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视新闻评论(共8篇)

电视新闻评论 篇1

第一章

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二

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三

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四

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六

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七

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⑶重视可信性,要求事实真实、准确,符合事物的实际

⑷着眼于利用具体事实再现事物的状态及其来龙去脉,引导人们透过事实认识整个事物。

第二章

新闻评论三要素的关系

新闻评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新闻评论的论点,概括对于所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看法。它表述某种思想、观点、简介、主张,回答“什么”、“怎么样”、“怎么办”之类的问题。论点从一定的立场、世界观出发分析评论对象及其周围事物的产物。

新闻评论的论据,是用来证明或说明论点理由和事实的总称。新闻评论的论证,指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三者关系:① 论点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论据提供支持论点的理由和事实。论证表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贯穿于整个论述过程之中。

② 论点表述对事物的主观看法,属于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论据都出于客观存在,都是具体甚至生动的,论点和论据既以各自抽象性和具体性相互区别,有因之相互为用。

③ 三要素尽管有上述种种区别,但都是评论的必要构成因素。论点作为评论的中枢神经,固然出于支配地位,但也依赖于论证和论据。

九 论点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类型 论点按在评论中所处的地位,通常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

总论点也称中心论点,在评论中处于主导地位、支配地位;分论点又称子论点,它是由总论点派生的,在评论中承担着体现和支持总论点的任务。

关系 论点间的关系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评论的总论点统帅分论点,有的表现为主从关系有的表现为因果关系。其中,主从关系是恒定的,总论点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分论点总是处于从属地位;因果关系是非恒定关系,因果关系不改变二者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在同一层次里,通常表现为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在存在多层次分论点的评论中,上下层次分论点之间,则形成另一种主从关系或因果关系。

十 新闻评论对于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论点要具备正确、鲜明、中肯、新颖、隽永。

①正确、鲜明,即相对于荒谬、悖理和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而言的。

②中肯是以正确为前提,是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力求论点切中要害,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或问题实质。

③新颖就是“言人之所不能言”,要求蕴含非同寻常的见解。

④隽永就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隽永的论点大多是规律性认识的概括,因此能够启发人们思考和联想,具有举一反三的内在力量。

十一

论据的种类

①理论性论据。又称理性论据,是人类认识自然、人是社会的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或理论证明、并为人们接受了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思想、观点、社会准则等等

②事实性论据。是用来证明和说明论点的具体材料的总称。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性论据,主要是现实中存在的客观事实(包括典型事例和概括性材料),以及知识性材料和有根据的假设性材料。十二

论证的方式方法

(一)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这是按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划分的两种对应的论证方式。

所谓直接论证,就是用论据直接证实自己的观点,或证伪论敌的论点。

间接论证与直接论证相对应,它或者通过否定对立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称间接证实;或者通过证明与错误论点相反的论点是正确的,达到推翻错误观点的目的,称间接证伪。

(二)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这是根据论证时运用的逻辑推理方式划分的两种论证方式。

演绎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论证方式。它从已经公认或者已经证明的论断出发,经过一定的推理程序,证明和说明尚未形成共识的论点,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式。

归纳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的论证方式,它循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向进行推理。归纳论证以个别的事物或问题为推理依据,运用时要讲究概率,注意排除偶然的,孤立的,表面的东西,坚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十三 论证的方法有哪些?

1、例证法。用具体事例证明和说明论点,是新闻评论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2、引证法。用已被确认的思想、观点证明和说明尚待确认的论点。

3、喻证法。即运用比喻论证论点的方法。

4、比较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论证论点。

5、演绎法和归纳法。即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论证方法论证论点。

6、反证法和选言法。是进行间接论证常用的方法。

十四

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分为不署名评论与署名评论两大类。

(一)不署名评论,意味着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意见和看法。包括:

1社论-本台评论——这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最高规格的评论,通常用来论述重大的、全局性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2评论员文章——规格仅次于社论或本台评论的评论类型。它所论述的问题虽然也是重要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但问题本身一般带有局部的性质,如地区性或部门性问题。

3短评——这是一种轻型评论。短评的对象一般不是整个事件或问题,而是事件或问题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一点;有时也被用来解剖某种具体观点,或工作、思想、行为中的某种倾向。

4编者按和编后——在不署名的评论中,这是最简短最轻便也是最低规格的类型。编者按有两种,一种是介绍性的;一种是议论性的。编后的规格相当于编者按,因放在新闻报道或其他文章后面而得名。

(二)署名评论,是以个人的名义发表意见的评论类型,目前主要有记者述评和署名短论两种。

1记者述评——又称新闻述评,实际上是从述评衍化而来的评论形式。这种述评形式多数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论题切近客观实际,而且较多采用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经常被用来论述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2署名短评——多数属于专栏评论。作者面宽,一般具有短小精悍,平易近人的特点。第三章

十五

现代报纸的“四大件”

所谓“四大件”,指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它们被认为是现代报纸的基本组织部分。十六

电子媒介的听众和观众的基本状况

1、由于较少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听众和观众的绝对数量多;

2、按接受能力划分的层次多,在成年人中至少多文盲,半文盲这么两个受众群体;

3、整体的平均接受能力,低于报纸的读者;

4、多数听力和观众处于半接收状态;

5、在同一时间里一般只能选择一种媒介,不像报纸读者那样可以边读边听。十七

新闻评论的体裁特征

新闻评论有两个基本体裁特征——新闻性和政论性;新闻性关系着内容选择,政论性关系着内容表达。

十八

广播评论当今发展的整体状态

1、开始成为新闻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未达到不可或缺的程度,没有形成健全、严密的评论体制。

2、开始注意适应广播的传播方式,但还没有完全摆脱报刊评论表达方式的束缚。

3、初步形成某些表现特点,但还未完善、成熟。

4、开始重视对个性特征的探索,但还不完全自觉,多数仍停留在经验的层次。十九

概括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并加以说明 广播体裁的风格特点是“短、浅、软”

1、“短”指短小精悍,文章篇幅短并且言之有物。可采用省文和省意两种方法。

2、“浅”就是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浅出”要着重把握两个相联系的方面:

(1)适当控制内容的抽象程度

(2)尽可能为听众提供理解抽象内容的条件,方法有三:

① 稀释抽象内容

② 适当还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③ 恰当运用“正-反-合”说理方法

3、“软”指轻松、风趣。就是讲究宣传策略、宣传方式和方法,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

方法有4点:①摆正与听众的关系,以地位平等的同志、朋友的身份面向听众;

②设身处地的为听众着想,捕捉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难、解惑、释疑;

③重在启发、引导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或把简单的结论塞给听众;

④照顾多数听众的接受习惯,尽可能用他们熟悉的材料、方法和喜听乐闻的方式说。

二十从体裁的角度分析电视评论的基本特点

1.声画兼备。电视评论是综合运用画面、字幕、实况音响(同期声)和论述语言的新闻评论 2.视听结合。视听结合作为电视评论的另一基本特点,是从感知通道的角度说的。

3.双线互补。电视同时运用声音和图像、诉诸听觉和视觉,它是声音线和图像线双线并行的线性传播

二十一

电视评论声画互补特点的表现方式 1.声画合一

即声音和画面直接结合,共同为表达同一内容服务。2.声画对位

指声音与画面围绕同一政论性内容,在各自发挥自身的表现功能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共同为实现说理目标服务

二十二

画面、同期声、字幕运用的说明 1.画面

画面可以直接再现事物、场景以及记录其发生、发展过程,给与人们仿佛亲自面对事物、身临其境之类的感受。原则:

(1)坚持为说理服务的原则(2)恰当处理同语言的关系(3)善于调动各种表现技法和编排手段,加强画面自身的论辩能力 2.同期声

同期声是与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谈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作用:

(1)增强真实感、可信性

(2)渲染气氛,增强现场感和感染力 3.字幕

字幕指根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 作用:1)提示、强调作用。

2)补充、说明作用。

画面、同期声和字幕都是电视评论独具的表现手段。要恰当运用这些手段,发挥其综合优势,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一切以充分体现立论,为深入浅出地说理服务的原则(2)双线互补原则

(3)以论述语言为主导的原则

二十三

广播、电视评论完善和发展个性的途径

1、适应受众的广泛性。广播、电视评论可以拥有十分广泛的受众,其拥有受众的数量取决于其满足受众需求的程度,和适应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的程度。

2、正视内容的选择性。内容选择有两种:一是基于需要的选择,即从一定的意图出发,在权衡利害得失、轻重缓急的基础上,确定评论什么或如何评论;一是基于可能的选择,这是从媒介和体裁能否胜任出发的选择。

3、探索形式的特殊性。要从评论的具体类型和结构、语言等各方面进行探索。

二十四

树立面向基层受众的观念,将促进广播、电视评论从内容到形式发生哪些变化? 1.扩大评论领域,更加注意研究实际,尽可能捕捉和论述现实社会生活中与受众休戚相关的问题

2.调整评论视角,尽量从多数群众关心的,易于理解的角度阐述有关问题,促使评论角度多样化

3.摆正与受众的关系,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受众,增强评论的贴近性和亲切感,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指手划脚

4.改进说理的方式方法,以多数受众熟悉的材料、易懂的语言和平易近人、促膝谈心的口吻说理

5.从关心播出效果出发,从整体上为受众创造更方便的接收条件,包括在评论中作必要的交代、说明、解释,以及在节目安排、节目预告、内容提要和播音方面提供收听方便 第四章

二十五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殊形式 谈话体评论(包括广播谈话&电视谈话)、评论员评论、录音评论、图像评论(电视评论的具体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口播评论&视听结合的图像评论)二十六

何谓“类交流”?(广播谈话的灵魂)

作为谈话体评论,与听众保持一定程度的思想和情感的联系或沟通,仿佛直接面对着观众、说服他们接受某种间接和主张,回答他们的以南,或者与他们商讨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类交流”。

广播谈话的类交流是相对于日常谈话的直接交流说的。类交流是广播谈话的根本特点,也是广播谈话区别于其他广播评论的主要界限。

二十七

按电视的播出方式,电视谈话可分为几种?

1、谈话者出图像,直接面向观众发表谈话。

2、由播音员播诵的,以个人名义发表的谈话。二十八

什么是评论员评论?它拥有哪些优势?

“评论员评论”指由评论员自己播讲的评论,是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其优势在于:

1、用评论员个人的名义,便于处理某些以本台名义不容易处理好的论题,也有利于缩短评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2、评论员自己播讲,有利于改善广播评论的文风,把文字表达方式与播讲方式统一起来,使广播评论更加富于广播特点。

3、播讲风格多样化,这不仅将增强评论的社会效果,而且将促使广播论坛进一步活跃,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二十九

“评论员评论”与广播谈话的关系

这两种评论形式,是按照两种标准划分的,它们既不相互排斥,也不能直接等同起来。“评论员评论”是按播出方式划分的;评论员自己播讲的,可以是谈话体评论,也可以是非谈话体评论的作品,其中界限在于是不是形成类交流,是不是带有双向传播的色彩。广播谈话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只要能够保持文体特征,体现出其中的类交流,由评论员或由播音员播讲,其实都无不可。三十

录音评论

“录音评论”是指运用来自评论客体的音响的广播评论。三十一 音响的局险些有哪些?

①音响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不能不依附于事实,不能不靠叙述的补充

②音响的倾向性往往不明显

③某些暴露性音响,处理不好可能影响收听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三十二 怎样恰当运用音响

1、音响应成为评论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

2、评论中的音响往往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一般不能成为完整的论据,不能代替论据的语言表述

三十三 图像评论

图像评论,是与口播评论相对而言的,以声像兼备、视听结合为特点的电视评论类型。三十四 图像评论中文字稿和画面的特殊要求

文字稿

1、揭示画面内涵,引申、深化画面内容

2、补充画面,交代画面无法说明的内容

3、恰当保留听觉空白,给观众留出观看画面和理解政论性内容的时间

画面

1、明确

2、丰满

3、生动 第五章

三十五

选题

广义的选题,指一个新闻单位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评论什么,一般以计划的心事出现,称选题计划。选题计划是特定时期宣传思想的集中体现。

狭义的选题又称论题,它规定一篇评论的评论对象和论述范围。狭义的选题受选题计划的支配,但也常适应实际需要而确定。三十六

立论

新闻评论的立论,指一篇评论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基调。三十七

选题和立论的思维过程 选题

1、重要性筛选

2、必要性筛选

3、可行性和可能性筛选 立论

1、形成深度认识

2、确定立论角度

3、控制理论高度 三十八

选题的共同点

(一)选题目标

新闻评论以论题切合客观实际,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为追求目标。所谓现实意义,标准有三:

1、论题所接触到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而非主观臆造的

2、是与当前社会的注意重心(主要矛盾)方向一致,而非逆向的问题

3、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而非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

(二)选题的根据

1、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和指示

2、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的情况和意见

3、从主管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和意见

4、记者提出的报道题目和线索

5、读者来信反映的情况

(三)基本要求

1、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精神

2、与时代、社会的脉搏相吻合,与党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注意重心保持一致的方向

3、从大局、全局出发,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4、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或能够引起他们的关心

5、有一定的新鲜度和启发性

三十九

简述广播、电视下评论在选题方面的“四长四短”

1、长于小,短于大。这里的大小,指论题的角度和论述范围,而不是意义和重要程度。

2、长于广,短于专。“广”指广大受众共同关心的论题;“专”指专业性、业务性强的论题。

3、长于动态型,短于长过程。

4、长于鼓励动,短于推理。这一“长”一“短”,反映了声音、图像符号的内在矛盾。四十

广播、电视评论特殊课题应注意的问题

在选题范围内,核心问题是设法改变那些不善于论述而又非论述不可的论题的题型。

1、坚持“从小处着手”

2、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审视

3、密切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转折点

四十一

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广播、电视评论的基本目标在于:求真求新。

(一)立论要求真戒妄

1、副客观事物之实。评论都有特定的评论对象,它们是客观、具体的。

2、副今天之实。要立足于当下,用今天的眼光观察事物、研究问题。

3、副受众之实。立论的基调——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要尽可能适应多数受众的接受能力。

(二)立论要求新弃庸

1、思想新

2、境界新

3、角度新 四十二

广播、电视评论立论的特殊性是什么?

1、焦点尽可能集中些

2、角度更加讲究些

3、调子适当节制些

四十三

广播、电视评论立论角度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评论的性质(着眼于倡导或是批评)和论题的类型

2、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以及所处地位和覆盖范围

3、受众的关注重点、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 *第六章

*

一、如何恰当处理理、事、情的关系 首先,重视以事明理 1 按说理的需要剪裁事实 2 顺说理的方向叙事 3 为强化说理配置材料 其次,善于以情化理 *

二、说理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理论说理的原则 1 务必少而精当 2 力求顺乎思路

(二)说理要看对象的原则 1 看受众的需要 看听众的接受能力 3 看听众的接受习惯

*

三、夹叙夹议的基本类型和写作要求 基本类型

1、以说理为主干的夹叙夹议,按道理的逻辑层次组织材料。

电视新闻评论 篇2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 同样, 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电视新闻评论是指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 进行解释分析, 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 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

电视新闻评论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一块试金石, 是最容易塑造媒体形象和使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据美国新闻界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 在电视新闻收视率方面一直独占鳌头的CNN, 开始落后于后起之秀FOX电视新闻网, 不仅如此, CNN流失的大部分观众都转向了FOX电视新闻网。以消息快捷、报道客观充分而著名的CNN何以被FOX超越呢?经过调查分析, FOX新闻网的取胜之道在于对需要观众关注的新闻事实加上适当的评价以引导观众, 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被CNN斥为靠“分析消息”吃饭的FOX在市场竞争中挫败了靠“纯消息”吃饭的CNN。这意味着, “纯消息”满天飞的今天, 如何“分析消息”, 那就要看媒体有没有自己的高招了。在独家信息不存在的今天,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说什么”的确不重要了, “怎么说”正越来越重要。电视新闻走向评论化, 是媒体进入观点竞争时代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电视台都将精力集中在选秀和情感类的竞争上, 电视正日渐成为娱乐工具, 但随着电视观众日益走向成熟, 一味靠单纯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作为主菜的做法将使电视台陷入困境。虽然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电视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 但从节目的生产上来说, 除央视和少数省级卫视以外, 大多数省级电视台打造精品节目、品牌栏目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而能否拥有自己的电视品牌, 是一个电视台未来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作为省级卫视, 贵州电视台应该有自己的新闻评论品牌, 在众多的声音中应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就功用而言, 电视新闻评论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在强化官方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效性、疏导社会群体的不满情绪、凝聚不同利益团体的共识方面, 电视新闻评论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社会转型期, 批评报道的正面效应正日渐受到重视, 不再被简单视为对党的权威和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挑衅, 而恰恰是对这一权威强有力的维护。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收视对象是普通老百姓, 在社会转型期, 他们对自己所遭受的某些不公非常关注, 对以批评曝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更是信赖, 让他们觉得有一个说话的地方, 有利于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同时, 在电视传媒的企业化转型过程中, 作为营利机构, 收视率被奉为第一准则, 商业因素的过分侵入, 或多或少地损害了电视传媒的权威性, 而新闻评论节目的存在, 对电视媒体的权威而言是一种重树。

贵州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

贵州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端, 从《透视镜》、《今晚十点半》、《第三视线》、《旋风报道》, 直至2006年停播的《今日视点》, 这些电视新闻评论曾经都为树立贵州电视台的品牌和权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客观来看, 因为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这些栏目在发展中, 都无一例外地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 星星之火始终汇不成燎原之势。因此, 新闻评论要成为本台的支柱和品牌也就无从谈起, 其应有的对媒体本身发展的贡献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起起落落之中。反观别的电视媒体, 则另有一番景象。从全国范围来看, 电视新闻评论是拉动电视整体改革的先锋。中央电视台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 直到今天的《新闻1+1》, 可以说, 从栏目发展到整个新闻频道, 无一不是电视新闻评论催生出来的, 就在这个过程中, 央视的大台形象得到了塑造和强化。

自从2006年贵州电视台唯一的一档电视评论类节目《今日视点》改版为法制类节目后, 新闻评论节目化整为零, 散见于不多的新闻节目中, 而且回归到重报道轻评论的传统上。

回顾过去《今日视点》的得失, 对贵州电视台今后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发展无疑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着信息渠道多元化和受众群体不断被细分, 电视节目的生产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 观众需求与时俱进, 而栏目的基本模式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观众难免出现审美疲劳。栏目和节目在舆论导向、适应受众需求和市场要求三方面出现了卡壳, 主要表现在:

1.栏目运行多年来, 栏目结构和节目样式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 节目形态比较单一。而观众的结构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媒介竞争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受众需求在变、环境在变, 而节目本身缺乏相应的变化, 事实上这也是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普遍存在的硬伤。

2.节目内容和形式单一。内容的单一使选题过于集中于以揭露曝光为主, 而在现实的环境下, 许多题材无法做更深入的采访报道。观众的胃口越来越大, 其他媒体这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多, 相比之下电视新闻节目就显得技不如人, 时间长了还会使观众产生新闻评论的功能就只是揭露和批评的感觉, 节目选题不能关注更为广泛的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此为其一。再者形式的单一使节目的表现过于严肃而缺乏亲和力, 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使节目和观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节目主持人没有发挥的余地和空间, 结果是主持人不能形成个性, 最终导致栏目个性的缺失。

3.节目缺乏灵活性和时效性。长期以来, 《今日视点》对时效性比较强的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这是栏目的软肋。一件时效性很强的新闻事件, 《今日视点》往往要在几天以后才出来, 制作周期过长。在新闻的发布和对背景的分析上都比报纸晚, 节目应有的冲击力和公共舆论的积聚就这样在缓慢的节奏中被消解和弱化掉了。传播学要求, 媒体要“通过对当天关系到公众事务的新闻和观点的传播, 来形成公共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 《今日视点》中的“今日”只是节目生产者认为的“今日”, 而非受众认可的“今日”, 因为很多题材对于观众来说已经是昨日、前日甚至是往日了。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出路

评论一度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专利, 而央视如今在《新闻联播》里也建立了评论员机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是在所有的全天直播的新闻节目里随时切入新闻评论员的访谈。

新闻评论节目对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效果正日益显现, 但开办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不能单凭主观意志, 也不能完全单纯依照观众的口味和市场需求。媒体的政治属性要求它必须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了解大多数观众需求的同时, 应当努力把握不同层次的观众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 所以, 要注意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呼声结合起来;把弘扬主旋律和群众喜闻乐见结合起来;宣传与服务并重, 从而实现对舆论的控制和引领。在这场舆论制高点的争夺战中, 评论员正日渐成为意见领袖, 因此, 加强评论员队伍建设, 既是媒体市场竞争的需求、观众的需求, 更是国家舆论引导能力的战略需求。

对贵州电视台而言, 要重振新闻评论的雄风, 关键就是引入新闻评论员, 解决“谁来说”的问题, 光靠传统的衣帽光鲜唇红齿白的主持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试想假如凤凰卫视没有了曹景行、央视没有了白岩松, 他们原来主持的节目又有谁会去关注呢?

新闻评论员分为媒体型评论员和专业型评论员。曹景行和白岩松都属于媒体型评论员, 为军事迷耳熟能详的张召忠则属于专业型评论员。评论员从哪里来, 来源有二:专业型评论员面向社会征集;媒体型评论员要靠自己培养, 可为资深的记者和主持人提供一个上升空间。

评论员通过自己的眼光来选择和解读当天大事、要事、贴心事、有趣事, 努力延展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小新闻、大背景、细评说、有个性。以小新闻为由头, 找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平衡点,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 从而形成一定范围的舆论氛围, 成为舆论引导的中坚力量, 使评论作为一种精神渗透在电视媒介中并使之大众化。

电视新闻评论如何走出困境 篇3

【关键词】电视评论 新闻立台 评论员

评论是电视新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充分体现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然而,与报纸、杂志等纸媒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似乎有些先天不足。与央视新闻评论相比,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似乎又有些或坐井观天、或隔靴搔痒。可就在各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艰难起步的今天,网络新闻评论又挟风携雨,以强劲之势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冲击。时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那么,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又该如何作为走出困境,为新闻立台作出贡献呢?

一、新闻立台,评论不可或缺

所谓新闻评论是传播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或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或文字,或声音,或影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用事实说话”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这一举措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电视评论类节目大发展的开端之举。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在中国落地开花,除了中央电视台开办的各档新闻评论节目,一些省、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以及与此相应产生的短评形式的发展,使得电视评论节目更加丰富。

电视新闻评论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一块试金石,是最容易塑造媒体形象和使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于是,不少以新闻立台的地方电视台更是把新闻评论当作了舆论引导的利器。新闻评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一份调查显示,在电视新闻收视率方面一直独占鳌头的CNN,开始落后于后起之秀FOX电视新闻网,不仅如此,CNN流失的大部分观众都转向了FOX电视新闻网。以消息快捷、报道客观充分而著名的CNN何以被FOX超越呢?经过市场调查分析,FOX新闻网的取胜之道在于对需要观众关注的新闻事实加上适当的评价以引导观众,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被CNN斥为靠“分析消息”吃饭的FOX在市场竞争中挫败了靠“纯消息”吃饭的CNN。这意味着,“纯消息”满天飞的今天,如何“分析消息”,就要看媒体有没有自己的高招了,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和符合传播规律的科学观点。在独家信息不存在的今天,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说什么”不重要了,“怎么说”正越来越重要。电视新闻走向评论化,是媒体进入观点竞争时代的一条必由之路。

实事求是地说,当下,地方电视新闻评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作为社会公器,在强化官方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效性、疏导社会群体的不满情绪、凝聚不同利益团体的共识方面,电视新闻评论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期,评论式报道的正面效应正日渐受到重视。电视新闻评论的主要收视对象是普通老百姓,在社会转型期,他们对自己所遭受的某些不公非常关注,对以批评曝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更是信赖,对以弘扬社会正气,发出主流声音的媒体评论,让他们觉得有一个说话的地方,有利于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同时,在电视传媒的企业化转型过程中,作为营利机构,收视率被奉为第一准则,商业因素的过分侵入,或多或少地损害了电视传媒的权威性,而新闻评论节目的存在,无疑是电视媒体权威构建的支柱。

二、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发展上难尽如人意。一些地方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舆论监督的分量越来越轻,导致节目收视率下降,有的节目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拼盘”或者大专题,有的节目甚至无疾而终,只有少数节目基本沿着强化舆论监督这一当初办节目的宗旨保留了下来。在地方电视台中,这种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的现象尤其严重。有些地方台看到其他台在新闻评论节目上的遭遇到的窘境,索性不去办这类节目。现存的地方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在内容和数量上以民生、文娱类型的节目居多,而时事新闻评论很少。

这种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地方台受到多方面限制,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的选题常会遇到难以播出的遭遇;二是地方台记者由于素质和眼界的限制,对已发展了的信息社会中人们的所思所想没有进行充分研究。栏目运行多年,结构和节目样式基本没有多大变化,节目形态比较单一。可现实中,观众的结构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媒介竞争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受众需求在变、环境在变,而节目本身缺乏相应的变化,事实上这也是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普遍存在的硬伤。三是由于定位不准,使选题过于集中于以揭露曝光为主,而在现实的环境下,许多题材无法做更深入的采访报道。在网络世界,受众的胃口越来越大,其他媒体这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多,相比之下电视新闻节目就显得技不如人,时间长了还会使观众产生新闻评论的功能就只是揭露和批评的感觉,节目选题不能关注广泛的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单一的传播形式使节目的表现过于严肃而缺乏亲和力,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使节目和观众有一定的距离。

三、新闻评论的出路在于做好特色文章

作为新闻评论类节目,其节目内容对于节目的定位,乃至整个节目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体现了媒介的议程设置,即“说什么”的传播要素。地方电视台应在近期发生的众多事件中,选择与电视台和栏目风格定位相近的事件进行报道,从而引导传播中的舆论话题,引起受众关注。地方电视台开办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不能单凭主观意志,也不能完全依照观众的口味和市场需求。媒体的政治属性要求它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了解大多数观众需求的同时,应当努力把握不同层次的观众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所以,要注意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呼声结合起来;把弘扬主旋律和群众喜闻乐见结合起来;宣传与服务并重,从而实现对舆论的控制和引领。这其中,地方电视台应争取当地主要领导的支持,敢于针对“灯下黑”的问题进行评论。地方电视台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地方台节目生存的根本,就是扎根于地方,只有从地方生活中汲取素材和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扬长避短,才能做出特色,打开市场。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的选材,基本上是有代表性的事件、现象。地方电视新闻评论选题除了要紧贴地方外,还要紧贴热点、焦点且评论性要强。生活遵循的原则就是抓住每日发生的重大、新鲜事件,通过与新闻节目的有机配合,通过评论员进行有效、深入的点评分析,给广大受众以指导和建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地说,这个真实不仅包含那些令人汗颜,让人触目惊心的阴暗面,还包括更多的催人向上,令人振奋的光明面。只有结合好与坏,全面地反映在新闻评论中,才是真实的和有积极意义的的新闻评论。很显然,批评只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赞扬是新闻评论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偏颇。

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要做好新闻评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引入新闻评论员,解决“谁来说”的问题,光靠传统的衣帽光鲜唇红齿白的主持人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闻评论员分为媒体型评论员和专业型评论员。曹景行和白岩松属于媒体型评论员,为军事迷耳熟能详的张召忠则属于专业型评论员。评论员从哪里来,来源有二:专业型评论员面向社会征集;媒体型评论员要靠自己培养,可为资深的记者和主持人提供一个上升空间。评论员话语要有理、有据、有节。逻辑思维缜密,并且有一定的高度。可以采取多渠道与受众增强互动,做大电视新闻评论的互动平台。

评论员要加强学习,通过自己的眼光来选择和解读当天大事、要事、贴心事、有趣事,努力延展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小新闻、大背景、细评说、有个性。以小新闻为由头,找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平衡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形成一定范围的舆论氛围,成为舆论引导的中坚力量,使评论作为一种精神渗透在电视媒介中并使之大众化。

如今,具有强烈个性色彩和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评论,已经引领媒体进入观点竞争时代。在这个观点为王的时代,新闻评论成为媒体面对竞争的有效武器。从长远来看,新闻评论作为社会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地方电视台着眼于未来、倾力打造品牌、走新闻立台的路子上,电视新闻评论应该而且必须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新闻评论(模版) 篇4

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去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目前已基本结束。习总书记在总结大会上开篇即提出,此次大会不仅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也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简而言之,活动虽结束,但贯彻群众路线反“四风”永远在路上。

习总书记的全篇讲话近12000字,全文总结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概括了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新认识、积累的新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文本中“党”和“群众”频繁出现,其意蕴深刻。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党”一词的出现频率达287次。依笔者看,一是强调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进步,也没有国家今天的稳定繁荣。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推进深化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是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改革合力的保证。二是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特别是在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情况,总书记在讲话中35次强调“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正如总书记所讲,“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三是强调增强党的“自我”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聚焦“四风”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及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人民”、“群众”的出现频率达86次。“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共产党人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关注群众期盼。一是坚持为民服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还要强化服务功能,更要提高服务本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真心实意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服务好不好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真正动力。坚持群众路线,根本问题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好对群众态度和群众感情问题。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党领导的事业才能永远兴旺发达。

习总书记的总结讲话屡提“党”和“人民”、“群众”,使我们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党员干部应时刻把群众当做亲人放在心上,情系群众,怀着赤子之心为群众服务,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样,党的工作才能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梦圆。

第2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关于“上调公务员工资”的建议引来一片热议。一些委员对公务员工资实行改革的提案,引发网友讨论。公务员薪酬高还是低?该怎么改革?围绕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何宪和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杨士秋表示,我国公务员职务工资从2015年以来一直没有上涨,解决工资上涨问题有着迫切需求。“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杨士秋说,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工作肯定受影响,对此,社会各界应该达成共识。

经济观察报近日获悉,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从去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加快筹划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目前,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24个字——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人社部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对经济观察报说,所谓调整工资结构,是指要把公务员工资收入中,过高的津贴补贴降下来,提高基本工资的占比;扩展晋升空间,是指打破现在公务员职务决定级别,级别决定工资的局限,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据透露,建立比较机制,是要求定期对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以此来作为提高公务员工资的重要依据;实施配套改革,则是指要将薪酬改革纳入到整个公务员体制机制改革,甚至是整个收入分配改革当中。

上述专家表示,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是把重心放在“限高”、“提低”上了。“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更确切地说,是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提低”主要是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向职务偏低,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倾斜。最终的目的是,缩小公务员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据悉,在制定公务员薪酬改革政策的同时,人社部还与中编办、中组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正在筹划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其中对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目前已经制定出详尽的改革方案,预计在年内将会正式出台。

调整薪酬结构

人社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经对各省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情况做了调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将制定严格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贴补贴在公务员工资占比的同时,也使得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由暗转明。

上述专家说,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出台之后,受益最直接的将是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群体,对于中西部、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公务员,国家将会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主要的依据是2015年实施的《公务员法》、《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公务员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组成。基本工资标准全国统一。公务员职务高,相应级别就高,基本工资也高。从国务院总理到乡镇一级政府的科员、办事员,共分27个级别。基本工资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曾做过调查,现在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占比大约是30%,剩下的就是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的津贴补贴。各省之间,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内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多达32个,最低和最高相差1.5万元/年。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制定津贴补贴制度,但是对何时出台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公务员津贴补贴都是各地自行规定。

近两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在中纪委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以及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都提到严禁政府官员违规领取工资之外的津贴补贴。

人社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jú长尹蔚民在一次讲话中说,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有超过90%的公务员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他还曾表示,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公务员晋升制度(简称“职级并行制”),将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尹蔚民所说的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里有更明确的表述,就是要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现在中央已经批准一些县市,开展公务员“职级并行制”试点。有关部门也已经拟定了具体的执行办法,有关专家预计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期内,中央将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公务员“职级并行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前述人社部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主要是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公务员的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也就是说,即使公务员没有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该专家说,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之后,一些职务不高,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其工资将可能与同层次职务较高的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当。也就说,一个副科级的公务员可能比科级公务员的工资高,一个副处长的工资同样也可能比处长还高。这样的制度改革,对于县和乡镇层级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

涨工资呼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曾提交了一份建议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何香久认为,国家应该大幅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其外,在提高公务员职务工资基数同时,要扩大职务之间工资的差距,以此体现不同职务公务员的责任风险和职务贡献。

何香久举例,一个正处级干部,从2015年至今的工资总涨幅约为37.2%,平均年增长4.7%,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了74.8%。与企业职工相比,2015年,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收入是21001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提高至47593元,同比增长了127%,年平均增长15.8%。核算下来,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是公务员的3倍多。

但何香久的说法很快招致舆论的强烈反驳。反对者认为,何香久忽视了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基数偏低的事实,现在除了一些国企、外企职工的工资较高,民企、私企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而相对应的公务员工资中,津贴补贴部分,一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公务员工资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灰色收入。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jú长杨士秋说,“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称,应该在先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前提下,再提公务员涨工资。

据了解,2015年人社部已经就“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做了专题调研。尹蔚民在2015年年底的人社部工作会议上表示,人社部将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经济观察报最新了解的情况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今年6月初开始,就在陕西、湖南等地,就公务员工资收入、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在湖南常德调研期间,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李江表示,本次调研是为今后修改公务员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做准备。

公务员分类改革

除了公务员工资收入改革、制定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等方案,人社部年内全力推进的还有公务员分类改革()。《公务员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其实早在2015年,我国就确立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但据人社部专家介绍,目前除广东深圳、湖南株洲等极少数地区之外,公务员管理都采取的是“大一统”模式,也就是对公务员职位没有什么类别划分。

深圳和株洲,先后在2015年和2015年开始起步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据悉,目前人社部下属的国家公务员局,正在对去年起草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暂行办法》做最后修改,其中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深圳的改革经验。

深圳最初只是在公安系统实施职位分类改革,到2015年,经国家公务员局批准,深圳全面启动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到目前为止,三类公务员队伍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占比最大,高达69%,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占比居中,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人数最少。

按照深圳的做法,实施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之后,新进入深圳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的公务员全都实行聘任制,端的是“瓷饭碗”。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共分7个职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设主任、主管、助理等职级。目前深圳总计有4万多名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占比约为10%。自实施公务员分类改革以来,深圳解聘掉了20名公务员。深圳市人社局一位官员说,公务员队伍都是千挑万选进来的精英,没有任何理由要通过改革,降低公务员的待遇。

第3篇:新闻评论范文

连日来,热心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说他们发现了一桩怪事,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政府办公楼上怎么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这与那些以政府机关名义进行形象推介相比,简直是“最奢华的低调”,真让人感到很疑惑。(9月19日《大河报》)

奶店本是开在公共场合中,方便更多的人购买。此时此刻,我们看到奶店开到了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内,仿佛成了为特殊人群提供,难怪被当地老百姓冠以“最奢华的低调”,这与政府机关形成鲜明对比,其形象根本就不搭调,更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背驰。

濮阳市政府综合楼北门的一楼开了一家叫芙蓉诗的鲜奶店此报道一出,自然又把政府推向风口浪尖处,但是无风不起浪,是谁同意牛奶店开在政府大楼内?这牛奶店难道又是“特供”牛奶?牛奶店与政府大楼形成鲜明对照,很扎眼,更让人浮想联翩,政府大楼开牛奶店,给谁喝?养白谁?补了谁?这简直就是一大黑色的冷笑话。

政府大楼开牛奶店,不管是“低调的奢华”还是“奢华的低调”在百姓看来都是一种腐败,只是换汤不换药,危害更大,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理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警惕。加大监督、惩治力度,现在这种变向的腐败已经摆在家门口,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针对新发现的“低调奢华”现象,更多利用新媒体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处罚的公开,让“低调奢华”如过街老鼠那样人人喊打,绝不能“低调奢华”沦为腐败的新阵地。

第4篇:新闻评论范文

今天,党委中心组学习,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上周参加中国记协、“三教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学习的体会。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学说是迄今为止最新的也是最高的成就。它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其新闻观便是这一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性质:新闻媒介为耳目喉舌;新闻宣传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闻宣传工作是重要的政治手段,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新闻宣传的内容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原则: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的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引导社会舆论;新闻舆论监督;传播典型经验,服务经济建设;育人、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相结合、与“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做到边学习边提高、边学习边改正、边学习边创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重点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既“四风”问题。

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诠释中国梦。丰富内容:“一个梦想”的伟大纲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句诗的历史时空观: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的明天;认识上的三个逻辑关系: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帮;意识形态上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必须”的基本保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力量、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维度”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通过培训学习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开展培训的意义加深了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观点加深了认识;对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新闻观加深了认识。增强了从事新闻工作的自豪感、幸福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政治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增强政治意识,严格新闻宣传纪律和政治纪律;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原则,围绕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树立社会责任感;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和改进新闻报道文风。要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透明度。要发挥好报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要使采编人员的思想得到充分提高,队伍建设出现新的气象,媒体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面对面大讲堂”听李斌主任报告

她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坚持“一个统领”,即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二是把握“两个重点”,即必须坚持以深化医改为重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三是构建“三大机制”,即构建统筹协调机制、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和科技支撑机制;四是推进“四项建设”,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作风建设和机关建设。

第5篇:第十一周新闻评论

最近,lā dēng事件很受大家的关注,不管是大到国际上,还是小到我们的身边。“lā dēng死了”,这条新闻一出来,很多人都笑了,不管是玩笑还是实意。国际上响当当的恐怖分子死了,还是引发了很多评论的。有的是从铲除lā dēng后看美国内权利斗争;有的是挖出lā dēng多少年来制造的恐怖事件;有的则是在惋惜他的才智。

lā dēng事件的结束,其实也代表着美国权利的最后归属。由此看来,并不是我们说一个国家哪好就是好的,它里面的有些故事我们可能永远读不到,也有可能永远理解不到。lā dēng事件仅是一个恐怖事件?仅是给大众造成恐慌,带去不便?不是的,就如新闻报道的,这也是一种权利的最后竞争果。所以说,lā dēng也可以说是了结这方面的功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只能看到很浅的一面,因为我们无法深究,我们也就不必去深究了。“911”事件,谁会想到纽约的世贸中心就这么被毁了,有谁又会想到火车坐着坐着就爆炸了呢?等等突然的恐怖事件,又会让谁心里不难受呢?很多人都死不瞑目,可是lā dēng在死后会告诉地下的他们吗?一条条命,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没了,lā dēng又是出于一种什么思想呢?在这,我只能看不起他了,大程度上应该是恨的那种感觉吧。再说说他的才智,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按说防御系统也算顶尖的,在第一个恐怖事件发生后,后面又发生了这么多事件,应该不只是防御这单方面的问题。在这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智慧,一份稳重吧!只可惜,很让人心疼,这份这么好的才智,没有被利用在善意的一面,最后终沦为一份被人看不起的恐慌感。

第6篇:新闻评论范文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昨日9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校长王恩哥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随后,他来到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了解胎儿遗传疾病筛查、癌症早期诊断等新技术研究应用的情况。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告诉总书记,自己已决心全职回国工作,并将带领团队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习近平说,很好!现在我们国力增强了,要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实验室出来,习近平沿着校园小路步入静园草坪,这里正在举行北大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习近平走到他们中间,同大家一起欣赏师生们充满激情地朗诵毛泽东同志词作《沁园春·长沙》。

10时40分,习近平参加师生座谈会。北大社会学系2015级本科生曾格有幸参加了这场座谈会,他告诉记者,校方早就通知他们五四期间会有一场座谈会,但不知道***要来,直到前一天才确认是***要参加座谈会,“现场没有特意排座位,同学们都是随机坐的”。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习近平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短评、编后(新闻评论) 篇5

一种简短的评论形式,一般配合新闻发表,评论新闻,或提出所包含的重要问题,或借题发挥。它的篇幅比评论短,内容更集中,分析更扼要简明。报纸上的短评、编后属于小型评论文章,起着画龙点睛、强调重点的作用。《实例》一 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 18城市又增32“姐妹” 本报讯 记者莫新元报道:根据国务院有关“从1996年起,将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扩大到50个大中城市”的指示精神,又有32个城市进入了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行列。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在2月13日于南昌召开的“优化资本结构”扩大试点城市工作研讨班上指出,这一决策

是新形势下加快和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自1994年2月9日国家经贸委第9部门选定18个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增资、改造、分流、破产。据对18个城市的最新统计,截至1995年底,18城市共增资减债101亿元,其中的9.36%是靠落实所得税收入返还政策实现的;18城市列入“双加”技改导向项目计划212项,总投资367亿元,专项贷款179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3.5%、30.6%和27.5%,技改投资向优强企业倾斜;18城市共从企业分离非生产性机构4218所,分流富余人员140.67万人;通过兼并破产,18城市共使646.28万元资产、770.37万平方米土地、16.4万职工得到优化配置,有103户企业依法破产终结。陈清泰说,扩大后的50个试点城市,包括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大部分是省会城市。试点的目的在于要用较少的资本增量带动资

本存量的盘活。因此工作重点要着眼于资本存量,用好现有的政策。据悉,今年城市试点工作分三阶段进行,4月底方案准备完毕,5月份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年底前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短评 深化改革又一重要举措 为什么要在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呢?因为这项试点对于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适应了当前从着眼于搞好单个国有企业向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转变的要求。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原有体制下形成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已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必须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而这种调整是不能以企业为单元来进行的,只能以城市为依托。其次,它适应了当前企业改革必须与各项配套改革相结合的要求。改革深入到今天,再就企业讲企业改革又难以奏效。诸如社会保障问题、结构调整问题、要素市场问题,以及健全规范中介组织问题等,都不是企业自

身所能解决的,而城市作为一级政府和一级财政,则有可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综合配套地推进各项改革。第三,它适应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国有经济资本结构的要求。以城市和当地政府为依托,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双管齐下”,把推动企业转机建制与优化国有经济资本结构结合起来,是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实例》二 “镇化”经销化肥走正道 去年生产五十六万吨,非法经营者没能买走一克 本报讯 记者赵志文报道:我国最大的尿素生产厂家之一——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牢记支农的宗旨,模范执行国家化肥销售政策,去年生产尿素56万吨,非法经营者没能买走一克。该公司对化肥销售实行严格管理,层层把关。他们按上级规定,将每月实际生产量的90%交中央统配和地方省市农资系统销售,10%自销。在自销时坚持两个原则;

一、集体把关。先由销售副总经理提出销售方案,然后由总经理过目确认,最

后由经贸处处长执行,三人共同负责,互相监督。

二、自销化肥也必须卖给有经营权的农资系统。此外,无论购肥者“来头”多大,无论提出给多少佣金、回扣,一律免谈。去年,国家给他们下达的年生产计划为46万吨,年终完成56万吨。公司将50.4万吨交中央统配和地方省市农资系统销售,自销的5.6万吨也全部卖给了地方政府指定的农资系统和供销社。编后 把住总闸资源的市场流向比较混乱,是当前化肥供应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镇海炼油化工公司提供的经验是把住总闸。这犹如流水,水刚从水库流出就保证它进入主渠道,避免“乱流”现象的产生。倒卖化肥现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有关规定,盲目扩大自销比例,造成“乱流”,将化肥卖给没有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对此,要特别强调把住总闸,加强对化肥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力度。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就进一步做好当前农资

新闻评论之社论 篇6

《实例》

人民日报社论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一年来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表明,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讲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江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这个讲话完全是从维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既考虑到全中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也照顾和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不可动摇的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也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因此,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国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拥护。一切支持和拥护中国统一的有识之士都热切期待以江主席的八项主张为基础,努力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同台湾当局在统一问题上斗争的焦点。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台湾当局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就在江主席讲话发表之后,李登辉不但不作应有的回应,反而跑到外国,充当外国反华势力的一张牌,大肆进行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直接损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去年两岸关系出现的紧张局面,是由台湾当局一手造成的。

在这个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祖国和平统一的一贯的原则立场,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愿望。

李鹏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范文《新闻评论之社论》。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都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郑重宣示,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虽然李登辉力图为其分裂祖国的图谋披上了一件“民主”的,但其实质仍是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政治实体”,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也绝不容许改变。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图谋都是徒劳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

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尽管出现台湾当局的严重干扰,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经济合作仍然得到较大发展。事实有力地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两岸人民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休戚与共,任何人想为一己之私而敢冒分裂祖国之大不韪,是同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1996年是我国实施第9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也就是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1997年和1999年,中国政府将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将更加突出地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继续促进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项交流,进一步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那些搞“台湾独立”的势力的。统一不会一蹴可就,但也不能无限期拖延,更不能容许少数人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不能容许制造“台湾独立”。台湾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不仅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这样,两岸关系才能正常发展。

目前,海峡两岸中国人都面临当今世界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应当不失时机地共同携手,振兴中华,建设一个统一和富强的中国,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青年报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五要素 篇7

与时政新闻的播报不同, 民生新闻的主播多采用说新闻的方式。即使没有评论, 新闻在播发时, 已经无法做到完全绝对中立。所以, 对于民生新闻来说, 对新闻进行适度点评, 有助于观众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新闻事件,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新闻事件。

曾经有人总结,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舆论场, 第一种就是每天在新闻播报里看到的, 很阳光很明媚;第二种舆论场就是网络世界里面的, 每天杀人放火、车祸, 觉得这个世界很灰暗。这两个舆论场并不代表整个世界, 所以还有第三种舆论场, 第三种舆论场是什么?就是那些每年早上沐浴着阳光上班, 每天晚上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发生什么事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是第三种舆论场, 第三种舆论场代表更多人的声音。当你把第三种舆论场做足做好了做大做强, 你就拥有了很大的受众市场。

一、评论的事实必须确保真实准确, 严禁臆测想象

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曾经播出过一条新闻《感恩会上卖手表骗局还是误会》, 讲述的是一群外地人在宾馆给几百名老人讲健康知识, 让他们掏200块钱买表, 第二天退钱, 可是第二天, 老人到现场之后发现, 这些人没了踪影。从新闻表面看, 这是一起明显的骗局, 但是, 因为在采访中, 酒店的工作人员说对方打电话说在临汾出车祸了。所以, 虽然在这件事情中, 99%的可能是骗局, 但是没有特别充足的证据来支撑这一说法。再加上酒店已经报警, 在警方没有做出结论之前, 作为新闻媒体, 是不能以骗局来定性这件事。所以, 评论只能另辟蹊径。如果说, 对方真是因为出车祸, 没有及时赶到现场, 而新闻节目却大力声讨说人家是骗子, 就侵害了对方的名誉。我们要对骗子进行谴责和鞭挞, 完全可以等到公安部门有了调查结果之后。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闻媒体, 一定有极高的社会公信力, 所以必须为自己播发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负责。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评论才能理直气壮, 观众听起来才入情入理。

二、评论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讲理更得讲法

民生新闻因为关注的大多是群众生活中遇到的事情, 有的事情在别人看来, 甚至小到不值一提, 但对当事人来说, 却是一件大事。对于此类事情, 作为“来自百姓身边的报道”, 只要有代表性, 栏目都会选择让记者来关注。但是, 面对这类事情, 当事人提出的要求, 听起来虽然合理, 但是, 细查国家的相关法规, 却未必合法。《第一时间》栏目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小区住户的房子才住了一年多, 玻璃忽然破碎, 物业起初答应修理, 后来又反悔。面对这种情况, 作为普通住户, 大家的第一感觉都是, 这肯定是玻璃质量有问题, 物业应当无偿为住户更换新玻璃。但是, 当记者查阅了相关法律之后发现, 玻璃等设施的保修期为一年, 也就是说, 虽然这块玻璃的使用时间大大短于正常的使用时间, 但是, 依照相关法律, 物业没有免费维修的义务, 应该由业主自己请人修理。虽然说, 站在用户的角度, 遇到这样的事情, 确实挺烦心的, 但是, 不能情大于法, 在评论中, 媒体的观点一定要有法可依。不能因为一时情绪, 发表与法律规定相悖的评论。

三、评论应多引导, 少指责

现在的很多民生新闻栏目中, 消费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也是很大的一个部分。这种新闻, 除了要求记者前期采访调查到位之外, 后期的评论也很重要。说错一句话, 就有可能将小纠纷升级为大矛盾。评论应该多加引导, 少去指责。《第一时间》栏目曾经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甲乙两家人发现自家后墙一米处有返潮的现象, 有的墙皮甚至已经开始脱落, 他们认为, 是墙后的邻居丙家院基过高, 花带的水下渗导致的, 邻居丙却不这样认为。为避免自家房屋受到更大损失, 甲乙两人愿意自费将邻居花带处抹上水泥, 但邻居没有明确表态。面对这种现象, 在评论中, 就不能一味指责邻居丙, 而是引导她, 不用自己花钱, 就可洗脱嫌疑, 如果真是因为这个原因, 把邻居家的烦恼消除了, 自家的日子不就也能更和乐了吗?从正面积极引导, 不说谁对谁错。民生新闻关注的很多纠纷, 有时说到底, 很难分出对错, 对当事人来说, 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社会因为一档新闻栏目更和谐, 记者也算没有白忙活。

四、语言轻松幽默, 少用官话套话

电视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的, 主持人应该努力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语言节奏。切忌掉书袋抖知识, 引用书中的名言警句。例如, 在我台民生新闻的一条新闻评论中说,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 儿子即使做不成小棉袄, 做个小背心也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奉劝那些做儿子的, 别忘了关心父母, 常回家看看。比板起脸来给大家讲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 子女如果做不到, 将会受到法律惩处的效果要好多了, 而且, 这样说, 观众也爱听, 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劝导。

五、评论是为配合新闻而发, 该长则长, 该短则短

电视新闻评论 篇8

一、国际新闻评论要义

国际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作者个人通过大众传播工具,针对存在于国外或存在于国内但对国际社会有重要价值的新闻事件、紧迫问题、社会现象和思想倾向等,进行的有针对性、思想性、观点性的思考、说理和论述,以对受众进行意见引导。

国际新闻评论的特点是内容的国际性。国际性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对存在于国外的但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有重要影响。

二、电视国际新闻评论编辑策略的发展

根据中国网对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调查报告,电视仍是中国受众接触信息的主要媒介。由于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特殊性,电视媒介既承担着休闲娱乐作用也承担着普及信息的教育作用。电视媒介不仅要提供娱乐休闲的电视节目、新闻信息,以满足受众对审美和信息的需求,还要提供思想性的意见、观点来提高受众认识,帮助受众理解新闻和症结。特别是中国世界化的进程中,要使国内受众融入世界,电视国际评论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电视国际评论的编辑播出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荒漠期,从1958年中国电视的诞生到1978年《新闻联播》的诞生。这一grit对国际新闻的评论是与国际新闻、元首出访来访这样的新闻放在一起。比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当时电视台对此事的播出是先采用画外音的形式介绍尼克松来访,周总理前往欢迎这一消息,在最后评论总结道“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不但打开了中美两个大国交往的大门,并且打开了国际政治的新格局。”可以看出这时期的电视国际新闻评论的编辑特点为:1、自采自评的内容少之又少,评论主要来源于印刷媒体,如报纸、书籍,特别是引用《人民日报》的国际新闻评论;2、电视台在消息后加上编后语形式的评论,通过“一句话评论”来总结;3、没用发挥电视的画面传播优势,在报道和评论上沿用广播的语音、语调。这种“广播员读报纸”的形式,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形态。

探索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界末。随着中国开始出现在国际实务与活动,这阶段的国际新闻数量开始增加,国际新闻评论也开始出现,但这时的国际新闻评论往往是国际新闻后的编后语形式。这时的国际新闻评论的数量比之前有所增多,但视野还比较狭窄,只局限于与我国邻近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苏联(1991年后解体为15国)等,但是这些国际新闻评论往往淹没在在国内新闻评论中,没有专门对国际新闻评论的栏目或者节目,评论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但是这阶段的国际新闻评论也无法摆脱原有模式,仍是在其他新闻栏目中或新闻报道中出现,只是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多。这阶段的国际新闻评论报道和编辑模式也遵循其他新闻评论的方式。

快速发展期。从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电视国际新闻评论开始向栏目化发展。从2000年开始,电视媒体更加注重新闻评论,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新闻评论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新闻评论中。从凤凰卫视对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直播和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使媒体注意到紧跟国际步伐,具有世界眼光的重要性。如中央电视台于2003年开设新闻频道,推出《环球视线》、《世界周刊》、《国际时讯》等国际新闻栏目:凤凰卫视在电视台节目编辑中增加了《震海听风录》、《一虎一席谈》、《凤凰全球连线》等一系列涉及国际新闻评论栏目。这些栏目对世界的关注使中国的国际新闻评论摸索出一条开阔的道路。这时期在节目的设置与编辑环节上更加注重观点鲜明、视野广阔的评论,无论是主持人独评、嘉宾辩论,还是专家讨论的形式,都给人开阔眼界、焕然一新的感觉。在制作编辑方面,电视国际评论出现了较大变化:首先。时事类新闻评论栏目有录播转向为直播,这既增强了节目的时效性,也由于未删减而使节目更加真实,更加具有亲近性;其次。评论型主持人的出现,主持人的转型使节目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摆脱了原来播音员的身份,而成为主导节目的灵魂,增加了栏目的个性化和标志性;第三,电视国际新闻评论的节目形态呈多样化,出现了正式的连线对话型(《震海听风录》)、激烈的辩论型(如《一虎一席谈》)、轻松的“闲话”型(《锵锵三人行》)等新兴的电视评论节目样式,评论节目与访谈节目的界限日趋模糊。

目前的电视国际新闻评论在制作编辑方面有以下特点:A品牌新闻评论节目和知名评论员带动电视国际新闻评论。B专业学者或政要参与。国际新闻评论观点权威、有说服力。C节目语言丰富,电视国际评论充分发挥电视声画优势。通过语言、音响、现场人物和环境,构造生动的节目形态。D多媒体组合丰富节目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3D地图、触摸屏将各种信息链接形成统一丰富的评论体系。

三、对中国电视国际新闻评论未来编辑之道

电视国际新闻评论的报道和编辑的发展经历了对媒介的认识和转型变化,从初期照搬报刊国际评论,到后来编辑在节目后的短短几句评论,再到现在出现专门的评论员,再到现在的评论型主持人,电视国际新闻评论在摸索中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是我们也看到大陆国际新闻评论和香港国际新闻评论还存在着差距。中央电视台有自己的资源、风格和立场,在国际新闻评论上也有自己稳健的特色:地方电视台的国际新闻评论可以学习香港凤凰卫视国际新闻评论的方式和角度,虽然地方电视台在第一手资料上缺乏竞争力。但是可以通过对众多资料的选择和评论来吸引受众。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受众理解信息,也可以彰显媒体的个性和特点。第二,电视国际评论应继续发挥声画结合的优势,加强画面语言的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如漫画、视频、效果图等。第三,将文字图示化,在评论里文字只以标识、重要提示等关键词句的形式出现,而将大量的叙述性文字用旁白加图示或视频表现,以增强评论生动的表现力和亲近性。减少评论的枯燥感。第四,电视国际评论应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技术呈现有说服力的新内容,如采用触摸屏、电子讲课板等。

上一篇:致逝去的童年的一封信(400字)作文下一篇:母亲生日的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