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观后有感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旗渠观后有感(共8篇)

红旗渠观后有感 篇1

今天,教育局党办室组织了各学校党支部在尚河半岛太平洋电影院观看大型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我代表龙结镇新莲小学党支部有幸参加观看。该片集中表现的是长征精神。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 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 月,黎平会议召 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 年 1 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 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 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 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 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 年 10 月中国 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 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 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长征途中, 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 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 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 100 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 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 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 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 就能够成就大业,创造辉煌。 80 年前的长征是这样,80 年后的今天也应该是这样。 党员干部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可是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面前,不能勇挑重担,畏畏缩缩,连自己的本分工作都不能很好的完成。怕吃苦。还有部分怕吃亏。涨工资时生怕给自己少算了,交党费有生怕给自己多算了一分;更有退休党员干部,退休了,躲着不交党费了。殊不知工作、工资来至于党和政府,没有共产党的奋斗,哪有今天的工资?觉醒吧,每一个人身体,受到医保的恩泽,每一个人的精神,受到了教育的照耀,你的身心都是党和政府投资造就的。医疗与教育给了我们每个人强健身体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以此造就了幸福的家庭。有什么理由不交党费,少交党费?党给了我们几千工资,你给党组织几十就心疼!人民群众也要发扬长征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家富裕了,要听从党的召唤,不能铺张浪费,要勤俭节约,居安思危,努力创建美好的明天。青少年学生要不断的收入学习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照耀我们在学习上不断克服困难,永不言败,去不断地取得胜利。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加努力的去完成好明天的工作,把学校的整体建设推向前进,特别是先 把当前的均衡迎检的工作做扎实,让自己放心,让领导放心。 让长征精神永远照耀共产党人前进,永远照耀人民群众前进!长征是不朽的永远的丰碑!

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范文

今天,公司组织在电影院观看红旗漫卷西风,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录片 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 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 月,黎平会议召 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 年 1 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 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 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 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 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 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 年 10 月中国 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 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 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长征途中, 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 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 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 100 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 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 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 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 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82年前的长征是这样,82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红旗漫卷西风观后感600字

长征故事,从小就开始听,但儿时的我却从来没有深刻理解过长征这两个字的含义。

长征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再现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红四方面军历经挫折、辗转北上;红二、六军团突破重围,转战云贵、进入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以及中国工农红军三大方面军会师的长征史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在长征胜利之后的喜悦和豪情,但通过观影,我才真正了解到长征路途中有多少的艰难险阻:不仅需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上有飞机轰、下有炮弹炸),还要处理红军内部的斗争(王明路线、张国焘争权);不仅需要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雪山、河流、荒草地),还要面对补给的缺乏(断粮、缺医少药)……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红军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了所有困难,但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据大致统计,长征途中红军约损失18万人,因此可以说是万千战士用血肉之躯,串联起了这一条走向胜利的长征之路,这条道路以血与火的英勇壮举和伟大实践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功勋。

红旗渠观后有感 篇2

此次纪念活动将以海内外举办座谈会、主题展示活动、文化交流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中,对两位剧作家创作的优秀剧目进行展演,是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于7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盛大开幕,历时近2个月,涵盖汤显祖4部经典传奇剧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共7台昆曲经典剧目,演出11场次。演出团体由4家优秀昆曲剧团担任,分别是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此次展演以《南柯梦》作为收官之作圆满结束,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空前热烈。古曲新唱彰显了中国传统戏曲古典美学与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堪称百年难遇的昆曲佳作。

一、优秀剧目展演的压轴之作——《南柯梦》

为什么将《南柯梦》作为优秀剧目展演的压轴之作?在笔者看来,其因有三。

第一,《南柯梦》传奇古本的历史魅力。

此次《南柯梦》全本搬演,共44出,分上、下本两场演出。传统昆曲近百年来,多以演出经典折子戏作为基本演出形式,《南柯梦》的全本搬演,弥补了昆曲表演原貌呈现的缺憾。它以“连台本戏”的完整规模重现了400年前昆曲艺术的原始韵味,重新挖掘了传统剧目的艺术表现力。剧中所有唱词念白和曲牌均采用汤显祖传奇原始剧本,仅对剧目作删节并未作改动。

《南柯梦》本身就是一部历经岁月打磨和历史传承的传奇剧本。“传奇”在唐宋时期指内容奇异的文言体小说,以后的宋元南戏和元代杂剧有时亦称作“传奇”。发展至明代,“传奇”逐渐成为专指由南戏发展起来的南曲戏曲剧本,务求情节新奇。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就是明代传奇剧本的巅峰之作。清初戏曲家吴梅认为,四梦中“惟南柯梦最为高贵”。传奇剧本《南柯梦》最初名为《南柯记》,是根据唐朝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成。汤显祖之前,还有上虞人车任远所作杂剧“四梦”,其中亦有《南柯梦》。车氏《南柯梦》已佚,汤显祖存世刊本较多,主要有明万历唐氏广庆堂刊本、明万历刻臧懋循订本、明刻《玉茗堂全集》本、明崇祯刻独深居点定本,较流行的是民国间《汇刻传剧》本,建国后保存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汤显祖戏曲集》本、《汤显祖全集》本。本次展演的《南柯梦》所有台词全部摘录自明代汤显祖传袭下来的原始剧本,为听众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古代戏曲艺术和辞藻创作的魅力。

昆曲《南柯梦》囊括古今奥义,词义深邃,韵律曲折。在故事情节上不拘泥于单一的爱情主题,赋予了超越性的禅宗美学思想。由正生角色作为人物线索的人生悟道成佛历程,刻画了主人公淳于棼在官场社会、情感生活、世间世外上面临的人生际遇和抉择。故事时间跨度从主人公少年到暮年,达30年之久。故事场景跨越人间与蚁国,最终由人间到佛国。全剧几乎涵盖生旦净末丑所有角色行当,文戏和武戏交替演绎,充分展现了昆曲艺术的闳约深美和博大精深。在戏剧的表现手法上,该剧采用以物喻人的比拟手法和由梦生情的超现实主义构思。这部传奇剧本以“人生如梦”的描摹为基调,故事场景游移于梦境与现实转换交织的过程中,戏曲情节中穿插了佛法义理和经书梵呗。

《南柯梦》讲述了唐贞元年间,淮南裨将淳于棼因贪酒误事失官归里,郁闷寡欢。一日去寺庙听禅师讲经,恰逢槐安国国母派遣侄女琼英郡主来此为女儿瑶芳公主召选驸马。琼英相中淳于棼,归告国母。淳于棼酒后在寺庙庭院中的大槐树下酣然入睡,梦见紫衣使者将其迎至大槐国召为驸马,后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在南柯郡20年,淳于棼经历了官场沉浮以及和瑶芳公主的爱情生活。后檀萝国入侵,部将周弁错失战机,公主病故,淳于棼被诏还朝,遭朝中右相所忌,国王听信右相谗言,遣其返回人间。淳于棼梦中惊醒,杯中酒尚温,追忆梦境,掘开槐根,蚁穴历历如梦中之国,檀萝国即不远处上附藤萝的檀树。在契玄禅师点悟下,淳于棼做水陆道场超度蚁国众生后,顿悟超脱,立地成佛。故事通过风流才子淳于棼梦中入大槐安国,经历美满婚姻和宦海沉浮,由“情著”至“情尽”的人生历程表达了“人生如梦”的创作旨意。“情尽归佛”的结局表现了汤显祖晚年笃信佛禅出世的人生追求。

第二,昆曲古朴传承的艺术魅力。

此次《南柯梦》在唱腔的谱曲格律上也严格遵循了《纳书楹曲谱》的古本。《纳书楹曲谱》是清代乾隆年间由苏州叶堂选辑校订的昆曲曲集巨著。叶堂尤善音律,乾隆五十四年起,他严格恪守昆曲曲谱格律和平仄声韵的唱词,以50年的唱曲经验历时3年整理增补校订了《纳书楹曲谱》。叶氏第五代传人周传瑛和俞振飞晚年打破了曲谱秘传的规矩,精心培养出身梨园世家的周雪华,传授其古谱译谱心诀。周雪华的曾祖父周钊泉是清朝光绪年间第一昆剧名小生;祖父周凤文也是上海著名昆剧演员;父亲周云瑞是著名评弹演员。周雪华本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作曲系,师从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和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经过六代人的传承,周雪华将《纳书楹藏板》中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工尺谱翻译成简谱,加入原著念白和角色设计,出版了有唱有念白的全本。本剧由张继青的“御用笛师”——孙建安担任音乐设计。《南柯梦》音乐编修亦是本着“修旧如旧、溯本求源“的原则,在韵曲风格上继承了南昆“情正而调逸,思深而言婉”的音乐风格。

本次演出是历经昆曲大师和业内方家反复推敲打磨的精雕细琢版。《南柯梦》的筹备工作于2008年展开,历时8年,从剧本的修订到物色艺术创作群,以及演员团队的严格考察。担纲此次演出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以古典质朴的风格著称,剧中扮演淳于棼和瑶芳公主的两位主演是昆剧院的第4代优秀青年演员施夏明和单雯。全剧由国宝级昆曲大师蔡正仁和张继青分别担任艺术总监和艺术指导,他们从手、眼、身、法、步等各方面对演员们进行指导和训练。在戏曲表演上,保证了《南柯梦》的演员们严谨细致地沿革了昆曲的传统表演原则,以传统唱腔、身段、眼神、走位、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综上所述,传奇昆曲《南柯梦》虽然是新打造的剧目,但是无论是在文本考订,还是唱腔韵曲方面,都严格遵循昆曲的传统程式规范,讲究修枝删叶,去芜存菁,不离本根。演员在“唱念做打”上还原了昆曲的古典面貌。

第三,明星主创和梦幻表演团队的创新协作。

整台《南柯梦》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缘于明星主创和梦幻表演团队的完美协作。除了上述提到的蔡正仁、张继青、孙建安外,台湾新生代艺术奖导演王嘉明首度跨界执导,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服装设计师赖宣吾担任服装设计和造型设计,国际舞台设计大奖获得者黄怡儒担任舞台设计师,台湾知名灯光设计师王天宏担任灯光设计,等等,强强联合的主创和设计团队共同塑造了别出心裁的昆曲新作。主创团队在极力复原昆曲表演原貌的同时,引入了现代新鲜元素丰富戏剧舞台表演。

群星荟萃的表演团队和旺盛的音乐创作力是《南柯梦》成功的根本。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坚持对昆曲传统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致力于古典名著的整理改编,拥有一大批精品剧目和几百折经典折子戏。其演员功底扎实、行当齐全,具有鲜明的南昆风格和吴文化底蕴。该昆剧院拥有4代昆曲表演艺术人才,有6位表演艺术家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传承人”称号,有9位表演人才荣获“中国戏曲梅花奖”。昆剧《牡丹亭》《朱买臣休妻》《白罗衫》《小孙屠》《梁祝》等大型剧目成为该院的保留剧目,曾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该院编排的昆剧《血冤》《桃花扇》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1699桃花扇》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特别奖”等。

《南柯梦》剧本经过精心整理与设计,导演王嘉明和编剧杨汉如严格筛选戏中每个角色的戏份,故事情节以简驭繁,舞台表演文武场并重。《南柯梦》的舞台设计本着对传统戏曲舞台“一桌二椅,空灵写意”的表演风格,巧妙利用两道流线弧度及数十根悬吊木椿道具的排列变化,营造了“南柯一梦二十年”的时间流动感。以沈静球体象征梦中日月,悬挂在舞台穹顶,加之先进的舞台灯光技术虚实转换,给予观众身临其境和如梦如幻的艺术享受。

戏曲作为综合的舞台艺术,服装和道具的统一是戏曲美学情境合一的必然要求。在昆曲戏服的设计上也相当考究,设计师保留了传统戏服褶子、帔、靠、蠎、官衣、宫衣等形制,仅在细节处做变化。赖宣吾的服装设计分别为人物角色和舞台场景打造了不同的服装元素,区隔了人间与梦境的服装基调。吴门画派作为苏州精研笔墨的文人传统,师承南派山水的精髓。淳于棼身处人间的戏服以青花瓷为元素,梦入大槐安国的戏服则结合蚂蚁的生态环境,以明代吴门画派花鸟山水为元素,最终再将这些设计元素转化成绣图,请苏州剧装厂的绣娘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古意盎然和清雅秀丽的审美追求与昆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崇尚文雅端淑的笔墨传统与古韵清幽的昆曲表演相得益彰。

《南柯梦》音乐创作本着“溯本求源、修旧补旧”的昆曲传承理念,同时也融入了新的设计元素。该剧采用西方音乐“主题贯穿”的创作技法,为剧中淳于棼、瑶芳公主、契玄禅师、蚂蚁等主要角色设定了主题音乐,强化人物性格。在禅院和水陆道场的特定场景中,加入“阿弥陀佛圣号”、“香花献贡”等佛教音乐烘托气氛。在音乐配器方面也非常全面,保留了传统的管乐器——笛、箫;弦乐器——琵琶、古筝、月琴;吹奏乐器——唢呐;打击乐器——扬琴、鼓板、大锣、小锣、云锣、堂鼓、铙钹、小钹。乐队加入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填补了传统民族乐器低音区的不足。

总体看来,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在剧本编排、角色行当、音乐唱腔、造型服饰等方面,既有规范性又具灵活性。在传统传奇剧本的故事诠释上,以及韵曲行腔上既遵循传统古朴,又糅合了现代剧场的舞台设置、华丽的服装和青春靓丽的扮相,复古传统与协同创新相得益彰。主创团队的“创新”并不损害昆曲所特有的古典美与程式美,利用现代声光电的舞台与灯光技术,打造绚丽的舞台效果。两岸团队的通力合作、昆曲大师的倾囊相授、青年演员的鼎立演出,共同铸就了昆曲传奇大戏《南柯梦》(连台本戏)在国家大剧院的圆满成功。

二、新生代青年演员灵动的艺术表现力

《南柯梦》复杂多变的创作构思,涵盖了昆曲生旦净末丑各行当,要求演员文戏武戏兼备,唱念做打功力俱佳。该剧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4代青年演员挑大梁,投入超过50名优秀演员与音乐演奏阵容,主演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主要演员的扮相于古典雍容之中又不失青春时尚,饰演淳于棼的施夏明和饰演瑶芳公主的单雯更是被戏迷们誉为“金童玉女”。两人在《牡丹亭》《1699桃花扇》等多部剧目中均有合作,默契十足。

根据《南柯梦》的剧情需要,要求演员打破行当之间的限制,要能文能武。这对“文戏翘楚”的生旦组合无疑是一场巨大挑战。单雯扮演的闺门旦瑶芳公主耍起了枪,一向扮演小生的施夏明则首次扎起硬靠。全剧高潮“瑶台”一折武戏的表演,两位青年才秀都给观众带来意外惊喜,穿上战袍手持花枪,才子佳人英武非凡,舞剑耍枪之间尽显飒爽英姿。文戏时,两位主演唱腔顿挫徐疾,咬字吐音都力求复古,字正腔圆、舞姿翩跹,将昆曲水磨声腔之美和婀娜身段展现得淋漓尽致。

明清传奇承接宋元南戏以来的表演传统。《南柯梦》除了作为主角的生和旦,各个行当演员照例都要一人饰多角。青年演员赵于涛分饰檀萝四太子和契玄禅师;钱伟分饰山鹧儿和报子;朱贤哲分饰田子华和女兵;唐沁分饰小女、宫娥和女兵等多个角色;孙晶分饰槐安蚁王和檀萝蚁王,还兼任该剧脸谱设计。此外,多位青年演员分饰士兵、朝臣、小僧、宫娥、女兵等角色。老生花脸演员的沉稳表现为全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人分饰多角的花脸演员赵于涛在“瑶台”一折中将匪气十足的檀罗国四太子刻画得活灵活现,扎实的武功底子、生动的身段表演为该段折子增添了亮点。在下本“情尽”一折中,赵于涛饰演契玄禅师,其念白苍劲有力,表演稳重大气。饰演报子手和山鹧儿的青年演员钱伟,以清脆流利的语调和语词诙谐的念白表现了文丑的插科打诨,又以轻巧敏捷的身手和翻跳跌扑的高超武艺展示了武丑的机警幽默。

出演《南柯梦》的这批新生代演员,虽然年轻,但个个都技艺超群,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无一“短腿”。小到马夫、报子这样的龙套演员都很出彩,不仅腿脚功夫了得,而且舞台表演也很到位。综观全剧,丝丝入扣,高潮迭起。檀板清歌与管弦相互融合,温情缠绵与调笑洒脱合理穿插。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一点情千场影戏,做得来无明无记”(《南柯梦》淳于棼唱词)的剧场写照。

三、以情为本和情境合一的戏曲美学

古典戏曲艺术以“礼出于情”作为审美特征,高度注重艺术形式的锻造。明代阳明心学的阐发影响了戏曲创作美学的变迁。王阳明主张人心即道心的情本论美学赋予了汤显祖传奇创作的灵感,昆曲创作中更加注重对人性和情欲的阐发。汤显祖在戏曲美学思想中,高扬以情为本的创作理念。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云:“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怨,感于幽微,流乎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修。”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以直觉的体悟,注重情感直觉顿悟的心灵哲学。体验者心上情出的审美过程与舞台艺术眼前景明的体验过程相互交融。《南柯梦》以人情为主线,再现了天地造化之功与悟道成佛之妙的艺术体验历程。以正旦瑶芳公主与正生淳于棼的情感为切入,追求一种如同《沧浪诗话》所论的“水中之月”和“空中之影”般不可言传的人心顿悟审美诉求。戏中以“情至”造立了整部大戏的基调,“情尽”最终以万念为空的立地成佛了却曲终。人情超越生死轮回,悟道超越人间时空的思想深受禅宗哲学影响。《南柯梦》对“情至”这出戏的推崇,将戏曲美学引入以情为本的审美旨趣。

四、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于2016年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纪念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汤显祖三大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的活动。目前中国、英国、西班牙、美国、法国等地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全球范围内掀起对这三位大师的关注热潮。正如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上所言,“回望历史、重温经典,感知汤显祖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当代价值,解读其文化基因,对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有着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作用。”昆曲,既可以跨越时空回溯传统,又可以超越国度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既可以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又可以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

南柯一梦四百年,梦醒今朝续前缘。素有“百戏之母”之称的昆曲,融合诗、歌、舞、戏之美于一身,充分表现出中国抒情、写意、诗画的美学传统。昆曲实至名归,自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文化的至高殊荣。昆曲自诞生至今,已存世600多年,有400多出经典剧目和折子戏,而如今常在舞台上演出的不过几十折,昆曲传承的当务之急是修复传统经典剧目。

《南柯梦》整体制作精致而壮阔,托古创新的舞台盛宴重现了昆曲雅致古朴的特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与台湾团队联袂打造的《南柯梦》,正是传统戏曲原貌传承和创新挖掘的典范。

摘要:恰逢中国戏剧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文化部举办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016年9月4日和5日,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演出汤显祖传奇昆曲《南柯梦》整本大戏。《南柯梦》作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的收官之作,整体制作精致而壮阔,一部托古创新的舞台盛宴重现了昆曲古典优雅的特质。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空前热烈,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堪称百年难遇的昆曲佳作。

参观红旗渠有感 篇3

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对外宾谈到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时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是南京长江大桥,二是林县红旗渠,并多次安排外宾到林县参观。红旗渠也被外国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红旗渠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当年修渠民工用过的铁锤、铁钻和提灯等物品。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记载着4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其中特别让人感叹的,是那幅当年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带领群众扛着铁镐走在修渠大军前列的照片。一个个历史片段让我们为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气概所倾倒,更让我们为从中体现出来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像“水利专家”路银、“凿洞能手”王师存、“舍己救人”者李改云、“铁姑娘队长”韩用娣、郭秋英等英雄模范人物,造就出整整一代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人们对红旗渠的动人故事感慨颇多,它就像一部浓缩的新中国历史,把人们带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更为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许多新的思考。

红旗渠是人工开凿的一项巨大工程,也是在兴建这个工程中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建成,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奇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奇迹。红旗渠所蕴涵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正是新中国历史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壮丽诗篇。靠着这种精神,林县人民才能在当时极为因难的情况下,吃糠咽菜,风餐露宿,开山劈路,跨壑架桥,不向困难低头,不向高山让路,显示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才能发挥出惊人的聪明才智,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才能铸就愚公移山的意志,十年如一日,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数千里的“人工天河”,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红旗渠的建设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县委书记、县长与人民群众吃住在一起,奋斗在前线,干部们抡锤打钎,党员们专挑重担。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看到了各级干部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作风。

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红旗渠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办大事,因为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就会更加广泛的参与进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就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在修建红旗渠的整个过程中,林县共产党人始终走在前面,从县委书记、县长到各级干部,都带头扛起工具与群众一起干。林县的群众说得好:干部能够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全县的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差不多全都到工地劳动过。冬天,干部把房子让给民工住,自己住工棚或山洞,粮食缺的时候,干部把馒头让给民工吃,自己吃糠菜。县委书记杨贵曾因挨饿晕倒在工地上。最困难的活,最危险的地方差不多都是党团员和干部首先冲上去。除险队队长任羊成每天凌空打钎,飞崖除险,飞石把他的三颗门牙砸掉,但他将此置之度外,这样的共产党员称得上是钢铁炼成的人。面对这样的党员和干部,群众怎么能不佩服,怎么能不跟随;有了这样融洽的党群关系,怎么能不出成果,怎么能不创出奇迹;共产党员领着人民办好事,办大事,人民怎么能不拥护共产党。用今天的话说,红旗渠的修建是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次成功展示。

毫无疑问,红旗渠是刻在太行山岩壁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正如红旗渠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样,红旗渠这座丰碑,是一座无字碑,它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丰碑,也是一座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碑,更是一座为民执政的丰碑。

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在今天有着积极意义和激励作用。岁月无痕,红旗渠如碑。红旗渠在河南林县,但红旗渠精神属于全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和干部,都特别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伟大力量。在兴建红旗渠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来自实践,来自群众,是活生生的,不因时代的风云变幻而有所磨损,有着鼓舞人心的内在力量。这也是红旗渠精神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关键是要不断发展红旗渠精神,坚持把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把艰苦创业和依靠科技进步相结合,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永葆青春和活力。

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时代体现,至今仍有与时俱进的价值。在新的征途上发挥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是不是顺应时代需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挖掘和丰富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这是宣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则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贤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敢想敢干、实事求是,体现了我党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的实质,集中体现了“两个务必”的核心要求。这是杨贵老书记和林县县委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与林县人民历史实践相结合的辨证升华。还是我们在新时期实践“三个代表”,保持“两个务必”的楷模和典范。

法院干警参观红旗渠有感 篇4

2004年8月1日,我院全体干警,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外闻名的林县红旗渠。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在红旗渠纪念馆,我们参观了修渠时的文物和珍贵历史照片,大家看到了红旗渠修建的全过程。全院干警被40年前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深深的震撼了。很多同志都是眼捧着热泪,听完了讲解员的讲述。

在青年洞,我们亲眼看到,勇敢的林县人民用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的山头,凿通的隧道,架设的渡桥。勇敢的林县人民,用了十年时间,硬是在太行山上建成了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改变了林县人民吃水难的历史,也创造了人间的奇迹,留给了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通过参观,我庭室人员受到了深刻的激励和教育,更深的领会了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内涵。大家一致认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一种民族气节。在长达10年的修渠岁月中,林州人民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副铁肩,一身志气,以“没有资金自己找,没有工具自己(请登陆政法秘书网)造,没有房铺住山岩,粮食不够吃野菜”的毅力和韧劲,创造了人类改造自然伟大奇迹。相比之下,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何足挂齿呢!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林县干旱缺水,在历史上长期困扰着人民的生产生活,每一个林县人,如果没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想林县人民也只能永远望山止步、望水兴叹。因此,修建红旗渠更多地展现了林县人民藐视困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红旗渠精神虽然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但其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质永远不会过时。在我们的工作中,应该把弘扬红旗渠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道德建设自律的重要内容,把“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与“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相结合,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在“无私奉献”中。弘扬红旗渠精神,就应该把这种精神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

红旗渠观后有感 篇5

现在最常听年青人说的一些话就是“没意思!”、“真无聊!”,这说明很多青年不知道该干什么,感到无所适从。在今天这个物质相对丰富,资讯比较发达的社会,无所适从不是因为接触的信息太多,而是可用的信息太少所致。如同女孩早晨起来挑衣服一样,痛苦的不是没得穿,而是衣服太多,不知道挑哪件,而同时真正好看的衣服确实又太少。记得,小时候我们夹着小板凳好多人挤在一起看露天电影的时候,觉得挺滋润,现在条件好了,选择多了反而无所适从。但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什么?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自己想要什么,对待眼前事物没有独立思维的能力。

近期单位组织到林县红旗渠参观学习,从短短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到了林县青年大智大勇、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感受到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让我对林县青年有了深入的了解。

青年洞是红旗渠咽喉工程,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当年在修建青年洞时,300名青年突击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一年半的时间凿通了这条六百多米长的隧洞。他们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等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8米,当时每人每天的干粮只有六两。虎口崖崖势险恶、高耸入云,时有被炮震松散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人。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一群青年,腰系大绳,下堑除险。他们像腾飞于苍穹的雄鹰,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这可没有现代坐过山车的刺激与浪漫,这些勇士们时常会被老虎咬上一口,除险队长任羊成有一次摔在圪针窝里,差点送掉性命。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共有81名年轻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吴祖太的母亲病故时,他仍然在工地上。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在料理老人的后事之后,因舍己救人牺牲。没过多久,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少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他的尸骨也与太行山永存。

死去的人长眠于此,活着的人仍然不畏生死,继续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挥洒热血,谱写青春的赞歌。“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人的豪迈与乐观,深深感染了我。

这次参观红旗渠,激发了我对林县青年的思考,他们身上具备了: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就是“人定胜天”的信念,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这种自信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一种信仰,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理想目标向往,始终保持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一种精神,即“义无反顾”的精神,因为在向理想目标奋斗过程中,必然要有艰难的付出,决不可以为自己找任何退路。一种思想,人要有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林县青年们不断求“变”,不断地创新、进步,在变革之中,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当代青年所缺少的,人终有一死,没有自信的人会恐慌而死,没有信仰的人会空虚而死,没有奉献的人会贪赧而死,没有思想的人会无为而死。

关于红旗渠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商榷 篇6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 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 在中国精神谱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繁荣发展其主流文化——红旗渠文化, 促进其产业化,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软实力, 是当前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笔者结合的文化产业学术背景, 经过认真调研, 对红旗渠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红旗渠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上世纪60年代, 林县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克服重重困难, 历时十年, 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州因修建红旗渠而闻名全国走向世界, 红旗渠也逐渐成为林州区域的地标和林州的代名词, 逐渐演化为林州的文化符号。红旗渠文化是林州文化的集中体现, 是林州人民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林州地域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升华与结晶, 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在林州的传承与创新。红旗渠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是因为传承创新了华夏文明精髓要义。具体来讲, 红旗渠文化的组成构造为“一个核心、两大渊源、三大载体”。

一个核心。红旗渠精神是红旗渠文化无可争辩的核心内涵。上世纪六十年代, 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以及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提炼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林州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是红旗渠文化的核心要义。

两大渊源。一是当代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的历史时期, 在林州这块土地上, 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实践中, 党的正确领导与人民群众改变生存状态的迫切愿望紧密结合, 产生了伟大红旗渠精神, 产生了“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扁担精神, 产生了“不带私心搞革命, 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精神。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是红旗渠文化的主要源头。二是传统文化渊源。林州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 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碰撞交融, 特殊的地理、文化条件孕育产生了以北方山水画派鼻祖荆浩创《笔法论》、做名作《匡庐图》为代表的创新精神;孕育产生了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代表的改革精神;孕育产生了以郭巨埋儿和王祥卧冰求鲤为代表的儒家孝道精神, 以及王庭筠创办黄华书院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红旗渠文化的重要历史渊源。

三大载体。红旗渠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有着其独特的传承载体。一是以“人工天河红旗渠”“百里画廊大峡谷”“北国江南万泉湖”“森林公园五龙洞”“文物宝谷洪谷山”和“天开图画黄华山”为代表的太行山水文化为载体;二是以花棍舞、四股弦、剪纸、刺绣、荆编、藤编、石刻、石街、泥塑、古建彩绘、龙腾战鼓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三是以钢铁、煤机、铝电、生物制药、新能源等五大产业和红旗渠香烟、红旗渠白酒、红旗渠啤酒等红旗渠系列产品为代表的的现代工业文明为载体。

二、红旗渠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与取向

林州自古隶属安阳, 林州是洹河之源, 故林州文化为洹河文化的重要元素;林州与安阳山水相连, 文化相融, 在““三阳开泰”中, 独成鼎足, 是安阳殷商文化、建安文化、英雄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林州孕育发祥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更是河南的、安阳的精神财富、文化符号和靓丽名片, 在安阳文化星空中格外耀眼。所以, 红旗渠文化是安阳区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根据林州红旗渠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系统布局, 运用“点轴理论”分析, 提出以打造精神发祥圣地为目标, 以“一带二环三区四园五重点”为载体, 以“传承、创新、服务”为抓手, 重在运作, 重在务实, 重在为民, 促进文化林州建设, 推进美太行伟大进程的发展思路。

“一带二环三区四园五重点”是传承和创新红旗渠文化的立足点。“一带”, 即以林州市区为核心的, 纵横南北贯穿林州的红旗渠文化衍生带, 这是针对支持“文化安阳”建设而提出的;“两轴”, 指的是两条文化旅游环线, 即市区—观光大道—红色经典区—太行隧道—市区的西北文化旅游环线和市区—观光大道—绿色民俗文化区—蓝色运动休闲区—市区的西南文化旅游环型轴线, 这是针对支持“山水安阳”构想而提出的;“三区”, 就是以青年洞、分水苑、扁担精神纪念馆和革命根据地遗址等为龙头的“红色经典文化区”, 以太行大峡谷、黄华山、洪谷山和天平山为核心的“绿色民俗文化区”, 以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航空主题公园、万泉湖、盘石头水库和太行平湖为依托的“蓝色运动休闲区”, 这也是针对支持“山水安阳”构想而提出的;“四园”, 以天河影视制作中心为龙头的影视文化园, 以山水画派创始人荆浩隐居地——洪谷山为依托的荆浩艺术园, 以三省文化城、林虑巷一条街、紫光斋文化市场“一城一街一市场”为内容的艺术博览园, 以赵南长城遗址、战国博物馆、贵族墓葬群为内容的赵文化园, 这是针对支持“历史安阳”构想而提出的;“五重点”, 一是包括太行天路环线公交、景区升级改造和太行文化运动项目在内的太行大峡谷综合提升项目, 二是包括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和分水苑景区改造的红旗渠景区升级改造项目, 三是包括航空运动主体公园、通用航空机场、滑翔基地等项目的航空旅游项目, 四是山地休闲度假基地和户外运动旅游项目, 五是太行民俗风情小镇建设项目等, 这是针对支持“山水安阳”构想而提出的。

三、路径和对策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传承发展。红旗渠文化源远流长, 得益于其在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和超越, 要做好“巩固和创新”两篇文章。

关于“巩固”:一是要巩固物质功能。太行山水及其承载的红旗渠工程是红旗渠文化的主要物化载体, 是红旗渠文化的实体体现。启动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大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 制定和实施红旗渠文化发展一体化规划, 贯彻落实有关经济政策, 壮大红旗渠文化的经济规模, 采取积极的态度、稳妥的办法, 使文物在有效保护中合理利用, 在合理利用中有效保护;推出一批像《赵都中牟推定说》等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决策参考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精品成果, 不断明确和丰富红旗渠文化资源内容。

二是要巩固旅游功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着力优化文化旅游资源配置, 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积极承办首届中国 (林州) 红旗渠艺术品博览会、第二届中国 (林州) 水墨双年展、“春满太行—中国山水画家走近林州”等活动, 积极筹办《印象·红旗渠》大型实景演出、修建红旗渠场景体验等活动, 集中展示个性鲜明的红旗渠精神文化和民风民俗, 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嫁接和融合。

三是要巩固产业功能。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核心, 产业是发展文化的途径。按照全市文化资源分布特点, 做好红旗渠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以高标准规划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合理确定红旗渠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构筑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培育形成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壮大红旗渠文化品牌, 充分利用红旗渠的知名度效应, 积极培育“红旗渠文化”品牌, 做大做强“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 完善提升红旗渠文化产品品牌, 开发水晶、瓷器、电子影像、邮品和纪念币等类别的文化产品, 把红旗渠品牌纳入林州企业的创新体系和专利体系, 形成一批在省内有影响, 国内有声音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打造以品牌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培育红旗渠文化市场, 重点培育以标志性建筑、领袖人物、文艺作品、影视产品等为主题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市场, 扶持和发展一批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红旗渠文化市场主体, 组建区域性红旗渠文化企业集团,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红旗渠文化市场体系。

关于创新:一是要创新理念。研究整理挖掘红旗渠文化, 不断充实红旗渠文化理论体系, 形成一个涵盖历史与未来, 跨越精神与物质, 影响经济与社会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二是创新体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 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 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逐步整合现有文化资源, 推出新的文化产品, 实现文化繁荣与发展。发起成立林州红旗渠文化传媒集团, 统一整合林州市文化产业资源, 走集团化、专业化、专职化经营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实施文化人才培训计划, 依托职业技术学校, 开展文化人才专项培训, 联系高等院校, 提升文化人才综合素养。建立和完善促进红旗渠文化发展的金融政策,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确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完善文化发展金融配套项目, 设立面向文化事业的专属金融产品, 做好中小型文化企业金融服务。三是创新载体。启动红旗渠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程序, 实现红旗渠文化与城市形象、城市精神的完美结合;设立红旗渠艺术节, 提升红旗渠文化的影响力。

红旗渠观后感 篇7

2010年4月23日,我们部门员工来到了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进行参观。

首先我们来到了红旗渠博物馆,在解说员的讲解下回顾了林州人民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耗费十年时间完成红旗渠的历史壮举。看着一幅幅珍贵的旧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我们对林州人民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他们靠锤子,铁锨和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讲解员对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可能他们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但是他们的光辉事迹,他们的精神却会被我们铭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许多,打钎的铁姑娘们,她们都是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却和男人一样不怕苦,不服输,她们的双手被震裂了,被磨烂了,但是她们的意志却是那么坚强;一位爆破专家,经常被吊在半山腰上进行作业,多少次碎石砸下来,差点要了他的性命,但是就是在与死神的一次次擦肩而过之后,他依然坚持在爆破的第一线上;秘密参加青年洞建设的300名青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太行山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感人的故事是说不完的,在整个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每个林州人民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不远万里去修渠,晚上就睡在山上,饿了就摘些野菜吃,终于完成了这伟大的壮举,完成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浩大的工程,他们仅仅只得到了极少的国家拨款,更多的是靠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缺炸药自己做炸药,缺石头自己采石头而完成的。

后来,我们又沿着当年林州人民开山劈石的足迹,参观了青年洞,由于水渠中注满了水,我们已经不能走进洞中参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300名青年在这奋斗的场景。我们走在铺好的路上都感觉到惊险,更何况当年在这无路可走的地方进行施工的青年们。

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团结合作的力量还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这正是我们在工作中,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应该具备的素质。在工作中,不管我们在什么环境下,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抱怨更不应该放弃,抱着只要努力拼搏就能战胜一切的信念,必然能获得成功。而且,我们身边有着互帮互助的同事,在困难的时候相互扶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讲奉献,少计得失,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就。

回来的路上,看着林州的田间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红旗渠的灌溉。五十多年前的壮举,仍然造福着这一方百姓。历史不会忘记红旗渠,更不会忘记创造这一奇迹的人民。

XX

红旗渠观后感 篇8

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对命运的抗争。踏进红旗渠纪念馆,我对红旗渠有了初步的感知。“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红旗渠纪念馆中的这曲旧民谣,勾勒出林州历史上干旱缺水的悲惨图景。从1436年到1949年的5间,曾发生旱灾100多年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5年次。1942-1943年大旱,林州逃荒外出10800户,占总户数的14%;饿死1650人,占总人口的4.3‰。旱魃为虐引发的饥馑让生灵涂炭,有水才能活!

正是因为林州人民对水的渴望,才有了他们与命运作出的不懈抗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们打旱井、引山泉,修水库,可一遭连年大旱,水源枯竭,依旧无水可用。怎么办?引漳入林!年仅32岁的县委书记杨贵大胆决策,十万群众战太行,硬生生要在巍巍太行山上凿出希望的大渠!

红旗渠是用生命铸造的奇迹。红旗渠是一个在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方,修建的不可思议的工程,堪称世界奇迹。1960年2月,随着开山炮响,拉开了十万林州人民战太行的序幕。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是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林州人民吃野菜、宿石缝、碾炸药,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迎难而上,向大自然开战。这一战,就是十年。十年间,涌现了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靠着绳索终日悬荡在峭壁,清理碎石的任羊成;被洞顶坍塌夺去生命的设计师吴祖太;为完成父亲心愿13岁就上渠的张买江……还有为了一渠清水而血洒红岩、长眠太行的81名烈士。

当我的双脚踏在青年洞前的堤坝上,想到先辈们在悬崖绝壁上,用长满老茧和血泡皲裂的双手握着原始的设备,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类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时,我的内心被林州人民撼动天地的精神所深深震撼。

红旗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半个世纪过去了,林州人民也实现了从修太行、出太行,到富太行、美太行的华丽转变,这一切的变化均源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不再是一座单纯的水利工程,而是一座凝心聚气的民心工程,一座民族精神的伟大工程,是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路标,“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上一篇:有计划的画家作文600字下一篇:我怎样长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