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数学期末考试
( )1.A.fall B.spring C.snow D.winter
( )2.A.cloud B.wind C.sun D.ice
( )3.A.thought B.taught C.bought D.think
( )4.A.my B.mine C.yours D.your
( )5.A.make B.take C.cake D.wake
( )6.A.week B.weak C.wake D.walk
( )7.A.flowers B.grass C.leaves D.clouds
( )8.A.catch B.teach C.throw D.learn
( )9.A.there B.their C.here D.where
( )10.A.put on B.take off C.learn D.think
二.听句子,从下列图片中选出与所听内容相符的选项。(10分)
( )1.A. B. C.
( )2.
A. B. C.
( )3.
A. B. C.
( )4.
A. B. C.
( )5.
A. B. C.
三.听问句,选答句,按先后顺序填上序号。(10分)
( )1.By plane ( )6.A docter,I think
( )2.OK ( )7.It’s a TV.
( )3.It’s eight-three. ( )8.The red one.
( )4.It’s nice,but I like that green one. ( )9.Ten
( )5They’re hers. ( )10.Yes,please.
笔试部分(70分)
四.找出下列画线部分发音与所给词相同的单词写序号。(5分)
( )1.cat A.what B.map C.name
( )2.who A.no B.box C.soon
( )3.small A.short B.watch C.wall
( )4.colour A.pencil B.look C.school
( )5.what A.want B.name C.have
五.选择填空(15分)
( )1.Is it time____home?
A.to go B.to go to C.go D.go to
( )2.Here’s a card _____Zhang Bing.
A.of B.at C.for D.in
( )3.Who’s the boy_________the red dress?
A.with B.in C.wear D.on
( )4.Is Miss Fang hungry?No,she’s _________.
A.thin B.hungry C.thirsty D.fine
( )5._______apple do you want,the big one or the small one?
A.What B.Which C.Whose D.When
( )6.Please do your homework by_______.
A.yourself B.you C.yours D.your
( )7.I’m so poor.There is_______money in my pocket.
A. Little B.a little C.much D.many
( )8.Where are you?I’m ________the classroom.
A.In B.on C.under D.to
( )9.August has_______.
A.thirty B.thirty-one C.thirty-first D.twenty-nine
( )10.Are you________now?
A.siting B.sit C.sitting D.to sit
六.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0分)
1.There are five___________(dish) on the table.
2.She can__________(ski)on the snow.
3.There_______________(be)some lights on the tree.
4.Please__________(not open)the window.It’s windy now.
5.The monkey _______________(skate)now.
6.His father_____________(cook)meat and vegatables on the stove yesterday.
7.Jenny usually_________(eat)a sandwish for supper.
8.Let’s__________(help)mum make lunch.
9.They will_________(take picture)with the new camera tomorrow.
10.We brush our_______(tooth)twice a day.
七.连线.(15分)
1.How often do you brush your teech? a.I went to the store.
2.Merry Chirstmas. b.At 7:30 in the morning.
3.When did he eat breakfast? c.Thank you.
4.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They’re dirty.
5.Why? e.I am going to plant the tree.
6.Where did you go yesterday? f.Merry Christmas.
7.Are these dishes clean or dirty? g.I would like cereal,please.
8.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h.Twice.
9.Where is your school? I: Because I’m cold.
10.Your skirt is beautiful! j:It’s next to the cinema.
八.连词成句(10分)
1.bigger yours heavier my bag is and than
2.took picture climbed a mountain our holiday on we and
3.a classroom what beautiful
4.a park went by bike she to
5.Mike piano to is the play going
九.阅读(10分)
Sarah and Her Sister
Sarah has four sisters.They are Betty,Mary,Rose and Ann.Sarah is the oldest of the five.Betty is thirteen years old.She is two years younger than Sarah and one year older than Mary,Rose is nine and Ann is seven.
Sarah and Betty study in a middle school.Mary ,Rose ,and Ann study in a primary school.The primary school is near their home.They walk there.The middle school is far Sarah and Betty go there by bus.
判断正误:(对的写“T”,错误的写“F”)
( )1.Ann is older than Rose.
( )2.Sarah and Betty a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3.Mary, Rose,and Ann often go to school by bus.
( )4.Their home is near the primary school.
( )5.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their family.
十.阅读短文,选择最佳答案(5分)
It’s a hot day.A mother crow and her two kids are flying in the sky(天空)。They are very thirsty.So mother says to her children”Let’s find some water to drink.”They find(寻找)a jar on the floor.There are some water in the jar(广口瓶)。But it’s not full(满)。 But their beaks(鸟嘴) are too short.They can’t drink the water.Little crow don’t know what to do.Mother crow looks at the jar,then she asks her children to put some stones into the jar.Oh,the jar is full now!How clever the mother is!
( )1.It’s a_________day.
A.cold B.warm C.hot
( )The cow are__________.
A.Hungry B.thirsty C.sic
( )3.They put some_______into the jar.
A.eggs B.stones C.bananas
( )4.They put some_______into the jar.
Aeggs B.stones C.bananas
( )5.The mother crow is very________.
A.Clever B.beautiful C.bad
十一.根据图表信息写一段对话(5分)
Peter 来自美国,他12岁,他的父母都在中国。下表是他们各自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
NameLikeDislike
PeterRice,dumplingsNoodles,meat
Mr. BrownFish,vegetablesBread,milk
Mrs. BrownEggs,applesRice,cakes
要求:
1.所有信息必须用完,并发挥想象适当拓展对话。
2.条理清楚,意思连贯,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清晰。
3.单词数目不少于60.
听力材料
一.1.ten 2.here 3.shoe 4.pear 5.hat
6.fourteen 7.fifty 8.look 9.mother 10.doctor
1---5 BCBAB 6---10 BBCAB
二.1.The child likes singing a lot.
2.I often go to Beijing by bus.
3.Tom would like a hamburage for his lunch.
4.I want to go to the shop to buy some fruit.
5.Wupeng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1---5 BAACA
三.1.What’s sixty-one and twenty two?
2.Whose are they?
3.How can I get there?
4.Is it a fridge or a TV?
5.Which present is for me?
6.It’s your turn now.
7.How about this pink blouse?
8.What is the woman over there?
9.How old is that girl?
10.Is it my turn to sing?
顺序:3 5 1 7 2 8 4 5 9 10
笔试部分
四:BCCBA
五.1-5 ACBCB 6-10 ABABC
六.1.dishes 2.ski 3. are 4.don’t open 5.is skating
6.cooked 7.eats 8.help 9.take picture 10.teeth
七.1-h 2-f 3-b 4-e 5-I
6-a 7-d 8-g 9-j 10-c
八.1.My bag is bigger and heavier(heavier and bigger) than yours.
2.We took pictures and climbed a mountain on our holiday.
3.What a beautiful classroom!
4.She went to a park by bike.
5.Mike is going to play the piano.
九.TTFTF
十.CBBBA
十一.略
一、认识到位, 达成共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总复习开始要结合家长会、班队会等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毕业考试的意义、总复习的意义, 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好数学的机会。
二、内容明确、重点突出
在复习前教师必须做好两件事:第一, 要认真统领小学阶段的全部 (以高年级为主) 教材, 根据考试的指导意见重新审视基础知识, 再次剖析教材的重、难点;第二, 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和及时对调研情况的分析, 查找到学生的知识漏洞, 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要先优化复习内容, 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新颖性和难易的适度性, 要避免把原有的知识“冷饭重炒”。
三、有序整理, 形成网络
在整理与复习时,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 以教材为准绳, 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 织成网, 形成块, 只有真正做到串线成网了, 才能强化复习的系统性、全面性, 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四、精选习题, 提升能力
怎样通过必要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同时又防止机械的重复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一定的乐趣, 这就对复习课的练习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复习这些内容时, 应注意练习形式的生动活泼, 灵活多样。可以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 帮助学生区分异同点, 突出题目的本质属性;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不可停留在就题讲题的初级阶段, 要及时归类、及时总结、及时提升解题的综合能力。
五、因材施教, 分层要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两头, 确保及格率, 争取优秀率, 那样才能实现班级的目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 要及时检测、及时反馈, 可以先易后难, 渐渐加大难度,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毕业考试这最后的“战役”中获胜, 成就每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最后的精彩, 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努力去做到的!
六、复习中要想真正做到有效, 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师生关系。
复习阶段是紧张的, 师生关系也变得敏感。教师要能真情投入, 要用真实的情感与学生交流, 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只有师生都动起来,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整个班级才会有希望, 实现班级目标。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复习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
2. 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关系。
复习的效果主要是由解题能力来反映和衡量的, 而解题能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得准确、牢固。
复习的普遍倾向是忽略基础知识而盲目做题, 不是从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做起, 而是一味钻难、偏、怪题, 甚至试图猜题、押题。学生做题时往往是概念不清、似是而非、思维紊乱。
3. 要处理好做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多做题, 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需要一定“量”的作业来保证, 否则很难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为数学素养。但质量是数量的灵魂, 切忌重数量、轻质量, 顺手牵养, 盲目做题, 而要有计划, 精选习题, 举一反三, 总结规律。在典型习题中吸取丰富的“养料”, 掌握分析, 思考和解题的方法、技巧, 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储冬生.关于数学复习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 2007, (5) .
考点1:数的读写、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
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数的读写、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1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295330000人,这个数读作()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为()人。
分析和解答读数时从高位往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完亿级加读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加读一个“万”0000,读作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求近似数采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千万位是9,向前一位进1,所以1295330000人≈13亿人。
练一练1:我国目前土地沙化面积达到一百六十八万九千平方千米,这个数写作()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平方千米。
考点2: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
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数位顺序表的掌握情况和对计数单位的理解情况。
例2一个数的百位和百分数都是6,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分析和解答这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最低位是百分数,这两个数位上的数都是6,其余各位就是十位、个位、十分位,这些数位上的数都是0,所以这个数写作600.06。
练一练2:一个数是由8个亿、5个百万、2个万和9个千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考点3:数的大小比较
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的掌握情重点考查同学们对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例5从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素数、最小的合数、最小的奇数中选三个数组成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分析和解答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奇数是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都是3的倍数。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个位上一定是0,则最大的三位数是42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练一练5: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考点6: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重点考查同学们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6已知m=5n(m和n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则m与n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分析和解答如果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根据m=5n可知,m是n的5倍,则m与n的最大公因数是n,最小公倍数是m。
小学数学
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新洲镇中心小学 2016年7月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从六个年级的六张试卷总体上看,具有以下几项特点:(1)、适合新课标理念,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全面,注重能力培养,体现了知识综合,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2)、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3)、题目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4)、注意了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2、试卷得分情况:
一年级:平均分:95.74,及格率: 99%,优秀率:96.46%。二年级:本年级共有4个班,平均分: 88.85分,其中最高的班级平均分92.85分,最低的班级平均分86.03分,相差6.82分。三年级:本年级共有4个班,平均分:85.74分,及格率: 90%,优秀率:62.46%。四年级:平均分:78.31分,其中最高的班级平均分85.2分,最低的班级平均分73.4分,相差13.8。五年级 :共有125名学生,平均分75.25分,及格率96%,优秀率56.6%。
六年级:本年级学生共132人,平均分75.36,优秀率:52%,及格率: 83%。
二、试卷评析
从数学试卷的质量分析看,这次小学数学试卷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测,难易适中,基础题和爬坡题的比例适中,少量题目灵活,兼顾了好中差各类不同学生的答题需求,注重对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考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检测。
三、卷面答题情况及质量分析
1-3年级大部分同学计算能力较强,出错率较低。四年级数学,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例如简便计算、选择题、还有基本的动手操作都掌握的较熟练,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年级数学,学生对计算题及解方程、统计的相关知识掌握的较熟练。
从卷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有一定爬坡度的题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第5题:两摞规格相同的碗整齐地叠放在桌子上附图,一个碗的高度是多少厘米?通过计算说明。大多数同学没有认真理解叠放一词得意思,结果把算式列错了。五年级数学,计算方面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以及解方程的方法,能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虽是如此,这部分知识得满分的人还是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粗心所致,其次是学生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画下来掌握不十分好。从各个年级的卷面答题情况看有这样一些共性,一是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对其它方面的能力普遍要强,而学生失分较多的是有一定难度的比较灵活的题目,四、今后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要让学生感悟、体验,不断完善,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改进课堂教学。新课引入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们要本着“数学生活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3、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缩小同年级之间的差距。
4、练习设计多样化。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部分,练习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多样化上。
一、填空。
1、如果15X是一个假分数,同时16X是一个真分数,X是()(X为整数)。
2、一个数加上5,同时这个数能被2、3、5整除,最小是()。
3、一段路长6米,已经修了61,还剩()米。一段路长6米,已经修了61米,还剩()米。
4、一个小正方形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拿5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排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项工程,甲单独做成15天完成,乙单独做成10天完成。两队合做()天完成。
二、选择。
X∶5=6∶YX和Y成()比例。
①正比例②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一种商品先提价格10%,后来又降价10%,结果售价()
①比原来提高了②比原来降低了③和原来相等
3、把10克食盐溶入100克水中配制成盐水,食盐和盐水的重量比是()①1∶10②1∶11③10∶1④11∶
1三、解方程。
3X-16×3=1029∶X=4.5∶0.8
四、解决问题
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每天生产50只,实际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生产任务?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方向和位置、表内出发、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最后的总复习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对“倍”的知识了解的更加清楚。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比较熟悉地掌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计算简单的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6、通过整理和复习,正确认识角,能区分直角、锐角、钝角。会画直角,并能正确数角的个数。
四、复习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
3、进一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五、复习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做到当堂达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六、复习时间安排
12.21——1.7进行分类复习,并穿插模拟测试。
一、PISA数学素养测试框架
PISA数学素养测试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1) 学生需获得的数学知识内容; (2) 需要进行的过程; (3) 学生遇到问题并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境, 即内容、过程、情境维度。具体列表如下:
为了便于理解, 形象化的构建如下的框架:
PISA数学素养测试特别在过程维度中提出了“数学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八种能力: (1) 思考和推理, (2) 论证, (3) 交流, (4) 建模, (5) 问题提出和解决, (6) 表述, (7) 运用符号、形式和技术的语言和运算, (8) 运用辅助设备和工具等;而将数学过程中所激发出的能力归为三个能力群, 每个能力群中都含有这八个能力, 但要求不同, PISA都给出了明确的描述。
二、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测试与PISA数学素养测试比较
上海初中数学也有较大规模的评价测试, 其中有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测试 (以下简称“上海数学中考”) , 由于这两种测试, 性质、目标、参与对象等诸多的不同, 它们是完全不同意义的测试, 且有如下几个主要的不同点:
1. 数学的素养
PISA数学素养测试是基于对素养 (literacy) 的认识。literacy一个意思是指读写能力, 另一个意思来源于词汇literate, 而它又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tus, 即有文化。在现代语境中, literacy通常指读写能力。但是其扩展用法, 如计算机素养, 文化素养, 包括科学素养, 其含义往往和“素养 (literacy) ”当初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可以生发出许多新的含义。由此PISA对数学素养有了一个界定:数学素养是个体作为一个积极的、关心他人以及反思的公民, 识别和理解数学在世界上所起作用的能力, 能进行有根据的判断的能力, 并且能在个体生活的需求时, 运用和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
同时PISA数学素养的测试中, 当然也包含了读写能力, 数学是一种简明的语言, 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学习数学中的术语、事实、符号、特定数学内容下的特定运算的程序和技巧、以及每个数学领域中的概念结构、相关定理, 学习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 而且他们必须学习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各种情景下的非常规问题。
而“上海数学中考”, 没有基于对数学素养的考量;《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试行稿) 》在课程理念中对数学素养有专门的论述:“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 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这与PISA所论述的数学素养有所不同, 我们所指的范围更广, 更强调数学素养形成的途径与载体;而PISA数学素养更强调的是公民运用数学的能力, 即在面对实际问题, 在运用数学解决现实情景问题中所体现的能力。
2. 测试的目标
PISA测试是基于对数学素养的理解, 它的“评估是具有前瞻性的, 着重于年轻人运用知识和技能迎接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它更关注学生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潜力, 以及所激发出的综合能力, 也就是它更关注学生使用他们所拥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做什么, 能解决怎样的问题, 而且解决的不只是数学内部的问题, 更多的是解决生活、工作遇到的真实的问题。
而“上海数学中考”或平时课堂的测试, 更关注的是经过四年或一个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反映在学生的个体上, 他 (她) 所掌握的程度;也就是关注学生个体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并且关注的重点是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至于在真实情景下如何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很少涉及。
由于两者的目标的不同, 所反映出它们测试内容和结构的不同。
3. 测试的内容
两者从内容维度有相同的地方。PISA的内容分为四大领域:空间和形状;变化和关系;数量;不确定性。“上海数学中考”的内容分为五大领域: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图形与几何。方程与代数和函数与分析可以看作为属于变化和关系, 这样只从内容维度看, 两者是基本一样的, 但由于各国 (地区) 的数学课程是不同的, 故未看到更细化的具体的知识内容, 事实上也没有更细节的内容, 只是一些简单描述。而“上海数学中考”列出了共99个具体考试内容, 并将每一题都归为具体考试内容中的哪一条。而PISA中的题只能归为哪个大领域之中。我们要考查的知识内容和要求要多于并高于PISA, 如代数式的运算、几何的证明PISA几乎不涉及, 但PISA测试中有些空间图形和图表的测试, 我们基本不涉及。
2009年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多数内容相当于我们数学八年级以下的课程内容, 有些内容是学校数学课程以外的知识。但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重点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 模型的解释能力;在内容维度中PISA非常关注不确定性即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的测试。
PISA数学素养测试与“上海数学中考”这两者的差别是由其测试目标决定的;因为PISA不要求测试数学学习课程的全部, 也不受各国学校数学课程的约束;测试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课程中的内容还包括可能发生在学校外的学习。因此, 这样粗分领域的做法是适合PISA测试的特色之一;同样“上海数学中考”细化考试内容也是由它的测试性质所决定的, 但对能力的要求较为模糊。
4. 试题的背景
PISA所有数学测试题的呈现方式是以一个主题为单元, 文字描述实际背景, 学生需要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突出了数学试题的现实性, 强化了对文字的理解, 以及在真实的新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上海数学中考”中也有应用题, 但主要还是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人为的编制, 并受到了现实、方法、内容、要求甚至包括运算量等条件的限制, 很难编制出真正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经历的、或将要遇到的问题。另外受时间限制, 中考命题人员也很难在一周左右短暂的时间内编制出真正符合现实生活、又符合课程标准的试题。
PISA数学素养测试从离学生生活距离近到远将背景分为个人的、教育和职业的、公共的、科学的。而我们的测试中的数学问题基本都属于PISA中离学生距离最远的科学背景, 可能长期进行这样的教学和测试, 使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弱;虽然课标和数学课本已经注意此类问题, 在新教材中已有大量的体育类、经济类、生活类等问题的设计, 但在平时的测试中这类现实问题的比例过小;我们应当考虑在测试中适当增加个人的、教育/职业的、公共的能“数学化”的问题,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技术的使用
PISA将运用辅助设备和工具作为一种过程性的能力, 这包括知道和使用辅助设备和工具 (包括信息技术工具) 去辅助数学的活动, 并知道辅助设备和工具的局限性。PISA的政策是允许学生平时在学校内使用的计算器和其他工具;并认为:如果取消这个资源对平时就使用计算器解答问题的学生是不利的。事实上, PISA数学素养测试是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等工具的。
在上海市的数学课标中, 明确指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在各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引进计算器。计算器应成为学生在数值计算和探索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学具, ‘机算’与笔算、口算都是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使用的计算器, 包括科学计算器、函数型计算器, 有条件的学校可引进图形计算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也都涉及到相关繁杂的运算, 如:开方、非特殊角的三角比的运算等等, 现都采用计算器去处理, 这样既简便, 又省下时间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标, 在上海平时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允许使用技术, 包括使用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改善数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和呈现方式;允许学生在计算机 (器) 环境下自主学习, 进行计算、实验、探索和研究, 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 在“上海数学中考”中是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工具。如果评价不考虑教学的实际, 不依据课标的要求, 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利的。
6. 评卷的理念
现今我们的中考数学评卷是评价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后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程度, 即在寻找学生正确解答问题过程和结果时, 发现他们的缺陷, 并用分数加以显化。同时, 对于某些可以区分思维层次的问题, 又采用一刀切, 未能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这样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和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未发挥积极的作用;而PISA评卷中是有层次地区分学生的思维, 努力发掘学生解答中所蕴涵的合理成分;甚至只要学生回答的其他要素是不相关的而不是矛盾的, 那么不相关的内容可以被忽略, 回答可以得分。这种激励、发现亮点的原则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7. 评价的一致性
PISA每三年一个重点 (2009年是阅读) , 九年循环;所收集的数据是动态的, 因此PISA测试考虑两次或更多次评价同一重点时, 如何保持测试从内容、领域、难度、能力要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正是PISA测试关注了这一点, 才体现了它的发展性评价和动态评价的功能, 对不同时期、相同重点的测试结果的描述和解释评价才有指导意义, 对各国 (地区) 之间的比较才有实际的价值。
而“上海数学中考”每年举行一次, 但缺乏年与年之间的一致性、稳定性分析和研究, 对数据的描述和解释也不够。有时, 难度差异性很大, 没有体现发展性评价, 基本没有发挥评价的反馈、诊断功能。如果我们能参照PISA, 对中考的稳定性、一致性进行研究, 那么我们可以对某个区、学校, 乃至全市的中学数学学业水平的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并从中寻找原因, 从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使中考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认定, 而是诊断数学课堂教学, 促进改善数学教学的评价。
三、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我们对PISA数学素养测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并经历了评卷的整个过程, 有了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特别对我们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以下启示:
1. 关注数学阅读, 提高理解能力
PISA的试题以单元形式呈现, 文字阅读量较大, 要理解题意, 必须独立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 很少关注学生的阅读;问题的呈现一般文字也较短, 教师分析讲解较多, 没有为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问题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新情境问题学生更是不知所云;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解应用问题时, 已经发现, 学生存在很大的困难, 主要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强, 不会从问题中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 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存在困难。这给我们启示,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般能力,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 在某种意义下, 学习始于阅读, 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因此, 平时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切实关注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 教师要有学法指导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阅读环节, 关注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
2. 重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经历“数学化”过程
上海的课标中没有“为生活而学习”的论述, 但也是非常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和应用, 如在课程的理念中指出:“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方面要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 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总目标中要求:“能从数学的角度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会从中提出问题, 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具有对数学与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体会, 知道数学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内容与要求中:如在数的整除、比和百分比、正比例和反比例函数、概率统计等, 都提到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对于“数学化”, 上海的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同时给学生创设反省活动过程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 应展现基本概念的抽象和概括过程, 基本原理的归纳和推导过程, 解题思路的探索和形成过程, 基本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过程, 数学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要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使学生获得‘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经历”。因此, 在课程层面我们对“数学化”也是关注的, 教材中也有许多生动的实际生活的例子, 涉及到的范围很广, 有体育、经济、生活、航天等;但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和评价中, 教师更关注的是数学内部问题的“数学化”, 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数学化虽有涉及, 但比例较小, 重视不够。其实,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可以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背后的相关潜能,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果我们对此有所认识, 那么, 通过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能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
3. 鉴别不同的思维方法, 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功能
PISA数学素养测试对有些测试结果的评价, 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学习成绩的认定, 而是用代码区分学生因不同思维所给出的解答, 即使给出解答是正确的, 因方法的不同也会给出不同的代码, 从而可区分出学生对数学问题不同的思考。这样的设计可以反映出数学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信息, 对这些代码进行统计分析, 使代码所代表的相关信息被提炼和发现, 从而用来改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我们平时的测试很多, 大都只对学习结果给出一个分数, 而对应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 不做区分和分析。其实, 这样就失去了许多对数学课堂教学有用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可能正是改进、调节数学课堂教学所必须的。因此, 如何改进我们的评价方法, 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馈功能、诊断功能, 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框架结构, 比较了PISA与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测试的异同, 并在参与PISA2009上海数学素养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国内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PISA,数学素养,上海数学中考,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研究中心译.《面向明日世界的学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 2003报告[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2].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2006.
[3].The PISA2003Assessment Framework---Mathematics, Read-ing, Science and Problem Solv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4].PISA2006 (2003) Technical Report, http://www.pisa.oecd.org.
[5].王蕾.PISA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J].数学通报, 2009, (7) .
美国小学生也要期末考试吗?美国小女孩奥利维亚说,美国各个州和各所学校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她在加利福尼亚州,在她的学校,一年级和二年级是没有期末考试的,每年学期末,学生、老师和家长会举办一个大型派对,庆祝快乐学期的结束;从三年级开始,考试才逐渐多起来,除了阶段性的考试,还有全州统一测试。
应对期末考试,奥利维亚也要复习、做大量练习题吗?她反问,考试之前她也要像平时一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比如阅读作业、研究作业等,这算不算复习?在奥利维亚看来,考前学习节奏与平时学习节奏没有什么太大不同,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脑中的知识,然后去考试就可以了。
不过奥利维亚提到,有些老师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会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总结课”,把整个学期学过的知识串一遍。她举例说,她曾经的历史老师诺顿太太组织的“总结课”很有意思,她让同学们穿上“古时候”的服饰来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表演情景剧来重现那段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和观众会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答对了有奖励,答错了要接受惩罚。“大家又唱又跳、又玩又乐,在这个过程中回顾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她说。
德国:年终成绩单展示整个学期情况
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达尼尔•盖特纳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说,在他所在的州和学校,小学一、二年级没有考试,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要进行各学科的阶段性测试。
达尼尔说,尽管一、二年级没有考试,但是从进入学校开始,每年期末学生和家长都会收到一份“成绩单”,这份“成绩单”展示了学生整个学期的在校表现,包括学习方面、社交方面、实践活动方面等,在学习方面,又包括日常作业完成情况、考勤情况、阶段性测试的分数等。“当然了,一、二年级的"成绩单"上是没有分数的,只有评语。从三年级开始,"成绩单"上既有分数又有评语。”他说,在德国,1分表示非常好,2分、3分、4分次之,5分代表不及格,6分说明非常差。
达尼尔告诉记者,很多学生和家长还是比较看重分数和年终“成绩单”的,当学生拿到1分时,作为奖励,家长会实现学生的一个愿望;如果学生总是拿4分以下,家长也会比较着急,会限制学生玩电脑、玩游戏的时间。“有的学生为了避免不及格或为了拿到一个较好的分数,会花钱请高年级的学生帮自己补习,那些高年级的学生能因此拿到报酬。”他说。家长拿到“成绩单”后,可以与各科目的老师交流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一般而言,老师会留更多时间给那些“成绩单”不太“好看”的学生的家长。
日本:呈现“两极分化”态度
日本学生一年有三个学期,每个学期末都有一场考试,不过与国内同年级孩子的期末考试相比,日本低年级孩子的考题比较简单,题量也不大,氛围很轻松,年级越高,考试的紧张气氛才明显一些。
日本孩子和家长对期末考试呈现一种“两极分化”的态度。她说,在公立小学校,不仅平时作业少、学业轻,对于期末考试,学生和家长似乎也不会过于在意,每个孩子的考试成绩用“优”“良”等四个等级来表示,孩子彼此之间是不公布成绩的,在家的时候,有的孩子会稍微提一提考试情况,家长也不会多问,除非出现很严重的情况。
一、试题分析
1、试题质量分析(1)、试题题型分析
试题由填空、选择、判断、比较、计算、作图、统计及解决问题组成。题型全面,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
(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本试题适合新课标理念,难易程度适中,题型多样,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教材重点。教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点涵盖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分析
本试题内容全面,覆盖面广,注重能力培养,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且重点突出。教材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本次考试中解决问题和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贯彻始终,知识点考查很全面。《标准》认为,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一题5、7、9,二题6、9等,挑战性(如应用题第一题、第三题等),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体验数学问题的严谨性和挑战性,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4)试题与新课改的对应分析
本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动
手能力、并让学生通过此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份试题八题的第一题和第三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来源于生活,但又在题意的表达方面做足了功夫,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又必须细心认真的思考,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2、试题质量评价
五年级数学试题,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全面,难易适中,侧重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生活数学,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显著特点:
(1)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如六题1题、2题,在学生想、画的过程中发展其空间观念,动手实践的能力。
(2、)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一题7,8及应用题,这些题目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感受到数学的挑战性。
3、今后命题建议
(1)分解质因数是本册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否应进行考查。(2)题目类型能否进一步新颖多样。(3)能否增加一些旋转问题的题目。
二、试卷分析
1、等级情况分析:
从做题情况看,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说明部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稍差。
2、学生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学生对基本计算的掌握较好,统计、作图能力很高。相比较而言,应用题失分较多,说明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稍差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填空:第6题、7题失分较多,第6题考查倍数的特征的性质,学生知识点不会灵活应用导致失分。7题连系实际因学生不能根据题目情况正确思考导致失分。
(二)、选择:2题部分学生失分。原因在于此题对余数的性质掌握不好。4题少部分学生因对题目理解不够仔细导致失分。
(三)、6题少部分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的定义理解不够透彻而错判为正确。9题出错率较高,原因是余数性质掌握不好。10题对面积公式理解不好导致失分。
(四)、第3、4题,不注意观察题目特征导致失分,粗心造成。(5)、3简便计算:估算1,基础知识乘法分配律掌握不好导致。脱式计算中,部分学生虽然弄清了运算顺序,但部分计算结果错误,这与学生计算不够仔细有关。
(八)、应用题:相比较而言,应用题部分失分较多。其中,1、3两题出错最多。1题,部分学生不能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忘记加上第一层的楼高做错。3题,学生读题不够细心,把边长当做面积来算导致失分。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以县教育局、镇教研室“三环节”指导意见为指导,扎实推进课前预习、课中改进、课后检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次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理,发现其长处,挖掘其潜力,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4)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毕业数学期末考试】推荐阅读:
小学毕业数学考试题12-10
小学毕业考试数学模拟测试题06-07
毕业考试小学语文10-16
温州小学毕业数学04-21
人教版小学毕业考试09-18
小学毕业考试卷10-09
惠农小学毕业考试答案01-28
小学数学毕业考泉州11-2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03-02
小学毕业考试知识点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