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诗歌初中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节诗歌初中(精选14篇)

教师节诗歌初中 篇1

12月3日-4日,初中语文学科在大连教育学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骨干教师培训。来自甘井子区余名市级骨干教师以及盲聋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以“现代诗歌教学有效规划及实施”为主题,初中教师教育中心刘世斌主任作题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变革》的讲座,讲座中结合大量视频案例,呈现信息时代教学的变革,带给教师们以视觉、思想的冲击,为学科有效教学的开展做了信息技术方面的铺垫。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杨丹妮老师汇报了自己近几年在现代诗歌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丰富、扎实、鲜活教学实践展示,深深地触动了与会教师。80中冯家军老师作《乡愁》一课的诗歌教学展示。骨干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现代诗歌教学有效实施”这一主题热烈研讨,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表见解。市研训教师齐雅萍老师从“现代诗歌教学要读透、要教透”“要立足语感培养、为学生搭建言语运用的平台”等角度作总结性评课,并作题为《从<乡愁>看现代诗歌教学》的讲座,为现代诗歌教学指明方向。

教师节诗歌初中 篇2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我国历代的学者文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过“诗教”的影响。余秋雨先生说过:“在欧洲, 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 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 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 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 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 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可见,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 诗歌由于语言生动凝炼, 意境清新深远, 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二、探索教学方法, 强化诗歌教育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认为:我国曾是诗和散文的大国, 诗歌, 造就了由简炼而产生的美的语言和无穷的诗意, 作为中华古老文化的代表, 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而且要引以为豪, 同时在陶冶情操完善人的知识方面对广大中学生有重要的作用。尤其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诗词歌赋在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诗教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中, 应依据学生心理, 逐步强化诗歌教育, 适当进行诗歌创作, 培养学生们的诗才。

1. 从绘画角度来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无限广阔的空间, 如何去感受诗的图画美呢?教师可以把书中涉及的实物做为绘画素材, 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 把它描绘成一副完美的图画, 让学生从欣赏画的角度去领会诗意美, 这样就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的意境。在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学生这样描述:在黄鹤楼送别友人, 友人在鲜花盛开的三月登上去扬州的船, 诗人站在码头上, 目送孤独的帆影渐渐在蓝天碧水尽处消失, 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多美的一幅画, 在画中, 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友人无限依恋的深情。倘若遇到有绘画天赋的学生, 让他把这些景象画成一幅画, 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为直观了。

2. 从音乐的角度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一首好诗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往往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而一首好歌儿给人的感受却是任何人都说得出来的。读诗的感觉像什么呢?如“真情像草原一般广阔”, 似“潇洒走一回”一般洒脱, 犹“二泉映月”一般悠长, 若“赛马”一样奔放。借助音乐来体味诗意, 学生一定会感到趣味无穷。我国古代的乐府诗可以配乐演唱, 其实这也是一种以音乐来感受美的形式, 学生如果能以优美的乐音唱出全诗的内容, 不论他采用何种曲调, 只要他能从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就说明学生对诗的理解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了。

3. 从改写的角度来拓展诗歌的内涵。

诗歌因为字数有限, 很难准确形象地传达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中学生社会阅力不丰富, 知识水平有限, 就更难把握其深远的意境了。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扩充句子入手, 从读诗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多角度进行思维, 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语言优美的散文诗, 或者是扩充为写景叙事性散文, 这样领会诗歌的内涵就不是一件难事了。有位学生曾经对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了这样的改写:常常回忆起在溪边亭子里饮酒赋诗、尽情玩乐直到黄昏的情景, 我们高兴得忘记了回家。太阳西下, 正忙着寻找回家的路, 焦急之中不小心把小船划进了荷塘的深处。一阵飞鸟的叫声映入耳际, 原来是我们奋力划船的声音惊醒了正在栖息的鸥鸟。看罢这则生动的改写, 领会诗境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制定评价标准, 让“文题不限”真正落到实处

组织有关诗人、专家和中学一线教师等方方面面人士, 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关注学生能力教育, 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敢于标新立异等精神, 实事求是地、切合学生实际地讨论, 研究中学生诗歌作品评价办法, 让中学生诗歌“冲出牢笼”, 让中招考试中作文试题写成诗歌的考生不再担忧, 让中学校园里“小诗人”日渐多起来。这是目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 对于诗歌的评判, 主要看语言、形象和思想感情, 只要这三方面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上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即是较好的诗歌, 如果吹毛求疵, 拿成年人甚至是成年诗人的眼光去评判青少年学生的诗作, 人为地抬高诗歌的“门槛”, 用顽固保守的心态去衡量诗歌教学, 那不仅仅是有失公允, 而且是十分错误的。

教师节诗歌初中 篇3

一、了解诗歌的背景,找准解读的切入点

目前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现代诗歌基本上都是篇幅比较短小、通俗易懂、文词清晰的名作,但正是因为这些诗歌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有些学生只明白了它的表层含义就以为全部理解了,其实,诗歌的深层含义他们还没有弄清楚。要想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解读现代诗歌思想的关键一步。比如,在现代诗歌《有的人》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来凸显鲁迅优秀的品质,通过字面意思,学生虽然能够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但是对诗歌中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特点的把握,如果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学生就不容易把握了。因此,教师在课前就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如他的生平、作品特色、以及世人对他的评价等,再加上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讲解臧克家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样,学生就对诗中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人生的目标、社会的影响等有了深入的理解,也就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首诗歌的内涵了。

二、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它更能够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且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古语云:“诗,言其志也”。“诗者,吟咏性情也”。“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常借助诗歌其深沉的思想、自然的意趣、婉约的情致、挺拔的风骨等来抒情明志、寄托相思、体现才能,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因此,在引导学生赏析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才能使他们把握诗歌的主旨和灵魂,才能体会到诗歌的意蕴。比如,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现代诗歌,火一样的热情流淌在诗歌中,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乘上理想之马,挥鞭启程的豪情壮志。作者在诗中表述了理想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意义,同时号召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相信学生在理解了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后,进行朗读时会被作者的情感感染,变得激情亢奋,热情高涨。

三、引导学生捕捉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上文已经说到诗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体裁,它蕴含着文字之外的深意,是作者通过特定的意向来反映生活和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文学形式。在诗歌创作中,“意”是指创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象”指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是指体现在诗歌中的饱含着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它是主观思想和客观形象的结合体。因此,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诗歌的意象,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来挖掘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赏析现代诗歌时,学生准确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就有助于他们领会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和抒发的情感。比如,余光中的《乡愁》,作者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同时作者又借助时间的发展来综合这几个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呀”“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倘若学生能捕捉到诗中的意象,也就领会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教师节诗歌 篇4

黑板里流淌的心血啊,讲台上浸透的汗水,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终生无悔。

春天里绽开的花蕾,秋季已硕果累累,桃李芬芳令人醉,校园春秋无限美,无限美。

沐浴着朝阳的光辉,我热恋着校园的明媚,人生的路从这里延伸,青春的理想从这里腾飞。

教室里荡漾的欢笑啊,奖台上闪光的金杯,高尚的情操铸造灵魂,一生的追求在这定位。

教师节诗歌 篇5

你丰盈了我空白的脑际

你编织了我甜美的梦想

你捧给了我未来的钥匙------我敬爱的老师

姹紫嫣红的生活

饱含你的润育

蒸蒸日上的世界

依托你的底蕴

我高扬起的风帆

是你力作桅

我燃烧着的热血

是你甘为薪

------我敬爱的老师

你的一生

永恒的站在三尺讲台

你的禾苗

坚韧的长在五湖四海

在你深深的皱纹里

生长出一股股抖擞的精神

在你白白的双鬓中

影射出一颗颗向往的心灵

------我敬爱的老师

我牢记你由衷的教诲

我感悟你朴实的耕耘

我歌唱你师表的风采

我赞美你闪光的智慧

教师节诗歌 篇6

合:大家好!

甲:九月,金色的季节;

乙:九月,温馨的季节;

合:迎着九月的和风,我们迎来了第29个教师节。

甲: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少先队员向所有的老师,由衷的道一声:老师,您好! 乙:老师,您辛苦了!

甲:为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谢,今天我们要在这儿举行“庆祝教师节”诗歌朗诵比赛。

乙: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光临本次比赛的评委:陈显省老师、曾孙林老师、赵章伟老师、沈岳勋老师、何智祥老师、潘王美老师和黄秀芬老师。

甲:让我们对各位评委即将开始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乙:锦湖二小“庆祝教师节”诗歌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甲:教育是阳光下最神圣的事业;

乙:教师是人世间最光辉的职业;

甲:选择了教育,你就选择了奉献;

乙:选择了教师,你就选择了光辉的人生;

甲:下面请欣赏项树东老师为我们演讲的《三尺讲台,我无悔的选择》。

乙:青春,是春的芬芳

甲:青春,是夏的火热

乙:教育因相伴青春而永远朝气蓬勃

甲:青春因献给教育而永远溢彩流金

乙:下面请欣赏王丽娜老师为我们演讲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甲: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

乙: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

甲: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

乙:请听林海蓉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坚守一方净土,用爱写下我的师德》。

甲: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

乙: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甲:这就是老师的生活写照。

乙:就在这平淡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却涌现出感人的师德故事。请听徐舒老师为我们演讲的《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

乙: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

甲: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乙:您总是心甘情愿,默默奉献,下面请欣赏陈晓冬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教学苦乐,甘之如饴》。

甲:有的人敬佩在足球场上叱咤风云的罗纳尔多; 有的人崇拜能弹奏无数美妙乐曲的音乐家贝多芬。

乙:那么谁又是老师心中的楷模呢?请听陈通瑞老师为我们演讲的《我的楷模》。

甲:老师就像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我们爱我的老师,请听一(1)班夏子珺为我们朗诵的《我爱我师》。

乙:明天就是教师节了。让我们一起为敬爱的老师们献上一首歌吧。请听一(2)班张慧黠和王晓娜给我们带来的《献给老师的歌》。

甲: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刚破土的嫩苗,今天,我们为你献上一株紫丁香来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下面有请二(1)班周宇朗诵《一株紫丁香》。 乙:老师是智慧的灯,传扬着世代不息的文明,传承着中华美德,有请二(2)班李思影给我们带来的《教师颂》。

甲:老师,引导我们一步步走进智慧的殿堂,老师,我们爱您。请听一(1)班王子莹和储余萍朗诵《老师,我爱您》

乙:老师啊,人们称赞你是工程师,用知识塑造人类的灵魂,让我们用带着崇敬的心情喊你一声“老师“,请听一(2)班唐绍诲的《老师》。

甲:每当走过老师窗前,一阵阵暖流就在心中流淌,请听二(1)班杨雯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乙:蜡烛的可爱,粉笔的可敬,园丁的可信,都比不上我们可敬的老师,下面有请二(2)班叶程静为我们朗诵《敬爱的老师》。

甲:老师就像一片绿叶,乐于默默奉献,我们的老师就是好,请欣赏三(1)班张楠的《老师,您好》

乙:九月的乐章已经奏响,正赞美着所有拼搏在教育战线的老师们,有请三(2)班邓荣、刘志鹏朗诵《赞美老师》。

甲:老师,因为有您 莘莘学子才能成才,因为有您 世界才会如此文明。请听四(1)班杨裕平给我们带来的《感谢您,老师》。

乙: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请欣赏四(2)班杨晓颖的《祝愿》

甲:你献上一朵花,我献上一朵花,让我们编织个大花环,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有请三(1)班何乐乐的《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

乙: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我们由衷的赞美您,请听三(2)班段雨欣的《园丁颂》。

甲: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有请四(1)班刘倩给我们带来《教师节献词》。

乙:老师,您把青春无私地奉献,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辛苦了!请听四(2)班王晶的《老师,您辛苦了》

甲:诗词歌赋,颂不完对老师的崇敬,祝愿我们的老师节日快乐!请听五(1)班周明慧的《祝愿》

乙:用漫天的彩霞谱写颂歌,用遍地的鲜花编织诗篇,有请五(2)班潘奇缘为我们带来的《献给教师的诗章》。

甲:老师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保护我们健康的成长,请听五(3)班张群给我们带来的《老师,我们感谢您》。

乙: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请欣赏六(1)班许亚萍的《教师礼赞》。

甲: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老师们皱纹伸展,鬓发添霜,可是,他们的心,还是那样的年轻活泼,永远不知疲倦,请听六(2)班杨小蓉给大家朗诵的的《老师,辛苦了》。

乙:敬爱的老师,您在我们心中是永远燃不尽的蜡光,我们感激您!请听五(1)班胡思淋和朱荣瑞为我们带来的《感谢您,老师》。

甲:九月,献给老师,九月,如期而至。世界因此灿烂,我们歌唱九月。请欣赏五(2)班郭佳倩和周仕业的《九月飞歌》。

乙:在诗情画意的九月,我们迎来了一个神圣的日子——教师节,让我们为敬爱的老师献上《九月颂歌》,有请五(3)班耿甜甜。

甲:缕缕清辉是深深祝福,朵朵礼花是串串祈祷,献上我们《教师节的颂歌》,有请六(1)班陈泉宇。

乙:老师,您如春天的细雨,滋润大地,您如秋天的一丝风吹黄了大地。我们赞美您。请听六(2)班杨宗鑫的《老师,赞美您》

甲: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乙:师恩重如山,学生怎能忘。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的调控策略 篇7

1.把握时机,以诗歌激趣。根据笔者多年的外语教学经验,许多学生可能对大量的词汇、繁杂的语法、无尽的习题了无兴趣甚至深恶痛绝,但几乎所有的同学却都对诗歌——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汉语的还是英语的——情有独钟,乐“歌”不疲。每每学到英语歌曲,听唱多遍,再往下进行时,学生们依然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握时机,巧妙利用、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心理,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欲望,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对诗歌听、学、读、唱等综合能力。英语诗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可操作性强,在听、学、读、唱等多种活动中,学生即可学到其中的语言知识,又可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JEFC和新目标英语教师用书都在是诗歌教学方面提出了合理、有效、实用、操作性强的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执行和借鉴。

3.拓宽学用渠道,提高诗歌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搜集整理教材中的英文诗歌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可设计成诗歌教学单元或诗歌专题,名诗名句可以让学生背诵一部分。②将英文诗歌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里,延伸到课堂外、生活中,如课前一只歌或课后一只歌;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业余或专题活动,如诗歌演唱会、诗歌朗诵会、仿唱英文歌曲、歌咏party;成立英语诗歌兴趣小组等。③充分发挥现代电化教学设备的优势,如借助录音带、录像带、VCD、电影、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因特网等多种资源,以增强诗歌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性和有效性。很多英语学习、教学网站都有英语诗歌栏目;书店、网上也有大量的含有诗歌的教学材料,如洪恩Google学英语教材,其中一个板块就是将所有教学材料都编成了歌曲,再加上卡通化的人物形象、动作,学生能不感兴趣吗?④阅读简单的英语诗歌理论著作、诗集,留意收藏、补充教材外的英文诗歌,丰富诗歌文化底蕴,增强诗歌鉴赏能力。⑤尝试诗歌的简单写作,如仿写歌词、即兴“谱曲”、随口“作诗”。其目的不在于“流芳百世”,成“名”成“星”,只要活跃气氛觉得有趣即可。⑥让诗歌与测试适当相结合。中高考语文卷中尚有诗歌填空、诗歌鉴赏等题型,英语为何不可略有涉及?这也算是摆在英语教师、英语教研人员、中高考命题人员的一项新课题吧。新目标英语配套教材同步阅读八年级上册Unit 6练习3就是一道任务型的诗歌教学题。它以诗歌为依托,将读诗品味、试译中文、读给父母、观察句子结构、词语连线等多个方面的任务融合在一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凸显编者的匠心之处。今将原题抄录如下,以资印证、欣赏。

Read the following poem (诗).Underline those most touching (令人感动的) lines and then try to translate the poem into Chinese.Then you may read it to your parents.(读下面的小诗,在一些令人感动的诗句下划线,尽量将诗译成中文,并读给他人听。)

If I had…I’d do…如果我…,我将会…(表示与现实相反的假设。)

If I Had My Child to Raise All Over Again

If I had my child to raise all over again,

I’d finger-paint more and point the finger less.I’d do less correcting and more connecting.

I’d take my eyes off my watch,and watch with myeyes.

I would care to know less and know to care more.

I’d take more hikes and fly more kites.

I’d stop playing serious,and seriously play.

1’d run through more fields and gaze at more stars.

I’d do more hugging and less tugging.

I would be firm less often,and affirm much more.

I’d build self-esteem first,and the house later.

I’d teach less about the love of power,and moreabout the power of love.

Diane Loomans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meanings (use your dictionary):(将词语与其相对应的意思连线,必要时可使用词典。)

初中语文诗歌有效教学刍议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探讨

诗歌是文学中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也包含了绮丽的景色,因此,诗歌教学承担着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进行培养的任务,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然而,诗歌又因为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用法,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诗歌教学是语文老师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一、从诗歌本身出发研究诗歌教学

1.语言是诗歌的主体,也是诗歌教学的关键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从远古时期人们自主创作、口相传送的歌谣,到后来精心锤炼编撰成书的文字,它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类别,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反映着真实的社会生活,甚至蕴含着人类浪漫的愿望和美好的社会理想。独特的语言形式是它的主体,诗人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美妙的景色,抒发内心情感,甚至有时语言的用法不同,所传递出的信息也不一样。因此,在赏析诗歌作品时,要着重品味它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同样的,在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也要首先从学习诗歌的语言着手。初中语文对于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相比小学上升了一个档次,小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积累诗歌,大致理解诗歌内容,着重感受它的节奏和韵律美,而到了初中,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要开始对诗歌的内容和深层含义进行必要的认知。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诗歌作品进行细细的品读,在理解意思之后教学生尝试着去赏析诗句。比如关键词,特殊句式,词语的活用等,从语言的多方面进行切入,尽量详细全面地剖析诗歌的语言。而不是停留在对诗歌进行大致翻译的层面上。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敏感度,有助于更好的赏析诗歌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紧依公式,很多时候它甚至可能因为每个人对语文的感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而诗歌这样高度凝练的语言更是需要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在阅读时迅速捕捉到诗歌中的细节,更好地把握整首诗。这种敏感度有助于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诗歌,进一步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诗歌的敏感度可能来源于天赋,而在后天的培养中也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并非一日之功。而且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教师的职责也就在于对学生的敏感度进行培养。

二、从教学方式入手探索诗歌教学的道路

1.设计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诗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用寥寥几句就能创造出一个意蕴丰富的情境,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在诗歌的意境中又包含了诗人丰沛的情感。诗人借助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同时也与读者进行感官与情感上的互动,产生共鸣。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进行领悟和把握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诗歌内容设置真实的情境则更容易将学生带到诗歌的环境中去,从而跨越时间、空间与诗人进行互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借助音乐和画面是很好的辅助方法。学生难以理解诗歌中的情境,很多时候是由于阅历等原因,不能在脑海中构建诗歌中的画面,致使与诗人的情感不能很好的对接,也就不能顺利地体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的时候,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的学生或许已经很难想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绘的画面,也就很难理解诗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心境和思乡之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舒缓中略带悲伤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可以搜集一些图片或相关画作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为学生创设情境,扫除学生理解的阻碍。

2.借助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化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同样也能弥补很多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不足,大大增强课堂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音频、图片甚至动画等,更加生动地展现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诗歌中的画面,想象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景象。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都相对欠缺,学习诗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个人在诗歌学习中很难获得充足的提高。此时,教师上课时,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来弥补个人学习的缺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给学生们自主探讨,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讨论即可。

三、结语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水平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根据诗歌的特点,不断提高诗歌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建辉.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J]. 新课程学习(下),2013(7).

[2] 陈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教师节诗歌[定稿] 篇9

杨军词李燕曲

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奉献几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宫。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感谢您——老师,您让我们成为自信的,能超越自己的人。你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责任,一把通向我们从未知道的天地的钥匙。您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大胆探索,去寻找和发现,让生活充满惊喜!

感谢您——老师,您是一个我们能永远信赖的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烦便会去求救的人。你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愿意,能把一切向您倾诉。你常说你也曾是个孩子,因此你能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教师节献词: 感谢您——老师,是您让我明白:我们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困难中积聚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您给我们勇气去卡动脑筋,同时要求我们襟怀坦荡。您将美放在我们心中,给我们教诲、见识和想象,由此营造我们的一生。不管我们建造什么,你总帮助我们垒好基础,你为成长的我们做到了最好!或许你讲课的每个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我们淡忘,但您的热情、勇气和慈爱会永远保留。

感谢您从不对我们冷嘲热讽,在我们尝试时,您总是殷切关注着,即使结果是那么微不足道,也总是让我们明白您已看到了我们的成绩。是您让我们懂得生活能像一张纸一样轻薄,也可以像大海一样深邃,向天空一样辽阔,而我们必须自己做出选择。您带领我们所经历的每个问题,每个发现,们中体验都令我们着迷,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在知识海洋中的闪烁。

突然有一天我们却发现您老了,倦了,累了。你又何尝不需要他人的理解、抚慰和支持,而这时你却是如此沉默、恬静、刚毅而令人肃穆。

红烛啊,你摇曳的烛焰就像您疲惫、瘦弱的身躯那么飘摇,可在学生的眼里却是那么的坚定:您滴滴的眼泪流湿了您的衣裳,您可知道在学生的眼里,它您的脚下铸成了世间最完美的雕塑。

亲爱的老师们,你们的光热是有限的,可正是你们有限的光热融会在一起引燃了祖国腾飞的万丈光芒!最后,再次祝全体老师们节日快乐!师恩难忘!难忘师恩!您的谆谆教诲我们永远忘不了。再华丽,再美妙的语言也赞颂不完您的功德。

感谢师恩,对师恩最好的报答,就是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为了祖国,为了父母,为了老师,我们要成为一个理想远大道德高尚的新时代中学生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老师就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耕耘,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是老师为我们点燃希望的光芒,给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敬爱的老师们,没有春的耕耘,哪来的荷香十里,愿你们永远是使者,将和煦的阳光洒满人间。一支粉笔,能点拨知识王国的迷津;三尺教鞭,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一块黑板,记下你们的无限深情;一个讲台,辉映着你们的艰辛。父母给了我们身躯,你们给了我们灵魂,这两者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老师们,是你们启迪我们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们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朵浪花。你们满情爱心地创造出一支强大的队伍,将来为祖国出力。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1985年举行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不同国家规定的教师节时间不同。每年公历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北京庆祝了第一个教师节。2009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5个教师节。

赞美老师的名人名言、成语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2.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4、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悔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勤勤恳恳 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 教导有方 辛勤劳碌 教无常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蜡炬成灰泪始干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良师出高徒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浅议初中现代诗歌教学 篇10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感受;比较;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诗歌的教学容易走“一解题、二释词、三译句、四总结”之类的工艺化程序,手段形式单调。正如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所说的那样,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生”。这样,必将降低诗歌教学的趣味性,抑制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果当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怎样进行初中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呢?我谈谈一些看法。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诗歌教学的基础环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朗读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其一是語音高低,其二,诵读时,也并不反复地无目的地读,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如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就该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特别是结尾处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海峡两岸的阻隔。读的形式,可以采用范读、配乐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含英咀华,让学生渐渐从诗歌文字的奇妙组合里熟悉诗歌的内容,初步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音韵美。

二、感受意象,品味语言——诗歌学习的关键环节

“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以读促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这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意象就诗歌中是饱含诗人感情,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席慕蓉的《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唯一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意象——长城,诗人通过采用联想、拟人和排比等手法,对长城形象进行勾勒,抒发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浓郁的思念与热爱之情。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深深的愁思。诗人对长城的形象进行了勾勒:“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芜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躯体”、“面容”是对长城意象化的描写,使长城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诗人的感情表达: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之中,这种思念日趋强烈。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对故乡,对长城进行了遐想:“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勾勒了一幅恬静明远的意境。月色如水,黄河入梦,诗人在这里吟唱的是思乡的深情。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另外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只有细心揣摩,才能领会其中蕴涵的意蕴和情味。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要引导学生品味诗人的语言之美,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情趣。

三、分析比较,领悟诗意——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

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强烈的思想感情,但一些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不高。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提高诗歌学习的效果呢?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两首,甚至三首来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自行或教师引导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在学生初步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后,是不是可以出示题目相似的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背景不同,前者是充满硝烟的抗战时期,后者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写法不同,前者借用鸟的歌唱作比抒情,后者直抒胸臆。但它们也有相同点:主题相近,都是抒发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两首诗都注重意象创设,前者的“河流”“风”“黎明”等,后者的“神女”“湖水”“长江”等。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收到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效果。

因此,我们教学诗歌,并非是就诗论诗,这样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我们学了诗歌后,采用学生独立或者师生协作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从而领悟诗意。

四、学写诗歌,读写结合——诗歌教学的提升环节

现代新诗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口头欣赏、书面评论、变体改写、描述画面等来提高学生学诗写诗的兴趣。如:“模拟仿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学写诗歌,让学生在充分的语言使用中进行语文学习。我还经常让学生进行散文诗的改写,把散文诗提炼改写成诗歌,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也很喜欢。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在诗歌的总结提炼中得出一些写作技巧、意境表达方法、写作规则等,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茫,在平时的诗歌学习中,要逐步贯穿始终,最终或许能培养出很多写诗能手,学生的诗歌也许稚嫩,但用心所写,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一定要放手让他们写。

五、课外拓展,实践提高——诗歌教学的延伸环节

课堂上所学的诗歌毕竟是有限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课外要多加学习积累。如举行诗歌朗诵会,在赛诗会上,除了朗诵学生自己喜欢的名作外,还要指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诗句。另外也可以通过学习歌词来学习诗歌,方文山的歌词写得特别好,学生很喜欢。“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歌词欣赏中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也可以模仿着写,还可以采取诗歌研讨活动:例如,船(舟)是古今中外诗人笔下永远的意象,学完泰戈尔的《纸船》后,课外搜集国内外有关写船(舟)的诗歌作品,共同探讨船(舟)的文化意义。这样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欣赏新诗,从中积累、感悟和体验,必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以上的五个环节,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美育渗透之管见 篇11

一、诗歌的美学特征

德国古典的哲学家黑格尔认为, 最为完美的艺术形式当属诗歌。在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中, 诗歌也是具通往真善美的终极价值。诗歌所独有的艺术形式与意味深长的思想内涵, 具有如下美学特征:

1.形式美

美的事物总是能够怡人的, 而对称的、和谐的美带给人们愉悦是持久性的, 这种美是自然的, 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的。如唐代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形式上看节与节的匀称, 行与行的整齐, 给人一种整齐对称的美。

2.意境美

宋代文学家梅尧臣曾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说明意境在诗词当中具有的内涵。而所谓的意境又是经由那些文学家笔下的意象来营造的, 将诗歌作者的情思外化我们看见可想的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 将“枯藤、老树、昏鸦”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赋予独特的内涵, 营造出一种黄昏暮色, 具有苍凉和萧瑟的意境, 结尾处“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外在游人强烈的羁旅感和思乡之情。正是这样的意境带我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感受他的感受, 产生情感的共鸣。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来欣赏意境美。

3.音乐美

诗歌不仅情调外在的形式美, 还因为汉语独特的声、韵、调构成了音乐的韵律美。这主要是由于诗歌的节奏、语音的平仄和作诗的押韵、对仗、对偶等手法达到的。如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仿佛可以随口唱出一般。

4.情感美

可以说, 情感是整首诗歌的主要思想灵魂, 没有情感的诗歌, 是苍白无力的。诸如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今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等等。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而感染着我们。

二、诗歌的美育功能

美育, 即是我们通过大自然的美, 社会人类所创建的美以及艺术美作为方法来教育培养富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培养人们具有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诗歌教学, 可以达到以下美育的功能:

1.陶冶道德情操

古人曾总结说“诗言志”。可见诗歌是个寄托抱负、排遣情思、抒发作者内心所思所想的文学体裁, 不过这里的“志”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里“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还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亦或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等等, 举不胜举。阅读这些诗歌, 浸润在字里行间, 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各种情思, 无疑也是净化了心灵, 陶冶了情操。

2.培养审美情趣

诗人们凭借着他们那双慧眼, 独特的才思, 捕捉自然中、社会生活中的美, 通过美妙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通过研读这些诗歌, 感受诗人传达给我们的自然美、社会生活中的美, 从而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 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通过这些作者带给我们的美的体验, 我们也学会发现美、审视美。

3.形成健全人格

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浅, 经验积累少, 通过阅读这些诗歌, 感受深刻的人生内涵和道理, 可以间接的感悟人生, 感悟社会, 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 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全面的发展自己, 形成健全的人格。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也有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这些诗歌既有积极进取, 也有忧国忧民, 既有超尘脱俗, 又有平和自然, 等等, 不一而足。通过学习这些诗歌, 可以获得许多的启迪。

三、诗歌美育的渗透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 均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和美育价值。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体验美的意境, 进行审美教育。

1.指导朗读, 体会语言美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语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 音韵和谐, 节奏鲜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 十分悦耳。我们可以通过录音示范, 在学生们没有字词障碍之后, 教师进行讲解, 之后要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 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 读出韵味来, 逐字逐句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加深诗歌的理解, 进而感受语言的魅力。

2.运用媒体, 感受色彩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视频、图像、音频、文字等形式, 可以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内看见大自然中的形形色色的美。如前文中所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以展现一幅幅湖塘中莲叶青翠欲滴、荷花傲然绽放的美丽景色, 让学生如身临其中一般, 全方位的感受色彩之美。

3.运用想象, 感受意境美

诗歌的意境, 是诗人们独具慧心慧眼,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独具意味的意象当中, “我们通过阅读诗歌, 展开想象和联想, 体会诗人们将自然图景、社会生活图景和思想情感融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通过小雨、清尘、客舍、杨柳等意象, 营造了悱恻清幽的意境, 渲染了在同友人道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4.把握思想, 感受情感美

诗歌是诗人们创作的, 诗人们又是在生活中将感受写下来的, 因此, 社会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诗人们将他们独特的感受与感悟写下来, 我们通过阅读, 感受作者浓浓的情思, 和作者产生共鸣, 进而升华自己的思想感情。

初中学生因年龄、阅历、情感、认知等的限制, 审美情感不会自发的形成, 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促发。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 教师自身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和认识水平, 以课堂为阵地,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美感因子, 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让学生逐步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宴雪.诗歌教学与美育[J].文学教育, 2008.6

教师节诗歌——《永远》 篇12

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闪烁着迷人的光华;

你的歌声像春天的小溪,

把欢乐带给了大家。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情;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话。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爱;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亲爱的老师,

我们永远爱你!

《永远》鉴赏

教师节赞颂诗歌 篇13

敬爱的老师,在求学的道路上有您的指点,在困惑无援时有您的帮助,在懈怠失望时有您的鼓励,我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老师您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歌》

当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老师你就是

扬起的风帆

让学生直挂沧海

当学生飞翔在知识的`蓝天

老师你就是

隐形的翅膀

每一个彩虹的闪烁

都隐含了你无尽的汗水

无尽的深情

老师

博大的胸怀

容纳了五洲

接纳了四海

老师

无私的情怀

比月光皎洁

比清泉明净

老师

你无私的爱

就是世上最动听的歌

《您是船长》

那一年父亲把我

折成一叶帆

轻放在您温柔的港湾

我顺着您涓涓的目光

驶向那幽邃的蓝天

《您是一切伟大》

那时候您是海是山

我在您的浩淼里航船

在您的巍峨里登攀

那时候您是日是月

我在您的日光下成长

在您的月影里梦幻

《黑暗中也不怕》

潘多拉魔盒催开了樱粟花的鲜艳

那只犀利的鹰隼兑变

一只喑哑的蝉在沉睡的枝头上蛰伏

一只温水的蛙在夏天的怀抱里冬眠

老师是您

用心血铸成一柄利剑

用目光拧成一道闪电

浅析初中语文诗歌的诵读教学模式 篇14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 无以言。”诗言志, 诗传情, 古诗凝练, 魅力无穷, 同时它也是诗人言志抒情的艺术表达, 凝练精辟的语言中富于跌宕起伏、平仄交错的音乐美, 能够使读者涵咏体味, 感同身受。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初中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160篇, 推荐篇目不少于70首。”由此可见, 古诗词的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诵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育家徐世英教授曾说过:“讲解是分析, 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其中, 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 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如同解剖, 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的, 诵读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边朗诵边阅读的学习方式, 运用视、听、说三个主要感官, 全方位投入学习, 做到一心一意专注于学习, 指导学生从诵读中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思,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审美关注与诵读兴趣, 使学生从中收获语言美感, 提高语感能力, 提高学生的诵读记忆质量等, 更好地从诗歌语言中“得其味, 变成活的语气”。

二、诵读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

首先, 提倡诵读教学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视觉器官、发音器官、听觉器官等生理方面的发育, 而且因为它是一个潜意识下的认识记忆过程, 是一个由量变逐渐积累发展到质变的过程, 由此促进学生心理层面的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

再者, 诵读教学模式旨在逐层落实“音读—情读—醉读”, 让全体学生在看似简单诵读的基础上进行逐层深入的品读, 体会诗人的情感, 唤醒自己的真情, 特别是通过“醉读”, 联系诗人的情感和学生自身的现实情感需要, 让学生陶醉在诗境中, 让其他同学陶醉在诵读学生营造的积极意义的氛围中, 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最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通过诵读母语可以让我们寻找到本民族的精神家园,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可以说,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读、诵读, “披文入情”, 将外显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情感, 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 不仅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感, 还能激活其生活经验, 愉悦其心灵, 使其通过直觉、顿悟、感悟、联想、想象等途径, 快速理解文本, 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诵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 初读诗词, 读韵味

为了提高诵读效益,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 可以听读、范读、领读, 也可以齐读。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画出节奏, 做到停顿正确。如在教授《赤壁赋》时,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 并感觉它的停顿在哪里。这是一个对文本整体感知的环节, 无论学生的理解是对或错, 是深或浅, 是否全面, 都可以暂时搁置, 不做评价, 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理解或许会有失偏颇, 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 进一步去思考。

(二) 想象诵读, 悟诗情

任何文章的解读都不能离开对情感的把握, 有些文章的情感是外露于文字上的, 而有些文章的情感则是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比如《钱塘湖春行》, 在优美的景物描摹中其实蕴藏着作者淡淡的哀愁, 不仅有情感的流露, 更有情感的变化。而《赤壁赋》中, 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的?是单一的还是富有变化的?

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 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 读出作者的神韵, 做到读中入境, 读中悟情。其次要感受诗词形象, 学习文化精髓, 晓之以理朗读之。这样朗读就不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 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 洋溢于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然成诵。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很容易就可以梳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乐—悲—喜。至此, 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把握了作者的情感, 能不能这样认为:我们已经读透了文章?这样设问目的在于告诫学生解读文本不应仅仅停留在文章表层, 更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走向文本深处才是解读的根本。

(三) 醉读, 品味精华

通过赏析, 学生对文本内容特别是作者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而这些或多或少会带给我们一些启迪与思考。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谈谈哪些句子或哪些段落对你产生人生启迪?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深化文本, 在苏轼旷达的胸怀、超然的态度以及不滞于物、无碍于是的襟怀中寻求精神的碰撞与交流, 凸显文本的人文价值。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 专家学者提出诵读教学模式。而为了进一步探讨诵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诗歌中的有效运用, 本文将从对诗歌的诵读模式的基本含义的阐述、诵读教学模式对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诵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冬艳.2年初中语文新课标[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1.

上一篇:作业、教案检查反馈下一篇:如何引导孩子有效的读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