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大班美术教案(精选13篇)
2、体会好朋友之间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水粉颜料、胡萝卜、课页背面、棉签。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听《小兔乖乖》这个童话故事。
3、教师自身经验准备:调试上课时所需的水粉颜料,在胡萝卜上挖出两个方便孩子拿取的小洞。
【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情景导入。
——兔宝宝们,今天妈妈邀请了小猫来家里吃饭,你们来帮妈妈的忙,一起准备食物吧。
——妈妈准备了一些萝卜,因为萝卜是我们小兔家族最爱吃的食物了。可是萝卜有些少,我们一起多做一些吧。
2、布置任务
(1)教师讲解拓印方法。
——兔宝宝们,看看妈妈是怎么把胡萝卜做出来的吧。
——首先,让胡萝卜和颜料宝宝抱一抱。
——然后,让胡萝卜在纸上亲一亲,用力地亲,亲久一点。
——拿起来看一看,萝卜是不是就出现了?让我们一起多变一些萝卜出来吧。
(2)添画成小鱼
——叮咚,门铃响了,看看是谁来了?
——喵,原来是客人小猫来了。小猫,我们为你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让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吧。
——客人小猫说:“我不爱吃胡萝卜,我最爱吃的食物是鱼。”这可怎么办呢?
——这可难不倒我,兔妈妈是个魔术厨师。看,小小鱼儿睁开眼(添画眼睛),圆圆鱼鳞长出来(添画鱼鳞),长长尾巴动起来(添画尾巴),萝卜就变成萝卜鱼啦!(教师示范添画)
——最后添上一些佐料,妈妈烹饪的小鱼就更香啦。
——客人小猫一看,“哇,有那么多我最爱吃的小鱼,好开心呀。”那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吧。
3、幼儿操作
重点:用胡萝卜拓印出小鱼的外形。
——首先,让胡萝卜和你最喜欢的颜料宝宝抱一抱。
——再刮一刮边上的颜料,在纸上用力亲一亲,亲久一些。
——多亲几下,还可以亲到外面去呢。
难点:添加小鱼的特征,并用手指点画背景。
——找一找,小鱼的眼睛在哪里,尾巴子哪里,鱼鳍在哪里?
——找到了,我们就用棉签蘸上颜料宝宝给小鱼添上眼睛、尾巴和鱼鳍。
——小小鱼儿睁开眼(添画眼睛),圆圆鱼鳞长出来(添画鱼鳞),长长的尾巴动起来(添画尾巴)。
——慢慢的画哦,线条要接住,小门关关好。
——最后用手指蘸上不一样的颜色点画佐料,你们的小鱼就和妈妈的一样香啦。
4、欣赏评价
——是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把小门关好了呀?
——那些特别棒的兔宝宝让小鱼游到外面去了?
——小猫吃得可开心啦。小猫说:“你们都是聪明、友爱的乖宝宝。谢谢你们,让我吃到了这么美味的晚餐。”
5、环境展示
制作猫和兔子共进晚餐的场景,在“桌上”粘贴孩子制作的萝卜鱼。
6、作品解读与分享
(1)本次活动我们用萝卜拓印,并添画成小鱼。在添画的过程中就认识了小鱼的特征,如有鱼鳍等。
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也要遵循学生学情发展规律,不久前,江苏省徐州市教研室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推进“学讲计划”实验课,其中西苑小学韩雪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段乡土美术课《萝卜灯》,使我见证了一位教师从传统教学实施者到“学讲课堂”推进者转化的全过程。
《萝卜灯》课题取材于徐州民间悠久的文化习俗,可挖掘的内容非常多,课题教研初始面临很多困惑,一方面是课的容量,学生要在40分钟内了解萝卜灯的文化、结构、图案,还要把一个完整萝卜雕刻成灯呈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萝卜材质的特性与学生年龄特性。学生年龄小,要把萝卜雕成灯,即便不考虑在灯上设计图案,仅仅挖成空心萝卜也有困难。
基于以上问题,课题组展开两个层次教学实验:一是采用“先教后学”模式进行教学;二是采用“先学后教”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课实践,课题组认为,两种教学规律不能独立分离展开教学。完全采用“先教后学”,一定会上成传统的教师为主角的“传授课”,这种课堂是违背“学讲精神”的课堂。完全采用“先学后教”,依赖学生能力展开的课堂教学,是只有“温度”而没“深度”的课堂。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核心问题是教学要以学情为基础,“以学定教”,从而确立了课的整体理念,使整个课堂教学意识形态产生了质的变化。
1. 超前性学习——巩固现有发展水平
超前性学习从时间维度上来说,是指美术课堂也要落实在预习上。“仰天式”的学习行为是缺少思考的被动接收学习的结果。心理学认为,这种缺乏学生对知识独立建构的学习是没有内化为自己行为的形式上的学习。美术课《萝卜灯》的执教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从学情分析,这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积累和独立学习美术的基础能力,本课有三个知识点是学生可以借助超前自学的渠道独立获取的:一是课的基础媒材“萝卜”的特性及其营养价值;二是外形特征及“雕萝卜”的美术基础技能元素;三是“萝卜灯”蕴含的文化。学生通过“自主先学”就能获得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以学定教,要略讲,不应“大手笔”。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现有发展区”的能力,又为学生获得“最近发展区”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异步性学习——拓宽最近发展区
异步性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学讲的课堂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超前”学习,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萝卜灯》一课中,“挖灯碗”“雕花纹”是学习难点,在教学的设计和策略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能力,鼓励在做中发现,在学中互助,在说中交流。在学生“挖灯碗”“雕花纹”过程中,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潜质不一样,有的学生挖得快,雕得好,这就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方法,引导能力强的学生教一教,放手把课的重难点抛给学生,教师的一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就能极大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学生思维变得活跃,学起来变得简单,掌握得快。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建立自我发展信心。
3. 参与性学习——延伸最近发展区
超前性和异步性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基础,而参与性应该贯穿课堂的问题、练习、思考等全部环节。在《萝卜灯》这课中,为促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采取了任务驱动法,学生对于每个任务的热情都是由内而发的,课堂环节设计紧紧抓住“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从旁点拨”的原则。参与性学习也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它使教师不可预设学生学习存在的所有问题,学生课堂表现的自由发挥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这才是智慧的课堂。在《萝卜灯》环节设计上有一个“一分钟”小游戏,要求学生运用准备的工具,挖出萝卜瓤,比比谁挖得又快又好。看似简单的时间设计,其实是蕴含着对学生学情的深入调查和了解,“一分钟”短暂尝试,问题一定会出现得既快又突出,易于教师把握问题,为下一步质疑和开放学习留下伏笔。
绘本《小蓝》源于澳大利亚的童书作家兼插画家盖·却普曼,她“巧妙地将人类长久以来对归属感的追寻,以及柳树图案的神秘之美结合在一起,本书不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更是一件值得代代相传、永久珍藏的艺术品”。绘本中真挚动人的故事借助精致华丽的创作,传达了一个简单诗意的叙述,特别美,孩子们跟随小蓝寻找家,跟随故事进入一个美的世界。而故事最后,那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是亮点,以此为切入点,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美术活动《小蓝》,意在通过活动,让孩子欣赏美丽的艺术,感受青花瓷的独特美,并且尝试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尝试分段绘画,体味青花瓷的艺术美。
3.在读读画画中,大胆创作,体验让画笔讲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绘本相匹配的PPT。
2.白色扇形纸,蓝色油性笔,白色圆形纸。
3.扇形小蓝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结合PPT,故事引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一个小女孩迷路了,她在哪儿?你发现她了吗?
她一身美丽的蓝衣服,她的名字叫“小蓝”。小蓝迷路了!她想要回家,一直大声地喊叫,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人来找她。
2.讲述故事,进入情境
终于有一个男孩走进了森林。“咦,你是谁?”小男孩问。“我叫小蓝,我迷路啦,我好想回家。”“我叫威尔。”小男孩说。
提问:小蓝迷路了,你们愿意和威尔一起帮她寻找家吗?
(评析:故事引入,借助美丽的画面,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静静地欣赏,美好的艺术探寻之旅开始啦!)
二、阅读故事,分段绘画
1.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一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附近有木头桥,还有阶梯通到山上。我好想念我家的山。”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有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创作。
教师: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做成一幅地图,再拿着地图去帮小蓝找家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盘子,大家拿出一张纸,画一画吧。
2.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二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条蓝色的小河,在杨柳树下闪闪发光。我好想念我的小河。”威尔说:“我家也有一条小河,在芦苇中潺潺流过,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芦苇和小河中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3.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三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我家有很多蓝色的树。”小蓝说,“树上有很多像球一样的苹果,我好想念我的苹果。”“我家有很多绿色的树。”威尔说,“树上开满像云朵一样的花,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爬到树上,从树枝间看下去,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4.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四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座花园和一座皇宫。我想念我的皇宫。”威尔说:“我家有一座果园和一栋温暖的小屋,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一边捡梅子,一边在树下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5.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五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爸爸和很多蓝色的鸟,我真的好想念我爸爸。”威尔说:“我家有奶奶和很多母鸡,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鸡群中寻找,并且越过门口的栅栏,还是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现在,怎么办?威尔说:“你可以跟我一起回家。”
教师提问:小兰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评析:阅读故事,欣赏画面,分段创作,感受美好。故事很美,画面更美,孩子们的创作同样不赖。他们在不一样的画纸上展现心中的故事,他们在帮助小蓝找寻家的过程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分段创作,孩子们不知不觉进行的是一段美好的创作旅程。)
三、揭晓结局,感受惊喜。
1.欣赏图片,探寻秘密
总结:小蓝不是真正的小女孩,那她是什么呢?(有小蓝图案的瓷盘碎片。)
2.答案揭晓,感知瓷盘
原来,奶奶的橱柜上面,有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这个瓷盘缺了一小块,那是很久以前,奶奶去野餐的时候,不小心打破的。
3.小蓝找家,圆满结局
奶奶把小蓝粘回磁盘缺口的地方。威尔笑着说:“小蓝终于找到她的家了。”奶奶说:“恩,安全又圆满的家。”
4.触摸青花瓷,感受艺术美
提问:“你知道这种白底蓝花瓷盘的名字吗?”
介绍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只有蓝、白两种颜色。中间的盘底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它的周围可以有很多的图案或线条,但他们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着的。
5.完成创作,分享作品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5幅画,老师再把“小蓝”也发给你们,大家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盘心,贴在白色的盘底上,注意一下粘贴的位置。
现在,大家再用有规律的图案或线条,来装饰盘边吧。
(评析:故事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结局,也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豁然发现,自己的创作原来也可以这么奇妙。此时,介绍青花瓷,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美是浸透到骨子里的,孩子们此时应该能懵懂感受到,他们也会惊喜于自己的创作,因为“青花瓷”真得很美!)
四、结束活动
小蓝找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也完成了自己的青花瓷盘。现在,大家一起拿着瓷盘,把小蓝的故事讲给其他好朋友听吧。
评析:以故事开头,用故事收尾,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小蓝的故事,分享作品,相互欣赏,这一段艺术探寻之旅就这么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初次拿到绘本,我就被里面的精致唯美的创作所震撼,我想:艺术的感染没有界限,孩子们也会喜欢上《小蓝》吧。的确,绘本给了孩子一次美好的旅行,他们在边阅读边创作的过程中,逐渐体味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我独辟蹊径,给孩子准备别致的材料——一个折成扇形、可以逐渐打开成圆形的绘画纸。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一步一步,用画笔叙述故事,用蓝色和白色激情碰撞,感受故事的意境,感知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最后,他们创作完毕,画纸全部打开,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创作体验和成功感给了他们心灵强烈的冲击。艺术活动就是要这样,让孩子在探索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熏陶,身心获得愉快体验。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幼儿健康关系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这节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作用。提高幼儿对食物消化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掌握消化器官的名称。
2、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3、发挥想象力和合作精神。
4、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消化器官图卡。
2、人体的挂图。
3、人体消化器官透视图。
4、玩具胡萝卜、盘子。
5、录音机、磁带和消化器官图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师:出示实物胡萝卜,请幼儿品尝,引出故事情节。
二、提问故事情节。
师:老师把故事讲完了,现在我要请大家想一想故事中的小白兔最爱吃什么?
幼:胡萝卜
师:对的,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东西把胡萝卜弄的痒痒的?
幼:舌头
师:胡萝卜都去过那些地方?
幼:嘴、食道、胃、小肠、大肠
师:最后胡萝卜变成了什么东西,又到了哪去?
幼:胡萝卜最后变成了大便,进了厕所里。
教师强调上完厕所要冲水,还要洗洗小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出示人体大挂图。
教师把消化器官图卡藏在身后,作神秘状拿出图卡。
教师带领幼儿按消化图回忆故事,同时引导幼儿能和老师一起说出胡萝卜在旅行过程中都去国那些地方。(加深幼儿对器官名称的了解)
(二)出示人体大挂图组织孩子把器官图卡按顺序贴在大挂图上。
师:大家刚才都和这些器官宝宝交了好朋友,那现在它们有一点困难了,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啊?
幼:我们来把他送回家吧。
师:好,现在我们就帮忙把它们送回家,但是大家一定要想好在我刚才将的故事里它们的邻居都是谁,千万不能送错啊。
教师选几个幼儿来完成这项活动。
(三)教师组织幼儿每人一份来完成贴图。
四、组织游戏,体验乐趣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器官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非常高兴想和大家来玩游戏,一会我们就变成器官宝宝来找自己的家。
把幼儿分成五组,每组幼儿分别扮演牙齿、胃、小肠、大肠和食物,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按消化系统顺序排成两排,剩下的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胡萝卜在器官中随音乐做动作,在音乐中结束。
【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玩圈的兴趣,激发幼儿在玩圈活动中的创造性。
2.锻炼幼儿单脚、双脚跳、跨越的能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的精神。
4.发展身体协调性。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与难点
幼儿在有趣的体育活动场景吸引下,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下,对游戏活动有了一定的参与兴趣。但在活动中,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学会一起玩,玩得高兴,这是一个难点。
活动准备
数量超过全班人数三分之一的各种颜色的呼啦圈若干,小兔、胡萝卜道具若干,易拉罐若干,布片两块,橡皮筋。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幼儿扮演白兔司机,手拿呼啦圈为方向盘,唱儿歌,在场地四周自由地做边跑边开车的动作;教师扮演兔警察,用红灯停,黄灯准备,绿灯开的口令为信号,控制幼儿的身体动作,使幼儿准备活动有一个动静交替的过程。
2.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师提示:“我们小白兔已经学会了用呼啦圈作方向盘开汽车,这个圈还可以怎么玩?要动脑筋想一想,看看你和别的小白兔哪里玩得不一样?
(2)幼儿想出多种玩圈的方法,并亲自尝试,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仔细观察,邀请幼儿上前面来展示各种玩圈的方法。互相启发交流。
玩圈方法简介如下:
a.滚圈:将圈向前抛出又去捡回来。
b.跳圈:在圈里跳进跳出。
c.小鸭走:幼儿又膝伸直,脚套在圈里分开撑住圈向前走,不能让脚上的圈掉下来,也不能用手帮忙拉着圈走。
d.踏圈走:把圈竖起,两脚依次踏着圈的边缘,侧向移动双脚,使圈向前滚动。
e.套圈:从头套入脚下取出—>从脚套入头上取出—>从臀部套入四肢取出—>从四肢套入臀部取出。
3.游戏:小兔收萝卜
将幼儿分成相等两组,将呼啦圈摆在地上拼成小路,让幼儿进行单脚、双脚跳。使呼啦圈站立,将布片搭在上面作山洞,易拉罐捆在一起做木桩,橡皮筋做小河。
老师:兔奶奶种的萝卜都长大了,我们到菜园里帮兔奶奶去收萝卜,途中要经过小路,走过木桩,钻过山洞,跨过小河,才能到达菜园。到菜园将萝卜拔出来,收到萝卜然后再返回来。下一个幼儿继续进行。
“萝卜”由一名幼儿扮演,当最后一名幼儿跑去拔萝卜时,扮演“萝卜”的幼儿同最后一名幼儿一起返回。
游戏可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拔萝卜拔得最快。
4.游戏结束
师:今天我们收了这么多萝卜,需要用汽车把萝卜送到兔奶奶家,兔宝宝我们回去和兔奶奶一起庆祝一下吧!幼儿唱儿歌《玩具进行曲》,做开汽车的样子,随老师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贴进幼儿生活,动作难度不高,幼儿参与意识强,兴趣浓厚,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去挑战,发展自己的跳跃能力。
自由活动时,幼儿大多对前面两次活动的10、9个圈的组不感兴趣,导致后面三组人数多,而前面两组几乎没有孩子去参与,如果在以后再上这课时,我认为在自由活动时,可以直接设置长度,让幼儿自己选择用几个圈,他们自由组合小组挑战,而不是由老师提前设置好组。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学说重复句。
2、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相互分享的美好情感,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怒安乐,发展情感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了解过雪天外出活动的动物有哪些,它们喜欢的实物及其生活习性。
2、挂图《萝卜回来了》。
3、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
四、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学说重复句。
五、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演出故事。
2、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情节: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2)萝卜是谁的?最后回到了谁手里。
3.欣赏故事第二遍,结合图片或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萝卜是从那里来的?
(2)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鼓励幼儿用动作模仿)
(3)小猴又把萝卜送给了谁?
(4)小鹿把萝卜送给了谁?
(5)小熊把萝卜送给了谁?
4.学说故事中表现小动物心里活动的语言。
5、完整讲述,幼儿跟述故事一遍。
6、谈论:平常你和朋友分享什么?除了好吃好玩的,还可以分享什么?
六、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巧妙的构思,深深吸引着读者,故事以“萝卜”为线索,讲述了小动物把萝卜与好朋友分享的故事。
根据故事内容,我准备了教具:雪天背景图一幅,大萝卜图片一张,故事录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脚色图片各一张,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活动开始,我以小兔的口吻,利用雪天的背景图导入,“大雪天好冷啊!什么都没有了。雪地里有什么呢?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什么了呢?”我一边说一边巧妙的从背景图后面拿出一个大红萝卜来,然后引导幼儿猜测“小兔会把萝卜怎么处理呢?”幼儿有的回答说:“把萝卜吃掉。”“把萝卜放在冰箱慢慢吃。”
由于故事结构是反复式的,所以我采取教师先完整讲述,然后再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人物和故事角色。在我讲述故事的时候,并没有利用任何的教具,但所有幼儿都出乎意料地认真听我讲述,教室里静悄悄的。在我讲完一遍故事,提问时,他们的表现也很棒。如:“故事里都有哪几个小动物啊?”“小兔子找到食物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小猴把萝卜送给了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都能够正确回答。更让我觉得欣慰的是,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更精彩。比如“你喜欢这些小动物们吗?为什么?”周熠秦的回答是:“喜欢,因为他们把好东西给朋友吃。”还有几名幼儿也说出了“小动物们互相帮助。”再如“这些小动物们有了好吃的东西,都是怎样做的?”许多孩子都争着说:“与它的好朋友们一起分享。”孩子们能够说出“不自私、分享”这些词,让我感到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同时也觉得挺高兴的。看着图片图示,孩子们居然能把故事讲个大概了。
另外,情感的迁移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现在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宠着,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烈。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教育。当我问孩子们:“当你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时,你应该怎么做呢?”“我会分给大家吃。”、“我和好朋友一起玩。”、“我给别人玩,这样等他有了好玩的玩具时,他也会给我玩的。”……说是说到了,可行动呢。对于孩子来说,付诸于行动才算是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了。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我们教师要随时教育孩子这一方面的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为此,我们展开了专门的教研活动,选取大班《建构式教材》下册毕加索的作品《梦》,组织教师在深入挖掘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幼儿的行为,反思教师的问题,提升认识。
一、《梦》的初始
平时我们在设计欣赏活动时,首先会对原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大师的美术作品,总会把作品介绍放在首位,把一些认知的元素放在活动目标中,重点放在关注幼儿能否理解作品,是否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往往忽略了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情绪的宣泄和对美的体验与感受。
在欣赏环节中,发现幼儿对作品《梦》的观察理解是模糊且笼统的。教师对大师作品的理解不够,没有真正走进作品《梦》中,所以需要让幼儿去欣赏画面的哪一点,对作品的意境游离在外,导致执教过程中难以把握,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如何欣赏和感受画面中的美。
只有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美和意境美,才能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空间。于是,除了对活动环节进行调整以外,我们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欣赏模式,开始尝试多手段结合、多感官参与、多形式表达的开放式美术欣赏活动。
二、《梦》的推进与表现
1. 运用音画结合,充分挖掘作品意境和内涵
音乐和美术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相当于画面中的点线面,音乐中的音响相当于画面中的色彩,音乐中的快慢强弱相当于画面中的长短、大小、粗细等。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能达到图音并茂、有声有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梦》是毕加索中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作为幼儿美术欣赏的教材,更多要从幼儿观察与欣赏的视角着眼,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中的美。活动中,幼儿感受梦和表现梦时都出现了音乐。欣赏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我们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音乐,幼儿在三拍子的音乐声中,闭上眼睛感受作品中女孩的梦境,享受熟睡中的身体舒展、柔软和放松,幼儿在感受梦境时,他们脑海中出现了“苹果树下野餐、跳芭蕾舞、草地上奔跑”等美好的梦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都会给孩子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运用将作品抽象的部分形象化,而音乐与欣赏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作品《梦》的理解。
2. 丰富审美经验,进一步感受线条与色彩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经验。因此,颜色丰富,色彩明快,画面变化大的作品较容易吸引大部分幼儿。基于此,我们对作品《梦》进行了剖析,把欣赏的重点定位在: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衔接;色块的颜色、明暗;人物的神态、表情。
当呈现作品《梦》时,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女孩熟睡的睡姿和神态,从女孩的神态和表情中,让幼儿感受到睡梦中女孩的舒适和惬意,让人也有了欲睡的感觉,体验到女孩的梦境是美的,从而引发幼儿观察作品中女孩脸上的黑色线条、金黄色长发、红色沙发、纤细柔软的手指等一些柔软圆滑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块,圆滑的线条让幼儿体验到睡梦中女孩的柔美,大色块的暖色系(黄色和红色)在画面冷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明亮,给幼儿温暖、柔和的感觉。
3. 加入肢体表演,转变抽象作品为具象内容
欣赏式活动形式的开展,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另外多种形式,如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表演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将抽象的作品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理解内容。
由于幼儿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他们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一些随性的肢体表演,从自身的感受来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美。《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女孩抽象的梦境,教师引导大家“我们也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舒缓音乐,幼儿随教师的引导,缓缓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十指交叉轻柔地放在胸前,用身体来表示圆滑的曲线,感受曲线的自由、流畅,在舒适安静的睡梦中感受女孩美好的梦境。在幼儿表现“梦”时,他们用手部动作再次表现出不同的曲线。在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出女孩不同的梦境。“梦”是幼儿喜欢的话题,但“梦”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通过模仿表演、动作表现等形式,将梦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术欣赏活动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表演,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可以将作品抽象的部分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绘画技能,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沙子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且受欢迎的,而沙画这种创作方式对幼儿来说,更是新颖刺激的。我想如果把沙画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之中,一定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调动其想象力来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到沙画活动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创意沙画”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沙子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沙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沙画制作。
2.在探索沙画的作画方法中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碗装沙子每人一份、作画用的沙盘每人一个、海景沙画视频两段、桌布、大沙盘一个、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感知沙子的特性
师:“小朋友们好!看一看老师准备了什么?
幼:啊,是沙子!
师:来,我们抓一抓,摸一摸,感觉怎么样?
幼儿:松松的,软软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抓起一把沙子,让它慢慢地从拳眼里撒下去,看一看下面是什么样子?
幼儿:像小山、像小馒头......
师:对!那么,请你们仔细想想,怎么用沙子来表示落在地上的雨点呢?(幼儿尝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落在地上的雨点”,哇!沙子好神奇哦!其实,这些沙子就是老师去海边时带回来的,你们去过海边吗?你在海边都看到了什么?
评析:沙子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具有细小、松散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因此,我发现,用沙子进行活动前的引入,对幼儿有新鲜感和刺激感,他们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二、观看视频,学习沙画制作方法
1.观看视频,感知沙画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海边的景色真漂亮!不过还有更漂亮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沙画大师带来的各种各样美的事物和景色。
师:小朋友们,这样的画是不是很美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是怎么完成的呢?
幼儿:就是用手画的,好像是沙子吧……
师:嗯,有的小朋友已经猜对了,这就是创意沙画,是用手把沙子画成各种你想要的美的东西。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次,不过,在看沙画师表演的时候,我们可以假装自己手里有很多沙子,然后和他一起来作画,仔细观察,他用的是手的哪个部位?他是怎样画的呢?
评析:在观看美术大师的沙画表演中,幼儿寂静无声,他们深深地被沙画艺术的神奇所感动,那富于变化的表现力,充满动感的表现形式,幼儿深深感受到艺术对美的期盼。
2.讨论沙画的作画方法。
师:看完了,现在,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看见他画了什么,是用手的哪个部位?怎样画的?
幼儿:用手指推出海浪,用指尖点出水花;用指尖画出海鸥、星星、和椰子树;手掌刮出海平面;用大拇指刮出花瓶和人物......
教师小结:在进行创意沙画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用手指点、用手指画、用四个手指画海水、用手掌侧面画大面积、用手轻撒沙子……还可以重复作画等。
评析:不同于以往的绘画方法,用沙子和手作画,让幼儿对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懂得只要想表达,身边处处有舞台,万物皆材料,从而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三、幼儿自由进行创意沙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构思。
师:沙画有这么多的作画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亲自画沙画?
幼儿:想。
师:不过,小朋友记住,在进行创意沙画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要画什么、在什么位置、用手的哪个部位、怎样画,想好以后就可以画了。沙画可以重复作画,所以如果你画完一幅,可以让老师给你拍下来,再继续作画,然后我们就可以在大屏幕上一起欣赏了!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2.幼儿开始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并用相机拍照。
3.在大屏幕上欣赏幼儿作品,共同讨论其作法。
师:刚才,老师拍下了好多漂亮的沙画,我们来看一看都是谁的呢?说一说,他用的什么方法啊?
(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4.鼓励幼儿在展示台现场作画。
师:小朋友们的创意沙画太美了,现在谁能来展示台这里为我们现场作画呢?
评析:在一段时间的创意沙画后,习惯性的表扬已不能保持幼儿活动的热情,这时,我用相机将幼儿作品拍照,满足了幼儿自我张扬的欲望。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不会让幼儿的自尊心“膨胀”,有形的肯定反而会激励幼儿制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也为下面小组协同作画奠定了心理基础。
四、分组合作,协同作画
师:小朋友们,快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大沙盘,小朋友们可以自己继续作画,还可以和好朋友合作完成,你们说好不好?
幼儿:好!
(幼儿继续作画或者分组协同作画)
评析:在幼儿共同讨论他人的制作方法后,幼儿又在同伴身上不同程度地汲取了更多宝贵的经验,有了“再试一试”的强烈愿望。此环节顺应了幼儿的心理,让他们在讨论、观看过后,共同制作,这样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让活动在快乐中自然地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画同一事物、尝试画各种景物和事情,如公园、城市、旅游所见,春游,打雪仗等。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我选择用沙子进行绘画,这是针对本班幼儿绘画的特色教育而设计的,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尝试体验。
一、教学内容与材料新颖独特,贴近幼儿生活
本节活动的材料和教学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生活,幼儿易懂、易创作,能够随时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把自己所见、所想、所感通过视觉媒介转化为自己的作品,完全以个人的生活素材创作出作品,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具有很好的生活性和拓展性。
二、幼儿掌握了“主动权”,自主学习
此活动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幼儿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体验、感知、学习沙画,产生探究、讲述的兴趣,在活动中注重过程,而不片面强调活动的结果。
此外,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没有过多的干预,和幼儿一同观看制作过程;组织幼儿讨论制作方法;共同欣赏作品等等。给了幼儿宽松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创作,充分释放自我,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多元评价延续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绘画活动和幼儿的兴趣点、心理状态、稳定的注意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我们进行正确评价的一个依据和标准。本节活动,我一直充分挖掘幼儿的闪光点,言谈举止中及时地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可贵的创作勇气,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评价。比如用拍照的形势,让幼儿共同欣赏作品,鼓励同伴间互评,说说喜欢作品的原因以及创作方法等。多元化的评价让我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了很多交流、理解的平台,使我们的创意沙画活动在课堂内、课堂外都得到了较好的延续。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玩圈的兴趣,激发幼儿在玩圈活动中的创造性。
2.锻炼幼儿单脚、双脚跳、跨越的能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幼儿在有趣的体育活动场景吸引下,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下,对游戏活动有了一定的参与兴趣。但在活动中,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学会一起玩,玩得高兴,这是一个难点。
活动准备
数量超过全班人数三分之一的各种颜色的呼啦圈若干,小兔、胡萝卜道具若干,易拉罐若干,布片两块,橡皮筋。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幼儿扮演白兔司机,手拿呼啦圈为方向盘,唱儿歌,在场地四周自由地做边跑边开车的动作;教师扮演兔警察,用红灯停,黄灯准备,绿灯开的口令为信号,控制幼儿的身体动作,使幼儿准备活动有一个动静交替的过程。
2. 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师提示:“我们小白兔已经学会了用呼啦圈作方向盘开汽车,这个圈还可以怎么玩?要动脑筋想一想,看看你和别的`小白兔哪里玩得不一样?
(2)幼儿想出多种玩圈的方法,并亲自尝试,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仔细观察,邀请幼儿上前面来展示各种玩圈的方法。互相启发交流。
玩圈方法简介如下:
a.滚圈:将圈向前抛出又去捡回来。
b.跳圈:在圈里跳进跳出。
c.小鸭走:幼儿又膝伸直,脚套在圈里分开撑住圈向前走,不能让脚上的圈掉下来,也不能用手帮忙拉着圈走。
d.踏圈走:把圈竖起,两脚依次踏着圈的边缘,侧向移动双脚,使圈向前滚动。
e.套圈:从头套入脚下取出—>从脚套入头上取出—>从臀部套入四肢取出—>从四肢套入臀部取出。
3.游戏:小兔收萝卜
将幼儿分成相等两组,将呼啦圈摆在地上拼成小路,让幼儿进行单脚、双脚跳。使呼啦圈站立,将布片搭在上面作山洞,易拉罐捆在一起做木桩,橡皮筋做小河。
老师:兔奶奶种的萝卜都长大了,我们到菜园里帮兔奶奶去收萝卜,途中要经过小路,走过木桩,钻过山洞,跨过小河,才能到达菜园。到菜园将萝卜拔出来,收到萝卜然后再返回来。下一个幼儿继续进行。
“萝卜”由一名幼儿扮演,当最后一名幼儿跑去拔萝卜时,扮演“萝卜”的幼儿同最后一名幼儿一起返回。
游戏可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拔萝卜拔得最快。
4.游戏结束
1、教学目标
2、(一)能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蔬果中的萝卜与荸荠。(了解)
(二)能较熟练地运用墨色,处理好浓、淡、枯、湿的不同笔法。(练习)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4、课前准备
5、不同构图的萝卜范画。
四、教学步骤
(一)可用猜迷的方法引入课题。
圆圆身子细尾巴,半截藏在地底下,别看皮辣心里甜,你们猜猜这里啥。
(二)画萝卜
侧笔淡墨画出萝卜身。
中锋浓墨画出萝卜根。
边画边捻笔,尾巴有精神。点上小青叶,位置要看准。
(三)画荸荠
先蘸紫色,笔尖再蘸点墨。画成椭圆形。用笔尖蘸红点在中空白处。
(6)蔬果搭配和位讲究巧和美。萝卜大,荸荠小,大小一起有变化。三颗荸荠画出聚和散,有藏有露不呆板。(7)重视示范作画
中国画经历无数画家艰辛创作劳动,已形成独特而极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直接看清章法、用笔、用墨、用色的表现手法,从一笔一势开始至全幅一气呵成,让学生看清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描绘技能。(8)临摹和写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临是对着他人之作,照着写或画。
摹是以薄纸(透明纸)覆在他人作品上,拓下来。
通过临摹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作品的特点,学习其章法、用笔、用墨、用色以及表达意境,表现对象的规律,间接提高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为能更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表现技巧打下基础。动笔前先认真“读画”,切忌心中无数,依样画葫芦,得貌遗神。
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对于3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时幼儿的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因此,他们的绘画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根据以上特点,为了让幼儿体验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快乐,并从生活经验出发,从兴趣入手,利用幼儿画点、线、圆的形式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的:
1.会用点、线、圆综合表现蛋宝宝的肢体动态。
2.体验节日的快乐,增进绘画的兴趣。
重点:用线条表现蛋宝宝的肢体动作。
难点:在蛋壳上画出面部表情。
活动准备:
粘有半个蛋壳的舞台背景图人手一份,记号笔每人一个,卡拉OK庆祝“六一”、幼儿仍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之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在‘六一’这一天都做了什么?”
(跳舞、唱歌、买新衣服、到游乐场玩……)
2.师:“你们高兴吗?高兴时脸上表情会怎么样?”(请个别幼儿表演高兴的表情)
(评析:谈话导入契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发言,幼儿表演时面部表情丰富,有的害羞微微笑,有的放声哈哈笑,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二、观看庆祝“六一”卡拉OK,调动幼儿经验
师:“电视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唱歌、跳舞)
师:“谁来模仿一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跳舞的?引导幼儿表演四肢的跳舞动作。”
(评析: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所以幼儿舞蹈动作千姿百态,有部分幼儿还做出了小动物的模仿动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选出动作比较优美的幼儿上前示范。)
三、教师示范,幼儿操作
师:今天蛋宝宝也来到我们班,想和电视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那你们想让蛋宝宝怎么跳舞呢?请你们画出来。
1.教师示范。
教师边说边画:蛋壳就是蛋宝宝的脸,先画上它笑着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在蛋壳的旁边画上它胳膊、腿的跳舞动作。
(评析:示范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但小班幼儿第一次在纸张以外的材料上作画,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否则幼儿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的示范。本次活动我示范了两次,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幼儿自己画,教师辅导。
老师:蛋宝宝的舞蹈动作可多了,他想和老师画的动作不一样,谁来帮帮它们?
老师把示范画背过去,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并提示小朋友要给蛋宝宝添画笑的表情。
(评析:尽管老师在幼儿作画前进行了示范,但仍有部分幼儿东张西望不敢下笔,有几个大胆的孩子先画了以后,我及时鼓励和引导,其他幼儿才试着下笔。在蛋壳上画五官,幼儿掌握不好,拿笔的小手晃晃悠悠。鼻子小嘴只能是看似相像,动作虽显得简单,但很生动。个别能力弱的幼儿需要老师手把手指点。)
3.作品分享、交流。
把幼儿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互相欣赏,然后说出最喜欢哪一个蛋宝宝,并模仿其动态。
(评析:在评价过程中,幼儿能指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幼儿都很愉快地手足舞蹈,好像自己就是蛋宝宝。)
五、活动结束
我们一起把这些蛋宝宝展示到外面去。让大家都来欣赏。
(评析:蛋宝宝展示活动吸引了邻班的大班幼儿及家长,都感到好奇,有的幼儿当场就要求妈妈给他弄鸡蛋壳,画画拿给老师看。)
六、活动延伸
区角游戏“小舞台”。让幼儿自由表演,播放卡拉OK《庆祝六一》。
(评析:幼儿游戏激情很高,有平时很内向的幼儿也敢于表现自己了。)
教学反思:
让孩子在蛋壳上作画,既体现了环保、节约教学的教育观念,又使孩子体验了在不同材料上作画的快感,极大提高了幼儿的作画兴趣。虽然幼儿的笔法显得稚嫩、笨拙,但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百态奇出,很是可爱,充分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从幼儿的画面可以看出,每个蛋宝宝都在独自跳舞,各有各的动态表情,这也反应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很弱。
一、幼儿水粉画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在一些地区, 幼儿依然采取“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画一个苹果, 小朋友们就依葫芦画瓢, 画一个一模一样的苹果, 这种教学方法太机械, 缺乏引导与启发作用, 阻碍了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它不仅存在于幼儿教育中, 更存在于每位幼教者身上, 还出现在各科教学与家庭教育中, 这是值得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 (1) 教学资源缺乏,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 (2) 师资力量缺乏, 导致工作量巨大, 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也无暇探寻新的教学方法; (3) 社会环境影响并滋生不良的教育方式, 很多家长觉得幼儿“会跳会唱、会写会算”即可, 却忽视了这对大班的小朋友是畸形教育方式, 不但“拔苗助长”, 还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力。
2.教学内容不规范化。
《纲要 》指出, 一天的活动内容应该以游戏为主, 但一些幼儿园的情况却是不以游戏形式上课, 幼儿规矩坐在课室内算术识字、写作业, 加上欠缺户外游戏活动, 这完全是将小学教育提前了, 这类现象严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3.过于追求知识技能, 忽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目前, 一些幼儿园过于追求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 开设背诗、唱歌、跳舞等课程, 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以这种显性行为考评教育成效, 忽视了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学习品质, 导致教育品质不断下滑, 久而久之, 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应处于一个充满快乐的阶段, 如果承担无形的知识压力, 就会抹杀天真笑容, 取消了他们玩的资格。
二、教学对策与方法
1.以游戏的形式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
在水粉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 幼儿与教师间需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倘若能够在教学中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将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还可以提高其水粉画水平。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家长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和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 更能营造出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 例如可以策划以“京剧脸谱文化”为主题的亲子水粉画活动, 先让小朋友们通过观察京剧脸谱, 发挥想象力, 使他们联想到动物、植物纹样、蝙蝠、蝴蝶、莲花等。 接着家长根据孩子的脸蛋剪出脸谱的形状和大小, 并剪出眼睛。 家长还可以根据小朋友的建议初步勾勒出装饰纹样, 让小朋友根据学习的脸谱装饰方法和调色的技法, 装饰自己的脸谱;完成后, 可以让孩子说一说有关自己脸谱的故事, 还可以让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脸谱进行表演。 最后他们就自己设计的脸谱进行交流并互相评价, 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沟通、合作能力, 同时增强亲子间的默契与情感。
2.寓教学于游戏, 创新教学手段, 以比赛促教学。
活动指导是水粉画美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的指导策略到位与否将直接反馈在幼儿的活动中, 决定他们能否在其中获得成就感与快乐。所以在水粉美术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策略不断促进幼儿水粉画水平的提高。 例如可以以兴趣为基础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通过游戏的途径增强小朋友对于水粉画教学的好感。 当然, 倘若以游戏竞赛的形式鼓励幼儿创作作品, 不但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更能够让幼儿在水粉画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与认可。 如举行“现场绘画大赛”这类活动, 设置不同的主题, 如《我们的地球》、《地球村》等, 让孩子们现场创作, 你会发现, 石块、梳子、弹珠都变成孩子们手中的画笔;纸巾筒、酸奶瓶、易拉罐、硬纸板成为孩子们的绝佳素材;描绘出色彩斑斓、纹理独特的画作。最后, 经过班级老师的初评、全体教师的评选, 最终可以评选出冠、亚、季军各一名, 冠军作品将成为当年幼儿园年鉴的封面。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还让他们用饱含童真童趣的画笔创作出了五彩斑斓的梦想。
3.丰富教学内容, 树榜样, 立标杆,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幼儿的创作来源于他的认知和经验, 教师选择与提供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幼儿有帮助和适当引导的。 在选材过程中, 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体验, 树榜样, 立标杆, 让幼儿能够充分认知与感受作品和生活中的美, 还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 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 可以策划幼儿学雷锋月系列活动之“雷锋精神伴我行”主题绘画, 以“知雷锋、爱雷锋、做雷锋”为主旨, 让孩子们以雷锋为榜样, 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雷锋形象, 活动过程中他们试图真正了解雷锋、理解雷锋精神, 并能够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最后, 小朋友们将自己创作的“心目中的雷锋”献给身边最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作为游戏教学的高潮。 提高幼儿的思想素养, 培养幼儿助人为乐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热爱集体, 更好地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艺术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应该发挥其情感教育作用, 它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 水粉画是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它具有构图自由、形象丰满、色彩鲜艳等特点, 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促进幼儿表达成就感、满足感与美感等各个方面的情感完善, 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洪婉娟.浅析大班美术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水粉画技能的有效措施[J].时代教育, 2015 (20) .
常规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拔萝卜》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掌握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根据主题图,请你提数学问题?(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你会解答吗?
列式:20+40=60(个)
(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式:30+6=36(个)
(3)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二、新知探究:
小白兔拔了23根,小黑兔拔了36根。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 2.四人小组学习讨论。(教师巡视)3.小组汇报。
(1)先算20+30=50,3+6=9,再算50+9=59。(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6和3对齐,2和3对齐,6+3=9,2+3=5,所以得数是59。4.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3,在十位上拨上2,我就知道是59。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
(2)45+32、26+13,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讨论。(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0,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萝卜》大班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拔萝卜》教案与反思06-09
儿童剧《拔萝卜》教案10-18
小班活动:萝卜屋05-24
小白兔找萝卜07-08
音乐活动:拔萝卜07-09
萝卜种植收购合同10-04
中班科学:萝卜宝宝10-28
小班科学活动:拔萝卜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