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资金管理模式(推荐7篇)

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篇1

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

国企处课题组

撤地设市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并首次把“工业强市”融入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合力兴工氛围不断加强,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各类企业扶持政策,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为我市工业提前完成“十五”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奠定扎实基础。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4年底,我市各级政府安排各类工业企业扶持资金(含外贸,下同)约32128万元,向省级、中央争取扶持资金约12487万元,共计44615万元。为加强企业扶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丽水工业经济发展,今年我们就我市企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市工业企业扶持资金基本情况

(一)资金设置情况。

我市现有的企业扶持资金主要包括中央、省级、市县(区)三部分。

1、中央扶持资金主要有5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央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更新项目贷款贴息、出口机电产品研究开发资金、国家技术产业项目技术研究与开发奖金、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

2、省级扶持资金主要有16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财政专项资金、技术创新项目和纳米材料专项资金、节能专项资金、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生产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财政补助(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科技局)、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信息产业电子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省重点技改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专利专项资金、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参与西部大开发财政贴息资金、欠发达县(市)出口商品贴息、机电产品出口业绩突出企业奖励(前五名)、外经贸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补助资金。

3、市、县(区)的扶持资金有10类33项,主要是:技术改造资助、技术创新奖励(3项)、管理创新奖励(5项)、企业发展奖励、企业上市奖励(2项)、外贸出口奖励(17项)、专利资助、企业信息化资助、工业园区建设奖励、园区新办企业奖励。

(二)资金使用取得的成效。

由于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逐年加大对工业企业支持的力度,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和鼓励,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1、财政专项扶持奖励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市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我们对市直47户重点扶持企业(不含纳爱斯和新办企业)近三年来有关数据进行了调查,调查资料显示:①企业规模稳步壮大,截止2004年底47户企业资产总额为20.9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25亿元、职工人数为9378人,比2002年分别增长64%、56%、30%,年平均增幅达28%、25%、14%。2004年底,比2002年底7218人增加2160人。②企业收入大幅增长,200447户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82亿元,比20028.5亿增加5.32亿元, 增幅达62.5%,年平均增幅达27.5%。③企业效益大幅提高,200447户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亿元,比20020.61亿增加0.63亿元, 增幅达105%,年平均增幅达43%。④固定资产不断增加,截止2004年底固定资产合计8.44亿元,2002—2004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5.63亿元。⑤社会效益明显提高。2004上缴税金总额5631万元,比20023628万元增加2003万元, 增幅达81%。

2、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快了我市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成为企业技改的助推器。由于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有力地调动了企业技改的积极性,“十五”期间全市企业技改无论是总量、规模或者是项目的档次以及取得的成效方面都大大超过“九五”期间。2001-2004年全市专项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资金、贴息等共计达9134万元(不含纳爱斯专项扶持8291万元),占同期财政扶持工业扶持资金总额的28.4%(含纳爱斯为54%),同时充分利用省委17号文件有关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政策,努力发挥政策效应,四年来全市向省级争取技术改造贴息共计3766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由于连续不断加大对企业技改扶持力度,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如纳爱斯集团2002-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25亿元,完成了纳爱斯工业园区的整体建设,遂昌县元立集团完成了年产20万吨各类金属制品生产线,遂昌县凯恩投入2亿多元完成占地300亩的凯恩特种纸高科技工业园前三期工程的建设。

3、财政专项资金有效发挥了“抛砖引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市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如纳爱斯集团2002企业利润额为1.29亿元,2004为2.37亿元,年平均增长35.5%;上缴税金合计20021.37亿元,2004度年为1.81亿元,年平均增长15%;2004年底该企业资产总额达22.69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达11.92亿元。

总之财政对工业的支持,既促进了工业发展,又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基本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二、企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政策点多面广,存在撒“胡椒面”现象,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各级政府通过各部门(财政、科技、外贸、发改委、经贸委等)管理兑现的扶持资金项目高达50多项(其中市级33项),内容涉及促进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由于项目多,申报程序繁多,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就企业来说,扶持支持力度却不大,给企业有每年政府“排排座,分果果”的感觉,难以达到促进企业积极发展的目的。如2004年我市共向省级、中央争取扶持资金项目20多项,受扶持企业户数近300户,获得扶持资金总额仅3000多万元,平均一户企业享受仅10万元;市直2004年安排扶持资金52家992万元(不含纳爱斯),平均每户企业19万元;二是各级政府重复设置相同扶持项目,而且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一个项目,多头拿钱”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扶持资金公平性和使用效果。如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中央、省发改委和省科技局每年都安排财政补助;对企业技术中心、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8000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级也安排有不同的补助。曾有位部门同志笑言,天晓得一个企业享受的扶持资金到底有多少。显然扶持资金的这种多头管理,既不利于扶持资金的管理和问效,也难以发挥扶持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二)部分扶持政策不符国际贸易规则,政府日益面临“反补贴”调查风险。我国加入WTO已近5年,中国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全球“重灾区”。但随着2004年加拿大等国针对中国烧烤架和复合木地板等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作为三大贸易救济措施之一的反补贴也开始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反补贴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之一,反补贴调查应诉以政府为主体,它不仅针对政府的出口补贴,还针对政府的生产补贴。2004年,我省企业开始遭遇第一次反补贴诉讼,某生产钢制紧固件的出口企业由于遭到反补贴调查,被迫退出国外大部分市场,损失惨重。这是由于目前在我们企业的扶持政策中,不但包含WTO规定应禁止的出口补贴(红灯),如直接与企业出口数量挂钩的补贴和奖励,还包含一些WTO规定进口国可以起诉的生产补贴(黄灯),如专向性补助和税收优惠。这些政策短时期能对地方企业发展起到重大作用,长期却会对企业加大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带来严重隐患。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陆续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可能遭遇的国外反补贴调查将会越来越多,企业扶持政策迫切需要按照国际贸易规则进行调整。

(三)财政扶持资金在发挥激励作用的同时,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奖励大于企业贡献的“倒挂”现象。一些企业发展缓慢,经营业绩多年没有增长,税收贡献低下,甚至经常处于亏损状态,却可以连年获得扶持资金资助。调研中我们发现有市直某企业2002-2004年获得扶持资金总额达86万元,其经济指标2002年销售额为511万元、2004却已降为385万元,三年来的纳税总额仅为4万元,而且连年亏损,亏损额累计达88万元,甚至还有企业在获得扶持资金不久即告破产的个案存在。这样的企业却可以获得政府奖励,明显与政府安排企业扶持资金发展地方经济、涵养财源的初衷相违背。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国务院规定不允许地方财政扶持奖励与企业税收贡献挂钩,所以目前企业扶持政策大多对被扶持企业财政贡献指标不设限定条件;二是与我们的扶持政策制订尚不完善有关,如不论企业处于什么发展时期,不论企业是先进产业或落后产业,不分是否高能耗或资源利用型企业,不分是否环保企业,只要做了“规定动作”,就能得到奖励,难以体现政府的产业、税收倾向。如果长此以往,扶持资金调整产业结构、涵养财源的功能将受到逐渐削弱。

(四)对企业扶持资金使用效果长期缺乏跟踪,存在“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现象。一直以来,各级政府资金管理部门过于关注企业扶持资金支出分配,却忽视资金的管理和绩效跟踪,虽然近几年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各级政府对财政支出管理逐渐加强,但对企业扶持资金的管理和问效,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追踪问效的考核机制。从全市“十五”期间财政安排企业扶持资金管理问效情况随机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得到财政支持的中小企业财政资金效益不尽如人意,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多年徘徊,典型的有缙云县去年安排的腾马竹业、新丰木业两家企业的技改项目,安排了技改专项扶持资金达45.3万元,但由于产品、市场及企业内部管理等原因,两家企业分别只生产了几个月就停产至今,财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据了解,到目前全市尚没有一个县市出台专门的企业扶持资金跟踪问效办法,有近50%的县市没有建立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加快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企业扶持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财政支出浪费,已是刻不容缓。

(五)企业在资金使用上仍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据对市直48户重点扶持企业的调查,发现有4户未设单独财务制度和专职财务人员、9户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占调查户数27%,其中包括个别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左右的企业。这些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规范,直接影响到财政扶持资金规范使用;二是部分企业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扶持资金。一些企业通过的各类认证、获得的名牌产品等称号在财政奖励到位以后,并没有将资金应用于生产管理,而用于工资支出;有的企业取得技术创新、技术中心奖励资金不专项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而用于管理支出。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我市欠发达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完善企业扶持资金政策。

我市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财力有限,财政收支矛盾还十分突出,企业扶持资金的安排还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所以必须将扶持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一要政策导向清晰化。据统计,我市98%企业属小企业,小企业成长关键在于市场竞争力,竞争力必须依托自主创新。作为欠发达地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要做到增量和提质并举,既做大经济总量,又提升产业层次。所以政策导向上要清晰化,要围绕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做“文章”,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带动地方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二要奖励设置重点化。根据各类扶持项目扶持资金使用效果,围绕扶持政策主要导向,对繁杂的奖励项目设置进行认真清理、甄别,减少一些扶持没有效果或效果不明显的项目,突出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类项目的重点支持,并提高奖励额度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扶持方式。三要设立扶持资金申报“绩效门槛”。根据申报企业以前获得扶持资金绩效情况,对上达不到资金扶持效果的企业,暂停资金申报一年;对连续两次绩效跟踪达不到资金扶持效果的企业,暂停资金申报五年。通过“绩效门槛”,筛选掉绩效差劣的企业,增加绩优企业的扶持面,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财政扶持资金效果。

(二)积极探索建立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扶持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扶持的主要依据,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再加上支出绩效呈多样性的表现特点,既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多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而且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长短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财政部门一直无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进行衡量。突破这一“盲点”,恰恰是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提高效率的关键点。一要建立重点企业资料数据库,通过月报、年报等形式,充分掌握被扶持企业各类基础数据资源,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化管理,为最终建立绩效评价项目库、标准库打下基础;二要明确绩效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规范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的程序和行为,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规范、协调、有序进行;三要完善(企业扶持)财政资金绩效跟踪办法,除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考核外,增加社会效益(就业人数、公益支出等)、生态环境效益(污染物排放等)和循环经济(节电、节水、节能)等指标,努力提高考核指标科学性、合理性;四要根据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特点,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在企业技术改造资助项目中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循序渐进,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企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三)加强企业扶持资金申报、支出、使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对象、内容和扶持办法,规范资金支出程序,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和财务处理方法,强调违规处罚办法,努力使扶持资金支出达到公开、公平、高效;二是加强扶持资金申报管理。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审核,严格审核企业上报材料,确保材料完整无误,做到复印件与原件核对一致、财务数据与财务报表核对一致、财务数据与企业账簿核对一致,缴纳税收数必须取得税务部门的证明;其次在企业申报扶持资金项目时,要求必须填报该项目是否申报过其他项目扶持或在其他扶持资金项目已享受扶持数额,防止同一项目多头享受;最后要求企业出具声明书,承诺对不按规定要求如实提供申报材料的,将自动放弃该项目的申报,如扶持资金已拨付应及时上缴财政部门,并自愿接受有关部门的处理等,增加对企业的自身责任追究;三是加强企业扶持资金支出管理。按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对各部门提出的资金使用方案审核,严格按照支出程序履行扶持资金支出审批程序;四是加强对企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通过座谈、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正确认识,同时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有关企业进行资金使用情况抽查,监督企业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扶持资金,如有发现不按规定使用、挪作他用扶持资金的,要及时限期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处罚办法严格处理。

(四)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努力防范政府反补贴应诉风险

一要认真研究WTO 关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相关规定,及时疏理现行扶持政策中明显与该协定相违背的扶持内容,深入理解WTO协定中“红黄绿灯补贴政策”的内涵和外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起符合WTO规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体系;二要建立反补贴预警机制,相关部门要在出口企业中建立政企信息互馈通道,及时掌握企业出口产品销售额、售价、国外占有率等相关信息,定期分析预测,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及时反馈企业有关国内其它企业受到反补贴调查的信息,对企业提前预警,这样,当我们遇到反补贴调查时,才能心中有数,从容应对;三要加强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出口企业WTO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反补贴调查的认识,使企业充分了解享受扶持政策可能存在的风险,促进企业主动应对,使其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组 长:刘小平

成 员:余小平卢剑峰 吴晓英

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篇2

一、建立高效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 资金控制滞后, 缺少实时监控的手段

由于油田企业资金收支量较大, 业务较为复杂, 数据信息量大且分散, 缺少一个信息集中的平台, 仅仅是上报计划和执行计划, 对资金去向、用途等信息无法实时监控, 资金基础数据不完善、不准确, 对计划收支执行情况无法明确掌握, 业务信息不集中, 无法及时掌握付款信息及业务流程进展。对业务部门资金的使用和审批是否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是否符合相关制度、标准和流程, 是否按预算、按计划、按合同执行, 企业决策者对资金流在经营管理运作过程中的使用情况难以全面、实时、动态的掌握。在资金管理上未做到事前和事中控制, 往往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才能进行统计, 超预算、超投资、占用和超计划使用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为调整的因素较多, 这给资金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二) 资金管理仅是财务部门的管理, 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

资金管理工作一直被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事, 实质上与资金管理相关的投资、物资、资产、科技等主管业务的部门才是真正的资金使用部门, 企业价值链上的各相关部门均应参与进来, 从签订合同到履行付款手续, 从计划到执行, 业务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财务部门在业务部门办理付款时才掌握资金去向。由于财务部门缺乏业务流程和业务信息的有效支撑, 使得对资金地预测、监督、控制及考核评价等资金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三) 信息资源相互独立, 数据不能共享

资金管理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原有的资金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相互独立, 如资金计划独立于合同、账户管理、客户管理等模块之外, 数据之间不能互相调用。ERP系统推进整合了企业资源, 会计一级核算系统ERP系统进行了融合和对接, 而资金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难以相互支撑, 不利于资金管理, 增加了系统运行风险, 缺乏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支持, 影响资金决策。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还未能有效、实时地集成和共享, 企业决策者对资金流向、使用情况难以掌握。

二、搭建资金管理平台, 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一) 引入工作流程管理, 有效避免资金风险

资金管理平台中引入工作流程管理, 对资金审批和付款进程的跟踪更加直观, 建立符合内控制度的工作流程, 采用信息化手段避免资金风险。如在资金结算对外付款过程中, 从业务部门发起付款、出纳确认结算方式、审核付款单、付款凭证编制、付款凭证审核、出纳确认支付方式、初审、审核等一系列流程, 其中任一节点未完成不能到达下一节点, 这从根本上杜绝了手工操作从而违反审批程序的可能, 符合内控制度建设的要求, 避免资金风险。

(二) 实现多维数据共享, 数据信息相互制约

在资金管理平台中, 将原有系统中各自独立的系统模块相互融合, 实现在一个平台中, 可应用多种功能。资金管理平台将投资管理系统、往来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网银报销系统等进行了有效集成。实现多元数据共享, 不同维度、不同性质的业务数据在同一张表单中体现。如资金结算付款时, 可同时调用资金计划、银行账户、客户、合同等模块的信息, 另外通过选择现金流量, 又可被现金流量模块调用。多维数据共享, 数据一次录入, 可经多次调用。从付款审批直至生成凭证, 均调用一张单据, 这从根本上减少了录入错误的机率, 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在被共享的同时, 实质上也是信息相互制约的过程, 如无计划超计划不允许发起付款, 调用合同只能取得经过审核的信息, 并于付款后相应减少可支付的合同金额, 超出合同可付金额不允许付款, 调用的客户信息经过客户管理模块进行信用评级, 对列入黑名单的客户不允许对其付款, 从而避免出现不合理付款。

(三) 业务部门参与资金管理, 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资金活动由业务端发起, 业务部门通过编制收入支出计划, 向财务部门上报资金收付情况和时间安排。同时支出计划也是业务部门发起付款申请的基础, 没有支出计划、超计划金额或者支出计划未经财务部门发布确认, 业务部门不得发起付款申请。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互相配合、监督和制约, 共同完成资金管理工作。按照“谁发起、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资金使用责任, 确保资金安全, 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资金管理。

(四) 资金收支实时监控, 实现精细化管理

通过资金管理平台的应用, 可实时掌握和监控资金的流向、流量、状态等资金运行情况, 每发生一笔收入或支出, 资金平台均有记录, 资金平台提供多种查询方式, 对公司总体资金运营情况有所了解, 便于最大限度并有效的利用和使用资金。可直接查看公司各部室及下级单位从资金计划编制到资金结算、核算情况, 所有资金收支均纳入资金计划, 编制逐笔、逐项计划, 无计划不允许发起付款。每笔资金均可直接追溯到相关业务部门, 划清各部门资金业务范围, 资金使用情况更加明晰。

(五) 资金管理平台与ERP系统相互融合, 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中石油资金管理平台与ERP系统兼容, 功能互补, 是对ERP建设的必要补充。ERP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和实现信息集中, 资金平台与ERP系统相互融合, 建立业务运行与资金循环相互衔接、相互控制的信息化渠道,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三、优化资金管理平台、加强资金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建立决策支持平台

增加资金运行情况的实时动态分析功能, 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 对各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建立各种分析模型, 如资金计划总体运行情况、资金运行趋势分析、资金流向对比分析等, 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 可随时由系统自动生成资金管理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实时地反映企业资金运行情况, 使生产经营者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有更为清晰和直观的了解, 从而建立真正管理意义上的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资金平台。

(二) 进一步加强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资金管理平台提供精细化管理的物质基础, 将资金管理对象精确到“逐笔”, 这就要求资金管理人员加强对资金运行动态的关注, 加强对每一笔资金流入、流出的实时监督和控制。如对某一项业务是否达到收款和付款条件, 对某些资金的流量、流向和要素等信息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重点予以关注, 通过资金平台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加强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是提高财务综合分析能力和资金管理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

(三) 建立科学预警机制, 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从企业外部环境看, 宏观经济环境瞬息万变, 在加强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同时, 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 对将要发生的情况按历史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如油价的涨跌幅, 直接对油田企业资金收支情况产生影响, 为应对随时和突发的市场条件改变, 需要建立预警机制。从企业内部环境看, 内控体系的建设和ERP系统的应用使得油田企业各项业务之间互相牵制, 财务报表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资金平台提供采用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 报表分析应与现金流量分析有机结合, 应重视现金流分析, 对各项分析指标设定预警标准, 通过平台设置指标预警上限, 实现对资金的实时动态监控。

综上所述, 通过中石油资金管理平台的运用, 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实现资金管理向业务部门延伸、资金的动态时实监控、各种信息资源共享, 使得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建立决策支持平台和预警系统、加强精细化管理, 将更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谈ERP环境下的资金集中管理[J].现代商业, 2010, (30) .

[2]郭亚群.浅谈资金管理平台系统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 2011. (09) .

[3]刘宜云, 杨丽璇, 许飞, 董俊霞.跨平台集中资金管理模式探索之四跨平台集中资金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06. (08) .

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篇3

关键词:集团企业;各成员单位;资金集中;资金预算管理

一、集团企业资金集中后资金预算管理现状

本文的资金集中,是指集团企业已经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各成员单位通过银行账户的清理整顿,以契约或者银行授权的方式加入了集团资金池,建立了集团内部账户资金池体系。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最终通过各成员账户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来实现。在资金收入上,体现着资金流入方面同业务口连接极为紧密,业务市场口的款型回收情况对资金的营运存在较大的影响。在资金支出方面,集团化资金同样受制于各专业公司业务部门的需求。集团化企业目前在资金预算管理上,主要通过资金预算编制、资金收入与支出的预算管理和执行来实现。

二、资金集中后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企业资金预算的编制部门参与度不够

目前,部分集团企业的预算编制特别是资金预算编制的起点和过程主要由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部分参与,其他部门的人员很少或者基本上就不参与,资金预算缺乏对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有全面的了解,由于企业的资金预算对经营预算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关系紧密,所以经营预算编制的比较合理,才能对企业原材料的需求、产品成本、制造费用、销售收入等做出合理估计,从而影响到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预测。

(二)在资金收入的预算管理上,受制于业务部门应收款项回款不及时

在建立了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后,资金池里的资金的流入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各成员公司的业务回款水平.在编制资金预算过程中,业务部门更多关注点在于经营预算,对于经营预算对资金的影响考虑往往不够,认为资金主要还是由财务部门来考虑的事情.大部分对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有的没有包括回款率的考核,尤其是历史遗留业务对资金流的影响往往没有被预计在内.故加强对应收款项的回款有效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收入预算.

(三)资金支出的预算管理上受制于突发事件影响,集团企业目前资金预算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集团企业的资金预算制在没有体现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执行不合理的资金预算时会出现困难。其次,集团企业在编制资金预算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历史的数据进行预测,没有综合考虑企业未来的影响因素,特别对于类似电力、电信、自来水等公益性的集团性企业,在一些业务急、任务重、突发事件的处理上维修服务资金很难被预先预测到,预算编制过程也很难对企业的未来经济活动作出评估,在发生此类事件处理上,资金的支出预算的执行力就很难推行下去。另外,部分集团企业不重视对资金预算的调整,控制,并及时更新,企业的管理层对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三、资金集中后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全员参与,严格预算编制的审批程序,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质量

对集团企业而言,资金预算的重要性对实现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极其重要。下面,本人认为,构建自集团企业向各成员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全员参与,严格预算编制程序,提高资金预算的编制质量,来实现对集团资金集约后的整体管控。

(二)以《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流入的预算管理

鉴于目前公司集团在资金集中后,推行了系列的管理制度,此时,加强业务端口往来账务应收款项的回款进程,无疑将为资金管理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笔者认为,企业可通过《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应收款项管理,主要通过帐龄分析、区分客户、确定回款责任人,同时建立有限的考核机制,区分帐龄和客户性质,先易后难地分批次有步骤地确保资金回笼,克服资金流入不均匀、回款不及时的现象,使得资金安全及时地回收。

(三)结合年度业务特点,适时调整预算,提高应急性影响因素对资金支出预算的准确度

在预算编制上,通过各业务部门及相关的审批程序,为了综合考虑突发应急性事件对资金预算支出的影响,控制执行对资金预算编制、调整的权力没有进行划分与制衡,就要求在预算编制中增加非正常经营要素对资金预算的调整表,并控制该调整表的调整权限。这样来克服抵消一些成员单位企业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简单,超过资金预算或资金预算的项目无法开展,又能够把资金预算的偏差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事后分析体系

部分集团企业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设置激励和惩处制度,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没有认识到执行资金预算的重要性,使得企业的资金预算形同虚设。所以,笔者认为加强资金预算的考评和激励工作资金预算的考评对资金预算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各成员单位的监督部门及集团资金管理中心的监督功能,共同对于资金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监督,监督部门要给各成员单位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制订了该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考核标准,并将预算数同实际发生数进行比较,公布执行考核结果,协助寻找差异。该考核和评价又是企业下一次的资金预算的基础,长期坚持抓下去,使得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实现可控,能控,在控,保证集团资金池的整体资金及各成员单位的自有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参考文献:

如何管理企业外埠资金? 篇4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在生产区域之外开设银行账号,组织材料的采购、零星结算等,以压缩结算周期和管理成本,这一部分资金统称为企业的外埠资金。从核算方式看,部分企业将外埠资金反映在“银行存款”或“其它货币资金”科目,纳入企业货币资金核算;也有企业将外埠资金反映在“其他应收款”科目,通过往来账项核算。从管理角度看,因外埠资金远离企业管理本部,资金收付业务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到企业资金控制中心,管理起来较为困难,是货币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但外埠资金作为企业货币资金的一部分,如疏于管理,则可能出现资金流失、费用失控等现象,影响企业经营秩序,严重的将波及企业生存安全。因此,加强外埠资金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以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目前多数企业状况,笔者建议在管理外埠资金时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外埠资金账户设立时的审查。企业因经营活动需要而在外埠开户时,企业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开户的审查,重点审查设立的必要性、规范性、可控性和唯一性。只有资金收付业务频繁、持续时间较长的经营单位如企业组建的非法人驻外办事机构等,才有必要开设银行账户。财务部门应对需开户的单位及业务进行可控性和规范性测验,特别注意审查监督的有效性和账务处理的可操作性。唯一性的涵义有两种,一是指经审查同意开设外埠账户的任何一个单位或一项业务,只能开设一个外埠账户,以便于企业财务部门随时了解资金流向;二是指外埠存款账户只能在指定的用途下使用。双重涵义体现了账户归企业所有、管理受企业监控的特点。需要说明,企业外派职工以私人名义设立的银行户头或信用卡,属于职工个人所有,应与企业外埠资金严格区分,不得通过外埠存款账户进行结算,以分清责任,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明确外埠资金负责人,建立岗位责任制。企业设立外埠资金的根本目的,是为特别部门或业务结算上的便利,因此外埠资金终归有明确的使用者。一旦外埠资金设立,企业即应明确外埠资金管理责任人,企业财务部门可以委托外埠资金的使用者为管理负责人,以企业规章制度或合约的形式,明确管理负责人与企业财务部门的权利义务关系、外埠资金授权额度、开支范围及用途。企业财务部门应同时设置监控外埠资金的会计岗位,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及时反馈外埠资金负责人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合理合法性。

三、健全内控制度,实施必要的监控管理手段,

在审查开户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外埠资金管理的方法、原则、程序进行规范。外埠资金应强调过程管理,掌握外埠经营单位的财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笔者对部分企业的调查,建议强制外埠资金必须在“银行存款”账户或“其它货币资金”账户中反映,不得在往来账款中核算和归类,有条件的外埠资金使用者,应建立规范的财务账目记录;不具备建账条件的,至少应建立外埠资金收付“流水账”,以备财务部门核对审查,审计部门监督,保持资金使用的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企业内控制度严密程度的重要体现,外埠资金的流动必须有真实可靠的记录,健全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确保外埠资金的运作纳入工厂正常管理渠道。外埠资金的使用者,必须通过可靠途径,及时向企业财务部门传递外埠资金收支单据,包括银行资金划付凭证、银行对账单等,一方面这是企业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财务部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款一致。如出现账、款不一致时,企业即可采取资金保全措施,冻结外埠存款账户,待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后,予以解冻。

四、保留企业对外埠资金的统一调度权。外埠资金是企业货币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部门可通过预留银行印鉴等方式,保留对外埠资金的统一调用权。外埠资金在使用上虽然具有一定目的性,资金管理责任人虽然在授权额度内有一定的调度权限,但当企业财务部门认为必要时,仍有权将外埠资金调回企业本部,以满足企业管理高层对资金的需求和对外埠资金负责人的监督。

五、充分认识外埠资金特有的时间性。在特定的时间内,企业通过外埠资金来完成某一特定的经营活动,当建立外埠资金的理由不复存在或已经转移时,企业财务部门应及时清理外埠资金,收回余款,注销账户。

外埠资金因其特殊性,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在管理上要常抓不懈,紧盯不放,一方面给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以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六、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外埠资金的来源必须是企业本部的财务部门,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外埠资金账户不能作为收入账户,不能给外埠资金使用者以货币回收权,避免“坐支”现象,事后记账;另一方面,不能一次请款多次使用,转移请款意图,逃避管理监督。这样即便于企业确认收入,又制约了外埠支出,才能切实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探讨论文 篇5

【摘要】营运资金的概念是在1993年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后被引进的,许多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而,自美国次债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国内许多知名企业一夜间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使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发现营运资金管理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决策投融资战略、提高盈利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李嘉诚指出“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因现金流是负数也会破产,一家公司的营运资金处于良好状态便不容易倒闭。”本文从目前国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漏洞着手,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营运资金;财务风险;资金效率

营运资金好比企业的血液,正常的血液循环是生命延续之必须,营运资金又好比润滑油,有了它企业这部大机器才能运转起来,拥有匹配的营运资金数量是企业发展的鲜活原动力。企业应结合国家政策指引、整体经济形势和所在行业特点等外部环境,借鉴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经验,总结自身管理观念落后、资金匮乏、销售不畅等内部因素,深入分析本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及管理范畴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也叫营运资本。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和,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预收票据、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本,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本文所述及的营运资金是广义的营运资金。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范畴

从传统的会计角度分析,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如果差额为零,则表示流动资产恰巧由流动负债这样的短期融资支持,是理想状态;如果差额为正数,则表示部分流动资产是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一定份额为其资金来源,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差额为负数,则表示短期融资用于了长期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然而,这种传统会计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本文所倡导的营运资金管理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管理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使财务人员认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涉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一)流动资金不足

任何企业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无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维持日常经营,都要有一定的流动资金作为保障,所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需求是一种常态。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紧缺状况已超出了正常区间,构成高财务风险运营的畸形成长。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短缺是各项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是外部因素,低迷的全球经济、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剧的通货膨胀、激烈的市场竞争等问题突出。二是内部因素,粗放式发展和盲目投资造成投资收益率过低,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使销售利润率不高,已严重影响企业的造血功能,与此同时缺乏对营运资金的重视和管理,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倒闭破产的企业比比皆是。

(二)流动资产周转缓慢,不良率较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盲目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许多企业只注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业绩,给予购货方宽松的商业信用成为了增加销售额的砝码。但是,缺乏对商业信用的有效管理,导致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报表有收入却无现金流入、贸易对手间相互拖欠货款,最终体现为流动资产周转缓慢不良率较高。此外,因为缺乏对产品结构不合理信号的敏感度,导致市场竞争力差、技术落后、甚至被消费者淘汰的存货不断积压,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举例来讲,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康佳集团,其主打产品康佳牌彩色电视机更是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较高,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企业出现了自1992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究其原因就是彩电产品的盲目生产和过剩积压。20康佳集团为摆脱存货积压带来的营运资金匮乏,不得不断臂求生,大幅度降价清理彩电库存,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损失。

(三)负债结构不合理,信贷资金依赖性大

负债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资金筹措的期限与资金使用的期限不匹配,如长期资本用于流动资金,虽偿债压力小,但财务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益低;如短期融资用于长期投资,即通常所说的“短贷长投”,通过短期的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投资到中长期项目,虽利息低,但给企业带来非常高的财务风险,甚至资金链断裂直至破产,危害巨大。信贷资金依赖性大,这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国有企业的高负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探索中逐步形成的。1985年国有企业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从资金由财政直接拨款,到基本建设投资全部改为银行贷款,实行“拨改贷”。这样老国有企业的各项新投资项目和新设立国有企业的建设资金全部变为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负债经营,因此形成了国企高负债率的现状。而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来之不易的银行贷款,又因为自身获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仅能维持支付贷款利息、归还贷款本金几乎不可能。银行被绑架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但凡银行“收贷”则意味着“断奶”,民营企业很可能因此一命呜呼。民营企业因为缺乏对营运资金的规划管理,造成资金筹集与实际运用不匹配、到期偿债与资金安排错配,体现为银行贷款逾期、挂息等违约结果。因此,银行更加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桎梏了企业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四)营运资金管理观念弱化

多数国内企业对营运资金认识不深刻,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专门人才。财务部门仅注重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职能,而忽视财务管理工作,对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商业信用分类管理、存货绩效管理等先进理念接受缓慢,对短期融资到期偿债风险认识不足,甚至导致财务危机,这样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亟待解决。

三、对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企业要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首先主观上应对其足够重视,措施上应配备专门人员和软硬件工具。在对本企业和所属行业历史数据做出深入透彻分析后,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以下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确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持有量

充分运用财务预算理论和工具,立足企业全局、构建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而确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持有量。首先建立全面预算制度,使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在预算指导下进行,尽量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按月编制现金收支计划表,主要依据销售合同的付款条件确定现金流入量和流入时间,根据采购合同和投资项目等预测现金流出量和支付日期,测算出现金盈余或缺口。如有现金盈余,可向管理者建议短期投资,以提高资金收益;如有现金缺口,应立即向管理者汇报,并建议资金筹措方式,如通过关联公司拆借、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出口押汇等方式及时解决,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二)提高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周转率和质量

1.加强采购供应管理。商业信用是财务成本较低的短期资金筹措方式,据统计约占企业流动负债的30%以上。当企业应付账款账期比应收账款账期长,那么销售额越高,通过商业信用从供货商那里获得的无息资金就越多,企业的营运资金就更加宽裕。因此采购部门在与上游客户谈判付款条件时,应尽量拉长付款期限,在不损害公司信誉的前提下,借力发力,尽可能多得利用别人的钱赚钱;还应权衡使用商业信用的机会成本,即是否享受现金折扣;另外要争取稳定的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2.健全存货管理制度。管理者应对存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这需要对存货需求量进行预测。销售部门作为起点,参考历史数据和既定销售合同编制准确的销售月计划;生产调度部门作为承上启下,按照销量排产,编制月计划完工产品所需材料清单;采购部门作为执行者,编制月采购计划,按需采购,三个环节通力配合,目标达到最低存货持有量。3.加强应收账款全面控制。首先,对应收账款的清欠工作应作为销售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做到结算手续完备,防止一旦发生诉讼缺乏法律依据。同时要严格把控销售合同的信用期,规范撰写合同、明确信用条款,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次,财务部门应作为应收账款的主要管理部门,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定期分析制度和风险叫停机制,派专人负责对客户商业信用履约情况统计分析,为管理者和销售部门制定销售回款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优化负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参考行业经验,综合考虑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成本和控股要求,理性选择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合理安排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在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容忍的范围内。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应选择风险与收益适中的策略,达到长期资产投资应由长期融资方式解决,如股权投资或中长期贷款等;流动资产投资由短期融资方式融通,如短期借款、商业信用、贸易融资等。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企业应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充分运用各种渠道筹集营运资金。企业筹措资金的渠道除了股权融资,还有债向融资,包括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商业信用等多种形式。每种筹资方式各有利弊,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选择,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HS公司作为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领军企业,在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短期融资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HS公司利用自身的资产实力和品牌信誉,以提供担保的形式为上游果农提供银行借款担保,同时HS公司开出的原料收购单据即为果农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凭证。供应链融资解决了HS公司需要用现金向果农收购原材料的营运资金压力,实现了在次年非生产榨季,公司营运资金压力减小时,再向果农支付原料款,由果农偿还银行贷款的和谐发展模式。

(四)吸收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开拓产业链管理模式

为强化营运资金管理,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VMI、JMI等库存管理方法。JMI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使上下游企业建立起权责利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苏宁电器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连锁巨头之一,率先采用JMI存货管理体系,即供应商根据苏宁电器每日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和库存情况,替苏宁电器下订单补货。通过使供应商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协调起来,供应商可有效排产,苏宁电器可保持低库存运行,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服务水平、降低营运资金需要量。

综上所述,营运资金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新鲜血液,广大企业应对其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应从根本上提高对营运资金的认识。此外,通过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和成功案例,结合本行业及企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真正管理好营运资金。这样才能尽快与国际先进财务管理理念接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经营安全,达成经营目标,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曹玉珊.“全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新论[J].会计之友..21:2-7.

[2]韩沚清.张李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15.3:79-82.

[3]孙莹.王竹泉.张先敏.杜瑞.程六兵.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J].会计研究.2015.12:67-97.

[4]李元玲.韩沚清.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务管理.2015.11:62-64.

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篇6

要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就必须从以上三种预算出发, 系统的分析其中的问题, 找出解决办法, 从而使企业真正掌握对资金的控制权。

一、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资金控制能力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 没有资金的支持, 企业将走向灭亡。因此, 获得更多的资金是企业所追逐的目标之一。筹资预算管理, 可以明确企业获得资金的途径, 系统的组织筹资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的盲目性, 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化。

(二) 有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运营资金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节省运营资金, 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但是没有对运营资金预算做好管理, 运营资金就不会如此顺畅的在企业内部循环流动, 生产经营也就法正常进行。

(三) 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保证

随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将是投资规模的相应增大。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投资具有风险性, 因此企业的投资回报是不确定的。如何才能增大企业投资回报就成了企业进行投资时所思考的重要问题。投资预算是企业投资回报的有效保证, 做好投资预算管理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企业投资支出的资金数量、回报率以及回收情况。

二、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筹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对筹资预算缺乏认识

一般来说, 筹资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经济活动, 虽然对企业很重要, 但是很少有企业对筹资进行预算, 往往是大概确定一个数目, 便寻找筹资途径, 很少有企业能够拿出比较系统的筹资预算方案。尤其大型企业, 由于经济实力雄厚, 资金来源渠道广泛, 这就使得企业根本不重视筹资预算工的编制, 虽然筹集了大量资金, 但是资金往往是大量闲置, 浪费严重。

2. 筹资结构不合理

受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 筹资模式非常单一, 与现在的市场经济要求严重不符。在编制企业筹资预算时, 编制人员往往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 依据上年的数据来编制预算, 这样的筹资预算会使企业失去开辟新的筹资渠道的动力, 只注重单一筹资方式, 使企业的资金被严重的束缚在这种筹资模式上, 同时也使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变化, 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严重的会使企业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

(二) 运营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编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企业在编制常规预算时, 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比较单一, 采用的数据以实际值不相符, 严重影响了后期资金的使用, 从而无法高效调度及配置企业资源。

2. 资金预算执行不到位

资金预算执行阶段主要是对各预算项目资金收支状况的监督和控制。但是很多企业往往不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 忽视了资金预算的调整、控制阶段。虽然预算编制部门会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察摸底, 但管理层很少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资金预算进行分析,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 尤其是在初期阶段, 往往因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使管理流于形式。预算调整制度更是容易被忽视, 缺乏规范的调整程序约束, 加上以前计划管理随意性较大等原因, 容易使预算调整缺乏严肃性。

(三) 投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实际投资脱离预算

在我国, 有很多企业虽然编制了详细的预算方案, 但是, 在真正进行投资时, 投资方向和金额往往与预算发生较大的偏差。例如,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经营业务并不涉及房地产行业, 但是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 而投资房地产行业可以迅速获得丰厚的收益, 因此, 企业在实际进行投资时, 大量本应用于主营业务的资金预算被投资于房地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 预算成为摆设, 主营业务水平下降, 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升。

2. 投资预算对投资风险考虑不到位

投资是有风险的, 对企业来说大量的资金进行项目投资, 如果不充分考虑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是对企业的损害。投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企业要想在投资中获得收益, 就应该注重投资风险的研究。

三、提高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方法分析

(一) 加快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 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是企业全过程, 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通过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将预算外资金、资本性支出、福利性支出、新试验推广支出等, 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真正体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

(二) 增强企业对筹资预算管理的水平

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预算管理理念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顺应时代的变化。企业要改变对预算管理的传统认识, 即只注重营运资金和投资资金的预算, 而忽视筹资预算。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深入分析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规模、结构以及筹集方式和偿还方式, 只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够使企业更理性的进行筹集资金、利用资金, 才能真正增强企业运用资金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总和预算管理能力。

2. 优化筹资结构, 提高筹资能力

企业在追求最佳资本结构时, 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如效率、所有权和控制权、激励和绩效等, 然后综合分析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风险及收益, 以便确定目标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同时还应考虑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 这两者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三) 做好日常资金的预算管理

1. 更新资金预算编制方法, 编制符合企业实际预算

在编制预算时, 对所有的预算均以零为基底, 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 逐项审议各种预算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从而确定预算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各预算管理中心精打细算, 量力而行, 合理使用资源, 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能够合理的制定目标成本。

2. 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

企业要做好预算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 即明确预算主要工作和预算管理的流程。首先, 企业要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来进行专门的预算管理, 明确预算管理应做的主要工作, 做好人员分工。其次, 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制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确保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和预算执行的各阶段都有专人负责, 并做好人员的沟通, 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有岗位和人员负责。

3. 强化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保证其工作有效推行

首先, 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调整制度, 规范预算编制、调整的流程, 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调整程序。其次, 加强重点预算指标的动态跟踪和控制。第三, 完善预算责任制度, 形成预算算责任体系。对预算指标逐项进行细化落实, 确保预算指标的全面完成。

(四) 强化投资预算管理

1. 加强投资预算的实施, 保证预算的确定执行

企业在认真编制完投资预算以后, 就应该在企业目标的指引下, 认真实施预算计划, 尽最大努力保证实际投资与预算相一致, 避免企业拿预算资金去投资与企业业务发展无关的项目。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应该履行社会责任, 最好是把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结合在一起, 实现双赢。

2. 加强风险管理, 避免财务风险

投资有可能获得收益, 但也有可能遭受损失, 越想获得大的收益, 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 企业进行投资, 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要防范将要面临的风险。企业防范风险的手段主要有:一是投资收益比较稳定, 风险较低的项目;二是聘请专业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在确定的风险下进行投资;再者就是, 企业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专注投资风险的管理。这些方面, 企业都应在投资预算中进行明确,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要运用好资金, 就必须对资金有相应的规划, 即要做好预算管理。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出发, 只有从筹资、资金运营和投资这几方面做好综合预算管理, 企业才能能够真正运用好资金, 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世伦.预算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经界, 2009 (8)

[2]汪雪松.探讨企业资金预算管理[J].长三角, 2009 (3)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篇7

【关键词】资金管理;安全;控制

一、企业资金管理原则

1.增值原则,企业经过生产与流通后最后收回时的价值必须大于或等于原有的价值,这样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企业的增值一部分成为国家收入中的财政收入,为社会教育、建设、科技、文化所需。另一部分成为企业的积累资本,为企业发展所需。

2.举债适度原则,企业在经营中一般会遇到贷款问题,但贷款超过一定的额度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在举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当投资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率才能保证企业合理利润。

3.资金的集中原则,对资金的调配、总量、使用的集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整体资金使用水平。如果企业资金层层散落,会导致资金运行不畅,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与发展。

二、企业资金配置的管理

1.要管好企业资金,首先就要知道企业资金被那些方面所占用的,各占用了多少。对资金占用的一般理解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仅通过财务报表所了解的并不全面,也很难真实反映企业资金的实际占用情况。比如固定资产中的闲置、低效、无效资产等;仓库中闲置原材料、呆料;应收账款中的呆账等等。我们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其真实情况后改善其配置,为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企业资金配置合理性,就是在不断的调整资金资源配置中,不断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只有当资金运用效率越来越好,资源配置也自然趋于合理了。

企业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保证其安全性、可用性、效率性,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发挥资源效率的关键性所在。

三、资金使用效率管理

合理配置企业的资金资源是管理资金前提,企业资金管理其目的最终是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降低资金用量、资金流动性管理、单位资金的获利能力都有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项:

1.降低各项可控成本、费用支出。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降低可控成本、费用。降低可控成本、费用,削减不必要的资金流出,就是直接保留了资金,一增一减,企业资金使用即能得到倍增效应,企业可通过产品设计、采购链管理、生产管理、压缩三项费用支出等方法来降低成本、费用支出,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压缩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不合理的库存不仅会占用企业资金,还会带来储存费用、管理费用及降价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资金周转量和创利能力指标息息相关,存货资金在企业资金占用量是比较大的,对这部分资金的合理利用,不断完善存货管理,以达到实现提高资金周转率。

3.压缩应收账款,减少呆坏账的发生率。企业越多应收账就会占用越多的资金,而且呆坏账发生机率也会越高,企业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等手段,提前预防、减少呆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的压缩,企业呆坏账的降低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必需面对的,这也是如何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

4.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是企业资金占用中较大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的资金占用,由于其较差的流动性,容易形成闲置,在配置固定资产时应结合企业产业特点进行配置,企业起重要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关键固定资产,而不是全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普遍特点是成本高、使用年限长,因此在配置时应多一些前期投资市场调查与分析,为企业避免损失。

总之,企业资金效率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另外还可以从加速结算,减少结算占用,压缩生产资金占用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只有从企业供、产、销,人、财、物一条链关注,从开始投资、产品设计直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到资金的运用效率,才能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管理落到实处。

四、企业资金安全管理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安全性是必须重视的重要事项,资金制度、资金配置、资金效率都要建立在保证其运行安全的基础之上,安全保障机制是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屏障。

1.建立企业资金安全保障机制

企业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要一致贯彻安全防范意识,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必须树立安全保障机制,在公司的保障机制之下进行企业资金的进出、调动、内部周转等活动,建立配套的审批授权制度、授信制度、结算制度、复核制度、盘点制度等相关的资金保障制度,用制度来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

2.实时监测保障机制有效运行

为保证企业安全机制能有效运行,企业应运用各种手段,如定期、不定期抽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运用网络技术实时监控每一笔资金流向;对比分析企业价格成本信息资料;实地盘点实物等。随时对企业所建立、运行的机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机制有效运行。

3.加强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预算必须与企业经营目标为直接和主要的指导依据,将企业预算期的总体资金目标予以具体化、数据化的分解与落实,并根据以“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确保预算与实际的经济活动符合。资金的内部审计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企业管理层对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视,职工的内部素质培训,内部审计职能的加强等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是企业的命脉和血液,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抓住、抓好资金管理也就等于管理控制住企业的生命线和生存线。采取合理的科学的资金管理办法可以让企业具有无限的活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龙庆 闫淑侠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Z].吉林财税,2003年12期

[2] 李良智 搞好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Z].知网空间,2004年1月

[3]肖能富 谢小彤 关于企业资金管理原则的探讨 [Z].冶金财会,1996年01期

[4]黄海霞 浅述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Z].维普资讯网,2007年01期

上一篇:中班语言教案 帽子树下一篇:甘于奉献默默付出