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开放式社区的探索之路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个开放式社区的探索之路(精选3篇)

一个开放式社区的探索之路 篇1

一个开放式社区的探索之路

社区怎样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怎样构建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当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时,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其中起了哪些作用?……一个个问题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突显出来。乐山市以在社区党建创新中激发的创新性动力,回答了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其中,分享他们的“开放”与“和谐”之道。服务做到每一个网格中去在乐山市市中区通江社区走一走,就会惊喜地发现这个社区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将近5万人的超大社区竟然是开放式的:社区里的路连着外面的路,外面的车可以随意从社区的北面进,再从南面开出。“我们通江社区正符合前段时间提出来的开放式小区建设。”社区党委书记江金洪乐呵呵地说道。可想而知,对这样一个开放式的万人社区的管理曾是一桩多难的事。在江金洪来社区之前,关于这个社区的历史背景已经耳闻,“由农村改成社区,社区里人员构成非常复杂,社区内环境比较恶劣……”社区里有许多五层高的楼房,然而这些楼房并不是政府建立,而是当地农民自己修建的。当地的农民在修建了这些高楼后就开始出租,因为地段较好、房价又合适,这里吸引了很多外来户,导致治安问题时有发生。这样一个由农转居的社区,亟需一个“核心”来规范管理。在整合社区党组织后,通江社区大党委应运而生,建立6个单位党支部和10个党小组,同时将万人社区分成2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组长和一名工作人员。从2014年开始,通江社区进入了规范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将诺大的社区分成多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配备专门人员进行专门服务,同时运用网络将整个社区人员信息统计起来,这样一种精准服务的工作方式对一个万人社区的治理意义格外不同。41岁的吴红梅是第17网格的工作人员,她也是当地的农民。问到吴红梅对于网格化管理的看法时,她感触很深:“以前没有网格化管理,当地的居民大小事都不知道找谁去说,更不知道谁能够帮他们解决。如今,一走到我所服务的17网格通江老街区,那里的人都认识我,都知道找我就找对了。”为了方便网格管理人员随时处理以及反映管理事务,社区还专门给每人配备了一个手机。手机信息直接联通社区网格中心、街道网格中心和区上的网格中心。一次,通江老街一户人家的房屋被一棵大树压住屋顶,房屋居民找到吴红梅寻求帮助。考虑到砍树这个行为超过了自己的权限,吴红梅赶紧将此事通过手机传到网格中心的网格平台上,很快,相关工作人员来到居民屋外了解了情况,并作了妥善处理。目前,乐山市259个社区已建成网格化服务管理站194个,建立起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五级信息平台736个。截至2015年底,通过网格化四级服务体系处理事件近30万件,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认可,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联网布控,保证各方安全“社区这么大,流动人口又如此多,怎样才能做到人员信息全知情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江金洪将记者带到通江社区警务室,区公安分局民警周钰钢在这里办公,他将电脑打开,在桌面的信息平台上,当地居民的基本信息通过搜索查找后一目了然。“看看我的信息吧。”周钰钢输入了自己的名字,在人口基本信息里他的姓名、年龄、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职务等都清晰可见。社区就是通过社区与公安局内网联网的方式,将社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的信息全部记录在此。如果当地住户想把自己的房子租给流动人员居住,那么流动人员只需到社区进行自己的基本信息登记就可以了。由于网络和公安局内网联网,因此只要信息一登记,就会看到此人的基本信息。如果有犯罪记录或者不良记录的,社区就会格外关注,以保障出租人的权利。乐山市创新推进的社区治安防范网建设,将全市的社区警务室进行全面规划,在城区设置了93个专职社区警务室,一个社区配备1名民警和2名辅警,整合力量,让社区民警进入社区班子,任社区副主任和网格管理站副站长。另外,社区成立了“红袖标”群防群治队伍。这支队伍由社区民警和社区自主选聘的群防群治队员组成。由于通江社区的情况比较复杂,又属于开放式社区,他们组建的队伍会经常性地在社区巡逻。为了尽量减少社区矛盾,帮助当地居民处理好纠纷,乐山市还实行“三官一律”进社区服务,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服务,每个月他们都必须来社区至少一次,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帮助居民进行法律问题的解答、矛盾的调节和宣传法律知识等。这一做法让社区工作人员受益匪浅,“很多专业知识其实我们也不太懂,有了‘三官’,老百姓就能享受到更专业的服务”。社区内外的有效合作,突显了通江社区治理的开放态度和和谐共生的良好态势。市民化更要内在发力通江社区因为人员情况的复杂特殊,在从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搭建起一条和谐开放的社区治理之桥,内生性的学习和培养成了整个社区在基层治理中寻找的重要突破口,办新市民学校让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更加地明朗化。走进社区党校,“新市民法治学校”几个大字醒目地出现在眼前。这里的教室和学校的教室一样,讲台、黑板、课桌椅、课程表等都一应俱全。课程表清晰地排列出2016年通江社区新市民法治学校的教学安排:区安监局讲授的安全生产新要求及案例分析、消防大队讲授的消防安全管理、区法院讲授的《反家庭暴力法》……一系列的授课,让社区居民了解了更多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及生活知识。然而,课堂一次性最多容纳七八十人,社区那么多居民如何才能同步接收到这些知识呢?党委书记江英洪一班人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决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社区里每个网格的党员每节课必须到课,党员听了课认真做了笔记,回到自己所在网格片区,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传达和讲授。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也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党员的凝聚力。阅读室的建立是另一种激发居民内生动力的方式。据阅读室管理员介绍,越来越多的居民放弃了不良嗜好,喜欢来这里看书。一到了暑假寒假,来这里看书的学生更多。同时,社区还设立起爱心银行、爱心超市、爱心小屋等党员志愿服务点。综观整个乐山市,已建成163个平安社区、300多个平安小区,大大丰富了服务民生的内涵。(责编:裴佩)

一个开放式社区的探索之路 篇2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资源,是社区范围内可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领域内外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包括可用于社区教育的一切人、财、物的总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就是将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和利用,形成合力,为发展社区教育服务。

1 当前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教育的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资源的投入还不够到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还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出以下问题。

1.1 社区教育资源匮乏,缺乏本社区自有教育资源

近年来,政府虽然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逐步关注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资金投入也有所加大,但由于社区人口众多,还有许多外来打工人口,导致人均经费并不充足,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学历教育相比,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社区教育的需要,影响了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

即使政府投资的部分设施以及对社区资源的整理开发,也有部分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验收、检查,没真正把社区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1.2 社区教育资源缺乏统一管理,资源比较分散,利用不够充分

社区教育的开展当前还是政府要求下,教育主管部门分管,社区教育办公室落实开展,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基本游离于社区教育之外,难以形成合力,许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1.3 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方面缺乏优势

目前,从事社区教育和资源开发、资源整合工作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大多专兼职相结合,许多人员没有专门编制,往往是抽调有关学校和外单位人员作为社区教师开展工作,导致在管理和考核上缺乏力度,不利于队伍的发展和提高。同时,许多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在理论程度和实际工作经验上都比较缺乏,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实际工作中的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区教育管理水平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发、整合的进程。

1.4 教育师资不足

目前许多社区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社区教育不够专业,教师处于零散、分离的状态,往往是有需求临时请来,和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联系不紧密。教师所执教的类别比较广泛,而不像中小学教师教的那么“专一”,专业化不强,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执教内容偏向于休闲娱乐,缺少技能素质方面的培训,不能适应对社区下岗、失业的中青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教师职称集中于中级、初级,高级偏低。

1.5 社区教育缺乏自身扩大教育资源的能力

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社区内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社区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服务,决定了其性质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社区开展的教育项目和教育活动、培训、讲座等,基本都是免费的公益活动,难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社区教育本身无能力进一步扩大资源。

2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可能性

面对社区教育资源匮乏,政府投入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如何把社区教育资源全面利用和深入开发,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如何整合,谁来整合,都是社区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设立资源整合的专门机构,由开放大学来承担这一重任,是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2.1 开放大学在推进终身教育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开放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在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放大学的宗旨就是面向广泛人群,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是百姓身边的大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这一理念和社区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教育对象、目的和教育功能各方面和社区教育具有一致性,由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顺理成章。

2.2 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为社区教育资源搭建了整合的平台

开放大学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办学,教育观念、学习对象、培养模式、教育资源全面开放,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教育服务。开放大学通过多年的开放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早在电大期间,就实现了各级电大之间、电大和各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开放大学成立后,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学习网,还通过校企合作整合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优质教育资源,实际上已经为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就能充分满足社区教育的需要,提升社区教育发展的质量和高度。

2.3 开放大学在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为整合提供了条件

开放大学有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成人教育的丰富经验,院、系、教研组也在通过各种教学、学习、交流活动逐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电大在线上有大量的文本、视频、点播资源,开放大讲堂、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现代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为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支撑,并以此为铺垫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使其更快捷、高效,更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

3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途径

3.1 建立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资源的专门的机构,加强政策保障

首先,要在专门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由开放大学具体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总结全年重点工作,及时检查、了解工作的推进情况。其次,上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要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中,政府还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出台社区教育建设、督促、考核的有关政策文件等。再次,加强经费投入机制的建立。区财政逐年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企事业单位支持相结合,多形式筹措资金,采用政府财政拨一点,企业团体捐一点,学习者个人出一点的模式,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筹措资金。最后,由专门的资源整建部门,负责整合开发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教育资源。

3.2 充分利用社区内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

由开放大学为核心,对社区内的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牢固树立教育资源一体化的观念,打破社区教育中教育行政部门是主体,其他机构部门只是配合的观念,社区内各个学校都要把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推进,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人的全面的终身的发展,社区教育和其他教育都是终身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都是资源整合的主体,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没有主次之分,必须形成合力,为发展学习型社会共同努力。

利用开放大学的网络技术和资源优势,搭建社区教育学习网,创办社区教育电子刊物,开通热线,在社区居民和学校之间搭建桥梁,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3.3 深入开发社区内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

加大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联合。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在职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开放大学进行的校企联合和助力计划,就是满足这一需要。企业和社区教育应该是互为支撑,你中有我,我总有你。

3.4 大力挖掘社区内部的隐性教育资源

无形的教育资源包括社区内部独特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各个社区间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活动,可以彼此借鉴利用,这一切作为社区教育的隐性资源对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区文化大讲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环保宣传、社区电影展播、时间银行、爱心银行等等主体活动都作为隐性资源的一部分,营造浓厚的社区教育文化氛围,让社区居民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学习意识和信念。

3.5 整合师资人才资源

社区教育的教师需求量大,专业性强,在拥有传授能力的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开放大学的教师在成人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跟上社区教育的需求,我们可以对开放大学的老师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以他们为基础,扩大师资范围,吸引社区内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入进来,做到“能者为师”。社区内的有专长的退休职工、专家学者、专业人士都可以作为社区教育的师资储备,另外,大学生和志愿者都是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每个人在社区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奉献的快乐,专兼职的社区教师队伍自然形成,开放大学及时提供专业的培训、管理,师资匮乏的问题迎刃而解。

3.6 以开放大学为依托, 创立社区教育类学习载体和平台

利用开放大学原有的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基础,逐步建立社区教育的网络学习平台,建立的社区教育网站或社区教育网页,形成信息网的全面覆盖,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也可以将社区的多种培训、专题讲座、社区活动等内容制作成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线下”和“线上”的共享,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购买、合作、自建的方式整合开拓具有社区文化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及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总之,教师队伍的整合和共享是建设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社区教育资源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开放大学发展到今天,有义务承担这一使命,让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炳坤,丛佩华.中心城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兼论广州市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4):7-11.

[2]泰米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建设问题探索——以广西北海市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9):93-95.

[3]邱柏生.论社区资源类型及其整合方式[J].探索与争鸣,2006(6):33-35.

一个开放式社区的探索之路 篇3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我校秉持“有特色、高质量、国际化、创名校”的办学目标,坚持琢玉教育理念,确立了“外语突出、文理并重、创新实践、全面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并逐步形成了“2+1>3”特色培养模式。围绕“探索外语多语种教学模式,为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奠基”的发展方向,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语言教学认知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年龄段的特点,积极探索“强化英语、试验双语、探索多语”的多元化外语教学模式。

一、构建多语种课程体系

一是开设多语种课程。我校依托西安外国语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外语多语种教学模式。现开设有英、日、德、法、西班牙五个语种的外语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译稳步跟进,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转换,语言和文化的交融。同时不断探索外语单语能力与多语能力的复合,进行“一主一辅”和“双外语主修”的实验,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及特长,在主修一门外语的基础上选修第二外语,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同时主修两门外语。

二是外语教材选取多元。除了使用统编教材外,我校还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其他主辅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课程特点,有选择地将各类教材交织在一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避免了简单的重复,使各教材在使用功能上形成了互补,对学生掌握语言、了解语言背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积极探索外语自主教学模式。我校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与特点,提出初、高中外语教学要与大学外语教学接轨的观点,将外语课程细化为阅读课、写作课、视听说课和外语实践课。外语课程的细化使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性更强,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利用早晚课开展听说、背诵、仿说、演讲、短剧表演等语言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语言生活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氛围。

二、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现与德国歌德学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文化交流财团、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科技合作处等合作,在教师培训、现代化教材及教学设备、学生交流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我校现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20多所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师生互访、课程开发等多种合作,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开阔学生全球化视野,搭建了学生走向世界的发展舞台。

在英语国家合作交流方面,我校参与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美中高中交换生项目。我校学生可赴美读高中一年,体验美国的高中生活和美国文化。项目结束后,学生可选择留在美国继续读高中或者回国。此外。我校与美国缅因州古德学校、新西兰远极中学等多所学校建立姐妹校关系,每年师生定期互访。

在对日合作交流方面,我校与日本北海道文教大学、日本关东学园等日本优秀大学直接建立了联系。我校高三日语学生通过相应考试后,可直接就读这些日本大学。此外,我校作为中国教育部国际司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实施的“心连心·邀请中国高中生访问日本项目(长期)”陕西省唯一被推荐学校,每年可以派高中生赴日进行为期11个月的交流学习。

在对法交流中,我校除了与圣约瑟夫高中、贝尔福古赫贝高中、于勒菲尔高中结为友好学校,双方学校师生定期互访之外,还与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每年暑假组织学生赴法参加由法国勒芒大学承办的为期三周的夏令营活动。

在对德合作交流方面,我校与歌德学院合作,每年派出多名德语教师赴德参加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与专业素养。此外,在德国政府和歌德学院的支持下,我校德语学生可以赴德国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德国汉堡新时代学校与我校结为友好学校,双方师生每隔一年互访一次。

三、以特色活动为载体

以外语文化节为主要载体,以舞台剧和原声模仿为主要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文化活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学校每年还定期开展外语朗诵比赛、异国文化体验、模拟联合国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和了解国际文化的途径。

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校现有民乐社、舞台剧社、动漫社等39个学生兴趣社团,由体育艺术中心统一负责,安排有特长的教师指导,要求任课教师有课程计划、安排、过程记录以及成果展示、总结等;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等由学生参与管理,从筹备、编稿、采访、素材收集、拍摄、制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四、培育具有国际化服务能力的师资队伍

一是注重对外语教师的引进与系统培养。为了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经常邀请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专家来校为外语教师举办讲座、培训,借助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选派教师外出接受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加速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另外,我校还借助西安外国语大学对外交流平台,通过与国外学校及教育机构建立的合作关系,引进高质量的外籍教师。

二是聘请专家,指导外语教育教学研究。我校聘请西安外国语大学刘月莲、张平等教授作为我校各语种教育教学督学,指导各语种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规划各语种专业发展方向,建立各语种教学评估系统。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是设立校园中英文标志。在校园内各主干道、各部室、主要建筑物等处广泛设置规范、标准的中英文双语标志和门牌;在教学楼走道、教室内悬挂、张贴中英文对照的励志格言;每逢重要节日在黑板上展示外语标语。

二是创设外语文化长廊。充分利用校园里现有的宣传橱窗、宣传板,每天更新外语报纸,定期宣传优秀外语作品、外语知识等;在教学楼楼道,每学期指导学生结合各国的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文化历史等制作有价值的手抄报或文化走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异域文化。

三是开办外语广播电台。利用早、中、晚不同时间段播放娱乐时尚的优秀外语电影片段、歌曲等,提高学生听力输入能力。

总之,探索外语多语种教学模式是我校走开放式国际化特色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凸显办学特色、实现优质多元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索外语多语种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积淀过程,需要花大力气实践研究才能卓有成效。我相信,通过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英才,从各兄弟学校里走出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服务大众。

上一篇:班长工作心得下一篇: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与六一儿童节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