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精选12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展到今天,出现一些让人思考的问题。在大量的反思性成果中,“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师素质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关键”。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关系着中学政治课程本质的体现与功能的实现,关系着中学政治课程改革的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未来
一、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是教师角色意识的综合展现。从整体来看,教师的类角色意识与个人角色意识更多地趋同于群体角色意识,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充分诠释课程主旨、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也要使教育教学活动满足课程、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最终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1.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者
中学政治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肩负着坚持和巩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在课程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就及其他先进的人文社科知识引领中学生的重任。使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成为学生知行的指导、建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准则,这也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引导性职责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当今价值取向多元发展的趋势下,教师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和观念,帮助中学生在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品格,形成自己的观念,树立自己的理想,确立自己的信念。教师必须做到教育过程中主导价值的贯彻落实并尽力实现其教育意义,与此同时表明自己的价值追求。
2.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中学阶段是培养人们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毅的意志的最佳阶段或关键时期。”美国关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政治人格是在人生的早期――青少年时代形成的,成年人的思想意识与政治行为取向是其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政治价值观和认识能力的逻辑结果。进入中学时期后,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速发展,能够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原则进行逻辑推理,对社会的政治角色、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有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以此代替原有的感性认识。因而,教师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的思想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要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思想权利,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面对转型期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中,对其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价值的传达与交换,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使其获得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能力,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3.教师个人职业生命的规划者
角色定位溯源于角色自身经历中的真实体验。强烈的类角色意识、深切的群体关怀都植根于其亲身的职业体验中,使其在丰富而真切的经历中建构出角色定位。因此,在研究对教师个人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时,除了关注社会需求与课程文化外,我们还必须关注教师自身职业历程与体验的影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通过现实而生动的职业历程才得以产生出丰富的教育思想,其职业历程也才能被赋予角色行为的生命力。
二、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角色定位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职业素养上。中学政治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而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学生思想发展特点需要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所强调的正是“知识理性、道德情感和审美判断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应该以此为方向,并且要从实践层面落实这三方面的内容。
1.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与扎实的专业知识
首先,教师要具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学政治教师对课程最高价值的信念。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信仰对教师来说起着课程观的作用,是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需求,是教师对课程已知或未知领域的价值取向,是教师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精神支柱。
其次,要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这不仅是课程教学的要求,更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自身需要。
2.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爱与自我素养的尊重
首先,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与热爱。德育的本质就在于引导人超越自己的个体性。通过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满足中学生现实生存与发展的直接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维护和促进人与人相互关系、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这种角色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本质,是课程实施所努力追求的根本目标,是教师整个角色活动的出发点。
其次,对自我品格与素养的尊重和关切。作为一种教育文化,中学政治教师的品格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教师权威,更应自觉建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教师身份的合法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这种权威性与合法性建立在教师对自我品格与素养的尊重与关怀的基础之上。
3.对课程审美价值的体现与创造
中学政治课程审美价值的意义在于创造教学的最高价值――学生全面与和谐发展的个性。教师通过思想交流中的和谐之美、教学艺术之美和外部形象之美,促进中学生个体的思想发展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个性品质的独立与符合社会需要的和谐,从而使学生在发展中理性对待社会存在的负面问题,避免不良影响,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一、是“重结论的灌输者”还是“重过程的促进者”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重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这种角色下, 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就是“重结论, 轻过程”。所谓重结论, 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而让学生去记诵标准答案。这样得到的知识是难以真正理解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养鸟爱好者从山上捉来三只鸟, 每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它们进行填灌式喂食。三个月后, 第一只鸟日渐消瘦, 原因是填食过多, 难以消化;第二只鸟濒临死亡, 原因是主人的喂食不合它的胃口, 得了神经性厌食症;第三只鸟因为先天基础好, 还算正常, 但放飞山林后不久, 就饥饿而死, 原因是缺乏觅食能力。我们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 其命运与这三只鸟是何等相似:有的学生在教师的过度关照下, 成绩却怎么也难以提高;有的学生得了厌学症, 总是想方设法逃课;确实也有学生成绩很好, 考上了如意的高校, 但当他们走上社会后, 常能听到难以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消息。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 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 掌握规律, 培养情感态度。
如在教政治生活“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时, 有位教师采用如下步骤组织教学:第一步, 提出课题, 将学生分成“合作组”和“冲突组”, 分头搜集中美两国合作和冲突的事例。第二步, 各组对资料进行分析加工, 着眼于分析中美关系的发展背景, 综合比较分析, 探求其内在的根源。第三步, 课堂上“合作组”和“冲突组”陈述两国关系中的大事, 大家讨论中美两国关系情况说明了什么, 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 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第四步, 联系实际运用所学政治原理谈谈这一结论对我们有何启示, 目的是突出国家意识和增强综合国力的主题,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这样的教学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还给了学生, 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抽象的原理, 而且让学生获得了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二、是“独白式的表演者”还是“平等交流的对话者”
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中心, 搞“一言堂”, 唱“独角戏”。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 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 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扮演, 忽视的是学生的反应和参与。试想这样的课堂气氛会怎样?答案只能是沉闷。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呢?受到压制。
教师应该变“独角戏”为“多角戏”, 变“单干户”为“联营户”, 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往过程,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走下讲台, 深入到学生中间, 改变自己的话语方式, 采用平和或幽默的语气和学生可以接受的生活化语言;还要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为师生平等对话提供切入点和创造良好宽松和谐的氛围。
如在教高一经济生活“需求法则”时, 有位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 和学生有如下对话:
师:如果猪肉价格上涨了, 猪肉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置问题情境)
生:猪肉价格上涨了, 猪肉的需求量会减少。 (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 会很快得出结论)
师:你们得出的这句话能作为经济原理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因为这句话太具体, 必须由具体上升到一般才能成为原理。下面我们试着实现这一步的跨越。同学们想想, 这里的猪肉能用一个一般性的词代替吗?
生:食品。
师:上升得还不够, 还相对具体了点。难道汽车、房子、服装就没有我们前面总结的关系吗?
生:用“商品”这个词。
师:正确。请同学们试着把“猪肉价格上涨了, 猪肉的需求量会减少”这句话中的“猪肉”等词换成“商品”这个词。
生:一种商品价格上涨, 则该商品的需求量会下降。
师:说得对。我们好不容易研究出的结论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吗?
学生不置可否。
师:近几年房价涨得厉害, 其需求量下降了吗?不但没有下降, 反而上升了。凡事有例外, 为了表达得全面和准确, 我们还应加上一点, 全句为:一般而言, 一种商品价格上涨, 则该商品需求量会减少, 反之亦然。这就是需求法则。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这一原理回答问题:假如你是某洗发水的推销商, 采取什么方法能提高该洗发水的市场占有率?
生:适当降低其产品价格。
这样组织教学,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由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的科研方法,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是“绝对权威者”还是“平等中的首席”
传统教师角色定位中, 教师把自己视为知识的绝对权威拥有者, 权威就不容挑战, 压制甚至打击学生不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想法。
试问教师真的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吗?否, 信息化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 已不再是从教师这一单一途径了。现在的学生常拥有许多教师根本不懂的知识。
试问这种师生关系平等吗?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种做法有害吗?有害, 它会打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 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 还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和逆反心理。因此, 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者变成学生的朋友, 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开展自主学习, 给学生充分体验的时空, 亮出真实想法, 大胆怀疑, 敢于挑战权威。
如一位教师在教“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不顾社会效益, 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 以荒诞、庸俗的内容, 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 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 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甲:是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这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学生乙:不对, 应该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学生甲对学生乙说:你不对, 我是按教材答的, 教材就是这么说的, 不信你查书。
很多学生都支持甲, 少数学生支持乙, 双方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都把目光转向老师, 等待老师的裁决。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乙的怀疑精神, 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乙说:“在经济生活中, 我听老师分析过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区别。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是通过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济行为以及各阶层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来表现的, 其主观心态大部分是‘有意为之’;而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是通过市场主体经营决策的失误来表现的, 其主观心态是‘无能为力’。题目中的现象显然属不正当经济行为, 其心态属‘有意为之’, 因此引起的原因只能说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而不能说是文化市场的盲目性。”
师生都被他的精彩分析所折服, 教师肯定了他的观点, 说教材也有错的时候, 我们应该像乙同学那样敢于怀疑教材、怀疑权威, 坚持真理, 有时候还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
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放下架子, 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从而达到互相启发, 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教师 角色定位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增强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教学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做出准确的角色定位。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与人生导师两者的高度统一体。
一、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要兴趣广泛、思维敏捷、精通业务、知识渊博,要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地总结和把握教学规律,深入研究相关理论问题,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政治原则、立场和方向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处在思想政治成长期的高中生需要大量精神上的养料,而且他们吸收思想养料的能力非常强,所以保证思想养料质量的重担就落在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身上。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思想政治在理论领域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杂音”“噪音”也时有出现,更有甚者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抨击为“党化教育”,这难免会给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所选著作、名言、作品、人物、事例、事迹等既要生动丰富更要健康向上,还要有充分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要牢记每一环节、每一部分都是围绕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
2.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思想与知识、思想性与知识性是不可分的,思想政治课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知识性,要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味追求趣味性,把吸引力本身当成目的,这样对学生思想发展并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甚至还会有消极作用,从而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知识性的内容不能游离于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思想观点之外,更不能与之发生偏离和矛盾。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感染,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信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就必须熟悉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真理性的统一,教学内容才能准确科学,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教师才能说理透彻、妙趣盎然,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3.做到理论观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启发性、实效性。所以,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有生动的实例、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知识,还要通过启发提问、学习活动、综合探究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全面认识、了解和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
4.全面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整体。教师不能因为在教学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尽情发挥,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却一带而过,也不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属于研究方向之列的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对不属于自己研究方向的却讲得很少。没有对教材作全面深入的掌握,授课内容支离破碎,缺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自然不会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戴。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点,做到广闻博览、日积月累,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还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中学生在成才路上需要教师的引导
处于思想政治成长期的中学生,在吸收思想养料的时候呈现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其价值观念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比如某些西化的政治思想、不科学的经济思想、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等,中学生由于自身辨别是非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欠缺,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少数中学生扭曲甚至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材这一精神食粮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和了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设计好教学方法,及时加以纠正。
2.培养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因此,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师,同时他还是中学生的人生导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新境界,探索新方法,寻找新思路,才能把教材中抽象、深刻而又丰富的理论思想讲活,才能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沿着正确的轨道日益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3.23日第1版.
时间:2006-5-18 来源: 文:申杰 浏览:702次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本页:打 印
摘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心,语文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变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从分数的评判者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6)02—0021—02
教师面对新课改,要转变自身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国际教育大会第35次会议致函各国教育部,建议“帮助教师和未来的教师认识教师的角色转换,并为新的角色及其功能做准备。”“他们是试图发展学生能力与兴趣的教育者和顾问,而不仅仅是信息来源与知识传播者。”“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成为了更活跃的合作者”。①鉴于此,本文拟论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如何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一、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问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发展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转变自己“讲课”为主的教学行为做起。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师灌输得太多,将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术语、概念灌输得多,感悟、体验被忽视。事实上,老师灌过不等于学生学过,学生学过不等于学生学会,学生学会不等于学生会学,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尽量改变“灌输者”的角色,尽量做到: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自己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授些什么呢?不是照搬教参,而是有自己研究的课文的心得体会、感悟和发现;必须有高于学生之处,能为学生开启心窗,要能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所谓“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去运用,换言之,就是教他以规律、方法,授之以“渔”;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必须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加涅说:“有组织的知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才能系统掌握。”教师在讲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记忆,以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网络。
二、从单向的传授者转变为互动的合作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师生之间的“传授”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他的主要作用是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主要任务是收下教师传过来的知识。在新课程的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就是要学会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只是知识传递的关系,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作为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着知识与经验,共同体验着美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再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课堂,而是把课堂看成师生有限生命的交融。当教师以民主的精神,以开放的态度,以合作的方式,以宽松的环境进行课堂管理,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土壤时,“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就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②“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③于是,学生便从与教师的合作中焕发了热情,激起了勇气,寻得了力量,他的漫长人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从呆板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新课程的形势下,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从事研究的道路上接受新理念,继而研究新教学,逐步成长为教学的创造者。
首先,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能。语文教师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具有挑战性的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的真实的火炬,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④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法。对此,教师也在不断地进行审视,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要成为教学的创新者”。
其次,语文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创新,不断积累、总结、提高。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案。这就是一个教学创新的过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的创造性还体现在运用和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激活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利用教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教学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四、从分数的评判者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语文课程的价值观,内涵窄小,标准单一,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表面课程分数而轻内在主体性人格,教师其实只是扮演着最终的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致使学生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
课程改革要注重“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目标,推动教师评价角色转向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并且引导学生不但要求“知”,更要求“法”,不但要求“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无疑,对学生个体独立的自主性学习而言,掌握学习方法显然较之于获得课程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至于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坚定的意志品格,更会赋予学习活动以生命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意义。
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掌握好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多样性和情感性原则。教师应着眼于学习个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并呵护每位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既不忽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智慧与品德上的不足,更要以面向未来的超越性眼力去开发其成长的潜力。教师应以自身的眼力和胸怀来容纳学习个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把课程的学习视作动态的坐标系,善于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尊重不同个体在这个坐标系中独特位置和相对落差,并激励学生在各自的位置上逐渐发展。教师应以心灵呵护心灵,尤其珍视学生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价值意蕴,以激发学生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把新课程各该改革的教学历年真正落实到位,关键是要广大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变革自己,定好自己的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反省自己在传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中的角色、作用,他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什么不同,需要如何改变才能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拟对教师作用的传统理解做一些分析,以求就教于方家。
一、教师是园丁
社会一直歌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知道,园丁的作用是培土施肥,修枝剪叶,而在这过程中园丁是主动的,而园中的花木始终是被动的。园丁有怎样的审美标准,那么他对花木就会做怎样的修枝整形,所以花木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园丁审美情趣的雅俗、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新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它特别强调学生应能独立地、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说:“”因此教师不是园丁,而应是根雕艺术家。对待雕的根必须是因势就形。它本身具有什么形体特征,艺术家的任务就是使它能更好地凸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引导、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使学生能充分地发展他们的个性,更好地成才。有文学天赋的就发展其文学素养,有艺术细胞的就发展其艺术禀赋,擅长理性思维的就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擅长动手的就培养操作实践能力;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人才。
二、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
这一观念把教师的工作职责定位在给学生的是具体的东西,即“一碗水”。也就是教给学生的是“死”的知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只是你的知识大于课本知识就行。这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教给学生的如果仅是“一碗水”,远没有达到社会对一个人才的要求。社会是发展的,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仅有老师教的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在终身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的“水”源源不断的能力。所以教师教给学生的应是一种探求水源、汲取水流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水”就是“活水”就会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教师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第一,“一桶水”有量的局限性。第二,“一桶水”有质的怀疑。如果一桶水长期不动,它就会是“死水”“变质的水”,这样的水交给学生,只会贻害无穷,如果那样,教师岂不就无异于扼杀幼苗的刽子手。话虽然说得重一点,但理确实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始终坚持自我知识的更新、理念的更新,要力争把自己的“一桶水”变为活水、长流水。
三、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
过去为了强调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就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但我以为这还是有局限性的。我以为应该是师傅指指门,入门在自身。严格地讲,师傅是很难把学生引进门的,老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老师教给学生的应是找门、入门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进门的目的,达到进门后能够识宝、取宝的目的,这都应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否则,学生尽管可能会进得门去,但不一定就能真正体味到门内的精彩,不一定能取到其中的精华。
我一直认为教师不应是放牛娃,而应是牧羊人。小时侯放牛时,总要拉着缰绳,走在牛的前面,不然,要吗它不走,要吗它不按你的意图走。以故就常常羡慕牧羊
[1] [2]
作为高校学生的教育者,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师有着其重要职责和特殊使命。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课程改革, 发展现代化教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变得日益重要。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前提, 是推进现代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现代教育质量的原动力。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和根本就是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这将为实现我国振兴民族教育、教育创新、推动教育现代化和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和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 因此, 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容也是根据这些诸多方面的要求而形成的。这些要求渗透于教师的观念系统、能力系统和思维系统, 使教师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在新时期承担了多元化的角色。
大学教师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 教师角色不断调整、丰富。在当代教育呈现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由职前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知识传递型教育向知识创新型教育转变、由共性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 教师角色不仅仅是授业传道者角色, 而且是一个多元化的职业角色, 融传道授业者、学习者、引导者、研究者、设计者、合作者、辅导者于一体。
一、学习者
大学生古话有云“活到老, 学到老”。这句话体现了终身学习活动的悠久历史, 说明终身学习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人都是终身学习者。1994年, 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认为,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在全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背景下, 教师的终身学习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角色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他们应当是学习型社会的引领者、推动者。教师的终身学习意味着他们应与时俱进地实现自己的不断社会化。
思政课教师是学习者——这是思政课发展特点的深刻反映, 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期望。因此,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里, 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知识,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从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师可通过自学或交流等方式, 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
二、引导者
在当代社会中, 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惟一传播者和知识体系的权威呈现者, 不一定要“闻道在先”,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表现为传递知识方面, 更应该表现在激励思考方面。教师将由“教”变为“导”, 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他们获取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 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授人以渔”上, 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给学生以自主和独立学习活动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经常主动思考问题,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动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思维力和观察力, 使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并根据学习要求收集、分析、选择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和修正的能力等。
三、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的基本含义是:“教师有能力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动, 教师有能力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行为。”随着社会教育的改革, 相应的课程与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完善和教学的改革中去。当前, 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政课存在一些弊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修订旧课程或开发新课程。教师要想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就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不但传授专业的课程, 还要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 提高授课水平和能力。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研究者的身份, 才能迎接新课程给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挑战, 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参加者和主动适应者。
四、设计者
现代高校思政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抽象的文本课程, 而是由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个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一种体验课程。思政课教师必须是设计者, 就是要学会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原有知识结构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 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设计, 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材料与现实状况结合起来,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 将原本比较枯燥的思政课转化为内涵丰富、生动活泼, 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一门学科。教师只有成为课程的设计者,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程, 才能将学生的情绪真正的调动起来,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 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五、合作者
教师合作是教师履行其角色的重要方式, 教师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及社会的认可。教师的重要角色是教育合作, 服务于教育活动, 从而实现教育目的。思政课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的地方是强调的方面与专业课相反。思政课是为了改变学生的观念, 更应该强调掌握知识的过程。作为教育的合作者, 教师要协调与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 要主动地寻求学生的教育需求, 根据教育需要, 去发现与挖掘教育资源。这样, 教师工作必定要超越特定时间、空间的约束, 在更大的人群、更广阔的空间中, 广泛地与各种人群、各种社会团体建立关系, 寻找教育资源。不言而喻, 教师是一名合作者。
教师作为合作者, 其职责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某种科学定律、某种规范, 而是让学生面临这些教育资源, 融入教育中去, 理解与接受教育, 从而完善自身。因此在思政教学中, 要强调师生合作关系。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同学生、同事及同其他可能的合作者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的发展。
六、辅导者
我们正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 各种思潮涌入, 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时代突然把社会转变过程中纷繁复杂的、扑朔迷离的矛盾现象呈现在内心极敏感又脆弱、心理结构十分不平衡的大学生面前, 这不仅会造成价值系统混乱, 而且会造成情感的极度苦闷, 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障碍愈加突出。教师是学生的心理教育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这是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的。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还是令人忧虑的, 其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及水平都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能令人满意, 心里有问题的大学生有增多的趋势。因此, 作为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政课教师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发展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心理调试能力, 预防心理障碍, 校正行为偏差等都需要心理咨询师和思政课教师来共同完成, 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的定位, 使我国社会的现代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环境相适应, 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多的社会责任, 对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政课教师有着重要职责和特殊使命。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要求, 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根据现代化教育, 将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为学习者、引导者、研究者、设计者、合作者、辅导者, 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角色
参考文献
[1][3]李香玲, 万艳玲.新时期高校教师角色定位[J].黑龙江教育, 2009.4.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
[4]方世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0:292.
[5]蓝燕.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多重身份[J].鄂州大学学报, 2007.11:14.
关键词:高中政治;互助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定位
作为现阶段日益被教育界重视起来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日臻完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挥者,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得好坏,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准确程度。只有教师找准了自己在互助合作学习课堂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互助合作学
习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一、教师是高中政治互助合作学习小组中的规划者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首先应该是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目标制定的规划者。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指挥者与引导者。在利用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方式进行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具体情况,对互助合作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与规划。而在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进行规划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教学的目标以及对学生进行分组的依据等进行明确,并以此为基础对互助合作学习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情况进行预计,并预先设计好相应的解
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互助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对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作为互助合作学习的规划者,在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自己所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资料进行搜集与查阅,加深学生对价格变动这一课堂教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并且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锻炼他们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教师是高中政治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的亲密伙伴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新课程将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而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互助合作学习
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应该十分注意这一点。教师在互助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就应该是各个互助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的亲密伙伴。教师应该融入学生中间去,努力成为互助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一名成员,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和成长,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加以点拨和指导,而这样一来,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和敏捷、思路更加开阔,从而有效地带动其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
性与互动的全面性,全面促进政治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例如,教师在对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二框的政
治内容《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时,就可以提前将几则与此节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并让学生
对此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随机地加入某一个互助合作学
习小组中参与讨论,并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增强对权利的行使与监督这一框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某高中政治教师对此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法制节目《“罚”要依法》播出后,涉案的5名执法干警受到了违纪处分,为了给其他的执法人员一个警示,当地省委命令此节目要在这个地方连续滚动播出3天,以促进司法的科学与合理性。针对这一事件,该政治教师设计了以下一个互助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①《“罚”要依法》节目在此事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②该法制节目为什么要发挥这样的作用?这一作用是怎样实现的?③除了类似的法制节目,还有什么人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这对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具有怎样的意义?
这则事例紧贴人们的现实生活,而且与教师要讲授的课堂教
学内容极为契合,学生不仅对于这样的讨论十分感兴趣,而且教师参与其中的讨论不仅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而且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给予一
定的指导与帮助,这对于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是十分有价
值的。
三、教师是高中政治互助合作学习最终学习成效的评价者
在我国的一些学校对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模式进行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并不认同这种教学方法,再加上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与习惯的影响,学生的合作与配合程度也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互助合作学习方式水平的发挥以及此种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清自己在互助合作学习中评价者的角色,并需要始终秉持着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对那些出现错误行为的学生及时地进行批评与指导,而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和赞美。通过良好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的作用,提高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政治课教育中的作用的全面发挥,进一步提高我国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作为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之下,教师作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指挥者,应该在利用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努力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而才能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淑颖.二期课改背景下中学生合作素养的培养[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2]齐佩芳.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淑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定位
本文从高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及角色定位两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作为高校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及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重新定位的思考,旨在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献计献策.
作 者:张忍发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650031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G72关键词:高校教师 素质要求 角色定位
——杨 冲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体系中,“师道尊严”是神圣而伟大的。所以几千年来,教师便一直高高在上,指引着他的学生们沿着他所设计的“预定轨道”前进着,绝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与偏差,更不容许“离经叛道”,否则便是“大逆不道”,为世人所不齿。至于学生们是怎样想的,那可不是教师们所思考的范围,更不用说师生间的自由与平等了。结果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几千年如一日”,沉重而缓慢。面对世界的飞速发展,如果不改弦更张,兴利除弊,我们只能被世界拉得越来越远,毫无出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扬长避短,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与创新能力,这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当务之急,非认真思考不可了。
作为当代的教育者,首先要有一种平等意识,要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充分的展示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在培养接班人,而绝不是在造机器,那种以固定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方法是大错特错,毫不可取的。而且,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世界上的风云人物中,有许多人曾经是教师心目中的差等生,甚至是“不可救药”的学生——但正是他们改写了世界的历史,同时也强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我们应努力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大力引导,使他们能够顺利发展,健康成长。其次,我们还要有一种超前意识与发展意识,绝不可拘泥于定势,拘泥于一节课,一个单元,一门学科的小框框内。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必须学会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终生受用。所以,教会一种方法比教会一道题更主要。
第三,要打破学科界限,切不可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知识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各自独立的,那种人为割裂的方法有许多时候并不可取,而且在知识迅猛发展的当代,一点点零零碎碎的知识是毫无用处的。
第四,要放下指挥棒,真正把自己变成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们一道去寻找,探究,发现,在寻找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但不可拔苗助长,更不可浅尝辄止,流于形式。
最后,我们要有大将风度,容许学生对自己说“不”。一方面,我们教师也是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学生敢于说不,说明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这一点难能可贵。更主要的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在人格意义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必须“以理服人”,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切不可把教师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那样只能促成师生间的隔阂与对立,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标的推行是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根据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普通中、小学自2004年起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新生小学一年级、初一、高一统一使用全国统编新课程标准教材,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教材和起点参差不齐的教育现状。
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也是教学过程的被动者。所谓主导者,即:教学课程的进度、内容的深浅、繁简的把握、教学手法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施行、学生吸收消化的程度、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都必须在讲授中有着明显的指向性;所谓被动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主动性强弱、对每个Unite每节课内容的接受和消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等,又各不相同,不是教师所能为力的,教师只能在教学中被动地面对这些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以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力争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基于以上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情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二、情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英语语言教学中“角色” 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和学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在不
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一切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给学生放映纯正口语的电影或者组织外语角,给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情感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教师应重视学生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育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过度阶段,有的学生可能高中后继续深造,对这部分学生,要重点培养其读写能力和应试能力,保证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又有坚实的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从此就走入社会,对这一部分学生则应该侧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应保证他们能使用平实的语句进行外语交谈,同时应该保证他们的读写能够完成日常工作。整体来说,要有个性的有侧重的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和信息的咨询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1)课堂教学活动情感化。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英语学习的不同, 要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及时的帮助,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和英语报纸杂志,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听力和阅读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2)课外教学活动情感化。课外教学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事实上,大学课堂教学时数相当有限,外语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在课外活动中,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英语演讲、听力练习和作文比赛,举办英语晚会,开展英语班会,进行英语戏剧表演,举办外籍教师专题讲座,开办英语角,设立英语广播,举办英语俱乐部,成立英语记者团、艺术团、故事组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得到积极性情感的驱动,更加热爱英语学习。去英语角交谈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锻炼英语口语的好机会。 当他们能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他们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成功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 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在深化教改的热潮中, 要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关键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做出新的角色定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 担负着指引学生正确的人生道路、传授学生知识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大重任。要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 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一个人要是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越多, 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因为:
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帮助。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各种思想文化, 特别是一些外来腐朽的思想文化, 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很大影响, 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 具体表现为缺乏责任感、奋斗精神不足、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目的的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设计好教学方法, 这样, 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 思想政治课教师具有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
首先, 思想政治课教师长期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 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其次,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是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教师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灵活运用教法, 就一定能达到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3. 思想政治课教师具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
思想政治课是青少年学生的必修课,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部多次就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下发文件, 提出明确要求。因此,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既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 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点。
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精通业务, 要根据学科特点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由远及近”。同时, 由于受国际复杂政治气候的影响,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也时有出现, 难免会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传播者, 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教学中要特别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牢记思想政治课的历史使命和宗旨。
其次,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单纯的说教已经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要全面认识和正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 教学中不应回避, 要耐心讲解, 正确引导。只有关注并讲深讲透了热点、难点问题, 学生才会关注和热爱这门学科,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的知识点。思想政治课学科涉及的领域广、知识点多、时效性强, 教师对学科知识要全面掌握, 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选择性地掌握。这样的教师由于其对学科知识没有全面深入掌握, 授课内容零散琐碎, 缺少严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学生自然不会欢迎。因此,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 就必须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点, 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负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
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看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又要不断地探索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1. 要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比过去明显增多, 有的学生因为人际交往问题、学习压力问题、情感问题等原因, 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情节严重的还出现了杀人犯罪和自杀的现象, 如云南的马加爵杀人案就是典型的例子。对此,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充分认识, 在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 要设计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能不断增加师生互信, 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目的。
2.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出现过很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教师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增加人物和事迹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对社会、他人的认同并发自内心将其视为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
【摘要】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有些教师由于对本身角色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过程放有余而收不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莫名其妙地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漫无边际地讨论”,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那么网络教学中教师对自已的角色怎样定位呢?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作用 【正文】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过渡,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利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网络环境(这里指基于web的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学习,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支撑“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无疑,一贯主宰课堂的教师也无法回避网络的冲击,必将接受新的挑战。有些教师由于对本身角色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过程放有余而收不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莫名其妙地研究”、“稀里糊涂地上网”、“漫无边际地讨论”,最后教师还得“匆匆忙忙地补课”。那么网络教学中教师对自已的角色怎样定位呢?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1.知识的导航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文明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部长陈至力讲话中谈到要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海量化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乏污秽、过时信息,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又使人们难以快速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差,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上网后东看看西望望,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不免会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虚度时光。所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习效率却极端低下。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与此,教师就成了茫茫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主题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建成可利用性较高的本地资源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在本地资源区为学生提供与主题学习相关的URL导航链接,学生通过导航链接直接登陆相关网站去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查询、下载相关资料,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导航者,教师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逐步有序地、扶放结合地培养学生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不是为技术学习,而是为能力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基本流程可以这样安排: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学习的起点,选择或真实性的或问题性的或虚拟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在协商会话交流后完成意义的构建。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基于真实问题的抛锚式教学;基于复杂问题的随机进入式教学。学生的协作学习也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既可以协同,也可以竞争、辩论,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地进行网上冲浪",这必将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其次,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一定原则,使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色彩和创造性及生产性,学生能在协商合作之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就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通过课堂的调控组织使学生能够在利用网络创设的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
总之教师作为基于web环境下教学的总设计师,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转变观念,深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3.既是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合作伙伴 1)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然而网络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媒体三者关系的改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化,使教师在课堂上能真正成为学生协作学习的指导者。协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在网络协作教学中,学习者的参与和自主学习是协作过程的中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教师的帮助、指导、辅助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明显的。如何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者,这也是协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
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中,教师首先应组织引导学生个体根据其兴趣或任务分好组,并提出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然后各小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组内协商对话,分配任务,通过一定时间的网络搜索、独立探索后,接下来便可组织基于WEB的专题讨论,讨论中交流信息,有时展开辩论、竞争,有时又结成伙伴,协同一致,有时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形式不一,但都能起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作用。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BBS论坛系统、email电子邮件、聊天室系统、公告板、视频会议系统或网上在线交谈等网络协作学习系统发布言论、参与学生的讨论,或对学生讨论中的观点加以点评、个别化辅导为学生解惑答疑。最后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同时教师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沟通,和谐了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学习的合作伙伴
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完成任务的资源,这些都有了的话,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收路了。这时学生每个人迫不得已都只能选择一条自己的路走。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可以向教师或同路人寻求帮助。而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陪伴着看他走这一段路。但只有当他需要帮助时,才会发现教师就在自已身边不远处。对于学生来说,从出于某种动机的选择到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正是他们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他们走过一段路,也许筋疲力尽,也许头破血流,但回过头再回想这一段路上点点滴滴的收获时,却是一种未经者所不可能有的成就感。在此,教师不再是一名带路人,而是一个同行者,一个合作伙伴。他将出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路上,他倾听他们的话,支持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或者提供一个好的建议,以便学生能更关注到每一个细节,以充实旅程,开阔视野。到了终点,每个人的行囊都是鼓鼓囊囊的,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终点只是一个路标,只是告诉你所在的某个地方,而真正有价值的是他们一路上不断充实的行囊。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以自己的人格魄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培养产生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应体现出这样一种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4.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参与者
若能在探索发现之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则能提高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一堂网络作文赏析课中,首先由教师提出优秀作文的三个标准:有特点、有妙笔、有感情。为学生指明点评的方向。学生接下去便能围绕这三个方面去点评同桌或他人的文章,活动、思维有条理有依据。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评论和修改文章,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化认识。
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未来学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之一。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研究课程本身所具有宽泛的内容也对教师不断提出考验,反思现有传统课堂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将更有利于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和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浅谈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推荐阅读:
中学政治教师培训心得11-03
中学政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9-10
申报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述职报告09-09
如何做好一名中学政治老师06-13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规范07-03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06-13
万州区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10-15
毕业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智力素养10-05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标准”07-09
浅谈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