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精选8篇)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篇1

1.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

2.多次评价。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了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3.舍得送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少了。对这类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是与本人做纵向比较,不作优劣判断,而是劣中选优沙里淘金,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对于实在不好送分数的作文,耐心引导,或教写法,或分散难点,促其提高。

4.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 ”——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了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5.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我们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字评、互评,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其三是定期编制班级优秀作文选,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最好的作文,经过认真修改后,由学生写出点评,再编写成册。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篇2

教学质量评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评价学生,另一部分是学生评价教师,同时也能提供高校教学管理部分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与教师,进而达到把控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目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基于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后续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针对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的过程来展开研究的,一般情况下教学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计可行性,教学材料的实用性,教学辅助工具的有效性,教师教授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性以及教学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等的诸多因素的评价,而目前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讲授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的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对于教师教学决策提供信心支持,同时要确保学生受到正确的教学方式学到相应的课程知识。并且通过优质的教学方案尽量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1,2]。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一般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实现:专家抽查听课、同行听课评价、自我评价、所讲授学生问卷调查等。综合上述几个方面,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统计原理分析计算得出课程的教学质量相应数据,给出级别与分数, 形成全校、全院、全系的综合名次排名。

目前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首先,评分原则有待完善,在评价原则主要包括:育人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整体效果、课堂管理、作业指导、规划指导等几个方面,打分不具有评分参考案例,评分原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2其次,个体偏离评价系统应该设置调整因子来干涉, 分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打分者个人主观因素,比如在成绩公布之后打分,学生成绩差的或者上课教师督促严格的评分会对整体结果影响较大,目前很多课程实行小班化教学,使得调查样本偏少,个别偏离样本却会对整体数据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受到影响。

3再次,评分时段的设置与安排有待进一步研究,一般来说学生希望课程分数出来后评价,而这样的结果造成学生分数低的可能给出不合理的评价,而在分数出来之前评价, 可能存在学生由于惧怕教师而给出不客观的评价。

4最后,不同类别的分数权重设置需要调整,对教师产生创新教学思维、手段的动力的评价有待完善,如何提升课堂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评价的难点。

3教学评价模式方法改革初探

鉴于上述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综合研究文献及多方实际应用效果,对于现行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如下:

1评价指标的完善。评价模块应该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辅助工具、指导与辅导学生等几个方面。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在课程是否有用,课程目标是否合理;教学过程包括讲授方式、形式以及内容是否充满激情,是否合乎逻辑,能否激发学生好奇心,是否可以鼓励高年级同学进行创造性学习形成主动思考课堂等基层面;教授过程中能否体现教师对所授领域知识是否渊博,教师是否深入阅读或研究该领域以跟踪最新的研究发展成果,并将这些成果以及科技新发现加入到课程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教学辅助工具包括:讲授ppt、视频、国外知名大学教学视频、仿真模型、教学案例游戏道具、学生创新引导等;指导学生科研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学校科研中来,并对学生的创新思路加以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 辅导学生对课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并多方努力解决问题。

2指标权重的设置与统计分析,上述模块中分别进行子层评价指标设置,分别设计各个指标的权重,比如可以设定课程设计为第一重要的,第二是教学过程,第三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辅导学生等,并在每个顶层模块指标中设置子层指标。

3对于个体偏离评价因素的调整,在系统评价计算方法中设置调整因子参数,利用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的误差效应分析方法,通过对模型中若干重要参数的识别估计可以实现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从中揭示因制度因素、操作因素、基层单元属性特征等对于统计数据准确性所造成的影响,对评价信息系统中的算法与数学模型进行调整[3]。

4评价时段的处理,结合第3步的评价方法与数学模型的调整,可以将评价时段分为两个阶段,包括考前评价和分数出来之后的评价,并对两个阶段的评价进行综合,或以考前评价阶段为主,后阶段为辅助,后阶段结果指导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体现评价阶段的合理性。

4结论

基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教师教学评价角度,分析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与方法的现状,总结了目前高校教学评价的问题,给出了包括评价模块、评价原则及组成、评价模型与方法、评价时段等几个方面有待改进的问题。基于此, 对于高校教学评价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思路与步骤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改革方法,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帮助与参考。

摘要:从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目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现状,结合评价原则,给出了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的进一步划分,提出了评价模式方法改革的步骤,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评价的合理性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韩驰.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4,10:45-46.

[2]王晓萍.应用型人才智能结构与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J].求索,2015,7:188-192.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11-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科学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引向校园,家庭,社会,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广阔的空间内亲历,体验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愿学,乐学,科学课已经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在欣喜地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科学课强调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那么,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热火朝天的活动之后是不是真的有所收获呢?我区课改以来,除了语、数、外三科,其他学科已经取消了以往的卷面考试方法,怎样正确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质量促进科学课程的发展呢?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评价措施:

一、明确评价目的

科学课程的评价,就是要通过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遵循科学的评价理念

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合理开展评价活动,努力做到四个“关注”。

1、关注评价的全程性。学业评价既要伴随着学生的探究过程,也要贯穿于形成科学素养的长期过程。如了解课前准备情况(包括资料的收集、材料的准备)、课堂提问、动手操作、观察记录、课后的延伸活动的反馈等,从而把科学课程的评价渗透到研究科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之中。

2、关注评价的自主性。重视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让其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负责。改变教师是评价者,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现象。真正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发挥其内因的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同时,教师在评价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样一个评价,对某人可能产生激励作用,换成另外一个人时,所起的作用就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3、关注评价的多维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探究方面。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时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样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是否对自然和社会有关爱与责任感等等。

科学知识方面。教师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是指学生、家长、教师、社区、有关专家共同参与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如:我们布置的课外作业与家长一起观察喜欢的小动物,一起参与种植凤仙花等活动。在活动中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同时也使家长对科学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支持。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很多,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评价方法。

①教师的观察与访谈。科学教师应注意观察与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学指导。

②专题作业、作品分析。指教师注意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材料的积累。主要指探究活动中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记录、课后延伸活动记录以及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等等。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如种植、饲养等活动,写好科学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就某一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科学调查报告。也可以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就这一单元的研究主题自办手抄小报,或撰写科学小论文等。

③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改变了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成长经历,将学生评价和日常教育活动融为一体。

在我区部分小班型的学校我们建议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的确立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如实验报告、个人搜集的图片资料、重要探究作品的设计和评价、探究活动的点滴体会和收获等。

4、关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不但能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篇4

摘要:当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多方面已取得突破性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和运行方式;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上,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直接影响了改革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在借鉴英国BTEC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考核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改革,提出新的理念和模式,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BTEC教学模式高职教育考核评价改革

目前,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中,广大教学工作者在专业培养目标设立、课程体系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获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多数院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脱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本位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发展。天津职业大学在引进英国Edexcel(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的BTEC证书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中,在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高职教学考核评估制度,促进高职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BTEC教学模式简介

英国BTEC教学模式是一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由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颁发证书,分初、中、高3个层次9大类,上千种专业证书。其中BTEC国家高级文凭(HND)课程,即相当于英国大学前两年的课程。同时,还相当于达到了相应专业的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VQ四级水平。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升入英国大学的学士学位学习,又可直接就业,无须再经过岗前职业资格培训考试。

我校于2001年5月获准建立BTEC教学中心,同年9月开始在宾馆管理专业开设BTEC(HND)证书课程。BTE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BTEC教学模式的核心。在BTEC模式中,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是BTEC模式的主要特征。

2.知识体系不同传统教学的知识体系一般为纵向式的,强调课程体系的衔接。学生学习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深入。BTEC模式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不要求有一本针对性很强的教材,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

3.学习方法不同传统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BTEC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包括问答、讨论、演练、案例、演讲等,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在带着问题找答案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学习。

4.突出通用能力培养把通用能力列入教学目标,明确界定通用能力的内涵,把发展通用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并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5.考核评估方法独特BTEC模式的评估目的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课业的完成过程全面评估学生学习到了什么专业能力,并测量通用能力的发展水平。所有这些都以成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二、BTEC考核方法与传统考核方法的区别

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分散为主、以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BTEC的成绩考核采用等级制。成绩分为“优秀”、“良好”、“通过”、“不通过”四等。学生成绩的确定是以课业为主要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1.BTEC模式考核以课业为形式,以证据为依据,以成果为标准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分数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笔试作为主要形式,不仅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还助长了学生“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错误学习方法的蔓延。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标准。成果包括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两方面。专业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师交给的课业和其他任务时,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要求教师对每次课业和每次课内外活动都要给出明确的等级评判标准。并且要求标准内容十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课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运算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的能力。无论哪方面成果,都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都是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BTEC模式对学生的每一项成果都要给出成绩等级,而等级的评定要有可靠的证据。证据既是学生用来证实成果的手段,又必须与专业学习紧密联系。一般来说,证据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得:①

学习过程的表现;②来自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反映;③学习总结、自我评价、笔记等。证据汇编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内容包括:个人总结、学习心得、测验单、教师和指导教师的书面反馈意见、课堂笔记、实验或实习报告、问卷调查、工作记录、图表、照片、计划、流程图、日程表、草稿、数据库、计算机文档及软件等。建立汇编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申报成果提供基础证据,为教师评估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等级提供基础证据。此外,还可以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成就及潜能。对证据的重视,从另一方面进一步反映了BTEC教学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注重过程的特点。

2.考核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虽然题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考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是以课业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辅之以其他多种考核方式。如“课业 笔记 活动”、“课业 笔记”、“课业 案例分析”、“课业 口试”,等等。

课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作业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是训练目的不同。传统的作业,其训练目的只是掌握该门课程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应试能力,BTEC模式的课业,其训练目的是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和锻炼通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通过课业了解自己在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两方面的潜力以及需要发展的领域,以促进其自我提高的需要;二是完成的过程不同。传统的作业体现的是教师如何教,要求教师围绕讲课或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思考题和练习题,学生只要对照教材或课上例题或者再参考少量参考书就可以完成。而课业体现的是学生如何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选题真实,真题真做。课业一般都有选题背景,有课业目标,有明确的任务和考核标准。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才能完成课业;三是效果不同。传统的作业是对一章或一节内容的重复和模仿,其作用是巩固课堂讲授效果。课业是对一门课程的阶段性训练,一般一门课程要安排3个以上的课业,其作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

3.以成果定等级,重视资料积累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笔记或作业定平时成绩,以试卷定期末分数,按一定的权数将两者相加即为一门课的最终成绩,而试卷往往就成为了惟一的成果。BTEC教学模式以课业形式为学生提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成果主要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展示。

课业由一项或一系列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任务所组成,每次课业规定了学生必须锻炼和展示通用能力的内容,一般应取得3~5项成果,课业学习的成绩最终以成果定等级。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收集并保存证据,并用证据来申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证据有多种形式,如笔记、工作日志、报告、总结等资料。也可以是声像资料、图表模型、计算机文本、设计方案、作品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证据。证据除了可以用来申报学习成果、评定学习成绩等级外,还可以在求职时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4.尊重学生,重视投诉传统教学的考试试卷由教师出,分数由教师定,而且一旦分数确定就是一锤定音,即使学生有疑异,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查卷和变动的。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也同样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投诉是BTEC班学生的基本权利。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一致时,学生可以在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提出质疑,甚至逐级投诉。教师应把接受投诉当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持鼓励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作好充分的解释和说明。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相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三、借鉴BTEC模式,改革高职考核评价方法的设想

高职院校考核评估方法的改革,应当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中心,考核方法力求全面、真实。对于专业课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应当以完成课业为主要考核评价形式,同时可以辅之以其他考核形式。在具体的实施上,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规定课业数量根据每门课程课时的多少确定课业数量。一般应以15~20学时设计一次课业为宜。同时要求课业要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单一向综合逐步过渡。最后一个课业一般要求是综合性较强的大课业。

2.对课业的要求课业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所设计的每一次课业都应包括:①课业题目。②课业背景。③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包括个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一次课业至少应有3项任务,综合性课业应为5项以上。④培养的能力。即通过本次课业要培养和考察学生哪些具体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一般一次课业所要培养和考察的能力应在4项左右。⑤课业评价标准。结合本课业任务和能力要求,明确规定出学生获得优、良、合格。重做、不合格5个等级的标准,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估。⑥课业完成时间。一般一次课业的完成期限规定为2~3周,综合性大课业可以更长一些。两次课业的间隔至少为3周。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按时完成课业,缓交课业必须事先向任课教师说明原因,经允许可后延1周完成,对无故延迟1周完成的,成绩降1个等级,延迟1周以上完成视为无效,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3.对课业成绩的评定课业按等级给出成绩,一般分为优、良、及格、重做和不及格5等。

优:课业的各主要部分均表现出色。

良:课业所有主要部分均明显优于合格或课业某些方面出色,其他部分基本达标。

合格:课业所有主要部分均基本符合标准。

重做:课业基本没达到标准。

不合格:课业经过重做仍未达到标准。

一般规定重做的课业成绩等级最高为合格。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次课业都要给出评语,指出该课业的优缺点,包括对通用能力水平的评价,以利于学生的进步。每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应根据每次课业成绩和平时成绩及表现,按一定比例确定。

4.对作弊的认定学生课业不要求集体完成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自己的课业。对于串通答案或抄袭他人课业,或让他人抄袭课业者,均按作弊论处。

四、用课业代替考试行之有效、益处多多

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中重要的测量方法和手段,也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真实、全面地考核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此外,高职教学中所指的能力培养主要是指一般专业能力,通过考试,也只是考核对某一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但随着我国入世后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在现代社会的职业生活中,新知识的老化和周转越来越快,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似,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有一个生命周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采用的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被淘汰。因此,加工知识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为重要,通用能力的发展比专业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只有具备通用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把握新的挑战机遇。因此,高职教育中的能力培养应在培养学生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必然要求。用课业替代考试正是符合和适应了这一需要。课业最大的长处,就是可以培养和锻炼通用能力,使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并通过课业的完成过程和最终结果真实全面地考察出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两方面的实际水平和有待发展的潜力,以利于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除此之外,用课业替代考试还可以改变以往考前复习中教师圈范围,学生千方百计压题、套题和死记硬背的复习方法;可以避免考试命题中的不科学性;可以防止传统考试中笔试或口试形式中存在的片面性;可以打破传统考试阅卷中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成绩评定方式;可以节省传统考试阶段对人、财、物力的大量消耗;可以有效地杜绝传统考试中各种作弊现象的出现。

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方法与策略 篇5

教师之所以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评价,本质原因在于教师希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因此在实际作文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发挥出发展性评价的功效,教师则需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整个环节,包括学生前期的构思、中期的努力以及最后的完善。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由此,学生通过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影响,自身的写作自信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热情也可以持续高涨,综合写作素养自然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例如,我在自身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发展性评价的作用,采用了如下的做法:我给学生布置过以“家”为写作主题的作文任务。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前期构思过程中喜欢参考出色作文,部分学生则喜欢随性而为,而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则会在思维卡壳的时候停下来,好好想一下之后的文章构思,而部分学生则会在写之前就列好提纲。

在最后写作完成之后,部分学生喜欢检查错别字,而有的学生则会不了了之。结合对学生全程的观察,在学生每个环节工作完成之后,我都会对学生表示适时的评价,让学生通过我的评价了解到自身在这个环节上做得好坏以及改进的方案。由此,通过多次此类评价教学之后,我的教学目的可以轻松达成。

二、教师要重视多元的全员性评价原则

在实际作文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意识到,只有对全体学生都进行评价,且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案,教师的评价教学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程度的功效。具体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对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型的评价方式,对不自信的学生采用激励的评价方式,对易于骄傲的学生采用打击式评价方案,对扎实刻苦的学生则采用最直接的评价话语。通过此类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自身的作文能力也能够不断获得提升。

例如,我在自身班级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全员性评价的功效,在教学的第一个月,就学生的写作能力、性格特征、上课状态、努力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基于我已有的分类,我再针对性地对学生运用多元的全员性评价方案,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明显的提升,学生也能够通过我的评价和我拉近距离,整个写作教学工作就能够在师生的互动配合下完美完成。

三、教师要重视多维开放评价原则的运用

对学生进行写作评价不可以局限于学生作文本上的评语以及课堂的口头评价,此类评价显得十分单一,长期运用以后,学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教师的评价教学效果就会逐步衰退。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维开放的评价原则。

改革评价方式 篇6

——锦州市2002——2003学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期末评价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行)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踏着课改的节拍,感受素质教育的洗礼,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思想品德课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作用,如何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地位,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当然,这里切实可行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我认为改变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分为识记能力评价、理解能力评价和通过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我认为在此基础上,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评价,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和心理品质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品质评价尤为重要。要结合教学内容,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自尊自信,严格律己,良好的品格,能够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否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等。为此,我制定了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期末评价与考查评价报告单。现对此作如下说明: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本次评价根据锦教办[2002]113号文件的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行)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考查评价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本着期末考查评价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择,突出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改进性、发展性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质性评定、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考查评价的特殊时机,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二、关于评价内容

期末七年级(上)思想品德学科实行考查评价。无论是考试评价,还是考查评价,只是评价方式的改变,丝毫不会削弱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的功能。如何制定评价的项目,发挥评价的作用呢?为此,我认真地学习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目的是找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制定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坚持锦州市教育局关于期末考查评价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把思想品德学科评价的内容具体化为八个方面,即八个评价项目,也就是: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平时测试、活动课、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和品德修养。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为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仅侧重评价结果,更重要的是侧重评价过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此之前,我广泛地了解中学生的实际,并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对思想品德课是否感兴趣?为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因为思想品德课讲的尽是些空道理,太抽象了,离我们太远,跟实际联系不上,学也没用;而且它太难学,怎么背也得不了高分。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对评价的内容进行了设置,把学生平时的一点一滴的表现及每一点进步都融入到期末考查评价中,使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就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是那么的具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活生生的,从而产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课”之感。从而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也有利于把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在学校

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功能。

思想品德作为考查学科,没有相应的试卷,所以在考查内容中设置了“平时测试”一项。平时测试就是我们所说的单元测验,是指学生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小结和复习之后,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编制一套难易适度的测试题,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批阅,评定等级。测试的内容多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前提,能力的运用是对基础知识的“活化”,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提高觉悟,都离不开必要的知识基础。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目前常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别改错题、辨析题、阅读分析题等。另外,平时测试虽然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也要少考一些纯记忆性的知识,即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要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加大这部分试题的比重;除此之外,试题要与时俱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走进学生的生活,使试题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三、关于评价的方式

根据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小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1、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最直接、最基本、最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长处、克服不足、扬长避短,更好地完善自我。此种评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2、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即同一小组中的学生就学习态度、文明礼貌、品德修养等方面互相进行评价。由于同学之间彼此熟悉,互相了解,同一年龄段容易沟通,评价能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容易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小组评价是实现共同进步的良

好途径,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各种良好的品德。这里,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和合理组织。既要引导学生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来评价同学,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客观地提出不足和希望,使同伴在希望和鞭策中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指教师把学生在平时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成绩进行综合,对学生一个阶段的情况给予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这里,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客观分析,形成清楚、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方案。应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由学生家长结合学生在家庭、社会的日常表现及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定性评价。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家庭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把家长评价列为评价方式之一,目的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把期末考查评价变成家长了解课改、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过程。

四、关于小论文

1974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会议指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种理想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今天寄予厚望的素质教育。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论文部分的考查,我试图体现课改的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考查,要求学生根据所给题目或自拟题目写小论文或学习后的感想,并设计了具有创新思维的题目,如:完善自我(给自己画张像,列出自己在道德和心理上的优点、缺点,并制定自我修养的计划。);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我能行—— 一次成功的启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等。无论所给题目,还是自拟题目,都在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

行分析、思考,形成观点,提高认识,允许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见解,允许有不同的合理答案甚至异想天开。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让思维自由奔放,有勇气标新立异;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神奇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时代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思想品德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重要标志,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基本教学原则。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呢?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课程,这一代中学生具有许多优良的品质,但也不乏不足之处,如:这一代青少年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和呵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倒退了几名,便产生过度的焦虑、沮丧、担心等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因老师或家长的几句批评指责而离家出走;有的因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遭到其他同学的冷落而走上不归路„„。一个民族只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才能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不畏艰难困苦、失败挫折,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尤其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对如此小小的打击尚无法承受,将来怎么能够适应新的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承担起祖国兴旺发达的使命呢?对此,也设计了相应的论文题目,如塑造良好性格,培育健康心理,做合格中学生;保持乐观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从小事做起,磨砺坚强意志;坚强意志——成功的力量源泉;正确面对挫折,做生活的强者;用微笑面对挫折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分析、升华及对自己的行为要求可以自悟、自省,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目的,有机进行德育渗透,真正做到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完善自我。

五、关于评定等级和评定标准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失败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指责和惩罚,会影响其以后大胆创新;反之,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学生是带着求知欲望来学习的活生生的人,是处于成长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尊重、鼓励。他们缺少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激励、引导。基于这一理念,所以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没有不合格的等级。小论文的写作达到有理论和事实依据、前后较连贯、无创新意识为合格;即使有观点、缺乏理论或事实依据、无创新意识也为基本合格。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篇7

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课程, 与很多专业课程之间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是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必修的课程。当前, 许多社会企业反应, 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能力较差,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学校因缺少对学生科学有效的数学课程考评方法, 使得学生认为数学学习不重要而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下文就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其改革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模式的现状与原则分析

1.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的原则分析

作为一门基础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对于学生展开的考核需要一定的原则。首先, 从考核目标上来讲, 我们应明确高等数学考核的真正目的, 以促进对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学生的学习、考核以及继续教育上来看, 适当的考核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应用技能, 并从高等数学的概念和理论上来得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在考核上, 应保证其与学科特色一致性, 从专业学科入手, 结合高职教育阶段的行业发展情况, 运用高等数学的抽象性, 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另外, 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更应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尤其是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 从教学质量上来促进师生共同提升, 采用多样性、综合性较高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进一步渗透和关联数学知识, 更能促进形成评价和终结性的考核统一化。

2.现阶段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 高职院校对于数学的考核模式无非就是考试、考查两种, 而这几乎全由教师做主。就考试的考核方式来说, 大多数的教师评定学生学习情况就是期末考试, 对于平时的成绩几乎全部否决, 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另一方面来说, 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造假和作弊的现象也较多, 这就使得最终的考核结果不具备效果。其次, 高职院校的考核内容太过教材化, 因学生的基础较差, 害怕考试, 教师往往为了保证过关率, 几乎都是从教材上寻找的题型, 这样一来, 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教材题目和答案即可过关。除此之外, 等到考试完毕后一般都要进行试卷分析, 教师在阅卷时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分数, 而不注重试卷的评价分析, 这也无疑突显出考试的形式化, 不仅没有起到考试的真正作用, 更没有真实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具体方法

1.树立正确的考核观念

众所周知, 职业教育属于系统性较强的工程, 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定位, 必须考虑到整个专业的总体目标与协调性。事实上, 从育人的角度来讲, 这种划分必须分阶段进行, 从专业学科到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的一种转变。因高职数学课程的特殊性, 不同于普通义务教育院校的课程开设, 其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注重的是劳动者素质的培养, 拥有很强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因此, 高职数学教学课程考评方法要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 以实现为学生专业学习、未来工作打基础的作用。注重学生平时的实践表现,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注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以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最后转变传统的思维, 注重考核的形式和与专业学科的衔接, 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2.构建科学的考核模式

针对前面提到的种种现状, 高职院校要想做好数学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改革就必须根据实际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 针对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来改革考核模式。对于考核内容而言, 在内容上应形成一定的学科课程体系, 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加强专业应用为目标来选择。其次, 建立起基础+模块+能力的高弹性课程考核模式, 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将考核进行层次划分再进行考察。同时, 各个专业的学生, 应根据专业课程与实训的需求在选择专业模块上进行合理的组合, 以形成适应本专业课程体系的, 具有弹性、互动性、模块化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以满足专业岗群的需求。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与实际需求, 明确好高等数学考核的实际目标, 并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不同进行考核评价, 尽量使得数学考核内容贴近专业知识, 并增加相关度大的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适应性强且与专业联系较大的数学课程。

3.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

事实上, 我们都知道考试是高等数学考核方法中最主要的方式, 通过考核, 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高等数学的教学成果与教学效率, 更能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掌握知识的真正程度。一方面, 考试为教学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我国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高等数学的情况来看, 因反馈机制不完善, 很多院校也不注重考试的信息反馈。这样一来, 极易导致学生对于高等数学教学的不重视, 认为高等数学教学只是形式化的东西。因此, 高职院校应建立起健全的考试反馈机制, 做好试卷的命题、考试、阅卷、以及试卷分析等所有环节, 注重各个环节中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情况, 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待到考试结束后, 还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 总结出教学、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修正高等数学教学以及考核方式, 以实现高等数学考核评价的真正目的, 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四、改革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几点意见

1.注重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 高等数学教学和评估工作逐渐受到多种限制和困扰, 而要深入的研究当前高职院校数学的考核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应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上出发。一方面, 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需要, 强调高等数学的考核评价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以实际的数学课程设置和实践相结合, 转变考核思想,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 教师应合理安排好高等数学的考核, 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多种考核手段, 让学生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增强其参与积极性。通过预留作业的方式,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查阅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2.加强高等数学知识考核方法的改革

众所周知, 高等数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复杂的, 其主要以知识点的应用为主, 对于高职教育这种重能力和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例如, 对于形成性的评价和期末总结的鉴定统一, 可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 以实现对学生知识了解和能力掌握的情况。因此, 在实际的考试监督过程中, 应注重明确学生的目标, 以更好的检测学生的知识体系, 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 以具体的考核机制来进行优化。

3.促进课程学习与考勤工作的协同

前面说到, 考核不仅仅是要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评定, 平时的考勤工作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 在实际的高等数学考核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 从精神和素养上来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情况。可以通过学分制的形式, 对学生平时的表现、学习情况进行分数评定, 设定好最终成绩中平时成绩与期末最终成绩的比例。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来, 促进课程学习与考勤工作的协同, 不仅提高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各项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也是有益的。

五、结束语

总之, 就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情况来看, 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但只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 注重创新, 并推进课程学习与考勤工作的协同, 就能改善高职院校数学考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瑾.工科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07.

[2]曾大恒.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赖展翅.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王鲁欣.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考核办法改革[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0, 11:162-163.

[5]刘鸿博, 张静.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 (下旬刊) , 2014, 07:28-30.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设计成绩 评价方法 问题 改革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其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在“应用”两字,即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形成[1]。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客观、公正、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2]。

对学生作品和论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评价方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成绩一方面影响他们的评优和学位的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努力指引方向[3]。对于指导教师来说,一方面,学生成绩的高低直接反映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所投入的工作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公平合理的成绩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问题及分析

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如下[4]:

(一)指导教师首先对自己所指导学生的作品(论文)进行评审,给出审阅成绩,即自评成绩,记为S1;

(二)評阅教师对作品(论文)进行评阅,给出评阅成绩,即互评成绩,记为S2;

(三)学生对作品(论文)进行陈述,回答答辩组教师提出的问题,答辩组对学生答辩的情况给出成绩,即答辩成绩,记为S3;

(四)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记为S。S通过公式1计算:

公式1中,X1、X2、X3分别为自评成绩、互评成绩、答辩成绩等三个分项成绩占最终成绩的权重系数。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其权重系数不尽相同,但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工科专业中,X1、X2、X3三者最常见的数值依次是30%、30%、40%。

从中可以看出,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加占总成绩的60%,因此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的准确评定是十分重要的[5]。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自评成绩为指导教师给自己所带学生进行评分,该成绩往往比较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指导教师不了解其他组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对自评成绩把握不准确,给予本组学生自评成绩普遍偏高;二是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后成了“熟人”后碍于情面;三是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虚荣心,希望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担心答辩过程中学生发挥不好,因此预先给予一个较高成绩,这样即使学生的答辩成绩不理想,但总的成绩也不会太低。

三、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自评成绩显著高于答辩成绩,那么,是否为了公平就可以不考虑自评成绩了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全程指导,对于每位学生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包括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投入时间的多少、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高低等等,这些指标中,大部分是互评教师和答辩教师没有办法了解的[6]。因此,自评成绩很重要,是必须考虑的。

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评成绩普遍较高的问题,我们采用调整各个分项成绩权重系数的方法进行控制。调整权重系数法的基本思想是,由于答辩成绩是多名(3~5名)专业教师在综合考察、前后对比后给出的成绩,因此,我们认为答辩成绩是相对客观、准确的。如果自评成绩远高于答辩成绩,则认为自评成绩偏离了客观值,需对其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进行调整;互评成绩往往为中性,因此,其权重系数不做调整。

同时,权重系数的调整还需进行如下假设,即指导教师是不会给予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太低的自评成绩的,但是,如果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的自评成绩确实很低,那极可能是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态度极端的不端正,因此,其自评成绩很低应该是合理的。

根据以上思路,设计出如下调整方法:

(一)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偏差在5分之内的、自评成绩低于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不予调整;

(二)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偏差大于5分的,调整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的权重系数。调整的原则是,自评成绩和答辩成绩权重系数之和不变,即X1+X3=0.7保持不变,偏差值越大,权重系数的调整幅度越大,具体数值用以下数学公式2、3表示。

各分项成绩的系数确定后,再按照公式1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其结果是,自评成绩与答辩成绩的偏差(S1-S3)越大,则调整幅度会越大。

根据以上方法,我校机电工程系2014届毕业设计中,对约85.5%的学生成绩权重系数进行了调整;而2015届则有约70%学生的成绩的权重系数得到了调整。这充分说明调整权重系数的效果是很显著的,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评成绩偏高的现象,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的自评成绩日趋合理化、公平化。

当然,该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亦提出,他给予学生较高的自评成绩是因为学生表现好、态度端正等等,但经分析和研究后,我们认为这不能作为成绩不调整的理由,因为学生表现好和态度端正应该在作品(论文)的质量上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在论文的答辩过程中也可以表现出来的,而且,表现好、态度端正仅仅是学生毕业设计过程需要考核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四、总结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成绩高低,而且关系到教学管理的公平、公正等原则问题。权重系数调整法是解决传统毕业设计成绩计算不够科学、不够公平等问题的方法之一,通过该方法将能够有效地促使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认真审阅、评阅学生的毕业作品(论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对客观的、公正的、合理的成绩,从而进一步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晨曦.对于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设计)模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18):35-38.

[2]刘朝福,韦雪岩,张燕.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学园,2014(14):30-31.

[3]张凌峰,文九巴,任风章,等.地方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学理论,2011(09):193-195.

[4]刘朝福.三本院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8-9.

[5]Xiwei PENG, Xiaozhong LIAO, Deru HUO.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Graduation Projec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J]. The 3rd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64-66.

上一篇:施工组织实训总结8下一篇:夏日 促销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