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选修课论文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宗教学选修课论文(通用8篇)

宗教学选修课论文 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7)(8)班《矩阵》选修课的教学,回顾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对于教材,我并不十分熟悉,加之学生没有教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课程标准,制定相应授课计划,力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2、认真备课

本门课的重点内容在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此,我大量的想关门教材,利用网络搜索案例,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力求在课上完成授课任务,并获得相应效果

3、精减作业,全批全改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给考察性学科让路,本学期,我尽量减少学生作业量,尽量避免课下布置作业,并做到全批全改,了解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思想发生的变化

4、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课程知识面

本课程开放性较大,学生思维活跃,为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我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并随时更新自己在授课中的反思,取已之长、补己之短。

二、经验和体会

作为一门校本选修科目,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就必须利用好上课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是本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学期,在授课过程中,我引入大量实例,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问题和教训

1、部分学生仍存在对学科的偏见心理,对本门学科的学习从思想上不重视

2、因没有考试压力,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巩固效果较差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研究教材,做到细备精讲

2、研究学生心理,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努力使学生主动学习

3、重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宗教学选修课论文 篇2

困惑篇: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眼看着必修课要学完了, 我心里开始烦躁:选修课到底怎么上?课程那么多, 课时又很少, 还要应对考试, 能讲完吗?带着这种困惑, 选修课拉开了帷幕———组里指定几位老师出先行课 (唐诗第一单元) 。我喜出望外, 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个单元的先行课听完了, 接下来便是评课, 大家直言不讳, 一起探讨选修课到底该怎么上。研讨修改之后, 各位老师“粉墨登场”, 选修课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 摔了不少跟头, 总算学完了一个单元。我问学生:学习本单元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笑而不答。我愈加困惑了: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是选修课?

反思篇: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

我再次拿出《课标》, 翻到30页“选修课程举例一:唐诗选读”, 一字字、一句句仔细研读, 反复揣摩, 合上书, 闭上眼静静地想, 想出一种方案, 马上又被自己否定了。如此三番, 终于有了点思路。

实践篇: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自我鼓励下, 我上路了。下面以唐诗一、二单元为例, 说明我的求索之路。

第一步,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些朴素的真理、传统的教学方法永远值得学习。记得工作之初, 组里一位老师学一位老前辈让学生读课文, 说:“读, 再读, 大声读, 使劲读, 摇头晃脑地读。”我们听了哈哈大笑。事后他说他讲的不是笑话, 而是实事。我先让学生把所有的诗歌进行诵读, 课堂上多种多样的诵读, 课下布置作业再读, 名篇一律背过, 上课检查。课标上说, “加强诵读涵咏, 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意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正如宋代陆九渊所说, “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咏工夫兴味长。”

第二步, 回眸一笑百媚生

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鉴赏兴趣, 我给学生播放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唐之韵》其中的几集。声情并茂的解说, 音画相配的和谐效果, 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再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背过的诗作, 真是“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学唐诗宋词时, 我不仅让学生读, 还让学生唱。我对宋词的兴趣, 就源于在山师读书上宋词选修课, 教课的那位女老师经常给我们唱。听说她是中文系第一位年轻的女博士, 江南人, 她的讲课风格一如其人, 小桥流水般, 柔美清新。还有, 那时班里有一位韩国留学生, 她下课就给我们唱歌 (宋词) 。我讲起当年的读书经历, 学生掌声如潮, 央求我学几句, 于是我给他们唱了一首李煜的《虞美人》。抛砖引玉, 在我的带动下, 学生唱了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一剪梅》、岳飞的《满江红》, 然后我又放了这四首歌徐小凤、王菲、安雯、屠洪刚的原唱, 学生欢呼雀跃, 掌声雷动。这样做看似浪费时间, 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受, 水到渠成, 下一步就是鉴赏了。

第三步, 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各人

鉴赏前, 我先把唐诗概况和代表诗人的诗风给学生介绍了一下, 使他们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了解, 便于课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读。我又结合必修1—5册诗歌和选修一、二单元的诗歌, 给学生做了一个“整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专题讲座。然后我又给学生印发了一篇鉴赏指导文章———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让学生用心看, 悟出点方法来。的确, 诗如茶, 只有“泡”开 (联想和想像) , 才有味道。

第四步, 花开万朵, 我采一枝

为了充分体现选修课的开放性,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小组选择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如李白诗歌与酒、聆听杜甫, 清音远韵———山水田园诗、雄奇悲壮——唐代边塞诗, 然后分组展示成果。当然, 学生研究之前, 教师应先进行示范, 让学生有法可依。下面是我的一堂示范课的大体步骤:

(一) 导入:

一说起诗歌, 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代。唐代, 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 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诗, 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而唐代的边塞诗意境高远, 格调悲壮, 像雄浑的军号, 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一类诗歌———唐代边塞诗。

(二) 欣赏图片:

让学生先进入学习边塞诗的情境, 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感受诗歌的气氛。

(三) 简介边塞诗与边塞诗派

在唐代, 有一批诗人 (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广义地说, 与边塞戍边生活有关的诗歌就可以认为是边塞诗。

(四) 边塞诗作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杨炯《从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 王昌龄《出塞》、王翰《凉州词》, 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陈陶《陇西行》、曹松《己亥岁》、李颀《古从军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高适《燕歌行》

总结: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

边塞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归雁、猎鹰、飞箭、走马、平沙、战马、胡天、瀚海……

边塞事物:

琵琶、号角、羌笛

边塞诗的意境

壮丽、开阔、壮阔、雄浑、雄奇、奇丽、苍凉、荒凉、萧瑟、苦寒……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4.痛斥君主穷兵黩武, 草菅人命的;5.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6.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课外拓展 (作业) :

边塞诗中的独特风景、边塞诗的永恒魅力、不同时代的边塞诗各自的特点、某边塞诗人的专题研究

第五步,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学生学会了基本的鉴赏方法, 我便开始考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有的提具体问题, 如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怎样变化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传达了什么样的理?有时我让学生从创意、构思、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选择优秀的在课堂上交流。经过这一步, 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诗歌鉴赏题的得分也不知不觉上去了。

第六步, “黄河”大合唱

学完《唐诗宋词》, 为了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读诗, 我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唐诗宋词》朗诵演唱会, 名为“唐风宋韵”。学生精彩的朗诵、演唱, 多种多样的形式, 别致的配音、配画 (课件) , 将《唐诗宋词》选修课推向了高潮。

后续篇:更待菊黄家酝熟, 共君一醉一陶然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初探 篇3

选修课的开设是在新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对人才多样性需求”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与个性的发展。”而选修课就突出了课程标准的“选择性”,它把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支持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摆在了首要位置,把多样性、自主性、选择性、个性化等作为主要特征。可见选修课的开设将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尽管如此,对于高中一线教师来说,选修课的开设并没有激起他们特殊的热情,反而争议颇大:有的认为目前的教学实践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有的认为选修的内容不精当;还有的认为高考不改,一切皆是一纸空文;甚至还有的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开设语文选修课,按原有的课程结构也能实现教学目标……不一而足。笔者经过三年完整的一轮实践,跌跌撞撞走来,其中出现的问题和手忙脚乱的应对,是值得反思和总结的。

一.实践中的问题

1.选修课程“必修化”

选修课和必修课共同构筑了高中的语文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必修课程侧重语文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选修课程则侧重其拓展性和选择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更侧重于学生兴趣、自学能力、个性发展的培养,展现语文的“人文性”。

目标、层次不同,教学方法、过程、评价等一系列环节自然也应不同。但教学实践中,选修的评价方式和必修一样,都是通过试卷、考试来完成,并且题型和考点均与高考挂钩,毫无选择可言,这样一线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就不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很容易就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出现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型设计,甚至把选修课当做必修课一样上,以至于每课必讲,每讲必练,选修课成了“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了,显然和选修课开设的目的背道而驰。

2.选修课程“边缘化”

湖北的选修课程主要分两个模块: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外国小说。这些内容在必修中都有涉及,这就是之前有的老师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开设语文选修课,按原有的课程结构也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因。甚至选修的内容被看做“只是一部分学生在文学类多学了几篇文章,另一部分学生在实用类多训练了几个文本而已”。而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外国小说,都会做专题的复习、训练,从教学内容上讲,选修真的无足轻重。

如果说之前一线教师还心怀忐忑,处于观望状态,那么在湖北2012年的新课改首次语文高考中,湖北语文卷选修课内容仅仅考查了文学常识的判断,可以想见,选修课被敷衍、挪用的命运将更加不可避免:如此低的参考份额是远远不能吸引一线教师认真从事选修课教学的。另外,襄阳市自主选择的选修教材是《演讲与辩论》,因为属“个人行为”,不在高考范围之列,根本就不上。在这样一个教育还充满着严重功利色彩的时代,选修课怎能不被“边缘化”?

当然,除高考原因外,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语文选修课作为人文性极强的课程,其对任课教师学科知识素养、教学技能水平尤其是课程开发能力等提出了比必修课高很多的要求,不但很多学校不能开出有分量、有特色的选修课,而且很多教师基于完成教学任务开设选修课,使选修课教学流于形式,虚以应付。选修的地位岌岌可危,再者各省课程方案都没有给选修明确的学习时间,这使得选修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实际上已经销声匿迹。

3.选修课程“低效化”

从选修课地位来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是“拓展与提高”,那么从理论上讲,选修课应该是必修课基础上学有余力者的进一步深化,而不是人人必选的摊派任务,更不该作为考察的内容。然而当前的语文选修课,内容庞杂、课时不多,时间紧任务重,一线教师要么只能一路高歌猛进、蜻蜓点水,疲于应付,用学生的话说是“一路飘过来的”;要么把选修课当成课外阅读课,基本上放任自流,学生在选修课上可以自主阅读,教师没有具体的指导与要求。久而久之,选修课就变了“味”,还冲淡了“共同基础”的学习,难以收到实际效果。

二.对策和方法

在这教育改革的十字路口,怎样转弯才能达到一个“和谐共荣”“皆大欢喜”的局面呢?笔者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高考灵活考查

积重难返,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根深蒂固,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即将走上讲台的准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并且作为一省人才选拔性考试的现有高考体制,为了体现公平性,要更多考查带有共性的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比较、鉴别和筛选。而这一点和选修课程的“选择性”“个性”“特长”又是矛盾的。这就意味着中国教育这条大船要改变航向只能是逐步转弯,不可能一步到位。

所以,推行新课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就决定了在现阶段必须要考虑到选修课与高考的衔接问题。否则,大势所趋之下,选修只能是课改专家和某些教师的自娱自乐。

我们在高考中可以在选修课程范围给足学生自主权,考查学生在这一块的自学情况。如诗歌散文模块,给出某一选修内容的诗歌,让学生就其中任一点进行分析鉴赏,或揣摩意象、意境,或探讨其情感、主旨,或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或研究同类型诗歌的规律……在“集中”里体现“民主”。

2.把选择权还给师生

打破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换之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共管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创举。这不仅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同时意味着课程管理的权利开始分解、下放,使学校有机会参与到课程的编制与建设中,很好地体现了教育个体、地域的差异性,满足了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支持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真正赶上改革“浪潮”,抓住手中“权力”,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选修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主要还是采用经教育部教材审批通过的选修教材,使选修课变成了“统一教材”的必选课。这种师生只能“修”、不能“选”的现况和必修有何不同呢?没有“选择”的教育对一线教师和学生来说不过也是“训练”而已。

所以,选修课的选择者应该是一线教师和学生,并且主要是学生,他们才知道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最愿意学什么。实际上我们并不期望学生从选修课中学到多少实际的知识,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个性及特长需求提供一个比必修课更有力、更广阔的平台。把选择权还给一线教师和学生,让教师放手实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自我实现”,力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教材,以社会为课堂,以发展为目标”的突破。

3.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选修课既然是对必修的一种拓展,那么对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就有较高的要求,单靠学生的探究显然是行不通的。即使学生有了自主选课的权力,但由于十几岁的孩子无论智力还是性格都处于一个不稳定期,波动较大,在选择时,要么图一时兴趣,无长远目标;要么随大流,罔顾个人的基础和能力;要么功利心作祟,只图修满学分等等。所以教师对学生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详细、充分的指导,就成为保证选修课顺利完成的关键。

教师要对所选课程做详细解读,做到心中有数,哪些要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哪些可以一带而过,哪些学生完全可以自学,不必在课内讲析,但要设计思考方向,加以引导;哪些是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就集体探讨,哪些可个别处理。哪篇课文适于练,哪篇课文适于讲,哪篇适于读,不平均用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取舍,做多角度、多方位的拓展和深化。比如《清兵卫与葫芦》,可分析人物的形象,探讨人物的性格成因,对人物最终命运的猜想,寻找清兵卫和当前学生的相似处,把它改成话剧来表演,把这篇文章当做一则材料来作文等等。一句话:选修课就是教师在指导下的“才艺展示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程改革之路虽困难重重,前途却一片光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实践中要多思考、多尝试,力争让教育这艘大船早日摆正航向,扬帆远行。

高校俄语公共选修课教学初探 篇4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使得俄语的就业形势良好。不少学生开始认识到学习俄语的必要性,对俄语的学习热情高涨。不少高校开设了《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和《实用俄语》等俄语公共选修课。本文以大学《实用俄语》选修课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大学俄语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旨在为高校俄语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学俄语公共选修课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教材选择难度较大

大学俄语公选课的开课周期一般为一学期(16周),32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了难题。现有的俄语基础课程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外研社出版的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著的《俄语1》,外研社出版的史铁强编著的《大学俄语(东方)1》,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宝钤、钱小蕙编著的《大学俄语简明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小蕙编著的《俄语初级教程》钱等。这些教程的课时设置一般在60-180学时之间。可见,32学时是难以讲完书中内容的。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种适合于大学俄语公选课的教材供教学使用。

2.课程设置的内容偏多,学生负担过重

从《实用俄语》教学内容来看,教学大纲涵盖的俄语选修课的语法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字母、发音、调型、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和常用情景会话。这些内容安排在32课时里,会导致课时紧张,学生负担偏重,而且流于表面,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此外,《实用俄语》课程还要添加俄罗斯的文化国情知识和一些影音资料以增强课堂知识性和趣味性,这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课时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3.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选择俄语选修课的学生,一部分人对俄语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对实用俄语选修课所提供的俄语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满意,觉得该课程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实现自己理想的学习效果。另一部分人,选择该课时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只为了能修够大学里所规定的学分。所以,他们的课堂表现也不好:有些学生逃课,有些学生虽然到课,却坐在后排看其他的书或是看手机。还有第三种情况,也较为常见。一些学生在选《实用俄语》选修课之初,是出于对一种陌生语言的好奇。来上3,4次课之后,觉得俄语发音较难,产生畏难心理,于是放弃学习,此后就经常缺课,难以坚持学习。

二、大学俄语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1.精选教材,精简教程

由于目前市面上没有一种完全适合于大学俄语公共选修课的教材可供使用,这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需要教师根据本校课程设置情况,认真筛选教材,认真研究主要的俄语基础教程,从中精简出合适的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外研社出版的史铁强主编的《大学俄语(东方)1》,前8课都是语音阶段,讲字母发音、书写、元音弱化规律、俄语调型;还有一些基础语法知识,名词、形容词、代词的性与数,动词两种变位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前置词的用法等。书中这些基础知识讲解细致,且习题较多。我们可精选其中的语音、语法基础知识点,并配上少量习题,这样可以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同时也能达到边学边练的良好教学效果,在有限的课时内兼顾了知识的数量与质量。

2.准确定位课程内容

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条件下,建议高校将俄语公共选修课分为三类:(1)基础俄语类:建议将课程主要内容设置为只精讲俄语发音和基础俄语语法。不涉及到文化国情等其他方面。(2)实用会话类:选该课程的学生必须有简单的俄语基础,学完基础俄语阶段的语音和简单语法。(3)文化国情类:建议将该课程主要内容设置为只讲俄罗斯社会文化与国情知识。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缓解课时紧张带来的教学问题。一方面,使得俄语语音语法和文化等各项内容都能从容细致的讲解,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俄语学习有接续性和连贯性,有发展进步的空间。

3.坚持以兴趣为引导的教学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选课程有持续的兴趣,才是他们坚持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不倡导单纯靠点名的方式来维持学生出勤率的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得原本教难掌握的俄语,变得轻松容易些。例如,在讲发音的时候,要多与汉语和英语的发音作对比;在讲俄语基础语法的时候,要注意讲词的构成方式;另外,还可以将对比教学法应用于俄语选修课,对比一下英俄之间语法的不同之处。经教学实践证实,这些方法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4.将现代化科技手段融于课堂内外的俄语教学

三、结语

宗教学选修课论文 篇5

在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中,《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虽然大多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很多学生的操作能力还有所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开设了《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的选修课,希望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提高计算机办公的应用能力,成为既懂得专业知识,又能熟练的应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材。

一、该选修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该门选修课开设已经四年,通过对以往学习效果和学生调查问卷进行总结,从中发现学生对该选修课程的满意度不是太高。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选修课存在认识误区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选修课作用、地位认识不足,因此都或多或少存在重必修课而轻选修课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求不严;学生把选修课看成凑学分的途径,所以学习不认真导致对课程掌握的程度较低。

(二)、课程内容与先修课程重复内容过多

该选修课教学内容和《计算机基础》有很多重复,没有重视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缺少上机练习

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由于没有安排机房上机,虽然老师布置了上机练习题,但缺乏监督机制,很多人课下没有练习,操作过程易被遗忘,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对选修课考核不严

由于选修课选修人数多、教室大、课时少,平时考核较少,只在期末进行开卷考试。这些考核方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失去了它应有的检测、诊断的目的。

二、该选修课改革措施

针对以往选修课出现的问题和《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的特点,按照先进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原则为: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围绕课程的能力目标设计本课程的内容和训练项目或任务。根据该原则,对《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的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确定课程整体目标

按照职教总体目标及我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学生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工作。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针对这些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得出职业岗位对office应用能力的需求:

1、软件安装调试能力;

2、编辑普通及技术类文档的能力;

3、制作表格、数据分析统计并制作出相关图表的能力;

4、制作技术讲座及宣传类演示文稿的能力;

5、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筛选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此为依据,确定了课程的整体目标和单元目标。

(二)创设情景,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为了提高学生办公软件的应用水平,更熟练、更规范、更专业地完成各项校园内以及实际工作中任务,我们以该课程的能力目标为核心,提炼具有“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工作任务,归纳形成了7个学习情境多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显著提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office软件在职场中的应用。

本课程设置的7个学习情境如下:

1、制作简历。了解简历包括的内容,如何正确写简历、简历的投递与监控。

2、编辑排版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结构、格式、装订和存档要求。

3、组织结构图的制作。了解组织结构图的作用、类型和制作方法。

4、电子小报的制作。复杂的图文混排以及艺术字、自选图形、剪贴画和文本框的运用与设置。

5、运动会奖状制作。邮件合并中主文档与数据源的编辑与合并。

6、员工工资表及绩效奖金表的制作。公式及常用函数的运用,以及图表的制作。

7、旅游宣传片的制作。

(三)、改革考核方式,强调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该课程课时少、人数多、没机房,所以笔试和机试的考核方式都不适用该课程。除了每节课的考勤外,抽查学生演示操作、回答问题都计入平时成绩。最终的考核以提交的成果——自编杂志为主。

提交成果要求如下:

1、在班级内自由组合形成1-4人的小组,小组必须提交一本杂志,名称自拟。

2、杂志内容包括:封面、目录、页眉页脚(包含院徽、院训和杂志名)和正文。

3、正文内容是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包括复杂表格形式的简历、以各种节日为主题的小报、工资表、成绩单,请柬或运动会奖状(邮件合并)。制作以“家乡美”为主题的宣传片PPT。

成果提交方式包括杂志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档。杂志制作的任务提前六周时间布置下去,使学生掌握每个学习情境后,完成的综合任务正是杂志的一个栏目,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及时练习,并对学生掌握情况能够实时反馈,加强对难点、易错点的演示和指导。为防止相互抄袭现象,在各分项任务中的主题和内容都有所不同。

小结:

通过对《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特点,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学训一体”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把课堂讲授为主变成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真正实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做一体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文歌曲教学选修课的实践意义 篇6

浙江杭州市夏衍中学

钟开胜

“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根据新课标开设了“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每周一节),作为日常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一阶段下来,感觉收获颇丰,也积累了些经验。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语语法结构和词汇知识的教学,学习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机械、枯燥的记忆和练习,才能达所要求的学习水平。而基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适应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特点,因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一、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符合学生发展特点:

教了多年英语的老教师也经常自问:为什么学生们不爱学英语?为什么学生们总学不好英语?这是因为学生们总把英语学科看成不得已而学的、对学习者记忆要求较高的、学习过程较枯燥的课程。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学生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在有一定的进步和成就之后,才会努力去学习一门课程。而传统的偏重语法、词汇的教材和教法,无疑使学习英语成为了他们的“苦差使”。而我们教习的西方经典歌曲或最新流行音乐,因为其精良的制作和演绎,本身就对喜爱音乐的学生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学歌曲的形式和内容与平时课程学习截然不同(从来不会重复),让学生产生持久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持续兴趣;

其次,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能用英语哼唱、一些世界顶级的曲目,让学生拥有相当的成就感。参加“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的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听”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有背景音干扰下的听力;另一方面,精心写就、朗朗上口的英语歌曲歌词,让学生在背诵、哼唱的同时,掌握一些词组、成语、常用句型及相关语法的常用句型,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并从过去枯燥的语法记忆和练习,转为自觉而有趣的练习;而其直接后果,必然反映在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上,让学生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最后,学生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教与学。以往,学生们只是因为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对英语歌曲望而却步。现在有老师愿帮他们,他们是非常乐意学习的;而且,我们尽量选择歌词长度、难度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水平的篇目。同时,要求学生们的歌词记忆、哼唱等多利用一些课间休息、午休、休息日等非常规学习时段,力争把学生的时间付出压缩在最小限度,因此不会增加学生的实际负担。当然,现代教学条件,使得利用英语歌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成为可能。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搜索数不清的优秀的世界级的歌曲(包括所有相关资料);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教学变得丰富自如。

二、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丰富了教、习英语的方式

从以往的“语法翻译法”到后来的“交际法”再到后来的“任务型教学”,英语学科的教材教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然而,迄今止,始终没有一种教学法可以让老师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师生交融”。为了做出新的尝试,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及目前的学校课程安排,“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在学习内容上和教习方式上做出了一定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作了如下选择:

1.歌词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最好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如 奥运歌曲“hand in hand ” “rocket man” “we’re the world” 等);

2.所选歌曲均为世界顶级的乐手演唱的流行歌曲或奥斯卡经典老歌,旋律优美,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如: “right here waiting” “ I believe” “ my love” “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等);

3.所选歌曲的歌词有针对性的挑选一些配合同步教材的语法内容,如让步状从,可选 “男孩地带”的 “no matter” ;“it”的用法,可教“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等;4.所选歌曲均为节奏较慢、歌词优美、长短适中(120-280 words),音调不太高的,适合大多数学生学唱的(当然,可选少数难学唱的优秀曲目作为音乐欣赏训练)。

本课程的特殊性在于把学生置于艺术氛围中学习英语,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它的开设既要切合学生实际,又要有实际效果。所以在教习歌曲过程中,教师始终要集中注意力于学生的兴趣。具体到选修课的教学方法上,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

1.歌曲欣赏。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于一些音调较高、歌词稍复杂的歌曲,我们就选择作为学生的音乐欣赏,同时让学生借机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如Paul Simon(保罗。西蒙)的 “Scarborough fair”(史卡保罗集市)旋律优美,和声天衣无缝,又是一首反歌曲。因为歌词中有较多难词,学生学唱有困难。我们选择让学生欣赏数遍后,说出歌曲透露的反战的主题(表面似爱情歌曲,和声部份清晰地表达了反战信息:玫瑰与枪刺、宁静的乡村与炮轰、马嘶……)。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能领会到本曲的精髓,也能随着简单却优美的旋律,轻轻哼唱前二段,(他们的歌声中已少了肤浅的欢欣,多了些凝重和关爱),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歌词欣赏与填词。有些歌曲歌词很长,如抒情摇滚的、hip-hop的 以及rap音乐等。让学生学唱不太现实。我们会挑选一些歌词较有教育意义或幽默风趣的,让学生做些填空练习或翻译练习。如 “Eagles” 的“Hotel California”(老鹰乐队的 “加州旅馆”);“Fools garden” “lemon tree”(傻子花园的“柠檬树”)前曲我们要求学生填出6个名词和6个介词;后首歌曲我们要求学生填出-ing形式的动词、形容词8个:sitting, boring, wasting , hanging, waiting ,driving , turning,和stepping。类似的练习让学生们在学唱的同时,抓住歌词的重点(词法、句法。如“lemon tree” 中的这8个动词-ing形式,配合I’m –ing ……,),同时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3.歌曲学唱。对于英语歌曲,掌握并能熟记的最好方式当然是学唱。我们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最主要采取以下教习方式:1.利用中午休息或课间休息时间。循环播放要教习的曲目,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熟悉歌曲的旋律和部份歌词;2.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乐队成员主唱、乐曲风格、歌曲背景和外界评价等。在进行一段之后,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主要是网络),主动地去搜集相关资料,效果相当不错;3.跟唱。学生们在熟悉歌词和旋律后,跟着唱,直到可以脱离原唱自己清唱或和着背景乐唱。老师们往往在较难处进行多次反复讲解、播放、领唱,直至学生掌握。

通过实践看,只要准备较为充分,练习到位,所有要求会唱的歌曲,学生们基本都能掌握到位(记忆并理解歌词、背景、旋律)。

三、英语歌曲教学有利于评价发展的全面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局限于“分数”。对于英语这种“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均需发展的学科,仅仅靠卷面成绩,无法对学生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评价。对于“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的教、学评价,我们采取了多种评价方式――既考虑学生对词、曲本身的把握,也考虑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上的进步。当然,在形式上,我们做了一些设计,尽量不脱离“歌曲”这一主线。

(一)歌曲演唱考核。以备课组老师和特邀音乐老师组成考核组,对每位选修班成员进行考核。我们把所教习二十余首歌曲分成6个组让学生抽签,每组含3首必唱歌曲和一首自选歌曲(25%*4),考察歌曲掌握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歌词记忆熟悉度和准确率、英语语音、乐曲音准、情感投入等五个方面。从学生考核结果看,总体掌握效果不错;

(二)歌曲演唱比赛。进行选修班内部(也邀请有兴趣的其他学生)的英语歌曲演唱比赛。主要形式有:所教曲目的独唱比赛、分组合唱比赛;学生课外自学的曲目比赛等。除了巩固、提高学生们对所教曲目的掌握水平,还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评价和学唱新的英语歌曲,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三)歌词掌握竞赛。我们定期在选修班进行歌词掌握方面的书面竞赛。主要有:填词比赛(动词、名次、形容词、介词 等),所填内容均选自所学曲目;翻译比赛(挑选部份所学曲目的整句或整段歌词),要求学生说出句子的中文意思或隐含的意思;

(四)综合测试。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实际能力也是本选修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选修班的学生进行了听力、口语、以及句子翻译等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选修班的学生从成绩上有了纵向的明显进步。

高校舞狮选修课教学探析 篇7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1995年成立了中国龙狮协会和国际龙狮总会,使传统的舞狮运动得到大力推广。中南大学于2004年首创先行“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倡导把舞龙舞狮引进大学课堂,目前参与加盟的高校已经超过80所。相对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舞狮运动课堂教学研究不是太多。探析高校舞狮选修课教学,有利于更好地推广舞狮运动。

2 结果与分析

2.1 了解狮文化,增强对舞狮运动的兴趣

舞狮运动在高校课堂是个新兴项目,学生接触的很少,很多人在现实中没有接触,只是在电视电影上发现其身影。学生选修舞狮,基本上出于舞狮运动比较新奇或好玩的心情。所以舞狮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舞狮运动的兴趣,要让他们真正喜欢上这项运动,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要真正的喜欢它,就得了解这项运动,了解其文化。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舞狮分为“北狮”和“南狮”两大派别。“北狮”的造型与真狮酷肖,通过愕、怕、喜、爬、蹲、退、滚等动作,配合柔顺、活泼、灵巧、神采、愉快、轻盈的步法,可把狮子舞得维妙维肖,其眼睛、嘴巴、耳朵会开动,此种技术重于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北狮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灵巧,翻滚跳跃,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齐合一。舞狮头者和舞狮尾者必须密切配合,头动则尾亦动,头定则尾亦定,跳跃翻滚,紧密跟随。“南狮”又称醒狮,以轻灵敏捷见常,刚柔相济,舞动中主要表现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八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南狮造型夸张,颜色亮丽。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就是南狮重“意”的舞法。它讲究桥马,善于抽象传神。

在教学中要时刻将文化和所做动作的寓意及意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和意境得以升华,忘记其个体,狮头狮尾密切配合,结为一体,成为一头真正的狮子,方能将动作表现传神,自身才能体会完成动作带给自我的成功和愉悦。

2.2 发展体能

体能是完成一项运动最基本的要素。作为舞狮选修课,学生学习时间不多,课后投入的时间也不会太多,所以其体能要求不需要达到训练队的高度,但是要想很好的表现舞狮动作,最基本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舞狮运动对学习者全身各个部位的力量要求较高,尤其是双人协作配合的技术动作。在力量训练前期注意绝对力量的训练,在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础后,再结合专项技术要求训练专项力量素质。力量训练既要全面,也要有针对性,舞狮头者要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舞狮尾者加强腿部、腰腹部和上肢力量。力量练习采用与技术动作类似的负重、强度等练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耐力的训练。

在舞狮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柔韧性练习。因为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幅度和效果,柔韧性差也容易在舞狮过程中导致损伤。下肢和腰部柔韧练习是舞狮柔韧教学的重点。柔韧练习应放在热身后进行,各种练习要尽可能的以耗压形式进行,在耗压后立即进行各种形式的动态伸展活动。

2.3 狠抓基本功

俗语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武如此,舞狮亦然。舞狮是人体借助特定器具协同运动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其基本的步型、步法就是从武术动作借鉴而来,所以学习舞狮必须狠抓基本功。

为了更好地掌握舞狮基本动作,学习时得加强练习者的腿功、腰功、桩功等。腿功的练习方法有压、扳、劈、控、踢等。腰功的练习方法有俯、甩、晃、拧、翻、涮等。桩功是舞狮训练必不可少的手段,主要是加强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练好基本功,是学习复杂动作和难度动作的基础。

同时也要狠抓基本动作的训练,舞狮的基本技术动作有个人的和两个人合作协调配合的技术动作。练习中要加强步型、步法、基本身型、首尾配合、基本舞法等。每个基本动作都包含了动作的路线、方向、用力时间及大小,在练习中要根据动作要求,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在基本功练习中若简单采用重复训练法,就会很单调枯燥,影响练习的积极性,所以同样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兴奋,达到练习预期效果。基本功练习应贯穿在整个舞狮练习过程中,只是各个阶段所占的比重不同,而且要切合实际,方法多样。

2.4 培养乐感

在传统舞狮时,是狮随鼓动。虽然现在很多舞狮表演是采用现代音乐形式,但是本质不变,舞狮的动作节奏、神态等是随着音乐的变换而与之对应的。舞狮组合动作或套路中,音乐是舞狮的灵魂,是对动作气氛的烘托,使成套动作更完美、更具艺术性。

舞狮的动作都有其内涵,不同的动作表达的意境,表达出来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是伴随着相应的音乐而来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刻意将各种情感想对应的音乐加以练习,每一个姿态、造型,每一次动作变化的节奏、韵律,都关联着相应的特征。

2.5 增强表演能力

舞狮是通过人体操持器具的动作、姿态和造型,逼真的演绎出狮子的各种姿态,用以抒情达意的舞蹈艺术。在舞狮练习中可以让学生领悟舞狮的动作特征、节奏特征以及舞狮的各种造型。

舞狮是由一系列流动性动作构成,用以表达现实生活中狮子的各种形态,从而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感情。在表演过程中模仿狮子的摔、跌、爬、跃等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等神态,表现狮子的威猛和刚强。除形式之外,还要注意动作的速度、力度等,同一动作的不同力度和速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觉与意境。

动作节奏是舞狮表演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动静疾徐、快慢相间能够更好地表现其意境。在表演时注意将动、静、快、慢、强、弱和幅度的大小有机结合。要将狮子在现实生活中的走、跑、跳等动作经过艺术加工。舞狮动作中有很多的静态造型和动态造型,整个舞狮套路就是通过这些动态和静态的动作变化来体现其套路表达的主题思想。

比如在学习传统南狮采青套路时,要注意舞狮形象的表现,要表现出狮子生动活泼、威武、刚健、勇猛、多疑、贪玩、贪食等特征。如睡醒后慵懒的样子,探路时的害怕多疑,食青时的开心愉悦,以及归洞时的欢快。

2.6 培养自信心

舞狮的过程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其表演是面对同学和老师。所以很多学生总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好;或者是欣赏同学做的动作很漂亮就无形的给自己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产生不自信;亦或是本身做的很好,却又担心自己的表现在教师眼里不入流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在表演或考试时由于缺乏自信没能真实的表现自我的水平。

产生自信心,是指不断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班杜拉认为,在某一情境下,决定自信心的四个主要因素: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感唤起。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对学生进行提高自信心训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教师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学生感到老师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学生的感觉很好,往往积极热情,主动学习,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训斥多,粗暴,学生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2)创设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中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因为学生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教师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学生,他就会从心理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3)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区别,教师不能按照一个目标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因人施教,不同的学生要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目标。要重视学生的进步。因此,作为教师,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

(4)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应根据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

3 结语

舞狮运动历史悠久,民间舞狮训练水平很高,但大学舞狮选修教授的对象是绝大部分舞狮对没有任何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舞狮运动需要的基本素质,打好基本功,培养艺术修养和敢于表现的自信心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推广舞狮运动,让更多人爱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摘要:舞狮是一种集体育、武术、舞蹈、音乐、艺术于一体的体育运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得出通过了解舞狮文化、进行基本练习、增强艺术修养、培养自信心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舞狮。

关键词:舞狮,课堂教学,增强

参考文献

[1]陈耀佳,林友标.南狮[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雷军蓉著.龙狮运动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邱丕相等.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杜志敏.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高中语文选修课《戏剧欣赏》教学 篇8

一、灵活使用教材,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教授戏剧单元前,我曾随机对任教的一个幼师中专班学生做了一次简单调查,其中对问题“你会主动去阅读戏剧剧本吗?”回答全部为否定;“你知道曹禺吗?”回答知道的只有5人;“你知道莎士比亚吗?”回答知道的有45人,但当问到“你能举出莎士比亚其中两部代表作品吗?”能举出的只有3人……以上问题的设计虽然不够全面,但也可以从中窥见目前学生对戏剧的认识非常有限,更谈不上有多大兴趣。其实戏剧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它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乃至人类文化的演变进程,发挥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一个对《西厢记》《牡丹亭》《雷雨》、莎士比亚等一无所知、全无兴趣的人,不可高估其文化素养,一个对戏剧绝无欣赏兴趣、更无解读能力的现代读书人是难以想象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阅读兴趣及欣赏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欣赏习惯。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课教材大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编写的,体现了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但结合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总觉得编选出来的教材多少带有大学选修课程的味道,从而令我们在具体操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

如选修课《戏剧欣赏》中的第一单元是戏曲,要欣赏戏曲还必须了解它的“行当”,“知识链接”中对“行当”的介绍非常简洁概括,学生难以理解和提起兴趣。我尝试从京剧的脸谱入手,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脸谱,学生兴趣顿生,然后再根据形态各异的脸谱所代表的相应的人物类型讲述生、旦、净、末、丑等有关行当的知识。有了兴趣作依托,加上直观的展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便容易多了。

在教材的使用中我尝试引进与地域特色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戏曲的学习中,我就地取材,与学生一起深入了解岭南地方戏——粤剧。虽然学生对粤剧接触不多,但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它就在自己身边,很多学生的祖辈或父辈就是粤剧迷。正好班上有两位学生在家里耳濡目染,会唱上那么一两段,我便让她们在班里表演预先准备好的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片断,同学的精彩演出让大家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起来。我便趁热打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访学校所在地的一些粤剧团体,邀请粤剧演员作专题讲座,并到剧院观看正式的演出,然后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其故事情节、人物造型、服装道具、表演形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粤剧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地方戏与中国传统戏曲一脉相承,对地方戏的了解及探讨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欣赏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同时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本地区文化、习俗等的认识和理解。

二、通过表演帮助学生鉴赏戏剧作品

抓住戏剧可表演的这一特点,以表演形式来展示剧本的情节。通过表演,形象地呈现语言材料,让剧本中各种情节情境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角色,登台演出,这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学生对剧情与戏剧冲突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戏剧语言的特点。

当然,要把戏剧排练表演好,也并非易事,为了收到较好的舞台表演效果,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领会特定场合之下人物的心理和内在冲突;注意让学生揣度人物的心理;注意通过舞台提示、台词及潜台词领悟人物思想性格。如《茶馆》中的王利发,作为大茶馆的掌柜,既有老实、善良(如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说话“留点神”,劝众茶客“莫谈国事”,包括对喝蹭儿茶的唐铁嘴的态度等)力图适应各种环境以求生存的一面,又有自私、精明、圆滑(如对秦仲义的奉承,对涨房租的搪塞,又如在给乡妇烂肉面问题上,既称赞常四爷“积德行好”,又说“这路事儿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并询问秦仲义的意见,两面讨好等)以求保全自己的一面。这种性格是由于家教“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使然,更是由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和茶馆掌柜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揣摩及教师的点拨,基本上能把握住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情感被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出来,取得了极佳的戏剧效果。

学生将课文(剧本)表演出来(舞台艺术),这个转换是一种创造,也是学生对剧本进一步加深理解的过程。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先前“解读”课文时的许多认识与看法,并不全面,并不准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从而形成了对剧本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些鲜活的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剧本所描写的时代、生活的感性认识。同时,演出过程也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语言的魅力。许多同学表示,今后一定要走进剧场去亲身感受话剧的带给人的震撼。

参与其中的戏剧表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很多同学在活动中表现突出,一些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同学导起戏演起戏来,相当的出色,学生的个性、天赋、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学的喝彩,老师的表扬,使得他们心情舒畅,兴致盎然。苏霍姆林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这种情绪力量,给学生带来愉悦,调动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每次演出结束,教师都要作点评,要对演出活动中涌现出的各种人才给予肯定和鼓励。可就导演的策划、演员的表演及演出效果等展开评述,也可三言两语、简洁明了。一句“太精彩了”“特有创意”“我真的没有想到”“某某真是一个演员的好料子”就足以让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

参与其中的戏剧表演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领会和品味,从而令学生更好地把握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提高对戏剧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充分利用戏剧的优势

选修课《戏剧欣赏》中所编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戏剧名篇,但除了丁西林的独幕剧《压迫》是完整的剧本外,其余的都是多幕剧,剧本篇幅较长,课文只节选高潮部分或最精彩的片断,这对学生了解全剧内容、把握人物等都带来一定困难,如果单靠教师讲述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很多戏剧名篇如《日出》《茶馆》《钦差大臣》等都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的优势,通过观看电影或电视剧,帮助学生理解原著。

值得注意的是影视作品重视听逼真、重综合表现、重蒙太奇等,在使用影视资料时要区分戏剧语言艺术与影视艺术的不同,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语言艺术的欣赏。如果过分的强调影视的欣赏,那么就会淡化语言艺术的欣赏,这就不能达到戏剧欣赏的目的。最好还是能现场观看一两次戏曲、话剧的演出,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播放一些戏曲、话剧录像带或DVD,让学生更能直观感受到戏曲唱词的抒情性、人物动作的夸张和程式化以及话剧剧本的舞台性、人物台词的个性化、戏剧矛盾的尖锐集中等特点。还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影像资源,把某一戏剧片断与同一电影或电视片断作比较播放,在直观的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戏剧的艺术特性。

上一篇:故乡的语文教案课件下一篇:七十岁生日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