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精选8篇)

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 篇1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渗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也给传统的英语教学带来冲击,对英语老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有动力。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能在感官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得具体而实在。图片其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易于携带和使用,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好说,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了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图片;运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日益信息化,现代化,多样化,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以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紧扣教材,图片丰富多彩,使英语教学更加形象有效,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展示了广阔的空间。

一、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使其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这方面,图片就可以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图片富于想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故事性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进入学而忘我、乐此不疲的学习状态。巧妙地运用图片,创设语言的真实语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不是孤立的,利用图片进行词汇教学,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

二、图片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图片让课堂教学简单而有效:(1)在单词教学运用图片,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不同的单词有着不同的最佳的记忆方法。因此教授单词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可以模仿它们声音,先让学生猜一猜,学一学它们的叫声,然后说一说英语。有的单词可以用实物进行教学,如文具用品,食物类等。有的则可以借助动作进行,如动作类,职业类。但是部分单词我们无法借助以上的几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地点类,国籍类,季节气候类,昆虫类,家具类。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图片,学生能借助图片很快地理解单词。并且这种图词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影象,帮助他们记忆,远远优于汉语与英语词词结合的抽象的形式。(2)在句型教学中运用图片。①精挑细选,图片使句型操练更富趣味性。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听说操练的过程。但我们常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句型教学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则学得索然无味。这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好句型教学将对英语课文的教学和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一个由许多规则图形组成的趣味图片,引导学生用How many„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进行小组的句型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这样一幅小小的图片就避免了句型操练时明知故问的通病,学生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英语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和保持。②模糊图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句型What’s this/that? 时,先呈现只有边框的幻灯片页面,让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搭配的图片,变成一幅新图,然后用英语回答It’s „。并画在黑板上。也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的答案最多。在这种富有趣味的情景中学习句型,学生的思維十分活跃,不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提醒学生专心听讲,学生就自觉地参与其中,不甘落后,句型得到了较好地训练,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三、运用知识结构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因此,教师也要教会学生掌握此方法。首先,教师要坚持使用这种知识结构图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掌握该技巧。其次,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动手去做。知识结构图有多种形式:树形图,思维导图,鱼骨图等等。鼓励学生协作互助,集思广益,构建自己或小组的知识结构图。在这种交流合作学习中,学生亲力亲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了学习和共进的目的。

四、运用图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现在多媒体的使用,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真实的图片,最具观赏性、实用性。图片的选择与使用其实就是一种艺术创造,艺术性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英语和学英语的过程中增强了创造意识,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美的体念,自觉地使一般性的听、说、读、写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性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图片可以唤起环保方面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有的图片可以学习安全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在节日通过制作送给老师和母亲的图片、卡片,学生学会了表达爱,进行了人与人之间爱的教育。这些动机、兴趣、情感、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就会自然得到开发,使其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对于英语教学来说,由于比较抽象,和其他科目不一样,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看的同时记住和学会知识。而英语图片教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而且制作简单,操作灵活。图片是形象化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想象、合作、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媒介,是学生掌握语言材料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 篇2

一、图片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老师对图片资源认识不够充分。图片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运用中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英语老师对图片资源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发现图片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很多高中英语老师教学中,既没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源,也没有搜集运用课外图片资源。一些老师错误的认为图片是小学教学中才会用到的资源,高中教学中已经不再适合运用图片资源,致使很多好的图片资源被浪费。比如,在英语写作中,有很多是结合图片来进行写作,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注意观察图片的内容,如果英语老师过于重视文字要求,忽略图片信息,那么学生的写作就会出现偏差。

2.英语老师没有合理运用图片资源。图片资源的运用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老师对图片资源进行了合理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中英语老师在运用图片资源时, 既没有明确运用目标也没有考虑运用手段。在运用过程中, 不过是在提到图片内容时,给学生展示了一下图片,并没有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对图片提不起任何兴趣。另外,一些老师在教学前准备了很多图片资源,但是在教学中却一带而过,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图片的作用,致使图片的运用效果十分不理想。

3.运用方式过于单一。图片的运用方式直接关系着其运用效果,如果图片的运用方式不对,那么图片就不会取得其预设的运用效果。如果图片运用方式十分合适,那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高中英语老师在运用图片时,每次都运用多媒体来展示的方式来运用图片,开始时,学生还会对展示的图片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会逐渐被磨掉,展示的效果也越来越差。因此,要想保证图片的运用效果,英语老师一定要注意创新图片的运用方式。

二、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图片资源的运用

1.加强英语老师对图片资源的认识。要加强图片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就必须要加强高中英语老师对图片资源的认识。首先,要让老师认识图片的特点。图片是一种信息载体,具有具象性。另外,图片还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情景、气氛,呈现事件、人物、地点等要素,所以图片又具有情境化特征。此外,图片不同于文字,其所表达的内容具有无限的延伸性,因此,图片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其次,英语老师应明确图片资源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图片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老师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图片资源。英语老师在运用图片资源时,不能盲目进行运用,在具体运用前,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图片。高中教材经过改革后,图片内容有了极大的改善,在课本中有很多图片资源,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图片资源。如果觉得教材上的图片资源不够,还可以搜集一些课外图片资源来辅助教学。

案例:某高中英语老师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 “Earthquakes”这节课中使用了很多图片。在备课时,老师发现课本上已经有一些图片,不过地震后的图片较少,于是老师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图片。在正式上课时,老师先用课本上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展开教学,然后通过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学习在地震中如何保护自己这部分知识。

3.创新运用方式,提高运用效果。图片的运用方式不是只有一种,老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运用方式。比如,简单的图片运用,可以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要想深入的运用图片,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来制作图片,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学生自己的图片来进行教学。

图片资源对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老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运用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运用图片资料。

摘要:图片资源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材料,不但可以将教学内容变的更加形象化与直观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很多高中英语老师在开发与运用教学资料时常常会忽略图片资源,在老师看来,图片并不是一种教学资源。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与文本资源一样,图片资源是一类应用价值非常高的教学资源,但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图片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研究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图片资源运用的措施。

浅谈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篇3

一、历史图片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乐于学习,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不会将学习当成一件繁重而艰辛的任务来完成,而是会积极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展开一系列主动、积极而愉悦的探究活动,这样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兴趣的转化期。高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决定了高中生的兴趣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对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更为感兴趣,同时又富有想象与联想力,对抽象的逻辑思维也发生了一定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正好符合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既可以直观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取图片表层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围绕图片来进行想象与联想,从而得到更多深层次的信息。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可以激起高中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明确而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

2.强化学生历史体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历史感知能力发展的显著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展开自主学习,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历史学科有着特殊性,记录的是已经发生的史实,具有可逝性,不能重演,这些都对学生体验历史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可以将历史进行再现,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主观体验,强化学生的历史体验,使学生不再是简单机械地记忆历史史实,而是将之与特定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结合起来,真正将“死”的历史还原成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从而强化学生的历史体验。

3.激活学生历史思维。思维是素养与能力的核心,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表象基础之上。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水平,但是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仍然是建立在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基础之上。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学生可以从图片中获取大量直观的信息。尤其是历史学科,研究历史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古画、文物、古迹等来进行的,这些为学生历史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表象,从而使学生在大量表象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可以起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目的。

二、如何有效运用历史图片

1.把握图片内容。要想有效地运用图片,我们首先就要准确把握图片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而灵活地用好图片,以更好地为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情感。现行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分为三类,即地图、图片与图表。我们首先要把图看清、读透,要明白这幅图主要传递了哪些信息,要认真研究每一个细节,分出表面层次的信息与深层次信息。其次,我们要找准图片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要用精练、直观、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图片的描述,找准切入点,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以达到转移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的目的,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活动。

2.选准运用时机。运用图片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这就自然涉及图片运用的时机。教师只有把握好运用的时机,才能使图片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推动教学进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相反,就会成为教学的累赘,成为教学的干扰,而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不利于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历史图片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运用图片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巧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美国国旗,这是学生所熟悉的。接着,我再向学生展示左上角是13颗星的星条旗,告诉学生这是美国的第一面国旗,并提问为什么是13颗星,进而引入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这样通过鲜明的国旗图片的对比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图片展现内容。前面我们说过历史史实是已经发生过的,不能重演。这也是学生理解某些知识困难的一个因素。图片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图片来进行再现。如在学习北宋经济发展时,通过文字学生往往很难真切地感受到北宋经济的繁荣。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形象而动态地展现《清明上河图》,并配上相关的背景音乐以及适当的解说,这样学生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北宋经济的繁荣。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学生无法从教材文字抑或是教师语言描述中想要达到的效果。

3.运用图片化解重难点。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横向来说包含万象,如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无所不有;从纵向来说,是有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图片带领学生穿越历史,走进那一段段辉煌而难忘的历史阶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同时使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大量直观信息,从而将表象与本质联系起来,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出土文物的图片,通过学生对器物形状、工艺、特点、用途等的观察来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制作工艺等。这样所得到的认知更有说服力,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

运用图片写生 促进国画学习 篇4

促进国画学习

湖师院南浔附小

沈建林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今古。中国画一直以来被视为东方绘画之主流,在世界美术之林中,自成特色,独树一帜。在日益重视民族文化传承的今天,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在小学阶段开展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感受国画艺术的魅力,对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怎样学中国画,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临摹作为国画学习的主要方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从小学到大学、从幼儿到成人,大行其道。其实不然,临摹作为小学生国画学习的一种方式,虽对提高学生的国画水平有显著的作用,但是临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个性创造。新课标要求又如何在国画教学中体现?

我们在多年的国画教学中,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考虑将写生引入小学国画课堂。今年,我们结合《依托古镇资源培养学生国画兴趣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图片写生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一、国画写生的必要性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有两种方式大行其道,其一:传统临摹式。美术老师拿出一两幅传统题材的范画,示范以后,小学生便一遍遍地临摹,最后练出几幅和范画差不多的作品。这样的教法,儿童的国画学习缺乏积极动机,少有生活感受,丧失儿童趣味,更为可怕的是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日渐消磨在一遍遍的临摹之中了……新课程强调的促进儿童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学习,又如何得以体现?其二:水墨儿童画。使用国画工具画线涂色,突出了儿童的童趣,但作品脱离传统技艺的传承,其实质还是儿童画,只是工具材料不同罢了。这样的教学,孩子缺乏对中国画独特美的感受,丢弃了知识技能的传承,我们的教学已经不是国画实践,其他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现实生活才是创造美的作品的源泉。中国画同样如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它的意境和神韵,是艺术家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研究自然—“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结果。所以说美术从根本上说来是源于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中国画的传统是先人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结果。

写生作为一种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因可避免单纯的临摹学习而出现的陈陈相因的弊端,而日益受到画家的重视,成为艺术院校国画教学的基本课程。我们小学生学习中国画,就更没有必要一树一石、一山一水的死板的程式化的临摹,而可以从中国画的源头开始,让学生从生活开始,观察生活,在大自然中感悟。

我们经过深入的思考分析,扬长避短,采用图片写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考虑传统国画艺术的传承,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以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国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明确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不是简单地临摹几个国画作品,而是要发掘其内涵,了解国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从历史文化层面上去解读国画语言和符号。让学生通过了解国画艺术的价值,激发珍惜热爱国画艺术的情感,学会传承与保护本土文化遗产的方法,促进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自觉。

二、图片写生的优势

利用照片捕捉灵感、收集素材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常用手段。对于小学国画教学来说,图片写生更具有实地写生无可比拟的优势。

1.便于课堂教学实施

写生作为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需要对表现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表现对象的特征,感受表现对象的独特美感,然后进行表现,否则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可是,在小学教学中,因为学校课程设置、地域的限制和安全方面的考虑,学生很难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无法让学生去实地进行观察写生,因此要真正实现“以写生的形式学习中国画”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美术基础薄弱,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物,往往无从着手。而图片写生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课前师生的准备工作,可以很方便地将要学习表现的景物呈现在课堂上,作为学生观察写生的素材,从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写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能更好地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教师对图片内容、展示形式、展示顺序等的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便于学生全面观察

写生的源泉是生活,学生天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对周围的景物并不陌生,却往往视若无睹。那种对新鲜事物如饥似渴的观察欲望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习以为常。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去仔细、认真地进行观察,渐渐地丧失敏锐的观察能力,导致学生绘画表现缺乏细节和特色,内容单调空洞、苍白无力。如“各种各样的树”,孩子们对树并不陌生,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也许是太平常了,以至麻木了学生的眼睛,缺少了对其观察的兴趣与激情,对它的造型变化和美感视而不见,往往采用程式化的方式去表现。

采用图片写生,用照片来呈现写生内容,将学生已经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学生看到后往往会惊呼:原来这么漂亮啊!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究的欲望。现代摄影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图片写生具有了比实地写生更多的优势,通过从不同角度、位置拍摄的照片,能引导学生更全面的进行观察,获取对景物的整体认知。如建筑物的屋顶在现场往往看不真切和全面,同时通过对图片的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作品的表现内容。图片对于角度的选取,景物的取舍,构图的形式等都以另一种形式在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这不仅是美术表现形式的学习而且能为以后的实地写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便于学生个性创作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应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术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纵观当前小学国画教学,学生的个性审美倾向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艺术个性。显然,这种现状与新课程标致的要求相差甚远。为尽快缩短这个差距,就必须倡导个性的表现,开发思维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采用图片写生这一与传统临摹绝然不同的国画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国画创作,让学生的个性在美术课堂上飞扬,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潜能。我们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景点,搜集自己觉得最美最想表现的景物的图片,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图片并交流,创作以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为蓝本。这样,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都由学生选择,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更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图片写生的实施策略

运用图片写生进行国画学习对教师、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方式,我们在摸索实施过程中发现,除了美术课的一般要求外,还有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图片库

图片是图片写生的基础,图片质量的优劣、内容的多少关系到图片写生教学的成败。它不仅是教师课堂展示的内容,也是学生个性化创作的内容来源。因此,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对南浔古镇各个景点进行拍摄,同时进行网络搜索,积累了大量的图片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对教师范画、学生作业的收集。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了以校本教材为提纲,按课时划分的图片库,每课包含景点照片、名家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业四个部分。

2.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是图片写生教学的关键,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激发。在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性和多样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国画学习的氛围。

(1)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在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时,我们注意使用像素高、清晰度好的图片,先让学生从整体观察,了解建筑物的外形、结构、环境等,获得对景点的整体印象,然后通过对图片的放大,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观察建筑物的细节,如屋顶地结构、屋脊地装饰、门窗的造型及花纹、墙面的剥落痕迹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从整体到局部地进行观察。既能让学生全面而深入的感知要表现的对象,又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表现时有内容好画,避免画作的空洞乏味、僵硬死板。

(2)彩色与黑白相结合 自然景物色彩丰富、变化万千,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经过多年的儿童画学习,已经习惯了使用油画棒、水彩笔,习惯了用色彩去表现多姿多彩的世界,对学生来说,他们的眼中全是色彩。而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墨色,墨分五色,在于用千变万化的墨色去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对此往往不能接受,很难理解如何用墨色去表现。我们运用彩色与黑白相结合的图片展示方法,让学生把颜色与墨色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展示时,我们先出示彩色照片,让学生观察感受,然后将照片转换成黑白,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黑白也能表现多彩的景物,从而转变他们的观念。然后让学生观察黑白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黑与白之间的层次变化,使学生懂得墨色变化的重要性,理解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要求,为创作表现奠定基础。

(3)视频与图片相结合

在课堂上进行图片写生相对于实地写生缺乏一种现场感,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对景物所处的位置、方位、周边景物环境不了解。为此,我们利用南浔旅游网中的“虚拟游”这一资源,将虚拟游搬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在现场、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上《嘉业堂藏书楼》一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进行虚拟游,按大门、宋四史室、书楼、正厅的顺序进行参观,通过观看、聆听导游词,获得对藏书楼的整体印象,了解藏书楼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建筑特色。然后选取典型的、容易入画的的大门和正厅,进行图片展示,重点分析。

3.丰富欣赏内容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国画教学同样如此,要使学生喜欢中国画,画好中国画,首先得从欣赏开始,使学生通过欣赏,提高对中国画的认识,培养中国画的兴趣,真正地喜欢中国画。我们结合南浔本土资源,设计了《画坛领袖金城》、《画虎名家吴寿谷》、《拥军模范沈彬如》、《三痴老人王孙乐》、《庞莱臣与虚斋藏画》等专题欣赏课,在教材中设置了《水墨浔韵》这一欣赏版块,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观吴寿谷艺术馆、李大震艺术馆,多次参观南浔画院书画展。通过欣赏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培养了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同时我们在写生课中,也注重欣赏教学,注意欣赏内容的多样化与丰富性,尽量选取不同风格、有明显特征、对学生有启发意义的作品进行欣赏,努力使学生在欣赏中有所知、有所的,能在创作中有所借鉴。如在《南浔民居》这一课中,分别选择了吴冠中、刘懋善、陈辉、孙海峰等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吴冠中的点线面组合轻松简洁、刘懋善的水墨韵味十足、陈辉的黑白灰处理笔触明快、孙海峰的写生精致优美,分别给学生不同的美感享受,给学生以不同的启迪,使学生在创作时不为教师的方法所限制,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4.强调多元评价

评价在教学中起着 “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单纯地以“画得像不像”、“画得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丧失信心,他们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及长处,就无法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对个性地发挥也会有阻碍作用。《美术新课标》提出“尊重个性差异,不搞统一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多元化评价,评价标准差异化,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为主,以鼓励为主,对学生作品中的个性化倾向加以肯定。如“这幅画的线条很流畅”,“这幅画用笔很粗犷”“这座桥画得真精细”“这块墨的变化真多,你是怎么画的”等等,让学生明白自己作品中的优点,以保护学生的个性不被同化,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介绍画画的想法、心得,学生互评、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评价,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浅谈体育教学中跳绳的运用 篇5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1

摘 要 跳绳作为一种简便易行、不受场地、人员参与限制又易于开展的一种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体育教学中,将跳绳作为一种辅助活动同样可以起到各种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从跳绳的益处、跳绳的分类、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跳绳的教学建议、跳绳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阐述了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跳绳 小学体育 跳绳教学

跳绳运动因器材简单、形式与动作多样、不受场地和年龄限制等特点,成为小学体育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被誉为世界上最简便、最有效且花费最小的健身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将跳绳作为一种辅助活动同样可以起到各种良好的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跳绳,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将分别从跳绳的益处、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跳绳的各种跳法以及跳绳应注意的事项四个方面阐述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跳绳的益处

从自身特点来看,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容易学习,所耗时少。

跳绳时的全身运动及手握绳对拇指穴位的刺激,会大大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提高思维和想象力,因此跳绳也是健脑的最佳选择。

跳绳是一项全身运动,它促使人体各个器官、肌肉以及神经系统同时受到锻炼和发展。经国内外专家研究,跳绳对心脏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血液获得更多的氧气,使心血管系统保持强壮和健康;跳绳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预防肥胖、失眠、关节炎、神经痛等症状。跳绳的减肥作用也十分显著。它可以结实全身肌肉,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余脂肪,有助于塑造完美体型。

经常练习跳绳可以发展学生的弹跳、耐力、爆发力、协调、灵敏等多项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跳绳有益于身心健康,强身健体,开发智力,丰富生活,提高整体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跳绳的分类

跳绳的种类根据绳的长短可以分为短绳跳和长绳跳;根据摇绳方式可以分为正摇跳、反摇跳、正反双摇跳;根据参加人数可以分为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根据运动花样可分为速度跳绳、耐力跳绳、行进跳绳、花样跳绳。

三、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跳绳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跳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种类和跳法,如:

在田径与游戏课的学习时,用跳绳代替一些道具做标志,可做后蹬跑、蛙跳、跨步跳、小步跑等辅助练习的道具,也可在跳远和短跑教学中做标志,两人持绳增加高度或是拉长挑战距离,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既减轻教师布置场地的负担,又便于随时调整标志间距离,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

在体操与游戏课学习鱼跃前滚翻时,便可以将跳绳放在适当的高度,让学生跃过一定高度的横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动作,提高教学效率。勤思善学、敢于尝试,便能使之完美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二)跳绳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跳绳一般较多的运用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下面就从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说一下跳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可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跳绳练习,同时结合跳绳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耐久跑,就可让学生进行匀速计时跳绳等练习;如安排的是球类内容便可以通过开合跳、吸腿点地跳、交叉跳、肯肯跳或其他花样跳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总之,不同的跳绳方式可起到不同的作用,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的进入状态,为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开始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部分为让学生由兴奋状态逐步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可选择相对轻快慢速的跳法或者绳类的趣味游戏让学生逐步平静。由于基本部分的活动量及负荷较大,可组织学生采取节奏较慢的绳操,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找到跳绳的节奏,这样既可让学生放松,又可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跳绳的方式进行放松,需注意的是在结束部分的练习中,不可选择速度较快或强度较大的跳绳方式,以避免学生过度兴奋或过度劳累而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四、跳绳教学的建议

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跳绳时,经常出现学生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

因为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因此,需要将跳绳进行分步训练:

1.徒手听节奏跳。先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跳,然后让学生随着节奏跳。

2.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学生仍空着双手,按照在第一步训练中已熟悉的节奏,双臂和双脚模仿跳绳的动作。

3.单手拿绳(握住跳绳的两头),按正常的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左、右手交替拿绳,要求绳落地时双脚跳动。

4.双手拿绳实际练习。

以上四步训练,分解了学生学跳绳的难度,强化了跳绳时的节奏感,学生学习跳绳就容易多了。

五、跳绳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跳绳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运动,极少有运动伤害的发生,即使跳跃失败或停顿,也不会有坠落、跌倒、冲突或被用具所伤的危险。况且跳绳者又能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力及方法来自由调节跳绳的速度及次数,因此学生可以放心的来学习。

学生练习跳绳时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如下:要求学生在适当的场地穿着适当的服装并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要有正确的跳绳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并且控制好活动时间。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6

【摘 要】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氛围;学生主体;自主学习;融合知识

进入21世纪,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外文化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让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更加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再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以开发。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在这一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1.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所以在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在讲解seasons一课时,我利用电脑先向学生展示有关季节的图片和四季变化的视频资料时,让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抽象天气变得生动活泼,并且利用画板让孩子们自己操作,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四季,而且由于课程图、文、音并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高,很多知识是自己提炼总结出来的,所以印象深刻。

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指导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大多是教师的单向灌输,学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解答来引导自己的思维、注意力和解决方法等;教师包揽了许多本可以由学生主持和负责的活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少去探讨知识的前因后果,更不会自主地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资源。多媒体电脑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直观和快节奏。先给孩子们布置任务,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要自己从各处搜集信息;然后阅读,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符合老师任务的要求;最后编辑整理,形成成果。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重组有价值的资料,不仅使知识内容历久弥新,而且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每一种反应,并积极做出相应的“对答”,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欢乐中成长。

3.突出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体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由于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存在差异。要想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教师备课时必须注意合理设置教学梯度,尽可能提供学习途径的选择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让不同思路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上课之初,所有学生都在各个界面之间不停切换,估价自己的水平以做出选择。然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界面停下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要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课程整合,使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成为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4.促进互动协作、资源共享

学生之间: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对交流是通过自由组合或其他方式使学生组合在一起,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学生按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他们可以互相资源共享。学习讨论是让学生讨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共同协作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之间:科技进步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现代英语的教学模块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环境等等各个方面,一个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对所有知识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我们可以把每个单元的教案、PPT课件和相关资料上传到自己的教学网上,在这一平台其他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并利用,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

师生之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某一方面或领域里,学生的水平超过老师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老师的积累也是有益的补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5.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现时代特征

多媒体在众多学生的运用下形式也多种多样,精彩纷呈,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这对那些沉醉于电脑游戏中的学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和促进他们把注意力逐渐转向E—LEARNING英语学习上的一种好方法。学生在上网查找、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获取的信息将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学生的学习更能体现出自主性,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同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必定能大大提高。学生在实践这一过程中是带着学习英语知识的主目标进行的,同时他又在学习信息的处理、各种多媒体工具软件的应用。这种学习是自觉的、自主的,而且是探索性的。而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真正去指导学生怎么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阅读网上英语文章,认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活动中遇到种种问题。这也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提出了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不仅仅是英语这一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鼓励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

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 篇7

关键词:图片资源,文化教学,语言增补,文化比较,文化渗透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1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每位英语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 笔者认为挖掘课本的文化内涵, 活用学生手边的教材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Kent et al.2010) 2的一大特点是, 以单元板块展开任务型教学,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 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完成各板块的学习任务。作为每个单元的导入环节, “Welcome to the Unit”是最受学生喜爱的一个板块, 每单元该板块都是由四至六幅与本单元话题紧密结合的图片及三个问题构成, 旨在通过图片引出相关话题, 再由三个问题引发讨论, 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 并保持这种兴趣去学习其他板块, 从而顺利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笔者认为, 该教材每单元导入部分的图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如果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资源进行文化教学的渗透, 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 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并进行中外文化对比, 就能够促进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最终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张伊娜 (2000) 指出, 跨文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 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是解决的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 谈谈如何利用教材图片资源, 提高高中文化教学实效。

二、利用图片资源进行文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图片文化资源的教学有三种可以借鉴的做法:一是语言增补。导入 (Welcome to the unit) 板块具有丰富的图片资源, 而与之配套的语言材料却很少, 要使学生展开听说读写等活动, 仅靠已有的只言片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根据图片围绕本单元话题补充相应的文字材料, 既让学生学习了一定的语言知识, 同时也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感受了不同的文化。这种方法概括为语言增补法 (朱一平2007) 。二是“文化比较”即异同比较法。比较母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 以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所受文化规约的异同, 利用“同”, 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 指出“异”, 可以防止“负迁移”;同时把文化差异说清楚, 有助于克服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这种文化背景比较法, 是其他一些方法运用的基础, 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陈光磊1992) 。文化比较通常包括比较与对比两种类型, 体会中外文化的相同之处或差异。三是“文化渗透”, 就是将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 以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 (胡文仲、高一虹1997) 。以下就是笔者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的实例。

(一) 运用“语言增补”帮助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积累

导入部分 (Welcome to the unit) 虽然蕴含丰富的图片资源, 然而与之配套的语言材料却很少, 要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该话题的兴趣, 使学生能展开听、说、读、写等活动, 仅靠图片下面配套的一两句话是不够的。在教学中, 笔者根据图片围绕本单元话题补充相应的文字材料, 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同时, 也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感受了不同的文化。以第二模块Unit 3 Amazing People为例, 展开如下教学步骤:

步骤一谈论图片

1.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图片。

问题 (1) Who is he/she?Where does he/she come from?

问题 (2) What is his/her major achievement?

问题 (3) Do you know anything else about him/her?

多数学生对于第三个问题回答不出, 说明他们对于这些名人了解不够。

2.教师简要介绍介绍这些名人。对于Mother Teresa, 笔者特意补充了她去世后的告别仪式。“It is reported that after she died, about 400 important figures including queens, presidents, prime ministers and the former First Lady Hillary Clinton came to pay final tribute to her.”对于Bill Gates, 笔者特别强调了他和夫人成立的基金会。“Bill Gates and his wife set up a foundation focusing on improving global health.”对于Beethoven, 笔者强调了他失聪后的坚强不屈。“He was a musician by nature and he didn’t become discouraged or frustrated when he became deaf.”对于郑和, 笔者强调了他是中国人及他的勇气和智慧。“He was a great man in our country.His expeditions to the Indian Ocean were significant, which called for great courage and wisdom.”

步骤二听力配对, 即让学生听一些名言并与相关的人名连线。

例如:Beethoven Bill Gates Mother Teresa

A.“One thing I love about this decade is this is a period where the reality is driving the expectation.”

B.“...Music is neither old nor modern:it is either good or bad music, and the date at which it was written has no significance whatever.Dates and periods are of interest only to the student of musical history...”

C.“The other day I dreamed that I was at the gates of heaven...And St.Peter said, ‘Go back to Earth, there are no slums up here.’”

(答案:A.Bill Gates B.Beethoven C.Mother Teresa)

步骤三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题 (4) Do you think these people have made a difference to the world?

问题 (5) Which of these people’s achievements has the largest effect on our lives today?

问题 (6) Who is your hero?What are his or her achievements?

学生讨论很热烈, 心目中的英雄各不相同, 但都是积极进取、获得成功、为人类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导入部分具有丰富的图片资源, 而与之配套的语言材料却很少, 要使学生展开听说读写等活动, 仅靠已有的只言片语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案例中, 笔者通过图片描述、名人简介、名言匹配、问题讨论等环节适当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材料, 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其中的名人名言语言凝练优美, 寓意耐人寻味, 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了背景知识。四幅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通过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并为世界作出贡献的范例, 这些科学、历史或文化名人的励志故事及其名言鞭策着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 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人文风情, 更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通过“文化比较”帮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

“文化比较”方法即异同比较法, 该方法强调比较母语与所学外语文化之间的异同, 以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所受文化规约的异同。通过“相同”的比较, 可以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 通过“差异”的比较, 可以防止文化的“负迁移”。弄清楚文化差异, 有助于克服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文化比较通常包括比较与对比两种类型, 体会中外文化的相同之处或差异。以Module 5 Unit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为例, 该单元导入版块以四幅图片的方式展示出关于友谊的四条谚语, 笔者据此安排了教学步骤:

步骤一谈论图片

1.请学生根据问题描述图片

问题 (7) How many persons are there in each picture?

问题 (8) What are they doing in each picture?

问题 (9) Are they good friends?And why?

问题 (10)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each picture?

2.请学生阅读图片下方关于友谊的英文谚语, 并思考这些谚语揭示了友谊的什么特性

有学生回答“True friendship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oney.”还有学生引用了Aristotle的名言“A true friend is one soul in two bodies.”有人回答“Friendship costs us much time.”有的回答“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Friends influence each other.”真是令人惊喜。

步骤二分享信息

1.让学生考虑选择朋友的标准, 及如何与别人相处。

学生给出的择友标准如下: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trustworthy and understanding.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you respect and who respects you.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honest and loving.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shares your happiness and sorrow.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devoted and loyal to you.

A friend is someone who is selfless.

在如何与朋友相处的问题上, 有学生这样说, “I get on well with my friends.Whenever we have problems, we ask for each other’s opinions and advice.We never hesitate to offer support to each other.I think friendship is largely based on mutual support.”

2.让学生提供一些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与朋友相处的。

步骤三讨论

鼓励学生想出重要的关于友谊的中文格言或诗歌。

该案例中的四幅图片是一些描述友谊的英语谚语, 让学生看到了英语国家人们对友谊的认识与期待。笔者在学生讨论的环节中设置了如下问题:

问题 (11) Can you think of any Chinese poems to describe friendship?

该讨论用时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 课堂气氛却推向了高潮。学生给出了“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 令人难忘。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对友谊的表达方式, 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之处, 每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独特的魅力, 尽管表达方式不同, 却是殊途同归。这节课上笔者大胆运用了“文化比较”的方法, 对中外赞美友谊的名言和诗句进行了非常有意蕴的对比,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友谊观, 也让学生欣赏了中国古诗, 感受了本国语言的优美。

再以Module 6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为例, 该单元图片描述了泰国、南非、中东、美国、荷兰以及日本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问候方式。笔者据此安排了教学步骤:

步骤一头脑风暴

1.首先向学生呈现六幅图片。

2.通过问题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的国家人们如何相互问候:

问题 (12)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in each picture?

问题 (13) In which country do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in the way in each picture?

步骤二信息匹配

1.向学生呈现六幅图片的相关英文说明。

2.让学生将英文说明与六幅图片进行连线,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每幅图的意思。

步骤三讨论

组织学生总结、对比较这些不同的问候方式, 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国外的问候方式与中国人的问候方式进行对比。

问题 (14) How do Chinese people greet each other?Can you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 ways of greeting between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China?

问题 (15)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in diff 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ways?

步骤四分享信息

1.通过图片方式向学生展示更多的西方国家的用于问候的身势语。

2.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片中的身势语并解释其含义。

3.鼓励学生使用英文和身势语将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在课堂上表演出来。

学生对这部分很感兴趣, 争着猜测不同的身势语的含义, 猜对了兴奋无比, 猜错了都很好奇, 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又因为有学生大胆表演身势语, 课堂气氛很活跃, 学生们带着愉悦的心情体验着不同的文化。该案例中的六幅图片展现了六个国家不同的问候方式, 通过图片中形象的比较, 让学生识别东西方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对比, 激活学生原有背景知识, 并能对两种文化做出正确的认识。不同的国家身势语的意义各不相同, 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容。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还增添了一些英语国家的常用身势语, 并请学生模仿表演一些简单的手势语、体态语并了解他们所表示的意义。身势语属于非语言交际, 同语言一样, 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 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 有助于帮助他们学习各种身势语及其表达的意义, 了解英语及其他国家的社会习俗, 并与自己的母语文化进行比较,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以帮助他们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 进行“文化渗透”, 融合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

阅读课中, 除了进行泛读教学外, 还必须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因此, 知识点教学是阅读课的重点之一。以Module 9 Unit3 Reading National Flags, Colors and Cultures为例, 笔者安排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步骤一呈现图片

1.向学生展示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西兰等不同国家国旗的图片。

2.鼓励学生说出每幅国旗分属于哪些国家。

步骤二快速阅读

1.让学生浏览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快速找出这两段的主旨句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2.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 (16) What does a flag tell us?

问题 (17)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flag?

步骤三仔细阅读

第一部分法国

1.让学生仔细阅读该部分课文, 同时提问:

问题 (18) What’s the name of the French flag?

问题 (19) What are the three colors in the flag?And what does each color represent?

问题 (20) When was it first used?

问题 (21) What happened in 1789?

问题 (22) Why did the Revolution break out?

问题 (23)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Revolution?

问题 (24) What was the motto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问题 (25) Why has the French Tricolor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national flags in history?

第二部分美国

2.让学生仔细阅读该部分课文, 同时提问:

问题 (26) How many stars and strips are there on the flag?And what do they stand for?

问题 (27) What are the colors of this national flag?And what do they stand for?

问题 (28) When can the“stars and stripes”be seen all over the US?On which day?

问题 (29) Why is it called Independence Day?

问题 (30) Why wa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signed?

问题 (31) What change did the Declaration bring about in the USA?

笔者通过问题、图片、主要词句的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法国与美国国旗的设计与意义、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 更了解了国旗设计背后的历史文化, 既进行了“文化内涵”的渗透, 同时也进行了知识点的教学。

三、分析和讨论

有句英语谚语说得好, “千言不如一画” (One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1。单元板块中丰富多彩的图片提供了向学生直观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良好契机, 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创造情境。图片内容新颖、形式活泼, 图片的呈现创设了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的氛围与情境, 也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描绘异国文化的情境。图片的描述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了目的语文化和本国文化的难以言说的魅力。第二, 呈现词汇。导入板块既是阅读的热身铺垫, 也是对本单元话题的导入。对于图片的描述及提问涉及国内外文化内容, 有助于呈现本单元话题的新词汇。如Module 3 Unit 3的四幅图片是世界的四处历史文明古迹, 根据图片设计问题可以再现这些古迹的历史面貌与建筑风格, 追溯其建造缘由, 同时也引入介绍这些文化知识的新词汇, 如ancient、civilization、enormous、magnificent、cultural heritage、cultural remains等, 这样既为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扫清了词汇障碍, 更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后面一系列活动做好铺垫。第三, 激发兴趣。运用图片进行文化教学, 挖掘图片背后的深层文化信息, 适时引入, 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主动描述的状态并激发学生发现及体验不同文化现象的愿望和积极性。

当然, 图片文化资源的教学也有值得反思之处:一是图片认识表面化。由于有些图片的话题为学生所熟知, 图片内容也一目了然, 学生寥寥数语就可描述图片, 对图片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就会失去进一步讨论的兴趣, 老师对图片的文化教学也往往不再深入。二是语言文字不匹配。图片文化资源的教学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匹配的现象。图片的呈现使得学生浮想联翩, 产生的描述也容易偏离本单元主题, 对图片反映的文化知识的理解也会随之发生错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图文结合, 相互补充, 应用文字说明, 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图片, 与图片相联系的内容也应进行合理的联系和阐述, 帮助学生准确阐述图片中表达的文化内容和对文化内容进行有机的联想。

四、结语

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单元板块中的图片资源, 引导学生挖掘图片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学习单元话题的兴趣, 激活学生与单元话题有关的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可以极大提高文化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陈光磊.1992.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 (3) :19-30.

胡文仲, 高一虹.1997.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张伊娜.2000.外语教育中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及其内涵[J].国外外语教学 (3) :28-31.

朱一平.2007.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4) :52-57, 62.

浅谈英语教学中图片的运用 篇8

一、用卡通漫画图片,激发兴趣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第一个部分Comic strip ,都有4幅可爱的小狗Eddie与电子狗Hobo的图片,引出本单元话题。教师可以从漫画入手,组织学生讨论,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漫画角色的动作,进行猜测游戏。

二、用图片创设情境,教学词汇

案例:在教学8B Unit 4 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时,我利用一张Gulliver被绑在海滩上的图片,让学生在Look and guess的游戏中理解新单词。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I can see Gulliver and many small men.

T:They are small men. We can also say they are tiny men. Do you know tiny?Can you guess?Whats the meaning?

S:Small.

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进行猜测,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边讲边讨论图片教学其他生词。

剖析:赋予图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或主题,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猜测词义,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听故事这样一个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就融入了故事,自己在猜的过程中学会了单词。

三、用图片复述故事,帮助记忆

案例:7B Unit 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我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地点,从视频中截取了6幅图片,在图片下面提供了关键的动词词组,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讲故事给同伴听,还分小组进行故事接龙游戏。

剖析:这篇文章讲的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场景,如果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去复述,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乏味,而且难以记住。借助图片,将完整的故事进行分解,一个个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仔细回忆,理解故事关键场景。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故事的复述,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记忆。

四、用图片进行对比,辨析方向

案例:7B Unit 4 “Finding your way”.本单元涉及许多方向指令语。利用图片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一目了然。

剖析:关于方向的词汇,学生容易混淆。单独记忆,就失去了记忆的扶手,而利用对比图片,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动作和方向,又可以对比图片中的不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不“迷失”方向。

五、用图片观察细节,突破难点

案例:8B 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先利用一幅美人鱼图片提供示范对话。

A:Whats this?

B: Its the Little Mermaid.

A: Where is it?

B: Its in Copenhagen, the capital of Denmark.

A: Whats special about it?

B: It comes from the story by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B: No, I havent.

然后,通过聚类呈现,呈现其他5幅图片,让学生进行操练。在操练前,学生分组讨论,先对图片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special”之处。例如对美人鱼,学生观察得出“She looks like a fish. She looks very beautiful.”等。

剖析:这个对话的难点在于“Whats special about it?”学生对话前先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特殊的地方,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这为对话作了铺垫,也利用图片很好地化解了难点,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用图片介绍文化,扩充知识

案例:在8B 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中有许多国家名胜古迹的照片,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补充,介绍一下自由女神像的来历、小美人鱼雕塑的来历等。

剖析: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插图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教师在课前对插图做一些准备和补充,通过介绍图片可以引出许多相关联的知识,对学生知识扩充有极大的帮助。

七、用图片渲染气氛,渗透德育

案例:8B Unit 5的主题是保护动物。教师在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前,呈现大量的图片,并配上伤感的音乐。这些图片一些是人类残杀动物的场景,一些是动物失去栖息地无家可归的场面。教师问学生:“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剖析:图片作为一种直观教学手段,能再现情景,渲染气氛,给学生以切身的感受。上述图片的展现,让学生感到痛心,下定决心要保护动物,然后大家循着保护动物的思维积极运用语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渲染气氛,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一些思想上的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研究和运用图片,真正发挥图片的教学功能。

上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下一篇:含羞草的秘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