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姑娘的花衣裳作文

2025-03-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姑娘的花衣裳作文(推荐8篇)

春姑娘的花衣裳作文 篇1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花衣裳,赶走了北风呼呼的冬天,来到了我们身边。

瞧,春姑娘的花衣裳真美啊!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簇拥在一起,织成了她那华丽的短衫;一簇簇黄澄澄的油菜花染黄了她那随风舞动的衣袖;一朵朵雪白的.梨花仿佛给她的衣摆添上了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一串串迎春花给她系上金色的腰带;一片片玉兰花的花瓣拼成了她的裙摆;嫩绿的小草和柳枝编成了她那双高贵的高跟鞋。

柔和的春风吹来,春姑娘甩动着飘逸的长发,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不仅看到了她美丽的面容,听到了她清脆的歌声,闻到了她身上那淡雅的芳香,还摸到了她跳动的脉搏……

动物的花衣裳教案 篇2

1、学会观察、比较、欣想象的学习方法。

2、运用点、线、色块绘出精致的花纹图案动物的花衣裳和丰富的色彩。

教学重点:

1、能运用点、线、色块大胆绘出动物的花纹;

2、对比色、邻近色的运用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独特的花纹图案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过程:

一、一看、猜一猜、说一说

1、一看:出示动物局部,注意观察动物的花纹和色彩美。

2、猜一猜:这些纹样属于哪种动物的花衣裳?猜出动物的名称。

3、说一说:动物的花衣裳有什么作用?

二、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

1、看一看:动物身上的花衣裳有哪些花纹图案?色彩是怎样搭配的?

2、议一议:为什么有些什么动物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这么相似,有的还会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3、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三、玩一玩、画一画、评一评

1、玩一玩:创设动物界时装表演的情景,激发想象创作。

2、画一画:先画出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再给它添上合适的花纹、色彩。

3、评一评:自评和他评。

四、教学评价

1、可从知识技能方面设计:

我学会了辨别( );

我能观察发现( );

我能画出( )种花纹;

2、可从学习过程设计:

我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啊( );

我能自己查找资料,知道( ) ;

3、情感、态度方面设计:

我喜欢( );

我学会关注大自然的( )。

《瓢虫的花衣裳》优秀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前面学习了半圆形的造型,本节课引导同学通过画、做瓢虫的花衣裳来接触半圆形的造型。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用自身发明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

2、引导同学表示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和各种资料

同学: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启发同学谈谈自身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

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同学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示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同学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同学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示瓢虫。

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示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安排同学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资料。

第二节

活动一:

引导同学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资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同学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

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

活动二:

请同学自身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同学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同学,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示出来。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用自身发明出来的`制作方法做瓢虫。

2、是否表示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札记:

瓢虫的花衣裳教学设计(通用) 篇4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瓢虫的花衣裳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瓢虫的花衣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领会瓢虫的特点,能运用各种方法制作瓢虫并装饰。

教学重点:

制作各式各样的瓢虫,用艳丽的色彩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

运用材料,以各种方法制作2—3种瓢虫。

课前准备:

剪刀、胶水、彩色纸、彩色笔、瓶盖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瓢虫的幼虫引入瓢虫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不过我们要先来看看它小时候的模样、(课件展示瓢虫幼虫)

2、虽然它现在还不是很漂亮,但是不要着急,我们接着看,当它再长大一点,就会变成一个蛹、(课件展示瓢虫蛹)

3、再过不久它就会羽化,变成现在这个模样、(课件展示羽化)现在你能猜出这位朋友是谁了吗?但它刚羽化完的时候颜色比较淡、4、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变成现在的模样、(课件展示)对了,它就是大家都认识的七星瓢虫、二、认识各种瓢虫

七星瓢虫穿戴白底,黑色圆点花纹的衣裳,在紫色的花丛中看起来格外漂亮,它告诉我,为了今天与同学们认识的时候更热烈,它还带来了几位朋友,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位朋友是什么样的?(课件展示其它种类的瓢虫)

1、第一位朋友叫做赤星瓢虫,“赤”可以代表白色,这位朋友在它黑色的衣服上加了两颗大大的白点,真是无愧于“赤星”这个名字,多稀奇的衣裳啊!

2、这位叫做橙瓢虫,一看就知道是果为衣裳是全橙色的,看来这位朋友一定很热情很活泼、3、下一位朋友叫做白班褐瓢虫,它穿戴一件白褐色的衣裳,上面还有很多椭圆和长条的白色斑纹,装饰得满身都是,只留下了两只黑眸子,真是可爱、4、瞧这位,白色的条纹在白衣裳显得稀奇突出,也果此得了一个白条瓢虫的名字、5、这位大十三星瓢虫,不消说,你们也知道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一起来数数看是不是十三颗星、6、它叫做龟纹瓢虫,你看它身上的斑纹是不是有点像乌龟身上的斑纹、7、这只瓢虫看起来不怎么好看,它还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咬人猫黑斑瓢虫,可别以为它咬人,其实是果为它最喜欢待在一种叫咬人猫的植物上、8、这只三色瓢虫的名字很简单,就是果为它身上的斑纹有三种颜色,而一做成一只般的瓢虫身上只有两种颜色、9、这位小白瓢虫满身通白,还毛茸茸的,看起来小巧可爱、三、制作方法阐发

1、还有好多位朋友,就不一一介绍了,认识了这么多位朋友,看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花衣裳,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位瓢虫的衣裳吗?

2、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只瓢虫的花衣裳吗?(出示典范榜样作品)老师以为这只瓢虫的花衣裳最好看,或许它没有刚才这几位瓢虫朋友漂亮,但它是老师自己设计的,老师还为它起了个名字叫满天星、(引导学生观测制作的瓢虫)。

3、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做出来的吗?先给你们一点提示,(示范做立体圆形的剪法,学生跟着做),试试看,谁最先把它做成立体圆形、(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制作方法)

4、现在,它还差头和脚,我们来比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为它加上头和脚,把它变成一只瓢虫的形状。

四、学生实践

其实,今天老师是来请同学们帮忙的,我们这几位瓢虫朋友稀奇爱美,他们想请老师给他们设计漂亮的花衣裳,老师给它们设计了一

件,可它们觉得不够,所以老师想到,我们班上的同学心灵手巧,一定能为瓢虫设计出漂亮的花衣裳,同学们愿意帮老师吗?那么请同学们用彩色纸和彩色笔为你手上的瓢虫设计一件漂亮的花衣裳吧!(出示课题,请学生动手制作)(辅导,请学生为自己设计的瓢虫的花衣裳起名字)

五、展示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介绍作品和自己起的名字,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2、小结:今天同学们用自己的小巧手为瓢虫设计了一件件漂亮的花衣裳,在生活中,大自然也用她的小巧手设计了瑰丽的地球,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爱护大自然,哪怕是一只小小的瓢虫,用我们的巧手让世界变得更加瑰丽、3、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位嘉宾(出示用鹅卵石画成的瓢虫),它要告诉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制作瓢虫,同学们回家以后可以测验考试一下,看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制作瓢虫、

瓢虫的花衣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习惯。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几种方法来表现瓢虫。

教学重点:

瓢虫的结构

教学难点:

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瓢虫衣裳图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题导入:

1、讲述一个七星瓢虫的故事(录像),老师有一个瓢虫的故事,大家要认真听、认真看并回答问题:

(1)瓢虫有什么特点。

生答略

师小结:富有光泽,有斑点,且左右对称,色彩也很丰富,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

(2)瓢虫有几部分组成。

生答略

(3)瓢虫有什么本领。

生答略

师小结:原来我们熟悉的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那同学们要不要爱护它们呀?

2、师总结:瓢虫也像同学们喜欢穿上漂亮的衣裳。瓢虫也有自己美丽的花衣裳。

引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三、新课教授(发展阶段)

1、瓢虫的种类。

瓢虫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种左右,大部分是益虫。

农民伯伯喜欢叫它们“花大姐”,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答:略。

2、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瓢虫有几个部分组成,说一说,都有哪些漂亮的衣裳。

主要有:

身体:呈半球状,翅膀为半圆形、上面还布满花点。飞行时,翅膀展开为半圆;休息时,俩翅膀合成一圆形。

头部:基本为半圆形,头上有一对触角。

脚:有三对

3、(拓展想象)你们想瓢虫可以有哪些漂亮衣裳呢?

小组讨论:除了花纹,颜色对比也要强,指瓢虫背上与花纹的色彩对比。

如:

4、看书上使用了哪些材料,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交流的?

(学生讨论)答:略

师小结:有的用绘画形式、还有的使用橡皮泥、彩色纸等制作美丽的瓢虫。

5、同学们想怎么打扮瓢虫呢?

学生1:我想为瓢虫画上美丽的花衣裳,用绘画来表现

学生2:我想把美丽的飘虫做出来,用橡皮泥或彩色纸等来制作

学生3:我想自己变成美丽的瓢虫,穿上漂亮的花衣裳

四、分组活动(学生实践活动)

1、活动开始:(学生自由组合分成5个大组)二组为绘画、二组为手工制作、一组为化妆瓢虫

2、师建议可以个人创作,鼓励集体创作。

3、学生实践活动开始,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五、展示成果(每小组推荐若干名同学)

1、绘画:说一说你们设计了多少种瓢虫的花衣裳。

2、制作:都给瓢虫做了多少花衣裳。

3、化妆:展示瓢虫的花衣裳,表演(童乐声起)把瓢虫的花衣裳穿在自己的身上翩翩起舞。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七、课题拓展

欣赏蝴蝶标本

师小结: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植物身上都有漂亮的图案。只要小朋友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自然界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

瓢虫的花衣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能够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制作瓢虫。

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瓢虫的资料和实物,收集半球形(或接近半圆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糨糊、金属丝、笔等工具材料。

2、老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在人行道旁的绿篱丛中,房前屋后的庭园植物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身披盔甲,色泽鲜艳,斑纹多彩,体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虫,它就是瓢虫,俗称“花大姐”。瓢虫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蚜虫、蚧壳虫等小型昆虫,是植物忠诚的铁甲卫土。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美国加洲的柑桔树上,长满了吹绵介壳虫,几乎毁 灭了全部桔园,用药去杀也不解决问题。后来他们想到澳洲的吹绵介壳虫为什么就不能造成灾害?在1886年通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有一种专门吃这种介壳虫的瓢虫。全世界已记录的瓢虫有5000多种,其中五分之四都是肉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种害虫,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和小型节肢动物等都是它的口中食。中国已记载650多种,目前我国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已取得显著效果。

三、新授

小朋友们知道大都数的瓢虫都是益虫,观察一下瓢虫的外形,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富有光泽、有斑点、左右对称

瓢虫很美丽,想一想你准备如何表现?(为了让瓢虫更漂亮,上色时可以用对比色)

欣赏范作

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你猜想是怎么做的?

拼贴、绘画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只瓢虫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

瓢虫的花衣裳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前面学习了半圆形的造型,本节课引导同学通过画、做瓢虫的花衣裳来接触半圆形的造型。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同学用自身发明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

2、引导同学表示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和各种资料

同学: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

活动的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启发同学谈谈自身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

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同学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示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同学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同学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示瓢虫。

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示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安排同学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资料。

第二节

活动一:

引导同学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资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同学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

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

活动二:

请同学自身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同学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同学,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示出来。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用自身发明出来的制作方法做瓢虫。

2、是否表示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瓢虫的花衣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通过对观察瓢虫和废旧材料的.利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3、通过观察、分析、尝试、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瓢虫基本特征,学会2-3种制作瓢虫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瓢虫资料、半圆形物品(例如:瓶盖、半个乒乓球等)、好看的纸(如:彩纸、糖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棒、透明胶等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课件、瓢虫图片、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每组一张方形吹塑纸、剪刀、胶棒等

引导阶段

1、小组汇报资料的搜集情况;

2、欣赏瓢虫图片,感受外形及色彩的美;

3、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欣赏感知

1、出示教师范作,分组欣赏:老师使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做出来的?

2、欣赏分析,猜一猜:书上的作品使用什么材料,是怎样做的?

3、小组交流:怎样用自己手里的材料做成一只漂亮的小瓢虫?

(通过欣赏教师作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达对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以及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探究尝试

1、尝试练习: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只小瓢虫。

2、介绍方法:邀请有创意的小组把新方法介绍给全班的同学。

3、教师演示:折纸法、团纸法。

(探究尝试制作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创新实践

1、提出创作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在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多做几只小瓢虫。

(2)动作快的小组,可以为小瓢虫布置一个漂亮的家。

2、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以宽松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引导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结果,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展示评价

1、以“穿花衣裳的小瓢虫”作品展来展示各组学生作品,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自由评价:你觉得哪个组的作品最漂亮?把你的想法对老师或同学说一说。

3、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4、结束语: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做出那么漂亮的小瓢虫,和小瓢虫成为了好朋友,你们高兴吗?老师真是太喜欢同学们的作品了,要是今后我们能把更多的废旧材料搜集起来,做成工艺品,既美化了环境,又装饰了生活,那不就更好了吗?

春姑娘的花衣裳作文 篇5

《瓢虫的花衣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八课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瓢虫的花衣裳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通过对观察瓢虫和废旧材料的利用,瓢虫的花衣裳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

3、通过观察瓢虫的花衣裳、分析、尝试、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瓢虫基本特征,学会2-3种制作瓢虫的方法。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瓢虫资料、半圆形物品(例如:瓶盖、半个乒乓球等)、好看的纸(如:彩纸、糖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棒、透明胶等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瓢虫图片、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每组一张方形吹塑纸、剪刀、胶棒等瓢虫的花衣裳引导阶段

1、小组汇报资料的搜集情况;

2、欣赏瓢虫图片,感受外形及色彩的美;

3、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板书课题。欣赏感知

1、出示教师范作,分组欣赏:老师使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做出来的?

2、欣赏分析,猜一猜:书上的作品使用什么材料,是怎样做的?

3、小组交流:怎样用自己手里的材料做成一只漂亮的小瓢虫?(通过欣赏教师作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达对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以及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探究尝试

1、尝试练习: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只小瓢虫瓢虫的花衣裳。

2、介绍方法:邀请有创意的小组把新方法介绍给全班的同学。

3、教师演示:折纸法、团纸法。(探究尝试制作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瓢虫的花衣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实践

1、提出创作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在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多做几只小瓢虫。(2)动作快的小组,可以为小瓢虫布置一个漂亮的家。

2、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以宽松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引导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结果,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展示评价

1、以“穿花衣裳的小瓢虫”作品展来展示各组学生作品,瓢虫的花衣裳共同欣赏。

2、引导学生自由评价:你觉得哪个组的作品最漂亮?把你的想法对老师或同学说一说。

3、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大班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6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2、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评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活动准备:

《月亮姑娘做衣装》故事视频、PPT课件。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弯弯像只船,有时圆圆像个盘子,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播放故事视频,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这个故事题目是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最后怎么样了?

3、教师运用课件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讲述第一段,提问:

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

讲述第二段和第三段,提问:

(1)裁缝师傅给月亮做了几次衣袭?

(2)月亮姑娘一开始像什么,第二次又像什么,第三次又像什么。

最后变成什么?

(3)月亮姑娘为什么几次都没做成衣裳?

4、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晚上回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大班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觉得有三个特色:

1.激发兴趣。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用猜想、认识、理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2.提升能力。在想象讲述中体现个别差异性的间题,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简单讲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较详细讲述,他们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进行了提升。

3.经验重构。这是一个老教材上的童话故事,进行重构后,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给与孩子更多关于科学方面的信息。

第一环节,我采用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第二环节,我运用了视听结合法、归纳法。教师先进行设问,为幼儿听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让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结合的积极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儿注意力,让幼儿饶有兴致得观石故事。

第三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是为了幼儿更深刻理解和体会故事的内涵,教师运用了图片演示法、讲述法、迫问法、提升法,让幼儿再次听故事后,逐一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中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7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做衣裳)

活动反思:

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幼儿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师又根据有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幼儿从中明白:“世上的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这一科学道理。

延伸活动,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中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相关文章:

1.月亮姐姐做衣裳教案

2.中班语言活动月亮教案

3.中班语言教案月亮

4.月亮姑娘做衣裳睡前故事

5.月亮姑娘做衣裳小学生作文

6.月亮姑娘做衣裳课文内容

7.中班《家》语言活动教案

8.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春姑娘的花衣裳作文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裁缝”、“姑娘”、“说”、“胖”。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自制月亮变化图;故事录音;生字卡。

教学课时:

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谜语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小朋友们玩过猜谜语的游戏吗?

生答……师:请认真听题,比一比谁的小脑袋最聪明--“有时圆圆像个盘,有时弯弯像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猜一猜是什么啊?

点名提问……师:真聪明,被你们猜到了,谜底就是“月亮”。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月亮的故事。

2、谈话揭题,整体感知师:月亮啊,虽然在夜晚才会出来,但是呢她是个非常爱美的姑娘,她特别喜欢穿新衣裳,小朋友们是不是跟月亮姑娘一样喜欢穿新衣裳啊?

生答……师:这节课呢,我们就陪着月亮姑娘一起去做新衣裳,好不好?

生答……板书课题:月亮姑娘做衣裳(其中“姑娘”可以重点突出,读三遍)师:月亮姑娘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则小故事吧!

【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完全部故事】

师:故事美不美啊?

生答……师:听完这么美的故事,谁能来告诉老师月亮姑娘是怎么做新衣裳的呢?

点名提问……师:看来小朋友们听的很认真啊!都知道月亮姑娘找到了裁缝来做新衣裳。那,裁缝是做什么的呢?你们有没有见过裁缝啊?

点名提问……师:(总结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裁缝就是做衣服的人,对不对?

生答……3、分段欣赏故事师:那月亮姑娘的新衣裳做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怎么讲的,好不好?

生答……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34页,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一页的小故事,读的时候,你们的小手指不许偷懒,要逐字逐字的指着读,跟上节奏,能做到吗?

生答……【及时强调坐姿、指读的姿势,组织课堂教学;师领读两遍】

师:故事的前半部分读完了。谁能告诉老师,裁缝和月亮姑娘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

点名提问……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老师应及时强调初三、初五、初十这几个时间点,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部分的故事内容。

师:哎呀,裁缝真是太粗心大意了,月亮姑娘初五那天没能穿上新衣裳。所以裁缝连忙说,他说了什么呀?

生答……师:裁缝连忙说:“是我量错了,我重新给你做一件。”“连忙”是什么意思啊?点名提问……师:对呀,裁缝觉得是自己的错,赶紧、马上向自己的顾客解释,不想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顾客不高兴,对不对?

生答……】

师:接下来,老师觉得裁缝一定会吸取教训,第二次做衣服的时候,肯定不会出差错了,月亮姑娘就能穿上新衣裳了,是这样吗?

生答……师:这次的试穿和第一次的结果一样,月亮姑娘的新衣裳还是穿不进去。这一次裁缝又是怎么说的呀?

点名提问……师:对,裁缝又重新给月亮姑娘做了一件。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了,你们认为这次做的衣裳,月亮姑娘再来试穿会成功吗?

生答……师:后半部分呀,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看看小朋友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好吧?

生答……4、结合图文,教学生字师:故事欣赏就到这了,小朋友们把这一部分红色的字宝宝,用铅笔圈出来。师出示“裁缝”“姑娘”“说”生字卡,反复认读三到六遍,视学生情况而定。

【释意:“裁缝”做衣服的人。

师:大家看看裁缝旁边的小图,这里画的裁缝拿着什么呀?

生答……师:以前想穿新衣服,就得先去买块布,找到会做衣服的人,做衣服的人呢,根据量的尺寸,把布裁剪好,然后再用针线缝好、熨烫,这样,一件新衣服就做好了。所以啊,裁缝也就因他的工作程序而得名了,先裁后缝。

“姑娘”对女孩的一种称呼。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解说。可以找学生组词。】

5、课堂小结及家庭作业师:字宝宝处理完了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课文读的更流畅了呢?

生答……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领读、学生齐读、分组比赛等形式,多读几遍课文。】

师:这节课啊,小朋友们听的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觉得《月亮姑娘做衣裳》有趣吗?

生答……师:不仅仅是有趣啊,而且还非常的曲折,是不是?做了两次衣服了,还是没有穿上,是不是很曲折呀?

生答……师:明天呀,我们会继续学习月亮姑娘和裁缝爷爷之间发生的曲折有趣的故事。今天回家呢,要把生字复习一下。记住了吗?

生答……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前半部分,其中有三组字宝宝,回家复习了没有?

生答……师:那好,老师现在来检查检查。出示字卡,复习生字。

【复习生字方式自定】

师:生字都记得这么牢,老师想,小朋友们齐读一遍昨天我们学的课文肯定没问题吧?现在小朋友们来齐读一遍好不好?

生答……【强调读书的姿势、声音洪亮】

2、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师:小朋友读的真棒!这一部分已经讲到月亮姑娘第二次试穿了,对吧?

生答:

师:这一次又没穿进去,裁缝爷爷再一次重新给她做一件对吧?

生答……师:咱们来看看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先跟着老师把剩下的课文读一遍。

【师领读两遍】

师:这接下来的第三次试穿怎么样?

点名提问……师:小朋友说的对,第三次啊,裁缝逃走了,月亮姑娘没能成功的试穿,找不到裁缝了。为什么呀?

点名提问……师:这一次,月亮姑娘是十五来的。十五的月亮怎么样啊?

生答……师:对呀,裁缝看到远处走来的月亮姑娘圆圆胖胖,他就知道自己做的衣裳又小了,月亮姑娘肯定还是穿不进去,裁缝就吓的逃走了。裁缝还想再给月亮姑娘做衣裳吗?

生答……师:为什么呀?

点名提问……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这里的裁缝爷爷是街上非常有名的,可还是做不出来月亮姑娘穿的衣裳,这真的是裁缝的原因吗?是裁缝量错了,还是月亮姑娘自己的原因呀?

点名提问……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是月亮自己的原因,因为她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看看月亮到底怎么变化的,好不好?【出示自制月亮变化图】

师:【图文结合,跟学生解说月亮的圆缺变化】说到月亮的变化,老师想起一首童谣《看月亮》:初一看,一条线。初二三,眉毛弯。初五六,挂银镰。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圆。十五六,像玉盘。是不是很形象的说出了月亮的变化呀?

生答……师:裁缝爷爷逃走之后,月亮姑娘到现在也没穿上好看的衣裳。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月亮姑娘穿上自己喜欢的新衣裳吗?

点名提问……3、图文结合,教学生字师:小朋友的方法真多呀!可惜,当时那个有名的裁缝爷爷没有想起一个好主意。真是遗憾呀!这个曲折、有趣的故事讲完了,可是还有一个字宝宝在冲着我们笑呢,找一找是谁呀?

生答……师:胖(出示字卡),领读三到六遍。

通过图片,形象地描述一下“胖”,找学生组词。

备注:为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也可通过字的演变来解说,“胖”的左半部分“月”本义是“肉的意思”,右半部分“半”在造字之初上面是 “八”,下面是“牛”。小朋友们见过牛吗?牛是不是很大呀?不仅仅大,而且肉很多,即使把牛分割了,每一块上的肉还是很多。所以说“肉多了,就是胖”,有意思吧?

学完生字,可以通读两遍课文,朗读方式自定。

4、课堂小结及家庭作业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们学到了什么呀?

生答……师:而且月亮的圆缺变化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对不对?

生答……师:其实啊,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小朋友们,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索一下月亮的奥秘,画一下月亮变化的过程,好不好?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复习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编故事,提升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师:昨天晚上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月亮啊?

生答……可以点名提问,也可不提问……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坚持下来,不用太长,一个月的时间,月亮的变化规律你们就能画出来了。好了,现在我们来复习复习《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复习生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生字复习,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而定。

复习生字之后,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也可复习一下童谣《看月亮》。

3、能力提升、复述及创编故事师:小朋友们已经把故事读的非常熟练了,老师想找位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讲一遍故事,不能看书,好不好?

生答……点名提问……学生复述故事后,老师应做点评。

师:小朋友们把故事都讲的这么好,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那么,有名的裁缝爷爷逃走了,月亮姑娘到现在也没穿上好看的衣裳。小朋友们你们说,现在月亮姑娘还想穿新衣裳吗?

生答……师:那好,给大家两分钟的思考时间,我想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编一个《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棒,有小粘贴作为奖励哦!

点名提问……4、课堂总结及家庭作业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的小故事都非常棒!以后肯定能成为故事大王、小小作家。是不是?

生答……师:好好努力,好不好?今天回家的作业啊就是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能做到吗?

生答……

教学反思:

月亮是小朋友心中很熟悉的事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月亮总是以温柔善良的形象出现:月亮婆婆,月亮姐姐。那么夜晚挂在天空洒下温柔月光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月亮姑娘做衣裳》这本绘本用可爱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示了问题的答案。因此,借助绘本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理解故事,知道月亮是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感受阅读的乐趣。活动的重难点在于通过阅读和讲述知道月亮是如何随日期变化而变化的。

活动开始,我先出示封面,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由于孩子们之前听过《月亮的味道》,因此孩子们纷纷猜测小动物们对着月亮在讨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带着疑问,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非常好奇,因此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投入,对于故事的理解把握得非常准确,通过故事,孩子们也对月亮的变化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月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的变大,变成圆形之后再逐渐变小,直到变得像一条线一样再慢慢变大。故事内容非常简单,孩子们的投入也让他们很快理解了故事内容,甚至可以复述故事中的一些对话,但是由于这是一个语言活动,因此,我遵循语言活动的一般模式,又将故事完整的讲了一遍,让幼儿完整感受故事情节。

然而,由于孩子们对故事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因此这个步骤似乎只是一个形式,没有让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多的提高。另外,对于活动的重难点知道月亮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楚月亮变化和日期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本次活动的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成。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课前没有对孩子们的原有经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在活动进行时有很好的教育机智,那么在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内容以及非常熟悉后,应该及时调整方向,沿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帮助孩子们继续了解月亮的变化跟日期的关系。活动过后由于发现了问题,我又将绘本后面的月相图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感受月亮的变化,在给孩子们介绍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孩子们并不需要多么准确的知道月亮、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只要他们对三者的位置关系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知道我们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是由于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改变而造成的,另外,月亮的变化周期是一个月,月初最亮最小,到月中变到最圆,接着有慢慢变小,到月末又变小,接着到下一个月的月初月亮又变成了最小的样子。

有了第一次活动的反思和后续延伸活动,活动目标总算是基本达成了,如果在课前有更充足的准备,那么这些事情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完成,剩下来的可以留给感兴趣的孩子继续深入探索。

上一篇:突如其来的集训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关于桃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