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局年度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信局年度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精选8篇)

经信局年度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1

今年,县经商科技局根据中共XX县委全面深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县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结合XX县科学技术工作现状,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2015年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成效

(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了科技创新工作动力。一是从体制上进一步理顺了科技管理体制。原县科技局与经商局整合为经商科技局,并明确一名副局长专门主抓全县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工作,内设了科学技术股、知识产权股、生产力促进中心,并进行了定编、定员、定岗;通过这一改革,使县级层面的科技管理工作,做到了人员精干、高效,且专一。二是从机制上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工作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如在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专利申请资助奖励、农村科技特派员补助等方面,财政都作了预算,逐年递增,今年,县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落实了95万元;在激励机制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了《XX县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XX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XX县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方案》、《XX县专利申请资助奖励办法》等,最近,即将出台《XX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新和发展众创空间的意见》。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科技特派员选拔、考核、补助办法,市科技局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了4名专家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到我县指导企业生产发展、科研工作,县级科技特派员20人,拓展了科技特派员的覆盖面,为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工作注入了活力。

(二)以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为抓手,促进创新工作上档升位和科技经费的有效使用。一是对过去已实施的县级科技项目进行了清理,并组织专家、财政、监察部门对项目进行了验收和成果签定,还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处理,使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对正在实施的市、县科技项目进行了期中绩效评估检查,促进了各项目的如期完成,取得较好的科技成果,现在市政府通报的2015年科学技术进步奖我县又有二项成果获三等奖,例如: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一抓一”重点科技项目(市级100万元),直技带动生猪养殖大户104户(年出栏1000头),户平年均纯收入15.75万元,间接带动农户274户,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获得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该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对拟申报2015年省、市、县科技项目进行了调研、指导,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全县组织申报了省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7项,征集县级科技项目16项;其中,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申报的成果转化项目(富民强县专项)又获省科技厅100万元的扶持引导资金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将助推企业更好的发展,带动全县更多的农户增加收入。

(三)以强化科技与金融、文化相结合,构筑了创新工作新生态。一是以“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科普宣传日”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科技惠民活动;二是组织农口部门的技术人员、专家到贫困村、农户和社区开展了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活动;三是组织召开了县内企业融资暨“新三板”上市知识培训会,全县共培训企业人员116人,推荐企业融资工作向资本市场进发;四是指导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拟建设成为省级科普基地,强化科技与文化结合。

(四)加大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在企业主体培育方面,继续做好对我县现有2家(北方川安化工和海丰和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培育,1-9月县内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已达35.19亿元;同时新培育宜宾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

(五)加大产学研用合作联盟工作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我县对建立了产学联盟的企业都给予了科技项目扶持,有效促进了产学研合作联盟工作。我县原有产学研联盟15家,今年又新增3家,一是江安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二是宜宾鑫宇食品有限公司与宜宾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三是宜宾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这些联盟合作形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六)以“知识产权强县战略”为指导,建立了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激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专利工作。今年,我县继续执行《XX县专利资助和奖励办法》政策,对创新工作起到了很好推动作用;市知识产权局下达给我县的专利申请量任务是60件,现已完成6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件),是任务数的115%;同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510万元。

二、2016年科技体制改革工作重点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县深改领导组的领导下,继续推进我县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完善我县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和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

二是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改进管理办法; 三是加大技术交流合作,聚集创新发展元素;

经信局年度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篇2

今年以来,区科技经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落实市、区人才会议精神和区人才工作要点为抓手,紧紧围绕绿色化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协助企业在引进、使用、培训人才上下功夫,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局20XX年人才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20XX年人才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加强人才基础摸底工作。科技经信局落实专人具体负责人才工作,积极开展工业企业人才普查工作,对全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摸底,完善和更新企业家人才库,目前入库37人。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我局主动牵线搭桥,结合融杭和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促进我区企业充分利用长三角大院大所科研资源,强化产学研互动互促。组织一品有机茶、XX科技赴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8月份,XXXX智能控制有限公司与浙工大机械工程学院签约战略合作协议;11月份XX光电科技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协议;12月份申格电子与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就提高新能源汽车薄膜电容器可靠性项目研究达成合作协议,并成功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正在公示);XX新材料有限公司与XX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三是营造浓厚的尊重企业家氛围。积极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类评选活动,XX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XX市有突出贡献、有发展潜力的十佳民营企业”称号,X厂厂长徐三友、XX董事长Xx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

XX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XXXXXX“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工匠”符号,全省仅有两人入选。XXX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技术总监XX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青年创业奖”,全省共20位获青年创业奖,10位获提名奖。XXXX光电技术有限公司XX获得XX市“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奖励”2.4万元(已完成公示)。

四是探索企业家精准培训。改变了以往大班制的外出培训模式,企业家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以融入杭州都市圈为契机,深化与浙大等杭州高校的对接,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开展点对点的培训方式,不定期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浙江、深圳等大学、企业学习。组织XX、XX电子到杭州春风动力、长安福特、红豆集团交流学习,并积极安排企业和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进行业务对接,实现产业承接配套。组织XX阀门、XX、XXX5家企业参与XX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到深圳大学学习一周,通过和富阳新生代企业家同培训,同吃住,交流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知识。组织市汽车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申格电子到浙江大学,与杭州汽车行业协会企业混班交流学习。组织企业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参加20XX年专业科目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学习。

五是积极开展为企服务工作。依托“四送一服”常态化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人才要素对接。1-11月举办103场招聘会,服务企业招聘1413家次,提供岗位3.5万余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621余人。

六是积极对上争取项目。依据安徽省《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文件要求,做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申报工作。XX市XX区X徽派木雕工作室、XX市徽XX工艺研究所、安徽省

XX市XXX文墨厂和XX市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4家通过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项目申报。提高工艺美术大师带教徒弟、传承技艺的积极性,为我区培养出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目前,全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人员共计43人。

七是积极打造各类创新平台。推荐并帮助XX申报“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工作,目前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协助XX成立XX联合应用技术研究院,目前已在市民政局登记,在科技局备案。

八是协助人才办开展各项工作申报。开展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XX新材料和XX两家企业申报需求3人;开展高层次人才储备金申报工作,组织XX、XX、XX、XX、XX科技5家企业共7人申报,已确认3人;组织XX申报市特支计划;申报安徽省第八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导人才,我区入选两家企业,均为工业企业,分别是XX。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区科技经信局人才工作的思路是落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认真落实《XX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度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养造就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

二是探索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新模式。继续以融入杭州都市圈为契机,主动与杭州市对接,积极承接杭州人才、产业、技术溢出资源,构建人才智力共享模式。加强与在杭安徽籍、XX籍企业家互动,开展走访恳谈活动,寻求合作机会。引进创业创新载体和平台,把优秀的创业企业、创业团队、高校毕业生引过来、留下来。

三是按照“三比一增”活动要求,实施企业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开展“走出去”活动,以点对点“小班制”的培训模式,组织部分工业企业家和相关涉企部门负责人外出培训。

四是继续鼓励企业采取短期聘用、合作开发、技术攻关、项目咨询、聘请顾问、业余兼职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和智力。

五是继续落实区领导和区直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将区领导与联系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结对,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组织联谊活动等形式,与人才交心交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为XX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六是做好“四送一服”人才和产学研要素对接。分层次支持企业与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人才和智力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对科技水平含量较高的项目,需要选择对口的院校合作,如XX智能与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合作;对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可以就近选择院校合作,如国人通信XX等企业可以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既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又能帮助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工作经验。

县经信局工作总结 篇3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10月完成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0.05%。1-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0.38%,预计全年完成产值增长15%以上。1-9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8%。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今年我县剔除了(辉远机械)等31家空壳停产企业,新增了(宏达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全县现有规模企业76家。(10月底又申报了耀明砖业等4家企业,等省里审核批复)。1-10月工业用电18307.16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7.15%。1-9月全县完成工业税收10212.61万元,比去年下降3.56%。

二、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20××年我县15个工业项目列入市重点工业项目笼子,其中新建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58.7亿元,年内投资计划14.85亿元。1-8月份完成11.2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76%。其中中水电恒岳重钢风电设备项目完成1栋厂房建设及设备引进,塔筒新生产线全部投产;春昌钨业年产6000吨仲钨酸铵生产线完成主体厂房工程扫尾及厂内绿化、硬化和设备引进,正进行设备安装,准备9月底试产;金裕科技清洗剂项目已完成围墙施工,正进行厂房主体建设;嘉力机械铝合金特种精密铸造完成部分生产设备的引进、安装及二期厂房的规划设计;同远机械精密齿轮配套生产线完成计划投资的90%,已投产;顺益恒LED灯铝型材及工业型材生产线已完成土地平整并启动建设;兆鑫陶瓷工艺品加工建设项目围墙已建好、厂房已建好、正在进行地面硬化,水电路三通等工程,准备进行设备调试;衡山宏源陶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调试安装,8月底已正式投产运行;新金龙纸业箱板纸及纱管原纸生产线项目正在进行三期设备引进,启动二号线生产,进行热电厂和环保设施升级,启动原中控破产程序;永成印刷包装生产线完成一期生产厂房、道路、绿化工程,已启动二期厂房、办公楼、公租房的基础打桩,并已引进机械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藏富家具产年1000套高档古典红木家具生产线8月份已启动主体建设,计划11月份完成主体建设;衡山县黄花工业小区完成恒信路东段和春昌路西段道路扫尾;衡山经济开发区标准厂房完成12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弘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完成征地1000亩和征地范围内的实物调查以及近400亩场地平整;衡山民辉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利用工程完成砌块生产线设备安装,已正式投产。

三、优势产业逐步壮大。

坚持把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按照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的原则,着力培育五大比较优势产业。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技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大大优化了产业发展平台,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非金属采掘及加工业、机械制造、冶炼化工、服装制造、造纸五大比较优势产业产值、税收占工业总产值、税收70%以上。

四、20××年工作打算

经信局煤炭股工作总结 篇4

经济和信息化局在X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县煤炭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煤炭行业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于下:

一、2012年煤炭行业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履行了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管职能

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管工作是煤炭行业管理的主要工作,今年主要抓了3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了生产许可证日常监管工作。全县现有煤矿18户,其中在建矿16户,生产矿井2户,对生产矿井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进行监管,严禁超层越界,乱采滥挖,对在建煤矿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每月定期审查企业交换图以及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督查在建矿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有效防止了煤矿企业边建设边生产的违法生产行为。

2、定期开展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工作。生产许可证年检工作是煤矿生产许可证监管的主要工作。按照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安排布置,制定年检的标准逐矿评分的办法对煤炭生产许可证进行年检,并取得了省市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现场抽查,一次性全面合格的好成绩。(二)强化职工全员培训

今年煤矿的全员培训工作,采取由县局牵头并监督培训,由有培训资质的XX县煤矿职工安全培训中心,采取到矿集中和分片区培训方式,引导企业进行培训,今年开工煤矿14户共培训人员1200多人次。(三)加强行业日常管理

1、对全县煤矿企业定期召开生产安全例会12次,分析和解决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点对点,一矿一策的措施,专人跟踪解决问题。

2、及时传达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转发、印刷日常监管文件28个共620余份,制定完善了煤矿“三量”考核制度、交换图纸定期审查制度、“以风定产”公示制度、采掘工作面审批制度等煤矿行业管理四项制度。

3、狠抓煤矿建设工程的管理。对建设工程项目,我局严格实行了每周一次巡查和定期对工程进度验收的工作制度,变突击检查为全程跟踪指导服务,采取指导服务与检查相结合,全年下矿检查和指导服务74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和政策不明的问题。(四)扎实开展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

全县资源整合工作自2008年贯彻实施以来,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全面进入资源整合建设阶段。截止目前,已关闭矿井无一例死灰复燃,非法生产。

二、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

2011,XX县煤炭行业管理工作曾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技术管理力量薄弱。煤矿技术管理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在岗管理人员技术素质偏低。

2、煤矿技术力量严重缺乏。据统计,全县现有18户煤矿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中,能完全胜任的不足10家,有相当一部分煤矿配备的是土工程师,没有技术职称,很难胜任煤矿日常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3、煤矿职工年龄偏大。煤矿井下工人几乎95%是农民工,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虽然通过了一些安全培训,但是安全意识、操作技能仍然偏低。

4、煤矿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煤矿常用的矿图填绘、制度建设、现场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还很不完善。

三、2013年的工作打算

1、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班子建设。煤矿必须设立矿长办公室、副矿长办公室、安全办公室、生产技术办公室,并配齐相应的、具备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

2、抓好煤矿制度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煤矿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印刷成册,发放到每一位职工,做到人手一册。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监管机制,确保规章制度执行到位。

3、逐步完善矿图。2013年在全县骨干煤矿中推行完善矿图并在矿部悬挂。凡9万吨/年及以上无需技改的生产矿井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完善11种矿图和“三条线”安装图,在矿部悬挂,采掘交换图实行每季度交换。资源整合煤矿和独立扩能煤矿在建设期间完善,竣工验收时一并验收。

4、完善采掘作业规程“三图一表”。采煤作业规程必须绘制“支柱布置图”、“炮眼部署图”、“避灾路线图”、“作业循环图表”、“工作面技术参数指标表”等,在采煤工作面下出口附近悬挂。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绘制“巷道断面图”、“炮眼布置图”、“避灾路线图”、“作业循环图表”、“掘进工作面技术参数指标表”等,在掘进工作面附近悬挂。

5、抓好“三条线”建设工作。“三条线”建设工作重点放在符合产业政策煤矿。对于资源整合煤矿和独立扩能煤矿在项目设计中一并设计,和主体工程一并建设、验收和投入使用。

6、做好“三推行”工作。“三推行”工作的重点在推行壁式采煤方法和支护改革,该项工作工作量大,煤矿投入多,要做到早安排,率先在一批骨干矿井中推行,力争2013年完成符合产业政策的9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的“三推行”工作。

经信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篇5

今年以来,经信局紧紧围绕“狠抓落实、大干快上”的工作总基调,以“工业强市”为主线,突出有效投入,全面实施“两改两创”、“退低进高”、“机器换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全市工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生产经营总

体平稳。实现工业增加值263.24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0%。实现新兴产业增加值66.6亿元,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新增规上企业157家、亿元企业26家、超10亿元企业1家。工业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强市考核得分92.4分,比一季度提高24分,成效明显。

二是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61.28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现代化技改投入**亿元、设备投入103.93亿元,分别占工业投资比重73.3%和64.4%。115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99.1%;已竣工60项,竣工率51.7%;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9%。

三是内资引进有效推进。引进市外内资项目230个,实到市外内资94.34亿元,完成目标的**%,同比增长31.11%;实到市外注册资金35亿元,完成目标的115.53%,增长6.51%。其中引进工业项目103个,实到市外内资54.52亿元,完成目标的**%,同比增长51.32%;实到市外注册资金23.69亿元,增长50.64%。

四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据初步统计,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规上工业合计用能254.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1%,全面完成能源双控目标。

五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园区新增开发面积1125亩,新增基础设施投资6.37亿元。濮院针织产业集群顺利通过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动态考评,石门皮鞋产业成功创建省产业示范基地,屠甸工业区入围转型升级乙级园区。

六是“两化融合”进展顺利。新增“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6家,其中巨石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桐昆集团被认定为省总部型企业“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培育企业。

七是“退低进高”扎实推进。完成腾退工业低效用地1793.7亩。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1个、级项目5个,减少COD排放31.4吨/年。13个项目已实现“进高”,总用地489.2亩,总固定投资13.37亿元,亩均投资273.3万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工业强市”为主线,努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

一是抓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能力。出台《违反效能建设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开展干部业务培训、理论学习和普法教育,提升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在全局营造争先创优、创建一流经信部门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规划制定,明确发展方向。结合工业强市建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新兴产业和大企业明确发展方向,着力做强化纤产业、做大新材料产业、做特机械装备产业,引导资源要素向新兴产业项目倾斜。

三是抓政策引导,突出导向作用。围绕工业强市建设,出台《年工业强市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加大两改两创、有效投入、平台建设、企业培育等工作力度,完善工业政策体系。同时,及时做好政策的兑现工作,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四是抓目标分解,强化责任考核。下发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对工业强市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综合评价等进行分解。强化部门与镇街道的联系对接制度,各镇街道、开发区建立了规模企业联系制度,实行责任包干。

五是抓运行分析,加强预警监测。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对全局性问题、共性问题的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测性和有效性。制定有序用电方案,深化有序用电工作,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六是抓舆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日报》、《日报》、《今日》等主流媒体加强宣传,定期编制《经信动态》、《市工业经济综合运行情况》、《市“退低进高”简报》等,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全市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以“两改两创”为抓手,努力引导企业提档升级。

一是推进“创新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召开管理创新推进会,深化管理创新服务活动,42家企业参加了试点,提高管理水平。举办企业高管研修班、“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等,企业反映良好。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新增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37个项目列入省工业新产品开发计划,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计划,3项产品列为市装

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

二是推进“机器换人”,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出台《市“机器换人”“1+1”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机器换人”为载体,推进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提高生产率和投资效益。加快推进100个“机器换人”重点项目建设,全员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三是

推进“节约集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四节一利用”为重点,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对企业节能、节水、节材及资源回收利用项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及时掌握企业用能动态;36个节能与工业循环经济项目有序推进,300多个清洁生产方案有效实施。

四是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调整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创建“两化”深度融合试点。

五是强化企业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优化联审联办、模拟审批和服务代办,提高审批效率。结合“四联四强”建立领导联系企业机制,加强企业走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470多项,解决率达88%。深入开展“五项治理”和“三查”企业减负专项活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是强化企业培育,加快提档升级。建立中小微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出台企业培育规模升级奖励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优”方向发展,加快企业提档升级。搭建银企合作桥梁,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提供贷款担保10.4亿元。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在“撤地建市30周年”企业评先中,我市企业一举摘下“功勋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突出贡献民营企业家”三项桂冠,数量居之首。

(三)以“有效投入”为重点,努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一是抓源头控制,提升投资质量。完善项目准入评估管理办法,提升工业投资项目整体质量。组织召开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估会议30次,共有348个项目进入评估程序;通过项目320个,准入通过率92%,总投资229.89亿元。

二是抓项目推进,提升投资效率。围绕项目“开工、竣工、投产”三个节点,加强项目跟踪联系,充分利用市级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和重大事项现场办公集中协调机制、职能部门跟踪服务机制、领导督查机制、项目集中开工等五大机制,高效能、针对性地解决项目推进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狠抓项目推进。

三是抓平台建设,提升承载能力。集中要素资源,以五大平台为重点,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启动濮院等一批创业基地规划建设,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加快工业设计基地建设,与**传媒学院签订工业设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高工业设计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濮院320创意广场被命名为“市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四是抓招商选资,提升产业层级。围绕“产业配套”,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密切加强与重点商会、招商机构的联系,挖掘信息和资源,抓住上海家纺博览会、萧山投资项目对接会等时机,重点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带动型、基地型大项目、大企业开展招商,大力支持浙商回归,鼓励浙商创业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级。

五是抓“退低进高”,提升倒逼机制。深入开展绩效调查,对全市4156家工业企业数据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并结合企业用地、产出、税收、能耗、排放和用工等综合得分情况分成ABCD四类,在用电、用地、项目审批、税收等方面拟采取差别化政策。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针对低效企业集中开展“十剑联动”、“百日攻坚”和“千企提升”三大整治行动,实现低效企业的倒逼提升。

**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要求

**年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我市党代会精神,以建设长三角新型工业城市为目标,以工业强市为主线,深入实施“工商强市”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年”活动,围绕“经济改革激活力、工业强市领发展、有效投入增潜力、两改两创提素质、退低进高强保障、四换三名增效益、转变作风强服务”七大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倾力打造工业的升级版。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工业生产性投入:确保增长15%。

2.引进市外内资:确保80亿元,其中工业市外内资46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增长15%。

4.规模以上工业十一项经济效益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得分。

5.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以上,其中亿元企业10家。

6.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0%以上。

7.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10%以上。

8.单位GDP能耗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9.新兴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三、重点工作

(一)深化经济改革,激发转型活力。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改革,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转型升级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简政要减得干净、放权要下得彻底”的原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提升审批效率;深入开展“企业减负”,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税费减免政策,严格规范各类收费行为,助推企业轻装上阵;突出有效投入的引擎效应,完善项目准入评价体系,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全程服务;突出招商选资的支撑效应,完善招商体系,强化“产业链”招商、“零土地”招商,推动“招大引强选优”;突出主平台的示范效应,以五大平台为重点,集中要素资源,加快平台建设,提高平台承载力、产出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突出二次开发的倒逼效应,完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推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分类实施倒逼提升、落后淘汰和转型升级。

(二)推进工业强市,引领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强市建设,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为主线,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强化平台建设、有效投资、龙头引领、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向创新驱动、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方向转变;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为主相结合,坚持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促进,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信息化相融合,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三)突出有效投入,增强发展潜力。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完善项目准入评价体系,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全程服务。实施“机器换人”重点项目160个,推广一批“机器换人”重点装备,树立一批“机器换人”示范典型,引进一批“机器换人”专业人才,培育一批“机器换人”智造企业,实现换企业、换产业、换增长方式的目标,力争设备投入占生产性投入的60%以上。突出产业招商,进一步加强优质资金的考核考评,引导平台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开展招商选资,引进更多优质项目,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有利时机,重点面向上海开展对接,力争取得新突破。

(四)实施“两改两创”,提升产业素质。深入实施“两改两创”“456”专项行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进、指导服务等途径,实现“四提四增”目标。督促各镇街道、开发区研究制定实施细则,细化量化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推进责任制;深化完善“两改两创”配套政策体系,加大对“两改两创”的扶持力度等。重点加快引导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提高盈利能力;加快推进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加快“两化”融合,推进“机联网”工程建设,着力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引进培育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

(五)加快“退低进高”,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加快制定配套政策,落实能源“双控”责任体系,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制定差别化电价、水价等相关政策,增加高能耗企业的生产成本,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运用财税杠杆,取消低效企业财政优惠政策和税收奖励,促使其退出或提升。着力把握“联动、攻坚、提升”三大环节,实施以“十百千”为主要内容的“退低进高”专项行动,为新兴产业腾用地空间、用能空间和环境容量,力争全年腾退低效用地1500亩。开展“十剑联动”,切实加大对列入提升计划但拒不制定和实施整改方案的企业,以及实施工作不到位企业的联动倒逼;开展“百日攻坚”,重点对推进工作中困难较大,难度较高的企业和项目集中攻坚;开展“千企提升”,通过企业综合排序,选出千家企业,分类别开展三年提升行动,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亩均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水平。

(六)实施“四换三名”,增加企业效益。积极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和“电商换市”,着力培养名企、名品、名家。以保企业、稳基础为主基调,完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加快企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企业培育“双百”工程,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本土大企业大集团把优质项目投在本地,稳心留根,做大做强;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指导,积极推动重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品牌创建和培育,争创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创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工业产品;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水平,培养一批懂管理、敢创新、能创业的优秀企业家。

经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6

1、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宏观经济继续下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的严峻形势,全县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了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1-6月份,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增加值17.8亿元,同比增长18.3%;工业实缴税金5953万元,同比增长7.1%;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

2、扎实推进“四百工程”。围绕市“四百工程”计划任务,我县确定了新增规模企业、新开工工业项目、新竣工投产工业项目各10个、新招商工业项目12个的工作目标。

3、加速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全县工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工作有效推进,今年以来我县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3%。对县水泥厂已经停产并申报纳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4、继续推进企业改制。今年来,认真落实省、市、县企业改制精神,全面发动启动了县水泥厂、县民族五金厂、县铰链厂、县毛巾厂的改制工作。去年开始改制的县氮肥厂,即将进行资产变现。目前,各企业的改制工作在各个改制组的努力下有序推进。

5、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进一步畅通政府、部门、企业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主动协调调度生产要素,着重破解企业用工、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难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运行方面。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继续下行,我县的部分行业和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如:矿产品加工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建材业产销有所下降,稳增长压力较大。

2、“四百工程”方面。在申报新进规模企业中,部分企业申报意愿不强。在项目建设中,部分项目因投资规模较大,资金有缺口,新开工项目申请银行贷款难,影响建设进度。在招商引资中,意向项目较多,落户项目较少。

3、企业改制方面。县水泥厂大部分职工不同意改制,改制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县氮肥厂资产变现难。大部分改制企业资不抵债,安置职工资金缺口较大。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1、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准确掌握工业运行情况,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

2、抓好“四百工程”实施。做好新增规模企业申报工作,加强与各部门协调,将符合进入规模企业的企业尽快申报规模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筹备项目尽快开建,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洽谈项目尽快签约。

经信局2021法治建设总结汇报 篇7

按照《》要求,现将市经信局X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坚持压实责任,法治建设纵深推进。我们以法治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整合力量,形成合力。认真落实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截至X月X日,党组研究法治建设X次,党组中心组学习法律法规X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将各科室责任具体化、项目化,推动法治建设落细落小。制定印发《市经信局X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市经信局X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法治建设扎实推进。

(二)坚持依法行政,行政行为日益规范。

X.健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五大必经程序,结合市委巡察整改,进一步完善《党组会议议事决策规则》《局长办公会会议议事与决策规则》,政策法规科列席党组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

X.继续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再动员再部署,并全面开展自查自评。X月份,举行新任职干部宪法宣誓仪式和行政执法证颁证仪式,党组书记、局长胡昊为X名取得执法资格的同志颁证,执法人员进行集体宣誓。X月X日,按照“三项制度”规范,对家电行业开展了一次“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检查,未发现问题。

X.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聘请齐安律师事务所黄福军担任法律顾问,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在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时,运用《X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依法拆除抢建行为,为项目顺利落户营造了良好环境。在太子奶项目处置时,在公职律师的不懈努力下,破解了十多年来无法破产立案的困局。

X.做好文件审查清理工作。针对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期间制发的X份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决定继续有效文件X件,宣布失效文件X件,决定予以修订X件,并建立继续有效文件清单制度。X月份,开展了公平竞争审查自查工作,梳理出目标文件X份。政策法规科严格按照涉企政策制定程序和公平竞争审查要求,主持召开《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稳规进规”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充分听取企业代表意见建议。

(三)坚持常态普法,法治能力稳步提升。

我们深入学习习法治思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厉行法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常态化普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是主要领导带头学。

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专题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二是干部领学。办公室领学《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通告》;运行科领学《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政策法规科领学习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工科领学党内法规条例等。三是领导班子述学。年终,全体班子成员进行述职述法报告。四是活动互学。X月X日,我们举办青年读书班国家安全教育法治学习研讨会;X月X日,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旁听庭审活动,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参加全市地方性法规知识竞赛,获得全市优秀组织奖。五是专家讲学。今年X月X日,我们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讲座,邀请x事务所资深顾问、执业律师李兰图授课,还邀请了十余家企业代表参加讲座。X月X日,邀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胡爱民讲解《政务处分法》,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六是网络促学。借助学习强国、法宣在线和X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将法律作为必学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民法典知识测试,全员参考,及格率X%。

(四)坚持主动服务,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我局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的着力点和工作举措,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制定复工复产工作指南,X天时间推动X多家规上企业复工,实现了市委、市政府要求X月底前X%复工的目标。以“摸实情、督防控、送政策、抓复工、帮用工、融资金、解难题”等为重点任务,部署开展“进企业”攻坚行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

我们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认真做好中小企业账款专项清理工作,实现了无分歧账款清零。为深入推进法治惠民工程建设,今年开展了惠企政策落实的法治惠民项目,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培训会,发放《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政策汇编》和《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清单》,在X日报等媒体上刊登政策解读专版,帮助企业对照各项政策,逐项梳理、逐条核对,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政策兑现力度,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并在前期推出多项支持政策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稳规进规”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出台了《X市X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X-X年)》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组织X名企业家到浙江大学开展专题学习;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三名局领导带领有关科室到X高新区、X产业园、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现场宣讲习法治思想和关于宪法论述,发放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进一步坚定企业依法经营的决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促进企业法治建设手段不多。

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部分大企业均聘有法律顾问,但是一些中小企业仍有法律需求,如何引导中小企业加强法治创建方面可用的抓手不多。

(二)普法学习深度不够。

干部职工满足于法治学习的规定动作,按照要求参加学习强国、法宣在线学习,积极参加局机关组织的法律知识讲座学习,对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有针对性开展案例学法运用不够,法治学习的深度还待进一步加强。

三、X年工作计划、(一)全面落实法治建设责任。

落实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组会题研究法治工作至少X次,领导班子专题学法至少X次,法治专题培训至少X次,班子成员参加庭审旁听活动至少X次。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开展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动。

(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坚持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五个必经程序,做好机关发文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在信访、重大行政决策、合同审查把关方面的作用。继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检查,避免选择性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继续加大行政执法队伍培育力度,提升执法水平。

经信局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篇8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局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主线XX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沉着应对需求不足、成本趋高、要素制约等困难,全力振兴实体经济,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11月,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9.58亿元,同比增长3.25%;工业性投资43.64亿元,完成率93%,同比增长40%;自营出口5.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1%;进口9853万美元,同比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用电量12.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5%;前三季度单位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1%,预计能超额完成全年能源“双控”任务。

在(苏州)世界阀门展成功举办泵阀产业品牌国际化拓展研讨会,泵阀产业集群示范区通过省级复审,商务部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县建设通过验收,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奖励资金1600多万元。网络经济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评为全国网购第四潮县,诞生全市首个“电子商务专业村”。荣获全省“工业强县”(ⅲ档)先进单位(获奖励资金100万元),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成功共建“中国教玩具出口基地”。期间还荣获省经信系统先进单位、省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省企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省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省工业企业运行分析先进单位、市经信和商务系统先进单位等殊荣。

一、2013年主要工作举措及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工业项目建设紧抓不放。全面实施“项目与县领导挂钩联系,项目落实由责任单位牵头、配合单位联动”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深化“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行动,加大督查协调力度,通过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协商解除协议等措施,倒逼企业主抓好工业项目促供地、促开工、促竣工、促投产等关键环节。1-11月,全县累计新开工项目34个,面积643亩,其中,贝普、一立科技等7个超亿元重大项目累计拉动有效投资近10亿元;新竣工项目26个,面积451亩;54个项目给予工业项目准入;育才教育装备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省重点用地项目,争取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二是小微园建设有序推进。把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保护现实生产链和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为原则,通过采取注重前期调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查等措施,有序推进7个在建类小微园的整合提升,启动7个拟建类小微园的建设方案制定及土地征用等工作。目前已成立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XX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加快XX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实施意见》(送审稿)等扶持政策,乌牛岭下、瓯北珠岙、东瓯泵阀等小微园建设方案已基本定稿。三是土地二次开发稳步推进。编制“退二进三”规划,结合“三改一拆”、“腾笼换鸟”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计划、有层次地启动土地征收。鼓励企业利用旧厂房加层或重建扩大生产性用房,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加大对“四减两提高”现代制造技术改造的宣传,引导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旧厂房改造面积16.1万平方米,完成目标的322.18%,斯多纳等一批企业的旧厂房成功转型为商务办公楼,蜘蛛王、科福龙等一批企业积极申请增加容积率建设研发楼。

(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电商换市”,促进服务业发展。把电子商务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电商发展。筹建电商联盟和“特色中国——永嘉馆”,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建设。谋划红黄蓝、泰利两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引导龙头企业率先开展o2o等新型电商模式,切实提升电商发展水平。今年“双十一”,奥康突破9000万元,成为“天猫全国男鞋销量亚军”,红蜻蜓则以7000万元的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四。截至11月底,奥康的网络销售额已超过3.5亿元,红蜻蜓突破2亿元。二是以“机器换人”力推“腾笼换鸟”。通过一手抓“机器换人”提升存量和一手抓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增量,实现“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加大技改补助力度,强化对奥康、超达、欧维克等实施“机器换人”效果显著企业的典型宣传,鼓励企业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装备替换人力,实现减员增效。据统计,1-11月完成技改投资28.72亿元,同比增长49%,占工业性投资的65.82%,超市政府要求的占比60%目标近6个点。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个,市级6个。组织实施31个节能项目,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年可节约3600吨标煤。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节能降耗示范单位6家,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站4个,总装机容量451.96千瓦,年发电量53.10万千瓦时。造纸行业由29家整合为7家,淘汰造纸落后产能42万吨,盘活存量土地321亩,腾出用能空间4.9万吨标煤,为“高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三是推进“两化”融合。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着力点,积极推进省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出台实施《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开展企业资源整合(erp)系统应用示范,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新增国家级工业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家,省级2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家。

(三)着力培育名企梯队,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推进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编发《XX县扶工兴贸政策选编》、《XX县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优惠政策和办理程序介绍》各3000多份,先后在温州新闻联播、永嘉新闻联播、《今日永嘉》等媒体和各类专题会上宣传解读扶持政策,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化转规服务。联合县考绩办、发改、统计、国地税等单位组成服务督导组,建立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查机制,扎实推进转规工作。1-10月上报准达标企业46家,预计能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8家和市内部核定的40家任务。二是实施“百星企业”培育。继续深入实施“百星企业”培育工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良好发展梯队。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在93家百星企业的考核中评选出10家创业新星,对审核确定的50家成长性好的“百星企业”进行房租补助和贷款贴息补助。开展四场专题讲座,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切实提升百星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出台加快总部经济、整合重组、上市等政策,鼓励在外永商总部回迁和企业采取合并、兼并、股权收购、上市等形式做大做强。强化“亩产论英雄”排名通报,年初评选出165家重点企业,对这批企业实行重点培育,并在全市率先兑现奖励资金1629.78万元,年中又开展了4次企业评选,营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全县共有上市企业2家,迦南和红蜻蜓的申报材料得到证监会批复,另有拟上市企业亚龙科技、红黄蓝、伯特利、良精等,筛选了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等3家企业列为全县首批总部企业,引导2家意向企业开展重组,5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组建教玩具行业集团企业——立本集团。

(四)着力搭建服务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搭建产学研平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健全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完善研究、开发、实验和试制条件,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23家、县级21家,取得省、市级创新类项目19个,获省新产品备案23个,获省首台套产品称号2个(全市仅4个)。二是搭建运行分析平台。通过搭建全市首创的智能分析平台、设立泵阀价格指数、扩充省市直报平台对象、组建工业信息联络员队伍等措施,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运营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对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及时沟通指导和反映,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努力维护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搭建贸易交流平台。出台《XX县2013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积极动员企业参加境内外的各类展销会,目前共组织企业参加美国石油天然气展(otc)、俄罗斯国际石油天然气设备及技术工业展、德国jds国际鞋展、广交会、苏州国际泵阀展、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浙江商贸服务交易博览会等12批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年合计发展村级直营店25家,举办金秋购物节与秋冬购物节,创建特色商业街和餐饮店,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进场屠宰总量14.5万头,瘦肉精抽检比例11.4%,不断繁荣商贸市场。

(五)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实体经济环境。一是深化企业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企业服务百日克难”、“千名干部进千村入千企解千难”、“驻企服务员”等活动,建立完善“一周一汇报、双周一早餐会、一月一督查、难题定期督办”等问题解决机制,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一批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中碰到的难题。全年企业服务活动中,共收集企业问题3639个,截至目前,已解决3607个,进一步优化我县企业的发展环境,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在周边县(市、区)企业风险频发的环境下,我县企业实现平稳发展。二是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研究出台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先后出台了扶工兴贸、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整合重组、外向型经济等17个扶持政策,并汇编成册,通过在政务网上公开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做好宣传解读和指导服务工作,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三是优化审批服务。下放审批权限,精简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促进审批提速提效。截至目前,审批事项按期办结率、业务办理和咨询接待的群众满意率均达100%,无投诉现象发生,收到表扬信18封,锦旗1枚,两次被授予“红旗窗口”称号。

(六)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经信队伍素质。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XX县“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落实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规定,严格执行“三书两报告”、公车改革、公务接待等规定,强化“三公”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企业改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沿途及其他区域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力推进了岩头罐头厂的腾空、工业三馆的建设和沿途企业的三改一拆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提高工作谋划能力。围绕实施创新强工战略,结合全县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光伏产业、铸造行业等2篇调研报告先后获盛书记批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获一等奖,泵阀、教玩具产业的调研报告在省《经贸实践》上刊登,切实提高工作谋划能力与参谋决策水平,为县领导提供有效参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土地等要素资源紧缺、存量项目不足、政策处理困难、专业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软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逐步予以完善和提升。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局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作主线XX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沉着应对需求不足、成本趋高、要素制约等困难,全力振兴实体经济,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11月,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9.58亿元,同比增长3.25%;工业性投资43.64亿元,完成率93%,同比增长40%;自营出口5.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1%;进口9853万美元,同比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用电量12.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5%;前三季度单位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1%,预计能超额完成全年能源“双控”任务。

在(苏州)世界阀门展成功举办泵阀产业品牌国际化拓展研讨会,泵阀产业集群示范区通过省级复审,商务部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县建设通过验收,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奖励资金1600多万元。网络经济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评为全国网购第四潮县,诞生全市首个“电子商务专业村”。荣获全省“工业强县”(ⅲ档)先进单位(获奖励资金100万元),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成功共建“中国教玩具出口基地”。期间还荣获省经信系统先进单位、省技术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省企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省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省工业企业运行分析先进单位、市经信和商务系统先进单位等殊荣。

一、2013年主要工作举措及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工业项目建设紧抓不放。全面实施“项目与县领导挂钩联系,项目落实由责任单位牵头、配合单位联动”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深化“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清理行动,加大督查协调力度,通过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协商解除协议等措施,倒逼企业主抓好工业项目促供地、促开工、促竣工、促投产等关键环节。1-11月,全县累计新开工项目34个,面积643亩,其中,贝普、一立科技等7个超亿元重大项目累计拉动有效投资近10亿元;新竣工项目26个,面积451亩;54个项目给予工业项目准入;育才教育装备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省重点用地项目,争取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二是小微园建设有序推进。把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保护现实生产链和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举措,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为原则,通过采取注重前期调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查等措施,有序推进7个在建类小微园的整合提升,启动7个拟建类小微园的建设方案制定及土地征用等工作。目前已成立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XX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加快XX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实施意见》(送审稿)等扶持政策,乌牛岭下、瓯北珠岙、东瓯泵阀等小微园建设方案已基本定稿。三是土地二次开发稳步推进。编制“退二进三”规划,结合“三改一拆”、“腾笼换鸟”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计划、有层次地启动土地征收。鼓励企业利用旧厂房加层或重建扩大生产性用房,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加大对“四减两提高”现代制造技术改造的宣传,引导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旧厂房改造面积16.1万平方米,完成目标的322.18%,斯多纳等一批企业的旧厂房成功转型为商务办公楼,蜘蛛王、科福龙等一批企业积极申请增加容积率建设研发楼。

(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电商换市”,促进服务业发展。把电子商务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电商发展。筹建电商联盟和“特色中国——永嘉馆”,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建设。谋划红黄蓝、泰利两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引导龙头企业率先开展o2o等新型电商模式,切实提升电商发展水平。今年“双十一”,奥康突破9000万元,成为“天猫全国男鞋销量亚军”,红蜻蜓则以7000万元的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四。截至11月底,奥康的网络销售额已超过3.5亿元,红蜻蜓突破2亿元。二是以“机器换人”力推“腾笼换鸟”。通过一手抓“机器换人”提升存量和一手抓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增量,实现“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加大技改补助力度,强化对奥康、超达、欧维克等实施“机器换人”效果显著企业的典型宣传,鼓励企业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装备替换人力,实现减员增效。据统计,1-11月完成技改投资28.72亿元,同比增长49%,占工业性投资的65.82%,超市政府要求的占比60%目标近6个点。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个,市级6个。组织实施31个节能项目,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年可节约3600吨标煤。创建省级绿色企业1家,节能降耗示范单位6家,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站4个,总装机容量451.96千瓦,年发电量53.10万千瓦时。造纸行业由29家整合为7家,淘汰造纸落后产能42万吨,盘活存量土地321亩,腾出用能空间4.9万吨标煤,为“高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三是推进“两化”融合。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着力点,积极推进省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出台实施《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开展企业资源整合(erp)系统应用示范,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新增国家级工业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家,省级2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家。

(三)着力培育名企梯队,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推进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编发《XX县扶工兴贸政策选编》、《XX县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优惠政策和办理程序介绍》各3000多份,先后在温州新闻联播、永嘉新闻联播、《今日永嘉》等媒体和各类专题会上宣传解读扶持政策,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化转规服务。联合县考绩办、发改、统计、国地税等单位组成服务督导组,建立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查机制,扎实推进转规工作。1-10月上报准达标企业46家,预计能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8家和市内部核定的40家任务。二是实施“百星企业”培育。继续深入实施“百星企业”培育工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良好发展梯队。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在93家百星企业的考核中评选出10家创业新星,对审核确定的50家成长性好的“百星企业”进行房租补助和贷款贴息补助。开展四场专题讲座,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切实提升百星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出台加快总部经济、整合重组、上市等政策,鼓励在外永商总部回迁和企业采取合并、兼并、股权收购、上市等形式做大做强。强化“亩产论英雄”排名通报,年初评选出165家重点企业,对这批企业实行重点培育,并在全市率先兑现奖励资金1629.78万元,年中又开展了4次企业评选,营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全县共有上市企业2家,迦南和红蜻蜓的申报材料得到证监会批复,另有拟上市企业亚龙科技、红黄蓝、伯特利、良精等,筛选了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等3家企业列为全县首批总部企业,引导2家意向企业开展重组,5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组建教玩具行业集团企业——立本集团。

(四)着力搭建服务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搭建产学研平台。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健全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完善研究、开发、实验和试制条件,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23家、县级21家,取得省、市级创新类项目19个,获省新产品备案23个,获省首台套产品称号2个(全市仅4个)。二是搭建运行分析平台。通过搭建全市首创的智能分析平台、设立泵阀价格指数、扩充省市直报平台对象、组建工业信息联络员队伍等措施,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运营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对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及时沟通指导和反映,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努力维护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搭建贸易交流平台。出台《XX县2013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积极动员企业参加境内外的各类展销会,目前共组织企业参加美国石油天然气展(otc)、俄罗斯国际石油天然气设备及技术工业展、德国jds国际鞋展、广交会、苏州国际泵阀展、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浙江商贸服务交易博览会等12批次。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全年合计发展村级直营店25家,举办金秋购物节与秋冬购物节,创建特色商业街和餐饮店,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进场屠宰总量14.5万头,瘦肉精抽检比例11.4%,不断繁荣商贸市场。

(五)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实体经济环境。一是深化企业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企业服务百日克难”、“千名干部进千村入千企解千难”、“驻企服务员”等活动,建立完善“一周一汇报、双周一早餐会、一月一督查、难题定期督办”等问题解决机制,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工作要求,切实解决一批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中碰到的难题。全年企业服务活动中,共收集企业问题3639个,截至目前,已解决3607个,进一步优化我县企业的发展环境,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在周边县(市、区)企业风险频发的环境下,我县企业实现平稳发展。二是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研究出台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先后出台了扶工兴贸、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整合重组、外向型经济等17个扶持政策,并汇编成册,通过在政务网上公开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做好宣传解读和指导服务工作,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三是优化审批服务。下放审批权限,精简审批环节和前置条件,促进审批提速提效。截至目前,审批事项按期办结率、业务办理和咨询接待的群众满意率均达100%,无投诉现象发生,收到表扬信18封,锦旗1枚,两次被授予“红旗窗口”称号。

(六)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经信队伍素质。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XX县“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落实一把手“四不直接分管”规定,严格执行“三书两报告”、公车改革、公务接待等规定,强化“三公”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企业改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沿途及其他区域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力推进了岩头罐头厂的腾空、工业三馆的建设和沿途企业的三改一拆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提高工作谋划能力。围绕实施创新强工战略,结合全县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光伏产业、铸造行业等2篇调研报告先后获盛书记批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获一等奖,泵阀、教玩具产业的调研报告在省《经贸实践》上刊登,切实提高工作谋划能力与参谋决策水平,为县领导提供有效参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土地等要素资源紧缺、存量项目不足、政策处理困难、专业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软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逐步予以完善和提升。

二、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举措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拓市场、优服务”这条主线,以振兴实体经济和保增长为统领,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来抓,着力推进“四换三名”、“三转一市”、小微企业创业园、网络经济等重点工作,力争在经济运行保障、工业项目建设、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发展、“两化”深度融合等方面上实现新突破,掀起我县“赶超发展、激情跨越”新热潮。

(二)预期目标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进口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20%;单位gdp能耗下降2%。

(三)具体举措

1、加快小微园建设,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将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百姓创业致富的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作为助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要求,加快现有14个小微园的开工建设。充分利用“三改一拆”、“腾笼换鸟”腾出的空间以及低效利用土地,实行“拆建用”结合,促进一批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空间,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2、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产业集聚。围绕省级泵阀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推进省级泵阀产业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和省级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强技术研发、设计、检测、物流、培训、信息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发展,延伸产业链。改造提升现有块状经济,积极开展各类基地创建(共建),切实发挥“浙江泵阀出口基地”,品牌男鞋、西服生产基地,与中国轻工商会共建的“中国教玩具出口基地”、“中国服装辅料出口基地”的企业集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外贸出口,加快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提高集群内专业化配套协作水平,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打造“引不走的产业集群”。

3、加快网络经济发展,促进商业模式转变。加大网络经济扶持力度,将电子商务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实施电子商务大军培训计划,培养一批网络销售大军。引进培育一批网络经济示范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开展o2o等新型电商模式,牵头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小微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加快网络经济集聚区建设,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发展网络经济,鼓励传统商贸企业探索发展团购、直销、定制等新型商业模式,提升商业效率,激发消费需求。

4、加快信息化发展,助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加强人才培训,以推进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发挥奥康、报喜鸟、红蜻蜓等“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交通、物流、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scm(供应链管理)、erp(资源计划管理)、e-business(电子商务)、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应用,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

5、狠抓节能降耗,提升企业用能效益。紧紧围绕“双控”目标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加大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力度,推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商业及民用节能等社会领域节能管理,提高用能效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降低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结构节能。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严控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着重发展产品能耗低、单位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项目,进一步加强新建及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着力控制新增用能的总量和能耗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上一篇:门诊病历书写下一篇:五年级班主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