:试就以下报道配写一篇短评。(500字左右)(20分)

薄水突现

人仰车翻

本报记者××报道

昨天凌晨,北京的气温首次降到-2℃。从早上6点半开始,行经熊猫环岛周边主干道的人们,突然发觉脚下的路面出现了一层反着寒光的薄冰。由于猝不及防,先后有数十位骑车人摔倒,多辆汽车发生追尾及侧翻事故。据目击者反映,制造这层薄冰的是担负喷水压尘任务的洒水车。

早晨8点,记者在小关路口西侧事发现场见到了佟女士,56岁的她在拐弯处摔倒,两颗门牙松动,鼻子被划伤,右腿膝盖骨裂。与此同时,在熊猫环岛北侧300米内,薄冰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一辆北京吉普和一辆面包车相继侧翻;多辆轿车追尾。至8时半,交警亚运村中队在该地区已处理了5起交通事故。据在附近晨练的目击者讲,早晨6点多,朝阳环卫中心第四清洁车辆厂的洒水车曾在这些路段作业,由于昨天天冷,洒在路面的水迅速冻成了冰。

朝阳第四清洁车辆厂高厂长则表示,对主干道进行洒水作业,是为了保持北京的大气环境,“我们已请示市环保局,从明天开始,熊猫环岛周围因施工减少将不再进行洒水”。

不少行人对记者表示,冬季洒水应当根据天气情况而确定作业时间和需要与否,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上一篇:初二下文言文复习下一篇:企业税收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