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计划(精选7篇)
为了积极响应上级通知,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语文字工作,切实搞好我校推普周期间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师生普通话水平,争创省级普通话示范校,学校在上学年普通话工作基础上,特制定了2011-2012学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全面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努力构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体的和谐语言文字生活,提高我校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开展
(一)舆论宣传
1、由教研处负责在校园内张贴推普周宣传画,在学校大门前悬挂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标语。
2、学校广播站安排“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的专题广播。
3、学校电子屏幕展示主题口号“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二)校内活动
1、搞好“推普周”活动,营造师生运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学校将在第十一届推普周到来之际。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师生运用普通话的意识,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各班要张贴宣传标语,开展“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做文明
榕城人”的主题班会活动,出一期黑板报专刊进行宣传学习。
2、开展学校推普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学校于10月份开展学校推普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师生普通话运用意识。先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推选1名普通话运用好,标准的学生参加学校推普形象大使的评选。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投票,评选出学校的推普形象大使2名。将这2名学生的推普照片写真张贴在校园内。推选3名教师参与评选,由全体师生评选出1名教师为学校推普形象大使,将其写真照片张贴在校园内。推普形象大使有参与学校各项评优活动的优先权力。并给其在期末奖励。教师在期末考核中加一定分值。
3、开展学校推广普通话示范班级活动。学校鼓励每一个班级积极推广普通话。通过争创推普先进班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普通话运用意识。养成良好的普通话运用习惯。凡是被评为普通话示范班级的在班级管理中加分。此项活动在11月份开展。
4、实行普通话考核制度。学校将推广普通话工作纳入学校管理考核之中。学生普通话运用情况纳入班级管理,教师普通话运用纳入教师全面考评之中。
5、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征集”活动,贯穿全年。通过诵读,教育学生要热爱、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文化修养。在四大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分别推出专题诵读会,并进行颁奖、表彰,以此弘扬传统文化。
(三)社会宣传
1、由学校推普组负责,积极进行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及相关调查。
2、组织学生在家里争当“推普能手”,向家人进行有关推普的知识。
3、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红领巾啄木鸟”活动,让环境更整洁,让榕城更文明,生活更和谐,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4、印发推普周口号宣传单1000份,进一步扩大推普周活动的宣传声势和社会效果,与靖江市民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人类的语言资源。
2011年9月
一山区中学学生普通话推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的广大山区地方, 由于交通不便、教育条件差、乡土观念浓厚等原因, 方言成为学生们的主要使用语言。山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面临着学生普通话语言基础差的现状, 同时由于文化环境氛围等原因, 教师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遇到了困难, 目前, 山区中学学生普通话推广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地方方言氛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讲一方方言。”中国幅员辽阔, 出现了“五里不同音”的情况, 在我国的山区地方, 人们世世代代都在此生活, 方言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交流的主要语言。学生虽然从上小学就开始学习普通话, 但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 他们所接触的还是方言, 缺少普通话学习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 虽然学生知道普通话的发音, 但是他们很少讲普通话, 认为普通话是一种外来语言, 导致普通话在山区中学得不到推广。
2. 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
中国的山区, 普遍师资力量差, 教师普通话水平低, 甚至语文课堂上老师还是在用方言进行授课。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山区中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推广策略
语文课堂是普通话的最佳实践场所, 语文教师承担着普通话推广的重任,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关于普通话推广的对策:
1. 重视课堂朗读
山区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少讲普通话, 在平时的生活以及课程中由于缺乏普通话的氛围, 导致普通话对他们很陌生。在语文课堂当中, 教师要训练学生敢于开口讲普通话, 而其中语文课堂朗诵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既可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普通话,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课堂当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比如, 一篇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 那么, 就可以让一个小组的同学轮流朗诵课文, 并且在每一个同学朗诵完之后, 老师针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评定, 在课堂中主要是鼓励学生们能够开口讲普通话, 激发学生们讲普通话的兴趣。
2. 创造普通话学习的氛围
语言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 普通话之所以在山区中学推广中面临种种困难, 其中与语言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课堂当中, 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语文教师要有普通话意识, 自觉用普通话进行讲课, 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使用普通话。在课堂中, 老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模仿者, 语文课堂是语言课堂, 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除了教师自身讲普通话、创造普通话氛围, 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普通话回答课堂问题, 要让学生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比如, 在课堂当中, 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站起来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以跟读、诵读语文课文的方式, 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课堂氛围。
3. 巧用语文课堂游戏
语文课堂启发的是学生的语言思维, 语言是抽象的, 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才会进一步提高, 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一些小游戏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语文课堂中, 教师可定期举行普通话比赛, 通过比赛, 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普通话教学, 比如朗诵课文开展小组比拼的方式, 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开口讲普通话。这些课堂的小游戏主要让学生能够开口讲普通话, 在游戏与比赛中进一步加深对普通话的认识和锻炼。
三结束语
普通话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课堂与普通话推广结合起来, 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让学生们能够开口讲普通话, 将语文课堂作为一个实践的地方,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广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刘春宁.重视中小学普通话水平测试[J].语文学刊, 2001 (2)
[2]朱爱平.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机测模式下对说话项的评判[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
[关键词]东源县普通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67
学校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河源市东源县4所中学(东源县实验中学、东源县仙塘中学、东源县高级中学、东源县船塘中学)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300人,女生300人(具体分布为七年级200人,八年级200人,九年级20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标查阅了教育学、学校体育学、心理学等书籍,2008年到2014年有关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多种体育期刊和报告,并根据研究需要制定了调查问卷。
(2)问卷调查法。向4所中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2份,回收率97%。
(3)实地考察法。对河源市东源县4所中学学生对待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动机、兴趣态度、认识、参与时间和次数以及活动条件进行考察。
(4)访谈法。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各个学校课外活动的具体情况。
(5)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东源县中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的调查分析
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提高达标等级,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健美体型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娱乐性有充分的认识,与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与改革所提倡重视娱乐的观念相吻合,也可以看出河源市东源县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已逐渐成熟。
2.东源县中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现状
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调查来看,东源县中学学生对现有体育项目的兴趣比较集中的原因如下:(1)周围人群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学生的体育兴趣;(2)学校的体育设施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3)中考体育也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兴趣选择。同时还发现一些被列入教学大纲的体育项目,如体操、武术、排球等却不为多数学生所喜欢,这些项目很少被学生选中。显然这些项目不被学生喜欢与其特点有关,少被选择的体育项目有娱乐性弱或者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或者对场地器材要求高,学校无法满足。对东源县中学学生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总体情况可以看出学生选择体育活动比较偏重娱乐性,对体育活动的竞技功能和健身功能认识比较欠缺,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影响的多功能作用。
3.东源县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现状
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现状调查来看,课外活动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本质。随着历年对中小学学生减负和增加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号召,一些学校确实加大了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但从本质上看,学校基本还是以抓学业成绩为重中之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合理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健康发展和文化课成绩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东源县中学大多数学生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向,其动机是正确的,对课外体育活动持积极态度的学生占大多数。但场地、器材、经费以及管理等客观条件制约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且东源县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间较少,情况令人担忧。
2.建议
学生进行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不断开拓。以小组、班级为单位多开展丰富多彩而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及健美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应指定领导督促检查课外体育活动,责任到具体的教师、班主任、体育活动指导员,指导者亲身参与实践来影响、教育、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课外体育活动有序进行,健康发展。
2018年9月10日至16日是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切实做好今年我校推普周的各项工作,根据《关于印发<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教育系统开展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教〔2018〕41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继续增强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不断提升语言能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文明城市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为迎接语言文字全面达标建提供有力保障。
二、活动主题
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三、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下设办公室,由 同志兼任主任。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在教学楼和学校围墙等场所张贴第21届推普周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大力营造推广普通话的浓郁氛围。
2.9月10―14日,利用电子显示屏出示宣传标语,创设推普氛围,增强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3.9月10日上午,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新时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号召广大师生自觉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
4.9月10日上午,利用谒拜孔子像活动,组织师生诵读《论语》,传承经典文化。
5.9月10日,布置各班级出版推普主题黑板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6.9月11日,开展师生经典诵读比赛。
7.9月12日,开展高
二、高一年级汉字书写比赛。
8.9月12日至16日,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啄木鸟行动”,挑拣校园内的错别字。
9.9月16日至17日,组织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同讲普通话”活动,要求学生在家和父母用普通话交流,在所在社区和乡亲朋友用普通话交流,并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作为学生实践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做一次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
五、工作要求
1.广大师生要高度重视,热情参与,扎实开展推普周系列活动,以取得良好效果。
2.加强推普周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开学初的各项工作,确保本方案中确定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推进语言文字工作跃上新的台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活动主题
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为本届推普周的活动主题。
三、活动时间:
9月13日——19日
四、活动安排:
(一)营造宣传氛围。在公关场所、办公场所张贴“推普”标识,并利用电子屏、网站等载体进行规范字和普通话宣传。
(二)开展“规范社会用字,创建文明城市”啄木鸟查错纠错行动。对院内的标牌、指示牌、宣传牌(包括夜景亮化设施)和地名牌中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字形不全等不规范用字进行检查。啄木鸟查错纠错行动不局限于错别字、不规范的汉字、病句等,还包括不正确的读音、不规范的语言、书写不正确的汉语拼音等。
(三)在“推普周”期间对用字不规范现象,全面纠错,限期整改。
(四)组织员工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提高干部员工的普通话水平和文化修养。
(五)举办“普通话知识座谈”,组织各科室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同时,在服务窗口开展“说普通话、做文明公仆”活动等。
附推普宣传标语:
1.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3.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4.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5.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6.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7.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8.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9.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0.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11.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12.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13.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14.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15.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16.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17.普通话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18.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
县医院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届推普周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
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
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促进推广普通话在全社
会的推广普及进程,为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17
三、活动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四、活动内容:
利用周一下午的班会时间,举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活
动。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课文。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主题,布置落实推普周活动安排。
1.开展督促规范用字,发挥老师以身示范的作用。将推广普通
话宣传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授课用普通话、板书用规
范字,并引导学生在校园中说普通话,在作业、答卷中用规范字。
举行一次全班学生写规范字的写字比赛,每组评比了书写最漂亮的写字作品并且以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2.办一期推普板报或手抄报;进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比赛,学校
进行专项评比,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讲好普通话的积极性。
3.组织一次推普社会宣传活动。
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发动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
识纠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确用字的现象,实现了一个学
生带动一个家庭,推普两级跳。
在教室内开展纠错活动,对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
校外的墙面广告文字
进行检查、纠正,对个别门面店的错字、别字进行及时通知、纠正。
每位学生应当从我做起,建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树立“讲
好普通话,做文明人”的形象,在推广普通话和学习普通话中,起到
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不断地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和人文
素质,有力地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总结:
2017
月11日至17
日是第20
届普通话宣传周,按教育局
有关文件精神,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师生普通话
水平,我班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围绕宣传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并将这种影响
力推及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本届
推普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合理有序。
为了使推普活动深入开展,我班成立了小组,负责推普周各项
活动的组织、监督实施、检查评估等。及时召开了推普活动,进一步
规范工作,认真做好推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二、加强学习,全面动员,树立全员推普的意识
为使“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更加深入人心,利用周四下午的班会时
间,举行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课文。介
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主题,布置落实推普周活动安排。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为学生口号,以“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为家长口号,唱响“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旋律。学生、家长中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推普工作的进程。
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举行一次全班学生写规范字的写字比赛,每组评比了书写最漂亮的写字作品并且以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纠错活动,对校内的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校外的墙面广告文
字进行检查、纠正,对个别门面店的错字、别字进行及时通知、纠正。
利用唱歌、朗诵、演讲、绕口令等形式巩固使用普通话。开展
“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发动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纠正家庭
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确用字的现象,实现了一个学生带动一个
家庭,推普两级跳。
总之,推普活动是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我校将在各级领导
和全校师生的支持下,以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
识为目标,积极工作,使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再创佳绩。
【篇二】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戓略布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和文化自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国民语言能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不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文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
力支撑,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
二、活动时间
11日至17日
三、活动主题规范语言文字,弘扬娄东文化
四、活动目的通过本届推普周活劢,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
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为
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织落实管理
调整语言文字
工作小组人员
组长:仲xx
副组长:刘xx
组员:仲xx
召开语言文字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具体工作,进一步明确“推
普周”活劢时间、意义,明确学校本次推普周开展的活劢及各自的职
责任务。
(二)布置校园环境,营造宣传氛围
电子宣传本次推普周。(陶xx
负责)
校园网更新语言文字栏,增加本次推普周宣传的内容。(陶xx
负责)
学校黑板报宣传第20
届推普周活劢的主题和有关推普知识。
(各班班主任负责)
利用周一大联合晨会丼行“推普周”开幕式,对全校师生作推
普工作的动员,向全校师生发出“推普周”活劢倡议,介绍推广普通
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主题,同时把学校
推普计划贯彻到全体师生,布置落实推普周活劢安排。(仲xx
负责)
利用学校少先队广播,召开一次推普与题广播会,深化本次推
普周的主题。(尤xx
负责)
(三)开展活劢
丼行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负责人:郁xx)
参赛对象:2—6
年级全体学生。
在全班初赛的基础上每班推荐3—4
名学生参加全校书写大赛,作品内容健康向上。
全校学生进行整班诵读比赛(负责人:各班语文教师)
参赛对象:1—6
年级全体学生
要求:全校学生利用早读不午间活劢及阅读课时间开展以“推广
普通话,弘扬娄东文化”的诵读活劢。低年级以古诗文为主,中高年
级以诗歌为主。
进行“我是小小啄木鸟”改错别字比赛。(负责人:仲xx)
参赛对象:5—6
年级学生
要求:每班挑选4
名学生,利用中午时间参加学校丼行的以笔试
形式进行的改错别字比赛,评选出个人奖和团体奖。
选拔学生参加xx市第五届“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
(太仓赛区)的比赛。(负责人:徐xx)
【篇三】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
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戓略布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和文化自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国民语言能力,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我校积极做好第20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工作,制定计划如
一、推普周时间2017
月11日至17
日是第20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二、宣传主题
本届推普周的主题是: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推普周活劢,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
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大
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学生家长和周边社区进行普
通话宣传,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广大人民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宣传劢员,营造氛围。
利用周一(9月11
日)升旗仪式向全校教师解读推普活劢方案 及落实。
1.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处张贴以宣传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标语和宣传海报,利用电子屏显示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2.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等宣传标语,形成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
3.做好活劢的新闻宣传工作。
(二)利用传媒宣传,做到两个“一”
一次旗下讲话。(大队部)9月11
利用周一(9月11
日)升旗仪式,做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演讲,由
学生进行推广普通话的国旗下讲话,幵由德育处向全校师生发出倡
议,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主题,同时把学校推普方案贯彻到全体师生,布置落实推普周活劢安
一次主题班会。(各班主任、教导处)(时间9月11
全校各班利用品德课组织一次以“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
(三)做好系列活劢。
在学生中开展“写规范字做文明人”规范汉字书写活劢
各班在班级内开展“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规范汉字书写活劢,每班评比书写最漂亮的写字作品幵丏以板报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展示。
在教师中开展硬笔字书法比赛督促老师规范用字,发挥老师以身示范的作用。将推广普通话宣
传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授课用普通话、板书用规范字,幵引导学生在校园中说普通话,在作业、答卷中用规范字。
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劢发劢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纠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 丌正确用字的现象,实现了一个学生带劢一个家庭,推普两级跳。
4.在校外设立普通话、规范字宣传站点
在学校附近设立推普宣传点进行宣传。所需物品需提前跟程主任
联系。
5、宣传活劢后期总结 需收集活劢期间的方案、照片、新闻报道,打包后按照要求上报
当这句话以字正腔圆的京字京韵,从一个年老的驻防旗人的口中发出来时,坐在学堂里的大多数福建学生的反应是将其当成一个笑话,此时已经是1905年,帝国的立宪改革已经推行了3年之久,尽管朝廷设定的教育大计仍然以忠君为本,但大多数19世纪的“八零后”和“九零后”,只要稍涉时事风潮,便不难将自己定位为新时代的“国民”,对这些新晋“国民”来说,在第一堂“官话课”里听到的第一句讲词竟然是“主子”、“奴才”这些陈词滥调,自然会引起一番哄堂大笑。但很快证明,这件事一点也不好笑:一个叫林白水的人起而反对这种教授方法,“便捉将官里去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警告,告诫那些胆敢藐视朝廷设立的“官话课”的人将会遭到怎样的下场。
设立“官话课”,实际上是晚清少数朝廷和民间能够达成一致的政策之一,很多人相信,对一个人心涣散、摇摇欲坠的帝国来说,统一的语言理应是一种很好的黏合剂,就像1903年张百熙和张之洞在《奏定学堂章程》里所提到的那样:“各国言语,全国皆归一,故同国之人,其情易洽”。包括那位被拘捕关押的林白水,也是一位官话的热切拥护者,他把他对推行官话的满腔热忱都写在他创办的《中国白话报》的发刊词里。
20世纪初的中国正沉溺于一种在后来被称为“国语运动”的热潮之中,而福建学堂里的那第一堂“官话课”则成为了这场热潮中的一盆凉水。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这位旗人的教书方法陈腐老套,更是因为它唤起了一段湮没已久的不愉快的记忆。对帝国来说,这段记忆是它永远正确不败的荣光背后一抹失败的阴影,而对那些脑海深处仍然残存着这段200年前往事的民众来说,它是一个笑话。
皇帝的旨意:推广“官话”
“君心难测”,1728年9月5日,当36岁的许松佶跪在阶下等待皇帝问话时,心头也许会掠过这四个字。这是这名福建福州人第一次进京面圣,许并非科举正途出身,在此之前,他一直跟随父亲出门在外,为各省地方官员充当幕宾和吏胥。
按照帝国铨选官员的一般政治规则,像许松佶这种由吏胥进入仕途的出身被称为“不入流”,往往受到轻视。但从御案上方俯视他的那双眼睛,却恰恰属于一位不愿循规蹈矩的君主——雍正皇帝。在他的眼中,许的短板恰恰成为了长处。在写着许松佶生平履历的引见单上,皇帝对他做出的综合评价是“中上”,他称赞许“人甚明白”,是“有出息人”。但皇帝对他做出的最有趣也值得深味的评语,却是这位福建人“不似福建人”。
雍正将“不似福建人”作为一种好评可能出于两大原因:南海海盗肆虐,侵扰福建沿海,就在皇帝见许松佶的第三天,他还为海贼盗首黄万日行劫海上一案龙心震怒;另一方面,则是福建本地乡音,对深居宫中的皇帝来说,犹如群鸦乱噪,不知所云。因此许松佶虽是福建人却因为胥吏身份辗转数省失去福建特性这一点,才让皇帝倍加赞赏。所以,在称赞许松佶“不似福建人”的评语后面,皇帝接着写道:“言语亦清楚”。
许松佶当然不知道皇帝对他的评语,就像他不知道皇帝的龙颜一样,他更不知道这次引见竟会引发一场波及福建、广东两省的政治运动。许松佶被引见四天后,皇帝突然颁布了一道奇特的上谕,在谕旨里,皇帝首先指出对一名有着“莅民之责”的官员,“其语言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熟悉地方事务,而办理无误”,但是皇帝在引见大小臣工陈奏履历之时,却发现“惟有福建、广东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这显然是对许松佶这位“不似福建人”的福建人那口“清楚”的语言所做出的回应。皇帝更进一步指出,倘使再把这些满口乡音的闽粤官员委派他省任职为官,“又安能宣读训谕,审断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共知而共解”呢?
朝廷的意旨因为语言问题不能通过官员下达到地方,而“官民上下语言不通”的另一个弊端是地方政治将会被一群吏胥把持,皇帝认为这些吏胥会在代为传述这些闽粤官员命令时,“添饰假借,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者多矣”。而反过来,对福建、广东两省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肯定也不明白皇帝派来官员的语言,从而导致“上下之情扞格不通。
在皇帝自诩逻辑圆满的圣明烛照下,闽粤两省难治的病因终于找到了,那就是听不明白的语言,而治病良方也同样被皇帝发明出来,那就是在这两省推广一种“使人通晓”听得明白的语言。
皇帝的谕旨意味着实现,然而皇帝提供的只是一个理念,实现的方式却需要下面的官僚机构拟定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对朝臣们来说,首先要确定的是究竟哪一种语言才是皇帝心目中“使人通晓”的明白语言。答案毫无疑问只有一个——“官话”。
对清代人来说,“官话”指的是一种与各处土语乡音相对的通行语言,就像清代一本官话教材《正音撮要》中所解释的那样,“除各处乡谈土语、习俗侏漓不计外,其能通行者,是谓官话”,这种解释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天中国通行各地的“普通话”,但两者之间仍然有着微妙的差别:按照官方定义,现代的“普通话”是全国通用标准语言;但清代的“官话”却具有地域性,19世纪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就敏锐地发现“南京的官话与北京的官话不同”,而在明清小说里,我们还能发现“广东官话”、“苏州官话”、“扬州官话”、“蓝青官话”等等,它们都被称为“官话”,但这些说着不同“官话”的人也许彼此之间都听得费劲。
颁布谕旨的皇帝肯定有自己心仪的“官话”,那就是北京的“官话”。在颁布推广官话谕旨的同一年,皇帝还发布了另一道不那么引人注意的谕旨,规定鸿胪寺朝会上唱赞的序班官员,只录用“直隶、河南、山东、山西四省生员”。
但皇帝和朝臣都很清楚一点,让那些距离京师万里之遥的闽粤人士各个都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绝对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在一番权衡考虑之下,在各部议奏的最后方案中,只提到让广东、福建人学习“官话”,但并没有具体提是哪一种“官话”。但为了使皇帝的意旨不致成为一纸空文,朝臣特意拟定了具体的惩治办法,学习官话以八年为限,不然将停止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对帝国统治下的读书人来说,没有哪种惩罚比停止科举考试更重的刑罚,这等于是中断了这些人向上流动的唯一通道,对1728年的福建、广东士子来说,“官话”真的实至名归,与做官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nlc202309080951
在执行皇帝意旨方面,地方永远比朝廷提出的要求更加急进。上谕颁布后的一年时间里,福建各地就先后“奉文设立”了名为“正音”的书馆和书院110所,平均每个县都有一所。而广东更是走在这场钦定官话运动的前列,在每个城乡都设立社学“以训官音”,仅仅在南海县这样的社学就达到112所,番禹县也有47所,“他府州县名目尤繁”,根据一位学者的大致统计,整个广东省有2000所以上的正音社学在一两年内雨后春笋般新鲜出炉。
官话运动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迅速淹没了福建、广东两省,并且根据朝廷“通行凡有乡音之省,一体遵行”的议奏,这股洪流大有从闽粤向各地泛滥的趋势,在皇帝绝对意旨的推动下,似乎没有哪种力量可以阻挡这场运动蔓延全国。但仅仅上谕颁布的四年后,一名官员就以特殊的方式发出了异议的声音。
官员的疑问:钱从哪儿来?
杨永斌于1732年升任署理广东巡抚,他的仕途从32年前担任广西临桂知县开始,直到一年前才首次升任省级大员。多年仕宦生涯使他深知如何以安全方式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在这一年6月19日写给皇帝的密折中,他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提出他对这场泛滥全省的“官话运动”的看法,而是先详尽讲述了自己如何在皇帝的旨意下严禁私挖矿产和招募流民开垦荒地所取得的成效,而这一切当然都应当归功于“圣天子念切民依,计虑周详”。直到这篇长达数千字奏折的最末,杨永斌才小心地提及这场“官话运动”开展四年来的成果——也就是毫无成果。
按照杨永斌的解释,这当然不是皇帝和朝廷的政策有何不妥,而是这群广东士子不可救药。在密折中,杨痛斥这些广东士子“文艺庸陋犹在其次,而品行卑污,干犯行止有亏之案者,据各属纷纷详革,殆无虚日,且不谙官音者比比皆是”,实乃一群刁民。针对这种状况,杨永斌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重新修葺省城广州旧有的粤秀书院,将学政每年考试中的优等生拨入书院肄业,再让这些毕业的优等生各回本籍去教授那些“陋劣”之徒,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乍看起来杨永斌的奏折与之前颁布推广官话的上谕并无阻碍,但实则却暗度陈仓,将意图隐藏在字里行间。皇帝在上谕中认为是因为语言不通所以才导致闽粤两省民风浇薄难治,但杨却在密折中指出情况恰恰相反,是因为广东士人品行低劣,所以才导致学艺不精,官话不通。所以比起各地大张旗鼓地推广官话,是不是先提高广东士人的道德素质更是当务之急呢?
对杨永斌来说,答案毫无疑问是后者。不过,道德原因永远不会是最根本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则不会出现在密折中。皇帝钦定的官话运动所遭遇的最大阻力不是一群道德败坏的士子,而是一个更现实的原因:钱。
杨永斌在密折中暗含了这一点,在提出重修粤秀书院时,他特意提及会将流民垦荒所收的千余石官租用于粤秀书院的“膏火之资”,也就是作为书院的转向资金来源。尽管皇帝在批复同意了这一奏请,但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如果没有来自皇帝亲自下达的旨意,地方上连兴办一所学校都面临着无钱可用的窘况。
有清一代的财政制度在集权程度上位居列朝之冠,从制度上讲,地方征收的所有赋税都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只有朝廷才有权对其进行调拨分配。雍正的父亲康熙在位末年甚至规定,官员动用任何款项之前都必须得到户部批准,即使是地方上的常规开支也要上报中央逐项审核批准。如果严格按照制度规定,那么即使广东下属县里的一所官学要添置一张桌子,都必须要有北京旨意的同意。
严格的财政制度使地方官员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灵活手段,开辟正规渠道之外的源流来弥补地方经费之不足,比如对新垦土地隐匿不报,或是加派额外杂税,这些灰色收入当然是非法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这些灰色收入维系了帝国地方治理的正常运行。
杨永斌这样从基层县令一直做到省级巡抚的官员当然对此心知肚明,但这些官员的不幸之处在于他们恰恰遇到了一个最难缠的对手:雍正皇帝。雍正出名的充沛精力和以察察为明的鲜明个性,使他治下的地方官员进行暗箱操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所以,那些四年前奉旨大张旗鼓创办的正音社学必然面临经费来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创办还是维持一所社学,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而皇帝四年前颁布上谕时,只是把推广官话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推给地方,却没有为其提供配得上它浩大声势的专项资金,在帝国严格的财政制度下,是没有多余资金用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新兴地方教育机构的。
因此,在只有政策精神,却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地方官员就只有乞灵于他们早已谙熟的灰色手段。在广东,维系每所正音社学的资金是每年12两,如果按2000所计算,那么每年则需要支出24000两,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广东官员想出的办法是挪用地方存留库项,但中央划拨地方支出的存留款项中并没有正音社学一栏,所以只能借用地方正规官学的银两来完成皇帝额外派给的政治任务。尽管这种挪用公款的行为肯定不合规定,但既然皇帝和中央政府将自己非正式的需求置于各省仅有的存留库存之上,就不能责备地方官员难以恪尽职守。
而在福建,除了动用公费之外,同时也将原先地方正规官学经营的学田收入划给正音书院,在永安县,原先的义学被改造成正音书院,义学所属的学田自然也转入书院之手;而在浦城县,则干脆将祭祀朱文公祠堂的祠田拨入正音书院中。福建全省兴建的一百余所正音书院中,有半数是旧房改造再利用建造起来的。对地方官员来说,这些在皇帝谕旨号召下仓促建立起来的书院,在缺钱少粮的状况下能存活下去,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但奇迹不能持久。当杨永斌在奏折中写到“粤人狃于积习,历今四年,仍未能渐移”时,就已经在暗示皇帝这场“官话运动”已经走到了它的瓶颈。他巧妙地提醒皇帝,是应该重新审视“官话运动”的现状和它的将来了。
而对皇帝来说,他要思虑的还不止这些,1732年应该被认为是雍正的失败之年,他那些早年推行的极富个性的改革措施在这两年里弊端凸显,无论是火耗归公、欠赋清查还是皇帝为整顿各地风俗而特设的观风整俗使,都已经到了难以推行的地步,与这些困境相比,“官话运动”的失利只能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烦恼。在杨永斌奏折的最后,皇帝以宽慰的口气批复道:“皆属是当,嘉悦,览焉,勉为之”,仿佛终于找到台阶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三年后,雍正皇帝去世,他还来不及见到闽粤两省官话运动培养的第一批人才进京引见。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对已死的雍正皇帝,还是福建、广东民众,都是一种幸运。
nlc202309080951
朝廷的态度:不承认失败
1777年1月8日,距离雍正皇帝雄心勃勃开展的推广官话运动已经过去了49年,皇帝也已经由雍正变成了乾隆,乾隆接见六旬老臣陈汝捷,证明官话运动彻底失败。陈汝捷生于1718年,正是福建人,十岁时就应该赶上那场大张旗鼓的官话运动,49年后面见皇帝,陈汝捷的官话仍然相当“费力”,“应对每形艰涩”,这也是引见时导致皇帝疑心的直接原因。
同样的语言问题过了半个世纪又摆在了雍正的继任者面前,但乾隆得知真相后,并没有再次掀起大规模的推广官话运动,他唯一做的只是在陈汝捷的引见单上用朱笔注明:“中材,只可止此,水师派”,两年后陈因为功绩卓著升任福建全省陆路提督军门。他糟糕的官话水平并没有影响他的仕宦生涯,而与此相对的雍正皇帝那道独出心裁的推广官话的上谕却被一步步埋入遗忘的深渊。
这一埋葬的过程从乾隆皇帝正式即位的第一年就开始了。乾隆元年恰好是雍正当年规定的八年期限的最后一年,福建、广东的士子面临一场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语言考核,倘使考核不合格,这两省将会被取消科举资格。而最终的考核结果也证明确实不合格,“偏方士子溺于士俗,转瞬限满,而问以官话,多属茫然”。但朝廷最后的决定却并非严格执行雍正停其科举的严厉惩罚,而是决定“于八年之期,再为展限”,把最后期限再次延长到三年之后。
尽管在最后,中央仍然警告闽粤两省士子“倘嗣后仍延乡音教书之师,不肯学习官音,则三年之后,师生皆停考试,以示明罚”。但仅仅一年后,朝廷又下达新的决议,在这次新的决议里,不仅再一次承认官话运动徒劳无功,“通晓官话者寥寥无几”,更下令将原先从邻省派送教习官话的教职全部撤回。甚至连最终期限也被彻底取消了,按照官方的说法是“不必勒定年限,以俟从容之化”。
到1777年乾隆皇帝接见陈汝捷时,昔日轰轰烈烈的官话运动已经成为了一场遥远的记忆,那些少数仍然试图收拾这场失败运动残片、打算重整旗鼓的人,也在皇帝严厉的命令下被迫罢手。就在皇帝为陈汝捷糟糕的官话忧虑的两年前,一位叫汪新的福建学政上奏皇帝,希望恢复官话运动时每年对福建士子的官话考核,但皇帝在他奏折上的批示只是冷冷的“所奏毋庸议”。
而在民间,学说官话则成为了一个笑话,在乾隆年间流行甚广的笑话书《笑林广记》里,专门收录了一则官话的笑话,兄弟二人学了一二官话后,便在父亲面前故意炫耀,当父亲问弟弟哥哥去哪儿时,弟弟用官话回答说:“撒屎”,而这句话在土语里听起来像是“杀死”,结果让父亲大为悲恸,直到其兄回来,方才转悲为怒,小儿子分辩自己是“我自打官话耳”。父亲则骂道:“这样官话,只好吓你亲爷罢了!”
官话运动留下的记忆大都只剩下笑声,而官方则试图忘记这场失败的运动。直到20世纪初,新的“国语运动”兴起,才让人多少想起曾经有过这样一场失败运动。但这场国语运动和之前由皇帝的一条旨意引发的官话运动完全不同,它并非由中央通过层层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地推广,而是由民间兴起自下而上地逐渐扩散。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所思考的也不再是如何让皇帝能听懂臣民的语言,以便朝廷更好地统治;而是如何能像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一样,通过统一的语言,让全国民众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国家的国民。
1912年,进入新的共和国的国民,拿起新的第四册国文课本的第一课看到的是:
“中华,我国之国名也。自我远祖以来,居于是,衣于是,食于是。世世相传,以及于我。我为中华之人,岂可不爱我国哉?”
(摘自《凤凰周刊》)
【中学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计划】推荐阅读: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安排07-26
松树乡中心学校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07-12
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活动方案07-25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活动总结12-10
胜利小学第二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10-01
大名县职教中心第十五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06-13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07-16
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小结11-05
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工作计划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