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论文写作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术论文论文写作

学术论文论文写作 篇1

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题名(Title,Topic)----找一个好的主题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如:“土地利用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我们要求题目必须落到实际,不能空对空,尺度以县乡为主,不能写什么“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之类。

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与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如: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研究--(副标题)以快速城市化地区为例“。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注于首页页脚或文末,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邮编,工作单位和邮编之间空一个字。摘要

摘要应该与整篇论文具有同等的主要信息量,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研究的结果和作者的结论为摘要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具有对应关系,但也不是完全一一对应。尽量使用简单语句和常用语,语法要正确。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一般现在时 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 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 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具多。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可从题名、摘要中选出,也可以把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作为关键词标出。绪论

绪论又称前言或引言,绪论的序号可以不写,也可以写为“0”,不写序号时“绪论”二字可以省略。绪论应少而精,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应写明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与与实践依据,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不要与摘要雷同和成为摘要的注释,切勿用“众所周知“、”大家知道“之类的开场白,也不要写什么“才疏学浅”、“不吝赐教”等客套话。------此部分应与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对应。到中国期刊网或者谷歌学术搜索,查阅最新的参考文献,读懂文献,找准切入点,解决必要性和先进性问题。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应按 GB 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实验为研究手段的论文或技术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原材料及制备方法。主要描述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均衡性及随机性的情况。

(2)实验所用设备、装置和仪器。通用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如果是自己特制的装置,应提供示意图,并附测试、计量所用仪器的精度,使读者得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程度。

(3)实验方法和过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定方法、标本处理、计算方法等,过程如何进行,操作应注意事项。若有技术上的经济性,要正确处理好学术交流与技术保密的关系。

(4)实验结果。结果部分是示出处理后的实验效应,包括各项指标的数据和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把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现象加以解释,阐明自己的新发现或新见解。图表的数量应择其要者。

若针对土地或者地理信息系统来说:

可分为:

研究区情况:介绍研究区与研究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材料。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说明数据来源、处理步骤,重点说明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结果

写该部分时要注意:首先是选取数据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图表设计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问题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结尾

结尾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也是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结论要有条理,应准确、简明、完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参考文献著录

凡引用前人的研究方法、论点、重要数据等,均要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a.出版物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c.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d.报告 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e.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号,发布日期。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1题

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9.2 图表处理

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和试验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数据和图表。数据获取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既要精确又要准确,还应具有代表性。图表要精心设计,大小适中,线条均匀,尽可能找出规律,图表中的度量单位、符号、术语、单位、文字及插图表达要一致,使其一目了然。表中所有单位相同,应将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不能出现“同上”、“同左”、“下同”来代替相关内容。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如“图1”、“图2”„„)。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

9.3 数学式、反应式及数字、字母

文章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顶格排。一行表达一完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涉及的各符号要紧靠,最好用一些比较关键的符号断开。各类式子应遵守有关规定,并注意应严格区别容易混淆的各种字母、符号。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请参照 GB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

用法的规定。世纪、年代、日期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日期和时刻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03年3月8日写成2003-03-08或20030308;时刻如16时15分30秒写成16:15:30.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阿拉伯数不能拆开换行。百分数范围如20%~30%不能写成20~30%,(85±2)%不能成85±2%;偏差范围如(25±1)℃不能写成25±1℃.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标的表示,注意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直接用电脑写作时应注意字符的全角半角之分。数字、字母、符号后面句号用圆点“.”代替。

9.4 量和单位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 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其他要求:

1、格式参考李剑老师发的格式

2、字数要符合要求

3、关键要自己写:不能抄袭,抄袭的判断标准,连续100个字就算抄袭。

4、工作量要求:至少3张图,5个表。

5、排版要美观。

6、逻辑清楚,能自圆其说。

齐伟8246212

学术论文论文写作 篇2

关键词:文摘,写作,编辑加工

1 文摘的写作要点及要求

1.1 文摘的要素

文摘写作的四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是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 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是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是试验的、研究的结果, 数据, 被确定的关系, 观察结果, 得到的效果, 性能等;结论是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 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 建议, 预测等。其中作为报道性文摘, 方法、结果和结论应为重点, 宜写的详细。

1.2 文摘的写作方法

首先要正确全面地掌握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 从文摘的四要素出发, 找出每部分专指度高的关键词, 然后正确地组织好这些反映主题内容的关键词, 用逻辑性强的关联词将其贯穿起来, 力求使文摘简明扼要, 逻辑性强, 结构完整。

选择关键词是写好文摘的关键, 关键词可以根据论文内容自由给定, 但是必须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 (具体) , 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 否则影响论文被检索的概率。

1.3 文摘的写作要求

1.3.1 一般中文文摘写作要求

(1) 文摘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 字数为300~400字, 或占全篇论文字数的5%。

(2) 不得简单重复论文标题的内容。

(3) 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体现论文的特色所在, 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

(4) 叙述要完整, 清楚, 简明扼要, 逻辑性要强, 结构完整, 不应包含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信息、将来的计划, 杜绝文学性修饰与无用的叙述。

(5) 文摘中涉及他人的工作或研究成果的, 尽量列出他们的名字。

(6) 文摘中不能出现“图××”、“式××”和“参考文献××”等句, 不用特殊字符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 必要时可改用文字表达和叙述。

(7) 用第三人称写, 连续写成, 不分段落。应采用“对……进行研究”、“报告……现状”、“进行……调查”等记述方法, 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第一人称作为主语。

(8) 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和通用符号。

1.3.2 英文文摘的写作要求

由于英文读者一般看不懂中文, 英文文摘成了他惟一的信息源, 因此, 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文摘的完整性, 即英文文摘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这样, 即使读者看不懂中文, 只需要通过英文文摘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 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在写作英文文摘时, 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 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 这样就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 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除与中文摘要相同的写作要求外, 还应注意一些英文的特殊性[1]。

(1) 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重复的单元。

例如:用at 250℃~300℃, 不用at a temperature of 250℃to 300℃。

(2) 尽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形单调。

(3)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 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4) 能用名词做定语不要用动名词做定语, 能用形容词做定语就不要用名词做定语。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 不用measuring accuracy;用experimental results, 不用experiment results。

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的情况下, 要少用of句型。例如:用measurement accuracy, 不用accuracy of measurement。

(5) 可用动词的情况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例如:用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s was measured, 不用Measur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stic sheet was made。

(6) 注意冠词用法, 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

(7) 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 可以将这些词分成几个前置短语, 用连字符连接名词组, 作为单位形容词 (一个形容词) 。例如:用The chlorine-containing propylene-based polymer of high meld index, 不用The chlorine containing high melt index propylene based polymer。

(8) 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9) 尽量用简短、词义清楚并为人熟知的词。

(10) 慎用行话和俗语。

(11) 组织好句子, 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例如:不用The decolorization in solutions of the pigment in dioxane, which were exposed to 10 hr of UV irradiation, was no longer irreversible, 而用When the pigment was dissolved in dioxane, decolorization was irreversible after 10hr of UV irradiation。

(12) 删繁从简。例如:用increased, 不用has been found to increase。

(13) 文摘词语拼写, 用英美拼法都可以, 但在每篇文章中须保持一致。

2 文摘的常见问题

(1) 将报道性文摘写成了指示性文摘, 致使内容过于空洞、泛泛, 没有突出论文的创新性。

读者在选择阅读哪些文献时, 往往通过文摘中的创新点来决定, 而一些作者往往不注重突出自己的创新之处, 只是笼统地说明论文介绍了什么、考虑了什么、表明了什么, 这就使论文无法吸引眼球, 被读者忽略了。因此, 在撰写论文时, 作者应紧紧抓住精华, 注重详述与众不同的思路、方法、量化结果等, 突出创新点的作用、影响等。

(2) 作者缺乏对文摘四要素的认识, 致使某些要素内容缺失或不够详细。

例如:“工程实践表明, 狭窄基坑有更好的稳定性。因此, 其他条件相同时, 狭窄基坑围护结构插入深度可以适当减小。目前常用的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基本不考虑基坑宽度的影响, 造成狭窄基坑设计时插入深度过大, 引起较大浪费。”根据这篇论文的题目及内容, 该文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确定不同基坑宽度对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而作者浪费了过多笔墨介绍研究目的, 而后面应详述的方法却一带而过, 只是泛泛地罗列推导了什么、考虑了什么, 写成了指示性文摘。四要素中的方法是最具创新意义的, 也最体现论文价值, 应重点论述。

(3) 出现结构不严谨、逻辑性差、语句欠简洁通顺等问题。

一般作者都会推敲过语言文字, 但是百密一疏, 有时也会留下漏洞, 会出现一些文字语法上的问题。

(4) 出现本学科常识性内容、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信息和将来的研究计划。

例如:“分区破裂是深部巷道围岩的一种特殊工程现象,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揭示了深部巷道分区破裂现象的存在。但对于锚固支护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是否产生分区破裂以及岩锚支护对分区破裂的影响等, 目前尚未开展深入研究。”这篇文摘前120个字的叙述中, 只有最后一句体现了此论文的研究目的, 其余均为研究背景, 这些内容可以放在引言中, 作为铺垫, 不应放在文摘中赘述。

文摘的篇幅是极其有限的, 要求语言精练, 除四要素外其余内容均可删除或放到正文中。尤其作为学术期刊, 读者均为本专业的专家学者, 一些背景材料属于业内公知公用的, 完全没有必要再占文摘的有限篇幅。

3 加强编辑审读加工能力, 提高文摘质量

3.1 指导作者, 提高原稿文摘质量

作为科技工作者, 一方面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创新精神、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和试验规划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总结成果, 使其得到广泛的交流、传播、推广、应用。因此, 如何撰写科技论文以及如何撰写科技论文文摘成为科技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同时, 学术期刊作为科技成果传播的主要途径, 要担当起指导帮助的责任, 为此, 我刊编排了《文摘写作规范》, 使作者在投稿时就了然于心。

3.2 把好文摘修改关

完全依靠作者提高文摘质量是不现实的, 作者水平有高有低, 或对文摘重视程度不够, 或未能做到字斟句酌, 还需要编辑详细阅读全文, 提出修改意见, 帮助作者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

3.2.1 加强语言文字能力

(1) 编辑要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 熟悉相关的语言文字规范, 认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知识, 还要了解并能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常见差错。

(2) 通过字斟句酌、精心润色, 提高稿件的表达效果。编辑一定要认真审读原稿, 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尊重作者的风格。

(3) 提高写作能力, 在审读、加工时能做到妙笔生花, 改的恰到好处, 避免发生以错改正的问题。

3.2.2 提高科技英文水平

编辑通过提高自身科技英文水平, 才能更好地为稿件的英文摘要把关[2]。

(1) 阅读原版的英文科技文献。了解英文科技论文的表述特点, 学习和掌握英文科技写作的行文规律及语言使用技巧, 从中吸取英文编辑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规范自身使用的语言。

(2) 研究审改稿和终审稿。编辑应对审改稿和终审稿多加学习和分析, 反思自己在编辑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虚心向英文责编和终审专家学习。

(3) 建立编辑档案。编辑将已经出版的稿件档案保存起来, 建立编辑档案, 定期加以整理和反复查阅, 将以前加工的稿件与现在加工的稿件进行比较, 加深对英语表达规范的理解, 在稿件加工时避免同样或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

(4) 积极参加培训。参加培训和学习, 及时了解科技期刊英文的编排规范和要求, 不断提高英文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Ei数据库文摘要求.

学术论文的“另类”写作 篇3

《卡夫卡的眼睛》就如卡夫卡的眼睛,给人的印象是深刻而难以忘怀的。这是著名的卡夫卡研究专家曾艳兵教授发表于《读书》2011年第5期上的一篇文章。该文弥漫着文学的感悟与觉识,以自己的体悟入题,从细微处把握、琢磨卡夫卡的内心世界。卡夫卡是复杂的,正如在深爱着卡夫卡、陪伴着卡夫卡走过他人生最后一段日子的朵拉所认为的“这个世界并不一定要了解卡夫卡,也没有人能够理解卡夫卡”。有人能理解卡夫卡吗?有!朵拉暗示了理解卡夫卡的通道,那就是“他允许你看着他的眼睛,或是握着他的手”。因此在朵拉看来,这世界只有如她等与卡夫卡非常亲近之人才有理解卡夫卡的可能。但是1924年,卡夫卡永远闭上他那双深色的、闪闪发亮的眼睛,也关闭了通向他内心世界的通道。在曾教授看来,尽管卡夫卡关闭了这条通道,却留下了一条缝隙,让人窥探他丰富的内心。“任何一个阅读过卡夫卡的人或许都见过一两张卡夫卡的照片。任何一个凝神静观过卡夫卡照片的人都不可能忘记卡夫卡那双眼睛,正如任何一个用心阅读过卡夫卡作品的人都不会忘记它的作者一样”。卡夫卡的作品是如此独特,一看就知道是卡夫卡式的独特。卡夫卡的独特在于其将说未说,在于其卡夫卡式的荒诞,就如《变形记》、《城堡》、《在流放地》等作品。这样的情节在现实生活是不可能发生的,却是可信的,甚至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恐惧感,亚里士多德谓之“可取的情节”,即“一桩不可能发生而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这就是卡夫卡式的荒诞与幽默,他通过他那双独特的闪亮的眼睛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看不懂、看不透的东西。

而卡夫卡的眼睛就如他“笔下那座永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城堡’一样”,你知道它确实存在,却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似乎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就如《城堡》一样,只要你专注地去研究、挖掘,你一定会有所得,如果你能长时间的凝视他的眼睛,“你便一定会有所感觉、有所感触、有所感动……”。

然而卡夫卡永远合上了他那深邃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们只能“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看着卡夫卡的照片,看着卡夫卡照片上的眼睛,凝神倾听,看看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曾教授提到的第一张照片是卡夫卡的挚友布罗德在《卡夫卡传》中提到的一张儿时的照片,这也是很多专家都注意到的照片。布罗德写道:“身材瘦高,充满疑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曾教授发现“卡夫卡的眼睛大而亮,充满疑问、忧郁和倔强”,“卡夫卡的眼神忧郁而羞怯。这以后卡夫卡眼神中的那种羞怯渐渐不见了,而忧郁则挥之不去”。这个判断无疑是准确的,却不是武断的,卡夫卡的作品与日记以及他的传记中都暴露了某些蛛丝马迹。

第二张照片是德国瓦根巴赫在他的《卡夫卡传》中提到的中学时候的照片,这张照片里“灰褐色的眼睛忧郁、疑虑地注视着观众”。卡夫卡还在日记中说:“在我还感到满意的时候,我就想不满意,并利用所有的时间和传统的方法把自己拖向不满意。”这就是当时的卡夫卡,注定要成为那个独特的卡夫卡,他总是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对世界不满意,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这种疑虑的眼神为这种不满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因此卡夫卡去世时要求他的好友布罗德销毁他的全部手稿。幸好布罗德忤逆了卡夫卡个人的意愿却顺从了全世界人民的意愿。

作者提到的第三张照片是1917年卡夫卡三十四岁与菲利斯订婚时的照片,“卡夫卡的眼神凝重深邃,似笑非笑,我们猜不出此时的卡夫卡究竟在想些什么”。这里曾教授只是简单的记叙了几句,也许这时卡夫卡的眼睛也如他的“城堡”,K或其他外人是永远也进不去了。

作者提到的第四张照片是卡夫卡四十岁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也是被广泛引用的照片。“这双眼睛里似乎什么都有,唯独缺少欢乐;这双眼睛里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少执著。卡夫卡仿佛看到了死神的逼近,这一回卡夫卡眼睛里没有了疑虑和惊恐,我们看到的分明是镇静和坚定”。卡夫卡的女友密伦娜说他“在眼睛闪动的那一瞬间就懂得了对方”。通过卡夫卡那闪动的眼睛,“我们终于摸索到了走进卡夫卡内心世界的不寻常的独特路径”。“卡夫卡的眼睛以不说话的方式说话,卡夫卡的读者以不阅读的方式阅读,也许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反倒更容易走近卡夫卡,聆听卡夫卡,理解卡夫卡”。

在该文中曾教授提倡返回作者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心凝神静听地去体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作者死了”的时代,文学研究离文学的本质越行越远,这种提倡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否则用纯理论的、技巧的、符号的分析方法去解读文学作品,甚至使用统计学的、语料库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带来的结果只能是“读者死了”,“解读者死了”,“研究者死了”,剩下的或许只有分析方法或技术还活着,“当你以这种方式走近卡夫卡时,其实你离卡夫卡已经越来越远”。不仅仅只是离卡夫卡越来越远,而且离所有伟大的作家越来越远。卡夫卡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他对世界的不满,也是对自己的不满,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表达他自己内心的问题,如果研究者没有自己内心的问题,如果研究中不是去试图表达或解答他自己内心的问题,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研究者。文学研究也需要“温情与敬意”。

该文既没有高深的理论,遣词造句也不够“学术”,因此有人质疑这是否是学术论文。因为“学术论文是一种最常见的科学交流形式,是新的科学成果或有创新性的见解和知识的记录,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创造性和规范性”。(王迎春,郑建明《一种基于CNKI平台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评价体系》)由此可见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汇报,其特点是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创造性和规范性。这也是当下学界的普遍看法,即把一切研究都纳入科学的体系之下,因此任何研究都必须具有科学性。而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应用各学科的研究方法,科学的设计研究过程,其操作过程可重复,其结果可验证,符合科学研究的特定逻辑。这其实是一种纯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要求特别反映在学位论文与课题的申报上,不仅要求有研究方法,而且研究方法还得有所创新。实际上文学研究真的有很多方法可谈吗?似乎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也难以提出很多研究方法,如赵敏俐教授在《文学研究方法论讲义》中也只总结了考证法、社会分析法等几种方法。要说研究方法的创新,也许曾教授的通过阅读照片的方法来阅读作者的内心不失为一种方法的创新。

二十世纪被称为理论时代,理论性成了许多中国学者的追求,甚至产生了理论的焦虑。很多文学研究的文章往往不是从文本入手去研究作品,而是先找一个时髦的理论去套用一个现成的文本,就如一个医生拿着药去找病人,而不是按照病人的病症对症下药,以为套用这些时髦理论,文章就具有了理论性。这种现象在硕士、博士论文中尤其普遍,因为学位论文往往要求进行文献综述,学生则理解成寻找理论根据,因此开篇就亮出各种理论。实际上,所谓理论性是指文章不拘于现象的描述或经验的总结,而是寻找现象或经验背后的本质,然后进行抽象归纳,得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结论。在《卡夫卡的眼睛》一文中,尽管作者没有挪用那些所谓高深的理论,读者却能于字里行间感受到其理论性。曾教授从他人习以为常的照片中找到了通往卡夫卡内心世界的通道,这本身就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

nlc202309021210

创造性或创新之处可谓学术论文的本质特征,论文没有创新也就谈不上学术价值。但是提倡创新容易,要在实践有所表现则难之又难。创造性是指文章应该有所创新而不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简单的重复,或者变换材料对其他研究进行简单的模仿,但也绝不是无中生有,凭空创造,而是对前人的研究有所推进、有所发展、有所革新。在国内,小的改进与革新似乎入不了国人的法眼,往往是重大发明、重要改进、填补空白等才能算得上创新。这种对“创新”的错误认识很有可能使那些本来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改进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最直接的影响则体现在论文选题方面的“大而空”。《卡夫卡的眼睛》则属于典型的“小题大做”,它不追求“大而全”,只从“眼睛”入题,最终为读者指出一条通向理解卡夫卡的可能的新道路。这条道路可行或不可行,只有读者自己去体会,但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这就是创新。

由是观之,《卡夫卡的眼睛》是学术论文,不仅具有学术论文的本质特征,也具有学术论文的一般特征。但是该文的确不像学术论文,而像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它没有时下用来唬人的西方时髦理论,没有那些炫耀“学术性”的冗长而诘屈聱牙的句子,也没有显摆“高深”的自创词或翻译腔。除此以外,该文充满了作者的感情与体悟,是以己度人,以己之思,度人之思,文章中充满着温情与亲切之感。

其实,在中国文学史上本来就不乏文学与评论或文学与理论合二为一的传统,比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也很难说清到底是学术论文还是散文;比如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以及赵翼的《论诗绝句》等,本身就是以诗代论,甚至连林徽因的建筑学论文也同样可以当作优美的散文来阅读。说到底,所谓的“另类”还是对传统的延续并加以发扬改进,只是我们已经忘记了这个传统,而这可能正是中国人做研究的优势所在。中国的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似乎抛弃了自己曾经走过千百年的路,现在只能跟在西方人开拓的路后面去拾人牙慧,实事证明难以得到学界尤其是西方学界同仁的认可。反观西方国家的中国文学研究,他们的很多成果不仅得到了中国学界的认可,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而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很少按照中国式的研究套路来做而是沿着自己研究路径往前走。当然中国的文学研究再转回到传统的老路也是不可能的,而这条路也不一定适合再走下去,怎么才能在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之间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从而有所突破?在一个学术彰显,思想淡出的时代,思想的光芒如何才能突破学术的遮蔽?这只能依靠我们当代学者自己去开拓新的道路,而这条新的道路很可能就是“另类”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是不擅长理论思维的,中国人重的是感悟、体会、意会,他们更善于用形象的语言表述抽象的意义。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能学习吸纳西方的理论思维,并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进行改造,把理论思维与感悟融为一体,这也许是中国学术的出路。

学术创新之路从来都是艰辛的,这条道路崎岖蜿蜒,布满了荆棘,充满了未知,你不知何时会掉入陷阱,也不知何时能收获丰腴的硕果。但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却是依赖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创新。在遵从学术论文本质要求的同时,如何才能有所创新,如何才能保持其生命,这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篇4

一、学术论文写作一般规范

从形式上看,一般的学术论文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目,它服务于揭示主题,体现文章的中心内容。学术论文标题的制作应符合下面几条原则:

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

2.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昼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

4.题名应通顺,合乎语法要求。

5.题名应明确,要有诱读力。标题要揭示文稿内容,一定要让人看了就清楚明白说的是什么,而不能不明确、暧昧含混。要能吸引读者阅读,有诱读力。

6.题名要与文章内容相符。标题是要服从、反映、概括、揭示文稿内容的。因此,标题必须与文章内容相符,切不可题文不符、题不对文。

(二)摘要

1.论文都应有摘要(3000字以下的文章可略去)。

2.摘要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具体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4.摘要的篇幅:100—200字左右。

(三)关键词

1.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5个。

2.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叙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四)正文

论文的正文部分是论文的核心。

1.层次标题

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社科论文层次序号采用

一、(一)、1.、(1)、第一,可跳级使用,各层次的序号左空2格起排。

2.正文内容一般思路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背景,奠定理论基础等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现状、原因等

(3)解决问题: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等

3.可以安排图、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

(五)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的结论(无致谢段时)或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表中所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各类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

[1]刘金山.《转移和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中国改革国际论坛论文集》,.[2]王雍君.《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3]高培勇.《财政与民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二、范文

论纳税评估制度的完善

XX

内容提要:纳税评估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工作的崭新课题,相关的各项工作也刚刚开展,因此纳税评估制度存在着众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我国纳税评估工作中的实际考察和对国外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纳税评估制度的借鉴,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纳税评估制度的相关对策,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税收征管水平。

关键词:纳税评估税收征管

一、纳税评估制度的概述

(一)纳税评估制度的基本内涵

纳税评估制度,是这样的一种制度,即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审核、评价、判定,以及时发现有可能存在纳税问题的纳税人,并约请纳税人到税务机关进行解释,并给予政策性宣传和辅导,责成纳税人自查自纠,依法足额缴纳税款,从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一项管理工作。

(二)纳税评估制度的内容

二、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纳税评估制度取得初步成效

(二)我国纳税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纳税评估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纳税评估工作还浮在面上、走过场多、深入不够,没有达到总局预期的“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1.从纳税评估的相关法律条文来看:纳税评估工作的法律依据不充分

三、国外的纳税评估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四、完善我国纳税评估制度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国外的纳税评估制度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我国实际税收征管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纳税评估制度:

(一)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立法工作

三、开展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论文题目,不能过大,也不易过小。

(二)收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包括期刊杂志、电子资源等。

(三)明确写作提纲。

一、(一)1.(1)

(二)1.(1)第一,第二

(四)按照写作提纲,充实内容。

(五)初稿完成,通读全文,修改完善使其语气连贯、前后叙述一致。

(六)查漏补缺,再收集需要补充的资料,包括数据、图表作为论点支撑等。

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 篇5

一、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

二、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

选题、研究、写作……

写作 首先,拟制论文写作提纲。其方法是:

(1)写作短小的文章可以用“打腹稿”的办法,而写作学术论文则要通过拟制提纲,使论文骨架、轮廓视觉化,便于研究全篇文章的论点、材料的组合关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构成是否均衡、严谨。

(2)论文写作提纲应包括以下项目: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3)每个项目的写法可选用:

一、标题写法。以简要的语言,用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

二、句子写法。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起来。

学术论文写作教案1 篇6

一、选题的意义

1、学术论文选题、学术论文题目、学术论文主题三者的关系

1)所谓选题,是选择研究的课题;是研究的范围、对象、目标、中心和方向;是研究试图解决的一个具体问题。2)所谓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3)所谓主题,就是论文表达的中心意思,体现着作者对具体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4)三者中,选题的概念较大,一个选题可以写一篇论文、也可以写若干篇。例:电影《夜宴》

2、选题的意义 所谓“题好文一半”

论文的价值取决于主题、主题的确立取决于研究工作、而研究工作是否有意义取决于选题。具体而言有如下意义

1)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也更重要。

因为学科的范围实在太大,选题意味着选择研究对象和范围,没有具体的选题就如同没有靶子,无法走出科研第一步。2)关系研究内容是否有价值 所谓价值,就是有用。

①对社会(应用与基础);对学科(前沿与纵深);对个人(挑战与中庸)来说标准都不一样。②研究成果是否有生命力?“文章千古事”,即时应景是大忌。

二、选题的要求 选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对科研的兴趣及具备基本的条件 1)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能够忍耐工作学习中的寂寞、枯燥、折磨合痛苦。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否则就有抵触心理。但也要注意。单纯从兴趣出发去挑战专业以外的领域。2)研究条件

①尽可能占有文献资料 ②要有研究基础,专业范围。③保证研究时间

2、密切联系实际的选题

结合地区、国家的实际需要。应用研究课题和基础研究课题(理工与人文)

3、选题新颖、立论根据充足、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科学

1)新颖,即有新见。初步写作很难。可以作为追求的目标

2)方法科学,掌握理论的“拐杖”。如各种理论武器。“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一心为公的英雄与现下的财富英雄。

6、70年代的正面人物与当下的人物。

4、难易程度范围大小与研究条件 1)难易与范围要量力而行 2)现实条件,如图书资料

5、熟悉选题领域的研究状况 不用多说。判断选题是否有价值 1)是否有开创性 2)是否有延伸性

三、选题的方法

一般讲,在阅读、整理文献时,选题就开始了。它是一个范围由宽泛、抽象到有限、具体的过程。

1、缩小观察点。《夜宴》是情感范围,但突破口是章子怡的婉后角色。只有她是人物的联结点。

2、浏览捕捉法。在材料上下功夫。1)将文献资料归类 2)在点滴体会中找到灵感

3、追溯验证,主要在自然科学中

4、获得最佳选题的领域 1)学科中有争议的问题 2)社会急需的课题

3)学科历史中的攻关性课题

四、选题示范

第五讲 论文写作的具体过程

一、编写论文提纲

《文心雕龙》:“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源。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

1、提纲的意义及重要性:

提纲就是文章的框架,犹如施工的蓝图。是给论文搭一个骨架,而这个骨架来源于作者前期对选题的初步研究结果。

但提纲又不于蓝图,施工方要严格按蓝图走,但写作的过程却是一个修修补补、不断改变设计的过程。这充分说明写作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工作。包括:结构安排、材料取舍、层次设置、论证的逻辑顺序等,力图达到:即使未能有明晰、畅达、连贯的思路,也应形成粗线条的逻辑体系。

否则会层次模糊、结构紊乱、详略失当。最明显的也有可能无话可说。

2、提纲的内容及格式(例)1)内容:简纲:提出论文要点;编排论文目次。

详纲:既列纲目,更重要的,每部分的论点、论据、材料、论证方法甚至字数。推荐详纲。

2)格式:(例)

3、提纲的形式要求及编写方法 1)系统性、整体性 2)简明原则

二、起草论文初稿

1、初稿起草方法: 因人而异主要两种: 1)按提纲所写顺序依次写出 2)各个击破法,将论文分成不同部 分,按熟悉程度

2、起草初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知识普及型文章: 问题:论证过程罗嗦;选材不精当 2)不要做炫耀式文章:

问题:词藻华丽不等于有文采;旁征博引不易定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3)避免“浮光掠影”式文章

三、全面展开论证

论证:用论据通过一定方法和方式证明论点的过程

1、论证的一般要求 1)论点论据要统一

剔除游离于论点之外的论证。(阴谋 与爱情,只有两个人可以证明,太子不行)

论点和论据不统一:有观点无材料、有材料无观点、两者结合不紧密。

2)论证要步骤分明、深入浅出例:庄子《秋水》

2、论证的原则与表达 1)忌论点不明 2)忌偷换概念 3)忌循环论证 4)忌草率论证 几种方法: 1)旁征博引:

2)抽象概括:(上升理论高度)(云水谣:“意识形态腹语术”)

四、注意调整修改

1、调整修改的意义 1)负责任的表现 2)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3)增强学术论文的理性色彩

2、调整修改的具体内容 1)论点的修正 2)论据的增删 3)论证的调整 4)文字的润色

3、调整的方法 1)调整的原则 2)调整常用的方法: 第六讲 社科学术论文写作、审鉴

一、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含义、特点

1、论文内容:

分类: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自然科学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务虚”之学。

2、特点

1)抽象性:是研究有关社会本质和规律的问题,超越了具体的物质、形态研究。比如,历史学科是试图在纷繁的史料中还原所谓的历史真实。美学、文学、法学等等。抽取带有普遍意义的同 类事理的共性。

2)或可行(自圆其说)

研究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其实多变、多因素、多层次、复杂的动态系统。研究者都是从某一个侧面深入其中,难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

3)批判性

人类的认识都是累加的,所有后来的认识、知识都是一种认识批判。

4)综合性

在现代知识结构中更是如此,学科之间既相互区别,但联系也越发密切。

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分类、写作要求

1、分类

1)理论型: 倾向于严密逻辑的推理,有谨严的体系,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和某门学科的普遍规律。哲学、法哲学、文艺学、美学等。

特征: 用纯粹抽象概念展开论述,表现为: 对概念的精确界定、对理论体系的充分展开。

2)专题性学术论文

对某一学科的具体现象展开分析。比如对文学艺术中具体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风格进行研究。

3)考据型论文

根据历史文献、实物、文物等资料展开质疑、考察、判断研究。如《谈艺 录》、陕西考古队对兵马俑的研究。主要是需要第一手资料。

2、写作要求

1)具备一定的批判能力

敢于提出问题、审慎解决问题。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培养问题意识

具体而言,研究一个问题,要有如下追问:a这一问题前人是否已有研究?有哪些成绩?那些不足?b我的思路观点与前人相比,是否有进步?是否有独创?c支持我的观点的材料是否可靠?推理过程是否严密?方法是否科学?

3)逻辑建构能力

首先,“破”还是“立”;其次,论 证结构是总分总,还是变体;第三段落逻辑的前后衔接安排。

4)文献检索能力

三、社科论文的行文与表述

1、以议论性语言为主,尽量要准确严密。

2、正确驾驭资料,数据参考:1万字论文,60个工作日阅读资料、每天记笔记2-3000字、大约会有10几万字的资料积累。

3、复述引证与节录引证

1)复述:复述要忠于原作、为论点服务、目的不在叙而在议。

2)节录:原文引用,做好注释;整段引用不加引号。比正文再内所两格,一般与正文的字体不同。

注意:支持论点、翔实准确、不做“文抄公”

自然科学论文写作(略)

审鉴

四、学术论文分级(品级)

1、鉴定评审

作为科研成果通常要审定,起码要公开发表。

2、学术品位

横向: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 文

纵向:学士、硕士、博士

五、如何鉴审

1、鉴审学术价值的标准 1)从标题估量

虽然负面,但可初步判断

„„我见;„„新见;„„新论;容易做的是与人“商榷”。2)从立论估量

是否提出新问题、立起新的起点,开创学科、研究领域等。3)从使用的资料估量

a新鲜资料的重要性,如红学、敦煌学、考古学等;

b对原有资料的科学认识和处理,如刘 鹗(铁云)对甲骨文的收集研究; 4)从分析论证方法上估量

使用新的研究方法会推陈出新,比如:叙事分类研究

三、学术论文的使用 高境界: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 中境界:对研究成果的纪录 低境界:为毕业、为发表、为职称第七讲 学术论文的发表、论文答辩

发表

一、发表的要求与条件

出版单位的要求:思想内容、表达形式;本身质量、社会价值

1、正文的要求 1)政治性要求

政治观点正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把握。

2)社会价值

符合时代精神;对当下现实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创造性。

3)科学性要求 所谓的业务标准

2、正文的形式要求 正文的小标题统一、名词术语规范、数字运用一律

3、正文的格式要求

现在此问题不大,word有统一规范。

二、投稿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写论文就要发表,注意以下事项

1、形式完整(打印稿,不存在整洁问题,但规范的形式是对编辑的尊重)

2、刊物选择

1)注意刊物级别问题

一般期刊;核心:一般、CSSCI、权威

2)注意刊物的选稿来源问题 3)注意刊物的选稿题材体裁问题 4)注意投稿时机

3、与编辑的联系 1)方式

登门自荐、书信联络、通过第三者推荐

2)注意事项

正常业务交往;谦虚得体

答辩

一、答辩的意义

1、考察论文真实性

较低角度:是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是否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是否是本人亲自撰写

2、考察论文质量

较高角度:立论、论证、材料、结 构、创造性

3、论文的修改补充完善

从作者角度:与专家互动过程中的受益,是学术见解的交流与深化。

二、答辩的一般程序

答辩,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的答辩委员会对学术论文的集体审查。一般3-7人。

程序如下:

1、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宣布举行答辩,介绍学位申请人姓名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2、主席宣布答辩开始

3、指导教师介绍申请人情况

4、申请人报告论文主要内容(时间 长短不等)

5、委员会成员提问、申请人(准备时间)回答

6主席宣布休会 7举行答辩委员会会议 8主席宣布复会

9主席公布评语及表决结果

三、答辩前的准备

1、心理准备 1)树立信心

整理好有关资料,自己的文章一定能讲好

2)端正态度

克服紧张畏难和漫不经心两级态度

3、内容准备 尽管是自己写的,也要准备答辩词 3)物质准备

主要是材料要带齐(有同学居然空手而来)

四、答辩人的程序

1、自我介绍

2、简述答辩内容

四点:选题的内容和意义;研究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特色;对策的论据和结论。目的是表述自己对选题的把握、研究和理解的程度

注意时间(10分钟)言简意赅 3对论文作简单自我评价(可略)

五、委员会成员可能的提问点

1、对论文的思考点创新点比较关注

2、对论文的论点、结论比较关注

3、对论点的逻辑起点(问题的由来)及引申处比较关注

六、答辩人回答问题的注意事项

1、听清楚提问的题意 特别是没听清时一定要追问

2、通过对问题的“限定”缩小回答范围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着重谈一点(二点)„„”

“您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是指„„”

3、先易后难,树立信心

4、简洁明快、不枝不蔓

5、坦诚直言、失言莫辩

6、把握分寸、见好就收

学术论文论文写作 篇7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Holliday在1985年提出语法隐喻, 认为隐喻是发生在词汇语法层次, 认为语言在隐喻过程中, 意义没有变化, 但是其语法方面发生变化, 如名词化现象等[1]。名词化隐喻是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学术写作摘要中非常普遍。在学术写作摘要中, 运用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进一步是摘要简洁、连贯以及客观。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 研究名词化隐喻在学术写作中功能。

1 名词化语法隐喻简介

语法隐喻是由功能学派韩礼德于1985年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中首次提出, 认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 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人类描述事物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一致式, 另一种是隐喻式。在范畴转换的基础上, 实现不同的语法项目之间的转换, 进而产生语法隐喻, 这种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语法隐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名词化, 在学术论文中有大量的名词化现象。在1996年, 韩礼德提出了名词化语法隐喻的几种形式[1]:

1) 形容词-名词, 把特征看作事物, 在一致式中, 事物的特征由形容词来表达, 但是在隐喻式中, 事物的特征由名词或者名词词组来实现[1]。

[1a]Because technology is getting better, people are able to write business programs faster.

[1b]Advance in technology are speeding up the writing of business programs

2) 动词-名词, 把过程看作事物, 在一致式中, 过程由动词来实现, 但在隐喻式中, 过程由名词或名词词组来表达。

[2a]The floods considerably eroded the land.

[2b]There was considerable erosion of the land from the floods.

3) 连词-名词

[3a]If the experiment is done by this method, there will be some loss of equipment.

[3b]The doing of the experiment by this method will entail some loss of equipment.

2 名词化语法隐喻的功能

学术写作摘要是一个微缩的语篇, 语言较为正式, 简明扼要, 直截了当[2]。名词化对学术论文的内容压缩、行文流畅以及作者的立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简洁明了

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 增加语篇的可读性, 使语篇更为精炼。

[4a]If your w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swim-strokes, you would have to detail the number of swimmers tested.

[4b]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swim strokes would have to detail the number of the swimmer tested.

韩礼德提出名词化的过程, 就是将原来的小句打包成名词词组, 或者原来的几个小句打包成一个小句, 使其表达意思通过一个完整的形式表达出来[1]。句子数目的减少, 每一句的信息量相对增大, 在信息量不变的情况下, 毋庸置疑, 名词化表达方式要比一致式更为简洁。在[4b]中, 将名词化词组“investigation”做主语, 代替原来的分句, 是句子更为精炼, 更具有可读性。

2.2 连贯流畅

学术写作摘要作为独立的小篇章, 内容凝练, 连贯流畅, 使用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缩小词的密度, 使内容更为连贯[4]。

[5a]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tudents fail to keep these symbols in mind.As a result, many of them are not able to master the mathematical subjects they take up.

[5b]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failure to fix these symbols in mind prevents the mastery of the mathematical subject taken up.

根据词汇密度计算公式, 词的密度=实词的数目/词汇总数的百分比, 在[5b]中, 词的密度为11/20, 约为55%, 在[5a]中, 词的密度为13/29, 约为45%隐喻式表达方式相对而言, 词汇密度稍大, 含有更多的信息, 使语篇更为连贯。

2.3 客观真实

在一致式中, 动词体现过程中有动作发出者的参与,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6]。但是名词化后, 弱化了动作发出者, 是语言更为客观真实。使用隐喻式表达方式, 可以客观表达事物本质, 避免使用人称代词[5]。另外, 动词具有生动活跃的特点, 相比较而言, 名词更具有静态性。在陈述一个事实和概念时, 不必生动具体, 可以用名词来代替动词。

[6a]We can normally regulate the temperature by using a thermocouple.

[6b]Reg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can normally be effec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thermo-couple.

在名词化隐喻的表达方式中, 动作执行者的缺失增加了语言的客观性。[6b]中省略了动作发出者“we”, 使叙述更为客观。

3 总结

学术写作摘要是较为正式的文体, 名词化语言现象较为常见, 在实现语法隐喻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在学术写作摘要中使用语法隐喻, 可以使文章更为简洁、连贯、客观。

摘要:名词化作为实现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 在学术写作摘要中运用较为普遍。本文试图探讨名词化隐喻的定义并总结了名词化隐喻的文体功能, 即语篇简洁性、连贯性以及客观性的作用。

关键词:名词化,语法隐喻,摘要,学术写作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1985.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Z].

[2]陈吉荣, 赵永青.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 01:122-125.

[3]郭恒达.名物化语法隐喻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09:7-8+19+4.

[4]唐革亮.名词化在论文摘要中的使用及元功能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 09:73-77.

[5]谭万俊.名词化与语法隐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11:108-111.

指导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从何入手 篇8

先说“新”。出新应该是对一切论文写作的要求。一般来说,这个“新”是指观点新。如果这样要求大学生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他们本身的理论建构还没有形成,还处于向别人学习知识的阶段,要他们站在宏观点上提出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新观点,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把“新”仅仅定在“新观点”上在实际中是不好操作的。笔者认为,论文写作还可以在方法上出新,比如学中文的同学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文学理论都是借鉴别的学科的成熟理论而提出来的,比如乐黛云借用物理学上关于“熵”的理论来阐述比较学的相关理论,这样讲,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曾经就有学生借用物理学上关于“场”的相关理论,用到文学理论的系统建构上,写成了一篇近万字的优秀论文。还有,在边缘学科也容易找到论题,比如前人将写作学科和心理学科相交叉,进行写作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探究,就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方法上出新,还有一种做法行之有效,那就是思维学上讲的逆向思维法,简单讲就是挑毛病。专门挑别人学术文章中的毛病,大学生写论文苦于找不到目标,把别人的文章作为标的,马上就可以收拢思绪,这样训练学术论文写作,好处有二,一是能够仔细研读别人的文章,一般而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大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样,无形中学生学到了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知道面对一个问题,该从哪里找到一个切入点,要怎样组织论证过程,因为是要挑刺,学生会读得格外仔细认真,学到的东西也就格外多。第二个好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能挑出毛病,又能有理有 据地自圆其说,这种辩驳能力的训练,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论文出新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写综述,比如一年当中某一学术期刊就某一学术问题陆陆续续发表了好些文章,那么到年底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归纳综合,一是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二是梳理其中有用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材料,三是对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前景、方向作出展望。这种综述文章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对综合能力、鉴别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学生通过写这类文章,把握材料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所以说,学术论文出新除了观点新,还可以在方法、思维方式、材料整理等方面出新,而这些方面大学生是能够胜任的,并由易到难逐步学会学术论文写作。

再说“小”。将论题划小,恰恰是大学生最不好把握的环节,而论题越小,学生写起来越好把握,成功的系数就越大。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写学术论文最容易犯的毛病。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个毛病,我认为,首先强调功夫在平时,教导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比如在西部地区的学生对西部地区的方言可以多角度探讨,比如第一个角度对某一种方言的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第二个角度同一地区不同县市对同一物品不同称谓调查;第三个角度对某一种方言的演变过程的调查;第四个角度对某一方言受强势语言影响的现状调查;第五个角度对方言影响沟通的现状调查……总之,平时就教会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去调查,并写好详尽调查报告,最后再选取一两个第一手材料最可信、资料最齐备、分析最透彻的角度来做文章,才能保质保量地写好学术论文。其次,强调对材料的条分缕析,这方面,季羡林老先生介绍了一个极好的方法,他的方法是:如果我们意识到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取一张比较大的白纸记下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把能想到的相关数据、材料记在白纸上,然后到图书馆找相关资料查寻,并在白纸上记下那些有用的资料,回到家中,开始回视那些资料,不断记下由阅读这些资料而激发的新的思想,对材料进行新的整合,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慢慢地想这些资料、问题,并理清思路,到第二天、第三天都不忙着动笔,依然在那张纸上填填写写,直到觉得所谈问题都是实质性的,解决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水到渠成时再提笔,这时候,论题自然就小了,同时也不必担心论题太小,没东西可写。其三,强调小处着眼,大处落笔。小并非无价值、无聊,比如有同学为出新为求小,对《红楼梦》,他拟出一个“宝钗、黛玉谁的脚更小”的题目,虽然他收集到许多历史上有关小脚的文字记载,但我们还是否定了这个题目,原因是认定没有研究价值。周汝昌先生研究红学,有一个切入点很小,就一个数字——108,他提出108这个数字,并非“八”为考证当初曹雪片芹中《红楼梦》是多少回目,他还引出在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中有一个108情结,他说,女娲炼石,这石头高十二丈,脂批说这是照应十二正钗,这石头成正方形,每边二寸‘四丈,是高的一倍,相乘是九十六,十二加九十六恰恰一百零八,这是其一;一排正钗,八排副钗,正好九排,九是古老的中华文化品评人的格,叫上中下,上里边又分上中下,中里边又分上中下,下里边又分上:中下,共九品,古画叫做九品中正,这里面又是一个108,这是其二;《东周列国志》108回,乾隆年间的《歧路灯》也是108回,108是我们中华文化里最喜爱的一个数字,庙里撞钟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撞钟节奏一共是108下,曹雪芹的原稿是七十八回,脂评说后至三十回,七十八加三十还是108,这是其三。总归一句话,重要人物就是108位女儿,针对《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这都是文化内容,不是文字、数字游戏,内容深刻得很。看似简单的数字108,却包蕴着如此深广的内容、博大的思想。由此可见,从小处入手,层层深入,方见功力。

最后说“实”。这个实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切合自身实际,选题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内容和平日里常常关注、思考的问题,不能看什么是热点就抓什么,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量力而行。第二层意思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学问不能像晋人谈玄,尚空谈,它必须是能解决现世人生的一些实实在在问题的文章,仅仅只为考证而考证的工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一方面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应走出书斋,走向社会,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文科生,更应立足于脚下的土地,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文学现象、历史传承、地方风物等进行有目的地搜救、整理、研究的下作,这项工作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极容易出成果,因为很多方面都是全新的工作,也因此做起来有相当多的困难,唯其困难,更能磨炼学术意志,所以,无论是从学术成果、研究方法还是学术意志等方面都能锻炼人。第三层意思是诚实,做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做人,在学术领域,也讲诚实守信,不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不弄虚作假,哪怕是平日里写的小论文,也不能到图书馆一抄了事,而大学生当中这种现象屡屡可见,我们在图书馆甚至读到这样的奇文,在一些刊物中夹着纸条,上写:敬告某某专业某某级同仁,这一册书从第某页至第某页已被全文抄录,请勿再用。所以,必须从品德上严格要求大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尺。

总之,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是一件艰苦而重要的工作,必须想方设法教会他们从何处入手,如何去研究,如何行文甚至于如何保证自己的学术品格,从“新、小、实”三个字生发开去,是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的。

上一篇:岗位工作内容模板下一篇:有关爱情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