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共12篇)

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篇1

1、一体化办公室为了及时高效的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在一月份开通了微信工作群,每位质检员把每天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突然出现大堆生活垃圾、居民装修导致大片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问题。第一时间拍照上传,由办公室人员联系保洁公司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清理、清运,缩短垃圾存留时间。

2、春节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召开节前会议,保障春节期间卫生质量。制定工作安排加大检查力度,自管范围由质检员将各乡办存在的问题发布自管群,由助理员与乡办协调春节前集中清理。

3、一月份与托管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对节日期间生活垃圾量增加、冬天焚烧垃圾等问题进行补充。

4、质检员工作进行调整,增加两位巡查人员,一体化范围内的卫生进行每日抽查,与日常质检员相互呼应。

5、多次组织托管公司管理人员与质检员一起联查,在联查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分析、解决,也使得两个托管公司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全体质检员之间也多次组织大联查,对出现的问题都提出不同的看法,加强考核制度的学习。

二、精细化管理:

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篇2

1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目标

滨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目标:2011年底, 实现市城区四环以内环卫一体化全覆盖;2012年底, 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60%;建立“环卫保洁全城覆盖, 垃圾清运全城集中, 垃圾处理全城统一”的工作格局。2013年底, 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100%。

截至2011年底, 市城区四环之内实现了“村收集、环卫部门运输、市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置模式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 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实现彻底改观, 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 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情况

2.1 广泛动员, 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 起草制定《滨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及时召开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大会, 层层签订《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目标责任书》, 各县区签订《工作承诺书》。三是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组织开展群众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2 加强领导, 强化组织协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把其作为全市民心工程紧抓不放, 一是成立滨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 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区分管县区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设在市城管执法局, 专门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督导、检查和协调、指导等工作, 切实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2.3 多方融资, 加大资金投入。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是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行的前提和基础, 资金投入是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市城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工作中, 市、区、办事处三级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市财政三年内每年拿出100万奖励资金, 用于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在保洁人员配备方面, 各村居根据注册人口数, 按每2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了500余人的保洁队伍, 统一服装并配备保洁车辆等必要的保洁辅助工具, 落实保洁人员工资, 制定保洁标准和奖惩制度, 实行一天两扫, 全日保洁, 加强了对村内环境卫生工作的保洁力度。

二是在环卫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 每户门前都放置小垃圾桶, 实行垃圾袋装化、桶装化收集, 每村都硬化垃圾平台, 按照每10~15户设置一个240升垃圾桶, 有条件的村居购买小型电动机扫车, 建设移动式压缩中转站。2011年市城区四环之内195个村居共计建设垃圾平台212处, 配备垃圾桶1732个,

2.4 集中治理, 开展综合整治。

从2011年9月份开始, 市政府在滨城区、滨州经济开发区城区四环之内9个乡镇办事处、195个村居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两区各乡镇办利用三个月的时间,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动用大型机械车辆对辖区范围内垃圾死角、暴露垃圾通过清运、填埋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彻底整治, 共清除垃圾死角、暴露垃圾1200余处, 清理垃圾6400余方, 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5 加强调度, 强化调度督导。

一是领导调度坚强有力。市领导多次召开城乡环卫一体化现场观摩调度会, 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现场观摩学习, 及时总结推广, 对进度缓慢, 力度小、成效差的进行现场调度, 及时督促整改。

二是一体化办公室督导及时有效。联合市政府督察室、市委农办、市妇联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工作进行定期督导检查, 并建立周报和督导单制度, 对城区四环之内9个乡镇办事处、195个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完成及达标情况进行一周检查、一周一排名, 一周一通报, 并在媒体进行公示。

2.6 健全制度, 实施长效管理。

一是建立定期督导通报制度。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对城区各乡镇办、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情况实行一周检查、一排名、一通报, 各乡镇办对辖区村居环境卫生状况实行一天一检查、一排名、一通报,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切实做到了全方位监督。

二是建立各项常规性管理制度。各乡镇办都成立专门环卫管理机构, 制定相应的村居环境卫生保洁标准、保洁员管理规定、垃圾收集容器使用规范等各项常规性管理制度, 并在各村居推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 抓好贯彻落实, 确保了村居内垃圾清扫、收集、清运规范化运作。

三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严格考核奖惩, 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乡镇办分管领导、包村干部以及社区书记、村“两委”年终综合考核范畴, 纳入干部实绩档案, 并与经费、奖金相挂钩, 奖优罚劣。

四是广泛推行“数字环卫”管理模式。在市城区各乡镇办积极推广彭李办事处“数字环卫”先进管理模式, 利用先进科技手段, 加大对村居周边环境卫生状况的监管处罚力度, 切实做到了全时段监控、快速化处理。

五是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制定村规民约, 采取张贴、发放明白纸和广播的方式在村居内广泛宣传, 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养成垃圾入袋、入桶的良好卫生习惯, 逐步改变乱扔乱倒垃圾的陋习, 切实形成“爱护环境卫生, 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六是积极做好结合文章。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与全市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路域综合治理、林水会战有机结合起来, 借力用力, 相互促进, 相互推动, 切实加快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推进速度, 保证了工作质量。

3 存在问题

目前,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有序进行, 成效显而易见。然而, 推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难题和困惑, 尤其体现在垃圾死角问题处理上。

自滨州市正式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 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 尤其是对垃圾死角的清理。2012年3月份至今, 城区共排查出27处垃圾死角。目前, 城区主干道垃圾死角经过整治已见成效, 基本上得到有效清理和监管, 但城中村和市场垃圾死角却一直问题不断。城区主干道垃圾死角经过整治已见成效, 基本上得到有效清理和监管。

3.1 城中村和市场垃圾死角问题。

部分村居环境卫生往往是经过整治后情况好转, 不久再出现反弹, 反弹之后再整治的过程。在最新排查出的27处垃圾死角所在村居表现尤为明显。偷倒乱倒建筑垃圾一直是监管难题, 垃圾多来自周边建筑工地和装修单位, 为图省钱不经过正规渠道清运。这种行为多发生在夜间,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给监管带来诸多的不便。

另外, 生活垃圾死角成因主要还是保洁人员和设备的缺失, 或者数量严重不足。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配备标准, 各村居每200名常住人口配备一名保洁员, 每10-15住户设置一个垃圾桶。事实上, 部分村居未达到这个标准。

3.2 村居执行力差, 资金长期投入不够

个别村居环卫管理制度不严谨, 没有形成有效运转机制, 对保洁员职责监管不够, 可以归结为这些“问题”村居执行力太差。

根据滨州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的调研, 垃圾死角频繁存在的根源问题在于资金的投入, 这方面部分村居积极性明显不高。从排查的27处垃圾死角所在村居来看, 半数以上的村居普遍存在这个弊病。城乡环卫一体化是项长期工程, 一次性投入远远不够。作为村居, 在资金投入上要建立远期规划意识, 保洁设施费用和保洁员工资作为固定投入, 除此之外, 还要做好长期成本投入的预留。

据介绍, 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资金主要以财政拨款、各街道办事处和下属村居自筹资金为主, 财政部门的拨款占大部分。目前情况来看, 政府在环卫清运设备财政支持力度上相对较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应该有稳定的财政拨款做基础, 作为街道办及下属村居也应积极投入。

4 对策

针对农贸市场, 拟再建五座垃圾中转站。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过程中, 滨州市城管执法局也摸索出了不错的路子。针对城区农贸市场内部的垃圾死角顽疾, 去年9月份, 城区小周家市场和南杨市场分别建成移动压缩垃圾中转站。目前, 两座垃圾中转站运转情况良好。两座垃圾中转站主要针对农贸市场内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境况。垃圾中转站优势在于容量大, 密闭性好, 对垃圾可进行压缩, 取代了用垃圾桶装运的机械模式。

移动压缩垃圾中转站有望在城区得到进一步应用, 日前已经敲定了五处作为拟建地点, 其中包括六街市场、高杜市场和王家市场, 另有菜刘市场和康家市场。目前无棣县正拟建16处垃圾中转站, 其中无棣城区拟建3处, 海丰、棣丰街道各建设2处固定式垃圾压缩中转站, 其他乡镇各建1处固定式垃圾压缩中转站。14处垃圾中转站已完成选址工作。

5 结束语

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有效改善滨州市城区城乡环境面貌, 大幅度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质量, 为“黄蓝”两区开发建设, 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 建设“生态滨州、美丽滨州、幸福滨州”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滨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现状, 逐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 结合滨州实际, 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滨州,城乡环卫一体化,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树春, 李海洋.浅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 2007, (3)

第三方治理下的中航环卫一体化 篇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今后将大力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中航环卫积极抓住政府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契机。经过公开招标,中航环卫整体承接运营原来由广东中山市三乡镇环卫所负责清扫、保洁、运输的环卫工作。

诞生:行政体制改革催生中航环卫一体化

中航环卫在全国率先推进环卫一体化改革,通过模式、管理、技术三大创新,有效破解了垃圾围城的问题,创造了“中航模式”。中航环卫以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改变了原有的环卫管理体制,不仅释放了市场活力,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也实现了环卫作业标准化、环卫工作管理职能化和环卫事业发展市场化的行业标准。

环卫市场化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着市场化改革难题,传统环卫作业方式设备落后、队伍不稳定。尽管如此,政府职能部门由于人员编制有限、经费投入不足、市场化改革成本高等掣肘,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对当地的环卫现状调查中,可以一窥我国城乡垃圾处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各村(街道)公共地面的清扫、保洁和垃圾的清运、处理等环卫工作所用的设备和方式落后;二是环卫工人老龄化严重,在三乡镇,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十条村,40岁以下的一个都没有;三是垃圾去向不明,二次污染严重;四是环卫投入不足,各地投入差距较大,最高的村平均每年200万元,最少的则为20多万元;五是日处理垃圾量与实际产生量相差较大。

针对这一现状,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三乡镇政府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号召,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将原来由镇环卫所负责清扫、保洁、运输的环卫工作,经公开招标,交由中航城市环卫有限公司整体承接运营。

中航环卫一体化体现在对垃圾源产生环节进行全方位收集,再到收运分类环节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和自动分拣,而技术处理环节则细分各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垃圾处理过程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发展:中航稳步推进环卫一体化

中航环卫坚持整体有规划、作业有标准、工人有保障的原则推进环卫一体化。中航环卫实施环卫专项规划编制,突出规划引领,结合三乡镇环卫工作的实际情况,聚集专业化人员力量,进行科学、系统的调研摸底,编制出“三乡镇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其中对环卫整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卫作业模式等进行统一规划,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科学、合理,落实到实处。

为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中航环卫斥资配置了全套现代化作业设备,包括:路面养护车、清洗车、洗扫车等各功能专业车辆,改建垃圾压缩站6套,安放垃圾收集桶800个,以机械化、自动化最大限度取代人工,降低了环卫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员意外伤害风险,加快了环境卫生建设步伐。

中航环卫坚持作业有标准,建立标准化作业模式,保证高标准、高质量服务水平。中航环卫制定合理有效的服务模式,创建了7大作业方式,10大服务保障体系,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实现了环卫作业的标准化、程序化,为提高区域道路作业科学管理水平,实现作业流程再造奠定了基础。

“我们制定了人工作业及机械作业技术标准,强化精细化意识,组织技能培训,实施人、机扫和清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作业模式。细化人工、机扫、水洗作业时间和程序,从而达到科学调配车辆资源,最大化发挥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优势。实现人机最优结合,弥补人工定额大,扫保不及时的空白。”中航环卫三乡项目经理刘代福介绍。

工人有保障则是以人为本,建立绩效化、人性化管理体制。如建立环卫作业绩效考评长效机制,打破吃大锅饭的限制。对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实行定人、定岗负责制,将作业时段、范围、数量、质量、工作强度和收入挂钩,调动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保障环卫工人待遇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强跟踪监管和检查验收,保证服务数量和质量。

效果: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自从中航环卫承包三乡镇的环卫工作后,镇里的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环卫作业更高效、管理更细化、人员变得更积极;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降低了环卫作业强度,减少了环卫工意外发生率;由于福利待遇完善,人员流动率也大幅减少了。”三乡镇环卫所所长郑仕忠说。

在三乡镇圩仔公园,中航环卫设立了一个垃圾压缩转运站,每天会将三乡镇的一部分垃圾运到这里,通过高压水平式连体压缩箱将垃圾压缩“打包”,再由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技术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垃圾压缩转运站里,转运车进进出出地把垃圾送进来又运出去时,不少市民在转运站几米之外娱乐,或下棋或聊天。

未来,中航环卫将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增强城市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经验做法 篇4

尽心竭力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乡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经验做法

(年 月 日)

自 月 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我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全乡 个村已全面完成费用征收任务,并同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落实配齐保洁队伍,建立健全各项长效管理机制,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到位

我们充分认识到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次革命,是推动@@加快融入中心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按照县政府 月底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 %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列出了 月底完成任务的 个村(%)作为第一批,其他村为第二批,从而明确了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作为为民造福的一件好事实事来推进落实,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乡级领导包管理区,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乡级领导每天到所包管理区指导面上工作的同时,重点督导落实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同时,对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每天一通报,二天一调度,在调度会议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特别是强化“不让任何工作在我手中落空”的意识,牢固树立“任务完不成誓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保证了各级干部在中心任务面前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气。

二、精心组织,宣传发动到位

月 日,我们召开了各管理区书记、主任,全体机关干部,村民小组长以上村干部 余人参加的全乡城乡环卫一体化动员会议,会上下发了《**乡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与各管理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确定了完成时限。会后,各管理区又制订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召集各村“两委”会干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把政策讲明,说清楚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老百姓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二是以奖带促,政策激励。为激发村“两委”会工作积极性,在宣传发动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在 月底前完成的村,奖励垃圾箱费用的 %,月底前完成的村奖励 %,被列为第二批的村能够在 月底前完成的,享受第一批的奖励政策。我乡列入第二批的 等村,由于我们发动到位,与第一批同时完成了费用征收任务;三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为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我们确定了 个示范村,并针对实际情况,加强对各村的分类指导。对村级基础好,有收入的村引导先行一步,率先完成;对村基础一般的,引导对照先进找差距,扑下身子抓落实,叫响“宁肯掉肉不掉队”的口号。由于因村施策,分类对待,强化了工作针对性,激发了工作积极性,使工作正常顺利全面铺开。月 日,我们组织全体乡级领导、各管理区总支书记对示范村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总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 要求以管理区为单位,组织示范村以外其他剩余村庄到 等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全乡各村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逐渐形成。

三、攻坚破难,工作措施到位

一是开动脑筋,灵活操作。由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费用征收上,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群众最为认可和理解。首先,各管理区在广泛征求群众和村干部意见后,要求各村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将垃圾代运费和垃圾箱费用分解到人头,以每口人 元的标准征收,无论是大村小村和条件好坏,群众易于接受,干部便于操作;其次,村集体有收入的村,不等不靠,由集体支付城乡环卫一体化相应费用;第三,村内有热忠于公益事业的大户,作为做工作的重点对象,因势利导,积极献爱心,出资支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并及时对此善举进行了大张旗鼓地宣传。征收工作开展后,由于多措并举、方法对路,各村工作进展顺利,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是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在当前各项任务较为繁重的情况下,各管理区和村“两委”广大基层干部,充分发扬工作激情和奉献精神,集中精力,靠上盯上,大部分管理区干部协助村里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几天没有回家,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稳步推进垃圾中转站建设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提高乡驻地的环境档次和水平,投资 余万元的工程,即将竣工。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到位

邵庄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制度 篇5

为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打造了全方位、无缝隙的“大环卫”格局,实现了垃圾处理资源化、社会化、产业化、无污染、零废弃的目标,彻底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以及“垃圾围村”问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环保的原则,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镇为主体、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体系,逐步把城乡环境卫生纳入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从根本上改善村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有效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运作模式和实施流程

邵庄镇专门设立环卫处,负责管理辖区内道路、街巷的清扫保洁,并将住户生活垃圾收集到村庄标准化垃圾房或垃 圾桶。由镇城建管理部门负责将村庄标准化垃圾房或垃圾桶内的生活垃圾运到镇区的垃圾中转站。提请市环卫局将压缩后的生活垃圾,用专用生活垃圾压缩箱运输车运到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人员配备与管理使用

1、镇环卫处从现有干部职工中调剂环卫工作人员。村庄按照每50户1人的标准配备保洁员,生活垃圾中转站配备3 名工作人员,由镇规划办统一招聘并管理使用。

2、推进镇村两级保洁队伍建设,成立了镇环卫中队,打造了执法、环卫及道路绿化养护三位一体的城镇管理队伍。全面推行了“门前五包”等多种卫生责任制度,对门前绿化树木和公共设施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进行保护;加大镇容镇貌管理力度,坚决清除乱搭乱建、店外经营等现象,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使用

1、按8000人/台的标准购置小型垃圾运输车,计划配备垃圾车7台,并购置垃圾清扫车一辆,由镇统一管理使用。

2、各村按每200户1个的标准建设垃圾处理处,每村至少建设标准化垃圾处理处1处,由村保洁员管理使用,以便于村内生活垃圾的收集集中。

3、镇政府投资配备垃圾清运车和道路清扫车,做到镇区主干道路垃圾的日产日清。

五、运行费用来源与管理使用

1、各村负责村庄保洁员与生活垃圾收集费用,镇政府予以适当补助。

2、小型垃圾清运车运行费用,由镇政府负责。

3、环卫所经费、工作人员工资,由镇政府负责。

4、垃圾压缩中转站运行费用,由镇政府承担。

5、大型垃圾压缩箱清运车运行费用,申请市财政予以保障。

七、自查考核

镇政府将定期对环卫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全镇部门综合考核,据考核情况实行以奖代补。实行“每周一督查、每月一通报、半年一点评”的“三个一”制度,结合半年一次的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观摩,将环境卫生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树优和保洁人员工资挂钩。同时加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力度,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新格局。考核内容:

1、组织健全(30分)

环卫所运转正常所;村成立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有固定的管理人员,以每50户村民设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保证村内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正常运转。

2、设备齐全(20分)

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进度检查,确保如期投入使用,要做到配套设施齐全。

3、保障经费(25分)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垃圾清运费用及时拨付。

4、垃圾足量(25分)

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必须及时足量集中处理。每月通报各村垃圾清运量,年底总考核。

八、组织领导

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篇6

工 作 情 况 汇 报

中共昌邑市委 昌邑市人民政府

昌邑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3处街道、6处镇,691个村(社区),人口58万。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搞好村容整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加快建设魅力昌邑、幸福昌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卫生洁净生活的新期待,以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昌邑为动力,以促进村容整洁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环卫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有效缓解了农村“垃圾围村”问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乡村文明水平。

一、推进模式创新,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等 1

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持续有效地解决农村环卫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延伸到镇街、村(社区),在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实行委托管理、市场化运作,把镇街和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委托市环卫局全面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链条长、枝节多、重突击、重复作业以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一是配强机构人员。市环卫局与镇街、村(社区)签订托管协议,实行“一杆到底”管理,在各镇街设立环卫所,配备环卫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械、车辆,全面负责所辖镇街驻地及托管村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市环卫局按照每100户村民设一名保洁员负责村内生活垃圾收集、道路保洁,全市共配备农村保洁员1500多名。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按每15—20户村民设置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在全市农村设置垃圾桶1万多个,对生活垃圾实行封闭式收集。在各镇街设立垃圾中转站。在全市配备大中型垃圾清运机械、车辆160多台。三是提高保洁质量。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积极开展农村“三大堆”和沉积垃圾专项清理,不断拓展保洁范围。在市环卫局建立调度指挥平台,实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配备GPS卫 2

星定位系统,对清洁、运输情况实时监控、实时调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环境保洁服务。目前,全市农村环卫托管率达到95%以上,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大环卫格局。

二、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进程 针对传统垃圾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坚持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力度。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市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8亿元建设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主要采用磁选、分选和厌氧分解等技术,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沼气、肥料、再生原油、建筑材料等资源。该处理流程不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提前分类,全封闭、自动化运行,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向“零污染、零废弃、资源化、产业化”转变。该项目2010年11月份开始试运营,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该处理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13项国家专利,山东省科技厅拟于近期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投资2.2亿元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立方米,可生产空心砖、标准砖、二灰碎石等新型环保建材150万立方米,实现粉煤灰、废弃矿砂以及部分城乡拆迁废弃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三、推进机制创新,保障和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一是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市、镇街、村(社区)分级投入。市镇两级财政承担60%以上的环卫托管经费,村级资金筹集主要由村集体出资和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式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家庭及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的环卫托管费由镇级财政承担。二是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镇街“一把手”工程,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列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环卫局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绩突出的镇街,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三是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完善考核管理评价体系,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评比,强化环卫作业和服务监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委托具有一级保洁资质的环卫公司承担环卫保洁,确保专业化、高效率。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村容整洁。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4

不断提高。二是优化了生态环境。结合环境整治,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庭院绿化和绿村绿路工程,完成村镇植树300多万株,绿村绿路600多公里,100多个行政村被授予省和潍坊市级绿化示范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三是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路网、水网、电网和信息网建设步伐加快,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4%。四是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改变了村民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村民环卫意识、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市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0个,潍坊市级文明村镇、社区15个。五是提升了昌邑形象。前段,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参考等各大媒体对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内外100多家单位前来观摩交流,被中国环卫协会评为“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

下步,我们将以全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为动力,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大力度,继续巩固和扩大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快推进卫生洁净进万家,不断提高城乡文明水平。一是在提升环卫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拓宽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面,大力实施“三清”、“四改”、“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灶、改厕、改圈,绿化、硬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深入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和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改善农村环 5

境。二是在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上下功夫。加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大垃圾资源化利用规模,不断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运行机制、责任落实、日常监管、资金保障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加快建设魅力昌邑、幸福昌邑。

2011年4月16日

山东省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简介

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总投资1.08亿元,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该工程2009年开工建设,全部工艺技术、设备由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已申请13项国家专利。2010年11月份开始试运营,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运行状况良好。

该工程通过对生活垃圾进行磁选、破碎、分选、淘洗、厌氧分解、再分选和污泥沉淀等流程处理,生产出沼气、肥料(或燃料),分选出可裂解物(如塑料、化纤)和建筑垃圾、金属等,将生活垃圾全部转化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首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解,有机物经过厌氧分解后,产生沼气和肥料(或燃料)。分解后的垃圾残留物进入分选工艺,经过磁选和浮选分离出建筑垃圾、铁和可裂解物(如塑料、化纤等),塑料、化纤等既可用于生产再生塑料制品,也可通过裂解生产柴油、汽油、碳焦等。

环卫一体化通报 篇7

四月份城乡环卫一体化检查情况通报

4月17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后,大部分街镇迅速召开了动员大会,根据各自实际安排部署工作。4月22日—24日,区督导组分别对各街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了督导。4月24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办公室对各街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本次检查采取暗查方式进行。现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将四月份业务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四月份各街镇重点针对村内垃圾死角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改,并逐步配置垃圾收集车和垃圾收集桶,整体环境卫生水平较上月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各街镇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将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1、 垃圾死角清理不彻底。王舍人东沙河村路边、鑫瑞电子公司西侧已形成垃圾带;郭店虞山渣土场北邻、东方家村(转运站西邻)有大量生活垃圾;唐王镇镇政府驻地龙泉

大街、韩东村村内路两侧以及荷花路沿线两侧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垃圾堆;荷花同华路沿线河道内、兴华路裕华路交叉口处存在大量生活垃圾;港沟燕棚窝村内河道积存大量垃圾;柳埠镇柳埠大桥西侧坑内垃圾成堆;彩石玉龙河道沿线有多处垃圾死角。(垃圾死角照片附后)

2、保洁员在岗率低,普扫率不高。此次检查除鲍山外,其余街镇保洁员在岗率普遍偏低,普扫后未按规定进行垃圾捡拾,尤其是村级保洁员队伍仍不健全,导致村内散落垃圾较多。另外,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唐王韩东村内、绣川云河村内都未见垃圾桶,经询问村民,村内也并未设置保洁员。

3、部分街镇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对于采用市场化体制管理的街镇尚有部分未实现全覆盖,保洁范围和责任主体不明确,从而导致互相推诿、扯皮,形成新的垃圾死角。

二、工作要求

针对此次检查的问题,各街镇应结合自身实际,统筹部署本辖区工作,落实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查缺补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清理垃圾死角。针对以上重点区域的垃圾死角各街镇应迅速组织人员彻底排查清理,对已形成大规模垃圾堆的区域要立即采取措施限期清理。同时,清理后应在适当位置摆放垃圾桶,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倾倒习惯。对容易形成垃圾死角的位置适当增加清运频次,及时清理垃圾桶周边污物,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建立健全村级保洁员队伍。各街镇应尽快根据本辖区人口数量,按每百户居民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村级保洁员队伍。并组织对新招聘的保洁员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作业规范等,并在村内统一设立保洁员责任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

3、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广泛动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每个村内设置宣传标语。并通过给村民发放一封信等方法引导村民支持和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附:1、部分街镇垃圾死角图片

2、历城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四月份检查成绩表

历城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四月份检查成绩表

名次 街镇名称 成绩

1 鲍山街道办事处 98.6

2 董家镇 98

3 西营镇 97.9

4 唐冶街道办事处 97.8

5 荷花路街道办事处 97.5

6 高而办事处 96

7 遥墙街道办事处 95.5

8 锦绣川办事处 94

9 港沟街道办事处 92.2

10 王舍人街道办事处 90.5

11 华山街道办事处 89

12 彩石镇 88.6

13 仲宫镇 87.6

14 郭店街道办事处 86

15 唐王镇 82.5

16 柳埠镇 82

城乡环卫一体化表态发言 篇8

今天我镇隆重召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会议,并安排我单位发言。作为落实此项工作的重要成员,我们城管环卫办将立足于本职工作,积极准备,全力奋战,圆满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做到以下“三个到位”:

一、人员队伍到位。通过多种途径吸纳各种人才:调入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提高队伍管理水平;纳入作风硬气的退伍军人,增强队伍战斗力;招聘勤劳苦干的保洁工人,强化队伍工作职能;打造一支既分工负责,又团结协作的高素质城镇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队伍。

二、工作落实到位。精心组织,详细制定有关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和工作任务;加强宣传,通过召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动员会议及下发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倡议书、公告等宣传文件,提高全镇人民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认识;配套设施,建设夏楼社区垃圾中转站,配齐保洁车辆和工具,在主干道路沿线安装大型垃圾斗,逐步完成全镇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清洁,集中人力物力,对镇驻地、主干线路、各村庄进行大扫除,彻底改善全镇卫生面貌;大力整治,重点治理主干道路沿线乱搭乱建的各类棚厦、“三堆两垛”、残墙断壁,规范集贸市场、“店外店”、出租车市场、垃圾站点等占道经营的商户;加强执法,坚持昼夜巡查,严厉打击各类毁坏、偷盗公共设施及非法建房等违法行为。

三、长效机制到位。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日常化管理,每天进行督导检查,月月量化考核,坚持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以此次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为契机,改革工作机制:对全镇环境卫生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管,并把城镇管理和环卫保洁区域划片分区,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个人,分工负责,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奖惩,提高队员的工作自觉性和责任心。

同志们,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展,我们城管环卫办全体成员,决心以这次议会为契机,严格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加快推进我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创建“美丽张汪”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城管环卫办

城乡环卫一体化广播稿 篇9

广大农民朋友们:

为进一步加大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从去年开始,我镇开展了乡村文明行动提升年活动,今年又开展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并对村内红白事开展“崇俭尚德,移风易俗”活动。近期山东省和德州市都将对农村环境进行电话调查,电话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你们村有没有保洁员?

各村都按每100户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专职保洁员,确保村容村貌整洁。

2、你们村有没有垃圾桶?

去年,镇政府按照每15户一个垃圾桶的标准,为各村配备了垃圾桶,但由于个别村使用保管不善,出现了毁坏丢失现象。这次镇政府又采购了一批新垃圾桶,已全部发放到村,希望大家妥善保管使用。

3、保洁员能否保证村内环境卫生整洁?

现在各村保洁员每天都会对村庄内主要街道、绿化带、公共场所进行保洁,确保日常保洁到位。

4、垃圾能否及时清运?

今年,我镇与乐陵市乐洁公司合作,推行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乐洁公司与管理员和各村保洁员直接对接并配备两台垃圾车,负责各村垃圾清运工作,原则上每个村每周清理2到3次。

5、村里村外有没有乱扔乱堆的垃圾堆?

对于村内的现存垃圾,我们前期已经进行集中整治,或就地掩埋,或集中转运。

6、是否有红白理事会?

按照市里安排,我镇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由为人公道、热心公益的理事会成员,为大家操持红白事。希望大家坚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坚持文明理事。

城乡环卫一体化会议主持词 篇10

为进一步加大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从去年开始,我镇开展了乡村文明行动提升年活动,今年又开展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并对村内红白事开展“崇俭尚德,移风易俗”活动。近期山东省和德州市都将对农村环境进行电话调查,电话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你们村有没有保洁员?

各村都按每100户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专职保洁员,确保村容村貌整洁。

2、你们村有没有垃圾桶?

去年,镇政府按照每15户一个垃圾桶的标准,为各村配备了垃圾桶,但由于个别村使用保管不善,出现了毁坏丢失现象。这次镇政府又采购了一批新垃圾桶,已全部发放到村,希望大家妥善保管使用。

3、保洁员能否保证村内环境卫生整洁?

现在各村保洁员每天都会对村庄内主要街道、绿化带、公共场所进行保洁,确保日常保洁到位。

4、垃圾能否及时清运?

今年,我镇与乐陵市乐洁公司合作,推行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乐洁公司与管理员和各村保洁员直接对接并配备两台垃圾车,负责各村垃圾清运工作,原则上每个村每周清理2到3次。

5、村里村外有没有乱扔乱堆的垃圾堆?

对于村内的现存垃圾,我们前期已经进行集中整治,或就地掩埋,或集中转运。

6、是否有红白理事会?

按照市里安排,我镇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由为人公道、热心公益的理事会成员,为大家操持红白事。希望大家坚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坚持文明理事。

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篇11

2014-10-07 23:04 作者:山东 路宗谏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常磊

分享到:

山东 路宗谏

走进姜楼镇季庄村,看到干净整洁的巷道,摆放整齐的垃圾桶,统一着装的保洁员,各条道路干净整洁,这是该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的一个缩影。

该镇经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后,整个村庄显得整洁干净,环境宜人。“以前村里有又脏又乱,柴草垃圾堆在路边上,现在好了,旮旮旯旯都跟公路上一样干净了。”该村支部书记刘化金感叹道。和刘书记一样,该镇很多村民都亲眼见证了农村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广泛宣传发动,激发各村积极性

自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以后,姜楼镇迅速行动,将该项工作列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包村干部会议,对辖区内118个村的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于秀军告诉笔者,“只有充分发挥全村老百姓,让老百姓认识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让村民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才会打赢这场攻坚战。”为此,该镇宣传办为各村录制了宣传音响材料,广泛运用宣传车、村内大喇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出动宣传车50余台次,发放明白纸28000余份,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

开展清洁行动 消除“脏乱差”

“由于俺村靠近工贸园区,而且还有集贸市场,以前村里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垃圾围村围沟到处撒”,该镇姜家村村委会主任姜连尧如是说。

为改变这一状况,姜家村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调用挖土机、铲车、垃圾清扫队,对村内集贸市场、工业园区等容易产生垃圾死角的地方进行彻底清理,清扫垃圾死角100余处。先后组织出动清扫人员200余人次,清运车辆150车次,挖土机、铲车20余台套,清理各类垃圾350余方。彻底整治了多年来影响村内环境卫生的“三大堆”和卫生死角,村内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加大投入,村庄环卫保洁全覆盖

天刚蒙蒙亮,姜楼镇西郭村的保洁员常连成就已经穿上新配备的保洁服,骑车环卫三轮车,来到所负责的区域打扫卫生,一会儿镇上的垃圾清运车也来收集清运这些垃圾。和常连成一样,姜楼镇128名农村保洁员已全部上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姜楼镇的农村环卫一体化工作便有了质的飞跃。为逐步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该镇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投入30万元加强环卫设施建设。计划在老城镇园区建设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一处,建成后承担姜楼镇辖区及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转运。此外,成立姜楼镇环卫保洁集团分公司,按照15—30户1个垃圾桶的要求配置收集设施,购置大型垃圾清运车2辆,环卫三轮车120余辆,垃圾桶540余个,现已分配到各村投入使用。同时积极落实奖补政策,对按期完成环卫整治任务的村,人口300人以下村奖励500元,人口300人以上村奖励1000元。

建章立制 实现长效化规范管理

今年下半年以来,姜楼镇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突破口,以打造“生态、美丽、幸福、和谐、活力”新姜楼为目标,探索建立了“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结合姜楼镇实际,制定出台了《姜楼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办法》、《保洁作业考核评分细则》等规章制度。实行镇、办事处、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处理。健全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体系,提高了全镇环境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

环卫一体化工作总结 篇12

省委、省政府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我县积极响应上级决策部署,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健全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对照新时代广大农民群众对设施完善、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新要求、新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近期,我县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对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等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

我县专门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副组长,乡镇(街道)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组织、协调、督导等工作,定期组织观摩评比。各乡镇成立环卫所,由熟悉业务的副科级干部任专职所长,配备3—5名内勤人员和巡查人员,具体负责协调辖区内保洁工作,同时监督考核保洁公司。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

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细则》、《第三方测评结果的运用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各乡镇(街道)相应制定了对保洁公司的考核办法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全县上下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机制,保持定力,持之以恒,抓紧抓实,早日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为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常态长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基层基础。

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为每个乡镇建设了1处垃圾中转站,配备了1辆封闭式运输车,每个行政村配备了1辆自卸式机动三轮车,每个自然村配备了1-2辆人力保洁车、2-3个勾臂式垃圾箱或垃圾池,每500人配备了1名保洁员,定时间、定区域、定任务、定标准、定报酬,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四级管理模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把它摆上重要位置,作出全面规划,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二)加大投入,环卫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xx年以来,区建设分局认真编制、组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截止2007年底,共建成垃圾中转站36座,其中压缩型2座,标准型12座,简易型22座,沤肥中转场13座,垃圾焚烧炉14座,垃圾处理点131座,固定垃圾收集房1323座,基本实现全区环卫设施全覆盖,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70%以上的总体目标。

2、城乡统筹,环卫长效管理扎实推进。进建立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街道)管理、区处理”的环卫整治格局,对社区、农村全面开展环卫保洁和管理,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并投入600余辆环卫保洁车到农村基层,落实了保洁员和清运员及工作经费,去年在实现216个重点村庄长效管理的基础上,今年将力争实现全区长效管理全覆盖。7月份,全区社区和城中村环卫保洁、清运已全面推向市场,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环卫服务企业,由清扫保洁公司统一实施环卫作业,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点多面广,环卫工作动态管理要求高,任务重。视察组走访的上述各村庄及居民区内街道、沟渠等面上卫生保洁情况都较好,但城乡结合部、村与村邻接地带以及河道池塘、毁弃建筑无人居住区域等依然存在垃圾多、环境差、整治不明显的状况,农村整体保洁质量较低,各村庄环卫管理水平不平衡。主要问题及原因是:

1、环卫设施建设布局不够合理,选址不够妥当。垃圾中转站、处理点及垃圾收集房大部分离村庄较远,村民使用不便,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环卫设施选建地点不理想,不少垃圾箱、中转站、垃圾集中房和焚烧炉建在公路沿线,影响行车视线,有碍景观,少数的投资大,修建标准高,群众反映象“小别墅”。

2、环卫保洁经费和人员不足,缺乏统一的保洁标准。“乡镇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村民集一点”的村庄环卫管理资金筹措,由于大部分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集资又有一定的难度,开展环卫保洁工作只能依靠有限的政府补助。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将区政府按人均8元/年下发到村,人均克扣2元,仅下发人均年补助费6元。全区没有制定统一的环卫保洁标准,保洁人员不足,保洁时间不够,保洁范围受限,管理覆盖面不广,保洁水平较低,垃圾清扫不彻底,有的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3、乡镇、村重视不够,村民环卫意识淡薄。农村环卫工作还没有真正引起乡镇、村的重视,也没有列入当前的工作考核内容,一般都只是应付农村整治阶段性的工作,或充当配角,村双委工作被动,而作为受益主体的村民更是忽视环卫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多数村民环卫观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习惯较差,不讲卫生,实行一日一扫或两日一扫仍难以保洁,有效落实环卫保洁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有差距,村庄环卫面貌难以得到全面有效改观。

三、意见和建议

视察组认为,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使用塑料等各类生活、建筑污染材料,其废弃物已成为主要有害垃圾,农村环卫未能与城市环卫同步,已多年没有进行过一次全民参与、彻底清除的卫生大扫除活动,城乡环卫统筹运作近年刚起步,城乡环卫一体化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净化农村,美化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才能建设“生态莲都”。

1、加快建设步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环卫建设资源。

尽管基本实现了全区环卫设施全覆盖,但主要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以居住区为重点,在整体服务范围内,配置密度较低,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在财政困难、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应切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好《丽水市区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和全区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与管理,合理配置、调整中转站、处理点、收集房等环卫设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覆盖密度,优化服务功能,提高处理效益。要以实用、美观、与自然协调为原则,精心设计环卫设施,提高建设质量,防止因设施质差和建设不当给环境带来新污染。改善居住和生态环境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卫设施的作用,垃圾房、中转站和焚烧炉要全部利用,绝不能闲置。凡闲置不用的,要追究责任。要细致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尽快落实规划选址和调整,制定和落实好设施管理、维护,确保环卫设施正常、高效运行。

2、强化城乡统筹,创新一体化机制,提高环卫工作水平。

刚出台的《莲都区社区和城中村环卫市场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自7月起对22个社区和29个城中村保洁区域全面实行市场化管理,这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最新措施。社区和城中村统筹,可有效解决城区“三把扫帚”各自为战,导致服务不到位,存在失管空间等问题。在加强城区环卫力量的同时,应加强城市和乡村统筹,增强辐射功能,扩大乡村服务范围。协调市区关系,克服环卫工作多头管理造成的矛盾和不利因素,促成“三位一体”,力量互补,资源共享,上下联动,横向互助,努力将“三把扫帚逐渐变成二把、一把,最终形成一个部门管理、一把扫帚服务”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格局。要逐步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益事业,首先考虑环卫经费预算,建设环卫管理队伍,提高保洁人员的待遇,规范、合理使用环卫经费,有条件的村庄应从集体经济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环卫工作经常性经费,切实落实“乡镇补一点、村民集一点”的资金筹措模式,确保经费落实到位。要制定统一的环卫保洁标准,提高示范村、整治村的质量标准,提高城中村的动态保洁标准,逐步增加乡村重点区域的日清扫次数,扩大保洁范围,提高突击性环卫作业能力。进一步推进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环卫工作整体水平,实现全区环卫长效管理全覆盖。

3、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环卫整治科学化、常态化。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目的是建设生态莲都,为城乡居民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各地务必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环卫整治更趋科学化、常态化。目前,莲都区垃圾中转站有36座,日常有大量的农村垃圾运至城区填埋场,以致城区污染源扩大,且耗费人力和财力。实行垃圾分类科学处理,有利于节能环保、节省费用。建议对农村的生活垃圾,由农户自行分类,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变为“有机肥”,将建筑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就地就近选择山岙填埋。想方设法使农村垃圾尽量“少入城”,既可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难,又能新增土地。

4、增强环卫意识,广泛发动、齐心合力建设生态文明新莲都。

上一篇:组建应急救援队伍下一篇:在全市拆迁整治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