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所有公式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所有公式(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所有公式 篇1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4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3)碱性氧化物 +酸--------盐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 碱--------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7)碱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4 === CaCO3↓+ 2NaOH(8)盐 + 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CuSO4+2NaOH=Cu(OH)2↓+Na2SO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变红 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ΔCO2↑+ H2O 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Al(OH)3+3HCl=AlCl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Cl+AgNO3= AgCl↓+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Cl—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uSO4+5H2O= CuSO4·H2O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CuSO4·H2OΔ CuSO4+5H2O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一.常用计算公式: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

(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 100%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100%= 1-杂质的质量分数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 × a%浓=M稀 × 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b%稀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浓 × a%浓+M稀 × b%稀=(M浓+M稀)× c%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初中物理常数及公式一览

一、常数: 重力常数g= 10N/kg ;在真空中光速为 3.0×108 m/s; 在空气中声速为 340 m/s。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 0 ℃;水的沸点为 100 ℃。水的密度为 1.0×103㎏/m3;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一个标准大气压为 1.0×105 Pa。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1.5 V;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 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36 V; 1kW·h= _3.6×106_J。

二、公式:(1)机械功W= Fs;(W:功;F:压力;s:距离)

(2)功率P=Fv;(P:功率;W:功;t:时间;F:压力;v:速度)•(3)机械效率η=;(η:机械效率;W有用:有用功;W总:总功)(4)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Q吸=cm(t-t0),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mq(Q:热量;c:比热容;m:质量;t:最后的温度;t0:初始温度;q:热值)(5)欧姆定律表达式I=(I:电流;U:电压;R:电阻)(6)电功W=UIt=Pt =I2Rt=(W:电功;t:时间;P:电功率;U、I同(5))

(7)电功率:P=UI=I2R=(8)焦耳定律表达式Q=I2Rt ••(Q:热量;剩余同(5)(6))(9)串联电路:I=I1=I2; U=U1+U2; R=R1+R2 并联电路:I=I1+I2; U=U1=U2 ;1/R=1/R1+1/R2(10)根椐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求电阻R=(U额:额定电压;U实:实际电压;P额:额定电功率;P实:实际电功率)(11)求实际电压的简便方法U=(P实:实际电功率;R:电阻;U:电压)(12)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G:重力;m:质量;)(1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v=(v:速度;s:路程;t:时间)(14)密度ρ=(ρ:密度;m:质量;V:体积)(15)压强p=(p:压强;F:压力;S:接触面积)(16)浮力F浮=G排=ρ液gV排,(F浮:浮力;G排:排开的重力;

ρ液:液体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1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初中化学所有公式 篇2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原有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因此,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转变观念,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识兴趣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自觉学习。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使原有的兴趣消失。为此,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例如对于不同的内容,有的使用课件可能效果较好,但有的使用课件适得其反;对于化学演示实验,有的实验教师演示效果较好,但有的通过播放视频效果更好。

二、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实验教学,把合作探究引进课堂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再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試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使用教材而不是简单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教师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工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2.注重过程,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有哪些 篇3

进入初三,学生开始接触化学,此阶段化学学习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它能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直接决定学生日后的化学水平。但在化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因缺乏必要的方法,学习起来相对吃力,从而出现了自暴自弃、恶性循环的现象。因此,学好化学,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勤于预习,做好课堂笔记

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这里提醒初二即将步入到初三的学生,可利用暑假将化学课本认真浏览一遍,相信书中的知识一定会吸引你的兴趣。尤其是书中涉及的一些化学实验,如氧气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等。在真正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后,学生要在每堂课前预习新知识。预习不仅是对课本内容的浏览和阅读,要带着疑问去预习,将自己在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预习适当完成一些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再走进课堂学习,就更具针对性,听课的效率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相对较多,所以教师讲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教师讲的重点的知识,学生一定要积极记录笔记、认真听课,化学课堂绝对不允许出现走神现象。一旦走神,可能就会和教师的思路脱节,教师讲的下一个知识点可能就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学生切勿成为被动的倾听者,要在课堂中积极地和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

二、逐渐的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高效地学习化学,学生要努力培养对化学的“好感”。首先,对化学课堂中的实验课,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习,课下勤于思考,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还可以主动搜集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化学小故事,通过这些方式逐渐建立起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學第四单元《水的净化》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中涉及了一个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小实验,学生完全可以在家制作这个小装置:找一个空饮料瓶,瓶口用一个单孔胶塞塞住,然后将瓶子倒立过来,瓶子里放一些纱布、活性炭等,制作好后测试它的净化效果。通过动手制作这样一个小装置,学生既能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神奇之处,还能为自己做好这样一个装置而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三、加强对化学公式、符号的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内容比较繁杂。所以下课花时间对一些公式和符号进行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初三阶段会学习到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对于它们特有的化学符号,学生必须要牢记。“元素”这一章所涉及的诸多元素名称、符号也应该熟记于心,这些都离不开学生下功夫去记忆。所以,学习化学必须下费功夫对一些固定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强化记忆,这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保障。为了降低记忆的难度,可以通过一些儿歌记忆法或谐音记忆的方式,使得记忆任务变得相对轻松。例如,在记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过程时就可以通过背诵这样一首儿歌来完成记忆:

夹紧试管向下倾,防水回流生裂痕,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

先点灯,会爆炸,顺序颠倒生祸根,由黑变红即反应,用灯加热要均匀。

继续通氢至室温,撤灯停氢顺序分,先停氢,会氧化,以免功败于垂成。

四、选择一本好的参考书

学习化学不仅是学习相关理论,必要的习题练习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参考书,这时可向教师请教,让教师推荐。此外,化学学习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化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够死抠课本,要注意利用化学现象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比如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都是缓慢氧化导致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要时刻联系当下社会热点问题,遇到不懂的内容要主动向教师请教。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进入初三后,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那么,对于这一新的科目,我们应该怎样学好呢?初中化学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的学科,也是以后化学的基础,如何学好初中化学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我自己的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兴趣,只有你感兴趣了,你就会自己努力地去学。那么怎么才能对化学感兴趣的,首先是老师的实验要自己好好看,其次,课下可以去做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自己可以去搜索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所以,我们尤其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

要学会做笔记。初中化学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

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除此之外,化学方程式也是化学科目的一个重点,我们需要看看记住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及其相关实验。

我们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有时过一阵子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复习。

化学的知识在初三是比较零散的,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复习的方法来学好初三化学。

对于化学的知识点,哪怕是微小的知识点,我们也应该重视,及时完成相关练习。

选好一本参考书。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还是要通过习题来巩固,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一本参考书。学习好的可以选一本习题较多且难度大的;学习不太好的可以选一本有讲解且习题不是太难的。

化学实用性极强,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初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大全

首先,从客观上来说,初中化学不难;那为什么有的同学到现在还是对这门课的学习感觉到不适应,并且还没有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认真抓好“预习、听讲、复习、记忆、作业”五个学习常规环节

1、预习

预习时要注意全面地预习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初步了解将要学习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巩固原有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听讲

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集中注意力;(2)要勤于思考;(3)注意教师上课讲方法与思路;(4)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

3、复习

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它是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落实课本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4、记忆

化学学科中有不少需要记忆的概念、符号、数据、化学方程式等。及时复习和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记忆时注意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记忆。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捡个大美女,身体细钎轻,统共一百斤”记忆。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查、装、定、点、收、离、熄”可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既有趣味又易记忆。

5、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即学懂会用的体现,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识;能学习解题方法,发展思维,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解题方法,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还可以回忆一下这道题解题方法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学生具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做到主动地学习,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才能得到提高,学习成绩才能不断地稳定进步。

一、科学的预习方法

课前依据本章节知识目标及历年热点考题,设计好预习提纲,看书解决相关问题。

预习提纲包括:

(1)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2) 重要的原理规律。

(3) 教师和学生实验是什么。

(4) 典型试题是什么。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学们将终身受益。

二、科学的听课方法

预习是基础,听课是关键。从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上看,化学课程大概分成两类:

1 .化学概念、理论课

(1) 找出定律、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通句加以理解和熟记。

(2) 对理论、概念应用的范围,以及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要有大致的了解。

举例:物质守恒定律应用于什么样的情况?

什么样的酸和什么样的碱反应可以生成盐?

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Na2CO3+2HCL=2NaCL+H2O+CO2↑

2 .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同学自己在实验室动手做实验。一般来讲,初中化学实验又分成两类:演示物质性质的实验和关于物质制备的实验。

(1) 演示物质性质:要侧重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观察与思考。

举例:金属铁的性质,非金属碳的性质。

( 铁、碳都有还原性 )

(2) 演示物质制备:要侧重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的观察与思考。

举例:实验室制氧气

实验室制备氢气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对于这些物质制备的实验,学习时要侧重:

第一,化学反应原理的了解与掌握。

第二,制备物质的实验装置图。

第三,重要气体物质的收集方法。

3 .习题课

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有两类课程:一类是化学理论课,另一类是化学实验课。

实际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老师还要上一些习题课。对于习题课,大家要掌握老师介绍的重要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模式。

所以,关于听课,建议同学们要掌握三类课程的听课方法:

第一,概念理论课:

第二,实验课:

第三,习题课。

4 .听课要做到:“眼、耳、脑、手”协调配合。

(1) 眼: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演示操作、重点板书结论。

(2) 耳:倾听教师对概念理论的分析、讲解、举例、应用。

(3) 脑:思考每个知识点、多问为什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举例:氧气可以帮助燃烧,什么是燃烧概念?

( 燃烧的是 C ,O2本身不能燃烧,只是帮助燃烧 )

什么条件下,物质就可以在氧气中、在空气中燃烧?

(4) 手:快速地记录笔记,包括重点内容、实验现象、操作方法等。

记笔记有两个内容:第一,要记好概念、理论;第二,要记好老师演示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教师操作的基本方法。

三、科学的复习方法

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延伸和进行系统化整理,是提高的过程。

1 .及时复习法:及早复习可收获更大量的知识

(1) 每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回忆教师的讲解、板书、演示实验。

(2) 每天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

2 .精读复习法:对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重点知识进行精读复习

(1) 定期把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集中复习,对每个知识点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使知识点形成线,织成网。

(2) 真正做到:视听能认知、思考能理解、口述能表达、书写能准确。

四、科学的解题方法

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运用,是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符号,正确把握题意,从中找出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并能深挖隐含条件,进而把题目所给含义转化成简洁的化学用语。

2 .确定思路

针对题目要求、内容,从脑海中搜索出相关基础知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寻求解题方案,并认真解答、细致运算,严格按照规范解题。

3 .验证反思

(1) 验证结果可采用从条件推向结果的正向思维,也可采用从结果向条件推出的逆向思维。

初三化学上册公式总结 篇4

1、2Cu+ O2点燃或Δ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2、3Fe+2 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3、C+ O2 点燃CO2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4、S+ O2 点燃SO2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5、2H2+ O2点燃2H2O淡蓝火焰、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6、4P+5 O2 点燃2P2O2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7、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8、2KClO3MnO2 Δ2KCl +3 O2↑ 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1、2H2O通电2H2↑+O2↑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

12、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实验室制备氢气

15、C + CuO 高温2Cu+ CO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8、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变红

20、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21、Ca CO3高温 CaO+ CO2↑ 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22、Ca CO3+2HCl=CaCl2+ H2O + 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3、Na2 CO3+2HCl=2NaCl+ H2O + CO2↑ 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24、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初中数学公式教学的探索研究 篇5

关键词:推导公式;记忆公式;运用公式;掌握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38-1

数学公式的提出、形成、明确、巩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日益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根据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探索,本文就初中数学公式教学的环节和要求进行阐述。

一、推导公式的重要性

1.公式的实验猜想。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不直接得出公式,先进行情景创设,然后指导学生寻找规律,进行猜想,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定理)等于180°时,可以先让学生作如下试验: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纸片,把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结论,发现有什么现象。这种实验还暗示着证明方法,可以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加深巩固,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通过操作,就可以初步得出基本事实: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相关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但是,实验是不可能验证出三角形都具有上述性质的。为此,需逐步引导,为下一环节的说理或推导作好铺垫。

2.公式的验证推导。

因为公式的推导或证明能帮助学生记忆,所以在学生猜想出公式后,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公式的推导,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推导,当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因为有时学生推导出的结论和实际的公式是不相吻合的。为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推导时要注意推导的依据是什么,即每一步均要有正确的依据,是恒等推导,学生不可以遗漏某些环节,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要学生说出推导的道理。例如,在讲完全平方公式时,通过情景创设,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两块小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b)和两块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为a、b),然后让学生计算四块图形的面积,再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让学生等积变换,感受乘法公式的直观解释,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二、记忆公式的方法性

1.公式的前提条件。

公式的条件是公式成立的前提,很多时候,学生运用公式发生错误的原因是忽略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如,在讲解新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公式的前提条件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要有根,即要求b2-4ac≥0,如果没有这个条件,这个方程根本是无解的,怎么可以再用公式去求解呢?所以在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方程是否有解,再考虑能否用求根公式解决问题,上述问题就是要求学生能密切关注公式成立的条件,使学生更能理解、掌握公式。

2.公式的外形特点。

往往一个公式都有自身的外形特点,让学生观察公式的外形特点也是帮助学生记忆和正确运用公式的必要步骤。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归纳公式的外形特点,切忌公式推导完成后就急于求成,直接去运用公式解题,往往会得不偿失。所以要重视整个公式的结构体系。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例如,在介绍两个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时,应指出项数是三项;符号规律是平方项都是正,中间项前正后正、前负后负;展开的各项系数按照1、2、1排列;各项的次数都是二次。此外,对于上述公式还应指出:字母a、b可以代表数字、字母、单项式、多项式等,而这正是初中代数的特点,但这点恰恰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尽管他可能对公式已背熟,但他还不会灵活运用,一旦换一种情景,虽然可能还是用这个完全平方公式,但他无法解决问题或容易出错,这些都是学生对公式的外形特点观察不够,没有进行抽象升华,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所造成的。所以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练习的错误,教师应多指导学生认识公式的外形特点,把相应的习题与公式进行比对,多问问学生公式中的a是什么、b又是什么,有利于牢固掌握公式。

三、运用公式的延展性

1.公式的正逆使用。

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公式的由来和公式的外形特点后,我们要求学生注意公式的正、逆使用,特别是乘法公式如(a+b)2=a2+2ab+b2从左到右是作为乘法公式使用,到后面同学们在学习因式分解时会发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那么这个公式从右到左是作为因式分解使用的,这就告诉学生要分清在做什么,是整式乘法还是因式分解,用的是什么知识的公式,这样就不至于使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公式运用时,把公式重点表述出来,反复训练,正、逆进行对比,让学生养成“执果索因”的习惯,只有全面地掌握公式,在左、右两个方面都会使用,才算真正熟练掌握公式。

2.公式的推广发展。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体系中掌握公式。因为有的公式在以后的高中学习中还要发展,例如上述介绍的完全平方公式可以推广到二项式定理,再如勾股定理以后要发展为广泛的余弦定理。所以在教学中突出公式的同时,多注意渗透发展性教学思想,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可以适当地进行引伸、变化、发展。一方面把公式的直接运用引伸为间接运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更灵活。另一方面通过把公式变化,加强学生多面化的认识,让学生练就一副“火眼金睛”,从而更能熟练地掌握公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所有公式 篇6

完全平方式有哪些公式

完全平方式有两种:完全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以及完全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

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包括:

1、左边是两个数和的平方,右边的三项式包括左边两个数的平方的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2、左边两项符号相同时,右边各项全用“+”号连接;左边两项符号相反时,右边平方项用“+”号连接后再减去两项乘积的2倍。

化学课堂有你更完美 篇7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接触最晚的一门学科就要数化学了。在短暂的学习当中既要进行理论学习又要进行实践验证,这两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指的就是平时教学中的实验。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热情的重要催化剂,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打开学生智慧的闸门,最大限度地开发内在的创造性、思维性和探究精神。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笔者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学心得与体会。

1 现实中的化学实验教学

首先,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全体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这门学科。虽然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某些学校的条件限制、资金不足等的影响,没有足够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来支撑化学实验。而且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教师就是化学任课教师,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力不从心,导致任课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从而少让学生做实验,主要以课堂的演示实验为主。

其次就是思想问题,由于化学实验在考试的分数中比例很小,而且中考考试的实验题目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或忽视化学实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只要考试前进行集中训练就可过关,平时无需分心练习。导致实验课很少,即使做了,也是草草了事,中规中矩,按照教师的思路不能有偏差,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探究精神。片面追求实验结果,轻视或者忽视实验操作过程,造成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所以,为了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2 观察现象,激发探索兴趣,活跃思维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让全体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这门学科。教师利用具体、形象的事实,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观察现象,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学习、感受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但要注意指导和启迪是同步的,教师及时告诉学生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引领学生逐步深化认识。另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回答中,及时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控,为接受新知识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化学实验上下工夫。如在进行分子教学时,笔者举出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盛放在杯中的水敞口放在空气中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得更快;当你漫步在花园中时,会闻到阵阵的花香。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演示实验:向两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酚酞溶液,然后用向酚酞溶液中滴入几滴浓氨水。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强调是酚酞变色而不是浓氨水变色)。告诉学生一个信息: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再进行一个实验:(学生要自带两个瓶盖)两个瓶盖分别用滴管滴6滴无色酚酞试液,小烧杯中装2毫升浓氨水,按课本图示罩上大烧杯,观察现象。分析:A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氨水的作用,由此也说明氨水进入烧杯A中,看不见是因为氨水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但能够闻得到它的气味;而B中的酚酞试液没有变红色,很明显,氨水分子不可能进入该烧杯中。引出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3 增加探究性试验,培养创新能力、探究

精神

化学课本中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些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但教学中的实验往往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开放实验室以及增加一些家庭小实验,增加实验考核的力度,设计含有创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如研究洗气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洗气瓶是一种常见的重要仪器,为此可安排一堂课进行专题复习,按下列两个步骤组织学习。

1)发给每位学生洗气瓶和洗耳球,让学生往洗耳球装水后,用洗耳球分别在洗气瓶的长短导管口吸气和吹气,看看各有什么情况发生。实验过程中多数学生都做得成功,观察到应有的现象,但有一部分没有观察到应有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出问题:怎样检查洗气瓶的气密性?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试试,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气密性检查的新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洗气瓶的实验工作原理,同时也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出研究课题:洗气瓶有哪些用途?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交流,教师可对新颖的方案进行充分表扬,对不成熟的方案进行补充说明。

4 利用现代技术提供方便,完成高危等

实验

有些化学实验瞬间完成,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用多媒体模拟实验,采用“放慢”“定格”“重放”等功能帮助学生观察,使学生在形象化的观赏中获取知识,记忆准确、清晰,达到教学目的。

有些教室中远离演示台的学生及一些视力不太好的学生对于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看不到或是看不清,而通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地、准确地了解实验过程。

有些高危实验,如在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步骤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以免导致爆炸,当学生看到模拟的爆炸场面时,都被那巨大的声响吓了一跳,感到很不安全。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演示,这样把错误的后果演示清楚了,避免了危险,而且也渲染了课堂气氛。

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试管炸裂;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等等。

5 注意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撞击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时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实验前教师要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预料到,及时应对。而且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无论做什么实验,首要的宗旨是保障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顺利地完成实验。

初中化学所有公式 篇8

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

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

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

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h1×[A×B+(A+a)(B+b)+a×b]+A×B×h2

初中物理公式 篇9

力学

速度:v=s/t重力:G=mg密度:ρ=m/V

压强:p=F/S 液体压强:p=ρgh

浮力:F浮=F向上-F 向下(压力差)F浮=G-F(称重法)F浮=G(漂浮、悬浮)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功:W=FS=Gh(把物体举高)功率:P=W/t=Fv

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理想斜面: F L =G h(摩擦不计)理想滑轮:F=G/n(机械重量,摩擦不计)实际滑轮:F=(G+G动)/ n(摩擦不计,拉力保持竖直方向)

实际机械: W总=W有+W额外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滑轮组效率:

η=W有/W总=Gh/FS=G/ nF(竖直方向)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η=f / nF(水平方向)

热学

吸热:Q吸=Cm(t-t0)=CmΔt 放热:Q放=Cm(t0-t)=CmΔt 热平衡方程:Q放=Q吸

电学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①I=I1=I2②U=U1+U2③R=R1+R2

④U1/U2=R1/R2(分压公式)⑤P1/P2=R1/R2

并联电路:①I=I1+I2②U=U1=U2③1/R=1/R1+1/R2

[ R=R1R2/(R1+R2)]

④I1/I2=R2/R1(分流公式)⑤P1/P2=R2/R1

电能(电功):W=UIt=Pt(普适公式)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电功率: P=W/t=UI(普适公式)P=I2R=U2/R(纯电阻公式)

焦耳定律:Q=I2Rt(普适公式)Q=W=UIt=Pt=U2t/R(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光速:C=3×108m/s(真空中)声速:V=340m/s(15℃)标准大气压值:

初中政治答题公式 篇10

(一)观点简析

答题步骤: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正确的,错误的)

(2) 是正确的,因为, (教材中的观点,结合材料)。但是 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教材中的观点,结合材料)。

(3)总结表态。所以我们既要……,又要……

二、联系类:

(一)双向联系:

(1)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初中政治答题万能公式之单向联系题

思路: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相应关键词,再联系到问题中所限定的观点。

方法:对于这类观点并非来源于书本所学知识的,直接用“材料+观点+解释(作用)+这一观点”方法答题即可。

注意:一个材料可能对应两个或以上关键词,也可能两个以上材料对应同一关键词,注意合并同类项。

上一篇:高铁面试自我介绍三分钟男士下一篇:学校开展演练活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