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用品人员安排(精选10篇)
无业人员丧葬费如何领取
无业人员是指没有从事任何有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的人员。丧葬费是指,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亲属对死亡的受害人进行安葬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支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论受害人身份如何,均可依法要求侵权人赔偿丧葬费补助和死亡赔偿金。那么无业人员丧葬费如何领取呢?今天律伴网小编为您做相关介绍。
一、丧葬费领取所需材料
1.死亡注销证明(死者生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
2.企业退休人员死亡申报表(社保所提供,死亡待遇领取人要与领取人身份证一致,社保所提供的证明必须注明领取待遇者及其死亡者的关系);
3.火化证(由民政局或殡仪馆提供),非火化区的,由民政办出具非火化区证明;四是领取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具体流程要咨询当地的民政和社保部门。
二、丧葬费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丧葬费是指,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亲属对死亡的受害人进行安葬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支出。一般用于逝者服装、整容、遗体存放、运送、告别仪式、火化、骨灰盒、骨灰存放等,这明显是一种财产损失,对此种损失赔偿义务人应当进行赔偿。
丧葬费的计算公式:
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6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该计算公式是法定的标准,即使办理死者丧葬事宜所花费的费用超过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6个月总额,加害人也无须支付超出部分,而是由死者家属自行承担。、三、丧葬费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7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由此看来,关于伤葬费的具体赔偿数额,每年都会产生一些变化。这就需要当事人关注你所在地区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
以上是小编为您提供的丧葬费相关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论受害人身份如何,均可依法要求侵权人赔偿丧葬费补助和死亡赔偿金,所以无业人员的丧葬费的负担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与无业人员死者存在侵权侵害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等关系时,都会发生伤葬费的支付与承担。若您对无业人员丧葬费问题还有什么疑问,您可以咨询律伴网的专业律师,给您准确地解决困惑。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的医疗机构为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门诊及北京口腔医院,受调查医院科室入选条件为:(1)口腔科门诊规模≥15台牙科综合治疗椅。(2)口腔科门诊医师>20人,护理人员>10人。(3)临床医生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护理人员需具有执业护士资格,本单位正式编制的职工,工作年限>3年,职称与学历不限。本研究受调查医生20人,平均年龄35.2岁,其中男性12名,女性8名。受调查的护士20人,平均年龄26.3岁,其中女性20人。
1.2 研究方法
从两家医院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人员20名,采取匿名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其中10份由临床医生填写,10份由护理人员填写;共回收调查问卷40份,有效答卷40份。本调查问卷《口腔科门诊医务人员对一次性防护隔离用品了解及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共设计问题15道,均为选择题,主要内容包括:(1)对一次性防护隔离用品的认知情况(A)。(2)一次性个人防护隔离用品的使用情况(B)。(3)一次性牙科综合治疗椅防护隔离用品的使用情况(C)。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当场回收,将调查的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EXCEL自带统计学插件评价问卷结果,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口腔科门诊医务人员对一次性防护隔离用品了解及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结果见表1。表1显示:(1)A认知情况:在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中,听说过“A”的被调查者19名(95%),其中临床医生对“A”的认知比例为80%,明显高于护士55%的认知比例(P<0.05)。A的具体认知调查表明,临床医师和护士对“三用枪转接头”(10%)、“一次性诊椅面板防护膜”(20%)的认知度最差,而“一次性手套”(100%)”、“医用防护面罩”(80%)、“医用防护眼罩”(90%)、各种手(灯)柄“隔离套”(65%~75%)的认知程度则相对较高,临床医生与护士的各项防护隔离用品的认知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使用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的重要性”的认知度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它是“对医务人员自身保护”(95%),其次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5,6](70%),认为它能“保护医疗器械延长使用寿命”最少(10%)。A认知途径的调查表明:对于临床医生,“同事推荐”(55%)和“口腔医疗展会”(40%)是最主要的信息途径,其次为“进修或外院学习”(30%)和“参加相关院内感染培训”(15%);而护士的主要信息来源以“参加相关院内感染培训”(65%)和“同事推荐”(25%)为主。北京口腔医院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A的认知均为95%~100%。(2)B使用情况:“一次性手套”的使用比例在临床医生和护士中均为个人防护隔离用品之首,其中医生为100%,护士为95%;而“医用防护面罩”和“医用防护眼罩”的使用比例在医生和护士之间则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医生对二者的使用率分别为75%(P<0.05)和90%(P<0.05),而护士仅为5%和15%;“一次性手术衣”的使用比例为最低,临床医生和护士均为0%。在一次性手套种类的选择中,临床医生主要选择“橡胶类”,占85%(17人);而护士主要选择“塑料类”,占55%(11人)。一次性手套的使用频率调查显示,临床医生与护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选择“每次就诊都使用”的分别为85%和60%,“有时使用”的分别为10%和30%,“基本不用”的为5%和10%。对临床医生的调查数据表明,使用“医用防护面罩”和(或)“医用防护眼罩”的范围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牙周病(洁牙)患者”(50%)、“修复治疗患者”(30%)、“牙体牙髓病患者”(15%)、“颌面外科患者”(10%)和“正畸治疗患者”(5%);而对在洁牙过程中使用防护面罩或防护眼罩的调查结果显示,能做到“每次就诊都使用”的临床医生和护士分别占35%和5%,而大多数受调查人员仅“有时使用”,其中临床医生占55%,护士占10%。北京口腔医院“医用防护面罩”和“医用防护眼罩”的使用比例则远远超出。(3)C使用情况(针对临床医生):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在“目前使用的C”中,使用率最高的前四位分别为“一次性诊椅头托套”(90%)、“一次性诊椅灯柄套”(65%)、“一次性诊椅手柄隔离套”(55%)和“一次性光固灯柄套”(30%),“三用枪转接头”(15%)和“一次性诊椅面板防护膜”(10%)的使用率最低;对“C的使用频率”的调查显示,仅有15%的受调查医生表示“每位患者就诊时都使用”,而有35%的医生承认他们仅“有时使用”,其余50%的医生则“基本不用”;对“更换B的频率”的调查显示,15名使用牙科椅防护隔离用品的医生中有7名表示“每位患者都更换”(46.7%),5名表示“有时更换”(33.3%),3名表示“基本不换”(20%);对“C的更换方式”的调查表明,15名时常更换牙科椅防护隔离用品的医生中,选择由“医生亲自更换”有13人(86.7%)而由“护士协助更换”的仅有2人(13.3%)。而北京口腔医院则全部由护士协助更换。
3 讨论
口腔科门诊的患者都是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进行治疗的,而患者中有些可能是传染病、慢性病患者或病原携带者[1,7]。由于口腔治疗的操作是在患者口中进行,医护人员的手及其使用的器材直接接触病人口腔,与病人的血液、口腔分泌物接触频繁,就会使得各类疾病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8,9]。口腔科门诊内的病菌传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2]:(1)直接接触传播,指医护人员肢体、面部的皮肤,以及眼耳口鼻直接被患者飞溅的唾液或血液沾染而发生的传播方式。(2)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被唾液和血液污染的公共医疗物品间接发生的传播方式。(3)空气及悬浮颗粒传播,通过变速手机、洁牙机,患者的唾液和血液形成小飞沫并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结合通过呼吸感染的传播方式[6,7]。
使用一次性防护隔离用品,可以针对以上三种传播途径很好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有效地切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途径,减弱空气中悬浮颗粒传播的危害[10,11]。一次性防护隔离用品包括:个人防护用品和牙科综合治疗椅防护用品两类,前者包括一次性手套、医用防护头罩、医用防护眼罩和一次性手术衣[8];后者包括一次性诊椅手柄隔离套、一次性诊椅头托套、一次性诊椅面板防护膜、一次性诊椅灯柄套[12]和一次性光固灯柄套和三用枪转接头。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日:
“吾以天地为棺榔,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
弟子日;
“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日:
“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这篇对话的意思是:庄子将要死了,他的弟子打算用棺木来厚葬他。他说:“我要用天和地来作我的棺榔,用日和月作我的壁玉,星辰作我的宝珠,自然界的万物都作我的送葬品。这样我的葬具难道还不完备吗?还有什么葬具比这更优厚的呢!”
他的弟子说:“我们是怕乌鸦和老鹰吃掉您的尊体啊。”
庄子又说:“葬在地面上为乌鸦老鹰吃,埋在地下又要喂蝼蛄和蚂蚁,你们夺去地上的乌鸦老鹰的食物,去喂地下的蝼蛄和蚂蚁,为什么这样偏心呢!”
少?
丧葬费是指,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亲属对死亡的受害人进行安葬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支出。那么,退休人员死亡后还要支付丧葬费吗?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今天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2018年关于各类人员去世后的抚恤金和丧葬费标准!
1、退休人员丧葬费标准。一次性抚恤金为死者生前工资15个月,丧葬费为2000元,以上待遇由死者家属或子女领取。领取人持以下资料到区社保局办理:一是死亡注销证明;二是企业退休人员死亡申报表;三是火化证,非火化区的,由民政办出具非火化区证明;四是领取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2、离休人员丧葬费标准。休人员死亡后,其法定继承人(直系亲属)可凭死亡证、火化证、亲属关系证明在社保机构领取丧葬费2000元,领取死者生前15个月的养老金。企业职工非因工死亡,发给丧葬费2000元;死亡时有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的,其一次性救济金计发月数从7个月调整为15个月。一次性救济金计发基数为死者生前最后一个月工资或养老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待遇人员为统筹项目内的月基本养老金)。
3、交通肇事丧葬费赔偿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者承担丧葬义务的人有权要求获得丧葬费。以死者生前6个月的收入总额为限。大约3000-4000元。
4、医疗事故丧葬费赔偿标准。丧葬费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死亡时,其家属因安葬患者而支出的费用。《条例》规定该项费用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地民政和财政部门规定的丧葬费标准过低,因此出于公平与合理的考虑,无论是法院判决还是双方协商,其最终数额多略高于《条例》的规定。
新郎:
1、新郎起床后,吃早饭,整理好头发和服装
2、安排工作人员到位(如:车队负责人、抢亲人员、鞭炮6挂、礼炮燃放人员、酒店酒水负责人员、酒店安席、接待人员)
3、安排花车扎花(带手花、胸花回来)
4、花车、礼宾车、摄影车集合好,安排人员贴车喜和车牌。
5、燃放鞭炮出发结亲。
6、到达新娘家,燃放鞭炮,新郎及抢亲人员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
7、到达新娘家后,新郎回答问题,找新娘的鞋子,给父母、长辈
敬茶、亲朋好友合影留念。
8、抱或背新娘上花车,放喷花筒,整理好车队,燃放鞭炮,出发
去酒店。
9、到达酒店,燃放鞭炮,新人下车,放喷花筒。
10、新人站在餐厅门口迎接宾客。
新娘:
1、新娘起床后,吃早饭,化妆、整理头发和婚纱。
2、安排好亲戚和朋友,准备堵门,抢红包,准备问题为难新郎、也可以写好宣誓书、把新娘的鞋子藏好。准备好汤圆或红藻、桂圆煮蛋。
3、把门、窗关好,等待新郎过来枪亲。
4、新娘要注意好自己的婚纱、头饰、妆面。
车队集合和发车需要根据新郎家、新娘家和酒店的具体路程
来确定,一般到达酒店的时候为11点20比较好。
记得要多预留1个小时的时间,怕特殊情况(如:堵车等)路线设计注意不要走回头路和重复路。
到达酒店后,新人主要是在门口迎接好宾客,安排好双方父母坐在一起靠最前的上亲喜,安排好放喷花筒的人员2人,其他事情安排好工作人员做好,根据到场的人数来确定,仪式开始的时间,一般定在12点18分或12点28分。
仪式中,新人只需要面带微笑,保持愉快的心情,一切按照司仪的提示和流程来进行就可以了。
仪式完毕后,新郎可以梢试休息,新娘应该迅速的换好礼服,然后,一起到每一桌敬酒,注意,敬酒要先从上亲席和领导席开始。敬完酒后,新人应及时回到门口,准备送宾客。安排好人员把上亲的回礼送给上亲。
安排好车辆,送上亲到新房参观。
喜庆用品:
1、鞭炮6挂(新郎出发时一挂,到新娘家时一挂,结亲出来一挂,到新房一挂,新房出发一挂,到酒店一挂)
2、喷花筒8个(结亲出来放2个,到酒店新人从花车上出来2个,还有4个留给司仪)
3、红包(小:200个左右,大:根据具体情况定)
4、车喜、车贴(根据具体结亲车队的数量来定)
5、新房布置:(喜字:门喜、窗喜、床喜、家具喜。。
拉花:布置房顶,气球。。)
6、早生贵子(红藻、花生、桂圆、链子)
成都运通博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及《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规范公司员工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切实维护员工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劳动防护用品是企业免费发给员工个人使用保管的公共财物,是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职业危害的一种辅助措施,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主要依据《四川省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暂行规定》,《规定》未列入的工种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参照本单位同类工种相似条件发放。
三、劳动防护用品中的服装(含工作棉衣)结构及款式,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具备永久性安全标识,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一些特殊场合所穿着的服装,不应有明口袋,不得使用金属附件,便于连接和解脱,适应作业时的肢体活动。
四、对于从事多种岗位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其主要作业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如果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可由部门提出申请,借用其所需要的防护用品。
五、凡员工工种有变动时,应及时办理手续,变更现行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原工种的劳防用品发放使用时间相应延长)。
六、员工因故离开原生产岗位不从事生产工作,在六个月以上,其防护用品应按实际离开时间相应延长使用期限或停发。
七、对于生产中必须佩戴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尘(毒)口罩等特殊防护用品,必须建立定期品质检查和保养制度。使用前要注意检查,使用中要注意维护,使用后要注意保养。对受到过较大外力冲击的安全帽,发现有磨损、疵点的安全带及出现刺穿、破损的安全鞋等,应不受使用年限的限制,及时更换。不合格或失效的防护用品严禁使用。
八、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购置,应根据工作场所及岗位要求编制计划,所采购的物品必须符合《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相关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必须具备国家安监总局的安全标志、标识,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所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九、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人员,应当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阻燃服、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或防静电服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十、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员工如何正确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教育和培训,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丧葬——作为人生大事,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作为中国丧葬文化主流思想争斗两千年从未停歇。本文将从儒墨两家核心思想说起, 深度剖析导致儒家厚葬观和墨家节葬论巨大差异的理论根源。
一、儒墨核心思想差别
儒墨核心思想的三个主要差别。
对“义利”的不同解读。儒家“罕言利”而墨家“交相利”,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贵利兴义”, 二者对利截然不同的态度, 源自于对义利概念界定的不同。儒家的利常指的是私利, 义是君父之义, 是儒家伦理框架下与血缘亲情、宗法秩序相一致的道义。墨家的利是公利和私利的结合体, 期望用私利调动人们行动积极性成就公利, 这样就成就了义, 墨子认为天下之利就是最大的义。义就是利, 利就是义, 相互统一, 墨家追求的天下之利, 恰恰否定了儒家倡导的血缘亲情、宗法秩序。
奢与俭的对立。不能说儒家提倡奢侈浪费, 但是儒家重礼重乐的思想确实是导致后世一些奢侈习惯的重要原因。繁复的礼仪、贵族奢靡的生活、厚葬之风, 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正是墨子坚决反对的。他节约社会财富, 把是否促进社会生产作为衡量行为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
名实观的对立, “正名”与“取实于名”。儒家主张“正名”, 是要按照周礼的等级名分来确立“名”“实”关系, 其着重点是“名”, 认为“名不正, 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 强调名实相符;墨家则主张“非以其名也, 以其取也”, 认为如果只会念诵事物的名称而对于实际事物不能正确选取, 那是没有价值的, “取实为名”, 其着重点是“实”。
二、儒墨核心思想影响下的丧葬观
儒墨基本观点的对立直接导致了两家丧葬文化的截然不同。
丧葬观的不同。儒家的丧葬文化是厚葬, 提倡“厚葬久丧”, 其原因有二。首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仁以孝为本, 父子之孝是撑起整个儒家伦理框架下血缘亲情、宗法秩序的基础。那么孝道是如何体现以及评判的呢?儒家把目光投向了丧葬。“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 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 。很明显, 在最能体现孝道的两个方面中, 选择了“送死”。其次, 儒家重礼重乐的思想, 导致丧葬仪式的隆重与繁复, 花费不菲, 劳民伤财。
墨家反对厚葬, 主张节葬。厚葬之风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墨子从国家民生的角度出发, 提倡节葬, 并指出厚葬久丧的危害:“使面目陷陬, 颜色黧黑, 耳目不聪明, 手足不强劲, 不可用也。是故百姓冬不仞寒, 夏不仞暑, 作疾病死。”
隐藏在薄厚葬思想差异的背后, 最根本的还是儒墨义利观和名实观的不同。从义利观看, 风光的葬礼成全了孝悌的名, 在儒家看来孝就是义的核心部分。而墨家的节葬节约了人力物力, 成就了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之大义。从名实观看, 与儒家通过外在的“厚葬久丧”表达孝义的, 而墨子提倡“心丧”, 名是形式, 实时内核, 墨家不在乎形式, 更注重发自内心的孝义之情。
鬼神观的不同。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攀迟问什么是聪明, 孔子说:“务必使百姓趋向于义, 敬奉鬼神而远离他们, 这样做就可以说是聪明了。”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鬼神论的倡导者, 但也没有明确否定鬼神的存在, 而是模糊立场, 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然而, 虽然模糊, 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孔子反对有神论的本质态度。孔子这种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 其原因笔者认为, 儒家理论统治社会的工具是以孝为核心的一套宗法秩序, 与鬼神之说无关, 所以没有必要和有神论这者正面交锋, 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
与孔子回避态度相反, 墨子是绝对的有神论者, 并专门创作大量篇幅来竭力证明鬼神的存在。墨子用三表法论鬼神的存在:“以昔者三代圣王为法”“先王之书为证”“以众之耳目之实”来证明鬼神的存在。墨子之所以坚持有神论, 是因为他认为鬼神可以监督着世人, 替天赏善罚恶, 希望利用人们对鬼神的敬畏之心, 来约束自身行为, 从而达到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目的。
三、丧葬仪式的具体要求
儒墨两家对丧葬仪式的具体要求是儒墨奢俭思想的直接体现。这种死仪式, 儒家典籍中更是有详细的礼仪规定。“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 陈其簋而哀之;擗踊哭泣, 哀以送之;卜其宅兆, 而安措之;为之宗庙, 以鬼享之;春秋祭祀, 以时思之。”《孝经·丧章亲》墨家提倡薄葬短丧, “棺三寸, 足以朽体, 衣衾三领, 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 下毋及泉, 上毋通臭, 垄若参耕之亩, 则止亦。死则既已葬矣, 生者必无久哭, 而疾而从事, 人为其所能, 以交相利也。”
四、结语
儒墨两家丧葬观的不同, 是源于两家核心思想的对立, 核心思想的对立是由于两家服务阶层的不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 我们应该对这两种丧葬观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正确的丧葬观。
摘要:儒家的厚葬观与墨家的节葬论的具体差异及其内在原因。
(2020年1月)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医务人员穿戴或脱摘防护用品有关程序及注意事项,并给大家传授了几首有关歌诀:
穿戴防护服口诀:穿里层衣带口罩,扣住面罩拉绳套,调紧鼻夹整理好。帽子戴至眉际上;穿防护服下至上,提上拉链整帽边,系好领带穿脚套,穿胶鞋后戴眼镜。深深呼气查密闭。内层外层戴手套,两层均把袖口罩。
脱摘防护服口诀:脱衣均在半限区,双层污袋准备好;一次用物袋中装,其它用物要浸泡;外层手套脱下前,过氧乙酸三分泡;取下眼镜氯液浸,脱下雨鞋和鞋套;脱防护服从帽起,顺序外卷至脚底;帽沿外翻摘内帽,扶住面罩取口罩;里层手套外脱翻,碘呋擦手六步走;电酸化水口消毒,洗浴更衣清鼻口。
一、医务人员防护分级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严格执行手卫生;
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1)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2)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复配消毒剂等)揉搓1~3分钟。
(3)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建议戴手套。
3、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适用于进入发热门诊、留观室、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四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或感潮湿时更换),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4、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二、医务人员穿戴或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是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的流程: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二是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的流程: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2、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一是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二是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三是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三、穿戴或脱摘防护用品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小时-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一、先秦时期
殷代以前,人们已有了希望灵魂不死的观念。至殷商时期,这一观念愈加丰富和强化,认为死亡观念从来与生命意识分不开,灵魂来自于天,属阳,主管人的精神知觉;魄来自于地,属阴,主管人的形骸血肉。魂魄相合人则生,相散人则亡。二者离散之后,魂升天,魄入地,最后复归于天地之气。魂入天后转化为神,魄入地后腐化成水归入土壤,魂对后人有庇护之效,先人的魂魄得到后人的无限崇拜。这就是为什么在殷商时期,丧俗中出现坟丘的直接原因。
丧葬制度演绎至殷代的第二个显著变化是贫富的极大分化。二者存在以下差异:一是墓室大小不同,贵族墓室小则几十平方米,大则超过100平方米,而平民的墓室一般仅有一两个平方米。二是棺椁档次不同,贵族除装殓尸体用棺外,棺外还套以木椁,棺椁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做装饰,并涂以多层髹漆,甚至还附贴上麻布和绢以装饰保护棺椁。而平民的墓葬则有棺无椁,甚至连棺也没有,仅将尸体软埋于墓坑中。其三,贵族墓葬中有人陪葬,少则一二人,多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而平民墓葬中绝无人陪葬。其四,贵族墓葬中陪葬品数量多且高贵豪华,不仅有玉器陶器,还有青铜器爵和鼎之类,而平民的陪葬品仅为陶器或者是一些日常劳作中的工具,如石铲、蚌镰,青铜器陪葬者甚为少见。至于奴隶的葬仪,在殷商时代仍沿用旧制,“厚之以薪,葬之中野”,他们辛勤地为他人劳作了一辈子,死后常被活人拎着抛弃在沟壑之中,其尸肉任野兽撕啃,尸骨任风雨吹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殷人尚鬼的风习的影响,加之历史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财富的极大丰厚,所以在殷商时期,社会文化心理上十分崇尚厚葬,不仅陪葬物品越来越丰富,而且越来越精致豪华,品种日益增多。从一般的劳动工具到简单的装饰,从生活用品到贵重的礼器和乐器,应有尽有。
西周是我国古代各项礼俗制度的集大成者,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的礼仪至周已基本编研成定制。在丧葬方面,依据活人依宗室生活在一起的做法,人死之后,墓葬也是根据同一家族的具体情况而有规划地布置安排,成片组成族葬,每一家族都有相对固定的茔地。葬制和葬俗都保持相对的一致,家族的各个分支,通过在成片的墓葬群中以远近结合成一定的墓组来予以体现。丧葬文化中所规定的种种礼俗,如墓地风水的选取、服丧期间的各项禁忌、祭品和冥纸安排上的差异等,在西周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深植于民众的内心,逐渐形成民族的丧葬文化心理。这一思想体系对后世丧葬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至春秋,仍然崇尚厚葬之风,在丧葬的一些礼制上,对西周的疏漏也做了相应的补充。此时的葬制,根据死者生前的身份,决定陪葬物的有无和数量的多寡。在下葬的期限上,春秋时期亦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礼记·五制》。)。此制成为后人遵循之模式。
战国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空前发展,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于是铁器成为丧葬礼仪中的重要陪葬物。另外,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奴隶的社会地位,再加之奴隶长期与奴隶主进行不懈的斗争,所以自战国始,不再用人做殉葬品,而代之以木俑、陶俑,此实乃社会之一大进步。
二、秦汉时期
秦国经过苦心经营,终于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秦国的空前强大,使得秦王朝的皇陵也表现出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气势。雄伟的布局,高大的墙垣,华丽的寝殿,坚固的坟丘,丰富的陪葬,成为后来王者陵墓的样板。
上有所爱,下必甚之。由于秦王朝崇尚厚葬,作为一种风俗,它并不因秦之灭亡而销声匿迹。它对于两汉的丧葬习俗,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然,由秦至两汉的厚葬风,表面上看是统治阶级身体力行倡导的结果,其实这中间包含了丰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在经济上,由秦而汉,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经济上的殷实,使得生活上的奢华成为可能。“事死如生”,因而导致厚葬之风在社会中迅速蔓延。“方今之世,奢侈罔极,靡有厌足„„车服、嫁娶、葬埋过制,吏民慕效,寝以成俗。”(《前汉书·成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后汉书·明帝纪》。)“或至金镂玉匣,(木需)楩(木丹),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成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奢。”(《潜夫论·浮侈》篇。)时人在事死上极尽财力,不惜倾家荡产,墓葬中埋藏之丰富,做工之豪华,令今人叹为观止。概括而言,汉代墓葬具有如下特色:石刻技艺至汉代已有很大发展。汉代富贵之家,在葬埋尸体之后,不仅要垒一大坟丘,而且还要在其前置上墓碑,碑上刻上墓主的身份、官职及生平经历等。富豪大家在人死后,不仅要立碑以识,而且要设立墓园,内中立墓阙,立石人和动物石像,以此象征主人的富有和排场。除此之外,还普遍在墓地建筑坟丘祠堂,供活人奠祭。地面上如此,地下墓中更是极其奢华。人死之后,活着的人深为死者不能再继续享用人间幸福而悲伤,为了让死者能继享幸福生活,就在墓中摹仿人间生活,修建陶质或石质院落,并置备以成群的鸡、鸭、猪、狗等动物,呈现出一种人间气象。院落大小、陪葬物多寡,依据个人财力而定。雕刻技艺不仅表现于地面碑阙上面,而且还将大量石雕画埋于墓中,而今出土的大量汉画石刻成为研究汉代墓葬文化的珍贵资料。汉代的陪葬品除了传统的实物外,还开始把金银及艺术品埋入墓中。随着民间用粘土烧制砖瓦的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砖瓦不仅能让人们用以修盖房屋,而且开始用砖石砌作墓室,以保护棺木。富有之家,把砖墓仅作外椁,仍用木椁套棺,使得棺木更加牢固持久。史载西汉中期以前,夫妻合葬,因二人死的日期不相同,所以多采用异穴合葬的新礼俗。为了解决二人死期不同的矛盾,礼俗中出现了“厝”的概念。厝者,置也,停柩待葬之义。即将先死者停柩一侧,再待后死者一同安葬。此俗历经数千年的沿袭,至今民间仍有厝的葬义。厝的实质乃为长丧久葬,是厚葬之风的重要表现。
在墓室装饰方面具有这样特点:南阳汉代墓室大多由石、砖、砖石混合三种建筑材料建成,而在石、砖上都刻绘有画,根据时代的不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汉画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在汉代贵族官僚的住宅、神庙和陵墓里的壁上都出现了绘画。南阳早期的汉墓多以建筑物为题材,画像多刻绘在墓门、主室门的主柱和门扉上,将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刻划入画面,以象征阳间住宅,南阳赵寨汉墓就只在墓门的主体和门扉上刻绘双阙和厅堂。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念也影响了南阳汉画的内容。汉墓出现诸如“伯乐相马”、“狗咬赵盾”、“二桃杀三士”等歌颂智勇忠义的画像。例如,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中出土的历史故事画像约占人物画像总数的20%。汉代的谶纬迷信思想也影响到汉画的内容。在杨官寺画像石墓中开始出现白虎、双龙交蟠和执钺神人等画像,其意在辟邪、升仙。还有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情况的画面,如将骑射田猎、车骑出行、杂技舞蹈、舞乐宴飨等内容刻画在墓中,这些画常安排在墓的前室周围和主室二侧。在墓门上刻铺首衔环,凶悍的猛虎形象,用意在镇墓。在门上也有吉祥的朱鸟,象征死后吉祥如意。在墓葬盖顶上刻日轮和满月,日内刻三足乌,月中刻蟾蜍,日月周围繁星密布,还刻有长虹之类的天象图和二十八宿的星相图,这些都有占卜的意思,每一星相和天象都象征一种社会上的人事。同时也出现了伏羲、女娲画像,雕刻在主室两侧的主柱,这是人们对生殖的崇拜,希望在阴间也繁衍不断。
就随葬物品而言,已经体现出社会的富有和奢侈。南阳汉代墓葬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主要是吃和用的东西。随着时代的不同,随葬的物品也不断发生变化。从材料上看有金属类和陶器。金属器有:驽机、剑柄、铃、带钩、铺首衔环、五铢钱、大布黄千、大泉五
十、小泉直一;车辖、当卢、镳、盖弓帽、鎏金铜钉帽、兽面形饰、铁凿等。陶器主要有:鼎、壶、敦、瓮、奁、仓、仓房、臼盘、灶、甑、炙炉、案、杯、磨、井、罐、盆、博山炉、牛、猪、鸡、鸭、乌、俑、盘、豆、狗等。从用途上讲有生活用品和钱粮武器等。
现在透视一下汉代的殡葬习俗。唐河县电厂汉墓出土的《丧葬出行图》反映了汉代南阳的送丧习俗。图左为一列送葬队伍,一人骑马肩扛铭旌作前导,其后有六辆轺车正在行进。图右一人双手执锸,旁有一株柏树。执锸掘土和柏树象征着墓地。墓前植柏是秦汉以来的风俗。《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云:“墓上树柏,路头石虎。”“铭旌”也叫“柩”,稍晚则称作“幡”,是招魂的标志。《礼记·檀弓》云:“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也,故以其旗识之。”郑玄注:“明旌”为“神明之旌”,此处的“神明”指死者的灵魂。经济的繁荣昌盛为厚葬之风提供了物质条件。作为一种风俗或者一种人文景观,仅有物质前提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思想根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秦汉时期的认识论作一番透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厚葬之风长盛不衰的本质。
汉武帝以前,承接秦统,阴阳五行,神仙方术于芸芸众生中极为盛行。敬鬼事神,建功修德,以求神鬼的点化而获长生不死,因此高祖建国伊始,便“甚重祠而敬祭”(《史记·封禅书》。),任巫行为国事,执掌祭祀,重大国事决策,常问巫占卜,故而在西汉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生活中,鬼神气息甚浓,敬神而重巫,巫者成了联络人神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民众生活中,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出现了两大奇观:一是巫众,“范氏世于晋,故祠祀有晋巫。范会支庶留秦为刘氏,故有秦巫。刘氏随魏都大梁,故有梁巫。后徒丰,丰居荆,故有荆巫。”(《史记·封禅书》。)二是庙宇繁盛。文帝时,赵人新垣平“言乞神事”,作渭阳五帝庙;武帝时,征服南越后,“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天坛,并祠天神上帝百鬼”(《史记·封禅书·集解》。),致使“街巷有巫,闾里有祝”(《盐铁论·散不足》。),鬼神观念,深入人心,上至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于其各自的内心深处,将宗祖崇拜与鬼神崇拜紧紧地凝结在一起,事死如生,甘愿竭尽财力去营造地下的生活环境。
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谏为武帝采纳后,它的核心内容诸如“天人合一”,“天者百神之大君”,“天子受命于天”等被视为正统,极大地神化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万民思想的合法工具,三纲五常成为人们行为道德的规范。君权、夫权因儒教解释的微言大义而与以前的神权并驾齐驱,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在以后的长期发展中,给丧葬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丧葬礼仪的繁琐性。
三、三国至明清
东汉中期以后,封建王朝即将走完一个王朝由创建、鼎盛、衰退、灭亡这一周期,政治上的倒行逆施使得战乱频仍,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外来佛教乘虚而入,迅速占领了人们的思想空间,它宣扬的精神灵魂永生、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观念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加上东汉中期道教开始兴起,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的道士,他们积极参与民间祭祀活动,宣扬通过咒、符等手段加强对往来自由的鬼神进行管理。儒、释、道三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经过长期的斗争浸染,互取所长,渐渐走向吻合。从三教对人们丧葬意识的影响来看,儒教因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对人的行为意识起主导作用,道、释二教仅仅是强化了人们的丧葬意识而已。儒教统治人的意识形态两千余年,厚葬之风和繁文缛节在汉以后各代均有表现,并屡禁不止,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限制了人们薄葬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故而在两汉时期,宛人不论家财雄厚与否,都甘心情愿将财富埋藏于地下。在葬仪方面,只因财力所限,仅有陪葬数量的差异,而没有厚葬观念的差异。上至贵胄富商,下至平民百姓,在对待厚葬这个问题上,观点出奇地一致。厚葬在封建社会一定意义上成了人们立身处事的标尺,如果敢于标新立异实施薄葬,那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南阳丧葬文化承继的连续性,使得厚葬之风形成一股巨大的惯性,在穿越各个朝代的历史过程中,对其内涵中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因素,及时地予以吐故纳新,以致于恒生恒新,万世不绝,成为人们丧葬活动的鲜明主题。
从汉末到三国,又到南北朝这三四百年的时间内,是南阳历史上比较动荡的年代,战火连绵,经济萧条,官匪一家,民不聊生,盗墓贼人群生,统治阶级的地位亦不稳固,这样,人们在葬埋故去的亲人时,自然对两汉的厚葬之风有所收敛。统治者身先士卒,在薄葬方面迈出了一步,史书对此曾有较多述评。现摘录曹操《遗令》如下: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戌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武帝纪》。)
晋宣帝司马懿,也深感身后厚葬不妥,于是事先作了详细的交待和安排,“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晋书·宣帝纪》。),要求其后人按照他的遗愿从事。南阳民间崇尚厚葬之风稍有收敛。
魏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阻止了厚葬之风的蔓延,金玉珠宝和石雕工艺品也不再被埋入地下。同时,东汉时期产生的在墓前立碑的习俗,也由于战乱易遭毁坏之故,魏晋时期南阳民间崇尚这样一种新葬俗:在墓前立碑的同时再于墓内放置一块墓志铭,作为更加保险的标记。为威慑恐吓盗贼掘墓,还常常在墓门处放陶质兽,俗称镇墓兽。该兽或踞或卧,面目狰狞,张牙舞爪,使人恐怖,墓主希望借助镇墓兽吓退侵犯坟墓之人,用心可谓良苦。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人对于盗墓的恐惧。
隋唐期间南阳民间的丧葬,较之以往,最大的改观就是墓中置放彩绘陶俑,墓壁彩绘青龙白虎,墓顶绘日月星辰。宋元墓葬,使用仿木建筑结构的砖墓,并盛行焚烧火纸的葬俗。用纸扎制偶人、明器,在送葬的路上焚烧或堆放于坟丘之上。此俗与以往将大量财物埋于地下相比,实乃节俭之举。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结束了元末动荡不安的政治生活,社会经济在以后2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中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催生了南阳人们的享乐意识,加之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大大开阔了明人的眼界,出现了反理学、重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人们对于金钱和享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狂热,社会各界为追求金钱而极富冒险精神。浮躁的社会心态,汇成这一时期振振不宁的社会情绪,对情欲、肉欲和物欲的贪婪追求以及由此而出现的僭越之风,都猛烈地冲击着传统丧葬礼俗中的封建教条。世风轻浮侈靡,活人只图今日快活,哪管身后的一切,因此大多数人不愿将大量的金银财宝埋入地下,导致墓葬内容日益简单,随葬物品多由象征性物品取代。虽然如此,贵族富户之墓,因受地位、身份和礼制的限制和影响,相对而言,墓葬仍相当豪华。当然,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明朝薄葬问题,此时的薄葬与魏晋薄葬之风甚为不同,明之薄葬只是不愿把钱财埋入地下,不等于在丧葬方面不愿多花钱。事实是,僭越尚奢之风对丧事亦有很大的浸染。每遇丧葬,丧主总是竭尽全力大摆筵席,酒肉酬宾,大行斋醮,设台演戏,全不以死者为戚,邓州府“丧则棺椁衣食,哭诵讣告吊奠,咸尊家礼。若夫客至张筵,伎乐杂,延僧供奉,讽经破狱,以及引发之日,冥器刍灵,充塞道路,务以华观为悦”(《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420。)。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
中国的丧葬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一、慎终追远闰月年
在闰年、闰月“慎终追元”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重要的事情。其主要做法是在闰年、闰月给老人做寿衣寿材,取闰余成岁,增福添寿之意。寿衣有许多风俗禁忌。做寿衣的料子,一般是棉的或绸子的。有洋字的不用,因为“洋”、“阳”同音。做寿衣一律不用缎子,因缎子与“断子”同音,是忌讳断子绝孙之意。寿衣也不能用皮、毛料制作,否则,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寿衣一般都不钉扣子,不论内衣还是外衣,一律钉原衣料缝成的带子,据说是不要结仇疙瘩(古代衣服扣是用衣料或布头儿打的算盘疙瘩),且有后继有人之意。至于寿衣的数量,一般都是单数,忌讳双数,恐怕死亡的凶祸再次降临。而棺材的用料有陶、木、金、铜等。春秋以后以木为主。汉族习尚以松柏制作,因为松柏象征长寿。一般不用柳木,因为柳树不结籽,唯恐有绝后之患。
二、停尸仪式
整个仪式包括为垂死之人沐浴,穿好寿衣,移上灵床、送终、买水、饭含等步骤。所谓买水,是因为民间所取用的洗尸水往往都是买的,俗称“买水”。“买水”是以投钱入水来加以体现的,即将“阳水”变成“阴水”。买水所用的钱主要是阴钱、烧香、化纸,即纸钱。饭含指的死者口中放入米贝、玉贝及米饭之米,是指在死者嘴上放入珠玉等物。右人举行“饭含”的含义是不让死者张着空嘴,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成为饿死鬼。古代饭含作了严格的等级限制。明代规定五品以上饭稷含珠,九品以上饭梁含小珠,庶人饭梁含钱
三、报丧仪式
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在汉族的观念里,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四、丧服仪式
丧服,也就是披麻戴孝,即穿孝服的俗称,所谓“成服”就是指此而言。古时家里有了丧事,所有家庭成员按照自身与死者的关系,遵旧礼成服。一般说来,男女孝属均身穿粗白布长袍,俗称“孝袍子”。子女孝属不缝底襟、腰间系上麻绳或麻缕,谓之“披麻戴孝”。只有姑爷穿漂白布的孝袍子,不戴孝帽。汉人大都戴口袋顶的孝帽,上边钉有小铜钱,还有棉球。长子钉一个,次子钉两个,三子钉三个,其他类推。孙子辈的在孝帽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重孙辈的在孝帽上钉粉红色棉球。无论男女,一律把青布鞋蒙上白布。如双亲均已去世,则可蒙严,若有一亲健在,就不能蒙严,露着黑色后跟,孙子、孙女则蒙红后跟。
五、做„七‟仪式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
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六、吊唁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首先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须要搭灵棚。
接下来就要举行开吊仪式。现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在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主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七、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主持仪式的人开始为死者穿衣,先在床上铺席,再铺绞,它们的质地,要据死者的身份而定。无论贵贱尊卑,死者都应该穿上十九套新衣。穿好以后,亲属用被子把尸体裹上,然后用绞带捆紧。在这以后,再把布囊(称“冒”,分为上下两截)套在尸体上,然后盖上被子,覆盖好尸体。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替死者穿好衣服后,“又拿一碗温和水,用一块新棉花,蘸这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开光,这也是孝子亲手作的事。说是死人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大敛的时间是在小敛的第二天,就是人死后的第三天举行,以等待他生还过来。按照民间习俗,要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在铺一层黄纸,意思是死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地升入天堂。当主人“奉尸敛于棺”的时候,是最能表现也最需要抒发子女们的孝心的时候,是亲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场合。所以,家人们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
八、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为了求得孝得美名,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得惯用手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性的哭丧夫或哭丧妇,收入不菲。
九、下葬仪式
下葬是最后的环节。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由于各
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这种下葬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的灵位。
【丧葬用品人员安排】推荐阅读:
离退休人员死亡办理丧葬费01-02
中国传统丧葬礼仪06-15
丧葬费规定10-05
中国传统丧葬文化10-06
鲁西南丧葬礼仪06-09
职工家属丧葬慰问信10-07
丧葬费抚恤金委托书07-12
酒店用品网络推广方案——酒店用品01-04
办公用品和家用品的广告词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