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好不好(精选6篇)
《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CAD》、《建筑测量》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道桥、BIM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信息化、注册建造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质量与安全、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就业方向
建筑类企业: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程预决算、工程监理、安全管理。
专业衔接
在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开发利用环保节能的住宅配套部品是一个焦点话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免费、清洁的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谓意义深远。
科学家公认,太阳能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安全、最理想的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十分巨大。早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上,就有科学家提出,当代世界太阳能科技发展有两大基本趋势:一是光电与光热结合;二是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所谓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就是让太阳能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已经成熟的太阳能技术产品真正融入到建筑中去,可以产生用1%的建筑成本弥补10%的建筑能耗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实施自己的“阳光计划”。如2010年德国政府就宣布推行“十万屋顶”计划,即在建筑顶部大规模地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既节省电力又利于环保。在欧洲的能源消费中,约有1/2用于建筑的建设和运行,而交通运输耗能只占能源消费的1/4,因此建筑物利用太阳能成为各国政府极力倡导的事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比较大,热水、空调和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左右,而综合利用太阳能,全面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应用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可补充15%的建筑能耗,采暖、制冷系统可解决50%的建筑能耗,光伏发电可节约30%的建筑能耗,就可建成最理想的零能耗房。
(二)
但在我国,就现状而言,“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真正步入普通家庭依旧障碍重重。
太阳能附加值不大?
去年,被称为“北京利用太阳能第一案”的北京市第一例物业公司起诉业主拆除外挂式太阳能案件在北京密云法院一审宣告判决,密云法院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拆除请求,“节能者”胜诉。
从密云法院的审理判决书中可以看出,之所以判决被告胜诉,最重要的依据是:被告同物业公司签订的物业委托合同、房屋装饰装修协议、入住手册等三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对是否允许业主在楼房阳台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悬挂物无明确约定。所以,“节能者”胜诉并非胜于“节能”。但这一结果为“太阳能”进社区带来了星点光明,据了解,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究竟能不能安装,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许多小区,尤其是公寓式住宅,物业公司基本上是禁止其安装的。案件中的物业公司起诉被告的原因为:“擅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影响美观,违反业主公约。”可见,物业公司认为,美观与否是个大问题。不少小区的物业管理者们谈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问题时都着重强调了这个美观问题。蓝光地产招标采购部经理张涛坦言,开发商作为房地产行业的资源整合商,就是将各种建材产品与施工服务整合在一起,建设购房者需要的房子。但太阳能产品的利用对于房地产项目的附加值溢价作用不大,需要增加全社会对太阳能产品的认可度。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顾问总设计师彭璨云也表示,设计师在运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中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尤其是开发商的接受度低。大多数开发商是不愿意的,尤其是高档楼盘的开发商更不愿意用。现在开发商有一种误区,宁可把钱放在很多外装饰上,而不把钱用在怎么提高住宅真正的内在品质上。作为设计师也想做一些好的节能绿色工程,但遇到很多困难。设计师有时也会提议使用一些太阳能这类的节能产品,但很多最后都不能实现。
开发商的两难
山东省属于太阳能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年日照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而且,山东省太阳能光热利用起步早,已经拥有一批在业内叫得响的太阳能产品知名企业和品牌。
山东省太阳能协会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已占全国热水器产能的34.7%。根据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到201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将下降到0.85吨标准煤,比2010年1.02吨标准煤降低17%。为完成这一总体目标,2015年,全省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900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1.5亿平方米以上。
对于太阳能商家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涉及资金面大、范围广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展,单靠企业之力很难进行有效推广,政策的持续倾斜对太阳能的推广和普及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从形式上区分,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可分为分户式和集体式两种,不同于以往住户单独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集体式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屋顶覆盖层或替代屋顶保温层,既消除了单独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对建筑物形象造成的破坏,又避免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成本,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太阳能变身为建筑物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家用电器。山东省内大量住宅小区都已采用这种供热系统,居民反映也比较良好。
不过,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是否在楼盘规划之初进行一体化设计,仍是个两难的选择。目前,住宅为业主提供生活热水尚未成为必备,增加这一项目无疑抬高了建设成本,也增加了销售难度。
“尤其是现在,国家采取了抑制房价上涨的宏观政策,房地产市场一片低迷,更是不敢追加资金进行这种锦上添花的投入了。”济南一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经理透露,目前在建及已建成的一体化楼盘多是采用购楼赠热水器的方式来进行促销,开发商的盈利有限。因此,尽管一体化建设既环保又方便业主生活,受到不少购房者的青睐,但目前开发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
面对房地产建筑市场的巨大商机,太阳能产品如何真正普及成为行业焦点。
“五个同步”才能促成“天仙配”
“要加大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推广力度,需要建筑师、开发商在设计阶段就将太阳能技术考虑到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去,避免居民在建筑竣工后各自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太阳能和建筑融为一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表示,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在思路和观念上要有所突破。据专家介绍,彻底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需要“五个同步”:对新建建筑,按照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的原则,将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与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在规划设计时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纬度、气候状况、场地条件及周围环境,在确定建筑布局、朝向、间距、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时,满足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在结构上,妥善安装,确保建筑物的承载、防水等功能不受影响。在管线布置上,合理布置各种管路,尽可能减少热损耗。还要使太阳能与其他能源加热设备的匹配合理,尽可能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控制。系统运行上,确保安全、可靠、稳定,易于安装、检修、维护及管理。
做到这“五个同步”,可以把太阳能的利用纳入环境的总体设计,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让太阳能设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间有机结合。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绿色节能技术复核工作总工、专家组专家杨书平指出,“五个同步”要求太阳能企业在前期就与建筑设计院沟通,在产品与建筑的融合方面,将太阳能产品和设计融入到建筑中,才能做到和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最后达到同步管理”。
强势政策是推动太阳能应用的根本
在许多企业家看来,强势政策要求对太阳能与建筑结合至关重要。
“推进一体化不仅仅是商业问题,更是事关节能减排未来发展的社会问题,仅靠太阳能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热情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持久稳定的政策导向推进相关各方的建设积极性。”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书清表示。
山东省早在2009年就下发了《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必须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对医院、学校、宾馆、洗浴场所等公共建筑中热水消耗大户强制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同时鼓励12层以上高层住宅建筑逐步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强力措施的推进的确对该省太阳能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具体实施方案还有待细化。“最好能建立一个开发商与太阳能生产企业的相互沟通的平台。”王书清认为,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开发,打消因互不了解而造成的行业壁垒,将有利于下一步一体化的推广。
辉煌太阳能副总经理颜中民举例说,江苏省在出台了12层以下建筑必须安装太阳能配套产品才能通过工程验收的标准后,极大地激起了太阳能企业、开发商以及消费者的热情;也让当地出现了整体配套、分户使用、集中供热、单能源双能源结合、IC卡计量等各种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他据此认为,只有依靠经济补贴和强制执行,太阳能行业才有可能往前发展。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需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的细则,尤其是尽快制定出与《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新建楼房必须预留太阳能热水器安全放置设施、实行安装资格证制度等。“政府及时制定出相关的规则和鼓励创新的机制,剩下的由企业、市场进行调节,相信会更有利于新能源的推广。”皇明太阳能公司董事长黄鸣表示。
四方合力关键在设计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指出:“太阳能热水器是标准产品,而建筑则是个性化产品。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形式、功能定位和层次定位,在不同区域还面临着不同要求。在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过程中,企业需要与建筑设计师、机电工程师一起打造符合单一建筑的系统解决方案。这对于企业操作流程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单位来说,都需要一个逐步接受、认知、学习过程。徐伟说:“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一定是推广的主导者,但建筑设计师则是关键,此外还需要面向房地产开发商进行相关理念和应用的普及。最终,企业可以通过大量推广宣传,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师的倒逼机制,让开发商和设计师主动了解和接受。”
清华阳光营销中心副总监刘铭也从一个细节指出了设计的关键作用:“对于很多普通太阳能用户而言,太阳能的节能效果并不直观。人们不知道有多少水是来自于太阳能产生的热,有多少是来自电力的辅助加热。建议未来在设计过程中,要给太阳能电加热的支路上加一个电表,让用户知道用了太阳能之后可以节省多少电。将设计做得细一点,可以让普通用户切实体会到太阳能的节能效果。”
“产品制造商、开发商、建筑设计院三方合力后,再加上来自政府的第四方力量,通过政策、标准、技术的制定与规范推动,可以形成对整个产业链的加速发展。如果有条件,我建议大学的工程技术基础学科中可以加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等系统性知识学习,让未来的建筑设计师从学校就了解这些产品的应用知识。”徐伟认为,现阶段传统的建筑设计师迫于工作量、产品认知等限制,对于太阳能与建筑应用的知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企业的推广力量也同样不容忽视。他建议:“一些太阳能光热龙头企业,可以多举办一些面向建筑设计师的专业设计论坛,集中性地介绍和展示一些具体的工程应用案例和系统解决方案。”
还有专家指出,当下正在大量兴建保障房,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希望保障房在设计中就考虑到后期使用太阳能的因素,太阳能企业也要及早介入设计环节,从设计到施工,最后到配套交付使用,形成真正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保障房作为政府的民生项目,完全有条件率先推进太阳能普及,为房地产开发商作出表率。
近两年,建筑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是如今造价工程师紧缺的根本原因,而建筑工程行业此时方兴未艾。政策要求建设单位必须要有造价工程师才能从事相关业务,很多企业都愿意出高价招造价人才。拥有一本造价工程师证书只是你进入相关企业的敲门砖!进门之后就要靠自己练就更深的造诣,能独当一面之后,前途无限光明。
二、从收入方面来看:
前面说了,房地产、建筑工程行业飞速发展,既然市场需求摆在哪里,那么,未来十年造价工程师依然是抢手的,身价也必将一路攀升,企业中愿意出20万年薪找一位造价师是很常见的事,资历稍微深一些的造价工程师年薪就能达到40万。
三、从拿证难度上讲:
自动化是一个朝阳产业来的,那么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日后也是可以往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自动化属于信息产业,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也是很看重的,因此给到的薪酬待遇等比较理想。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很多的工业部门与自动化息息相关,毕业生就业的方向也会比较广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的知识比较多,涵盖面广,毕业生将来出来工作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为之奋斗下去,相信也是会有所作为的。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10月8日,武汉自动化技术学院、武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据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1270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07个,校外实训基地161个;图书馆纸质藏书83万余册,本地电子文献资源34万册;设有7个二级学院,39个招生专业;专职教师450人,在校生约13000人。
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上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造就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 形成了专业特色,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运行模式探讨, 以期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探索与发展提供借鉴。
1“零距离”就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对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 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 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结合专业实际情况, 在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 针对专业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缩短毕业生就业之后培训阶段, 采用“411”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在学校有一学期综合实训,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建立了一个以“零距离上岗”为教育目标、教育与岗位“零距离”为接口、校企合作教育、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411”人才培养模式, 4指前两学年4学期传授知识, 培养基本能力, 第一个1是第五学期通过典型工程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使其在顶岗实习前具备履行顶岗实习岗位职责的能力, 第二个1指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形成职业能力。与传统“2+1”的培养模式相比, “41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 以能力为本位, 循序渐进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以能力为主线, 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合理设计能力培养顺序, 以学生的单 (专) 项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学生顶岗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 循序渐进”是“411”人才培养模式三阶段的核心理念, 它体现了“41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2) 模拟实训, 超越情境
通过对工程实际项目的有效设计, 在将要建立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 采用实务模拟实训教学, 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学习, 可以达到超越情境、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学习的效率。“模拟实训, 超越情境”是“41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理念, 它体现了建筑行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特殊性。
3) 能力本位, 既是出发点, 又是终结点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目标, 它既是培养方案的出发点, 又是培养方案的终结点。整个培养过程贯穿“项目教学法”理念, 以培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职业岗位 (群) 人才为目标。
2 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互融
专业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 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为目标适时地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 参照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按照“理论教学模块化, 实践教学项目化, 素质教育经常化”的思路, 重构课程体系, 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三体系互交互融的特色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内容要求层次清晰、相互配合、主干突出、个性拓展。内容可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如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专业技术知识模块及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适当开设的一些人文、社科等方面的选修课模块等。
实践教学板块体系构建要求内容完整, 形式多样, 结构合理, 可操作性强。专业围绕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构建了基本技能、专业实训、综合技能素质提高三大实践教学模块, 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培养, 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综合实践。在实际教学中, 要求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毕业生明确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 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 形成了专业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 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以强化实践, 突出实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 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 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本专业注重适应工程环境、培养工程意识、工程思维的训练,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近年来我院实训项目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有如下表现:
1) 在传统的实训项目基础上, 突出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如计算机绘图, 广联达造价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等, 适应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
2) 施工技术实训中尝试以校内模拟实训和现场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方式;
3) 毕业设计课题与顶岗实习工程项目相结合, 真题实做, 确保了学生设计质量, 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4) 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 增加《建筑力学与结构》结构施工图识读实训, 进一步增强识图能力;
5) 《建筑材料与检验》、《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加大现场教学的比重, 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感性认识;
6) 将毕业设计修改为综合实训, 使学生“零距离”定岗实习。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 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设置教学单元 (即学习情境) , 每一个教学单元就是一项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或项目, 如以项目施工过程为主线, 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按技能项目进行构建课程体系, 分解从“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 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机融合, 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面向经济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备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
摘要:新时期的发展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新的教育模式下, 顺应了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 结合教学实践, 专业实际, 对专业运行模式进行探讨, 为高职教育的探索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文生.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J].中等职业教育.2007 (23) :44-46.
[2]黄波.“六双”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学平台.2011 (8) :57-58.
[3]杨卫国, 王京.浅谈高职院校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09 (14) :15-16.
[4]卓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9 (9) :58-6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好不好】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工作05-2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06-29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个人简历07-20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个人简历表12-1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11-0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1-1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11-08
建筑工程工程技术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