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共9篇)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1

(吉首市光明小学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

在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风格,直接影响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何谓“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就是指一??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信息、保留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观方式。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教师必须了解他们拥有的不同学习风格。有了这个理解,教师将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传统上,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

一、视觉学习风格

视觉学习风格是教学环境中,占三分之二数量的学生最常用的学习风格。在普遍遇到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容易接受视觉信息,学生让学习的内容在脑海中形成可视化,把学到的东西组成图像、符号、颜色、片段,体现出较高的效率;这在更高的等级尤其如此。视觉学习风格与听觉或动觉学习不同,视觉学习风格依赖于查看信息,无论它是写在书中,显示在插图上还是投影在屏幕上。依赖阅读作业,工作表或其他传统课程元素的教师通常只吸引那些依赖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一些最常见的教学技术允许学习这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取得成功。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比较喜欢理科。喜欢从事画家、设计师、技术员等工作,可以采用看电影、电视、幻灯、计算机、展览会等视觉呈现方式进行辅助学习。

依靠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称之为视觉学习者,我们应经常努力使他们的头脑中的内容可视化;当学习测试时,例如,许多人承认能够准确地看到答案在页面上的哪里,使用这得出正确的响应。视觉学习者经常沿着教科书走,或训练自己保持他们的眼睛在插图或地图上;这种做法可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提供的教训。教练应该注意减少视觉学习者的注意力。通过将它们安置在远离窗户或教室前面的位置,他们不会因为他们在外面看到的东西或他们面前的人正在做什么而分心。颜色编码笔记,在书的边缘书写笔记或突出相关信息也是视觉学习者可以并入以增加其成功的可能性的成功策略。

二、听觉学习风格

听觉学习风格是三种学习风格之一,它允许学生通过听觉信息学习,而不是看到或行动。

在听觉学习风格中,个体在接触到他们可以听的东西时学得最好;无论是歌曲,一段音乐还是录音演讲,表现出听觉学习风格特征的个体都需要听到某些东西来保留信息。读书或表演场景并不能帮助有这种学习风格的人;听到读出的故事或说话人物的对话是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学习内容经过教学者的讲解后,他们容易理解记住。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比较喜欢文科。

依靠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称之为听觉学习者,听觉学习风格对于教师来说,吸引具有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很简单。为学生提供录音的副本或允许他们下载播客是一种策略,可以使教学更有意义。通常,依赖于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可能看起来好像是盯着空间;如果他们被布置了阅读任务的作业,他们很容易变得无聊或分心。教他们如何在自己的头脑中朗读一些东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允许学生形成小组完成作业任务,他们可以互相阅读。几乎任何课程都可以适应依靠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只是由教师根据需要做出这样的改动。

三、触觉学习风格

触觉学习风格,允许学生通过移动,触摸和做,而不是看或听的学习。触觉学习风格需要有学习者的积极的信息被提出以有效保留。使用这种学习风格取得成功的学生通常依赖于身体运动和所呈现内容之间的关联;允许他们以某种方式活跃,可以帮助增强学习体验,并提高他们的整体保持率和成功率。

依靠触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称之为触觉学习者,对于一些触觉学习者或具有触觉智力的人来说,简单的动手示范可能是有效的。允许学生在学习诸如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时操纵对象比标准讲座或工作表更有效。有时,使用地球仪而不是纸张地图也可以有效。对于其他运动学习者,行动必须更加重要;一些触觉学习者需要身体活动来有效保留信息。在故事中演出一个场景是结合这种类型的学习风格的一种方式;使用学生自己作为模型时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也可以工作。当然,随着学生达到更高的等级,这种体育活动变得更加困难。然而,通过在众所周知的框架之外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建立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动手或体育活动,允许包括依赖动觉学习风格的那些学生。

四、动觉学习风格

动觉学习风格是指身体位置和运动。这个词的根源来自希腊语的运动。具有动觉学习风格的人能够控制他们的肌肉和巧妙地处理对象。这些人被认为是运动员,舞蹈家和演员,以及警察和士兵。

动觉学习风格通过触觉刺激和运动促进学习。这样的个人也被认为在运动或舞蹈中很好,或者甚至在物体的物理操纵中。精细运动技能和手眼协调是动觉能力。具有动觉学习风格的人将被认为善于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

依靠动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称之为动觉学习者。当应用于教育教学环境时,教育者认为动觉学习风格体现在通过亲身体验最好地学习的学生的不断运动中。动觉学习者通常协调良好,并且与他们的手工作良好,并且经常被标记为心灵手巧学习者。学习变得印记在身体的特定肌肉运动。

个人发展独特的学习风格作为继承性状的组合,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其他在我们的生命发展的性状。“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圣约翰大学的Rita Dunn教授,一个学习风格的专家说,“但是你必须学会真正学习,集中精力和专注于自己的方式。”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教我们学习的方式。”但是,大多数环境不适合一对一的教学,而是人数较多的教学。只是太容易忘记每个学生是不同的,对有些群体有用的东西,而不会成为他自己个体学习的需要。结果,这类中的人几乎总是落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学习失败,教师必须制定符合以上四种风格学习方式的课程,并解决听觉、视觉、触觉和动觉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没有哪一个学习风格比另一个更好。通常,学生利用多种风格学习。但将有一个主导风格,通常决定他们的学习效率。当教师强调自己的个人风格的学习,因为他们自然倾向于自己认为学习效率高,除非他们有意识地采取行动以不同的方式教学,与有共同的主导学习风格的学生强烈的和弦,否则可能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足或一些学生未能完全学习。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2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根基,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教师, 家庭教育有着比学校教育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对孩子学业水平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风格一旦形成, 很少会因为学习内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 学习风格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具有可塑性的 (2) 。小学生处在学习风格形成的初期, 很多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处在逐渐养成的过程中。关注家庭教育, 尤其是父母教育风格对孩子学习风格的塑造, 对小学生形成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良好的学习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良好学习风格塑造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解为长辈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培养和管理, 家庭生活中的诸多要素都会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 甚至父母的婚姻状况都会对孩子的学习风格产生影响。

小学生处在学习风格形成的初期, 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养成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点, 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学习风格影响孩子学习行为方式的发展、智力技能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培养和价值导向的选择。而这一切都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制约。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孩子同样有着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人的发展来自于人与环境的互动,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港湾, 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现在的家长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是他们父母一代所不能比的, 在学习上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认真细致地辅导, 帮助完成作业甚至陪读 (3) 。在展现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认真负责的同时, 容易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学习品质的机会, 影响孩子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影响孩子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克服困难能力的培养, 最终影响孩子课堂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 如果过于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 而忽视子女的情感诉求, 那么对孩子的发展就会有负面作用。当父母给予孩子充足的情感温暖和鼓励支持, 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足够重视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时, 孩子的心理会处于安全状态, 他会对外部世界展开积极的探索。遇到问题的时候, 他会与父母共同担当, 尝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 孩子与父母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并从父母那里学会认知策略和学习技能。父母提供的精神和方法的支持又能促使孩子成功解决问题, 敢于探索未知领域, 逐渐变得更聪明、更自信。事实证明,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孩子良好学习风格的形成, 为孩子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父母教育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习风格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成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自我依靠。学习者相信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某件事情。孩子自我依靠能力发展成熟, 就能不依赖别人的督促或帮助下完成功课。

自我控制。学习者能够有效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和情绪。在学习时, 学习者能够不受外界因素或负面情绪的干扰, 专心学习。

自我决断。学习者能够自己做出判断或决定。现代教育非常推崇学习者的独立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 能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及采用哪种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远好于教师或家长的讲解。

自信。学习者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某件事情。小学生的自信心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为了应对父母、同学、学校、社会提出的挑战付出努力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产生自卑心理。学生自信心的强弱会影响他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

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一方面来自孩子先天性的差异, 另一方面, 父母的教育风格会对孩子的学习风格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观察。

1.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付出。

美国心理学家Baumrind通过研究发现, 父母的教育风格分三类, 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权威型父母能够给孩子较多的情感温暖, 这种情感上的付出能够给孩子带来更高水平的安全感, 使孩子的心理更独立。这种健康的心理能促使孩子在学习上更积极主动。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更苛刻, 对孩子的要求缺乏必要的回应, 鼓励和表扬也比较少, 在教育中更强调孩子无条件顺从。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松, 即便在责备孩子的时候也往往是轻视和漠不关心。这两种类型下受教育的孩子, 心理安全感较低, 容易自卑、逆反、抵触, 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低于权威型教育方式下的孩子 (4) 。

2. 父母对孩子的干涉程度。

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呵护往往是过度的。这种溺爱看上去是一种伟大的感情, 但会让子女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如果父母过度地参与孩子问题的解决, 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动机, 严格限制孩子的行为, 也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独立面对和独立思考的机会。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模仿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尊重是促进孩子品格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把孩子当做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来对待, 会规正孩子品格形成的成长轨迹 (5) 。

3. 父亲的教育风格。

很多研究表明,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大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父亲的教育风格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父亲要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更多, 给孩子更多情感温暖,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任何教育来说, 首先是陪伴, 只有近距离才能更好沟通、交流, 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德国幼儿教育专家福禄培尔说过, 父亲一句鼓励的话是孩子人生的一粒种子, 由此生长出一棵开满芳香花朵、结满累累硕果的生命之树。父亲的言传身教、带领孩子走的道路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 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命题, 今天依然要做出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回答。

综上所述, 父母希望孩子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就要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风格的形成。而这一切的成型, 父母要学会关注学习之外的因素对学习本身的影响。父母不是雕塑家, 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这个逻辑出发, 父母的教育应更多地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 让孩子学会独立探索。当孩子遇到问题时, 要鼓励、引导孩子独立解决, 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和支持。

每个人小时候都梦想有这样的父母, 他们在事业上尽其所能, 在生活中充满活力。他们充满自信, 能够让孩子无比崇拜, 他们也坚信, 孩子可以把这样的崇拜保持到自己当父母的时候, 从而能够像他们一样, 做能做榜样的父母。父母只有先教育好自己, 才能提供给孩子好的教育。

三、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

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是从父母开始的, 我国传统教育倡导“身教胜于言教”, 在今天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个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父母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努力学习新知识,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父母所有的转变都会通过无形的途径传递给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良好学习风格的塑造有赖于父母自身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1. 重视亲职教育, 提高自身素质。

亲职教育是一门教育父母怎样承担父母责任和扮演好父母角色的教育。其主要思想是:在教育观念上从“把孩子看成孩子”转变到“把孩子看成平等的、有自主意识的人”, 注重亲情的交融与内心的感动;在教育模式上采取辅导的方式, 强调鼓励与引导;在教育气氛上强调民主, 但不流于放任;在教育方法上突出运用多重角色, 通过亲情交流, 努力促进相互了解和沟通 (6) 。

亲职教育强调身教胜于言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是孩子首要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认知策略和学习技能会通过各种途径传达给子女, 父母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态度会影响家庭气氛和孩子心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父母自身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和挫折, 能够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对于孩子经历逆境、迎接挑战、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具有一定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7) 。

2. 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馨。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恩爱的。恩爱的父母可以给孩子一种信念:爸爸妈妈很恩爱, 所以他们会爱我。这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在父母心中有很高的位置, 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环境。有形的环境是指家庭的布置, 把孩子起居和学习的房间整理得井然有序。无形的环境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感染和熏陶。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引导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进行清晰的想象, 给予孩子真诚的鼓励和赞赏。孩子是希望得到赏识教育的, 这样就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方法上, 父母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 选择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读书, 把学习场所扩展到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 开阔孩子的视野。

父母要努力营造团结、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尊重孩子的求异思维, 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 引导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学会正直、忍耐、自信、关怀。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风格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影响重大。父母要身体力行地教给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如何控制情绪和压力。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发现自己有错误和缺点就要承认, 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表达歉意。告诉孩子, 父母和他们一样, 正在努力做更好的人。当然, 父母要记住自己的角色, 自己是孩子最信赖的人, 父母的职责是引导孩子长大成人。比成为孩子的朋友更重要的, 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领导者和有耐心的老师。

3. 帮助孩子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通过反思, 总结自己过去学习的成败得失,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是形成良好学习风格的重要前提。

父母与孩子一起, 对学习进行总结, 探寻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总结可以从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入手。智力因素中, 如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 非智力因素中, 如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理想、信念等, 父母可以观察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孩子学习的, 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8)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基础、勤奋程度这些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 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班上成绩优秀同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 父母和孩子一起比较, 找出孩子的差距, 引导孩子加以模仿和改进。

4.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处在学习风格形成的初期,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自觉行为阶段, 它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第二阶段是较自觉的行为阶段, 它不需要外部监督, 但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第三阶段是自动性行为阶段, 它不需要外部监督, 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 是一种定型的动作习惯 (9) 。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的学习习惯往往处在第一阶段。家长需要督促, 需要与教师配合, 鼓励他们认真预习功课, 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问题, 注意作业质量, 坚持课外阅读。家长应给孩子明确提出学习要求, 具体细致地加以示范, 积极肯定孩子每一次正面的变化, 引导孩子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5. 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品格教育。

良好学习风格的培育要关注学习之外的因素对学习风格的影响。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品格教育。成才先成人,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原理。父母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做一个诚信的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 及时发现并与孩子一起克服性格上的弱点。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 父母应保持合理、民主、宽容的态度, 在教育孩子时尽可能减少功利化的东西, 多一些引导, 多一些冷静, 多一些自然, 从长远角度关注孩子良好性格和品格的养成。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因势利导, 让孩子认识自我、利用自我、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 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自我 (10) 。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 父母要训练孩子逐渐学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面对客观世界, 使孩子在学习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下, 容易形成坚忍的意志品质, 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一旦好的学习风格形成了, 成绩随之提高, 孩子就会发挥自身优势, 挖掘自身潜力, 从而为今后的中学学习、大学学习、终身学习, 以及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个体在心理、社会、生理特征基础上形成的, 接受和加工信息过程中的持久性偏好。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根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教师。小学生处在学习风格形成的初期,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养成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点, 父母教育风格对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为此, 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培育孩子良好的学习风格, 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为孩子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习风格,教育风格,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杨瑞良.浅析小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2, (08) :23.

[2]张鸿.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反思[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5.

[3]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5) :36-43.

[4]尤国金.父母教养风格和自主性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 2010.

[5]刁生富等.小学孩子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13.

学习风格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篇3

关键词 教学风格 个体差异 英语 教学

1 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学者Herbert Thelen在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在接下来的60年里,学习风格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视角,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因而一直没有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甚至有学者提出“有多少研究者,就在学习风格上有多少中界定”。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此领域研究者有丽塔·邓恩(Rita Dunn)和肯尼斯·邓恩(Kenneth Dunn)夫妇,凯夫(Keefe)和乔伊·瑞德(Joy Reid)等人。麗塔·邓恩(Rita Dunn)和肯尼斯·邓恩(Kenneth Dunn)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是“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并且尝试努力掌握和记住新的知识技能或困难的知识技能时所展现的一种方式”。瑞德(Reid)总结出学习风格是本质上为了促进学习建立在个人感知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之上的。而凯夫(Keefe)认为,学习风格是个人的吸收和保留的信息和/或技能的方式,不论怎样描述这个过程,个人和个人之间都存在不同。而在我国,谭顶良先生的定义被更多的国内研究者所接受:“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此类定义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些学者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一贯的方式和倾向。学习风格有一定的独特性,存在强烈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同时也会受到年龄、文化背景、性别等方面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学习风格都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并无好坏优劣之分。

2 学习风格的分类

2.1 认知型学习风格

认知学习风格又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型,分析型、整体型以及冲动型和反思型。场独立型的学习者比较具有独立性,在自然学科方面比较突出,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并分析事物,并且更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而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在人文和社会学科方面更有突出表现,学习中往往需要外部的参照,容易受到外部干扰和影响。另外,场依存的学习者更容易与人相处。分析型学习者喜欢设立自己的目标,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且偏好正规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而整体型的学习者认知复杂,偏好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不喜欢正规的教学方式。冲动型的学习者能够很快地形成自己的想法,并有些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反思型学习者正好相反,会在做出回答和反应之前思索再三,慎重地做出回答。冲动型学习者有较强的直觉,喜欢竞争。反思型学习者具有逻辑性偏好合作。

2.2 感知学习风格

感知学习风格是根据个体的官能划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触觉型。视觉性学习者偏好通过视觉途径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听觉型学习者更喜欢通过听的方式学习,触觉型学习者擅长一边学习一边操作从而获得最好的效果,而动手型则喜欢过参与以获得经验和知识。

3 学习风格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调查中,中国学生往往拥有视觉型、听觉型、场依存和反思型的学习风格。针对这种情况,在授课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学生的学习风格都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不同的学习风格往往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当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互匹配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就更好。反之, 则会造成在风格上的冲突。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开始厌学,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就非常需要分析。但是往往受到班级人数,教学时长等方面的限制,对学生逐个地进行个性教学是不现实的。只能够在整体上统筹考虑到学生的风格,并且根据影响学生学习风格的整体因素来进行反思,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或改变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场依存型的学生,他们容易受到外部干扰和影响,英语教师就需要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根据他们本身的特点划分学习小组,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场独立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通过独立写作,课堂提问等方式调动其积极性,因此,在集体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场独立的学生加入相应的个别教学,以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对于拥有感知学习风格的学生,比如视觉性的学生,前面提到,通过视觉途径来学习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在进行讲解时更多地加入具有吸引力的图式、幻灯片、视频等,提供充足的书面材料更能够提高并刺激视觉性学习者的积极性并提高学习效果。视觉型的学习者往往会认为口头的指令让他们觉得疑惑或不能够充分消化,所以就更有必要加强板书和幻灯片的设计编排。对于听觉型的学习者,教师可以增加相应的听力训练,通过口头描述、歌唱、播放录音、跟读等刺激学生的听觉官能,另外在课堂上增加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对动觉型学生有很好的正面刺激作用。综上,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在进行图片展示、视频、音频播放的情况下辅之游戏、角色扮演、段落或课文复述、朗读等活动,可以将具有感知学习风格的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调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4 总结

学习风格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具有一贯性、稳定性和独特性。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教师应该除了要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风格倾向悉心教导授课外,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他们就能发挥更大的潜在能力。学习风格理论对英语教学很有指导意义。英语教师应进行比较灵活的课堂设计,以适应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Dunn,R.& Dunn,K.&Price,G.E.1989.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 (LSI):An inventor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ow individuals in grades 3 through 12 Prefer to learn [J].Lawrence, KS: Prentice Systems,26:39-54.

[2] Joy M Reid.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姜秀娟.我国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研究现状之管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40-42.

[5] 李冬耘.学习风格与外语教学研究诌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22-25.

[6]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 陆根书.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40-48.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4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灵活的自然学科,而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更是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数学是由概念作为整个知识体系的主干的,概念学习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又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想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学好数学概念。然而,由于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和浓缩性的特点,再加上现在的初中生年龄普遍偏小,思考能力还缺乏培养,概念学习一直是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较为头痛的一个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变式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逐渐推广起来。

一、当前初中数学概念学习现状分析

现行的初中数学概念学习基本上还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相对较少,枯燥、乏味的课堂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激情。许多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基本上停留在“识记、背诵”阶段,只是从文本上进行了概念学习,缺乏对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和本质的理解,没有抓住概念的精髓所在。

二、什么是变式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学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而是侧重于让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来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够在学习中做到灵活运用现有知识,收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变式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谓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在保证概念本质特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意识地改变命题的角度或意境,增加或删减己知条件,对换问题的结论和内容,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改变概念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深刻、全面地开展概念学习。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自我感觉课堂上的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高,但课下一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往往就会有所偏差,也就是说,学生只是认识了概念,但却不能灵活应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进行概念讲授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变式教学的优势,没有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

三、变式教学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初中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概念所实施的变式也不完全相同。有些概念的学习需要从条件上进行变化,可以适当增加或是删减己知条件,也可以将原始条件隐藏到其他内容当中;有些概念的学习需要从结论上进行变化,可以将条件与结论互换,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些概念的学习则是强调中间内容的变通,强化学生对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概念类型采用相应的针对措施,这样才能有助于概念的学习。

2.适用性原则。变式教学在概念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适用性原则,实际上是对于“度”的一种准确把握。在进行变式教学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变式的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将概念学习“变”得简单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如果把概念学习“变”得复杂,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仍无法得出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参与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概念学习中开展变式教学,并不是凭空进行概念形式的变化,也不是完全由教师来决定如何进行变化,只有在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后,师生共同参与到变式教学中才能增强相关概念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完全按照自己的所想所思去变化概念形式,而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集思广益,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会概念内涵。

四、如何开展变式教学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变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概念学习当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上具体开展变式教学呢?

1.通过具体或直观的变式引入概念。就初中数学概念而言,许多公式、定理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具体情境的总结和归纳,但一旦上升到课本当中的概念时,往往需要用专业的数学术语表示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对概念产生抽象、晦涩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学习。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变式教学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连接起来,将学生置于一个熟悉的场景中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正例变式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就变式教学而言,从变式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正例变式教学和反例变式教学,其中正例变式主要是指对概念外延集合的变式,而反例变式则是指用于提示概念对立面的变式。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概念的学习而言,大部分概念都有明确的界限,也就是说大部分概念的变式都属于正例变式。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应用范围以及概念条件这些方面加强变式教学思想的体现,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3.通过反例变式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灵活应用能力。由于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学生往往习惯于从原因来推导结论,教师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往往会根据这一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得出某一类数学问题的解决通法,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而反例变式教学正是针对这一情况从概念的反面入手,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学习和应用概念。

浅谈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篇5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独有的。美是艺术的核心。没有美,也就没有艺术,美术的审美作用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色彩、构图、动态及整个形象的美,使人们获得视觉上的快适、精神上的欢畅和理智上的满足,使人们在艺术形象的感染下,有如身临其境的状态中,感受到什么是美,应该支持,什么是丑的,需要鞭鞑,从而培养人们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提高人们的情操,陶冶人们的性情,美化人们的灵魂。美术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终级目的来说,艺术的作用是为了使知、情、意全面和谐地发展。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的知识、感情、意志和谐地发展,使人们的感觉和情感成为合乎理性的,使理性、道德的认识成为体现在感觉和情感中的东西,培养真、善、美和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这是美术的特殊功能。

儿童接受知识,离不开具体形象。美术有着多变的形状。美丽的色彩、丰富的结构。它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材料吸引着儿童,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想象和创造力,启迪儿童的指挥,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美术是视觉艺术。至今为止,在艺术教育研究领域中对知觉的作用还存在着分歧。某些研究把绘画看作独立于人类生活之外的超然物,某些研究者则人为艺术是情感、充实以及需要的表现。事实上,知觉特征和再现特征在艺术表现上起着最关键的作用。美国的理学家鲁道夫·阿思海姆指出:“在不涉及知觉因素和再现因素下,对视觉符号的作用的那些研究,都不能算是全面的研究。”马克思说:“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学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社会积极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动力。

儿童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所谓幼儿美术教育,是由幼儿、美术、教育三位一体组成的,幼儿是美术教育的对象,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体。,美术指运用造型手段进行的含有美的价值的活动,如绘画、泥塑、手工等。教育是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指导、帮助、培养。

进入19世纪以后,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在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家赫胥黎在就伦敦教育委员会的使命发表的意见书中提出,除了智育外,还需要有图画、音乐等艺术训练。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由单纯模仿日本引进西方文化,福碌培尔、蒙台梭利、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求在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艺术技能。从此,美术为幼儿打开了现实生活中美的境界,美术引用它特有的手段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和心灵。它主要依靠美的形象打动人心,使幼儿容易接受。美术一书单纯地去描述和表现,它是通过心理和生理的作用起鼓舞儿童进行积极的内心活动,使他们变得自信,具有苦练的人格。在美术活动中,还学习与其他儿童、成人友好相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美术活动,不断地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学习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粗和细,浓和淡等等。美术有助于儿童可逆反思维的训练,学习以变化的方式思考问题。美术活动特别能影响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幼儿的创造性美术活动中,能促进幼儿兴趣、倾向、才能的显露,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心理状态。

美术对幼儿来说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情感的蕴育到创造动机、意想的显成,最后动手用一定的媒介塑造出具有某种意味的形象,这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的过程。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皮亚杰认为前运算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取得的重要成就,就是具有在头脑中重现事物的能力,这种重现事物的能力是真正思维的开展。

浅谈论述学习护理教育学的必要性 篇6

芦银霞

【关键词】护理教育

【摘要】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同时,作为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护理人才将来还要承担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任务,均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习护理教育学为护理学生今后从事护理学教学、健康教育乃至临床护理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是正确实施健康教育的需要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近20年大量研究证明,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当中有50%以上是由人们采取的不当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特别是同烟草、酒精和滥用药物有关的疾病的增多,艾滋病的蔓延,吸毒、性传播性疾病以及心理压力造成的疾病的增加,都使人们降低了对药物和手术来控制现代疾病的依赖,健康教育才是帮助人们改变行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佳和最经济的手段。促进、维护和保持健康是人类社会每个成员的愿望,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终目标。而这一愿望和目标的突现最终将依赖于每个公民对健康及自我保健认识的提高,依赖于有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已成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传统护理模式向现代护理模式转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

一。有效的健康教育,除了要求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广博的护理学与健康知识外,更关键的是看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学习护理教育学,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不同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身心状态的人群或者患者实施针对性强、耗时少、效果佳的健康教育,满足人们在健康或疾病状态下对健康知识的认知需求,进而调动他们促进、维护自我或他人健康的积极性,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是护理学生将来从事护理教学的需要 我国护理专业的教师主要毕业于医学院校,不象其他类型的院校,几乎所设专业的所有课程均可以从师范院校聘到相应课程的师资;同时,我国大多数医院均承担着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任务和护士的进修带教任务,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还直接承担着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护理理论课教学或者临床护理类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教学工作已成为大多数医院与医护、科研并存的三大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我国护理院校或医院的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纵然大多数护理院校在新职工入院时都

开展了教育学知识的岗前培训,那也只是为拿教师资格证书而进行的短期的、蜻蜓点水的、过套的、履行程序的“扫盲”培训。护理专业的教师主要靠继承、模仿本学科前辈或高年资教师,以类似跟师学徒的方式,边干边学。一个学科或一个教研室的教学方法在由该学科或教研室创始人建立后,就以这种方式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恰是我国护理学教育教学方法单

一、缺乏创造性的根本原因之一。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根本问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么教”,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反映教育者的思想和艺术。因此,要有效地提高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知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教育学,有利于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尤其是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护理学教学法,结合未来护理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有意识地去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是完善护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 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除了学好护理学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类知识,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以此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养成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为将来从事医疗、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护理教育学介绍的许多原理、方法,不仅是为搞好教学服务的,它也可以为护理专业学生开展自学和培养能力素质提供科学的指导。如护理教育学研究的有关“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及“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护理教育学中介绍的有关“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以及“课堂情景问题的应激处理”等都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训练良好的演说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孔祥清,轩辕,秋艳.为医学生开设医学教育学课程的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5,1:26-27李小妹.护理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8.(编辑海 天)

学生的学习风格对教学的启示 篇7

1954年, 美国学者Herbert·Thelen率先提出了“学习风格”这一概念。学习风格差异是学生的个体差异之一, 一经提出便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对学习风格的研究起步较晚,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 并对学习风格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等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近期的研究则注重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学习风格对学习的影响。我国对学习风格的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是英语和语文两个专业, 在化学学习领域, 多以认知风格的研究为主[1]。

一、学习风格的含义

了解了学习风格的研究背景有必要对学习风格的内涵作一些解释, 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心理学对于学习风格的定义有很多种, 一般认为,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地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2], 它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强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处理等方式上。

二、学习风格的分类及其特点

唐恩夫妇在1975年从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辨别了21种学习风格类型, 并由此建立了“学习风格类型目录”, 这一目录的建立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很多学者以此为借鉴再根据自己的研究对其进行修改、增删和归类, 形成了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有:

(一) 按照感觉通道偏重即学生在学习时对视觉、听觉和动觉的偏爱程度的不同, 可将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等几种类型[3]。

1.视觉学习模式。

以视觉学习模式为主要感知模式的学习者被称为“视觉型学习者”, 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视觉刺激手段, 比如, 看录像、图片、幻灯片等来获取信息。通过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需的信息。他们擅长快速浏览学习材料, 接受视觉材料效果好, 易看懂图表, 书面测验得分高。视觉型学习者的不足之处是接受口头指导困难、不易分辨听觉刺激。

2.听觉学习模式。

以听觉学习模式为主要感知模式的学习者被称为“听觉型学习者”, 听觉型学习者喜欢倾听别人交谈, 并善于口头表达。他们喜欢通过听音乐、听歌曲等听觉刺激来获取信息。通过“听”文字材料、听口头解释就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新材料时, 通过大声朗读或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唇动式的默读可以更好地储存信息。“听觉型学习者”擅长语音辨析, 接受口头指导效果好, 口头表达能力强, 日常表现优于考试结果。他们能够从听磁带、讲座以及班级讨论中获益。听觉型学习者的不足之处是, 书面作业与抄录困难, 运动技能差。

3.动觉学习模式。

以触觉学习模式为主要感知模式的学习者被称为“动觉型学习者”, 动觉型的学习者则喜欢那些操作性强的活动, 喜欢动手尝试, 通过动手和亲自体验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动觉学习模式由两个子模式组成, 即体验学习模式和动手操作学习模式。动觉型学习者的特点是运动感强、平衡感好、书写整洁。他们通过亲身参与课堂活动、角色扮演、实习活动和做实验等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动觉型学习者的不足之处在于, 通过视觉、听觉接受信息欠佳, 书面测验成绩欠佳。

(二) 根据学习的认知方式进行分类。在认知方式这个基础上, 研究者按照构成认知方式的几个要素进行了进一步分类。影响较大的是:

1.以知觉要素为基础划分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凡是在认知方式上依赖外在参照, 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大者属于“场依存者”, 反之, 则可以称之为“场独立者”。场依存者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喜欢与人交往, 属于感性型学习者, 口头语言交际能力发展好, 容易获得自然语言输入。不足之处是不善于分析理解学习材料。场独立者在学习上独立性较强, 属于分析型学习者, 具有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正规课堂学习中具有优势。在学习的高级阶段显示优势, 如阅读和写作方面。因为此时的学习任务更加复杂, 需要有良好的推理和分析能力。不足之处是过分关注细节而忽视其与整体的关系, 具有“离群”倾向, 口头交际能力欠佳[4]。

2.以思维要素为基础分为分析性与综合性。分析与综合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分析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把认识的概念、观念或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特征或方面。综合是指学习者面对一个事物时, 首先会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把握, 思维的深刻性、准确性较低, 直觉性、模糊性较高。分析型者关注细节, 擅长逻辑分析和对比, 善于以精细的逻辑形式理解各种信息。他们可能并不关注人而对抽象的事物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在于, 缺乏实践基础和系统的工作方法。而综合型者喜欢了解大意, 猜测意思, 擅长交际, 即便是在不认识所有的单词和概念的情形下。但他们不擅长分析, 抓不住细节问题[5]。

3.以解决问题要素为基础分为慎思性与冲动性。

慎思性是指学习者在反应前仔细思考选择项的倾向, 常常获得非常高的准确性。而冲动性指的是学习者迅速作出反应的倾向, 表达虽然流利却不太准确。Kagan采用搭配熟悉图形或相似图形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慎思型学习者谨慎小心, 不急于回答问题, 在选择前会反复思考自己的选项, 然后给出较有把握的答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反省为特征, 逻辑性强, 有较强的批判性, 乐意在合作的情境中学。冲动型学习者则动作迅速, 往往凭借自己的直觉仓促推测答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冲动为特征, 直觉性强, 乐意在竞争的情境中学。表现在语言课堂上, 慎思型者 (往往是女性) 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社会情境思考问题, 并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不足之处在于, 过多的思考容易产生负面焦虑, 反而对学习不利。而冲动型者 (多半是男性) 喜欢快速作答, 操控局面, 但不会考虑所给答案正确与否[6]。

(三) 根据情感和性格因素进行分类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内倾型风格的人是任务导向的, 他们喜欢独立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专注状态, 他们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处强于与外在世界的相处, 所以他们对人际问题不敏感。外倾型风格的人是人际定向的, 喜欢与他人一起做事情或在团体中完成工作, 他们对人际问题比较敏感[7]。

三、对教学的启示

学习风格从总体上无“好”与“坏”的区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 也有自己学习风格上的长处和局限性 (如前所述) 。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好, 反之, 若两者存在分歧, 就可能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 对自己评价低, 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所以, 教师对风格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 并因人而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8]。

(一) 在教学策略方面, 要注意运用“扬长补短”的教学策略, 以促进学生各种心理机能的全面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既有其优势、长处, 有利于学习的一面, 又有其劣势、不足, 不利于学习的一面。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和长处, 又要弥补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存在的劣势与不足。据此, 教师可设计出两类不同功能的教学策略。一类是与学习者偏爱的学习风格相一致的匹配策略。匹配策略能充分发扬学生学习风格中的长处, 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但无法弥补学习方式或学习机能上的欠缺;另一类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劣势或短处采取有意识的适配策略。通过有意识地实施这一策略, 来弥补学习者学习机能上的欠缺与不足。需要注意的是, 有意识的适配策略在一开始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得, 表现为学得慢、学得少, 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内容, 但它的特殊功效是能弥补学习方式上的欠缺, 它与匹配策略的交替使用, 最终会促进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种心理机能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9]。

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或教学风格, 而这往往只能与班级内的一部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匹配, 这就可能导致教师只关注与自己的风格相匹配的学生, 给他们更多的指导以促进学习成效。而另一些与教师的风格不一致的学生很可能被贴上“不良学生”的标签而受到冷落, 挫伤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而且使他们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这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均衡地实施匹配与适配教学策略。

(二) 除了课堂教学, 教师还有必要对不同风格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外辅导, 实施个别教学, 如“教育合同”和“学习包”等

“教育合同”是以某一学生的学习风格为基础, 就某一具体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签订教育协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并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验收, 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包”是为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而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技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制订个别学习计划, 以帮助学生自学[10]。

(三) 教师不仅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 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只有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学生才有可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主动扬长补短, 形成自己独特的、合理的学习风格。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长处和劣势, 教师应在帮助学习者发挥原有风格的优势的同时, 逐步形成多面的、适应性强的学习风格。这也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11]。

结束语

对于学生学习风格对教学启示的深入研究还有待于广大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进行艰苦的探索。作为高校的两课教师, 不仅要努力深入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应该积极投身到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实践研究工作中去。对学生学习风格及其对教学启示的了解和有效研究, 必定会对大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安会云, 吕琳, 等.学习风格研究综述[J].科学学习, 2005, (4) .

[2]王新菊.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与教学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25 (5) .

[3]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Zhang Tao.Field-dependent Learning Styl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eaching[J].语文学刊:外文版, 2006, (2) .

[5]李玲.学习风格理论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郑丽萍.反思型和冲动型认知风格对语言学习的影响[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7 (1) .

[7]Li-fang Zhang, Robert J Sternberg.A Threefold Model of In-tellectual Style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5, 17 (1) .

[8]王婷婷, 吴庆麟.学习风格理论综述及其教育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4) .

[9]谭顶良.学习风格的研究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 1998, (5) .

[10]张晓美.学习风格是否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1) .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音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下面就谈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营造自主学习音乐的氛围

在音乐课上要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必须创造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开放,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怀着愉悦的心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如,我在教学《早晨》一课时,首先为学生播放《早晨》的曲子让他们聆听,再反复听一次,同时要求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气氛中寻找感觉,自由联想。结果学生有的说听到了小鸟飞来的叫声,有的说听到了河水在潺潺地流动,有的说听到了花儿开放的声音等。与此同时,我拿出了相应的乐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乐器上敲敲、打打,寻找音乐里的音色进行伴奏,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激发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一种事物的倾向。没有兴趣,学生就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借助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民歌“信天游”时,我选用了流行歌曲《黄土高坡》作比较,学生对《黄土高坡》这首歌非常熟悉,他们能够自己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该歌既具有陕北民歌的高亢、嘹亮、粗犷,同时也稍带有摇滚节奏。总之,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自主学习音乐的动力,也就有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所体验到的收获的喜悦。

三、优化自主学习音乐的过程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变传授式教育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自主学习音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要给予肯定,以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在歌曲《好日子》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源于生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好日子》这首歌曲就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的自由发挥与创造活动。鼓励学生的“非正常思维”,鼓励他们的“多向思维”与独创性。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教材《牧童短笛》一课的教学时,我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叫男、女两个学生上台来进行即兴式的表演,鼓励他们即兴发挥、大胆表演,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男学生模仿吹笛子的动作,和着节奏做着欢快的动作;女学生蹦蹦跳跳,一会儿表演捉蜻蜓,一会儿表演采野花,动作舒展优美。这不仅深深吸引了学生,还强化了大家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使全班学生获得了知识。

3.注重在动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主动去发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如,教音乐欣赏《金蛇狂舞》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把乐曲仔细地听一遍,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和情绪。然后在播放第二遍的时候,要求学生上台来和着乐曲进行表演,结果有一个平时从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这个学生和着乐曲的节奏,乐曲结束时还做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造型动作。由于舞姿不美引起了学生的哄笑,我却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大家都没想到以独特的造型来结束乐曲,而这位同学想到了,真棒!我们所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金蛇狂舞的‘狂’字,刚才这位同学的造型动作的确很夸张,但老师认为他恰好充分地表现出了这段乐曲的特色,他的造型很特别,让我们再一次为他精彩的表演鼓掌。”之后,我看到刚才上来表演的学生羞涩地笑了,笑得很開心。

在自由的音乐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被充分挖掘、发挥出来,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9

内容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一个独立阶段,发展相对落后,同时有面临着幼儿教师长期未核编、定编,投入不足,管理混乱等多重困难,成为我国学制中发展速度最慢,最不受重视和关注的环节,尤其是农村.尽快重建保障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幼儿园要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更要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环境的自然优势。大力开发农村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幼儿教师、策略和方法。

欧洲著名的心理学家A•啊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与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孩子不愿意、也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经常是一个人孤单地玩,或看别的小朋友玩,交往的范围小,交往能力很弱。怎么才能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呢?笔者认为,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能给幼儿以欢乐,是幼儿智慧、身体、道德发展的源泉。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不同的角色身份与环境、同伴或成人产生交往行为,体验角色情感,不断训练幼儿的交往技能。

我国0——6岁儿童多打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1/5。通过幼儿教育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将极大的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又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从长远来看,不仅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与社会消除贫困,有利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国务院过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明确提出了2003年——2015年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和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就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出,“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长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劳动保障部门也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等等。可见,中央已经对幼儿事业引起高度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就是日常说的学前教育或称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阶段。所谓“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所谓“特殊”,指得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性到基本定性,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度时期。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中小学教育基础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具有的优点,如计划性和系统性等。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幼儿的教育和保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全民的事业,是民生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本着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因为发展幼儿教育不仅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将为人的一生充分发展奠基基础。对社会而言,幼儿教育有助于提高义务教育的效益,降低辍学率,提高就业率,消除社会贫困。各级政府应把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应该看到发展幼儿教育的长期效益。

但是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一个独立阶段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教育,目前又面临着教师长期未核遍定编、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管理混乱,发长不均衡等多重困难,成为我国学制中发展速度最慢,最不受重视和关注的环节,不能与其他教育阶段协调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幼儿教师“流离失所”、幼儿教育总量严重不足。一些地方以“改革”“试点”为各,或以减轻财政负担为由,将公办幼儿园当成企业,改为民办,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相应地撤消了原有的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改变公办幼儿教师的身份,导致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严重下降,社会保障无着落,大量优质幼儿教师流失,队伍极不稳定。目前全国3——6对儿童有近6000万人,2005年只有2079万人入园就读,还有60%以上的幼儿没有如园。

二是幼儿教育管理混乱。首先是存在着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违规审批、“批”“管”分离的现象。一些地方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越权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审批,向民办幼儿园收审批、年检、税收等费用。其次是原有企业办园管理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企业长期投入积累的优质幼教资源流失。再就是应试教育导致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混乱,“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在一些幼儿园盛行。

三是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缓慢,与城镇幼教事业发展差异显著。幼儿园每年平均经费仅有200余元,这些有限的钱又有70%用于极少数的示范幼儿园,甚至用于超标准豪华装修,农村及城镇普通幼儿园长期享受不到政府的幼儿教育经费资助,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赤资亿元建一所幼儿园的现象,幼儿驾御两极分化严重,幼儿教育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

四是收费严重失控。一些地方利用公办园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靠办实验班或其他方式向家长收取高额赞助费,一些城镇公办或民办幼儿园进行豪华装修,借此提高收费标准,收取高额赞助费,每年少则三五千,多则三五万,有些民办园在各地搞连锁经营,推广自己的若为课程和教材,收取高额加盟费。还有大量未经审批非法办园或临时托管点办园条件极差,收费无章可循。

五是管理力量薄弱。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北京和天津等地还保留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在机构改革撤并了学前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只设一名专职或兼职管理干部,市(地)县级幼教管理力量更为薄弱,且绝大多数的管理干部身兼数职,常常无力顾及幼教,难以履行基本的管理职能。

幼儿教育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和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定位不明,各级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承担幼儿教育责任在认识上尚未明确一致,直接影响着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制定幼儿教育政策时,过分强调了幼教是非义务教育,而忽视了幼教的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特征,忽略了幼儿教育对人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将幼教纳入公共财务的范畴,过分强调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从而使幼儿园体制出现政策上的摇摆。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重新定幼儿教育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和位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问题,尽快重建保障幼教教育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当前面临各种问题,建立新体制要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幼儿教育的地位明确政府在幼儿教育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增强政府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能力,加大各级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工作力度,并使各级政府落实具体措施,履行责任,将幼儿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落实人力,物力,财力,规定配套政策,通过政府行为和有效的管理引导幼教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基地,是培养儿童的摇篮,幼儿园文化更是熏陶幼儿的良好环境。风靡全球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指出:“教育不是给学生什么东西,教育乃人类是一种自然活动过程,受教育并不是听讲,而是从环境中吸取经验“。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限制,他可以自主地充分地表现自己,从中得到快乐,并且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其独到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织和知道。但是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比较落后,游戏的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大部分幼儿园都不具备日托条件,往往跟小学生同时上学放学,上课下课。这就给幼儿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或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影响了教师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游戏的组织、指导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游戏的概念认识不清。许多教师偏重于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称之为游戏。而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称之为“违规”活动。例如,一名幼儿在玩搭积木式玩七巧板,他把积木或七巧板搭起后又撞倒,如此反复,教师就会认为他不会搭积木或七巧板,立即介入指导其打高、围拢、照猫画虎、按图索骥等技能,这时幼儿就会失去搭积木或玩七巧板的兴趣,教师的指导也会心不在焉。还有在组织幼儿喝水时,幼儿自地发起的“碰杯”也是一种游戏的表现。游戏包括安静的、活动的、室内的、室外的、传统的、现代的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只要能让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向上的游戏,我们都要加以保护,不能横加干涉和过多的指责。

二对游戏的组织过于功利性。设计的各种游戏根据计划、目标,层层推进,认为幼儿在这样的推动下就会发展,其实幼儿“玩得横累”。有时候幼儿所得到的并不是他们在游戏中本该得到的东西。在自发游戏中幼儿玩得很轻松,都愿意参加。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发现并解决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有时教师单纯的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而通过游戏,尤其是通过幼儿自发组织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中同伴之间的帮助,反而可以解决。所以,游戏应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和友谊。

三对游戏的指导过于程序化。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很强,他们会主动打招呼,聊天、观察你的一切表现,随时准备回答你的问题,而游戏真正的快乐、愉悦感却没有了。却却的说,那是在表演游戏,而且是在教师的“导演“之下。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理解什么时候 “组织”、“指导”,什么时候让幼儿独立自主。所以在组织、指导游戏时,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四重上课轻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及家长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很少玩游戏或不玩游戏。即使玩,也容易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考虑教学的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看重的是孩子能写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孩子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可有可无。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从中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每天教孩子做算术题,写汉字,每天布置许多作业。

五游戏无目的无计划。有的教师考虑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理解体、智、德、美诸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在游戏中的体现。玩游戏时,不能有目的的参与指导,组织活动。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常常让幼儿随意玩耍,放任自流,这样的游戏,并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朝着幼儿教育正确的方向发展。

六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农村幼儿园设备比较简陋,有些游戏活动器材以及玩具比较缺乏,游戏活动比较简单。游戏的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教师的教育意图也很难实现。往往出现游戏时幼儿园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的掌握游戏的技巧和方法,发掘其无穷的趣味。游戏环境的创设对游戏的投入和接受程度有着直接关系,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就无法使幼儿很好的进入活动中,从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鉴于以上问题,联系实际,大力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制定初步的策略和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通过开研讨会、公开课交流、送教下乡、优质课评选、幼儿游戏活动比赛等方法入手,借鉴先进的游戏活动经验。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跟家长多座谈多交流,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培训,向家长介绍幼儿成长发展规律,幼儿期的个性特点,有而远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使家长的视野开阔,不在局限于只要求幼儿会写会算,还要会玩。同时还邀请家长来园听课,并积极参与有幼儿的游戏活动从中感觉游戏对孩子的深刻影响个重要性。必要时还公里家长与教师一起设计组织游戏。

三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环境的自然优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比如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和游戏器材,沙堆、石子、种子都体现着农村特有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特点。玩“拾树叶”让孩子精选各种形状的叶子拼贴各种图形。孩子亲自找来各种黏土,把黏土和成泥来玩各种游戏,把这些泥巴制成各种模具、陶器。让幼儿与大自然接触,动手操作,激发探索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半成品玩具、废旧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个成功感。

四正确处理游戏与学习、游戏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重上课轻游戏的的倾向,必须首先改变把游戏与学习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的观念。只有首先把游戏看做是学习,游戏才可能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的。

五教师应真正认识到游戏的价值,克服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比较艰苦的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更应深刻的认识游戏的特征和教育作用,正确的指导幼儿游戏,大力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竞聘演讲ppt注意事项下一篇:企业成本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